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老年痴呆药物定植丸的抗应激及免疫作用

抗老年痴呆药物定植丸的抗应激及免疫作用

一、抗老年痴呆药定志小丸的抗应激和免疫作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宇飞[1](2020)在《基于PK-PD关联分析研究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文中指出中药配伍作为中药复方的基本特征,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医理论中,配伍是指根据临床情况和药性,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中药结合起来,以增强治疗效果,抵消毒副作用。人们似乎普遍认为,中药的协同治疗作用源于中药和/或中药配方中多种生物活性成分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而中药复方的生物学过程本质上体现为“干预系统(中药复方)-应答系统(生物机体)”的相互作用。一方面,中药复方的化学物质组在生物机体中发生吸收、代谢、分布和排泄(ADME),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是明晰中药复方ADME规律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生物机体受到复方中化学物质的影响产生药效或者毒性作用。生物机体系统受中药复方作用后将会在内源性代谢物组上产生应答。基于代谢组学策略对基因和蛋白功能活动的最下游内源性代谢产物进行研究,可表征生物机体在复方化学物质作用下的整体功能状态的应答。越来越多的研究将代谢组学的生物标志物作为药效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的研究指标,用于从微观分子水平上有效表征中药复方的药/毒效。PK-PD致力于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效应及其两者之间的关联分析,有助于全面系统的解答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等科学问题。定志小丸(DZXW)源于孙思邈所着《备急千金要方》,具有多种活性成分。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复方,在中医临床上多用于治疗失眠、抑郁、阿尔茨海默病(AD)等病症。其中,AD是一种多病因的疾病,其特征包括胆碱神经元缺失,细胞外Aβ沉积、细胞内神经纤维缠结、神经炎症、氧化过激以及神经递质缺失等。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ZXW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治疗AD。因此,本论文建立一系列的分析方法,通过PK-PD关联分析来阐明DZXW治疗AD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1.建立了一种基于超高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的新型拟多反应监测(PMRM)策略,以扩大质谱对无标准品中药成分的定量范围。此方法用于对比分析DZXW复方及其单味药的PK行为。选择人参皂苷、远志皂苷、远志口山酮、远志寡糖脂和茯苓三萜酸作为PK标记物。通过比较DZXW以及单味药中活性成分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和PK参数来考察中药-中药相互作用机制。定量结果显示,定志小丸复方配伍前后PK行为发生了改变。中药配伍可以提高活性成分的生物利用率,降低潜在的毒副作用,体现了复方配伍的科学性。2.APP/PS1小鼠模型可以模拟人类AD绝大多数的病理特征,被广泛应用于AD的病理研究中。本章采用APP/PS1模型小鼠,从行为学,胆碱能损伤,Aβ蛋白沉积,tau蛋白磷酸化,氧化应激,神经炎症等角度对DZXW治疗AD的疗效和配伍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人参和茯苓在改善学习记忆能力、胆碱能损伤、神经炎症、降低Aβ蛋白沉积及tau蛋白磷酸化等方面都发挥着主要作用,是定志小丸的主要活性药味。远志和石菖蒲主要通过中药配伍后的协同作用促进人参与茯苓两味药的治疗效果。3采用代谢组学方法,结合病理学和靶向代谢组学研究DZXW对APP/PS1小鼠的保护作用。给予DZXW后,Aβ沉积减少,突触密度增加,神经炎症等病理特征得到改善。从粪便中识别出24个与DZXW治疗APP/PS1小鼠相关的潜在生物标记物。它们主要涉及胆汁酸和脂肪酸的代谢。通过对这24种代谢生物标志物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推断DZXW可能通过抑制神经炎症等途径发挥治疗AD的作用。4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改变与AD的发展密切相关。且胆汁酸(BA)等代谢物在肠道菌群与AD间起着重要的媒介作用。茯苓中的茯苓酸,茯苓新酸B等三萜酸类化合物是治疗AD的主要活性成分,绝大多数活性成分可在粪便和血液中检测到。因此,这些分布在粪便中的活性成分可能是肠道菌群的潜在底物。本研究通过行为学实验、免疫组化(IHC)和16S rRNA测序实验来评价PC对APP/PS1小鼠的多靶点治疗效果。利用靶向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了BA代谢谱。进一步验证PC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脑-肠-菌群轴和多靶点协同调节网络来改善APP/PS1小鼠的病理状态。结果表明,PC给药可以通过抑制α分泌酶和β分泌酶以及改善神经炎症反应和小胶质细胞和星型胶质细胞的吞噬和清除能力来减少Aβ沉积。同时,PC可以在肠道菌群中同时调节益生菌和抑制致病菌,从而逆转BA等代谢物的代谢紊乱来治疗AD。5我们使用三位点微透析结合液相色谱耦合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仪(MD-UPLC-QQQ-MS)直接检测AD大鼠海马、血浆和肠道中与疗效相关的外源性活性化合物和内源性活性物质,从而建立了一种DZXW治疗AD的PK与PD关联的可视化表征方法。结果表明PK指标与PD指标之间的关系并非呈现了简单的线性相关,而是表现出了复杂的相互关系和PK指标的延迟效应。海马组织和血液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含量变化趋势是高度一致的。人参皂苷PK3(Re)和PK4(Rf)与茯苓三萜PK5(DDTA)和PK6(PAB)的PK指标表现出了调节PD指数的相似机制。而远志口山酮PK1(PIII)和寡糖脂PK2(SA6)的PK指标则可能采用另一种调节机制。人参皂苷和茯苓三萜对内源性标志物的扰动维持时间更长。此方法为阐明DZXW的活性物质及其治疗AD的机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王义民[2](2018)在《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和刺五加活性成分筛选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AD)是一种常发生在老年人中的神经系统类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认知功能障碍、记忆力衰退、生活自理能力丧失并伴有人格和情感的改变。目前关于它的发病机制还没有得到明确的阐述,迄今为止还没有治愈该疾病的药物。市面上基于靶点抗AD药物发展缓慢,且临床治疗效果欠佳。针对AD的多发病机制,我们需要寻找一种全面的治疗手段。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进步,已有研究表明中药可以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的方式起到发挥治疗AD的效果。因此,本论文从治疗AD的经典名方定志小丸(人参、远志、茯苓和石菖蒲)入手,建立阿尔茨海默症大鼠模型,从代谢组学角度探讨定志小丸治疗AD的整体作用机制,为定志小丸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本论文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验方法:(1)AD大鼠模型的建立:大鼠大脑海马区注射Aβ25-35的方法建立AD大鼠模型,注射位点的选取:前囟后3.0 mm,中线旁2.0 mm,到达硬膜下2.8 mm。注射器流速设置为1μL/min,注射5 min,对侧大脑采用相同方法处理。手术1周后开始灌胃给药,定志小丸:5.5 g/kg/d,阳性药多奈哌齐:0.167 mg/kg/d,其余组别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给药30天后。开始进行水迷宫实验,记录成绩。(2)定志小丸治疗AD大鼠尿液代谢组学研究:行为学实验结束后,收集大鼠12 h的尿液,基于UPLC-Q-TOF-MS技术结合多变量分析方法开展尿液代谢组学研究。(3)我们采用基于UPLC-TQ-MS技术的定量方法,考察了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定量限、检测限、基质效应、加样回收率等方法学指标,对模型大鼠大鼠尿液潜在生物标记物进行了定量研究。(4)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刺五加根30%乙醇洗脱组分体外抗氧化活性最强,且能改善帕金森(Parkinson’s disease)模型小鼠的症状。为了进一步研究该组分发挥活性作用的物质基础,基于UPLC-Q-TOF-MS/MS分析技术对该组分进行了成分鉴定。同时选用单胺氧化酶B(MAO-B)作为靶点蛋白,采用亲和超滤质谱技术从刺五加根30%乙醇洗脱组分中筛选出与MAO-B结合的活性小分子化合物。实验结果:Morris行为学实验表明AD模型大鼠造模成功,定志小丸能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基于尿液代谢组学的分析结果:一共鉴定出28个内源性生物标记物,包括:牛磺酸、尿酸、柠檬酸、肌酐、半胱氨酸等,共涉及了12条代谢通路,给药后这些生物标记物相对含量向着正常组大鼠方向调节。分析得出定志小丸改善AD大鼠认知功能的机理:抗氧化应激、调节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保护神经元、改善肠内菌群代谢。靶向定量代谢组学一共定量出15个潜在生物标记物,从定量代谢组学角度对非靶向代谢组学结果进行了验证。刺五加根30%乙醇洗脱组分中共鉴定出包括有机酸类化合物、香豆素类化合物、木脂素类化合物共19个化合物。体外酶抑制活性实验显示刺五加根组分对MAO-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1.611 mg/m L,表明该组分具有抑制MAO-B的活力。亲和超滤质谱分析结果显示,共有9个化合物与MAO-B结合,其中根据色谱峰面积计算出结合强度最大的物质为刺五加苷E。

