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聋校体育教学

浅谈聋校体育教学

一、聋校体育教学浅见(论文文献综述)

李尚卫[1](2021)在《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文中研究说明特殊教育课程标准是国家有关特殊教育课程目标、内容与实施的纲领性文件。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涉及研究主题、领域、区域、学段、作者机构、呈现形式以及研究范式等,学者们十分注重研究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的研制、文本解读与实施。然而,仍存在研究内容欠完整、研究领域较窄、研究群体与呈现形式有限、研究范式较单一等局限。未来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扩大研究领域,充实研究群体,丰富呈现形式,优化研究范式。

姜雪[2](2021)在《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且不断得到深化。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研究目光锁定在残疾人群体中更具有就业能力的聋生群体,探索在聋校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研究焦点必然要转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烹饪专业是大多数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传统专业,具有发展时间长、适合聋生视觉优先特点的优势。立足于烹饪专业,本研究将深入探究聋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为聋校创新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研究借鉴。论文以Q市某聋校的烹饪专业为例,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校管理者、教师、餐饮行业人员、在校及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多角度对该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与需求不匹配、课程目标之间缺乏整合性、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实施缺乏保障、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认识不足等问题。对此,论文从学校内外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外部原因是由于缺乏针对聋生中等职业教育制定的课程标准,聋校办学只能参照普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加之就业环境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度低,导致课程设置脱离市场,培养效果不理想。学校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者与专业教师缺乏理论指导;课程设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学生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未引起校领导足够重视;师资力量缺乏。论文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相关课程发展理论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了以下建议:1.以需求为立足点设置和整合课程目标,既满足市场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2.科学、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均衡课时,优化课序设置,促进学生文化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均衡发展。3.更新课程内容,迎合市场需求。4.增强课程实施保障力度。5.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张静[3](2021)在《用爱哺育学生——聋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文中研究说明素质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学工作被赋予了全新的要求,既要注重学生智力层面的发展,也要意识到学生开展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对聋校而言,只有做好体育教学工作,才能让学生以更强健的体魄适应社会的发展。实践证明,聋校的体育教学难度较大,一是因为聋校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听力缺陷和语言障碍;二是部分聋生因身体缺陷而存在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情绪受挫、逆反心理等,对生活和学习丧失了兴趣。

熊琪[4](2020)在《我国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文中研究说明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影响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改革中凸显出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存在以下问题:课程主体意识缺乏、课程生成意识薄弱、课程资源意识片面。为提升特殊学校教师的课程意识,需要将课程权力归还给教师,加强特殊学校教师的反思,提升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

