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加强高校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一、加强高校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乐,陈恩伦[1](2021)在《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文中提出当前,高校大学生评价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标准模糊、可度量性较差、可实现性较低、相关性弱化、时限性虚化等现实困境。鉴于此,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应持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评价育人和持续改进的理念,遵循SMART原则,明晰其明确性、可度量性、可实现性、相关性和时限性。由此,尝试性地提出了涵盖思想品德素质、学业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知美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的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

李昊灿[2](2021)在《高校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文中指出

章凡[3](2021)在《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

孔令博[4](2021)在《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研究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张诗雨[5](2021)在《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美丽中国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继续完善生态文明领域的发展,作为未来工作建设的重要发展模块,擘画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蓝图。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提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将人与自然生命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因此,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关乎未来世界的发展,也影响着人民生活的幸福感,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大学生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要人才支撑,其生态素养的水平直接关系到“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影响大学生的全面进步与综合发展,也关系到新时代人民幸福的实现。因此,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培育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价值。本选题即以此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包括四个部分: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是论文的选题背景、选题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方法等的介绍;第二章针对本论文所涉及的核心概念,如“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有益于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理论依据进行发掘借鉴,梳理了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典着作中的生态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新时代习近平相关论述中的生态思想等;第三章根据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总体向好,但也存在生态认知能力有待提高、生态责任意识有待强化、生态道德观念有待革新、生态审美能力有待陶冶、生态行为实践有待规范等问题的结论。究其形成根源是: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高校对生态教育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家庭的生态教育环境氛围有待加强、大学生的自我培育意识缺乏主动性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第四章是论文的落脚点,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的实现路径开展研究,提出:发挥社会生态教育综合作用、加强高校生态育人内涵建设、营造家庭生态培育良好氛围、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培育能力等针对性路径建议。

宋洁[6](2021)在《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文中指出课程思政的提出是改进和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对于落实教书育人的主体责任,确保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要求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高职院校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的课程思政实施还停留在形式上,在教学过程中大多忽略人文素养和德育水平的提升,因此,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形体礼仪课程教学创新改革,对于空乘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四川通用航空职业学院空乘专业的形体礼仪课程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为研究手段,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展开调研,对课程中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剖析,得出该课程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为了对形体礼仪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计,本文结合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的固有特色,对课程所蕴含的育人价值进行了深度挖掘。在教学内容构建方面,本文从专业教学和思政教学两个方面着手,围绕“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这一目标,设计了关于空乘专业形体礼仪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的专家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并采用德尔菲法对课程中各项指标进行权重分析。根据所设计的教学内容框架,本文围绕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案例描述了教学改革实践方式,并从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三个视角分析了教学改革实践效果。研究过程为教学改革创新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和建议。本文的研究获得以下三个结论。(1)形体礼仪课程除了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以外,还应该强调学生在人文知识、审美意识、心理素质、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艺术观、积极弘扬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作用,进而提升学生文化自信。(2)形体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关键在于结合课程自身特色,挖掘课程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大纲层面上将其融合到专业教学中,使思政元素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模式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得以体现。(3)形体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在提高专业课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对于思政元素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学生立足于行业特色,按照职业规范标准来要求自己,强化了学生的职业素养。针对教学改革实践的进一步提升策略,本文提出了三点建议。(1)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2)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要素。(3)充分利用课外场景,扩充课程思政施展空间。

王光[7](2021)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进入新时代的中国正由大向强,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当此之时,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大战略命题。如何担负好立德树人历史使命,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必须担当作为,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完成好党和国家交付的重大教育使命。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既是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使然,也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化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本论文立足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这一前提性、根本性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回溯建国以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历程,反思其中蕴含的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探究这一价值取向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客观规律。特别是本着强烈的自觉意识和批判精神,构建了现实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人为本取向的理论图景和实践方案,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可以为其他领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与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迪。本文由绪论和五章正文构成:绪论部分,主要阐明问题研究缘起、选题依据、研究意义,并在分析国内学术界就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本文的基本研究思路。结合对已完成论文的总体把握,分析提炼了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和不足之处。第一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本章从解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体构成入手,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并对其主客体关系、内容体系、载体和特点进行分析,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内涵要求和功能作用。第二章,“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本章首先从古代的民本思想、近代以来的人道主义两方面考察中国历史上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脉络,之后重点解读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思想,最后以建国以来几代领导人的以人为本思想为切入点,阐明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理论支撑和合理性解释。第三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本章将建国以来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划分为探索起步(1949—1956)、曲折前进(1957-1965)、遭遇挫折(1966-1976)、恢复调整(1977-1988)、改进深化(1989-2001)和创新发展(2002-现在)六个阶段,通过追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历史演变探究其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异同与变迁。第四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本章首先解读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缺失以人为本的现实表现和不利影响,进而阐释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必要性,重点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发展的外部动因、内在动力,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现实地坚持以人为本取向提供具体化的理论指导。第五章,“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本章主要阐明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以进一步增强教育实效性的现实路径选择,从确立科学理念、贴近学生生活、满足学生合理需要、融入人文关怀、促进全面发展五个方面提出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取向的实践方案。

