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道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道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

一、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林方圆[1](2021)在《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探索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筛选出其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绝经后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从中医和西医的角度全面提高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认识,以期为临床研究和防治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提供理论依据。2.通过观察补肝益肾方干预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探索改善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有效中医药手段,以期减少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依从性,进一步提高芳香化酶抑制剂的远期疗效。方法:1.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按照纳排标准纳入2020年2月1日至2020年12月1日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的135例正在服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分析出现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应用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以初步筛选出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再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式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其独立影响因素。对于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进行分类,通过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的方法分析与疼痛程度相关的影响因素。2.研究二:根据纳排标准,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9月1日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门诊符合要求的病例64例,将其按照1:1随机分配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根据剔除标准,最终确定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对象。对照组口服碳酸钙D3片治疗,治疗组在口服碳酸钙D3片的基础上加用补肝益肾方治疗。观察并评价两种方式对患者简明疼痛评分、晨僵时间、中医证候积分、膝关节的疼痛僵硬功能评分、手关节功能障碍评分、骨密度、血清钙、血清磷、血清碱性磷酸酶、全面健康状况的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一:(1)在入组的135例患者中发生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有64例,其发生率为47.4%,中位发病时间为服药后3.5个月。(2)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最多发的疼痛部位为手/手腕48例(75%),其后依次为膝关节39例(60.9%)、腰部23例(35.9%)、肩关节19例(29.7%)、髋关节15例(23.4%)、脚/踝8例(12.5%)。(3)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疼痛等级分布以轻度疼痛为主(62.5%),中度疼痛次之(28.1%),重度疼痛最少(9.4%)。(4)在发生AIA的患者中,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40.6%)。(5)中度和重度疼痛的AI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6)在单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体重指数、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化疗史、紫杉类药物化疗史、中医证型、骨密度、钙剂/促钙吸收剂服用情况、运动情况、日照时间共11项与AIA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7)在多因素分析中,得出年龄、化疗史、中医证型、骨密度、钙剂或促钙吸收剂服用情况、运动情况、日照时间这7项是AI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8)在对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疼痛程度的多因素分析中,得到年龄、中医证型、骨密度是AIA疼痛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2.研究二:(1)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显着降低患者各项疼痛评分,疗效优于服用仅碳酸钙D3片组(P<0.05)。(2)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明显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P<0.01),仅服用碳酸钙D3片治疗对患者的晨僵时间无明显缩短(P>0.05)。(3)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显着改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状,疗效优于仅服用碳酸钙D3片组(P<0.05)。(4)两组治疗均能降低患者的中医证候总积分,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的疗效更优(P<0.01),治疗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为70%,对照组的中医证候临床疗效为26.7%,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5)两组治疗后均能减轻患者膝关节和手关节功能活动障碍,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6)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患者的骨密度值,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对骨密度的提升程度更高(P<0.05)。(7)两组治疗均能提高患者的血清钙,但差异不明显(P>0.05);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后能降低患者的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P<0.05);两组患者的血清磷水平治疗前后变化均不明显(P>0.05)。(8)补肝益肾方加碳酸钙D3片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8个维度的全面健康状况,疗效优于服用碳酸钙D3片组(P<0.05)。(9)两组治疗均未出现雌二醇等安全性指标的异常及骨折等不良事件和不良反应。结论:1.研究一:(1)研究表明发生AIA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为主,中度及重度疼痛的AIA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以肝肾阴虚证占比居多。(2)年龄<55岁,有化疗史,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或脾胃虚弱证,骨密度为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是AIA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补充钙剂或促钙吸收剂,经常运动,每日日照时间≥30分钟是AIA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3)在发生AIA的患者中,年龄<55岁,中医证型为肝肾阴虚证,骨密度为骨质疏松者的疼痛程度更高。2.研究二:(1)补肝益肾方治疗AIA疗效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关节的疼痛评分和功能活动障碍,缩短患者的晨僵时间,改善患者的临床中医证候,全面提升患者的健康状况。(2)补肝益肾方可提高患者的骨密度,降低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3)补肝益肾方治疗过程中未出现雌二醇和其他安全性指标的异常,未出现骨折等不良事件和其他不良反应。

谭张奎[2](2021)在《基于肠物理屏障与骨免疫探讨补肾化痰方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采用补肾化痰方干预去卵巢大鼠,观测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变化,血清及骨组织中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表达,以及该方对IL-6/JAK2/STAT3和IL-2/JAK1/STAT5信号通路、CD4+T细胞亚群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cell 17,Th17)/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平衡的影响,探讨补肾化痰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6月龄雌性SD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Ovariectomized,OVX)、戊酸雌二醇组(Estradiol valerate,EV)、补肾化痰方低剂量组(OVX+BL,BL)、补肾化痰方中剂量组(OVX+BM,BM)、补肾化痰方高剂量组(OVX+BH,BH)。除Sham组外,其他组均采用手术切除卵巢,制作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术后1周灌胃给药,OVX组和Sham组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灌胃12周后取材。实验一: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观察骨组织的病理形态;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检测大鼠骨量及骨微结构,观察骨量及骨小梁的变化。实验二:运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结肠组织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2、IL-10、IL-17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肠道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Claudin-1、ZO-1 m RNA及蛋白表达。实验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血清中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中IL-6、IL-6R、JAK2、STAT3 m 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IL-6、IL-6R、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实验四: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IL-2、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中IL-2、IL-2RA、IL-2RB、JAK1、STAT5 m RNA的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IL-2、IL-2RA、IL-2RB、JAK1、P-JAK1、STAT5、P-STAT5蛋白表达。