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

一、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疗法(论文文献综述)

任巍巍,冯显,于波[1](2022)在《丙种球蛋白联用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析丙种球蛋白联合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MG)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阜新市某医院诊治的80例MG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他克莫司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丙种球蛋白治疗,2组患者均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表(QMG)评分,免疫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雌二醇(E2)]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QMG评分,TNF-α及E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QMG评分,TNF-α及E2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7.5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种球蛋白联合他克莫司治疗可明显改善MG患者的肌无力严重程度及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王良光[2](2021)在《升降调气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升降调气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2020年在厦门市同安区中医医院诊治的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以泼尼松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升降益气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中医症候评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上睑无力、上睑疲劳试验、眼球水平活动受限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上睑无力、上睑疲劳试验、眼球水平活动受限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1.2%(31/34),高于对照组的70.6%(24/34)(P<0.05)。治疗前2组患者眼睑下垂、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减评分及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眼睑下垂、神疲倦怠、少气懒言、纳减评分及总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3/34),低于对照组的11.8%(4/34)(P<0.05)。结论在常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升降调气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上睑无力、上睑疲劳、眼球水平活动受限症状及中医症候,且安全性较高。

李海峰[3](2021)在《重症肌无力治疗策略的演变及个体化治疗路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重症肌无力有较大异质性。既往治疗基于渐进式策略,难治性患者难以从中获益,并且在考虑升级免疫疗法时已存在较多并发症。治疗目标的提出和快速起效疗法的出现使治疗策略发生了改变。结合渐进式策略和快速起效策略形成个体化治疗路径,有助于尽早获得并维持良好、稳定的疗效。

杨雅静[4](2021)在《益气温阳法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系列案例研究》文中提出研究目的回顾性观察益气温阳法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系列案例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筛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0日就诊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导师门诊的重症肌无力患者,纳入符合标准的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纳入患者共观察9个月,一共5个时点,分别为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基线资料统计,包括人口学资料和临床资料,观察采用针药结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9个月的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总积分、QMGS各肌群积分、生活质量评分(MGQOL-15)积分的变化,胸腺的不同情况对治疗前后的影响,治疗的安全性、针刺不良事件和患者依从性评价。研究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患者30例,入组患者均完成了 9个月的治疗和5个时点的量表评分。(1)人口学资料统计:①入组患者男性19例(63.3%),女性11例(36.7%),男性发病年龄的高峰期为46~60岁,女性发病年龄的高峰期为31~45岁;②年龄最小18岁,最大78岁,总男女比例为1.72:1;③46~60岁年龄段患者最多,共10例(33.3%);④性别与年龄分布无明显统计意义(P>0.05)。(2)临床资料统计:①病程据病历资料分为5个时段,患病≤5年的患者22例(73.3%),其中小于1年的患者5例,1~5年的患者17例;②发病诱因中26例(86.7%)患者找不到明显诱因,2例患者因妊娠诱发、2例患者因情绪波动诱发;③入组治疗前,20例(66.7%)患者既往频繁复发,10例(33.3%)患者无复发;④中医辨证分型脾肾阳虚证15例(50%)、肺脾肾虚证11例(36.7%)、脾胃气虚证4例(13.3%);⑤西医临床分型Ⅰ型患者11例(36.7%)、Ⅲa型9例(30%)、Ⅲb 型 4例(13.3%)、Ⅳb 型 3例(10%)、Ⅱa型2例(6.7%)、Ⅳa型1例(3.3%);⑥首发症状分布中11例(36.7%)为单侧眼睑下垂,3例(10%)为双侧眼睑下垂,3例(10%)为双侧眼睑下垂伴复视,单侧眼睑下垂伴复视、胸腺瘤、言语不利、四肢乏力、双侧眼睑下垂伴有全身症状的患者各2例(各占6.7%),复视、抬颈无力、眼睑下垂伴抬颈无力的患者各1例(3.3%);⑦合并西药分类情况中服用溴吡斯的明+激素(醋酸泼尼松龙/强的松/甲泼尼龙)的患者有9例(30%),单纯服用溴吡斯的明的有7例(23%),服用激素治疗和无结合西药治疗者各4例(各占14%),服用环磷酰胺者2例(7%),服用激素+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激素+吗替麦考酚酯、溴吡斯的明+他克莫司、溴吡斯的明+激素+硫唑嘌呤者各有1例(各占3%)。(3)治疗5个时点疗效性指标:①QMGS总积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各治疗时点总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QMGS各肌群评分也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各治疗时点各肌群积分较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总有效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呈现递增趋势,治疗9个月结束后总有效率为93.33%;④将入组患者依据胸腺情况分为2组,胸腺无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异常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入组患者依从性高,均完成了 5个观察时点的量表评价,未出现药品安全性事件和针刺严重不良事件。研究结论1.益气温阳法指导下针药结合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可明显降低患者重症肌无力定量总评分(QMGS)、QMGS各肌群评分、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且评分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总体下降趋势明显,疗效确切;2.益气温阳法治疗9个月的总有效率逐步上升,治疗9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3.3%。3.胸腺有无异常对治疗的结局疗效可能无影响;4.针药结合治疗安全性好,无不良事件发生。

