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一、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文献综述)

李峰[1](2020)在《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些年来,我国对于农业的发展十分重视,也开始注重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与品牌推广。在201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党中央就明确指出,要注重优势特色产业的建设,争取做大做强,通过建设特色农业,来达到提高产业质量的目的。在该计划中,主要包括推进农产品区域品牌的建设,以传统优势企业作为基础,打造出更具特色的区域特色品牌,充分体现出农产品的区域特性与自身优势,进而促使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和持续。这说明在当前阶段,在政策的大环境上对于发展农产品区域品牌建设是比较有利的。本文在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品牌价值模型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下,研究了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的建设问题。本文开始主要介绍写作背景、意义、方法、文献综述以及相关理论;其次通过了走访调查和问卷调查结合的方式对研究目标的具体品牌建设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和概括描述,然后基于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运用卡方检验和回归分析的办法分析了品牌建设对收入的影响;然后在掌握了相关资料和一定分析结果的基础上运用了SWOT分析法对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的品牌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并对文章进行了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对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的研究,对区域公用农产品品牌的含义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结合相关数据,对品牌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明确,基于已知资料进行分析得出该品牌建设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与此同时,本文将结论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对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提出了一些作者认为可行的具体的看法和建议。

沈丹[2](2019)在《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我国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治理过程中,政府和企业是两支主导力量。政府主要是通过制定一系列宏观政策标准规制、监管食品质量安全,但企业对政府食品质量安全治理政策标准的认可、践行和积极配合,才能更有效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是国家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力措施之一。“以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为重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为先导、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为补充”的“三品”认证体系,是保障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阶段性政策,该认证体系在我国运行了近20年。本研究从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视角入手,考察企业对于“三品”认证体系的有效性的评价,探寻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对改进、完善食安认证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充分回顾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信息不对称理论、俱乐部理论、政府规制理论等理论,构建了企业评价“三品”认证体系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并设计调查问卷,在山东省济南市和江苏省无锡市两个地区进行调查,共获得115个企业样本。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配对样本的均值检验、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挖掘其背后的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企业评价“三品”认证体系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2)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统计分析;(3)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4)企业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5)企业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通过研究得:(1)总体来说,企业认为“三品”认证体系总体比较有效,企业规模越大、认证技术人员占比越多、决策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越高,企业对于“三品”认证体系有效性的评价越积极正面。这表明层级性的“三品”认证体系的存在是非常有必要的。(2)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的发展方向中,一半以上的企业建议将其变为强制性认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具有改进的空间。(3)企业对于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的评价明显优于企业对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的评价,这表明需要有效提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4)在企业对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的有效性评价方面,企业规模、企业决策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消费者认可度、认证工作难易度正向影响企业对于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的评价,而企业管理层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情况、同行其他企业认证达标率对于企业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有效性的评价存在负向影响。(5)在企业对于绿色食品认证制度的有效性评价方面,企业决策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企业管理层中本科及以上人员占比情况、消费者认可度、同行其他企业达标率正向影响企业对于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的评价,而认证技术人员占比对于企业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有效性的评价存在负面影响。在以上结论的基础上,最终提出改进“三品”认证体系的政策建议:(1)改革升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将其变为强制性标准。整合相关制度的标准;对其监管机构进行改革;加强强制性制度的监管措施。(2)提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对企业进行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决策层的关注度;政府应打击假冒产品,提升制度效能,增加绿色俱乐部的品牌溢价能力;企业加强自身品牌建设和绿色品牌建设的协同发展。(3)宣传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扶持有机农产品认证企业。

