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分析

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分析

一、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和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赵欢[1](2020)在《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是造血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以克隆性增殖异常分化的恶性细胞浸润骨髓、血液及其他组织为特点,是全球最常见的儿童恶性肿瘤之一,约占成人白血病的20%。化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生物靶向治疗是其主要手段,目前的化疗使将近80%的患者缓解期达到10年以上,随着复发现象的发生,最终治愈率约为25~40%[1]。骨髓移植及多药联合强化治疗方案的应用,ALL临床治愈率进一步提高,但仍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研究表明,白血病细胞对化疗药物耐药是ALL复发和难治的重要因素[2-4]。因此发现逆转ALL多药耐药的药物对增加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提高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复方浙贝颗粒是我科陈信义教授针对急性白血病“痰瘀互阻”基本病机拟定的针对白血病复发难治的中药复方,在前期大量的临床研究中发现,复方浙贝颗粒联合化疗可减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缓解率,并在基础研究中证实复方浙贝颗粒可以降低AML多药耐药相关耐药蛋白和基因的表达,从而提高化疗敏感性,对AL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验证复方浙贝颗粒是否在ALL的治疗中具有类似的机制,我们复制了小鼠ALL耐药模型,从药效学和逆转多药机制的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的有效性,为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目的1.构建L1210/CDDP皮下移植瘤小鼠模型,从药效学和多药耐药机制角度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作用。2.构建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从药效学探讨复方浙贝颗粒对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1.L1210/CDDP细胞经维持耐药培养,于小鼠右腋下注射细胞1×106个构建荷瘤ALL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该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2.应用real-time PCR方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Mdr-1基因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法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荷瘤ALL小鼠瘤块组织p-gp、GST、TopoⅡ、Bcl-2、Bax 表达的影响。3.构建L1210/CDDP尾静脉模型,观察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1.注射细胞7天后成功复制L1210/CDDP模型,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干预后可减小荷瘤小鼠的肿瘤体积,减轻瘤质量,增加抑瘤率,并延长生命时长。2.与模型组比较,CDDP 组 Mdr-1、p-gp、Topo Ⅱ、bax 表达升高,GST、Bcl-2 表达降低,(P<0.05)。与CDDP组比较,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中剂量联合组Mdr-1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中、高剂量联合组P-gp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TopoⅡ表达升高;中剂量复方浙贝组、低剂量联合组GST表达升高,中、高剂量联合组GST表达降低;中剂量复方浙贝组Bcl-2表达升高,高剂量联合组Bcl-2表达降低;中剂量联合组Bax表达升高(P<0.05)。3.尾静脉注射L1210/CDDP细胞21d后,随机抽取6只小鼠,取骨髓,作涂片,观察计算原始细胞比例在5~15%之间。外周血未见骨髓原始细胞外排,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数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生存期延长、骨髓原始细胞比例降低(P<0.05);与CDDP组相比,低剂量联合组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升高(P<0.05)。结论复方浙贝颗粒联合顺铂可延长L1210/CDDP荷瘤小鼠生存期,减小肿瘤质量、体积,增加肿瘤抑制率;对于L1210/CDDP尾静脉模型可延长小鼠生命期、降低骨髓原始细胞比例,保护血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即可以提高两种ALL耐药模型治疗效果并可通过Mdr-1、P-gp、GST、Bcl-2、Bax机制逆转L1210/CDDP多药耐药,增强化疗有效性。