翟俊豪[8](2021)在《广西山区乡镇中学合唱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资源县车田民族初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为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教育部就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校艺术教育提出:“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将艺术教育摆上应有的位置,特别是要以农村学校为重点,坚持教育公平的原则,实现区域内的均衡发展。”但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的广西山脉连绵,独特的喀斯特山区地理特征使其经济、文化、社会发展具有不可规避的延迟性。广西偏远山区乡镇教育资源的贫乏性愈显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老龄化严重,缺乏统筹整合的相关机制。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在中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让中小学生感受到多声部音乐的吸引力,尽快积累和培养与他人合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在演唱中享受美的喜悦并受到美的熏陶。”资源县山区众多,教育贫乏问题日益凸显,在广西山区乡镇中学开展合唱教育可以使每一个同学都容易接受和参与。将合唱教育用作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地制宜的开展合唱教学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山区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是典型的高寒山区。本研究起始于笔者在该乡车田民资初中的一年扶贫支教,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首先,理清合唱教育等相关概念内涵并进行文献检索,对获取文献进行分析,分析对合唱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展及山区乡镇中学合唱教育的现状,探明合唱教育在山区乡镇中学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本文撰写打下坚实基础。其次,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山区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合唱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访谈,对一线教学过程,重要事件和访谈进行实证研究。观察、记录和分析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的事件,对重要人物做好信息收集工作,指出山区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归因分析。再者,根据该校音乐教育现状、合唱课内外教学活动的调查。寻找有关中小学合唱教育的相关政策支持,及在该校开展合唱教育的优势和对中学生自身发展培养有什么积极作用,对在车田民族初中开展合唱教育提出可行性分析。接着,在群体性学生音乐基础薄弱的情况下,在山区乡镇中学进行课内外的合唱实践教学,即课内开展班级合唱活动,课外举行校园合唱比赛和建立校合唱团。课内的班级合唱活动首先应将课本“教学大纲”作为基本准则,大纲中规定了音乐学科中关于合唱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以及其他基本要求,这是科学而全面的,是笔者在进行合唱教学的主要依据;其次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外活动的探索,也是在班级合唱开展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学校合唱比赛和组建学校合唱团,再满足一批对音乐热爱的、想继续学习且有音乐天赋的学生,着重提高其艺术素养和音乐水平。给学生提供发挥各自特长的舞台,建立促进学生素质提高的重要阵地。最后,整理和分析相关材料,梳理文献并对结合课内外教学的实例、课堂的观察、相关领导老师的访谈、状况进行分析,针对在广西乡镇中学开展合唱教育的实践探索提出思考和建议,制定切实可行的思考建议。如提高合唱教育认识,加强师资建设;积极开发合唱教学资源,深化课程内容;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成长发展;创新多种公益支教模式等内容,为其他乡镇中学开展合唱教育提供可参考价值。

