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良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

朱良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

一、朱良春治疗老年痴呆症临床经验(着名老中医学家系列临床经验之12)(论文文献综述)

段莹莹,王青,韦宇,卫若楠,连凤梅[1](2021)在《瞿麦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文中指出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床经验,总结出瞿麦具有以下特点:临床汤剂用量范围为3.7~60 g,汤剂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用量为0.076~1.035 g。根据疾病、证型、症状寻求最佳用量,如利尿通淋治疗泌尿系疾病(泌尿系感染、小儿尿频等)和肾系疾病(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肾结石、肾囊肿、肾盂肾炎等),常用汤剂剂量为3.7~60 g(丸散剂为0.076~1.035 g);清热解毒,利水消症治疗妇科疾病(卵巢癌、卵巢囊肿、闭经)和男科疾病(前列腺肥大、勃起功能障碍),常用量为10~30 g;渗泄行水治疗肝胆系疾病(肝硬化腹水),常用量为10~20 g。根据疾病、证型及症状,配伍相应中药,如利尿通淋常配伍车前子、萹蓄、木通、石韦等;清热解毒,利水消症常配伍茯苓、猫爪草、车前子等;渗泄行水常配伍茯苓、滑石、茵陈等。

丁齐又,于同月,吉红玉[2](2021)在《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文中认为通过搜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临证经验及临床应用,总结出芒硝具有以下临床应用特点:汤剂剂量范围为:0.3~15 g,临床常用3~15 g冲服,古代最大入汤剂剂量为大陷胸汤1升(约154 g),外用贴敷或外洗可用3~250 g。结合疾病、证型及症状选择最佳剂量,如清热泻火治疗失眠、精神分裂症、老年皮肤瘙痒症、斑秃、皮肤脱屑、痤疮、湿疹等皮肤病时,常用3~15 g冲服或10~100 g外洗;通腑泻热逐水治疗结胸证,仲景用量可达154 g,现代用于肝硬化腹水、乙型脑炎、脑出血、顽固便秘、急性胰腺炎、有机磷中毒、溃疡病穿孔等病时,则常用0.3~15 g冲服或3~250 g外用;软坚化石治疗胆石症、尿路结石等疾病时,芒硝可用3~15 g冲服;清热消肿治疗前列腺肥大、类风湿关节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芒硝用量为100 g(外用),或做成4 g·mL-1膏剂,或20~30 g含漱。根据所治疗疾病的不同,芒硝有不同的配伍药物,如清热泻火时常配伍栀子、黄连、桑叶、冰片、侧柏叶等;通腑泻热逐水时常配伍大黄、桃仁、瓜蒌、甘遂等;软坚化石,常配伍鸡内金、穿山甲、金钱草等;清热消肿,则常配伍生半夏、雷公藤、大黄等。

