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

一、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论文文献综述)

周鑫[1](2021)在《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文中认为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材料,云南省是有色金属大省,其中的铅锌矿占比很大,随着社会工农业不断的发展,铅锌矿需求越来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为缓解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需要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加强研究,同时对成矿条件好的地区进行勘查布局。云南省铅锌矿资源规模庞大,大致分布于滇东北的巧家、鲁甸、彝良、会泽,滇西的兰坪、腾冲、保山一带,滇西南的澜沧、芦子园一带,滇东南的文山、蒙自等地。当前云南地区已发现的铅锌矿资源储量中的80%都集中于以上几个矿产地。本论文系统的资料收集,较好地阐述了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区成矿地质背景、成矿条件、成矿规律及区域成矿要素、成矿模式等,同时,总结了云南省铅锌矿矿产资源分布情况,并对铅锌资源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划分了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类型,主要有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芦子园矽卡岩型铅锌矿、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以及其他类型的铅锌矿等。云南省铅锌资源前景相对较好,铅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10-20年,锌矿静态保障年限小于5年,动态保障程度为5-15年。云南省主要的铅锌矿产勘查布局地段是:(1)滇东北会泽及毛坪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及周缘、(2)滇西兰坪金顶砂砾岩型铅锌矿及周缘、(3)滇西腾冲一带矽卡岩型铅锌矿、(4)滇西保山及周缘矽卡岩、碳酸盐岩型铅锌矿、(5)滇西南芦子园-班老一带与岩浆作用有关的铅锌矿床、(6)滇西南澜沧海相火山岩型铅锌矿及周缘、(7)滇东南都龙矽卡岩型铅锌矿及周缘。对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李琪[2](2020)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矿产品生产国、消费国和贸易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矿种齐全、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的大国之一。但是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发展需求,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低、自主供给难、矿业发展粗放”的特点显着,严重制约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解决矿业经济粗放发展和矿产资源供给缺口问题,自“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广泛的矿业国际产能合作,通过合作,既满足了我国发展对矿产资源的迫切需求,又提升了我国矿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实践表明,深化国际产能合作是推动我国矿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文以“一带一路”倡议下国际矿业产能合作为背景,以“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为研究单元,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德菲尔法、熵值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分析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开展矿业产能合作的竞争力,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国内资源产业需要转型和升级,开展产能合作迫在眉睫。“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矿产资源丰富,铜、金、镍、钴、铝土矿、铁矿石、钾盐、磷、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丰富,资源潜力较大,与我国形成良好互补,为中国与之开展产能合作奠定物质基础。(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经济水平偏低,空间差异性较大,但沿线国家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增长态势,经济水平显着提升。近五年GDP平均增速排名前十国的增速均超过6%,主要为东南亚和中亚国家。总体来看,“一带一路”国家发展速度快,发展空间大,发展意愿强烈,为矿业产能合作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3)蒙古虽然经济发展较落后,基础设施不完善,但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较强,这主要是由于其矿产资源禀赋高,煤炭、有色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储量大,与中国的资源互补性强。中国与之开展合作,不仅可以进口矿产,还能通过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输出钢、铁等过剩产能。(4)俄罗斯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极强,矿产资源位居世界前列,并且该国矿产资源贸易进出口一直保持稳定水平。目前,中俄双方有意加强贸易合作,未来可加强矿业配套的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合作优势。(5)本文提出的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适用范围较广,可进一步作为甄别矿业产能合作优劣国的理论模型,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参考价值。

朱晓强[3](2020)在《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文中研究指明矿产资源基地是矿业经济的主要载体,能够统筹矿产资源集中勘查开发、保证矿物原料高效生产利用和促进下游产业集聚,从而保障国家矿产资源的安全供应。然而,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只有名称没有边界,导致在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时没有充分考虑资源基地的空间位置,这既压缩了矿业活动范围,也不利于矿政管理以及“三区三线”的划定。因此,急需开展矿产资源基地的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明确基地的边界,为将矿产资源基地纳入我国“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双赢。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以区位论、矿产资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理论为基础,对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如下:1.界定矿产资源基地的内涵并进行了分类,明确基地划界的原则、依据和方法,建立了划界理论框架。