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难与难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难与难

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难与不难(论文文献综述)

顾晓蕙,董玮,胡明列,高耀[1](2021)在《“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推进一流学科建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我国高校正在探索建立反映中国特色并符合学科发展特征的评价机制。通过评价现有学科建设成效,分析学科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与困境,在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对不同类型学科分类评价、不同发展定位学科分层评价,采用校院两级协同设置指标的方式,引导学科建设通过评价手段实现内涵式发展,强基础、求突破、促交叉,从重视数量和指标走向重视质量与贡献。建设成效评价采用"后激励"方式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强化大学对学科的统筹管理能力,增强院系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自主意识,为综合性大学的一流学科与特色学科发展提供思路。

蔡丽丽,黄容霞[2](2021)在《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30年:历史演变与分析(1991~2020)》文中提出近30年,我国重点高校建设的四项政策——"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以及"双一流"建设——都直接指向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虽然不同阶段的政策目标各不相同,但这些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进程。在这四项政策中,工具价值取向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人本价值取向逐渐凸显;四项政策演变的总体特征是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呈现渐进式制度变迁的政策模式,政策之间具有较强的延续性,但其中也有制度的微调与置换;社会本位的文化模式和社会经济体制是影响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制度安排的宏观因素。政府与高校的理性选择导致较强的路径依赖,制度环境与大学组织处于一种互构互动的状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需要遵循学术本位逻辑和自然演化逻辑,激发高校积极主动追求卓越才是政策变革的准则。

万明,梁壮[3](2021)在《“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对"双一流"建设高校实施动态调整是激发其内生活力和外生动力的重要手段。建立有效的动态调整机制,需要厘清建设标准与遴选条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以及动态调整实现与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范围间的关系。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遴选和调整应重点考察其"整体属性",因此,需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大学综合评价体系,改进、优化其评价流程,实施"方案评价"与"整体评价"并行的评价制度。

朱秋月,黄明东,沈凌[4](2021)在《供给侧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逻辑、困境和因应路径》文中研究说明教育供给侧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为解决教育供需矛盾以更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质量诉求而提出的重要政策。新时代背景下,面对更为多元的教育需求,建设一流课程,必须坚持需求导向的实践逻辑、质量优先的评价逻辑、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本逻辑。策应教育供给侧改革,进一步厘清当下一流本科课程发展的实然困境,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以生为本的理念落地、保障课程政策的上下联动、狠抓两性一度的课程内涵转变,从关涉一流课程建设发展的多因素入手,多措并举策应教育供给侧改革,观照一流课程建设现实路径。

眭依凡[5](2021)在《大学内涵式发展:关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的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学内涵式发展是以大学办学、治校、育人的高质量高效率为目标及特征,并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存在密切联系的大学发展模式。文章在分析讨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以及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内涵式发展是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的结论,并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动力、目的及其改革要素切入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深入讨论。

田杰,郭丽娟,石文川[6](2021)在《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发展现状与建议——以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培育世界一流期刊的背景下探讨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并分析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以期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价值,认清发展现状,开拓思维,发展前进。【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探讨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通过网络调研法了解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现状。【结果】高校普通科技期刊在一流科研人才培养、一流科研成果产出、服务区域彰显一流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出版周期以双月刊为主,办刊历史均有一定的积累,期刊学科类别较全面,但存在刊名同质化、影响力指数分区普遍不高、被知名数据库收录的期刊数量不多、数字出版内容形式单一等方面的不足。应加强向专业化转型、新媒体建设、集群化建设三方面的思考和尝试。【结论】认识到自身价值,坚定发展信心,同时准确看到自身问题,克服困难、锐意进取是高校普通科技期刊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并成长为一流科技期刊的必经之路。

刘贝利[7](2021)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考》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双一流建设是2015年开始实施的高等教育政策,着力于锻造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升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建设一流学校就需要一流专业来支撑,一流专业的建设和培育需要师生每个个体的共同努力来完成,在这样一个繁杂的过程中,将散落在细节中的各种内容融合,化零为整的思考专业建设,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成果是本文探讨的内容。笔者从人才培养、教学改革、学科竞赛、科研发展、专业特色、团队建设6个方面多维度思考和阐述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产品设计人才的培养的方式方法,从"领跑-跟跑-并跑"从内驱力、意识形态、课程设置的自主性、科研发展的协调性等多角度阐述产品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考。

