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研究

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研究

一、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颖[1](2021)在《柔性聚苯胺基水凝胶电化学性能及光敏性能的研究》文中认为聚苯胺(PANI)是一种导电性能良好、掺杂机制独特,且具有特殊光电性质的导电高分子材料。水凝胶是一种表面积大、多孔且柔软的三维(3D)材料。导电高分子水凝胶集合了两者的优点,不论在超级电容器还是在传感器领域都有广泛应用。现如今的超级电容器,存在电解质溶液易泄露、成本高、只适用于直流情况等问题。而且,针对光敏传感器的研究不多。因此本文首先研究了聚苯胺粉末的导电能力与光敏性能,然后将聚苯胺与水凝胶聚合制得聚苯胺基水凝胶,探究其电化学能力与光敏性能。从而提出了一种在超级电容器和传感器领域都有很大潜力的柔性聚苯胺基水凝胶。(1)以掺杂酸的浓度为变量,通过化学氧化法合成了一系列纳米片和纳米纤维结构的聚苯胺。结果表明,当醋酸:苯胺=7:9;盐酸:苯胺=2.5:5;柠檬酸:苯胺=3:5时,聚苯胺的电导率与电容性能最佳。具体来说,比电容分别可以达到162.5 F/g,271.25 F/g,240.99F/g。然后,通过改变单色光的波长,发现纳米棒状的聚苯胺制成的光敏传感器芯片对绿光和蓝光灵敏度较强。而且,掺杂适当浓度盐酸的样品所产生的光电流可以接近10-6A。因此,PANI在光敏传感器和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2)采用原位聚合法,以聚乙烯醇(PVA)水凝胶为底物,聚苯胺为活性物质,制备了一种柔性水凝胶。所制备的聚苯胺-聚乙烯醇(PANI-PVA)水凝胶与PANI-叉指电极传感器相比,在外界光刺激下可以产生10-5 A或10-4 A左右的光电流,比叉指电极传感器的光电流高约1~2个数量级,表明柔性PANI-PVA水凝胶对光刺激更敏感。而且,在制备PANI-PVA水凝胶的过程中掺入适当浓度的酸可以更好地区分外部光的刺激。此外,对PANI-PVA水凝胶的恒电流充放电(CP)数据进行电化学性能的分析,结果发现掺杂0.75 mol/L的醋酸、0.60 mol/L的盐酸、0.024mol/L的柠檬酸后,水凝胶的比电容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84.75 mF.cm-2、525 mF.cm-2、524.75 mF.cm-2。结果表明,柔性PANI-PVA水凝胶的光敏性能更好,应用范围更广。然而,PVA水凝胶在制备时耗费时间较长,需要8h,而且所需的苯胺较多(0.1 mol),成型后拉伸性能不好。(3)以聚丙烯酰胺(PAM)水凝胶为基底材料,聚苯胺为活性物质,采用原位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柔性导电水凝胶。在外界光刺激下,实验制备的聚苯胺-聚丙烯酰胺(PANI-PAM)水凝胶产生的光电流比叉指电极传感器的光电流高约1~2个数量级(10-5、10-4),且比PANI-PVA水凝胶对不同波长单色光的响应更明显。而且,对PANI-PAM水凝胶的电化学性能分析得出掺杂0.0142mol/L柠檬酸,0.18mol/L盐酸和0.116mol/L醋酸后,PANI-PAM水凝胶的比电容可以达到388.25 mF/cm2、373.75 mF/cm2和 276.25 mF/cm2。与制备的 PANI-PVA 水凝胶相比,PANI-PAM水凝胶可以在消耗较少的原材料(0.05 mol苯胺)的情况下,耗费更短的时间(2h)制备得出,而且其储能能力和光敏性能还不会受到影响。因此,PANI-PAM水凝胶可以在超级电容器及光敏传感器领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图[35]表[2]参[109]

王小宇[2](2020)在《聚苯胺/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涂布导电纸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导电纸是一种新型功能纸,不仅具有传统纸张的轻量、原料丰富以及绿色环保等优点,而且被赋予了良好的导电性能,在电子器件、储能材料以及防静电、电磁屏蔽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事实上,纸浆纤维本身是不导电的,目前主要通过添加导电填料如碳基材料、金属及其氧化物和导电聚合物等赋予纸张一定的电化学性能。其中,以导电性高、稳定性优的导电聚合物作为导电填料应用到纸基材料中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本论文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聚苯胺(PANI)/纳米微晶纤维素(NCC)复合材料,然后将其作为导电颜料配制导电涂料,并基于表面涂布法制备导电纸,系统研究了 PANI/NCC复合材料的物化性能及其在导电纸中的应用潜力。首先,利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PANI/NCC复合材料,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在适宜的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下,当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苯胺(An)单体的摩尔比接近1:1,NCC含量为4 wt%(相对于An的用量)时,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电导率(281 S·m-1)。此外,聚合反应产物微观形貌表征显示,PANI附着在NCC表面,PANI的分散性得到改善;红外光谱与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PANI的特征峰出现在复合材料中,NCC的添加并未改变PANI的结构和晶型,但对其峰的强度和位置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热重分析结果表明,NCC的添加导致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有所降低。其次,以PANI/NCC复合材料为导电颜料,辅以高岭土、蒙脱土、胶黏剂、分散剂和其他助剂配制导电涂料,并对不同颜料配比以及NCC含量的涂料体系的流变性能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显示,PANI/NCC复合材料含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涂料体系的表观黏度和动态黏弹性,同时,高岭土和蒙脱土的用量对涂料的流变行为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与PANI/NCC复合材料相比,其影响较小;此外,NCC的添加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PANI粒子的大量聚集,降低了涂料体系的表观黏度。最后,通过表面涂布工艺将导电涂料涂布在不同原纸上,并对涂布纸的导电性能、力学性能、微观形貌以及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涂布纸的导电性能主要取决于PANI/NCC复合材料的含量,但同时也受到涂料体系中其他粒子作用的影响,与等份额的高岭土相比,蒙脱土作用下的涂布纸导电性能较好;此外,NCC的添加有助于改善涂布纸的导电性能和力学性能,与未含有NCC的涂布纸相比,含有2 wt%NCC和8 wt%NCC的涂布纸纵向抗张指数分别增加了 9.8%和15.7%,其纵向耐折度分别提高了 11.7%和33.3%;原纸和涂布纸的微观形貌和热重曲线分析表明,原纸的纤维被涂层完全覆盖,且经表面涂布后的原纸热稳定性有所提高。

王路海[3](2019)在《苯并二噻吩基共轭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热电材料是一种利用固体内部载流子运动来实现热能与电能之间相互转化的功能材料。有机聚合物热电材料由于具有易合成,易加工,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热导率低等特点,逐渐被研究者们所关注。目前关于有机聚合物热电材料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聚苯胺,聚吡咯,聚芴,聚噻吩及其衍生物上,一些新结构的聚合物很少被研究,关于聚合物结构与热电性能的关系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基于以上问题,本论文以苯并二噻吩(BDT)单元作为基体,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基于BDT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系统的研究了聚合物分子结构与热电性能的关系,并将其与单壁碳纳米管(SWCNT)复合获得了复合热电材料,研究了SWCNT含量对复合热电材料性能的影响规律。具体内容如下:1、设计合成了三种含不同共轭程度侧链的给体-受体(D-A)型基于BDT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研究发现侧链共轭程度最高的聚合物展现出了更好的热稳定性,较窄的光学带隙以及平面的分子构型,经过FeCl3掺杂后,其热电性能在三种聚合物中也是最优。该研究表明侧链共轭性的增强有助于提升BDT基D-A型共轭聚合物的热电性能。2、选择含共轭侧链的BDT单元分别与带烷基侧链和带极性侧链的噻吩并噻吩单元聚合,获得了两种共轭聚合物。研究发现与含烷基侧链的BDT基共轭聚合物相比,含极性侧链的共轭聚合物的热稳定稍微有所降低,且带隙有所拓宽,该聚合物与掺杂剂2,3-二氯-5,6-二氰基-1,4-苯醌(DDQ)和2,3,5,6-四氟-7,7’,8,8’-四氰二甲基对苯醌(F4TCNQ)表现出了更好的相容性,有利于载流子的迁移。分别用DDQ和F4TCNQ掺杂这两种聚合物,热电测试结果表明含极性侧链的BDT基共轭聚合物的最大功率因子分别是含烷基侧链的BDT基共轭聚合物的功率因子的5倍和2倍。该研究结果表明极性侧链的存在有助于BDT基共轭聚合物热电性能的提升。3、选择第一和第二部分研究内容中热电性能好且易制备的BDT基共轭聚合物与SWCNT复合获得BDT基共轭聚合物/SWCNT复合热电材料,通过研究发现聚合物与SWCNT之间存在强的π-π相互作用,室温下,该复合材料的电导率,赛贝克系数,和功率因子最高分别可达到529.3 S cm-1,68.1μV K-1和80.9μW m-1 K-2,当聚合物与SWCNT的质量比为1:10的时候,该复合材料展现出最优的热电性能,在95 oC时功率因子高达116.7μW m-1 K-2。