李牧函[3](2016)在《6首开心散类方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初探》文中提出本论文共分为三部分内容,1.作者在Aβ1-42诱导损伤的SH-SY5Y细胞模型上,观察6首开心散类方对其存活率的影响,并比较6首开心散类方的作用;2.研究6首开心散类方对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所致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观察它们对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Tau蛋白、p-Tau蛋白、Aβ、Ach、AchE及血清NT-proBNP的影响,获得作用较佳的类方,并对其配伍比例进行初步探讨;3.基于1.和2.的研究结果,在快速老化小鼠(SAM) AD模型上,进一步研究较佳类方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目的:本论文研究6首开心散类方的抗AD的药理作用,筛选出作用较佳的类方,初步分析其配伍比例不同而药理作用各有侧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索,为深入研究开心散对AD的药理作用提供依据。方法:第一部分研究采用20 μmol·L-1 Aβ1-42作用于SH-SY5Y细胞培养24h建立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给予各开心散类方高、中、低剂量(3.570g·kg-1、1.785g·kg-1和0.892gkg-1), MTT法检测不同剂量的6个开心散类方对Aβ1-42诱导的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第二部分研究选用昆明小鼠,腹腔注射D-半乳糖和亚硝酸钠,时间为8周,建立阿尔茨海默小鼠模型后,给与6首开心散类方(剂量分别为3.5709·kg-1·、1.7859·kg-1和0.892g·kg-1)和阳性药(石杉碱甲0.05mg·kg-1),连续灌胃35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BDNF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中Tau蛋白、p-Tau蛋白、Aβ、Ach、AchE及血清中NT-proBNP的含量。第三部分研究基于前期1.和2.的的研究,我们认为《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和《医门方》之开心丸在阿尔兹海默症的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上都表现出了较之其他类方更好的作用,本部分在快速老化模型小鼠上,进一步观察这两个类方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以及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海马和皮层中的BDNF、Tau蛋白、p-Tau蛋白、AP、Ach、AchE及血清NT-proBNP的影响,以验证与1.和2.部分得到的研究结果,并增加了动物皮层中各指标的研究。快速老化模型小鼠给与两个开心散类方(3.570g·kg-1、1.785g·kg-1和0.892g·kg-1)和阳性药(石杉碱甲0.05mg·kg-1),连续灌胃35天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动物的学习记忆能力,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和皮层中BDNF的含量,Elisa方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和皮层中Tau蛋白、p-Tau蛋白、Aβ、Ach、AchE及血清中NT-proBNP的含量。结果:第一部分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中剂量的细胞存活率明显提高,具有显着性差异(P<0.01);《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高、低剂量组,《医门方》之开心丸高、中、低剂量,《医心方》之开心散中剂量,《古今录验》之定志丸高、中剂量,《备急千金药方》之定志小丸中剂量的细胞存活率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各类方来看,《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高、中、低剂量组和《医门方》之开心丸高、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均能提高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的存活率,而其他类方对细胞存活率的改善不明显。第二部分结果显示,《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高、中剂量均能显着改善AD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升高其海马中BDNF、Ach含量,显着降低其海马中AchE、Aβ、Tau蛋白,p-Tau蛋白以及血清中NT-proBNP含量,药理作用最为全面,并根据权重分析得出其在Tau蛋白方面作用较突出;《医门方》之开心丸多数剂量显着优化了评价学习记忆能力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AD模型小鼠海马中BDNF. Ach含量,显着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中Aβ、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及AchE舌性,明显降低AD模型小鼠血清中NT-proBNP含量,药理作用次之,并根据权重分析得出其在Tau蛋白方面作用也较突出;《医心方》之开心散、《备急千金要方》之定志小丸和《古今录验》之定志丸对AD模型小鼠各指标的影响各有侧重,少数剂量显着优化了评价学习记忆能力的各项指标,明显升高AD模型小鼠海马中BDNF. Ach含量,显着降低AD模型小鼠海马中Aβ、Tau蛋白、p-Tau蛋白含量及AchE活性,明显降低AD模型小鼠血清中NT-proBNP含量,药理作用并不十分显着;而《千金翼》之补心汤的高、中、低剂量均基本未见其对阿尔茨海默症模型动物的影响。结果提示我们,《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小鼠的作用最为全面,《医门方》之开心丸次之,且这两个类方在Tau蛋白方面的作用较为突出。根据配伍比例的初步分析,药理作用最为全面的《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重用茯苓和石菖蒲两味药材,提示我们,茯苓和石菖蒲可能是其发挥治疗AD作用的主要因素之一。第三部分结果显示,在海马中,《千金要方》之开心散和《医门方》之开心丸均能有效升高模型动物海马中BDNF的含量,升高Ach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Aβ含量,降低Tau蛋白和p-Tau蛋白含量,作用较为明显;同时,《千金要方》之开心散可有效升高皮层中的Ach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Ap含量,降低Tau蛋白和p-Tau蛋白含量;《医门方》之开心丸组也可有效升高Ach含量,降低AchE活性,降低Tau蛋白和p-Tau蛋白含量,但对皮层中各指标的作用较之海马中要稍差。结果提示我们,《千金要方》之开心散和《医门方》之开心丸在快速老化小鼠模型上,也得到了与1.和2.部分相同的研究结果,此外,在快速老化小鼠模型上,这两个类方对海马的作用较之对皮层作用的影响要更大一些。结论:本研究论文在阿尔兹海默症的细胞和动物模型上,评价了6首开心散类方的药理作用和机制,发现《千金要方》之开心散和《医门方》之开心丸对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的药理作用优于其他开心散类方,其作用机制主要与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升高Ach含量和降低AchE活性密切相关,而与升高BDNF含量、降低Ap含量和血清中NT-proBNP含量方面相关性较弱。药材组成相同、配比不同的6首类方中,《千金要方》之开心散和《医门方》之开心丸中茯苓和石菖蒲的配比增加或减少可能是影响其发挥治疗AD的因素之一。提示这两个类方具有很好的抗阿尔兹海默症的潜力。

