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好时样反应9例报告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好时样反应9例报告

一、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黎惠如,谢智恩,刘曾维[1](2021)在《颅内结核的MRI特点及抗结核疗效探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颅内结核的MRI特点及抗结核治疗动态观察,为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以改善患者预后。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我院70例确诊的颅内结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脑实质结核者40例,结核性脑膜炎者22例,混合型者8例。70例患者均接受动态随访检查,并按上述分型进行MRI特点、抗结核治疗动态情况。结果:70例患者中,脑实质病灶40例共882个病灶,粟粒病灶、结核结节、结核瘤均匀强化病灶分别为230(53.99%)、44(13.29%)、0(0%);环形强化实性中心不强化病灶分别为196(46.01%)、280(84.59%)、96(76.8%);环形强化液化中心病灶分别为0(0%)、7(2.12%)、29(23.2%)。X2值分别约209.700、130.769、138.100,P<0.001,其强化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结核瘤中心干酪坏死但未液化时T2WI呈低信号亦具有特征性;同时结核瘤也是有呈簇状聚集的特点。动态观察发现,治疗3个月,粟粒病灶、结核结节、结核瘤消除率分别为52.35%、28.70%、0%;治疗后6个月后,三组病灶消除率分别为86.62%、63.44%、2.4%。其X2值分别约127.293、306.94,P<0.001,消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粟粒病灶吸收效果较其他病灶好。而结核性脑膜炎(22例)或混合型颅内结核(8例)短期疗效(3个月)较差。结论:笔者认为用粟粒型(结节≤3mm)、结节型(结节>3mm但≤5mm)及结核瘤型(结节>5mm)3种分型,可以将脑实质结核的MRI表现描述的较为客观,同时通过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MRI特点观察,笔者认为其MRI表现、特别是在发病部位及分布上有一定特征;另本次研究还通过对该组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追踪,总结出颅内结核病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演变过程,以此准确把握结核病灶的变化特点,从而更好的为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依据。

朱会[2](2020)在《88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类赫氏反应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分析儿童结核性脑膜炎(TBM)的临床特点,包括脑脊液(CSF)演变;抗痨治疗过程中发生类赫氏反应(PR)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TBM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10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的TBM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总结TBM的临床特点,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均数之间多重比较用Bonferroni校正)CSF演变;根据是否发生PR分组,单因素分析选出PR的影响因素,再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找出PR的独立危险因素,评估PR对远期预后的影响,Kaplan Meier分析PR对累积生存率的影响;依据预后情况分两组,单因素分析近期及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后,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近期及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临床特点(1)88例TBM,平均年龄8.27±6.15岁,男48例,女40例,80.7%(71/88)为急性及亚急性起病,常见症状及体征为发热(73/88,83.0%)、头痛(50/88,56.8%)、意识障碍(37/88,42.0%)、脑膜刺激征(82/88,93.2%)、肢体瘫痪(29/88,33.0%)及颅神经损害(31/88,35.2%);I期和II期各32例(各36.4%),III期24例(27.3%)。(2)60例(68.2%)首次CSF检查呈典型改变,另23例(26.1%)2周内复查CSF呈典型改变;40例(45.5%)于入院时、治疗后1周、2周及3周完成CSF检查,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平均白细胞于2周后开始下降,四个时间点之间无显着差异;四个时间点淋巴细胞比例始终>50%;蛋白呈持续下降趋势,3周后从入院时1.86g/L降至1.15g/L,有显着差异(P<0.05);葡萄糖呈持续上升趋势,2周后升至正常,入院时与2周及3周相比有显着差异(均P<0.05)。(3)86例(97.7%)脑影像检查显示异常,常见特征为脑积水(46/88,52.3%)、基底脑膜强化(23/88,26.1%)、脑结核瘤(22/88,25%)、脑梗死(19/88,21.6%)。2、PR临床特征、危险因素及对预后的影响(1)PR发生率为35.2%(31/88),于抗痨治疗中位时间33天(21–180天)发生,表现为原有症状加重或复现(22/31,71.0%),CSF恶化(25/31,86.6%)及脑影像恶化(16/31,51.6%)。(2)多因素分析显示肢体瘫痪(OR=5.13,95%CI:1.47–17.91)、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T SPOT.TB)阳性(OR=4.67,95%CI:1.07–20.38)、CSF LDH水平升高>60U/L(OR=10.38,95%CI:1.74–62.04)是P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3)PR与预后及累积生存率无关(均P<0.05)。3、近期及远期预后(1)单因素分析显示近期预后与年龄较小、II期、III期、惊厥、LDH水平显着升高及脑积水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II期(OR=47.44,95%CI:4.54–495.83)及CSF LDH水平显着升高(OR=1.01,95%CI:1.00–1.02)为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2)单因素分析显示远期预后与III期、肢体瘫痪、惊厥、LDH水平显着升高及脑积水(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II期(OR=22.87,95%CI:1.22–428.70)、CSF LDH水平显着升高(OR=1.01,95%CI:1.00–1.02)为远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1、儿童TBM常见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颅神经损害及肢体瘫痪。CSF改善的时间为抗痨治疗后2周,此时葡萄糖水平可恢复正常,白细胞计数、蛋白需更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常见脑影像特征为脑积水、基底脑膜强化、脑结核瘤、脑梗死。2、儿童TBM中PR发生率为35.2%,独立危险因素为肢体瘫痪、T SPOT.TB阳性、CSF LDH水平增高;发生PR与预后无关。3、年龄是TBM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越小近期预后越差。TBM近期及远期独立危险因素均为病程III期、CSF LDH显着增高。