任思思[3](2021)在《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文中认为益气活血治疗法则是将补益元气与活血行血相结合而成的中医治疗法则。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衍化源流,其形成、发展、确立,建立在对气血理论、瘀血理论的逐渐深刻认识之上。气血为人身之本,其二者是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血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同时二者一损俱损,荣辱与共。气血认知的发展过程伴随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疾病抗争史。益气活血法萌发于秦汉时期,从认识到气血调和人体安和,气血失调遂生病证,再到瘀血病因辨证,气虚血滞的逐步出现,为益气活血法的出现奠定了基础。直到明清时期,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明确出现在医学典籍中,益气活血法随着王清任补阳还五汤的创立,逐渐得以完善、确立。气血二者,气旺促血行,气虚血生滞,益气则可以活血。若是正气虚损,气机失调,运血无力,经脉瘀阻,血行不畅无法濡养四肢百骸,则成气虚血瘀证。气为阳主煦之,血为阴主濡之,气虚致阳虚无力温养机体,且寒从中生,易为邪所侵袭;同时无力推动血液濡养周身,则脑髓清窍失养,周身经脉不利,行动障碍,麻木不仁;血液瘀阻,经脉气血更为滞涩,肢体失养,经脉拘挛,肌肤色变,不通而痛。历代医家皆认为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人体气血失调紧密相关。脑主神明,为元神之府,脑具有主宰生命活动、精神活动、主感觉、肢体运动等功能。孙思邈有云“头者,人之元首,人神气所注,气血精明,三百六十五络,皆上归于头,头者诸阳之会也。”手足三阳经络汇于头面、行于四肢百骸,因而气血失调,脑髓失养,或外感邪气,则有瘫痪、肌肉萎缩、抽搐、震颤的症状。《黄帝内经》提出“血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指出气血的变化是厥病发生的基础。气虚而致清阳不升、血行不畅,气血瘀滞,脑失濡养,导致神明失用。刘完素认为“血涩而不能荣肌肉故也”,血涩难行,瘀滞不通,滋养不能,则人体肢节肌肉痿软,活动不利。“若微则但僵仆,气血流通,筋脉不挛,缓者发过如故”,说明气血流畅,肢骸贯通,则恢复如故。关于中风,张景岳认为“此证多见卒倒,卒倒多由昏愦,本皆内伤积损颓败而然,原非外感风寒所致”,王清任同样赞成中风肢体痿厥为“非风”,因此正气虚损,血液瘀滞,气虚血瘀成为脑病常见病因病机。由气血失调,气虚血瘀而致的肢体筋脉拘挛、震颤、行动不利、大脑神机不用神志障碍,可用益气活血法,“有余者泻之,不足者补之”,“补养人体气血阴阳不足”,正气充足,血行通畅,气血通和,神机得运,人体安和。现代益气活血法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有学者对其相关方剂进行实验室研究,有证据显示,益气活血法类方能很好的修复和改善人体病理状态。在脑血管病发病初期以及恢复期,运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改善在中枢神经系统在病理上的损伤,而且在残障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认知以及有效率、神经功能恢复上均优于单纯西药的治疗。因此,对益气活血法理论源头进行梳理,并对20年来益气活血法关于脑病的临床随机试验进行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为益气活血法则在现代医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中医文献理论的支撑、循证医学的证据。第一部分基于中医古籍探讨"益气活血"理论源流及运用目的全面检索古代医经典籍中有关“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认识、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等内容,通过对纳入文献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分析,系统阐述古代各个时期益气活血相对应的病因病机理论分析、临床运用情况,并从整体上讨论益气活血法发展规律,探寻其历史源流,发展衍化。从整体上总结历代中医学家临症运用益气活血法的学术理论和临床经验,为现代中医药关于益气活血法则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中医古籍文献检索与现代文献检索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秦汉时期到清末的中医古籍经典中,有关益气活血相关的气血理论分析、气虚血滞、瘀血、辨证论治、用药思路等内容。梳理源流脉络时以时间顺序为经纵向体现益气活血思想发展进程,以作者、着作为纬横向展开论述,整理各个时期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字描述,提炼相关学术思想,归纳总结益气活血法的发展衍化。结果益气活血的治疗法则发展经历了萌芽、奠基、充实、发展、完善五个阶段。全文按照时间脉络梳理,分为秦汉时期、晋隋唐时期、宋时期、金元时期、明清时期。1萌芽阶段(秦汉时期)。本阶段充分阐释了气血理论,认为二者不可缺一,功能相辅成,气血为人体之本,气充成形,血畅则流行于全身,气充血足,人体安和。其中,《伤寒杂病论》首次提出血瘀的概念,并有相应活血化瘀,攻补兼施,治疗法则,见于妇科疾病的辨证论治中。2奠基阶段(晋隋唐时期)。对气血的理论认识逐渐深刻,辨证论治需察明气血,诸病寻源,明确病因病机,论证瘀血致病之时,常考虑气虚成分,多见于外科、妇产科。随着唐朝本草类专着的问世,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药物不断被总结、运用,为后世益气活血治疗法则,相应的气虚血瘀病因病机、用药思想构建起到了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3充实阶段(宋时期)。丰富了气血理论,从生理病理上阐述了气血二者对人体精神状态的重要性,强调了气的重要性,并从内、外、不内外三方面探讨了血瘀症的产生,认为“虚”是血瘀产生的内在因素。益气活血法则在此阶段得到了充实,益气从补元气、益卫气具体到健脾气。4发展阶段(金元时期)。随着医家流派的出现,益气活血法在此阶段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血二者载运相因,气虚无力,血生瘀滞,瘀血阻碍气机运行,导致气血不生,易成症瘕积聚。此时期,益气活血多用于外科、女科。益气包括益正气、卫气、脾胃之气,药物多用黄芪、人参、白术等,活血药物多用归地芎芍、干漆、桃红。5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本阶段在气血之中,突出了气的作用,气虚血瘀作为益气活血法则的病因病机开始明确出现在本时期的医学着作中,相应用药则益补之活之,于活血之时增加参、芪等补中益气。直至益气活血代表方BYHWD的问世,补气益气,以大剂量黄芪为君,配以桃红四物,补气活血化瘀生新,益气活血法则正式确立下来。常见使用于临床各科。结论通过梳理益气活血法的历史衍化脉络,发现益气活血法始终伴随着历代医家对气血认识的深入程度而不断升华。形成最初,不仅认识到了气血二者生理关系,还需继续挖掘气血二者病理上的关系,益气活血法开始萌发。随着气血理论的认识逐渐深刻,开始探讨气为二者关系的主要部分,认识到气机变化确实能影响血行变化,再到在瘀血的形成过程中不离气虚,即气虚血瘀作为病因病机开始纳入研究,这为益气活血法的形成起到铺垫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益气活血不断充养、成熟的道路上,益气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对益气的认识也随着医学的积累,分别有了益元气、益卫气、益脾胃中焦之气的升华,用药思路也出现了参芪、白术、补中益气,但仍为随症加减,没有形成固定的方药配伍。直到清朝王清任,集大成者,创立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才将益气活血法正式确立起来。方中120g黄芪为君,以促气复血行,益气生血,归地芎芍稍加桃红,则为桃红四物,多用则破血,少用则活血,共同起到益气活血化瘀生新的功效。与此同时,益气活血法正式出现。第二部分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治疗脑病(中风、多发性硬化、癫痫、痴呆、头痛、头晕等)的临床疗效,为益气活血法、补阳还五汤的临床应用提供循证医学的证据。方法本研究由2名独立研究员按照PRISMA国际标准,以及纳入排除标准,检索1999.6-2020.6的中文、英文数据库,如CNKI、万方、VIP、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收集补阳还五汤(Buyang Huanwu decocation,BYHWD)对脑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严格按照本研究制定的纳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以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和GRADE系统推荐级方法,进行文献质量评价。运用Review Manager5.0软件合并数据,评价指标为RR、MD。结果本研究共有21项原始文献,1946例患者纳入研究。1有效率: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1.19(95%CI[1.14,1.24]),I2=21%,P<0.00001];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治疗脑病的有效率为,[RR=2.38(95%CI[1.59,3.55]),I2=0,P<0.05];表明在脑病常规治疗中加载BYHWD或者单用BYHWD的有效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2 NIHSS评分:BYHWD+常规西药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的NIHSS评分,结果为[MD=-2.38(95%CI[-3.32,-1.44]),P<0.00001,I2=81%],表明在常规西药治疗中风基础上加用BYHWD,能够明显降低神经损伤NIHSS评分,提升患者神经功能;BYHWD与常规西药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MD=-0.35(95%CI[-2.45,-1.75]),P>0.05,表明BYHWD单用与常规西药对比在治疗中风恢复期的NIHSS评分方面没有差异。3 ADL评分:单用BYHWD与常规西药对比治疗痴呆的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MD=6.4(95%CI[5.23,7.57]),P<0.00001,I2=0];BYHWD+常规治疗与常规西药比较治疗中风的ADL评分,[MD=16.27(95%CI[13.73,18.80]),I2=0,];结果表明BYHWD的加载治疗对比单用西药,能够明显提高中风患者的ADL评分。4 GRADE证据质量评级: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的联合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纳入文献GRADE证据质量评级偏于中等。结论BYHWD单用或者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在中风、多发性硬化、痴呆的治疗中,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结语益气活血法是中医理论指导的治疗法则,临床应用广泛,尤其在脑病的防治中的疗效优越,多受重视,广为推崇。1.益气活血法萌芽于秦汉时期,气血理论、瘀血概念深入人心;奠基于晋隋唐时期,气虚血瘀的病因病机辩证逐渐清晰,并对益气活血之药进行总结;益气活血法则的气血理论充实于宋时期,对血瘀进行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方面的详细论述;发展于金元时期,血瘀病因病机辩证明确,用药思路渐趋成形;完善于明清时期,气虚血滞的病因病机的明确,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开始临床运用。2.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在脑病急性期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在脑病恢复期单用,其有效率、NIHSS、ADL评分方面,均优于常规西药单独使用。BYHWD治疗脑病单用或与常规西药联合运用,对肢体活动受限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功能的恢复,疗效均优于常规西药治疗。3.不足与展望:本研究在源流衍化汇总中,仍有不足,总结梳理的不够全面,存在相关古籍遗漏的可能;在益气活血法代表方BYHWD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中,缺乏高质量RCT,整体文献质量等级不高,造成研究结果存在一定偏倚;同时,本研究未系统关注益气活血法的实验室研究进展,对益气活血法提供分子生物学的理论支撑。鉴于益气活血法的使用价值,今后有必要多利用生物学、免疫学方法,进一步研究其相关有效成分和组方,对发挥作用的细胞、分子进行阐述,继续为益气活血法的临床应用提供微观的、具体的理论支撑。

