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新趋势:计算机网络管理

企业管理新趋势:计算机网络管理

一、企业管理新趋势:电脑网络管理(论文文献综述)

王莹玉[1](2021)在《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当前,信息化管理方式已经日渐发展成熟,借助信息化手段进行经营管理活动已经在我国各类企业中得到普及,并在十几年间发挥了良好成效。数字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信息管理系统的全覆盖,对电力企业发展和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电力行业作为我国工业企业中的领头羊,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挖掘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电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借助信息化手段产生了巨量数据,这些数据由于其获取方式和存储方式较为单一简陋,利用现有模式进行管理的增质提效已经较为困难,因此通过采用智慧理念和智慧技术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进行开发是至关重要的。借助区块链和物联网等新型技术对物资管理模式进行改造,一方面,可以利用原有的信息系统基础,在保证原有数字化管理基础功能实现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内容的延伸;另一方面,新型技术为电力物资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多的可选择方法,利用这些方法可以为当下管理所面临困境的解决提供新思路。本文首先通过实地调查,对我国电力物资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其中包括电力物资管理中的计划管理、采购管理、配送管理、仓储管理和质量管理五类管理关键环节,总结出其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的新要求;然后对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的管理目标和管理工具进行分析,提出了电力物资三级供应体系作为管理主体,设计了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平台作为管理工具,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包括电力物资过程管理子系统、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子系统;而后本文设计了电力物资智慧过程管理模式,明确了电力物资计划管理和反馈管理模式,并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的管理理念和技术对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平台功能实施赋能,并选取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功能和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功能,设计了基于区块链智能合约的采购管理模式和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仓储管理模式;最后本文选取了某电力物资公司,对其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的实践进行了介绍,并通过问卷调查来获取员工对本模式的满意程度。综上所述,本文利用智慧管理理念和技术对电力物资管理进行赋能,提出了电力物资管理发展的一种可能方向。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平台符合当下信息技术发展的趋势,以前瞻性视角对电力物资管理模式的发展提出方案,从整体上提高电力物资管理水平,为电力行业生产经营的能效提升提供参考。

刘宁[2](2020)在《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文中指出ZGYD是基于GSM、TD-SCDMA、TDD-LTE、FDD-LTE及5G网络制式的国有移动通信运营商,从1G到4G时代,ZGYD保持快速发展,占据移动通信行业主导地位。但随着电信运营改革和提速降费政策的不断深入,以及移动互联网行业的外部竞争加剧,运营商的收入增长放缓,特别是ZGYD在5G时代到来后面临的增收压力更明显,凸显出ZGYD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为更好的服务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入思考ZGYD当前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向。在借鉴国内外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竞争优势、运营战略、共享经济以及创新理论等理论分析,总结出5G时代竞争在本质上的变化、组织理论的新特点,以及ZGYD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三方面系统组合的运营管理新思路。围绕5G时代特点和组织发展特点的运营管理新思路贯穿全文,通过文献调查、规范研究和比较分析,对ZGYD从1G到5G各发展阶段的运营管理情况作了系统总结,归纳出ZGYD在运营管理方面存在的四个问题并逐项分析问题原因。问题一运营战略未能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是因为未充分认识三网互联、业务融合、产业融合的趋势和实质;未能充分融合价值链并掌握提供业务的核心环节。问题二运营业务未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用户需求,是因为网络建设模式固化,不适应共同建设网络发展业务的需求;业务服务固化且普遍服务义务重,网络架构缺少灵活服务接口。问题三运营组织未实现以客户为中心,是因为融合建设5G网络机制未建立;运营商间合作机制范围小,未形成产业合力;商业模式及交易模式未形成以客户为中心。问题四网络结构未具备动态灵活管理能力,是因为网络建设扩容部署困难准确性低;多网并存运营,无法灵活协调服务;网络控制管理集中,不适应业务发展需求。在此基础上,归纳出ZGYD在5G时代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即如何建设优质网络?如何改变商业模式?如何营造5G生态圈?以及如何低成本运营?在总结问题分析根源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通过比较研究和综合分析方法,针对性提出了 5G时代ZGYD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组织创新三方面系统组合的运营管理新思路。然后详细分析了 ZGYD运营管理新策略组合的具体措施。技术创新打造竞争新优势的措施包括更强的网络技术、更灵活的网络建设和更灵活的网络运维等策略;业务创新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的措施包括选准创新重点业务领域、创新多样化的商业模式等策略;组织创新共享合作新资源的措施包括提升ZGYD组织存在价值、把握组织发展周期性机遇、优化组织结构及发挥个人在组织中的力量等策略。

王小健[3](2020)在《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企业知识管理,即企业灵活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对企业的显性和隐性知识进行有效地识别、融合和利用的活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合理利用知识挖掘方法,能够帮助石化企业更好地做出指标预测、风险分析和企业决策,提高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和服务体验度,进而从根本上提升我国石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如果没有有效的多源信息处理手段,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只能处理单一来源的数据,将不可避免地局限了石化企业的发展空间。因此,本文探索建立一套高效的知识管理系统,通过深入研究网络行为建模和多源数据融合的方法,从而建立一套合理有效的体制机制对企业员工的性格、偏好、行为模式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更好地帮助石化企业提升其知识管理水平。本文的主要贡献是:第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信息表示和行为建模方法;第二,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第三,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员工社群分析方法;第四,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出一种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客户指标相关性分析方法和基于层次化聚类的石化企业垂直分类方法。基于上述方法,本文对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效果进行了分组实验和对比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利用了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多源异构大数据融合分析的知识管理新方法的情况下,企业知识管理水平有了较为显着的提升。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未来的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研究提供了一条可行之道。

