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一、关于企业效绩评价规则 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彪亚琴[1](2020)在《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自此,混合所有制改革已成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举措,并渐渐形成了“由点到面”,由“中央到地方”的全面发展局势。国有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医药行业历来就是我国国民经济中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支柱性行业,其改革发展备受关注。云南白药作为医药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在经济深化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下,积极引入民间资本,进行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因此成为了国企混改中的经典案例。而混改结果究竟如何,是否有效的实现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是否提升了企业的经营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以云南白药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为背景,综合对比杜邦分析体系、EVA、平衡计分卡等绩效评价体系的优缺点,并结合我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及《企业效绩评价操作细则(修改)》的要求,选择采用较为常用较为经典的四大财务指标体系:偿债能力指标、盈利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及成长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指标。而在具体细化指标的选择上,本文将结合云南白药自身的发展特点及行业特征,选取较为契合的评价指标加以分析研究。通过对云南白药混改前后相关财务指标纵向对比分析,以及与尚未推进混改的同行业具有相似发展路径和排名的北京同仁堂,同时对标医药行业均值进行横向对比,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研究云南白药混改后的财务绩效是否有所提升。通过本文研究发现,云南白药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后财务绩效并未出现明显改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的积极作用暂不突出。但需要注意的是,混改后云南白药多项财务指标的下降速度有所减缓,其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始终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龙头地位也未受到动摇。由于距离云南白药彻底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时间还较短,新华都和江苏鱼跃等民间资本的实力还未得以充分展示,混改对于企业财务绩效的具体影响还需时间和市场的双重检验。基于目前的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四点建议: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于其他医药企业如何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财务绩效形成一定的参考借鉴。

牛燕妮[2](2019)在《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特殊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经济新常态建设的逐步推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支柱的国有企业面临日益高效和高质的发展要求,加之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固有的弊端,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将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提上了新的高度,作为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混合所有制经济有利于增强国有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优化社会资源的配置,是推动国有经济战略重组的需要。2017年10月的中共十九大提出,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以下简称“混改”),已经成为我国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议题。上海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较为领先的地区,在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浪潮中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2013年12月上海市政府发布文件《关于进一步深化上海国资改革促进企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了“上海国资国企改革20条”,指出要以深化国资改革带动国企改革,鼓励国有企业改革和创新,为改革营造良好的环境,通过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优化国资结构和布局。2014年7月上海市政府在发布的《关于推进本市国有企业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中提出,上海的目标是在三到五年后,基本完成国企混改,国企股权实现多元化,推进混合所有制模式,着重强调推动整体上市,上海国资委的改革目标是要基本完成国企改革且有三分之一的竞争类国企进行整体上市,除此之外,上海应注重对实力雄厚、具有全球战略、跨国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的支持与培养,要着重培植出五到八家这样的龙头国企。所以,不久的将来,改革给上海的大型国企集团均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绿地集团是大型中央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盈利能力强的特点,也是唯一一家尚未在A股上市的上海国资地产企业,加之绿地所属行业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这家企业必然会成为上海市政府大力推进混改上市进程的重点企业。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有:通过归纳和总结国内外文献关于混改的研究,挖掘和分析基于混改背景的影响国有企业绩效的因素,为大型国有企业集团混改路径提供理论支撑,为今后拟实行混改的国有企业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通过二维绩效评价从混改的角度探索企业绩效产生变化的原因,以上海市大型国企集团混改试点绿地集团为例对国有企业改革进行绩效评价分析,旨在用量化的结果,探索通过混改提高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方法,希望从混改角度出发的对绿地集团的绩效评价分析和研究能够对国有企业绩效评价有一定指导性作用。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的企业绩效与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治理机制的关系进行分析,并以绿地集团的一系列混改案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其混改期间相关的市场数据和财务数据,根据其在行业对比下的表现情况,从市场绩效和财务绩效两个维度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进行评价。本文的主要贡献是:拓展了新一轮混改下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混改是在适应我国特殊国情的形势下提出的,符合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国际学术界研究的比较少,并且我国学术界对混改的研究多集中在混改文件的解读和混改路径的分析上,对混改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较少,在少有的研究文献中,很多也是围绕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混改展开的,而针对新一轮混改的较少,本文对此进行了填补和拓展;进一步丰富了公司治理的研究,从浅层次来看,混改是股权结构优化,但是其根本问题在于对国有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机制的改善与提高,合理的公司治理在现代企业制度中尤为重要,它是决定着企业绩效能否得到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而股权结构、所有制混合程度构成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公司治理的成效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混改对企业绩效的研究,能够进一步丰富公司治理理论;通过对绿地集团的案例分析和研究,本文可以为混改提供部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帮助决策者有针对性地制定混改相关配套政策,使今后拟进行混改的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借鉴和参考,调动国有企业进行所有制改革的积极性,提高我国国企改革的效率和效果,促进国资保值增值。