冯芹[4](2019)在《基于原位聚合的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文中提出形状记忆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s,SMPs)是一种新型智能材料,具有显着的形状记忆效应。目前SMPs的导电功能化是SMPs多功能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开发具有导电性能的SMPs材料,从而获得兼具形状记忆效应和导电性能的多功能智能材料,进而促进SMPs在电子工程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针对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存在的问题,如导电相与SMPs基体的相容性差、导电相不易在基体中均匀分散、制备工艺复杂等问题,本论文基于柔性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和刚性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PVC)聚合物的形状记忆效应和导电聚苯胺(Polyaniline,PANI)的聚合反应,分别对EVA和PVC基体进行溶胀处理,使聚苯胺原料单体进入基体的分子网络空隙就地原位聚合,从而获得导电和形状记忆效应并存的聚苯胺/SMPs分子复合材料。对聚苯胺/SMPs分子复合材料的原位聚合制备方法和材料的导电性能、形状记忆效应、热性能、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论文具体内容如下:(1)聚苯胺/乙烯-醋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PANI/EVA-M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制备了PANI/EVA-MC,研究了苯胺浓度、溶胀时间、氧化剂浓度、氧化时间、氧化剂溶液的pH值和掺杂剂盐酸浓度制备参数对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根据最优制备参数制备的导电PANI/EVA-MC的电导率为5.24×10-2 S·cm-1,且在120°C以下温度加热后室温电导率保持在10-3 S·cm-1。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基体中成功合成了PANI,且断面微观形貌呈现连续均一的相,可推测PANI在EVA基体内形成分子级别的混合,PANI/EVA-MC的导电层厚度约为20μm40μm。热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ANI大分子链和基体EVA有良好的相容性。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刚性PANI的引入增强了基体材料的强度。形状记忆性能结果显示,PANI/EVA-MC的形状记忆性能与纯EVA基本相同,说明PANI大分子链的引入对基体的形状记忆性能影响很较小。且在形状记忆效应过程中,在室温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下拉伸预变形20%和100%的PANI/EVA-MC预变形后电导率为10-3 S·cm-1,在室温预变形且再加热恢复后其电导率保持在10-3 S·cm-1,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预变形且再加热恢复后其电导率为10-3 S·cm-110-5 S·cm-1。(2)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PANI/PVC-MC)的制备及性能研究:制备了PANI/PVC-MC,研究了苯胺浓度、溶胀时间、氧化剂浓度、氧化时间、氧化剂溶液的pH值和掺杂剂盐酸浓度制备参数对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根据最优制备参数制备的导电PANI/PVC-MC的电导率为4.26×10-2 S·cm-1,且在100°C以下温度加热后室温电导率保持在10-3 S·cm-1。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PVC基体内成功合成了PANI,并且PANI没有形成单独的相,推测PANI大分子链与PVC网络形成了分子水平的混合,合成的PANI进入PVC基体的深度范围为20μm50μm。热性能和力学性能分析结果表明PANI大分子链和基体PVC有良好的相容性,但与PVC相比,PANI/PVC-MC的热稳定性和强度有所降低,可归因于苯胺的溶胀效应。形状记忆性能结果显示PANI/PVC-MC有显着的形状记忆效应。在形状记忆效应过程中,预变形20%和100%的PANI/PVC-MC在室温和玻璃化转变温度下拉伸后和加热恢复后电导率均为10-3 S·cm-1。综上所述,以柔性EVA和刚性PVC形状记忆聚合物基体为研究对象,通过聚苯胺的聚合反应体系,将PANI大分子链引入SMPs网络结构中,在保持形状记忆效应的前提下,可以实现SMPs的导电功能,获得聚苯胺/SMPs分子复合材料,为已固化成型的SMPs的导电功能化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新方法。

韩涛[5](2019)在《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与改性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应用》文中提出聚苯胺(PANI)作为目前应用最广的导电聚合物,具有成本低廉,环境友好以及良好的氧化还原可逆性等优点。但是纯聚苯胺因其较差的共轭能力自身团聚严重,极大地影响了它的电化学性能;磷酸铁锂(LiFePO4)作为目前最受欢迎的锂电池正极材料,具有安全性高、环境友好、物料来源广的优点,但其电导率低、锂离子扩散性差限制了它的性能。基于此,本文以活性炭(AC)和碳纳米管(CNTs)为模板合成PANI/AC以及PANI/AC/CNTs复合材料,改善聚苯胺的电化学性能;以聚苯胺改性LiFePO4生成LiFePO4/PANI复合材料,探究聚苯胺对LiFePO4材料性能的影响。首先,以不同含量的活性炭作为模板,制备出PANI/AC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一系列状态处理,得到不同状态的复合材料。通过研究配置出最佳的电解液,电解液成分为锂离子浓度1.6 mol/L的EC:DEC电解液。物理表征表明还原态复合材料有更高的结晶度、更好的形态学结构与更高的比表面积。CV和EIS测试表明还原态PANI/AC(5%)复合材料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电池充放电测试也证明这一点,在0.2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达到了 154.5mAh/g,1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91%。其次,在PANI/AC复合材料的基础上再加入CNTs,利用AC和CNTs双重改性聚苯胺,控制CNTs的含量,制备出不同的PANI/AC/CNTs复合材料,对碳纳米管功能化(羧酸化和苯磺酸化)处理,并合成功能化的PANI/AC/CNTs复合材料。FE-SEM和TEM表明CNTs为5%时有相对最好的形貌特征。红外和XRD表明复合材料CNTs用量不同,特征峰强度不同。CV和EIS结果表明CNTs为5%时复合材料可逆性和容量性能相对最好,电池导电性最佳。在0.2C电流密度下,5%CNTs复合材料比容量达到160mAh/g,100次循环容量几乎不变;功能化复合材料有更高的比容量,苯磺酸化PANI/AC/CNTs复合材料0.2C时放电容量可达165 mAh/g,100次循环仅衰减5%。将聚苯胺在LiFePO4表面原位生成,生成LiFePO4/PANI复合材料,并对其进行脱掺杂与还原等处理,得到不同状态的复合材料;将不同状态聚苯胺按不同比例与LiFePO4机械复合生成复合材料。物理表征表明原位生成的材料中,聚苯胺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 LiFePO4的官能团、结晶度以及表面结构,机械混合材料并未发生变化。其中氧化态LiFePO4/PANI(10%)复合材料综合性能最好,0.2C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可达158 mAh/g,10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98%,盐酸掺杂LiFePO4/PANI(5%)复合材料有最好的倍率性能,0.5C时也有114.6 mAh/g的容量。最后,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市场分析,与其它正极材料相比,聚苯胺复合材料具有成本低、污染小、工艺简单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胡传波[6](2018)在《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苯胺因其独特的抗点蚀、抗划伤和防止海洋生物附着等特殊性能,逐渐成为防腐涂料领域的研究热点,其在金属材料、化学化工、航海和航天等行业有着广泛地应用前景。但无论是电化学沉积还是化学沉积所制备的单一聚苯胺涂层均存在着非致密的形态结构,以及对金属基底附着不强的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因此,提高聚苯胺涂层的致密性和附着强度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SiC纳米颗粒复合改性环/氮取代聚苯胺,制备得到一系列致密和可加工的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采用两种方法以提高复合材料的附着力和耐久性,一是将复合材料与环氧树脂混合制成共混涂层;二是将复合材料化学沉积于具有粗糙结构的镀层表面,镶嵌结合制成双层涂层。本论文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HCl掺杂的聚邻氯苯胺/SiC复合材料(POCl/SiC)。将POCl/SiC添加在环氧树脂中,在碳钢表面制备POCl/SiC-环氧树脂共混涂层,研究不同含量POCl/SiC对环氧树脂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HCl、对甲苯磺酸(TS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掺杂的聚邻甲氧基苯胺/SiC复合材料(POA/SiC)。将POA/SiC添加在环氧树脂中,在碳钢表面制备POA/SiC-环氧树脂共混涂层,分析不同酸掺杂的POA/SiC对环氧树脂涂料防腐性能的影响;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DBSA掺杂的聚邻乙基苯胺(POE)和POE/SiC复合材料。通过共溶法在粗糙的Zn镀层表面沉积POE/SiC膜,在SiC/Zn镀层表面沉积POE膜,探索内外涂层的结构对双层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DBSA掺杂的聚N-甲基苯胺/SiC复合材料(PNMA/SiC)和聚N-乙基苯胺/SiC复合材料(PNEA/SiC)。通过共溶法在多孔粗糙的ZnO薄膜表面沉积复合膜,研究取代基大小和SiC纳米颗粒对双层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通过一系列表征方法对环/氮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结构和性能进行研究,并对共混涂层和双层涂层的防腐性能和机理进行了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XRD测试,发现POCl/SiC、POA/SiC、POE/SiC、PNMA/SiC和PNEA/SiC均已成功制得。光谱测试结果发现,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特征吸收峰位置发生了一定的迁移,表明SiC纳米颗粒与POCl、POA、POE、PNMA和PNEA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2)通过对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粒度测试,发现POCl/SiC的粒度比POCl的粒度大大减小。分析了三种酸(HCl、TSA、DBSA)掺杂态POA/SiC的粒度分布,DBSA掺杂态POA/SiC粒度最小为2.65~2.91 μm。