缪福俊,魏冰,刘润民,邱立明,宁德鲁[9](2021)在《铁核桃深加工中试生产工艺实践》文中指出铁核桃具有较高的营养和商业价值,然而目前缺少对其深加工的生产工艺。以铁核桃为试验材料,结合我院已建立的铁核桃粉碎脱壳、压榨制油及速溶蛋白粉制备的中试生产线进行工艺实践。结果表明,铁核桃出仁率达95%以上,压榨出油率达85%以上,脱脂粕粉中残油降至1%以下,制备的铁核桃速溶蛋白粉的蛋白质含量达82%。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可直接应用于其他相关产品的研发,提高了铁核桃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梁爽[10](2021)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种较新的声乐艺术体裁,它融合了西方的作曲技术、德奥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中国历史上的经典诗词名作、以及中国本土民族风格。1920年,中国着名音乐美学家、作曲家青主创作了一首特殊的声乐作品——《大江东去》,这首声乐作品开启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百年历史岁月。此后,中国的作曲家们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一首优秀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中浓缩着丰富的情感以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当中的古诗词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演唱价值以及审美价值,对于一名声乐演唱者或是声乐学习者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了“我们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问题,强调要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的全面进步”。在这一背景之下,笔者以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的运用为研究对象,以国家教育部制定的《音乐与舞蹈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音乐类专业)》为参考依据,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切入,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运用现状进行了解,并向高校声乐专业师生发放了问卷,客观呈现在这些高校当中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运用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不足之处,针对这些问题与不足提出未来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求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发展起到一些相应的作用。本论文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在这一部分当中从研究目的、研究意义与目的、研究现状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了笔者选择这一研究方向的原因;绪论后共分四个章节:论文第一章对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将其发展过程以时间逻辑分为三个部分进行分别概述;第二章重点论述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当中运用的必要性,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价值、声乐教学方面的价值、美学蕴含方面的价值这三个方面对其必要性进行了概述;第三章对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中的调查研究现状进行呈现,并且分析高校调研以及问卷调查当中发现的问题;第四章为高校优化古诗词艺术歌曲教学活动提出建议与策略。

二、加强高校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强高校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提纲范文)

(1)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现状审视
二、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理念
    (一)持守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二)秉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三)恪守评价育人的理念
    (四)遵循持续改进的理念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一)明确性原则(Specific)
    (二)可度量性原则(Measurable)
    (三)可实现性原则(Attainable)
    (四)相关性原则(Relevant)
    (五)时限性原则(Time-bound)
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要素
    (一)思想品德素质评价
    (二)学业文化素质评价
    (三)生理心理素质评价
    (四)知美审美素质评价
    (五)劳动技能素质评价
五、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的建构框架