张坤[2](2018)在《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对小鼠急性髓系白血病模型进行干预,明晰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髓系白血病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1.探索白血病病情进展与Wip1、野生型p53表达的相关性。采集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敏感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健康成年人3-5ml外周血,提取中性粒细胞、单个核细胞的总RNA,应用定时定量PCR检测Wip1、野生型p53表达量,检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53热点突变情况。2.尾静脉接种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应用4-5周龄雌性SCID beige小鼠,2GyX射线预处理后,经尾静脉接种不同浓度的HL60、HL60/ADR细胞悬液。通过观察一般情况,照射前、造模第10、18、28天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骨髓形态学检查和组织切片病理检查鉴定模型。3.浙贝黄芩汤联合阿霉素体内干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比化疗敏感株与耐药株的疗效差异,明晰Wip1、P53的表达与疗效的相关性。将上述课题组构建HL60白血病模型,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浙贝黄芩汤灌胃(中药)组、阿霉素腹腔注射(化疗)组、浙贝黄芩汤灌胃+阿霉素腹腔注射(中药+化疗)组。模型组灌胃等量蒸馏水;中药组灌胃浙贝黄芩汤(7.58g/d/kg)每天一次,化疗组腹腔注射盐酸阿柔比星(1mg/kg)隔日一次,中药+化疗组应用浙贝黄芩汤联合盐酸多柔比星进行干预,周期14天。HL60/ADR白血病模型分组及给药处理方式均同上。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生存状态,于给药第15天或濒死前处死动物,取材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对比HL60白血病模型及HL60/ADR白血病模型各项指标及疗效的差异,包括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骨髓白血病细胞比值、脾脏重量、组织切片病理检查、Wip1及P53的表达情况,评价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对化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1.白血病病情进展者,Wip1表达升高,野生型p53表达降低。白血病发病不同阶段Wip1的表达情况。共采集25例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复发/难治组)外周血、10例初诊或化疗敏感的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初诊/缓解组)、7例健康成年人(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如下(正态分布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①Wip1mRNA:正常对照组、初诊/缓解组、复发/难治组中性粒细胞 Wip1mRNA 相对β-actin 的表达量分别为 0.0021(0.0016,0.0116)、0.0109(0.0050,0.0207)、0.0092(0.0037,0.0278),单个核细胞 Wip1mRNA 相对 β-actin 的表达量分别为 0.0024±0.0011、0.0080±0.0063、0.0042(0.0024,0.0100);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Wip1表达升高。②野生型p53mRNA:正常对照组、初诊/缓解组、复发/难治组单个核细胞p53mRNA相对β-actin的表达量分别为0.0056(0.0022,0.0063)、0.0060(0.0041,0.0359)、0.0018(0.0008,0.0045);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野生型p53mRNA表达下降。③检测了 8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p53热点突变,突变率为25%,分别位于6、7外显子,p53突变患者预后差。2.尾静脉接种成功构建急性髓系白血病小鼠模型。各模型组于接种细胞7-10天,出现竖毛、萎靡少动、脊背弓起、步态不稳、偏侧或转圈,接种HL60、HL60/ADR细胞悬液高浓度(1×107个/只)发病进展更快,通过比较全血细胞分析、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组织病理检查鉴定动物模型,而骨髓形态学检查因随实验进程,小鼠疾病进入终末期,极度消瘦,生存状态极差,处死取材时未能吹出骨髓细胞,未能得到有效制片获得实验数据。根据其余相关检测结果显示:接种浓度为1×107个/只的HL60、HL60/ADR两模型组白血病浸润更明显,可满足下一步实验需求。3.浙贝黄芩汤可减轻白血病模型肿瘤负荷、增强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耐药,与降低Wip1的表达有关。HL60、HL60/ADR模型均分为模型组、中药组、化疗组、中药+化疗组,每组6只。①生存期(天):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17.83±6.88、20.00±6.23、22.00±4.43、23.00±2.00;HL60/ADR 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20.83±5.00、21.33±4.55、23.17±2.04、24.00±0.00,单用浙贝黄芩汤即可延长生存期,中药联合化疗生存期最长。②给药第15天小鼠体重(g):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9.80±2.60、10.24± 1.59、11.03±1.31、11.62±1.96;HL60/ADR 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 1 0.94±0.92、11.67±2.03、13.52±1.65、15.56±0.87,仅HL60/ADR中药+化疗组的体重较造模时(13.16±1.04g)增加,其余组均较造模前下降,说明耐药白血病模型应用化疗时联合中药可改善恶病质状态。③给药第15天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09/L):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3.36±1.08、1.39±0.39、0.45±0.24、0.45±0.23,化疗、中药+化疗组较其余两组明显下降。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96±0.40、1.24± 1.04、0.66±0.44、0.81±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给药第15天外周血CD33阳性细胞比例(%):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55.21±7.29、39.24±2.94、31.49±2.36、25.52±0.81。浙贝黄芩汤具有减轻白血病负荷、化疗增敏的作用。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77.42±0.73、75.65±0.18、72.74±1.18、67.03±3.83,耐药株 HL60/ADR 各实验组化疗耐药,浙贝黄芩汤联合化疗可部分逆转耐药。⑤脾脏重量(g):脾脏为髓外白血病细胞增殖浸润的主要场所,通过观察脾脏的重量可反映体内白血病负荷。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0.1637±0.0359、0.1132±0.0075、0.0662±0.0152、0.0854±0.0008,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1768±0.0226、0.1765±0.0191、0.0828±0.0074、0.0968±0.0052,耐药株各组脾脏重量明显高于敏感株,中药联合化疗可减轻白血病模型脾脏肿瘤负荷。⑥脾脏病理切片HE染色:HL60模型组小鼠脾脏镜下可见,脾脏正常组织结构被完全破坏,弥漫性白血病细胞浸润灶,中药联合化疗能明显减少白血病细胞浸润;HL60/ADR模型组脾脏正常结构亦完全破坏,镜下白血病细胞弥漫浸润,且耐药株各组小鼠脾脏浸润灶均明显多于敏感株相应组别。⑦Wip1mRNA相对表达量:HL60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1.3733±0.4347、0.4525±0.2298、0.4700±0.3220、0.1825±0.1410;HL60/ADR模型、中药、化疗、中药+化疗组分别为:0.8166±0.6886、0.7193±0.3412、0.1061±0.1074、0.1011 ±0.0976。随着白血病病情的控制,Wip1表达量减低,中药联合化疗可进一步下调Wip1表达。结论浙贝黄芩汤可通过下调Wip1减轻白血病负荷、增强化疗敏感性、部分逆转白血病耐药,白血病病情进展与Wip1表达升高相关。

