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

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

一、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叶子路[1](2018)在《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一次揭示了美元主导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各国对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在2009年适时启动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此后又推进人民币跨境投融资、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双边本币互换等,推动人民币成为部分国家储备货币,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国内职能向国际拓展,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以及国际储备中得到认可,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用于结算的货币,成为其他国家或个人贮藏货币,成为国际金融活动中的工具货币,在国际市场中逐渐扩大人民币货币影响的过程。人民币国际化既会给我国带来铸币税、分散经济风险、增强国际影响力等好处,但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风险,比如加剧人民币汇率波动。在研究人民币国际化水平与汇率水平之间存在的关系时,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在其他国家经验与中国实际情况结合中前进。本文先对人民币国际化及汇率发展的现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再运用计量模型进行了分析,主要运用计量模型分析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之间关系,在Chinn&Frankel(2005)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的修改,添加外汇储备这一变量,外汇储备对于一国央行管理汇率有更大的灵活性与可操作性,故必须对这一因素的影响加以剔除。选择适合衡量中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参数,这样得出的结果更加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加接近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之间的真实关系。本文的目的在于定性与定量分析汇率与人民币国际化,经过分析最终得出我国汇率变动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具有正相关的结论,为我国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李君宇[2](2016)在《人民币和日元国际化的比较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政治军事实力不断增强,GDP的比重在世界各国中也在不断增长。2015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6.9%,在全球各国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中,中国仅次于美国排在世界第二位。因为我国的经济实力越来越强大,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融资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人民币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也被更多地持有和使用。日元国际化是由日本的强大经济实力作为支撑,通过扩大日元在日本的对外贸易交往中的使用范围,在不断积累国际储备的同时,开始推进金融和外汇市场的自由化和持续对外开放,并根据国内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时制定相应的金融制度调整和改革措施,防止外部风险波及到本国的经济稳定发展,最终推进日元走向国际化的道路。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说明,一国货币若想实现国际化,其重要支撑和基础必须是此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推进国际化的过程中,逐步放开国内金融市场达到资本的自由流动,并适时地推进本国的金融改革和发展。所以,人民币走美元和欧元的国际化道路是行不通的,但人民币可以借助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做出正确的政策决定,这也正是本论文所关注的: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的比较分析。本论文以人民币和日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因为这两种货币同是亚洲国家货币,又都是以国家的经济强大为基础推进国际化进程,所以通过对两种货币的比较,深入研究两种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的殊与同,总结并提出适合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包括改革经济发展模式、完善金融市场、渐进式的发展道路等等。

佟佶尧[3](2014)在《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路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讨论越来越多。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改善,国际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日趋强烈。人民币国际化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起步的,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再平衡加快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也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意义。在世界范围内,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对其他主权货币来说更具有借鉴意义,本文通过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中的异同,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货币国际化之路。本文首先简述了两国货币国际化的国际环境和宏观基础,从国际货币体系的变革、两国经济规模的增长和对外贸易发展的角度,分析这两种货币国际化的背景和可能性。接着通过从空间范围和货币职能范围两个维度比较日元与人民币的国际化路径和绩效。空间范围来看,日元依托与欧美国家的紧密关系,选择直接全球化的路径,经历了快速发展的几年后便归于平静。而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路径的特殊之处,人民币国际化遵循了渐进的三步走路径,逐步实现周边化、区域化和全球化。从货币功能的维度,比较了人民币与日元在作为贸易结算货币、金融投资货币和国际储备货币三种角色时的表现和差异,总结日元没有取得重大影响的原因,分析人民币的发展方向和前景。金融市场深度和开放程度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突破口,需要解决好货币可兑换和资本账户开放程度、金融体系的脆弱性等方面的问题。当然,金融改革和人民币国际化都要顺应改革开放的总体战略布局,人民币的国际化议题产生于国际环境变化与国内经济发展共同创造的环境,只要坚持渐进的国际化路径,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人民币将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扮演更符合身份的角色。