王超楠[5](2021)在《健脾益气补髓方对EAMG大鼠药效活性作用机制及质量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通过探讨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的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作用相关调控蛋白Mfn1/2、Opa1、Drp1和Fis1机制的影响,同时对健脾益气补髓方及其药味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研究,基于能量代谢的角度及针对重症肌无力主要“靶点”的对症治疗方面,阐释了健脾益气补髓法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并对健脾益气补髓方进行内在质量评价,为保证稳定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用注射免疫抗原的主动免疫方式建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模型(EAMG),通过观察临床症状、体重变化及检测模型大鼠外周血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 R-ab)水平,评价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的影响。2、取健脾益气补髓方高、中、低剂量组,阳性药组(强的松组),模型组等各组大鼠腓肠肌组织标本,通过标本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和制片、脱蜡和水化、抗原修复、标本固定、血清封闭、一抗和二抗孵育、DAB显色、复染、封片,按照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方法流程操作,NIS-ELEMNT BR图像分析系统加载生成的图像,采用显微镜观察及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蛋白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统计分析实验各组别腓肠肌组织中Mfn1,Mfn2,Opa1,Drp1,Fis1五个线粒体融合与分裂作用相关调控蛋白表达的差异。3、取上述实验各组大鼠脾脏、胸腺及腓肠肌,HE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检视分析组织学病理形态学,并对腓肠肌中肌纤维横截面积进行测定。4、采用Ellman法对健脾益气补髓方药及其中药味对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进行测试研究,同时进行有效成分与药效活性进行相关项研究。5、采用液质联用技术、HPLC-ELSD指纹图谱分析和多组分定量分析对本方药物质基础进行多方位质量评价研究。结果:1.模型建立:首次免疫后45天进行第2次加强免疫,EAMG模型大鼠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急促,颤抖进一步剧烈,无法抬颈,头部紧贴台面,触及上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体重进一步减轻,EAMG组大鼠外周血清中Ach R-ab分泌水平明显升高,二者具有显着性差异(p<0.0001)。2.EAMG体重及症状:与EAMG组大鼠比较,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大鼠,从给药20天开始,各剂量组大鼠体重增加较EAMG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表明健脾益气补髓方改善EAMG体重及临床症状。3.EAMG外周血清中Ach R-ab抗体水平:EAMG组在整个灌胃期间直至结束,大鼠外周血清抗体水平始终高于对照组。与EAMG相比较,中药各剂量组大鼠外周血清Ach R-ab水平明显降低,中药高剂量组与强的松组相比,EAMG外周血清Ach R-ab水平降低程度相当,未见明显差异(p=0.22>0.05)。4.调节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蛋白的表达水平实验结果:使线粒体处于稳态的五个蛋白Mfn1,Mfn2,Opa1,Drp1,Fis1免疫组化的表达水平研究结果表明,标记阳性蛋白呈棕黄色或浅黄色,阴性未见黄色蛋白显示。其中对照组相关蛋白表达量较高,阳性程度较高,分布面积较大,造模后动物肌肉中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显着下降,模型组中五种相关蛋白表达量减少,比较对照组,表达强度降低(P<0.01);给予健脾益气补髓方药后,线粒体中五种蛋白表达上调,使线粒体融合分裂重回动态平衡,维持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合成的稳定,保障线粒体的稳定发挥,促进线粒体功能机制的恢复。5.