薛琳[3](2011)在《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经营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需要明确长远的战略目标,实行战略化经营。传统的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业绩评价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企业战略管理的要求,必须构建一种将业绩评价指标与战略规划紧密结合的战略业绩评价体系,为企业战略管理提供更具前瞻性、全局性和长远性的业绩信息。另一方面,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不同,战略目标和业绩评价的重点会有所区别,应将生命周期作为构建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因素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在消化吸收国内外有关战略业绩评价和企业生命周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文献研究、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对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本文的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首先,在战略管理理论和企业成长理论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开展业绩评价新的逻辑起点,详细介绍了评价主体、评价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和评价报告等7个构成要素,分析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了能够满足特定企业生命周期进行战略管理需要的业绩评价体系。其次,在详细分析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内在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提出由短期财务业绩指标和长期竞争能力业绩指标共同组成的指标体系,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内部指标与外部指标、现行指标与滞后指标有机结合。其中,短期财务业绩指标包括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现金流状况等4个层面;长期竞争能力业绩指标包括客户和市场能力、内部业务流程、员工素质、创新能力、与政府和社区关系、公司治理水平等6个层面。第三,全面归纳了影响战略业绩评价的内外部环境因素,针对政府宏观政策、行业垄断性、经营战略、社会文化等重要因素,分析了不同环境条件下企业开展战略业绩评价的重点。第四,选择111家信息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开展实证研究,通过确定样本所处生命周期、选择并计算短期财务业绩指标和长期竞争能力业绩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最终获得样本企业基于生命周期的战略业绩评价结果,并对评价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雍剑锋[4](2010)在《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文中研究表明文章通过对各种业绩评价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业绩评价体系起着一种导向性的作用,这种导向性作用的良好发挥,不仅有利于企业经营业绩的客观、正确评价,而且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李彬[5](2010)在《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科层制企业集团开始网络化变革,但随着而来的集团网络环境的复杂性使得集团内部信息不对称、组织关系僵化失效等治理问题愈发严重,母子公司间缺乏有机联系,专业化分工与协调性较差,进而导致许多企业集团竞争力不强,难以发挥协同效应。因此,在网络环境下,母公司如何有效地管控子公司成为新的治理难题,而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作为重要的信息来源和决策依据,已成为企业集团提升管控水平、发挥组织优势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合作网络视角下研究母子公司业绩评价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但是,目前关于业绩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单一企业,少数关于企业集团业绩评价的研究成果要么是针对集团整体业绩的分析,要么仅是单纯地将子公司等同于普通单一企业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忽视了企业集团子公司业绩的特有属性,无论是评价指标,还是评价方法、评价标准等方面均没有显着差异。尤其是随着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子公司业绩结构不再简单地仅仅局限于常规的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企业集团网络中的组织间关系会对子公司业绩产生显着影响,财务与非财务业绩仅是这种复杂关系影响下的现实产物与经济产物,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已难以准确衡量子公司的价值贡献和未来发展趋势,更难以满足业绩评价作为预测工具满足母公司后续决策的需求,这不仅限制了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等理论的进一步丰富与发展,也使得母子公司业绩评价难以在实践中得到有效地应用与检验,不利于业绩评价系统在集团治理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选择合作网络视角对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业绩评价问题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目前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现状及问题的分析,结合不断发展的国内外业绩评价理论和方法,寻求在新型网络环境中母公司能够有效评价子公司业绩的有效方案,以充分发挥业绩评价系统该有的作用和功能,提升企业集团综合治理能力与核心竞争力。概括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方面:第一,系统分析企业集团的网络属性,结合其演进路径概括主要特征,为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构建提供合理的组织基础。随着技术的完善与竞争的加剧,企业集团化、集团网络化已成为现代组织发展变革的趋势之一,网络组织以其特有的竞争优势得以广泛应用,企业集团也开始了从传统层级制向网络化的转变,这种转变更是契合了企业集团本身的组织特性,如天生的强异质性、普遍的信任合作机制、大量的内部交易等等,这种吻合也从侧面进一步加快了企业集团的网络化进程,并使其呈现出新的不同的组织特征,如合作的普遍性、关系的重要性等等。这种变革对企业集团管理控制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母子公司业绩评价作为管控系统重要组成部分和决策信息来源,为了适应这种新型组织环境,创新也就成为必然。第二,在合作网络视角下从业绩本质出发,重新界定并建立完整的子公司业绩结构。本研究根据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特性以及组织间关系、人力资源等相关理论,采用社会网络分析中主流的“结构—关系”维度,对子公司业绩构成进行梳理,按动因及本质特征的不同将其分为结构业绩和关系业绩。