原晓飞[4](2020)在《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研究 ——以J市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前获取信息的主要载体,也是传媒领域中影响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主流媒体。互联网的发展迅速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日益改变着人们日常的生活思维方式。国企对于国民经济的结构优化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利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积极开展国企党建工作信息化管理,并将其与企业实际生产活动结合起来,对于国企来说是亟待解决的事情。由于处于国企组织结构中间的地级市国企在整个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中发挥过渡作用,所以研究地级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J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致力于资源型经济转型。1997年市政府出台了全市调整产业结构方案,2010年底开始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综改试验区建设。作为中西部地区常见的典型资源型城市,J市国有企业经济仍旧占据较大比重,其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亦具典型性。本文以J市为典型案例,从组织流程再造的视角出发,采用文献研究法对有关概念进行了界定,运用了走访座谈及案例分析法,着重分析其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就如何完善当前市属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工作提出了一些对策。本文主要分成以下四章来详细论述。第一章是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概述。主要对国企党建和信息化管理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并详细介绍中国共产党党建信息化管理的主要方式。第二章着重阐述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现状。介绍了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的概况,对工作现状及管理举措进行了梳理,并逐一分析各个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整体框架,总结所取得的成效。第三章主要探讨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了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并认为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四:信息系统兼容性差、吸引力弱、党建工作形式化且保障体系不完善。第四章主要阐述完善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的对策。结合本人工作实际提出了四项建议:一是统筹规划党建信息化管理工作,做好顶层设计;二是继续完善党建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三是革新宣传方式,创新使用场景,不断丰富党建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内容;四是从人才、制度、信息安全三方面来论述健全党建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本文明确定位于地级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层面这一问题,以J市为典型案例进行研究探索,通过对当前学术成果的梳理,结合实际国企党建工作心得,从信息化管理角度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市国有企业党建信息化管理体系,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等科技手段,提高治理效率、减少治理成本,推动党建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快国有企业党建信息现代化管理步伐,促进党建与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把党的建设成效转化为国有企业的内驱发展优势,为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陶思羽[5](2020)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研判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形势环境和搭建其管理模式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围绕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运行现状,建立一套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为选取典型案例研究进行效果检验提供依据;探究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方、医院方、医务人员方、患方四类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影响,实证评估公立医院内部开展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成效;分析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方法】1、文献计量分析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和灰色文献的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可视化分析等界定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本研究理论分析平台和框架。2、实证研究法(1)典型案例研究法。根据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和现场调研,选取28家来自灰色文献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典型医院和17家来自广东省广州市、福建省三明市、湖北省武汉市、枝江市、荆门市和四川省南充市现场调研的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公立医院,收集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的相关制度文件、精细化管理措施、医保运行数据、智能审核数据、患者费用、医保管理资源配置等资料进行案例研究。(2)问卷调查法。问卷调查75名医保科工作人员和1242名医务人员关于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感知、工作满意度等情况。(3)关键知情人访谈。通过文献研究、选题小组讨论、专家咨询等确定访谈提纲,访谈了来自17家公立医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医保科及相关职能科室的科主任和医保联络员共56人,内容涵盖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建设、对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认识、管理成效、现存的问题及建议等。3、专家咨询法邀请对医院医保管理研究有丰富经验的学者、医保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及医院领导共30人召开专家咨询会,对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相关因素进行筛选和采集评分数据。4、分析方法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内容分析法等构建研究理论框架,界定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基于扎根理论的多案例分析法、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结果分析管理运行现状。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法构建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通过典型样本的纵向比较和典型样本与对照组的横向比较,论证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结果】1、界定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并构建了内涵关键管理要素和逻辑关系的管理模式理论框架。2、梳理了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现状,发现全国各地已有公立医院开展了一定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其中各院在组织结构、流程改造、管理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工具应用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本模型评价和模式优化等奠定基础。但是各自重点和方向不一,未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3、构建了一套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模型,说明了对于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而言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R1=0.963;R4=0.502;R2=0.418);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结果因素(R5=-0.823;R3=-0.532;R7=0.207;R8=0.198;R6=0.124);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P4=24.039;P1=23.443;P2=22.619)。4、模型评价表明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医院的医保基金风险发生概率和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1月到2019年7月的整体变化呈下降趋势,风险概率从30%下降至7%,医保基金实际扣减金额从2015年月度平均的186.71万元下降至2018年的77.11万元;医院DRGs组数从580组增长至689组,DRGs病组权重大于1的病例数持续上升、权重小于0.5的病例数下降,CMI值从0.83增长至0.99,时间消耗指数从1.1下降至0.94,费用消耗指数从1.05下降至0.87,低风险死亡率从0.31%下降至0.1%;院内的医保精细化管理对提高医务人员认识、满意度、行为规范有一定的积极影响(P<0.05);有利于提高患者收益水平和就医满意度(P<0.05)。【结论】1、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指一种在精细化管理理念指导下建构起来,由符合新形势的医保管理职能定位、组织结构、医保管理流程、医保管理制度、医保管理工具组成的,具有稳定的内部结构和良好的运行机制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系统,以高标准、高效果和高质量的实现医保精细化管理目标。2、公立医院医保管理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院内医保管理需要明确作为医、保、患三方的沟通纽带,医保基金的守护者和医院发展的指挥棒的功能定位,建立精细化管理模式,才能更好的扬长避短、应对新形势的机遇与挑战。3、目前我国已有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实践探索,为建立起系统的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及测量评价奠定了基础。4、在构建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评价工具及模式因素关系模型中,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可以看做是动因因素,其中管理理念因素对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管理人员、管理目标;组织构架、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管理工具和运行机制可以看做是结果因素,其中管理流程因素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组织架构、管理工具;从因素的中心度来说,管理理论、管理目标和管理人员是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中的三个至关重要的因素。5、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医保基金风险防控,但目前在医保政策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促进医院学科能力发展;医保精细化管理能进一步规范医生行为,但还需要进一步改革运行机制以赢得医生认可和提高满意度;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能进一步保障患者权益,减轻患者疾病经济负担。6、当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构建中还存在忽视精细化管理理念、模式设计的系统性不完整、管理策略与公立医院社会目标和内部发展目标不一致、组织构架和部门沟通协调需进一步优化、缺乏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等问题。【创新与不足】1、创新之处研究视角的创新:本研究从管理模式构建和优化的角度出发,关注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在形势复杂、机会与挑战并存的环境之下应满足实践需要和科学理论支持的管理模式发展。从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组件的角度提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优化策略。研究思路的创新:本文以精细化管理理论、激励相容理论、内部控制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和现代组织理论等经典理论为依据,在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构建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为开展实证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确定提供了支撑。方法学的创新:本研究利用文献计量、文本分析法和质性研究法等分析专家咨询、关键知情人访谈结果,科学界定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内涵、搭建理论框架、总结运行现状和科学发现实践中的问题。利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搭建评价模型和管理成效分析。应用性的创新:本研究梳理和分析了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实践情况,构建了适应新形势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新模式,为我国公立医院构建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提供了指导。2、不足之处在实证数据的收集方面,受各地不同医保政策、支付方式、地方财政实际水平的影响,各院所执行的医保政策、面对的医保防控风险和配套的信息化水平、信息系统存在差异,导致部分医院的比较存在差异。在研究的资料内容方面,所进行的医保数据量化分析基于可识别的风险,有些隐藏于深处的“隐形”风险无法识别并纳入分析。作为本研究分析证据的问卷调查和现场访谈是一种主观感知和判断,数据的客观性可能存在一定局限。另外,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影响,本研究在公立医院实地调研的样本范围和现场调研内容受到影响,虽然研究已通过大数据进行规避,但希望待疫情结束后通过继续调研提高研究结果的代表性和全面性。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6](2020)在《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文中提出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最新要求,解读当前"三教"改革对于职教教育紧迫性和必要性,本文以3D打印技术专业为切入点,深层次分析3D打印技术专业在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时所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对"三教"改革的一些具体方案可行性和实际效果进行了探讨。

