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

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

一、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闫晶洁[1](2021)在《天山北坡城市工业郊区化对大气对流层NO2和SO2浓度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张志君[2](2021)在《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安全评估》文中研究表明依据区域水资源现状及存在的用水矛盾,选取了11个评价指标,综合评估2017年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安全状况。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水资源整体属于基本安全等级,水资源安全等级优先顺序为:伊犁州、博州、塔城地区、昌吉州、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哈密市、吐鲁番市,其水资源综合评价等级分别为2.72、2.74、3.07、3.29、3.45、3.61、3.56、3.67、4.04。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结果将为改善区域空间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指导意义。

余凤天[3](2021)在《基于栅格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格局演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城市群是城市跨区域联合发展至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依托发达的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网络所形成的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高度同城化和一体化的城市群体。随着人口与产业的不断集聚,人口与资源配置、生产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剧烈。因此,探索城市群格局演变过程对协调区域发展与改善人地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DMSP/OLS与NPP/VIIRS两类夜间灯光数据作为基础,通过数据拟合实现两类数据的整合,提取天山北坡城市群15个县市的建成区空间范围。从形态特征、规模特征、等级结构特征以及扩张方向四个方面分析城市群内各县市建成区空间格局演变;通过统计数据空间化方法,利用夜间灯光数据与LUCC数据将各县市分产业GDP数据空间化,分析城市群经济空间格局演变。本文所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类夜间灯光数据所构建的整合方法,获取研究区内连续夜间灯光数据,在此基础上结合统计数据使用阈值法提取2000年、2010年、2019年三期城市群15个县市栅格化的建成区空间分布状态,利用统计数据进行精度检验,三期总体偏差分别为1.3%、0.79%、0.6%,并利用高精度影像对建成区空间范围进行目视判断,最终结果满足研究要求。(2)以城市群各县市建成区提取结果为基础,分析其空间格局变化。结果表明2000-2010年城市群以外部扩展与内部、边缘填充相结合的方式扩张,空间紧凑度变化较小,建成区涨幅为60.2%,石河子市建成区扩张强度相对较大;2010-2019年城市群发展速度加快,主要以外部扩展的方式扩张,空间紧凑度显着降低,建成区涨幅为66.2%,昌吉市、五家渠市建成区扩张强度相对较大;研究期内昌吉市高新区以及五家渠市青湖生态开发区的建立使两地建成区扩张方向发生明显转变,其余县市各方位扩张程度相对平衡。(3)通过夜间灯光影像二值化构建灯光指数,选取最佳灯光指数,对城市群第二三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模拟,并结合LUCC数据对城市群第一产业GDP进行空间化模拟,最终获取城市群GDP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城市群各产业产值空间分布具有在各县市之间的交通线主要节点集聚的特点,“乌—昌—石—克”作为重点发展城市,经济规模相对较大;研究期内GDP空间分布表现出从城市中心向外发散递减,且随着城市规模变大,所辐射范围变广,总体产值不断变高,单位面积产值不断增加,重点发展城市产值突出部分越发明显等特征。

木哈代思·艾日肯[4](2021)在《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文中认为近年来城镇化建设不断登上新台阶,在城镇化取得快速进步的背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显着影响。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探讨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对促进城镇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天山北坡城市群在地理区位、生态风貌、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方面具有不同比较优势,对周边区域起到一定辐射影响。因此本研究根据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以人为本、注重质量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构建了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天山北坡城市群2001、2006、2012及2018年城镇化综合评价指数。其次,利用MODIS遥感数据的快速、实时等优势选择最能直观反映生态状况好坏的5个典型遥感因子:绿度(NDVI)、湿度(WET)、热度(LST)、干度(IBI)及旱度(TVDI),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出新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RSEI)模型。最终,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及生态环境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发展水平。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天山北坡城市群各城市在2001—2018年综合城镇化发展排序为: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吐鲁番市>昌吉市>奎屯市>阜康市>乌苏市。在构成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综合水平的四个维度中,社会城镇化的指标贡献率最大。(2)2001—2018年研究区土地利用类型以未利用地及草地为主导。耕地、林地和湿地呈逐渐增长趋势;城镇建设用地和水体的比例保持不变;未利用地主要转为草地和湿地;草地主要转移到未利用地、耕地和湿地;汇成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以草地和耕地为主。(3)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在2001—2018年空间分布集中,呈现出连续分布的态势,Moran’s I指数在研究期间分别达到0.507687,0415225,0.597885,0.651641。表明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有显着的空间正相关性。在研究期间天山北坡城市群新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RSEI存在4类空间关联模式,即H-H、L-L空间集聚类型,H-L及L-H空间离群类型。