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探讨

哈尔滨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探讨

一、哈尔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问题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郭文波[1](2020)在《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虽然黑龙江相较全国水平较晚进入人口老龄化,但存在追赶趋势,201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已经转变为负值,人口老龄化水平也超过了全国水平,而且存在劳动力净迁出的问题,可以说黑龙江面临的老龄化问题更为严峻。如何降低人口老龄化给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变得更为迫切。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是复杂多样的,文章主要研究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从而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老年人消费结构提供参考,同样影响居民消费结构的因素同样众多,但大多数因素变化不大或者本身对消费结构影响不显着,根据对过往研究的梳理,人口年龄结构和收入水平不仅对消费结构影响显着而且变动量较大,因此文章主要从这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考虑到城乡消费差异,论文对城乡消费结构分开分析。收入水平的提高会使消费结构升级,在享乐和精神生活上有更多的消费。各个年龄段的消费特点与偏好不同,人口老龄化会对消费结构产生影响。运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发现排除收入水平提高的影响,城镇人口的老龄化依然与食品、医疗保健的支出有很大关联,但城镇老年人口的增加却对教育文化娱乐和衣着的支出有负面影响。相比城镇而言,在人口老龄化明显增加农村人口对医疗保健的支出之外,由于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黑龙江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更为明显,能够用收入水平的提高进行很好的解释。在对过往国内外文献梳理和对基本概念理论做了介绍后,第三部分从人口出生率的下滑、老年人口的增加和劳动力人口的迁出三个角度分析了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历程,并对比全国水平分析了黑龙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虽然老龄化较为严重,速度也在加快,但劳动力人口的占比仍然很高,应该抓住“人口红利期”加强经济发展,应对将来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其次在收入水平上,黑龙江城乡收入差距在减小,农村人均收入在追赶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慢于全国水平,并描述了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动和消费结构变动的特点;第四部分采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2005年至2017年黑龙江城乡各年龄段人口占比与各类消费品支出占比的关联度,通过收入增长对消费结构带来的影响与灰色关联度得出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无论在城镇还是农村,人口老龄化一定会使医疗保健的支出占比提高,同时也对城乡居民其它种类的消费支出占比变化进行了分析;最后一部分根据文章得出的结论,从满足老年人口的消费、人口政策等角度提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

张东洋[2](2020)在《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规划策略研究》文中提出我国城镇化飞速发展与经济快速提升导致了城镇碳排放量急剧地增长,城镇空间作为我国大部分空间的载体,在低碳建设方面有着巨大的减排潜力,开展城镇层面的低碳减排研究有利于我国绿色低碳行动的落实。居民生活碳排放是仅次于工业碳排放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部门,而生活空间作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的空间载体,对生活空间进行低碳规划能有效推进城镇低碳建设的发展,同时生活空间作为三生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开展低碳研究也有利于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推进。本文立足于国土空间规划内涵下的生活空间,从碳效率视角对城镇生活空间进行研究。通过对城镇碳排放、城镇碳效率、低碳生活空间以及实际城镇生活空间低碳建设案例的研究,总结了城镇生活空间规划研究内容,研究了碳排放碳效率的计算分析方法,整理了城镇生活空间低碳规划策略。以四川省成都市金堂县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实地调查、询问访谈等方式了解了金堂县生活空间基本概况、社会经济特征、空间格局特征以及低碳发展建设等情况。利用调查得到的数据对金堂县2008年—2017年十年间生活空间碳排放进行测算,分析碳排放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金堂县生活空间静态碳效率与动态碳效率,并进一步研究了生活空间各类要素对碳效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各因素对金堂县生活空间低碳影响程度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生活空间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生态城镇环境、公共交通发展、生活能源消费、居民生活消费、出行通达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最后,以金堂县为研究范例,结合金堂县生活空间现状、居民生活习惯,确定了碳效率视域下生活空间低碳规划的基础目标与原则,明确了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流程,构建了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框架,应当从定量化指标控制与定性化规划策略引导2方面实现县域生活空间节能减排。从碳效率规模收益的角度,本文提出了金堂县生活空间低碳规划发展中的侧重点与优先发展级。相较于居住空间,应优先对活动空间进行低碳优化。在空间规划方面,应该优化城镇空间结构,建设低碳生态城镇,大力推进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在政策管理方面,应加快经济发展建设,优化生活空间能源使用,引导居民低碳消费。本文通过对金堂县进行低碳研究,为中国广大县域生活空间低碳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

苗莎莎[3](2020)在《山西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下,中国新时代经济想要取得突破的一个关键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已经进一步成为中国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些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的经济转型和工业优化升级速度,实现社会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就是要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经济内在结构。党的十八大第五次会议明确提出将加快改善消费需求和供给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作为重要战略决策来解决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出现的问题。拉动消费增长作为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基本的驱动力量,按照消费结构来转变产业结构才能够真正地实现有效供给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山西省拥有富饶的煤炭资源,被称为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型大省。然而近年来伴随着煤炭资源大量的挖掘和开采,环境的污染以及劳动力的不断流失等因素,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势头不容乐观排在了全国后位。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资源型经济的转变依然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经济想要绿色稳定持续的成长,是离不开消费的,所以它已经成为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一个新的方向。结合山西省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探讨应如何准确利用消费结构的变动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和升级,实现经济增长模式为内需拉动型。最后就研究结果,提出在消费结构变动的基础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对策建议,对山西省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姚莎莎[4](2020)在《中国省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生活用能已成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居民生活领域具有巨大的减排潜力。但要实现低碳发展,还需协调好“扩大消费”与“节能减排”之间的矛盾。居民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的改变,有利于减少碳排放量。因此,研究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现状和变化特征以及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可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科学基础和政策参考。本文利用排放因子核算法测算了中国30个省区1997~2017年的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根据测算结果分析了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规模、结构和变化趋势,并进行了城乡对比分析和区域对比分析。基于以上测算结果,本文运用扩展的STIRPAT模型对中国整体人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考察了家庭户规模、城镇化率、居民消费水平、碳排放强度变化对人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人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是城镇化率;家庭户规模的扩大会导致人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减少,碳排放强度的降低也会导致人均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的降低。由于中国不同区域的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差异较大,本文根据经济水平和地理位置这两个指标,将30个省区划分为4类区域,进一步研究居民消费水平和年平均气温对不同区域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对所有区域而言,居民消费水平都是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北方地区居民受年平均气温的影响,气温较高的地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量较低,而年平均气温对南方地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不显着。根据以上分析,分别从政府、企业和居民的角度得出有关居民生活用能方面的政策建议。

