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6基因与结直肠癌研究

p16基因与结直肠癌研究

一、p16基因与大肠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郝海波[1](2012)在《大肠癌组织中DNMT1、P16的表达及其意义》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检测DNAmethyl transferase1(DNMT1)与抑癌基因p16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探讨DNMT1和p16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二者的相互关系,并从基因水平为预防、早期发现和遏制大肠癌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为大肠癌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收集60例具有完整病历资料的大肠癌和30例与部分大肠癌组织对应的阴性切缘石蜡包埋组织。标本分为大肠癌组60例和阴性切缘组3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未行放疗和化疗,无远处转移。应用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大肠癌和阴性切缘组织中DNMT1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采用半定量积分法进行判定,结合临床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表达情况与大肠癌病理分级、临床分型、临床分期及淋巴转移之间等病例资料之间的关系。结果:DNMT1基因在正常组织中表达率是16.67%,而在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76.67%,二者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病理分级为Ⅰ、Ⅱ、Ⅲ级的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9.17%、93.75%,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86%、72.73%、95%,三者间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淋巴结转移分级为N0、N1、N2级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78.26%、94.12%,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DNMT1基因在临床分型为结肠癌、结-直肠癌、直肠癌的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6.67%、79.31%,三者间阳性表达率无显着差异(p>0.05);DNMT1基因在男性、女性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5.76%、77.78%,二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DNMT1基因在<60岁、≥60岁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8.13%、75%,二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p16基因在正常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3.33%,而在大肠癌肿瘤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为55%,二者之间的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病理分级为Ⅰ、Ⅱ、Ⅲ级的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8.33%、25%,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临床分期为Ⅰ、Ⅱ、Ⅲ期的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72.73%、15%,三者间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在淋巴转移分级为N0、N1、N2级的大肠癌组织中,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56.52%、23.53%,三者之间阳性表达率有显着差异(p<0.05);p16基因在临床分型为结肠癌、结-直肠癌、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57%、66.67%、55.17%,三者间表达率无显着差异(p>0.05);p16基因在男性、女性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4.55%、55.56%,二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p16基因在<60岁、≥60岁患者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6.25%、53.57%,二者间无显着差异(p>0.05)。在60例大肠癌组织中p16基因表达阳性33例,DNMT1基因表达阳性46例;p16基因表达阳性而DNMT1基因表达阴性12例;p16基因表达阴性而DNMT1基因表达阳性25例;p16基因和DNMT1基因表达均为阳性21例;p16基因和DNMT1基因表达均为阴性2例,两者表达呈负相关(rs=-2.759,p<0.01)。结论: DNMT1在大肠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DNMT1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p16基因在大肠癌中表达出现高频率缺失,且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分级密切相关;提示p16基因的缺失表达在大肠癌中的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DNMT1和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负相关,提示DNMT1基因和p16基因在大肠癌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拮抗作用,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DNMT1基因和p16基因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及预后判断。

甘毅,陈道瑾,邹琼,李小荣[2](2011)在《与大肠癌分化相关的基因标记物》文中指出肿瘤的分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各种肿瘤基因及其产物可能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和检测各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及其编码产物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助于给大肠癌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提供新思路,将来也可作为对传统病理检查方法的一种有益补充。作者就与大肠癌分化相关的基因标记物做一综述。

刘志勇,欧阳忠[3](2010)在《鼠双微基因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鼠双微基因2(murine double mimute 2,MDM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6年10月2007年3月收治的67例大肠癌患者,另取距肿瘤10cm以上癌旁组织30例、腺瘤组织20例、正常黏膜20例作为对照。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肠黏膜MDM2和P16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MDM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6%(48/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黏膜(P<0.05)。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8%(26/67),与结肠腺瘤组织75.0%,癌旁组织83.3%,正常黏膜组织90.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16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和P16在不同Dukes分期中,有无淋巴结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与P16基因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中MDM2蛋白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MDM2和P16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DM2和P16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实际意义。

