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论文文献综述)

王秀俊[1](2021)在《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与教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现代社会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各国之间的商务往来、贸易交互、文化交流愈发频繁,茶文化则成为各种场合中交流思想、接待客人、介绍本国文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在英语习语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茶文化的教学力度,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国家的茶文化,学习茶文化的翻译方法,培养学生的茶文化英语习语运用能力,以此丰富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本文简要分析了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特征及翻译方法,对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实施路径进行深入探究。

赵轶哲[2](2021)在《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文中指出学界目前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的共性和殊性,尚未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采用“英汉时空性差异观”,基于自建的习语与习语翻译语料库,并从汉英大型平衡语料库与汉英口语语料库中获取真实的习语使用数据,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探究以下三个问题:第一,汉英习语内在组构有何异同?第二,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有何共性与个性?第三,汉英习语变异有何相同与相异之处?根据以上三个问题,本文从“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内生性与外生性”三个维度分别对汉英习语内在组构特征、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以及汉英习语变异展开探讨。主要发现有四:第一,汉英习语组构方式均具非均质性,均可大致分为词组式习语、单句式习语与复句式习语三类。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汉语偶对式习语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内在组构特征展开探讨。同时,通过对比分析其英译文与汉译文,揭示汉英对称式习语的本质特征及其个性差异产生的根源。汉语偶对式四字格习语是“汉有英无”的语言现象,在语言表征上无需任何关联词或语法标记,仅凭前后部分块状对称拼接便可理通意合,造就出词组及更复杂的语法单位,这与汉民族的强空间性思维密不可分。然而,英语成对式习语与之相去甚远,其成对词、成对短语与成对句分别由两两相对的词、短语以及句子构成,受制于其时间性特质,必须采用外显的连接手段,明示其内在组构关系。第二,对汉英习语超常规语法结构的对比研究,发现主要有三:其一,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超越了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类型,简约而不简单,内部组构关系复杂,可大致分为潜隐与缩合两类。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虽然其内部组构关系也表现出复杂性,然而其数量非常有限且使用频率较低;其二,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在形式与内容之间构成张力,但其内生性可以消解张力,而张力与内生的深层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受制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具有外生性,只能凭借外在形式来消解张力,一旦违反语法结构的要求,其张力就难以消解;其三,汉语的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的强空间性表征具有同质关系,是汉民族强空间性思维的典型表现,昭显出汉语的个性特质;而英语的超常规习语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的语言表征之间具有异质性,其语言形式通常被视为违反语法结构而难以成立。第三,“固定”与“变异”是汉英习语既矛盾又洽和的两大特征。基于汉英口语语料库,对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即替换与嵌入,进行实证性考察。研究发现,汉英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类型中嵌入型变异最多,其次为替换型变异。汉语习语变异在偶对嵌入、逻辑嵌入及临时性替换等方面表现出强空间性,其变异方式不受外在形式的约束,变异之后仍保持以意驭形、语义内生的强空间性特质。而英语习语组构成分的变异,无论是替换变异还是嵌入变异,通常都须借助于外在有形的手段才可得以实现,具有强时间性特质。第四,对汉英习语异序的实证研究发现,汉语仅靠次序的变换便可实现异序,而英语习语偏好由形态句法引发的异序。同时,基于现代汉语语料库(BCC)与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CA),本文聚焦于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现象,旨在揭示其异同及其背后的深层缘由。发现主要有三:首先,在语言使用中,汉英对称式习语虽具固定性,但多数习语也存在异序形式。然后,较之英语对称式习语,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结构更为复杂,其异序形式也更为多样。再者,汉英对称式习语存在差异的根源在于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概而言之,本文针对汉英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分别从汉语习语的块状拼接、空间聚合关系以及内生性和英语习语的勾连延续、时间线性关系以及外生性展开探讨,研究证明了汉语习语的强空间性特质与英语习语的强时间性特质。以上这些研究,对汉英习语研究、英汉对比研究以及词典编撰等方面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吕艺[3](2021)在《基于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原则》文中研究表明习语是一个民族地理环境、历史背景、社会生活、风俗习惯的综合表现,是一个民族语言特色的镜子和灵魂,但由于文化背景的复杂性,译者在习语翻译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难,正如奈达所说:"习语是词语的组合,其意义不能从部分的意义来确定"。习语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文化的同时,文化在理解和翻译习语中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习语翻译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在习语翻译中归化和异化的翻译方法各有利弊,它们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本文通过讨论习语、文化和翻译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灵活的英语习语翻译方法,即异化加归化的灵活翻译方法来表达英语习语的含义,以帮助人们从文化的角度更好地理解英语习语。