(5)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2.2 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
    1.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
        1.3.1 研究的创新点
        1.3.2 研究的不足之处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调查研究法
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概念界定及理论溯源
    2.1 生态素养内涵及特点
        2.1.1 生态素养的内涵
        2.1.2 生态素养的特点
    2.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内涵及构成维度
        2.2.1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内涵
        2.2.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构成维度
    2.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的理论渊源
        2.3.1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中的生态思想
        2.3.2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思想
        2.3.3 习近平新时代重要论述中的生态思想
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及其成因分析
    3.1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调研基本情况
    3.2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总体向好
        3.2.1 生态认知初步建立
        3.2.2 生态意识逐步形成
        3.2.3 生态道德表现向好
    3.3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存在的问题
        3.3.1 生态认知能力有待提高
        3.3.2 生态责任意识有待强化
        3.3.3 生态道德观念有待革新
        3.3.4 生态审美能力有待陶冶
        3.3.5 生态行为实践有待规范
    3.4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3.4.1 社会尚未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氛围
        3.4.2 高校对生态教育建设重视程度不够
        3.4.3 家庭的生态教育环境氛围有待加强
        3.4.4 大学生自我培育意识的主动性较弱
4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路径研究
    4.1 发挥社会生态教育综合作用构建良性生态素养培育机制
        4.1.1 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建设
        4.1.2 发挥政府机构政策引导效用
        4.1.3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宣传力度
    4.2 加强高校生态育人内涵建设不断丰富教育教学手段方式
        4.2.1 加强校园生态文明建设
        4.2.2 丰富课堂生态教学内容
        4.2.3 拓展课外生态实践活动
    4.3 营造家庭生态培育良好氛围发挥家庭教育的潜化性作用
        4.3.1 传承勤俭节约的优良家风
        4.3.2 发挥家长的榜样引导作用
    4.4 激发大学生的自我培育能力全面促进生态综合素养养成
        4.4.1 培养大学生自主自觉学习能力
        4.4.2 强化大学生自我约束管理能力
5 结语
附录 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现状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6)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高职院校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意义
        1.1.2 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践行课程思政的意义
    1.2 选题依据与选题意义
        1.2.1 选题依据
        1.2.2 选题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趋势
        1.3.1 国外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1.3.2 国内思政教育发展历程
        1.3.3 国外形体礼仪课程研究现状
        1.3.4 国内形体礼仪课程研究现状
2 课程思政相关概念界定
    2.1 民族艺术与文化自信
    2.2 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
    2.3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3 研究对象、方法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问卷调查法
        3.2.3 德尔菲法
        3.2.4 实验法
        3.2.5 逻辑分析法
    3.3 技术路线
        3.3.1 技术路线
        3.3.2 研究重点和研究难点
4 结果与分析
    4.1 高职空乘专业人才人文素质培养目标分析
        4.1.1 人文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4.1.2 审美意识的教育和培养
        4.1.3 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升
        4.1.4 职业道德的养成和完善
    4.2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教学现状
        4.2.1 教学内容简介
        4.2.2 形体礼仪课程实施现状
        4.2.3 形体礼仪课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存在的问题
    4.3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育人价值分析
        4.3.1 增强身体素质
        4.3.2 培养审美能力
        4.3.3 提升道德水平
        4.3.4 促进心理教育
    4.4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4.4.1 课程思政在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必要性
        4.4.2 课程思政融入形体礼仪课程教学内容框架
    4.5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4.5.1 教学大纲
        4.5.2 课程思政融入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案例一:空乘礼仪组合
        4.5.3 课程思政融入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案例二:红色革命题材舞蹈
    4.6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效果分析
        4.6.1 学生评价
        4.6.2 教师评价
        4.6.3 用人单位评价
        4.6.4 教学改革实践效果
    4.7 课程思政背景下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对策
        4.7.1 提升专业课教师的课程思政意识与能力
        4.7.2 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4.7.3 充分利用课外场景,扩充课程思政施展空间
5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6 参考文献
7 附件
    附件1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现状调查问卷
    附件2 关于空乘专业形体礼仪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的专家调查问卷Ⅰ
    附件3 关于空乘专业形体礼仪教学内容构建与实施的专家调查问卷Ⅱ
    附件4 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效果调查问卷
    附件5 班级评价表(任课教师填写)
    附件6 学生评价表(实习单位填写)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现状
        (一)关于以人为本思想内涵的研究
        (二)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以人为本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必要性的研究
        (四)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内在根据的研究
        (五)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实践途径的研究
        (六)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分期与发展经验的研究
    五、研究思路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第一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解读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构成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结构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与客体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与特点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理论解读
        一、相关概念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
第二章 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渊源
    第一节 中国历史上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
        二、中国近代的人道主义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思想
        一、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二、人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三、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思想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一、毛泽东:人民主体观,人民动力观,人民利益观
        二、邓小平:尊重人,依靠人,为了人,塑造人
        三、江泽民:突出人民本位,关心人民疾苦,维护人民利益
        四、胡锦涛:关照人民利益,坚持共建共享,构建和谐社会
        五、习近平:体察民情,改善民生,保障民主
第三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历史考察
    第一节 探索起步(1949—1956)
        一、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二、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开始有效开展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萌芽
    第二节 曲折前进(1957—1965)
        一、“又红又专”培养目标的提出
        二、“社会主义教育”的全面展开
        三、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
    第三节 遭遇挫折(1966-1976)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存在
        二、“教育革命”旗帜下的系列政治运动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沦失
    第四节 恢复调整(1977-1988)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地位重新确立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建设逐步恢复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效开展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向趋于明确清晰
        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度陷入低徊迷惘
    第五节 改进深化(1989-2001)
        一、重新确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地位
        二、系统设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细化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四、着力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五、优化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第六节 创新发展(2002-现在)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顶层政策设计系统清晰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明确呈现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务实有效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功能充分拓展
        五、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局面开始形成
第四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发展动因
    第一节 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缺失
        一、以人为本的社会环境的缺失
        二、以人为本的学校资源的缺失
        三、理论研究与实践中的虚空
    第二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外部动因
        一、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必然要求和体现
        二、多元文化环境下大学文化创新的要求
        三、网络信息时代教育模式创新的必然要求
    第三节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内在动力
        一、大学生的主体诉求与教育者主导地位之间的矛盾
        二、大学生主体需求与教育者教育供给之间的矛盾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动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矛盾
第五章 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现实路径
    第一节 确立科学理念: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前提
        一、“尊重人”:发挥大学生的价值主体作用
        二、“服务人”:发挥大学生的权益主体作用
        三、“发展人”:发挥大学生的发展主体作用
    第二节 贴近学生生活: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生活世界”理论的内涵要求
        二、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必要性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贴近学生生活的路径选择
    第三节 满足合理需要: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动力
        一、人的需要的内涵要求
        二、当前大学生的需要现状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满足学生合理需要的路径选择
    第四节 融入人文关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情感支撑
        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内涵
        二、传统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必要性
        四、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具体路径
    第五节 促进全面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的归宿
        一、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理论的内涵要求
        二、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发展目标要求的变迁
        三、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选择
参考文献
后记

