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一、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论文文献综述)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1](2021)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交通运输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文中提出黔人社通[2021]28号各市、自治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交通运输局,省直各有关单位:现将《贵州省工程系列交通运输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将申报、评审条件及时通知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以便按要求做好申报、评审的各项工作。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邮政管理局[2](2020)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文中研究说明黔人社通[2020]20号各市(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邮政管理局,贵安新区党工委政治部,省直各有关单位:现将《贵州省工程系列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印发给你们,请依照执行。各单位接此通知后,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将申报、评审条件及时通知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

谭秀娟[3](2020)在《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文中认为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创新能力逐渐成为国家和地区之间竞争的主要驱动力。地方政府通过制定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促进本地科技创新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于科技创新活跃度和产业经济具有重大影响,反映了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源流向扶植产业的方向和聚集的程度。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下,珠三角九市的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相关主体的科技创新活跃度和产业经济的发展具有扩散效应,从而更有利于形成区域协同创新格局,以及共同打造引领全国、辐射周边的创新发展战略高地。本文主要以珠三角九市2014-2018年期间有效执行的230份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为样本数。一方面通过文本量化的方法,从政策的有效执行时间、颁布主体、补贴对象和补贴方式等四个维度对政策文本进行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由于不同的分类维度中存在交叉和重叠,因此形成一个多维度、多序列、多层次的相互关联的网络关系。通过这个网络关系反映出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的颁布情况、补贴政策的作用点、不同城市对科技创新补贴的范围及组合的偏好,以及科技创新补贴方式的合理性等内容。另一方面,以政策文本数量为研究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对产业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活跃度的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肖芳萍[4](2020)在《适应与选择视角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新闻翻译报告》文中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加快,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学术交流愈发紧密。互联网时代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方网站在树立学会的形象和推进学术交流的作用日益明显。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中文文本进行高质量的英语翻译是对外准确传达信息和加强学术交流的重要前提。该翻译报告的翻译材料是笔者在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实习期间完成的每周任务。笔者通过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官网新闻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总结了文本在词汇上和句法上的特点,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以三维转换为翻译方法,围绕文本在词汇上的翻译难点:文化加载词、四字词语和专有名词的恰当翻译以及句子层面中出现的无主句和长难句的准确翻译进行分析。经分析发现,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自适应转换可以有效地解决翻译中遇到的难题。对文化加载词、四字词语和专有名词采用增译和转换词性的策略,增加译文的可读性和准确性,凸显译者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对于文本中的长难句和无主句通过改变句子结构,释译和增译的方法,使外国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译文。该翻译项目报告由五章组成。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翻译报告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结构。在第二章文献综述中,笔者将介绍英语网站新闻的特点和以前有关网站新闻翻译的研究以及生态翻译学理论探索和应用。在第三章中,笔者将介绍翻译报告的理论基础为胡庚申的理论:翻译中的适应与选择。第四章是本报告的核心部分,主要是在TAS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具体的翻译策略进行三维自适应转换,对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新闻的翻译进行案例分析。第五章,笔者将对翻译实践报告进行简要的总结。通过撰写此翻译报告,笔者从适应和选择的角度对网站新闻的翻译有了更深刻地了解。她希望这篇翻译报告可以为之后网站新闻翻译提供参考。