李阳[8](2021)在《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当今时代,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革命进入新一轮发展阶段,加速了全球人才、信息、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流动,世界各国间的科技力量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科技革命所引发的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的变革,每一次革命过程也必然会改变大国之间的力量分布,重塑世界实力对抗格局。中国科技实力的快速崛起,美国科技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美之间的科技博弈屡次触碰着科研工作者的神经。如何在未来科技竞争中处于领先位置,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这一切都离不开一流科研机构的支撑,而国家级实验室就能发挥这样的作用,满足国家在不同发展时期的科技需求。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大国科技博弈的重要体现,为保持国家科技竞争力提供了驱动力,也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重要战略保障。美国庞大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距今已经历了八十余年的发展历史,积累了成功的管理经验,也是满足国家科技全球领先的重要支撑,在建设管理创新上以及科研实力上领先于全球。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兴建于改革开放之初,伴随着我国科技体制改革之路不断发展壮大,但相较于世界发达水平,在建设管理经验、科技体制创新及科研实力等方面还有许多不足。因此,以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作为参照标准进行深入比较,总结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发现建设经验的共性与个性、寻找科研实力比较中的优势与不足,为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及发展寻找经验借鉴,对于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研究成果意义重大。基于此,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回答以下几个问题:(1)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来看,两国实验室各自经历了怎样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建设的侧重点是什么,各阶段的科技政策对实验室发展有何导向,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异同又有哪些?(2)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运行来看,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各有什么特点,在这些方面中,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建设特征又有什么异同,美国实验室的建设经验对中国有何启示?(3)从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科研实力来看,两国实验室在体现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主导地位方面、论文影响力方面的科研实力差距有多少;基于文献属性数据的特征差异有哪些,这些差异对两国实验室论文产出、影响力及主导地位的影响又有哪些?本文以比较研究作为研究视角,重点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工作:(1)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对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历程进行了划分;结合时代政策背景,对两国实验室各自的发展建设过程、学科分布特点、部门及地域分布特点、建设成效、阶段性特征进行分析,深入了解每一阶段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变化;总结出两国实验室建设历程的相同点及差异。(2)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梳理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方面的特点;围绕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科研合作五个方面,总结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共性与个性。(3)基于目前代表科技论文最高水平的ESI高被引论文数据库,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比较分析。综合运用文献计量学、数据挖掘、Logistic回归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等统计分析工具,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国际合作、影响力等角度进行量化比较,以明确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的差异。最终,通过对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本文得到如下结论:(1)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及阶段特征的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兴起于不同的时代背景,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建设历程。美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作为全球领先的科研机构,兴起于战争年代,维护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成为了其建设初衷。先后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且过程中出现了两次较大的争议。实验室的发展紧密围绕美国国家安全战略展开,进行学科建设的布局与前沿科学领域的探索,尤其是美苏冷战时期,持续增加的军费资助为实验室的研究发展印上了明显的军事化色彩。相较而言,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发展建设起步较晚,与改革开放后的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本同步,基本依托重点高校及各部门进行运行管理,以材料科学、工程科学等工程类学科研究为主。在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艰难的起步后,实验室的发展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推进走向市场化协同创新的道路,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服务,在发展方面呈现出快速上升的态势。