有极少数的区域与周围区域的新型综合遥感生态指数RSEI差距较大,呈现出“H-L”和“L-H”负联系。(4)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质量在研究期间的等级时空动态变化类型有:[不变],[较差]-[良],[良]-[较差]。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含RSEI值同样出现波动性;耕地所含RSEI值表现出逐渐提高的趋势;草地RSEI值平衡在[较差]水平;湿地、水体、林地的RSEI值均经历了变差-变好-不变的过程;而城镇建设用地、耕地在2006-2012均经历了变差的过程。(5)天山北坡城市群在研究期间综合城镇化与综合生态环境指数存在波动性及差异性;除乌苏市以外的城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值均处于较高值,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较为显着,处于高耦合水平;并且耦合协调度水平可分为两个阶段:失调城镇化滞后型和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

刘亚茹[5](2021)在《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文中认为

娜吾拜尔·依不拉音[6](2019)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效果评价》文中指出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到2018年底丝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已经走完了第五年。这五年期间,新疆作为一带一路核心区,在聚焦总目标落实总目标抓好社会稳定的同时,狠抓经济发展,提出了建设“五大中心、三通道、三基地和形成十大进出口产业集聚区”的核心区建设总体思路。本文对新疆经济核心区建设进程和效果评价时,不仅关注了新疆总体推进五大中心建设中的主要成果,还关注了新疆各区域整体协调推进核心区建设目标的问题,即把新疆南疆、北疆和天山北坡一带三个增长极作为整体协调推进核心区的重点区域,以喀什经济开发区为增长极的喀什地区、以乌鲁木齐为增长极轴心的天山北坡一带,以霍尔果斯经济开区为增长极的伊犁州作为典型,讨论了新疆核心区建设进程中不同区域的协调推进问题,有讨论了核心区建设对各个区域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度的影响,通过构造指标体系,综合评价了新疆核心区建设目标实现程度,从而对新疆核心区建设进程效果以及相关的问题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提出了相应建议。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对丝路经济带的缘起、发展及现状进行了系统的讨论。评价了国内外相关研究。对新疆核心区建设的理论架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本文研究思路以及研究框架。第二部分则是对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以及新疆核心区建设进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为新疆核心区建设进程分析做了一个国际国内环境分析并对新疆核心区建设中起到增长极推动的作用三个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对他们的经济发展现状中考察核心区建设提出之后,对上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构性冲击影响。即对新疆内部典型区域的核心区建设进程现状做了概要性分析。第三部分主要对新疆核心区建设中的五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十大产业集聚区建设方面进行实证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第四部分重点分析了核心区建设政策对三个典型区域经济增长、出口和进口贸易的影响。由于上述三个典型区域的核心区建设评价指标数据很难获取,本文采用核心区建设指标的定性实证分析。同时把核心区建设提出来后的政策效果作为虚拟变量,考察了这一政策提出之后对疆内三个区域的经济增长是否产生了正面影响。以进出口贸易作为开放度策量,通过政策虚拟变量进行回归讨论了这一政策对新疆对外开放度的影响作用,进而评价了核心区建设这一政策做法对新疆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效果。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是基于前四部分的总结和归纳,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本文研究,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一是核心区建设比较顺利,有一定的成效。二是核心区建设效果在部分领域比较明显,整体效果有待一段时间的累计效应。三是核心区的建设对于原本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处于劣势地位的地区产生了一定辐射效应。四是核心区建设对于原本发展较好的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带动作用不太明显。五是核心区建设离预期的目标和规划进展相差较远,需要进一步加快。六是核心区建设的影响力并没有快速显现,需要将其作为长期推动和发展目标来进行进一步的规划与建设。

郭凯江[7](2017)在《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城市经济转型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新疆重点开发的区域之一,又是我国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的重点沿线经济带,在城市经济转型的新目标和新要求下,如何从城市以往的发展道路中摆脱出来,实现区域经济的飞速增长是一个热议的话题。本文通过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目标与特色,围绕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现状分析入手,进一步测算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并对其转型成效水平做了耦合协调性分析,挖掘提升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关键因素,以期为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并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转型研究所做的相关成果,确立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第二部分为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对转型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并界定了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以及转型的目标要求;论述了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相关理论,为实证研究奠定基础。第三部分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现状评析。通过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研究范围的界定,从转型发展的现状和转型中存在的问题这两个方面对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把握。