宋晓晨[4](2021)在《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文中提出目的:对于痴呆的治疗,始终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与难点。本课题拟从中医医籍及国内较为权威的学术数据库所记载的中医痴呆古今医案入手,梳理中医治疗痴呆的古今医案情况,呈现大历史观下医家临证诊治痴呆的演变与发展,挖掘整理古今医家对痴呆的病因病机等理论的认识及古今医家对痴呆的诊疗规律和经验,为痴呆的中医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供借鉴、拓展思路。同时,结合对痴呆古代文献的梳理与中医相关研究的概述,对痴呆的中医药治疗进行总体论述。方法:1.基于《中华医典》对痴呆的古代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应用理论归纳与分析法,按照病名溯源、病因病机、治疗沿革等进行分析。2.基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库存的中医学经典医籍以及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痴呆的古今医案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数理统计、数据挖掘与网络药理学方法,按照医案年代分布情况、患者性别年龄分布情况、病因分布情况、病性病位分布情况、症状分布情况、方药应用情况等进行分析。3.基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等电子数据库对近10年来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进行搜集整理,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按照发文年份、发文地域、发文单位、文献类型、研究内容、项目支持、核心期刊、核心作者等进行分析。结果:1.痴呆首见于唐代的《华佗神医秘传》,又名“呆痴”“愚痴”“痴病”“神呆”“呆证”“呆病”等。明代以前多作为其他疾病的症状。可由药邪、先天因素、外伤、七情内伤、他病继发等诱发,病机以脏腑气血虚损为本,痰、瘀、火热为标。病位以心、脑为主,兼有肝、脾、肾。治疗兼见针灸与中药疗法。针灸选穴多为心经与肾经上的穴位。中药疗法包含藜芦、牵牛、石菖蒲、远志等化痰药及多个化痰补虚方的应用。2.共录入医案376则,分为少量的古代医案与近代医案,以及大量的现代医案。患者以60-79岁的男性居多。常见病因依次为他病继发、情志因素、毒邪、先天因素和外伤。常见病性依次为痰、血瘀、精髓亏虚、气虚、火热、气滞、阴虚等。常见病位依次为肾、心神(脑)、脾、心、肝、肺、胃、胆。常见症状依次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降低、性情改变等。常见方剂依次为补益剂、祛痰剂、活血剂、祛湿剂、行气剂、清热剂等。常见药物依次为补虚药、清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等。应用频率最高的方剂依次为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六味地黄丸、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应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依次为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等。常用药物可聚类为补虚类、活血类、化痰类。经关联规则分析,结合临床应用情况与疗效评估,得到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对支持度百分比最高的石菖蒲-远志药对进行网络药理学分析,得到9个活性成分,73个潜在靶点,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c AMP信号通路、蛋白质去泛素化、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活性氧代谢过程、节律周期过程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及通路。3.共纳入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研究文献1558篇。年发文数量呈波动增长。主要发文地域依次为北京、湖北、广东、黑龙江、山东等。主要发文单位依次为湖北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文献类型以期刊论文为主。研究内容包含临床观察,实验研究,理论分析,以及治未病、护理、康复等早期防护与病后调护的相关研究。治疗方法囊括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研究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等多项资助与支持。载文量最多的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中医药杂志、辽宁中医杂志等18种期刊为“核心区”期刊,尚未形成“核心作者”。结论:1.历代医家对痴呆的认识由以虚、痰为主要病机演变为以虚及正虚夹痰夹瘀为主,并兼见火热、气滞、湿阻、寒凝、水停等,治法也由补虚、化痰发展为补虚、化痰、活血、开郁、清热、燥湿、驱寒、利水等。2.痴呆的病因有他病继发、七情内伤、外伤、毒邪、先天因素等,病性以痰、血瘀、精髓亏虚为主,病位以肾、脑、脾、心、肝为主,症状表现为善忘、神情淡漠、反应迟钝、智能低下等,证型以正气不足的虚证与虚中夹痰夹瘀的本虚标实证为主,治疗时多应用补虚药、化痰药、活血药、清热药等,依据具体证型进行辨证施治。3.常用方剂有地黄饮子、补阳还五汤、菖蒲郁金汤、通窍活血汤、温胆汤等,常用中药有石菖蒲、远志、川芎、茯苓、丹参、甘草、黄芪、半夏、郁金、当归等,常用药对及核心药物组成为石菖蒲-远志、熟地黄-山茱萸、桃仁-红花-川芎、郁金-陈皮-半夏-茯苓-石菖蒲。4.痴呆的中医研究处于稳步发展阶段,形成了中药、针灸、贴敷、推拿、砭法、导引等内服外治相结合、多靶点靶向治疗的日臻完善的治疗模式,研究趋势为痴呆的早期干预与病后调护。