郭书剑[5](2020)在《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文中研究说明当前中国大学人才竞争的主要对象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中国学术劳动力市场的强势群体亦是制度化学术精英。作为政府与大学协作的产物,制度化学术精英因拥有经官方认证的学术权威与学术声誉而受到大学的强烈推崇与热烈追求。大学围绕制度化学术精英而展开的人才竞争直接刺激并引发学术精英的流动。某种意义上,制度化精英主义愈兴盛则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而大学学术精英竞争愈激烈则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愈频繁。1999年以来,中国大学学术精英在不同地区、不同省市的不同层次大学间进行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大学学术精英在全国的分布格局随各地、各校人才竞争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总体上,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散中有聚”“聚中有散”;以跨域流动为主,但同域流动现象亦值得关注;众多普通院校和地方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具活力的机制、更富成效的举措在学术精英竞争中“异军突起”,地方政府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促成了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新局面。中国地方政府人才竞争的背后是为经济增长而竞争,更是为政治晋升而竞争。为赢得政治锦标赛,地方政府所出台的人才政策对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具有较强的激发性、引导性与支持性。因地制宜制定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变革人才政策,是地方政府维持人才竞争力、保持人才竞争优势的必要之举。作为一项长期政策,大学重点建设的逻辑是竞争博弈,而竞争博弈的载体则是学术锦标赛。在市场化大学排名与行政化学科评估的驱动下,中国大学着重以学术管理资本主义的方式吸引海内外学术精英,以不断争取国家的政策关照与政府的重点支持。大学人才竞争所促成的流动,对学术精英学术发展的影响,既有特殊性也存共通性。大部分学术精英流动后的学术生产力、学术影响力和学术竞争力得到提高。这一方面是由于流动对知识生产与创新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则与学术锦标赛密切相关,其不仅驱动大学支持学术精英发展学术,还驱动大学要求学术精英发展学术。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是一个复杂现象。由于学术精英吸收能力的异质性与学术精英竞争优势的可转移性,大学学术精英流动对大学发展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可以明确的是,学术精英流入对大学学科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学术精英流出对大学学科发展的消极影响也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大。基于此,学术精英流动不应成为大学间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更不应诱致大学间针锋相对的“人才战争”。在面向世界、追求卓越的发展战略下,需要正确理解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以客观冷静的态度、以历史的、发展的、全球的眼光认识和体察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所具有的阶段性、特殊性和一般性。这对中国大学全面深刻地了解自己,实事求是地制定科学合理的“双一流”建设目标、采取正确有效的学术精英队伍建设策略至关重要。

刘欣[6](2019)在《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文中认为有关科技精英的研究是科学技术史和科学社会学交叉研究的议题之一,随着中国近现代科技的发展,中国科技精英的规模逐渐扩大,有关中国科技精英的研究也随之增多,但从学科角度进行科技精英的研究相对偏少;物理学是推动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整个自然科学学科体系中占有较高地位,同时与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密切关联,是20世纪以来对中国影响较大的学科之一;中国物理学院士是物理学精英的代表,探讨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路径的问题,不仅有助于丰富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结构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而且有助于为中国科技精英的成长和培养提供相关借鉴;基于此,本文围绕“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成长路径”这一问题,按照“变量——特征——要素——路径”的研究思路,引入计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国物理学院士这一群体进行了多角度的计量研究,文章主体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一章)以“院士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史为线索,通过对1948年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和国立北平研究院推选产生中国第一届物理学院士,1955年和1957年遴选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两届物理学学部委员、1980年和1991年增补的物理学学部委员、1993年后推选产生的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士、1994年后的中国科学院外籍物理学院士和中国工程院物理学院士,及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华裔物理学院士的搜集整理,筛选出319位中国物理学院士,构成本次计量研究的样本来源。第二部分(第二至九章)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进行计量研究。首先,以基本情况、教育经历、归国工作,学科分布、获得国内外重大科技奖励等情况为变量,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总体特征进行了计量分析;其次,按照物理学的分支交叉学科分类,主要对中国理论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高能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这五个分支学科的院士群体特征分别进行了深入的计量分析,对其他一些分支交叉学科,诸如天体物理学、生物物理学、工程热物理、地球物理学、电子物理学、声学、物理力学和量子信息科技等领域的院士群体的典型特征进行了计量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学科物理学院士的年龄结构、学位结构、性别比例,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发展趋势和师承关系等;再次,在对各分支交叉学科物理学院士的基本情况和研究领域计量分析的基础上,对不同学科间物理学院士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研究,对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和代际演化进行趋势分析。第三部分(第十章)在第二部分计量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研究领域和代际演化的趋势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呈现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但近些年年轻化趋向较为明显,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同时本土培养物理学精英的能力增强,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他们科技贡献突出,空间结构“集聚性”较强,但近些年这种“集聚性”逐渐被打破等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领域呈现出,物理学科中交叉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产业化趋势明显,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与科研实验设施的关系越发紧密等趋势特征;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代际演化呈现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求导向下的相关物理学科迅猛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物理学院士研究兴趣与国家政策支持相得益彰,21世纪以来物理学院士个体对从事学科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等趋势特征。第四部分(第十一章)通过分析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特征得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成长路径。宏观层面,社会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一直存在,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导向要素有所减弱,国家科技管理制度的要素影响有所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对物理学院士成长潜移默化的影响;中观层面,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需求的导向要素显着增强,空间结构“集聚性”的影响逐渐在减弱,师承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学科延承方面;微观层面,性别差异对物理学家社会分层的影响很弱,年龄要素对物理学院士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个人研究兴趣对物理学院士的成长影响增强;可见中国物理学院士受社会时代背景、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一直存在,受国家发展战略需求的导向影响有所减弱,而受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和物理学家个人研究兴趣的导向逐渐增强,进而得出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社会分层总体符合科学“普遍主义”原则的结论。最后,在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发展展望中,提出须优化中国物理学院士年龄结构和培养跨学科物理科技人才,辩证看待中国物理学院士空间结构的“集聚性”和师承效应,发挥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研究优势弥补研究领域的不足,增加科研经费投入和完善科技奖励机制,不断加强国家对物理学的支持力度等建议,以促进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良性发展和推动我国从物理学大国发展为物理学强国。

