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涉台教育发展探索

高校涉台教育发展探索

一、关于高校开展涉台教育的探索(论文文献综述)

黄涛[1](2021)在《当前对台青年政策成效及前瞻——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大学为例》文中认为一、当前惠台政策背景下地方与高校涉台青年工作成效(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涉台青年工作机制与成效2014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平潭考察时指出:"平潭综合实验区是闽台合作的窗口,也是国家对外开放的窗口。"从两岸关系和国家统一大战略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把平潭真正建成两岸同胞合作建设、先行先试、科学发展的共同家园"。中央和地方惠台政策出台后,平潭积极推动落实,为台湾青年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同等待遇。目前,中央"31条惠台措施"在平潭实施并有实例的25条,落实面81%;事权在平潭的14项,已全面落实。福建省"惠台66条实施意见"落实面100%。

李国正(Kuo-Cheng Lee)[2](2021)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文中指出“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是中国大陆吸引台湾青年赴陆“创业、就业、实习”以实践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旨趣为探讨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示范点)的政策执行上是否能体现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精神,扩大吸引台青西进;促进台青融入中国大陆经济、社会生活;并进一步对台湾青年的政治偏好产生影响。本文实地访查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共20处国台办授牌之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示范点),透过访谈前述青创基地之营运管理团队和进驻基地之台籍青年,分析中国大陆各地方政府政策落实状况,以及分析个别青创基地或不同区域的两岸青创实践工作成果。本文另以电子问卷形式调查于北京、上海、江苏三省市实习、就业、创业之台籍青年对中国大陆市场环境、社会生活的观感以及其政治态度。研究发现:(1)北京、上海、江苏地区两岸青创基地吸引台湾青年进驻创业、就业、实习的人数极少。多数基地营运出现困境,除零星具持续发展潜力的案例外,前述地区之两岸青创基地已出现退场、低度运作甚至与进驻台青发生纠纷等现象。(2)两岸青创基地政策及惠台措施并非台青西进发展的主要考虑因素,影响台青西进与否的主要因素为中国大陆经济与市场潜力。(3)两岸青创基地对台青的社会融合影响、政治偏好影响尚不显着。本文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说明本文架构、第二章建立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架构与实践分析指标,据此设定两岸青创基地之理想政策目标,以及政策执行力评估指标。第三章分类评述两岸青创基地的营运现况以及落实政策目标的程度。第四章分析问卷调查结果,探讨两岸青创基地对台湾青年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影响。第五章总结两岸青创基地的发展与挑战、两岸青创基地对台湾青年的影响程度,以及政策展望。