谭爱华[5](2021)在《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初步提出较为系统的AD病变全过程的病机演变规律,探析由因虚生热和痰瘀化热导致的“热”推动AD病变发展这一重要病机,及AD病理变化的四个关键过程:“虚生痰瘀-痰瘀化热-热结酿毒-毒损脑络”,探讨AD病理进程中的“热”和“毒”的理论内涵,梳理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依据。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解析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干预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阐明痰、瘀在AD的病理变化过程中存在“化热”这一关键过程,并尝试揭示“痰瘀化热酿毒”“毒损脑络”的生物学过程以及“热”和“毒”可能的生物学基础,初步证实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通过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发挥改善脑神经炎症、改善海马神经元突触结构和可塑性、抑制神经元凋亡等作用。方法:1、理论研究方法:以《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四库全书》子部、《中华医典》(第5版)为主要工具,综合古今医家之言,系统梳理虚、痰、瘀及痰瘀互结、化热酿毒、毒损脑络这些因素和环节与AD的关联,整理中医学对AD病变全过程的病机演变认识,探析“热”和“毒”的理论内涵,梳理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的理论依据。2、实验研究方法:(1)以3月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作为AD的疾病模型动物,用D12492高脂饮食饲喂,改变其血脂指标,以模拟中医“痰”证的病理状态;用0℃冰水浴处理,改变其血液流变指标,以模拟中医“瘀”证的病理状态;二者结合模拟同时存在“痰”“瘀”的病理状态,分别建立AD-痰、瘀、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通过比较各组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舌色客观变化,以及血脂、血液流变学、脑神经炎症、AD相关病理变化的指标来评价模型,探索建立稳定可靠的AD-痰、瘀、痰瘀互结病证结合动物模型。(2)复制AD-痰瘀互结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分为5个组:不予给药处理的模型组、给予痰瘀同治的益智温胆汤组、给予清热解毒的黄连解毒汤组、同时给予痰瘀同治和清热解毒的益智温胆汤+黄连解毒汤组,以及作用机制对照药物替普瑞酮组,并以同系遗传背景的非转基因C57小鼠作为空白对照组,分别处理40天。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刚果红染色法、甘氨酸镀银染色法、透射电镜法、高尔基染色法等方法分别观察各组小鼠海马区SP、NFTs、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突触和树突棘的改变等;使用免疫荧光标记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内相关蛋白的表达和共定位关系,比较各组小鼠的病理改变、脑神经炎症、凋亡、突触、线粒体功能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实验一结果(1)Morris水迷宫:与AD-Model组比较,各组小鼠的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ntrol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明显更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更多,其余各组小鼠的游泳总路程、上平台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舌色对比: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舌色偏淡红,其余各组小鼠舌色偏暗红。AD-Pbs组小鼠的舌色r值最小。(3)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更低。其余各组小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均有不同程度升高。而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AD-Bss组和AD-Pbs组小鼠的全血黏度和血浆黏度更高。(4)血脂指标检测: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Control组小鼠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各组小鼠的血脂指标均有不同程度升高,与AD-Model组小鼠相比,AD-Ps组和AD-Pbs组小鼠的各项血脂指标更高,但其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5)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各组小鼠的海马组织TNF-α、IL-1β和T-Tau均明显升高。与AD-Model组小鼠比较,AD-Pbs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NF-α、IL-1β和T-Tau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实验二结果:(1)Morris水迷宫:与Control组比较,各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明显延长,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减少。与Model组比较,各组小鼠平均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游泳总路程和上平台潜伏期均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有不同程度的增加。(2)跳台实验:与Control组比较,各组小鼠潜伏期明显缩短、出错次数增加;与Model组比较,各给药组小鼠潜伏期延长、出错次数减少。3、实验三结果:(1)刚果红染色:Control组小鼠海马区和皮层中几乎没有观察到SP,而Model组小鼠海马区和皮层中散在分布着许多SP,各给药组SP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2)甘氨酸银浸镀: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区染色明显加深,镜下可见大量被染成黑色条状的NFTs,以CA3区最为明显;各给药组小鼠海马区的NFTs有不同程度减少。(3)透射电镜:Control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结构完整,染色质团聚在核内,线粒体丰富,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均匀散在分布在胞质中。Model组小鼠海马神经元出现细胞死亡现象,镜下可见细胞核塌陷,边界破解甚至消失,染色质固缩或消失,视野内可见若干凋亡小体分布,线粒体数量明显减少,且大部分线粒体出现肿胀甚至破裂,粗面内质网结构松散,仅可见少量零星分布的核糖体。各给药组小鼠海马神经元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但细胞核整体形态正常、结构完整,镜下可见部分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排列松散,核糖体减少等现象。(4)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小鼠比较,各组小鼠总Tau蛋白和三个不同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Model组小鼠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总Tau蛋白和三个不同位点磷酸化的Tau蛋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4、实验四结果:(1)免疫荧光:与Control组小鼠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区Aβ1-42、GFAP、Iba-1、的荧光数量和强度均明显上升,DG区Aβ1-42蛋白的周围分布着大量的GFAP蛋白和Iba-1蛋白;PSD95荧光数量和强度明显减少;Model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区均可见大量HSP70荧光,各给药组小鼠皮层和海马各个区域的HSP70荧光数量和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CA3区和DG区更为明显。与Model组小鼠相比,各个给药组小鼠海马区Aβ1-42蛋白、GFAP蛋白和Iba-1蛋白荧光数量和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的降低,PSD95荧光数量和强度有不同程度增加。(2)HSP70和Aβ1-42、Tau荧光共定位:胞内外均可见由HSP70的红色荧光和Aβ1-42的绿色荧光重叠的黄色荧光。由红色荧光的HSP70和绿色荧光的Tau重叠的黄色荧光,几乎都分布在胞外。(3)Western Blot:与Control组相比:Model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TNF-α、IL-1β、IL-10等脑神经炎症指标和HSF1、HSP70均明显上升;各组小鼠Bcl-2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调、Bax蛋白和c-Caspase-3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调,Model组小鼠尤其明显,而YZ+HL组与Control组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Model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均明显上升。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海马组织中的促炎因子TNF-α、IL-1β有明显的下调,IL-10除GGA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给药组与Model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小鼠的Bcl-2蛋白均有上调,Bax蛋白和c-Caspase-3蛋白均有下调;YZ+HL组和GGA组小鼠海马组织中HSF1有明显的上调;其余各给药组与Model组相比,HSP70蛋白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对YZ+HL和GGA组进行LSD分析,两者在HSF1表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HSP70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高尔基染色: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数量和树突棘均明显减少,镜下可见CA3和DG区的神经元丢失情况最为明显。与Model组相比,各给药组小鼠脑组织中神经元数量、树突棘数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多,各给药组海马区神经元树突棘均有明显增加,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虚是AD发生的根本,痰、瘀是AD的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推动因素,痰瘀化热酿毒进一步加速了AD的发生发展。“虚生痰瘀-痰瘀化热-热结酿毒-毒损脑络”是AD发生发展的四个关键过程。2、起于病之始的“因虚生热”和现于病之中的“痰瘀化热”导致了“热”可能是推动AD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3、痰瘀热化酿毒,毒损脑络是AD的最终环节。“痰瘀化热酿毒”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是错误折叠沉积的Aβ蛋白和异常磷酸化的Tau过度活化了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诱发了脑神经炎症,促进了SP和NTFs的形成;“毒损脑络”的生物学过程可能是具有神经毒性的寡聚态Aβ蛋白、异常磷酸化的Tau和它们引起的各种致炎因子释放,导致了神经元的凋亡和突触的损伤。“毒”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是神经损害性错误折叠沉积的Aβ蛋白形成SP和异常磷酸化的Tau形成的NTFs;“热”的生物学基础可能是脑神经炎症反应过程中产生和释放的各种致炎因子。4、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以有效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和病理改变,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抑制了Aβ的生成和沉积、Tau的异常磷酸化,进而抑制了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减轻了脑神经炎反应,减少了神经元的凋亡,保护了海马神经元和树突棘,发挥了神经保护作用。

曹玮,朱玲萍,王洪艳,贾文魁,张静雯,赵珂,赵星伍[6](2021)在《应用益肾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经验举隅》文中研究表明老年痴呆包括阿尔茨海默型痴呆(alzheimer disease,AD)、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混合型痴呆和其他痴呆,其中AD和VD是两种最主要的类型,占90%以上[1]。老年痴呆起病隐匿,常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认知功能障碍、行为精神异常和社交障碍,病情进行性加重,