刘畅[5](2020)在《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理念、消费行为和消费模式随着收入增加已经发生了改变。在此情况下,如何优化居民消费结构,使居民消费真正意义上升级是促进经济增长和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流通产业作为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发展水平与居民需求变化吻合度是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重要因素之一。从这方面来说,作为推动流通产业发展主要动力的流通创新,其技术进步、组织创新及其应用程度也会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因此,从创新角度研究流通产业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论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创新与不足进行了详细介绍,紧接着从流通创新、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关联性三个方面对文献进行系统地梳理和总结,并发现目前学者们较少从实证方面研究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第三章从流通创新、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以及二者关系进行相关理论进行分析,指出流通创新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首先,流通创新通过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和完善流通体系等途径直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其次,流通创新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等间接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第四章首先运用DEAP2.1软件计算出我国各省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率,得出衡量流通创新的指标。随后,本文利用ELES模型计算了居民边际消费倾向和需求收入弹性,并据此得出衡量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指标。紧接着,以流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为解释变量,以住房、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和其他商品及服务消费支出之和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居民人均收入、城镇化水平和人均转移收入作为控制变量,借助STATA软件进行面板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流通效率、技术进步能有效促进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技术效率与组织创新、纯技术效率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均无效。然后,运用2SLS、SYS-GMM和DIFF-GMM模型对基本模型中的技术进步和流通规模效率指数进行内生性检验,结果显示二者均为影响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内生解释变量。选取零售业销售额和连锁经营营业面积作为衡量流通组织创新应用程度,进行回归,结果显示流通组织创新的推广有助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以流通效率、流通技术效率和流通纯技术效率作为衡量流通技术创新应用程度,运用SYS-GMM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显示流通技术创新的推广有利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二者均通过显着性检验。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方面提出促进流通创新和实现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程显茗[6](2020)在《黑龙江省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门限测度研究》文中认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以及房地产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既有财富效应又有挤出效应。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具体影响情况及影响系数有助于政府制定政策保障经济稳定发展。本文针对黑龙江省房地产数据以及居民消费数据进行分析,并讨论房价波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首先,对中外文献进行了综述,阐明了分析房价对消费水平影响的理论基础。其次,从统计年鉴中搜集2005年至2017年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与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数据,并对房地产价格与消费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二者正向相关。为进一步探讨房价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机制,本文第三章选取人均现金消费、商品房均价、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四个变量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通过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房价波动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关键要素,对消费水平的影响仅次于可支配收入。之后通过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证明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是正面的。第四章为了探究在不同房地产价格增长率区间内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情况,选取黑龙江省12个地级市建立门限面板模型,探究在不同门限区间时,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受到房地产价格影响的变动情况。结果表明当房价上升速度适中时,房价上涨给居民带来财富效应。但当房价上涨速度过快时,财富效应呈现减弱的趋势。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为防止房价上涨速度过快,负向影响居民消费水平,本文提出三条政策建议。首先改革土地出让制度,增加住房供给,提高供应。其次引导居民正确的消费观,房住不炒,不盲目跟风。将市场需求保持在健康合理水平。最后规范信贷市场,打击不法贷款。让有刚需的居民优先得到贷款。

张少铎[7](2020)在《黑龙江省县域消费能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投资、出口、消费一般来说被认为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动力,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型和国际社会上的经济环境频繁动荡,投资和出口对我国的推动作用逐渐削弱,但消费却日益变成让我们国家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最近这些年,提升我国人民的消费潜能来进一步扩大内需以此来拉动我国的经济快速增长被中央级会议数次提到,特别是最近颇为注目的“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更多的为我们国家的消费快速、优质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会。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面积较大,黑龙江省近些年来的到的明显进步得力于近些年贯彻振兴黑龙江省老工业基地的大力措施,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我国其他发展较为出色地区在经济上要高过黑龙江省。要完全达到振兴东北的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有质量的消费是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上的加油站,但是长久以来黑龙江各个县市的人均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较低下而且状态层次不齐,而且每个县与县之间的这种差距还有被越拉越大的势头。虽然县与县之间留存着适当的消费水平的差异有利于不同经济要素的合理分配,但如果这种差距持续被拉大不仅会打击相对落后县域居民的消费热情,更加会破坏各个地区经济要素合理且更高效率的得流通最终导致不良的后果。我国因为自然和历史的原因,区域与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我国东部和中西部经济和技术的发展水平都有很大差距,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生产力相对落后发展不顺畅。采用积极帮扶的手段,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发家致富,加快贫困地方人们的生活水平,对于我们加强社会的和谐发展,民族团结互助,人民合家安乐,加速社会主义的建设,将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巩固国家防御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对消费水平研究方面,针对消费函数的研究学者们相继提出了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和随机游走假说等消费函数理论,消费水平的影响因子方面,针对不同水平的区域,研究者们也取得了大量的成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研究案例在县级单位的区分分类。