(3)通过四探针仪测试发现,在室温时,POCl/SiC的电导率比POCl提高了 31%;POA/SiC的电导率随掺杂酸(HCl、TSA、DBSA)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大,其中DBSA掺杂态POA/SiC的电导率达到0.027 S·cm-1。热失重分析发现,在800℃时,POCl/SiC的失重率比POCl降低了 13.3%;POA/SiC的失重率随掺杂酸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DBSA掺杂态POA/SiC的失重率最小仅为25.1%,说明DBSA掺杂态POA/SiC的热稳定性最优。(4)通过XPS氮原子拟合峰分析发现,POE/SiC的酸掺杂度由POE的49.75%提高到53.61%;PNMA/SiC 比PNEA/SiC具有更高的掺杂水平,达到52.44%。采用电化学循环伏安技术分别测定了 POE/SiC、PNMA/SiC及PNEA/SiC的电化学行为,分析表明POE/SiC中的SiC纳米颗粒可以明显提高POE的峰值电流;PNMA/SiC和PNEA/SiC受N原子上取代基的影响,PNMA/SiC的氧化还原电位差ΔEp比PNEA/SiC小约0.03 V。(5)通过SEM测试了 POCl/SiC-环氧树脂涂层的断面形貌,分析发现填充量为5%的POCl/SiC能降低环氧树脂涂层的孔隙缺陷,由Tafel极化曲线拟合其腐蚀速率为2.78×10-3 mm/a,腐蚀保护效率可达90.45%。(6)通过实验测定DBSA掺杂态POA/SiC-环氧树脂涂层的剥离强度和划痕强度分别为9.87 N和19.61 N。DBSA掺杂的POA/SiC-环氧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7天后,其腐蚀速率为1.23×10-3 mm/a,电荷转移电阻为17154Ω·cm2,腐蚀保护效率达到90.70%。DBSA掺杂态POA/SiC-环氧树脂缺陷涂层在3.5%NaCl溶液中浸泡180天后,其碳钢基体表面形成数层致密、连续的钝化膜,说明DBSA掺杂态POA/SiC-环氧树脂涂层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7)电化学实验测定POE-SiC/Zn双层涂层和POE/SiC-Zn双层涂层的腐蚀速率分别为0.021 mm/a和0.083 mm/a,电荷转移电阻分别为12750 Ω·cm2和10530 Ω·cm2,POE-SiC/Zn双层涂层的防腐性能明显强于POE/SiC-Zn双层涂层。表明SiC/Zn镀层紧凑的微/纳米表面有助于POE膜在其表面产生良好的镶嵌结合,Zn镀层多孔的凹槽结构容易捕获空气对POE/SiC膜造成破坏,从而导致腐蚀缺陷的发生。(8)电化学实验测定PNMA-ZnO双层涂层和PNEA-ZnO双层涂层在3.5%NaCl溶液中的的腐蚀速率约为ZnO涂层的23%和37%,表明聚N-烷基苯胺涂层对提高ZnO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有一定的帮助。PNMA/SiC-ZnO双层涂层的腐蚀速率为0.004 mm/a,电荷转移电阻为13619 Ω·cm2,其涂层的防腐性能高于PNEA/SiC-ZnO双层涂层和聚N-烷基苯胺-ZnO双层涂层,这说明沉积到ZnO涂层表面的PNMA/SiC复合膜致密而连续,有利于通过镶嵌交织作用实现对ZnO涂层的化学吸附和渗透,形成附着力较好的双涂层体系。

李自军[7](2018)在《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在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中防腐性能研究》文中提出聚苯胺作为一种导电高分子材料,因优异的防腐蚀性能和抗划伤性能,在金属防腐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聚苯胺因分子链间的刚性结构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存在难溶的缺陷,使其防腐性能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改进合成聚苯胺的工艺,制备出在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中均匀分散的聚苯胺,研究聚苯胺的防腐效果。采用单体式滴加微乳液法制备酸掺杂聚苯胺微乳液,经氨水脱掺杂处理后得到本征态聚苯胺微乳液。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红外光谱(FT-IR)和热重分析(TGA)表征聚苯胺的性能,磷酸掺杂聚苯胺及其脱掺杂得到的本征态聚苯胺的颗粒尺寸均为纳米级、无团聚、分布均匀,本征态聚苯胺的热稳定性最好。选用水性醇酸树脂为成膜物质,加入一定量的颜填料和助剂,制做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涂层具有硬度为H,附着力为1级,耐冲击性为50 cm和柔韧性不大于2 mm的性能。该涂层在水中浸泡500 h后表面无起泡、无锈蚀;在3.5%的NaCl溶液浸泡240h表面光滑平整;耐盐雾试验168 h后划痕处单边扩蚀小于2 mm。分别添加不同量不同种类的聚苯胺水分散体到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中,通过耐水性、耐盐水(3.5%的NaCl溶液)性和耐盐雾性测试涂层的防腐性能。结果表明:含有固含量为0.4%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态聚苯胺的涂层和含有固含量为0.4%磷酸掺杂态聚苯胺的涂层都有良好的防腐性能,均能达到耐水性720 h、耐盐水性500 h和耐盐雾性360 h。在3.5%的NaCl溶液中浸泡240 h后的涂层动电位极化曲线检测表明:含有固含量为0.4%磷酸掺杂聚苯胺的涂层具有最佳的防腐蚀性能。本文选取的市售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层与含固含量为0.4%磷酸掺杂聚苯胺的涂层在3.5%的NaCl溶液中浸泡240 h和600 h后的动电位极化曲线可知,含固含量为0.4%磷酸掺杂聚苯胺的涂层具有最佳的防腐蚀性能。

殷洪国[8](2018)在《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川西微晶白云母是一种2M1层状硅酸盐结构的矿物,具有电阻率高、耐老化和良好的绝缘性等优异性能;聚苯胺具有合成简单、化学稳定性好、导电率高等优点,广泛应用在电磁屏蔽、吸附和防腐等多个领域。本文以白云母、苯胺为主要原料,制备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并研究其耐腐蚀性能。本文首先对白云母进行热处理和酸处理,以减弱白云母层间的作用力。利用硝酸锂(LiNO3)与白云母混合后,于马弗炉中300℃保温处理得到Li-白云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白云母在80℃水溶液中处理,进一步得到CTAB/白云母,并利用XRD表征其层间距的改变。最后分别选择盐酸和植酸为掺杂剂,过硫酸铵为氧化剂,制备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通过XRD、FTIR、SEM、TG、四探针对复合材料进行结构、形貌、热稳定性、导电性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涂敷于A3钢表面的复合材料涂层耐蚀性能测试,通过Tafel曲线和EIS曲线表征A3钢表面涂层耐腐蚀性能的改变,主要总结如下:(1)XRD结果表明,白云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保温750℃处理和80℃条件下6 mol/L硝酸处理,层间距未发生明显改变。通过LiNO3处理后的白云母层间距从1.021 nm增加到1.256 nm。通过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处理后,其层间距进一步增大到1.384 nm。(2)FTIR分析表明,制备的复合材料中具有聚苯胺和白云母的特征吸收峰。结合SEM可知,苯胺成功插入白云母层间,并在白云母层间发生氧化聚合,得到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XRD分析可知,盐酸掺杂聚苯胺在白云母层间合成,将白云母片层完全撑开;植酸掺杂聚苯胺在白云母层间合成,将白云母片层撑开,白云母层间距进一步增大。(3)TG表明,与单一的聚苯胺相比,白云母层间的聚苯胺受到白云母片层的保护,复合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热稳定性能。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采用四探针法测试,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导电性能表现优异,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具备一定的导电性能。(4)聚苯胺/白云母/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相对单一的环氧树脂,其具有更高的腐蚀电位Ecorr和更低腐蚀电流密度icorr,其耐腐蚀性能有了明显的提升。A3钢表面涂层的耐蚀性与涂层中复合材料含量、合成复合材料过程中苯胺单体与白云母质量比相关。涂层在经过15天浸泡后,其仍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效果,表明复合材料耐蚀性具有良好的稳定性。(5)涂敷复合材料的A3钢浸泡15天后,金相显微镜观察A3钢表面基本完好,表明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和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耐腐蚀性能均表现优异。

张磊[9](2016)在《聚苯胺/石墨纳米片复合导电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指出电力接地网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装置。由于接地网长期深埋地下,易发生电化学腐蚀而破坏。目前最常用的镀锌钢接地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接地网腐蚀问题。导电防腐涂料作为一种兼顾导电性和防腐性的功能型涂料,为解决接地网腐蚀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传统导电防腐涂料导电性和防腐性差,易点蚀。为改善涂料导电性和防腐性,提高涂料抗点蚀性能,本论文以聚苯胺和石墨纳米片为填料,环氧树脂为成膜树脂,制备新型导电防腐涂料。通过SEM、FT-IR和TG测试分析聚苯胺和石墨纳米片形貌、结构、热稳定性;通过静置沉降试验和SEM测试分析偶联剂对聚苯胺分散性能影响;通过电导率测试表征聚苯胺和涂层的导电性能;通过浸泡试验、盐雾试验和塔菲尔极化曲线等测试表征涂层的防腐和抗点蚀性能。1、盐酸掺杂态聚苯胺最佳合成工艺:反应温度0℃,盐酸浓度1.0 mol/L,过硫酸铵与苯胺摩尔比1:1,反应时间6 h。本征态聚苯胺制备工艺:将盐酸掺杂态聚苯胺与0.1 mol/L氨水反应4 h脱掺杂。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最佳制备工艺:反应温度0℃,樟脑磺酸与聚苯胺摩尔比1:1,反应时间8 h。2、选用硅烷偶联剂KH570,采用预处理方式添加时,聚苯胺在环氧树脂中分散较均匀。PANI-EB具有最佳防腐和抗划伤性能,当PANI-EB添加量为0.2%时,涂层防腐和抗划伤性能最佳。3、石墨纳米片的加入提高了涂料的导电性能,随着石墨纳米片含量的增加,涂料的导电性能先增加后减小。当石墨纳米片含量为7.5%时,涂料导电性能最佳,体积电阻率达到1.72Ω·cm。涂料具有良好的的防腐和抗划伤性能,附着力为1级。本文制备的聚苯胺/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导电防腐涂料不仅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和防腐性能,而且具有独特的抗划伤性能,能解决涂层易点蚀问题,有效地延长接地网使用寿命,满足电力接地网使用要求。

