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一、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李越[1](2021)在《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为我国常见珍贵红木品种,海南、广东、广西等地均有栽培。近年来,其食叶害虫之一双线卷裙夜蛾(Plecoptera bilinealis)大面积发生,对降香黄檀产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目前生产上对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的防控主要为化学防治,植物源驱避剂方面的生物防治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以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为防治对象,从降香黄檀人工林周边地区林下植物,筛选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作为原材料;与优选出的农药助剂混合配制成植物源驱避剂,进行林间防治应用研究。可为预防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筛选及有效物质的提取通过对降香黄檀人工林周边地区开展调查,选定含有挥发油类、皂苷类、黄酮类驱避活性成分的薄荷、垂序商陆与含羞草三种植物。以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三种植物粗提物,三种植物浓度以100 g/L的浓度进行不同时间条件下处理结果表明:薄荷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效果分别为76.77%、71.72%、66.67%;含羞草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率分别为67.45%、50.19%、42.86%;垂序商陆提取物在24h、48h、96h时的驱避率各为62.40%、54.46%、46.52%,可见薄荷粗提物具有较好的驱避活性。再以薄荷粗提物进行150 g/L、100 g/L、50 g/L、25 g/L四种浓度下薄荷提取物对双线卷裙夜蛾的驱避率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浓度为100 g/L时,驱避效果最佳,24h、48h、96h 的驱避率分别为 76.77%、71.72%、63.62%;浓度为 150 g/L 时,24h、48h、96h 的驱避率分别为 61.17%、55.42%、47.31%;浓度为 50 g/L 时,24h、48h、96h的驱避率为 58.13%、50.80%、43.77%;浓度为 25 g/L 时,24h、48h、96h 的驱避率为39.69%、36.51%、31.87%。因此,根据试验结果,综合选择100 g/L薄荷提取物作为植物原药。(2)植物源驱避剂的制作以100 g/L薄荷提取物作为植物原药,进行溶剂、乳化剂筛选。溶剂优选结果表明:溶剂二甲基亚砜与植物提取液的溶解性最好、溶解度高、混合液呈棕黄色、溶液均一透明、无沉淀;乳化剂优选结果表明:乳化剂吐温-80加入后,混合液的分散性以及稳定性皆处于合格水平、冷贮热贮性能合格、降解率为2.7%、低于5%。因此,选择二甲基亚砜作为植物源驱避剂的溶剂,吐温-80作为乳化剂。进而将植物原药与溶剂(二甲基亚砜)和乳化剂(吐温-80)以及增效剂(松节油)按比例配成四种植物源驱避剂,分别命名为JZQ1(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24:6:60:10)、JZQ2(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48:12:30:10)、JZQ3(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15:15:60:10)、JZQ4(植物原药:增效剂:溶剂:乳化剂=30:30:30:10)。(3)植物源驱避剂林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使用JZQ1、JZQ2、JZQ3、JZQ4四种驱避剂进行林间防效,结果表明:JZQ1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63.88%;JZQ2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51.40%;JZQ3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58.34%;JZQ4驱避剂施药后4d的虫口减退率为48.62%。依据林间防效结果,再以JZQ1驱避剂与生物驱虫剂苦楝油进行持效期研究。试验结果表明:JZQ1药剂的第5d的虫口减退率为54.18%,苦楝油施药后1d时的虫口减退率为68.05%;防效结果出现显着差异性,表明JZQ1驱避剂的药剂持效期为4d。且由于JZQ1植物源驱避剂中的植物粗提物成分为24%;因此,JZQ1驱避剂为24%薄荷乳油。以JZQ1驱避剂,按照国家农药标准HG/T 2214-2013进行质量检测与急性经皮毒性试验;检测结果表明分散性、含水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农药标准;同时农药对小鼠的安全性试验,也表明药剂对人畜不存在毒害作用。

吴礼鹏[2](2014)在《秦岭地区143种植物的农药活性筛选》文中研究说明由于病虫害的存在,农药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长期以来病虫害的防治主要依靠使用化学农药,虽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如高残留、污染环境、对非靶标生物不安全、害虫容易产生抗性等。因此,寻找化学农药的替代品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植物源农药以其低毒、低残留、对非靶标生物安全等优点,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工作者对植物源农药做了很多研究,但是,与化学农药相比,植物源农药的研究和开发还需要加强。而活性植物的筛选是植物源农药研究的基础工作。因此,本研究对采自于我国秦岭地区的143种植物进行了杀虫、抑菌和除草活性的筛选,以期发现具较高农药活性的植物,为开发新型植物源农药提供材料。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小叶碟添加法测定了 143种植物的丙酮提取物(浓度为1g干样/ml)对3龄粘虫(Mythimna separate)的拒食及毒杀活性,结果表明:14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中,73种植物对粘虫有较好的毒杀和拒食活性(72h死亡率或48h拒食率>50%)。其中,八角枫、美国黑胡桃和芫花丙酮粗提物在O.1g干样/ml的剂量下,对3龄粘虫仍表现出较好的拒食和胃毒活性,它们在48 h的拒食中浓分别为33.180 g干样/ml、75.132 g干样/ml和72.893 g干样/ml,72 h的致死中浓分别为84.300 g干样/ml、89.059 g干样/ml和199.872 g干样/ml。