谢清伦[7](2019)在《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互联网+”和分享经济引发共创共享的新经济,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中国政府持续的深化改革倡导共创共享的发展理念。企业作为改革开放的主力军和创新主体,实现共创共享已成为深化改革的当务之急。然而企业如何实现共创共享?其关键不仅在于组织本身,而在于企业中的每个个体创造力的被激发及个体间的有效协同,从而实现共享价值的创造。那么,如何让组织中的个体发挥其潜在的才能,实现组织与个人的融合、共创、共享,使“我”成为“我们”,“个体价值”成为“整体价值”,已成为当前管理领域面临的难题。以往的文献对企业共创或共享的某个方面进行研究,但研究成果比较零散和呈现碎片化。本研究以企业案例出发系统探讨共创共享管理及其运行机理。本研究以伴随中国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优秀民营企业——盛隆电气集团及其独创的“群体老板制”为案例,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比较研究方法论;结合自组织理论、目标融合理论、竞合理论等理论,探索构建整体的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要素模型、组织结构、背后的管理哲学基础,全面解析包括形成条件控制、动力机制、耦合机制、演化机理等相互联系的各个层面的运行机理;并提炼、对比分析本研究构建的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特点和优缺点,提出普适性的问题解决思路和实施策略。首先,通过对盛隆“群体老板制”典型案例进行扎根理论分析,提炼出“群体老板制”的内涵结构维度,在对各维度进行内容解析和内在关系解析的基础上,阐明共创共享内涵本质,构建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理论框架。并详细阐释了模型构成要素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研究结果呈现了“以哲学共有为基础,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全新企业构建理念,以及以此为基础发展出的独特分配机制和运营机制,通过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融合形成共创共享的命运共同体。其次,论文深入解构盛隆“群体老板制”的组织结构特征,提出了共创共享组织三维结合的组织结构。一维的是化小、化简的自我管理的“自组织体”,组成多元化、网络状;一维的自组织结构又经过成长再分立,形成二维的自相似、自嵌套的分形结构。分形结构表现为不断产生新的细节,又不只是简单的放大,而是可以最少的资源使系统功能最大化。最后是三维立体的人才活水的超链接结构,充分激活员工个体,使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动态性,可以对不可预测的环境波动迅速反应。同时,论文进一步探究了企业如何通过三维结构的适应性扩展和动态协同,实现的组织与个人的共创共享。再次,论文运用自组织理论的系列方法论,结合盛隆“群体老板制”案例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企业组织与个人共创共享的运行机理。一是运用耗散结构方法论探讨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条件控制,总结出了文化开放、组织无边界、组织高度流动性和敏捷性、组织内部的开放性和磁石效应5大系统开放策略;借助心理所有权理论,总结出系统远离平衡态的4个条件,即管理者对员工所有权的高度认可、员工对所有权的合法性认知、“自我实现”的晋升机制,以及提高员工期望满足程度和成就感;二是运用协同学方法论解析共创共享自组织的动力机制,即共创共享系统的序参量是“优秀案例调控”,提出制造智力型涨落的3个途径,包括建立以盛隆大学为主体的学习型组织、目标扰动和充分给予内部各业务单元自由度;三是运用超循环方法论构建共创共享体系个人和组织结合的循环耦合环节,揭示“群体老板制”的超循环耦合机制是帮扶传承;四是运用混沌方法论演绎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演化过程,明确了共识、共治、共创、共享和共赢,与奇异吸引子、系统的初级有序、混沌和高级有序状态间的关系,揭示了在混沌状态中系统如何通过开放、序参量、涨落、超循环耦合等的相互作用,推动系统向更高级有序演化,进而螺旋进化。最后,基于对案例的系统剖析总结出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特点,并综合对比分析企业共创共享自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以企业为中心”的他组织管理模式,深入解析二者的特点及其优缺点,从而揭示这两种管理模式的管理哲学基础存在的本质差别,及其适应的不同环境条件,提出推动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原则性、思路:首先要判断实际应用的管理哲学与环境的匹配性,依据环境要求来调整变革管理哲学基础;基于不同管理哲学发展而来的管理模式及其管理工具,不能互为解决方案;而要在理解共创共享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去发展、完善新的管理手段。并从实践的角度提出了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普适性的实施策略。本研究试图将企业内部组织与个人如何实现共创共享的路径和机制,从管理模型、组织结构设计、自组织特点、动力机制、演化过程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论文在分析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时,不仅关注其管理机制和组织结构的研究与设计,更重视其背后的哲学基础和管理理念的分析;通过盛隆案例,深入分析了企业管理的“中国经验”与“中国哲学”的结合关系,建立共创共享管理的理论框架,更有利于中国企业在转型升级的实践中加以借鉴。本研究的研究贡献包括如下方面:1、构建以“人才培养”为核心的共创共享管理理论框架,为动态变化环境下的企业管理模式研究开启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该理论模式的典型意义在于:不同于现代主流管理学研究“以企业为中心”的基本假设和根本依托点,共创共享管理模式下组织核心不再是实现企业目标,而是个人的成长、成功、成才;人不再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来看待,而企业则成为培养人的个性健康发展的资源和平台。2、本研究以系统整体为出发点,遵循系统分析的思路,以确保对共创共享组织机理研究的系统完整性和结构严谨性,有利于弥补现有共创共享研究过于零散和碎片化的不足。3、以自组织理论体系为研究基石,系统性地研究共创共享运行机理。从而能为共创共享组织构建提供从前提条件、动力机制、到结构、耦合、演化等全面系统的理论和策略支持。同时可以更好地揭示自组织各理论研究侧重点之间的密切内在关联性,为自组织理论体系应用于管理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研究范例。4、在详细对比共创共享自组织管理模式与传统他组织管理模式在管理哲学、管理特点和管理优缺点差别的基础上,提出共创共享组织的问题解决原则:两类管理模式不能互为解决方案,而要在理解其管理哲学的基础上去发展、完善新的管理手段,并由此提出了新的管理实施策略以切实地指导实践。这对纠正共创共享管理实践中已经出现,以及潜在的观念误区,进而引导新生的管理模式持续地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管理启示。