2.从地质资源、技术经济和生态环境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提出了适用于划界的7个指标和适用于综合评价的15个二级指标。3.从基地、重点区和限制区、核心区三个层次构建矿产资源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提出了我国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4.以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资源基地为例开展实证研究。以研究区所在的大兴安岭Sn-Cu-Pb-Zn-Ag-Au-Nb-Ta矿床Ⅲ级成矿带为依据,分析区域断裂构造、成矿规律、矿床分布等信息,初步划定基地边界。在对划界指标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GIS核密度分析和空间叠置法确定矿产资源密集区,并结合断裂构造、化探异常等要素修正基地的边界。综合考虑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等因素,最终确定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的边界。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划定的基地进行评价,结合实际情况,认为基地边界划定合理。最后,提出管理政策建议,为制定差别化矿政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李东亮[4](2020)在《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和需求扩大导致资源稀缺性越发突出,资源类废弃物逐渐被生产者所重视,回收可循环再利用的废弃物已成为全球日益兴起的新兴产业。近年来,中国作为世界上的重要经济体,尤其是金属类资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国内金属资源相对短缺的背景下,金属废弃物的进口将有效缓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资源短缺问题,为我国金属资源供给提供有效帮助。本文主要研究中国近年来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贸易相关问题,对我国金属类固体废弃物的进口贸易现状进行了介绍与分析。在进口数量方面,尽管固体废弃物总体进口数量不断减少,但是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依然有着较大需求,同时明确了金属固体废弃物的主要来源国,并针对其特点开展实质性分析。在进口政策方面,国家对于金属固体废弃物的政策管制逐渐收缩,对废弃物的分类逐渐明确,可进口金属废弃物种类不断减少,政策管制逐渐严苛。在金属固体废弃物价格方面,进口价格逐年持续上涨,并根据价格与进口数量得出进口金属固体废弃物的正向贸易收益。在金属固体废弃物利用方面,现阶段金属固体废弃物的循环使用依然面临着众多考验与难题,推动相关技术发展的局面显得尤为严峻。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首先借助现有文献,对影响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其次借助引力模型对中国进口金属固体废弃物贸易中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最后基于实证结果通过经济学理论对回归结果进行了分析。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针对中国进口金属类固体废弃物问题提出了完善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的政策与标准,合理调整进口金属废弃物物品种类,建立规范的回收体系,提高金属固体废弃物再加工利用水平,加强金属固体废弃物监管机制建设,促进全球金属固体废弃物贸易合作发展等政策性建议。

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5](2020)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与保障措施》文中研究说明中巴经济走廊贯通巴基斯坦全境,为我国与巴基斯坦进行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基于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匮乏且国内技术设施趋于饱和,而巴基斯坦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技术设施落后的现状,从两国政治、有色金属与人力资源、投资环境与区位交通出发,开展了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认为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具有较大合作空间。从宏观角度提出了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国际产能转移模式,从微观角度提出了产量分成合作、联合经营合作和技术服务合作3种经营模式,以及新理念合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防控化解风险等3个方面的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保障建议。

郭学益,田庆华,刘咏,闫红杰,李栋,王亲猛,张佳峰[6](2019)在《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研究应用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色金属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材料,是国防军工和新科技革命的战略性物资。有色金属冶金面临严重的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是促进有色金属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系统介绍了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的学科和理论基础,详细阐述了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方法,并分析对比了国内外资源循环技术的应用进展。针对我国有色金属资源循环专门性科研机构—中南大学资源循环研究院,详细介绍了其在"城市矿产"绿色循环、稀贵金属清洁回收、资源循环过程强化和材料循环再造等方面的创新研究工作。最后,对有色金属资源循环未来发展前景和方向进行了展望。

王建新[7](2019)在《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前,全球经济和资源形势面临重大转折,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对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质勘查产业结构调整变化,战略性矿产的兴起,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将不断拓展地质勘查的空间。新的形势对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提出巨大的挑战,同时为地质勘查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机遇,也为内蒙古自治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现阶段探索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更好的把内蒙古自治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显得尤为关键。本文在参考借鉴现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全球及国内的地质勘查形势、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等方面,围绕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及动力进行了探索性研究。