2、采用饲料混药法,测定了 14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剂量为0.013g干样/g小麦)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的种群抑制活性,结果表明:53种植物提取物表现出一定的种群抑制作用(64d种群抑制率>50%),其中,八角枫、木香薷、猪毛蒿、木姜子和陕西卫矛种群抑制率均高达100%。3、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 14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小麦赤霉病菌(FusaHum graminearuw 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O.1g干样/mL的浓度下,有25种植物对4种病原菌中至少一种的抑制率超过80%。占供试样品总数的17.6%,其中金丝桃和八角枫对这4种病菌都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金丝桃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95%以上;八角枫对4种病原菌的抑制率达到90%以上,它们的抑制中浓分别介于0.3~2.7mg干样/ml之间和1.9~6.1 mg干样/ml之间。4、采用种子萌发法测定了 143种植物对小麦(Triticum aestivumLinn.)、黄瓜(Cucumis sativus Linn.)和生菜(Lactuca sativa estris L.)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在1g样品加入1Oml蒸馏水浸泡的浓度下,70%以上的植物样品对供试种子有很好的异株克生作用(3d后对种子幼根或幼芽的抑制率>70%);无患子、红雪果、华西枫杨、八角枫和黄瑞木,在15 d后,对3种植物的幼根及幼芽仍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在90%以上),无患子对3种植物的幼根及幼芽抑制活性均为100%,黄瑞木对3种植物的幼芽抑制活性为100%,对幼根的抑制活性在95%以上。综上可知,八角枫、美国黑胡桃、芫花、金丝桃、无患子、红雪果、华西枫杨和黄瑞木这8种植物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

曹丽敏,刘健晖,刘春,杨宏[3](2012)在《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初步研究》文中提出采用野外调查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首次对湘南地区的植物源农药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主要植物源农药资源有97个种及1个变种,隶属于44科80属;其中以毛茛科、蓼科、大戟科、豆科、卫矛科、茄科、菊科等为优势资源,这些植物源农药具有较高的杀虫作用,同时针对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利用不足之现状,提出了科学合理开发湘南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可行性建议。

李丽萍[4](2010)在《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用70%的乙醇提取紫茎泽兰,将所得到的提取液旋转蒸发成浸膏,再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丙酮按照极性由小到大萃取,得到不同极性段的活性物质。然后用这些有机溶剂萃取液对5种供试菌进行抑菌试验,筛选出抑菌效果最好的萃取液,以及对这种萃取液最敏感的菌株。经试验得出紫茎泽兰氯仿萃取液对番茄青枯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从抑制剂在生理、生化、细胞形态等方面对番茄青枯菌的抑菌机理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如下:1.紫茎泽兰70%乙醇提取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的最低抑菌浓度均为0.25g/ml,对番茄抑制作用最为显着,其抑菌浓度低达0.0625g/ml,以青枯菌为指示菌。研究了紫茎泽兰提取物的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物的抑菌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在pH为9时抑菌效果较佳;2.石油醚和丙酮萃取液对所有供试菌均没有抑制作用,氯仿萃取液对番茄青枯菌(Rastonia solanacearum)的抑制作用较明显;3.氯仿萃取液中添加Zn2+和Mn2+,乙醚萃取液中添加Zn2+抑菌作用有所增加,其他处理抑菌效果没有明显改变;随着随着乙醚、乙酸乙酯、氯仿、正丁醇四种有抑菌活性的萃取液中加入的蔗糖和NaCl溶液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也逐渐增强;4.抑菌机理研究:通过SDS-PAGE电泳的方法检测发现,氯仿萃取液完全抑制或破坏了菌体小分子蛋白质的合成,对大分子蛋白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透射电镜观察可知氯仿萃取液破坏了菌体形态;通过酶活测定可知氯仿萃取液抑制了番茄青枯菌的POD、CAT、SDH酶活,且随着加入萃取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总之,紫茎泽兰氯仿萃取液扰乱了菌体细胞内正常的代谢活动,导致细胞不再生长、繁殖,达到抑菌的目的。以上研究成果对于番茄青枯病防治的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阮飞,王学贵,张敏[5](2009)在《四川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综述了四川省的植物源农药资源,其中已有47科,103种植物经研究能够作为植物源农药进行开发,仍有54科的194种植物有待研究。并对四川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作了展望。

袁旭超[6](2008)在《植物源农药砂地柏残渣综合利用》文中指出砂地柏作为农用活性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堆肥化处理砂地柏工厂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植物残渣,该方法是目前减量化、无害化以及资源化处理植物残渣最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已成为有机废弃物处理研究领域的热点。本研究首先从土壤和腐烂木屑中分离出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能力最强菌通过混合培养,组建成一组复合菌剂并对该复合菌剂的性质及适宜的发酵条件进行研究;然后以砂地柏残渣为原料,利用堆肥技术和能够高效稳定分解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剂对其进行生物降解;最后对砂地柏残渣堆肥腐熟度进行评价以及对堆肥产物是否具有防治植物病害进行研究,研究的得到的结果如下:1、从土壤和腐烂木屑中共分离纯化得到71株菌,细菌37株,真菌29株,放线菌5株,其中纤维素分解菌13株。本实验考虑到在进行纤维素大分子降解的研究过程中微生物的产酶体系之间的协同效应,本复合菌剂由4种微生物组成复合菌剂,分别是H6、S11、M3和Y0,其中H6和S11是细菌,M3和Y0是真菌。2、通过实验研究表明,本复合菌剂的最佳培养基是麦麸培养基,培养条件是麦麸培养基pH为7.0,28℃、150 r/min培养3 d。3、将复合菌剂应用与砂地柏残渣堆肥实验,结果表明,该复合菌剂可以缩短堆肥时间,加快堆肥速率。4、植物农药砂地柏残渣堆肥的控制条件,调整初始材料中C/N为2530,水分含量50%60%。堆肥腐熟评判标准,颜色为黑褐色,无刺鼻气味,C/N在20以下,最高温度高于55℃的天数不少于7天,发芽率(GI)不低于80%。5、通过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以及盆栽实验,结果证明了该复合菌剂有一定的抑菌活性。