其中,结构业绩涵盖了传统的财务业绩与非财务业绩,强调业绩个体性、结果性的一面;关系业绩则是为了重点衡量组织中复杂多样的关系对业绩的影响而设置的,强调业绩关联性、行为性的一面,二者相互影响、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子公司综合业绩。此外,重点分析了子公司关系业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式:企业集团组织效应之所以存在并发挥作用就是因为组织间关系的存在,这种关系资源是影响业绩的关键动因;关系业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各种各样的内部交易,也包括各种财务上难以衡量的其他合作行为。通过此分析,以强化对这种新型业绩的认识,为评价系统的构建奠定基础。第三,系统总结影响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权变因素,将其归纳为企业集团外部层、企业集团层以及子公司层等三个层面,并完整分析各要素的影响机理;以此为基础,结合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特性及其对评价系统的内在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与程序,构建全新的合作网络视角下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包括评价主客体、评价目标、评价指标等七大要素,并重点分析了评价目标和评价标准:在平衡记分卡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加入了“创新”与“合作”目标,将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多元化目标体系分为普遍性目标和特殊性目标两类,并通过“合作”这一关键桥梁搭建了两者间的关系;对于评价标准,不仅明确了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标准设置的基本原则,如一致性、可操作性、激励性等,同时还就目前三种典型的评价标准—历史标准、行业标准及预算标准进行了对比,确定了预算标准第一选择的地位。第四,根据子公司业绩结构的划分,在严格的理论基础和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开发程序,构建科学完整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本研究将合作网络视角下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分为结构业绩评价指标(具体分为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和关系业绩评价指标。其中,财务业绩评价指标的构建分别从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非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主要反映子公司的市场与顾客、学习与成长、组织与流程以及知识与创新等四个方面;关系业绩作为关系资源的直接体现,在评价时按照关系属性分别设置评价指标,其中交易型关系业绩的评价较为简单和直接,由交易价格的公允与否来决定如何调整,非交易型关系业绩的评价是重点也是难点,采用主观评价法从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及合作稳定性等三个方面来进行。第五,通过实地访谈及问卷调查获取一手数据,一方面实证分析权变因素对结构业绩指标采用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对关系业绩的影响,另一方面进一步检验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一般说来,子公司结构业绩指标的采用程度和重视程度以及关系业绩值均与子公司的战略重要性、规模、竞争程度、生命周期及内部关系成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子公司结构业绩评价指标(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类二级指标)的采用程度越高、涉及利益相关方越多,子公司业绩就越好;子公司关系业绩(包括合作范围、合作程度及合作稳定性等二级指标)与其综合业绩成正相关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在合作网络这一新型组织背景下,重构了子公司的业绩结构,这不仅有助于全面认识企业集团的业绩属性,也有助于建立更具针对性的评价系统,以更好地发挥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调配资源、优化提升的功能。具体来讲,根据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的基本特性以及业绩的本质概念,将子公司业绩由传统的“财务—非财务”类升级为“结构—关系”类,以充分反映合作网络视角下子公司业绩的新形态,也为构建新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指标体系奠定基础。传统业绩评价仅仅局限于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两方面,网络化企业集团中的子公司业绩动因与表现更为复杂,不仅仅局限于财务与非财务两个方面,由于集团网络组织间关系的重要性和多变性,使其成为子公司业绩的关键因素,会极大地影响子公司的业绩结果,因此,为了更加准确全面地评价子公司业绩实现情况,也为了更加有效地服务于母公司管控系统的需要,本研究将子公司业绩分为“结构业绩—关系业绩”这两大类,其中结构业绩具体又分为财务业绩和非财务业绩,关系业绩主要包括交易型和非交易型两种。第二,在系统分析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特性及子公司业绩结构基础上,构建了全新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在主要评价要素方面,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拓展和创新,如多元化评价目标体系的建立,在传统的平衡记分卡式目标体系的基础上引入了“合作”目标,并将其分为共性和个性两类;特别是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融合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客观指标和主观指标等多维指标,更是创新性地将关系业绩评价指标包含在评价系统中,构建了新型的“结构—关系”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来讲,财务业绩指标包括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盈利能力及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非财务业绩指标包括市场与顾客、学习与成长、组织与流程及知识与创新等四个方面;交易型关系业绩则要根据内部交易价格的公允程度来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与指标;非交易型关系业绩则需要从子公司的合作范围、合作程度以及合作稳定性等三个方面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内涵,使评价工作更加全面完整,评价结果更加公正、可接受。第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研所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实证检验了一系列研究结论,通过这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地对相关问题予以论证和强化。具体而言,本研究一方面实证分析了主要权变因素对结构业绩指标(包括采用程度和重视程度)与关系业绩指标的影响机理,另一方面则重点分析了本研究所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的价值相关性,以明确其有效性,为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自评提供支持,服务于该系统的后续改进和优化,以保证其持续高效。

