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纤维面料的开发与设计

竹纤维面料的开发与设计

一、竹纤维织物的开发与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龚有彤,郭淑儒[1](2021)在《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竹纤维织物的抗菌作用是其重要性能之一,能够帮助人体从外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多种病菌,从而降低人体的染病几率。阐述与梳理了竹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现状、竹纤维的抗菌性能评价标准,从多角度介绍了竹纤维织物抗菌现阶段的研究进展。

赵伟[2](2020)在《基于灰色近优法的织物服用性能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选用25/40/35棉/莫代尔/竹纤维混纺纱、莫代尔纱及竹纤维纱,先测试三种不同纱线的性能,然后进行织物规格参数设计,再分别测试三种织物的悬垂性能、起毛起球性、光泽性及紫外线透过性。通过灰色近优评定法对三种织物的服用性能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得出25/40/35棉/莫代尔/竹纤维混纺织物的性能优于竹纤维织物和莫代尔织物。最后总结出25/40/35棉/莫代尔/竹纤维混纺织物较纯纺织物的显着特点,为此类产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

汤伟津[3](2020)在《碳纤维无纺布表面绿色化学镀铜修饰与电磁屏蔽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持续的市场需求推动下,消费电子产品快速地更新换代,给人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造成了令人担忧的电磁污染问题。一方面,电子设备的高速运行能力不断增强,长期处于高能电磁辐射环境会极易受到外部电磁干扰的影响;另一方面,人类社会的发展要求电子设备向柔性化、微型化、轻质化等方向改革。因此,提出了一种柔性、疏水、绿色、高效屏蔽、可靠性强的表面镀铜修饰碳纤维无纺布(Cu-CFN/PDMS),并探究了制备参数对Cu-CFN/PDMS的导电、润湿以及电磁屏蔽特性的影响规律与作用机制。首先,针对碳纤维无纺布应用于电磁屏蔽领域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具有多孔蜂窝结构的碳纤维/皮芯纤维复合无纺布CFN,并建立了其结构参数与导电特性之间的模型关系。基于电磁屏蔽和疏水增强理论,设计了由多孔蜂窝结构的CFN、导电连续的Cu层以及低表面能的PDMS“胶水”层三者共同筑建形成的Cu-CFN/PDMS薄膜。使用聚多巴胺(PDA)改性绿色化学镀铜工艺制成表面修饰碳纤维无纺布(Cu-CFN);再通过简单的浸渍法对Cu-CFN进行低表面能和形成保护层处理,制造出了该种柔性疏水电磁屏蔽薄膜Cu-CFN/PDMS。薄膜形貌是由粗糙致密、连续均匀的Cu颗粒包覆在CFN纤维表面,而PDMS层则阻止了空气对Cu层的侵蚀。并且所成型的薄膜仍具有不错的柔韧性和可折叠性。经过导电特性测试,发现该工艺对原始CFN的导电特性有较大的改善作用。活化体系浓度、Cu层沉积时长的增加均能一定程度上地提升薄膜的电导率,但活化体系浓度对薄膜导电特性的提升作用有限。经过润湿特性测试,发现薄膜良好的疏水特性是由多孔蜂窝结构的CFN、粗糙结构的Cu增强层与低表面能的PDMS层三者共同作用形成的。即使薄膜在酸碱环境下,仍能保持较好的疏水特性。经过电磁屏蔽特性测试,发现活化体系浓度、Cu层沉积时长的增加同样能够改善薄膜的电磁屏蔽性能。与大部分研究材料相比,薄膜能够在较低的密度和厚度情况下实现极高的电磁屏蔽性能,并且经历持续加热、超声波操作后仍能保持较高的水平。