付丽颖[4](2012)在《中日货币国际化比较研究》文中认为本文借助世界经济史中时空结构与逻辑演进的研究方法,从国际金融史时空结构的历时性与共时性角度对中国和日本的货币国际化进行比较。在历时性意义上,战后日元国际化经历了1973-1984年的起步、1985-1989年的官方推进、1990-1998年的收缩以及1999年以后的日元区域化这四个阶段。人民币国际化则包括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边境流通为特点的民间自发阶段和2009年开始的官方推动阶段。中日两国货币国际化的背景与进程,表现出了一种“错时性”。从货币国际化的经济背景与条件看,1997年的中国与1973年的日本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是地缘结构与制度差异造成了两国货币国际化表现与程度的不同。2009年的中国与1985年的日本面临着相似的国际环境与机遇,日元国际化在此阶段的扩张及其在1990年后的收缩警示着我们:货币国际化的路途绝非一帆风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日元国际化与人民币国际化处于共时性范畴。在以美元本位为特征的国际货币体系下,日元国际化与人民币的国际化存在互动关系,两种货币在亚洲区域内面临着核心与边缘的竞争。实行国际金本位制以来的货币国际化经验,从实践上展示了国际货币发行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之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理论、货币选择理论、货币替代与区域货币合作理论使得货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不断深入。在理论分析之后,文章从四个方面对中日两国的货币国际化进行比较:首先,根据国际货币发行国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从中日两国的内部经济条件、对外经济关系、国家金融制度特征以及国际金融秩序角度对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的背景进行分析。其次,比较民间自发阶段的中日货币国际化。具体包括:从国际货币职能角度分析日元在贸易结算、储备资产、国际融资等方面的国际化程度;从人民币境外流通、央行货币互换和香港离岸中心角度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起步阶段的特征;对国际化起步期的日元与人民币进行总结。进而,对中日货币国际化的官方推进阶段进行比较。在分析中日两国推进货币国际化的共同背景——世界经济失衡和美国金融外交基础上,将日元国际化扩张阶段的措施、成效与人民币国际化现状进行比较。其后,对面向东亚区域的中日货币国际化进行比较。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在国际分工深入发展过程中依旧占据着金融主导地位。美元体制强有力地制约着日元和人民币的国际化。基于日本和中国在东亚地区的经贸基础和国际货币体系中美元体制的现实,两国货币相继走上区域化道路,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在论文的最后部分,首先总结了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同时也正视了东亚区域内日元与人民币既有竞争又需合作的现实,最后,基于中国具有的“一国四币”独特优势,对人民币国际化进行展望并就具体策略提出了建议。

娄季芳[5](2012)在《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外经贸联系密切,经济总量和经贸总额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是,相比于我国雄厚的经济实力,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对较低,这与我国经济大国的身份不匹配。同时,次贷危机后,三大国际货币——美元、欧元、日元出现不同程度的信心危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高涨。因此,人民币国际化不仅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的要求,也是当前国际经济背景下的必然选择。同时,人民币国际化包含巨大收益,其长远利益超过近期利益,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对提升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话语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际比较的角度,采用了内外因分析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分析法、整体性分析与结构性分析相结合、国际比较分析法、战略分析法、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民币的现状,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同当前的三大国际货币进行比较,进而分析人民币所处的国际化阶段,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指出人民币国际化中将会遇到的风险和障碍,提出人民币国际化应该采取的路径和举措。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研究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点和研究难点;第二章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与观点综述,分别介绍了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货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人民币国际化的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第三章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背景,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经济背景、国际经济背景,并比较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背景与美元、欧元、日元国际化背景的异同;第四章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分析,介绍了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并把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同三大国际货币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五章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分析了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包括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既有市场风险也有非市场性风险)、并对美国、欧盟和日本在应对货币国际化风险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为我国提供借鉴;第六章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介绍了人民币国际化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渐进模式,一种是战略导向模式,这两种模式是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具有相互包容性,是我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必须坚持的两种手段。通过分析,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已经处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初期阶段,未来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将不断增加。但是我国依然面临人民币国际化的诸多瓶颈,比如:人民币境外流通的范围狭窄、金融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银行机构的海外分支机构较少、我国资本账户未完全开放、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建设仍在摸索阶段等。这些因素严重制约着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程度,需要我国加以完善。通过对我国具体国情的分析和国外经验教训的借鉴,本文认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通过两种模式进行:一种是渐进模式,基本内容是“两个三步走”,即按照我国市场的发育程度,先易后难地实现人民币在职能上的结算货币、投资货币和储备货币,以及由近及远地实现人民币在地域上的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另一种是战略导向模式,该模式是政府通过政策制定、制度设计改善人民币国际化的外部环境、引导市场主体朝向战略目标行动。这两种模式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具有相互包容性,二者协同发展、缺一不可。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我国应该同时采用这两种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积极性,共同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目标的实现。

韩啸[6](2011)在《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趋势 ——以中日韩汇率协调体系建构为视角》文中认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再次给东亚各国敲响了警钟,即一个经济区或经济体里面最好要有一种有效的货币合作机制,是防止域外国家或经济体以汇率等金融手段转嫁危机的最佳方式。由于种种原因,以中日韩三国为主的东亚地区建立类似欧盟的单一货币仍然困难重重,但在三国之间建立起一种货币合作安排,实现三国的汇率协调,并非遥不可及。中日韩三国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贸易金额巨大,同时三国的经济互补性很强,经济上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关系。因此三国都需求一个稳定的汇率环境。同时,从政治上来说,后金融危机时期,日本在外交政策上,有回归亚洲、重视亚洲的趋势,在日美关系上,追求对等关系。在中日双边关系方面,2008年中日签署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双方确认两国为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全新的时期。同年,中日韩三国领导人在日本福冈举行会议,在《三国伙伴关系联合声明》中提出:将在开放、透明、互信、互利、尊重文化差异的原则下推进区域合作。标志着东亚新的合作机制的建立,对推动东亚区域合作有着重要作用和影响,这也为东亚货币合作提供了政治基础。本文通过政治、经济层面以及国际关系理论对汇率协调体系建构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分析,指出构建汇率协调体系是东亚货币合作,乃至东亚共同体建设的关键所在。中日韩三国必须抓住机遇,搁置争议,才是符合各国利益的选择。