李思敏,祁文慧[4](2020)在《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和翻译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中西文化差异加大了中英习语翻译的难度。译者应立足中英文化差异,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本文从饮食、节日、民居和动物这四个方面分析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的影响,并探讨习语的翻译方法。

张春花[5](2020)在《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文中提出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英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将英语转换成汉语,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德国功能派目的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有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目的决定翻译方法。在目的论的视角下,可以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翻译英语习语,以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和世界文化繁荣发展。

张翠平,王垠,马志媛,尹清山[6](2020)在《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文中认为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通俗来说就是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英语习语是英语语言中的瑰宝,是语言与文化的美妙组合,英语习语认知水平的培养直接影响到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学生对于英语习语的认知水平也决定了他们是否能恰如其分地翻译英语习语。

葛厚伟[7](2020)在《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译者风格研究》文中认为《尚书》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记录了虞、夏、商、西周、春秋时期的一些重大历史内容,内容无比丰富,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面镜子,折射出华夏文明丰富多彩的不同侧面。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担负着延续原作生命和传承原作思想的重任。译者风格可以赋予译作鲜明的个性,随着语料库翻译学的兴起,译者风格研究逐渐引起学界的关注。语料库的运用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使得对不同译者个性化、规律性语言的量化考察成为可能。本文首先从语料库翻译学研究的宏观背景切入,简述译者风格相关思想,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爬梳,全面、客观地展示了译者风格的研究现状与热点,并对近年来《尚书》学研究、《尚书》在西方传播以及《尚书》英译研究进行述评。语料库翻译学为中国古代典籍的英译研究增加了新的范式,基于平行语料库的《尚书》译者风格研究十分必要,将有助于对《尚书》及其英译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研究。在此背景下,本文对《尚书》译学研究进行了创新性尝试,创建了《尚书》多译本汉英平行语料库。《尚书》平行语料库的创建过程比较复杂,选取了《尚书》不同时代、不同译者(理雅各、高本汉、彭马田和杜瑞清)的典型译本为语料,对语料进行输入、整理、划分、标注、对齐、检索设置等操作,尤其是对语料逐字逐句校对,进行文本格式噪音处理,保证了语料的准确性,句级对齐的中英文语料能够自动呈现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对应关系。该平行语料库的建成将为更好地开展《尚书》英译研究提供实物平台,增强了《尚书》英译研究结论的效度和信度。基于已建成的《尚书》汉英文平行语料库,本文运用语料库工具软件对比分析了四译本的宏观语言特征,主要从词汇、句法和语篇层面进行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1)词频方面,与英语翻译语料库前十词相比较,理雅各译本(简称理译)和杜瑞清译本(简称杜译)有六词相同,高本汉译本(简称高译)和彭马田译本(简称彭译)有七词相同。在形符数量方面,理译最高,其次分别为高译和杜译,彭译最低,四个译本都比源语文本冗长,有趋向显化之特征。杜译的标准类符/形符比最高,词汇使用最为多样和丰富。理译本的词汇密度最低,显化特征最为明显。理译、高译和彭译的平均词长非常相近,接近于英语翻译语料库的平均词长,而杜译平均词长最长,词汇使用相对较难。四译本主题词均凸显了原文的主题思想。(2)从平均句长看,理译的平均句长最长,而彭译最短,杜译、彭译体现了源语特征,而理译和高译明显趋于易懂,强调信息表达;高译和理译句子长短变化更大,句子长短结构上更加多样化。句段长方面,高译和理译更擅长断句,语言凝练,更易于读者阅读和理解。在问句和感叹句使用上,理译数量远多于其他三位译者,再现原文中人物的情感和态度,同时生动展现了人物各自形象。理译本形合度最高,更具规范性和复杂性,杜译本形合度则最低,功能词数量不如其他三位英语母语译者使用得多,倾向于异化翻译策略。