郎泽超[4](2019)在《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纤维素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竹纤维是一种天然纤维素纤维,有着良好的透气性等优异性能。竹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只有17.9%,竹棉纤维织物的氧指数为18%,竹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17%,均属于易燃性纤维,竹纤维织物的用量在日常生活中日益增长,需要对如何制备一种具有阻燃性能的竹纤维织物进行探索,选择一种新型的绿色环保阻燃方法赋予竹纤维织物阻燃性。本实验参考海藻酸盐自身具有阻燃性与其自身含有大量羧基与盐离子有关,通过接枝共聚反应,在有硝酸铈铵引发体系存在的酸性环境中,将含有羧基的丙烯酸作为支链分别接枝到竹纤维、竹棉纤维和竹氨纶纤维等三种纤维织物上以引入羧基。经过碱化反应与盐化反应依次将羧基上的氢离子替换为钠离子与金属离子以制得丙烯酸盐阻燃织物。利用增重率、力学性能测试、极限氧指数测试(LOI)、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微型量热、热重(TG)等表征手段对阻燃织物的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增重率受接枝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经丙烯酸接枝、碱化、盐化后,阻燃竹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1.3%,阻燃竹棉纤维的极限氧指数为32%,阻燃竹纤维氨纶混纺织物的极限氧指数为30.5%,三种纤维织物的氧指数提高到30%以上,达到难燃级别(氧指数大于27%),经水洗20次,再经10次皂洗后垂直燃烧测试,阻燃等级达到B氏级。三种纤维经阻燃后力学性能降低约20%~30%。阻燃织物燃烧后残炭量增加,热释放速率与总热释放量减少,表面碳层更加致密,形状完整,阻燃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朱丽华,王黎明[5](2015)在《Lyocell竹/棉混纺织物性能及整理工艺研究》文中提出根据Lyocell竹纤维与棉混纺色织衬衫织物的特点,结合纤维初始模量及织物组织结构等性能,对产品开发中织物容易产生折皱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应用超低甲醛KNITTEX 7636树脂整理剂对Lyocell竹纤维织物进行防缩防皱的功能整理,为Lyocell竹纤维及其混纺衬衫织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Lyocell竹纤维/棉混纺色织衬衫织物可部分替代市场上以全棉为主的高档衬衫产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范学彬,王黎明,沈勇,孙楠[6](2013)在《生物酶在竹纤维中的应用研究》文中提出综述了生物酶在竹纤维中的应用.分析漆酶、半纤维素酶、α-淀粉酶和复合酶的性能特点,研究了生物酶加工处理竹纤维的工艺.总结漆酶、木质素酶等对竹材处理能力低、蛋白质大分子体积过大阻碍反应的缺点和生物酶对于竹纤维织物整理的低碳环保的优点.提出了多工序融合、多个反应同时进行的复合酶处理工艺,并展望未来生物酶加工竹纤维的发展趋势.

蔡润之[7](2010)在《竹浆纤维用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关键技术》文中提出针对市场上现有很多阻燃剂的不环保性、阻燃耐久性较差等缺点,制备了一种新型环保的膨胀型阻燃剂和一种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并应用于竹浆纤维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1)采用季戊四醇、三氯氧磷和二乙烯三胺为原料,制备了一种新型膨胀型阻燃剂;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羟甲基丙酸(DMPA)、亚硫酸氢钠、三乙胺为原料,二月桂酸二丁基锡(DBTDL)为催化剂,又制备了一种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2)采用FTIR、TG-DSC、TG-DTA、SEM、粒径分析、TEM、Zeta电位、X射线衍射等测试手段对膨胀型阻燃剂和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3)通过优化合成工艺,得出了膨胀型阻燃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中间体螺环磷酸酯二酰氯(SPDAC)的合成:三氯氧磷和季戊四醇摩尔比为6:1,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为65℃反应1h,110℃下回流10 h;阻燃剂螺环磷酸酯二酰胺(SPDA)的合成:螺环磷酸酯二酰氯和二乙烯三胺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2.5h,敷酸剂为三乙胺。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的最佳合成工艺为:预聚体DTD的合成:反应温度为80~90℃,反应时间为4~5h,催化剂用量占单体的3%;预聚体的封端反应:反应温度在3℃左右,反应时间为2.5h,NaHSO3质量分数为18%,乙醇用量为相对于水的体积分数的40%;目标产物BDTDT的合成:用三乙胺中和封端的预聚体,调节pH为7~8。合成的膨胀型阻燃剂阻燃性能良好,燃烧时无有毒气体释放;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粒径较小,乳液稳定性好,且在较低温度下可以发生解封的同时交联,交联效果好。(4)探讨了膨胀型阻燃剂和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在竹浆纤维织物上的应用,结果表明:阻燃剂用量为300g/L,封端异氰酸酯用量为150g/L,焙烘温度为120℃,焙烘时间为3min时,整理织物的阻燃性及其耐久性好。(5)通过竹浆纤维织物经阻燃整理前后性能对比得出:整理后的织物阻燃效果,经水洗10次后阻燃的耐久性保持较好,断裂强力、白度和手感稍有下降。