提出了“新地勘经济体系”,新地勘经济体系是由地勘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相互关系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路径是建立新地勘经济体系,包括地勘产业体系、绿色发展和对外地勘。地勘产业体系是建立行业化管理、专业化细分和企业化经营的地勘产业体系;企业化经营就是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造实体经济就是组建地矿集团公司,地矿集团公司采取勘查开发一体化、大地质、地质跨界的战略。并论述了地质跨界战略实施是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衍生和实体经济的补充。建立了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是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实现创新驱动就是要创建高效的组织管控制度,完善的人力资源制度,健全的地勘金融机制,充满活力的文化建设以及科技创新机制。以此为基本点构建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指标体系,包含4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30个三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为方案层。实施转型升级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地勘新经济,地勘新经济就是在地质勘查业基础性、战略性、公益性的基础上与新经济的大数据、互联网+、智能化的结合体。

李彦昌[8](2019)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效率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有色金属工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同时,产业结构性矛盾抑制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的企业效率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基于对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的分析,选取71家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2011年-2017年的投入产出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效率研究。首先,采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的效率进行分析。第一阶段,运用传统的DEA模型,选取总资产、员工人数、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四个投入指标,选取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周转率三个产出指标,对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以及规模报酬效益进行测算,第二阶段,运用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选取企业所在地区的人均实际GDP、政府补助比重、股权集中度三个环境变量指标,剔除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结果的影响,得到新的投入产出数据,在第三阶段,重新运用DEA模型进行效率测算,更加准确地反映效率结果。并且从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及其两个子行业进行结果分析,并将所有企业分为四种类型。其次,运用生产率指数(Malmquist)对2011年-2017年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的效率进行动态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数的变化情况,从整个行业以及两个子行业进行分析,更加全面地反映效率变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第一阶段2011年-2017年有色金属行业综合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0.709,0.803,0.888,第二阶段选取的外部环境因素对效率结果的影响较大,剔除这些因素后第三阶段效率值的平均值调整为0.787,0.795,0.935,得出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综合效率分布不均,整体效率较高,纯技术效率平均值小于规模效率平均值,制约综合技术效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纯技术效率。运用Malmquist指数分析后表明技术进步的降低制约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最后,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和政府宏观层面对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提出建议。

张依[9](2019)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色金属行业是国家重要的基础产业,与制造业、交通运输、房地产业以及航空航天等行业高度相关,为各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关键资源。目前,我国有色金属行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投资增长放缓,供需矛盾突出,产能严重过剩,转型升级迫在眉睫。一方面主要产品附加值不高,生产成本攀升,使得有色金属行业整体盈利水平较差;另一方面,产品价格随国内外宏观经济变化明显,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盈余波动程度大。基于企业的持续性经营假设,可以通过关注企业当前经营状况来对企业未来的业绩进行预测。企业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是保持盈余的持续性,那么就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来说,企业盈余是否存在可持续性呢?本文采用财务报表基本面分析法建立综合评价指标,对有色金属行业65家上市公司在2008-2017年10年间的盈余持续性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行业整体来看企业的盈余持续性水平偏低;依据产业链对样本进行分组后,发现同一行业不同产业链环节的企业间的盈余持续性也存在明显差异,前端矿采选业盈余持续性更高。为进一步明确有色金属行业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盈余持续性产生差异的原因,本文区分产业链前后端样本企业分别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部分内部特征因素对产业链前后端样本的盈余持续性的作用效果一致。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的应计项目(ACC)存在对盈余持续性的抑制作用,企业规模(SIZE)、销售毛利率(SGP)均与盈余持续性显着正相关,而产业链前后端企业销售毛利率的差距是造成前后端企业盈余持续性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部分企业内部特征因素对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盈余持续性有不同影响,在对前端矿采选业样本的回归中,无形资产占比(INR)与盈余持续性呈不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而在全行业样本及后端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样本的回归结果中,则呈不显着的负相关关系,这主要是因为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的无形资产构成不同,前端矿采选业无形资产构成中含矿业权。股权集中度(CR1)仅在前端矿采选业样本中显着为正,资产负债率(LEV)在全行业及后端压延加工业样本中显着为负,但在前端矿采选业样本中不显着。外部影响因素中GDP增长率这一衡量宏观经济波动的指标对产业链前后端企业盈余持续性的影响并不一致。