丁秀琼[7](2007)在《一株蝗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蝗虫是一种世界性的害虫,是农作物和其他植物的害虫,对农业生产构成严重的威胁。蝗虫的防治已成为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化学杀虫剂在大量而长期的使用过程中暴露出了许多缺点:污染环境,害虫产生抗药性,破坏生态平衡等。作为一种防治农林害虫的新技术手段,微生物农药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广泛重视。蝗虫微孢子虫(Nosema Iocustae)是我国研究生物防治方法控制蝗害的第一个成功例子。利用昆虫病源真菌包括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绿僵菌(Metarhizium anisopliae)、和黄绿僵菌(Maxtrhizium flavoviride)等开发的真菌灭蝗剂对蝗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除此之外,由昆虫病源细菌类产碱假单孢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等制成的杀蝗剂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至目前,蝗害未能从根本上得到控制。开发新的微生物资源,研制成更加有效的杀蝗剂仍旧是微生物农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从自然病死全身发黑蝗虫虫尸中成功分离到一株蝗虫病原菌,命名为hb;用分离菌株纯培养物感染健康蝗虫,回复感染原宿主后的病死虫病症与以前相同,并从回复感染致死的虫尸中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的病原菌,其致病性为科赫定律所证实;分别用液体石蜡法、甘油速冻保藏法和液氮法保藏分离菌株,供后续实验使用。为了对该菌株灭蝗效果作定量检测,本文作了室内毒力测定试验:用菌株hb发酵液口服感染健康蝗虫,记录死亡情况,观察病死虫病症,并收集具有典型死亡特征的虫体。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V11.0),以校正死亡率值法求毒力回归方程,得到毒力回归方程Y=1.199X-9.745,致死中浓度为LC50=1.33×108cfu/mL,相关系数R=0.9158。通过喂食感染家蚕测定了该菌对鳞翅目昆虫的杀虫活性。结果表明,该菌对鳞翅目的昆虫没有毒杀作用,可以初步将该目昆虫列在该菌杀虫谱之外。为了初步探讨所分离蝗虫病原菌杀虫作用机理,本文利用蛋白酶K水解消化蛋白质作用,在发酵菌液上清中加入蛋白酶K使其中酶失活,再喷雾到玉米苗上喂食感染蝗虫,观察并记录死亡情况。试验结果发现,蛋白酶K对菌株杀虫效果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据此,可以初步确定杀虫物质是该菌产生的一种胞外蛋白。为了确定该菌在分类学上的地位,本文对强毒株hb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采用细菌16SrDNA通用引物,用PCR技术扩增出目的片段细菌的保守序列16SrDNA,将目的片段连接到pTA2-T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DH5a,提取质粒并通过酶切确认序列正确后送公司测序。对所测序列进行16SrDNA序列分析和DNA同源性分析。结合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特征,将分离菌株hb鉴定为产碱杆菌(Alcaligenes sp.)。

何成兴,吴文伟,尹可锁,郭志祥,罗雁婕[8](2006)在《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进展》文中研究指明就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现状、植物源农药的资源和种类、主要活性成分以及作用机制等进行了综述,并就其研究开发现状作一展望。

翁贵英[9](2006)在《六盘水地区植物农药资源及其利用》文中研究说明六盘水境内有丰富植物农药资源,通过考察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六盘水境内常见的34科48种植物性农药予以介绍,对合理开发和利用六盘水植物农药资源提供参考。

郑冬梅[10](2006)在《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有害生物的防治剂,生物农药可有效控制农林有害生物,保护农业生产。生物农药的特性赋予了其对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生物农药产业是我国未来经济中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增长点之一。研究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于政府部门科学制定促进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实现生物农药产业的结构调整,促进循环经济和可持续社会发展战略,保障我国经济建设和农业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及建设我国农产品安全体系等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经济理论、植物保护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环境经济学为理论基础,运用历史与逻辑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结合、比较研究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系统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发展的历史、现状,比较了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差异,认真分析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状况,揭示了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和内外部制约因素。