赵春梅[8](2010)在《竹原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开发》文中提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态纤维的重视与喜爱程度也日益增强。天然竹原纤维以其独特的性能和可降解性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并且有望广泛应用于纺织服装领域。本文对竹原纤维的性能进行了测试研究,并与苎麻纤维的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竹/棉纱线的性能随着不同混纺比的变化趋势;探讨了不同混纺比例的竹/棉纱线制成的织物的服用性能,重点分析了不同混纺比对竹/棉织物抗菌性能的影响,为竹原纤维产品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论文研究结果表明:(1)竹原纤维横截面呈现不规则的腰圆形或圆形,内部有大小不一的中腔;纤维纵向表面有裂纹,并且伴有或深或浅的沟槽和明显的竹节,无天然转曲。测试竹原纤维的聚合度、结晶度和取向度,结果表明竹原纤维属于高结晶、高取向、高聚合度的天然纤维素纤维。对竹原纤维的力学性质进行测试,发现竹原纤维的断裂强力离散性较大,断裂强度高,但是断裂伸长率较小,属于高强低伸型纤维。(2)以混纺比为50/50竹/棉纱线为例对竹原纤维混纺纱线纺纱工艺进行了探讨。竹/棉纱线的混纺比例显着影响纱线条干质量。随着纱线中竹原纤维比例的增加,纱线的断裂强度逐渐增大,纱线的断裂伸长率下降;纱线条干均匀度越差;纱线的3mm以上长毛羽比例增加,影响纱线后道加工。(3)含竹纤维织物的断裂强度大,断裂伸长率较低,其中混纺比对织物的断裂强度无明显影响,而竹/棉织物断裂伸长率随着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降低。含竹纤维织物的顶破强力较大,其中混纺比为50/50竹/棉织物的顶破强力最低,30/70竹/棉织物的顶破强力最大。含竹纤维织物的耐磨性能较差,其中织物的质量损失率随着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上升,织物的耐磨性下降。竹/棉织物的透气性能随着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而增加。竹/棉织物的透湿性能随着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没有较大差异。竹/棉织物的悬垂性能差,随着竹/棉织物中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悬垂系数不断增大,悬垂性能下降。(4)在竹原纤维诸多优良性能中,抗菌性能是最受瞩目的。通过对自行织造的织物试样进行抗菌性测试,结果表明:竹原纤维织物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杀菌活性值与抑菌活性值分别为1.2和4.3,具有很好的抑菌性能。对不同混纺比的竹/棉织物进行抗菌性测试,随着织物中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竹棉织物的抑菌性能也越来越好;但是随着织物中竹原纤维混纺比的增加,杀菌活性值和抑菌活性值的增加速率降低,其中混纺比为30/70竹/棉织物相对于混纺比为20/80竹/棉织物的杀菌活性值增长率为200%,增长率达到最大。论文还针对竹原纤维优良的抗菌性能开发了保健袜。

陆冰,秦步祥[9](2009)在《竹纤维与棉纤维的织物性能分析》文中认为分别用竹纤维和棉纤维两种纯纺织物的性能进行测试和比较分析,为合理使用竹纤维开发产品提供一定依据。

詹树改[10](2008)在《竹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纺织品的生产工艺分析》文中研究表明为提炼出竹纤维纺织的最佳工艺,分析了竹纤维的基本性能和结构,说明了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制造过程,探索了竹纤维纯纺,竹棉混纺及包芯纱的纺纱工艺,包括原料的预处理、纺纱工艺流程的选择和开清棉到络筒各工序工艺参数的配置及关键技术措施。讨论了竹浆纤维和竹原纤维的织造工艺。认为无论是竹原纤维还是再生竹纤维,其线密度、长度、强度等物理机械性能均能满足纺纱织造的工艺要求。开清棉可参考长绒棉的纺纱工艺,梳棉至络筒可参考粘胶纤维的纺纱工艺,各工序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湿度,优选工艺参数,以保证成纱质量。通过对竹纤维面料的工艺设计和性能测试,认为不论是在家用还是服用方面,竹纤维织物都具有优良的服用性能和特殊的风格。