第四部分为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研究的实证部分。首先根据城市经济转型的内涵,确立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的基本内容,从转型动力和转型绩效两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经济转型的理论框架,形成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综合评价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北坡城市的转型成效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第五部分为结论与政策建议。首先从提升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和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转型成效的协调发展这两个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然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了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动力逐年增强,但区域差异较大。2.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绩效系统的转型成效水平提升空间较大,虽然转型成效稳中有升,加快了整体转型的步伐,但转型成效的水平值较低。此外,通过转型成效的协调性分析发现:3.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动力系统与绩效系统转型成效的协调性水平有待提高,动力系统与绩效系统耦合协调度在濒临失调与勉强协调的区间内变化,协调性水平相对较低。4.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转型绩效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子系统的协调性水平总体偏低,始终处于轻度失调的状态,整体状况不容乐观。5.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城市动力系统与绩效系统的协调发展制约因素以及绩效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子系统的协调发展制约因素均存在差异。

杨梅花[8](2017)在《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以天山北坡地区为研究范围,探讨绿洲的人文性,由历史的表层升入到历史的底层去探索绿洲人居景观的历史发展渊源。研究以一种综合、整体、动态的认知与思维方式去看待和解读历史景观对象,从“自然—人文”、“有形—无形”立体模式去梳理“自然”和“文态”的绿洲人居历史脉络。针对全文的这一主旨,本文在研究方法、基础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的三个板块分别提出“建构文化景观视角下绿洲人居景观分析研究理论框架”、“梳理天山北坡历史时期人居景观演进阶段性特征和过程性特征”、“提炼天山北坡历史时期人居景观演进动力机制”三方面的具体目标,并围绕上述目标形成文章的三个创新点。从研究的地域范围来看,天山北坡位于新疆地理骨架的中间位置,既是天山自然生态廊道,又处于文化地域“丝绸之路”北道。区域内涵盖了新疆多种的地貌类型,东部的吐鲁番盆地绿洲被戈壁和哈顺沙漠所包围,中部是天山山地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相间的冲积扇平原,西部是伊犁河流域绿洲。同时,“丝绸之路”带动区域多元文化发展,人居景观历史底蕴丰富、特色鲜明。从研究内容来看,文章主体部分共分为九个章节。第一章“绪论”是对研究论题的提出,对相关理论背景与研究现状的综述;第二章是“文化景观视角下历史绿洲人居景观研究方法探析”是在分析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梳理全文研究理论框架;第三、四、五、六章“天山北坡历史时期绿洲人居景观演进阶段性特征分析”则是对本文研究地域人居演进的梳理与案例筛选、归纳;第七、八章节“天山北坡历史时期绿洲人居景观演进过程分析”与“天山北坡历史时期绿洲人居景观演进动力机制提取”则是基于第三、四、五、六章节的理论架构与案例选取,对天山北坡人居景观演进的深入研究;最后,第九章结语则是基于全文理论与基础研究的总结与归纳。通过全文的分析,文章建构出绿洲人居景观的“文化—空间—时间”的多维分析框架,在对该地域范围内历史城镇进行了调研和历史资料梳理的基础上,文章重点选取了伊犁州直、乌鲁木齐地区、哈密等区域历史城镇作为论述的典型案例。基于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从历史、考古、文学、艺术等各个学科领域,通过对典型案例城镇各阶段景观共性与特性的关联、对比分析,总结出天山北坡人居景观发展历史的四个典型“人文初曦、文化之脉、城镇之维、边疆之链”阶段特质和“变迁、调整、适变、更新”空间过程规律,并从中提取人居景观的“生态、政治、社会、人文”的“依赖、主导、秩序、交融”机制,丰富了关于该地域中人居景观历史的基础研究内容。本文首次构建了特定区域的绿洲人居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的研究理论,完善了绿洲学的人文景观历史研究内容,创新了绿洲人居景观的理论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申立敬[9](2016)在《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及其优化研究》文中认为当前,我国城市发展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城市水平大幅度提升,数量大幅度增加,城市规模也不断壮大,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也随之改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形势。《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优化我国城镇化格局,使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推动形成与中亚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区域大合作。2015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让中西部地区广大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分享城镇化成果,而新疆被定位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天山北坡城市群便是西部地区担此重任的增长极。本文对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的实证分析分别运用首位律、金字塔规律、纳尔逊法、区位商法、引力模型、隶属度模型、潜力模型等对城市空间经济结构包括规模等级结构、职能分工结构、空间联系结构、空间分布结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全文的探讨,得出以下结论:第一,等级规模方面,等级规模由本来相对均衡发展转向不均衡,且趋势在加强,户籍已经成为掣肘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的瓶颈。第二,职能分工结构方面,从天山北坡城市群整体看,突出职能较少,弱势职能偏多,职能结构出现恶化,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博乐、哈密和吐鲁番等6个城市职能结构较为完整,克拉玛依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其余城市突出职能占中等水平;城市群内城市间存在一定自我竞争。