同时,系统地研究了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对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创新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预测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框架和对策。 全文总体分七个部分: (1)基于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问题、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和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等,指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确立研究的框架和方法,提出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基本观点。 (2)阐述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理论基础与背景。首先导出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工业与生物农药产业的概念和内涵,继而深入探讨与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理论、植物保护理论与农药管理理论,以及产业政策理论,环境经济理论,产业组织理论与产业经济理论;其次论述了生物农药产生发展的相关背景,如人们的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意识的变化等。 (3)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对比分析。本部分总结了国内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历史、现状和特点,并对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与轨迹作了比较研究,指出了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优势与劣势。研究认为主要优势在于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领域及生物农药资源方面;但生物农药生产的工业化技术落后,产业发展的服务体系如产业政策、金融体系、人才资源薄弱,生物农药应用技术和农民对使用生物农药的唯经济效益目的等是主要劣势。 (4)中国生物农药产业与化学农药产业的竞争力比较研究。本部分从产业竞争力要素角度,分析中国生物农药产业的竞争力结构特征和产业演变趋势,比较了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差异。社会经济发展对生物农药的需求量增加速度明显大于化学农

二、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双线卷裙夜蛾概述
    1.2 植物源农药概况
        1.2.1 植物源药剂的植物种类
        1.2.2 植物源农药药剂的有效成分种类
        1.2.3 植物源农药的优点
    1.3 国内外植物源驱避剂研究进展
        1.3.1 植物有效活性物提取方法概述
        1.3.2 植物源农药剂型
    1.4 薄荷研究概述
        1.4.1 薄荷概述
        1.4.2 薄荷化学成分
        1.4.3 薄荷研究的现状
    1.5 课题来源,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1.5.1 课题来源
        1.5.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6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具有驱避活性的植物筛选及有效物质的提取
    2.1 研究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
        2.2.2 植物粗提取方法
        2.2.3 驱避活性试验设计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三种植物提取物对双线卷裙夜蛾幼虫的驱避活性结果
        2.3.2 驱避浓度筛选结果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小结
        2.4.2 讨论
3 植物源驱避剂的制作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溶剂筛选方法
        3.1.3 乳化剂筛选方法
        3.1.4 植物源药剂配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溶剂筛选结果
        3.2.2 乳化剂筛选结果
        3.2.3 植物源驱避剂配制结果
    3.3 小结与讨论
        3.3.1 小结
        3.3.2 讨论
4 植物源驱避剂林间防效及安全性评价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林间防效与药剂持效期试验设计
        4.1.3 药剂安全性评价设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植物源驱避剂的林间防效测定结果
        4.2.2 植物源驱避剂持效期测定结果
        4.2.3 安全性评价结果
    4.3 小结和讨论
        4.3.1 小结
        4.3.2 讨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秦岭地区143种植物的农药活性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具杀虫活性植物筛选现状
        1.1.1 具杀虫活性植物筛选途径
        1.1.2 国内具杀虫活性植物筛选研究现状
        1.1.3 国外具杀虫活性植物筛选研究现状
    1.2 具抑菌活性植物资源筛选的现状
        1.2.1 具杀菌活性的植物资源
        1.2.2 国内外杀菌植物资源的研究现状
        1.2.3 杀菌剂的室内生物测定方法
    1.3 具除草活性植物资源筛选的现状
        1.3.1 化感植物与化感物质研究进展
        1.3.2 植物化感的应用与植物源除草剂
        1.3.3 植物源除草剂研究进展
    1.4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设计思路
第二章 143种植物杀虫活性筛选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14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3龄粘虫和玉米象的生测结果
        2.2.2 活性较好的1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粘虫和小菜蛾3龄幼虫的拒食及胃毒活性
        2.2.3 八角枫、美国黑胡桃和芫花对3龄粘虫的拒食及胃毒毒力测定
    2.3 讨论与小结
        2.3.1 讨论
        2.3.2 小结