二、竹纤维织物的开发与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竹纤维织物的开发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1)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竹纤维的结构
    1.1 竹原纤维
    1.2 竹浆纤维
2 竹纤维的抗菌性能
    2.1 竹纤维的抗菌性
    2.2 竹纤维的抗菌性能研究现状
3 竹纤维的抗菌性能评价标准
4 研究不足及展望

(3)碳纤维无纺布表面绿色化学镀铜修饰与电磁屏蔽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物理量名称及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电磁辐射来源及危害
    1.3 常见的电磁屏蔽材料
        1.3.1 金属导体材料
        1.3.2 填料材料
        1.3.3 发泡屏蔽材料
        1.3.4 纺织布
        1.3.5 无纺布
    1.4 柔性疏水电磁屏蔽薄膜的研究现状
    1.5 柔性电磁屏蔽薄膜的表面修饰
    1.6 课题来源及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来源
        1.6.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6.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碳纤维无纺布表面化学镀铜增强电磁屏蔽性能的理论基础
    2.1 引言
    2.2 碳纤维无纺布应用于电磁屏蔽的优势与不足
    2.3 碳纤维无纺布导电模型的建立
    2.4 碳纤维无纺布化学镀铜增强电磁屏蔽理论
    2.5 粗糙形貌镀层增强电磁屏蔽理论
    2.6 面向可穿戴需求时PDMS增强疏水性
    2.7 表面化学镀铜修饰碳纤维无纺布的整体结构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碳纤维无纺布表面绿色化学镀铜修饰工艺
    3.1 引言
    3.2 实验材料与仪器
    3.3 碳纤维无纺布表面绿色化学镀铜修饰工艺
        3.3.1 纸样抄片、平板硫化法制备柔性骨架CFN
        3.3.2 化学原位聚合法制备PDA-CFN
        3.3.3 化学沉积法制备Cu-CFN
        3.3.4 浸渍法制备Cu-CFN/PDMS
    3.4 结果与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表面修饰碳纤维无纺布的导电与润湿性能测试
    4.1 引言
    4.2 导电特性
        4.2.1 导电特性测试
        4.2.2 活化体系浓度对薄膜导电特性的影响探究
        4.2.3 Cu层沉积时长对薄膜导电特性的影响探究
    4.3 润湿特性
        4.3.1 润湿特性测试
        4.3.2 活化体系浓度对薄膜润湿特性的影响探究
        4.3.3 Cu层沉积时长对薄膜润湿特性的影响探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表面修饰碳纤维无纺布的电磁屏蔽性能测试
    5.1 引言
    5.2 电磁屏蔽特性测试
    5.3 活化体系浓度对薄膜电磁屏蔽特性的影响探究
    5.4 Cu层沉积时长对薄膜电磁屏蔽特性的影响探究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纤维织物阻燃的必要性
    1.2 纤维织物阻燃的研究进展
    1.3 纤维织物的阻燃机理
    1.4 海藻酸盐的阻燃机理
    1.5 丙烯酸与纤维织物的接枝共聚反应
    1.6 竹纤维织物阻燃
    1.7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设备
    2.2 阻燃竹纤维/竹棉纤维/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制备
    2.3 阻燃织物实验测试表征测试
        2.3.1 接枝前后织物增重率的测试
        2.3.2 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能测试
        2.3.3 阻燃纤维织物的傅里叶红外测试
        2.3.4 纤维织物的扫描电镜测试
        2.3.5 纤维织物的微型量热测试
        2.3.6 纤维织物的热重测试
        2.3.7 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测试
        2.3.8 纤维织物的垂直燃烧测试
    2.4 实验流程图
3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性能研究
    3.1 丙烯酸接枝竹纤维织物的增重率
        3.1.1 反应温度对竹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3.1.2 反应时间对竹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3.1.3 单体浓度对竹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3.1.4 硝酸浓度对竹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3.1.5 硝酸铈铵浓度对竹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3.2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3.2.1 盐化离子种类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3.2.2 盐化离子浓度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3.2.3 不同阶段产物的极限氧指数