梁隆斌[7](2010)在《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60年代,Mundell创立了最优货币区理论,这一理论得到了其追随者的不断丰富和完善。1999年,欧元区的成立标志着最优货币区理论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东亚作为一个地域毗邻的经济体,20世纪后半个世纪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这种贡献至今还在不断得以加强。伴随经济的发展,东亚各国也在尝试着进行一系列经济金融领域的合作,组建了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签署了“清迈协议”和发行东亚货币基金等。这些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合作,有力地促进了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但东亚各国在组建货币区问题上却始终保持沉默,到底是东亚的经济发展本身影响了这种合作进程,还是东亚各国和地区在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异质”性阻碍了这一进程,抑或是东亚二战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和主导国缺乏等因素对组建货币区形成了障碍?带着这些疑问,本文展开了对东亚是否适宜于组建货币区的研究。文章从概念界定切入,在通过对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评述的基础上,首先扩展性地从地缘经济出发,得出在其它影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东亚各国之间的相互引力值相对较大。其次扩展性地从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和国际贸易三大领域对东亚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评价,通过运用单一指标和扩展性地引入综合指标体系对东亚进行检验,得出哪些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再次是通过工资弹性假说和“同质”约束条件有所放松解决了东亚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问题。最后分析东亚组建货币区进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进而从实践的角度印证最优货币区理论需要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论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为导论。在阐述选题背景的基础上,对东亚近年来在金融货币领域的合作做了简单介绍。为了能够对本文的研究目的有一个大概了解,本章还对涉及到本文的相关核心概念,如东亚、货币一体化、最优货币区、经济基础等进行了概念界定,对一体化形式的内涵和外延做了诠释。第二章是货币一体化的历史、理论和本文的研究框架。本章首先对历史上的各种货币一体化形式进行梳理,在此基础对欧元形成的基础进行阐述。其次,通过对自Mundell以来的最优货币区理论进行述评,找出最优货币区理论所阐述的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应用上的不足之处。然后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结合第一章对货币一体化和最优货币区等概念的界定,提出本文的分析框架。主要从三个方面解决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问题:第一,扩展性地引入经济增长、财政金融和国际贸易所包含的各项单一指标,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进行检验;第二,扩展性地以综合评价来检验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第三,解决东亚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所引来的对货币一体化的质疑。第三、四和五章分别从经济、财政和金融、贸易领域扩展性地探讨东亚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第三章首先讨论地缘经济,得出地域毗邻的东亚各国由于彼此相互引力较大,有利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尔后对东亚的经济增长趋同性进行分析,得出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增长较快,会实现Solow式的"catch up"。第四章以财政金融指标为讨论对象,探讨东亚各国在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股指波动以及赤字率和债务负担率等指标上的趋同性,并结合东亚实际,探讨出针对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趋同条件。结果表明东亚在多数指标上的满足情况不亚于欧元区成立之初欧盟各国的趋同情况。第五章讨论东亚各国和地区的贸易情况,首先讨论外贸依存度对组建货币区的重要性及东亚各国的区域内贸易情况,尔后从产业内贸易分析东亚国家之间的经济周期是否趋同的问题。通过三章对各国指标的逐一分析得出,大多数国家均能满足组建货币区的要求。第六章是综合评价。在前三章分析的基础上,本章扩展性地构建了一套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可行性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各国的最终得分来评价哪些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哪些国家需要附加一些约束条件才能加入货币区,哪些国家暂时不适宜于加入货币区。第七章是东亚要素流动性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虽然东亚通过了指标检验,但不少学者可能对东亚组建货币区仍有疑虑,原因是东亚的劳动力要素流动性较差,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为此,本章扩展性地引入工资弹性假设和一体化同质约束条件,解决劳动力要流动性较差和发展不平衡带来的影响。第八章讨论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通过单一指标检验和综合指标评价都得出东亚大多数国家适宜于组建货币区,那为何东亚各国至今仍在组建货币区问题上踟蹰不前?原因在于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中,仍然有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东亚要想组建货币区不具备现实可行性。第一个问题是如何计算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的成本收益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东亚各国如何处理好彼此之间的领土争端问题;第三个问题是东亚各国如何看待二战历史遗留问题:第四个问题是东亚各国组建货币区由谁来做主导国的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再辅之以东亚的基本经济基础条件,东亚才有可能真正组建货币区。第九章是后危机时代对东亚货币一体化进程的影响分析和本文的结论。