第三,城市群空间联系方面,空间联系强度明显的交通指向性和近域指向性;乌昌石城市群空间联系强度整体好于克-奎-乌城市群,而两个城市群之间联系强度不佳,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伊宁、哈密和博乐,与其他城市空间联系强度普遍很差;乌昌石城市群城市对中心城的隶属度更加均衡,而克-奎-乌城市群城市对中心城市的隶属度较为极端;乌鲁木齐、昌吉、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四个城市的空间聚潜能值较高。第四,城市群空间布局方面,天山北坡城市群具有典型的“点-轴”空间分布特征,各城市主要沿铁路、公路、河流等重要干线分布;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紧凑度和空间相互作用强度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升,克-奎-乌城市群情况远差于乌昌石城市群,而人口密度指数和城镇密度指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滑,总之,空间紧凑度较差,空间结构不稳定。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大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建合理等级规模,明确各城市职能分工定位,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次增长极,加强对中心城市隶属度,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提升空间紧凑度,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各城市协同发展等对策措施。

李东[10](2016)在《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天山北坡经济带自2000年被首次提出以来,一直是自治区政府优先发展的重心。2010年,国家出台《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天山北坡经济带上升到国家重点开发的地区。自此天山北坡不仅是自治区,也成为了国家层面重要的经济增长极。2011年7月,《天山北坡经济带发展规划》由自治区人民政府上报至国家发改委,并最终于2012年11月获得批复。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地区之一的天山北坡经济带,是全区经济等各方面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域,对整个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都起到重要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面向中亚、西亚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是国家重要的能源、物流、石油化工、外贸及纺织业基地。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整个新疆重要的经济增长级,对全区的经济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和示范作用。城镇化是社会结构从农村社会向城镇社会逐渐演进的一个持续过程,表征为农业人口比重下降、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其本质是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和服务经济,是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以后的一种发展现象。而新型城镇化相比以往的城镇化则更加强调以人为本,不断地推进农村城镇化、城市生态化、城市现代化等各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它要求注重并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增长极作用,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空间结构、生态环境、文化素质等各方面的优化、提高和发展。积极走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环境友好、城乡一体、集约高效的发展道路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要求。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努力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积极促进农民和市民享受同等的居住环境和公共服务。大力营造宜居的、注重生态文明的生活环境。不断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努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城镇化理论研究;然后,文章概述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状况;之后,又以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根据各县市城镇化水平并结合各地自身情况给出其发展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希望为推动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增长和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价值。本文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天山北坡经济带的新型城镇化是未来的趋势,天山北坡经济带应当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契机,努力解决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走出一条以人为本,集约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二、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安全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来源
2 水资源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
    2.1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2.2 指标等级标准确定
3 水资源安全评价模型
    3.1 熵权法确定权重
    3.2 模糊集对分析评价法
        3.2.1 单指标联系度
        3.2.2 样本综合联系度
        3.2.3 评价等级确定
4 评价结果及分析
    4.1 水安全影响因素分析
    4.2 准则层水资源安全等级确定
    4.3 水安全等级确定
    4.4 结论与建议
5 结语

(3)基于栅格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格局演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市群研究
        1.2.2 夜间灯光影像研究
        1.2.3 研究进展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
    2.1 研究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区位特征及空间结构
        2.1.3 经济特征
    2.2 数据来源
        2.2.1 夜间灯光影像数据