实验五: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叉头框蛋白p3(Forkhead Box,Foxp3)、维甲酸相关核孤受体γt(Retinoic acid-related orphan receptorγt,RORγt)、IL-10、IL-17含量,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IL-10、IL-17 m RNA表达,免疫印迹法检测骨组织中Foxp3、RORγt、IL-10、IL-17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骨组织中Th17,Treg细胞数量及Th17/Treg比值。结果实验一:苏木精-伊红染发现,Sham组股骨组织结构完整,骨小梁丰富,脂肪细胞少。OVX组股骨组织骨微结构破坏,髓腔内出现大量空泡状脂肪细胞。EV组髓腔脂肪细胞数量减少,网状结构略微修复,结构仍不完整。BL、BM、BH组骨小梁形态结构较OVX组明显改善。破骨与成骨细胞计数:与sham组比较,OVX组破骨细胞(Osteoclast,OC)数量显着增多(P<0.01),成骨细胞(Osteoblast,OB)数量无统计学意义;与OVX组比较,EV、BM、BH组OC数量显着减少(P<0.01或P<0.05),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B数量显着增多(P<0.01或P<0.05),EV、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骨微结构:与Sham组相比,OVX组中骨组织骨微结构参数BMD、TMD、BMC、TMC、BV/TV、Tb.N、Tb.Th降低(P<0.01),Conn.D.、Tb.Sp升高(P<0.01);与OVX组相比,EV、BL、BM、BH组中BMD、TMD、BMC、TMC、BV/TV、Tb.N、Tb.Th升高(P<0.05,P<0.01),Conn.D.、Tb.Sp降低(P<0.01,P<0.05)。三维重建中sham组大鼠骨组织骨小梁结构较均匀,排列整齐,连接呈网状,形态较完整;OVX组骨小梁结构明显变细、断裂、变薄,且骨皮质变薄,形态结构性差,骨质疏松样改变典型。实验二:苏木精-伊红染发现,Sham组结肠黏膜结构较完整,未见上皮细胞明显变性坏死或脱落,肠腺排列较为密集,固有层内杯状细胞丰富,形态及数量正常,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与Sham组相比,OVX组结肠黏膜完整性受到破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或脱落,固有层内部肠腺腺腔扩张,可见炎性细胞浸润黏膜肌层。与OVX组相比,EV、BM、BH组结肠黏膜各层次结构较为清晰,肠腺排列较规则,炎症细胞浸润减少,杯状细胞数量增加,形态改善。BL组结构改善不明显。与Sham组比较,OVX组IL-6、IL-17浓度显着升高,IL-2、IL-10浓度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比较,EV、BM、BH组IL-6、IL-17浓度显着降低(P<0.01),IL-2、IL-10浓度显着升高(P<0.01或P<0.05);BL组IL-6浓度降低(P<0.05),IL-17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2浓度升高(P<0.05),IL-10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R及WB:与Sham组比较,OVX组Occludin、Claudin-1、ZO-1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与OVX组比较,BH组Occludin、Claudin-1、ZO-1 m RNA表达升高(P<0.01,P<0.05),EV组ZO-1 m RNA表达升高(P<0.05),BM组Claudin-1、ZO-1 m RNA表达升高(P<0.05),EV、BM、BH组Occludin、Claudin-1、ZO-1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P<0.05),BL组各项指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实验三:与Sham比较,OVX组大鼠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升高(P<0.01);骨组织中IL-6、IL-6R、JAK2、STAT3 m RNA表达显着增加(P<0.01),IL-6、IL-6R、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显着增加(P<0.01)。与OVX组比较,各干预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1);骨组织中IL-6、IL-6R、JAK2、STAT3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IL-6、IL-6R、JAK2、P-JAK2、STAT3、P-STAT3蛋白表达降低(P<0.01或P<0.05)。与BL组比较,BH组血清中IL-6、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1)。骨组织中IL-6、IL-6R、JAK2、STAT3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IL-6、IL-6R、P-JAK2、P-STAT3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实验四:与Sham比较,OVX组大鼠血清中IL-2、TGF-β1含量显着降低(P<0.01);骨组织中IL-2、IL-2RA IL-2RB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降低,JAK1、STAT5 m RNA表达显着升高(P<0.01),JAK1、P-JAK1、P-STAT5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与OVX组比较,各干预组血清中IL-2、TGF-β1含量显着升高(P<0.01),EV、BM、BH组骨组织中IL-2、IL-2RA、IL-2RB m RNA表达显着升高,JAK1、STAT5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BL组中仅IL-2RA差异有显着性统计学意义(P<0.05)。EV、BL、BM、BH组骨组织中IL-2、IL-2RA、IL-2RB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P-JAK1、P-STAT5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JAK1、STAT5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BL组比较,BH组血清中IL-2、TGF-β1含量显着升高(P<0.01)。BH组骨组织中IL-2、IL-2RB m RNA表达显着升高,JAK1、STAT5 m RNA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IL-2、IL-2RA、IL-2RB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JAK1、P-STAT5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实验五:与Sham组比较,OVX组血清中Foxp3、IL-10浓度显着降低,骨组织中Foxp3、IL-10 m RNA及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RORγt、IL-17m RNA及蛋白显着升高(P<0.01);与OVX组比较,各干预组血清中Foxp3、IL-10浓度显着升高(P<0.01),RORγt、IL-17浓度显着降低(P<0.01,P<0.05)。EV、BM、BH组骨组织中Foxp3、IL-10m RNA显着升高(P<0.01,P<0.05),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BL、BM、BH组骨组织RORγt、IL-17m RNA显着降低(P<0.01,P<0.05)。EV、BM、BH组骨组织Foxp3、IL-10蛋白表达显着升高(P<0.01,P<0.05),BL组Foxp3蛋白表达升高(P<0.05),IL-10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V、BM、BH组骨组织RORγt、IL-17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1,P<0.05)。BL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式分析:与Sham组比较,OVX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显着降低(P<0.01),CD4+IL-17A(Th17)细胞数量显着升高(P<0.05),Th17/Treg比值显着升高(P<0.01)。与OVX组比较,EV、BL、BM、BH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数量显着升高(P<0.01),CD4+IL-17A(Th17)细胞数量在EV、BM、BH组显着降低(P<0.01,P<0.05),在BL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h17/Treg比值显着降低(P<0.01)。结论补肾化痰方可能通过修复肠道黏膜屏障功能,改变骨免疫环境,调节Th17/Treg平衡,双向调节骨形成与骨吸收,起到防治PMOP的作用。

石娜[3](2021)在《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PMOP)约发生在25%-50%的绝经后女性中,患者常可出现全身乏力、骨痛等症状,且伴有较高的骨折发生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穴位埋线可以有效防治PMOP,但尚不清楚穴位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ta,GM)可以影响人体骨量代谢,与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的发生密切相关,而代谢组学可以测量生物样品中所有代谢产物组成及其在内外刺激下的动态变化。我们拟通过观察穴位埋线对PMOP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检测来初步探讨埋线治疗PMOP的作用机制。[研究方法](一)临床部分将90名年龄在50-65岁之间,已自然绝经2年以上且经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检查符合OP的女性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药物组和药物+埋线组,每组各45例。去除脱落病例,最终药物组纳入统计42例,药物+埋线组纳入40例。药物组口服钙尔奇D,每日1次,每次2片;阿法骨化醇,1粒/次,每天1次,两种药物共同服用6个月。药物+埋线组在口服药物的基础上对脾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关元等穴位进行埋线治疗,每周1次。脾俞等双侧穴位每次选用单侧治疗,中脘等单穴则交替选择,连续治疗6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治疗6个月后进行腰椎及股骨颈BMD检测,检测血清骨保护素(OPG)、核因子k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雌二醇(E2)、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甘油三脂(TG)、胆固醇(TC)、肌酐(Cr)及尿素氮(BUN)水平,并采用OP疗效判定、VAS评分、OP证候积分及脾胃功能评估量表进行评定。(二)实验部分选择32只3月龄雌性SD大鼠,将其随机分为A空白组、B假手术组、C模型组及D埋线组,每组各8只。C组和D组切除双侧卵巢以制造PMOP模型,B组仅切除卵巢周围少量脂肪组织。A组、B组和C组不做任何干预,D组选取大鼠“肾俞”、“后三里”进行埋线治疗,两侧穴位交替进行,每1周埋线1次,连续治疗12周。治疗后检测大鼠股骨及胫骨BMD,血清E2、Ca、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1,25(OH)2D3、OPG、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RANK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内毒素(LPS)、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p38),基于16S rRNA扩增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大鼠粪便GM的构成及丰度,使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短链脂肪酸(Short Chain Fatty Acids,SCFAs)的组成及含量,使用液质联用(LC-MS)技术进行非靶向代谢组学研究,检测粪便差异代谢物及相关代谢通路。[研究结果](一)临床部分两组受试者治疗后腰椎及股骨颈BMD均高于治疗前,且BMD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虽然药物+埋线组较药物组的BMD有明显提高,但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VAS及OP证候积分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降低(P<0.01),与药物组相比较,药物+埋线组的OP证候积分下降更加明显(P<0.05)。