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

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

一、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杨,蒋力,张珂,鲁岩,赫嵘,贾哲,黄容海[1](2020)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46例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0例行穿孔修补术,6例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穿孔修补术患者分为开腹组(18例)和腹腔镜组(2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电话或门诊随访行穿孔修补术患者术后1~12个月胃镜结果。结果开腹组与腹腔镜组患者手术时间[(131.3±21.7)min vs(85.7±22.8)min]、术中出血量[(150.0±40.8)ml vs(40.0±11.5)ml]、术后排气时间[(4.5±1.3)d vs(2.8±1.0)d]、术后住院时间[(28.1±20.7)d vs(8.1±1.8)d]及术后并发症[61.1%(11/18)vs 22.7%(5/2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的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40例穿孔修补术后患者,29例在术后1~12个月进行了胃镜检查,其中3例溃疡未愈合,继续内科治疗后痊愈;3例十二指肠球部瘢痕伴狭窄,患者无症状;1例胃窦溃疡患者术后1年复查溃疡癌变。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更适用于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及恢复快等优点。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可综合患者情况谨慎开展。

贾昊鹍,王正根[2](2017)在《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文中研究指明肝源性溃疡是指在肝硬化基础上出现的消化性溃疡,是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其发病率较单纯消化性溃疡者高。目前肝源性溃疡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是门脉高压、肝功能不全等多种因素共同影响发展而成的。因存在肝硬化的基础,肝源性溃疡的治疗除抗溃疡治疗外,还需考虑原发病的治疗,治疗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结果,对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特点予以综述。

饶建,林秀欣,余更生,郑作深[3](2016)在《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2例原发性肝癌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0.5%(76/12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13.9%、29.5%、18.8%。其发生与肝癌体积、肝功能Child分级、Hp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无显着相关(P>0.05);仅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应常规行胃镜检查。防治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应给予降低门静脉压力、制酸等治疗措施。

饶建,郑作深[4](2016)在《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情况,探讨其发生原因,以期为上消化道出血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4年1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122例行胃镜检查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率为60.5%(76/122),其中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复合性溃疡发病率分别为13.9%、29.5%、18.8%。消化性溃疡与肝癌体积、肝功能child分级、HP感染、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均无显着相关(P>0.05),仅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P<0.05);122例患者中有部分(100例)给予药物预防消化道出血,其中38例给予奥美拉唑,62例给予奥美拉唑联合心得安,其余22例无预防用药。1年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分别为5例(13.16%)、3例(4.83%)、5例(22.72%),联合预防用药组上消化道出血发病率较无预防用药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消化性溃疡发病率高,发病原因与门静脉压力升高显着相关,因此建议常规行胃镜检查;防治溃疡合并消化道出血时,建议联合给予降低门静脉压力及制酸治疗。

牛丽林[5](2012)在《胃黏膜EGF及PEG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胃黏膜EGF(表皮生长因子)及PEG2(前列腺素E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方法本实验选取了160例在2010年8月份~2011年12月份在某医院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38例肝硬化肝源性溃疡患者(A组),42例肝硬化非肝源性溃疡患者(B组),35例慢性胃炎患者(C组),45例非溃疡性消化不良(D组),统计及比较A组和B组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以及A组、C组和D组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结果 A组患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521±0.292)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B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为(0.911±0.507)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908±532)pg/mg。两组数据均进行比较,得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0.521±0.292)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519±294)pg/mg;C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1.853±0.751)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749±638)pg/mg;D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1.871±0.746)pg/mg,前列腺素E2含量为(1707±616)pg/mg。A组与C组相比较,P﹤0.01;A组与D组相比较,P﹥0.05。结论肝源性溃疡患者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和前列腺素E2不明显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分级相互关系,也就是说不会影响到肝功能变化对肝源性溃疡患者胃黏膜的保护作用。

王滨容[6](2012)在《肝源性溃疡63例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肝源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肝源性溃疡以上腹痛最多见但缺乏规律性;胃溃疡多于十二指肠溃疡;肝源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损害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肝源性溃疡症状不典型,发生率高,其发生与肝功能分级及门静脉高压密切相关,难治愈,及时正确诊治肝源性溃疡,可降低病死率。

江文明[7](2011)在《肝源性溃疡的103例临床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肝源性溃疡(Hepatogenic Ulcer,HU)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肝源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U以不规则上腹痛、闷胀多见,十二指肠溃疡多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Hp感染率高于胃溃疡(P<0.05)。结论本组肝源性溃疡发生率23.84%,临床症状不典型,以十二指肠溃疡多见,HP感染与HU似无明显关系,但十二指肠溃疡中伴HP感染率明显高于胃溃疡,及时正确诊治HU可使该病能得到及时治疗,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

扈晓宇,张扬,白松林,胡彰勇,钟森,范昕建[8](2011)在《补托法对肝源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补托法治疗肝源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中医辨证属于气虚血瘀证的肝源性胃溃疡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72例患者给予补托法代表方"托里透脓汤"+奥美拉唑+心得安治疗;对照组71例患者给予奥美拉唑+心得安治疗,疗程均为4wk.观察两组肝源性胃溃疡患者的临床有效率,S2期获得率和近期、远期复发率.结果:在"标准疗程"结束后,治疗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5.83%(69/72)、80.28%(57/71),差异显着(q=4.260,P<0.05);S2获得率分别为82.69%(43/52)、30.95%(13/42),差异显着(χ2=25.826,P<0.01);疗程结束6mo后,两组溃疡复发率分别为26.92%(14/52)、47.62%(20/42),差异显着(χ2=4.310,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大便常规、肝、肾功及心电图等检查,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托法可显着提高肝源性胃溃疡的愈合质量、改善近期疗效、降低溃疡的复发,安全有效.