王明彪[7](2019)在《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高新技术企业是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的重要主体,是推动区域发展的活跃力量。从“广州湾”时代一直到改革开放初期,湛江一直是广东发展进步最快、也是最有份量的城市之一。然而,由于种种历史原因,近三十年湛江发展处在了相对落后的境地,成为欠发达地区的典型代表之一。在我国,政府在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对于湛江市政府而言,尽管其先后出台相应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引导措施和管理办法,不断加强发展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调动本地科技资源(例如:众多的本科及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等),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蓬勃发展的局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研究湛江市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政府引导,对于培育本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环北部湾中心城市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为研究对象,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政府引导理论进行分析,理清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的关系,系统阐述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方式。其次通过查阅文献、专题调研等方式,客观分析湛江市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现状,查找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剖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再次采用比较分析法,对国内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进行研究,从而得出对湛江市政府引导作用的启示。最后结合湛江本地实际,提出完善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一是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服务指导;二是加大投入,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环境;三是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陈伟,强自力,周琴[8](2018)在《高校科技查新站用户需求溯源及其特征分析——以教育部科技查新站Z08为例》文中指出[目的/意义]以科技查新站的用户需求为研究对象,追溯用户需求的来源并分析用户需求的特征,为查新站的服务、管理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基于教育部科技查新站Z08的档案资料,筛选出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需求的主要来源;再利用网络调查法对其溯源和深入挖掘,揭示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需求在组织单位、申报时间、要求等方面的特征。[结果/结论]结合查新站Z08近八年的业务状况,从层次、时间等角度分析总结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需求的特征,结果也显示高校查新站存在查新和查收查引需求量增加、用户个性化需求增加的趋势,并针对这些趋势提出了发展建议。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9](2014)在《关于申报2014年度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文中指出粤机学字[2014]039号广东省各地市、各有关院校、企事业单位:广东省作为装备大省和制造大省,为充分调动我省机械行业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我省的科技进步做出贡献,按照《国家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和《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

席敏[10](2014)在《浅谈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提出本文介绍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评审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系统基本功能组成及应用实施,重点阐述了系统主要模块的设计与实现途径。该系统将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励管理工作与评审工作流程化,运用工作流技术设计并实现了基于B/S结构的科技奖励评审系统的集成,确保科技奖励工作公平、公正、安全、高效的运行,有效提高了科技奖励评审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了科技奖励管理工作与评审工作的全程网络化管理。

二、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论文提纲范文)