陈孔立[3](2021)在《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从“台湾学”的理论建构谈起》文中认为台湾问题与两岸关系的学术研究,经过两岸学术界几十年的努力,在学科建设方面已经打下坚实的基础,组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台湾学"的条件趋于成熟。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理论体系建构和组织体系建制方面做出许多有益的尝试,提出了"厦大方案"。希望两岸学术界继续努力,为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王梦[4](2020)在《“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两岸同胞血脉相通,骨肉相连,共同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甲午战败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并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给“台独”的产生提供了土壤。二战后,美国对台野心充分暴露,不断插手台湾问题,成为“台独”背后的重要推手。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历史因素和西方反华势力的纵容、扶持下,“台独”开始滋生,并对两岸关系产生了较大负面影响。“九二共识”以来,为反对“台独”分裂活动,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两岸关系特点,审时度势,制定了灵活的政策,开展了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多侧重于时事政治的角度进行考察,而从宏观向度出发,进行历史的、系统地研究较为薄弱。加之,蔡英文当选台湾地区领导人后,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致使两岸关系愈发紧张。2019年是《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2020年是《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5周年,因此,无论是基于学术研究切入点来说,还是从时间节点来看,全面检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总结经验,启示未来,十分必要且意义重大。综上考虑,本文以“台独”作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在承袭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多源搜集和爬梳中国共产党有关此问题的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网络电子图文数据库以及国外的部分史料等,立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综合运用文献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结合、系统分析等研究方法,以历史发展为脉络,系统地考察“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总结历史经验,以期为今后反“台独”工作的开展提出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本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以及理论意义、现实意义。系统地论述了国内外学术界关于“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的基本方面,扼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和不足。第二章是有关“台独”的相关概述。本章主要阐释了本研究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从“台独”的产生发展、基本特点及危害三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台湾岛内的社会历史背景、美日为主的早期海外“台独”活动、渐趋猖獗的岛内“台独”活动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的产生与发展。其次,在此基础之上,归纳概括了“台独”的基本特点。最后,总结了“台独”对台湾同胞福祉、中国核心利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危害。第三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主要以什么为依据,在什么基础上进行反“台独”工作实践的。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以及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的相关论述是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有关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理据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反分裂国家法》等国内法律是反“台独”工作的法律依据。从新中国成立至“九二共识”确立这段时期内,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实践是本研究的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较为详细地回顾了“九二共识”的确立以及“汪辜会谈”的进行,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主动打破两岸关系僵局,以进行政治对话和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的形式遏制“台独”发展,重点论述了中国共产党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的斗争。最后,总结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取得的成效。第五章是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具体而言,本章主要回顾和论述了新世纪后,中国共产党面对猖獗的“台独”分裂活动所进行的斗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两岸关系形势下,凝聚海内外反“台独”合力进行的反“台独”斗争,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成效及其对于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实践,其与第四章、第五章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本章系统总结和概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新理念,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以和平发展思想巩固反“台独”成果的具体措施,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坚决遏制台湾当局谋求“国际空间”的“台独”分裂活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决反对美国政府和美国国会的涉台行为。最后,本章简要总结了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第七章是“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本章首先从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五个方面总结了“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大势等建议和启示。总而言之,“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面对风云复杂的国际局势,面对各种“台独”分裂图谋和活动,进行了有理、有力、有节地斗争,有效地遏制了“台独”分裂活动,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此,系统地梳理与研究“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经验,以期对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有所裨益。

刘兰炜[5](2020)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文中认为党的十八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加渴望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然而,也正是进入新时代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在国际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现有国际秩序开始受到冲击,对全球治理提出了新的更大挑战。同时,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台湾从幕后走向台前,牵制作用日益明显。尽管如此,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没有变,各方都希望台海局势保持和平稳定,这为和平统一提供了最大的外部条件。在国内,随着中国综合国显着增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备了更多更充分的条件。同时,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深刻现实转变,这也要求回应人民诉求,将祖国统一事业推向新的层次。在台湾岛内,新旧因素也交织存在,其中既有历史地缘因素导致的认同差异逐渐强化,又有岛内政治力量此消彼长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既有台湾对大陆依赖程度日益加深,两岸联系日益紧密不可逆转的总趋势,又有台湾社情民意变化带来的挑战。基于以上历史和现实背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总结和继承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理论的核心要义,又与时俱进,深刻洞悉两岸关系发展规律,准确把握时代背景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念、新论述,这集中表现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对台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最新理论成果。不仅如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广泛而深刻对台工作实践,在复杂局势中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保持了台海局势稳定,将两岸关系推向了新的更高层次,为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奠定了实践基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理论发展和实践深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中心,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凸显了极强的全局观念和战略意识,具有重大时代意义,既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又防范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更在新时代探索和丰富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使得祖国统一事业迈向了新的更高层次。

韩巧香[6](2019)在《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社区矫正的路径探析——以社会力量整合参与为视角》文中研究表明台籍犯罪人社区矫正本质上与普通的社区矫正并无不同,但因矫正对象台籍身份的特殊性,引发了"适用缓刑难""判后监管难"等社区矫正适用难题。随着司法实践不断深入,在有针对性地引入台胞台企等特殊社会力量参与后,上述问题逐渐化解,但同时又带来新的困境。以"福建做法"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实践中的经验做法与现实困难,就如何巩固现有实践成果、不断扩大提升相关工作质效进行探讨,以期推动取得新的成效。