于伟咏[3](2018)在《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文中研究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针对当前农产品安全问题频发,对农业生产提出了优化品种结构、质量结构、区域结构和市场结构的要求。农产品安全问题根源是农药不合理施用导致的农药残留,其负外部性表现为人类健康风险、食品安全和生态环境破坏,目前我国农药年投入30万吨,单位施药强度是国际平均水平的2.5倍,四川为0.91kg/亩,使用效率低下。控制生产者是保证农产品安全的第一要务,将质量安全由事后检查监督转为源头控制,但因其具有公共品属性、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性,并且生产过程复杂多变,容易造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出现“柠檬市场”或逆向选择行为,已严重降低农户收益和消费者福利水平。所以,控制农药安全施用需要内部自我控制和外部政府与市场约束共同作用,进而规范农药安全施用行为。本文以资产专用性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交易成本理论及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将农药安全施用划分为硬约束和软约束两个维度,基于四川省调研数据及官方统计数据,运用Probit、零膨胀泊松回归、OLS等方法,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实证研究。首先,在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作用机理基础上,实证考察了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结果,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作了讨论,还基于IV-Probit模型探讨了内生性问题。其次,基于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机理,分析了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及无公害认证的影响。最后,依据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调节效应讨论,分析了资产专用性与需求驱动的交互项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论显示:(1)农药安全施用整体水平不高,不同作物、地区间存在差异。当前违禁农药使用主要发生在蔬菜作物;农药安全间隔期认识度普遍较高,水果类最高,而蔬菜类最低;大多数农户还是会按照标准剂量施药,其中粮食类高于水果类、蔬菜类;施药次数平均为3.078次,蔬菜最多。无公害认证能有效揭示安全信号,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四川无公害认证农产品存在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涟漪效应、集聚效应及示范效应等特点。(2)资产专用性在不同维度上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不同,而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也可能发生机会主义行为和逆向选择风险。物质资产专用性因存在强“锁定效应”,使其对违禁农药使用和施药次数存在抑制作用,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和标准剂量施药具有促进作用;种植经验与违禁农药使用显着负相关,技术培训与违禁农药使用、施药次数显着负相关,而与安全间隔期施药、标准剂量施药显着正相关;受教育程度显着促进农户安全间隔期施药,劳动力数量与农药施用剂量形成正向要素替代效应,健康状况反而会正向影响违禁农药使用;经营面积和土地细碎化对硬约束和软约束下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存在不确定性。(3)政府规制和公共品牌效应可有效抑制违禁农药使用,促进其在安全间隔期施药。在硬约束下政府规制行为有效,而对软约束下标准剂量施药和施药次数的约束力不强;公共品牌效应带来了品牌溢价和垄断收益,隐性约束着农户采取安全施药行为。(4)需求驱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种植户规范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省会城市成都对农药安全施用的约束强度高于地级市。市场需求容量、至地级市距离对违禁农药使用有负向影响;需求容量、购买能力和至地级市距离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存在正向影响;需求容量、至成都距离对标准剂量施药有正向影响;需求容量对施药次数有负向影响,而经济距离与其呈显着正相关。(5)四川种植业无公害认证存在集聚效应和涟漪效应,需求驱动能够促进农产品无公害认证规模和销售额增长。地理距离上,认证主要集中在距离成都周围400公里以内区域;经济距离上,主要集中在与成都人均GDP差距在5万元/人的区域。(6)需求驱动与资产专用性交互作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作用方向及显着性上存在差异,整体上呈正向调节效应。其中需求驱动强化了资产专用性对违禁农药使用和施药次数的抑制作用,也强化了资产专用性对安全间隔期施药和标准剂量施药的促进作用。由分析结果可知,从资产专用性、信息不对称理论出发,资产专用性、市场需求驱动和政府规制能有效促进农药安全施用,形成了生产主体控制、市场需求倒逼、政府管控辅助的农产品安全生产体系。基于上述发现,提出以下政策性启示:合理配置专用性资产,抑制机会主义;提高信息获得能力,降低交易成本;加强安全施药宣传和检测,促进技术扩散;完善价格激励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强化市场信息揭示,解决信息不对称;优化“产业—空间”匹配,压缩空间成本;实施紧密型交易模式,确保契约稳定性;建立“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四维矩阵的动态监管策略。创新之处在于:第一,从农户视角重新分类和界定资产专用性,基于理论和实证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并从信息不对称视角进一步讨论。鉴于农户的有限理性和异质性,其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会影响其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将专用性资产分为物质资产专用性、技术资产专用性、人力资产专用性、组织资产专用性、地理资产专用性。第二,理论和实证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和需求驱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硬约束下和软约束下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信息不对称会影响专用性资产投入和配置。基于“农户-组织-政府-市场”逻辑框架,将点(农户)与面(市场)结合起来探讨农药安全施用。第三,资产专用性与需求驱动交互作用对农药安全施用整体上呈正向调节效应。需求驱动是影响农户根据专用性资产动态调整安全行为和降低经营风险的“强化剂”,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机制,可以有效解决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发挥着监督、约束和激励效果,使得农户形成“信息传递—价格传导—预期形成—生产决策”的安全生产过程。

