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活动及蚁群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观察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活动及蚁群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观察

一、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活动和蚁巢发育与温湿关系的观察(论文文献综述)

熊鸿鹏[1](2019)在《粘土与木霉菌孢子对白蚁觅食与聚集行为的影响》文中认为土栖白蚁在地下建筑巢穴和蚁道,与土壤及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密切。此前的研究表明,木腐菌对白蚁具有吸引作用。然而,土壤真菌与白蚁的关系尚未研究。此外,在设置地下诱饵装置诱集白蚁时发现,白蚁常将土搬运到诱饵装置内,但白蚁这一行为的生物学意义尚不清楚。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土壤及土壤微生物对土栖白蚁行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土壤真菌(木霉)对两种白蚁影响的研究:采用双向选择性试验,用商品化的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 Rifai)或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 Persoon ex Fries)可湿性粉剂处理土壤或细沙,研究木霉对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聚集、觅食和挖掘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短期(1天)选择性试验中,不同浓度的绿色木霉或哈茨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的土壤和对照土壤之间聚集的白蚁数量均没有显着差异。在长期(14天)选择性试验中,处理组(1×108孢子/克的绿色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的土壤)的木块取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对修筑蚁道影响试验的结果表明,用绿色木霉(1×106或1×108孢子/克)或哈茨木霉(1×106孢子/克)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的细沙显着提高了台湾乳白蚁挖掘蚁道的长度和面积,与台湾乳白蚁结果相反的是,绿色木霉孢子对黑翅土白蚁有驱避作用。(2)土壤(砂质粘壤土)或粘土填充对白蚁取食行为的研究:采用多向选择性和非选择性试验方法,通过将木块放入诱饵盒中来模拟诱饵装置。设置诱饵盒的空隙填充土壤、膨润土(粘土)或未填充三种处理,分别调查白蚁存活率、聚集、体含水量和木块取食量及湿度。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湿度下,与诱饵盒的空隙填充土壤或未填充的相比,填充膨润土对白蚁(台湾乳白蚁和广州散白蚁(Reticulitermes guangzhouensis Ping))的吸引显着增加。在高湿度下,诱饵盒的空隙填充土壤的台湾乳白蚁聚集百分比、木块取食量和木块含水量均显着高于未填充的诱饵盒。在非选择性试验中,高湿度条件下,诱饵盒的空隙填充膨润土的白蚁的存活率、木块取食量和木块含水量最高。低湿度条件下,诱饵盒空隙填充土壤的处理中白蚁的存活率和木块取食量最低。此外,低湿度下,膨润土显着增加了白蚁的体含水量。(3)野外试验采用多项选择性试验,通过设置四种处理(浓度为1×108孢子/克的绿色木霉可湿性粉剂处理后的土壤填充、未处理土壤填充、膨润土填充以及未填充),调查白蚁取食诱饵的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白蚁诱饵装置空隙中填充不同材料与未填充之间的诱饵取食量与木条损失程度均无显着差异。本研究表明,绿色木霉孢子对台湾乳白蚁有一定的吸引作用。膨润土填充诱饵装置的空隙也可以有效提高白蚁聚集和取食。然而,需要更多的结合实地研究来调查降雨和雨季对自然条件下白蚁聚集和摄食的影响。

杨锦锦,嵇保中,刘曙雯,张新慰,汪洪江,EHSAN Soleymaninejadian,丁芳[2](2014)在《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文中研究说明探索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应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从样品量、萃取温度、萃取时间、萃取头选择、载气选择和萃取方式选择6个因素,应用峰总面积、峰个数及保留时间为指标,评价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的效果。80头工蚁放入15 m L样品瓶,用100μm PDMS萃取头在60℃下顶空萃取90 min为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检测的最佳萃取条件。相同实验条件下,分别用氮气或氦气作为载气进行表皮碳氢化合物分析,峰形和出峰顺序上无差异,但氮气作为载气时出峰时间稍延后。获得的固相微萃取工作条件优化不仅可用于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的萃取分析,也可作为相关研究参考。氮气或氦气作为载气对实验结果无明显影响。萃取效果与单位容积样品量之间不呈简单的线性关系,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唐宏,陈静,廖勇,杨世璋,张岚[3](2014)在《林木黑翅土白蚁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黑翅土白蚁分布广泛,为害隐蔽,破坏严重,对房屋建筑、水库堤坝、交通通讯、园林绿化、经果作物等各个领域造成严重为害。据2006年重庆市林业有害生物普查结果显示,白蚁是重庆地区林木的主要害虫之一,其中以黑翅土白蚁为害最严重,已成为重庆市林木蚁害的主要种类。黑翅土白蚁属于典型的社会性昆虫,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已有资料,综述了林木黑翅土白蚁的品级类型、生活史、群体建立过程、巢穴结果和行为特征等。