(2)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中的特色及管理经验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建设运行上既有共同的经验又各具特色。通过对中美典型国家级实验室的建设特征进行分析,作者发现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制度体制、建设定位、资源要素、运行模式及科研合作方面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中美两国实验室的兴起处于不同的时代背景,两国在科技、经济等发展阶段上处于不同节点,形成了美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定位于人类终极科学问题的探索,我国的国家级实验室主要还是定位在满足国家科技战略需求层面。两国不同的制度体制也形成了不同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美国强调以市场参与为主,政府主导为辅,实验室体系的发展以“自下而上”科技决策体系为主;中国更强调决策主体集中,注重政府的政策引导,实验室多以执行上级科技政策为主。此外,两国实验室在科研经费的预算及拨付制度、实验室的监管主体及实验室主任的选聘与权责方面也都存在着显着差异。(3)回答了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在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方面的科研实力问题。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在科研实力方面各有优势,美国在多个方面保持着相对优势,我国在论文产出方面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研究发现,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产出数量的比较上,中国无论是在产出总量还是发展增速方面均有明显的优势;且通过关联规则算法对中美论文产出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作者数量为5人及以上为中美论文产出的最主要合作方式;中国论文产出受参与单位的数量作用不显着,当有国内基金参与资助时会显着提高两国实验室的发文量。在基于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比较上,在中美两国间实验室的合作论文方面,美国的主导地位高于中国;在中美实验室参与国际合作论文方面,中国的主导地位强于美国;在中美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的特征方面,论文流向国内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正向影响;资助基金数量及资助基金类别为“无国内基金参与”时对中美国际合作论文的主导地位均有负向影响。在基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比较上,美国在被引频次及影响因子方面的影响力均强于中国;在论文影响力的特征方面,中美高被引论文影响力均受到作者数量、出版时间、资助基金数量等相关因素的影响;作者数量、资助基金数量等对中国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作用程度大于对美国的影响。本研究的创新点可以概括地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1)对以国家级实验室为代表的科研机构建设与改革进行了有益探索。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科学技术强国,拥有雄厚的资本及一流的人才储备,众多的国家级实验室成为了其科技研发的排头兵,也成为了国家科技创新力量的坚实保障。联邦国家实验室体系至今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并积累了卓有成效的管理经验,拥有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研究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及其规律,进而探索科研管理机制创新,为突破美国科技封锁,探索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及科研机构改革创新很有价值。(2)拓展了文献计量学理论在科技评价中的应用与实践。国家级实验室是进行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工作的重要科研机构。科技论文是体现国家或科研机构基础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反映国家或科研机构科研实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基于ESI及JCR等数据库,以高被引论文为视角,运用文献计量学的理论指导,通过对中美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进行量化分析,可以进一步明确两国国家级实验室的发展现状及差异水平,对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体系的成效进行了检验。另一方面,文献计量学理论以科技论文及各种文献数据特征为研究对象,可以实现对国家或地区、科研机构、学者等学科结构、产出数量、影响力变化等科研动态的科学评价,对于两国实验室科技论文产出及其深层次因素及规律进行探讨,在填补对国家级实验室定量化研究空白的基础上,逐渐丰富我国国家级实验室科研评价体系,以便指导政策实践。(3)为新一轮技术革命背景下,深化国家创新体系理论,丰富国家创新体系理论概念,指导政府科技政策的实施与制度创新,更好地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以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了新思路。中国国家级实验室体系根植于独有的政治、文化背景,在治理模式和运行机制上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面临着独有的现实困境与发展难题。在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实验室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不照搬照抄美国模式,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方向,结合有益经验探索中国模式,缩小与先进水平的实力差距,不断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国家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曹金祥,冯春英[9](2021)在《问道一流大学:民国后期教育界的“学术独立”论争》文中提出1947年9月,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在公开发表的言论中明确提出中国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设想,立即引发了文化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激烈论争。众多大学校长和专家学者围绕"学术独立"的概念与内涵、实现条件、实现路径等问题,从不同角度表达了改革高等教育和强化国家学术的强烈愿望。但因受多种因素制约,彼时教育界的一流大学设想未能付诸实施,学术独立最终沦为空谈。