(3)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2 科创补贴政策促进珠三角九市科创及产业发展的理论分析
    2.1 科创补贴政策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理论依据
    2.2 科技创新补贴政策促进产业经济发展的理论依据
    2.3 科技创新补贴和政府投资基金之间的关系
    2.4 本章小结
3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3.1 样本的选择
    3.2 分析维度的确定
    3.3 定义分析单元与编码
    3.4 信度与效度评估
    3.5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频数统计和量化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实践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与技术研究与开发投入比例结构失衡
    4.2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有待加强
    4.3 项目补助方式有待改进
    4.4 区域创新系统开放度有待提升
    4.5 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亟须强化
    4.6 本章小结
5 科创补贴政策对珠三角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效应的实证分析
    5.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2 模型选择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实证分析
    5.5 主要结论
6 对策建议
    6.1 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支持力度
    6.2 加强创新平台的有效建设
    6.3 创新财政科技投入机制
    6.4 提高创新系统的开放性
    6.5 提升科技创新补贴资金效能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词

(4)适应与选择视角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新闻翻译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Research Objective
    1.2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2.1. Studies on Website News Translation
        2.1.1 Features of English Website News
        2.1.2 Previous Research on Website News Translation
    2.2 Studies on Eco-Translatology
        2.2.1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2.2.2 Theory Application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Translation Report
    3.1 An overview of Translation as Adaption and Selection
    3.2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3.3 Adaptive Transformation in Three Dimensions
Chapter Four A Case Study on Translation of CAAI's Website News in ThreeDimensions
    4.1 Introduction to CAAI Website News
        4.1.1 Official Website of CAAI
        4.1.2 Linguistic Features of CAAI Website News
        4.1.2.1 Lexical Features
        4.1.2.2 Syntactic Features
        4.1.3 Translation Process
    4.2 Linguistic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2.1 Lexical Level
        4.2.2 Syntactic Level
    4.3 Cultural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3.1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4.3.2 Translation of Four-Character Phrases
    4.4 Communicativ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4.4.1 Lexical Level
        4.4.2 Syntactic Level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Appendix

(5)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核心概念
    三、文献述评
    四、理论基础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生成
    第一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及其内涵
        一、何谓制度化精英主义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文化生态
    第二节 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历史溯源
        一、前制度化精英主义时期
        二、制度化精英主义的萌发与成长
        三、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成熟与定型
        四、制度化精英主义的形变与转型
        五、制度化精英主义的新发展
    第三节 学术精英制度化与制度化学术精英
        一、人才计划:制度化学术精英的“温床”
        二、多元互动:制度化学术精英的生成
        三、被接受的制度化:学术精英与学术共同体
第二章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概况与特征
    第一节 “两院”院士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二节 “长江”“杰青”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三节 “四青”人才流动概况
        一、流动规模
        二、流动方向
    第四节 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整体概况与主要特征
        一、整体概况
        二、主要特征
第三章 政策驱动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经济增长与人才竞争
        一、为经济增长而竞争
        二、创新驱动与经济发展
        三、政策激励与人才竞争
    第二节 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一、部分省级政府人才政策的要义
        二、部分非省会中心城市人才政策的要义
        三、地方政府人才政策的主要特征与革新空间
    第三节 人才政策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学术精英是人才政策的重要对象
        二、人才政策势差客观存在
        三、人才政策效力有弱化风险
第四章 锦标赛制与学术精英流动
    第一节 学术锦标赛与大学排名
        一、大学为何参与学术锦标赛?
        二、大学如何提升大学排名?
    第二节 大学声誉竞争与学术精英流动
        一、大学学术精英的市场需求度
        二、大学竞争学术精英的策略
        三、大学引才策略对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
    第三节 学术精英竞赛型流动及其效益
        一、学术精英学术流动的效益
        二、学术精英行政调动的效益
        三、竞赛型流动与学术精英发展
第五章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
    第一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入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引进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二节 学术精英流动对流出大学的影响
        一、“985”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二、“211”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三、普通大学学术精英流出及其影响
        四、小结
    第三节 学术精英流动与大学发展的理论分析
        一、学术精英流动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
        二、学术精英吸收能力及其异质性
        三、学术精英竞争性优势的可转移性
第六章 关于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反思
    第一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
        一、深化改革促进的高等教育自主化
        二、快速发展推动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与一流化
        三、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阶段性及其形成
    第二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特殊性
        一、人才计划支配的学术精英流动
        二、事业单位制异化的学术精英流动
    第三节 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一般性
        一、世界一流大学运动与中外大学学术精英流动
        二、加快推进中国大学学术精英流动的国际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发表情况
后记