张川[6](2008)在《国企改革与业绩评价在我国的发展》文中提出本文首先对我国国企改革制度背景下业绩评价体系的发展进行了回顾,然后分析了上海市国资委对下属国有企业实施综合业绩评价的情况,以及对上海、苏州、无锡、南京、杭州、扬州、重庆、长沙等地企业实施《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的效果和满意程度的问卷调查,最后对我国国企业绩评价体系的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王亮[7](2008)在《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框架体系及效绩评价研究》文中提出合资铁路作为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有效的解决了铁路建设资金短缺的困难,对加快铁路建设速度、推动国民经济和地方经济的发展等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合资铁路的陆续建成并投入运营,合资铁路发展中的问题目益显现,总体情况并不容乐观。尤其是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存在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合资铁路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认为现阶段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存在结构上的问题,且没有明确的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做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首先论述了合资铁路的发展经营现状,然后对相关的监管理论和效绩评价理论进行了综述。在分析了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和效绩评价体系的现状后,创造性的提出了由相对独立于铁道部的合资铁路国有资产管理公司来代替铁路局行使国有资本出资人代表的作用;并且结合现行的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设计了由财务性指标、非财务性指标和评议指标组成的我国合资铁路效绩评价体系,加入了一些反映合资铁路特点的指标,并对相关的评价方法作出了明确的解释。

赵先喆,杜尚聪[8](2007)在《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历史演进的博弈论阐释》文中认为采用特定经济环境与里程碑性事件相结合的划分方法,将我国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历史演进划分为五个阶段,并用博弈论阐释这一演进历史中隐含的规律。

张博[9](2007)在《T集团绩效评价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国有企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重大,国家作为出资人必须对这些国有资产实施监控,而对国有企业的绩效评价成为一种必要手段。合理的绩效评价有利于出资人行使选择权、激发经营者积极性。本文从出资人履行责任和经营者改善管理的双重角度,以一个大型国有控股企业——T集团为研究对象,研究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在该企业中的运用,深入考察该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并探讨该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评价结果不能直接反映该企业绩效水平高低的原因所在,因此本文结合评价体系和实践观察,对T集团目前的经营状况进行了充分分析,利用评价体系内和体系外的指标,以系统分析的思想,通过横向分析、纵向分析、结构分析等多种方法研究企业的实际绩效水平,从资产运营、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四个方面挖掘出企业经营运作和管理中影响公司绩效水平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企业管理水平,增加企业效益。在对评价体系的运用和分析过程中,发现该体系不能准确衡量企业实际经营绩效,部分指标设置不合理,从而建议T集团建立内部报告,绩效评价体系改以EVA为核心,引入有行业特色的指标EBITDA,评价体系的建设应由出资人和经营者共同完善。希望本文的研究对出资人评价企业、企业运用绩效评价体系以提高管理水平都有借鉴意义。

刘岩[10](2007)在《国家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是在建立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企业集团的过程中产生的。授权经营集团公司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内部产权关系的建立,授权经营集团公司成为了以产权关系为纽带的整体;第二个阶段是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发展成为了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代表国家行使部分出资人的权力。本文研究的就是作为国家授权投资机构的授权经营集团公司。我国从1992年开始实行授权经营试点,经过十多年理论与实践的摸索,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对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政府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集团公司在接受授权后,拥有了全部企业法人财产权和部分出资人权利,权力较非授权经营公司大很多。同时,作为出资人代表和授权主体的政府集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于一身,各项职责相互交叉,使得出资人各项权力的行使长期不到位。在缺乏有效监管的情况下,授权经营集团公司中出现了“内部人控制”现象,国有资产大量流失。在明确由国资委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能的情况下,研究国资委如何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资委是授权经营集团公司中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代表,出资人的职责要求其必须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同时,国资委又是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主体,作为授权方,为了保证所授权力能够得到正确行使,也要求国资委必须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本文运用规范研究的方法,从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必然性,认为作为出资人代表和授权主体的国资委应该建立一个以财务监管目标为起点,财务关系为基础,各种监管方式相互补充的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框架。

二、关于企业效绩评价规则 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企业效绩评价规则 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文献
        二、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三、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财务绩效评价研究文献
        四、文献综述简评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
        一、混合所有制改革
        二、财务绩效评价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委托代理理论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
        三、权变理论
        四、利益相关者理论
第三章 云南白药的混改历程
    第一节 云南白药基本介绍
        一、集团简介
        二、产业结构
    第二节 云南白药混改之路
        一、混改背景
        二、混改历程
第四章 混改前后云南白药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第一节 云南白药混改前后财务绩效评价
        一、偿债能力
        二、盈利能力
        三、营运能力
        四、成长能力
    第二节 云南白药与北京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一、同仁堂基本介绍
        二、云南白药与同仁堂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第三节 云南白药与行业均值财务绩效比较分析
        一、偿债能力比较
        二、盈利能力比较
        三、营运能力比较
        四、成长能力比较
第五章 结论及建议
    第一节 结论
        一、偿债能力方面
        二、盈利能力方面
        三、营运能力方面
        四、成长能力方面
    第二节 建议
        一、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高经营效益
        二、加大研发投入,增强核心竞争力
        三、促进资本保全增长,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四、进一步健全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激励机制