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免疫器官病理组织学形态学影响结果:脾脏正常组,脾脏内含大量淋巴组织,脾脏实质分红髓、白髓及边缘区三部分;白髓主要由淋巴细胞密集的淋巴组织构成,其又可分为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两部分。动脉周围淋巴鞘由大量T细胞和少量巨噬细胞与交错突细胞等构成。淋巴小结由大量B细胞构成;空白对照组脾脏结构未见异常,未见明显的生发中心。模型组脾脏呈萎缩状,其内淋巴细胞含量明显减少,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残存或几乎消失,红髓内细胞成分显着减少,可见大量含铁血黄素分布,脾脏储血及造血功能严重破坏。健脾益气补髓方与阳性药给药组中,脾脏中白髓内动脉周围淋巴鞘和淋巴小结面积可见不同程度增加,高中剂量组中白髓成分增加较多,阳性药物与低剂量组中白髓成分呈增加趋势,整体红髓功能改善,增加储血及造血功能。胸腺属于中枢淋巴器官,是淋巴细胞早期分化的场所。淋巴干细胞在其内分裂、分化,能过连续不断地向周围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输送处女型淋巴细胞。胸腺表面的被膜薄层结缔组织伸入胸腺实质形成小叶间隔,分隔胸腺形成胸腺小叶,每个小叶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内胸腺细胞密集,染色较深,髓质中含较多的上皮细胞,染色较浅。正常对照组:胸腺组织内皮质和髓质染色清晰,皮质内富含胸腺细胞,是T细胞的前身;髓质内含较多胸腺上皮细胞,偶见胸腺小体。模型组胸腺呈萎缩状,细胞成分明显减少,髓质内淋巴细胞分化障碍,凋亡细胞成分增多,可成星空状。皮质成分减少,明显变薄。提供胸腺功能障碍。阳性药物组和给药组中,胸腺中髓质中细胞凋亡形成的星空现象明显减少,增加皮质和髓质细胞成分,增加胸腺功能,其中高中剂量增加胸腺中细胞成分的作用较好,阳性药物组与低剂量组效果相接近。腓肠肌肌肉组织:正常组肌肉切面红染,可见肌细胞内明显的肌纤维,肌膜较为完整和清晰,肌纤维上的条纹明暗规则整齐可见明带和暗带和Z线。模型组萎缩的肌纤维缩小,颜色较浅,肌纤维边缘变直或下陷,成明显角状,肌纤维间的间隙增宽。此外,肌膜核的数量、形态和位置亦表现异常。横切面上,肌纤维周围的肌膜核增多,纵切面上,肌膜核密集或呈链状排列,可见核移位。横切面上可见肌膜核位于肌纤维的中央部,称为核内移。肌肉细胞浅染,普遍性的萎缩,纤维变性和水肿肌间疏松,明带和暗带和Z线疏松、模糊消失,肌纤维横截面积缩小,单一视野中细胞肌细胞和数量增加。阳性药物组和给药组中,肌膜的完整性,清晰度,纤维提条纹纹理整齐度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恢复,肌肉染色程度增强,明带和暗带和Z线结构清晰度增强,改善肌肉功能代谢,增加肌细胞形态功能的恢复。肌膜恢复最完整,清晰,肌细胞较整齐,纤维变性,水肿皆得到缓解。6.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研究结果:健脾益气补髓方药提取物及药材及有效成分对乙酰胆碱酯酶有很好的抑制作用。7.健脾益气补髓方药内在质量评估研究: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好,LC-MS技术共鉴定出24个指纹峰中的13个化合物,含量测定方法准确可靠。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橙皮苷、毛蕊花糖苷和党参炔苷是本方药的重要化学标志物。结论:本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本方药通过调节线粒体融合与分裂的五种相关蛋白的表达,使线粒体融合分裂重回动态平衡,维持线粒体的形态结构及生物合成稳定,以保障线粒体的稳定发挥,使线粒体恢复其细胞能量工厂的功能,保证细胞正常生命运动。本研究通过对线粒体融合分裂影响能量代谢的研究,除免疫学之外,从另一个角度阐释健脾益气补髓方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多层次,多靶点的作用机制。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阳性药物组和给药组中,通过脾脏中免疫细胞及增加储血及造血功能;增加胸腺中细胞成分(T细胞前身)的作用较好;这说明本方药的免疫调节功能取得实质性病理改善;改善肌肉功能代谢,增加肌细胞形态功能的恢复。从而起到治疗重症肌无力的疗效。MG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是由自身循环抗体阻塞乙酰胆碱感受器在突触后神经肌的结合位点造成,乙酰胆碱酶抑制剂是一种症状治疗方法,它减慢乙酰胆碱的水解,使得更多的乙酰胆碱激活正常的乙酰胆碱受体,使患者的症状得到短期缓解和改善。至今,乙酰胆碱酶抑制剂是一线和第一步治疗MG的方法,例如吡斯的明已被安全用于临床60多年,但毒副作用较大,天然产物抗乙酰胆碱酯酶作用安全性高。基于此,本项目开展了健脾益气补髓方提取物、健脾益气补髓方中药味及健脾益气补髓方中单体化合物在对症治疗方面的体外药效活性,结果表明本方药具有很好的抑制乙酰胆碱酶活性,这也是本方药治疗MG的多靶点作用机制之一。