魏阳璇[3](2018)在《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及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170耐药蛋白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一类造血干细胞异常的克隆性恶性疾病。化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但化疗易出现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形成难治性和复发性AML[1]。多药耐药的发生机制主要是DNA甲基化造成的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其产物P糖蛋白(P170)过度表达[2,3],将药物泵出胞外降低胞内化疗药物浓度,产生多药耐药。据不完全统计,白血病患者的耐药发生率约30%[4]。随着对AML的深入研究发现,大多AML患者存在基因异常甲基化[5]。地西他滨(decitabine,DAC)是一种DNA甲基化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s)抑制剂,作为针对细胞核靶点的靶向药物,通过与DNMT共价结合,不可逆地抑制DNMT,引起DNA低甲基化、激活沉默的抑癌基因,使细胞恢复正常终末分化、衰老、凋亡状态。地西他滨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和AML的治疗效果,相比于一线治疗,低剂量DAC虽然缓解率较低,但存活率比未使用地西他滨的患者都有明显升高[6]。本体外实验提示,地西他滨可通过抑制MDR1基因表达和P170蛋白活性而促进耐药白血病细胞凋亡和抑制细胞增殖。方法:实验随机分组:未加药空白对照组,单药地西他滨组,AA(阿糖胞苷+阿克拉霉素)组,地西他滨联合AA组,作用于K562细胞、K562/ADR细胞、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检测各种细胞的增殖、凋亡率及MDR1基因和P170蛋白表达水平。每组试验重复3次。结果:1.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DAC及有/无AA作用于K562细胞、K562/ADR细胞、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随药物浓度增高及时间延长增殖抑制率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DAC及有/无AA作用于三种细胞,细胞凋亡率均有不同程度增高,各药物浓度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西他滨作用于三种细胞,P170蛋白表达水平均随药物浓度增高而下降。3.RT-PCR方法检测地西他滨作用于三种细胞48h后,随药物浓度增加MDR1mRNA表达均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1.地西他滨分别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有抑制增殖、诱导凋亡的作用,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西他滨联合AA治疗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比单纯用AA治疗有效率高。2.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地西他滨可下调MDR1mRNA基因及P170蛋白的表达,说明地西他滨抑制三种耐药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的机制可能与下调MDR1mRNA基因和P170蛋白的活性相关。

廖雪莲,夏敏,蒋慧[4](2011)在《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初发时骨髓中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表达,分析P170表达与患儿多药耐药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66例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中男性40例,女性26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4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21例;根据疗效分为初治敏感组(n=40)和难治耐药组(n=26)。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细胞多药耐药蛋白P170的相对表达率,并分析P170表达阳性率与耐药性和性别间的关系。结果难治耐药组的急性白血病患儿P170表达阳性率显着高于初治敏感组(65.4%和37.5%,P<0.05);但ANLL组与ALL组、男性组与女性组的P170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4.4%和57.1%,P>0.05;45.0%和46.2%,P>0.05)。结论儿童急性白血病患者初发时P170表达阳性者易产生多药耐药,预后可能较差;P170在儿童急性白血病的不同分型和性别间的表达无差异。