        2.2.2 辅助数据
    2.3 数据预处理
第3章 夜间灯光数据整合及建成区提取
    3.1 夜间灯光数据整合
        3.1.1 数据差异分析
        3.1.2 数据整合
        3.1.3 整合的夜间灯光数据
    3.2 城市群建成区提取
        3.2.1 城市群建成区提取方法
        3.2.2 城市群建成区提取结果
        3.2.3 提取结果验证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城市群扩张特征分析
    4.1 城市群建成区形态特征
        4.1.1 分维数指数
        4.1.2 空间紧凑度指数
    4.2 城市群建成区规模特征
        4.2.1 建成区总体规模变化与影像表征
        4.2.2 建成区扩张强度指数
    4.3 城市群建成区等级结构特征
        4.3.1 城市群首位度指数
        4.3.2 城市群基尼系数
    4.4 城市群建成区扩张方向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群经济发展空间特征分析
    5.1 夜间灯光数据与GDP回归模型
        5.1.1 建立灯光指数
        5.1.2 灯光指数与分产业GDP相关性分析
        5.1.3 建立最佳灯光指数与GDP回归模型
        5.1.4 模型精度检验
    5.2 城市群GDP空间化
        5.2.1 城市群第二、三产业GDP空间化
        5.2.2 城市群第一产业GDP空间化
        5.2.3 城市群GDP空间化及特征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可能存在的研究特色与创新
    6.3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进展
        1.2.2 遥感生态环境评价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目的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的
        1.3.3 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结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本章小结
第3章 数据收集及研究方法
    3.1 数据收集
        3.1.1 遥感影像数据
        3.1.2 其它数据
    3.2 综合城镇化指标体系构建
        3.2.1 构建原则
        3.2.2 指标选择
        3.2.3 综合城镇化权重确定
    3.3 遥感生态环境指数模型构建
        3.3.1 各生态因子计算
        3.3.2 综合指数构建
    3.4 空间自相关分析法
    3.5 耦合协调度模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发展水平
    4.1 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评价体系
        4.1.1 人口城镇化
        4.1.2 经济城镇化
        4.1.3 社会城镇化
        4.1.4 空间城镇化
    4.2 天山北坡城市群综合城镇化发展状况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时空变化特征
    5.1 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5.1.1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5.1.2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5.2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时空分异特征
        5.2.1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整体分析
        5.2.2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空间相关性分析
        5.2.3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状况时空动态变化分析
        5.2.4 不同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变化
        5.2.5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环境变化
    5.3 天山北坡城市群生态环境指标分析
        5.3.1 各期绿度指标
        5.3.2 各期湿度指标
        5.3.3 各期干度指标
        5.3.4 各期热度指标
        5.3.5 各期旱度指标
        5.3.6 生态指标综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计算
    6.1 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指数变化分析
    6.2 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讨论
        7.2.1 关于本文综合评价模型的构建
        7.2.2 关于本文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
    7.3 本文特色与创新
    7.4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 导论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一. 选题背景
        二. 选题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一. 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 国内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三. 研究思路、方法和特色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三. 研究特色与不足
二.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进程
    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进程
        一.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空间范围界定
        二. 国内区段建设进程
        三. 国内五通建设进程
        四. 国外段衔接进程
    二. 新疆五大中心建设基本进展
        一. 金融中心建设进程
        二. 商贸物流中心建设进程
        三. 交通枢纽中心建设进程
        四. 文化科技中心建设进程
        五. 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进程
    三. 新疆区内各区核心区建设进程
        一. 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建设进程
        二.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建设进程
        三. 喀什地区喀什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建设进程
三. 新疆核心区建设效果的总体评价
    一. 新疆核心区建设目标与具体规划
        一. 新疆核心区建设目标