(8)广西山区乡镇中学合唱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资源县车田民族初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缘起
        (一)山区乡镇中学支教的经历引发研究兴趣
        (二)广西乡镇中学音乐教育现状问题突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合唱教育研究现状
        (二)初中合唱教育研究现状
        (三)农村初中合唱教育研究现状
        1.农村初中班级合唱的研究
        2.农村初中合唱团的研究
        (四)公益组织对乡镇中小学合唱帮扶的研究
        1.“快乐合唱3+1”乡村中小学合唱艺术推广
        2.飞越彩虹民族童声合唱团计划
    四、核心概念界定
        (一)山区乡镇中学
        (二)合唱教育
    五、理论基础
        (一)柯达伊合唱教育思想
        (二)新教育公平理论
        (三)最近发展区理论
    六、研究设计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对象
        1.研究内容
        2.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半结构式访谈
        3.观察法
        4.个案研究法
        (三)研究工具
        1.访谈提纲
        2.观察记录表
        (四)研究步骤
第一章 车田民族初中音乐教育现状
    一、车田民族初中概况调查
        (一)学校校史情况
        (二)校园建设情况
        (三)学校师资情况
    二、车田民族初中音乐教育调查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学校的音乐教育观念
        2.学校的音乐教育师资
        3.音乐教师技能及课堂模式
        4.音乐审美教育及课程学习兴趣
        5.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6.教学设备及文化活动
        (二)结论与归因分析
        1.调查结论
        2.制约因素
    三、车田民族初中合唱教学活动调查
        (一)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情况
        1.合唱教学在音乐课的比重
        2.合唱教材的选择
        3.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二)课外合唱教学活动情况
第二章 合唱在车田民族初中开展的可行性分析
    一、开展合唱教学的政策支持
        (一)国家高度重视中学生艺术教育发展
        (二)合唱教育是实施校园美育的重要载体
        (三)“班级合唱”将登上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台
    二、合唱教学在车田民族初中开展的优势
        (一)少数民族学生有歌唱的传统
        (二)合唱教学易实施
        (三)合唱教学普及快,成效高
    三、合唱教学对中学生自身发展的培养作用
        (一)提高综合素质水平,培养积极生活态度
        (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陶冶高尚情操
        (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集体主义精神
        (四)理解音乐多样性,体悟文化内涵
        (五)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增强学习兴趣
第三章 合唱在车田民族初中的实践探索
    一、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堂的实践
        (一)结合初中音乐教学大纲
        (二)把握合唱教学课堂阵地
        (三)制定班级合唱组建方案
        1.明确班级合唱定位与实施对象
        2.拟定班级合唱团教学内容
        3.规范班级合唱团组织管理
        (四)班级合唱教学具体实践
        1.培养合唱意识,激发学习兴趣
        2.进行音乐素养教育和感知训练
        3.进行科学的合唱声音训练
        4.把握教材开展多声部教学实践
        (五)乡镇中学班级合唱教学实例
        1.合唱音阶教学实例一《哆来咪》
        2.班级合唱排练实例二《合唱的声部划分》
        3.班级合唱访谈实例三《唱支山歌给党听》
    二、合唱教学在音乐课外活动的实践
        (一)开展校园合唱比赛,检验班级合唱成效
        1.开展校园合唱比赛活动的意义
        2 校园合唱比赛前期工作准备
        3.校园合唱比赛中期开展情况
        4.校园合唱比赛后期反馈
        (二)深化课外活动载体,建立小百灵合唱团
        1.充分调动资源建立学校合唱团
        2.学校合唱团员选拔方式
        3.学校合唱团的排练制定
        (三)鼓励走出去,合唱团校外艺术实践
        1.受邀参加资源县迎接党的十九大巡回演出
        2.合唱团参加第八届全国青少年才艺大赛(广西选拔赛)
        3.入选第十八届全国中小学春节校园大联欢
第四章 乡镇中学合唱教育发展对策的思考
    一、提高合唱教育认识,加强师资建设
        (一)加强对乡镇学校合唱教育的认识
        (二)强化合唱教育管理制度
        (三)提高音乐教师地位
        (四)提高音乐教师合唱指挥技能
    二、积极开发合唱教学资源,深化课程内容
        (一)利用民间资源开发合唱校本课程
        (二)利用通俗合唱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合唱教育中注重教学创造性
        (四)合唱教育中注重教学情感性
    三、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促进学生成长发展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艺术实践
        (二)辩证看待学生学情
        (三)注重学生人格方面的塑造
        (四)注重培养学生成长型思维
    四、创新多种公益支教模式
        (一)鼓励高校大学生下乡支教
        (二)对乡镇学生开展远程线上授课
        (三)定期下乡对乡镇音乐教师进行技能培训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一:车田民族初中音乐教育现状和合唱活动开展情况访谈提纲
附录二:音乐课堂观察表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9)铁核桃深加工中试生产工艺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铁核桃原料及深加工中试生产线
2 铁核桃深加工中试生产工艺实践
    2.1 工艺流程(见图1)
    2.2 铁核桃压榨制油及精炼工艺实践
        2.2.1 铁核桃粉碎脱壳
        2.2.2 铁核桃低温压榨
        2.2.3 铁核桃油精炼
    2.3 铁核桃饼残油亚临界萃取工艺实践
    2.4 铁核桃速溶蛋白粉制备工艺实践
        2.4.1 萃取
        2.4.2 离心
        2.4.3 中和
        2.4.4 脱色
        2.4.5 过滤、浓缩
        2.4.6 均质
        2.4.7 喷雾干燥
3 铁核桃综合利用经济效益分析
4 结 论