为了县级单位的统一性,这里把普通县级行政单元与县级市统一称为县级区域。正文中,以黑龙江省。2017年的黑龙江省行政区化为准,其中涵盖42个县,20个县级市以及一个自治县共计63个研究单元。截止2017年,黑龙江省有15个贫困县。至2020年,黑龙江全省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但贫困县脱贫还需巩固,研究贫困县影响因素为刚脱离贫困的县域发展本地经济有发展战略意义。为了更加准确的研究黑龙江省各县消费水平的差距。全文在时间与空间变化方面采用了比较传统的表格,插值法,Arcgis的方式与Geod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借助Excel的数据计算,从时间和空间角度研究黑龙江省县级单位的消费水平之间的地域差异。结果表示,从时间的维度上看:(1)黑龙江省县级区域消费水平总体上,出现了增长的势头。(2)黑龙江省县级区域。消费水平地域之间的差距比较大。(3)黑龙江省县级区域消费水平之间的差距仍然有持续拉大的趋势。从空间维度看:(1)黑龙江省县级区域消费水平空间格局变化比较小,呈现稳定的状态。(2)以H-H为主,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北部,以绥芬河、漠河市、尚志市和塔河县为主;(3)H-L数量较少分布在西南部区域,以绥化市、肇东市为主;(4)L-L数量较少分布在克山县。为了更加客观公正的研究黑龙江省县级区域消费水平,这里选取了十个影响要素:第一产业产值、第二产业产值、第三产业产值、城镇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常住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公路、线路里程、公共财政支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民储存存款余额、人口密度为影响要素。并且合理使用地理加权回归计算出回归系数,从而体现出各要素之间的相关性。对于黑龙江省县域消费水平提出以下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水平;(2)优化产业结构;(3)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4)增强社会保障;(5)培育新的消费热点;(6)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因地制宜,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合适策略。

丁春杰[8](2020)在《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消费结构是用来反映居民消费特征和衡量居民生活水平及质量的重要指标,它还可以用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来说,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如今东北地区经济萎靡不振,居民消费结构存在问题颇多,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消费性支出与经济收入增长速度不一致等问题突出。又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城镇人口越来越多,研究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对优化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所以,研究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努力找出目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优化建议,以促进东北三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从消费结构和消费结构优化的内涵界定入手,系统地梳理了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并提出消费结构优化的生理标准、经济标准和社会标准,并根据这三个标准,构建了由恩格尔系数、人均衣着支出比重、消费收入弹性、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保覆盖率等12个二级指标组成的消费结构优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整体优化进程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对东北三省内部各省的优化进程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总体分析发现,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生理、经济、社会三个层面的发展不协调,经济发展乏力始终是阻碍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主要因素。对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对比分析时,发现东北三省中,辽宁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进程最快,黑龙江次之,吉林优化进程最慢,而且制约三省消费结构优化的因素侧重不同。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找出了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引导消费结构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方式来优化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目前,国外内研究消费结构优化的文献很多,但大多比较片面单一。所以,文章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针对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通过对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进行研究,不仅将进一步促进东北三省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而且为研究其他地区居民消费结构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杜明月[9](2020)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中国高技术产业保持着较为快速的发展态势,在推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科技创新高地的进程中,发挥着引擎作用。在创新驱动发展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核心技术的掌握仍是一个难题,技术获取仍然需要一定技术引进,重生产轻技术开发的问题依然存在。产业创新系统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区域创新系统与企业创新系统的纽带,产业创新系统的资源要素涉及劳动力、资金、技术等创新资源要素,这些要素具有一定稀缺性。在创新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将成为制约产业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而资源配置效率是衡量和判断资源配置优劣的数量指标,也能够为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改善指明调整方向。因此,以系统科学为视角,探析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内部结构要素和外部环境要素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利用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调整创新系统资源投入,能够准确把握制约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关键问题所在,对于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和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也能为决策者重新审视产业创新资源配置提供一定科学参考。第一,界定了高技术产业、创新资源、创新资源配置的基本概念,概述了产业创新系统的基础理论,阐明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框架。第二,综合评价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构建了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采用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对产出指标进行降维,结合Sto NED模型和动态评价模型测算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运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了效率的地区差异,并采用ESDA方法对效率进行了时空分异研究。第三,系统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基于产业创新系统理论,分别从系统层次结构中的创新主体要素、创新载体要素、创新制度要素以及系统外部的环境要素选取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运用BP-DEMATEL模型对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识别,结合ISM模型探析了关键影响因素和非关键影响因素对效率的作用路径,采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关键影响因素对效率的作用效果。第四,构建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依据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原理和步骤、系统边界和基本假设、模型设计原则建立系统动力学模型,借助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演化过程,结合适应性检验和历史检验对系统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有效性检验。第五,运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行了仿真分析。调整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控制变量参数,以此生成诸多模拟方案,得到计算机仿真结果,并考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投入与产出对控制变量参数调整的敏感性。依据各个模拟方案的资源配置效率评价结果,在模拟方案集中选出最优方案,进而得到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投入的最优调整方案。最后,提出了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与建议。基于实证分析结果,分别从统筹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均衡配置、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优化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投入等三个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与建议。