李胜男[6](2021)在《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肌无力提供依据。方法:1.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来自于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内科的肌肉免疫专科门诊和住院病人,按中医脾肾亏虚型痿证及西医重症肌无力的诊断标准纳入患者共72例(均符合本研究纳入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排除符合剔除标准的患者,最终治疗组30例,对照组35例。2.对照组予以胆碱酯酶抑制剂、免疫抑制剂常规西医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用健脾益肾举陷汤,依据患者症状予以加减辨证。两组治疗方案分别以1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三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进行为期3月的随访观察。分别对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评定标准与观察指标进行打分,包括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ARS-MG)、中医证候评分、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MGFA)等。完善治疗前后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进行安全性评估,评判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并对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总结。3.使用SPSS25.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数据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2.两组患者治疗前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和相对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ADL、Osserman评级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3.经周期治疗后,许氏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两组间对比治疗后无差异性统计意义。经治疗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93.33%,对照组88.57%。4.经周期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治疗组86.67%,对照组8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治疗组较对照组能更好的改善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5.经周期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重症肌无力严重程度量表、ADL、Osserman评级评分均较前明显下降。治疗后两组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治疗过程中,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71%;治疗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67%。经对症处理后不良反应消失。两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结论: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症状,对于重症肌无力均有疗效。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临床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对于中医临床症状的改善更加明显。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的治疗方法疗效显着,安全性高,副作用少,值得临床研究、应用、推广。