常雪艳[4](2017)在《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永昌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部,县内光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充足,灌溉水资源多以祁连山融化的冰川雪水和地下水为主,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初具规模,已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雏形。虽然近几年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产业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连作障碍比较严重,农户在种植蔬菜时过量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使用量较少,加之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蒸发量大,干旱严重等问题造成土壤盐渍化,引起蔬菜产量降低、品质变差。同时存在农户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了解不全面,种植盲目性较大,种植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而永昌县地处甘肃中部,物流运输不完善,冷储能力不足,使农户在蔬菜上市时出现销售难的问题。地方监测体系的不完善,集约化种植的程度低,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诸多隐患。面对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本文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走访、发放问卷调查等形式,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对策和建议:(1)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有机肥具有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效果。经研究发现,使用有机肥可使蔬菜产量增加20%30%,并能提前37天促使蔬菜成熟,可以显着改善农产品品质,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效。合理搭配使用有机肥、化肥和农药,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减少氮肥追施量,提倡追施叶面肥,科学施肥,提高无公害蔬菜产量。同时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保障无公害蔬菜品质,达到高产稳产优质的目的。(2)政府部门应建立相应的信息平台,加强政府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减少农户种植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加强示范,提高引领作用,建设高标准的无公害蔬菜示范种植园区,提高蔬菜产品产量以及产品品质。做大产业规模,向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区域化和集约化发展,提高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3)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优先在无公害蔬菜集中生产区实施蔬菜肥水一体化、道路硬化和渠系建设改造等配套工程。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进一步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的组织化程度和产业化经营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强对农户的种植技术培训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种植户,提高无公害蔬菜种植水平。(4)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以优势品牌为主导,改善种植结构和无公害蔬菜种植体系,提升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建立冷链存储设施。建设以主要乡镇蔬菜市场为龙头,乡镇农贸市场为中心,微型产地市场为依托的蔬菜产销网络,大力推动农户超市对接、电子商务以及定点直销等销售方式,建立蔬菜储存、初步加工、精品包装、运输销售一体化的营销体系。

沈哲[5](2017)在《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影响研究》文中认为自上世纪90年代起,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要求也随之发生了改变,从对农产品数量上的关注逐渐转变为对质量方面的关注,从对温饱问题的担心逐渐转变为对购买健康绿色的农产品的热衷。在这样的背景下无公害农产品应运而生。然而,很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者对于顾客的关注仅仅只是带动新的消费者来消费,只重视数量却不重视老顾客的感受,忽视了忠诚度。但是其实顾客的忠诚度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市场才是制胜的关键,尤其是对于具有特殊性的农产品来说,相关农产品生产企业应该更加看重顾客的忠诚度。对于如何形成顾客忠诚,学术界有很多种说法,近年来,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开始把注意力从重视顾客数量转移到了重视顾客的感知价值上,因为他们发现了顾客的感知价值对顾客的忠诚度有很重要的影响。本文将无公害农产品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度的关系。本文一共有六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并对国内外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相关文献进行综述,进而提出论文研究方向、研究对象和突破点。第二章则是理论和概念方面的内容,分析研究我们现在对无公害农产品和顾客的感知价值以及顾客忠诚的基础理论。第三章是假设提出和模型构建,提出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存在五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安全价值、功能价值、情感价值、社会价值以及经济价值这五方面,顾客忠诚分为两个维度:态度忠诚与行为忠诚,分析研究这五个维度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第四章为实证研究。运用Excel以及SPSS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得到的实证结果为情感价值和经济价值这两个维度对顾客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影响都比较显着,而社会价值对顾客行为忠诚有更加明显的影响,对顾客态度忠诚的影响不显着。安全价值和功能价值对顾客态度忠诚和行为忠诚的影响都不显着,并且对结果进行了解释。第五章是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提升策略,策略主要从政府和企业两个角度提出,政府方面主要从制定政策、提高教育水平以及加强宣传角度进行阐述,企业方面则包括加强管理与宣传、把握顾客心理以及提高社会责任感。第六章为结论和展望。对论文进行了总结,并且指出本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季爱兰[6](2017)在《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阐述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发展历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邢伟[7](2016)在《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文中研究指明农业是第一产业,是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产业。我国是农业生产大国,农业发展更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砥柱。随着工业化农业发展进程的迈进,农产品种植技术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已经大大提高,但与此同时,由于过度追求速度和市场价值,农业生产经历了一场不计后果、盲目发展的阶段,这段时期内农药、化肥等化学品的过度和不科学使用,给生态平衡和食品安全带来严重后果。随着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逐步实施和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无公害农业已经从一种趋势变成一种基本需求。秦皇岛市是着名的旅游城市,流动人口巨大,农产品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本地居民,也关系到来往游客身体健康。本文立足于国内外无公害农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索了如何更好、更快的完善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的推广与发展。通过对秦皇岛市自然资源、农产品市场特点、环境污染情况、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中存在的难点与机遇等问题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安全的观点和对策,主要包括:(1)致力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实现农业高效节能低污染;(2)加强无公害农业知识技能推广,政策引领规模化种植,为无公害农业创造条件;(3)提高无公害农业从业者素质,搞好基础教育和继续教育、农技培训,做好政策宣传提高农民无公害意识,引进专业人才起到引领、带头的作用;(4)做好无公害农产品产销链,通过政策引领、带头创办等形式建立无公害农产品专营渠道,加强对无认证农产品的质检工作,通过网络销售等新手段立体化拓展市场,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5)结合秦皇岛市旅游城市特点,用强势产业旅游来带动无公害农业发展,整合无公害农业资源与旅游资源,创造经济价值和社会声誉。