高锦灿[8](2010)在《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边境贸易、跨国旅游和中国对外投资等经济活动的扩大,人民币逐渐被周边地区和国家所接受并在市场上流通,人民币周边化初具规模。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中国在危机中维持了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提升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危机过后,东亚各国努力推动区域金融合作,中国亦积极参与了东亚货币合作的进程,并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东亚已经构建了区域金融监督机制、《清迈协议》框架和亚洲债券基金等区域货币合作平台。人民币的区域影响力和地区公信力的不断提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8年全球再度爆发大规模金融危机,全球范围内关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一枝独秀保持高速增长,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国际化面临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本文将通过回顾国际主要货币的发展史,运用历史分析和比较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比研究四种货币国际化模式即:英镑模式、美元模式、欧元模式和日元模式,为人民币国际化寻求经验支持;将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讨论在推进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中国在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选择。

冯清云[9](2010)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文中提出货币合作是区域经济合作的高级形式,随着东亚经济合作范围的扩大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深化,东亚货币合作在这种趋势的推动下不断向前发展。但在现今世界货币体系中,任何区域形式的货币安排都无法摆脱美国霸权的影响。货币合作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包含着重大的政治意义。本文试图探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美国因素,分析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对该进程施加影响的方式和途径。同时,评估了美国因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并对中国在美国因素的影响下应采取何种战略选择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具体论证结构上,本论文做出了如下安排:首先回顾了东亚货币合作进程,分析了东亚货币合作兴起的动因,以及东亚货币合作的历史进程与最新动向。其次,着重分析了美国影响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战略诉求,即巩固和强化美元的地区货币霸权,树立和深化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掌控和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主导权。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美国采取了双边、多边和全球经济战略对东亚货币合作施加影响,力图主导东亚经济发展方向,维护美国霸权利益。为了证实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所发挥的影响,本论文考察了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到2008年全球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政策的明显转变:从东亚金融合作起步时的消极应对到9.11事件后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态度发生积极转变;直至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为谋求互利共赢,分享东亚经济发展红利,对东亚货币合作持有谨慎支持态度。最后分析并总结了美国因素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正反两方面影响,认为影响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政策的最大因素仍然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正是各个时期对国家利益界定不清,才导致了美国政策的摇摆不定。同时,在结尾分析了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认为中国在参与战略上首先必须处理好同区域外部货币(美元)和区域内部货币(日元)的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完善制度建设,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才能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话语权。作为东亚区域内的主要币种之一,只有将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促进东亚地区经济合作,提高东亚经济发展水平。