第三章 143种植物抑菌活性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143种植物丙酮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赤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生测结果
        3.2.2 金丝桃和八角枫对番茄灰霉菌、小麦赤霉菌、水稻纹枯菌和辣椒疫霉菌,菌丝生长抑制的毒力测定
    3.3 讨论与小结
        3.3.1 讨论
        3.3.2 小结
第四章 143种植物除草活性筛选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植物样品
        4.1.2 供试作物种子
        4.1.3 除草活性的测定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143种植物样品对小麦种子、黄瓜种子和生菜的幼根和幼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4.2.2 活性较好的无患子、红雪果、黄瑞木等11种植物的除草活性再验证
    4.3 讨论与小结
        4.3.1 讨论
        4.3.2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湘南地区概况
2 研究方法
3 调查结果
    3.1 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种类
    3.2 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利用部位
4 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利用的不足之处
5 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利用的建议
    5.1 广泛宣传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好处
    5.2 加大对植物农药的研究与开发力度
    5.3 注重对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科学采集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5.4 综合开发利用植物源农药资源

(4)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紫茎泽兰的危害及生物学特性
    1.2 紫茎泽兰的利用
        1.2.1 工业用途
        1.2.2 作为染料
        1.2.3 生产生物农药
        1.2.4 药用价值
    1.3 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1.4 紫茎泽兰化学成分的生物学活性研究进展
        1.4.1 杀虫活性
        1.4.2 紫茎泽兰的化学成分对昆虫的拒食作用
        1.4.3 紫茎泽兰的抑菌成分
        1.4.4 紫茎泽兰的毒性
    1.5 植物农药的开发利用现状
        1.5.1 植物农药的意义
        1.5.2 植物农药的研究现状
        1.5.3 植物农药研究中的问题
2 紫茎泽兰脂溶性成分的提取和分离
    2.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植物样品
        2.1.2 供试试剂
        2.1.3 试验仪器与设备
        2.1.4 试验内容和设计
    2.2 试验结果
3 紫茎泽兰乙醇提取物抑制细菌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3.1.2 试验方法
    3.2 试验结果与分析
        3.2.1 敏感菌株的筛选
        3.2.2 MIC试验
        3.2.3 不同提取设备的抑菌效果比较
    3.3 小结
4 乙醇提取物浸膏的不同有机溶剂萃取液抑菌试验
    4.1 材料和方法
        4.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4.1.2 试验方法
    4.2 试验结果与分析
        4.2.1 不同有机溶剂萃取物抑菌试验
        4.2.2 pH对抑菌效果的影响
        4.2.3 耐热性试验
        4.2.4 金属离子对有机溶剂萃取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4.2.5 蔗糖和NaCl对氯仿萃取液抑菌效果的影响
    4.3 小结
5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的抑菌机理研究
    5.1 材料和方法
        5.1.1 试验材料和仪器
        5.1.2 试验仪器
    5.2 试验方法
        5.2.1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5.2.2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利用糖的影响
        5.2.3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蛋白含量的影响
        5.2.4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细胞形态的影响
        5.2.5 SDS.PAGE
        5.2.6 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5.2.7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5.2.8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5.2.9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生长曲线的影响
        5.3.2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利用糖的影响
        5.3.3 紫茎泽兰氯仿萃取物对番茄青枯菌蛋白含量的影响
        5.3.4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5.3.5 SDS.PAGE
        5.3.6 对呼吸代谢的影响
        5.3.7 紫茎泽兰氯仿提取物对番茄青枯菌POD、CAT的影响
        5.3.8 紫茎泽兰氯仿提取物对番茄青枯菌琥珀酸脱氢酶的影响
    5.4 小结
6 结论
7 展望与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5)四川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四川省有毒植物资源
2 应用展望

(6)植物源农药砂地柏残渣综合利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植物源农药研究进展
        1.1.1 植物源农药的优势
        1.1.2 植物源农药发展现状