王超楠,程东岩,王健,王隶书[7](2021)在《黄芪及复方黄芪制剂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文中提出黄芪为我国名贵中药之一,在中医临床应用中已被证实是同时具有升降浮沉性能的双向性药物,但其活性物质基础及现代药理作用机制尚未明确。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黄芪及复方在细胞、动物及人体上的双向调节作用的研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缺乏系统性整理归纳。分别从体外细胞实验、动物实验及对临床患者的治疗等三个方面,对近年来黄芪及黄芪复方的免疫调节作用在充当免疫佐剂、抗感染、抗肿瘤、抗炎症及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梳理,为黄芪进一步的研究与开发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

周生花[8](2021)在《王松龄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文中指出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迄今为止认识最为充分的神经免疫疾病。随着西医学研究的进展及免疫疗法的运用,重症肌无力的治疗方法显着进步,但目前西医治疗仍存在着长期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运用范围受限等不足。重症肌无力属中医学"睑废""痿证"等范畴。中医论治该病历史悠久,尤其近30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更加深入,在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王松龄教授系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临证50余年,学验俱丰,多年来专注于中医脑病的理论研究和临床治疗,对重症肌无力的认识和辨证论治有独到见解。王教授认为:重症肌无力病性为本虚标实,本虚责之于五脏,主要与脾、肾关系密切;实主要责之于湿热、瘀血,与经络关系密切,与脾胃经及督脉相关。王教授根据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将其辨证分为脾胃虚弱证、湿热浸淫证、肾精亏虚证3型,给予对应的方药。因这3型并非一成不变,在病程的不同阶段证型会相互转化,也可合并出现,故应辨证论治,灵活用药。脾肾亏虚、督脉空虚为本病的发病之本,故王教授在病情稳定后给予自创起痿健脾益肾壮督散长期口服,以助病情恢复。列举2则难治性、重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验案,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中医辨证论治,紧扣患者的病因病机,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陈百铿[9](2020)在《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文中认为背景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自身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攻击神经系统为主要致病机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免疫反应中,作用于神经系统自身抗原的致病抗体统称为神经系统自身抗体。新型自身抗体的不断发现,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不断地发展和再认识,包括自身免疫性脑炎、吉兰-巴雷综合症、重症肌无力、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等。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皮质类固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修饰药物、免疫抑制剂及血浆置换或免疫吸附。免疫吸附是相对较新的一种血液净化技术,是将患者血浆分离后流经一种器械,通过该器械的活性配基的特异性结合,去除免疫球蛋白的血液净化疗法。其作用机理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分别为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浓度在血液内的快速降低、脉冲诱导抗体的重新分布以及随后的免疫调节作用。主要应用在多种免疫性疾病,包括器官移植(主要为肾移植)、肾脏疾病(肾炎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友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为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内分泌、代谢系统疾病。目前,我国国内对免疫吸附疗法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研究较少。针对目前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进展快、致残率较高的特点,早期快速地清除致病性自身免疫抗体可避免神经细胞的广泛损害、减轻神经功能的缺损,尽早的免疫治疗与良好的预后相关。相对于传统的免疫疗法,免疫吸附显得更具优势,但免疫吸附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疗效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通过对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患者进行免疫吸附前后的临床症状、影像学及电生理检查结果、神经功能状态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免疫吸附的疗效,为临床上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提供更多的选择。方法1、研究对象回顾性地分析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住院行免疫吸附治疗的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16例。其中4例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10例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吉兰-巴雷综合征、1例重症肌无力。均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脑脊液或血清检测中全部检测出相应自身免疫抗体。2、治疗方法2.1免疫吸附患者均采用蛋白A免疫吸附技术,使用广州康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康碧尔?蛋白A吸附柱进行免疫吸附,均获得患者的知情同意。2.2免疫治疗16例患者中有15例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其中13例使用甲泼尼龙0.5g/d静脉滴注冲击治疗,连续应用5d,其余2例分别为80mg/d和120mg/d。10例患者合并使用免疫抑制剂,均使用吗替麦考酚酯口服。4例患者在应用血浆置换术无效后再进行免疫吸附治疗。3、观察指标观察患者免疫吸附后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改善、住院时间长短、达到临床改善所需时间、前后辅助检查表现变化、吸附治疗再生血浆量、吸附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吸附前后血清中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补体C3,补体C4及血肌酐的变化。使用统一的改良Rankin量表来评定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分别记录吸附前、吸附后的m RS评分,临床有效定义为m RS评分治疗后降低至少1分。4、统计学方法所有结果经过SPSS 22.0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M(四分位数间距IQR)表示。两样本定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两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采用威尔科克森(Wilcoxon)符号秩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记录全部患者的临床资料,1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3例自身免疫性脑炎患者的意识障碍、精神症状及癫痫发作改善明显,免疫吸附治疗后神志转清,无癫痫再发。其中7例患者吸附后复查的检查结果有改善,其中1例患者头颅磁共振广泛多发病灶较前减少明显,1例患者的脑电图较前明显改善。免疫吸附治疗前的免疫球蛋白G定量为(17.87±9.08)g/L,免疫吸附后的免疫球蛋白G定量为(4.96±3.56)g/L。且免疫吸附治疗前后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免疫球蛋白A、免疫球蛋白M均有所下降,大部分补体C3、C4在治疗后有细微下降,部分患者有所升高,免疫吸附治疗前后的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16例患者中有13例患者的免疫吸附前后的m RS评分至少改善1分(范围在14分),其余3名患者m RS评分在5分,与吸附前相同,没有患者出现评分增加。免疫吸附前后的m RS评分之间的时间中位数为30天(IQR=16)。所有患者的m RS评分中位数从免疫吸附前的5.0改善至免疫吸附后的2.0(P<0.001)。结论免疫吸附在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临床观察中,安全性较高,效果是显着有效的,体现在临床症状的快速缓解上有较好的表现,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显着下降,在神经功能的恢复上有明显的改善。