张保宏[10](2015)在《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制备与表征》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苯胺(An)为单体,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盐酸(HCl)为掺杂酸,采用化学氧化法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以1.0mol/L氨水(AH)为脱掺杂剂,对PANI-HA进行脱掺杂,制备出本征态聚苯胺(PANI-EB)。以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nAPS:nAn)、HCl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分析法对PANI-HA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研究nAPS:nAn,HCl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PANI-HA电导率的影响。影响PANI-HA导电性能的主次关系为:反应温度>nAPS:nAn>反应时间>HCl浓度;最佳制备工艺为:nAPS:nAn=1.0,HCl浓度1.0mol/L,反应温度10℃,反应时间8h。以PANI-EB为原料,盐酸(HA)、硫酸(SA)、5-磺基水杨酸(SSA)、对甲苯磺酸(TS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为掺杂酸,采用掺杂法对PANI-EB进行掺杂,制备出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硫酸掺杂聚苯胺(PANI-SA)、5-磺基水杨酸掺杂聚苯胺(PANI-SSA)、对甲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TS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I-DBSA)。对PANI-EB、PANI-HA、PANI-SA、PANI-SSA、PANI-TSA和PANI-DBSA的结构、电导率、溶解性和热稳定性进行测试,分析掺杂酸HA、SA、SSA、TSA和DBSA对PANI-EB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以PANI-EB为原料,DBSA为掺杂酸,采用掺杂法制备出PANI-DBSA;以聚丙烯腈(PAN)母粒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制备出PAN纺丝原液;将PANI-DBSA均匀分散到PAN纺丝原液中,制备出聚丙烯腈/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聚苯胺(PAN/PANI-DBSA)复合纺丝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出聚丙烯腈/聚苯胺(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以溶液浓度、外加电压、接收距离和PANI-DBSA浓度为影响因素,采用正交分析法研究其对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直径的影响,以及PANI-DBSA浓度对PAN/PANI-DBSA复合纺丝液电导率的影响。影响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直径的主次关系为:溶液浓度>PANI-DBSA浓度>外加电压>接收距离;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最佳制备工艺为:溶液浓度12%,外加电压16kV,接收距离12cm,PANI-DBSA浓度1.0mol/L。以溶液浓度、外加电压、接收距离和PANI-DBSA浓度为影响因素,研究其对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定向排列的影响;研究不同掺杂酸浓度的PANI-DBSA对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氨基、羰基、热稳定性和抗静电性的影响;研究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静电衰减曲线。当PANI-DBSA浓度为1.4mol/L时,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静电压半衰期为1.73s,达到国家标准A级,抗静电性能优良。

二、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柔性聚苯胺基水凝胶电化学性能及光敏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聚苯胺
        1.1.1 聚苯胺的合成
        1.1.2 聚苯胺的性质
        1.1.3 聚苯胺的应用
    1.2 导电高分子水凝胶
        1.2.1 水凝胶的分类
        1.2.2 导电高分子水凝胶的合成方法
    1.3 研究内容
2 实验仪器与药品
    2.1 实验药品
    2.2 实验仪器
    2.3 表征测试
        2.3.1 紫外吸收光谱
        2.3.2 红外吸收光谱(FTIR)
        2.3.3 扫描电镜(SEM)
        2.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3.5 电化学性能
        2.3.6 光敏性能
3 聚苯胺电化学和光敏性能探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聚苯胺的合成
        3.2.2 超级电容器组装
        3.2.3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
        3.2.4 PANI光敏传感器芯片的制备及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紫外吸收光谱图
        3.3.2 扫描电镜图
        3.3.3 X射线衍射图
        3.3.4 循环伏安图
        3.3.5 恒电流充放电图
        3.3.6 交流阻抗图
        3.3.7 循环稳定性
        3.3.8 光敏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PANI-PVA水凝胶电化学和光敏性能探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聚乙烯醇水凝胶的制备
        4.2.2 PANI-PVA水凝胶的合成
        4.2.3 电化学性能及光敏性能的测试
    4.3 结果与讨论
        4.3.1 紫外吸收光谱图
        4.3.2 扫描电镜图
        4.3.3 循环伏安图
        4.3.4 恒电流充放电
        4.3.5 光敏性能
    4.4 本章小结
5 PANI-PAM水凝胶电化学和光敏性能探究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制备
        5.2.2 PANI-PAM水凝胶的合成
        5.2.3 电化学性能及光敏性能的测试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的力学性能
        5.3.2 PANI-PAM水凝胶的导电性能
        5.3.3 紫外吸收光谱图
        5.3.4 红外吸收光谱图
        5.3.5 扫描电镜图
        5.3.6 X射线衍射图
        5.3.7 循环伏安图
        5.3.8 恒电流充放电
        5.3.9 光敏性能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聚苯胺/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涂布导电纸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导电纸
        1.1.1 导电纸的制备技术
        1.1.1.1 湿法成型与干法成型
        1.1.1.2 木质纤维纸基表面涂布法
        1.1.1.3 吸附聚合法和化学镀法
        1.1.2 导电纸的应用
        1.1.2.1 防静电包装和电磁屏蔽材料
        1.1.2.2 面状发热材料
        1.1.2.3 新能源和电化学材料
    1.2 聚苯胺(PANI)
        1.2.1 PANI的结构
        1.2.2 PANI的导电机理
        1.2.3 PANI的掺杂
        1.2.4 PANI的合成方法
        1.2.4.1 化学氧化聚合法
        1.2.4.2 乳液聚合法
        1.2.4.3 微乳液聚合法
        1.2.4.4 电化学合成法
        1.2.5 PANI的应用
        1.2.5.1 电磁屏蔽材料
        1.2.5.2 能量储存材料
        1.2.5.3 金属防腐材料
        1.2.5.4 传感器
        1.2.6 PANI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
    1.3 纳米微晶纤维素(NCC)
        1.3.1 NCC的概述
        1.3.2 NCC的制备工艺
        1.3.2.1 化学法制备NCC
        1.3.2.2 物理法制备NCC
        1.3.3 NCC的应用
        1.3.3.1 NCC在造纸中的应用
        1.3.3.2 NCC在生物医药中的应用
        1.3.3.3 NCC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
        1.4.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4.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聚苯胺/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结构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2.2.3 PANI/NCC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
        2.2.4 PANI/NCC复合材料的表征
        2.2.4.1 PANI/NCC复合材料电导率测试
        2.2.4.2 PANI/N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2.2.4.3 PANI/NCC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2.2.4.4 PANI/NCC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2.2.4.5 PANI/NCC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PANI/NCC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优化