(6)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文献综述
    二、论文选题和研究内容
    三、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与本土化
    1.1 民国时期中国物理学院士的产生
        1.1.1 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推选产生中国第一届物理学院士
        1.1.2 国立北平研究院推选出与“院士”资格相当的物理学会员
    1.2 当代中国物理学院士的本土化
        1.2.1 中国科学院推选产生物理学学部委员
        1.2.2 中国科学院物理学院士与中国工程院物理学院士的发展
    1.3 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华裔物理学院士
    1.4 中国物理学院士名单与增选趋势分析
        1.4.1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名单汇总
        1.4.2 中国本土物理学院士总体增选趋势
第二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总体特征的计量分析
    2.1 中国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2.1.1 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
        2.1.2 院士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
        2.1.3 出生地域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
    2.2 中国物理学院士教育经历的计量分析
        2.2.1 学士学位结构
        2.2.2 硕士学位结构
        2.2.3 博士学位结构
    2.3 中国物理学院士归国工作情况的计量分析
        2.3.1 留学物理学院士的归国年代趋势
        2.3.2 国内工作单位的“集聚性”较强
        2.3.3 物理学院士的国外工作单位
    2.4 中国物理学院士从事物理学分支交叉学科的计量分析
        2.4.1 物理学院士从事分支交叉学科的归类统计
        2.4.2 物理学院士获得国际科技奖励的计量分析
        2.4.3 物理学院士获得国内科技奖励的计量分析
第三章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3.1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3.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3.1.2 博士占比52.83%,地方高校理论物理教育水平有所提高
    3.2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3.2.1 主要分布于凝聚态理论和纯理论物理等领域
        3.2.2 20 世纪后半叶当选的理论物理学院士内师承关系显着
    3.3 中国理论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3.3.1 理论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3.3.2 理论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3.4 小结
第四章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4.1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4.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4.1.2 博士占比57.83%,国外博士学位占比将近80%
        4.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在凝聚态物理领域崭露头角
    4.2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4.2.1 主要分布于半导体物理学、晶体学和超导物理学等领域
        4.2.2 凝聚态物理学的一些传统研究领域内师承关系显着
        4.2.3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集聚于若干研究中心
    4.3 中国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4.3.1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4.3.2 凝聚态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4.4 小结
第五章 中国光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5.1 中国光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5.1.1 存在老龄化问题,当选年龄集中于“61—70 岁”
        5.1.2 博士占比54.84%,本土培养的光学博士逐渐增多
    5.2 中国光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5.2.1 研究领域集中分布于应用物理学和激光物理学
        5.2.2 光学院士工作单位的“集聚性”较强
    5.3 光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5.3.1 光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上升趋势
        5.3.2 光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5.4 小结
第六章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6.1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6.1.1 老龄化问题严重,当选年龄集中于“51—60 岁”
        6.1.2 博士占比53.85%,国外博士学位占比超过85%
    6.2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6.2.1 高能物理实验与基本粒子物理学分布较均衡
        6.2.2 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工作单位集聚性与分散性并存
    6.3 中国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6.3.1 高能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平稳趋势
        6.3.2 高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6.4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7.1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学院士基本情况的计量分析
        7.1.1 老龄化问题严重,80 岁以下院士仅有3 人
        7.1.2 博士占比48.84%,国外博士学位占比超过95%
        7.1.3 女性院士在原子核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
    7.2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计量分析
        7.2.1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在各研究领域的分布情况
        7.2.2 参与“两弹”研制的院士内部师承关系显着
    7.3 中国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的发展趋势分析
        7.3.1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下降趋势
        7.3.2 原子核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7.4 小结
第八章 其他物理学分支和部分交叉学科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1 中国天体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1.1 天体物理学院士本土培养特征明显
        8.1.2 天体物理学院士的增选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
        8.1.3 天体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2 中国生物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2.1 群体年龄较小,当选年龄集中于“41—50 岁”
        8.2.2 生物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3 中国工程热物理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3.1 工程热物理院士内部师承关系十分显着
        8.3.2 工程热物理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4 中国地球物理学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4.1 主要分布于固体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研究领域
        8.4.2 地球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8.5 部分分支交叉学科院士群体的计量分析
        8.5.1 电子物理学和声学院士的增选呈下降趋势
        8.5.2 中国物理力学由应用走向理论
        8.5.3 中国量子信息科技呈迅速崛起之势
第九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计量分析的比较研究和趋势分析
    9.1 各分支交叉学科间物理学院士基本情况的比较研究
        9.1.1 一些新兴研究领域物理学院士年轻化趋势明显
        9.1.2 21世纪以来本土培养的物理学院士占比一半以上
        9.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在实验物理领域分布较多
    9.2 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分析
        9.2.1 各分支交叉学科内的横向发展趋势分析
        9.2.2 各分支交叉学科的纵向年代发展趋势分析
    9.3 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分析
        9.3.1 第一代物理学院士初步完成了中国物理学的建制
