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

一、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论文文献综述)

谷玉英[1](2020)在《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本报告基于作者自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为中译语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做的“中国国情多语种对外传播平台项目”。该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组织编纂的一套巨型工具书,在内容方面主要涉及每个政区的政区概况、社会发展、名胜旅游等六大方面发展状况的介绍,其内容详尽丰富,信息量大。国内外用户通过此政区介绍,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各政区的发展实况,还可以探知各政区内的特色文化。因此对此类文本的翻译也成为一种直观有效的外宣方式和途径。通过阅读和试译源文本,并结合此翻译项目对外传播的目的,作者认为以翻译目的论为指导最符合本次翻译实践的要求。翻译目的论把整个翻译活动的目的放在首位,要求译者根据翻译目的选择最合适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并提出翻译三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本次翻译实践的主要目的就是向外界介绍中国各政区的发展并传播中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作者对三原则的遵守确保了译文在词汇、句子两个层面都能实现语内和语际连贯,这有助于译文读者的接受,并最终助力于传播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本报告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简介,介绍了项目背景、内容以及本报告的意义;第二章是研究综述和指导理论。对政区文本的研究做了综述并介绍了目的论三原则的具体内容。第三章是文本分析,阐述了翻译实践文本在语言、内容和文体方面的特点,还介绍了文本翻译方法及报告研究过程。第四章的案例分析是本报告的主体部分。在目的论三原则的指导下,本章从词汇、句子两个层面,对政区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所采取具体翻译策略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一章是结语。笔者对目的论对政区介绍文本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指导作用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及后续努力的方向。本报告对实践材料中文化负载词以及句子的分析,具体呈现了翻译目的论三原则如何指导翻译策略的选取,从而最终得到词汇准确、句间连贯的译文。希望本报告的探索能为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一些经验和方法。

梁俏[2](2020)在《贵港市农作物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广西属于结构性缺粮地区,水稻产量虽可以满足人口需求,但玉米和豆类等农作物相对紧缺。贵港市拥有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浔郁平原,良好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这片肥沃的土地,优越的种植环境使贵港成为全区推进粮食生产增产增效的重点区域之一。对贵港市农作物种植面积、种植结构变化、影响因素分析是精确掌握粮食生产的方式,同时也是优化粮食生产的关键。为了解贵港市农作物分布情况,研究通过时空数据融合模型,对HJ_NDVI和MODIS_NDVI数据进行融合,以获取高时空分辨率的NDVI融合数据,以此为基础,结合TIMESAT软件对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进行拟合重构与物候参数提取,并在En MAP-Box插件中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提取农作物信息,通过分析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寻找影响农作物分布变化的原因,基于此构建农作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影响因子对农作物空间分布的影响力大小。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MODIS数据和环境卫星数据进行预处理计算获取NDVI数据,并借助ESTARFM融合模型对HJ_NDVI和MODIS_NDVI进行时空融合运算,得到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第二部分是在TIMESAT软件中对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进行拟合重构及物候参数提取。第三部分是借助En MAP-Box插件,采用随机森林分类方法对农作物种植信息进行遥感提取与精度验证。第四部分是对农作物进行时空变化分析,研究在农作物数量时空变化分析中对农作物总面积和区县农作物面积进行分析,分别从村域和区县层面对农作物种植面积地理空间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展开研究。第五部分是农作物种植变化驱动力分析,研究将引起农作物时空变化的原因归纳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三类,并从中构建了农作物影响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最小二乘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探测器筛选得到影响农作物分布的主要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研究通过ESTARFM融合模型能够获取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并在TIMESAT软件中运用S-G拟合重构算法对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进行拟合重构处理与物候特征计算,从而得到贵港市NDVI时序重构结果与物候特征信息。(2)研究借助TIMESAT软件分别对2009年、2013年和2018年的高时空分辨率NDVI数据集进行物候特征分析,并分析11个物候特征。发现2009年在生长季开始、生长季长度和生长季小积分这3个物候指标数据分散,2013年与2018年在生长季开始、生长季结束、生长季长度和生长季中期这4个物候指标数据分散,能够结合数据分散的物候指标进行作物分类。(3)研究使用随机森林分类算法对2009年、2013年和2018年贵港市的农作物进行遥感提取,得到贵港市2009年农作物总面积为43.78万公顷,2013年农作物总面积为45.80万公顷,2018年农作物总面积为47.68万公顷。(4)农作物种植的影响因素可以概括为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是农作物种植的基础,良好的地形地貌环境与充沛的阳光水分等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社会因素是通过市场导向、农业相关政策的指引、农业基础设施的配套和完善程度以及农业物资投入影响着农作物的种植趋势,经济因素从农产品价格和收入水平影响着农业的发展方向和种植目标。(5)到铁路距离、平均坡度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农作物空间异质性特征具有较大的影响。交通条件能够加快农作物种植材料的输送,提高农产品的流通速度。在坡度小于25°的区域能够种植作物,坡度大于25°的区域无法开展农业活动。城镇居民收入影响着农产品的销售,收入越高对农产品的需求越大,农作物的种植力度也随之增大,反之亦然。(6)贵港市农作物主要分布在平原中部,河流两侧,并向两侧山区逐渐减少,山地丘陵区域农作物分布较少较为零散。结合作物生长条件和环境,在地形平坦,地块连片的地区,可以加大水稻和甘蔗的种植力度,在城镇郊区及城镇外围地区可以加大蔬菜的种植力度。在靠近山地和丘陵且距离水源地较远的地区,可以种植玉米、木薯等旱地作物。在中部砂土比例较多的地区优先种植花生作物。