崔广亮[10](2019)在《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加速资源要素向城市集聚,驱动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一直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东部城市快速发展,带动中西部城市崛起,有力的推动了区域协调发展。2018年,中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58%,距离发达国家水准还有较大提升空间,城镇化水平持续提高,将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增长动力。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国民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已成为时代主题,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城市群建设发展已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规划建设19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城市群建设发展将是中国扩大内需、经济转型的强大动力。合理的推动城镇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增长。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房地产市场改革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房地产业发展具有高度依赖性,以及居民消费对城市经济增长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而城市专业化与多样化的集聚模式,对城镇化过程中的产业集聚以及经济持续增长也起到了重要影响,且在此过程中,人力资本也起到重要作用。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产业间分工与合作,城市空间集聚水平持续加强,以城市群为主的区域发展已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重点,推动城市群发展也将对城市经济增长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产业结构调整、房地产投资与居民消费、城市专业化与多样化及城市群发展都与城镇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本文基于经济学理论,从城镇化与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房地产投资与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城市集聚与产业结构调整对区域差距的影响四个方面,对我国城镇化和城市群发展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1.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率与城市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的经济学机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规模城市城镇化率、产业结构的城市产出效应。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城镇化率与城市产出之间存在倒U型曲线的经济学机制,并且构建了分析城镇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对城市产出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利用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PD-GMM方法,建立了城镇化率、产业结构对城市产出影响的4个面板数据模型(特大、大、中、小四类不同规模城市)。相应的实证研究结论有以下三点:(1)四类城市规模的城镇化率与城市产出之间存在明显的倒U型曲线关系,但是测算出的最优城市人均产出所对应的适度城镇化率存在差异,达到最优城市人均产出时所对应的适度城镇化率在80.81%~41.01%之间,根据经济理论分析,也是使各类城市人民能够达到福利最大化的目标点。(2)产业结构调整在不同规模城市中对其产出的影响存在差异,工业发展仍然是当下一段时间内增强城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在各类城市中,财政支出通过提升基础设施的供给增加城市空间集聚效率和提高对教育、科研创新的投入促使人力资本高级化,从而提升城市经济增长效率。2.建立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城市产出影响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不同区域与中小规模城市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的城市产出效应。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利用我国253个地级城市2003~2016年面板数据,依据区域不同,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东、中、西三个部分,依据中小规模城市标准,将城市样本划分为中等规模城市和小规模城市两个部分,使用PD-GMM方法,建立和估计了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城市产出影响的5个面板数据模型(东、中、西部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相应的实证研究结论有以下四点:(1)城市房地产投资水平与城市产出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产出会随着城市房地产投资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直至达到城市房地产投资水平的边际收益为0的点,城市产出随着城市房地产投资水平的提升呈现减小趋势,无论分东、中、西不同区域城市,还是中、小规模城市,该理论都成立。(2)城市居民消费与城市产出正相关,即提升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越大,居民消费水平对城市产出的正向效应越大。(3)房地产投资的持续增加将弱化居民消费水平对城市产出的正向效应。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规模越大,弱化效应越明显。(4)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城市间要素资源的有效流动,有利于城市产出增加。政府支出、产业结构特征的增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3.论证了东北城市形成以城市专业化为特征、机械制造业集聚于中心城市、原材料工业集聚于外围城市的“中心-外围”城市结构体系,实证分析了东北城市专业化、多样化及人力资本的城市产出效应。本文基于城市专业化、多样化理论,分析了东北城市形成以城市专业化为特征、机械制造业集聚于中心城市、原材料工业集聚于外围城市的“中心-外围”城市结构体系,以及逐步向城市多样化发展的城市结构体系过渡的特征。利用我国东北3个省份(辽宁、吉林、黑龙江)的34个地级城市2003~2016年面板数据,使用PD-GMM方法,建立和估计了城市专业化、多样化及人力资本对城市产出影响的5个面板数据模型(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及辽中南城市群、哈长城市群)。相应的实证研究结论有以下四点:(1)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东北城市产出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即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产出会随着城市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直至达到城市专业化水平的边际收益为0的点,城市产出随着城市专业化水平的提升呈现减小趋势。(2)城市多样化水平与城市产出正相关,即东北城市进行产业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3)人力资本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东北城市产出的增加。(4)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的提升,有利于区域城市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城市间要素资源的有效流动,这尤其对城市专业化特色突出的东北地区影响更为重要,有利于形成城市分工协作的产业创新体系。投资水平的提升、产业结构特征的增加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东北城市经济增长。4.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集聚与区域差距存在倒U型曲线的经济学机制,基于城市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长江经济带城市集聚、产业结构对区域差距影响。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集聚与区域差距存在倒U型曲线的经济学机制,并构建了分析城市集聚与产业结构对区域差距影响的理论框架,在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本文利用长江经济带所涵盖三个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的PD-GMM方法,建立了城市集聚、产业结构对区域差距影响的3个面板数据模型(3个不同城市群)。相应实证分析结论有以下三点:(1)长江经济带所涵盖三个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的城市集聚和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之间的区域差距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并计算出倒U型曲线的顶点,计算结果表明三个城市群仍然处于倒U型曲线的左侧,三个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区域差距还会随着城市集聚水平的增加而进一步扩大。从短期来看,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集聚已接近临界值点,过一段时期将会越过临界值点,之后随着城市集聚水平的增加,区域差距会缩小。(2)长三角城市群、长中游城市群与成渝城市群中产业结构差异变量与区域差距变量显着正相关,说明中心城市注重服务业比重的提升,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的提升,而外围城市承接中心城市的制造业转移,外围城市和中心城市的产业结构形成差异互补之势,有利于缩小区域差距。(3)在三个城市群中,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基础设施水平差异和投资规模差异的增加,都会加大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区域差距。基于本文的主体研究,本文主要创新点有以下三个方面:(1)本文基于城市经济学理论对城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进行分析,提出适度城镇化率,研究得出不同规模城市存在不同适度城镇化率,并进行实证检验,所得结论为我国城镇化建设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2)本文从理论上论证了城市集聚与区域差距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城市集聚的初期,存在非对称均衡,城市集聚的中期,区域差距随着城市集聚程度的增加而进一步加大,城市集聚的后期,区域差距随着城市集聚程度进一步加强而缩小,在城市群的发展过程中,区域差距随着城市聚集先逐渐扩大,直到达到某一临界点,区域差距随着城市聚集呈现缩小趋势,并进行实证检验,所得结论有助于深刻认识城市群发展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并为我国推动城市群建设发展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3)本文总结分析了东北城市形成以城市专业化为特征、机械制造业集聚于中心城市、原材料工业集聚于外围城市的“中心-外围”城市结构体系,以及逐步向城市多样化发展的城市结构体系过渡的特征,城市专业化水平与东北城市产出存在倒U型曲线关系,东北城市多样化发展,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并进行实证检验,所得结论可以为我国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助推东北经济振兴的政策制定提供经验借鉴与参考依据。