    第三节 本文的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2)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主要贡献与不足
        1.4.1 主要贡献
        1.4.2 不足之处
2.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1.1 混合所有制改革
        2.1.2 企业绩效
    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文献综述
        2.2.1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动因
        2.2.2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路径
    2.3 企业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2.4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企业绩效的文献综述
    2.5 本章小结
3.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分析
    3.1 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3.1.1 委托代理理论
        3.1.2 现代产权理论
        3.1.3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4 公司治理理论
    3.2 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制度背景分析
        3.2.1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历程
        3.2.2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
    3.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的影响机理
        3.3.1 股权结构
        3.3.2 治理结构
        3.3.3 治理机制
        3.3.4 治理环境
    3.4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维度分析
        3.4.1 财务绩效
        3.4.2 市场绩效
    3.5 本章小结
4.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案例分析
    4.1 绿地集团的基本情况
        4.1.1 混改前背景概况
        4.1.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动因
    4.2 绿地集团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施
    4.3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作用路径分析
        4.3.1 股权层面作用路径
        4.3.2 公司治理层面作用路径
    4.4 混合所有制改革对绿地集团企业绩效的中介传导效应
        4.4.1 公司治理
        4.4.2 经营机制
        4.4.3 融资渠道
    4.5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的具体分析
        4.5.1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市场绩效评价
        4.5.2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的财务绩效评价
        4.5.3 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绿地集团绩效评价补充分析
    4.6 本章小结
5.提升我国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绩效的对策建议
    5.1 建立多元化且适度集中的股权结构
    5.2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5.3 将整体上市作为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首选路径
    5.4 引入战略投资者,充分利用民间资本的各类资源优势
    5.5 推行并完善员工持股及职业经理人制度
    5.6 构建公平的市场环境,建立明晰的资本进入和退出机制
    5.7 充分发挥政府在混改中的特殊职能和引导监督作用
6.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3)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有关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相关概念
        1.1.1 业绩
        1.1.2 业绩评价
        1.1.3 战略、战略管理与战略业绩评价
        1.1.4 企业生命周期
    1.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产生的背景
        1.2.1 企业内外部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
        1.2.2 传统业绩评价方法的缺点
    1.3 研究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本文的主要思路和结构
2 战略业绩评价理论及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
    2.1 战略业绩评价理论的研究现状
        2.1.1 有关业绩评价理论的演进
        2.1.2 国外关于战略业绩评价研究的现状
        2.1.3 国内关于战略业绩评价研究的现状
    2.2 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现状
        2.2.1 国外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现状
        2.2.2 国内关于企业生命周期研究的现状
3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研究的理论基础
    3.1 委托代理理论
        3.1.1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内容
        3.1.2 委托代理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2 利益相关者理论
        3.2.1 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本内容
        3.2.2 利益相关者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3 战略管理理论
        3.3.1 战略管理理论的演进过程和主要观点
        3.3.2 战略管理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4 系统论
        3.4.1 系统论的主要观点
        3.4.2 系统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5 权变理论
        3.5.1 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3.5.2 权变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6 组织行为学理论
        3.6.1 组织行为学理论的主要观点
        3.6.2 组织行为学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3.7 企业成长理论
        3.7.1 企业成长理论的主要观点
        3.7.2 企业成长理论对业绩评价的启示
4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与战略目标
    4.1 企业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划分
    4.2 各生命周期阶段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征
        4.2.1 初创期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点
        4.2.2 成长期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点