黄赞松,周喜汉,尹毅霞[9](2009)在《国产奥美拉唑治疗肝源性溃疡临床对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评价国产奥美拉唑对肝源性溃疡(HU)的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对243例确诊肝硬化患者经胃镜检查有活动期溃疡患者46例,每日晨服国产奥美拉唑20 mg,疗程46周,观察胃镜下溃疡愈合、临床症状好转和副作用情况,并与同期消化性活动期溃疡(PU)43例对比。结果4周愈合率HU组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为71.43%(20/28),胃溃疡(GU)为55.56%(10/18);PU组中DU与GU为100.00%(31/31与12/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周愈合率HU中DU为85.71%(24/28),GU为88.89%(16/18)。肝功能Child C级者溃疡愈合率明显降低。结论国产奥美拉唑治疗HU的疗效较好,但比PU差,且疗程应比PU长,尤其肝功能Child C级者。未见明显副作用。

刘占春,刘春英,于庆功[10](2009)在《肝源性溃疡98例临床特点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我国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98例病理学确诊的肝源性溃疡患者临床资料、诊疗措施和预后等多临床因素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结果肝源性溃疡好发于中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溃疡部位以胃溃疡多见,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肝功能损害程度严重,加强系统性抗溃疡和抗幽门螺杆菌治疗疗效满意。结论肝源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复杂多样,有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诊断标准
    1.3 手术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行穿孔修补术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术后情况
        2.1.1 一般资料
        2.1.2 术中和术后情况
    2.2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患者一般资料术中及术后情况
    2.3 随访
3 讨论

(2)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发病机制
    1.1 门静脉高压
    1.2 肝功能不全
    1.3 内毒素血症
    1.4 其他
2 药物治疗
    2.1 降低门静脉压力
    2.2 抑酸药
        2.2.1 H2受体拮抗剂(H2RA)
        2.2.2 质子泵抑制剂(PPIs)
    2.3 胃黏膜保护药
    2.4 其他
3 小结

(3)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检出情况统计分析
    2.2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3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3 讨论

(4)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原发性肝癌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检出情况
    2.2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2.3 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肝癌体积的关系
    2.4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发病率与HP感染的关系
    2.5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食管静脉曲张的关系
    2.6 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与门脉高压的关系
    2.7 药物预防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
3 讨论

(5)胃黏膜EGF及PEG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A组和B组患者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比较
    2.2 A组、C组和D组的胃黏膜表皮生长因子含量和前列腺素E2含量情况比较
3 讨论

(6)肝源性溃疡6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内镜下特点
    1.3 治疗
2 结果
    2.1 主要临床表现
    2.2 HU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分级的关系
    2.3 预后
3 讨论

(7)肝源性溃疡的103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仪器及检查方法
    1.3 诊断标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肝功能分级:
    2.2 溃疡类型与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的关系:
3 讨论
    3.1 HU的发病率及相关因素
    3.2 HU的发病机理

(9)国产奥美拉唑治疗肝源性溃疡临床对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2 溃疡分布
    1.3 发病情况
    1.4 对照组
    1.5 给药方法
    1.6 观察方法
    1.7 疗效判定
    1.8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疗效和溃疡愈合情况
    2.2 溃疡疼痛缓解情况
    2.3 大便转黄或隐血试验转阴时间
    2.4 溃疡愈合率与肝功能分级关系
    2.5 副反应
3 讨 论

四、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溃疡穿孔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及疗效[J]. 王杨,蒋力,张珂,鲁岩,赫嵘,贾哲,黄容海. 中国肝脏病杂志(电子版), 2020(02)
  • [2]肝源性溃疡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J]. 贾昊鹍,王正根.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2017(02)
  • [3]原发性肝癌并发消化性溃疡76例分析[J]. 饶建,林秀欣,余更生,郑作深. 肿瘤学杂志, 2016(08)
  • [4]原发性肝癌合并消化性溃疡临床分析[J]. 饶建,郑作深. 海南医学, 2016(11)
  • [5]胃黏膜EGF及PEG2与肝源性溃疡患者的相关研究[J]. 牛丽林. 现代预防医学, 2012(09)
  • [6]肝源性溃疡63例临床分析[J]. 王滨容. 临床军医杂志, 2012(02)
  • [7]肝源性溃疡的103例临床分析[J]. 江文明. 当代医学, 2011(28)
  • [8]补托法对肝源性胃溃疡愈合质量的影响[J]. 扈晓宇,张扬,白松林,胡彰勇,钟森,范昕建.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11(13)
  • [9]国产奥美拉唑治疗肝源性溃疡临床对照研究[J]. 黄赞松,周喜汉,尹毅霞. 中国自然医学杂志, 2009(03)
  • [10]肝源性溃疡98例临床特点分析[J]. 刘占春,刘春英,于庆功.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9(06)

标签:;  ;  ;  ;  ;  

肝源性溃疡46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