二、哈尔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问题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哈尔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问题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 主要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依据
    2.1 主要概念
        2.1.1 人口老龄化
        2.1.2 消费结构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人口转变理论
        2.2.2 生命周期理论
        2.2.3 恩格尔定律
    2.3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
        2.3.1 收入水平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2.3.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3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与消费结构的现状分析
    3.1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现状与特点
        3.1.1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历程
        3.1.2 黑龙江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
        3.1.3 黑龙江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3.2 黑龙江居民消费结构现状
        3.2.1 居民消费水平概况
        3.2.2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3.2.3 黑龙江省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对比
    3.3 黑龙江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特点
4 黑龙江省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基本假设和模型
    4.2 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影响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4.2.1 数据的来源与整理
        4.2.2 灰色关联度分析
    4.3 结果分析
        4.3.1 城镇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4.3.2 农村消费结构灰色关联度分析
        4.3.3 城镇与农村数据的对比分析
5 政策与建议
    5.1 人才政策
    5.2 开发老龄产业
    5.3 积极开发利用老年人力资源
    5.4 健全养老保障和医疗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2)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规划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生活空间
        1.3.2 碳排放
        1.3.3 碳效率
    1.4 国内外相关研究
        1.4.1 国内相关研究
        1.4.2 国外相关研究
        1.4.3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析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基础研究
    2.1 低碳城镇相关研究
        2.1.1 低碳城镇研究理论
        2.1.2 低碳城镇规划研究
        2.1.3 城镇空间布局研究
    2.2 生活空间相关研究
        2.2.1 国土空间规划研究
        2.2.2 生活空间分类研究
        2.2.3 生活空间规划研究
    2.3 碳排放碳效率相关研究方法
        2.3.1 碳排放计算方法
        2.3.2 碳效率计算方法
        2.3.3 碳效率分析方法
    2.4 县域生活空间低碳规划相关研究
        2.4.1 生活空间碳排放碳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2.4.2 生活空间低碳规划策略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金堂县生活空间全碳效率分析
    3.1 金堂县生活空间特征解析
        3.1.1 社会经济特征
        3.1.2 空间格局特征
        3.1.3 低碳发展特征
    3.2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排放
        3.2.1 县域生活空间碳排放计算方法
        3.2.2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排放计算
        3.2.3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排放分析
    3.3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效率
        3.3.1 县域生活空间碳效率模型确定
        3.3.2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效率静态分析
        3.3.3 金堂县生活空间碳效率动态分析
    3.4 金堂县生活空间全碳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3.4.1 县域生活空间全碳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3.4.2 基于Tobit模型的金堂县生活空间全碳效率回归计算
        3.4.3 基于Tobit模型的金堂县生活空间全碳效率回归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低碳规划
    4.1 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目标和原则
        4.1.1 基础目标
        4.1.2 规划原则
    4.2 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体系框架构建
        4.2.1 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流程
        4.2.2 碳效率视域下县域生活空间规划框架
    4.3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量化控制指标
        4.3.1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控制指标确定
        4.3.2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控制指标量化
    4.4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空间规划策略
        4.4.1 优化城镇空间结构
        4.4.2 建设低碳生态城镇
        4.4.3 推进公共交通建设
    4.5 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政策管理策略
        4.5.1 提高经济发展水平
        4.5.2 优化生活空间能源
        4.5.3 引导居民低碳消费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3)山西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2章 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
    2.1 引言
    2.2 消费结构的变动分析
    2.3 产业结构的变动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3.1 引言
    3.2 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机理
    3.3 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实证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对策建议
    4.1 引言
    4.2 关注新的消费热点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4.3 把握消费结构趋势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
    4.4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4.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中国省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及分析
        1.3.1 碳排放相关理论研究
        1.3.2 碳排放核算方法研究
        1.3.3 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
        1.3.4 居民生活碳排放研究进展
        1.3.5 文献评述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测算和分析
    2.1 数据来源
    2.2 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测算方法
    2.3 测算结果和分析
        2.3.1 中国整体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现状以及变动趋势分析