    3.3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能
    3.4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红外光谱
    3.5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微观形貌
    3.6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微型量热
    3.7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热重分析
    3.8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的垂直燃烧
    3.9 本章小结
4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的性能研究
    4.1 丙烯酸接枝竹棉纤维织物增重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4.1.1 丙烯酸浓度对竹棉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4.1.2 硝酸浓度对竹棉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4.1.3 硝酸铈铵浓度对竹棉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4.1.4 反应时间对竹棉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4.1.5 反应温度对竹棉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4.2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4.2.1 不同阶段产物的极限氧指数
        4.2.2 盐化离子种类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4.2.3 盐化离子浓度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4.3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的力学性能
    4.4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织物的红外光谱
    4.5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的热重
    4.6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织物的微型量热
    4.7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的微观形貌
    4.8 丙烯酸阻燃竹棉纤维的垂直燃烧
    4.9 本章小结
5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的性能研究
    5.1 丙烯酸接枝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增重率
        5.1.1 反应时间对竹氨纶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5.1.2 反应温度对竹氨纶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5.1.3 硝酸浓度对竹氨纶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5.1.4 硝酸铈铵浓度对竹氨纶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5.1.5 单体浓度对竹氨纶纤维增重率的影响
    5.2 丙烯酸阻燃竹纤维氨纶混纺纤维织物的极限氧指数
        5.2.1 盐化离子种类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5.2.2 盐化离子质量分数对极限氧指数的影响
        5.2.3 不同阶段产物的极限氧指数
    5.3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力学性能
    5.4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红外谱图
    5.5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微观形貌
    5.6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垂直燃烧
    5.7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热重分析
    5.8 丙烯酸阻燃竹氨纶纤维织物的微型量热
    5.9 本章小结
    5.10 阻燃机理推测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Lyocell竹/棉混纺织物性能及整理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产品开发与性能研究
    1. 1 Lyocell竹纤维/ 棉混纺色织衬衫织物产品开发
    1. 2 Lyocell竹纤维初始模量对折皱性能影响
    1.3织物组织结构和后整理加工对折皱性能的影响
2 织物防缩防皱整理
    2. 1 防缩整理对Lyocell竹纤维织物缩水性影响
        2. 1. 1 整理剂浓度
        2. 1. 2 烘焙温度
        2. 1. 3 烘焙时间
    2. 2 防皱整理工艺对Lyocell竹纤维织物弹性的影响
        2. 2. 1 整理剂浓度
        2. 2. 2 烘焙温度
        2. 2. 3 烘焙时间
3 织物抗皱性能测试
    3. 1 色织衬衫织物折皱回复性检验
    3. 2 色织衬衫织物免烫性能检验
    3. 3 使用KNITTEX - 7636 树脂整理剂后Lyocell竹纤维织物的物理性能变化
4 结语