李俊[4](2015)在《定志小丸及其衍化方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提出定志小丸记载于《备急千金要方》,由人参、远志、菖蒲、茯苓组成,功擅养心安神,后世以该方为基础加减化裁,衍生出众多新的方剂,散见于各朝医家所着医方典籍中。为探明定志小丸组方原理及其众多衍化方的配伍规律,本论文搜集了定志小丸衍化方共计939首,运用计算机数理统计方法对这些方剂的配伍药物及主治病证进行深入研究,并辅以实验研究探讨定志小丸组方原理,以冀充实相关方剂的理论研究内容,为临床合理用方、提高疗效提供有益的参考。论文分五部分。第一部分:定志小丸源流探寻;第二部分:定志小丸应用与研究现况,包括其临床应用及实验研究进展;第三部分:数理统计,将定志小丸衍化方分为参-志-蒲-苓加味方、参-志-蒲加味方、参-志-苓加味方、参-蒲-苓加味方、志-蒲-苓加味方共五个组合,分别运用频数统计与关联规则等方法,研究各组合方剂的高频药物、药物类别、常用药对、病症和病机,并将含原方三味药的4类不同组合方剂与参-志-蒲-苓加味方加以对比,然后根据对比结果将各组合方剂进行综合统计分析;第四部分:实验研究,运用正交设计法对定志小丸进行组方配伍研究,方中药量按照原方用量比例折算,采用Morris水迷宫法,观察定志小丸及其拆方对东莨菪碱所致小鼠获得性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第五部分:讨论,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综合分析数理统计和实验研究结果,深入探讨定志小丸的组方原理及其衍化方的配伍规律。结果表明:一、数理统计1.参-志-蒲-苓加味方共203首。其配伍及主治情况如下:(1)方中主要配伍药物(单味药物)即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33.3%的药物有当归(37.4%)、白术(37.0%)、麦门冬(36.5%)、肉桂(36.5%)、山药(34.0%),次要配伍药物即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20%但不足33.3%的药物有熟地(32.5%)、生地(30.1%)、柏子仁(30.0%)、天门冬(26.6%)、五味子(26.1%)、防风(24.6%)、附子(24.6%)、牛膝(24.6%)、酸枣仁(24.1%)、杜仲(23.7%)、肉苁蓉(23.2%)、山茱萸(22.2%)、茯神(21.7%)、黄芪(21.7%)、菟丝子(20.7%)(2)主要药物类别即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50%的药物类别有补气药(62.1%)、补阴药(57.6%)、补血药(55.2%)、养心安神药(52.2%),次要药物类别即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33.3%但不足50%的药物类别有温里药(49.8%)、补阳药(41.9%)、重镇安神药(39.4%)、清热凉血药(35.0%)(3)常用药对有山药-肉苁蓉、牛膝-肉苁蓉等。(4)主治病症方面,用于虚劳的方剂最多,占方剂总数的20.2%,此外还有惊悸(19.7%)、健忘(18.7%)、恍惚(12.8%),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均≥10%,为主要主治病症,次要主治病症有惊恐(8.4%)、遗精(8.4%)、不寐(7.9%)、赢瘦(7.4%)、无子(6.9%)、心风(6.4%)、痹证(5.4%)、怔忡(5.4%),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均≥5%但不足10%。(5)所主病机方面,有病机记载的方剂共82首,其中治疗心气不足的方剂最多,有38首,占方剂总数的46.3%,此外还有心肾阳虚(8.5%)、心血不足(8.5%)、心中客热(7.3%)等。与定志小丸原方相比,益气方面除人参之外,还使用了白术、山药、黄芪等,安神方面则配入了专于养心安神的药物如酸枣仁、柏子仁等,从而增强了原方益气养心安神的功效,此外还配伍了补阴药、补血药等,扩大了原方的证治范围,除心气不足之证外,还可治心肾阳虚、心血不足等证。2.参-志-蒲加味方共137首。其配伍及主治情况如下:(1)方中主要配伍药物有茯神(79.6%)、当归(38.7%)、麦门冬(38.7%),次要配伍药物有朱砂(32.1%)、酸枣仁(29.2%)、生地(27.0%)、防风(26.3%)、熟地(24.1%)、柏子仁(23.4%)。(2)主要药物类别有养心安神药(84.7%)、补血药(55.5%)、重镇安神药(52.6%),次要药物类别有补阴药(47.4%)、补气药(40.9%)(3)常用药对有当归-酸枣仁、酸枣仁-柏子仁等。(4)主治病症方而,用于健忘的方剂最多,占方剂总数的21.2%,此外还有惊悸(16.8%)、痫病(12.4%),为主要主治病症,次要主治病症有不寐(8.0%)、恍惚(7.3%)、惊恐(7.3%)、遗精(6.6%)、中风(6.6%)、怔忡(5.8%)。(5)所主病机方面,有病机记载的方剂共60首,其中治疗心气不足的方剂最多,有24首,占方剂总数的40.0%,此外还有心肾阳虚(13.3%)、心血不足(11.7%)、心肾不交(10.0%)等。参-志-蒲加味方与参-志-蒲-苓加味方在配伍用药、证治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参-志-苓加味方 共427首。其配伍及主治情况如下:(1)方中主要配伍药物有肉桂(43.6%)、当归(42.2%)、麦门冬(40.5%)、黄芪(39.8%)、熟地(33.7%),次要配伍药物有五味子(32.1%)、山药(30.2%)、防风(24.4%)、白芍(24.1%)、白术(24.1%)、生地(20.6%)(2)主要药物类别有补气药(64.6%)、补血药(63.0%)、补阴药(54.3%),次要药物类别有温里药(48.7%)、补阳药(38.6%)、养心安神药(37.5%)、敛肺涩肠药(34.7%)。(3)常用药对有当归-黄芪、肉苁蓉-菟丝子等。(4)主治病症方面,用于虚劳的方剂最多,占方剂总数的20.1%,此外还有惊悸(18.7%)、健忘(10.8%),为主要主治病症,次要主治病症有不寐(9.4%)、恍惚(9.1%)、赢瘦(8.9%)、遗精(7.3%)(5)所主病机方面,有病机记载的方剂共160首,其中治疗心气不足的方剂最多,有35首,占方剂总数的21.9%,此外还有肾气不足(10.6%)、肾阳不足(10.6%)、气血两虚(8.1%)等。参-志-苓加味方与参-志-蒲-苓加味方在配伍用药、证治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参-蒲-苓加味方共106首。其配伍及主治情况如下:(1)方中主要配伍药物有肉桂(43.4%)、当归(37.7%)、白术(36.8%),次要配伍药物有干姜(32.1%)、吴茱萸(29.2%)、厚朴(26.4%)、桔梗(26.4%)、半夏(25.5%)、川芎(25.5%)、柴胡(24.5%)、陈皮(23.6%)、花椒(23.6%)、黄连(22.6%)、熟地(22.6%)、乌头(21.7%)、紫菀(20.8%)。(2)主要药物类别有温里药(62.3%)、补气药(51.9%)、补血药(50.0%),次要药物类别有温化寒痰药(44.3%)、理气药(39.6%)、化湿药(38.7%)。(3)常用药对有干姜-花椒、桔梗-花椒等。(4)主治病症方面,用于积聚的方剂最多,占方剂总数的17.0%,此外还有腹痛(16.0%)、呕吐(16.0%)、月经不调(13.2%)、赢瘦(10.4%),为主要主治病症,次要主治病症有咳嗽(9.4%)、无子(9.4%)、腰痛(8.5%)、虚劳(7.5%)、中风(7.5%)、痹证(6.6%)、带下(6.6%)、水肿(6.6%)、痫病(6.6%)、不寐(5.7%)、癫狂(5.7%)、厥证(5.7%)、痢疾(5.7%)、心风(5.7%)(5)所主病机方面,有病机记载的方剂共25首,其中治疗脾胃虚弱的方剂最多,宵5首,占方剂总数的20.0%,此外还有肾气不足(16.0%)、气血两虚(12.0%)等。参-蒲-苓加味方与参-志-蒲-苓加味方在常用药物、药物类别、主治病症方面的差异均具有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p<0.05)5.志-蒲-苓加味方共66首。其配伍及主治情况如下:(1)方中主要配伍药物有山茱萸(45.5%)、山药(43.9%)、牛膝(42.4%)、肉苁蓉(40.9%)、熟地(40.9%)、杜仲(36.4%)、五味子(36.4%)、附子(34.8%),次要配伍药物有巴戟天(28.8%)、当归(28.8%)、肉桂(27.3%)、菟丝了(27.3%)、防风(25.8%)、生地(25.8%)、柏子仁(24.2%)、泽泻(22.7%)、枸杞了(21.2%)天门冬(21.2%)(2)主要药物类别有补阳药(59.1%)、补阴药(59.1%)、补气药(57.6%)、补血药(56.1%)、温里药(54.5%),次要药物类别有固精止带药(48.5%)、活血调经药(47.0%)、敛肺涩肠药(43.9%)、养心安神药(42.4%)、重镇安神药(36.4%)、利尿通淋药(34.8%)、清热凉血药(33.3%)(3)常用药对有牛膝-杜仲、防风-细辛等。(4)主治病症方面,用于虚劳的方剂最多,占方剂总数的27.3%,为主要主治病症,次要主治病症有痹证(9.1%)、惊悸(9.1%)、无子(9.1%)、中风(9.1%)、健忘(7.6%)、遗精(7.6%)、怔忡(7.6%)、不寐(6.1%)、赢瘦(6.1%)、腰痛(6.1%)。(5)所主病机方面,有病机记载的方剂共31首,其中可见肾气不足(9.7%)、痰火扰心(9.7%)、心神不宁(9.7%)等。志-蒲-苓加味方与参-志-蒲-苓加味方在常用药物方面的差异具有非常显着的统计学意义(p<0.01),而在药物类别、主治病症方面的差异则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定志小丸衍化方综合统计结果(1)将参-志-蒲-苓加味方、参-志-蒲加味方和参-志-苓加味方中的所有药物合并统计,得出定志小丸衍化方在单味药物选择方面的共性表现:主要配伍药物有当归(40.3%)、麦门冬(39.1%)、肉桂(36.5%),次要配伍药物有熟地(31.7%)、黄芪(30.9%)、茯神(29.1%)、山药(29.1%)、五味子(27.6%)、白术(25.9%)、防风(24.8%)、生地(24.3%)、酸枣仁(21.3%)。(2)将参-志-蒲-苓加味方、参-志-蒲加味方、参-志-苓加味方和志蒲-苓加味方中的所有药物类别分别合并统计,得出定志小丸衍化方在配伍药物类别方面的共性表现:主要药物类别有补气药(59.5%)、补血药(59.3%)、补阴药(54.4%)、养心安神药(50.1%),次要药物类别有温里药(44.4%)、补阳药(37.8%)、重镇安神药(37.3%)(3)将参-志-蒲-苓加味方、参-志-蒲加味方、参-志-苓加味方和志蒲-苓加味方所治病症合并统计,得出定志小丸衍化方在主治病症方面的共性表现:主要病症有惊悸(17.4%)、健忘(14.3%)、虚劳(12.6%),次要病症有恍惚(8.9%)、遗精(7.4%)、赢瘦(6.8%)、不寐(6.6%)、惊恐(5.4%)、怔忡(5.3%)(4)将所有组合的方剂的主治病机合并统计,发现定志小丸衍化方所主病机以心气不足最常见,占方剂总数的百分比为25.4%,此外还有肾气不足(7.4%)、心肾阳虚(7.1%)、心血不足(5.9%)等。二、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单味药的益智作用,人参>远志>菖蒲>茯苓;两味药配伍时,人参×远志的交互作用最为显着(P<0.05);三味药配伍时,人参×远志×菖蒲相对于其他组合作用较强,但三者间的交互作用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全方的益智作用优于各拆方组。因此可以认为,定志小丸中人参为君药,远志为臣药,菖蒲、茯苓共为佐药。综上所述,定志小丸衍化方主治病症以惊悸、健忘、虚劳居多,临床表现复杂,这些病症多由正气亏虚、心神失养引起,亦可见到肾、脾不足。所以定志小丸衍化方常配伍补虚药和安神药。补虚药中补气常用黄芪、山药、白术等,补血常用当归、熟地等,且多气血双补,补阴常用麦门冬等,温里补阳常用肉桂,或加附子、肉苁蓉等。安神药中以养心安神为主,常用茯神、柏子仁等,重镇安神则首选朱砂,但用者较少。由于人参、远志在方剂中起重要作用,故去人参方即志-蒲-苓加味方以滋阴补阳居先,偏重治肾,去远志方即参-蒲-苓加味方则多配温里、化痰、理气、化湿药,虚实兼顾,与定志小丸原方养心安神的功效有较大不同。