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与治疗前对比明显降低(P<0.01),而药物组治疗前后变化并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脾胃功能评分降低程度与药物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之间OP显效率差异显着(P<0.01)。药物+埋线组治疗后的血清E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P<0.01),两组E2在治疗6月后对比差异显着(P<0.05),但两组之间E2的增加趋势对比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OPG较治疗前显着增高(P<0.01);药物+埋线组对OPG增加的趋势优于药物组(P<0.01)。治疗后药物+埋线组RANKL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治疗前后RANKL变化不明显(P>0.05),药物+埋线组RANKL的降低程度优于药物组(P<0.01)。ALT、Cr及BUN治疗前后均处于正常水平范围,两组之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3个月及治疗6个月后,药物+埋线组TC及TG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药物组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药物+埋线组可明显降低TC及TG,效果优于药物组(P<0.01)。(二)实验部分模型组大鼠股骨和胫骨BMD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明显降低,埋线组BMD较模型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E2、PTHrP、1,25(OH)2D3、OPG、OPG/RANKL及IGF-1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下降,埋线组较模型组则出现了上升,除IGF-1外,其它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模型组RANKL、TNF-α、IL-1、LPS、MAPK/p38较空白组及假手术组明显升高,埋线组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水平的下降,除LPS外,其他指标两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M丰度及物种组成经Alpha多样性分析,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经Beta多样性分析,空白组与假手术组、空白组与模型组、空白组与埋线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组间Beta多样性指数热图、PCoA分析、PCA分析及UPGMA聚类树中均可以看到,ABD三组物种组成及丰度更为接近,与C组有较大的差异。四组之间的菌群物种组成有一定的差别,对组间的差异物种进行T-test检验,可见OP模型发生变化的菌群主要包括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D组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明显高于C组。埋线干预的菌群主要包括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还对放线菌门、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及拟杆菌门下的不同分类水平菌群具有显着的干预作用。与空白组及假手术组对比,模型组各SCFAs含量均出现了显着下降(P<0.01或P<0.05),而埋线组变化并不明显(P>0.05)。埋线组SCFAs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了一定的上升,其中乙酸、丁酸、异戊酸、戊酸及己酸含量与模型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埋线组主要在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皮质醇合成与分泌、库欣综合征、糖酵解和糖异生、磷酸戊糖途径、维生素B6代谢等通路发生了显着变化(P<0.05);粪便中孕烯醇酮、色氨酸、胆红素等物质含量显着上调,而尿皮质醇、黄尿酸、3-hydroxy-5-pregnan-20-one、3-磷酸甘油醛、5-磷酸核酮糖等则出现明显下调(P<0.05)。埋线组与模型组相比,发生显着变化的通路主要包括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埋线组大鼠粪便中的花生四烯酸、前列腺素G2等代谢物含量较模型组均出现显着下调(P<0.05)。[研究结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PMOP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脾胃功能,主要通过提高雌激素、1,25(OH)2D3、PTHrP 及 IGF-1 水平,降低 TNF-α、IL-1、LPS 及 MAPK/p38 水平,调节OPG/RANKL系统以达到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穴位埋线可以通过提高乳酸杆菌目(科、属)、芽孢杆菌目及链球菌科(属)等益生菌的丰度及SCFAs的含量,降低柔膜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及梭杆菌门等致病菌的丰度,最终达到防治PMOP的目的。色氨酸代谢、类固醇激素的生物合成、血小板活化、亚油酸代谢、5-羟色胺能突触等通路可能是穴位埋线干预PMOP的主要作用通路。另外,穴位埋线可通过减少花生四烯酸及前列腺素的含量来减少或抑制炎症反应,这可能是埋线治疗PMOP的机制之一。

杨怡家[4](2021)在《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患者,治疗前后的汉密尔顿焦虑症量表、中医证候评分、VAS及血清雌激素(FSH、E2)水平、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25-羟维生素D)的变化及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根据纳排标准,选取6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患者,记录患者身高、体重等基本信息,测定患者骨代谢、雌激素等各项生化指标。并同时观察患者骨密度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指标。(2)选择满足纳入以及排除条件的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患者,相应地划分成试验组、对照组两个方面,分别为30人。对照组方面,病人的治疗方式为阿法骨化醇成分0.25ug,一天1次。试验组方面,进行丹栀逍遥散(每日1剂,200ml水煎服,早晚两次分服)结合健骨丸5g治疗,每天早晚各1次,观察治疗6个月。主要观察参与治疗前后症状的缓解状态,以及在骨密度、骨代谢指标(血清骨钙素、25-羟维生素D)、雌激素水平(雌二醇、促卵泡激素)等指标,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中医症候积分的变化。结果:(1)相关性分析:治疗后,中医症状的积分数值指标上,试验组的总体分值显然超过未接受治疗前,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不过在睡眠状态与出虚汗问题上,存在的差异不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试验组的病人VAS痛感分值控制问题上,显然好过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试验组病人HAMA两表分值控制问题上,显然好过对照组,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治疗完成后,通过骨钙素小组内部的对比分析,发现两个小组相比参与治疗前都出现明显的缓解,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小组之间的对比分析过程中,试验组病人的病情缓解显然更为突出一些,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在25-羟维生素D3对比问题上,试验组病人相比参与前出现了大幅度的缓解,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25-羟维生素D3小组之间的对比分析问题上,试验组病人的缓解效果相比之下更加突出,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在骨密度小组在进行相关治疗活动之前,该两组的数据对比不具有差异存在相应的统计价值(P>0.05);在进行相关治疗活动之后,两组组间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但该部分的组别数据对比具备差异存在相应的统计价值(P<0.05);在E2组内部之间对比分析问题上,发现两个小组相比参与治疗前都出现明显的缓解,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E2小组之间的对比分析上,试验组病人的缓解效果相比之下更加突出,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在FSH对比问题上,两个小组病人相比参与治疗前,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两组小组内部进行对比分析,观察到存在的差异不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试验组病人方面,出现明显效果的为14人,有效对应为12人,无效对应为4人,对照组方面,出现明显效果对应为8例,一定效果对应为12人,无效部分对应为10人,两组病人的临床治疗通过相应的检验过程,根据结果认识到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的差异满足统计学价值(P<0.05),试验组患者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1)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肝郁型焦虑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调整雌激素水平。(2)健骨丸在对相应骨质疏松症病人的治疗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的症状表现,在骨代谢参数方面,此时能够提升骨钙素与维生素D的水平,改善相应的骨形成率,缓解其中的骨破坏问题,实现更为稳定的骨平衡。(3)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肾虚肝郁证)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调节机体骨代谢、性激素水平、焦虑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安全性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郭丹郡[5](2020)在《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文中提出缺钙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健康问题,且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骨质疏松症也日益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本实验前期研究发现鸭蛋蛋清肽(Desalted duck egg white peptides,DPs)及蛋清源四肽VSEE在体内外实验模型中均具有良好的促钙吸收作用,其主要是通过激活TRPV6钙离子通道促进钙吸收的。然而对于钙敏感受体(Calcium sensing receptor,Ca SR)是否是DPs的另一作用靶标,以及DPs和VSEE是否能直接影响骨合成代谢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阴离子交换柱、HPLC-ESI/MS/MS、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和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Single-pass intestinal perfusion,SPIP),考察了Ca SR是否介导DPs对肠钙吸收的调控作用,以期更全面地诠释鸭蛋蛋清肽的促钙吸收机理。此外,本文通过MC3T3-E1细胞和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并结合钙离子荧光探针技术、分子生物学手段、Micro CT分析、组织学观察等方法,将DPs促钙吸收研究拓展到促进骨合成研究,并对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探究。