        9.3.2 第二代物理学院士完成了中国物理学主要分支学科的奠基
        9.3.3 第三代物理学院士在国防科技和物理学科拓展中有着突出贡献
        9.3.4 第四代物理学院士在推进物理学深入发展方面贡献较大
        9.3.5 新一代物理学院士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显着增强
第十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特征
    10.1 中国物理学院士的群体结构特征
        10.1.1 整体老龄化问题严重,但年轻化趋向较为明显
        10.1.2 整体学历水平较高,本土培养物理学精英的能力增强
        10.1.3 女性物理学院士占比较低,但科技贡献突出
        10.1.4 空间结构“集聚性”较强,但近些年“集聚性”逐渐被打破
    10.2 中国物理学院士研究领域发展的趋势特征
        10.2.1 物理学科中交叉性较强的研究领域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10.2.2 物理学科中应用性较强的研究领域产业化趋势明显
        10.2.3 当代物理学的发展与科研实验设施的关系越发紧密
    10.3 中国物理学院士代际演化的趋势特征
        10.3.1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需求导向下的相关物理学科迅猛发展
        10.3.2 20世纪80 年代以来院士研究兴趣与国家支持政策相得益彰
        10.3.3 21世纪以来院士个体对学科发展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
第十一章 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的成长路径
    11.1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宏观要素
        11.1.1 社会时代发展大背景的影响一直存在
        11.1.2 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导向要素有所减弱
        11.1.3 国家科技管理制度的要素影响有所增强
        11.1.4 中国传统文化对物理学院士潜移默化的影响
    11.2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中观要素
        11.2.1 物理学学科前沿发展需求的导向要素显着增强
        11.2.2 空间结构“集聚性”的影响逐渐在减弱
        11.2.3 师承关系的影响主要体现于学科延承方面
    11.3 影响中国物理学院士成长的微观要素
        11.3.1 性别差异对物理学家社会分层的影响很弱
        11.3.2 年龄要素对物理学院士成长具有一定的影响
        11.3.3 个人研究兴趣对物理学院士的成长影响增强
    11.4 结语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7)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3.5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概述
    2.1 高新技术企业
        2.1.1 高新技术企业的概念
        2.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和类型
    2.2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
        2.2.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涵义
        2.2.2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条件与程序
    2.3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
        2.3.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政府引导的涵义和方式
        2.3.2 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必要性
        2.3.3 市场机制在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作用
    2.4 应用的主要理论
        2.4.1 市场失灵理论
        2.4.2 政府失灵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现状
    3.1 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基本情况
    3.2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主要做法
        3.2.1 发挥组织引导作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统筹协调
        3.2.2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完善政策引导环境
        3.2.3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资金保障
        3.2.4 发挥城市规划引导作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3.2.5 支持企业培养引进科研人才,引导科研人才和团队参与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建设
    3.3 湛江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成效
        3.3.1 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开展总体情况良好
        3.3.2 知识产权工作成效显着
        3.3.3 创新创业载体快速发展
        3.3.4 技术创新、交易不断取得新突破
    3.4 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存在的问题
        3.4.1 财政科技投入不足
        3.4.2 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引导不到位,缺少政策实施效果监管
        3.4.3 激励机制和产业结构规划不完善
    3.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重视不够导致财政投入不足
        3.5.2 政府与市场两种机制没有共同发挥作用
        3.5.3 政府引导方式不灵活,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3.5.4 政府存在一定的角色缺位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内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借鉴
    4.1 国外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1.1 德国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1.2 美国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 国内城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1 北京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2 深圳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2.3 茂名市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经验
    4.3 对湛江的启示
        4.3.1 政府重视,实施多方式宏观调控
        4.3.2 重视人才培养,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提供持续动力
        4.3.3 发展科技服务平台,打造区域创新高地
        4.3.4 大力支持企业知识产权创造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完善政府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对策建议
    5.1 创新发展理念,完善政策服务指导
        5.1.1 政府重视,抓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5.1.2 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
        5.1.3 强化政策服务指导
    5.2 加大投入,改善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环境
        5.2.1 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
        5.2.2 创优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2.3 引进培养人才,提高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3 科学规划,合理引导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5.3.1 突出重点,加强重点领域技术创新
        5.3.2 协调发展,多层次多领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5.3.3 加快国家高新区建设,集聚各类创新资源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8)高校科技查新站用户需求溯源及其特征分析——以教育部科技查新站Z08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研究方法
    1.3 调查时间
2 科技查新业务、来源及其需求特点
    2.1 科技查新业务情况
    2.2 科技查新需求的主要来源
    2.3 科技查新需求的特点
        2.3.1 层次特点:查新逐渐向省级及以下单位扩散
        2.3.2 用途特点:
        2.3.3 时间特点:查新高峰迁移
3 查收查引业务、来源及其需求特点
    3.1 查收查引业务情况
    3.2 查收查引需求的主要来源
    3.3 查收查引需求的特点
        3.3.1 层次特点
        3.3.2时间特点
        3.3.3 内容特点
4 建议与结语
    4.1 动态跟踪用户的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需求
    4.2 加强和科研组织管理部门的沟通工作
    4.3 针对科技查新和查收查引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4.4 合理对待用户的个性化的需求

