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稿人保密制度改革

审稿人保密制度改革

一、审稿人保密制度的改革(论文文献综述)

王瑞,曾广翘[1](2021)在《国外期刊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分析和讨论国外学术期刊中近期开展的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的概念、流程以及优缺点,为国内期刊同行评议制度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Pub Med数据库与网络信息,筛选、整理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的相关文献与资料,采用文献综述法进行主题归纳与分析。【结果】这两种同行评议模式都可能对改善审稿人表现、提高审稿报告质量以及审稿过程的透明度有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受集体思考的影响、时间投入增加等局限性。【结论】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对我国期刊同行评议的发展和创新有可借鉴之处,国内期刊可在开展集体对话、构建更具互动性的审稿机制、开展线下小组评审等方面作出更多尝试。

周旋[2](2020)在《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四种意识》文中认为办好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出版领域和特殊教育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掌握特殊教育领域的出版方向和前沿动态,热爱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工作,具备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等。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必须具备政治意识、社会意识、服务意识以及自我意识,以对稿件质量、作者、自身保持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切实提高编辑水平和特殊教育类期刊的质量。

胡金富[3](2018)在《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研活动中违反科学共同体公认的科研行为准则的行为。科研不端行为污染了学术风气、浪费了科研资源、阻碍了科技创新、影响了科技进步、破坏了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如何提高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能力和水平,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有关部门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相对于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科研不端行为治理体系建设起步较晚,虽然国内主要科研资助机构查处制度体系基本建立,但现行查处制度中的查处程序设计相对简单,在查处实践中查处程序问题时有发生,而学术界对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进行系统研究暂付阙如。本文基于程序正义等理论,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双重角度对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做了探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治理而言,维护程序正义和惩处科研不端行为二者缺一不可,通过优化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来保护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实现查处程序正义显得尤为必要而迫切。程序正义,实质上是对法律程序所承载的正义价值承诺的兑现,程序正义是蕴含在现代法治社会发展和完善过程中的一整套程序规则、程序原则和程序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法治社会、法治国家的重要观念和价值追求。与实体正义关注裁判结果的公平公正所不同的是,程序正义更关注产生正确裁判结果的过程,要使人感受到过程的公平正义。在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实践中,实体正义固然重要,但程序正义更加重要,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价值。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程序正义不仅是保证查处结果公正性的必要条件,而且维护了当事人的人格尊严和查处结果的公信力。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的制度设计,可以借鉴程序正义理论,遵循参与性、中立性、对等性、合理性、及时性和终结性等原则,最大限度地减少程序缺陷。本研究主体内容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通过对程序正义理论与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之间逻辑关系的分析,指出程序正义既是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优化的价值导向,也是查处程序优劣的评价标准和查处程序优化的重要保障。第二部分:以程序正义理论为视角,以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为核心,从查处对象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两个维度,考察现行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制度,剖析科研不端行为典型案例,审视查处程序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综合运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比较分析研究、文本分析研究、典型案例研究、实证研究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多层面探讨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制度。第三部分:在对我国现行的查处程序制度进行检视和对美国查处程序建设方面的特色做法进行分析介绍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优化的基本思路。本文在三个方面力争取得突破,首先,在研究内容方面,试图对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进行系统的研究,不局限于中美两国主要科研资助机构的查处制度文本,而是拓展到对国外科研不端行为治理方面特色做法进行系统的调研分析,通过对国内学者尚未做过系统研究的美国典型经验进行深入的调研分析,总结了有关运行机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如对美国科研不端行为独立查处机构研究诚信办公室、美国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内涵与特点、以及美国科研不端行为信息记录系统的内涵与运行机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其次,在研究视角方面,以程序正义等理论为视角、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剖析两个方面来探讨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研究视角独特、立意新颖。最后,在研究方法方面,综合运用系统分析法、多学科分析法、典型案例分析法、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等,通过对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典型案例系统剖析,试图直观、形象地展现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的完整图景。

马俊[4](2017)在《日本科研不端治理及启示》文中研究指明科学研究始于科学家们为探索真理而进行的自由而诚实的活动,而且,以同行评议为核心的科研评价体系又担任着科学界“警察”的职责,起到了重要的自净作用。但随着各国科学体制的变革以及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某些原本被认定为“人品贵重”的科学工作者们背离了科学求真求实的本性而误入科研不端的歧途。现如今,科研不端已经演变成各国科研界的普遍现象,因此积极地发现并解决这一问题就成为各国各科研领域共同努力的方向,只有科学事业健康发展,才能为公众创造出真正的福祉。首先,从概念角度明晰相关的概念。科研不端指的是捏造、篡改、剽窃行为,还包括其他违反科研规范和制度的行为,而学术腐败侧重于公共权力的滥用,违法行为则是由程度较为严重的科研不端演变而成的。日本对于科研不端概念的界定参照了美国的官方文件,两国之间既相似又有差异。美国对科研不端的监督贯彻科研活动始终,而日本则侧重于对科研结果的监察,但对“故意性”的界定双方又保持一致。其次,对近年来日本科研不端频发的诱因进行了总结,大致可归为:国家政策改革对科研体制建设产生的巨大冲击,国立大学及科研机构独立行政法人化,聘任制的实施,科研经费形式的变化,唯论文和科研经费获得量至上的科研评价体系,把控不严的论文审查制度,与国际科研不端规范的不统一等。为改善科研不端现状,日本政府、大学及科研机构、学术团体纷纷出台了详实的对策方针,建立了一套自上而下相对完善的治理机制。作为治理科研不端的统筹部门日本文部科学省在2014年8月颁布了《关于科研不端的对应指导方针》修订版。其中明确了高校治理科研不端的主体权责,并规定了科研不端的处理程序,尤其对举报、调查、不服申诉以及公布调查结果等程序进行了详细地说明。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当事人所在的大部分科研机构以及科研经费分配机构也公布了惩处标准。再次,日本科研不端的治理机制既有优势又存在不足之处。优势包括治理机制相对完善;治理条款细节化提升执行力;科研伦理道德教育的普及率高;对因体制变革而导致的不融合问题具有较强的弹性应对机制。而不足之处在于弹性整改过程中仍有一些制度上的冲突有待商榷;产学连携利益冲突缺少透明化;缺少独立的第三方查处机构;对举报人的保护机制不健全。最后,通过上述多维度多角度的分析,日本科研不端体制建设给我国带来以下四点启示:我们应该重拾对科学精神的敬意,发挥科研组织的主体权责,理性地看待同行评议机制,构建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张学颖,罗萍[5](2016)在《Web 3.0时代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审稿模型构建》文中认为为了解决同行评议中不公平、不透明、时效性差的问题,提出改变审稿方式,采用开放同行评议的办法。在分析开放同行评议透明、交互、高效、共享、完整实质的基础上,尝试构建开放同行评议的审稿模型,并指出制订规范的编辑出版政策,构建专业化投稿和审稿平台,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是实施开放同行评议的关键环节。