刘铭[10](2010)在《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各种形式的区域经济合作快速发展,在全球各地形成了或正在形成的自由贸易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多。早在1961年蒙代尔就提出了区域货币合作的最优货币区理论,其基本定义是:在某一特定区域内,一般支付手段是一种单一的共同货币,或是几种货币,这几种货币之间是无限可兑换的,汇率在进行货币交易时互相钉住,保持不变,但是汇率与区域外国家之间保持浮动。欧元的产生和美元区的快速成长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正确性做出了验证。东亚地区的区域经贸联系日益紧密,但是区域内的货币合作却发展缓慢。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为了抵御各种外部冲击,加强区域货币合作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东亚金融危机的发生,点燃了东亚货币合作的导火线,而2008年爆发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为这种合作的最终达成加入了助推剂。从长期来看,通过区域货币合作,建立如同欧盟的单一货币区是东亚货币区的终极目标,但是以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静态标准评价的结果看,东亚地区距离建立单一货币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东亚货币区的建立可以考虑分步实现。按照这种思路,国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理论方案,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种,即在现有货币互换机制的基础上深化发展的方案、先建立次区域货币区在逐层统一的方案、逐步统一的货币篮子方案。这三种方案各有利弊,综合比较来看笔者认为第二种方案最行之有效,而且我们国家已经开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本文的最后提出针对我国如何在东亚货币合作过程中争取主动权,以及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二、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1)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二)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三)论文的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理论分析
    一、货币需求理论
    二、汇兑心理理论
    三、购买力平价
    四、国际收支理论
    五、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历史演进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三、汇率制度变迁
    四、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之间关系定性分析
        (一)汇率变化对人民币国际化影响
        (二)人民币国际化对汇率的影响
第四章 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定量分析
    一、模型变量及数据区间选择
        (一)人民币国际化水平
        (二)我国的经济贸易实力
        (三)我国的外汇储备
        (四)通胀率
        (五)金融市场发展深度
        (六)汇率
        (七)货币惯性(人民币国际支付的滞后项)
    二、平稳性检验
    三、模型设定
    四、回归方法及回归结果
    五、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一、国际经验
        (一)美元的国际化和汇率变动
        (二)日元的国际化和汇率变动
    二、政策建议
        (一)坚定人民币国际化方向
        (二)促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
        (三)以资本管理为重点处理好人民币国际化和汇率的关系
        (四) 增强对外贸易实力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2)人民币和日元国际化的比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日元国际化进程的划分
        1.3.2 日元国际化受阻的原因
        1.3.3 日元国际化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启示
    1.4 主要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之处
第2章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2.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特点和条件
        2.1.1 货币国际化的含义
        2.1.2 货币国际化的特点
        2.1.3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
    2.2 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和衡量标准
        2.2.1 影响货币国际化的因素
        2.2.2 货币国际化的衡量标准
    2.3 货币国际化的总体状况和结果
        2.3.1 货币国际化的总体状况
        2.3.2 货币国际化的结果
第3章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3.1 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3.2 人民币已具备的国际化条件
        3.2.1 经济实力
        3.2.2 东亚地区的影响力
        3.2.3 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
    3.3 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3.3.1 跨境贸易
        3.3.2 跨境投资
        3.3.3 储备货币
        3.3.4 货币篮子(SDR)
第4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发展阶段的比较分析
    4.1 中日货币国际化初始阶段的比较分析
        4.1.1 中日经济实力的比较与分析
        4.1.2.产业结构的优化
    4.2 中日货币国际化发展路径的比较分析
        4.2.1 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空间路径选择的比较
        4.2.2 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货币职能角度的路径选择比较
第5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5.1 政府行为的影响
    5.2 金融市场的影响
    5.3 国际贸易的影响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日元国际化的经验和教训
        6.1.1 提升经济实力,改革经济发展模式
        6.1.2 健全、开放的金融市场
        6.1.3 汇率稳定,渐进升值
        6.1.4 直接性的国际化道路
    6.2 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建议
        6.2.1 改革经济发展模式
        6.2.2 完善金融市场
        6.2.3 逐步放开汇率市场
        6.2.4 提高话语权、保持独立自主性
        6.2.5 渐进式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路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目的和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路径的研究
        (二) 关于日元国际化战略路径的研究
    三、 研究内容和方法
第一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背景条件
    一、 变革中的国际货币体系
        (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日元国际化战略迎来机会
        (二) 金融危机后货币体系改革,人民币国际化成为可能
    二、 稳步提升的经济规模
        (一) 20 世纪 70 年代的日本“经济奇迹”
        (二) 20 世纪 80 年代后的中国经济崛起
    三、 不断增强的贸易竞争力
        (一) 贸易立国战略使日本成为贸易强国
        (二) 出口导向战略助中国成为贸易大国
第二章 地域范围的国际化路径比较
    一、 日元的国际化路径实践
        (一) 日元直接国际化的阶段
        (二) 日元国际化路径的调整
    二、 人民币的渐进国际化路径
        (一) 人民币的周边化
        (二) 人民币的区域化
        (三) 人民币的全球化
第三章 货币职能角度的路径比较
    一、 货币的贸易结算职能
        (一) 日元的结算职能表现起伏不定
        (二) 人民币结算职能发展势头良好
    二、 货币的金融投资职能
        (一) 日元的投融资市场规模逐渐萎缩
        (二) 人民币投融资市场的反应较为积极
    三、 货币的国际储备职能
        (一) 日元拥有比较稳定的国际储备地位