袁洋,李姗姗,肖璠,刘月英,陈华,陈南山[3](2018)在《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对策》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病情出现恶化时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分析西藏山南市乃东区人民医院10年来76例在抗结核冶疗中病情恶化的结核性脑膜炎病案,从病史、治疗方案、实验室和影像学资料等方面探讨病情恶化的原因及应对方案。结果原发和继发性耐药、抗结核方案不合理、类赫化应反、结核瘤的破裂、合并其他感染或脑血管意外都是病情恶化的原因,根据不同的病因及时制定个体化合理的治疗方案才可能改善患者预后。结论及时准确判定结核性脑膜炎病情进展的原因,尽早采取重组抗结核方案、加强脱水和激素用药、手术引流等针对性的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王静[4](2015)在《白三烯代谢途径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性的研究》文中提出白三烯(Leukotriene,LT)代谢途径是炎症反应中的关键步骤,尤其是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在宿主抗结核免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obin等人的系列研究认为白三烯A4水解酶(Leukotriene A4 Hydrolase,LTA4H)不同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可以通过调节LTB4的含量影响结核病的易感性及激素治疗的反应性[68,71,72]。但是随后其来自俄罗斯、莫桑比克和中国的针对LTA4H基因多态性和结核易感性的研究并不一致,经过仔细的分析,目前认为LTA4H在东亚人群比欧洲人群中的突变更为普遍[68],在结核性脑膜炎比肺结核中的作用更为显着,因此在中国的结核性脑膜炎人群中更值得去研究。但是目前为止,LTA4H基因多态性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激素治疗反应性及预后的相关研究还很缺乏。除此之外,目前关于LTB4和结核的研究主要来自与斑马鱼-海分枝杆菌模型,在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症状的关联也不清楚。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LTA4H基因多态性和脑脊液LTB4,观察白三烯代谢途径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炎性反应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本实验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随访到的119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包括一般情况、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和脑脊液压力、生化和免疫球蛋白、细胞学及预后等数据。并根据患者是否接受激素治疗和发病1年后的存活情况进行分组,观察激素和预后的相关性。其次,对确诊的结核性脑膜炎中,知情同意并留取血液标本的96例患者进行lta4hrs17525495位点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并根据lta4h的不同基因型进行分组,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临床症状、脑脊液生化、免疫和细胞学、入院时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差别。并对lta4h基因多态性和预后之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最后,我们对32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的白三烯b4水平检测,并将其和脑脊液细胞学和免疫球蛋白水平、激素治疗的反应性进行比较。所有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5和spss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119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的患者,1年后随访,有17例死亡(14.3%)。死亡患者在入院时意识障碍、易激惹和癫痫发生率更高,高颅压和极高颅压患者比例更高(p<0.05)。多数患者(64.7%)临床表现即已达mrc3期,但是仍然有不少(23.5%)是轻症患者(mrc1期)。2.96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c型66例,ct型21例,tt型9例。t基因的等位基因频率为20.5%。3.tt组mrc1期的患者百分比明显高于ct和cc组,且发热和颈项强直患者比例更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c组脑脊液igm明显高于ct组和tt组(p<0.05)。4.tt型和ct型死亡患者均为入院时即达mrc2和mrc3期的中重症患者。而cc型死亡病例中的50%在入院时病情尚轻(mrc1期)。5.32例确诊结核性脑膜炎且为治疗的患者脑脊液ltb4较对照组显着增高,和脑脊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绝对数均相关。结脑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mrc评分)和脑脊液ltb4水平无简单线性关系。结论:尽管预后不良(死亡)患者多数入院时即为中到重症表现(mrc2和3期),但是仍有不少患者入院时症状尚轻微(mrc1期),但经过规范抗结核联合激素辅助治疗,仍未能最终提高生存率。通过对lta4hrs17525495位点的snp的检测发现,mrc1期出现死亡的患者均为cc型,提示我们应该重视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患者的免疫状况检测。结脑患者脑脊液ltb4明显增高,可以作为衡量脑脊液免疫反应状况的指征之一,但是否能反应激素治疗的反应性尚值得探索。