冀士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刘佳佳,杨锦锦,张新慰,赵正萍,王丽平,Ehsan SOLEYMANINEJADIAN[4](2014)在《黑翅土白蚁长翅生殖蚁生殖行为及配对方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生殖行为及不同配对方式对新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雌虫、雄虫和配对的雌雄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将雌、雄虫组合成9种配对方式,室内建立170个新巢,分析初建巢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成虫日活动节律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9:00—10:00和21:00—22:00,交配集中在高峰期进行,交配前雌雄成虫有触角触碰、首尾衔接成环、互相舔食的标志性行为。生殖蚁来源于同巢和异巢的处理组,在召唤、配对、串联、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中均存在差异,来源于异巢的生殖蚁,其配对时间显着长于同巢(P<0.05)。未经分飞的成虫可交配、产卵且成功孵化,3个月后,新巢死亡率为0.61%0.99%,而分飞蚁新建巢的死亡率为0.22%0.58%。孤雌生殖可产卵,但卵不能孵化。【结论】成虫的生殖行为有两个高峰期;远亲交配分飞蚁新建巢的生存竞争力最强。

汪红[5](2013)在《铜陵地区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及治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堤坝是铜陵地区唯一拦洪、蓄水、调水的保障性构筑物,多系均质或非均质土坝构造,易为土栖性白蚁所侵害。本研究针对铜陵地区自然、生态、堤坝性质、白蚁种类,尤其黑翅土白蚁的危害分布、密度、程度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掌握了危害现状,分析了铜陵地区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成因,并为此开展了危害治理和堤坝防蚁害、防渗漏试验,实现了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的有效控制。黑翅土白蚁是铜陵地区各型堤坝上活动猖獗、危害广泛而又严重的蚁种。目前,其危害率、危害密度与程度已对堤坝的密实性和御水安全性造成了实质性影响。本研究发现,铜陵地区适宜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和广布存在的黑翅土白蚁种群是堤坝必遭侵害的前置基础,而堤坝本身的地形特点又是蚁群飞落、建巢和发展的主要方向与重点目标的原因所在;由于铜陵地区早期新建、改建、扩建及加固堤坝的坝基、土壤及周边环境等存在各种蚁患之祸,再有灯光助诱因素的促进等,均使该蚁的生存、繁衍、扩展的各种条件因素齐备,在缺少人为干预状态下,使黑翅土白蚁在堤坝上处于种群自然发展的结果,而这才是导致当今蚁害未能控制的主要原因。为探讨堤坝上黑翅土白蚁危害状况的治理,本文对定点的堤坝进行了调查后即行挖巢、引诱、灌药、喷洒、挖沟等单项或多项措施结合的综合治理,取得了很好的干预效果。经治理后,对不同堤坝的回访调查,蚁害下降幅度达76.67%~100%。本文认为,可通过黑翅土白蚁行踪时的外露特征、相关指示物及探查来开展寻蚁道,挖蚁巢,填实蚁穴、堵塞蚁道等治理工作,消除坝内空洞,有效保障堤坝构筑物的严密、实性和安全;再辅以引诱、喷洒方法解决不能开挖之处蚁患的治理,加强回访,跟踪监测,及时回填、密实死巢蚁穴空洞;以及在必要时通过强化实行钻孔灌药、开挖防蚁沟预防或铺设复合土工膜防蚁、防漏,即可达到防止堤坝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再遭蚁害,并提高堤坝抗洪御水的能力。

何银竹,刘蓓,梁醒财[6](2009)在《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与蚁巢伞关系》文中指出在云南绿春观察大白蚁亚科4种土白蚁的分飞活动,研究大白蚁亚科白蚁和蚁巢伞之间的关系,得知:大白蚁亚科不同种类白蚁分飞孔形状不相同,分飞时分布于孔口周围的白蚁型、数目和扩散范围存在差异,这些蚁巢的外露特征可以作为白蚁种类识别的辅助依据。采集32巢白蚁以及其巢上生长的蚁巢伞,结果显示,大白蚁亚科每一个白蚁巢仅生长一种蚁巢伞Termitomyces子实体。与小果蚁巢伞共生的白蚁也与其他蚁巢伞共生,推测真菌能改变白蚁的行为。对白蚁种类和蚁巢伞种类对应关系的研究表明在小地域内,白蚁和蚁巢伞不仅存在属间高度专一性,而且种间也显示较高的共生专一性。