        1.1.3 植物源农药的弱点及克服办法
        1.1.4 发展植物性农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2 砂地柏研究进展
        1.2.1 砂地柏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1.2.2 砂地柏资源的综合利用进展
    1.3 堆肥研究进展
        1.3.1 堆肥技术研究进展
        1.3.2 堆肥制作中的生物化学变化特征
        1.3.3 堆肥中的微生物研究
    1.4 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1.4.1 纤维素酶的分子结构
        1.4.2 纤维素酶的作用类型
        1.4.3 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
        1.4.4 纤维素酶的基因克隆
    1.5 复合微生物菌剂研究现状
        1.5.1 接种菌剂对堆肥的作用
        1.5.2 高效菌种的选育
        1.5.3 微生物的混合培养在堆肥化中的应用
        1.5.4 复合微生物菌剂的配制
        1.5.5 我国复合微生物菌剂的研究现状
    1.6 堆肥防治植物病害的研究进展
        1.6.1 堆肥抑菌防病作用
        1.6.2 堆肥减少植物病害的机理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复合菌剂菌种筛选及组建
    2.1 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2.1.1 材料与方法
        2.1.2 结果与分析
        2.1.3 讨论
    2.2 复合菌剂的组建
        2.2.1 材料与方法
        2.2.2 结果与分析
        2.2.3 讨论
        2.2.4 结论
第三章 砂地柏残渣堆肥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复合微生物菌剂
        3.1.2 砂地柏残渣
        3.1.3 砂地柏残渣初始成分测定
        3.1.4 堆肥器制作
        3.1.5 砂地柏堆肥初始条件的控制
        3.1.6 堆肥接菌
        3.1.7 堆肥制作方法
        3.1.8 堆肥腐熟度检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砂地柏残渣初始成分测定结果
        3.2.2 砂地柏残渣堆肥最终成分测定结果
    3.3 讨论
        3.3.1 砂地柏残渣堆肥腐熟度的评价
        3.3.2 堆肥初期的条件控制
        3.3.3 复合菌剂在堆肥中的作用
    3.4 结论
第四章 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的防病实验
    4.1 材料和方法
        4.1.1 供试菌种
        4.1.2 制作堆肥浸提液
        4.1.3 堆肥浸提液的抑菌试验
    4.2 结果与分析
        4.2.1 生长速率法测定堆肥浸提液的抑菌实验结果
        4.2.2 孢子萌发法测定堆肥浸提液的抑菌实验结果
        4.2.3 盆栽试验结果
    4.3 讨论
    4.4 结论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1.1 菌种分离纯化
        5.1.2 复合菌剂及其培养基的确定
        5.1.3 砂地柏残渣堆肥条件及检测标准
        5.1.4 砂地柏残渣堆肥工艺
        5.1.5 砂地柏残渣堆肥浸提液抑菌活性初步研究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7)一株蝗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菌株分离、复壮及其毒力测定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病原菌分离纯化
        3.2 回复感染
        3.3 毒力测定
        3.4 鳞翅目昆虫毒力实验
        3.5 杀虫物质初步测定
    4 讨论
第二章 菌株分类鉴定
    1 引言
    2 材料和方法
        2.1 材料
        2.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形态特征
        3.2 培养特征
        3.3 生理生化特征
        3.4 16SrDNA序列分析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一.生物农药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二.细菌分类鉴定方法的究概况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10)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导论
    1 研究的起因
        1.1 当前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问题
        1.2 化学农药开发难度不断加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有待加强
        1.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较为薄弱
    2 基本概念
        2.1 农药
        2.2 生物农药
        2.3 产业
        2.4 生物农药产业及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的定位
        2.5 生物农药工业
    3 研究目标与基本内容
        3.1 研究目标
        3.2 基本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4.1 技术路线
        4.2 研究方法
    5 追求的特色与创新
        5.1 本研究追求的特色
        5.2 本研究追求的创新
    6 研究意义
第二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的相关理论
    1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 生物农药产业与可持续发展理论
    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物保护科学理论
        2.1 生物农药在农业有害生物治理中的作用
        2.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植保技术
        2.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药管理学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3.1 环境经济理论