刘利,王鹏[5](2015)在《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文中指出目的对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的机制、临床表现特征、诊断及治疗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方法回顾分析20052010年间收治的肺结核病人中出现的12例类赫氏反应。结果 12例类赫氏反应均在化疗的前三个月内发生,平均34d。多发生在青壮年、初治均阳病人。结论类赫氏反应病人其症状与病灶的"恶化"常呈矛盾现象;诊断方面应对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治疗上应继续抗痨,酌情短期加用激素及对症。

杨慧,包泽岩,潘梦秋[6](2014)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出现类赫氏反应1例》文中研究说明1典型比例患者,女,47岁,因"头晕、头痛1月余,发热20余天"入院。入院查体:精神可,意识清楚,构音清楚,对答切题,颈软,Kernig征、Brudzinski征阴性,双上肢肌力5级,双下肢肌力4级,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上肢腱反射对称存在,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双侧病理征阳性。患者入院前多次查血常规未见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提示松果体区结节占位,四脑室、脑干脑膜及所扫颈髓中央管、颈髓局部

曹仕鹏,翟安,尹柯,傅满姣[7](2013)在《抗结核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22例临床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类赫氏反应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本科2010年至2012年收治22例类赫氏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类赫氏反应发生率1.3%,多数为青壮年,表现为病灶暂时性恶化等,多在抗结核治疗初期的13个月发生。结论类赫氏反应多发生在抗结核治疗的初期,维持原治疗方案和积极对症处理,治疗效果较好。

刘媛,韩艳庆,陈子祥[8](2012)在《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在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检查方面的早期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脑膜癌病患者(脑膜癌病组)和4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结核性脑膜炎组)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脑膜癌病组早期颅内压增高、脑膜刺激征阳性发生率显着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48.5%(16/33)比25.0%(10/40),72.7%(24/33)比25.0%(10/40)](P<0.05或<0.01),脑神经损害发生率显着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75.8%(25/33)比100.0%(40/40)](P<0.01)。两组患者意识障碍、脊神经损害及病理征阳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癌病组脑脊液压力及氯化物含量显着高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1或<0.05),白细胞数、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结核性脑膜炎组(P<0.01),两组脑脊液葡萄糖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膜癌病组29例(87.9%,29/33)经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发现癌细胞。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癌病组脑膜有斑片状或线样强化,结核性脑膜炎组强化多累及基底池。结论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早期诊断较困难,需结合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分析。