吴毓英[7](2020)在《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了解痰瘀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探索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总结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临床经验。方法利用现代文献整理的方法,并借助学术网络平台,整理古代痰瘀相关理论的形成与发展。通过定期与连师采用无结构式访问或重点访问或深度访问的方式进行访谈性对话,追溯连师痰瘀相关理论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形成过程。运用现代统计学方法,从连建伟教授2017年-2019年间的门诊医案中筛选出符合标准的117个病案,运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病例共有117例(55人),其中男性21例,女性34例。40岁以上中、老年组人数占77.80%,40岁以下青、少年组人数占22.2%,说明痰瘀相关病证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在筛选出的117个有效医案中,出现112味中药。在筛选出的医案中,高频药物有丹参、茯苓、制半夏、当归、甘草等。药物功效分类中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补虚药、利水渗湿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这五类药物总占比为75.79%,是治疗痰瘀相关疾病证的主要药物,其中活血化瘀药的使用频率最高。药性以温、微寒、平为主,三者共占79.20%;药味以辛、苦、甘,淡四类药味为主,三者共占89.27%;药物归经以入脾经、肺经、肝经、心经、胃经为主,共占79.95%。根据内关联数据总结出最常见的药对有化瘀的郁金-丹参、川芎-赤芍、赤芍-丹参;化痰的陈皮-制半夏、陈皮-茯苓、薏苡仁-制半夏;还有痰瘀同祛的当归-甘草、丹参-茯苓、薏苡仁-丹参。根据网络图大致可以得出核心方剂为四物汤合二陈汤的化裁方。聚类分析得出七大类常用药:第一类平肝熄风、第二类肿瘤用药、第三类疏肝理气、第四类活血逐瘀、第五类健脾疏肝、第六类养血健脾、第七类益气健脾。结论痰瘀相关理论历史形成漫长,内涵丰富。连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则主要来源于张仲景、朱丹溪、叶天士三位医家。连师在痰瘀相关病证辨治中追求阴阳和合,重视培元固本、斡旋气机;用药方面轻灵和缓,重视健脾疏肝、化瘀为先。传承推广连师辨治痰瘀相关病证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经验,必将为许多疑难怪病、慢性疾病的诊疗开辟新思路和新途径。

欧娟[8](2018)在《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收集、整理近25年(1990-2015年)现代文献中关于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分析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配伍规律,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痴呆提供思路与方法。方法:1.通过查找文献,收集和整理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2.对整理的方剂按主治证型分类分别建立Excel数据表,统计各证型药物归类、高频次药物、药物归经、药性;对每一证型药物作关联规则分析,得出常用药组。结果:通过对近25年关于治疗老年痴呆方剂文献的收集,共有565首方剂,归纳出常见证型为髓海不足型(220)、脾肾亏虚型(61)、气血亏虚型(33)、痰浊蒙窍型(76)、瘀血内阻型(99)、痰瘀互结型(45)和心肝火旺型(31)。通过对每一证型药物录入Excel数据表格进行药物归类统计可以得出:治疗髓海不足型老年痴呆以补血药和活血化瘀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补阳药、补阴药;治疗脾肾亏虚型老年痴呆以补气药和补阳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温里药、补血药、利水渗湿药;治疗气血不足型老年痴呆以补气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安神药、补血药;治疗痰浊蒙窍型老年痴呆以化痰止咳平喘药、补气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理气药、活血化瘀药;治疗瘀血内阻型老年痴呆以活血化瘀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补气药、清热药、补血药;治疗痰瘀互结型老年痴呆以活血化瘀药和化痰止咳平喘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理气药、补气药;治疗心肝火旺型老年痴呆以清热药为方剂的基本构成,主要配伍平肝息风药、安神药。通过对每一证型的药物作关联规则分析可以得到,髓海不足型常用二联药有熟地黄-山茱萸、熟地黄-石菖蒲、石菖蒲-远志,常用的三联药有石菖蒲-远志-熟地黄、石菖蒲-山茱萸-熟地黄、石菖蒲-远志-山茱萸;脾肾亏虚型常用二联药有山茱萸-茯苓、山茱萸-山药、山药-茯苓,常用的三联药有三联药有茯苓-山药-山茱萸、山茱萸-熟地黄-茯苓、熟地黄-山药-茯苓;气血不足型常用二联药有白术-黄芪、黄芪-远志、白术-当归,常用三联药有白术-黄芪-远志、当归-白术-黄芪、甘草-白术-黄芪;痰浊蒙窍型常用二联药有半夏-陈皮、半夏-石菖蒲、半夏-茯苓,常用三联药有半夏-陈皮-石菖蒲、茯苓-石菖蒲-半夏、半夏-茯苓-陈皮;瘀血内阻型常用二联药有赤芍-桃仁、桃仁-红花、赤芍-川芎,常用三联药有红花-川芎-桃仁、桃仁-赤芍-川芎、桃仁-红花-赤芍;痰瘀互结型常用二联药半夏-陈皮、半夏-石菖蒲、川芎-石菖蒲,常用三联药有半夏-陈皮-石菖蒲、胆南星-半夏-石菖蒲、红花-桃仁-川芎;心肝火旺型常用二联药有黄芩-栀子、天麻-钩藤、黄芩-石菖蒲,常用三联药有天麻-石决明-钩藤、栀子-黄连-黄芩、酸枣仁-黄芩-石菖蒲。从总体用药情况来看,药物的归经主要为肝、肺、脾、肾经;药性主要为温、寒、平;药味多为甘、苦、辛;治疗用药以化瘀药、补益药、安神药为多。结论:研究结果提示,近25年来关于治疗老年痴呆的方剂配伍规律:(1)髓海不足型以补益、祛瘀为主;脾肾亏虚型以补气、补阳为主;气血亏虚型以补气为主;痰浊蒙窍型以化痰、补气为主;瘀血内阻型以活血化瘀为主;痰瘀互结型以化痰、祛瘀为主;心肝火旺型以清热为主。(2)在高频药对中,除了脾肾亏虚型和气血亏虚型,其他五个证型中二联和三联药物中都有石菖蒲的运用,可知石菖蒲为治疗老年痴呆的常用药,在治疗老年痴呆中发挥重要的作用。(3)扶正祛邪大法贯穿治疗过程的始终。