(3)语篇可读性方面,四译本的语篇阅读和理解难度均未低于英语普通文本,未表现出简化特征;相比之下,彭译更具可读性、更简单易懂。语篇功能方面,四译本均遵循《尚书》原文所采用的主位结构,尽量再现原文的信息推进模式;相比而言,理译和彭译在与原文保持意义对等的基础上,则更倾向于适当调整句子信息组织结构和措词,并使用了其他衔接手段来加强语篇连贯。理译的连接词总体数量最多,虽然彭译的连词总数最少,但具有类型多样、灵活多变的特色。理译和高译更注重译文的篇章衔接与连贯,运用更多的连接手段显现出原文中隐性的逻辑关系,比较符合英文的谋篇习惯。在显性的篇章连接词传递上,四位译者表现出了较强的一致性。四译本中使用最常用的连接词类型是表增补的连接词,以体现英语语篇衔接力,凸显连贯。基于平行语料库对比分析《尚书》译本非语言微观翻译特征,主要包括对各译本的成语、隐喻、周公人物形象以及文化高频词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进行定性研究。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理雅各和高本汉在翻译成语时,秉承忠实源语的翻译思想,更多采用直译法,保证原文意义的准确传播,保持原作形貌,注重原文内容和风格的传递。高译将成语部分译成英语习语,数量最多,而且注重保留原文的修辞形式。彭马田采用意译的比例在四译本中最高,彭译语言逻辑连贯、流利顺畅,多数情况下不完全拘泥于字面,在译文中传达成语的蕴涵意义。杜瑞清的手法和风格界于前两类之间,兼顾中西文化差异,在翻译方法上突出直译为主,适度采用意译、省译等方法,提高了译本的可读性。(2)《尚书》隐喻英译以直译为主,译者有意保留原作隐喻的表达形式和文化内涵,尽量忠实地再现原语的独特文化内容,以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四个译本中,高译的风格更加注重直译,力求准确传达原文含义,再现源语独特的文化要素;彭译偏重意译与转换,去除文化间的陌生感,增强译文的可读性。(3)在重塑周公人物形象方面,1)理译和高译把原文中的“曰”全部翻译为隐式报道动词,彭译和杜译的表述更加丰富,更多借助语义明晰的报道动词来显化原文语境中隐含的语义内容。2)理译和高译对“曰”的翻译并无语境和阶层变化,呈模式化特征,而彭译和杜译明示原文语境内涵,凸显周公话语对象的阶层差别,准确呈现出周公与交际对象之间的“距离”及“尊敬”程度。3)四位译者均倾向于使用直接引语“原原本本”地记录周公话语,保留其各种特征,准确地保留周公原话的风格和表达力。4)四译本对《尚书》的周公人物动作特征翻译,基本上是对原文字面之义的对应;理译更加明示了周公动作的文化信息和概念信息,杜译用显化动词意义的方式淋漓尽致地再现周公忠心耿耿、坚毅英武形象。(4)在文化协调策略框架下,理氏、高氏翻译文化高频词“帝”时,注重功能对等,用译语文化中的本源概念取代源语文化中的本源概念;杜氏与彭氏则注重文化对等,尽量传递中国传统文化术语的内涵。为了实现目的语文化层面的语境顺应,四位译者灵活运用直译、意译等翻译方法,尽可能地采用西方人易理解的语言和文化意象来翻译“德”。三位西方译家对原文中无标记之“德”基本理解为抽象意义的“美德”,大都采用直译,将载有文化特有概念的“德”直接转换成英语“virtue”,而杜氏在贴近原文语义的基础上,相对灵活采用保留原语文化的“变译”,努力再现源语高频词的文化意象,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从翻译文本特征和翻译策略两个维度,对《尚书》四译本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数据统计、例句对比和归纳分析,这些统计结果揭示了四位译者的翻译风格异同。从整体印象来看,理雅各译本直译为主、译笔严谨、显化易懂、形神兼备;高本汉译本忠实原作、措辞通顺、追求字对句应、保持原作形貌;彭马田译本意译明显、传神达意、简洁流畅、灵活圆通;杜瑞清译本词汇丰富、人物生动、文化会通。翻译风格差异主要是与历史文化背景、翻译动机目的、译者身份素养有关,四位译者有着传播中国优秀文化思想的共同动机,尽管历史文化背景各异,译者身份素养不尽相同,但总体上均以促进中西交流为己任,以忠实于原着为标准,来传达原作的精神实质,再现原作的主题和思想内涵。《尚书》的域外译介是中国文化传播重要手段和组成部分,本文借助语料库技术辅助作用,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尚书》多译本的译者风格进行全面系统研究,译者风格描述更加清晰,论证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开辟了《尚书》翻译研究新路径,并为其他典籍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刘晓红[8](2019)在《从民族文化特征看英语习语翻译》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英语又是世界通用语言,所以,世界上各个国家都非常重视英语教学。文化作为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重要桥梁,在各国的交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不同的文化促进着语言特色的形成,其实,文化是推动习语发展的关键。英语习语的语言是非常简练的,并且其形式也比较统一,英语习语除了这两个特点之外还具有固定的结构,而我们国家各个民族的地理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的不同都对英语习语的翻译产生了影响。除此之外,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及历史典故也会影响到英语习语的翻译。下面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一下从英语民族文化的差异入手,英语习语翻译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同时,对不同民族的特色,以及文化差异所形成的不同翻译方法进行分析。