董亮[8](2016)在《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正规化管理是部队建设永恒的主题,我军的建设史就是一部正规化管理史,是一部在传统基础上的发展创新史。在新形势下,习主席审时度势,战略性地提出“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这一强军目标,并将依法治军从严治军这一战略思想摆上新的历史高度,这对加强我军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火箭军作为党中央、中央军委直接掌握的战略打击力量,地位作用突出、使命任务艰巨,对正规化管理提出了更为迫切要求和更为严格的标准。正规化管理似乎是军队管理学的专用词汇,军外研究成果中鲜有涉及,但与正规化管理理论相近的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早已各成一脉并结出了丰硕的理论应用成果。我军对正规化管理的研究也同样硕果累累,无论是学术论文和研究专着的理论成果,还是集训研讨取得的制度成果,在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正规化管理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而是关乎部队建设方方面面,涉及全领域、全要素、全时域的“大管理”,其主要特点是高效有序、正规统一。要提升部队正规化管理水平,在贯彻落实好以条令条例为核心的各项军队法规制度的同时,还应总结推行有益的经验做法、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此,有必要构建一个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以在书面制度与行为执行之间搭建一座转化实现的桥梁。目前,大部分火箭军部队都各自量身定制了一套管理规范,但不同程度地存在内容不够全面、操作性不够强、合理性有所欠缺等问题,特别是相同类型部队之间没能形成统一标准,这也不符合正规化管理的“统一性”要求。本文通过比较分析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理论要点,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总结提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必须遵循合法性、可行性、先进性和针对性的原则,采取立足管理实践、人员广泛参与、坚持科学合理、突出重点内容、着眼适度开发、配套保障机制的方法,提出了在决策筹划、人员选配和策略选择等环节上的具体意见,以及在规范体系的施行与修订的具体步骤和注意要点。依据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构建了以战备、训练、工作、生活“四个秩序”为主体框架,涵盖火箭军部队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各方面建设的管理规范体系,并结合部队管理实际,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内容。本文的研究成果已在部分火箭军部队得到推行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管理成效,该研究成果对火箭军机关、科研院校以及其他军种部队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也具有借鉴价值。

李虹霖[9](2006)在《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由十章内容构成。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阅读和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民营企业及企业成长的研究现状,确定了论文的研究结构和技术路线。第二章,企业成长理论研究,包括主流的经济学理论、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演进理论、企业战略模型及其他相关理论。第三章,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概况分析。第四章,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研究,对GEM所提出的创业环境要素进行了研究,然后对我国创业环境的现状进行了研究,最后运用13个城市的调查报告,运用聚类的方法对我国主要城市创业环境进行了实证研究。第五章,用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分析了创业资源配置的含义、原则和功能。从宏观角度探讨了民营企业创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和创业资源区域集群化配置的基本方式,结合创业过程中创业资源的需求特征和投入特点,研究了创业资源企业组织的一般路径,分析了创业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第六章,根据企业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对民营企业进行划分,包括初创期和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企业家族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家族企业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公司制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进行具体分析,使得我们对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的发展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第七章,从企业家角度对我国民营企业的成长进行了研究,分析我国转型时期民营企业家成长的特点,并对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从中挖掘出企业家成长环境的规律和环境的变化轨迹。第八章,对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战略(产业整合战略)进行了研究。第九章,本章分别从三个创业发展水平层次的区域中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案例进行研究,来分析中国民营企业成长规律。最后,系统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并对未来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赵永刚[10](2005)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文中指出探索中小企业如何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抓住机遇,谋求发展,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这对加快工业化进程和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本论文在阐述中小企业新型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当今管理领域的最新成果,以促进中小企业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从企业的价值创造、战略要素、核心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微观层次的中小企业发展战略问题。论文采用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综合应用微观经济学、博弈论、演化经济学、系统动力学等等有关分析方法,注重发展战略的可行性研究。与同类研究相比,本论文的特色在于以核心能力作为切入点从微观层面上探讨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战略问题。 首先,论文通过对新型工业化的研究分析,得出中小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必须综合运用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所形成的新型发展优势,促成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接着论文从市场治理、层级治理、网络治理三个层次阐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重点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资本两种战略要素所蕴涵的竞争优势,之后论文对“核心能力”的要素构成进行深入研究,在C.K.Prahalad和Gary Hamel提出的“核心能力”(The Core Competence)理论基础上,剖析了“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对“核心能力”概念进行了拓展,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概念:然后在研究中引入着名的“Chain—Store Paradox”模型和“Stackelberg”模型,运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进行细致深入的博弈分析,得出四种可供选择的发展战略模式,并进一步构建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之后论文分别就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与实施问题进行了阐述。最后,给出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和须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论文共分为八章: 第一章:绪论。论述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研究框架。 第二章:新型工业化与中小企业。论述新型工业化对中小企业的冲击和要求。 第三章: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依据。论述相应的理论基础。 第四章: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微观分析。从市场治理、层级治理、网络治理三个层次阐述了企业的竞争优势,并重点阐述了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资本两种战略要素所蕴涵的竞争优势,进而剖析了“核心能力”的本质特征,从价值创造的角度提出了适合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的“核心能力”概念。 第五章: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模型。通过博弈分析推导出适合中小企业的四种发展战略,进一步构建出“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第六章: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分别论述了四种发展战略各自的运作机