        4.2.3 成熟期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点
        4.2.4 衰退期的战略目标和经营特点
5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逻辑关系
    5.1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的构成要素概述
    5.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体系各构成要素的内部逻辑关系
    5.3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主体
        5.3.1 业绩评价主体的演进
        5.3.2 本文确定的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主体
    5.4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客体
        5.4.1 业绩评价客体的三个层面
        5.4.2 本文确定的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客体
    5.5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目标
6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
    6.1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的质量特征
    6.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6.3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设计
        6.3.1 从战略目标到关键业绩指标
        6.3.2 短期财务业绩评价指标和长期竞争能力评价指标
    6.4 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
        6.4.1 初创阶段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
        6.4.2 成长阶段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
        6.4.3 成熟阶段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
        6.4.4 衰退阶段的战略业绩评价指标
7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标准和评价方法
    7.1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和种类
        7.1.1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
        7.1.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标准的种类
    7.2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评价方法
        7.2.1 构建分层次的评价因素集合
        7.2.2 确定单项指标的得分
        7.2.3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
8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的实证研究
    8.1 样本的选择与分类
        8.1.1 样本和评价指标的选择
        8.1.2 样本所处生命周期的判断
    8.2 运用熵权理论进行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
        8.2.1 运用熵权法进行业绩评价的步骤
        8.2.2 业绩评价的结果
    8.3 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结果分析
9 战略业绩评价系统的环境因素分析
    9.1 影响战略业绩评价的环境因素
        9.1.1 企业外部环境
        9.1.2 企业内部环境
    9.2 政府宏观政策与战略业绩评价
    9.3 企业经营战略与战略业绩评价
        9.3.1 成本领先战略的业绩评价特征
        9.3.2 差异化战略的业绩评价特征
        9.3.3 集中化战略的业绩评价特征
    9.4 企业行业垄断性与战略业绩评价
        9.4.1 垄断企业的经营特点
        9.4.2 垄断企业业绩评价的特点
    9.5 社会文化与战略业绩评价
        9.5.1 中国传统文化体现在企业管理上的特点
        9.5.2 中国传统文化对业绩评价的影响
10 总结与展望
    10.1 研究总结
    10.2 论文主要特色和创新点
    10.3 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企业生命周期判定表
    附录B 企业战略业绩评价指标原始数据表和标准化数据表
    附录C 熵权计算表
    附录D 企业综合得分表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详细摘要

(4)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内外企业业绩评价方法及分析
    (一) 传统财务业绩评价方法
    (二) 我国企业国有资本金评价体系及分析
        1. 该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优点
        2. 存在的不足
    (三) 平衡记分卡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1. 平衡记分卡
        2. 平衡记分卡在我国的应用
    (四) 经济增加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分析
        1. 经济增加价值 (简称EVA)
        2. EVA在我国的应用
二、新经济下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 建立以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
        1. 该指标体系体现出了以财务业绩的评价为落脚点的宗旨。
        2. 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的有机结合, 体现了业绩评价为企业战略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
        3. 指标体系清楚地揭示了五个层面之间的因果链联系。
        4. 财务层面的指标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拓展和完善。
    (二) 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体系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 不同阶段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
        2. 根据不同评价主体的具体要求设计权重
        3.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结语

(5)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主要概念界定
        1.2.1 企业集团
        1.2.2 合作网络
        1.2.3 企业集团与企业集群、企业联盟
        1.2.4 组织间关系和母子公司关系
        1.2.5 业绩与业绩评价
        1.2.6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1.4.1 技术路线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理论基础
        2.1.1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推动理论及应用
        2.1.2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影响理论及应用
        2.1.3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作用理论及应用
        2.1.4 小结
    2.2 文献综述
        2.2.1 西方企业及企业集团业绩评价发展历程
        2.2.2 中国企业及企业集团业绩评价发展历程
        2.2.3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研究综述