        2.3.1.1 APS用量对PANI/NCC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2.3.1.2 NCC用量对PANI/NCC复合材料电导率的影响
        2.3.2 PANI/NCC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2.3.3 PANI/NCC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2.3.4 PANI/NCC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2.3.5 PANI/NCC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分析
        2.3.6 PANI/NCC复合材料的形成机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导电涂料的制备及其流变性能的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3.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3.2.3 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
        3.2.4 导电涂料的流变性能测试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颜料配比对导电涂料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3.3.1.1 PANI/NCC复合材料和高岭土配比对导电涂料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3.3.1.2 PANI/NCC复合材料和蒙脱土配比对导电涂料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3.3.2 颜料配比对导电涂料动态黏弹性的影响
        3.3.2.1 PANI/NCC复合材料和高岭土配比对导电涂料动态黏弹性的影响
        3.3.2.2 PANI/NCC复合材料和蒙脱土配比对导电涂料动态黏弹性的影响
        3.3.3 不同NCC含量的PANI/NCC复合材料对导电涂料稳态流变性能的影响
        3.3.4 不同NCC含量的PANI/NCC复合材料对导电涂料动态黏弹性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涂布导电纸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实验原料
        4.2.2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4.2.3 涂布导电纸的制备
        4.2.4 涂布导电纸物理性能的检测与表征
        4.2.4.1 导电纸电导率的测定
        4.2.4.2 导电纸抗张强度的测定
        4.2.4.3 导电纸耐折度的测定
        4.2.4.4 导电纸的微观形貌
        4.2.4.5 导电纸的热重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涂布导电纸的导电性能分析
        4.3.1.1 原纸定量对涂布导电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4.3.1.2 颜料配比对涂布导电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4.3.1.3 不同NCC含量的PANI/NCC复合材料对涂布导电纸导电性能的影响
        4.3.2 涂布导电纸的力学性能分析
        4.3.2.1 颜料配比对涂布导电纸力学性能的影响
        4.3.2.2 不同NCC含量的PANI/NCC复合材料对涂布导电纸力学性能的影响
        4.3.3 涂布导电纸的微观形貌分析
        4.3.4 涂布导电纸的热稳定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3)苯并二噻吩基共轭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热电材料概述
        1.1.1 热电材料简介
        1.1.2 热电材料理论基础
        1.1.3 热电性能的评价标准
        1.1.4 热电材料的应用
    1.2 有机热电材料研究进展
        1.2.1 有机小分子热电材料
        1.2.2 聚合物热电材料
        1.2.3 有机/无机复合热电材料
        1.2.4 有机热电材料发展存在的问题
    1.3 苯并二噻吩基共轭聚合物概述
        1.3.1 苯并二噻吩单元简介
        1.3.2 苯并二噻吩基共轭聚合物的应用
    1.4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试剂及仪器
        2.1.1 实验试剂
        2.1.2 实验仪器
    2.2 性能表征
        2.2.1 核磁共振氢谱
        2.2.2 凝胶渗透色谱
        2.2.3 热稳定性分析
        2.2.4 红外光谱
        2.2.5 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
        2.2.6 电化学测试
        2.2.7 形貌表征
        2.2.8 激光共聚焦拉曼光谱
        2.2.9 X射线衍射
        2.2.10 热电性能测试
第3章 共轭侧链对BDT基D-A型共轭聚合物的热电性能影响研究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Still偶联合成不同侧链的BDT基D-A型共轭聚合物
        3.2.2 聚合物薄膜的制备与化学掺杂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3.3.2 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表征
        3.3.3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表征
        3.3.4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3.3.5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3.3.6 聚合物的理论计算
        3.3.7 聚合物薄膜的形貌表征
        3.3.8 聚合物的热电性能表征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极性侧链对BDT基共轭聚合物的热电性能影响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
        4.2.2 聚合物薄膜的制备与化学掺杂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单体及聚合物的核磁表征
        4.3.2 聚合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表征
        4.3.3 聚合物的红外光谱表征
        4.3.4 聚合物的热稳定性表征
        4.3.5 聚合物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征
        4.3.6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4.3.7 聚合物薄膜的形貌表征
        4.3.8 聚合物薄膜的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4.3.9 聚合物薄膜的能量色散X射线谱表征
        4.3.10 聚合物薄膜的紫外光电子能谱表征
        4.3.11 聚合物薄膜的X射线衍射表征
        4.3.12 聚合物的热电性能表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BDT基共轭聚合物/SWCNT复合热电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聚合物PBDTDTBTF-3的合成
        5.2.2 PBDTDTBTF-3/SWCNT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
    5.3 结果与讨论
        5.3.1 聚合物的表征
        5.3.2 红外光谱表征
        5.3.3 拉曼光谱表征
        5.3.4 紫外-可见光谱表征
        5.3.5 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
        5.3.6 扫描电镜表征
        5.3.7 透射电镜表征
        5.3.8 热电性能表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4)基于原位聚合的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研究现状
        1.2.1 形状记忆聚合物简介
        1.2.2 形状记忆聚合物的应用
    1.3 形状记忆聚合物导电功能化的研究现状
        1.3.1 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3.2 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表征方法
        1.3.3 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导电填充相
    1.4 导电聚苯胺的研究现状
        1.4.1 导电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1.4.2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及掺杂
        1.4.3 导电聚苯胺的应用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和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设备
    2.2 材料的制备
        2.2.1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2.2.2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
    2.3 性能测试
        2.3.1 导电性能测试
        2.3.2 热性能表征
        2.3.3 结构性能表征
        2.3.4 微观形貌表征
        2.3.5 力学性能测试
        2.3.6 形状记忆性能测试