赖桂萍,詹小涛,曹东晖[9](2012)在《结核性脑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防治》文中认为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致严重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照文献回顾分析河源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06年1月到2011年8月收治的23例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性脑膜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抗结核化学治疗中类赫氏反应发生率低,与文献报道的发生率相比差异显着。结论抗结核药从小剂量开始,短期内渐加到足量,辅以调整激素、脱水治疗可有效防治结核性脑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致严重并发症。

过丽芳[10](2011)在《颅内结核MRI特点及其抗结核治疗动态研究》文中提出研究背景与目的结核病可累及全身几乎所有的器官和组织,约6%的结核病可侵及神经系统。而发生于脑膜或脑实质结核病变的确诊多有赖于脑脊液涂片抗酸染色和脑脊液培养查找抗酸杆菌,但其培养过程相对缓慢及阳性率低,不能很好的帮助临床早期诊断该病。核磁共振检查(MRI)由于其自身优点,在颅内结核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旨在分析颅内结核的MRI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准确理解颅内结核影像特点及其分型,从而有助于提高颅内结核的MRI诊断水平;通过测量脑实质结核与肺癌脑转移病灶的ADC值并结合MRI表现特点,探讨两者的鉴别要点;动态观察颅内结核病灶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的演变过程,准确把握结核病灶的变化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资料与方法本研究收集自2009年9月至2011年2月在北京胸科医院确诊为颅内结核病例72例,并收集35例肺癌颅内转移性肿瘤作为对照组。MRI检查采用GE Signa HDxt 1.5 T超导型核磁共振扫描仪及8NVHEAD NECK线圈,所有病例均行常规MRI、T1WI增强及DWI扫描。观察指标包括颅内结核病灶的MRI表现特点;测量脑实质结核病灶及肺癌脑转移病灶的ADC值;抗结核治疗后2、4、6及9个月动态进行头颅MRI检查,病情迁延或较重者可延长观察时间,评价病灶及其周围水肿的吸收或进展状况。统计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1)颅内结核入选72例,单纯脑实质结核38例:均呈多发性广泛分布,大小约0.1cm5.0cm不等, 47.9%病灶≤0.3cm,37.4%病灶为0.3cm1cm,14.7%病灶≥1.0cm,根据病灶大小及MRI表现将其分为“粟粒型、多发结节型及结核瘤型”3种类型。其MRI信号特点根据病变中心物质成分不同而不同,T1增强扫描结核结节可呈较均一强化、壁环形强化而中心不强化,测得病灶中心ADC值均大于对侧正常脑实质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单纯结核性脑膜炎型24例:以脑基底池脑膜强化为主,部分合并脑膜结节;混合型10例:同时具有以上两型MRI表现特点。(2)35例肺癌脑转移病灶中心ADC值高于环形强化伴实性中心结核病灶中心,而低于环形强化伴液性中心结核病灶中心ADC值,壁及水肿ADC值均高于环形强化结核病灶,差异均有显着性。(3)动态MRI观察38例。①单纯脑实质结核≤0.3cm粟粒,3个月消失率46.8 %,6个月消失率78.6%,其中均匀强化粟粒3月内消失为73.5%;0.3cm1cm结节3个月消失率32.0%,6个月消失率48.5%;病灶周围水肿在3及6个月消失率分别为57.9%、84.2%。②病灶出现“矛盾性发展或增大”,属于“类赫氏反应”,继续抗结核治疗,病灶可逐渐缩小。③结核性脑膜炎比单纯脑实质结核治疗效果差,4个月内尚未见脑膜病变完全吸收的病例。结论:“粟粒型、多发结节型及结核瘤型”3种分型,可以将脑实质结核的影像表现描述的较为完全客观; ADC值及MRI表现特点有助于与转移瘤的鉴别;动态MRI可以准确把握颅内结核的变化特点。

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颅内结核的MRI特点及抗结核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技术和方法
    1.3 观察项目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2 结果
    2.1 单纯脑实质结核MRI特点分析
    2.2 结核性脑膜炎MRI特点分析
    2.3 混合型MRI特点分析
    2.4 单纯脑实质结核治疗动态情况研究
    2.5 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动态情况研究
    2.6 混合型治疗动态研究
3 讨论

(2)88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类赫氏反应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缩略词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5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3)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治疗方法
    1.4 对恶化者的处理
    1.5 预后
2 讨论