二、企业管理新趋势:电脑网络管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企业管理新趋势:电脑网络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1)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电力物资管理研究现状
        1.2.2 智慧管理研究动态
    1.3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论文研究内容
        1.3.2 论文研究方法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电力物资管理
        2.1.1 电力物资特征
        2.1.2 电力物资管理概念
        2.1.3 电力物资管理内容
    2.2 智慧管理理念
    2.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关键技术
        2.3.1 ERP技术
        2.3.2 区块链技术
        2.3.3 物联网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3.1 电力物资管理现状分析
        3.1.1 电力物资计划管理现状
        3.1.2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现状
        3.1.3 电力物资配送管理现状
        3.1.4 电力物资仓储管理现状
        3.1.5 电力物资质量管理现状
    3.2 电力物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的新要求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目标与管理工具分析
    4.1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目标
        4.1.1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理念
        4.1.2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的价值体现
        4.1.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的目标体系
    4.2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主体
    4.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工具
        4.3.1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平台整体构建
        4.3.2 电力物资过程管理子系统
        4.3.3 电力物资采购管理子系统
        4.3.4 电力物资仓储管理子系统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构建
    5.1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建设原则
    5.2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总体设计
    5.3 电力物资智慧过程管理模式
        5.3.1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计划管理体系
        5.3.2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计划管理流程
        5.3.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反馈管理模块
        5.3.4 可行性分析
    5.4 电力物资智慧采购管理模式
        5.4.1 电力物资智慧采购管理模式架构
        5.4.2 智能合约创建
        5.4.3 交易处理机制
        5.4.4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供应商管理模块
        5.4.5 可行性分析
    5.5 电力物资智慧仓储管理模式
        5.5.1 电力物资智慧仓储管理设计目标
        5.5.2 电力物资智慧仓储场景
        5.5.3 基于智慧仓储场景的仓储管理模式
        5.5.4 可行性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实证研究
    6.1 A公司物资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6.2 A公司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构建过程
    6.3 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建设满意度评价
        6.3.1 调查问卷的设计
        6.3.2 调查问卷的回收和发放
        6.3.3 调查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企业电力物资智慧管理管理满意度调查表
致谢