颜云云[5](2020)在《组合运动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干预研究》文中认为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明确提出“办好特殊教育”的新要求,这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具有一定生理残疾或者缺陷的弱势人群。目前关于特殊教育的研究络绎不绝,在体育相关领域中“残疾人体育”、“残疾人体育健康促进”、“特殊群体运动干预”等研究接踵而至,成为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热点。聋校教育作为特殊教育的一部分,聋校儿童也是特殊教育所要面向的教育对象。听力障碍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觉丧失或听力障碍,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的声音,使其注意的形成和发展比较迟缓,存在注意的稳定性较差及注意分配困难等,需要活动来支持和吸引,从而使他们处于积极的活动状态。同时,听力障碍儿童的情绪表现外露而易变,不善于情绪控制与调节易产生负面情绪,影响其人际交往及社会适应。在关于听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品质及情绪方面的研究较少。回顾组合运动相关研究,可以看出在运动干预领域中组合运动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具有显着的促进作用。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及研究不足,以组合运动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干预为研究对象。依据听力障碍儿童的身心特点及聋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和目标。以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为实验干预手段,探讨6周、12周不同持续时间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干预对听障儿童的注意品质及情绪的影响,探索情绪作为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与注意品质的中介变量的关系。以此提高听障儿童的积极情绪,降低消极情绪;改善听障儿童的注意品质,提升儿童的学习效率;提高儿童的身体素质、社会适应及人际交往能力,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基础;丰富听力障碍儿童体育教育教学及为特殊教育学校国家课程教材体系更好的建成提供理论依据,进一步办好特殊教育,更好的促进普特融合。研究对象和方法:从聋校水平三阶段选取符合要求的32名听障儿童,随机分配到实验组(男8人、女8人)和对照组(男8人、女8人),实验组进行12周的干预,每周3次,每次累积30分钟的中等强度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照组进行常规活动。采用前、中、后测量,在实验前以及实验6周后和12周后用《注意力测验》、《主观锻炼体验量表》分别测试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品质和情绪主观体验的改善效果。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听力障碍儿童注意品质和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并采用温忠麟中介效应检验探讨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影响注意品质中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组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听力障碍儿童的注意品质整体水平及注意广度、注意稳定、注意转移与对照组均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注意分配维度上有差异,但无显着性。注意品质整体水平及各维度的改善效果实验组>对照组。且随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好,即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12周的干预效果优于6周的干预效果。(2)实验组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改善听力障碍儿童的积极情绪主观体及消极情绪主观体验与对照组存在显着性差异(P<0.05)。在疲劳情绪主观体验上有差异,但无显着性。积极情绪主观体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及疲劳情绪主观体验的改善效果实验组>对照组,且随着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其干预效益呈现变好的趋势。(3)积极情绪主观体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中具有中介效应。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可以间接的通过改善积极情绪主观体验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对注意品质产生影响。研究结论:(1)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能够对听障儿童的注意品质整体水平及各维度产生积极影响。随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干预效果越好,即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12周的干预效果好于6周的干预效果。(2)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改善听障儿童的积极情绪主观体验及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具有显着作用,对疲劳情绪主观体验的改善效果有所提高。随着运动持续时间越长,其干预效益呈现变好的趋势。(3)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可以间接通过改善积极情绪主观体验和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对注意品质产生影响。

张连平[6](2019)在《聋校小学田径运动教学策略》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全民健身"的运动理念也得到了普及,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开始关注体育健康。在聋校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积极培养学生的体育技能,提升学生的运动能力。但是,从目前的聋校田径运动教学中我们看到,存在部分体育教师不知道如何针对聋校生展开有效地体育引导的现象,基于此,笔者提出"针对聋生制定教学目标""设计趣味游戏""合作学习,树立学习信心"等在聋校开展田径运动教学的策略,希望能够为其他小学聋校体育教师提供帮助。

巴晓[7](2019)在《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文中指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为特殊教育的重要一部分自中国第一所聋校烟台启喑学馆开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聋生工艺美术教育无论是对聋生自身还是社会的发展来说都有着重要影响。首先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开展是在社会现状调查的基础之上,并结合了聋生自身的特点去开设的职业技术课。通过工艺美术教育不仅让聋生掌握谋生技术,提高自我生存能力,而且关注聋生的人格和价值观的培养。另外开展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对于促进民间工艺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工艺美术教育无论对于聋生自身完善还是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很少有人去关注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在学术界对于聋生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研究等也存在很多的不足。“具身认知”是当今第二代认知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其基本涵义是身体在认知过程中发挥着主体作用,认知具有情境性和动态性。具身认知的提出弥补了离身认知在情境认知方面的不足,对于教育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在聋生教育方面具身认知的理论主张与聋生自身的认知特点十分契合。因此根据具身认知理论结合聋生认知特点可以探讨出身体、情境、生成在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存在形式和内在联系,并以此制定适合聋生自身特点的工艺美术教学模式,希望能够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和设计教育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本论文主要分为四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是绪论部分。在文章绪论部分提出了本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确定了本论文研究在当下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同时在绪论部分对论文中涉及到的关键词进行了阐释,明确了它们在本论文中的含义和范围,最后对本论文应用到的研究方法进行了陈述。第二章是对具身认知理论的梳理,首先对具身认知理论提出的背景进行了阐述,包括离身认知的理论缘起、主要流派以及所面临的困境。其次是对具身认知理论的介绍,包括具身认知的思想起源、理论主张和实践路向。厘清了身体在认知科学发展过程中的理论脉络,为下文的论述做好了相应的铺垫。第三章是对具身认知理论与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内在维度的探讨。首先结合具身认知理论要素提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场域为身体。其次从聋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人”“技”“境”“物”的层面阐释了具身认知理论与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内在联系。最后提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实现是生成,并进一步提出技艺的学习来源于身体经验,工艺品是身体记忆的产物。第四章是在以上章节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具身认知理论对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影响,首先具身认知可以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提供基本的理论支撑,依靠此理论支撑可以构建以身体为核心的聋人工艺美术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促进聋生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身与心的和谐统一。最后是文章的结语部分。是根据全文的论述对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聋生工艺美术教育作出的总结,即身体在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情境创设与技艺生成。