邓少东[5](2013)在《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设计以巴戟天中低聚糖类成分为研究对象,结合导师组前期研究基础开展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类成分的质控研究,及其低聚糖部位提取、纯化工艺研究,进一步完善巴戟天药材的质控体系。采用动物体内及体外等实验方法,考察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对肝脏中CYP3A4酶代谢的影响,以期为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的口服制剂研究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采用拟阿尔海茨默(AD)动物模型,探讨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的抗AD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其抗AD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方法: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采用亲水作用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法建立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以巴戟天低聚糖类提取物的出膏率、低聚糖含量以及其主要的活性成分巴戟甲素、耐斯糖为考察指标,进行多指标综合评价分析,优选出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活性炭与D-900离子交换树脂柱层析结合溶剂法对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进行纯化,以HPLC-UV-ELSD、UV、LC-MS等方法检测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低聚糖等指标的含量及纯度。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采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法研究巴戟天低聚糖部位及其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在大鼠肠道中的吸收转运机制,考察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和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类成分的大鼠肠吸收特点,确定各成分的最佳吸收部位,并考察了 P-gp对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吸收的影响。利用β-D-呋喃果糖苷酶对巴戟甲素进行水解,确定巴戟甲素是否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同时确定巴戟甲素的酶水解产物,并初步研究其酶促反应动力学。以肝脏CYP3A4酶的探针底物氨苯砜,考察不同剂量巴戟天低聚糖提取物及其主要活性成份巴戟甲素对大鼠肝脏CYP3A4活性的影响,以预测其联合应用CYP3A4亚型酶代谢的药物时发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采用D-半乳糖联合Aβ 25-35制备拟阿尔海茨默大鼠模型,连续给予巴戟天提取物(BT)、巴戟天低聚糖部位(BD)、巴戟甲素(BJ)28 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检测,考察给药前后对AD模型大鼠的体重和脏器系数等的影响;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乙酰胆碱(Ach)、乙酰胆碱酯酶(TchE)、Na+/K+-ATPase、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NO、NOS等指标的含量;采用HPLC-ECD法检测AD大鼠脑海马区及皮质区中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5-羟色胺(5-HT)等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及其相关代谢产物5-羟吲哚乙酸(5-HIAA)、高香草酸(HVA)、3,4-二羟基苯乙酸(DOPAC)、左旋多巴(L-DOPA)的含量;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考察BJ、BD、BT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中APP、Tau、Caspase-3、SYP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巴戟天中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等5种低聚糖分别在2.128~21.28 μ g(r= 0.9993),1.864~18.64 μ g(r=0.9996),1.92~19.2 μ g(r=0.9998),1.912~19.12 μ g(r=0.9995),2.368~23.68 u g(r=0.9994)线性关系良好,其回收率在92.81%~102.8%(n=6)之间。不同产地巴戟天药材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含量分别在 1.25%~6.07%、0.57%~6.06%、1.61%~6.82%、2.41%~7.71%、3.84%~10.10%之间。巴戟天低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中各因素对出膏率、低聚糖、巴戟甲素及耐斯糖提取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固比>提取次数。各因素对实验结果均无显着性影响。从工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的角度出发,优选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1C2D2,即用15倍量的4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后各指标成分含量均有显着提高,纯化工艺重现性良好。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大鼠体肠单向灌流研究结果表明巴戟甲素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各肠段存在吸收差异,其吸收速率按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顺序依次下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但吸收速率常数基本不变,表明巴戟甲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P-gp抑制剂对巴戟甲素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表明P-gp对巴戟甲素有肠道外排作用,可减少其肠吸收,说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巴戟甲素酶水解研究确定了巴戟甲素为β-D-呋喃果糖苷酶的底物,其水解后得到的单一产物为β-D-呋喃果糖。初步得到该酶促反应的Michaelis-Menten方程为:rp=0.9565Cs/(12.8761+Cs),其中Km=12.8761mg·mL-1,Vm=0.9565mg·mL-1·h-1。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在大鼠全肠段的吸收速率(Ka)均无显着差异(P>0.05),其药物累积吸收量随灌流液药物浓度的增加而近似线性地增加,说明药物不存在自身浓度抑制现象,提示巴戟天提取物中5种低聚糖成分的在体肠吸收机制均以被动扩散为主,其吸收动力学符合一级过程。提取物中各成分的吸收速率依次为:巴戟甲素≥蔗糖>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对不同肠段中各成分的吸收进行比较,总体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各成分的吸收具有差异性(P<0.05)。P-gp抑制剂对巴戟天提取物肠吸收的影响考察结果显示盐酸维拉帕米可显着增加蔗糖与巴戟甲素的吸收量,这种促吸收效果是通过抑制P-gp的外排引起的,由此提示蔗糖与巴戟甲素可能是P-gp的底物。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灌胃给药28 d后,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D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明显得到改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在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与总距离之比均有所上升而穿越原平台的次数也显着增加。脏器系数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脑、脾、睾丸等脏器系数比正常对照组都降低,而给予BJ、BD、BT治疗后,BD、BT对各脏器系数均有增加的作用,BJ对脑、肝、睾丸等脏器系数有增加的作用。BJ与BD可以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及皮质层中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的神经递质含量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均可显着提高大鼠脑海马及皮质层中NE、DA、5-HT的含量,从而达到增强学习记忆能力的效果。同时还不同程度的提高DA/HVA、NE/E、5-HT/5-HIAA的比值,说明BJ、BD、BT可抑制相关的代谢路径。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可致大鼠脑海马中APP、Tau、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上升,SYP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而分别给予BJ、BD、BT治疗后,各蛋白表达水平异常的情况均有所缓解,说明巴戟天低聚糖类成分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与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的表达有关。结论:1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建立的巴戟天低聚糖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准确,具有良好的重复性,为有效评价巴戟天药材的质量提供了分析方法。根据中国药典规定并结合本研究结果,在此对巴戟天药材中低聚糖的含量限度提出初步的建议:按巴戟天药材干燥品计算,耐斯糖的含量不得少于2%,巴戟甲素的含量不得少于4%,蔗果三糖、耐斯糖、1F-果呋喃糖基耐斯糖、巴戟甲素的总含量不得少于14%。优选出的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各指标性成分含量较高,工艺稳定、合理、可行,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的重现性良好,所制得的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度高,已知成分含量大于50%,可用于开发国家规定的五类新药。2巴戟天低聚糖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巴戟甲素在整个肠段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机制以被动扩散方式为主。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设计成口服缓控释制剂提供了生物学依据。β-D-呋喃果糖苷酶与巴戟甲素亲和力较强,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酶解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提示机体内的葡萄糖对巴戟甲素的代谢也可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巴戟甲素的生物利用度。本研究将为巴戟甲素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及其新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巴戟天低聚糖在全肠段吸收中,其吸收速率依次为二糖>三糖>四糖>五糖,推测可能与各成分的分子大小有关。在本实验条件中,各成分在不同肠段中的Papp均大于0.072 cm·h-1,说明各低聚糖成分在整个肠段中吸收良好,属于高渗透性药物,主要与各成分均具有较强的亲水性从而易于在肠道中吸收扩散进入体内有关。3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采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 25-35并联合长期腹腔注射D-半乳糖,诱发拟AD动物模型。从行为学、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能量代谢、氨基酸、神经递质和蛋白表达水平等方面,观察了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巴戟天低聚糖可以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其作用机制与以下三方面有关:(1)提高SOD、Na+/K+-ATP、GABA,降低MDA、TChE的活性;(2)提高神经递质水平;(3)上调SYP,降低APP、Tau、Caspase-3等蛋白的表达水平。