秦丹迪,孙凤,李亦林[10](2021)在《“双一流”背景下上海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现状》文中指出"双一流"建设是中国高等教育领域的重大国家战略之一,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着力推进成果转化等为主要任务。分析"双一流"背景下上海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现状,探索"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发展的互动关系。"双一流"建设是加快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途径,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建设是争创"双一流"工程的有效标准和重要支撑,两者相辅相成。

二、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难与不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难与不难(论文提纲范文)

(1)“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一、学科建设成效评价研究进展
二、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1. 国家政策导向与高校学科评价实践脱节
    2. 第三方评价结果对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指导作用有限
    3. 高校内部学科评价机制不完善影响整体建设规划
三、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1. 构建矩阵式的评价体系框架,采取指标协同设置举措
    2. 基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科布局,采取分类评价策略
    3. 面向学科差异化的发展目标,提出分层考核要求
四、学科建设成效评价指标设置与验证优化
    1. 构建三螺旋关系模型,多方协同设置评价指标
    2. 选取部分学科为试点,验证评价体系可行性
五、学科成效评价体系的应用与启示
    1. 全面统筹资源投入,建立学科“后激励”机制
    2. 进一步优化综合性大学对学科的协调管理
    3. 增强院系在学科建设方面的自主意识

(2)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30年:历史演变与分析(1991~2020)(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近30年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历程描述与分析
    (一)政策历程描述
        1.“211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起步阶段
        2.“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加速阶段
        3.“2011计划”: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过渡阶段
        4.“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全面推进阶段
    (二)政策目标分析
        1.“211工程”阶段:以经济价值取向为主导,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985工程”阶段:以政治价值取向为主导,建设现代化强国
        3.“双一流”建设阶段:凸显人本主义价值,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
二、政策变迁的特点分析
    (一)从静态封闭走向动态开放
    (二)渐进式制度变迁
三、政策变迁的理论解释
    (一)政策背后的深层结构分析
    (二)政策的路径依赖分析
结语

(3)“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动态调整内涵
二、动态调整过程中需厘清的几个关系
    (一)动态调整实现与评价标准、评价对象范围间的关系
    (二)建设标准与遴选条件间的关系
    (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与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关系
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动态调整机制重构
    (一)构建“整体评价”与“方案评价”并行的评价制度
    (二)改进和优化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评价流程
    (三)构建科学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综合评价体系

(4)供给侧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逻辑、困境和因应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问题的提出:一流课程建设之现实追问
二、一流课程之内涵与三重逻辑
    (一)一流课程的基本内涵
    (二)供给侧背景下一流课程建设的三重逻辑
三、一流课程建设时下之困境
    (一)囿于课程建设传统思维的影响而缺乏对深层变革的理解
    (二)陷于对课程形的追求而缺乏对现实社会需求的思考
    (三)困于聚焦课程“物”的障碍的而忽视一流师资“人”的引领
    (四)过于对课程本身的关注而缺失对积极课堂文化生态的构建
四、供给侧改革下一流课程建设之因应路径
    (一)坚守一流课程“立德树人”的政治站位
    (二)抓实一流课程“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地生根
    (三)打好一流课程建设过程中的政策“组合拳”
    (四)狠抓一流课程两性一度的内涵转变
    (五)力促一流课程建设的多元变革

(5)大学内涵式发展:关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背景
二、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与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读及其问题讨论
    (一)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及其与大学的关系解读
    (二)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概念解读
    (三)大学内涵式发展存在的问题讨论
三、大学内涵式发展: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改革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动力
    (二)有利于大学按规律办学、治校、育人是大学内涵式发展的根本目的
    (三)大学内涵式发展改革的基本要素
        1.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2.创新学术发展体制机制,促进知识贡献。
        3.建立大学的善治结构,提升办学治校效率。

(6)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发展现状与建议——以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1 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范畴
2 一流期刊建设下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
    2.1 在一流科研人才培养上发挥重要作用
    2.2 在一流科研成果产出方面发挥促进作用
    2.3 在服务区域创新中彰显一流
3 河北省普通科技期刊的现状
    3.1 办刊历史均有一定积累
    3.2 出版周期以双月刊为主
    3.3 期刊学科类别较全面
    3.4 刊名同质化
    3.5 10年载文量呈现下降趋势
    3.6 影响力指数分区以2、3区为主
    3.7 数据库收录期刊数量不多
    3.8 数字出版内容形式单一
4 发展建议
    4.1 培养特色,合理定位,向专业化转型
    4.2 加强新媒体建设,拓展服务功能
    4.3 加强政策引导推进集群化建设
5 结语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人才培养
2 教学改革
3 学科赛事方面
4 科研发展
5 专业特色方面