侯江淇[9](2017)在《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在建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应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方法,探讨AD不同证候类型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的差异及相关生物学机制,部分阐释AD同病异证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方面的微观病理改变,为同病异证理论提供现代生物学依据。方法:1.构建AD三典型证候病证结合模型、AD疾病模型及假手术组模型。(1)AD肾精亏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D-gal)持续48天,构建亚急性衰老大鼠模型,模拟肾精亏虚证;并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AD肾精亏虚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肾精亏虚组)。(2)AD痰浊阻窍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持续48天,构建衰老期肾精亏虚的大鼠模型,同时给予高脂饮食喂养,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本虚标实的AD痰浊阻窍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痰浊阻窍组)。(3)AD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持续48天,构建衰老期肾精亏虚的大鼠模型,并予0℃冰水浴28天,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复合构建本虚标实的AD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简称瘀血阻络组)。(4)AD疾病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于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凝聚态Aβ25-35毒性片段,构建AD疾病模型,与上述三典型证候组做阳性对照(简称AD组)。(5)假手术组模型的构建:该组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持续48天,行为学检测前一周在大鼠大脑双侧海马CA1区注射灭菌生理盐水,与上述四组做对照。实验中,除痰浊阻窍组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外,其余组别大鼠均以普通饲料喂养。2.疾病及证候模型的验证。检测各组大鼠抗氧化能力相关指标的改变,以验证肾精亏虚证候模型;检测血脂水平的变化,以验证痰浊阻窍证候模型;检测血液流变学的变化,以验证瘀血阻络证候模型;Morris水迷宫及海马组织尼氏染色法用以从行为学和组织形态学验证AD疾病模型。3.AD同病异证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WB)、免疫组织化学、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AD上述三种典型证候tau蛋白磷酸化位点的差异,检测位点包括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Ser214、Thr205、Ser199、Ser404。4.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激酶的检测。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AD各证候类型组中与tau蛋白磷酸化相关蛋白激酶周期蛋白依赖激酶5(cyclin dependence kinase 5,CDK5)和糖原合成酶激酶 3β(glycogen synthesis kinase 3β,GSK3β)的表达情况。结果:1.证候模型的验证:(1)肾精亏虚证:各证候组大鼠皮层、海马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NOS及脂质过氧化产物含量增多,表明给予D-gal后,大鼠的抗氧化能力降低,衰老期的肾精亏虚证候模型构建成功。(2)痰浊阻窍证:痰浊阻窍组大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及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增高,表明痰浊阻窍证候模型构建成功。(3)瘀血阻络证:瘀血阻络组大鼠全血高切粘度、血浆粘度增高,红细胞压积增高、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多,表明该组大鼠的血液处于“粘、浓、凝、聚”状态,瘀血阻络证候模型构建成功。2.疾病模型的验证:Morris水迷宫检测结果显示AD组以及不同证候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区神经元出现不同程度的凋亡,表明给予Aβ25-35毒性片段脑定位注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受损,AD疾病模型构建成功。3.WB检测结果:(1)肾精亏虚证:该组海马tau蛋白在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水平均有增加。(2)痰浊阻窍证:该组海马tau蛋白以Thr181、Thr231、Ser409的过度磷酸化显着增加为主。(3)瘀血阻络证:该组海马tau蛋白以Thr212、Ser396的过度磷酸化显着增加为主。(4)CDK5和GSK3β两种蛋白激酶在AD组及三典型证候模型组的表达均有增加,其中GSK3β在三证候组中的增加更显着。结论:1.以D-gal长期颈背部皮下注射可制备亚急性衰老模型,模拟中医肾精亏虚证;以高脂饲料喂养大鼠可构建痰浊阻窍证候模型;以0℃冰水浴可构建瘀血阻络证候模型;大鼠双侧海马CA1区定位注射Aβ25-35可制备AD疾病模型。这几种方法结合,复合制备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病证结合模型。这一方法基本符合中医学病因病机证候理论内涵。抗氧化能力水平、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改变、Morris水迷宫检测、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可以作为验证模型是否成功的生物学指标。2.AD肾精亏虚证、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存在差异,其中肾精亏虚证在Thr181、Thr231、Ser409、Thr212、Ser396位点的磷酸化均有增加;Thr181、Thr231、Ser409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与痰浊阻窍证相关;Thr212、Ser396位点的过度磷酸化与瘀血阻络证相关。3.GSK3β在AD三典型证候组的表达明显增加,该蛋白激酶可能在衰老机体内参与了 Aβ25-35促进tau蛋白相关位点的磷酸化过程。4.本研究对AD不同证候在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微观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痰浊阻窍证、瘀血阻络证的特异性tau蛋白磷酸化位点在肾精亏虚证候模型中均有增加,支持了中医学对AD病机以“肾精亏虚为本,痰浊、瘀血阻滞脑络为标”的理论认识和同病异证理论。

陈懿琳[10](2016)在《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失眠和抑郁症之间的联系是双向的,由于失眠及抑郁有愈来愈严重的发病趋势,且西医用药有成瘾的副作用,基于中医几千年的用药经验,特别是经方在临床的运用,且现代之失眠及抑郁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许多方证中能体现出来,本研究试图挖掘更有效的用药方式帮助患者,也让西方了解中医的特殊有效疗法。方法第一,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中草药产品(CHPS)即(中成药),以经方称之,对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治疗,探讨中国草药和西医的处方模式于睡眠障碍和抑郁症患者,此外,对单方(SH)和复方(HF)使用的频率进行分析。第二,以常用经方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治疗抑郁症之常用经方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了临床随机对照大样本资料的meta分析,并再对酸枣仁汤证,甘麦大枣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进行理论研究,对此三方的病因病机及方药特点深入探讨。结果第一章,理论研究分两大部分:1.有关失眠的条文,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系统, 《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理论辨证施治,从条文之病机、症状、治则、方药及临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2.有关抑郁症的条文,依据《伤寒论》六经辨证系统,《金匮要略》脏腑经络理论辨证施治,从条文之病机、症状、治则、方药及临床运用现状进行分析。第二章,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目的:中草药产品(CHPS)是常用于睡眠障碍和抑郁症(MDD)的处方。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有这些疾病在台湾的患者调查其中草药产品和西医的处方模式,并分析使用单味草药(SHS)和复方草药配方(HFS)的频率。材料方法: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是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从LHID百万受益者,随机从2010年的注册表选定为全国的网络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睡眠障碍和抑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临床修改代码分别为307.40和311。第三章,经方治疗失眠、抑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酸枣仁汤治疗失眠及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结论在这项回顾性人群研究辅助数据分析中,是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使用来自台湾的纵向医疗保险数据库(LHID)的数据进行分析,总共有11030睡眠障碍患者,9619名使用西药,1334名患者使用中国草药产品,77名中西药皆使用;总共有11157重度抑郁症患者,11389名使用西药,131名患者使用中国草药产品,51名中西药皆使用。无论睡眠障碍或重度抑郁症(MDD),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年龄在22-44岁的人数最多,月收入在NT$17281-22800有大量的病人,1级2级城市有最大量的患者。中草药使用,有1411人因睡眠障碍就诊中医5298次,有182人因重度抑郁症疾患就诊中医755次,失眠合并抑郁症最常用的前三名,用量比率最高的单味中药(SHs)是酸枣仁,夜交藤及远志,用量比率最高的复方(HFs)是加味逍遥散,酸枣仁汤及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结果:中药复方及单方被广泛用于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然而,中草药对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需要进一步评估;基于数据库的分析,对这些药物用于治疗睡眠障碍和抑郁症的,剂量-反应关系和功效是未知的,故继续深入了解经方治疗失眠与抑郁症其疗效的评估,本次Meta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汤及其加减方治疗失眠的效果优于西药,甘麦大枣汤及其加减方治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西药,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其加减方在治疗抑郁症方面优于西药对照组,本研究得知经方酸枣仁汤、甘麦大枣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之使用,对失眠及抑郁症有很好疗效,以台湾卫生健保部门的数据库,得到的数据,更证明中医使用于失眠与抑郁症及失眠伴发抑郁症提供了参考数据,使用台湾全民健康保险研究数据库得到的结果,证明中药使用的安全性,希望有助失眠抑郁医疗质量的提升,同时藉由期刊之发表,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