柯铭华[8](2016)在《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农产品质量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和农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问题,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判定农产品质量优劣的方法是通过对产品开展检验,而产品检验的依据是产品标准;农产品出口的验货依据也大部分按照国际标准。如果能规范农产品的生产者和加工企业的行为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尤其是按无公害标准组织种植或养殖,就有助于提升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从而降低农产品发生质量问题的概率。基于此,本研究的意义在于:以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作为切入点,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开展调查分析;采用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分析农产品质量和质量管理产生问题的原因;实证研究四类特色农产品案例;根据上述研究,构建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以期在标准化视域丰富区域农产品质量管理理论。本研究以政府、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为主体,以标准化视域下的福建特色农产品为研究对象,将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将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第一,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进行评述。主要包括论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等内容。包括分析对农业标准化原理、信息不对称理论、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环境外部性理论应用及其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第二,对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以及农产品生产各阶段质量标准化管理分析。第三,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开展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管理现状分析,对生产资源基础、生产现状、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及其成因、对质量管理成效及其管理问题开展分析。第四,对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进行调查分析。主要包括: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调查分析,并计算出五类特色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普及率数值,综合分析得出福建特色农产品的综合标准化普及率是47%,其中茶叶、蔬菜、水产品、水果、食用菌的标准化普及率分别是:38.81%、30.12%、45.55%、30.15和35.75%。第五,对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进行预测。主要包括:以灰色模型预测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及质量安全趋势,并对预测结果开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一是到2019年,福建特色农产品的价格和产量,均为2014年的1.3倍左右,产值也逐步提升,各方面预测数据都向好,福建省发展特色农业潜力较大,而且发展的态势较为稳健;二是在分析期内,其中农业标准化水平发展指数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呈现出较好的发展态势,标准覆盖率等重要指标亦取得明显提升;三是在分析期内,福建省内导致农产品发生质量安全问题的因素还在,比如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率不高,无公害农产品规模大但发展不平衡。五类农产品中蔬菜的未来产量和价格都上不去,扣除物价因素,甚至可能倒退,由于蔬菜以个体农户经营为主,标准化规模化的种植集约性较差,因此质量受控能力弱,造成该产业竞争力弱且农产品质量问题频发。茶叶和食用菌整体向好,水果种植面积在萎缩,水产品的质量趋势显示质量走势不乐观。第六,开展案例研究,主要包括: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的做法与经验;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的经验与启示;基于标准化视域的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通过对上述4个案例的研究得到启示第七,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构建,主要包括:理顺政府管理机构,整合政府管理队伍;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体系;落实标准化管理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与财政资金补贴保障;构建特色农产品信息平台;强化政府监管责任,消除负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加强生产者方面的质量管理;完善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排查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风险点。

张明阳[9](2015)在《关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发展的思考》文中指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系到广大市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体系有助于提高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农业产业竞争力,有助于埇桥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展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必须结合该地区当前农业生产现状,扬长避短,打造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产业体系。

董卫玲,董照锋[10](2015)在《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文中研究指明为了推进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健康发展,通过调研和统计,分析了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的现状和4个特点,讨论了存在的5个问题,提出了提升认证社会影响力、规范认证与监管行为、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培育认证产品消费市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建议。

二、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提纲范文)

(1)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现状
        1.2.2 国外农产品品牌建设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可能的创新点
2 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关理论概述
    2.1 农产品品牌相关理论
    2.2 品牌形象理论(BI理论)
    2.3 品牌价值模型理论
3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现状分析
    3.1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产业现状
    3.2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产业链建设现状
    3.3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区域品牌主体建设现状分析
        3.3.1 品牌建设的主体分布
        3.3.2 品牌建设的主体现状
    3.4 问卷调查分析
        3.4.1 问卷设计
        3.4.2 问卷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3.4.3 调查对象现状描述性分析
4 品牌建设对农户收入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农户收入单因素分析卡方检验
    4.2 对收入的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的SWOT分析
    5.1 优势分析(strengths)
    5.2 劣势分析(weaknesses)
    5.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5.4 威胁分析(threats)
6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6.1 品牌的建设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6.1.1 产品监管体系问题
        6.1.2 品牌宣传和营销问题
    6.2 品牌的使用主体方面存在的问题
        6.2.1 品牌意识欠缺
        6.2.2 行业模式固化
7 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的对策建议
    7.1 加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质量监管标准
    7.2 革新宣传营销,改用新兴宣传营销方式
    7.3 提高品牌意识,着力培养品牌意识观念
    7.4 创新行业模式,打破传统行业模式桎梏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书面调查问卷