第三章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制备参数对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3.2.1 苯胺浓度的影响
        3.2.2 溶胀时间的影响
        3.2.3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3.2.4 氧化时间的影响
        3.2.5 氧化剂溶液pH值的影响
        3.2.6 掺杂处理的影响
    3.3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3.4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3.4.1 红外光谱
        3.4.2 紫外光谱
        3.4.3 X射线衍射
    3.5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3.6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7 聚苯胺/乙烯-乙酸乙烯酯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
    3.8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制备参数对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4.2.1 苯胺浓度的影响
        4.2.2 溶胀时间的影响
        4.2.3 氧化剂浓度的影响
        4.2.4 氧化时间的影响
        4.2.5 氧化剂溶液pH值的影响
        4.2.6 掺杂处理的影响
    4.3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热性能
    4.4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
        4.4.1 红外光谱
        4.4.2 紫外光谱
        4.4.3 X射线衍射
    4.5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
    4.6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7 聚苯胺/聚氯乙烯分子复合材料的形状记忆性能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5.3 进一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

(5)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与改性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1.2.1 聚苯胺的结构
        1.2.2 聚苯胺的掺杂
        1.2.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1.2.4 聚苯胺的应用
    1.3 聚苯胺复合材料
        1.3.1 聚苯胺金属复合材料
        1.3.2 聚苯胺非金属复合材料
        1.3.3 PANI/碳复合材料
    1.4 锂-聚苯胺二次电池
        1.4.1 锂-聚苯胺二次电池机制
        1.4.2 聚苯胺在锂二次电池中的应用
    1.5 锂电正极材料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原料与测试方法
    2.1 试验药品及仪器
        2.1.1 试验药品
        2.1.2 试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
        2.2.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
        2.2.2 X射线衍射分析
        2.2.3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
        2.2.4 比表面积测试分析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
    2.3 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
        2.3.1 电池组装
        2.3.2 电池充放电性能测试
        2.3.3 循环伏安测试
        2.3.4 交流阻抗测试
第3章 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PANI/AC复合材料的制备
    3.3 不同种类不同浓度电解液的配置
    3.4 PANI/AC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
        3.4.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3.4.2 XRD测试
        3.4.3 FE-SEM测试
        3.4.4 BET测试
    3.5 PANI/AC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3.5.1 电池充放电测试
        3.5.2 电池循环伏安测试
        3.5.3 电池交流阻抗测试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纳米管功能化及对聚苯胺的改性
    4.1 引言
    4.2 碳纳米管的功能化
    4.3 PANI/AC/CNTs复合材料的制备
    4.4 PANI/AC/CNTs复合材料的表征
        4.4.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4.4.2 XRD测试
        4.4.3 FE-SEM和 TEM测试
    4.5 PANI/AC/CNTs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4.5.1 电池充放电测试
        4.5.2 电池循环伏安测试
        4.5.3 电池交流阻抗测试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聚苯胺改性磷酸铁锂及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改性磷酸铁锂复合材料的制备
    5.3 PANI/LiFePO_4 复合材料的物理表征
        5.3.1 红外光谱测试(FT-IR)
        5.3.2 XRD测试
        5.3.3 FE-SEM测试
    5.4 PANI/LiFePO_4 复合材料的电化学表征
        5.4.1 电池充放电测试
        5.4.2 电池循环伏安测试
        5.4.3 电池交流阻抗测试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市场经济分析
    6.1 引言
    6.2 二次电池的发展现状
    6.3 锂-聚苯胺电池的市场竞争分析
        6.3.1 竞争优势
        6.3.2 竞争劣势
        6.3.3 成本分析
    6.4 市场需求
    6.5 市场竞争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6)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导电聚合物简介
    1.3 聚苯胺
        1.3.1 聚苯胺简介
        1.3.2 聚苯胺的合成
        1.3.3 聚苯胺的应用
    1.4 聚苯胺防腐涂层
        1.4.1 聚苯胺涂层的制备
        1.4.2 聚苯胺的防腐机理
    1.5 聚苯胺复合材料
        1.5.1 聚苯胺复合材料概述
        1.5.2 聚苯胺复合材料在腐蚀防护中的应用
        1.5.3 聚苯胺复合涂层现存的问题
    1.6 取代聚苯胺涂层的研究现状
        1.6.1 环取代聚苯胺衍生物涂层
        1.6.2 N取代聚苯胺衍生物涂层
        1.6.3 取代聚苯胺复合涂层
        1.6.4 取代聚苯胺复合物/树脂共混涂层
    1.7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1.7.1 研究目的
        1.7.2 研究内容
    1.8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聚邻氯苯胺/SiC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2.1 实验部分
        2.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2.1.2 制备POCl/SiC复合材料
        2.1.3 制备共混涂料
        2.1.4 制备POCl/SiC-EP共混涂层
    2.2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2.2.1 红外光谱
        2.2.2 紫外-可见光谱
        2.2.3 X射线衍射光谱
        2.2.4 X射线光电子能谱
        2.2.5 扫描电镜
        2.2.6 粒度分布
        2.2.7 热稳定性
        2.2.8 电导率
        2.2.9 耐腐蚀性能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结构分析
        2.3.2 表面形貌及粒度分布
        2.3.3 热稳定性
        2.3.4 电导率分析
        2.3.5 涂层的断面形貌
        2.3.6 涂层的防腐性能
        2.3.7 盐雾试验
        2.3.8 防腐机理
    2.4 小结
第3章 聚邻甲氧基苯胺/SiC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3.1.2 制备POA/SiC复合材料
        3.1.3 制备共混涂料
        3.1.4 制备共混涂层
        3.1.5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结构分析
        3.2.2 形貌分析
        3.2.3 热稳定性分析
        3.2.4 电导率分析
        3.2.5 涂层的物理性能
        3.2.6 涂层的防腐性能
        3.2.7 腐蚀形貌观察
    3.3 小结
第4章 聚邻乙基苯胺-SiC/Zn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4.1.2 制备POE/SiC复合材料
        4.1.3 碳钢片的预处理
        4.1.4 制备SiC/Zn镀层
        4.1.5 制备双层涂层
        4.1.6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OE/SiC的结构分析
        4.2.2 POE/SiC的电化学性能
        4.2.3 POE/SiC的热稳定性
        4.2.4 电镀层的结构分析
        4.2.5 涂层的表面形貌
        4.2.6 涂层的防腐性能研究
    4.3 小结