        2.2.4 文献评论及本文拟解决的问题
第三章 企业集团的网络属性分析及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再认识
    3.1 组织网络化驱动因素分析
        3.1.1 信息技术的扩散效应
        3.1.2 竞合中的知识需求
        3.1.3 组织网络化变革及网络组织特征
    3.2 企业集团网络组织演进路径及属性分析
        3.2.1 企业集团网络组织形成动因及路径分析
        3.2.2 企业集团网络组织的概念描述及本质特点
        3.2.3 企业集团网络中的关系分析
        3.2.4 企业集团网络的稳定性分析
    3.3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的再认识
        3.3.1 合作网络视角下子公司业绩结构的再认识
        3.3.2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构建原则
    3.4 小结
第四章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构建
    4.1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思路
        4.1.1 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总结及优缺点分析
        4.1.2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设计框架的重构
    4.2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影响因素分析
        4.2.1 业绩评价与集团战略的关系分析
        4.2.2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影响因素
    4.3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的构成要素
        4.3.1 设计过程
        4.3.2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系统具体构成要素
    4.4 小结-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模型
第五章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5.1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选取的理论依据
    5.2 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原则和步骤
        5.2.1 业绩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5.2.2 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过程
    5.3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的选择方法和基本框架
        5.3.1 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方法
        5.3.2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5.4 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具体指标设计
        5.4.1 结构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5.4.2 关系业绩评价指标设计
    5.5 小结
第六章 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检验
    6.1 问卷设计与问卷发放回收
        6.1.1 问卷设计
        6.1.2 问卷发放与汇总
    6.2 变量设计与测量
        6.2.1 子公司业绩变量
        6.2.2 权变变量
        6.2.3 业绩评价指标变量
    6.3 子公司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权变分析
        6.3.1 研究假设
        6.3.2 相关系数分析
        6.3.3 回归分析
    6.4 评价指标采用与子公司业绩后果的实证检验
        6.4.1 研究假设
        6.4.2 相关系数分析
        6.4.3 回归分析
    6.5 BP神经网络在母子公司业绩评价中的应用
        6.5.1 BP神经网络评价原理
        6.5.2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母子公司业绩评价模型的构建
        6.5.3 应用效果检验
    6.6 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与启示
        7.1.1 研究结论
        7.1.2 对企业集团的启示
    7.2 研究不足与后续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7)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框架体系及效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文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2 我国合资铁路概述
    2.1 合资铁路的界定
    2.2 我国合资铁路的发展历程
    2.3 我国合资铁路发展及经营现状
        2.3.1 合资铁路规模及分布
        2.3.2 合资铁路资本结构
        2.3.3 合资铁路经营效益
    2.4 合资铁路存在的问题
        2.4.1 合资铁路概念的界定过于狭隘
        2.4.2 合资铁路产权的不完整性问题
        2.4.3 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管体制
        2.4.4 缺乏合理有效的国有资本效绩考核机制
3 国有资本监管与效绩评价理论综述
    3.1 监管理论综述
        3.1.1 产权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组织理论
    3.2 效绩评价理论综述
        3.2.1 西方国家企业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
        3.2.2 我国企业效绩评价理论的发展
        3.2.3 传统效绩评价理论不适用于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
4 构建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
    4.1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1 我国铁路行业现行国有资本监管体系
        4.1.2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2 国外铁路国有资本监管的经验
        4.2.1 美国的铁路监管政策
        4.2.2 英国的铁路监管政策
        4.2.3 日本的铁路监管政策
        4.2.4 以上国家的铁路监管政策对我国合资铁路监管的启示
    4.3 构建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的设想
        4.3.1 我国合资铁路监管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4.3.2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体系框架研究
5 构建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
    5.1 我国合资铁路效绩评价体系现状
        5.1.1 我国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现状
        5.1.2 我国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现状
        5.1.3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现状
    5.2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主体和客体
    5.3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目的
    5.4 构建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的指标设计
        5.4.1 评价指标的设计方法