        2.3.2 中国城乡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对比分析
        2.3.3 中国各省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现状及变动趋势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3.1 STIRPAT模型简介
    3.2 STIRPAT模型指标选取及构建
        3.2.1 数据来源
        3.2.2 指标选取
        3.2.3 模型构建
    3.3 模型估计
        3.3.1 面板单位根检验
        3.3.2 面板协整检验
        3.3.3 Hausman检验
        3.3.4 模型估计结果
        3.3.5 回归分析结果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分区域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数据来源
    4.2 区域划分及特征分析
    4.3 模型估计与结果
        4.3.1 第1类区域模型估计
        4.3.2 第2类区域模型估计
        4.3.3 第3类区域模型估计
        4.3.4 第4类区域模型估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政策建议
    5.1 政府方面
    5.2 企业方面
    5.3 居民方面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本文不足
第二章 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相关文献梳理
    第一节 流通创新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有关流通创新的研究
        二、国内流通创新文献综述
    第二节 消费结构优化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居民消费结构研究文献
        二、国内对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研究文献
    第三节 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综述
        二、国内有关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关系的研究综述
    第四节 述评
第三章 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机理分析
    第一节 流通创新相关理论分析
        一、流通创新相关概念
        二、流通创新的动机
        三、流通创新的内容
        四、流通创新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消费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因素
    第三节 我国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历史演进
        一、第一阶段—改革开放之前(1978 以前)
        二、第二阶段—双轨制前半段(1978—1984)
        三、第三阶段—双轨制后半段(1985—1992)
        四、第四阶段—市场经济初期(1993—2000)
        五、第五阶段—中国进入小康社会(2001—2008)
        六、第六阶段—消费升级和流通多样化发展阶段(2008 至今)
    第四节 流通创新与消费结构优化的机理分析
        一、流通创新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
        二、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流通创新的影响
        三、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的机理分析
第四章 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流通创新指标
        一、流通创新指标的选取
        二、Malmquist指数简介
        三、流通效率测算及评价
    第二节 基于ELES模型的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指标选取
        一、ELES模型简介
        二、度量结果分析
        三、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指标选取
    第三节 流通创新对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的设定
        二、变量说明与描述统计
        三、实证结果分析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基本研究结论
        二、内生性和稳健性分析结论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一、政府和流通企业应充分认识流通创新在流通中的地位
        二、优化我国流通产业结构,充分发挥流通产业对消费的能动作用
        三、积极推进流通创新成果的应用,实现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黑龙江省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门限测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3.1 消费函数理论
        1.3.2 房地产价格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
        1.3.3 门限测度理论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本文的创新点
        1.4.4 技术路线
第2章 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与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现状
    2.1 黑龙江省房地产投资现状
        2.1.1 房地产投资发展状况
        2.1.2 房地产建设状况和商品房销售情况
        2.1.3 房价水平现状
    2.2 黑龙江省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现状
    2.3 黑龙江省房价波动与城镇居民消费相关性分析
    2.4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传导机制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黑龙江省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3.1.1 指标选取
        3.1.2 数据处理与检验
    3.2 VAR模型的建立与相关性分析
        3.2.1 向量自回归理论模型建立
        3.2.2 VAR模型滞后阶数分析
        3.2.3 协整检验与格兰杰因果检验
        3.2.4 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
    3.3 实证分析结论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影响的门限测度分析
    4.1 门限面板模型建立的方法和步骤
        4.1.1 门限面板模型建立
        4.1.2 门限值估计
        4.1.3 门限值显着性检验
    4.2 门限面板模型测度实证分析
        4.2.1 指标的选取及数据处理
        4.2.2 以房价增长率为门限值的门限面板模型的建立
        4.2.3 门限模型分析结果和各区间回归方程
    4.3 测度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模型推论与政策建议
    5.1 模型推论
        5.1.1 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产生正向影响
        5.1.2 黑龙江省房价上涨给城镇居民带来财富效应
        5.1.3 房价增长率过高导致贷款余额比产生挤出效应
    5.2 政策建议
        5.2.1 增加住房供应
        5.2.2 引导居民房住不炒购房理念
        5.2.3 规范房地产信贷市场制度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黑龙江省县域消费能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理论基础和相关概念
    2.1 相关概念
        2.1.1 消费水平
        2.1.2 空间差异
    2.2 理论基础
        2.2.1 凯恩斯绝对收入假说
        2.2.2 杜森贝利的相对收入假说
        2.2.3 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
        2.2.4 霍尔的随机游走假说
        2.2.5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第3章 黑龙江省县域消费水平的时空变化
    3.1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来源
        3.1.1 研究区域范围界定
        3.1.2 研究区域概况
        3.1.3 数据来源
    3.2 黑龙江省县域消费能力分析
        3.2.1 整体消费能力分析
        3.2.2 贫困县消费能力比较
第4章 黑龙江省县域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4.1 县域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选取
    4.2 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4.2.1 第一产业
        4.2.2 第二产业
        4.2.3 第三产业
        4.2.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4.2.5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4.2.6 交通可达性
        4.2.7 人口密度
        4.2.8 政府财政支出
        4.2.9 居民储蓄存款
        4.2.10 人均生产总值
    4.3 贫困县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第5章 提高黑龙江省县域消费水平的对策建议
    5.1 整体对策建议
        5.1.1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5.1.2 优化产业结构
        5.1.3 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
        5.1.4 增强社会保障
        5.1.5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5.2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象述评