陈地灵[6](2012)在《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巴戟天是着名的补肾要药,也是广东的道地药材,需种植5年才能采收。长期以来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偏低,以至于道地产区德庆、高要等地种植面积逐步减少。为了开发出高水平的新药,显着提高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应当对巴戟天主要有效成分进行深入研究。老年痴呆症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重大疾病之一,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显示,巴戟天低聚糖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巴戟甲素,具有抗老年痴呆症活性。为此,作者在完善巴戟甲素工业化制备工艺、巴戟天药材中巴戟甲素的定性和定量鉴别研究、巴戟甲素纯化工艺及质控体系的基础上,采用细胞和动物体内外实验结合法,观察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和Ap致SD大鼠拟痴呆模型的影响,阐明其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为其抗老年痴呆新药研究与开发提供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D-900离子交换树脂对巴戟天低聚糖进行静态和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不同温度、不同树脂用量、不同流速和不同pH值等因素对吸附过程的影响,以脱色率和低聚糖保留率综合评价其脱色效果,优选巴戟天低聚糖最佳脱色工艺。而后采用不同浓度乙腈-水双相多次热回流提取法从低聚糖中分离纯化得到高纯度巴戟甲素原料药。采用薄层色谱法建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性鉴别方法;采用HPLC-ELSD法建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量检测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巴戟甲素对正常PC12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采用A β25-35制备细胞损伤模型,应用MTT和LDH法检测细胞存活率、TUNEL试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采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法检测细胞[Ca2+]i,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等指标;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细胞内SOD、MDA和GSH·Px等氧化指标;采用RT-PCR, Western-blot法检测Caspase-3、BAX、P21、E2F1、CDK4、 NF-κB、JAK2/STAT3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观察活性成分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影响,探讨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实验利用硫代乙酰胆碱(ATCh)在乙酰胆碱酯酶(AChE)作用下分解,生成硫代胆碱(Thiocholine),硫代胆碱与显色剂DTNB迅速作用,生成在412nm处有特征吸收的黄色物质,在酶催化反应的稳态阶段,其吸光值即可代表起始反应速率这一原理,体外评价巴戟甲素的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在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能力评价基础上,采用SD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 β25-35各10μ g制备拟痴呆模型,下设巴戟甲素高、中、低剂量组和巴戟天组,同时设空白组、假手术组和阳性药组;连续灌胃给药25d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进行行为学检测;采用试剂盒酶-标仪法测定脑组织中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氧化指标,以及乙酰胆碱(Ach)和乙酰胆碱酯酶(TchE)以及Na+/K+-ATPase等含量;采用HPLC-ECD法检测脑组织中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采用HE染色法检测脑组织中海马椎体细胞和大脑皮质神经元细胞等相关指标,观察巴戟甲素对A β2535致SD大鼠拟痴呆模型的影响,揭示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理学作用。[结果]脱色工艺研究表明D-900树脂吸附巴戟天低聚糖色素的最佳工艺参数为:采用动态吸附,柱溶液温度45℃,流速1.0Bv·h-1,上样液pH值6.0。取由脱色工艺得到巴戟天低聚糖,加5倍量80%乙腈热回流提取30min,趁热过滤,滤渣加5倍量55%乙腈热回流提取30min,趁热过滤,取滤液调乙腈至75%,冷藏24h析晶,取结晶重复以上步骤3次,即得纯度达95%的巴戟甲素原料药。巴戟天中巴戟甲素薄层鉴别方法:取巴戟天粗粉1.0g,80%丙酮热回流1.0h,滤过,滤渣加40%乙腈热回流0.5h,滤过,滤液即为供试品溶液。吸取样品溶液3μL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无水乙醇:水:磷酸(3:2.6:2:0.3)、喷10%硫酸乙醇液,在105℃烘至斑点清晰。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定量检测方法:采用HPLC-ELSD法,Rezex RCM色谱柱(Phenomenex,300mm×7.8mm),流动相:超纯水,流速0.6mL· min-1;柱温:35℃;飘移管温度:100℃;载气:空气,流速2.0L·min-1;在此色谱条件下,巴戟甲素能达到很好的分离,无杂质峰干扰。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低剂量的巴戟甲素能促进细胞生长,且存在量效关系。巴戟甲素在100μ g·mL-1范围内,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增殖加快,超过此浓度细胞生长开始被缓慢抑制,说明巴戟甲素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MTT、LDH和流式细胞法检测结果显示A p25-35诱导PC12细胞的IC50为21.46μ mol· L-1,在该浓度下,细胞凋亡率、[Ca2+]i、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OS)、超氧化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SH-Px)等指标,以及Caspase-3、 BAX、P21、E2F1、CDK4、NF-κB、JAK2/STAT5等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A β25-35对PC12细胞具有损伤作用。给予巴戟甲素与Aβ25-35处理后,其以上各项指标皆恢复到接近正常水平,提示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巴戟甲素具有保护A 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细胞内[Ca2+]i、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和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同时激活P21的表达,抑制CDK4、E2F1等周期蛋白的表达等有关。巴戟甲素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反应时间具有相关性,反应前50min,随着时间延长,效果越好,反应50min后,保持一定抑制率,不再增大;巴戟甲素与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与药物浓度具有相关性,浓度越大,其抑制率越大。灌胃给予巴戟甲素25d后,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Aβ模型组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长于空白组,定位航行总路程明显高于空白组,而各给药组明显得到改善。空间探索实验结果显示空白组大鼠在第一象限(即平台原所在区域)游泳时间(27.36±3.38)s长于其他象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20.77±5.63)s明显较短,巴戟甲素高剂量组(31.93±3.39)s比空白组延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在第一象限游泳时间明显延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结果提示Aβ具有神经毒性,可模拟老年痴呆长时记忆障碍特征;给予巴戟甲素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大鼠定位航行潜伏期明显缩短,说明巴戟甲素具有改善老年痴呆模型大鼠记忆障碍。脏器系数测量结果显示,模型组脑、脾、肾、睾丸等脏器系数比空白组都降低,说明Aβ影响机体脏器功能,而给予巴戟甲素后,各脏器系数相应升高,说明巴戟甲素对老年痴呆大鼠各脏器具有补益作用。各给药剂量组动物脑内氧应激水平均得到一定的改善,与模型组比较,表现为大脑组织中SOD、CAT、GSH-Px活力增加,MDA含量降低,其中高剂量组最明显,可显着增加GSH-Px活力,降低MDA含量(P<0.01),脑组织中Na+/K+-ATPase活性显着升高;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显着升高;海马CA1区、大脑皮质和前脑基底核神经元凋亡抑制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D-900离子交换树脂建立巴戟天低聚糖的脱色工艺具有显着的脱色效果,低聚糖保留率较高;再从低聚糖中采用不同浓度乙腈-水提取纯化得到巴戟甲素,其工艺稳定,操作简便,耗时比原来节省三分之二,可为大规模工业化制备工艺。实验所建立的薄层色谱法具有巴戟甲素特征斑点,HPLC-ELSD含量测定方法能定量检测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含量。实验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研究探讨了巴戟甲素对Aβ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巴戟甲素具有抑制Aβ致PC12细胞凋亡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为巴戟甲素通过降低细胞内[Ca2+]i,直接或间接地抑制细胞损伤的发生;升高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切断Caspase-3执行细胞凋亡级联反应的必经之路,发挥抗凋亡作用;同时激活P21的表达,抑制CDK4、E2F1等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以纠正细胞周期的紊乱,使细胞得以正常分化,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体外巴戟甲素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实验说明巴戟甲素具有一定的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呈现量效关系。实验采用β-淀粉样蛋白多肽25-35片段(Aβ25~35)(20μg)于大鼠双侧海马内一次性注射,诱发制备了拟痴呆动物模型。从行为学、氧化应激、胆碱能系统、能量代谢、神经递质和神经元凋亡等方面,观察了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巴戟甲素可以改善Aβ致大鼠痴呆症状,其机制与提高抗氧化能力、激活脑能量代谢、改善胆碱能系统损伤和抑制大脑神经元凋亡等有关。本研究主要创新点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揭示了巴戟甲素通过降低细胞内[Ca2+]i,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抑制NF-κB、JAK2/STAT5等促凋亡因子的激活,同时激活P21抑制CDK4、 E2F1等周期调控蛋白的表达,达到抑制神经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2实验通过整体动物实验,揭示了巴戟甲素还可通过激活脑能量代谢、改善胆碱能系统损伤以达到防治老年痴呆症的目的。