谢旨君[3](2020)在《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00年我国国土资源部出台了《全国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后,我国的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地质公园不仅可以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还可以开展旅游,向公众展示地质基础知识。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地质公园旅游凭借公园内独特的地质美学特征、观赏价值以及特色地域文化成为了一种备受公众喜欢的是新型旅游方式。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是2009年8月经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的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拥有丰富且独特的地质遗迹景观、生态的旅游环境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文化底蕴,具有极高的科研和旅游价值。旅游景观作为地质公园开展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其设计关系到整个地质公园的风格、功能、氛围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是协调人与旅游环境之间的物化纽带,也是旅游活动能否更好地开展的衡量标准。为此,本课题对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进行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使其集地质遗迹保护、观光旅游、科普教育、文化娱乐功能为一体。本文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以及研究内容与方法;第二章阐述了论文研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第三章对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的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详细地阐述与分析;第四章对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其旅游发展的优势;第五章分析了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价值;第六章国内外相似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第七章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以及方法策略研究;第八章提出了总体的规划设计思路,并完成了总体的旅游景观规划,在此基础上,选取四大景区之一的白石山景区进行了具体的旅游景观规划方案设计。第九章最后进行了总结与归纳以及发展前景展望。

黄鹏[4](2019)在《遇见黔江》文中指出因为工作和生活的缘故,我外出旅行的次数不多。许多名山大川、风景名胜,于我而言,只是从电视、书本、画册等媒介上领略过。那些名气不大、偏安一隅的山川河流,自己更是孤陋寡闻。比如黔江。黔江其实离我工作生活的城市不远,事实上我也去过她流经的城市,但每次都是擦肩而过。

胡尚敏[5](2017)在《桂平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解析与实践》文中研究指明一个地区所具有的形象是这个地区带给人们的整体感觉和印象,而这些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涵盖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复杂过程,包括这个地区的文化、经济、政治方面,以及生态资源、市容市貌、社会秩序、市民素质等的因素。桂平市,别名浔州,位于广西东南部。是一个风景秀美、充满文化古韵的千年古城,拥有西山、大藤峡、白石洞天、龙潭国家森林公园、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罗丛岩等丰富独特的生态自然景观、地貌景观和历史人文景观,也是华南地区首个以“佛教文化”为主导的旅游城市,桂平杖头木偶戏等文化特色为这个地方添加了更多的文化色彩,而这些因素都是这个地区的财富,良好的地区形象也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提高这个地区的竞争力表现,使其具有更大的凝聚力、吸引力和辐射力,从而推动城市的整体发展。