        (二) 人民币具备成为国际储备的潜力
结论和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4)中日货币国际化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经验及其一般理论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的历史概观
    第二节 货币集团时期的日元国际化
    第三节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第四节 货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小结
第二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综述
    第一节 日元国际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相关研究
    第三节 对中日货币国际化的比较研究
    小结
第三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条件比较
    第一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期的国际金融环境比较
    第二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期的经济实力比较
    第三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期的对外经济关系比较
    第四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起步期的国内金融体系比较
    小结
第四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民间自发阶段比较
    第一节 日元自发国际化的特征
    第二节 人民币自发国际化的特征
    第三节 民间自发阶段中日货币国际化的动力机制比较
    小结
第五章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官方推进阶段比较
    第一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官方推进阶段的背景比较
    第二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官方推进阶段的措施比较
    第三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官方推进阶段的成效比较
    小结
第六章 面向东亚区域的中日货币国际化比较
    第一节 美元体制制约中日货币国际化进程
    第二节 中日货币区域化的经济基础比较
    第三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在东亚的发展
    小结
第七章 日元国际化的启示及人民币国际化展望
    第一节 日元国际化对中国的启示
    第二节 中日货币国际化的竞争与合作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展望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5)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方法与理论
    三.创新与疑难
第二章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与观点综述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的相关理论
        一.马克思关于世界货币的论述
        二.国际经济一体化理论
        三.新兴市场国家的货币错配理论
        四.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
        五.货币本质与国际货币的定义
        六.汇率决定的相关理论
        七.其它相关理论
    第二节 货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
        一.货币国际化的决定条件
        二.判断货币国际化程度的标准
        三.货币国际化的风险与收益
        四.国际货币的产生与形成机制
        五.我国学者对货币国际化文献的综述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相关问题的观点综述
        一.人民币国际化必要性的观点综述
        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实施条件的观点综述
        三.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判断的观点综述
        四.关于人民币国际化风险与收益的观点综述
        五.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实施路径的观点综述
        六.观点小结
第三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背景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经济背景
        一.我国取得的经济成就
        二.我国当前存在的经济问题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经济背景
        一.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缺陷
        二. 次贷危机后国际经济环境的新情况
        三.对未来国际经济发展形势的分析与判断
    第三节 国际比较:美、欧、日货币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一.美元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二.日元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三.欧元国际化的历史背景
        四.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与美元、欧元、日元的异同
第四章 货币国际化的条件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货币国际化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
        二.国际货币发行国对外经贸联系密切
        三.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完善发达的金融市场体系
        四.国际货币发行国具有较强的政治实力和较高国际地位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签署货币互换协议的现状
        二.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现状
        三.人民币跨境流通的现状
        四.人民币债券的发行现状
        五.我国金融行业对外开放的现状
        六.我国资本项下自由兑换的情况
        七.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
        八.人民币国际化所处阶段的基本判断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世界三大国际货币的对比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美元的对比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欧元的对比
        三.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现状与日元的对比
第五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与风险分析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收益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直接收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间接收益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市场性风险
        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非市场性风险
    第三节 国际借鉴及应对策略
        一.美元的“特里芬两难”和美国经济内外失衡问题
        二.欧盟主权债务问题
        三.日本经济增长困境与日元国际化的倒退
        四.经验与教训
第六章 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渐进模式
        一.职能“三步走”:结算——投资——储备
        二.地域“三步走”: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
        三.两个“三步走”的统一
        四.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模式的具体措施
    第二节 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导向模式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导向模式的内涵
        二.战略导向模式的理论分析和历史经验
        三.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导向模式的 SWOT 分析
    第三节 人民币国际化渐进模式与战略导向模式的相互包容性分析
        一.渐进模式和战略导向模式的相互独立性
        二.渐进模式和战略导向模式的相互包容性
参考文献
后记