张宁[10](2020)在《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免疫抑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引发肌无力的自身免疫疾病。全身型MG(generalized MG,GMG)可能会发展为难治性MG,部分患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导致死亡。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和环孢素A(cyclosporine A,CyA)均为可用于GMG的免疫抑制剂,但在临床应用的具体选择尚无定论。本研究通过比较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旨在为临床选用AZA或CyA免疫抑制GMG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4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〇医院神经内科确诊为GMG的门诊和住院患者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随机结果并结合患者意愿将研究对象分为AZA组13例、CyA组7例;AZA组给予溴吡斯的明+糖皮质激素+AZA,CyA组给予溴吡斯的明+糖皮质激素+CyA。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服药1、2、3、6、9月时的临床评分、实验室检测指标、不良反应,应用SPSS24.0统计软件构建数据库及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GMG患者20例,完成随访17例,失访3例,失访率15%。2.AZA组(p=0.000)和CyA组(p=0.001)在不同时间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评分均显着下降,提示AZA和CyA药物的治疗是有效的;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疗效判定、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分析两组的评分在基线和服药1、2、3、6、9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肝、肾功能异常,多数为毒性较低的Ⅲ、Ⅳ级,未发生致死性的Ⅰ级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经积极处理后均缓解,没有遗留不可逆的脏器功能障碍;比较分析两组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比较分析两组血细胞、肝功能、肾功能的变化在基线和服药1、2、3、6、9月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ZA和CyA对GMG的免疫抑制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二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在临床实际工作中对于AZA和CyA在GMG的免疫抑制治疗中的选择可能是没有差别的,均可以选择。

二、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疗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疗法(论文提纲范文)

(1)丙种球蛋白联用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QMG评分,TNF-α及E2水平比较
    2.2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2)升降调气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3 一般资料
    1.4 治疗方法
    1.5 观察指标
        1.5.1 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4]
        1.5.2 临床疗效
        1.5.3 中医症候评分
        1.5.4 安全性指标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3 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评分比较
    2.4 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3 讨论