        二. 新疆核心区建设具体规划
    二. 核心区建设目标导向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 指标构建思路
        二. 具体指标体系介绍
    三. 核心区建设效果的公因子分析
        一. 因子分析方法介绍
        二. 指标计算方法和数据来源
        三. 分析结果和简要结论
四. 核心区建设政策效果分析
    一. 数据来源及方法介绍
        一. 数据来源
        二. 理论模型
        三. 分析工具和说明
    二. 回归分析与结论
        一. 天山北坡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对天山北坡经济带的影响
        二. 喀什经济开发区建设对核心区建设的影响
        三.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影响效果
        四. 基本结论
    三.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 五大中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二. 产业集聚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三. 三通、三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四. 新疆各区域推进核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五. 原因分析
五.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建议
    一. 整体推进核心区的政策建议
        一. 进一步巩固稳定局面,释放稳定的红利
        二. 进一步综合各种利好政策,加快推进核心区建设
        三. 国际环境变化的挑战变成发展的动力和机遇
        四. 结合供给侧改革有利时机,提升新疆产业竞争力
        五. 动态关注政策效果差异、整体推进核心区建设
    二. 内部区域协调推进核心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 天山北坡一带推进核心区建设建议
        二.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推进核心区建设对策建议
        三. 喀什经济开发区推进核心区建设对策
参考文献
附录

(7)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常态”促使经济转型成为热点话题
        1.1.2 城市经济转型成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
        1.1.3 新疆城市经济转型的政策推动和必要性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简要评述
    1.4 研究思路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经济转型
        2.1.2 城市经济转型
    2.2 理论基础
        2.2.1 城市发展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生态经济理论
        2.2.4 协调发展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转型发展现状及问题
    3.1 天山北坡经济带研究区域概况
    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现状
        3.2.1 产业结构转型现状
        3.2.2 技术水平转型现状
        3.2.3 外向型经济转型现状
        3.2.4 城市社会系统转型现状
        3.2.5 城市环境系统转型现状
    3.3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3.3.1 产业结构层次低,结构化转型存在一定的被动性
        3.3.2 城市首位度明显,集约型增长转型受限
        3.3.3 基础设施滞后,社会系统的转型效益不明显
        3.3.4 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系统的转型力度不足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实证分析
    4.1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体系构建
        4.1.1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体系
        4.1.2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原则
        4.1.3 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指标体系确立
    4.2 基于熵权TOPSIS法城市经济转型成效评价
        4.2.1 评价指标赋权方法及权重的确定
        4.2.2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转型动力系统评价
        4.2.3 基于熵权TOPSIS法的转型绩效系统评价
    4.3 基于耦合协调度的城市经济转型成效协调性分析
        4.3.1 城市经济转型的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
        4.3.2 城市经济转型动力系统与绩效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4.3.3 城市经济转型绩效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的耦合协调性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5.1 提升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水平的对策建议
        5.1.1 强化城市经济转型动力
        5.1.2 提升城市经济转型绩效
    5.2 促进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协调性的对策建议
        5.2.1 天山北坡经济带区域协调发展对策
        5.2.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内部协调发展对策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创新
        6.1.1 研究结论
        6.1.2 创新之处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介
石河子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干旱区绿洲城镇人居——亟待加强研究的领域
        1.1.2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对绿洲人居发展史的反思
        1.1.3 总体思路
    1.2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界定
        1.2.1 相关概念
        1.2.2 研究对象与范围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1 绿洲史地相关研究
        1.3.2 人居景观相关研究
        1.3.3 人文视角下地域人居演进机制研究