同时,本文采用体外模拟胃肠道消化试验、Caco-2/HT-29共培养模型、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考察了VSEE的体外稳定性、转运吸收和相关机制,以及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和代谢稳定性,旨在为VSEE未来的应用和开发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正构调节钙敏感受体鸭蛋蛋清肽的筛选与鉴定采用阴离子交换柱对DPs进行初步的分离纯化,筛选出具有高可溶性钙结合活性的组分(F3),并对F3进行HPLC-ESI-MS/MS分析,解析出49条肽段,其中包含16条含有芳香族氨基酸的肽段。采用分子对接虚拟筛选技术对这16条肽段与Ca SR蛋白的亲和力进行预测,根据Total score打分从中选取了FAE、FNE、INSW、FDPE和NFE进行后续实验。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INSW和NFE能显着降低由NPS-2143引起的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升高(P<0.05),抑制率分别为45.80%和48.81%,并能显着提高小肠钙吸收百分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着上调十二指肠上Ca SR基因表达量(P<0.05)。此外,分子对接结果表明这两条肽段均能很好地进入Ca SR蛋白的活性口袋,并占据活性中心,其主要结合作用力为氢键作用和疏水相互作用,结合位点位于Ca SR蛋白的捕虫夹结构域(Venus flytrap domain,VFTD),与芳香族氨基酸结合位点类似。2.DPs及VSEE对MC3T3-E1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DPs(0.8-10mg/m L)和VSEE(0.2-2m M)在含或不含4m M Ca Cl2下分别处理前成骨细胞MC3T3-E15天和7天后发现,细胞增殖率均显着增加,并显着提高MC3T3-E1细胞在S期的比例(P<0.05)。DPs和VSEE在含/不含4m M Ca Cl2下分别处理MC3T3-E1细胞均能显着提高其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P<0.05),促进矿化结节的产生;DPs/VSEE+4m M Ca Cl2组的效果均优于相同浓度但不添加Ca Cl2处理组。此外,DPs、VSEE能显着上调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Wnt3a、LRP5、β-catenin)表达量,以及相关下游蛋白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蛋白的表达水平(P<0.05),继而促进MC3T3-E1细胞增殖、分化和矿化。此外,在[Ca2+]i为2m M时,DPs能激活L-型钙离子通道,对促进MC3T3-E1细胞“外钙内流”有部分贡献;VSEE能诱导MC3T3-E1细胞内钙库中钙离子的释放,同时能激活L-型钙离子通道,且其促进细胞“外钙内流”的能力较DPs大幅提升。VSEE促MC3T3-E1细胞分化、矿化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VSEE的酸性氨基酸簇“EE”对于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有重要的贡献;四肽氮端为“V”对MC3T3-E1分化和矿化的促进作用优于氮端为“A”;VSEE的丝氨酸“S”磷酸化后,其对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若外源添加钙离子时,则还需考虑钙磷比对骨形成的影响。3.VSEE体内外消化、吸收和代谢研究VSEE分别在37-100℃和p H 4-10下处理后,其含量均能保持在95%以上,VSEE先后经过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共同作用后,其含量仍能保持在80%以上;提示VSEE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同时对消化酶也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在Caco-2/HT-29细胞共培养模型中,VSEE的最优转运条件为转运时间2h和浓度0.5mmol/L,其转运量可达到16.51%;此外,VSEE是通过细胞旁路转运和小肽转运蛋白1(Peptide transporter 1,Pep T1)两种途径转运吸收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发现,VSEE的血药浓度经时曲线符合1/C2权重的二室模型,其在大鼠体内的表观分布容积较小(1.17±0.15 L/kg),但滞留时间(76.05±1.11 min)和半衰期(57.0±0.42 min)较长;提示VSEE脂溶性较差,但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体内不易被降解。4.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在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中,DPs和VSEE能显着降低血清中骨转换标志物ALP、I型原胶原N端前肽(N-terminal propeptide of type I procollagen,PINP)、I型胶原羟基端肽β降解产物(Cross-linked C-terminal telopeptide,β-CTX)水平(P<0.05),显着提高股骨与胫骨干重指数和骨钙含量(P<0.05);DPs和VSEE也可以有效地改善去势大鼠股骨与胫骨的生物力学性能,减轻骨微结构的破坏,增加骨小梁数量。同时,DPs和VSEE能显着上调骨骼中Wnt3a、LRP-5、β-catenin以及小肠中occludin、claudin-3蛋白的表达量(P<0.05),也能显着改善肠道微生物种类组成和比例(P<0.05)。此外,DPs和VSEE能显着降低血清中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水平(P<0.05),显着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HDL-C)水平(P<0.05),且明显地减少脂肪细胞大小,减少肝脏组织中脂肪滴聚集。综上所述,DPs和VSEE能通过改善去势大鼠的小肠屏障功能、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激活骨代谢和脂质代谢交叉信号通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进而对雌激素水平降低引起的骨质疏松症和伴随而来的脂质代谢紊乱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李焱[6](2020)在《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抗阿尔茨海默症及抗疲劳活性初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海洋贝类资源丰富,加工后废弃物(尤其是贝壳)数量巨大。但是,目前对贝类加工废弃物的传统利用方式价值偏低,易造成资源浪费。本研究在课题组已开发利用焦谷氨酸与贝壳碳酸钙反应制备焦谷氨酸钙技术的基础上,对焦谷氨酸钙进行了抗骨质疏松作用、对认知障碍的治疗和神经保护作用以及抗疲劳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期为焦谷氨酸钙在医药、功能食品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首先,通过构建三月龄去卵巢雌性SD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模拟了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对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症效果和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以大鼠血清中25-OH-VD及骨钙含量评价焦谷氨酸钙的促钙吸收作用,以骨密度、股骨骨壁厚度,以及骨量为标准评价了焦谷氨酸钙对骨骼的改善作用;以骨转换指标碱性磷酸酶含量、成骨相关通路以及破骨相关通路初步探究了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作用相关机制。结果表明焦谷氨酸钙能够显着提升大鼠血清中因去势手术所造成的25-OH-VD含量下降,显着提升骨钙含量、骨密度、骨壁厚度,改善骨骼骨小梁微环境,降低由于补偿性骨生成带来的碱性磷酸酶含量提升,并且提高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n,OPG)表达与降低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的表达以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降低Dickkopf1蛋白的含量以增加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胞内的含量,从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以上结果表明,焦谷氨酸钙能促进钙质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体内骨矿化,通过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和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达到改善骨骼健康、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其次,通过腹腔注射东莨菪碱造成小鼠短期记忆障碍模拟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对焦谷氨酸钙的改善认知障碍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行了探究。通过莫里斯水迷宫和Y迷宫两种行为学试验对焦谷氨酸钙改善认知障碍小鼠的空间记忆能力和认知功能功效进行了检测;通过小鼠海马区炎症指标、氧化应激指标和胆碱能指标的检测,对焦谷氨酸钙的神经保护功效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焦谷氨酸钙可以显着降低小鼠在莫里斯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的潜伏期,提高在莫里斯水迷宫空间探索试验中穿越原安全平台所在位置次数,延长小鼠在Y迷宫新臂中的探索时间,证明焦谷氨酸钙的确可以改善由东莨菪碱引起的小鼠认知障碍。此外,焦谷氨酸钙还能降低小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提高IL-10含量,降低IL-1β和TNF-α含量,证明焦谷氨酸钙能通过改善小鼠海马区抗氧化能力、提高抗炎能力达到保护海马区神经细胞的目的,并且通过保护海马区神经细胞改善东莨菪碱引起的认知障碍。最后,通过腹腔注射脂多糖复合强迫游泳模型小鼠检验焦谷氨酸钙的抗疲劳活性,以游泳时间为指标评价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运动耐力的增强效果,并对小鼠肌糖原和肝糖原含量、血清炎性因子和抗炎因子以及氧化应激指标进行了检测,以探究焦谷氨酸钙的抗疲劳机制。结果表明,焦谷氨酸钙能够显着增加小鼠的游泳时间,并且能够增加小鼠肌糖原、肝糖原的含量,降低血清乳酸含量,增加小鼠血清抗炎因子IL-10含量,减少TNF-α和IL-1β的含量,增加小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降低丙二醛含量。提示焦谷氨酸钙能够通过增加小鼠能量储备,影响小鼠能量代谢,降低血清乳酸含量,并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和抗炎能力,从而提高小鼠对疲劳的耐受能力。本研究通过动物实验,对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症、抗阿尔茨海默病以及抗疲劳功效及相关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焦谷氨酸钙的体内吸收情况良好,能够有效地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改善东莨菪碱诱导的认知障碍,并拥有良好的抗疲劳效果。因此,本文研究结果为高值化利用海洋贝类加工废弃物提供了基础资料。