(6)生物酶在竹纤维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生物酶加工竹纤维的特点及应用
    1.1 漆酶等水解木质素
    1.2 白腐菌分泌酶水解木质素
    1.3 半纤维素酶水解竹原纤维中的半纤维素
    1.4 用α-淀粉酶给竹纤维织物退浆
    1.5 纤维素酶对竹纤维的抛光处理
    1.6 果胶酶处理竹原纤维
2 复合酶的应用
    2.1 诺维信301L复合酶处理竹原纤维
    2.2 诺维信301L复合酶对竹纤维织物前处理
    2.3 复合酶整合生产工艺
3 生物酶处理竹纤维工艺对染色性能及废水的影响
4 生物酶加工处理的不足和发展

(7)竹浆纤维用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关键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阻燃技术的发展历程
    1.3 纺织品燃烧及阻燃机理
        1.3.1 纤维的燃烧过程
        1.3.2 织物的阻燃机理
    1.4 纺织品用阻燃剂的分类
        1.4.1 无机阻燃剂
        1.4.2 有机阻燃剂
    1.5 纺织品阻燃整理的方法
    1.6 膨胀型阻燃剂
    1.7 竹浆纤维阻燃整理及其关键技术
    1.8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第二章 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表征
    2.1 引言
    2.2 实验原料
    2.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4 合成原理
        2.4.1 中间体螺环磷酸酯二酰氯(SPDAC)的合成
        2.4.2 目标产物阻燃剂螺环磷酸酯二酰胺(SPDA)的合成
    2.5 合成方法及步骤
        2.5.1 中间体螺环磷酸酯二酰氯(SPDAC)的合成
        2.5.2 目标产物阻燃剂螺环磷酸酯二酰胺(SPDA)的合成
    2.6 性能测试
        2.6.1 红外光谱(FT-IR)
        2.6.2 热性能分析(TG-DTA)
        2.6.3 热降解后残炭的红外光谱(FT-IR)
    2.7 结果与讨论
        2.7.1 SPDAC 制备工艺研究
        2.7.2 SPDA 制备工艺研究
    2.8 目标产物的结构性能表征
        2.8.1 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的红外(FT-IR)分析
        2.8.2 热性能分析(TG-DTA)
        2.8.3 残炭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2.9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封端异氰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3.1 引言
    3.2 实验原料
    3.3 实验仪器及设备
    3.4 合成原理
        3.4.1 预聚体DTD 的合成
        3.4.2 预聚体的封端反应
        3.4.3 目标产物BDTDT 的合成
    3.5 合成方法及步骤
        3.5.1 预聚体DTD 的合成
        3.5.2 预聚体的封端反应
        3.5.3 目标产物BDTDT 的合成
    3.6 性能测试
        3.6.1 红外光谱(FT-IR)
        3.6.2 热性能分析(TG-DSC)
        3.6.3 Zeta 电位
        3.6.4 粒径分析
        3.6.5 透射电镜(TEM)
        3.6.6 含固量
        3.6.7 异氰酸酯质量分数测定
        3.6.8 封端率测定
    3.7 结果与讨论
        3.7.1 预聚体DTD 制备工艺的研究
        3.7.2 预聚体封端反应的工艺研究
    3.8 合成产物的结构性能表征
        3.8.1 合成产物的红外(FT-IR)分析
        3.8.2 合成产物的热性能曲线
        3.8.3 合成产物的Zeta 分析
        3.8.4 合成产物的粒径分析
    3.9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竹浆纤维织物的耐久阻燃整理
    4.1 引言
    4.2 实验原料
        4.2.1 织物
        4.2.2 药品
    4.3 实验仪器及设备
    4.4 实验方法
        4.4.1 整理处方
        4.4.2 整理工艺
    4.5 测试方法
        4.5.1 含固量
        4.5.2 红外光谱(FT-IR)
        4.5.3 热性能分析(TG)
        4.5.4 热降解后残炭的红外光谱(FT-IR)
        4.5.5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4.5.6 扫描电镜(SEM)
        4.5.7 阻燃性能
        4.5.8 断裂强力
        4.5.9 白度测定
        4.5.10 手感评定
        4.5.11 耐洗性测定
    4.6 竹浆纤维织物整理后性能表征
        4.6.1 红外光谱(FT-IR)
        4.6.2 热性能分析
        4.6.3 扫描电镜(SEM)分析
        4.6.4 残炭的红外光谱(FT-IR)分析
        4.6.5 广角X-射线衍射(WAXD)
    4.7 影响整理后竹纤维织物性能的主要因素
        4.7.1 膨胀型阻燃剂的用量
        4.7.2 封端异氰酸酯交联剂的用量
        4.7.3 焙烘温度
        4.7.4 焙烘时间
    4.8 竹浆纤维织物经整理前后性能对比
        4.8.1 阻燃整理前后竹纤维织物的燃烧性能
        4.8.2 阻燃整理前后竹纤维织物的其他性能
    4.9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8)竹原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竹材
    1.2 竹原纤维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竹原纤维性能研究
    2.1 试验原料
    2.2 试验方法
    2.3 测试结果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竹原纤维混纺纱线纺纱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3.1 竹/棉混纺纱线纺纱工艺
    3.2 纱线性能测试
    3.3 纱线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含竹纤维织物织造工艺及其性能研究
    4.1 含竹纤维织物织造工艺
    4.2 含竹纤维织物性能测试
    4.3 测试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竹原纤维抗菌性能研究
    5.1 抗菌测试方法概述
    5.2 抗菌试验
    5.3 竹原纤维抗菌性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竹原纤维产品开发
    6.1 保健袜国内行业分析
    6.2 特色保健袜市场分析
    6.3 竹原纤维保健袜开发及其特点分析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目录

(9)竹纤维与棉纤维的织物性能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条件
    1.1 织物试样
    1.2 试验条件
    1.3 测试方法
2 测试结果
3 测试结果分析
    3.1 透气性和悬垂性
    3.2 抗起毛起球性和折皱回复性
    3.3 刚柔性和手感