二、朱良春治疗老年痴呆症临床经验(着名老中医学家系列临床经验之12)(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朱良春治疗老年痴呆症临床经验(着名老中医学家系列临床经验之12)(论文提纲范文)

(1)瞿麦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2?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朱良春
    2.2?张琪
    2.3?邵朝弟
    2.4?董建华
    2.5?颜正华
    2.6?杨霓芝
3?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杨明会
    3.2?柳红芳
    3.3?王键
4?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配伍车前子
    4.2?配伍萹蓄
    4.3?配伍金钱草
    4.4?配伍茯苓
    4.5?配伍滑石
    4.6?单用瞿麦
5?小结

(2)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2.1 乔保钧
    2.2 颜正华
    2.3 朱良春
    2.4 张志远
    2.5 施今墨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3.1 仝小林
    3.2 张炳厚
    3.3 黄煌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雷公藤
    4.2 配伍大黄
    4.3 配伍甘遂
    4.4 配伍金钱草
5 总结与分析

(3)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基于中医古籍研究“益气活血”历史源流及运用
    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3 古籍检索
    4 研究结果
    5 益气活血法源流总结
    6 益气活血法运用探讨
    7 结论
第二部分 益气活血法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益气活血法对脑病的研究概述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痴呆古代文献梳理
    一、病名溯源
        (一)痴呆释义
        (二)痴呆别名
        (三)痴呆内涵
    二、病因病机
        (一)痴呆病因
        (二)痴呆病机
        (三)痴呆病位
    三、治疗沿革
        (一)针灸疗法
        (二)中药疗法
    四、小结
第二部分 痴呆古今医案研究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二)选案标准
    三、研究方法
        (一)规范化处理
        (二)建立数据库
        (三)统计分析方法
    四、研究结果
        (一)医案梳理
        (二)数据结果
    五、结果分析
        (一)医案一般情况分析
        (二)因机证治规律分析
    六、小结
第三部分 近10年痴呆(阿尔茨海默病)中医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小结
第四部分 痴呆(阿尔茨海默病)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一、阿尔茨海默病的西医学研究进展
        (一)流行病学调查
        (二)发病机制
        (三)风险因素
        (四)临床表现及诊断
        (五)治疗现状
    二、阿尔茨海默病的中医学研究进展
        (一)文献记载
        (二)病因病机
        (三)症状证型
        (四)治疗现状
    三、小结
第五部分 讨论
    一、病因病机
    二、症状证型
    三、类证鉴别
    四、治则治法
    五、治疗方法
    六、各时期杰出医家思想
    七、中医药治疗痴呆的现状
不足与展望
结论
论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1 医案来源
附录2 证素表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个人简历

(5)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探讨
    1.中医学对AD的基本认识
    2.古籍文献中的AD病名浅析
        2.1 侧重症状描述
        2.2 次症掩盖主症
        2.3 兼夹其它疾病
        2.4 名为“痴呆”并非AD
        2.5 “痴呆”即指AD相关病证
    3.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
        3.1 脏腑虚衰为AD之始
        3.2 内生痰瘀为AD之标
        3.3 化热酿毒为AD之变
        3.4 损伤脑络为AD之末
    4.益智温胆汤源流浅析
    5.黄连解毒汤源流浅析
    6.HSP70 与AD的关系
        6.1 HSP70 功能概述
        6.2 热休克蛋白家族在AD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AD与痰、瘀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及试剂
        2.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动物造模
        3.模型评价
        3.1 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
        3.2 各组小鼠舌色客观变化
        3.3 各组小鼠血液流变学变化
        3.4 各组小鼠血脂变化
        3.5 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相关蛋白含量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5.1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5.2 舌色客观化比较实验结果
        5.3 血液流变学检测实验结果
        5.4 血脂检测实验结果
        5.5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实验二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行为学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用药及其制备
        2.实验方法
        2.1 实验动物分组
        2.2 实验动物造模
        2.3 实验动物给药
        3.行为学检测
        3.1 Morris水迷宫实验
        3.2 跳台实验
        4.统计学方法
        5.实验结果
        5.1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
        5.2 跳台实验结果
    实验三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病理改变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刚果红染色法检测小鼠海马区SP
        2.2 甘氨酸银浸镀法检测小鼠海马区NFTs
        2.3 透射电镜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超微结构
        2.4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AD相关蛋白含量
        3.统计学方法
        4.实验结果
        4.1 刚果红染色实验结果
        4.2 甘氨酸银浸镀实验结果
        4.3 透射电镜实验结果
        4.4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实验四 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对AD-痰瘀模型小鼠脑神经炎症的影响
        1.实验动物及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器材
        1.3 实验试剂
        2.实验方法
        2.1 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小鼠相关蛋白表达及共定位关系
        2.2 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区相关蛋白含量
        2.3 高尔基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
        3.统计学方法
        4.实验结果
        4.1 免疫荧光实验结果
        4.2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4.3 高尔基染色实验结果
讨论
    1.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建立的思路与意义
    2.痰瘀化热酿毒是AD的重要病理过程
    3.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
    4.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能有效改善AD痰瘀模型小鼠的病理形态
    5.痰瘀同治、清热解毒法可调控HSP70 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
结语
    1.结论
    2.创新点
    3.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AD研究进展及热休克蛋白在AD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经历、学术成果及获得奖励情况
致谢

(6)应用益肾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经验举隅(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2 治则治法
    2.1 肾虚为关键,治宜益气补肾、填精益髓、阴阳并补,兼以健脾养心:
    2.2 络以通为用,治宜祛瘀通络、化痰通络、温阳通络,兼以熄风通络:
3 贾文魁教授经验方
4 病案举例