陈辉阳[7](2020)在《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并与金天格胶囊治疗骨质疏松进行比较,客观评价骨坚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厦门市中医院骨一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采用单盲的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骨坚方治疗,对照组给予金天格胶囊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雌激素、平衡能力及腰椎功能的变化情况,并在试验前后对肝肾功能进行评估。结果:1.治疗期间无脱落病例。2.符合本研究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BMI、病程、骨密度)经统计分析,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3.雌二醇方面,试验组可以显着提升雌二醇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对雌二醇无明显作用(P>0.05)。4.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方案均可以改善平衡能力,其中试验组对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两组患者试验前JOA腰椎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后两组的JOA腰椎功能评分均较前好转,且试验组JOA腰椎功能评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试验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对照组。6.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后肝肾功能检查均无异常,且组内、组间均无差异(P>0.05),说明两组治疗方案均无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骨坚方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可提高雌二醇水平、改善平衡能力及JOA腰椎功能评分,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治疗方法。

刘纳[8](2019)在《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测定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25-羟维生素D2、D3(25-OHD2、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的含量,探讨其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的相关性,以指导临床早期筛查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病变,为及时预防和治疗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病房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其中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30例(DM组,A组,对照组),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30例(DN组,B组,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女性7例,男性23例,观察组:女性8例,男性22例。纳入方法:1.糖尿病诊断依照1999年美国ADA诊断标准及分型标准执行:1.典型糖尿病症状(烦渴多饮、多尿、多食、不明原因体重下降)加上随机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l),2.空腹血糖≥7.0mmol/L。3.葡萄糖负荷后2h血糖≥11.1mmol/L(无典型糖尿病症状者,需改日复查确认)。(注:空腹状态是指至少8h没有进食热量,随机血糖不考虑上次用餐时间,一天中任意时间的血糖,不能用来诊断空腹血糖异常或糖耐量异常)以上三条只要任意一条连续2次复查阳性,便可诊断糖尿病。2.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即Mogensen分型中的糖尿病肾病IV期,即尿微量白蛋白>300mg/24h,尿常规示蛋白定性(≥1+),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肾小球滤过率>20ml/min。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检测项目及骨密度、骨代谢标记物相关信息:所有人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25-OHD3)、甲状旁腺激素(PTH)、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C-P)、空腹血糖(FPG)、血清钙离子、血清磷离子,并收集病程、年龄、身高、体重、血压等与2型糖尿病肾病相关的数据。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股骨颈、全髋及腰椎L1-4区骨密度BMD值(g/cm2)及T-score值和Z-score值。结果:所有的数据分析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比较使用四格表卡方检验,不适用于卡方检验的使用Fisher精确检验,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纳入观察指标之间对研究对象的关系。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出结果如下:(1)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即观察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即对照组比较血PTH升高(P<0.05),25-羟基维生素D2、D3(25-OH-D2、D3)正常白蛋白尿组高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P<0.0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的血清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的β-胶原降解产物测定(β-CTX)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P<0.05)。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比较,两组血钙、血磷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使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检测得出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变高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P<0.05)。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血压、血糖及病程构成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3)对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做Pearson相关分析,25-羟基维生素D2与腰1-4全部腰椎及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3与腰2-4及全部腰椎及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正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与PTH具有负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与血清钙离子呈正相关。PTH与腰1、腰2 BMD值呈负相关,β-CTX与腰椎、股骨颈及整体髋关节BMD值呈负相关。25-羟基维生素D2、D3的相关系数平均在0.2-0.4,PTH及β-CTX的相关系数平均在0.1-0.2。(4)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s回归分析发现,25-羟基维生素D2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率呈负相关,PINP与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率呈正相关。根据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当25-羟基维生素D2每降低1nmol/L时,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将升高0.78倍;当PINP值每升高1ng/mL时,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将升高0.879倍。25-羟基维生素D是2型糖尿病肾病的保护因素。结论:(1)2型糖尿病患者在出现尿蛋白阳性后,易出现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病变,骨代谢标记物(25-OHD2、D3、PTH、PINP、β-CTX)可出现相应变化,而且早于骨密度值的改变。(2)在本研究骨代谢标记物中,25-羟基维生素D与骨密度值的相关性系数最高,并且为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患病风险的较敏感指标,可作为临床期肾病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预测因子,在临床上应着重监测。

曾星凯[9](2019)在《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对郴州市某县农村居民行尿石症和骨密度调查,了解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可能为尿石症高危人群的筛查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县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8个自然村的340名常住居民。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生活习惯、B超检查尿石症患病率、双能X线骨密度仪检查腰椎和髋部骨密度情况及抽血检查血生化及骨代谢标志物,分析尿石症患病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1)8个村340名村民中B超确诊结石33例,患病率为9.71%;其中男性135例,结石患病率14.07%;女性205例,结石患病率6.83%。男性结石患病率高于女性结石患病率(χ2=4.875,P=0.038)。(2)女性绝经前结石患病率为3.45%,绝经后结石患病率8.16%,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53,P=0.228)。<50岁男性结石患病率为14.00%,≥50岁男性结石患病率为14.12%,患病率无明显差异(χ2<0.001,P=0.985)。(3)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33.46±11.14)显着高于非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28.75±9.06)(P=0.006);结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77.67±19.81)与非结石组血清碱性磷酸酶(73.64±22.9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4);结石组β胶原降解产物(0.43±0.15)与非结石组β胶原降解产物(0.37±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结石组总I型原胶原N端前肽(64.93±25.60)与非结石组总I型原胶原N端前肽(56.77±24.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6)。(4)绝经后女性及≥50岁男性组:骨质正常组结石患病率11.11%,低骨密度组结石患病率13.08%,骨质疏松组结石患病率6.25%;三组之间结石患病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340,P=0.31)。绝经前女性及<50岁男性组:骨密度在同龄人范围内组结石患病率7.84%,骨密度低于同龄人组结石患病率16.67%,两组结石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8,P=0.45)。(5)尿石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显示,25羟基维生素D是尿石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3.43,95%CI:1.319.00)。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33.46±11.14)显着高于非结石组25羟基维生素D(28.75±9.06)(P=0.006)。结论:(1)郴州某县农村居民尿石症与骨密度无显着相关性,骨密度异常患者可能不是尿石症高危人群。(2)25羟基维生素D是尿石症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25羟基维生素D增高尿石症发病风险可能增加。