(8)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文献研究综述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国家级实验室
        2.1.2 国家重点实验室
        2.1.3 联邦国家实验室
    2.2 文献研究综述
        2.2.1 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2 美国联邦国家实验室建设相关研究回顾
        2.2.3 文献研究回顾述评
    2.3 相关理论基础
        2.3.1 协同创新理论
        2.3.2 国家创新体系理论
        2.3.3 文献计量学理论
        2.3.4 数据挖掘理论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研究
    3.1 中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1.1 萌芽起步阶段
        3.1.2 集中建设阶段
        3.1.3 快速发展阶段
        3.1.4 “中国特色发展”阶段
    3.2 美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研究
        3.2.1 快速起步阶段
        3.2.2 第一波争议阶段
        3.2.3 重整复苏阶段
        3.2.4 第二波争议阶段
        3.2.5 新时代发展阶段
    3.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比较与启示
        3.3.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一般规律
        3.3.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历程的主要差异
        3.3.3 启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研究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方法
        4.1.2 案例选取原则
        4.1.3 资料获取
        4.1.4 分析框架
    4.2 中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2.1 固体微结构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4.2.2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4.2.3 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
        4.2.4 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4.2.5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4.3 美国典型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分析
        4.3.1 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
        4.3.2 喷气推进实验室
        4.3.3 SLAC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4.3.4 普林斯顿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
        4.3.5 林肯实验室
    4.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特征比较与启示
        4.4.1 制度体制的比较分析
        4.4.2 建设定位的比较分析
        4.4.3 资源要素的比较分析
        4.4.4 运行模式的比较分析
        4.4.5 科研合作的比较分析
        4.4.6 启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科研实力比较研究
    5.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预处理
        5.1.1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来源
        5.1.2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处理流程
        5.1.3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规约
        5.1.4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数据清洗
        5.1.5 中美国家级实验室ESI高被引论文属性构造
        5.1.6 小结
    5.2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产出的科研实力比较
        5.2.1 高被引论文产出及变化情况比较
        5.2.2 高被引论文单因素产出特征比较
        5.2.3 基于关联规则的高被引论文多因素特征比较
        5.2.4 小结
    5.3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主导地位的科研实力比较
        5.3.1 两国间高被引论文合作情况比较
        5.3.2 中美参与国际合作的高被引论文主导情况比较
        5.3.3 基于Logistic回归的国际合作论文主导地位特征比较
        5.3.4 小结
    5.4 基于ESI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的科研实力比较
        5.4.1 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比较
        5.4.2 高被引论文期刊影响因子比较
        5.4.3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的高被引论文影响力特征比较
        5.4.4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促进我国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的对策建议
    6.1 政府统筹实验室体系顶层设计的安排
        6.1.1 强化政府战略规划,融入国家创新系统
        6.1.2 顺应科技发展趋势,引领学科交叉创新
        6.1.3 加强重大专项部署,支撑战略新兴产业
    6.2 积极推进实验室融入创新联合体建设
        6.2.1 以市场拉动需求,发挥龙头企业领军性作用
        6.2.2 以科研带动教学,发挥实验室平台教学功能
        6.2.3 以联合实现共享,发挥联合体协同创新优势
    6.3 努力推进实验室融入世界范围的步伐
        6.3.1 坚持国际交流与合作,保持科技的自立自强
        6.3.2 打造国际化人才团队,构筑全球性人才高地
        6.3.3 参与全球化科技治理,提高实验室国际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之处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问道一流大学:民国后期教育界的“学术独立”论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民国后期教育界“学术独立”论争的缘起
二、民国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名谓之争
三、民国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条件之争
四、民国教育界关于“学术独立”的路径之争
五、结语

(10)“双一流”背景下上海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 上海高校“双一流”建设发展现状
2 上海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发展现状
3“双一流”建设是加快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发展的重要机遇和途径
    (一)提供丰富科技成果
    (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三)输出技术转移人才
    (四)完善组织体系建设
4 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建设是争创“双一流”工程的有效标准和重要支撑
    (一)推动高校学科建设
    (二)促进科技人才培养
    (三)服务高校创新创业
    (四)助力科技成果转化
5“双一流”建设与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发展的互动关系

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难与不难(论文参考文献)

  • [1]“双一流”背景下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体系[J]. 顾晓蕙,董玮,胡明列,高耀.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06)
  • [2]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政策30年:历史演变与分析(1991~2020)[J]. 蔡丽丽,黄容霞. 内蒙古社会科学, 2021(06)
  • [3]“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动态调整机制研究[J]. 万明,梁壮.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21
  • [4]供给侧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逻辑、困境和因应路径[J]. 朱秋月,黄明东,沈凌. 现代教育管理, 2021(10)
  • [5]大学内涵式发展:关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的思考[J]. 眭依凡. 江苏高教, 2021(10)
  • [6]一流期刊建设背景下高校普通科技期刊的价值、发展现状与建议——以河北省高校普通科技期刊为例[J]. 田杰,郭丽娟,石文川.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9)
  • [7]双一流建设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思考[J]. 刘贝利. 西部皮革, 2021(17)
  • [8]基于比较视角的中美国家级实验室建设研究[D]. 李阳. 吉林大学, 2021(01)
  • [9]问道一流大学:民国后期教育界的“学术独立”论争[J]. 曹金祥,冯春英. 高等教育研究, 2021(08)
  • [10]“双一流”背景下上海高校技术转移组织体系现状[J]. 秦丹迪,孙凤,李亦林. 高科技与产业化, 2021(07)

标签:;  ;  ;  ;  ;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难与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