(4)益气温阳法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系列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现代医学研究进展
        1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流行病学特征
        1.1 重症肌无力概念及临床特点
        1.2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定义及临床特点
        2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发病原因
        3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免疫机制研究
        3.1 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的免疫机制研究
        3.1.1 促炎性细胞因子的促炎作用
        3.1.2 细胞因子的免疫抑制作用
        3.2 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免疫机制研究
        3.3 补体激活的免疫机制研究
        4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西医治疗进展
        4.1 免疫抑制药物疗法
        4.1.1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RTX)
        4.1.2 阿托珠单抗(Obinutuzumab)
        4.1.3 奥法木单抗(Ofatumumab)
        4.1.4 贝利木单抗(Belimumab)
        4.1.5 依库丽单抗(Eculizumab)
        4.1.6 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
        4.1.7 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
        4.2 免疫调节干预疗法
        4.2.1 胸腺手术切除(Thymectomy)
        4.2.2 皮下注射免疫球蛋白(Subcutaneous immunoglobulin,SCIG)
        4.2.3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transplant,AHSCT)
        5 小结
    综述二 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祖国传统医学研究进展
        1 古代医家对MG的认识
        1.1 “痿”论
        1.2 “痿痹”论
        2 现代中医学家对MG的认识
        2.1 病因病机
        2.1.1 从整体辨证
        2.1.2 从局部脏腑辨证
        2.2 中药治疗
        2.2.1 以补益脾胃为主
        2.2.2 以补脾益肾养肝为主
        2.2.3 以调补元阳为主
        2.2.4 以平调五行为主
        2.3 单纯针灸、针药结合治疗
        2.3.1 单纯针灸
        2.3.2 针药结合治疗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诊断标准
        1.4 临床分型
        1.5 纳入标准
        1.6 脱落终止病历标准
    2 研究步骤
        2.1 查阅资料、患者招募
        2.2 观察分析
        2.2.1 观察时间
        2.2.2 观察项目指标
        2.3 统计处理
        2.4 伦理学要求和患者知情同意书
        2.5 质量控制
        2.6 技术路线
    3 结果
        3.1 一般资料分布情况
        3.2 治疗前临床资料分布情况
        3.2.1 病程、发病诱因、既往复发、胸腺情况、中西医分型
        3.2.2 首发症状分布情况
        3.2.3 治疗前合并西药分类情况
        3.3 治疗前后比较
        3.3.1 QMGS总积分各评价时点比较
        3.3.2 QMGS各肌群积分各评价时点比较
        3.3.3 治疗各个时点总有效率变化
        3.3.4 MGQOL-15生活质量量表总积分各评价时点比较
        3.3.5 胸腺不同状况对治疗前后的影响
        3.4 治疗的安全性评价及不良事件
        3.5 依从性评价
    4 讨论
        4.1 研究结果分析
        4.1.1 研究结果情况
        4.1.2 治疗对象的情况
        4.2 治疗方法的选择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MGFA临床分型
附录2 益气温阳法治疗方案
附录3 重症肌无力定量评分(QMGS)
附录4 MGQOL-15生活质量评分
附录5 药品安全性评价分级
附录6 针刺不良事件表
致谢
个人简历

(5)健脾益气补髓方对EAMG大鼠药效活性作用机制及质量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健脾益气补髓方”对重症肌无力大鼠药效活性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1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模型的建立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2 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实验重症肌无力大鼠线粒体蛋白表达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3 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实验重症肌无力大鼠免疫器官病理改善作用
        3.1 HE染色方法
        3.2 健脾益气补髓方对免疫器官病理影响
        3.3 讨论
第二章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活性及质量标准控制方法研究
    1 背景
    2 健脾益气补髓方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2.1 健脾益气补髓方指纹图谱的建立
        2.2 健脾益气补髓方中13 种单体化合物的定量分析
        2.3 聚类分析(HCA)
        2.4 主成分分析(PCA)
        2.5 OPLS-D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2.6 讨论
    3 健脾益气补髓方提取物、健脾益气补髓方中药味及健脾益气补髓方中单体化合物抑制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测定
        3.1 实验方法
        3.2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6)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1.理论研究
    1.1 学术背景及临床表现
    1.2.重症肌无力的中医认识
        1.2.1 痿证的历史
        1.2.2 痿证的病因病机
        1.2.3 痿证的治疗
    1.3 重症肌无力的西医认识
        1.3.1 发展历史
        1.3.2 发病机理
        1.3.3 抗体
        1.3.4 临床分型
        1.3.5 实验室检查
        1.3.6 一般治疗
2.临床研究
    2.1 一般情况
    2.2 诊断标准
        2.2.1 西医诊断标准
        2.2.2 中医诊断标准
        2.2.3.纳入标准
        2.2.4.排除标准
        2.2.5.剔除标准
    2.3.研究方法
        2.3.1.分组
        2.3.2.实验用药
        2.3.3.实验过程
    2.4.疗效评定
        2.4.1 西医疗效评定标准
        2.4.2 中医疗效评定标准
        2.4.3.次要疗效评定标准
        2.4.4 安全性评估
    2.5.结果
        2.5.1 统计学方法
        2.5.2 实验结果
        2.5.3 临床资料分析
        2.5.4.两组治疗前后许氏重症肌无力临床绝对评分对比
        2.5.5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对比
        2.5.6 两组治疗后临床相对评分对比
        2.5.7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对比
        2.5.8.两组治疗前后MGFA、ADL、Osserman评级对比
        2.5.9.安全性观察结果
    2.6.结论
讨论
    1.痿证的病因病机
    2.治疗方案的制定
        2.1 健脾益肾举陷汤的组方及临床研究
        2.2 现代药理学研究
    3.应用前景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MG患者评估表
    1.许氏MG临床绝对与相对评分法
    2、MGFA疾病严重程度评分表
    3、Osserman评级法
    4、MG日常生活量表(ADL)
    5.重症肌无力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二
附录三
综述 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1.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理
    2.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
    3.重症肌无力的中西医并治
        3.1 单纯针刺治疗
        3.2 针灸并用
        3.3 针灸结合耳穴
        3.4 针灸配合中药
        3.5 针灸配合西药
        3.6 针药综合疗法
    4.思考与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四 研究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7)黄芪及复方黄芪制剂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黄芪的免疫促进作用
    1.1 黄芪对体外细胞的免疫促进作用研究
        1.1.1 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
        1.1.2 其他免疫细胞
    1.2 黄芪对实验动物的免疫促进作用研究
    1.3 黄芪对临床患者的免疫促进作用研究
2 黄芪的免疫抑制作用
    2.1 黄芪对体外细胞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2.1.1 T淋巴细胞
        2.1.2 其他淋巴细胞
    2.2 黄芪对实验动物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2.2.1 黄芪对自身免疫疾病重症肌无力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
        2.2.2 黄芪对其他自身免疫疾病动物模型的抑制作用
    2.3 黄芪对临床患者的免疫抑制作用研究
        2.3.1 黄芪对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抑制作用
        2.3.2 黄芪对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患者的抑制作用
3 结语