        1.3.4 绿洲人居景观研究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的内容、框架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思路
        1.5.3 研究方法
2 天山北坡人居景观研究方法探析
    2.1 绿洲历史人居景观的呈现特征与研究框架
        2.1.1 物质与文化的一体
        2.1.2 空间与时间的并进
        2.1.3 绿洲人居景观分析框架
    2.2 天山北坡人居景观物质要素
        2.2.1 环境
        2.2.2 构筑物
        2.2.3 空间
        2.2.4 人的行为
    2.3 天山北坡人居景观文化维度
        2.3.1 自然环境的“文态性”
        2.3.2 社会环境的“生态性”
        2.3.3 人居景观的文化性
    2.4 天山北坡人居景观空间维度
        2.4.1 环境景观
        2.4.2 城镇格局
        2.4.3 聚落景观
        2.4.4 地标景观
    2.5 天山北坡人居景观时间维度
        2.5.1 时态性
        2.5.2 时段性
    2.6 本章小结
3 史前时期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特征
    3.1 人文起源、依附自然的环境景观
        3.1.1 人类社会起源
        3.1.2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模式
    3.2 环境主导、功能区分的聚落格局
        3.2.1 区位分布
        3.2.2 功能格局
    3.3 均质模糊、文化初现的聚落景观
        3.3.1 居住形式
        3.3.2 聚落空间
    3.4 原始意识、形态质朴的地标景观
        3.4.1 景观属性
        3.4.2 景观分布
        3.4.3 景观形态
    3.5 本章小结
4 西汉至明末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特征
    4.1 畜逐水草、点状农耕的环境景观
        4.1.1 社会环境
        4.1.2 人与环境关系模式
    4.2 防御为主、分布稀疏的城镇格局
        4.2.1 区位分布
        4.2.2 功能格局
    4.3 聚集与自然、随机自由的聚落景观
        4.3.1 建筑形态
        4.3.2 聚落空间
    4.4 功能为先、形态单一的地标景观
        4.4.1 景观属性
        4.4.2 景观分布
        4.4.3 景观形态
    4.5 本章小结
5 清代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特征
    5.1 且耕且牧、边防与屯政相维的环境景观
        5.1.1 社会环境
        5.1.2 人与环境关系模式
    5.2 多城毗连、点状聚合的城镇格局
        5.2.1 区位分布
        5.2.2 功能格局
    5.3 繁荣与转型、尺度多样的聚居景观
        5.3.1 居住形式
        5.3.2 聚落空间
    5.4 礼仪凸显、同类细化的地标景观
        5.4.1 景观属性
        5.4.2 景观分布
        5.4.3 景观形态
    5.5 本章小结
6 民国时期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特征
    6.1 变牧为耕、生态恶化的环境景观
        6.1.1 社会环境
        6.1.2 人环境关系模式
    6.2 点轴发展、密度增加的城镇布局
        6.2.1 区位分布
        6.2.2 功能格局
    6.3 风格转型、形式多变的聚居景观
        6.3.1 居住形式
        6.3.2 聚落空间
    6.4 边缘废弃、多元混杂的地标景观
        6.4.1 景观属性
        6.4.2 景观位置
        6.4.3 景观形态
    6.5 本章小节
7 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时空变迁特征
    7.1 人居景观演变时间历时性
        7.1.1 人文初曦——史前时期人居景观
        7.1.2 文化之脉——汉初至明末时期人居景观
        7.1.3 城镇之维——清代时期人居景观
        7.1.4 边疆之链——民国时期人居景观
    7.2 人居景观演变空间特异性
        7.2.1 环境景观的变迁
        7.2.2 格局景观的调整
        7.2.3 聚落景观的适变
        7.2.4 地标景观的更新
    7.3 发展模式
        7.3.1 动态式模式
        7.3.2 断裂式模式
    7.4 本章小结
8 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演变机制
    8.1 影响因素分析
        8.1.1 生态环境决定城镇区位选择
        8.1.2 政治军事的城镇发展决定性
        8.1.3 经济贸易是人居兴旺的依托
        8.1.4 科技文化提升人居内涵的凝聚力
    8.2 戈壁荒漠、内依绿洲——生态依赖
        8.2.1 依绿而定
        8.2.2 逐水而居
    8.3 孤悬塞外、武备边防——政治主导
        8.3.1 筑城守边、扼守要地
        8.3.2 整修驰道、多层防御
    8.4 戍边生业、拓居边疆——社会秩序
        8.4.1 寄田仰谷、因地制宜
        8.4.2 戍边安居、屯城一体
    8.5 异质交融、往复回授——人文交融
        8.5.1 人居文化的传承借鉴
        8.5.2 制度文化的主导推进
        8.5.3 精神文化的潜移默化
        8.5.4 多元文化的交融变异
    8.6 本章小结
9 后记与后记
    9.1 结论
    9.2 研究创新点
    9.3 后记
图表目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导师简介
致谢

(9)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及其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国外研究动态
        1.2.2 国内研究动态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方法、思路及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内容
    1.4 主要创新之处
第二章 理论支撑及概念界定
    2.1 相关理论
        2.1.1 中心地理论
        2.1.2 增长极理论
        2.1.3 核心-边缘理论
        2.1.4 点-轴发展理论
    2.2 核心概念界定
        2.2.1 城市群内涵及与相近概念的辨析
        2.2.2 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
        2.2.3 天山北坡城市群概念及空间经济结构识别
第三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发展概述
    3.1 天山北坡城市群概况及发展中的政策影响
        3.1.1 天山北坡城市群概况
        3.1.2 天山北坡城市群形成发育的政策影响过程
    3.2 研究对象范围界定及数据来源
        3.2.1 关于天山北坡城市群范围界定及存在争议
        3.2.2 数据来源
    3.3 与大、中、小不同梯队城市群的比较
    3.4 天山北坡城市群整体发展及各城市综合实力简介
        3.4.1 天山北坡城市群整体实力
        3.4.2 天山北坡城市群各城市综合实力