张继玺[8](2018)在《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文中研究说明特殊教育是人类弥补自身缺陷的一种教育活动,专门的特殊教育机构的出现,则是以近代西方基督教会在上海等沿海城市举办具有救济、慈善性质的盲、聋人收容所等机构为标志,因而上海成为近代特殊教育的发源地和重镇。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间,上海的特殊教育不断探索和发展。上海特殊教育经历逐步从一个不受重视的薄弱领域发展到对地区教育具有“一票否决权”的重要项目;发展目标与方式从“确保普教、特教同步发展”逐步演化成“为了适应上海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特点、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须大力优先发展”的领域;其主流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也从起初根据残疾程度,泾渭分明地实施隔离和分类教育发展到为促进残疾学生的社会融合与全面发展而提供尽可能终身化、融合化、个性化、并体现“医教结合”特点的综合性教育服务。从教育体系来看,上海创设各种条件和机会,建立了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特殊教育班和随班就读为主体、以送教上门为补充,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互相衔接、普特融合的特殊教育体系;从特殊教育课程演变来看,经历一个从相对独立设置到吸收普通教育课程特点和趋势并与之逐渐融合的过程。因此,本文选取1978-2010年的上海特殊教育为主要研究对象,力图梳理三十二年间上海特殊教育的变迁与发展,主要以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体系建立、特殊教育课程演变、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四个专题予以分析,总结经验,寻找问题,启示未来。