黄求应[7](2006)在《黑翅土白蚁觅食行为学基础及诱杀系统的研究》文中提出黑翅土白蚁是危害农林植物和水库堤坝的重要害虫。本文以黑翅土白蚁为研究对象,较系统地研究了黑翅土白蚁的觅食行为,在此基础上构建和应用了高效环保型的诱杀系统,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黑翅土白蚁的掘道和觅食行为研究在室内条件下,利用平面沙盘装置比较研究了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的掘道行为差异,并探讨了砂粒直径对黑翅土白蚁掘道速度的影响。试验观察发现,黑翅土白蚁的工蚁在沙盘中很快便开始掘道,掘道速度较快,而且是从圆心处向沙盘四周构筑辐射状的主蚁道;而黑胸散白蚁的工蚁在圆心处滞留时间较长,仅从沙盘的少数几个方向开始掘道,且掘道速度较慢。研究结果表明,黑翅土白蚁的主蚁道数和主蚁道宽度均显着大于黑胸散白蚁的,但前者的主蚁道间夹角、主蚁道分支数和蚁道相交率均显着低于后者的。研究结果还表明,黑翅土白蚁工蚁的掘道速度受到砂粒直径的显着影响,且在掘道时对砂粒大小有选择性。室内实验表明,黑翅土白蚁觅食和掘道行为试验的主蚁道数间无显着差异,但前者的主蚁道和2次蚁道的分支数均显着小于后者的。觅食行为试验表明,取食点的蚁道宽度显着大于原点的,过取食点的主蚁道数显着高于过取食点的次蚁道数。此外,近60%被发现的取食点周围拥有取食环,且平均拥有数为2。2.黑翅土白蚁诱食信息素研究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黑翅土白蚁工蚁下唇腺的腺泡呈扁圆形,相互堆积的腺泡由腺泡管相连;此外,黑翅土白蚁工、兵蚁和有翅成虫的腺泡细胞在构造上有显着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黑翅土白蚁工蚁下唇腺水提液对工蚁有显着的诱食效果,但其下唇腺甲醇提取液和正己烷提取液对工蚁均无显着的诱食效果。研究结果还表明,兵蚁下唇腺水提液对工蚁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有翅成虫下唇腺水提液对工蚁既无显着的诱食效果,也无明显的驱避作用。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在黑翅土白蚁的工蚁下唇腺和虫体水提液中均不含对苯二酚;所测2种样品共有14种可能的诱食组分,其中丙氨酸、L-缬氨酸、尿素、4-甲氧基苯酚、3,5-二羟基甲苯、苹果酸和癸二酸等7种化合物是2种样品都含有的组分。研究结果表明,1μg/g和10μg/g对苯二酚对黑翅土白蚁工蚁无显着诱食效果,而50μg/g和100μg/g对苯二酚对工蚁却有明显的驱避作用。3.黑翅土白蚁取食和交哺行为的品级差异性利用Rubidium(Rb)作为示踪元素,测定了黑翅土白蚁在取食和交哺方面的品级差异性。取食测定试验表明,工蚁可以直接取食RbCl处理过的滤纸;3龄幼蚁具有一定的取食能力;5~6龄若蚁虽然获得了标记水平的Rb吸收值,但其取食能力很弱;而兵蚁无法取食RbCl处理过的滤纸。交哺测定试验表明,与8000μg/ml Rb传食工蚁配对的受食工蚁、兵蚁和5~6龄若蚁的Rb吸收值均显着高于与对照传食工蚁配对的受食工蚁、兵蚁和5~6龄若蚁的Rb吸收值,与8000μg/ml Rb传食工蚁配对的3龄幼蚁的Rb吸收值未显着高于与对照传食工蚁配对的3龄幼蚁的Rb吸收值。此外,本研究中4个交哺组合的传递效率均较低。4.黑翅土白蚁诱杀系统的构建毒力测定结果表明,0.025μg/ml~0.4μg/ml氟虫腈和吡虫啉分别在药后3 d和5 d对黑翅土白蚁表现出明显的毒杀效果,氟虫腈和吡虫啉药后1 d的LC50分别为药后5 d的509倍和63.8倍,2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杀效果均比较缓慢。驱避作用试验表明,50μg/ml氟虫腈对黑翅土白蚁无明显的驱避作用,而50μg/ml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表现出了明显的驱避作用。氟虫腈在黑翅土白蚁中的传递性试验表明,5.0μg/g氟虫腈毒沙对应的受毒工蚁死亡率显着高于0μg/g、1.0μg/g和10.0μg/g氟虫腈毒沙的。当传毒工蚁在1.0μg/g氟虫腈毒沙中染毒1 h、6 h和12 h时,仅6 h对应的受毒工蚁死亡率在各观测时间均显着高于对照的。当在1.0μg/g氟虫腈毒沙中的传毒白蚁数为5、15和20头时,在6 d、9 d和12 d后,仅15和20头传毒白蚁数对应的受毒工蚁死亡率显着高于对照的。此外,传毒工蚁不能将致死剂量的氟虫腈传递给受毒兵蚁和幼蚁。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试验表明:在6种纯饵料中,小米粉的被食率、泥被面积及泥被覆盖率均最高,其泥被出现时间仅长于松木粉的,但两者间无显着差异。在5种添加物中,15%香菇、10%松花粉、10%白砂糖、15%蜂蜜都能显着提高小米粉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其中又以10%白砂糖的增效作用最明显。野外试验表明,小米粉+10%白砂糖诱饵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效果优于小米粉诱饵的。因此,小米粉+10%白砂糖适合作为黑翅土白蚁毒饵中的饵料组分。比较了8种供试防霉剂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结果表明:2‰山梨酸钾和0.75‰百菌清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较好,两者都能使野外试验坑中的小米粉样品8 d后不发霉。室内试验表明,2‰山梨酸钾不影响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而0.75‰百菌清显着降低了黑翅土白蚁对小米粉的取食量。野外试验进一步表明,投饵8 d后,小米粉诱饵、小米粉+2‰山梨酸钾诱饵、小米粉+0.75‰百菌清诱饵的发霉率分别为100%、20%和30%,而三者的被食率分别为27.67%、53.70%和19.15%。可见,2‰山梨酸钾适合作为白蚁诱饵的防霉剂。利用手工成型器进行的白蚁诱饵剂成型工艺试验表明,饵料粒度是影响诱饵剂成型状况的主要因子。甘蔗粉诱饵剂的最佳成型条件是:甘蔗粉粒度为细水平,粘着剂用量为10%,挤压时间为5 s,用水量为200%;而松木屑诱饵剂的最佳成型条件是:松木屑粒度为细水平,粘着剂用量为10%,挤压时间为5 s,用水量为100%。参考手工成型器筛选出的最佳成型条件,在自行改装的电动成型机中可生产出成型状况良好的白蚁诱饵剂。5.黑翅土白蚁诱杀系统的应用毒剂用量确定试验表明,0.008%氟虫腈诱饵条会引起黑翅土白蚁工蚁的快速死亡,而0.002%和0.004%氟虫腈诱饵条不会引起工蚁的快速死亡,且两者的被食量基本相等,因此确定野外施药技术试验中使用0.004%氟虫腈白蚁诱饵条。野外施药技术试验表明,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氟虫腈诱饵条被食总量高于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施药结束后1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减少了53.57%和43.24%,且地面无新鲜白蚁泥被;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和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树木蚁害率分别比药前增加了16.66%、17.65%和2.5%,且地面均布满了新鲜白蚁泥被。施药结束后7个月,地面蚁路法和枯枝内藏法对应小区的2个黑翅土白蚁巢体均死亡;而诱杀坑法、地表暴露法和树干粘贴法对应小区的3个黑翅土白蚁巢体均正常。采用“三次标记—再捕法”估计了4个黑翅土白蚁巢体的觅食种群数量和觅食范围;利用白蚁监测管中的工蚁数量和马粪纸被食量评价了每个黑翅土白蚁巢体的觅食活性,并测定了每个试验点所消耗的氟虫腈诱饵管中纸质诱饵的重量。结果表明,消耗3 mg~5 mg氟虫腈便可抑制觅食种群数量为4.0×105~7.0×105的黑翅土白蚁巢体的觅食活性。