胡良玉[9](2020)在《文化意象视角下英语习语的教学实践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为例》文中指出对于如何学习英语习语,人们已经进行了多方面探究,但是鲜有研究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用合适的方法处理英语习语中的文化意象。本研究旨在调查大学英语习语翻译教学情况。研究问题为:(1)中职生英语习语学习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及其影响因素?(2)如何解决英语习语教学中的这些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研究以英语习语教学为中心,翻译课堂教学为背景,选取药学专业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组,在英语习语教学过程中,对所涉习语中蕴含的文化意象进行详细导入,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灵活采取不同的策略处理习语的文化意象理解问题;另外一个班作为对照组,不提供任何文化背景的学习,进行常规模式的习语教学。学期结束,通过观察法,比较法和自拟的《习语测试》对研究对象学习效果进行评测。结果表明:(1)引入了习语文化背景教学的班级学生成绩明显优于普通教学的班级学生,文化差异影响学生有效学习习语;(2)应该加强文化意识的教学,在翻译课堂的教学实践中适时导入相应文化背景知识,并通过保留、替换或舍弃等方法灵活处理文化意象问题,有助于提高英语习语翻译的质量,能够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水平。本研究的发现对习语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英语习语的分类,可以采取保留、替代、省略等策略来提高学生的习语翻译能力。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

曹雪萍[10](2019)在《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文章从习语与文化的关系出发,结合大学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实际,探讨英中两国在地理环境、历史典故、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提出了大学英语习语翻译可采取直译、意译、套译、直译加注解等翻译方法,力求对译者的英语习语翻译实践教学提供有效借鉴和参考。