易亮[7](2019)在《话语创新与两岸语境融合 ——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分析》文中指出自2007年“命运共同体”的字眼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来,该概念就开始频繁被大陆运用至对台政策宣示当中。特别是“十八大”之后,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受重视程度有增无减,不仅屡屡被大陆用来表述两岸关系,而且逐渐拓展至其它领域,以致于延申出诸如“中巴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新论断、新主张。对于如此重要一个概念,大可从政治、社会、历史等诸多角度展开解读。但是,考虑到“命运共同体”在原初层面首先表现为一种政治话语,所以以语言作为面向进行研究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当然,语言的面向也不少,比如词源、断句、修辞等等,本文选取的则是其中的语境。这不仅是受Wodak的话语历史观、福柯的权力谱系学以及马林诺夫斯基的语境主义之启发,而且还考虑到两岸在语言形式上几无实质差异的事实。也就是说,尽管两岸使用的是同样的“命运共同体”,但两者之间肯定存有差异,而这些差异更可能来自于语境,而非字面。一旦选择了语境研究作为面向,那么就必须找到相应的话语分析工具予以支持,而系统功能语言学正好合适。因为,作为一种比较成熟的话语分析理论框架,系统功能语言学将语篇分析和语境研究统合进一个系统内加以把握,这为比较研究两岸在命运共同体概念上的不同政治语用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分析视角。所以,本文也以此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于话语创新视阈下的两岸语境融合问题。当然,这同时也表明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一是研究视角上的独特性,即以语境作为切入点;二是方法论上的独到性,即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作为分析工具。在此基础上经研究发现:现代汉语中的“命运共同体”内涵丰富、外延甚广,两岸在实际语用时表现出不一样的侧重,反映了截然相反的意图。大陆方面侧重于以“命运共同体”为理念,系牢双方间的文化情感纽带,营造“两岸一家亲”的宏观语境;台湾方面则倾向于以“命运共同体”为幌子,试图人为割裂双方间的历史文化连接,建构有利于“台独”的宏观语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局面,除了一些人的刻意误导外还与台湾独特的历史文化、社会心理和政治民主化经历存在很大关系。所以说,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大陆弘扬“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是一次以话语创新为方式化解两岸语境冲突,推进双方语境融合的伟大实践,属于对台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这一工作既要坚持原则、站稳立场更要开拓思路、把握主流,才能更有效地讲好“大陆故事”,传播好“大陆声音”。

罗勇[8](2018)在《基于我国大陆地区学位论文的台湾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基于我国大陆地区涉及台湾研究的学位论文开展文献计量学分析,从高校数量、地域分布、学科分布、研究主题和热点、学科专业、论文选题等方面对中国大陆高校1980年以来的台湾研究现状加以分析,揭示出高校相关研究的规模、特征及趋势,并对台湾研究学位论文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诸如选题范围狭窄、结合实际不紧密、研究方法单一等展开讨论。