        1.3.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2 消费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及标准
    2.1 消费结构优化的相关概念
        2.1.1 消费结构内涵的界定
        2.1.2 消费结构优化的内涵
    2.2 消费结构优化的理论基础
        2.2.1 现期收入消费理论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2.2.3 恩格尔定律
    2.3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标准
        2.3.1 生理标准
        2.3.2 经济标准
        2.3.3 社会标准
    2.4 本章小结
3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指标体系设计
    3.1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3.1.1 系统性原则
        3.1.2 典型性原则
        3.1.3 动态性原则
        3.1.4 可量化、可操作性原则
        3.1.5 层次性原则
    3.2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评价指标的选取
        3.2.1 生理子系统指标体系
        3.2.2 经济子系统指标体系
        3.2.3 社会子系统指标体系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4 本章小结
4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实证分析
    4.1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优化的评价
        4.1.1 数据的选取及处理
        4.1.2 因子得分模型的建立
        4.1.3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整体消费结构优化分析
    4.2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的对比分析
        4.2.1 数据选取及处理
        4.2.2 因子得分模型的建立
        4.2.3 实证结果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5.1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
        5.1.1 生存型消费支出偏高
        5.1.2 消费结构优化层次不协调
        5.1.3 经济发展落后,阻碍结构优化
        5.1.4 社保覆盖率低
    5.2 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5.2.1 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低
        5.2.2 居民消费观念固化
        5.2.3 资源枯竭、产业结构单一
        5.2.4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5.3 本章小结
6 进一步优化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对策建议
    6.1 大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
    6.2 引导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6.2.1 改变居民消费观念
        6.2.2 积极拓宽消费领域
    6.3 实施经济转型,转变发展方式
    6.4 增强社会保障
        6.4.1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6.4.2 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监管力度
    6.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1.3 论文的总体思路与主要内容
        1.3.1 总体思路
        1.3.2 主要内容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基础理论与研究框架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高技术产业
        2.1.2 创新资源
        2.1.3 创新资源配置
    2.2 产业创新系统基础理论
        2.2.1 产业创新系统的内涵与特征
        2.2.2 产业创新系统的整体结构
        2.2.3 产业创新系统的构成要素
        2.2.4 产业创新系统的层次结构
        2.2.5 产业创新系统的功能
    2.3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与研究框架
        2.3.1 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内涵
        2.3.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研究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与分析
    3.1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指标体系与评价
        3.1.1 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构建
        3.1.2 最大熵投影寻踪模型
        3.1.3 随机非参数数据包络分析法
        3.1.4 动态综合评价模型
        3.1.5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评价
    3.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地区差异分析
        3.2.1 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
        3.2.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地区差异分解
    3.3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时空分异研究
        3.3.1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
        3.3.2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
        3.3.3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4.1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初探
        4.1.1 创新主体因素初探
        4.1.2 创新载体因素初探
        4.1.3 创新制度因素初探
        4.1.4 创新环境因素初探
    4.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识别
        4.2.1 传统DEMATEL模型
        4.2.2 BP-DEMATEL模型
        4.2.3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指标体系
        4.2.4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计算结果
    4.3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路径
        4.3.1 解释结构模型
        4.3.2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关系
    4.4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关键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
        4.4.1 空间相关性检验
        4.4.2 空间计量模型设定
        4.4.3 空间计量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系统动力学模型
    5.1 系统动力学的建模基础
        5.1.1 系统动力学的原理和特点
        5.1.2 系统动力学的基本步骤
        5.1.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相关概念
    5.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5.2.1 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的目的
        5.2.2 系统边界的确定及基本假设
        5.2.3 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的原则和依据
        5.2.4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因果关系分析
        5.2.5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流图分析
    5.3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检验
        5.3.1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数据来源与仿真模拟
        5.3.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优化的仿真分析
    6.1 模拟方案生成与敏感性分析
        6.1.1 模拟方案生成
        6.1.2 敏感性分析
    6.2 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的效率优化
        6.2.1 投入和产出指标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6.2.2 基于效率评价结果的方案选优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的对策与建议
    7.1 统筹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均衡配置
        7.1.1 缩小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差异
        7.1.2 提高局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
    7.2 驱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改善
        7.2.1 创新制度因素驱动
        7.2.2 创新主体因素驱动
        7.2.3 创新载体因素驱动
    7.3 优化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投入
    7.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本文的选题背景