郭义[8](2005)在《经济林白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白蚁是世界性大害虫。根据现有文献,我国为害经济林的白蚁共有4科13属20种。其中台湾乳白蚁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黄胸散白蚁Reticutitermes flaviceps Oshima、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 Shiraki、海南土白蚁Odontotermes hainanensis Light、黄翅大白蚁Macrotermes barneyi Light和土垅大白蚁Macrotermes annandadei Silvestr是全国各地对经济林危害最严重的种类。喷洒化学药物和施放毒饵是经济林白蚁防治中最常采用的措施,随着氯丹和灭蚁灵的削减与淘汰,这两种措施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20%天鹰杀白蚁乳油(有效成分为氰戊菊酯)、40%博乐杀白蚁乳油(有效成分为毒死蜱)、25%乐安居杀白蚁乳油(有效成分为氯菊酯+辛硫磷)、15%万洁杀白蚁乳油(有效成分为氯氰菊酯+吡虫啉)、0.3%克蚁星乳油(有效成分为伊维菌素)、3%克蚁星粉剂(有效成分为伊维菌素)、氟虫胺毒饵、诱饵管和石灰是房屋建筑和堤坝白蚁防治领域替代氯丹和灭蚁灵的主要药物,为了探讨它们用于经济林白蚁防治的可行性,在浙江省诸暨市的杨梅林和板栗林内做了相关试验。获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 利用石狄、20%天鹰杀白蚁乳油、40%博乐杀白蚁乳油、25%乐安居杀白蚁乳油、15%万洁杀白蚁乳油和0.3%克蚁星乳油在杨梅林内,采用涂干法、树干注药法和环蔸根施法对土栖白蚁所做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涂干法和树干注药法对白蚁的防治效果较差,环蔸根施法对白蚁的防治效果较好,但与药剂种类及使用浓度有关。应用0.3%克蚁星乳油采用环蔸根施法防治杨梅林白蚁时,完全阻止白蚁上树危害的浓度为500 mg/L,药液使用量为每株5 L。而20%天鹰杀白蚁乳油、15%万洁杀白蚁乳油、25%乐安居杀白蚁乳油和40%博乐杀白蚁乳油完全阻止白蚁上树危害的浓度则为2000 mg/L,药液使用量也为每株5 L。 (2) 采用诱杀堆、诱杀箱、诱饵条、诱饵包和诱饵管在板栗林内对土栖白蚁所做的试验结果表明,这几种方法对白蚁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对诱饵条、诱饵包或诱饵管而言,防治土栖白蚁最佳的伊维菌素浓度为0.1-0.5%,最佳的氟虫胺浓度为0.5-1%。