王家明[9](2018)在《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两岸融合发展得到两岸关系学界较多关注,也是当前和今后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面向。在一个中国政治体系下,两岸融合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从层次上看,在这个过程中,两岸双方各个阶层的团体和个人经由多业态、多形式、多渠道地交流互动、消除障碍、彼此融合,使得双方在经济社会各方面相适应、相融洽、相贯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生相伴的经济文化共同体,为两岸政治融合创设充足条件,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本文的主旨就是通过解析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概念,分析若干有关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以此进一步推进和深化两岸融合发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两岸高度融合格局,造福两岸人民,达臻两岸同胞心灵契合,最终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具体而言,本文以两岸融合发展为中心,围绕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走过了什么样的历程、怎样从理论和实践上更好地推进两岸融合发展、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怎样的政治变迁以及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包括正文六章、加上绪论和结语一共八部分内容。绪论部分主要是关于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文献回顾、文章结构安排和研究方法介绍。第一章是关于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理论。包括两岸融合发展的定义及其特征,主要回答什么是两岸融合发展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相关要素,主要回答两岸融合发展是在什么样的结构环境中进行和谁在进行的问题;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主要回答两岸怎样融合发展的问题。第二章是对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增强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底蕴,并总结归纳其基本特征和基本启示。第三章是为进一步推进两岸融合发展寻求理论准备,阐述与两岸经济、社会、政治融合发展相关的复合理论模型。包括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及其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关系;民间社会理论及其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关系;政治整合理论及其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关系。总的思路是,从层次角度出发,在两岸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上,随着交往的增加和利益融合的深化,两岸逐步形成以文化共同体为特征的两岸间市民社会,并在前两者的基础上冀以进一步实现两岸政治整合。第四章关注进一步推进两岸在经济、社会、政治领域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每一领域都分析论述了若干现实可行的路径选择。第五章关注两岸融合发展可能带来的政治上的变迁。包括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第六章进一步探讨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进一步升华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实践。包括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及它们分别与促进两岸统一的关系;两岸融合发展可能面对的挑战及其因应等内容。结语部分是全文的概括性总结。两岸融合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必然;结合新时代特征,紧紧依靠两岸人民,不断增强祖国大陆综合实力,两岸融合发展正当其时;两岸同胞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两岸融合发展进程中共创美好生活,祖国完全统一也一定能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得以实现。本文紧贴两岸关系发展现实,尝试探讨两岸融合发展的若干理论和实践路径问题,希冀有助于添加和充实两岸关系理论思想库,有助于两岸融合发展和祖国完全统一的现实推进。

张明[10](2017)在《加强高校涉台智库建设》文中提出在全面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背景下,高校智库作为我国智库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备受关注。据统计,目前我国高校智库数量已占智库总量的1/3左右。笔者结合苏州大学台商投资与发展研究所实际,就高校涉台机构和教学人员如何发挥智库作用,建设新型高校涉台智库做一初步探讨。

二、关于高校开展涉台教育的探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关于高校开展涉台教育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当前对台青年政策成效及前瞻——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大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惠台政策背景下地方与高校涉台青年工作成效
    (一)平潭综合实验区涉台青年工作机制与成效
        1. 筑巢引凤,积极搭建完善就业创业平台建设。
        2. 合力共举,多方力量协同推进两地融合工作。
        3. 以点带面,已形成一批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台青就业创业标杆。
        4. 守正创新,对台政务服务形式不断创新突破。
    (二)厦门大学对台青年工作机制与成效
        1. 依托优质资源,扩大对台招生规模。
        2. 实行趋同管理,助推台生融入祖国大陆。
        3. 打造品牌活动,构建青年交流平台。
        4. 围绕祖国大陆叙事,实现同一课堂教学。
二、未来影响地方与高校涉台青年工作几种因素
三、提升地方与高校涉台青年工作建议
    (一)不断细化与稳步推进已有政策措施
    (二)探索构建涉台青年协同工作平台机制
    (三)加快、加强惠台政策信息化平台建设
    (四)加强完善涉台青年交流和服务指导工作
    (五)充分发挥落地优秀台青引领示范作用
    (六)加强涉台服务窗口人员和工作人员系统化学习培训
    (七)完善在陆台生学习培养方案
    (八)加快构建惠台青年政策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估工作