张翼[9](2017)在《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历来重视教育,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涵盖了从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成人教育的全阶段。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的特殊教育是我国特殊教育体系的重中之重。特殊教育学校作为特殊儿童最主要的安置方式之一,安置了除随班就读外的绝大部分适龄特殊儿童,是我国特殊教育的骨干。我国特殊教育起步于上世纪初,建国后纳入全国教育体系,校舍建设随着特殊教育的不断发展而逐步更新完善,但特殊教育在我国的地位并不高,使得特殊教育学校在规划整体布局上,教育资源不平衡,具体表现为地区间学校分布不均衡,学校间差距大,建设水平不均衡;在校舍建设上针对儿童障碍特点的特殊性不明显,表现为基本沿用普通中小学建设模式,教学空间模式单一等。随着残疾人事业的不断发展,特殊教育的地位得到逐步提高。我国特殊教育专业与国际接轨,逐步引入全纳教育、医教结合等新的教育理念。在此形势下,传统的校园建设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特殊教育教学活动需求。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特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设工作,尤其是在中西部地区的建设,促进特殊教育资源的平衡。因此寻求符合现代特殊教育需求的,满足特殊儿童需要的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筑设计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特殊教育蓬勃发展势态不符的是,目前对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筑的研究相对落后,国内缺乏对特殊教育学校校园建筑设计系统的研究成果。本研究在国家科研基金支持下,经过实地调研与资料收集工作,从特殊儿童的障碍特征入手,结合特殊教育学相关理论,对视力障碍学生、听力障碍学生及以智力障碍学生、自闭症谱系学生和脑性瘫痪学生为主的发展性障碍学生的障碍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分析。在此基础上,将特殊儿童障碍特征影响下行为对空间的需求进行归纳总结,提出在普通中小学校园建设体系框架下,基于缺陷补偿、安全活动、个别化教育、生活化教育的校园功能空间设计原则的空间设计策略,也即——保证多种学习行为的空间策略、针对感觉能力不足的补偿化策略、减少环境干扰的分离化策略、补偿空间知觉能力的整合化策略及弥补身体发展不足的安全化策略等具体五个基于儿童障碍特征的空间设计策略。空间设计策略是直接面向儿童多样、不同的障碍特征提出的,策略的应用范围也不仅限于特殊教育学校,而包括更广泛有特殊儿童学习安置的各类机构和单位。随后,在基于儿童障碍特征的空间设计策略指导下,本文系统的梳理了特殊教育学校的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和人性化细部设计。建构了完整、独立的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研究体系。首先在规划设计层面提出了单独类型学校的校园规划布局与选址、用地建设规模、功能构成以及校园布局的设计要点。然后在建筑设计层面上,针对校园教学生活的需要,指出功能建筑的构成包括教学用房、康复用房、公共活动与生活服务用房、体育场馆四类,并逐一详细讨论了每个功能分类中不同功能用房的使用需求和设计要点,并给出相应的建设参考模式。最后,在人性化设计的层面上讨论了校园无障碍体系、室内物理环境等细节设计。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建立了完整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框架——即需要对基于儿童障碍特征的空间设计策略进行横向研究,着力于特殊儿童对空间的特殊需求,也必须对特殊教育学校从规划、建筑、细部设计三个层面进行纵向梳理,建立完整独立的校园建筑研究体系,最终形成基于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框架。本文部分研究成果已经编入中国建工出版社《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三版的“特殊教育学校”章节中,期望能够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尽微薄之力。

郭翠翠[10](2016)在《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聋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分析聋校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聋校体育教学现状,找出聋生体质健康干预方案制定的依据,针对性地制定一系列课内外干预方案,并对干预前后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干预后反应聋校男女生身体形态的身高增长不明显、反映速度素质的男女生50m和反映柔韧性素质的男生坐位体前屈成绩增长也不明显;但是反映学生身体机能的肺活量、反映耐力素质的男女生1 000/800m、反映力量素质的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以及女生坐位体前屈等各项成绩增长较为显着。

二、聋校体育教学浅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聋校体育教学浅见(论文提纲范文)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党和国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视
        2.加强职业教育反映了社会现实需求
        3.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困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聋校
        2.中等职业教育
        3.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四)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理论
    (五)以往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3.已有研究评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1.个案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过程
三、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
        2.校方对烹饪专业课程目标的认知反馈
        3.学生职业规划的目标
    (二)课程结构现状
        1.课时安排
        2.课序设置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保障现状
        1.师资力量
        2.实训室建设
        3.课程实践方式
    (四)课程设置的评价反馈现状
四、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归因
    (一)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与需求不匹配、缺乏整合性
        2.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实施缺乏保障
        5.课程评价意识不足、主体单一
    (二)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2.内部原因
五、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未来发展建议
    (一)以需求为立足点设置和整合课程目标
        1.满足市场需求
        2.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整合课程目标
    (二)调整课程结构
        1.均衡课时安排
        2.优化课序设置
    (三)更新课程内容
    (四)增强课程实施保障力度
        1.增强师资力量
        2.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3.与区域经济结合、深化校企合作
    (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树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意识
        2.形成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毕业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附录五:《在校生课程满意程度调查问卷》
致谢

(3)用爱哺育学生——聋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论文提纲范文)

部分聋校思想道德工作的不足
聋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开展方式

(4)我国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论文提纲范文)