(2)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框架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
第2章 文献综述和相关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2.1.1 国外文献综述
        2.1.2 国内文献综述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竞争优势理论
        2.2.2 运营战略理论
        2.2.3 共享经济理论
        2.2.4 创新理论
第3章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现状分析
    3.1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概况
        3.1.1 4G前时代ZGYD的运营管理
        3.1.2 5G时代ZGYD的运营管理
    3.2 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存在问题
        3.2.1 运营战略未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
        3.2.2 运营业务未适应技术发展趋势及用户需求
        3.2.3 运营组织未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3.2.4 网络结构未具备动态灵活管理能力
第4章 5G给ZGYD运营管理带来挑战与应对思路
    4.1 5G时代引领社会变革
    4.2 5G变革对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的挑战
        4.2.1 如何建设一个优质的网络
        4.2.2 如何改变商业模式
        4.2.3 如何营造5G生态圈
        4.2.4 如何低成本运营
    4.3 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管理新思路
第5章 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
    5.1 技术创新打造竞争新优势
        5.1.1 采用适配能力更强的网络新技术
        5.1.2 选择更灵活的网络建设模式
        5.1.3 选择更灵活的网络运维模式
    5.2 业务创新满足社会发展新需求
        5.2.1 选准创新重点领域
        5.2.2 创新多样商业模式
    5.3 组织创新共享合作新资源
        5.3.1 体现ZGYD作为一个组织存在的价值
        5.3.2 把握ZGYD组织发展的周期性机遇
        5.3.3 优化ZGYD的组织结构
        5.3.4 发挥ZGYD员工个人在组织中的力量
第6章 对策与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1.1.2 知识管理的经济价值
        1.1.3 石化企业的知识管理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价值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1.3.1 研究内容
        1.3.2 结构安排
    1.4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2 理论与方法综述
    2.1 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方法
        2.1.1 背景介绍
        2.1.2 企业知识管理相关概念
        2.1.3 国外主流知识管理思想
        2.1.4 利用知识挖掘提高组织资本和企业竞争力
    2.2 国内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2.2.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进展
        2.2.2 基于多源知识发现实施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2.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知识管理方法
        2.3.1 多特征融合统计学习方法
        2.3.2 多源异构数据知识发现方法
        2.3.3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社会化管理方法
    2.4 文本语料分析基本方法
        2.4.1 技术挑战
        2.4.2 文档处理和分词
        2.4.3 数据降维及语义分析
        2.4.4 文本语料分类和聚类
    2.5 小结
3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要求与方法
        3.1.1 石化企业创新发展要求与创新要素
        3.1.2 提升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方法
    3.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3.2.1 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因素
        3.2.2 石化企业知识管理方法的基本要素
    3.3 基于多源信息的石化企业知识管理实施框架与检验方法
        3.3.1 知识管理方法实施框架
        3.3.2 研究维度、效度及其检验方法
    3.4 小结
4 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石化企业员工行为建模
    4.1 网络社会化行为建模面临的挑战
    4.2 网络社会化行为的特点与数据维度
    4.3 问题研究的准备工作和总体思路
        4.3.1 词汇范畴分析
        4.3.2 数据收集
        4.3.3 总体框架
    4.4 员工行为建模方法
        4.4.1 员工属性信息建模
        4.4.2 工作行为建模
        4.4.3 网络行为建模
    4.5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与知识管理
        4.5.1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和求解
        4.5.2 指标分析和知识管理
        4.5.3 指标相关性预测模型研究小结
    4.6 企业员工的社群分析
        4.6.1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的研究背景
        4.6.2 企业员工行为的时间分布建模
        4.6.3 社群发现
        4.6.4 相似度学习及特征权重学习
        4.6.5 企业员工社群分析研究小结
5 基于多源大数据分析的企业客户关系管理
    5.1 客户关系管理(CRM)
    5.2 石化企业客户管理的必要性和基本管理思路
    5.3 指标相关性建模方法
    5.4 基于商业行为分析的企业客户分类方法
    5.5 小结
6 实验研究与算例分析
    6.1 多源信息融合实验
    6.2 员工社群发现
    6.3 员工社群类型的知识发现及讨论
    6.4 企业客户信息搜集和指标相关性建模
    6.5 企业分类实验评测
    6.6 知识管理效果评估-以企业员工管理为例
    6.7 实验讨论和小结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基本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研究 ——以J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1.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2.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3.综合评述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主要创新点及不足
        1.主要创新点
        2.不足之处
第1章 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概述
    1.1 概念界定
        1.1.1 国企党建
        1.1.2 信息化管理
    1.2 相关理论
        1.2.1 习近平国企党建理论
        1.2.2 信息化
        1.2.3 组织流程再造
    1.3 中国共产党党建信息化管理主要工具
        1.3.1 党内统计年报
        1.3.2 党建网络平台
        1.3.3 新型党建信息客户端
    1.4 加强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1.4.1 加强国企党建工作阵地的载体
        1.4.2 强化党对国企意识形态的领导
        1.4.3 融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需要
        1.4.4 国企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抓手
第2章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现状
    2.1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概况
        2.1.1 J市国企党建基本情况
        2.1.2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方式
        2.1.3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举措
    2.2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整体框架
        2.2.1 中国共产党党务管理信息系统
        2.2.2 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
        2.2.3 山西智慧党建手机客户端
        2.2.4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3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成效
        2.3.1 开辟了党员管理的新途径
        2.3.2 提升了党内教育的有效性
        2.3.3 丰富了党建宣传的多样性
第3章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3.1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 党建信息化管理系统兼容性差
        3.1.2 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吸引力弱
        3.1.3 党建信息化管理和业务工作两张皮
        3.1.4 党建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不完善
    3.2 J市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3.2.1 党建信息化管理工作受到保密要求限制
        3.2.2 党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广中存在形式主义
        3.2.3 党建信息化建设滞后于实际需要
        3.2.4 党建信息化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现象
第4章 完善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的对策
    4.1 统筹规划党建信息化管理工作
        4.1.1 做好党建信息化管理顶层设计
        4.1.2 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进行统一管理
        4.1.3 加强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4.2 继续完善党建信息化管理软件应用
        4.2.1 推广党建信息化管理通用软件
        4.2.2 紧密结合线上线下党建工作
        4.2.3 总结学习基层党建信息化管理先进经验
    4.3 丰富党建信息化工作内容
        4.3.1 革新党建信息宣传方式
        4.3.2 加强党建和企业治理融合
        4.3.3 创新多样化与科学化党建信息化管理使用场景
        4.3.4 畅通党员诉求交流渠道
    4.4 健全党建信息化管理保障体系
        4.4.1 培养党建信息化管理复合型人才
        4.4.2 重视管理维护制度建设
        4.4.3 加强网络信息安全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2.1 医院医保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1.2.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动态分析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假设
        1.3.3 研究内容
    1.4 资料来源与方法
        1.4.1 资料来源
        1.4.2 资料分析方法
        1.4.3 质量控制方法
        1.4.4 研究使用软件
    1.5 研究逻辑框架
        1.5.1 技术路线图
        1.5.2 结构安排
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理论框架构建
    2.1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发展及环境判断
        2.1.1 医院医保管理的发展
        2.1.2 基于SWOT-PEST模型的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形势判断
    2.2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活动中的利益相关者及激励相容问题
        2.2.1 利益相关者分析
        2.2.2 公立医院医保管理所面临的激励相容问题
    2.3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2.3.1 精细化管理理论
        2.3.2 激励相容理论
        2.3.3 内部控制理论
        2.3.4 行为科学理论
        2.3.5 现代组织理论
    2.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4.1 公立医院的概念
        2.4.2 医保管理的概念
        2.4.3 管理模式的内涵
        2.4.4 精细化管理的内涵
        2.4.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内涵界定
    2.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2.6 本章小结
3 基于典型案例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运行状况实证研究
    3.1 资料来源与方法
        3.1.1 资料来源
        3.1.2 研究方法
    3.2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1 样本医院分布及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2.2 样本医院属性基本情况分析
    3.3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组织构架分析
        3.3.1 管理层次与组织结构分析
        3.3.2 部门划分及部门联动机制分析
        3.3.3 职位设置与职权责划分分析
    3.4 样本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流程改造分析
    3.5 院内医保精细化管理制度建设及实施情况
    3.6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管理工具分析
    3.7 样本医院开展医保精细化管理的运行机制建设分析
    3.8 公立医院内部主要医保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影响因素研究
        3.8.1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分析
        3.8.2 主要医保管理者的医保管理理念及认知的定量分析
        3.8.3 主要医院医保管理者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的质性分析
    3.9 医院医保管理队伍服务能力分析
        3.9.1 医保科人力资源配置基本情况分析
        3.9.2 医保科办公基本设施配置情况分析
    3.10 本章小结
4 基于多准则模糊评价方法的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评价分析
    4.1 评价指标与评价模型的构建原则与方法
        4.1.1 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
        4.1.2 评价模型的构建及实证方法
    4.2 评价指标评价体系的构建
    4.3 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评价模型构建——基于DEMATEL和 ANP方法
        4.3.1 运用DEMATEL方法分析评价各指标相互影响关系
        4.3.2 运用ANP方法分析各评价指标相对重要程度
    4.4 评价对象——VIKOR方法评价
        4.4.1 评价对象
        4.4.2 评价结果
    4.5 本章小结
5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实施效果分析——对医保、医院、医生、患者的影响研究
    5.1 医保角度——医院医保资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与防控效果分析
        5.1.1 基于FTA方法构建医院医保基金安全与使用风险识别
        5.1.2 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医保基金风险防控的实证分析
    5.2 医院角度——基于DRGs的医院精细化管理效果评价的实证分析
        5.2.1 基于DRGs的评价方法
        5.2.2 评价结果
    5.3 医生角度——基于倾向值匹配的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成效评估
        5.3.1 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5.3.2 结果
    5.4 患者角度——患者医保受益变化及满意度分析
        5.4.1 基于GAM的患者医保收益分析
        5.4.2 开展精细化管理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1 目前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实践探索中存在的问题
        6.1.1 缺乏精细化医院医保管理理念和目标管理
        6.1.2 管理模式缺乏精细化的系统组织管理
        6.1.3 支持管理模式的医保管理队伍非职业化、人员专业水平较弱
    6.2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改进策略
        6.2.1 树立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理念与目标指导模式构建
        6.2.2 优化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组织管理
        6.2.3 加强稳定、高质量的医保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7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创新与特色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精细化管理背景下医院内部医保管理模式研究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附录2 公立医院医保科(室)工作人员情况调查表
附录3 医务人员人员基本建设和运行调查表
附录4 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质量评价体系相关指标关系矩阵表
附录5 公立医院主要医保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6 MATLAB程序命令
附录7 公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相关主要政策梳理表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面临的突出问题
    1.1 师资团队的教学素养相对偏差
    1.2 3D打印技术专业教材不成体系,资源匮乏
    1.3 教法难以提升学生参与的主动性
2 3D打印技术应用专业“三教”改革措施
    2.1 通过“名师引领、双元结构、分工协作”的准则塑造团队
        2.1.1 依托有较强影响力的带头人,有效开发名师所具备的引领示范效果
        2.1.2 邀请大师授教,提升人才的技术与技能水准
    2.2 推进“学生主体、育训结合、因材施教”的教材变革
        2.2.1 设计活页式3D打印教材
        2.2.2 灵活使用信息化技术,形成立体化的教学
    2.3 创新推行“三个课堂”教学模式,推进教法改革
        2.3.1 采取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法
        2.3.2 构建与推进更具创新性的“三个课堂”模式