罗菲[6](2016)在《高铁时代背景下桂平旅游资源整合研究》文中指出旅游资源整合是指在区域内部旅游资源保持系统性、协调性的基础之上,以创新和提升当地旅游竞争力为目的,从而对整个片区的旅游资源进行统一的整合规划与系统开发,使当地旅游资源达到“整散为合、整合为优”的目的。广西区桂平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人文古迹、佛教文化和自然风光,地理位置优越,临近粤港澳地区,处于两广联系的大通道上,自2014年南广高铁全线贯通,桂平旅游市场辐射能力增强、客源输入量增大,使得桂平市获得了难得的旅游发展机遇,这无疑将会推动桂平市旅游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桂平市旅游资源禀赋极高,但长期以来面临着资源利用程度并不高、定位较低,知名度与旅游资源品质不相符,旅游业存在运行、管理体制落后、旅游服务质量差等情况,当地政府形象的比喻桂平旅游发展“醒得早、起得晚”。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和优化桂平旅游资源吸引力和游客满意度,如何整合提升桂平旅游发展的运作方式,如何使旅游发展准确对接客源市场需求,推动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桂平进入“高铁时代”的背景,基于经济学、旅游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社会学、旅游管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利用文献分析、市场调查、数量分析等研究方法,设计、参与实地调查获取一手资料,收集桂平客源市场基本数据,在多次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找到桂平游客满意度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桂平旅游资源整合过程中应当注重对接客源市场需求。基于对桂平市旅游资源整合的目标定位,本文还提出包括旅游产品整合升级、旅游线路整合、客源市场定位、营销方式创新、智慧旅游建设、基础设施升级、旅游相关产业融合以及开展智慧旅游等的具体整合措施,分析了针对实施进程的安全保障措施建设等方面的内容。

陈锦秀[7](2015)在《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桂平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中提出桂平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山川秀丽,风景名胜荟萃,以历史文化、宗教文化、山水风光为主要旅游特色产品,是广西首个县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也是国家地质公园。随着桂平的区位优势进一步突现,旅游业正逐渐发展成为桂平的支柱产业。桂平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现状(一)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优势突出。全市有7个风景区,其中国家4A级风景区2个,国家3A级风景区1个。一个县级市同时拥有2个4A级风景区和1个3A级风景区,这在广西是

江东洲[8](2015)在《全面加快“三城两基地”建设 在西部地区率先崛起》文中指出千里西江,浩荡东去。 随着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广西“双核驱动”战略加快实施、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全面建设、高铁高速交汇贯通,地处千里西江水系的黔、郁、浔三江汇集之地的广西桂平市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 作为后发展欠发达的广西人口?

李建基,陆玲[9](2015)在《中国北回归线星象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文中研究指明本文阐述了中国北回归线星象文化的基本概念,指出星象文化是人类与自然相适应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生态文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回归线穿越我国台湾、福建、广东、广西和云南等五大省、区,沿线地区星象文化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积极发掘和整合这些资源,既可促进中国特色文化事业的建设,又可推动旅游产业发展。这对公众,特别是青少年群体建立起一个更宏观的、人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态观,对北回归线传统文化知识推广、天文科普、促进各种优秀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以及旅游等产业发展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陶琦[10](2014)在《石灵水秀·砂岩峡谷丹崖瀑布——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文中提出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是北回归线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桂平,大藤峡和龙潭园区,发育着以紫褐色为主的砂岩峡谷群落,地层沉积、构造运动地质遗迹丰富。由于北回归线一带气候温暖湿润,又使得美丽的砂岩峰丛、峡谷、孤峰、崖壁间的溪流激荡、幽潭泉涌、瀑布成群,得以保存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最原始的生态自然景观。大藤峡:生态完好的峡谷群落大藤峡是珠江流域最长的峡谷,素有"小三峡"之称。据资料显示,大藤