(2)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文献回顾
        1.2.1 两岸关系研究的路径:以经促统
        1.2.2 对台工作的政策受众与场域:台青与两岸青创基地
        1.2.3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基础:经济治略与社会融合理论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设计
        1.4.1 概念界定与研究对象
        1.4.2 研究范围
        1.4.3 研究方法
        1.4.4 章节安排
        1.4.5 研究流程
第二章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政策目标与理论建构
    2.1 分享经济机遇
        2.1.1 以经促统
        2.1.2 对台工作配合发展中国大陆经济
    2.2 深化经济社会融合与促进政治认同
        2.2.1 化敌为友与社会整合
        2.2.2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观与实践
        2.2.3 从融合到认同
        2.2.4 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论架构与两岸青创基地三阶段政策目标
    2.3 两岸青创基地政策执行与政策影响评估指标建构
        2.3.1 两岸青创基地分类
        2.3.2 政策执行力1:营运理念
        2.3.3 政策执行力2:台湾青年进驻状况
        2.3.4 台青意向先期调查结果
        2.3.5 台青问卷调查指标
        2.3.6 “分享机遇”评估指标:台青发展状况
        2.3.7 “社会融合”评估指标
        2.3.8 “政治偏好转变”评估指标
第三章 两岸青创基地运作现况
    3.1 两岸青创基地分布
    3.2 台青进驻状况
    3.3 两岸青创基地类型与发展现况
        3.3.1 天使型两岸青创基地
        3.3.2 企业型两岸青创基地
        3.3.3 园区型两岸青创基地
        3.3.4 空间型两岸青创基地
        3.3.5 实验型两岸青创基地
    3.4 小结:两岸青创基地的营运挑战与转型
        3.4.1 分享机遇效果衰退:两岸青创基地招募台青成果进入高原期
        3.4.2 营运模式具经济吸引、社会融合发展潜力案例
        3.4.3 其他两岸青创基地的转型
        3.4.4 青创基地营运困难,但26条对台措施政策补助门坎过高
第四章 两岸青创基地的融合发展作用:台青意向调查
    4.1 受访者基本数据
        4.1.1 两岸青创基地是否真的接触到台湾青年世代?
    4.2 两岸青创基地对台青融入中国大陆市场的影响
        4.2.1 台青赴陆发展理由
        4.2.2 发展阶段
        4.2.3 创业挑战
        4.2.4 是否准备撤离大陆市场?
    4.3 两岸青创基地与台青对中国大陆社会的态度
        4.3.1 归属认知
        4.3.2 他我之隔
        4.3.3 对31 条与26 条对台措施的观感
        4.3.4 最不适应中国大陆的主要因素
    4.4 两岸青创基地与台青的政治态度
        4.4.1 统独观点
        4.4.2 国族认同
        4.4.3 投票行为与政党偏好
        4.4.4 厘清影响台青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4.5 小结
        4.5.1 两岸青创基地接触到更多长期在陆的“资深台青”
        4.5.2 市场前景是台青赴陆发展的主要考虑
        4.5.3 创业台青发展阶段与主要挑战
        4.5.4 两岸青创基地吸纳人文、艺术设计领域的基层就业台青
        4.5.5 台青发展挑战与回流与否与中国大陆景气较为相关
        4.5.6 两岸青创基地不是影响台青政治态度的主要因素
第五章 结论:两岸青创基地对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理论化与实践的启示
    5.1 经济劝诱
    5.2 社会融合
    5.3 政治偏好转化
    5.4 后新冠肺炎时期台青的迁徙与两岸青创基地政策的可持续性
        5.4.1 大陆仍具吸引力,但吸引、融合台青相关政策配套需更细致
        5.4.2 强化“青创基地经理人”、“台湾媒介团体”的角色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访谈清单汇总表
    附录2:两岸青创基地经营团队问卷
    附录3:两岸青创基地台湾青年问卷
致谢

(3)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从“台湾学”的理论建构谈起(论文提纲范文)