(10)竹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纺织品的生产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序言
    1.开发竹纤维产品的意义
    2.国内外的有关研究
第一章 竹纤维概况
    1. 竹纤维自然生长与环保特性
    2. 竹纤维的种类
    3. 竹纤维的制造过程
        3.1 原生竹纤维
        3.2 竹浆纤维
    4. 竹纤维的结构
        4.1 竹纤维的大分子结构
        4.2 超分子结构
        4.3 宏观形态结构
        4.4 微细结构
    5. 竹纤维的化学成分
    6. 竹纤维的基本性质
        6.1 具有较好的吸湿性、透气性
        6.2 天然抗菌性
        6.3 除臭作用
        6.4 防紫外线作用
        6.5 较好的染色均匀性
        6.6 不耐酸碱性
        6.7 较强的耐热性
        6.8 可生物降解性
        6.9 物理机械性能
第二章 竹纤维纺织品的开发与应用
    1. 纯竹纤维产品
    2. 交织、混纺产品
        2.1 竹纤维与真丝混纺
        2.2 棉、竹纤维混纺
        2.3 氨纶、竹纤维包芯纱产品
        2.4 竹纤维与多种纤维的混纺产品
    3. 功能性产品
        3.1 远红外竹浆纤维
        3.2 负氧离子竹纤维
        3.3 芳香竹纤维
第三章 竹浆纤维纺纱工艺研究
    1. 竹浆纤维纯纺特细特纱、细特纱的成纱工艺技术研究
        1.1 原料预处理
        1.2 纺纱工艺流程设计
        1.3 各工序纺纱定量的设定
        1.4 各工序工艺设计及技术措施
    2. 竹浆纤维的混纺性能研究
        2.1 原料选择
        2.2 纺纱工艺流程
        2.3 各工序的工艺配置及技术措施
    3. 竹/棉混纺氨纶包芯纱的纺制
        3.1 原料性能
        3.2 生产工艺分析
        3.3 纱疵控制
        3.4 成纱质量
    4. 本章结论
第四章 竹浆纤维的织造工艺和产品开发
    1. 服装面料的设计与开发
        1.1 色调与花型的设计
        1.2 纱支的选择
        1.3 密度和紧度的确定
        1.4 织物组织的设计
        1.5 织造主要工艺参数设计
    2. 家纺产品面料的设计
        2.1 色调与花形的设计
        2.2 纱线的选择
        2.3 密度和紧度的确定
        2.4 织物组织的设计
        2.5 织造主要工艺参数设计
第五章 竹原纤维的纺纱工艺分析
    1. 原料预处理
    2. 车间温湿度
    3. 工艺流程
    4. 各工序主要工艺参数
        4.1 开清工序
        4.2 梳理工序
        4.3 并条工序
        4.4 粗纱工序
        4.5 细纱工序
        4.6 络筒工序
结语
参考文献

四、竹纤维织物的开发与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 [1]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J]. 龚有彤,郭淑儒. 纺织科技进展, 2021(05)
  • [2]基于灰色近优法的织物服用性能评价[J]. 赵伟.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20(03)
  • [3]碳纤维无纺布表面绿色化学镀铜修饰与电磁屏蔽性能研究[D]. 汤伟津. 华南理工大学, 2020
  • [4]丙烯酸阻燃竹纤维织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郎泽超. 东北林业大学, 2019(01)
  • [5]Lyocell竹/棉混纺织物性能及整理工艺研究[J]. 朱丽华,王黎明. 上海纺织科技, 2015(11)
  • [6]生物酶在竹纤维中的应用研究[J]. 范学彬,王黎明,沈勇,孙楠.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 2013(01)
  • [7]竹浆纤维用膨胀型阻燃剂的合成及其关键技术[D]. 蔡润之. 苏州大学, 2010(02)
  • [8]竹原纤维性能研究及其产品开发[D]. 赵春梅. 东华大学, 2010(08)
  • [9]竹纤维与棉纤维的织物性能分析[J]. 陆冰,秦步祥. 中国纤检, 2009(01)
  • [10]竹纤维的结构性能及其纺织品的生产工艺分析[D]. 詹树改. 苏州大学, 2008(04)

标签:;  ;  ;  ;  ;  

竹纤维面料的开发与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