李栋,饶绮珍,田伟金,庄天勇,黎明,陈丽玲,吴子承,宋剑斌,颜庆灵[9](1998)在《中国堤坝白蚁防治研究简史及现状》文中研究指明

刘源智,唐国清,潘演征,陈良德,何永忠[10](1995)在《黑翅土白蚁新群体的饲养和其存活十四年的地表活动及蚁巢解剖》文中认为介绍了在实验室内饲养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formosanus(Shiraki)新群体的三种方法:配对饲养的新群体须在营养基质上接种Termitomycesalbuminosus(Berk.)Heim形成菌圃才能长时间生存,适时扩大饲养容器,群体和蚁巢才能发展;对一个配对饲养的新群体作了连续14年的出土取食观察后,因故被迫解剖,从而基本掌握了实验室的地表活动规律与蚁巢发展。

二、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活动和蚁巢发育与温湿关系的观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活动和蚁巢发育与温湿关系的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粘土与木霉菌孢子对白蚁觅食与聚集行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白蚁的概述
        1.1.2 木霉菌的概述
        1.1.3 白蚁防治
    1.2 白蚁研究进展
        1.2.1 白蚁诱饵防治的研究进展
        1.2.2 白蚁与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1.2.3 白蚁与土壤的关系
        1.2.4 白蚁觅食行为的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土壤中木霉孢子对白蚁聚集、取食与挖掘行为的影响
        1.3.2 填充壤土或膨润土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1.3.3 野外不同填充处理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昆虫与试验材料
        2.1.1 供试白蚁
        2.1.2 供试材料
        2.1.3 主要仪器
        2.1.4 供试土壤和细沙的准备
    2.2 土壤中木霉孢子对白蚁聚集、取食与挖掘行为的影响
        2.2.1 短期选择性试验
        2.2.2 长期选择性试验
        2.2.3 对修筑蚁道影响试验
    2.3 填充壤土或膨润土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2.3.1 选择性试验
        2.3.2 非选择性试验
    2.4 野外条件下不同填充材料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2.5 数据分析
        2.5.1 土壤中木霉孢子对白蚁聚集、取食与挖掘行为的影响
        2.5.2 填充壤土或膨润土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2.5.3 野外条件下不同填充材料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3 结果与分析
    3.1 土壤中木霉菌孢子对白蚁聚集、取食与挖掘行为的影响
        3.1.1 短期选择性试验
        3.1.2 长期选择性试验
        3.1.3 对修筑蚁道的影响
    3.2 填充壤土或膨润土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3.2.1 选择性试验
        3.2.2 非选择性试验
    3.3 野外条件下不同填充材料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4 结论与讨论
    4.1 土壤中木霉孢子对白蚁聚集、取食与挖掘行为的影响
    4.2 填充壤土或膨润土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4.3 野外不同填充处理对白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及投稿的论文摘要
附录D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附录E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

(2)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
    1.2 试验仪器
    1.3 测定条件
    1.4 顶空固相微萃取
        1.4.1 样品制备与分析过程
        1.4.2 SPME萃取条件的筛选
        1.4.3 载气的影响
    1.5 直接固相微萃取
        1.5.1 样品制备与分析过程
        1.5.2 萃取时间选择
    1.6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萃取头类型选择
    2.2 萃取温度的确定
    2.3 最佳萃取时间确定
    2.4 样品量选择
    2.5 载气种类对萃取效果的影响
    2.6 直接固相微萃取结果分析
    2.7 白蚁碳氢化合物组分鉴定及分析
3 讨论

(3)林木黑翅土白蚁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1 黑翅土白蚁品级类型
    1.1 生殖型
    1.2 非生殖型
2 黑翅土白蚁群体建立
3 黑翅土白蚁生活史
4 黑翅土白蚁巢穴
5 黑翅土白蚁行为
    5.1 群喂食
    5.2 分飞
    5.3 交尾
    5.4 产卵
    5.5 护卵
    5.6 舐吮
    5.7 扩散迁移
    5.8 防卫
    5.9 跟踪