二、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论文提纲范文)

(1)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and Guiding Theory
    2.1 Literature Review
    2.2 Guiding Theory
Chapter Three Task Description
    3.1 Features of the Introductory Text for Administrative Regions
    3.2 Research Approaches and Results
Chapter Four Case Analysis
    4.1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n the Lexical Level
        4.1.1 Vocabulary Classification
        4.1.2 Vocabulary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4.2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on the Syntactic Level
        4.2.1 Sentence Classification
        4.2.2 Sentence Transla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Skopos Theory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Bibliography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贵港市农作物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作物遥感提取现状
        1.2.2 农作物遥感识别研究
        1.2.3 多源卫星遥感影像时空融合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论文结构框架
2 研究数据源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资源情况
        2.1.2 经济发展情况
        2.1.3 农作物生长情况
    2.2 数据来源与预处理
        2.2.1 MODIS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2 环境卫星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3 其他数据来源及预处理
        2.2.4 样本数据集
    2.3 研究方法
        2.3.1 ESTARFM模型
        2.3.2 物候参数提取
        2.3.3 NDVI时序拟合
        2.3.4 随机森林分类
        2.3.5 空间分析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HJ与 MODIS影像数据融合及NDVI时序重构
    3.1 HJ影像与MODIS影像的时空分辨率融合
        3.1.1 高时空NDVI数据融合
        3.1.2 融合效果
        3.1.3 融合精度评价
    3.2 NDVI时序数据重构及物候参数提取
        3.2.1 融合NDVI时序数据重构
        3.2.2 NDVI时序物候特征参数提取
    3.3 本章小结
4 农作物遥感提取与精度验证
    4.1 NDVI拟合与农作物参数提取
        4.1.1 NDVI拟合结果
        4.1.2 农作物参数信息提取结果
    4.2 随机森林分类
    4.3 分类后处理与分类精度评价
        4.3.1 分类后处理
        4.3.2 分类精度评价
    4.4 农作物面积变化统计及分析
    4.5 本章小结
5 农作物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5.1 农作物数量变化分析
        5.1.1 农作物总面积变化分析
        5.1.2 区县面积变化分析
    5.2 农作物种植面积地理空间变化特征
        5.2.1 村域尺度农作物分布分析
        5.2.2 区县尺度农作物分布分析
    5.3 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3.1 村域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
        5.3.2 区县尺度农作物空间分布特征
    5.4 农作物重心迁移分析
        5.4.1 农作物总面积重心迁移分析
        5.4.2 各类作物重心迁移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农作物种植变化驱动力分析
    6.1 农作物种植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6.1.1 自然因素分析
        6.1.2 社会因素分析
        6.1.3 经济因素分析
    6.2 驱动力分析
        6.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2.2 影响因子筛选
        6.2.3 农作物空间异质性特征形成因素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样点图像
    (2)HJ卫星影像与MODIS影像配对信息表
    (3)各类作物重心空间变化图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3)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
        1.3.1 国内相关研究
        1.3.2 国外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2 相关概念与基本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地质公园
        2.1.2 地质公园旅游
        2.1.3 地质公园旅游景观
    2.2 基本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念
        2.2.2 景观生态学理论
        2.2.3 游憩机会谱理论
3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基本情况、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3.1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基本情况概述
        3.1.1 地理区位与交通
        3.1.2 自然条件
        3.1.3 社会经济
    3.2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的现状
        3.2.1 旅游业现状
        3.2.2 旅游景观环境现状
    3.3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存在问题分析
        3.3.1 地质遗迹景观缺乏保护
        3.3.2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3.3 旅游服务设施严重缺乏
        3.3.4 地域人文历史资源利用不充分
        3.3.5 地质科普相关建设水平不高
    3.4 小结
4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资源及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4.1 地质遗迹旅游景观资源
        4.1.1 西山景区的花岗岩落石景观
        4.1.2 大藤峡景区的峡谷地貌景观
        4.1.3 龙潭景区的砂岩峰丛景观
        4.1.4 白石山景区的丹霞地貌景观
    4.2 地域文化及瑶族风情
        4.2.1 佛教文化
        4.2.2 茶文化
        4.2.3 明代大藤峡起义
        4.2.4 道教文化
        4.2.5 瑶族风情
    4.3 旅游发展优势分析
5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价值分析
    5.1 地质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价值
    5.2 社会经济价值
    5.3 文化传承价值
    5.4 科普教育价值
6 国内外相似成功案例分析与经验借鉴
    6.1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
    6.2 香港世界地质公园
    6.3 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
7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策略
    7.1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7.1.1 地质遗迹保护原则
        7.1.2 异质性原则
        7.1.3 生态性原则
        7.1.4 可持续发展原则
        7.1.5 科学性原则
    7.2 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法策略
        7.2.1 空间场景复原与情景创意设计
        7.2.2 地域文化表达与意境营造
        7.2.3 生态修复与旅游景观设计相结合
        7.2.4 增强游客游园感受
        7.2.5 有机更新
8 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8.1 规划设计总体思路
    8.2 规划设计总体布局
    8.3 各景区功能分区分析
    8.4 景观结构分析
    8.5 道路分析
    8.6 白石山景区具体设计方案分析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图表来源