一、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特殊学校教师主体意识缺乏。
        1. 对学生是课程主体的意识执行力不足。
        2. 对教师是课程主体的意识明显缺乏。
    (二)特殊学校教师课程生成意识薄弱。
        1. 课程生成的理解简单化。
        2. 课程生成的方式单一化。
    (三)特殊学校教师课程资源意识片面。
        1. 对课程资源的理解片面。
        2.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二、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薄弱的原因分析
    (一)课程权力的缺失。
    (二)课程意识的理念未建立。
三、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重建路径
    (一)归还特殊学校教师的课程权力。
    (二)加强特殊学校教师反思。
        1. 对教材观进行反思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作为课程资
        2. 对实践进行反思。
    (三)提高特殊学校教师的专业能力。
        1. 改革高校课程体系,培养特殊学校教师的课程设计能力。
        2. 加强特殊学校教师的职后培训。

(5)组合运动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干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选题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相关概念的概述
        2.1.1 组合运动
        2.1.2 听力障碍
        2.1.3 注意品质
        2.1.4 情绪概述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2.2.1 国内关于运动与儿童心理效益的研究
        2.2.1.1 组合运动与儿童心理效益的相关研究现状
        2.2.1.2 篮球及花样跑步运动与儿童心理效益的相关研究现状
        2.2.1.3 运动与特殊儿童的心理效益的研究现状
        2.2.2 国内关于运动与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研究现状
        2.2.2.1 运动与儿童注意品质的研究现状
        2.2.2.2 运动与情绪的相关研究
        2.2.3 国内关于注意品质与情绪的相关研究现状
        2.2.4 国外关于运动与儿童心理效益的研究现状
        2.2.4.1 运动与正常儿童心理效益的相关研究
        2.2.4.2 运动与特殊儿童心理效益的相关研究
        2.2.5 国外关于运动与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研究现状
        2.2.6 国外关于注意品质与情绪的研究现状
3 论文研究的对象、目的、方法、思路与内容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目的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资料法
        3.3.2访谈法
        3.3.3 实验法
        3.3.4 问卷调查法
        3.3.5 数理统计法
        3.3.6 逻辑分析法
    3.4 研究思路
        3.4.1 组合运动干预的技术路线
        3.4.2 运动干预方案设计的思路
    3.5 研究内容
    3.6 实验内容
        3.6.1 实验时间、地点
        3.6.2 实验对象的选取
        3.6.2.1 实验对象的选取理由
        3.6.2.2 实验对象的选取标准及分组
        3.6.3 实验研究假设
        3.6.4 实验设计
        3.6.4.1 实验无关变量的控制
        3.6.4.2 运动干预方案的内容和实施
        3.6.4.3 实验步骤
4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4.1.1 实验组与对照组注意品质水平的前测分析
        4.1.2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品质整体水平的影响
        4.1.2.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的影响
        4.1.2.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的影响
        4.1.3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分配维度的影响
        4.1.3.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分配的影响
        4.1.3.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分配的影响
        4.1.4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广度维度的影响
        4.1.4.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广度的影响
        4.1.4.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广度的影响
        4.1.5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稳定维度的影响
        4.1.5.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稳定的影响
        4.1.5.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稳定的影响
        4.1.6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转移维度的影响
        4.1.6.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转移的影响
        4.1.6.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听障儿童注意转移的影响
    4.2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情绪主观体验程度的影响
        4.2.1 实验组与对照组情绪主观体验程度的前测分析
        4.2.2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积极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
        4.2.2.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被试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4.2.2.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被试积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4.2.3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消极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
        4.2.3.1 相同运动持续时间下组别因素对被试消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4.2.3.2 相同组别下运动持续时间因素对被试消极情绪体验的影响
        4.2.4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疲劳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
    4.3 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的中介效应检验
        4.3.1 积极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的中介作用检验
        4.3.2 消极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的中介作用检验
        4.3.3 疲劳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的中介作用检验
5 讨论与分析
    5.1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注意品质的影响
    5.2 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对情绪主观体验的影响
    5.3 情绪主观体验在花样跑步与小篮球组合运动和注意品质的中介作用
6 结论
7 建议
8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6)聋校小学田径运动教学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一、针对聋生制定教学目标
二、设计趣味游戏
三、合作学习, 树立学习信心