一、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时代要求
二、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基础:“台湾学”的探讨
    (一)“台湾学”的定义
    (二)“台湾学”的性质
    (三)“台湾学”的研究对象
    (四)“台湾学”的研究方法
    (五)“台湾学”的目的
    (六)“台湾学”的特点
    (七)“台湾学”的主要理论和研究模式
三、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厦大方案”
    (一)明确提出“台湾学”的本质属性
    (二)在理论体系和研究模式方面进行初步探索
    (三)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研究方法逐渐演进
    (四)本人在建构“台湾学”方面所做的工作
        第一,提出建立“台湾学”的建议。
        第二,试图提出一些研究模式。
        第三,尝试从事多学科的交叉研究。
        第四,参与具有厦大台研院特色的几项研究。
    (五)组织体系的建制
        第一,建立了研究平台和交流平台。
        第二,建立了传播平台。
        第三,建立了研究团队。
        第四,培养了涉台研究人才。
        第五,建立了涉台研究文献信息中心。
四、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几点启示

(4)“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二章 “台独”问题的相关概述
    2.1 “台独”的产生及发展
        2.1.1 “台独”产生的社会历史因素
        2.1.2 早期“台独”活动的海外萌芽
        2.1.3 岛内“台独”活动的渐趋猖獗
    2.2 “台独”的基本特点
        2.2.1 影响因素多元性
        2.2.2 “理论”内容荒谬性
        2.2.3 极具高度敏感性
    2.3 “台独”的危害
        2.3.1 危害台湾同胞福祉
        2.3.2 损害中国核心利益
        2.3.3 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第三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依据和基础.
    3.1 理论依据
        3.1.1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主权的学说
        3.1.2 中国共产党关于反“台独”工作的论述
    3.2 法律依据
        3.2.1 关于台湾法律地位的国际法依据
        3.2.2 关于反“台独”工作的国内法依据
    3.3 实践基础
        3.3.1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3 “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3.3.4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共产党的反“台独”工作
第四章 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4.1 推动开展两岸对话谈判
        4.1.1 确立“九二共识”建立互信基础
        4.1.2 促成“汪辜会谈”架起沟通桥梁
        4.1.3 开启政治对话遏制“台独”发展
    4.2 促进两岸经贸人文交流
        4.2.1 促进两岸经济贸易关系新发展
        4.2.2 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
    4.3 坚决反对一切“台独”分裂活动
        4.3.1 提出“八项主张”打击“台独”
        4.3.2 反对李登辉“台独”分裂活动
        4.3.3 反对美台勾结的“台独”分裂活动
    小结
第五章 以胡锦涛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5.1 反对民进党主导的“台独”分裂活动
        5.1.1 反对陈水扁“台独”分裂活动
        5.1.2 提出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
        5.1.3 制定出台《反分裂国家法》
    5.2 努力营造反“台独”的域外环境
        5.2.1 敦促美国信守承诺反对“台独”
        5.2.2 争取国际社会支持反对“台独”
    5.3 推进两岸关系走向和平发展
        5.3.1 开创两岸政党交流崭新局面
        5.3.2 推动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
        5.3.3 提出“六点意见”促进和平发展
    小结
第六章 以习近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台独”工作
    6.1 提出新理念深化两岸和平发展
        6.1.1 提出“两岸一家亲”理念
        6.1.2 携手共建“两岸命运共同体”
        6.1.3 团结台湾同胞共圆中国梦
    6.2 以两岸和平发展巩固反“台独”成果
        6.2.1 强调两岸基本原则共识
        6.2.2 举行两岸高层领导会晤
        6.2.3 推进两岸走向融合发展
    6.3 坚决遏制“台独”分裂活动
        6.3.1 强调“台独”分裂行径零容忍立场
        6.3.2 全面封堵台湾当局所谓“国际空间”
        6.3.3 反对美国政府及国会的涉台行为
    小结
第七章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经验与启示
    7.1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经验
        7.1.1 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
        7.1.2 始终坚持反对“台独”不妥协
        7.1.3 注重反“台独”工作方式方法
        7.1.4 高度重视两岸人民力量作用
        7.1.5 充分发挥大陆的主导性作用
    7.2 “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的启示
        7.2.1 保持大陆自身发展进步势头
        7.2.2 继续巩固一个中国原则共识
        7.2.3 持续深化两岸各项交流合作
        7.2.4 政治措施与军事手段相结合
        7.2.5 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大势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在学成果
致谢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选题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历史背景
    一、台湾问题产生的历史由来
        (一)1895年前台湾的历史沿革
        (二)1895——1945年日据台湾与“皇民化”
        (三)1945——1949年台湾回归祖国
        (四)1949年蒋介石集团兵败退据台湾
    二、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历史沿革
        (一)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初步探索时期
        (二)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成型时期
        (三)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持续巩固时期
        (四)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稳步深化时期
    三、党的十八大以前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台工作的重大历史成就
        (一)形成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的基本方略
        (二)确立了“九二共识”并不断巩固使两岸政治互动达到新高度
        (三)开启了两岸同胞大交流大交往大合作局面
        (四)取得了一系列反“台独”及反分裂斗争的重大胜利
第三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现实背景
    一、国际方面: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
        (一)风险与挑战增多,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
        (二)美国转变对华政策,大打“台湾牌”
    二、大陆方面: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一)综合国力显着增强
        (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要求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三、台湾方面:新旧因素交织存在
        (一)历史原因及地缘因素导致长期的认同差异日益强化
        (二)岛内政治力量发生逆转,两岸关系发展再次面临阻碍
        (三)岛内社情民意发生转变,青年政治认同“去中国化”明显
第四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及实践深化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理论发展
        (一)提出“民族复兴论”
        (二)提出“大陆发展决定论”
        (三)提出“融合发展论”
        (四)提出“心灵契合论”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实践深化
        (一)以“惠台三十一条”为蓝本的惠台政策全面落地
        (二)以文化交流为重要抓手
        (三)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谋划工作
        (四)福建先行先试打造台胞登陆第一家园
第五章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总体评价
    一、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基本特点
        (一)人民中心:把人民利益作为对台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全局观念: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对待两岸和平统一
        (三)战略意识:在复杂形势下主动寻求两岸关系发展新局面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的时代意义
        (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于祖国统一的理论成果
        (二)防范和化解了台海重大风险,巩固了两岸发展成果
        (三)探索和推动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践,推进了两岸融合发展
        (四)争取和赢得了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理解和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6)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社区矫正的路径探析——以社会力量整合参与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社会力量参与台籍犯罪人社区矫正的实践参考:以福建做法为例
    (一)吸纳社会力量协助开展审前社会调查和社区矫正监管工作
    (二)依托企业平台建立涉台社区矫正基地,协助开展帮教工作
    (三)小结:针对矫正对象特质,寻求最大共性,因势利导拓展社会力量支持
二、社会力量参与台籍犯罪人社区矫正工作的实务困境及探索
    (一)参与社区矫正的社会力量覆盖面不广,社会参与度较低
    (二)参与社区矫正的社会力量主体专业性不强,矫正效果有待提高
    (三)鼓励性政策落实跟进不够及时充分,社会力量持续发力不足
    (四)社区矫正衔接机制和平台不够完善,社会力量难形成合力
三、社会力量参与台籍犯罪人社区矫正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提高社会公众的认知度,扩大参与覆盖面
    (二)扩大社区矫正参与主体,提升工作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健全完善社会激励机制,建立保障参与积极性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创新工作平台整合建设,畅通社会力量参与渠道