(4)黑翅土白蚁长翅生殖蚁生殖行为及配对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及方法
    1.1 供试昆虫的采集
    1.2 试验方法
        1.2.1成虫活动的时辰节律观察
        1.2.2成虫生殖行为观察
        1.2.3配对方式及建巢情况统计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头雌、雄成虫的室内行为
        2.1.1成虫活动的时辰节律
        2.1.2活跃期成虫的行为变化
    2.2 配对成虫的室内行为
        2.2.1配对和串联行为
        2.2.2交配行为
        2.2.3产卵行为
    2.3不同配对方式初建巢生长发育状况的比较
        2.3.1新建巢发育概况
        2.3.2雌、雄成虫亲缘关系对初建巢生长发育的影响
        2.3.3生殖蚁分飞情况对初建巢发育的影响
3 讨论

(5)铜陵地区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及治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白蚁的分布与主要危害
    1.2 黑翅土白蚁各型的形态特征
    1.3 黑翅土白蚁危害堤坝机理
    1.4 白蚁综合治理
    1.5 展望
    1.6 引言
2 铜陵地区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调查
    2.1 基本资料
    2.2 蚁害调查
    2.3 结果与分析
    2.4 小结
3 堤坝黑翅土白蚁的综合治理
    3.1 治理方法与范围
    3.2 治理结果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与蚁巢伞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地点和方法
    1.1 研究时间与地点
    1.2 研究方法
        1.2.1 分飞观察
        1.2.2 配对饲养
        1.2.3 白蚁和蚁巢伞关系
2 结果
    2.1 分飞
        2.1.1 分飞活动
        2.1.2 分飞孔状况
    2.2 配对饲养
    2.3 大白蚁亚科白蚁和蚁巢伞关系
3 讨论
    3.1 分飞
    3.2 配对饲养
    3.3 大白蚁亚科和蚁巢伞的关系