(7)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一、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情况综述
        二、具身认知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情况综述
    第三节 关键词阐释
        一、聋生
        二、工艺美术
        三、具身认知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路径
        三、论文框架
        四、研究方法
第二章 具身认知理论:认知科学研究中的身体转向
    第一节 第一代认知科学中的离身认知
        一、离身认知的理论缘起
        二、离身认知的主要流派
        三、离身认知所面临的困境
    第二节 以“具身性”为主导的第二代认知科学
        一、具身认知的思想起源
        二、具身认知的理论主张
        三、具身认知的实践路向
第三章 具身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聋生工艺美术教育
    第一节 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场域——身体
        一、承载教育对象和内容的身体
        二、工艺美术教育中聋生身体的特殊性
    第二节 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媒介——情境
        一、“人”:心智的体验性
        二、“技”:认知的无意识性
        三、“境”:知识建构的情境化
        四、“物”:身体经验的外在体现
    第三节 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的实现——生成
        一、技艺的生成肇始于身体体验
        二、技艺生成过程中身体经验的内化
        三、身体记忆的养成与技艺的实现
第四章 具身认知理论在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中的意义
    第一节 建构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的理论框架
        一、传统认知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局限及其症结
        二、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引入具身认知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二节 构建以身体为核心的聋生工艺美术教学模式
        一、营造具身性学习环境
        二、建构身体知识系统
        三、开展身体体验式教学
    第三节 促进聋生工艺美术教学过程中身与心的和谐统一
        一、基于身体的“物我交流”与情感实现
        二、培育“完整的人”
结语身体在场:聋生工艺美术教育中的情境创设与技艺生成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院长、创始人秦东采访实录
    附录2:西安美术学院特殊教育学院聋生的部分优秀作品
    附录3:中国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大事记(1887 年—2018 年)
    附录4:聋生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基本状况调查问卷
图表目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8)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缘起
    二、研究对象与意义
    三、研究现状与问题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第一节 历史的积淀
        一、特殊教育的产生与兴起
        二、特殊教育政策变迁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政策演变
        一、特殊教育的恢复与调整
        二、立法保障与推进
        三、进入内涵发展新阶段
第二章 特殊教育体系构建
    第一节 完善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体系
        一、确保视障、听障儿童义务教育实施
        二、开创和发展智障教育
        三、从随班就读到“送教上门”
    第二节 特殊教育向两端延伸
        一、发展学前特殊教育
        二、推进特殊职业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
    第三节 特殊教育体系特点分析
        一、世界两大特殊教育体系分析
        二、上海特殊教育体系特点
第三章 特殊教育课程与实施
    第一节 国家特殊教育课程设置演变
        一、聋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二、盲校的课程设置演变
        三、弱智学校(班)的课程演变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地方课程演变
        一、上海聋校课程设置
        二、辅读校(班)课程演变
    第三节 上海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实践
        一、盲校学校课程实践
        二、聋校学校课程实践
        三、辅读学校课程实践
第四章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
    第一节 特殊教育师资培养的政策演变
        一、中等师范学校培养特殊教育师资
        二、高等师范院校的参与
        三、探索特殊教育教师资格制度