(7)话语创新与两岸语境融合 ——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第三节 研究方案
第一章 两类“命运共同体”:文本背后的话语分歧
    第一节 共同体: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
    第二节 命运共同体:一个意涵丰富的概念
    第三节 话语分析:两岸不同语境下的“命运共同体”
第二章 “两岸命运共同体”的话语规则
    第一节 团结互助的民族观
    第二节 实事求是的历史观
    第三节 求同存异的矛盾观
第三章 三重维度下的“台湾命运共同体
    第一节 想象的共同体:历史夹缝中的“民族主义”
    第二节 镜像的共同体:外群体偏见的自证预言效应
    第三节 现实的共同体:政治民主化与共同体意识的嬗变
第四章 话语创新:实现两岸语境融合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中外政治传播思想的发展脉络及在两岸关系中的历史实践
    第二节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背景下大陆对台工作中的话语创新实践
    第三节 高风险社会背景下的两岸关系走向
    第四节 新形势下以话语创新推动两岸语境融合的实践逻辑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8)基于我国大陆地区学位论文的台湾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数据源与研究方法
    1. 数据来源及检索策略
    2. 研究方法
二、对学位论文元数据的分析
    1. 数量和时间序列分析
    2. 地理因素分析
    3. 对主要高校的分析
    4. 学科专业分析
    5. 研究生指导教师分析
    6. 研究主题的分类
三、文本挖掘与词频统计
    1. 关键词分析
    2. 论文题目的词云
    3. 对论文研究方法的初步观察
四、问题及讨论
    1. 学位论文中涉及台湾研究的选题比例低, 研究热度与两岸关系变化的相关度不大。
    2. 涉台研究学位论文选题范围狭窄, 视野不够开阔。
    3. 涉台研究学位论文的研究方法较为单一, 缺乏定量研究。