二、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1)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与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特征及翻译方法
    1.1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特征
    1.2 茶文化背景下常见的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1.2.1 直译。
        1.2.2 意译。
2 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教学实施路径
    2.1 立足不同国家茶文化,引导学生感受习语翻译人文思想
    2.2 强调原文材料内涵,发展学生英语习语翻译思维
    2.3 引入茶诗茶词素材,充分锻炼学生茶文化习语翻译能力
3 结语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致谢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术语界定
    1.3 问题提出
    1.4 研究方法与语料选取
    1.5 研究意义
    1.6 论文结构
2 研究综述
    2.1 汉英习语的对比基础
        2.1.1 汉英习语的界定
        2.1.2 汉英习语的规约性
        2.1.3 汉英习语的字长偏好
        2.1.4 汉英习语的文体差异
    2.2 汉英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1 汉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2.2 英语习语结构的相关研究
    2.3 汉英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1 汉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3.2 英语习语变异的相关研究
    2.4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1 汉英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4.2 英汉习语对比的相关研究
    2.5 小结
3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1 引言
    3.2 英汉时空性差异观
    3.3 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3.3.1 块状拼接与勾连延续
        3.3.2 空间聚合关系与时间线性关系
        3.3.3 内生性与外生性
    3.4 小结
4 汉英习语的组构方式
    4.1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1 汉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2 英语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
        4.1.3 汉英习语组构方式的非均质性对比
    4.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1 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2.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英译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1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词组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2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单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2.3.3 从汉语偶对式习语的复句式特征看汉语的强空间性特质
    4.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1 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
        4.3.2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组构方式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3.3 从英语成对式习语的汉译看英语的强时间性特质
    4.4 小结
5 汉英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1 引言
    5.2 汉语超常规习语与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2.1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2.2 汉语四字格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2.3 汉语超常规四字格习语与汉语强空间性表征的同质性
    5.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3.1 英语习语的常规语法结构
        5.3.2 英语习语的超常规语法结构
        5.3.3 英语超常规习语与英语强时间性表征的异质性
    5.4 小结
6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1 引言
    6.2 汉英习语变异现象概观
        6.2.1 汉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2.2 英语习语的变异现象
    6.3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现象
        6.3.1 研究问题
        6.3.2 语料与研究方法
    6.4 从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1 汉英习语组构成分变异的定量考察
        6.4.2 从替换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4.3 从嵌入变异看汉英的时空性差异
    6.5 小结
7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1 引言
    7.2 汉英习语异序现象
    7.3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
        7.3.1 术语界定
        7.3.1.1 对称式习语
        7.3.1.2 对称式习语的异序
        7.3.2 研究问题
        7.3.3 语料与研究对象
    7.4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定量考察
        7.4.1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形式
        7.4.2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的语域分布
        7.4.3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异序程度
        7.4.4 汉英对称式习语的类型对比
        7.4.4.1 汉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4.4.2 英语对称式习语的类型
    7.5 汉英对称式习语异序现象共性与个性溯源
        7.5.1 共性溯源
        7.5.2 个性溯源
    7.6 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发现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汉语成语九用词典》与《中华成语大词典》结构对比(节选)
    附录2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缩合型(节选)
    附录3 超常规四字格习语: 潜隐型(节选)

(3)基于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原则(论文提纲范文)

1 习语和文化的概念
2 基于不同的文化元素,英语习语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对应的案例分析
3 基于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原则
    3.1 异化
    3.2 归化
4 结束语

(4)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和翻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背景
2 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的影响
    2.1 饮食习俗差异的影响
    2.2 节日习俗差异的影响
    2.3 动物习俗差异的影响
    2.4 民居习俗差异的影响
3 风俗习惯相关习语的翻译方法
    3.1 套译法
    3.2 意译法
4 结语

(5)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目的论及其原则
三、英语习语的特点
四、目的论视角下英语习语翻译方法
    1. 直译法。
    2. 直译加解释法。
    3. 直译联想法。
    4. 意译改造法。
    5. 对联增字法。
五、结语

(6)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大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的重要意义
三、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
    1. 生活所依赖的物质条件的截然不同。
    2. 英汉思维差异。
    3. 思想信念不同。
    4. 历史背景迥异。
四、在英语教学中有效渗透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1. 直接翻译。
    2. 意译翻译。
    3. 对应翻译方法。
五、结束语

(7)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译者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译者风格研究现状
    第二节 《尚书》研究概述
    第三节 《尚书》翻译传播及英译研究综述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尚书》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
    第一节 基于平行语料库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尚书》平行语料库的创建步骤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英译本语言特征分析
    第一节 《尚书》英译本词汇特征分析
    第二节 《尚书》英译本句法特征分析
    第三节 《尚书》英译本语篇特征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英译本翻译策略研究
    第一节 《尚书》中的成语及其翻译
    第二节 《尚书》中的隐喻及其翻译
    第三节 周公人物形象对比
    第四节 《尚书》文化高频词英译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尚书》译者风格及成因探究
    第一节 《尚书》四位译者的翻译风格
    第二节 译者风格的成因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尚书》原型结构成语出处及译文平行语料索引
    附录二: 《尚书》中的隐喻及其译文平行语料索引
    附录三: 周公动词描写及其译文平行语料检索统计
    附录四: 《尚书》汉字高频词统计(前100个)
    附录五: 《尚书》文化高频词“帝”与“德”的意义分布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从民族文化特征看英语习语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习语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一)民族文化背景在习语中的地位
    (二)文化典故对习语产生的影响
二、英汉民族文化的差异
    (一)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三)宗教文化的差异
三、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直译+注释的方法
    (二)对英语习语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采取意译的方法
四、结束语