    第二节 上海特殊教育资格证书制度实践与探讨
        一、上海特殊教育教师资发展概况
        二、特殊教育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践
结语:融合之路
    一、走向融合:上海面临的挑战
    二、在隔离与融合之间:西方的经验
    三、无问西东:上海的融合之道
参考文献
附录一 :2010年上海盲校、聋校和辅读学校校本课程设计与实施案例
附录二 :2010年上海市特殊教育支持服务机构信息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9)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体系的完善
        1.1.2. 教育观念的改善
        1.1.3. 建筑学专业研究的提升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社会意义
        1.2.2. 学术意义
        1.2.3.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
        1.3.1. 特殊教育的安置模式
        1.3.2. 特殊学生的定义与分类
        1.3.3. 特殊学生的称谓
        1.3.4. 特殊教育学校的定义与分类
    1.4. 研究内容
        1.4.1. 对特殊教育发展趋势及学生障碍特征的理论研究
        1.4.2. 基于学生障碍特点的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1.4.3. 对特殊教育学校功能空间的系统性设计要点研究
    1.5. 研究现状
        1.5.1. 作者所在团队的研究成果
        1.5.2. 国内其他特殊教育学校研究
        1.5.3. 特殊教育研究
        1.5.4. 素质教育模式下普通中小学的研究
        1.5.5. 国外相关研究
    1.6. 本研究的创新点
        1.6.1. 国内首次系统完整的分析适合我国国情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理论
        1.6.2. 调研分析三大类儿童的障碍特点及对空间需求,提出空间设计策略
        1.6.3. 建立完整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研究框架
    1.7.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7.1. 工作契机
        1.7.2. 比较研究的方法
        1.7.3. 文献整理的方法
        1.7.4. 实地调研的方法
        1.7.5. 研究框架
    1.8.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特殊教育学校的历史发展与现状调研分析
    2.1. 特殊教育的发展历史
        2.1.1. 我国近现代特殊教育的发展
        2.1.2. 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趋势
        2.1.3. 特殊教育学校的发展动力
    2.2. 盲校调研概述
        2.2.1. 北京市盲人学校
        2.2.2. 浙江省盲人学校
        2.2.3. 上海市盲童学校
        2.2.4. 南京市盲人学校
    2.3. 聋校调研概述
        2.3.1. 广州市聋人学校
        2.3.2. 杭州市聋人学校
    2.4. 培智学校调研概述
        2.4.1. 广州市越秀区启智学校
        2.4.2. 杭州市杨绫子学校
        2.4.3. 成都市同辉国际学校
    2.5. 其他及综合类学校调研概述
        2.5.1. 德阳市特殊教育学校
        2.5.2. 厦门市特殊教育学校
        2.5.3. 上海浦东新区特殊教育学校
    2.6. 国外特殊教育学校
        2.6.1. 加劳德特大学(Gallaudet)
        2.6.2. 德国艾希施泰特特殊教育中心
        2.6.3. 美国羽毛河学院
    2.7. 调研分析
        2.7.1. 特殊教育资源配置
        2.7.2. 选址及规模
        2.7.3. 总平面布局
        2.7.4. 功能用房
        2.7.5. 教学设施
        2.7.6. 细部设计
    2.8.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特殊儿童的障碍特征与对空间需求分析
    3.1. 特殊儿童的感觉特征及行为特点
        3.1.1. 障碍学生的感觉缺陷特点
        3.1.2. 感觉统合失调
    3.2. 特殊儿童的知觉特征及行为特点
        3.2.1. 知觉能力不足
        3.2.2. 抽象思维能力弱
        3.2.3. 空间认知能力有限
    3.3. 特殊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行为特点
        3.3.1. 语言和言语障碍
        3.3.2. 过度情绪敏感
    3.4. 特殊儿童的身体发展特征及行为特点
        3.4.1. 障碍特点
        3.4.2. 对空间需求分析
    3.5. 行为需求小结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特殊行为的空间设计策略
    4.1. 空间设计策略的原则
    4.2. 保证多种学习行为的空间策略
        4.2.1. 教学组织的小班化策略
        4.2.2. 普通教学单元的综合化策略
        4.2.3. 教学空间的开放化策略
        4.2.4. 教学生活空间的一体化策略
        4.2.5. 康复教室的灵活化
    4.3. 针对感觉能力不足的补偿化策略
        4.3.1. 针对视觉障碍的感觉补偿
        4.3.2. 针对听觉障碍的感觉补偿