第5章 聚N-烷基苯胺/SiC-ZnO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和仪器
        5.1.2 PNAA/SiC的制备
        5.1.3 ZnO薄膜的制备
        5.1.4 PNAA/SiC-ZnO双层涂层的制备
        5.1.5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PNAA/SiC的结构分析
        5.2.2 PNAA/SiC的电化学性能
        5.2.3 不同条件下制备ZnO薄膜的表面形貌
        5.2.4 ZnO薄膜的结构表征
        5.2.5 双层涂层的表面形貌
        5.2.6 涂层的防腐性能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7)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在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中防腐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护
        1.1.1 金属材料腐蚀的概况
        1.1.2 水性防腐涂料的防腐作用
    1.2 聚苯胺的简介
        1.2.1 聚苯胺的发展
        1.2.2 聚苯胺的结构
        1.2.3 聚苯胺的合成
        1.2.4 聚苯胺的掺杂
    1.3 聚苯胺的性质
    1.4 聚苯胺的应用
    1.5 聚苯胺防腐涂层的制备
        1.5.1 聚苯胺防腐研究现状
        1.5.2 聚苯胺的防腐机理
    1.6 本文研究意义与内容
        1.6.1 研究意义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
        2.2.1 聚苯胺的合成
        2.2.2 聚苯胺与水性醇酸树脂复合防腐涂料制备流程
    2.3 性能表征
        2.3.1 红外光谱分析
        2.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2.3.3 热重分析
        2.3.4 耐水性能测试
        2.3.5 耐盐水性能测试
        2.3.6 耐盐雾性能测试
        2.3.7 附着力测试
        2.3.8 硬度测试
        2.3.9 干燥时间测试
        2.3.10 耐冲击测试
        2.3.11 柔韧性测试
        2.3.12 塔菲尔极化曲线测试
第三章 聚苯胺的合成与性能表征
    3.1 前言
    3.2 聚苯胺的合成
        3.2.1 苯胺单体的预处理
        3.2.2 酸掺杂态聚苯胺的合成
        3.2.3 本征态聚苯胺的合成
    3.3 聚苯胺的性能表征
        3.3.1 红外光谱分析
        3.3.2 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
        3.3.3 热重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苯胺与水性醇酸树脂复合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基础配方的确定
        4.2.1 成膜物质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2 防腐颜料和体质填料的选择
        4.2.3 pH调节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4 催干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5 分散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6 润湿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7 消泡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8 防闪锈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9 增稠剂对涂层性能的影响
        4.2.10 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基础配方
    4.3 聚苯胺与水性醇酸树脂复合防腐涂层
        4.3.1 涂层表观形貌
        4.3.2 涂层耐水性能检测
        4.3.3 涂层耐盐水性能检测
        4.3.4 涂层耐盐雾性能检测
        4.3.5 市售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的性能检测
        4.3.6 涂层性能对比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苯胺与水性醇酸树脂复合防腐涂层的电化学性能表征
    5.1 前言
    5.2 工作电极的制备
    5.3 电化学性能表征
    5.4 结果与分析
        5.4.1 盐酸掺杂态聚苯胺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5.4.2 磷酸掺杂态聚苯胺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5.4.3 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态聚苯胺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5.4.4 本征态聚苯胺对涂层防腐性能的影响
        5.4.5 不同涂层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金属腐蚀分类、防护方法及防腐蚀研究进展
        1.1.1 金属腐蚀分类
        1.1.2 金属防腐蚀方法
        1.1.3 金属腐蚀防护研究进展
    1.2 白云母结构、性质及研究进展
        1.2.1 白云母的结构和性质
        1.2.2 白云母研究进展
    1.3 聚苯胺结构、合成方法及研究进展
        1.3.1 聚苯胺结构
        1.3.2 聚苯胺合成方法
        1.3.3 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1.4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分类、制备及其应用
        1.4.1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分类
        1.4.2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1.4.3 聚合物/层状硅酸盐研究进展及应用
    1.5 课题研究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方法
    2.1 实验原料与实验设备
    2.2 实验材料制备
        2.2.1 白云母预处理
        2.2.2 LiNO_3改性白云母
        2.2.3 CTAB/白云母复合材料制备
        2.2.4 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制备
        2.2.5 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制备
        2.2.6 A3钢表面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制备
        2.2.7 A3钢表面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环氧树脂复合涂层制备
    2.3 分析测试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傅里叶变换红外分析
        2.3.3 热重-差热分析
        2.3.4 扫描电镜分析
        2.3.5 四探针法对导电性能分析
        2.3.6 塔菲尔曲线测试
        2.3.7 电化学交流阻抗分析
        2.3.8 A3钢金相显微分析
第3章 聚苯胺/白云母的结构及导电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结构及形貌分析
        3.2.1 材料XRD分析
        3.2.2 材料FTIR分析
        3.2.3 材料TG分析
        3.2.4 材料SEM分析
    3.3 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3.3.1 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导电性能研究
        3.3.2 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导电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耐腐蚀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A3钢表面及A3钢表面不同涂层耐蚀性能研究
        4.2.1 A3钢表面及盐酸掺杂聚苯胺涂层耐腐蚀性能研究
        4.2.2 白云母与苯胺单体不同质量比对涂层耐蚀性能影响
        4.2.3 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添加量对涂层耐蚀性能影响
        4.2.4 不同浸泡时间对复合材料涂层耐蚀性能影响
    4.3 A3钢及涂层浸泡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4.4 盐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耐腐蚀机理探讨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耐腐蚀性能研究
    5.1 引言
    5.2 A3钢表面不同涂层耐蚀性能研究
        5.2.1 A3钢表面及植酸掺杂聚苯胺耐蚀性能研究
        5.2.2 白云母与苯胺单体不同质量比对涂层耐蚀性能影响
        5.2.3 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添加量对涂层耐蚀性能影响
        5.2.4 不同浸泡时间对A3钢表面涂层耐腐蚀性能的影响
    5.3 A3钢及涂层浸泡金相显微组织观察
    5.4 植酸掺杂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耐腐蚀机理探讨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9)聚苯胺/石墨纳米片复合导电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接地网腐蚀、机理与影响
        1.1.1 接地网腐蚀与防护意义
        1.1.2 接地网腐蚀机理
        1.1.3 接地网腐蚀的影响因素
    1.2 接地网防腐蚀措施及存在问题
    1.3 接地网用导电防腐涂料研究现状