姚尧[4](2010)在《Bm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检测Bmi-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Bmi-1基因的表达与大肠癌病理学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50例大肠癌组织标本,50例正常组织作为对照,正常对照组织为距肿瘤边缘5cm以上的癌旁正常组织。肿瘤标本切取后迅速分成两份,一份用10%甲醛固定液进行固定,行病理学检查,另一份迅速放入液氮罐中冷冻备用。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法检测标本中Bmi-1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利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mi-1和P16蛋白的表达,并结合大肠癌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分析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血清CEA、血清CA19-9、P53及P16蛋白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Bmi-1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织(P < 0.05),大肠癌组织Bmi-1蛋白表达与P16蛋白表达呈负相关关系。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体积大小、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和P16蛋白的表达水平密切相关,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40%(P < 0.05);96.2%、41.7% (P < 0.05) ;96.2%、41.7% (P < 0.05) ;92.3%、62.2% (P< 0.05) ;85.7%、33.3% (P < 0.05),即随着肿瘤体积增大、临床分期的增加Bmi-1蛋白在癌细胞内的含量逐渐增高;有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Bmi-1蛋白的阳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者;而Bmi-1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血清CEA、CA19-9、P53等无相关性。结论1.Bmi-1mRNA及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肿瘤周围正常组织。2.Bmi-1基因可能通过抑制P16蛋白的表达而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3.Bmi-1基因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成正相关关系。4.Bmi-1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张德军[5](2010)在《p16和Kis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p16和肿瘤抑制基因Kiss-1mRNA和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大肠癌和1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16和Kiss-1基因mRNA,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Elivison二步法检测p16和Kiss-1蛋白的表达。结果:1. RT-PCR结果:在大肠癌组中P16和Kiss-1mRNA表达量低于正常黏膜组(P<0.05),其表达量与大肠癌的Broders分级和Dukes分期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和Kiss-1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P16和Kiss-1mRNA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2.免疫组化结果:在大肠癌与正常大肠黏组中p16蛋白表达率分别为48%和100%,Kiss-1蛋白的表达率各为56%和100%,p16和Kiss-1蛋白随大肠癌的分级、分期的增高其表达率逐渐下降;有淋巴结转移组中p16和Kiss-1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无转移组(P<0.05)。3.P16和Kiss-1mRNA和其蛋白的表达率与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和大体类型无明显差异。结论:1.P16和Kiss-1基因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P16和Kiss-1mRNA及其蛋白表达缺失与大肠癌的浸润和转移有关。3.联合检测P16和Kiss-1的基因可预测大肠癌患者的预后。

刘志勇,欧阳忠[6](2010)在《MDM2与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探讨鼠双微基因2(MDM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对67例大肠癌、30例癌旁组织、20例腺瘤组织,20例正常黏膜的MDM2和P16基因蛋白进行检测。结果MDM2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1.7%(48/67),明显高于结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黏膜,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8.8%(26/67),与结肠腺瘤组织的75%、癌旁组织的83.3%及正常黏膜组织的90%比较,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大肠癌组织中,MDM2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P16在不同分化程度中表达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MDM2和P16在不同Dukes分期中有无淋巴转移之间表达,差异有显着性(P<0.05)。MDM2与P16基因蛋白,在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中,表达差异无显着性(P>0.05)。在大肠癌中,MDM2蛋白与P16蛋白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MDM2和P16的异常表达,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联合检测MDM2和P16,对大肠癌的临床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有实际意义。

姚尧,邹扬[7](2009)在《Bmi-1、p16基因与实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文中提出Bmi-1基因是一个癌基因,具有阻抑制子(repressor)的功能,可以阻断细胞周期中的p16基因的INK4a位点,协同c-myc共同作用,促进细胞转化和肿瘤形成。p16基因又称多肿瘤抑制基因