张帆[10](2019)在《加味二仙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加味二仙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该病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方法:将符合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对照组给予钙尔奇D治疗并结合运动方式管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加味二仙汤,共治疗3个月。观察指标包括:视觉模拟评分(VAS)、骨密度(BMD)、中医证候积分、骨代谢生化指标,比较上述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1.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总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VAS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96.7%,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8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单项中医症状比较:治疗组改善患者腰脊刺痛、腰膝酸软、步履艰难、头晕耳鸣的症状上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骨代谢生化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后25(OH)D均较治疗前升高,治疗组升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安全性评价: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安全性观察指标均未出现异常,未见明显毒副作用,加味二仙汤治疗本病临床安全性好。结论:1.加味二仙汤能明显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V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改善临床症状。2.加味二仙汤能够提高患者血清25(OH)D水平,维持骨代谢稳定。

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一技术路线图
研究一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6 小结
研究二技术路线图
研究二 补肝益肾方干预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临床资料
    3 研究方法
    4 统计学方法
    5 研究结果
    6 小结
讨论
    1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研究概况
        1.1 现代医学对AIA的认识及治疗
        1.2 中医学对AIA的认识及治疗
    2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中医证型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AIA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
        2.2 AIA发生的影响因素
        2.3 AIA疼痛程度的影响因素
    3 补肝益肾方治疗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依据
        3.1 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AIA的病机与治疗
        3.2 补肝益肾方溯源及方解
        3.3 补肝益肾方的现代药理学机制分析
    4 补肝益肾方干预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基于肠物理屏障与骨免疫探讨补肾化痰方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西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补肾化痰方组成及药理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补肾化痰方对去卵巢大鼠骨量及骨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补肾化痰方对OVX大鼠肠道物理屏障功能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补肾化痰方对IL-6/JAK2/STAT3 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四 补肾化痰方对IL-2/JAK1/STAT5 通路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实验五 补肾化痰方对 Th17/Treg 平衡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综述 肠道微生物与骨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二 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致谢

(3)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 西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1.1 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1.2 骨质疏松症的细胞学基础
    2. 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1 概述
        2.2 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因病机
    3.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研究进展
        3.1 西医治疗
        3.2 中医药治疗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2. 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3. 病例选择、排除标准
        3.1 纳入标准
        3.2 排除标准
        3.3 脱落和剔除标准
        3.4 终止标准
    4. 伦理学
    5. 试验设计
        5.1 样本量估算
        5.2 随机分组及随机隐藏的执行
        5.3 盲法设计
        5.4 知情同意及健康教育
    6. 临床治疗
        6.1 药物组治疗方案
        6.2 药物+埋线组治疗方案
    7. 主要检测指标及检测方法
        7.1 腰椎(L2-4)及股骨颈骨密度检测
        7.2 血清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8. 疗效标准评估
        8.1 骨质疏松症疗效判定标准
        8.2 视觉模拟(VAS)评分
        8.3 骨质疏松症证候积分
        8.4 脾胃功能评估
    9. 统计分析
    10. 结果
        10.1 受试者基本情况对比
        10.2 骨密度对比
        10.3 疗效评估情况对比
        10.4 血清指标结果
    11.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
        1.2 造模与分组
        1.3 干预方法
    2. 主要试剂及仪器
    3. 检测标本的收集
        3.1 血清收集方法
        3.2 粪便收集方法
        3.3 股骨、胫骨收集方法
    4. 实验步骤
        4.1 骨密度的检测
        4.2 血清指标的检测
        4.3 肠道菌群的检测
        4.4 短链脂肪酸的检测
        4.5 代谢组学研究
    5. 统计方法
    6. 实验结果
        6.1 骨密度结果
        6.2 血清指标结果
        6.3 肠道菌群结果
        6.4 短链脂肪酸结果
        6.5 代谢组学结果
        6.6 代谢组学与菌群相关性分析
    7.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附录一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二 脾胃功能评估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 绝经期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现代医学认识
        1.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焦虑症的概述及流行病学研究
        1.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及高危因素研究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防治研究
    2. 中医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焦虑症的中医病名认识
        2.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焦虑症的病因病机
        2.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合并焦虑症的中医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病例采集
        2.1 病例来源
        2.2 临床分组
    3. 病例筛选
        3.1 诊断标准
        3.2 纳入标准
        3.3 排除标准
        3.4 脱落标准
        3.5 终止试验标准
    4. 治疗方案
    5. 观察指标
        5.1 一般资料
        5.2 疗效性指标
    6. 疗效评价标准
        6.1 症候评分标准
        6.2 临床疗效评价标准
        6.3 安全性指标
    7. 统计学分析
    8. 结果
        8.1 基本情况比较
        8.2 两组症候积分比较
        8.3 治疗前后HAMA评分比较
        8.4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8.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代谢指标比较
        8.6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测定比较
        8.7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性激素水平比较
        8.8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8.9 安全性观察
第三章 讨论
    1. 理论依据
        1.1 滋肾疏肝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根本大法
        1.2 健脾宁心为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重要治则
    2. 方药组方分析
        2.1 丹栀逍遥散加减组方分析
        2.2 健骨丸组方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中医症候积分、症状体征改善情况
        3.2 骨密度改善情况
        3.3 性激素水平改善情况
        3.4 骨代谢指标改善情况
        3.5 HAMA量表分析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附录二: 中医症候积分量表
致谢

(5)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钙敏感受体的研究进展
        1.1 CaSR功能
        1.1.1 钙调组织
        1.1.2 非钙调组织
        1.2 CaSR结构
        1.3 CaSR配体
        1.3.1 Ⅰ型配体
        1.3.2 Ⅱ型配体
    2 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2.1 危险因素
        2.1.1 年龄
        2.1.2 饮食模式
        2.1.3 营养素摄入
        2.1.4 生活方式
        2.1.5 继发性原因与遗传因素
        2.2 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治疗
        2.2.1 药物治疗
        2.2.2 非药物干预
        2.3 骨代谢信号通路
        2.3.1 OPG/RANKL/RANK