(6)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趋势 ——以中日韩汇率协调体系建构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选题依据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关于汇率问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学者对汇率因素在东亚货币合作中作用的相关研究
    2 论文主体框架
    3 研究创新点、研究方法与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3.1 创新点与新颖之处
        3.2 研究方法
        3.3 寻求解决的主要问题
1 汇率问题的政治经济学
    1.1 从经济学视角对汇率问题的简单阐述
        1.1.1 一国货币汇率的确定依据
        1.1.2 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模式
        1.1.3 汇率的国际合作
    1.2 从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学视角,分析汇率问题
        1.2.1 影响汇率制度的变量分析
        1.2.2 日美货币谈判中的汇率问题个案研究
        1.2.3 中美汇率纠纷个案研究
        1.2.4 东亚地区与汇率合作
    小结
2 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趋势
    2.1 区域性公共产品概念的引入
    2.2 区域性公共产品与汇率协调体系的建立
3 对中日韩三国汇率协调体系可行性的分析
    3.1 中日韩三国构建汇率协调体系的经济基础
    3.2 中日韩三国构建汇率协调体系的政治基础
        3.2.1 以建构主义理论视角分析汇率协调体系的理论基础
        3.2.2 建构主义视角下的货币地区主义
        3.2.3 中日关系对汇率协调体系的影响
        3.2.4 韩国在汇率协调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3.3 中日韩在汇率协调体系构建中的博弈
        3.3.1 日本的政策选择
        3.3.2 韩国的政策选择
        3.3.3 中国的政策选择
    3.4 欧洲经济一体化对中日韩三国施行汇率协调的借鉴意义
        3.4.1 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过程的启示
        3.4.2 从魏尔纳计划到欧洲货币体系(EMS)
    小结
4 中日韩三国汇率协调体系的构建原则与阻力
    4.1 构建该体系的基本原则
        4.1.1 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4.1.2 立足本地区,为地区利益服务的原则
        4.1.3 充分考虑区域外势力影响的原则
    4.2 中日韩三国汇率协调体系构建的阻力
    小结
5 人民币未来的选择-人民币区域化与汇率协调体系的构建
    5.1 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5.1.1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交流中获得铸币税的收益
        5.1.2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维护金融稳定减轻人民币升值压力
        5.1.3 人民币国际化有助于增强中国在世界经济活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5.2 人民币区域化的提出
    5.3 区域汇率协调体系的构建与人民币区域化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7)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意义
        1.1.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政治意义
        1.1.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意义
        1.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学术意义
    1.2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
        1.2.1 亚洲货币基金
        1.2.2 东亚货币基金
        1.2.3 东亚货币互换与《清迈协议》
    1.3 东亚货币一体化相关概念界定
        1.3.1 东亚范围
        1.3.2 货币一体化
        1.3.3 经济基础
    小结
2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理论与本文的研究框架
    2.1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及欧元形成的基础
        2.1.1 货币一体化的历史
        2.1.2 欧元形成的基础
    2.2 最优货币区理论综述
        2.2.1 贸易相关条件对最优货币区形成的影响
        2.2.2 经济趋同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2.2.3 金融市场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2.2.4 经济冲击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2.2.5 成本收益条件对最优货币区理论形成的影响
    2.3 最优货币区理论问题
        2.3.1 最优货币区条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2.3.2 理论条件的内生性问题
        2.3.3 最优货币区理论与《马约》条件的偏差
    2.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框架
        2.4.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研究现状
        2.4.2 本文的研究框架
    小结
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特征与增长收敛分析
    3.1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分析
        3.1.1 地缘经济与货币区
        3.1.2 东亚地缘经济分析
        3.1.3 引力模型及东亚的地缘距离测算
        3.1.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地缘经济引力
    3.2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
        3.2.1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与货币一体化
        3.2.2 东亚经济增长的σ-收敛检验
        3.2.3 东亚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检验
    小结
4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财政金融因素分析
    4.1 通货膨胀率趋同分析
        4.1.1 要求通货膨胀率趋同的依据
        4.1.2 东亚通货膨胀率趋同情况分析
    4.2 利率趋同分析
        4.2.1 要求利率趋同的依据
        4.2.2 东亚利率趋同情况分析
    4.3 汇率趋同分析
        4.3.1 要求汇率趋同的依据
        4.3.2 东亚汇率趋同情况分析
    4.4 股指趋同分析
        4.4.1 要求股指趋同的依据
        4.4.2 东亚股指趋同情况分析
    4.5 预算趋同分析
        4.5.1 要求预算趋同的依据
        4.5.2 东亚预算趋同情况分析
    小结
5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贸易因素分析
    5.1 贸易与货币一体化分析
        5.1.1 东亚贸易的国际地位与货币一体化
        5.1.2 贸易依存度与货币一体化
    5.2 东亚各国区域内贸易分析
        5.2.1 区域内贸易及其衡量
        5.2.2 区域内贸易与货币一体化
        5.2.3 区域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3 东亚各国产业内贸易分析
        5.3.1 产业内贸易及其衡量
        5.3.2 产业内贸易与货币一体化
        5.3.3 东亚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
    小结
6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
    6.1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6.1.1 经济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6.1.2 金融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6.1.3 债务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6.1.4 贸易指标的选取依据及计算方法
    6.2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方法
        6.2.1 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
        6.2.2 熵值法确定权重简介
    6.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可行性评价
        6.3.1 数据来源及数据处理说明
        6.3.2 东亚各国各项经济指标权重的计算
        6.3.3 东亚货币一体化可行性综合评价
    小结
7 东亚要素流动性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7.1 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与工资弹性假说
        7.1.1 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讨论
        7.1.2 东亚的生产要素流动性
        7.1.3 生产要素流动性与工资弹性假说
    7.2 东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分析
        7.2.1 东亚各国总量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7.2.2 东亚各国经济结构发展不平衡性分析
    7.3 一体化同质约束条件放松与东亚货币一体化
        7.3.1 东亚各国的异质性
        7.3.2 传统一体化条件同质性假设的放松
        7.3.3 同质性条件放松对东亚货币一体化的启示
    小结
8 东亚货币一体化不容忽视的几个问题
    8.1 关于组建货币区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8.1.1 可能存在的成本和收益问题
        8.1.2 成本收益分析的困境
    8.2 关于领土争端和二战历史遗留问题
        8.2.1 东亚领土争端问题
        8.2.2 东亚二战历史遗留问题
    8.3 关于组建货币区的领导权问题
        8.3.1 历史上东亚的主导国
        8.3.2 东亚现有货币金融合作的领导尝试
        8.3.3 东亚货币一体化的领导缺位与博弈
    小结
9 后危机时代东亚合作的趋势与本文结论
    9.1 后危机时代东亚货币一体化趋势
        9.1.1 后危机时代东亚金融地位得以加强
        9.1.2 后危机时代东亚的经济地位得以加强
    9.2 结论与展望
        9.2.1 文章的主要结论
        9.2.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9.2.3 货币区组建的经验与教训
参考文献
致谢