王妍[10](2019)在《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研究 ——以TEWOO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有色金属是工业生产的重要原材料,广泛应用于航天、汽车、电力、国防科技、工业等领域。有色金属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科技、国防建设等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资源。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对有色金属的需求也持续增加,现有的有色金属产量无法满足内需,我国需要大量从其他国家进口有色金属。因此,针对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过程中存在的资金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首先,本文基于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的现状研究,分析了有色金属贸易流程和资金流程;其次,通过TEWOO公司实际案例,详细地分析了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并对资金风险中的合作方的信用风险、贸易支付方式风险、价格波动风险、汇率风险以及融资风险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最后,为了达到风险防控的目的,本文针对存在的资金风险,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本文从贸易风控的视角入手,对有色金属的进口贸易资金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管控具有较强的参考性,对加强有色金属进口贸易安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研究现状
        1.2.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研究现状
        1.2.3 铅锌矿产资源地质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研究路线
        1.3.1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3.3 论文主要成果
第二章 国内外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1 世界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2 国内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概况
        2.3.1 自然概况
        2.3.2 铅锌矿产资源基本概况
        2.3.3 铅锌矿产资源储量概况
    2.4 铅锌矿产资源需求预测
第三章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1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分布特征
    3.2 云南省主要铅锌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
        3.2.1 碳酸盐岩型铅锌矿
        3.2.2 砂砾岩型铅锌矿
        3.2.3 火山岩型铅锌矿
        3.2.4 矽卡岩型铅锌矿
第四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1 云南省铅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2 云南省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
    4.3 铅锌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第五章 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1 矿业环境分析
        5.1.1 矿产资源整合
        5.1.2 云南地缘经济地位优势
    5.2 铅锌矿产资源勘查布局
        5.2.1 加大铅锌资源勘查力度意义重大
        5.2.2 勘查布局原则
        5.2.3 勘查布局
第六章 结论与不足
    6.1 结论
    6.2 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附录B 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学术会议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项目依托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综述
        1.5.1 矿业国际合作研究进展
        1.5.2 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进展
        1.5.3 总体研究评述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方法
        1.6.2 技术路线
2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辨析
        2.1.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界定
        2.1.2 国际产能合作概念阐释
        2.1.3 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国际产业转移理论
        2.2.2 国际合作理论
    2.3 本章小结
3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研究概况
    3.1 中国矿产资源现状
    3.2 沿线国家矿产资源分布情况
        3.2.1 重要固体矿产资源
        3.2.2 油气资源(石油、天然气)
    3.3 沿线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
    4.1 评价方法与评价步骤
        4.1.1 评价方法选择
        4.1.2 基于熵值-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2 指标体系建立
        4.2.1 指标体系建立原则
        4.2.2 指标体系建立
        4.2.3 指标定量化处理
    4.3 指标权重赋值
    4.4 模糊综合评价
        4.4.1 确定指标因素集
        4.4.2 建立评价集
        4.4.3 确定权重集和隶属度矩阵
        4.4.4 模糊综合评价
    4.5 本章小结
5 “一带一路”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模型应用及结果——以中蒙俄经济走廊为例
    5.1 蒙古、俄罗斯基本情况
        5.1.1 自然、社会经济情况
        5.1.2 矿产资源情况
        5.1.3 蒙古、俄罗斯与中国关系
        5.1.4 矿业相关政策法规
    5.2 评价过程
        5.2.1 指标评价因素集
        5.2.2 指标评价集
        5.2.3 权重集