(2)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有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体系的研究
        1.2.2 有关食用农产品企业认证行为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三品”认证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说明
    2.2 “三品”认证体系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2 俱乐部理论
        2.2.3 政府规制理论
3 企业评价“三品”认证体系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3.1 影响企业评价“三品”认证体系的因素
        3.1.1 企业特征
        3.1.2 企业决策者特征
        3.1.3 认证核查认知
        3.1.4 认证效果认知
        3.1.5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认知
    3.2 构建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评价的影响因素的理论框架
4 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1 问卷设计及数据来源
        4.1.1 问卷设计
        4.1.2 数据来源
    4.2 描述性分析
        4.2.1 样本总体的描述性分析
        4.2.2 企业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3 企业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2.4 企业对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描述性分析
    4.3 企业对两种认证制度的有效性评价的均值检验
    4.4 小结
5 企业评价不同认证制度有效性的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1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
        5.1.1 相关性分析
        5.1.2 回归模型
        5.1.3 回归方程的显着性检验
    5.2 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2.1 相关性分析
        5.2.2 模型阐释
    5.3 企业对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3.1 构建模型及样本解释
        5.3.2 相关性检验
        5.3.3 模型阐释
    5.4 企业对绿色食品认证制度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的回归分析
        5.4.1 相关系数分析
        5.4.2 回归模型阐释
    5.5 企业对不同认证制度有效性评价影响因素的比较分析
    5.6 小结
6 结论和政策建议
    6.1 主要结论
    6.2 政策建议
        6.2.1 改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制度
        6.2.2 提升绿色食品认证制度
        6.2.3 宣传有机农产品认证制度
7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一 农业企业“三品”认证体系问卷调查
附录二 问卷调查结果赋值情况表

(3)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意义
    1.2 概念界定与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生产要素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3 市场行为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4 合作组织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5 政府规制对农药安全施用影响的研究
        1.2.6 研究评述
    1.3 研究设计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
    1.5 数据来源
        1.5.1 调研方案
        1.5.2 样本数据整理
2 理论基础与作用机理分析
    2.1 理论基础
        2.1.1 资产专用性理论
        2.1.2 农户行为理论
        2.1.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4 交易成本理论
        2.1.5 需求层次理论
    2.2 作用机理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2.2.1 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2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3 专用性资产与需求驱动交互效应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
        2.2.4 研究框架设计
    2.3 小结
3 农药施用及安全农产品生产情况
    3.1 农药施用情况
        3.1.1 农药生产进程
        3.1.2 农药投入现状
    3.2 安全农产品发展情况
        3.2.1 安全农产品生产发展演进
        3.2.2 安全农产品市场需求情况
        3.2.3 安全农产品生产政府规制
        3.2.4 安全农产品认证情况
    3.3 小结
4 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4.1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4.1.1 影响机理及研究假说提出
        4.1.2 研究模型构建
    4.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4.2.1 变量选择
        4.2.2 数据来源
    4.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4 农户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实证分析
        4.4.1 模型检验
        4.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4.5 基于信息不对称分析资产专用性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物质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2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技术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3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组织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4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人力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5.5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地理资产专用性对的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4.6 内生性讨论
    4.7 稳健性检验
    4.8 小结
5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
    5.1 理论假说与模型构建
        5.1.1 影响机理及研究假说提出
        5.1.2 模型构建
    5.2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2.1 变量选择
        5.2.2 数据来源
    5.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5.4 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
        5.4.1 模型检验
        5.4.2 回归结果及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5 需求驱动对安全认证的影响
        5.5.1 指标选择与数据来源
        5.5.2 描述性统计分析
        5.5.3 农产品无公害认证特征分析
        5.5.4 回归结果及分析
    5.6 小结
6 农户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对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的影响分析
    6.1 影响机理分析
    6.2 变量选择与方法说明
        6.2.1 变量选择
        6.2.2 方法说明
    6.3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
        6.3.1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违禁农药使用
        6.3.2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安全间隔期施药
        6.3.3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标准剂量施药
        6.3.4 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施药次数
    6.4 稳健性检验
        6.4.1 地域的稳健性分析
        6.4.2 务工经历的稳健性分析
    6.5 小结
7 研究结论及政策性启示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性启示
        7.2.1 合理配置专用性资产,抑制机会主义
        7.2.2 提高信息获得能力,降低交易成本
        7.2.3 加强农药安全施用宣传和检测,促进技术扩散
        7.2.4 完善价格激励机制,推动标准化生产
        7.2.5 强化市场信息揭示,解决信息不对称
        7.2.6 优化“产业—空间”匹配,压缩空间成本
        7.2.7 实施紧密型交易模式,确保契约稳定性
        7.2.8 建立“组织—政府—市场—社会”四维矩阵的动态监管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调查问卷
    附录Ⅱ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完成情况
致谢