第四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实证分析
    4.1 规模等级结构分析
        4.1.1 城市首位律及分析
        4.1.2 城市金字塔规律及分析
    4.2 职能分工结构分析
        4.2.1 纳尔逊法及城市群整体职能特征分析
        4.2.2 区位商法及城市群内城市职能分工分析
    4.3 空间联系结构分析
        4.3.1 改进的引力模型及空间联系强度分析
        4.3.2 隶属度模型及空间联系隶属度分析
        4.3.3 潜力模型及空间集聚潜能分析
    4.4 空间分布结构分析
        4.4.1 空间布局形态特征
        4.4.2 空间紧凑度模型及分析
第五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相关问题及影响因素
    5.1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存在问题
    5.2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影响因素
        5.2.1 地域辽阔,地形复杂
        5.2.2 依附绿洲,生态脆弱
        5.2.3 人口稀少,区情复杂
        5.2.4 经济落后,发展缓慢
        5.2.5 兵地体制,协调不足
第六章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优化
    6.1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优化理念
    6.2 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优化对策
        6.2.1 大、中、小城市因地制宜发展,共建合理等级规模
        6.2.2 明确各城市职能分工定位,引导要素资源合理配置
        6.2.3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6.2.4 培育次增长极,加强对中心城市隶属度
        6.2.5 优化城市群空间布局,提升空间紧凑度
        6.2.6 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各城市协同发展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10)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本人对综述的评价
    1.3 研究内容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可能的创新点
        1.5.2 不足之处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本理论概述
    2.1 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2.2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界定
    2.3 城镇化理论
        2.3.1“S”曲线理论
        2.3.2 城市聚集与扩散理论
        2.3.3 中心地理论
        2.3.4“城乡磁铁”理论
    2.4 区域经济学理论
        2.4.1 农业区位理论
        2.4.2 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
        2.4.3 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
        2.4.4 佩鲁的增长极理论
    2.5 本章小结
3 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水平发展现状
    3.1 天山北坡经济带概况
    3.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规模结构分析
        3.2.1 城市首位度
        3.2.2 天山北坡经济带城镇首位度分析
    3.3 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情况
        3.3.1 经济子系统
        3.3.2 人口子系统
        3.3.3 社会子系统
        3.3.4 生态环境子系统
    3.4 本章小结
4 天山北坡经济带各县市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
    4.1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4.2 指标体系的选取
    4.3 实证分析
        4.3.1 计算方法
        4.3.2 模型测算
    4.4 结果分析
        4.4.1 优势发展水平地区
        4.4.2 较好发展水平地区
        4.4.3 一般发展水平地区
        4.4.4 较差发展水平地区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和对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1.1 城镇化发展现状结论
        5.1.2 实证分析结论
    5.2 对策建议
        5.2.1 优势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策略
        5.2.2 较好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策略
        5.2.3 一般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策略
        5.2.4 较差发展水平地区的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附表

四、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天山北坡城市工业郊区化对大气对流层NO2和SO2浓度影响研究[D]. 闫晶洁. 新疆师范大学, 2021
  • [2]天山北坡经济带水资源安全评估[J]. 张志君.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21(06)
  • [3]基于栅格化的天山北坡城市群格局演变研究[D]. 余凤天. 新疆大学, 2021
  • [4]天山北坡城市群城镇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D]. 木哈代思·艾日肯. 新疆大学, 2021
  • [5]天山北坡城市群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D]. 刘亚茹. 新疆农业大学, 2021
  • [6]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效果评价[D]. 娜吾拜尔·依不拉音. 新疆财经大学, 2019(02)
  • [7]新疆天山北坡经济带城市经济转型成效的评价研究[D]. 郭凯江. 石河子大学, 2017(01)
  • [8]天山北坡绿洲人居景观演进过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D]. 杨梅花. 北京林业大学, 2017(04)
  • [9]天山北坡城市群空间经济结构及其优化研究[D]. 申立敬. 石河子大学, 2016(02)
  • [10]天山北坡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 李东. 新疆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对天山北坡经济发展对策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