(9)文化意象视角下英语习语的教学实践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Acknowledgement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and Motivation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English Idioms
        2.1.1 Definition
        2.1.2 Sources of English Idioms
        2.1.3 Features of English Idioms
        2.1.4 Classif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2.2 Brief Review of Studies of Idiom Learning and Teaching
        2.2.1 Studies from a Purely Linguistic Point of View
        2.2.2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2.2.3 Stud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magery
    2.3 Summary
Chapter Three Methodology
    3.1 Research Questions
    3.2 Research Subjects
    3.3 Research Instruments
        3.3.1 Design of Questionnaire
        3.3.2 Idiom Translation Test
        3.3.3 Teaching Modes in Practice
    3.4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
    4.1 Results and Analysis
        4.1.1 Overal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4.1.2 Result Analysis
        4.1.2.1 Analysis of the Answers to the Questionnaire
        4.1.2.2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Scores for Idiom Test
        4.1.2.3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Idiom Test
    4.2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in English Idiom Learning
        4.2.1 Main Problems
        4.2.1.1 Idioms and their Meanings in Disproportion
        4.2.1.2 Semantic Vacancies
        4.2.2 Main Causes of the Problems
        4.2.2.1 Lack of Cultural Knowledge
        4.2.2.2 Poor Linguistic Competence
        4.2.2.3 Unfamiliarity with Translation Methods
        4.2.2.4 Cultural Imagery Instruction in Urgent Need
    4.3 How to Cope with the Problems
        4.3.1 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Imagery
        4.3.2 Substitution of Cultural Imagery
        4.3.3 Omission of Cultural Imagery
        4.3.4 Flexibility in Dealing with Cultural Image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5.3 Limitations
    5.4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s
References
Appendix Ⅰ Questionnaire
Appendix Ⅱ English Idioms Test

(10)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论文提纲范文)

习语与文化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
    1.地理环境方面的差异
    2.历史事件与典故方面的差异
    3.风俗习惯的差异
    4.宗教信仰方面的差异
习语翻译的主要方法
    1.套译法
    2.意译法
    3.直译法
    4.直译+注解法
结语

四、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论文参考文献)

  • [1]茶文化背景下英语习语翻译与教学研究[J]. 王秀俊. 福建茶叶, 2021(08)
  • [2]论汉英习语的时空性差异 ——习语的内在组构、超常规语法结构及其变异[D]. 赵轶哲.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基于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原则[J]. 吕艺. 海外英语, 2021(04)
  • [4]中西风俗习惯差异对习语形成和翻译的影响[J]. 李思敏,祁文慧. 英语广场, 2020(32)
  • [5]浅析目的论视角下的英语习语翻译[J]. 张春花. 校园英语, 2020(31)
  • [6]提高学生英语习语认知水平培养其跨文化交际能力[J]. 张翠平,王垠,马志媛,尹清山. 教育教学论坛, 2020(17)
  • [7]基于语料库的《尚书》译者风格研究[D]. 葛厚伟. 扬州大学, 2020(01)
  • [8]从民族文化特征看英语习语翻译[J]. 刘晓红. 中国民族博览, 2019(10)
  • [9]文化意象视角下英语习语的教学实践与影响因素研究 ——以中职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为例[D]. 胡良玉. 扬州大学, 2020(06)
  • [10]基于英汉文化差异的英语习语翻译[J]. 曹雪萍. 陕西教育(高教), 2019(07)

标签:;  ;  ;  ;  

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