黄春莲,谭畅,何洁茹,邓金凤,韦志辉[7](2009)在《生脉定志汤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自拟生脉定志汤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48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脑复康,每次0.8g,日3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生脉定志汤,日1剂,30d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老年认知功能量表(SECF)评分等。结果:观察组各项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脉定志汤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性痴呆疗效显着。

周华[8](2009)在《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建立AD大鼠模型,探讨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Wnt1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揭示针灸防治AD的机制。方法在大鼠双侧海马区注射Aβ25-35,建立AD大鼠模型,分别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一共6组,每组各20只。通过预电针和预艾灸大鼠的百会和肾俞穴28天后,观察各组大鼠wnt信号转导相关指标的变化。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检测大鼠海马组织轴蛋白和β-连环蛋白,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蛋白质磷酸酶2A和糖原合酶激酶-3β的活性,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1基因表达,并通过超微电镜观察海马组织超微病理变化。结果1.水迷宫检测行为学发现模型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有明显损害,其平均潜伏期、经过中心区域的比例、平均游过的路径距离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有显着差异(p<0.01),而预电针和预艾灸对其有明显的预防和改善作用,其中以预电针加灸的疗效最好。2.通过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轴蛋白表达明显上调,β-连环蛋白表达明显下调,而预艾灸、预电针、预电针加灸对此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3.通过酶联免疫法观察到模型组GSK-3β的活性比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而PP2A的活性比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预电针和预艾灸均可起到调节作用。4.病理组织切片观察到AD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预电针和预艾灸对海马区神经元的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5.通过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Wnt1基因表达,观察到模型组大鼠海马Wnt1信号异常减弱,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1)。而预艾灸组、预电针组、预电针加灸组大鼠海马Wnt1的信号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结论1.老年性痴呆的基本病机为髓海不足、神机失用,针灸治疗的法则为益精填髓,醒神开窍。百会和肾俞可作为防治该病的首选要穴。2.预电针和预艾灸对于AD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有效改善AD模型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减少神经元的损伤,以预电针和预艾灸联合运用疗效最佳。3.预电针和预艾灸能明显下调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Axin表达,上调β-连环蛋白表达,降低GSK-3β的活性,升高PP2A的活性,增强Wnt1基因表达。4.针灸防治老年性痴呆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了学习记忆相关酶及蛋白在海马区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王永丽,刘会芳,韩璇[9](2007)在《定志小丸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研究概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王永丽,贾庆忠,王永利[10](2007)在《定志小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比较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定志小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自然衰老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1213月龄雄性KM小鼠,用小鼠跳台仪测试行为学指标,用生化法测定SOD、MDA和AchE。结果:定志小丸醇提物5g/kg和20g/kg能明显降低小鼠错误次数,醇提物20g/kg能明显提高小鼠的错误潜伏期;5g/kg、20g/kg均能明显提高血清和脑组织SOD含量,降低血清MDA的含量和脑组织AchE含量。结论:定志小丸醇提物在提高自然衰老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胆碱能神经功能及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方面优于定志小丸水提物。