(10)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三、研究现状综述
        (一)现有研究成果
        1、专着类
        2、期刊论文与硕博类论文
        3、教育政策
        (二)研究缺憾
        1、概念模糊不清
        2、教学角度出发研究缺乏
        3、多学科思维欠缺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古诗词艺术歌曲概述
    第一节 古诗词艺术歌曲概念界定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定义
        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来源
    第二节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脉络
        一、二十世纪20-40 年代
        二、20 世纪80 年代
第二章 在高校当中运用古诗词艺术歌曲进行声乐教学的必要性
    第一节 实现弘扬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节 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价值
        一、促进美声唱法中国学派的发展
        二、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节 古诗词艺术歌曲本身的审美蕴含
        一、音乐美——民族化的作曲手法
        二、文学意境美
        三、演唱声腔美
第三章 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调查
    第一节 调查对象的选择以及依据
        一、高校“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课程及教学成果概况
        二、调查对象选择
    第二节 问卷调查的设计与发放过程
        一、问卷调查设计
        二、问卷发放过程
    第三节 问卷调查统计结果以及分析
        一、单项统计结果以及现状分析
        二、交叉统计结果以及现状分析
    第四节 存在问题
        一、学生的学习态度
        二、不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材的使用较为混乱
        四、学校制度较为陈旧
        五、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
第四章 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当中的策略探索
    第一节 树立正确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意识
        一、正确认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价值
        二、引导学生综合发展
    第二节 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与创新性
        一、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二、另辟蹊径的教学方法
        三、教材的科学运用
    第三节 发挥高校的重要作用
        一、充分发挥各类高校优势
        二、合理编排课程体系
        三、积极开展有关活动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现状调查问卷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加强高校审美教育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论文参考文献)

  • [1]新时代高校大学生评价体系建构:理念、原则、要素与框架[J]. 张乐乐,陈恩伦. 现代教育管理, 2021(07)
  • [2]高校美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 李昊灿.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3]新时代理工科大学生美育实施路径研究[D]. 章凡. 浙江理工大学, 2021
  • [4]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高校第二课堂育人体系研究 ——以武汉轻工大学为例[D]. 孔令博. 武汉轻工大学, 2021
  • [5]新时代大学生生态素养培育研究[D]. 张诗雨. 中北大学, 2021(09)
  • [6]高职空乘专业形体礼仪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教学改革实践[D]. 宋洁. 成都体育学院, 2021(09)
  • [7]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取向研究[D]. 王光. 东北师范大学, 2021(09)
  • [8]广西山区乡镇中学合唱教育的实践研究 ——以资源县车田民族初中为例[D]. 翟俊豪. 广西师范大学, 2021(12)
  • [9]铁核桃深加工中试生产工艺实践[J]. 缪福俊,魏冰,刘润民,邱立明,宁德鲁. 中国油脂, 2021(05)
  • [10]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 梁爽. 新疆艺术学院, 2021

标签:;  ;  ;  ;  ;  

加强高校美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