(7)黑翅土白蚁觅食行为学基础及诱杀系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前言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白蚁与人类的关系
        1.1.1 白蚁的有益作用
        1.1.2 白蚁的危害
        1.2 国内外白蚁防治状况
        1.2.1 探测技术的应用
        1.2.2 物理屏障法
        1.2.3 病原微生物防治法
        1.2.4 化学屏障法
        1.2.5 诱饵法
        1.2.6 白蚁的综合防治
        1.3 白蚁觅食行为研究进展
        1.3.1 白蚁的觅食策略
        1.3.2 食物和引诱剂对白蚁觅食行为的作用
        1.3.3 植被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1.3.4 土壤环境对白蚁觅食行为的影响
    第2章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部分 黑翅土白蚁觅食行为学基础研究
    第3章 黑翅土白蚁的掘道行为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的掘道行为比较
        3.1.2 砂粒直径对黑翅土白蚁掘道速度的影响
        3.1.3 数据统计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的掘道行为比较
        3.2.2 砂粒直径对黑翅土白蚁掘道速度的作用
        3.3 讨论
        3.3.1 黑翅土白蚁和黑胸散白蚁的掘道行为比较
        3.3.2 砂粒直径对黑翅土白蚁掘道速度的作用
    第4章 黑翅土白蚁的觅食行为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供试虫源
        4.1.2 沙盘制作
        4.1.3 评价指标
        4.1.4 数据统计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二种行为试验的主蚁道数和各级蚁道分支数比较
        4.2.2 原点和取食点的蚁道宽度比较
        4.2.3 过取食点的主蚁道数和次蚁道数比较
        4.2.4 被发现的取食点数和取食点周围的取食环数
        4.3 讨论
    第5章 黑翅土白蚁下唇腺的超微结构及其提取液诱食活性
        5.1 材料与方法
        5.1.1 供试虫源
        5.1.2 黑翅土白蚁下唇腺的解剖方法
        5.1.3 黑翅土白蚁下唇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5.1.4 工蚁下唇腺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液的诱食活性
        5.1.5 不同品级虫体下唇腺水提液的诱食活性
        5.1.6 数据统计
        5.2 结果与分析
        5.2.1 黑翅土白蚁下唇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5.2.2 工蚁下唇腺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液的诱食活性
        5.2.3 不同品级虫体下唇腺水提液的诱食活性
        5.3 讨论
        5.3.1 黑翅土白蚁下唇腺的超微结构观察
        5.3.2 工蚁下唇腺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液的诱食活性
        5.3.3 不同品级虫体下唇腺水提液的诱食活性
    第6章 黑翅土白蚁诱食信息素的组分鉴定
        6.1 材料与方法
        6.1.1 供试虫源
        6.1.2 工蚁下唇腺水提液的样品制备
        6.1.3 工蚁虫体水提液的样品制备
        6.1.4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
        6.1.5 对苯二酚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活性
        6.1.6 数据统计
        6.2 结果与分析
        6.2.1 黑翅土白蚁工蚁下唇腺分泌物中诱食组分的鉴定
        6.2.2 对苯二酚对黑翅土白蚁的诱食活性
        6.3 讨论
    第7章 黑翅土白蚁取食和交哺行为的品级差异性
        7.1 材料与方法
        7.1.1 供试虫源
        7.1.2 取食行为的品级差异性
        7.1.3 交哺行为的品级差异性
        7.1.4 数据统计
        7.2 结果与分析
        7.2.1 取食行为的品级差异性
        7.2.2 交哺行为的品级差异性
        7.2.3 传递效率
        7.3 讨论
第三部分 黑翅土白蚁诱杀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第8章 氟虫腈与吡虫啉对黑翅土白蚁的毒效
        8.1 材料与方法
        8.1.1 供试昆虫
        8.1.2 供试药剂
        8.1.3 二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8.1.4 二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驱避作用试验
        8.2 结果与分析
        8.2.1 二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室内毒力测定
        8.2.2 二种药剂对黑翅土白蚁的驱避作用
        8.3 讨论
    第9章 氟虫腈在黑翅土白蚁中的传递性
        9.1 材料与方法
        9.1.1 白蚁的采集和饲养
        9.1.2 传毒模型
        9.1.3 试验设计
        9.1.4 数据统计
        9.2 结果与分析
        9.2.1 药剂浓度对氟虫腈毒力传递的作用
        9.2.2 染毒时间对氟虫腈毒力传递的作用
        9.2.3 传毒白蚁数对氟虫腈毒力传递的作用
        9.2.4 品级差异对氟虫腈毒力传递的作用
        9.3 讨论
    第10章 黑翅土白蚁的食物选择性研究
        10.1 材料与方法
        10.1.1 供试昆虫
        10.1.2 供试材料
        10.1.3 试验方法
        10.2 结果与分析
        10.2.1 黑翅土白蚁对6种纯饵料的嗜食选择性
        10.2.2 黑翅土白蚁对混合饵料的嗜食选择性
        10.2.3 两种类型诱饵的野外诱食效果
        10.3 结论与讨论
    第11章 几种防霉剂对白蚁诱饵的防霉效果比较
        11.1 材料与方法
        11.1.1 供试防霉剂
        11.1.2 供试昆虫
        11.1.3 供试防霉剂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比较
        11.1.4 初选防霉剂对黑翅土白蚁取食小米粉的作用
        11.1.5 初选防霉剂对白蚁诱饵的野外防霉效果试验
        11.1.6 数据分析
        11.2 结果与分析
        11.2.18 种防霉剂对小米粉的防霉效果比较
        11.2.2 二种初选防霉剂对黑翅土白蚁取食小米粉的作用
        11.2.3 二种初选防霉剂对白蚁诱饵的野外防霉效果
        11.3 小结与讨论
    第12章 白蚁诱饵剂的成型和生产工艺研究
        12.1 材料与方法
        12.1.1 供试饵料与粘着剂
        12.1.2 白蚁诱饵剂成型因子及水平的确定
        12.1.3 空心圆柱型诱饵的制作
        12.1.4 裂纹度的测定
        12.2 结果与分析
        12.2.1 各因子对诱饵剂裂纹度的影响
        12.2.2 最佳成型条件的确定
        12.2.3 手工成型器筛选出的最佳成型条件在电动成型机中运用
        12.3 小结与讨论
    第13章 氟虫腈白蚁诱饵条的毒剂用量确定及野外施药技术
        13.1 材料与方法
        13.1.1 供试白蚁诱饵条
        13.1.2 白蚁诱饵中氟虫腈用量的确定
        13.1.3 氟虫腈白蚁诱饵条的野外施药技术
        13.2 结果与分析
        13.2.1 白蚁诱饵中氟虫腈用量的确定
        13.2.2 氟虫腈白蚁诱饵条的野外施药技术与诱杀效果
        13.3 小结与讨论
        13.3.1 白蚁诱饵中氟虫腈用量的确定
        13.3.2 氟虫腈白蚁诱饵条的野外施药技术
    第14章 氟虫腈诱饵管对黑翅土白蚁觅食种群的抑制作用
        14.1 材料与方法
        14.1.1 野外巢体的觅食活性监测
        14.1.2 野外巢体的觅食种群数量和觅食范围的估计
        14.1.3 氟虫腈诱饵管的制作和投放
        14.2 结果与分析
        14.2.1 氟虫腈诱饵管在试验点1的诱杀效果
        14.2.2 氟虫腈诱饵管在试验点2的诱杀效果
        14.2.3 氟虫腈诱饵管在试验点3的诱杀效果
        14.2.4 对照试验点的白蚁觅食活性
        14.3 讨论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与展望
    第15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15.1 全文总结
        1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申请专利和获奖情况