        2.3.2 BMP/Smad
        2.3.3 Wnt/β-catenin
        2.4 生物活性肽与骨质疏松症
        2.4.1 乳源肽
        2.4.2 胶原肽
        2.4.3 其他来源
    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5 本课题的创新点
第二章 正构调节钙敏感受体鸭蛋蛋清肽的筛选与鉴定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DPs的分离纯化
        2.3 可溶性钙结合量测定
        2.4 高活性级份DPs的 RP-HPLC分析
        2.5 高活性级份DPs的 HPLC-ESI/MS/MS分析
        2.6 质谱解析
        2.7 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2.7.1 配体准备
        2.7.2 受体蛋白准备
        2.7.3 分子对接计算
        2.8 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实验方法
        2.8.1 实验溶液和试验药物的配制
        2.8.2 大鼠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
        2.8.3 大鼠血清中甲状旁腺激素(PTH)检测
        2.8.4 小肠钙吸收百分比、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计算公式
        2.8.5 十二指肠CaSR基因检测
        2.9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的分离纯化
        3.2 鸭蛋蛋清肽的RP-HPLC分析
        3.3 鸭蛋蛋清肽的质谱鉴定
        3.4 分子对接虚拟筛选
        3.5 六种含芳香族氨基酸小肽对大鼠肠钙吸收的影响
        3.6 CaSR抑制剂对六种寡肽促肠钙吸收作用的影响
        3.7 CaSR抑制剂对六种寡肽引起血清中PTH水平改变的影响
        3.8 六种寡肽与CaSR抑制剂对大鼠十二指肠CaSR基因表达的影响
        3.9 NFE、INSW与 CaSR蛋白分子对接
    4 讨论
        4.1 生物活性肽的活性预测
        4.2 在体小肠单向灌流法
        4.3 鸭蛋蛋清肽与钙敏感受体的作用
    5 本章小节
第三章 DPS对 MC3T3-E1 增殖、分化和矿化的影响及相关机制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细胞复苏
        2.2.2 细胞培养
        2.2.3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2.2.4 MC3T3-E1细胞周期测定
        2.2.5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分化和矿化的影响
        2.2.6 MC3T3-E1细胞中相关蛋白的测定
        2.2.7 MC3T3-E1 细胞中Ca~(2+)的测定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增殖的影响
        3.2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周期的影响
        3.3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分化的影响
        3.4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矿化的影响
        3.5 鸭蛋蛋清肽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
        3.6 鸭蛋蛋清肽对MC3T3-E1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
        3.7 鸭蛋蛋清肽促MC3T3-E1细胞“外钙内流”的机理探究
        3.8 VSEE促 MC3T3-E1 细胞分化、矿化的构效关系研究
    4 讨论
        4.1 鸭蛋蛋清肽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作用
        4.2 钙振荡与骨形成
    5 本章小节
第四章 VSEE体内外消化、吸收和代谢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VSEE体外稳定性研究
        2.2.1 VSEE的温度稳定性
        2.2.2 VSEE的 pH稳定性
        2.2.3 VSEE的体外消化稳定性
        2.2.4 RP-HPLC分析
        2.3 Caco-2/HT-29 细胞共培养模型建立
        2.3.1 细胞培养
        2.3.2 VSEE对 Caco-2和HT-29 细胞的毒性作用
        2.3.3 Caco-2/HT-29 共培养模型建立
        2.3.4 细胞跨膜电阻测定
        2.3.5 阿尔新蓝染色
        2.3.6 药物转运
        2.4 VSE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试验
        2.4.1 VSEE在大鼠血浆中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2.4.4 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参数
        2.4.5 VionIMS QTOF MS/MS验证
        2.5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VSEE体外稳定性研究
        3.1.1 温度对VSEE稳定性的影响
        3.1.2 pH对 VSEE稳定性的影响
        3.1.3 体外消化酶对VSEE稳定性的影响
        3.2 Caco-2/HT-29 细胞共培养模型的建立与评价
        3.2.1 共培养细胞单层跨膜电阻值(TEER)
        3.2.2 阿尔新蓝染色实验
        3.3 VSEE转运吸收及相关机理研究
        3.3.1 不同转运时间对VSEE转运吸收的影响
        3.3.2 不同浓度的VSEE对转运吸收的影响
        3.3.3 VSEE转运吸收的机理探究
        3.4 VSEE在大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
        3.4.1 VSEE在大鼠血浆中HPLC分析方法的建立
        3.4.2 药物代谢动力学检测及相关参数
        3.4.3 Vion IMS QTOF MS/MS验证
    4 讨论
        4.1 VSEE的结构与消化稳定性的关系
        4.2 VSEE的结构与肠道吸收的关系
        4.3 VSEE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及脂质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及机理研究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动物
        2.1.3 主要试剂
        2.1.4 仪器设备
        2.2 去势大鼠骨质疏松模型实验方法
        2.2.1 动物分组与给药
        2.2.2 血清指标测定
        2.2.3 骨生物力学指标、骨干重指数、骨钙含量测定
        2.2.4 MicroCT分析
        2.2.5 小肠、脂肪和肝脏的组织学观察
        2.2.6 骨组织、小肠相关蛋白的测定
        2.2.7 盲肠内容物中微生物分析
        2.3 数据统计学处理
    3 结果与分析
        3.1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骨质疏松的干预作用及相关机理研究
        3.1.1 血清ALP、OCN、β-CTX和PINP分析
        3.1.2 各组大鼠骨干重指数、骨钙含量
        3.1.3 各组大鼠骨生物力学指标分析
        3.1.4 大鼠股骨Micro-CT分析
        3.1.5 Wnt/β-catenin通路相关蛋白分析
        3.1.6 各组大鼠小肠绒毛面积、紧密连接蛋白分析
        3.1.7 盲肠微生物16SrRNA的测序分析
        3.2 鸭蛋蛋清肽对去势大鼠脂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3.2.1 各组大鼠体重、皮下脂肪、腹腔脂肪
        3.2.2 各组大鼠血清中TC,TG,LDL-C和 HDL-C分析
        3.2.3 各组大鼠脂肪HE染色和肝脏油红O染色分析
    4 讨论
        4.1 雌激素缺乏与骨质疏松症
        4.2 雌激素缺乏与脂质代谢
        4.3 脂质代谢紊乱与骨质疏松症
        4.4 肠道屏障与骨质疏松症
        4.5 肠道微生物与骨质疏松症
    5 本章小节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1.主要结论
    2.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6)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抗阿尔茨海默症及抗疲劳活性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综述
    1.1 海洋贝类加工废弃物的利用
    1.2 焦谷氨酸
        1.2.1 焦谷氨酸概述
        1.2.2 焦谷氨酸的理化性质、生物活性及应用
        1.2.3 氨基酸钙概述
        1.2.4 焦谷氨酸钙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1.3.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1.3.2 骨质疏松症的防治方法
        1.3.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
    1.4 阿尔茨海默症概述
        1.4.1 阿尔茨海默症的分类、病理特征及发病机制
        1.4.2 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
        1.4.3 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1.5 疲劳状态概述
        1.5.1 疲劳的定义和特征
        1.5.2 抗疲劳药物或疗法
        1.5.3 力竭游泳模型
    1.6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 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活性研究
    2.1 概述
    2.2 实验试剂、材料和仪器
        2.2.1 实验试剂
        2.2.2 实验材料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焦谷氨酸钙的制备
        2.3.2 动物实验方案
        2.3.3 生化指标测定
        2.3.4 骨密度测定
        2.3.5 微CT检测
        2.3.6 骨壁厚度及股骨远端微环境检测
        2.3.7 骨钙含量测定方法
        2.3.8 组织形态学分析方法
        2.3.9 蛋白质印迹分析方法
        2.3.10 数据分析
        2.3.11 动物伦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焦谷氨酸转化率测试
        2.4.2 焦谷氨酸钙对大鼠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2.4.3 焦谷氨酸钙对去卵巢大鼠骨钙以及骨密度的影响
        2.4.4 焦谷氨酸钙对大鼠骨骼形貌的影响
        2.4.5 焦谷氨酸钙对去卵巢大鼠椎骨和股骨骨间质的影响。
        2.4.6 焦谷氨酸钙抗骨质疏松机制研究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焦谷氨酸钙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3.1 概述
    3.2 实验试剂,材料及仪器
        3.2.1 实验试剂
        3.2.2 实验材料
        3.2.3 实验仪器
    3.3 实验方法与步骤
        3.3.1 焦谷氨酸及焦谷氨酸钙的制备
        3.3.2 动物分组及给药
        3.3.3 莫里斯水迷宫试验
        3.3.4 Y迷宫试验
        3.3.5 取材与样本制备
        3.3.6 生化指标测定方法
        3.3.7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行为学试验结果