朱宏伟[8](2008)在《散发性胃癌BRCA1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研究BRCA1抑癌基因第2外显子,第11外显子和第20外显子在胃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其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合银染的方法,对45例无血缘关系的胃癌患者BRCA1抑癌基因第2、11、20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在外显子2、11、20的序列中未发现有突变。结论在Ashkenazi犹太妇女中发现的两个突变热点185delAG和5382insC以及在家族性乳腺癌中报道较多3232A→G(导致1038号密码子由Glu变为Gly)这三个突变点,可能对中国人群散发性胃癌的发生影响不大,有待于继续研究探讨中国散发性胃癌与BRCA1抑癌基因突变的关系。

孙咏红[9](2007)在《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7、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文中研究说明背景与目的:细胞周期是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其调控有赖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s)、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KIs)组成的立体网络调控系统。这个系统中任何组分的异常表达,都可以导致细胞的恶性增殖。cyclinD1是周期蛋白家族中最重要的成员,通过与CDK4和CDK6结合形成复合物后,进一步促进细胞由G1期进入S期,是细胞周期的正性调控因子。p27和p16均是CKIs家族中的重要成员,p27主要通过与CDKs或cyclin-CDKs结合,抑制CDKs的活性进而控制细胞周期G1/S的转变,是细胞周期的负性调控因子;p16主要与cyclinD1竞争与CDK4/CDK6结合,抑制其活性,从而阻止细胞从G1期进入S期,亦是细胞周期的一个重要负性调控因子。本课题通过分析大肠癌中cyclinD1、p27和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及它们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而探讨三者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收集通过手术切除经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标本53例和30例经内镜活检的正常对照组大肠标本。根据大肠癌Dukes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分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cyclinD1、p27和p16蛋白在大肠癌组织和正常大肠粘膜中的表达情况,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cyclinD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4.15%,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p<0.01;p27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0.19%,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6.67%,p<0.01;p16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3.39%,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3.33%,p<0.01。2.在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癌组中,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54.55%、87.5%;p2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3%、31.82%、6.25%;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45.45%、18.75%;中高分化癌组与低分化癌组比较,三项指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3.大肠癌Dukes分期A+B期与C+D期比较,cyclin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8%、78.57%,p<0.05;p27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17.86%,p<0.05;p1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4%、25%,p<0.05。结论:1.大肠癌中存在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p27及p16蛋白的低表达,提示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2.随着大肠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升高,p27蛋白及p16蛋白表达降低;三者与大肠癌的恶性程度均呈相关性。提示可作为评价大肠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3.cyclinD1蛋白的高表达、p27和p16蛋白的低表达与大肠癌的临床分期有相关性,可为大肠癌患者临床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评价提供重要参考。本研究初步探讨了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7及p16蛋白在大肠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它们与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提示三者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的诊断及评价恶性程度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揭示出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互相协同作用,联合检测将更有助于大肠癌诊断及对预后的评估。

李潮,李静,李舒[10](2006)在《p16和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文中指出目的探讨p16b、cl-2基因在大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临床中的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大肠癌及腺瘤中p16、bcl-2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p16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35.90%、77.27%(P<0.01);bcl-2基因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大肠癌及腺瘤中分别为61.53%、72.72%(P>0.05)。p16与bcl-2基因蛋白表达在大肠癌中有相关关系,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浆膜侵润、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无相关性。结论p16基因的失活与bcl-2基因的过表达在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大肠腺瘤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对大肠癌及腺瘤进行p16、bcl-2基因检测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二、p16基因与大肠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16基因与大肠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大肠癌组织中DNMT1、P16的表达及其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录 A 英中文术语缩略语对照表
    附录 B 实验技术方法流程
    附录 C 个人简历
    附录 D 发表文章
    附录 E 综述
    附录 F 实验图片

(2)与大肠癌分化相关的基因标记物(论文提纲范文)