(8)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与研究方法
        1. 研究现状
        2. 研究方法
    (四) 研究框架
一、文献回顾与概念梳理
    (一) 文献回顾
        1. 东亚货币合作领域的研究成果梳理
        2. 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的研究成果梳理
        3. 人民币国际化与东亚货币合作
    (二) 概念梳理
        1. 东亚
        2. 货币合作
        3. 货币国际化
        4. 人民币国际化
二、四种货币国际化模式及其比较
    (一) 英镑国际化模式
    (二) 美元国际化模式
    (三) 日元国际化模式
    (四) 欧元国际化模式
    (五) 本章小结
三、东亚货币合作与人民币国际化
    (一) 市场自发作用下的人民币跨境流通(1979—1997 年)
    (二) 人民币区域化的起步(1997—2008 年)
        1. 人民币区域化离不开东亚货币合作
        2. 东亚货币合作进程需要人民币发挥更大的作用
        3. 人民币在东亚的流通状况
    (三) 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国际化条件日益成熟
        1.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际背景
        2. 人民币国际化的国内背景
        3. 人民币国际化的现实条件
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与制约因素
    (一) 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
    (二) 人民币国际化的制约因素
        1. 货币主权让渡的现实困境
        2. 来自美元霸权和欧元扩张的压力
        3. 中国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公共品的提供问题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参考书目
    二、参考文章
    三、英文文献
    四、网站
致谢
外交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9)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导论
    1.1 研究意义
        1.1.1 理论意义
        1.1.2 现实意义
    1.2 国内外学者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研究现状
        1.2.1 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
        1.2.2 国外学者的研究状况
    1.3 国内外学者对美国影响东亚货币合作的相关研究
        1.3.1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
        1.3.2 国外学者的相关研究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2.1 东亚货币合作的外部动因
        2.1.1 世界货币体系的发展
        2.1.2 经济、金融全球化的促进
        2.1.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局限性
        2.1.4 金融危机的刺激作用
    2.2 东亚货币合作的发展历程
        2.2.1 东亚货币合作议题的提出
        2.2.2 东亚货币合作的起步——《清迈协议》
        2.2.3 东亚货币合作的升级:亚洲外汇储备库
    2.3 东亚货币合作的新动向
    小结
3 评析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诉求及影响途径
    3.1 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诉求
        3.1.1 巩固和强化美元的国际货币霸权
        3.1.2 树立和深化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地位
        3.1.3 掌控和维护美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经济主导权
    3.2 评析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施加影响的途径和方式
        3.2.1 美国所掌控的IMF对东亚货币合作进程的影响
        3.2.2 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对东亚各国的影响
        3.2.3 美国主导和参与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
    小结
4 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角色转换与定位
    4.1 消极应对——从亚洲金融危机到《清迈协议》签订期间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政策概述
    4.2 积极转变——9.11事件后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政策转向
    4.3 谋求共赢——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美国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新动向和新举措
    4.4 美国在东亚货币合作中的角色定位
    小结
5 美国因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5.1 美国因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影响
        5.1.1 美国因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正面影响
        5.1.2 美国因素对东亚货币合作的负面影响
    5.2 中国的战略选择
        5.2.1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必要性
        5.2.2 中国参与东亚货币合作的战略选择
    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10)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本文研究的背景
    1.2 理论基础
        1.2.1 最优货币区理论的静态分析法
        1.2.2 最优货币区理论其他研究
第二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意义
    2.1 应对金融危机的需要
    2.2 改变全球经济失衡局面的需要
    2.3 国际组织不作为
    2.4 经济全球化和溢出效应的结果
    2.5 有成功经验可借鉴
    2.6 现有汇率制存在弊端
    2.7 有助于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
    2.8 国家工业化进程的需要
    2.9 建立最优货币区对区域内各国有利
第三章 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
    3.1 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缓慢
    3.2 东亚金融危机以后东亚地区的货币合作
    3.3 东亚货币合作的特点
第四章 最优货币区理论应用于东亚货币合作
    4.1 从要素流动性角度看
    4.2 从经济相互依赖程度及经济开放度的角度看
    4.3 从产品多样性标准来看
    4.4 从经济发展水平及结构的相似性的角度看
    4.5 从通货膨胀率的相似性的角度看
第五章 东亚货币合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1 外部障碍
    5.2 内部阻力
    5.3 货币竞争问题
第六章 东亚货币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6.1 在现有体制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
        6.1.1 货币互换机制及其扩大
        6.1.2 亚洲货币基金
        6.1.3 建立亚洲中央银行及亚元
        6.1.4. 宏观政策协调
    6.2 由较低层次的次区域货币共同体逐步上升
        6.2.1 次区域货币区的形成
        6.2.2 以平行货币推动次区域货币区的融合
结论
参考文献
谢辞
附录

四、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 [1]人民币国际化与汇率关系研究[D]. 叶子路.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2]人民币和日元国际化的比较分析[D]. 李君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6(06)
  • [3]人民币与日元国际化路径比较研究[D]. 佟佶尧. 外交学院, 2014(02)
  • [4]中日货币国际化比较研究[D]. 付丽颖. 东北师范大学, 2012(06)
  • [5]国际比较视角下的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 娄季芳. 中共中央党校, 2012(01)
  • [6]东亚货币合作的新趋势 ——以中日韩汇率协调体系建构为视角[D]. 韩啸. 暨南大学, 2011(07)
  • [7]东亚货币一体化的经济基础扩展性研究[D]. 梁隆斌. 云南大学, 2010(08)
  • [8]东亚货币合作背景下的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D]. 高锦灿. 外交学院, 2010(05)
  • [9]东亚货币合作进程中的美国因素探析[D]. 冯清云. 暨南大学, 2010(10)
  • [10]基于最优货币区理论的东亚货币合作研究[D]. 刘铭. 延边大学, 2010(10)

标签:;  ;  ;  ;  ;  

东亚货币体系危机与重建背景下的日元国际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