        3.4.2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海马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
        3.4.3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海马区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3.4.4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海马区炎症因子的影响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焦谷氨酸钙的抗疲劳作用研究
    4.1 概述
    4.2 材料与材料
        4.2.1 仪器、试剂和材料
        4.2.2 动物及处理
    4.3 实验方法
        4.3.1 脂多糖复合负重强迫游泳疲劳模型的建立
        4.3.2 生化指标测定
        4.3.3 数据处理
        4.3.4 动物伦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负重游泳时间的影响
        4.4.2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体质量变化和内脏指数的影响
        4.4.3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血清指标的影响
        4.4.4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肌/肝糖原含量和尿素氮的影响
        4.4.5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肌肉中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4.4.6 焦谷氨酸钙对小鼠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7)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病例选择标准
        2.1 诊断标准
        2.2 纳入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剔除标准
        2.5 脱落标准
        2.6 脱落处理方法
    3 研究方法
        3.1 分组方法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检测方法
        3.5 JOA腰椎功能评分疗效评价
    4 伦理学要求
    5 统计方法
    6 安全性分析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2 观察指标分析
        2.1 两组患者雌二醇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平衡能力的比较
        2.3 两组患者JOA腰椎功能评分的比较
    3 两组患者肝肾功能的比较
第三部分 分析与讨论
    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进展
        1.1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和病因病机
        1.2 中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理论和治则
    2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2.1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及发病机制
        2.2 现代医学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概述
    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观察指标的关系
        3.1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雌二醇的关系
        3.2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平衡能力的关系
        3.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与腰椎功能的关系
    4 立题思路
    5 骨坚方组方和配伍分析
        5.1 骨坚方组方和方解
        5.2 单味药功效和药理分析
    6 课题结果讨论
        6.1 基线结果比较
        6.2 观察指标分析
        6.3 安全性分析
    7 两组疗效差异分析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理论研究
    1.课题研究来源及研究意义
    2.糖尿病肾病
        2.1 糖尿病肾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糖尿病肾病的定义与分期
    3.骨质疏松及骨代谢标记物
        3.1 骨质疏松定义及分型
        3.2 骨代谢标记物的临床意义
        3.2.1 维生素D
        3.2.2 甲状旁腺激素
        3.2.3 总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
        3.2.4 β-胶原降解产物(β-crosslaps)
    4.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
        4.1 钙磷代谢障碍和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4.2 1,25-(OH)2D代谢异常
        4.3 其他
第二章 研究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选择
        1.1 选择标准
        1.2 排除标准
    2.病例选择诊断标准
    3.研究方法
        3.1 一般资料的收集
        3.2 观察指标与方法
    4.统计学方法
第三章 结果
    1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患者一般情况分析
    2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正常白蛋白尿组血生化及骨代谢标记物指标
    3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各部位BMD值比较
    4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与2型糖尿病正常白蛋白尿组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发病率比较
    5 相关分析:对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组间指标行Pearson相关分析
    6 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组危险因素分析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 2型糖尿病肾病并发骨质疏松症研究进展及骨代谢生化指标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语英汉对照表
第1章 引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方案
    2.2 研究内容
    2.3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3.2 尿石症患病率与骨密度
    3.3 尿石症危险因素回归分析
    3.4 各村尿石症患病率与水质、土壤结果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调查对象的生活与环境差别分析
    4.2 尿石症与骨密度的相关性
    4.3 尿石症与 25 羟基维生素 D
    4.4 尿石症高患病率与当地环境相关性分析
    4.5 饮食原因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特发性高钙尿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加味二仙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临床研究
    1 研究对象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标准
        1.6 脱落标准
        1.7 中止试验标准
        1.8 签署伦理审查知情同意书
    2 研究方法
        2.1 样本量估计
        2.2 分组方法
        2.3 治疗方案
        2.4 质量控制
        2.5 观察指标
        2.6 疗效评价
        2.7 安全性评价标准
        2.8 统计学处理
        2.9 技术路线图
    3 研究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治疗前两组比较
        3.3 治疗前后比较
讨论
    1 现代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2 中医学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认识
    3 导师的学术思想补肾活血法及加味二仙汤立论依据
        3.1 加味二仙汤方义分析
        3.2 现代药理研究
    4 结果分析
        4.1 加味二仙汤对PMOP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4.2 加味二仙汤对PMOP患者的VAS评分分析
        4.3 加味二仙汤对PMOP患者骨密度分析
        4.4 加味二仙汤对PMOP患者骨代谢指标分析
    5 小结
结语
    1 结论
    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附录

四、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肝肾同源”理论探讨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关节痛的影响因素及中药干预的临床研究[D]. 林方圆. 天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肠物理屏障与骨免疫探讨补肾化痰方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实验研究[D]. 谭张奎.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穴位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及作用机制研究[D]. 石娜.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丹栀逍遥散加减联合健骨丸治疗肾虚肝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合并焦虑症的临床观察[D]. 杨怡家.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基于CaSR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鸭蛋蛋清肽促钙吸收及促骨合成活性及机制研究[D]. 郭丹郡. 华中农业大学, 2020(04)
  • [6]焦谷氨酸钙的抗骨质疏松、抗阿尔茨海默症及抗疲劳活性初步研究[D]. 李焱. 青岛大学, 2020(01)
  • [7]骨坚方对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雌激素、平衡能力和腰椎功能的影响观察[D]. 陈辉阳. 福建中医药大学, 2020(08)
  • [8]2型糖尿病临床期肾病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的相关性研究[D]. 刘纳.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2)
  • [9]郴州某县农村居民中尿石症与骨密度相关性的抽样调查[D]. 曾星凯. 南华大学, 2019(01)
  • [10]加味二仙汤治疗肾虚血瘀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帆.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19(03)

标签:;  ;  ;  ;  ;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肠道钙吸收障碍的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