(7)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意义与目标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目标
    第二节 研究案例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研究案例
        二、企业共创共享的界定
    第三节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的技术路线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自组织理论
        二、目标融合理论
        三、竞合理论
        四、心理所有权理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共创共享的研究类型综述
        二、自组织理论视角的共创共享研究
        三、共创共享激励机制研究
        四、共创共享的管理哲学综述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设计思路
        一、整体研究思路
        二、分析框架
    第二节 研究策略和研究方法应用
        一、实用主义理论范式与混合型研究策略
        二、采用案例研究方法的依据
    第三节 研究过程
        一、资料收集
        二、资料分析过程
        三、研究效度和信度保证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扎根理论的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构建
    第一节 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型构建
        一、开放式译码
        二、主轴式译码
        三、选择式译码
    第二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型阐释
        一、群体老板制的基础和灵魂
        二、群体老板制的核心
        三、群体老板制支柱之一
        四、群体老板制支柱之二
        五、群体老板制的目标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盛隆共创共享的多维组织结构研究
    第一节 盛隆的一维结构:自组织体
        一、自组织体的理论来源
        二、盛隆“群体老板”自组织体结构的设计特点
    第二节 盛隆的二维结构:分形结构
        一、分形结构理论来源
        二、盛隆的组织分形结构
    第三节 盛隆的三维结构:人才活水的超链接结构
        一、超链接结构理论来源
        二、盛隆的组织超链接结构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共创共享的运行机理
    第一节 共创共享体系的自组织特性
        一、共创共享体系与自组织
        二、盛隆“群体老板制”共创共享体系的自组织特征
    第二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条件控制
        一、系统开放与熵流控制
        二、远离平衡态与心理所有权
    第三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动力机制
        一、序参量分析
        二、制造涨落
    第四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超循环耦合机制
        一、超循环理论
        二、“群体老板制”的超循环耦合机制——帮扶传承
        三、共创共享自组织超循环耦合的功能特点
        四、个人与组织的超循环耦合模型
    第五节 共创共享自组织的演化机理
        一、混沌演化奇异吸引子
        二、混沌演化初级有序
        三、混沌态作用机理
        四、混沌演化高级有序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实施策略
    第一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式与传统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一、管理特点对比分析
        二、两种管理模式对环境的适应性分析
    第二节 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及解决思路
        一、构建共创共享管理模式的问题分析
        二、问题解决思路分析
    第三节 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实施策略
        一、建立对新管理范式的理解认知
        二、明确管理角色和任务转变
        三、横向信息交流渠道
        四、共创共享管理品牌构建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理论贡献与管理启示
        一、理论贡献
        二、管理启示
    第三节 研究的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致谢

(8)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缘起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缘起
        1.1.2 研究意义
    1.2 相关概念
        1.2.1 火箭军部队
        1.2.2 正规化管理
        1.2.3 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1.3 相关理论
        1.3.1 我军主要领导人正规化管理思想
        1.3.2 系统整合原理
        1.3.3 规范行为理论
        1.3.4 管理组织三层设计理论
    1.4 国内外正规化管理有关研究综述
        1.4.1 精细化管理
        1.4.2 规范化管理
        1.4.3 正规化管理
    1.5 研究目标
        1.5.1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5.2 揭示构建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方法论
        1.5.3 研究构建符合火箭军部队实际的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
    1.6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6.1 研究方法
        1.6.2 创新点
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与原因分析
    2.1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状况
        2.1.1 取得的成绩
        2.1.2 存在的问题
    2.2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 对正规化管理理解不深
        2.2.2 人治思想还未彻底扫清
        2.2.3 存在军法化的认识误区
        2.2.4 研究推动力度还不够大
        2.2.5 配套保障机制还不完善
3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的法规依据
    3.1 我军管理法规体系
        3.1.1 我军管理法规的纵向划分
        3.1.2 我军管理法规的横向划分
    3.2 我军条令条例
        3.2.1 条令条例概念
        3.2.2 我军条令条例发展历程
    3.3 我军基层建设纲要
        3.3.1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发展历史
        3.3.2 新修订纲要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4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构建思路
    4.1 规范体系构建的指导原则
        4.1.1 合法性
        4.1.2 可行性
        4.1.3 先进性
        4.1.4 针对性
    4.2 规范体系构建的方法路径
        4.2.1 立足管理实践
        4.2.2 人员广泛参与
        4.2.3 坚持科学合理
        4.2.4 突出重点内容
        4.2.5 着眼适度开发
        4.2.6 配套保障机制
    4.3 规范体系构建的组织实施
        4.3.1 研究工作的决策筹划
        4.3.2 研究小组的人员选配
        4.3.3 体系构建的模式选择
        4.3.4 规范施行的学习培训
        4.3.5 规范体系的修订完善
5 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的框架及内容
    5.1 战备秩序
        5.1.1 战备职责
        5.1.2 战备方案
        5.1.3 战备教育
        5.1.4 战备值班
        5.1.5 战备演练
        5.1.6 战备设施
        5.1.7 战备检查
    5.2 训练秩序
        5.2.1 训练计划
        5.2.2 训练准备
        5.2.3 训练实施
        5.2.4 训练考核
        5.2.5 训练保障
        5.2.6 登记、统计与报告
    5.3 工作秩序
        5.3.1 办公秩序
        5.3.2 共性业务工作
        5.3.3 专项业务工作
        5.3.4 安全工作
        5.3.5 保密工作
    5.4 生活秩序
        5.4.1 生活制度
        5.4.2 生活场所
6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展望
        6.2.1 规范体系的充实完善
        6.2.2 规范体系的拓展应用
参考文献
附录
攻博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
致谢