(4)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无公害蔬菜的定义
        1.1.2 无公害蔬菜的分类
    1.2 无公害蔬菜发展状况
        1.2.1 国外研究进展
        1.2.2 国内研究进展
        1.2.3 国内蔬菜生产发展的趋势
2 影响蔬菜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种子
    2.2 土壤
    2.3 肥料
    2.4 农药
    2.5 灌溉用水
3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生产情况
    3.1 永昌县蔬菜生产变革
    3.2 永昌县发展高原无公害蔬菜产业的优势
        3.2.1 气候冷凉
        3.2.2 有机肥源充足
        3.2.3 水质优,灌溉便利
        3.2.4 季节优势
        3.2.5 劳动力优势
4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
    4.1 研究内容及方法
    4.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4.3 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
    4.4 调查问卷样表
    4.5 技术路线
5 调查结果
    5.1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
        5.1.1 生产规模显着增大
        5.1.2 试验示范点建设不断创新
        5.1.3 特色产品主导作用明显
    5.2 永昌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5.2.1 连茬种植情况严重
        5.2.2 化肥施用过量,有机肥施用较少
        5.2.3 降水偏少,灌溉量不足,干旱严重
        5.2.4 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及时,种植盲目性大
        5.2.5 物流运输不完善,仓储能力不足
        5.2.6 地方监测体系不完善,集约化程度低
6 调查结论
7 永昌县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方案及建议
    7.1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施肥及施药方案
        7.1.1 增施有机肥,合理使用化肥
        7.1.2 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发可降解农药
        7.1.3 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实行轮作倒茬
    7.2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的政策性建议
        7.2.1 建立信息平台,加强引导,合理安排种植结构
        7.2.2 建立支撑保障体系,提高农户收入
        7.2.3 建立无公害蔬菜检测体系,提升产业优势
        7.2.4 发展优势品牌,完善生产销售服务体系
    7.3 永昌县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
致谢

(5)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研究综述
        1.3.1 顾客感知价值
        1.3.2 顾客忠诚
        1.3.3 顾客感知价值和顾客忠诚的关系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创新与思路
        1.5.1 研究创新
        1.5.2 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以及理论基础
    2.1 无公害农产品以及相关概念界定
        2.1.1 农产品
        2.1.2 无公害农产品
        2.1.3 绿色食品
        2.1.4 有机食品
    2.2 顾客感知价值
        2.2.1 顾客感知价值相关概念界定
        2.2.2 顾客感知价值的特征
        2.2.3 顾客感知价值相关理论基础
    2.3 顾客忠诚
        2.3.1 顾客忠诚的概念
        2.3.2 顾客忠诚的维度划分
        2.3.3 顾客忠诚的调节因素
    2.4 顾客忠诚相关理论基础——Blackwell的价值-忠诚模型
第3章 假设提出和模型构建
    3.1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的内涵分析
    3.2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和维度分析
        3.2.1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
        3.2.2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维度
    3.3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影响因素模型
        3.3.1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驱动因素的研究假设
        3.3.2 构建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第4章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忠诚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4.1 正式调查实施
        4.1.1 数据调查说明
        4.1.2 样本的选择
        4.1.3 调查的内容
        4.1.4 调查方法
        4.1.5 样本数量
    4.2 调研结果描述分析
        4.2.1 调查对象性别特征
        4.2.2 调查对象年龄特征
        4.2.3 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
        4.2.4 调查对象职业情况
        4.2.5 调查对象家庭年收入情况
    4.3 基本统计分析
        4.3.1 无公害农产品的认知和购买情况
        4.3.2 消费者购买无公害农产品情况
    4.4 描述性统计
        4.4.1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4.2 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4.5 信度和效度分析
        4.5.1 信度分析
        4.5.2 效度分析
    4.6 相关性分析
    4.7 回归分析
        4.7.1 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态度忠诚的回归分析
        4.7.2 顾客感知价值与顾客行为忠诚的回归分析
    4.8 研究假设验证分析结果
    4.9 结论分析
    4.10 模型修正
第5章 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提升策略
    5.1 政府政策
        5.1.1 完善相关认证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力度
        5.1.2 制定相关政策,推动无公害农产品产业蓬勃发展
        5.1.3 提高教育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消费者
        5.1.4 宣传相关知识,鼓励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5.2 企业策略
        5.2.1 企业加强自身生产经营管理,用科技促进产业发展
        5.2.2 注重无公害农产品品牌的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
        5.2.3 加强广告宣传与促销,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
        5.2.4 要根据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把握顾客心理,突出产品的特色
        5.2.5 企业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研究总结
    6.2 研究不足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度的影响研究的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介

(6)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现状
2 存在问题
    2.1 生产主体规模偏小,产业化程度较低
    2.2 无公害农产品的市场效益没有得到充分显现
    2.3 工作力量上的问题
    2.4 发展环境需进一步优化
3 发展思路与措施
    3.1 确立目标,发挥优势,稳步扩大
    3.2 强化监管,建立健全诚信体系管理长效机制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的影响力
    3.4 做好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的工作
    3.5 综合施策,着力推进产业化发展