        3.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环境经济理论
    4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4.1 产业政策的理论依据
        4.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政策理论
    5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5.1 关于产业组织理论
        5.2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理论
    6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动力机制
第三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背景研究
    1 生物农药与农业生态安全的关系
        1.1 农业生态安全的概念与内容
        1.2 化学防治与生态安全
        1.3 生物防治与生态安全
    2 生物农药与食品安全的关系
        2.1 农药残留
        2.2 安全食品生产
        2.3 生物农药在安全食品生产中的地位
第四章 中外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比较分析
    1 生物农药的发展历程
    2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状况及趋势
        2.1 国外生物农药的发展概况
        2.2 国外生物农药企业的特征
        2.3 全球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特征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我国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3.2 我国生物农药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
        3.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的问题
    4 我国生物农药与国外的差异比较
        4.1 登记数量上的差异
        4.2 产业水平上的差距
        4.3 产业竞争优劣势比较
第五章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1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
        1.1 竞争的概念
        1.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的内涵与定义
    2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力分析的理论基础
        2.1 波特的“国家钻石”模型理论
        2.2 产业竞争结构理论
    3 生物农药产业竞争结构
        3.1 生物农药行业中的竞争激烈
        3.2 竞争者众多
        3.3 买方市场明显
        3.4 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较高
        3.5 生物农药产业的进入障碍较化学农药产业低
        3.6 生物农药行业的撤退障碍较化学农药行业低
    4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演变分析
        4.1 产品生命周期分析
        4.2 农药(含生物农药)的技术扩散
    5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5.1 SWOT的内涵
        5.2 中国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产业竞争力对比分析
        5.3 分析结论
第六章 中国生物农药营销主体调查研究
    1 中国农药经营者的调查分析
        1.1 调查方法,
        1.2 农药经营者基本情况调查
        1.3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市场的看法
        1.4 农药经营者对生物农药的经营、态度和预测
        1.5 农药经营者认为的生物农药厂商状况
        1.6 农药经营者对农户购药行为的看法
        1.7 农药经营者对农药管理方面的认识
    2 中国生物农药销售模式分析
        2.1 中国生物农药的传统销售模式及其评估
        2.2 中国生物农药现行销售模式
        2.3 国内现行农药销售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 国外及外资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
        3.1 西方跨国公司在华农药企业销售模式
        3.2 北美及欧洲农药的销售模式
        3.3 台湾农药的销售模式
        3.4 国外农药生产企业销售模式创新
第七章 中国生物农药及农产品消费群体决策行为调查研究
    1 农户购药行为调查分析
        1.1 调查和分析方法
        1.2 调查的理论基础和条件假设
        1.3 农户购药决策行为调查
        1.4 农户购买农药的行为研究
        1.5 农户使用农药行为的研究
        1.6 农户对国家农药管理政策的看法
        1.7 农户对生物农药的态度
    2 社会公众对农产品安全的认知
        2.1 社会公众农产品安全调查受访者基本情况
        2.2 关于农产品安全
    3 研究结论
第八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1 技术创新的涵义及作用
    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2.1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特点
        2.2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
    3 技术创新在生物农药产业内部的扩散方式
        3.1 扩散模式
        3.2 “扩散模式”与生物农药产业链
        3.3 促进技术创新的“产业链”效应
    4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障碍
        4.1 当前我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面临的问题
        4.2 影响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深层因素
    5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模式选择