吴遐,王俊和[5](2010)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说明肿瘤细胞对多种化疗药物产生交叉耐药性称为多药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MDR),它是造成急性白血病治疗效果不良甚至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近20多年大量研究发现多药耐药的发生除了经典的MDR1还存在多种机制、多个环节,它们可以是独立存在,也可两种或多种因素联合作用引起多药耐药。因此,对MDR机制研究成为急性白血病治疗上亟待解决的问题,它可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白血病患者的治疗效果。

邱阳,刘越坚,郭莉,单路娟,郭慧淑[6](2008)在《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bcl-2的临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 P-糖蛋白(p170)、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及bcl-2三种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 AL 患者多药耐药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 AL 患者44例,其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5例,采用不同的化疗方案分别进行2个疗程的标准剂量化疗,按照治疗效果分为完全缓解(CR)组和诱导缓解失败(NR)组。选用12例同期就诊的健康人及良性血液病患者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其 p170、MRP、bcl-2的表达情况。结果 AL 患者 p170、MRP、bcl-2蛋白的表达均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70和 MRP 表达在各型白血病中 CR 组均低于 NR 组;NR 组24例中22例至少有一或二种蛋白表达增高,且表达具有一定的一致性(P<0.01)。bcl-2的高表达与治疗反应差有关,CR 组患者的bcl-2表达明显低于 NR 组(P<0.05)。结论 p170、MRP、bcl-2均与 AL 多药耐药的发生有关,是导致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提示 bcl-2导致耐药的机制不同于经典的 p170途径。

周晓冬[7](2005)在《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 建立腺样囊性癌细胞耐药模型,分析多药耐药相关标志p53、gstpl、mdrl、bcl-2、mrp和lrp的表达,并了解P53、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P糖蛋白(P170)、Bcl-2、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和肺耐药蛋白(LRP)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关系与临床意义,为阐明腺样囊性癌的多药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制定化疗方案、改善预后及逆转耐药提供理论依据及临床参考。 方法 1.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眼眶腺样囊性癌临床标本和10例正常眼眶组织中P53、GST-π、P170、Bcl-2、MRP和LRP的表达状况。 2.以长春新碱(VCR)为诱导剂,通过浓度递增间断刺激法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进行体外诱导耐药,建立耐VCR的腺样囊性癌细胞系ACC/VCR。 3.细胞计数法绘制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对化疗药物敏感性,RT-PCR法定量分析细胞中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中P53、GST-π、P170和Bcl-2的表达情况。 结果 1.P53、GST-π、P170和Bcl-2在眼眶腺样囊性癌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2.94%、100%、82.35%和64.71%,显着高于眼眶正常组织。实性型腺样囊性癌中P53和P170的表达率显着高于其在腺样-管状型中的表达率;P53和Bcl-2在复发组中的表达率显着高于其在初发组