(7)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研究背景
        1.1.1 无公害农业的起源
        1.1.2 无公害农业的概念及特点
    1.2 发展无公害农业的意义
        1.2.1 无公害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1.2.2 无公害农业是国际市场需求
    1.3 国内外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
        1.3.1 国外无公害农业的发展
        1.3.2 我国无公害农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秦皇岛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环境
        2.1.1 市情简介
        2.1.2 自然环境
    2.2 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
        2.2.1 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
        2.2.2 秦皇岛现行无公害农产品推广现状
    2.3 秦皇岛无公害农业发展存在问题
        2.3.1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环境问题
        2.3.2 无公害农业从业人员素质问题
        2.3.3 无公害农产品市场存在的问题
第三章 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3.1 致力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3.1.1 保护资源,节约利用
        3.1.2 控制农业化学品污染
        3.1.3 控制乡镇工业污染
    3.2 政府部门合理、科学规划无公害农业
        3.2.1 强化组织领导,确实落实好无公害农业相关政策
        3.2.2 政策鼓励,引导规模化种植
        3.2.3 合理布局无公害农产品种类和产地
    3.3 提高无公害农业从业者素质
        3.3.1 做好从业者教育工作
        3.3.2 做好政策宣传,提高无公害生产意识
        3.3.3 引进专业人才
    3.4 无公害农产品产销对接,打造品牌无公害农产品
        3.4.1 构建产销对接的无公害农产品流通体系
        3.4.2 打造无公害农产品品牌
    3.5 结合旅游强势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2 中国越来越重视农产品质量管理
        1.1.3 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是福建农业管理的核心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价值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农业标准化与生产效益分析研究
        1.3.2 农产品质量管理信息不对称研究
        1.3.3 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的农残研究
        1.3.4 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技术壁垒研究
        1.3.5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政府规制研究
        1.3.6 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管理对策研究
        1.3.7 农产品质量问题的调查研究模型
        1.3.8 文献评述
    1.4 相关概念与研究对象界定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研究对象界定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总体思路与逻辑框架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6.1 文献法
        1.6.2 实地调查
        1.6.3 案例研究法
        1.6.4 灰色预测模型分析法
        1.6.5 数据采集和统计分析法
    1.7 论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7.1 论文可能的创新
        1.7.2 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1.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1.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2 灰色系统理论
        2.2.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2.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3 农业标准化原理
        2.3.1 原理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3.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4 农产品质量全程控制理论
        2.4.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4.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5 环境外部性理论
        2.5.1 理论的提出及其主要观点
        2.5.2 理论的应用及对本研究的指导作用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基础
    3.1 标准的基本分类
        3.1.1 农业标准管理的对象和内容
        3.1.2 标准的分类、制定与使用
        3.1.3 标准的综合效应
    3.2 农业标准化基本联系
        3.2.1 农业标准化学科的独立性与联系性
        3.2.2 标准化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与产品标准的关系
        3.2.4 农业标准化管理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3.2.5 农业规模化经营与农业标准化的关系
    3.3 农产品生产各阶段标准化管理分析
        3.3.1 农产品产前标准化管理分析
        3.3.2 农产品产中标准化管理分析
        3.3.3 农产品产后标准化管理分析
    3.4 无公害标准与农产品质量管理
        3.4.1 无公害标准关键点控制
        3.4.2 无公害全程质量管理
        3.4.3 无公害生产过程追溯
    3.5 无公害标准用药要求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4.1 福建特色农产品的资源基础分析
        4.1.1 土地资源
        4.1.2 气候资源
        4.1.3 水资源
        4.1.4 林业资源
        4.1.5 海洋资源
        4.1.6 人口与劳动力资源
        4.1.7 福建特色农产品资源
    4.2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现状分析
        4.2.1 生产面积
        4.2.2 单位面积产量
        4.2.3 农产品单位价格
        4.2.4 农产品产值
    4.3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成效
        4.3.1 政府管理方面
        4.3.2 标准化体系建设方面
        4.3.3 检验体系建设方面
        4.3.4 农产品规模化组织生产方面
    4.4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现状
        4.4.1 农药残留量超标问题
        4.4.2 食品添加剂含量超标问题
        4.4.3 重金属等污染物超标问题
        4.4.4 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问题
        4.4.5 特色农产品假冒伪劣问题
    4.5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问题成因
        4.5.1 政府管理规制问题
        4.5.2 农业投入品持续大量投入
        4.5.3 农产品标准化普及率较低
        4.5.4 特色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4.5.5 食品添加剂违规超标添加
        4.5.6 标准化主体利益驱动不足
        4.5.7 小微食品企业的质量隐患
    4.6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4.6.1 生产者质量管理方面
        4.6.2 企业质量管理方面
        4.6.3 消费者信息不对称方面
        4.6.4 政府部门监管方面
        4.6.5 法律法规执行方面
        4.6.6 检测体系建设方面
        4.6.7 农业标准化管理方面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分析
    5.1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方案设计
        5.1.1 标准化生产项目简介
        5.1.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的指标设计
    5.2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与数据处理
        5.2.1 调查目的
        5.2.2 调查对象
        5.2.3 调查方法与内容
        5.2.4 调查数据处理
    5.3 标准化生产普及率调查结果与分析
        5.3.1 茶叶
        5.3.2 蔬菜
        5.3.3 水产品
        5.3.4 水果
        5.3.5 食用菌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预测研究
    6.1 生产趋势预测
        6.1.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1.2 生产趋势预测
    6.2 质量趋势预测
        6.2.1 指标选取与预测模型选择
        6.2.2 趋势预测
    6.3 福建特色农产品生产与质量趋势比较分析
        6.3.1 茶叶比较分析
        6.3.2 水产品比较分析
        6.3.3 食用菌比较分析
        6.3.4 水果比较分析
        6.3.5 蔬菜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案例实证研究
    7.1 标准化视域下南靖双孢蘑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经验与启示
        7.1.1 南靖双孢蘑菇基本概况
        7.1.2 南靖双孢蘑菇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1.3 主要启示
    7.2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2.1 平和蜜柚基本概况
        7.2.2 平和蜜柚质量管理的做法与经验
        7.2.3 主要启示
    7.3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3.1 龙海青葱国家级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基本概况
        7.3.2 标准化视域下龙海青葱蔬菜质量管理做法与经验
        7.3.3 主要启示
    7.4 标准化视域下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经验与启示
        7.4.1 平和白芽奇兰茶基本概况
        7.4.2 平和白芽奇兰茶质量管理的主要做法与经验
        7.4.3 主要启示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对策建议
    8.1 推进特色农产品实施标准化的机制
        8.1.1 农产品市场准入倒逼机制
        8.1.2 农产品出口标准导向机制
        8.1.3 农业标准化示范推广机制
        8.1.4 无公害标准认证奖励机制
        8.1.5 食品标准备案程序简化机制
        8.1.6 标准化的国际交流常态化机制
    8.2 推进政府强化农产品质量管理
        8.2.1 开展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
        8.2.2 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8.2.3 实施质量认证监督管理
        8.2.4 监督管理农产品全程质量
        8.2.5 强化日常监督抽查与巡查
        8.2.6 保障标准化工作专项资金
        8.2.7 建立质量奖励和财政优惠政策
        8.2.8 引导规模经营提升标准化普及率
        8.2.9 加强种植和加工标准技术培训
        8.2.10 完善政府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
    8.3 推进生产者管理的策略
        8.3.1 生产许可制度引导食品企业实现正外部性
        8.3.2 依法落实生产者和企业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
        8.3.3 加强对在建省级农业标准示范区的巡查力度
    8.4 推进信息平台建设的策略
        8.4.1 加强生产企业信用平台建设
        8.4.2 构建农产品可追溯管理机制
    8.5 整合政府监管机构与监管队伍
        8.5.1 整合监管机构
        8.5.2 整合监管队伍
第九章 结论
    9.1 主要结论
    9.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9)关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发展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3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的关键环节
4 发展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的几点建议