        5.1 自主创新模鸯
        5.2 模仿创新模杰
        5.3 合作创新模式
        5.4 创新模式的比粉
    6 建立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初步构想
        6.1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涵义
        6.2 国家生物农药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构建目标及主要内容
第九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制度创新
    1 制度与制度创新
    2 传统制度的缺陷
        2.1 传统社会经济体制的根本缺陷与主要弊端
        2.2 环境问题的制度根源
        2.3 传统农业经营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2.4 农药管理制度的缺陷与弊端
        2.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滞后
    3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制度创新思路
        3.1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新体制
        3.2 环境制度创新
        3.3 农业经营制度创新
        3.4 农药管理制度创新
        3.5 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3.6 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约束
第十章 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
    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体系的内涵
        1.1 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内涵
        1.2 价格机制的内涵
    2 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缺陷
        2.1 法律法规体系的缺陷
        2.2 标准体系的缺陷
        2.3 检验检测体系的缺陷
        2.4 认证体系的缺陷
        2.5 信息支持体系的缺陷
        2.6 执法监督体系的缺陷
        2.7 诚信体系的缺陷
    3 价格机制的作用与缺陷
        3.1 价格机制的作用
        3.2 价格机制的缺陷
    4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及价格机制的对策思路
        4.1 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路
        4.2 价格机制在生物农药产业发展中发挥作用的思路
第十一章 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预测及战略思路
    1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的专家预测
        1.1 专家调查法
        1.2 专家调查问卷法的组织
        1.3 专家预测结果
    2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3 我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
        3.1 加快推进生物农药产业市场化进程
        3.2 强化国家的宏观政策引导和扶持
        3.3 尽快完善《农药管理条例》、出台《农产品质量法》
        3.4 实施中国生物农药生产的国际化发展战略
        3.5 加强应用技术研究,规范发展,推动生物农药的广泛应用
        3.6 在产业上强调规模化发展,形成核心,提高竞争力
        3.7 增加投入,突出重点,促进商品化品种的产业化进程
        3.8 加强生物农药标准和安全性研究,促进生物农药登记注册及商品化进程
        3.9 加快体制改革,促进企业与科研单位的实质联合,提升生物农药产业的整体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第十二章 总结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特点
    3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一 农户购药、使用行为的调查问卷
附录二 农药经营者调查问卷
附录三 社会公众农产品质量安全调查问卷
附录四 植物保护专家调查问卷(1)(2)(3)
附录五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接受)的论文和参加的课题
致谢

四、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和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降香黄檀食叶害虫双线卷裙夜蛾幼虫植物源驱避剂研发[D]. 李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21(01)
  • [2]秦岭地区143种植物的农药活性筛选[D]. 吴礼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05)
  • [3]湘南地区植物源农药资源的初步研究[J]. 曹丽敏,刘健晖,刘春,杨宏. 湖南农业科学, 2012(08)
  • [4]紫茎泽兰提取物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及抑菌机理的研究[D]. 李丽萍. 北京林业大学, 2010(11)
  • [5]四川植物源农药资源的研究进展[J]. 阮飞,王学贵,张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6]植物源农药砂地柏残渣综合利用[D]. 袁旭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11)
  • [7]一株蝗虫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毒力研究[D]. 丁秀琼. 四川大学, 2007(05)
  • [8]中国植物源农药研究开发进展[A]. 何成兴,吴文伟,尹可锁,郭志祥,罗雁婕. 云南省作物学会2004—2006年优秀论文选集, 2006
  • [9]六盘水地区植物农药资源及其利用[J]. 翁贵英.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3)
  • [10]中国生物农药产业发展研究[D]. 郑冬梅. 福建农林大学, 2006(12)

标签:;  ;  ;  ;  

植物农药开发研究的意义及现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