(9)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1章 绪 论
    1.1 论题的提出
    1.2 基本概念界定
    1.3 研究综述
        1.3.1 民营企业的研究述评
        1.3.2 企业成长理论研究述评
    1.4 主要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第2章 企业成长理论分析
    2.1 企业成长的理论
        2.1.1 主流的经济学理论
        2.1.2 企业的生命周期理论
        2.1.3 演进理论
        2.1.4 企业战略模型
        2.1.5 其他理论
    2.2 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问题
        2.2.1 创业企业成长的主要障碍
        2.2.2 创业企业成长障碍的分类
        2.2.3 影响创业企业成长的关键因素
    2.3 高速成长企业的特征
        2.3.1 创业企业的活力
        2.3.2 短命企业的症结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创业视角的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基于创业政策环境的民营企业发展历程分析
        3.1.1 恢复及初步发展阶段(1979-1988 年)
        3.1.2 稳定发展及原始积累阶段(1989-1992 年)
        3.1.3 快速发展阶段(1993 年以来)
    3.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历史成就和经验总结
        3.2.1 民营企业创业的历史成就
        3.2.2 民营企业创业的经验总结
    3.3 当前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特征
        3.3.1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现状
        3.3.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活动的特征
    3.4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模式及类型
        3.4.1 我国民营企业的创业模式
        3.4.2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的类型及各种类型的发展趋势
    3.5 民营企业创业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5.1 民营企业创业存在的问题
        3.5.2 促进民营企业创业的建议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研究
    4.1 创业环境要素构成以及各环境要素研究
        4.1.1 金融支持要素分析
        4.1.2 政府政策要素分析
        4.1.3 政府项目要素分析
        4.1.4 教育和培训要素分析
        4.1.5 研发转移要素分析
        4.1.6 商业环境和有形基础设施要素分析
        4.1.7 进入壁垒要素分析
        4.1.8 文化和社会规范要素分析
        4.1.9 创业机会与创业能力
    4.2 我国创业环境现状研究
        4.2.1 我国创业环境历史演进
        4.2.2 我国创业环境与其他GEM 成员国对比分析
    4.3 我国主要城市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的实证研究
        4.3.1 聚类分析的指标选择
        4.3.2 聚类分析的对象
        4.3.3 民营企业创业环境的聚类研究
        4.3.4 各层次创业环境的特征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创业资源配置规律研究
    5.1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配置的内涵与原则
        5.1.1 资源配置的含义
        5.1.2 创业资源配置的内涵及原则
        5.1.3 创业资源配置的功能
    5.2 创业资源配置的目标和方式
    5.3 创业资源的企业配置
        5.3.1 创业过程的资源需求特征
        5.3.2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的组织
        5.3.3 民营企业创业资源的整合
    5.4 创业资源配置中政府的作用
        5.4.1 市场配置的局限
        5.4.2 政府在创业资源配置中调控的着力点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内部管理体制演进规律研究
    6.1 初创期和小规模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6.2 企业家族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
    6.3 家族企业化阶段的内部管理体制
    6.4 公司制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体制
    6.5 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未来发展的新思路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企业家特征研究
    7.1 企业家与创业活动
        7.1.1 企业家及其分类
        7.1.2 企业家的性格特性分析
        7.1.3 企业家的素质与创业活动
    7.2 企业家对创业企业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7.3 我国民营企业家的成长环境分析
        7.3.1 影响企业家的环境因素
        7.3.2 我国民营企业家成长环境分析
    7.4 基于企业家因素的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分析
        7.4.1 创业者的创业动机与企业家的成长欲望
        7.4.2 企业家在创业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重点
        7.4.3 合理的治理结构与企业家团队建设
        7.4.4 企业家应对超竞争环境的措施
    7.5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企业家的特征
    7.6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民营企业成长过程中的创业战略研究——产业整合战略
    8.1 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的战略意义
    8.2 民营企业产业整合的模式
        8.2.1 基于企业能力提升的产业整合模式
        8.2.2 基于市场开拓的产业整合模式
        8.2.3 基于品牌延伸与运营的产业整合模式
        8.2.4 基于技术创新的产业整合模式
        8.2.5 基于资本运营的产业整合模式
        8.2.6 基于合作与共享的网络组织整合模式
    8.3 民营企业实施产业整合战略的基本思路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我国成长性民营企业案例研究
    9.1 “A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万向集团(杭州)
        9.1.1 万向集团的创业背景
        9.1.2 万向集团创业发展历程
        9.1.3 万向集团创业战略研究
        9.1.4 万向集团国际创业战略研究
        9.1.5 结论
    9.2 “B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联想集团(北京)
        9.2.1 联想集团企业家要素研究
        9.2.2 联想集团创业过程研究
        9.2.3 联想集团创业环境要素研究
        9.2.4 联想集团创业组织要素研究
        9.2.5 结论
    9.3 “C 类区域”典型民营企业案例——红嘴集团(吉林)
        9.3.1 红嘴集团创业背景
        9.3.2 红嘴集团创业发展历程
        9.3.3 红嘴集团创业战略研究
        9.3.4 结论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10.1 研究结论
    10.2 论文主要创新点
    10.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件1
附件2
致谢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摘要
ABSTRACT

(10)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新型工业化与中小企业
    一、工业化的历史演变
    二、我国的工业化历程
    三、新型工业化的提出及其内涵
    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小企业
第三章 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企业战略理论
    二、企业发展理论
    三、创新理论
第四章 中小企业竞争优势的微观分析
    一、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价值创造
    二、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战略要素
    三、中小企业竞争优势与核心能力
第五章 中小企业战略博弈模型
    一、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分析
    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模型的构建
    三、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博弈模型的实证分析
第六章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选择
    一、模仿战略
    二、破坏战略
    三、利基战略
    四、网络战略
第七章 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
    一、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战略管理
    二、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动态调整机制
    三、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关键点
    四、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实施的支撑条件
第八章 研究结论
    一、全文总结
    二、研究局限及改进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四、企业管理新趋势:电脑网络管理(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力物资智慧管理模式研究[D]. 王莹玉.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2]5G时代ZGYD移动通信运营策略创新研究[D]. 刘宁. 山东大学, 2020(05)
  • [3]石化企业多源知识发现与管理方法研究[D]. 王小健.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3)
  • [4]国企党建信息化管理研究 ——以J市为例[D]. 原晓飞. 山西大学, 2020(01)
  • [5]公立医院内部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D]. 陶思羽. 华中科技大学, 2020(01)
  • [6]3D打印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探索[J]. 刘森,张书维,侯玉洁. 数码世界, 2020(04)
  • [7]企业共创共享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理 ——盛隆“群体老板制”实证研究[D]. 谢清伦. 武汉大学, 2019(03)
  • [8]火箭军部队正规化管理规范体系构建研究[D]. 董亮. 武汉大学, 2016(05)
  • [9]基于创业视角的民营企业成长规律研究[D]. 李虹霖. 吉林大学, 2006(10)
  • [10]新型工业化进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研究[D]. 赵永刚. 华中农业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企业管理新趋势:计算机网络管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