(7)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痰瘀相关理论以及历史沿革
    一、痰瘀相关理论
    二、痰瘀相关理论的历史沿革
        (一) 滥觞于《黄帝内经》
        (二) 发端于医圣仲景
        (三) 繁盛于唐宋金元
        (四) 成熟于明清时期
第二部分 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
    一、连建伟教授学术思想临床经验的形成
    二、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
        (一) 学术思想渊源
        1. 审慎辨证和阴阳
        2. 健脾疏肝解诸郁
        3. 久病入络主辛通
        (二) 连建伟教授对痰瘀相关理论的认识
    三、连建伟教授从痰瘀论治的原则
        (一) 审慎辨证,以和为贵
        (二) 以脾为本,固本培元
        (三) 重视调肝,畅达气血
        (四) 日常调理,怡养情志
    四、连建伟教授从痰瘀论治的四诊特点与方法
        (一) 四诊特点
        (二) 论治方法
        1. 调和气血,活血化痰
        2. 补中益气,化痰消瘀
        3. 健脾祛湿,活血化痰
        4. 疏肝健脾,化痰消瘀
        5. 熄风和阳,活血化痰
        6. 清胆化痰,活血祛瘀
        7. 通络逐瘀,化痰消症
    五、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病证验案举隅
        (一) 早搏案——调和气血,活血化痰
        (二) 言语謇涩案——熄风和阳,活血化痰
        (三) 手腕部血管畸形案——清胆化痰,活血祛瘀
        (四) 下肢静脉血栓案——通络逐瘀,化痰消症
        (五) 肺纤维化案—补中益气,化痰消瘀
第三部分 医案的数据挖掘与用药特色
    一、医案统计数据分析及用药特色
        (一) 临床资料
        (二) 研究方法
        (三) 数据处理
        (四) 结果
        (五) 讨论
        1. 因证施药,喜用温辛
        2. 以脾为本,培本固元
        3. 疏肝为辅,调肝论治
        4. 痰瘀并治,化瘀为先
    二、特色用药及药对
        (一) 特色用药
        (二) 药对分析
        (三)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文献综述 痰瘀相关理论应用于老年病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老年痴呆的中医文献研究
    1 老年痴呆的病名
    2 老年痴呆的病因病机
        2.1 先秦时期
        2.2 两汉至魏晋时期
        2.3 隋唐时期
        2.4 两宋时期
        2.5 金元时期
        2.6 明朝时期
        2.7 清朝时期
        2.8 现代
    3 老年痴呆的历代辨治
        3.1 先秦时期
        3.2 两汉至魏晋时期
        3.3 隋唐时期
        3.4 两宋时期
        3.5 金元时期
        3.6 明朝时期
        3.7 清朝时期
        3.8 现代临床辨治举隅
第二部分 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收录方剂范围
        1.2 收录方剂标准
        1.3 资料整理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3 研究结果及分析
        3.1 各证型方剂的组方结构与配伍规律分析
        3.2 各证型方剂的药物内关联规则结果及分析
        3.3 总体药物归经统计结果及分析
        3.4 总体药物四气五味统计结果及分析
        3.5 总体药物归类统计结果及分析
第三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附录二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9)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理论探讨
    一、中医学对AD的认识
        (一) AD病因
        (二) AD病机
        (三) AD证候类型
        (四) AD辨证施治
    二、中医证候微观物质基础研究
    三、西医学对AD的认识
        (一) AD发病机制
        (二) AD治疗药物
实验研究
    第一部分 A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及验证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仪器
        (三) 药品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设计
        (二) AD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
        (三) Morris水迷宫行为学检测
        (四) 样本采集
        (五) 样本检测
        (六)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抗氧化能力检测结果
        (二) 血脂检测结果
        (三) 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四项检测结果
        (四) MWM行为学检测结果
        (五) 尼氏染色结果
        四、讨论
        (一) 肾精亏虚证候模型的验证
        (二) 痰浊阻窍证候模型的验证
        (三) 瘀血阻络证候模型的验证
        (四) AD疾病模型验证
    第二部分 AD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的机制研究
        一、实验材料
        (一) 实验动物
        (二) 实验仪器
        (三) 药品与试剂
        二、实验方法
        (一) 实验设计及分组情况
        (二) AD病证结合模型的构建
        (三) 试剂配制
        (四) 待测样本的收集与检测
        (五) 统计方法
        三、实验结果
        (一) AD痰浊阻窍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二) AD瘀血阻络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三) AD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四) 无明显改变的tau蛋白磷酸化位点
        (五) AD肾精亏虚组tau蛋白异常磷酸化位点
        (六) CDK5、GSK3β在AD三典型证候中的表达情况
        四、讨论
        (一) AD与tau过度磷酸化
        (二) AD典型证候相关的tau蛋白过度磷酸化
绪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查新报告
发表论文

(10)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医对睡眠障碍与抑郁症的现况分析
    第一章 中医对睡眠障碍的现况分析
        1 睡眠障碍的理论现况分析
        1.1 睡眠障碍与中医体质证型及性别年龄的关系分析
        1.2 失眠的病因病机
        2 临床研究现状
        2.1 中医治疗进展
        2.2 中医特色疗法
        2.3 亚健康失眠临床研究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中医对抑郁症的现况分析
        1 理论研究现状
        1.1 中医郁证与抑郁症之别
        1.2 中医狭义和广义郁证之分
        1.3 抑郁症中医体质证型及性别年龄分析
        1.4 病因病机
        2 临床研究现状
        2.1 中医治疗进展
        2.2 中医特色疗法
        2.3 中医治疗抑郁症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失眠证溯源
        1.1 《黄帝内经》失眠证探讨
        1.2 《伤寒论》失眠证条文探讨
        太阳篇
        阳明篇
        少阳篇
        太阴篇
        少阴篇
        厥阴篇
        1.3 《金匮要略》失眠证条文探讨
        小结
        参考文献
        2 《伤寒杂病论》郁证之探讨
        2.1 《伤寒论》郁证条文探讨
        太阳篇
        阳明篇与太阴篇
        少阳篇
        少阴篇
        厥阴篇
        2.2 《金匮要略》郁证条文探讨
        2.3 导师对论治伤寒六经病的指导与解读
        2.3.1 导师对从“郁”论治伤寒六经病的指导
        2.3.2 导师对六经之郁证的解读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
        1 研究方法与内容
        2 研究结果
        3 讨论
        4 研究限制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经方治疗失眠、抑郁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之meta分析
        1 酸枣仁汤治疗失眠meta分析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参考文献
        2 甘麦大枣汤治疗抑郁症meta分析
        2.1 资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参考文献
        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抑郁症meta分析
        3.1 资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参考文献
        4 酸枣仁汤证、甘麦大枣汤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理论研究
        4.1 酸枣仁汤证的理论研究
        4.2 甘麦大枣汤证的理论研究
        4.3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的理论研究
        4.4 今后的展望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历

四、朱良春治疗老年痴呆症临床经验(着名老中医学家系列临床经验之12)(论文参考文献)

  • [1]瞿麦的临床应用及其量效探究[J]. 段莹莹,王青,韦宇,卫若楠,连凤梅. 吉林中医药, 2021(11)
  • [2]芒硝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J]. 丁齐又,于同月,吉红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04)
  • [3]益气活血法理论溯源及代表方补阳还五汤治疗脑病的meta分析[D]. 任思思.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基于古今医案的痴呆中医因机证治规律研究[D]. 宋晓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痰瘀同治 清热解毒法防治AD的理论探讨及其调控HSP70介导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D]. 谭爱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
  • [6]应用益肾通络法治疗老年痴呆经验举隅[J]. 曹玮,朱玲萍,王洪艳,贾文魁,张静雯,赵珂,赵星伍. 实用医技杂志, 2021(04)
  • [7]连建伟教授痰瘀相关理论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究[D]. 吴毓英. 浙江中医药大学, 2020(02)
  • [8]近25年治疗老年痴呆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 欧娟.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8(11)
  • [9]阿尔茨海默病同病异证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机制研究[D]. 侯江淇.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7)
  • [10]基于数据库挖掘的经方治疗台湾人失眠与抑郁症的研究[D]. 陈懿琳.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6(08)

标签:;  ;  ;  ;  ;  

朱良春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经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