(9)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文章结构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础性概念
    第一节 融合发展的定义与特征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结构和要素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运行过程
第二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及其特征和启示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历程的基本启示
第三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复合理论模型
    第一节 经济一体化理论与两岸经济融合发展
    第二节 民间社会理论与两岸社会融合发展
    第三节 政治整合理论与两岸政治融合发展
第四章 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探讨
    第一节 两岸经济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二节 两岸社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三节 两岸政治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
第五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两岸政治发展
    第一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社会化的扩展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文化的世俗化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结构的分化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与政治参与扩大化
第六章 两岸融合发展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一节 两岸统一的基本内涵及其分析变量
    第二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三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间接效应与促进两岸统一
    第四节 两岸融合发展的挑战及其因应
结语 在新时代的融合发展中两岸同胞共创美好生活
参考文献
后记

(10)加强高校涉台智库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智库的作用及意义
二、苏州大学台商投资与发展研究所建设概况
三、新型高校涉台智库建设的路径
    (一) 注重人才培养, 打造高校涉台智库人才培养基地
    (二) 深入调查研究, 提升高校涉台智库研究成果质量
    (三) 拓展应用渠道, 建立高校涉台智库多渠道的成果发布机制
    (四) 增强对外交流, 形成多方互动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
    (五) 依托课程和活动, 发挥高校涉台智库的宣传教育作用

四、关于高校开展涉台教育的探索(论文参考文献)

  • [1]当前对台青年政策成效及前瞻——以平潭综合实验区和厦门大学为例[J]. 黄涛. 统一论坛, 2021(06)
  • [2]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以北京、上海、江苏之两岸青创基地为例[D]. 李国正(Kuo-Cheng Lee). 北京大学, 2021(09)
  • [3]台湾研究交叉学科建设的现状与前景——从“台湾学”的理论建构谈起[J]. 陈孔立. 台湾研究集刊, 2021(02)
  • [4]“九二共识”以来中国共产党反“台独”工作研究[D]. 王梦. 吉林大学, 2020(01)
  • [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台工作研究[D]. 刘兰炜. 武汉大学, 2020(05)
  • [6]台籍犯罪人在大陆适用社区矫正的路径探析——以社会力量整合参与为视角[J]. 韩巧香. 闽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4)
  • [7]话语创新与两岸语境融合 ——以“两岸命运共同体”为视角的分析[D]. 易亮. 厦门大学, 2019(08)
  • [8]基于我国大陆地区学位论文的台湾研究文献计量学分析[J]. 罗勇. 台湾研究集刊, 2018(05)
  • [9]推进两岸融合发展的理论和路径研究[D]. 王家明. 厦门大学, 2018(07)
  • [10]加强高校涉台智库建设[J]. 张明. 唯实(现代管理), 2017(08)

标签:;  ;  ;  ;  ;  

高校涉台教育发展探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