(8)王松龄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论文提纲范文)

1 病因病机
    1.1 脾肾亏虚是发病之本
    1.2 湿热、瘀血是重要病理因素
    1.3 病变与脾胃经、督脉密切相关
2 辨证论治
    2.1 脾胃虚弱证
    2.2 湿热浸淫证
    2.3 肾精亏虚证
3 创制起痿健脾益肾壮督散
4 病案举例
5 小 结

(9)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资料和方法
结果
典型病例
讨论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文章
致谢

(10)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免疫抑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前言
一、材料
    (一)研究对象
    (二)纳入标准
    (三)排除标准
    (四)主要药品
二、方法
    (一)收集基线资料
    (二)分组
    (三)治疗方案
    (四)随访
    (五)服药9月的疗效
    (六)终点事件
    (七)统计学处理
三、结果
    (一)一般资料的比较
    (二)有效性的比较
    (三)安全性的比较
四、结论
五、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治疗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许氏临床绝对评分表
    附录3 .改良的Osserman分型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重症肌无力的免疫疗法(论文参考文献)

  • [1]丙种球蛋白联用他克莫司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任巍巍,冯显,于波.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01)
  • [2]升降调气方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观察[J]. 王良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1(36)
  • [3]重症肌无力治疗策略的演变及个体化治疗路径[J]. 李海峰. 中华医学杂志, 2021(31)
  • [4]益气温阳法治疗难治性重症肌无力系列案例研究[D]. 杨雅静.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
  • [5]健脾益气补髓方对EAMG大鼠药效活性作用机制及质量评价研究[D]. 王超楠.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健脾益肾举陷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肾亏虚型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研究[D]. 李胜男.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10)
  • [7]黄芪及复方黄芪制剂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J]. 王超楠,程东岩,王健,王隶书.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21(05)
  • [8]王松龄教授治疗重症肌无力经验[J]. 周生花. 中医研究, 2021(02)
  • [9]免疫吸附治疗在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应用研究[D]. 陈百铿. 广州医科大学, 2020
  • [10]硫唑嘌呤和环孢素A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免疫抑制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比较研究[D]. 张宁.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0(11)

标签:;  ;  ;  ;  ;  

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