(10)浅谈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1 科技奖励工作业务流程分析
    1.1 总体需求分析
    1.2 基于工作流管理技术进行科技奖励工作流程设计
2 科技奖励系统总体功能模块设计
    2.1 门户服务模块
    2.2 核心业务服务模块
    2.3 周边服务模块
    2.4 综合维护服务模块
3 科技奖励系统功能配置与系统管理
    3.1 科技奖励系统结构与管理
        (1) 信息中心网络管理层
        (2) 奖励办内部用户层
        (3) 用户应用网络层
    3.2 科技奖励系统功能配置
    3.3 系统信息安全体系构架
        (1) 网络信息传输安全
        (2) 内外网数据物理隔离
        (3) 访问控制
4 结语

四、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论文参考文献)

  • [1]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交通运输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J].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交通运输厅.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1(07)
  • [2]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省邮政管理局关于印发《贵州省工程系列快递工程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评审条件(试行)》的通知[J].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贵州省邮政管理局. 贵州省人民政府公报, 2020(08)
  • [3]珠三角九市科技创新补贴政策文本量化研究[D]. 谭秀娟. 暨南大学, 2020(05)
  • [4]适应与选择视角下,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网站新闻翻译报告[D]. 肖芳萍.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5]中国大学学术精英的流动[D]. 郭书剑.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3)
  • [6]中国物理学院士群体计量研究[D]. 刘欣. 山西大学, 2019(01)
  • [7]湛江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的政府引导研究[D]. 王明彪. 华南理工大学, 2019(01)
  • [8]高校科技查新站用户需求溯源及其特征分析——以教育部科技查新站Z08为例[J]. 陈伟,强自力,周琴. 情报杂志, 2018(06)
  • [9]关于申报2014年度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J]. 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 机电工程技术, 2014(11)
  • [10]浅谈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奖励评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席敏. 中国科技信息, 2014(09)

标签:;  ;  ;  ;  ;  

关于申报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