(4)遇见黔江(论文提纲范文)

(5)桂平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解析与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城市形象的定义与发展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第二章 城市形象设计的调研与分析
    2.1 我国城市形象现状调研分析
    2.2 国外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2.3 对比国内与国外城市形象设计
第三章 桂平城市形象的调研与分析
    3.1 桂平城市由来
    3.2 桂平自然、文化与环境特征调研
    3.3 桂平城市形象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第四章 桂平城市形象的定位设计
    4.1 构建城市定位的原则
    4.2 创新建构桂平城市定位的目标导向
    4.3 对桂平城市形象定位的综合表述
    4.4 桂平城市精神的升级与再导入
第五章 桂平城市形象的应用设计
    5.1 桂平城市核心部分设计
    5.2 应用发展
第六章 结语
    6.1 研究的成果
    6.2 研究的不足
    6.3 未来发展走向
致谢
参考文献

(6)高铁时代背景下桂平旅游资源整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R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旅游资源整合的理论基础
    2.1 旅游发展基础理论
        2.1.1 系统科学理论
        2.1.2 增长极理论
        2.1.3 竞合理论
        2.1.4 全域旅游
    2.2 旅游资源整合理论
        2.2.1 旅游资源整合
        2.2.2 旅游流理论
    2.3 旅游资源整合相关理论
        2.3.1 旅游资源整合模式
        2.3.2 旅游资源整合原则
第三章 桂平旅游资源与旅游发展现状
    3.1 桂平基本概况
    3.2 桂平旅游资源类型分布及评价
        3.2.1 旅游资源的类型
        3.2.2 旅游资源分布及开发现状
        3.2.3 桂平旅游资源分析评价
    3.3 桂平旅游业发展现状
        3.3.1 高铁时代新机遇
        3.3.2 政府重视旅游业发展
        3.3.3 旅游业六要素概况
    3.4 桂平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3.4.1 管理体制不到位,缺乏整合
        3.4.2 旅游资源散乱,优势受限制
        3.4.3 产业融合发展滞后
        3.4.4 旅游服务业质量水平低
        3.4.5 智慧旅游建设严重滞后
第四章 高铁时代桂平旅游资源整合背景
    4.1 高铁时代桂平旅游客源市场新变化
        4.1.1 客源市场规模变化
        4.1.2 市场空间分布变化
    4.2 高铁时代客源市场分析
        4.2.1 社会统计学特征分析
        4.2.2 桂平主要客源地调查统计分析
        4.2.3 客源市场产品需求统计分析
        4.2.4 旅游质量重要性与满意度分析
    4.3 桂平客源满意度分析
        4.3.1 指标体系设计与可行性检测
        4.3.2 因子值的计算
        4.3.3 综合评价
    4.4 高铁时代桂平客源市场定位
    4.5 桂平旅游资源整合必要性分析
第五章 高铁时代背景下桂平旅游资源整合措施
    5.1 旅游资源整合模式选择分析
        5.1.1 “特色+规模”——打造桂平核心旅游产品
        5.1.2 “交通+专线”——整合加强桂平旅游资源可进入性
        5.1.3 “传统+智慧”——丰富桂平旅游传播途径
        5.1.4 “文化+创意”——创新特色文化转化为实体旅游产品
    5.2 桂平旅游资源整合策略
        5.2.1 核心旅游景区整合提升策略
        5.2.2 旅游线路整合策略
        5.2.3 优势旅游相关产业整合策略
        5.2.4 旅游相关基础设施优化整合
    5.3 旅游资源整合保障措施
        5.3.1 旅游管理体制整合
        5.3.2 智慧旅游体系构建
        5.3.3 旅游促销营销模式整合提升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旅游产品分类
附录2 桂平旅游客源市场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中国北回归线星象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论文提纲范文)