        1.1.2 本文的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文献综述
        1.2.1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
        1.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
        1.2.3 产业集聚外部性与经济增长
        1.2.4 房地产、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
        1.2.5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差距
        1.2.6 国内外文献综评
    1.3 全文的结构安排
        1.3.1 论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1.3.2 论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适度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
    2.1 城镇化推进模式、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观点论述与分析
        2.1.1 城镇化推进模式的观点分析
        2.1.2 产业结构调整路径选择的观点分析
    2.2 城市产出与产业结构理论分析
        2.2.1 城市产出与城镇化率的倒U曲线理论分析
        2.2.2 城镇化与产业结构优化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2.2.3 财政支出与城镇化相适应的理论分析
    2.3 我国城市规模分析与产出模型设定
        2.3.1 我国城市分类与特征分析
        2.3.2 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驱动经济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设定
        2.3.3 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选择
        2.3.4 指标的选定与检验
    2.4 适度城镇化率、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2.4.1 不同规模城市最优产出所对应城镇化率和倒U曲线存在差异
        2.4.2 不同规模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存在差异
        2.4.3 财政支出的产出效应因城市规模不同而存在差异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城市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
    3.1 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3.1.1 房地产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
        3.1.2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
    3.2 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和经济学假设
        3.2.1 房地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2.2 居民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3.2.3 房地产投资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
    3.3 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特征分析及计量模型设定
        3.3.1 指标选取与检验
        3.3.2 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影响城市经济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3.3.3 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选择
    3.4 房地产投资、居民消费对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3.4.1 东、中、西城市面板数据模型
        3.4.2 中小规模城市面板数据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北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4.1 东北城市发展的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解释
        4.1.1 城市专业化、多样化发展促进了东北经济快速发展
        4.1.2 人力资本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
    4.2 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影响经济增长的机理分析
        4.2.1 专业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2.2 多样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2.3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3 东北城市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特征分析及计量模型设定
        4.3.1 专业化、多样化指标测量
        4.3.2 东北三省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特征分析
        4.3.3 指标选取与检验
        4.3.4 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影响东北经济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4.3.5 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选择
    4.4 专业化、多样化与人力资本对东北城市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4.4.1 东北三省城市面板数据模型
        4.4.2 东北区域2个城市群城市面板数据模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对区域差距的影响研究
    5.1 城市群城市集聚与产业结构对区域差距具有重要影响
        5.1.1 城市群城市集聚形成“中心-外围”城市结构体系
        5.1.2 城市群的产业空间集聚对区域差距具有重要的影响
    5.2 城市群发展与区域差距的理论分析和经济学假设
        5.2.1 城市集聚与区域差距存在倒U型关系的理论分析
        5.2.2 产业结构优化与区域差距之间的理论与经验分析
    5.3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分析与模型设定
        5.3.1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特征分析
        5.3.2 指标的选取与检验
        5.3.3 城市集聚、产业结构优化影响区域差距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5.3.4 面板数据模型的方法选择
    5.4 城市集聚、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差距的面板数据模型分析
        5.4.1 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城市集聚与区域差距之间关系的分析
        5.4.2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区域差距的效应分析
        5.4.3 基础设施水平对区域差距的效应分析
        5.4.4 稳健性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6.1 本文主要的结论
    6.2 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6.3 政策建议
    6.4 本文的不足与改进思路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哈尔滨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问题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黑龙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D]. 郭文波.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1)
  • [2]碳效率视域下金堂县生活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 张东洋.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3]山西省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D]. 苗莎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4]中国省区居民生活用能碳排放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姚莎莎.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5]流通创新与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关系的研究[D]. 刘畅. 安徽财经大学, 2020(08)
  • [6]黑龙江省房价波动对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的门限测度研究[D]. 程显茗.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20(02)
  • [7]黑龙江省县域消费能力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研究[D]. 张少铎.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0(01)
  • [8]东北三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研究[D]. 丁春杰. 哈尔滨商业大学, 2020(12)
  • [9]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系统资源配置效率与优化研究[D]. 杜明月.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20(04)
  • [10]中国城镇化与城市群发展及其经济影响研究[D]. 崔广亮. 东北财经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哈尔滨市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优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