(10)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发展现状
    1.1 无公害产业稳步发展
    1.2 优势产业基本明晰
    1.3 生产管理更加规范
    1.4 安全水平稳定可靠
2 存在的问题
    2.1 政策变化导致特色产品出局
    2.2 大量认证基地未认证产品
    2.3 无公害标准执行不严
    2.4 企业认证积极性不高
    2.5 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水平低
3 对策建议
    3.1 提升认证的社会影响力
    3.2 规范认证与监管行为
    3.3 提高标准化技术水平
    3.4 培育认证产品的消费市场
    3.5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四、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论文参考文献)

  • [1]山西岚县无公害马铃薯品牌建设研究[D]. 李峰. 武汉轻工大学, 2020(06)
  • [2]企业对“三品”认证体系的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沈丹. 山东师范大学, 2019(09)
  • [3]资产专用性、需求驱动与农药安全施用行为研究 ——基于四川种植户的理论与实证[D]. 于伟咏. 四川农业大学, 2018(01)
  • [4]永昌县高原无公害蔬菜生产现状调查研究及发展建议[D]. 常雪艳. 甘肃农业大学, 2017(01)
  • [5]无公害农产品顾客感知价值对顾客忠诚影响研究[D]. 沈哲. 湖南农业大学, 2017(10)
  • [6]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可持续推进对策分析[J]. 季爱兰. 浙江农业科学, 2017(01)
  • [7]秦皇岛市无公害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D]. 邢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3)
  • [8]标准化视域下福建特色农产品质量管理研究[D]. 柯铭华. 福建农林大学, 2016(05)
  • [9]关于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发展的思考[J]. 张明阳.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15(12)
  • [10]洛南县无公害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J]. 董卫玲,董照锋. 江西农业学报, 2015(08)

标签:;  ;  ;  ;  ;  

如何发展无公害农产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