        5.2.4 确定模糊综合评价矩阵
        5.2.5 评价结果判定
    5.3 评价结果分析
    5.4 中蒙俄经济走廊带矿业合作现状及未来合作前景
        5.4.1 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禀赋
        5.4.2 有色金属矿业发展现状
        5.4.3 未来合作前景
    5.5 本章小结
6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矿业产能合作对策建议
    6.1 积极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矿业产能合作
    6.2 建立长效合作机制,矿业与基础设施建设协同发展
    6.3 以中北亚、东南亚地区为重点,优化矿业产能合作总体布局
    6.4 发挥政府引导作用,提升矿业企业国际化水平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2 讨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区划理论研究现状
        1.2.2 矿产资源区划研究现状
        1.2.3 保护区与矿产资源基地研究现状
        1.2.4 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2.5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基本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基本框架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主要工作量
    1.6 创新点
第2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理论框架
    2.1 概念
    2.2 理论基础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区位理论
        2.2.3 区域产业集聚理论
        2.2.4 矿产资源安全理论
        2.2.5 地域分工理论
        2.2.6 综合评价理论
    2.3 理论框架
        2.3.1 划界原则
        2.3.2 划界依据
        2.3.3 划界方法
第3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模型
    3.1 影响因素
        3.1.1 资源
        3.1.2 技术经济
        3.1.3 环境
    3.2 指标构建原则
    3.3 指标的选取和解释
        3.3.1 划界指标的选取
        3.3.2 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
        3.3.3 指标的解释
    3.4 指标的标椎化
    3.5 评价方法和评价模型
        3.5.1 层次分析法(AHP)
        3.5.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
第4章 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4.1 基地分类
    4.2 基地划界等级体系构建
    4.3 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方案
第5章 大兴安岭中南段有色金属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
    5.1 研究区概况
        5.1.1 自然地理条件
        5.1.2 地质调查工作程度
        5.1.3 地质资源条件
        5.1.4 生态环境条件
        5.1.5 技术经济条件
    5.2 基地划界
        5.2.1 划界指标权重
        5.2.2 划界指标标准化
        5.2.3 基地划界
    5.3 基地综合评价
        5.3.1 综合评价指标权重
        5.3.2 指标数据资料处理
        5.3.3 综合评价
    5.4 勘查开发布局
第6章 矿产资源基地管理政策建议
    6.1 统一管理政策建议
    6.2 差别化管理政策建议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固体废弃物贸易理论研究
        1.2.2 中国固体废弃物贸易现状相关研究
        1.2.3 固体废弃物贸易法律与监管机制研究
        1.2.4 影响固体废弃物进口的因素
        1.2.5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图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固体废弃物贸易相关概念
        2.1.1 固体废弃物
        2.1.2 金属固体废弃物
        2.1.3 固体废弃物贸易与“洋垃圾”走私
    2.2 相关经济学说及其理论
        2.2.1 污染天堂假说
        2.2.2 资源再生贸易理论
        2.2.3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第3章 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现状与相关问题
    3.1 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贸易现状
        3.1.1 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规模
        3.1.2 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价格
        3.1.3 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利得现状
        3.1.4 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主要来源地
    3.2 中国金属废弃物进口政策现状
    3.3 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贸易中的问题
        3.3.1 危害环境
        3.3.2 废弃物再利用技术落后
        3.3.3 废弃物商品与鉴别体系尚未完善
        3.3.4 监管机制尚需完善
        3.3.5 废弃物贸易类企业追求私利开展走私活动
第4章 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影响因素分析
    4.1 中国GDP的影响
    4.2 金属价格的影响
    4.3 人口数量的影响
    4.4 国际供给的影响
    4.5 政策因素的影响
    4.6 汇率的影响
    4.7 自然因素的影响
第5章 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1 贸易引力模型概述
    5.2 变量选取、说明与数据来源
        5.2.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2.2 数据来源
    5.3 模型构建与数据检验
        5.3.1 模型构建
        5.3.2 单位根检验
        5.3.3 协整检验
    5.4 模型回归与结果
        5.4.1 模型回归
        5.4.2 模型调整与回归结果
    5.5 结果分析
第6章 中国进口金属固体废弃物的政策建议
    6.1 完善金属废弃物进口政策与标准
    6.2 合理调整进口金属废弃物品类
    6.3 建立合理的回收体系,提高金属废弃物再加工利用水平
    6.4 合理选择来源国,加强监管促进全球废弃物贸易合作发展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与保障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1 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现状