(4)白三烯代谢途径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性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文献回顾
第一部分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与分析
第二部分 白三烯A4水解酶基因多态性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预后的关系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第三部分 白三烯B4在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脑脊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1 研究对象
    2 主要试剂及来源
    3 主要仪器及设备
    4 实验方法
    5 结果
    6 讨论
小结
附录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6)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出现类赫氏反应1例(论文提纲范文)

1 典型比例
2 讨论

(7)抗结核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22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化疗方案
    1.3 类赫氏反应出现时间
    1.4 类赫氏反应临床表现
    1.5 实验室检查
    1.6 反应后处理及转归
2 讨论
    2.1 类赫氏反应的特点及诊断依据
    2.2 类赫氏反应发生的机理
    2.3 类赫氏反应的病理改变

(9)结核性脑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防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标准
    1.3 诊断情况
2 方法
    2.1 化疗
    2.2 糖皮质激素治疗
    2.3 脱水治疗
    2.4 脑细胞代谢或营养调节
    2.5 免疫调节
    2.6 高压氧疗
    2.7 支持对症
3 结果
4 讨论

(10)颅内结核MRI特点及其抗结核治疗动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 研究对象及入选标准
    2.2 资料与方法
        2.2.1 资料分析与检查方法
        2.2.2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72 例颅内结核的MRI 表现特点
        3.1.1 单纯脑实质结核的MRI 表现
        3.1.2 单纯结核性脑膜炎MRI 表现
        3.1.3 混合型(脑实质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MRI 表现
    3.2 35 例肺癌脑转移的MRI 表现特点
    3.3 脑实质结核病灶与肺癌脑转移瘤ADC 值的比较
        3.3.1 脑实质结核的ADC 值及rADC 值
        3.3.2 35 例肺癌脑转移病灶的ADC 值及rADC 值
    3.4 38 例颅内结核动态MRI 观察
        3.4.1 单纯脑实质结核动态MRI 病例24 例
        3.4.2 结核性脑膜炎动态MRI 观察10 例
        3.4.3 混合型(脑实质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型)4 例
4 讨论
    4.1 颅内结核的临床表现、病理基础、MRI 表现特点与分型
        4.1.1 颅内结核的临床表现
        4.1.2 颅内结核MRI 表现特点、分型与病理基础
    4.2 DWI 在脑实质结核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与肺癌脑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
        4.2.1 DWI 在脑实质结核中的应用
        4.2.2 ADC 值及其MRI 表现在脑实质结核与肺癌脑转移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4.3 颅内结核抗结核治疗中的动态MRI 表现特点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类赫氏反应9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颅内结核的MRI特点及抗结核疗效探讨[J]. 黎惠如,谢智恩,刘曾维.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1(01)
  • [2]88例儿童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类赫氏反应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D]. 朱会. 遵义医科大学, 2020(12)
  • [3]在结核性脑膜炎治疗过程中病情恶化的对策[J]. 袁洋,李姗姗,肖璠,刘月英,陈华,陈南山. 西藏科技, 2018(09)
  • [4]白三烯代谢途径和结核性脑膜炎相关性的研究[D]. 王静. 第四军医大学, 2015(04)
  • [5]肺结核强化治疗期的类赫氏反应[J]. 刘利,王鹏. 当代临床医刊, 2015(01)
  • [6]结核性脑膜炎治疗出现类赫氏反应1例[J]. 杨慧,包泽岩,潘梦秋.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S2)
  • [7]抗结核化疗初期类赫氏反应22例临床分析[J]. 曹仕鹏,翟安,尹柯,傅满姣.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12)
  • [8]结核性脑膜炎和脑膜癌病的早期鉴别诊断[J]. 刘媛,韩艳庆,陈子祥.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12(07)
  • [9]结核性脑膜炎化疗中类赫氏反应的防治[J]. 赖桂萍,詹小涛,曹东晖. 当代医学, 2012(05)
  • [10]颅内结核MRI特点及其抗结核治疗动态研究[D]. 过丽芳.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1(10)

标签:;  ;  ;  ;  ;  

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出现好时样反应9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