    1.4 聚苯胺在导电防腐涂料的作用
        1.4.1 聚苯胺结构及性能
        1.4.2 聚苯胺合成方法
        1.4.3 聚苯胺复合导电防腐涂料
    1.5 石墨纳米片在导电防腐涂料的作用
        1.5.1 石墨纳米片简介
        1.5.2 石墨纳米片制备方法
        1.5.3 石墨纳米片复合导电防腐涂料
    1.6 课题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1.6.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1.6.2 课题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聚苯胺和石墨纳米片制备流程
        2.2.2 聚苯胺/石墨纳米片复合导电防腐涂料制备流程
    2.3 结构与性能检测
        2.3.1 导电性测试
        2.3.2 溶解性测试
        2.3.3 防腐性能测试
        2.3.4 抗划伤性能测试
        2.3.5 附着力测试
        2.3.6 大电流冲击测试
        2.3.7 塔菲尔极化曲线测试
        2.3.8 扫描电镜分析
        2.3.9 红外光谱分析
        2.3.10 热重分析
第三章 聚苯胺合成制备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聚苯胺合成制备
        3.2.1 苯胺单体预处理
        3.2.2 盐酸掺杂态聚苯胺合成制备
        3.2.3 本征态聚苯胺合成制备
        3.2.4 樟脑磺酸掺杂态聚苯胺合成制备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盐酸掺杂聚苯胺导电性影响因素
        3.3.2 樟脑磺酸掺杂聚苯胺导电性影响因素
    3.4 聚苯胺的表征
        3.4.1 聚苯胺溶解性
        3.4.2 扫描电镜分析
        3.4.3 红外光谱分析
        3.4.4 热重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聚苯胺/环氧树脂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聚苯胺/环氧树脂防腐涂料制备
        4.2.1 聚苯胺预处理
        4.2.2 聚苯胺/环氧树脂防腐涂料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偶联剂种类及用量对聚苯胺分散性能影响
        4.3.2 偶联剂添加方式对聚苯胺分散性影响
        4.3.3 聚苯胺/环氧树脂涂层表观形貌测试
        4.3.4 聚苯胺对PANI/EP涂料耐酸性能影响
        4.3.5 聚苯胺对PANI/EP涂料耐碱性能影响
        4.3.6 聚苯胺对PANI/EP涂料抗划伤性能影响
        4.3.7 涂层塔菲尔极化曲线
    4.4 小结
第五章 聚苯胺/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导电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聚苯胺/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导电防腐涂料制备
        5.2.1 石墨纳米片制备
        5.2.2 聚苯胺/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导电防腐涂料制备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石墨纳米片扫描电镜分析
        5.3.2 石墨纳米片对涂料导电性能影响
        5.3.3 石墨纳米片对涂料耐酸性能影响
        5.3.4 石墨纳米片对涂料耐碱性能影响
        5.3.5 石墨纳米片对涂料抗划伤性能影响
        5.3.6 附着力测试
        5.3.7 大电流冲击测试
        5.3.8 塔菲尔极化曲线
        5.3.9 涂层扫描电镜分析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及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制备与表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共混改性法在抗静电腈纶中的应用
        1.2.1 抗静电剂类填料
        1.2.2 炭黑类填料
        1.2.3 金属及其氧化物类填料
        1.2.4 导电高分子类填料
    1.3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研究进展
        1.3.1 聚苯胺的结构
        1.3.2 聚苯胺的特性
        1.3.3 聚苯胺的研究与应用
    1.4 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丙烯腈纤维的研究进展
        1.4.1 静电纺丝法的理论研究
        1.4.2 静电纺丝法在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聚苯胺的制备工艺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盐酸掺杂聚苯胺(PANI-HA)的制备
        2.2.3 本征态聚苯胺(PANI-EB)的制备
        2.2.4 聚苯胺的电导率测定
    2.3 结果与讨论
        2.3.1 过硫酸铵与苯胺单体摩尔比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2.3.2 HCl浓度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2.3.3 反应温度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2.3.4 反应时间对聚苯胺导电性能的影响
        2.3.5 极差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掺杂态聚苯胺的制备与表征
    3.1 前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掺杂态聚苯胺的制备
        3.2.3 聚苯胺电导率测定
        3.2.4 特性粘度测定
        3.2.5 溶解率测定
        3.2.6 紫外-可见光分析
        3.2.7 红外光谱分析
        3.2.8 热重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掺杂酸对聚苯胺结构与电导率的影响
        3.3.2 掺杂酸对聚苯胺溶解性的影响
        3.3.3 红外光谱分析
        3.3.4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3.3.5 热重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制备
    4.1 前言
    4.2 实验部分
        4.2.1 试剂与仪器
        4.2.2 PANI-DBSA的制备
        4.2.3 PAN/PANI-DBSA复合纺丝液的制备
        4.2.4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制备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溶液浓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4.3.2 外加电压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4.3.3 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4.3.4 PANI-DBSA浓度对纤维直径的影响
        4.3.5 极差分析法确定影响因素的主次关系
    4.4 本章小结
5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与仪器
        5.2.2 测试与表征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溶液浓度对纤维定向排列的影响
        5.3.2 外加电压对纤维定向排列的影响
        5.3.3 接收距离对纤维定向排列的影响
        5.3.4 PANI-DBSA浓度对纤维定向排列的影响
        5.3.5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红外分析
        5.3.6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热重分析
        5.3.7 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抗静电性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清单
致谢

四、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柔性聚苯胺基水凝胶电化学性能及光敏性能的研究[D]. 张颖.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聚苯胺/纳米微晶纤维素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涂布导电纸中的应用[D]. 王小宇. 浙江理工大学, 2020(04)
  • [3]苯并二噻吩基共轭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热电性能研究[D]. 王路海. 深圳大学, 2019(09)
  • [4]基于原位聚合的导电形状记忆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表征[D]. 冯芹. 江苏大学, 2019(02)
  • [5]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与改性磷酸铁锂的制备及应用[D]. 韩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6]取代聚苯胺/Si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防腐性能研究[D]. 胡传波. 东北大学, 2018(01)
  • [7]聚苯胺的合成及其在水性醇酸树脂防腐涂料中防腐性能研究[D]. 李自军. 长安大学, 2018(01)
  • [8]聚苯胺/白云母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殷洪国. 成都理工大学, 2018(01)
  • [9]聚苯胺/石墨纳米片复合导电防腐涂料制备及性能研究[D]. 张磊. 长安大学, 2016(02)
  • [10]PAN/PANI有机抗静电纤维的制备与表征[D]. 张保宏. 西安工程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盐酸掺杂聚苯胺的热稳定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