    1.1 我国有色金属产业现状
    1.2 巴基斯坦有色金属资源现状
    1.3 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现状
2 基于中巴经济走廊进行有色金属产业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2.1 中巴经济走廊有色金属产业合作的必要性
    2.2 中巴经济走廊有色金属产业合作的可行性
3 合作模式
    3.1 宏观层面的国际产能转移模式
    3.2 微观层面的中巴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
4 合作保障措施
    4.1 基于“五通”新理念的中巴有色金属矿资源合作机制
    4.2 生态环境保障措施
    4.3 风险防控及化解保障措施
5 结语

(7)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存在的问题
        1.2.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2.2 存在的问题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主要工作量
    1.5 创新点
2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相关概念解析
    2.2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的现实背景和实现方式
    2.3 转型升级研究评价
    2.4 国内外研究现状
        2.4.1 国外地质勘查行业的管理体制
        2.4.2 国内研究现状
3 地质勘查行业形势分析
    3.1 全球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2 国内地质勘查形势分析
    3.3 小结
4 内蒙古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
    4.1 综述
    4.2 矿产资源
    4.3 地质矿产勘查
    4.4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
    4.5 小结
5 内蒙古地勘行业现状分析
    5.1 内蒙古地勘行业单位情况
    5.2 内蒙古地勘行业从业人员
    5.3 内蒙古地勘行业资产状况
    5.4 内蒙古地矿集团发展历程
    5.5 内蒙古地矿集团SWOT分析
    5.6 小结
6 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路径
    6.1 转型升级发展模型构建
    6.2 深耕地勘产业体系
        6.2.1 行业化管理
        6.2.2 专业化细分
        6.2.3 企业化经营
    6.3 服务绿色矿业发展
    6.4 “走出去”拓宽地质市场
        6.4.1 海外发展方案
        6.4.2 境外投资架构
    6.5 小结
7 实现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的动力
    7.1 发展动力指标构建
    7.2 构建新型组织管控制度
    7.3 激发人力资源潜能
    7.4 强化地勘金融管理
    7.5 探索科技创新途径
    7.6 小结
8 结论
    8.1 成果和认识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8)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效率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对效率测度方法的相关研究
        1.2.2 对行业效率测度的相关研究
        1.2.3 对有色金属行业效率的相关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主要创新点
2 理论基础与模型介绍
    2.1 效率的定义
    2.2 模型介绍
        2.2.1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
        2.2.2 第二阶段: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
        2.2.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
        2.2.4 Malmquist生产率指数
3 有色金属行业现状分析
    3.1 有色金属行业定义
    3.2 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
        3.2.1 有色金属行业生产稳步增长
        3.2.2 有色金属行业投资小幅下降
        3.2.3 有色金属行业经济效益良好
        3.2.4 有色金属行业进出口贸易逆差扩大
4 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效率的实证分析
    4.1 样本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4.1.1 样本选取
        4.1.2 指标选取
        4.1.3 数据来源
    4.2 实证分析
        4.2.1 第一阶段:传统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4.2.2 第二阶段:随机前沿分析(SFA)模型的实证分析
        4.2.3 第三阶段:调整后的DEA模型的实证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效率情况分析
        4.3.2 不同效率类型的有色金属上市企业分类情况
5 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
    5.1 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的生产率指数分析
    5.2 有色金属行业子行业上市企业的生产率指数分析
        5.2.1 有色金属采选业上市企业的生产率指数分析
        5.2.2 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上市企业的生产率指数分析
6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模型数据结果
    附录2:个人简介

(9)产业链视角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有色金属行业
        1.2.2 产业链
        1.2.3 盈余持续性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和内容框架
        1.3.2 拟采取研究的方法
    1.4 选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
        2.1.1 会计盈余功用理论
        2.1.2 决策有用观
    2.2 文献综述
        2.2.1 盈余持续性的研究现状
        2.2.2 有关盈余持续性度量方法的研究综述
        2.2.3 有关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特征及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特征
        3.1.1 有色金属行业特征整体特征
        3.1.2 产业链视角下有色金属行业前后端企业差异性特征
    3.2 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发展现状
        3.2.1 有色金属产量增速放缓
        3.2.2 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不断减少
        3.2.3 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营业收入增长放缓