        4.3.3. 针对听力障碍的交流方式补偿
    4.4. 减少环境干扰的分离化策略
        4.4.1. 噪声干扰房间的分区布置
        4.4.2. 空间节点干扰的优化处理
        4.4.3. 视线干扰的遮挡处理
    4.5. 补偿空间知觉能力的整合化策略
        4.5.1. 增加空间表征
        4.5.2. 简化空间关系
        4.5.3. 设置触感地图
        4.5.4. 标识系统的直观化
    4.6. 弥补身体发展不足的安全化策略
        4.6.1. 校园总体布局有利于疏散防灾
        4.6.2. 建筑通行与疏散的合理组织
        4.6.3. 细部日常安全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特殊教育学校的选址与总平面布局
    5.1. 选址与规模
        5.1.1. 选址原则
        5.1.2. 用地条件
        5.1.3. 校园规模与指标
        5.1.4. 用地构成
    5.2. 总平面布局
        5.2.1. 布局原则
        5.2.2. 布局要点
        5.2.3. 建筑布局模式
        5.2.4. 室外场地布局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用房设计
    6.1. 功能用房的构成
        6.1.1. 功能用房的分类
        6.1.2. 功能用房的组成
        6.1.3. 功能用房的设计模式
    6.2. 教学用房
        6.2.1. 盲校普通教室
        6.2.2. 聋校普通教室
        6.2.3. 培智学校普通教室
        6.2.4. 计算机教室
        6.2.5. 美工教室
        6.2.6. 实验室
        6.2.7. 律动教室
        6.2.8. 声乐及乐器教室
        6.2.9. 劳动教室
        6.2.10. 生活技能训练教室
        6.2.11. 情景教室
        6.2.12. 直观教室
        6.2.13. 教具制作室
        6.2.14. 盲文制作室
        6.2.15. 唱游教室
    6.3. 康复用房
        6.3.1. 康复课程的设置
        6.3.2. 康复用房的种类
        6.3.3. 体育康复训练室
        6.3.4. 心理咨询室
        6.3.5. 感觉统合训练室
        6.3.6. 视功能训练室
        6.3.7. 听力检测室
        6.3.8. 智力检测室
        6.3.9. 多感官训练室
        6.3.10. 语言训练室
        6.3.11. 引导式训练室
        6.3.12. 水疗室
        6.3.13. 定向行走训练室
    6.4. 公共活动与生活服务用房
        6.4.1. 阅览室
        6.4.2. 宿舍
    6.5. 体育场馆
        6.5.1. 风雨操场
        6.5.2. 专项场地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特殊教育学校的人性化细节设计
    7.1. 无障碍设计
        7.1.1. 无障碍设计的范畴
        7.1.2. 通行无障碍设计
        7.1.3. 操作无障碍设计
        7.1.4. 认知无障碍设计
    7.2. 室内环境设计
        7.2.1. 照明设计
        7.2.2. 声环境控制
        7.2.3. 通风采暖
    7.3. 本章小结
结论
    主要成果
    研究的创新性
    进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学术着作
    期刊文献
    学位论文
调查问卷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四、聋校体育教学浅见(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特殊教育课程标准研究反思与展望[J]. 李尚卫.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06)
  •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D]. 姜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用爱哺育学生——聋校体育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措施[J]. 张静. 清风, 2021(04)
  • [4]我国特殊学校教师课程意识的解析与重建[J]. 熊琪. 绥化学院学报, 2020(07)
  • [5]组合运动对听障儿童注意品质及情绪的干预研究[D]. 颜云云.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4)
  • [6]聋校小学田径运动教学策略[J]. 张连平. 中华少年, 2019(21)
  • [7]基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聋生工艺美术教育研究[D]. 巴晓. 山东艺术学院, 2019(02)
  • [8]从隔离走向融合:上海特殊教育研究(1978-2010)[D]. 张继玺.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9)
  • [9]基于特殊儿童障碍特征的我国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研究[D]. 张翼. 华南理工大学, 2017(05)
  • [10]基于《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聋校学生体质健康干预研究[J]. 郭翠翠. 四川体育科学, 2016(06)

标签:;  ;  ;  ;  

浅谈聋校体育教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