孙刚[8](2004)在《咖啡因逆转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体外观察国人耐药的骨肉瘤细胞在常用的化疗药物作用下有无G2M期阻滞,观察咖啡因能否缩短或取消耐药骨肉瘤细胞G2M期阻滞,并逆转其细胞耐药。 研究方法:用国人的骨肉瘤细胞株OS-732,通过小剂量阿霉素诱导的方法,来建立多药耐药细胞模型R-OS-732。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梯度的阿霉素、氨甲喋呤对OS-732及R-OS-732两种细胞抑制率,用SPSS12.0统计软件求直线回归方程,并以此推算出两种药物对两种细胞的半量抑制浓度(IC50)值,通过比较同一药物对两种细胞的IC50值,来观察所诱导的细胞是否具有耐药性。采用析因实验设计,将耐药细胞R-OS-732分成6个组,分别为阴性对照组,阿霉素单独应用组,氨甲喋呤单独应用组,咖啡因单独应用组,咖啡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组,咖啡因与氨甲喋昤联合应用组。将细胞置于37℃ 5%CO2孵箱内培养,于48小时取出各组部分细胞,流式细胞仪(FCM)测定每组处于G2M期细胞比例,于72小时取出各组另外的细胞,MTT法测定各组细胞抑制率,用方差分析对各组数据进行比较,来观察处于G2M期的R-OS-732细胞比例在化疗药物作用后及联合应用咖啡因后的变化,观察咖啡因与两种化疗药物之间是否具有协同作用,联合应用能否提高肿瘤抑制率,从而逆转R-OS-732细胞耐药性 结果:阿霉素对R-OS-732细胞的IC50值是对OS-732细胞的4.58倍,氨甲喋呤对R-OS-732细胞的IC50值是对OS-732细胞的3.75倍,说明R-OS-732细胞具有多药耐药性。单独应用咖啡因组耐药骨肉瘤细胞R-OS-732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没有明显变化,单独应用阿霉素或氨甲喋呤,耐药骨肉瘤细胞R-OS-732处于G2M期的比例增加,即出现了G2M期阻滞,联合应用咖啡因后处于G2M期的细胞比例与单独应用化疗药物组组比较明显减少,G2M期阻滞没有出现,说明联合应用咖啡因可以取消或缩中文摘要短GZM期阻滞。同时,联合应用咖啡因后,阿霉素氨甲喋吟肿瘤抑制率都有明显的提高,单独应用smmol/l咖啡因对骨肉瘤细胞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统计结果显示,咖啡因与阿霉素及氨甲喋吟之间有协同作用。 结论l阿霉素氨甲喋吟作用于耐药的骨肉瘤细胞后,细胞出现GZM期阻滞,GZM期阻滞可能是多药耐药骨肉瘤细胞耐药机制之一。2咖啡因可以缩短或取消耐药骨肉瘤细胞的GZM期阻滞从而缩短DNA受损细胞修复时间。3安全浓度的咖啡因与阿霉素氨甲喋吟等药物之间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化疗药物肿瘤抑制率,从而逆转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

高彬昌[9](2004)在《尼莫地平加强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文中认为目的 研究尼莫地平(nimodipine NMDP)在加强阿糖胞苷(cytarabine 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机制。为尼莫地平在临床上逆转白血病耐药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L-60细胞株,随机分为一个空白对照组(A)和三个不同实验组(B:NMDP、C:Ara-c、D:NMDP+Ara-c),于不同培养时间取HL-60细胞进行Giemsa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在同期提取HL-60细胞的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凋亡细胞的DNA碎片。同时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凋亡细胞的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的蛋白表达。 结果 A组细胞24小时无变化。实验组细胞自培养8小时起,HL-60细胞可见不同程度的变形、体积变小、出泡,小泡散落于细胞周围。细胞和小泡仍保持膜的完整性。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出泡细胞增加,细胞体积变小,密度减少,且伴有细胞坏死现象。Giemsa染色可见核膜裂解,染色质呈紫红色或蓝紫色,分割成块状,浓缩、靠近核膜,呈边集现象,并具有典型的凋亡小体形成。琼脂糖凝胶电泳发现典型的DNA梯形凋亡带。Bcl-2蛋白表达在实验组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在8h时D组明显低于A组(P<0.05)。16h时实验组均低于A组,实验组D和B、C之间差异也有差异。24h时实验组D和B间仍有差异(P<0.05)。Bax蛋白的表达在实验组随时间延长而增加,8小时C、D组明显高于A组,出现差异(P<0.05),24小时各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有显着差异(P<0.01),但各实验组在同一时间内无明显差别(P>0.05)。Bcl-2/Bax蛋白表达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对照组Bcl-2/Bax比值无明显变化(P>0.05);而实验组Bcl-2/Bax比值逐渐下降,8小时与对照组出现差异(P<0.05),其中A组和D组间有显着差异(P<0.01)。16小时D和B、C组间也有差异(P<0.05),24小时各实验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1.尼莫地平具有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作用,Bcl-2蛋白表达下调和Bax蛋白表达上调可能是尼莫地平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重要途径。2.尼莫地平加强Ara-c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协同下调bcl-2的蛋白表达有关。

林秀梅,谢兆霞,祝焱,祝平安,李薇[10](2002)在《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及P 糖蛋白 (P 170 )的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7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MRP和P 170的表达。结果 :72例化疗后急性白血病患者中 ,MRP阳性表达 39例 ,阴性表达 33例 ,MRP阳性表达者疗效显着差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1) ;P 170阳性表达 4 6例 ,阴性表达 2 6例 ,P 170阳性表达者疗效显着差于阴性表达者 (P <0 .0 1) ;MRP与P 170表达有一定的一致性 (Kappa系数 =0 .4 2 7,P<0 .0 1) ,两者同时检测对耐药患者的灵敏度为 97 5 % ,高于P 170检测的灵敏度 (90 % )和MRP检测的灵敏度 (77 5 % )。结论 :P 170和MRP表达与临床化疗耐药密切相关 ,P 170和 或MRP阳性表达者临床疗效显着差于阴性表达者。MRP与P 170两者同时检测可提高对耐药白血病患者的判断及预后估计