        5.4.2 指标评价体系的总体框架
        5.4.3 财务性指标
        5.4.4 非财务性指标
        5.4.5 评议性指标
        5.4.6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指标体系
    5.5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5.6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评价标准
        5.6.1 计量指标评价标准
        5.6.2 评议指标参考标准
    5.7 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效绩评价的计分方法
        5.7.1 计量指标的计分方法
        5.7.2 评议指标的计分方法
        5.7.3 评价结果和评价报告
6 结论
    6.1 本文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6.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T集团绩效评价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企业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
        1.2.2 国外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历程
        1.2.3 国内对企业绩效评价的探索
    1.3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第二章 我国企业绩效评价方法
    2.1 国内企业绩效评价方法总结
    2.2 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体系介绍
第三章 T集团概况及其绩效评价过程
    3.1 T集团概况
    3.2 T集团绩效评价过程
        3.2.1 绩效评价前的准备工作
        3.2.2 绩效评价结果的形成
第四章 对T集团绩效评价结果的分析和运用
    4.1 资产运营状况分析
        4.1.1 基本数据及指标分析
        4.1.2 改善运营能力的措施
    4.2 偿债能力状况分析
        4.2.1 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4.2.2 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4.2.3 或有负债分析
        4.2.4 改善偿债能力的措施
    4.3 财务效益状况分析
        4.3.1 基本数据及指标分析
        4.3.3 改善盈利能力的措施
    4.4 发展能力状况分析
        4.4.1 基本数据及指标分析
        4.4.2 改善发展能力的措施
第五章 T集团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5.1 现行绩效评价过程和分析运用中存在的问题
    5.2 完善现行评价体系的若干建议
        5.2.1 集团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内部报告
        5.2.2 对绩效评价指标设置的进一步探讨
        5.2.3 构建绩效评价的实施链条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10)国家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研究动机与研究思路
    1.2 研究回顾
        1.2.1 关于国外国有企业监管情况的研究
        1.2.2 关于授权经营问题的研究
        1.2.3 关于国有企业财务监管问题的研究
第二章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的产生与发展
    2.1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产生的背景
    2.2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的发展
        2.2.1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的发展阶段
        2.2.2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2.2.3 我国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必然性
    3.1 国资委作为出资人代表必须履行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职责
    3.2 国资委作为授权主体必须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
        3.2.1 国资委是授权主体的最佳选择
        3.2.2 国资委的授权行为要求其必须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
第四章 国外对国有企业实施财务监管的经验
    4.1 国家通过立法为对国有企业实施的财务监管提供依据和保障
    4.2 国家通过监管企业负责人和监事会成员实现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4.3 国家通过对国有企业进行的效绩评价实现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4.4 国家通过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监督实现对国有企业的财务监管
第五章 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建议
    5.1 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目标
    5.2 国资委与授权经营集团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确立
        5.2.1 国资委与授权经营集团公司的财务活动分析
        5.2.2 国资委与授权经营集团公司之间财务关系的确立
    5.3 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内容
        5.3.1 投资活动
        5.3.2 融资活动
        5.3.3 收益分配活动
        5.3.4 财务收支活动
        5.3.5 财务会计信息
    5.4 国资委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方式
        5.4.1 重大财务、会计事项的报告和备案制度
        5.4.2 监事会的财务监督
        5.4.3 财务会计报告公开披露制度
        5.4.4 企业效绩评价
        5.4.5 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负责人的考核和奖惩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关于企业效绩评价规则 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混改背景下云南白药财务绩效评价研究[D]. 彪亚琴.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7)
  • [2]混合所有制改革背景下我国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以绿地集团为例[D]. 牛燕妮. 西南财经大学, 2019(07)
  • [3]基于生命周期的企业战略业绩评价研究[D]. 薛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11(12)
  • [4]企业业绩评价体系探讨[J]. 雍剑锋. 会计之友(下旬刊), 2010(07)
  • [5]合作网络视角下母子公司业绩评价研究[D]. 李彬. 山东大学, 2010(09)
  • [6]国企改革与业绩评价在我国的发展[A]. 张川. 管理会计与改革开放30年研讨会暨余绪缨教授诞辰86周年纪念会论文集, 2008
  • [7]我国合资铁路国有资本监管框架体系及效绩评价研究[D]. 王亮. 北京交通大学, 2008(08)
  • [8]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体系历史演进的博弈论阐释[J]. 赵先喆,杜尚聪. 现代商贸工业, 2007(06)
  • [9]T集团绩效评价与分析[D]. 张博. 北京化工大学, 2007(05)
  • [10]国家对授权经营集团公司实施财务监管的相关问题研究[D]. 刘岩. 天津大学, 2007(04)

标签:;  ;  ;  ;  ;  

企业绩效评价制度实施中若干问题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