1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的概念
    1.1 北回归线
    1.2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
    1.3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区系
    1.4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载体
2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的旅游资源
    2.1 北回归线星象文化自然景观
        2.1.1 双至星象出米洞
        2.1.2 双分星象卧佛含丹
        2.1.3 海平星象日出东方
        2.1.4 北回归线星空
        2.1.5 陨石文化
        2.1.6 天文潮汐
    2.2 北回归线人文文化景观
        2.2.1 北回归线标志
        2.2.2 星象文化文物、仿古、仿真和体验设施
        2.2.3 天文观测古遗址及其相关设施
        2.2.4 太阳文化石雕、古文化石
    2.3 北回归线天象文化旅游品牌开发
        2.3.1 云南墨江实现北回归线文化旅游资源产业化
        2.3.2 广东从化探索北回归线文化与产业资源结合新途径
        2.3.3 创新性地开展北回归线天象科普文化活动
    2.4 值得期待的五省区联手北回归线星象文化资源发掘
3 北回归线星象生态文化科普旅游意义
    3.1 有助于公众建立科学的生态观
    3.2 有助于公众体验自然美陶冶心灵
    3.3 培养公民的科学素养提高民族自信心
    3.4 营造科技创新的社会环境
    3.5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稳步发展

(10)石灵水秀·砂岩峡谷丹崖瀑布——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论文提纲范文)

大藤峡:生态完好的峡谷群落
龙潭:深谷中的丹崖瀑布
北回归线标志:全球北回归线上惟一有神秘强回音的标志
相关资料
    地质构造
    共轭节理

四、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论文参考文献)

  • [1]目的论视角下政区介绍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报告[D]. 谷玉英. 山东大学, 2020(10)
  • [2]贵港市农作物时空变化遥感监测研究[D]. 梁俏. 南宁师范大学, 2020(03)
  • [3]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 谢旨君.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0(02)
  • [4]遇见黔江[J]. 黄鹏. 南方国土资源, 2019(09)
  • [5]桂平城市品牌形象设计解析与实践[D]. 胡尚敏. 北京印刷学院, 2017(03)
  • [6]高铁时代背景下桂平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 罗菲. 广西大学, 2016(02)
  • [7]促进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加快打造中国—东盟区域性国际旅游目的地——桂平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J]. 陈锦秀. 广西经济, 2015(12)
  • [8]全面加快“三城两基地”建设 在西部地区率先崛起[N]. 江东洲. 科技日报, 2015
  • [9]中国北回归线星象文化与生态旅游资源[A]. 李建基,陆玲. 第十七届中国科协年会——分1 经济高速发展下的生态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论文集, 2015
  • [10]石灵水秀·砂岩峡谷丹崖瀑布——广西桂平国家地质公园[J]. 陶琦. 南方国土资源, 2014(08)

标签:;  ;  ;  ;  ;  

广西桂平北回归线标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