1 癌基因及标记物
    1.1 ras基因
    1.2 myc基因
2 抑癌基因及标记物
    2.1 大肠癌缺失基因
    2.2 p16基因
    2.3 nm23基因
3 结论

(4)Bm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英文缩略词表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5)p16和Kis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2 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判断
    2.5 统计学处理
第三章 结果
    3.1 IRT-PCR结果
    3.2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
第四章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6)MDM2与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试剂
    1.3 方法
    1.4 结果判断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MDM2和P16基因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
    2.2 MDM2与P16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
3 讨论

(7)Bmi-1、p16基因与实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Bmi-1基因的结构
2 Bmi-1基因与肿瘤的关系
    2.1 乳腺癌
    2.2 胃肠道肿瘤
    2.3 肺癌
3 p16基因的结构
4 p16与肿瘤的关系
    4.1 乳腺癌
    4.2 食管癌
    4.3 胃癌
    4.4 大肠癌
5 Bmi-1和p16在肿瘤中的相关性
4 小结与展望

(8)散发性胃癌BRCA1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材料与方法
    2.1 检测标本
    2.2 试剂与仪器
    2.3 方法
        2.3.1 DNA 提取
        2.3.2 引物设计和合成
        2.3.3 PCR 反应体系及条件
        2.3.4 PCR 产物鉴定
        2.3.5 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
        2.3.6 银染
        2.3.7 设计对照
3 结果
    3.1 PCR 扩增
    3.2 SSCP 分析结果
4 讨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消化道恶性肿瘤相关抑癌基因研究现状
致谢

(9)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7、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论文提纲范文)

一、正文
    (一) 中文摘要
    (二) 英文摘要
    (三) 前言
    (四) 材料与方法
    (五) 结果
    (六) 讨论
    (七) 结论
    (八) 参考文献
二、文献综述
    (一) 综述
    (二) 参考文献
三、致谢

(10)p16和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标本来源
        1.1.2 试剂
    1.2 方法
        1.2.1 免疫组化染色方法
        1.2.2 染色结果判定
        1.2.3 实验对照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bcl-2与p16基因蛋白在大肠癌及腺瘤中的阳性表达率
    2.2 bcl-2与p16基因蛋白在大肠癌及腺瘤的阳性表达与分布情况
    2.3 bcl-2与p16表达的关系
    2.4 大肠癌的bcl-2与p16基因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
3 讨论
    3.1 p16基因在大肠癌及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3.2 bcl-2基因在大肠癌及腺瘤中的的表达及意义
    3.3 bcl-2与p16基因的关系
    3.4 p16、bcl-2基因蛋白联合检测在大肠癌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

四、p16基因与大肠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肠癌组织中DNMT1、P16的表达及其意义[D]. 郝海波. 蚌埠医学院, 2012(S2)
  • [2]与大肠癌分化相关的基因标记物[J]. 甘毅,陈道瑾,邹琼,李小荣.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2011(04)
  • [3]鼠双微基因2和多肿瘤抑制基因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刘志勇,欧阳忠. 华西医学, 2010(05)
  • [4]Bmi-1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D]. 姚尧. 苏州大学, 2010(01)
  • [5]p16和Kiss-1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意义[D]. 张德军. 延边大学, 2010(12)
  • [6]MDM2与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刘志勇,欧阳忠. 黑龙江医学, 2010(02)
  • [7]Bmi-1、p16基因与实体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 姚尧,邹扬. 实用医学杂志, 2009(18)
  • [8]散发性胃癌BRCA1抑癌基因突变的研究[D]. 朱宏伟. 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 2008(01)
  • [9]细胞周期调控因子cyclinD1、p27、p1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D]. 孙咏红. 大连医科大学, 2007(02)
  • [10]p16和bcl-2基因蛋白在大肠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 李潮,李静,李舒.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05)

标签:;  ;  ;  ;  ;  

p16基因与结直肠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