二、抗老年痴呆药定志小丸的抗应激和免疫作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抗老年痴呆药定志小丸的抗应激和免疫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K-PD关联分析研究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阿尔茨海默病
        1.1.1 阿尔茨海默病概述
        1.1.2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
        1.1.3 阿尔茨海默病常用模型研究
    1.2 定志小丸及其单味药研究进展
        1.2.1 人参
        1.2.2 远志
        1.2.3 茯苓
        1.2.4 石菖蒲
    1.3 质谱及其联用技术
        1.3.1 UPLC-Q-TOF-MS
        1.3.2 UPLC-TQ-MS
    1.4 药代动力学研究
    1.5 代谢组学
        1.5.1 代谢组学概论
        1.5.2 代谢组学研究方法
        1.5.3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1.6 PK-PD关联研究
    1.7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2章 定志小丸及其单味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2.1 介绍
    2.2 实验
        2.2.1 试剂
        2.2.2 中药提取物制备
        2.2.3 血浆样品和标准溶液制备
        2.2.4 液相色谱与质谱
        2.2.5 PK研究
        2.2.6 方法验证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方法验证
        2.3.2 样品前处理
        2.3.3 LC条件优化
        2.3.4 MRM参数优
        2.3.5 PK研究
    2.4 小结
第3章 基于APP/PS1小鼠模型研究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及配伍机制
    3.1 引言
    3.2 实验
        3.2.1 试剂
        3.2.2 中药提取物
        3.2.3 动物实验
        3.2.4 行为学实验
        3.2.5 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
        3.2.6 免疫组化(IHC)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行为学实验
        3.3.2 乙酰胆碱酯酶(AChE)
        3.3.3 Aβ蛋白
        3.3.4 Tau蛋白沉积
        3.3.5 HE染色
        3.3.6 氧化应激
        3.3.7 神经炎症
    3.4 结论
第4章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代谢组学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定志小丸提取物制备
        4.2.2 APP/PS1小鼠
        4.2.3 动物实验
        4.2.4 样品前处理
        4.2.5 LC-MS
        4.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DZXW治疗APP/PS1小鼠的免疫组化检测
        4.3.2 DZXW治疗APP/PS1小鼠的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4.3.3 DZXW治疗APP/PS1小鼠的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4.3.4 DZXW抑制APP/PS1小鼠炎症反应
    4.4 讨论
第5章 茯苓可通过调节脑-肠-菌群轴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5.1 引言
    5.2 方法
        5.2.1 试剂
        5.2.2 茯苓提取物制备
        5.2.3 APP/PSA小鼠
        5.2.4 行为学实验
        5.2.5 组织病理学检查
        5.2.6 脑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5.2.7 BAs定量分析
        5.2.8 16S rRNA测序实验
    5.3 结果与讨论
        5.3.1 PC可以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障碍
        5.3.2 PC通过减少APP异常的蛋白裂解,减少APP/PS1小鼠过度的A β沉积
        5.3.3 PC通过恢复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吞噬能力,减少APP/PS1小鼠过度的Aβ沉积
        5.3.4 PC可改善神经元丢失和突触功能障碍
        5.3.5 PC逆转APP/PS1小鼠的异常肠道菌群组成
        5.3.6 PC改善了APP/PS1小鼠的BA代谢紊乱
    5.4 小结
第6章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关联分析
    6.1 引言
    6.2 实验
        6.2.1 目标待测物的确定
        6.2.2 试剂
        6.2.3 仪器设备
        6.2.4 标准溶液配制
        6.2.5 微透析探针的体外回收率
        6.2.6 Aβ25-35诱导AD大鼠模型的建立
        6.2.7 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6.2.8 色谱质谱条件
        6.2.9 数据处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质谱色谱条件的优化
        6.3.2 探针回收率
        6.3.3 方法学验证
        6.3.4 PK分析
        6.3.5 PD分析
        6.3.6 PK-PD关联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结论
    1 定志小丸及其单味药的比较药代动力学研究
    2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及配伍机制
    3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代谢组学研究
    4 茯苓可通过调节脑-肠-菌群轴改善APP/PS1小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5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关联分析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和刺五加活性成分筛选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定志小丸”简介
        1.1.1 “定志小丸”的应用简介
    1.2 阿尔茨海默病介绍
        1.2.1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特征
    1.3 AD常用动物模型
        1.3.1 衰老动物模型
        1.3.2 损伤型动物模型
        1.3.3 转基因模型
    1.4 代谢组学介绍
        1.4.1 代谢组学的研究流程
        1.4.2 代谢组学在中药复方研究中的应用
    1.5 本文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 定志小丸对AD模型大鼠治疗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样品、试剂与仪器
        2.2.2 定志小丸药液的制备及给药量的确定
        2.2.3 阿尔茨海默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动物分组及给药方案
        2.2.4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试验
        2.2.5 AD模型大鼠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定志小丸对AD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2.3.2 尿液代谢组学分析
    2.4 小结
第三章 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尿液靶向代谢组学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试剂
        3.2.2 样品处理
        3.2.3 仪器条件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标准品质谱条件的优化
        3.3.2 考察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定量限、检测限
        3.3.3 考察日内、日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回收率和基质效应
        3.3.4 大鼠尿液内源性代谢物定量分析
    3.4 小结
第四章 刺五加根30%乙醇洗脱组分成分鉴定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样品制备与试剂
        4.2.2 刺五加根水提物30%醇洗脱组分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4.2.3 UPLC-MS条件
        4.2.4 数据分析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有机酸类化合物的鉴定
        4.2.2 香豆素类化合物的鉴定
        4.2.3 苷类化合物的鉴定
    4.4 小结
第五章 亲和超滤质谱法从刺五加根中筛选单胺氧化酶B抑制剂
    5.1 前言
    5.2 实验部分
        5.2.1 试剂和仪器
        5.2.2 样品配制
        5.2.3 体外酶抑制性实验
        5.2.4 离心超滤筛选方法
        5.2.5 UPLC-Q-TOF-MS分析条件
    5.3 结果与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总结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3)6首开心散类方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中英文名词术语对照
ABSTRACT
综述一 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 阿尔茨海默病模型研究进展
前言
第一章 6首开心散类方对AB 1-42诱导的SH-SY5Y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小结
第二章 6首开心散类方对D-半乳糖联合亚硝酸钠模型小鼠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初探
    1. 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小结
第三章 《千金要方·卷十四》之开心散与《医门方》之开心丸对快速老化小鼠药理作用及机制初探
    1、材料
    2、方法
    3、结果
    4、讨论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附录一
附录二