        3.2.4 有色金属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增长波动明显
    3.3 本章小节
第四章 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评价模型构建
    4.1 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4.2 盈余持续性评价模型构建
    4.3 盈余持续性的综合评价指标
        4.3.1 KMO和 Bartlett球形检验
        4.3.2 计算特征值及主成分权重
        4.3.3 计算主成分得分
    4.4 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评价
        4.4.1 有色金属行业整体盈余持续性测算
        4.4.2 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盈余持续性评价与分析
        4.4.3 产业链视角下有色金属行业企业盈余持续性对比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5.1 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5.1.1 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5.1.2 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5.2 研究假设
        5.2.1 应计项目与盈余持续性
        5.2.2 经营状况与盈余持续性
        5.2.3 资产结构与盈余持续性
        5.2.4 股权结构与盈余持续性
        5.2.5 资本结构与盈余持续性
    5.3 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5.3.1 变量选取与说明
        5.3.2 模型构建
    5.4 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组间均值T检验
        5.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5.5 产业链视角下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结果分析
        5.5.1 有色金属行业企业整体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5.2 有色金属行业前端企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5.3 有色金属行业后端企业盈余持续性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建议
    6.3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研究 ——以TEWOO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课题研究意义
    1.3 课题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
第2章 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现状分析
    2.1 有色金属概述
        2.1.1 有色金属的品种分类
        2.1.2 有色金属进口主要来源国分布
        2.1.3 有色金属进口贸易模式
        2.1.4 有色金属的定价方式
    2.2 有色金属进口贸易的形成
        2.2.1 国内有色金属的产能与消耗情况
        2.2.2 有色金属进口贸易产生的原因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TEWOO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
    3.1 信用风险
    3.2 贸易支付方式风险
    3.3 有色金属的价格波动风险
        3.3.1 价格波动的原因
        3.3.2 价格波动的风险
    3.4 汇率波动风险
        3.4.1 汇率波动风险产生的原因
        3.4.2 汇率波动风险的种类
    3.5 有色金属贸易融资风险
        3.5.1 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融资产生的原因
        3.5.2 有色金属贸易融资风险种类
    3.6 资金风险的AHP分析
        3.6.1 资金风险的AHP模型
        3.6.2 基于AHP的资金风险项目评价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TEWOO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的风险防范
    4.1 信用风险防范措施
    4.2 贸易支付方式风险防范措施
    4.3 价格波动风险防范措施
        4.3.1 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
        4.3.2 套期保值
    4.4 汇率风险防范措施
        4.4.1 汇率风险管理
        4.4.2 银行相关锁汇产品
    4.5 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4.5.1 创新融资方式
        4.5.2 TEWOO优化融资决策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铅锌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与勘查布局研究[D]. 周鑫. 昆明理工大学, 2021(01)
  • [2]“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中国矿业产能合作竞争力评价研究[D]. 李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10)
  • [3]矿产资源基地划界与综合评价研究 ——以大兴安岭中南段为例[D]. 朱晓强.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0
  • [4]中国金属固体废弃物进口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D]. 李东亮. 兰州理工大学, 2020(01)
  • [5]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有色金属产业合作模式与保障措施[J]. 许礼刚,关景文,徐美娟. 黄金科学技术, 2020(02)
  • [6]有色金属资源循环研究应用进展[J]. 郭学益,田庆华,刘咏,闫红杰,李栋,王亲猛,张佳峰.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2019(09)
  • [7]内蒙古地勘行业转型升级发展战略研究[D]. 王建新.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8]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上市企业效率研究[D]. 李彦昌.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9]产业链视角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盈余持续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张依. 江西理工大学, 2019(01)
  • [10]有色金属进口贸易资金风险研究 ——以TEWOO为例[D]. 王妍. 天津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我国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现状及建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