二、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和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和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1. ABC转运体
        2. 细胞质/核内蛋白
        3. 细胞凋亡与耐药
        4 癌相关基因
        5 其他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医药诊治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研究进展
        1 中医病名
        2 临床研究
        3 基础研究
        4.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二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移植瘤抑制作用机制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实验三 复方浙贝颗粒对L1210/CDDP尾静脉小鼠模型抑制作用研究
        1 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个人简历

(2)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中药逆转白血病耐药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Wip1生理与病理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1 研究背景
    2 研究思路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实验一 Wip1调控野生型p53的表达与急性髓系白血病进程相关性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
        5 结论
        6 讨论
    实验二 尾静脉注射HL60、HL60/ADR建立小鼠白血病模型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实验三 浙贝黄芩汤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
        1 实验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结论
        5 讨论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绩

(3)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及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170耐药蛋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表观遗传学异常与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4)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1.2 方法
        1.2.1 骨髓标本采集
        1.2.2 P170免疫荧光样品的制备
        1.2.3 流式细胞仪检测
        1.2.4 P170阳性标准的判定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 初发急性白血病患儿的P170表达
    2.2 P170表达与耐药性的关系
    2.3 P170表达与患儿白血病类型及性别间的关系
3 讨 论

(5)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膜糖蛋白介导的药物外排机制
    1.1 P-糖蛋白 (P-gp)
    1.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 (MRP)
    1.3 肺耐药相关蛋白 (LRP)
    1.4 乳腺癌耐药蛋白 (BCRP) [11]
2 酶介导机制
    2.1 DNA拓扑异构酶Ⅱ (topoisomerase, TopoⅡ)
    2.2 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 (GST)
3 凋亡调控基因介导的机制
    3.1 Bcl-2基因家族
    3.2 p53基因
4 PKC与MDR表型有关

(7)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部分 多药耐药相关基因在眼眶腺样囊性癌中表达情况的研究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第二部分 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细胞系的建立及耐药基因表达情况的研究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8)咖啡因逆转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尼莫地平加强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图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10)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主要试剂
    1.3 测定方法
    1.4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P-170表达与临床疗效关系
    2.2 MAP表达与临床疗效关系
    2.3 P-170, MRP两者表达与临床疗效关系
3 讨 论

四、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和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关系的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复方浙贝颗粒逆转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多药耐药的研究[D]. 赵欢.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2]浙贝黄芩汤通过调控Wip1对白血病模型化疗效果的影响[D]. 张坤.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8(01)
  • [3]地西他滨对K562细胞、K562/ADR细胞及原发耐药的AML原代细胞中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P170耐药蛋白的影响[D]. 魏阳璇. 河北医科大学, 2018(01)
  • [4]多药耐药蛋白P170在儿童初发急性白血病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意义[J]. 廖雪莲,夏敏,蒋慧.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1(08)
  • [5]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研究进展[J]. 吴遐,王俊和. 中华全科医学, 2010(11)
  • [6]流式细胞术检测急性白血病P-糖蛋白、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bcl-2的临床意义[J]. 邱阳,刘越坚,郭莉,单路娟,郭慧淑. 白血病·淋巴瘤, 2008(02)
  • [7]腺样囊性癌多药耐药机制的实验研究[D]. 周晓冬. 天津医科大学, 2005(07)
  • [8]咖啡因逆转骨肉瘤细胞多药耐药的研究[D]. 孙刚. 青岛大学, 2004(04)
  • [9]尼莫地平加强阿糖胞苷诱导HL-60细胞凋亡的机制研究[D]. 高彬昌. 青岛大学, 2004(04)
  • [10]急性白血病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P糖蛋白表达与临床耐药的关系[J]. 林秀梅,谢兆霞,祝焱,祝平安,李薇.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 2002(06)

标签:;  ;  ;  ;  ;  

急性白血病患者MRP、P26、P170表达与多药耐药的关系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