(4)定志小丸及其衍化方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定志小丸源流探寻
    1 唐代
    2 宋代
    3 元代
    4 明清时代
    5 近现代
第二部分 定志小丸应用与研究现况
    1 临床应用
        1.1 抑郁症
        1.2 失眠
    2 实验研究
        2.1 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2.2 抗抑郁
        2.3 改善睡眠
        2.4 抗应激和增强免疫
第三部分 定志小丸衍化方的数理统计学研究
    一、研究方法
        1 资料收集
        1.1 收集范围
        1.2 收集标准
        2 统计方法
        2.1 高频药物
        2.2 药物类别
        2.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2.4 主治病症与病机
    二、研究结果
        1 参-志-蒲-苓加味方
        1.1 高频药物
        1.2 药物类别
        1.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1.4 主治病症与病机
        2 参-志-蒲加味方
        2.1 高频药物
        2.2 药物类别
        2.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2.4 主治病症与病机
        3 参-志-苓加味方
        3.1 高频药物
        3.2 药物类别
        3.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3.4 主治病症与病机
        4 参-蒲-苓加味方
        4.1 高频药物
        4.2 药物类别
        4.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4.4 主治病症与病机
        5 志-蒲-苓加味方
        5.1 高频药物
        5.2 药物类别
        5.3 高频药物关联分析
        5.4 主治病症与病机
        6 参-志-蒲-苓加味方与其他组合加味方的对比研究
        6.1 参-志-蒲-苓加味方与参-志-蒲加味方
        6.2 参-志-蒲-苓加味方与参-志-苓加味方
        6.3 参-志-蒲-苓加味方与参-蒲-苓加味方
        6.4 参-志-蒲-苓加味方与志-蒲-苓加味方
        7 定志小丸衍化方的综合统计结果
        7.1 高频药物
        7.2 药物类别
        7.3 主治病症
        7.4 常见病机
第四部分 定志小丸组方配伍的正交设计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1.2 动物
        1.3 试剂
        1.4 仪器
        1.5 方法
        1.5.1 动物分组及给药
        1.5.2 Morris水迷宫训练及测试
        1.5.3 正交表设计
    2 结果
        2.1 测试结果
        2.2 直观分析
        2.3 方差分析
    3 结论
第五部分 讨论
    一、定志小丸的组方原理
        1 方中诸药的作用
        2 药物间的互相作用
        3 有关组方配伍的正交设计研究
    二、定志小丸衍化方主治病证与所主病机特点
        1 主治病证以惊悸、健忘、虚劳居多,临床表现复杂
        2 病机以正气亏虚,心神失养为主,常兼肾、脾不足
        2.1 气虚居首,有心、肾、脾虚之分
        2.2 虚失濡,多与气虚相兼为病
        2.3 阴虚水亏,常见心肾不交
        2.4 阳虚不温,每与肾衰相关
    三、定志小丸衍化方的配伍方法
        1 配伍补虚药
        1.1 补气常用黄芪、山药、白术
        1.2 补血常用当归、熟地,且多气血并补
        1.3 补阴常用麦门冬
        1.4 温里补阳常用肉桂,或加附子、肉苁蓉
        2 配伍安神药
        2.1 养心安神为主,常用茯神、酸枣仁
        2.2 重镇安神首选朱砂,但用者较少
        3 其他
    四、去人参方与去远志方的特殊性
        1 去人参方以滋阴补阳居先,偏重治肾
        2 去远志方多配温里、化痰、理气、化湿药,虚实兼顾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数据编号处理
    附录2:中医病症规范化标准
    附录3:定志小丸方中药物的本草学考证
        3.1 人参
        3.2 茯苓
        3.3 远志
        3.4 菖蒲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文献研究部分
    第一章 巴戟天研究进展
        第一节 巴戟天药材研究进展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研究进展
        第三节 巴戟甲素研究进展
    第二章 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现状
        第一节 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 阿尔茨海默病研究进展
        第三节 AD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评价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巴戟天低聚糖有效部位质控研究
        第一节 巴戟天低聚糖类有效成份含量测定研究
        第二节 巴戟天低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部位纯化工艺研究
    第二章 巴戟天低聚糖药代动力学初步研究
        第一节 巴戟甲素单向灌流在体肠实验研究
        第二节 巴戟甲素酶水解动力学研究
        第三节 巴戟天低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第四节 巴戟天低聚糖对大鼠肝脏中CYP3A4的影响
    第三章 巴戟天低聚糖对AD模型大鼠的影响
        第一节 对AD模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第二节 对AD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胆碱能、氨基酸类递质以及其它指标的影响
        第三节 对AD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相关代谢产物的影响
        第四节 对AD模型大鼠海马脑组织中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证明

(6)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中英文缩写词表
文献研究部分
    第一章 老年痴呆症研究现状
        第一节 老年痴呆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第二节 抗老年痴呆药物研究进展
        第三节 老年痴呆细胞模型研究进展
        第四节 老年痴呆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第二章 巴戟天研究进展
        第一节 巴戟天糖类研究进展
        第二节 巴戟甲素研究进展
    第三章 研究思路与评价
实验研究部分
    第一章 巴戟甲素制备工艺及质控技术研究
        第一节 D-900树脂对巴戟天低聚糖脱色工艺研究
        第二节 巴戟甲素制备工艺研究
        第三节 巴戟天中巴戟甲素的薄层鉴别
        第四节 巴戟天中巴戟甲素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第二章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第一节 巴戟甲素抗Aβ25-35诱导分化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第二节 巴戟甲素对AD细胞损伤模型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
        第三节 巴戟甲素对AD细胞P21、CDK4、E2F1、BAX、NF-κB p65、Caspase-3等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第四节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PC12细胞损伤模型JAK2/STAT5信号通路的影响
    第三章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的影响
        第一节 巴戟甲素体外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评价研究
        第二节 巴戟甲素对Aβ25-35致大鼠痴呆模型行为学及相关脏器的影响
        第三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及胆碱能系统的影响
        第四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脑组织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第五节 巴戟甲素对Aβ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特征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Ⅰ 巴戟天药材及巴戟甲素原料质量研究相关图谱
    附录Ⅱ 动物实验相关图谱
攻读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生脉定志汤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病例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6疗效判定标准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8)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实验研究
    实验一 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
    实验二 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海马组织Axin和β-Catenin的影响
    实验三 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海马组织GSK-3β和PP2A的影响
    实验四 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wnt1表达的影响
    实验五 针灸预处理对AD大鼠海马组织超微形态学的影响
讨论
    1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1.1中医学对老年性痴呆认识的沿革
        1.2 中医对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理的认识
        1.3 历代针灸医家对老年性痴呆的治验
        1.4 治疗法则
        1.5 选穴依据
        1.6 针灸刺激方法选择的依据
        1.7 针灸"治未病"的理论基础及作用机制
    2 现代医学对老年性痴呆的认识
        2.1 现代医学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的认识
        2.2 AD模型大鼠造模方法的选择
    3 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的治疗作用及治疗机理
结语
参考文献
问题与展望
综述
    综述(一)
    综述(二)
    综述(三)
    参考文献
致谢

(9)定志小丸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研究概况(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丙二醛 (MDA) 的影响
3 对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4 对海马神经元的影响
5 对免疫功能及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6 对生长因子的影响
7 对雌激素的影响

(10)定志小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
    1.1 药物
    1.2 试剂
    1.3 动物
    1.3 仪器
    1.4 方法
        1.4.1 学习记忆功能训练与测试
        1.4.2 血清生化指标的测定
        1.4.3 脑组织匀浆中生化指标的测定
2 结 果
    2.1 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2.2 对老龄小鼠血清中
    2.3 对老龄小鼠脑组织中
3 讨 论

四、抗老年痴呆药定志小丸的抗应激和免疫作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K-PD关联分析研究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D]. 孙宇飞.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2]定志小丸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作用机制研究和刺五加活性成分筛选研究[D]. 王义民. 吉林大学, 2018(01)
  • [3]6首开心散类方对阿尔茨海默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初探[D]. 李牧函.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 [4]定志小丸及其衍化方的配伍规律研究[D]. 李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5(02)
  • [5]巴戟天低聚糖益脑作用机制研究[D]. 邓少东.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3(05)
  • [6]巴戟天低聚糖巴戟甲素抗老年痴呆药效及作用机制研究[D]. 陈地灵.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3)
  • [7]生脉定志汤治疗糖尿病并脑血管性痴呆临床观察[J]. 黄春莲,谭畅,何洁茹,邓金凤,韦志辉. 河南中医, 2009(12)
  • [8]针灸预处理对老年性痴呆模型大鼠Wnt信号转导通路影响的实验研究[D]. 周华. 湖北中医学院, 2009(11)
  • [9]定志小丸抗老年痴呆作用的研究概况[J]. 王永丽,刘会芳,韩璇. 中国药房, 2007(33)
  • [10]定志小丸水提物和醇提物对老龄小鼠学习记忆作用的比较研究[J]. 王永丽,贾庆忠,王永利.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07(05)

标签:;  ;  ;  ;  

抗老年痴呆药物定植丸的抗应激及免疫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