(8)经济林白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第一章 我国林木白蚁防治研究进展
        1 我国林木白蚁的为害状况
        1.1 我国林木白蚁为害状况
        1.2 林木白蚁的主要为害方式
        1.2.1 白蚁对经济林果树木幼苗的为害
        1.2.2 白蚁对受伤林木的为害
        1.2.3 白蚁筑树心巢为害
        1.2.4 白蚁对树皮的取食为害
        1.3 林木白蚁的为害特点
        1.3.1 白蚁对取食的树木有一定的嗜好性
        1.3.2 生长衰弱的林木易招引白蚁为害
        1.3.3 白蚁的生态环境破坏太大易导致为害
        1.3.4 树木上的白蚁与周围建筑物上的白蚁往往互为虫源
        2 我国林木白蚁的主要种类
        2.1 为害古树的白蚁
        2.2 为害经济林的白蚁
        2.3 为害桉树的白蚁
        2.4 为害杉树的白蚁
        3 林木白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
        3.1 白蚁的生物学
        3.1.1 白蚁的巢居及其发展
        3.1.2 白蚁群体内的品级及其形成
        3.1.3 白蚁的生活史
        3.1.4 白蚁的行为
        3.2 白蚁的生态学
        3.2.1 白蚁与无机环境
        3.2.2 白蚁与有机环境
        3.3 主要林木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3.3.1 黄胸散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3.3.2 台湾乳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3.3.3 黑翅土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3.3.4 黄翅大白蚁的生物、生态学
        4 我国林木白蚁的主要防治技术
        4.1 古树名木白蚁的防治
        4.1.1 预防措施
        4.1.2 防治措施
        4.1.3 注意事项
        4.2 经济林、果树、桉树、杉树等林木白蚁的防治
        4.2.1 预防措施
        4.2.2 防治措施
        4.3 园林、景区及行道树白蚁的防治
        5 存在的问题与研究展望
        5.1 目前林木白蚁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5.1.1 白蚁防治药物的研发水平较弱
        5.1.2 药剂筛选和测定试验不够科学
        5.1.3 对白蚁为害及防治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
        5.1.4 防治药剂选择不合理,施药技术落后
        5.2 林木白蚁研究展望
        5.2.1 重新认识白蚁的功过,化害为利
        5.2.2 加强白蚁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使防治更为有效
        5.2.3 开发更为高效、环保的药剂及剂型
        5.2.4 IPM观念的引入使白蚁的防治更趋合理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
    第二章 杨梅林白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物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方法
        1.3.1 涂干处理
        1.3.2 树干注药处理
        1.3.3 坏蔸根施处理
        1.4 防治效果检查方法
        1.5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树干涂药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2.2 树干注药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2.3 环树蔸施药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第三章 板栗林白蚁诱杀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物
        1.2 试验地概况
        1.3 试验时间
        1.4 测试方法
        1.4.1 诱杀堆诱杀
        1.4.2 诱杀箱诱杀
        1.4.3 诱饵条诱杀
        1.4.4 诱饵包诱杀
        1.4.5 诱饵管诱杀
        1.5 防治效果评价方法
        1.6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诱杀堆和诱杀箱处理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2.2 诱饵条处理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2.3 诱饵包处理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2.4 诱饵管处理对白蚁的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四、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的活动和蚁巢发育与温湿关系的观察(论文参考文献)

  • [1]粘土与木霉菌孢子对白蚁觅食与聚集行为的影响[D]. 熊鸿鹏. 华南农业大学, 2019
  • [2]黑翅土白蚁表皮碳氢化合物固相微萃取条件优化[J]. 杨锦锦,嵇保中,刘曙雯,张新慰,汪洪江,EHSAN Soleymaninejadian,丁芳.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4(31)
  • [3]林木黑翅土白蚁生物学特性研究综述[J]. 唐宏,陈静,廖勇,杨世璋,张岚. 南方农业, 2014(01)
  • [4]黑翅土白蚁长翅生殖蚁生殖行为及配对方式研究[J]. 冀士琳,嵇保中,刘曙雯,曹丹丹,刘佳佳,杨锦锦,张新慰,赵正萍,王丽平,Ehsan SOLEYMANINEJADIAN. 应用昆虫学报, 2014(02)
  • [5]铜陵地区堤坝黑翅土白蚁危害及治理研究[D]. 汪红. 安徽农业大学, 2013(08)
  • [6]云南大白蚁亚科白蚁分飞情况及与蚁巢伞关系[J]. 何银竹,刘蓓,梁醒财. 昆虫知识, 2009(06)
  • [7]黑翅土白蚁觅食行为学基础及诱杀系统的研究[D]. 黄求应. 华中农业大学, 2006(08)
  • [8]经济林白蚁化学防治技术研究[D]. 郭义. 浙江大学, 2005(06)
  • [9]中国堤坝白蚁防治研究简史及现状[J]. 李栋,饶绮珍,田伟金,庄天勇,黎明,陈丽玲,吴子承,宋剑斌,颜庆灵. 白蚁科技, 1998(03)
  • [10]黑翅土白蚁新群体的饲养和其存活十四年的地表活动及蚁巢解剖[J]. 刘源智,唐国清,潘演征,陈良德,何永忠. 白蚁科技, 1995(03)

标签:;  ;  ;  ;  

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rmosanus)活动及蚁群发育与温湿度关系的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