徐敏[6](2016)在《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互联网的兴起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给世界学术研究环境带来了极大改变,作为学术资源共享介质的学术期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媒介形式和传播手段的更新改变了学术信息的生产方式和传统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在数字化生存的大背景下,如果不能充分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共通性和共享性的显着特点,学术期刊的竞争力将大大削弱。作为高校科技期刊,其期刊品牌的建设与所在高校的学科建设息息相关,对期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如何创建特色学术期刊品牌并借此进行更有效的学术传播,是所有高校科技期刊都非常重视的问题。军队院校学报作为军队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有别于地方高校科技期刊的特色就在于一个“军”字。军队科技期刊也应争创名牌学报,加大自身的建设力度,树立起打造品牌学报的意识。如何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确保符合军队各项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打造军字特色科技期刊学术品牌,拓展军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提高办刊水平,也是更好地促进科技转化为战斗力的关键性因素。本文以中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会员名录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公布的军队院校期刊名录为线索,对军队院校主办或承办的90种学术期刊进行统计,深入了解其期刊建设和新媒体使用状况,试图对如何打造军队特色科技期刊品牌有一个较为深入和系统的阐述。通过军网、互联网双重搜索,实地、电话调研等方式研究运用新媒体进行期刊品牌建设及传播情况。通过对军校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对其新媒体环境下期刊品牌建设中存在的客观及主观问题进行剖析,着重对《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定名以来的期刊建设详情进行梳理,重点研究其如何运用新媒体进行期刊品牌建设及传播,对其相关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和概括,试图对打造“军”字特色期刊品牌问题有一个较为深入和系统的阐述。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首先结合品牌营销学理论,对期刊品牌的定义、内涵进行理论阐述,并分别就期刊编辑、期刊传播形式和期刊受众三方面分析了新媒体环境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影响。然后对军校科技期刊现状进行介绍,剖析其独特的品牌内涵与传播特点,并研究其在新媒体环境下由于主客观因素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第二部分围绕《国防科技大学学报》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从其品牌定位、品牌发展历程、建设基础、发展策略及品牌传播效果入手,研究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典型案例;最后一部分总结概括出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传播应遵循的规律和应培养的品牌意识,并提出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品牌传播的策略和建议。

孙陆青,李江涛,王高翔,张建军,韩婧[7](2012)在《把握核心期刊功能,把军校学报做强、做大、做精》文中认为本文从核心期刊定义及其功能入手,阐述了《装备学院学报》作为全军首批军事学核心期刊在落实核心期刊功能上所采取的举措:突出特色,把军校学报特色做强;推动联合,把军校学报学术做大;狠抓落实,把军校学报质量做精,为建设一流的军事学核心期刊作出更大的贡献。

刘辉[8](2011)在《科研诚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科学研究是以诚实守信为基础的事业,诚信是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科研诚信的实现,关系到科学事业存在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科研活动能否获得社会各界的认同与支持,也关系到以科学为支撑的综合国力的提高。本文从当代各国科研发展的现实出发,以科技哲学、科学社会学、管理学、法学、伦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为理论基础,运用了文献分析法、系统分析方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科研诚信的基本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文章探讨了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和逻辑基础;阐述了科研诚信问题的表现类型,分析了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科研诚信的实现原则和实现机制;针对当代中国科研诚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措施。

鲁亚琳[9](2009)在《低水平学术论文之成因、危害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针对目前缺乏创新的低水平学术论文泛滥的状况,详细分析其成因及其危害。认为其主要成因是功能需求、学风浮躁和审稿不严。主要危害表现为耗费国家人力、物力和资源,供养劣质期刊,助长弄虚作假的学术风气。建议采取数量和质量相结合的学术论文考评和管理体系,制定有效的高水平论文奖励机制,规范涉及审稿环节人的行为的审稿制度,将论文评价和期刊评价分开,细化论文评价体系,尝试按照院校类别和学科分布联合办刊。

孙陆青,李江涛,王高翔,张建军[10](2008)在《军校学报品牌化发展的对策》文中认为军校学报实现品牌化发展是新时期军队学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途径。从准确把握定位,突出学报特色,奠定品牌基石;采用多种方式,挖掘优质稿源,积聚品牌之泉;落实管理制度,打造品牌质量;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提供品牌保障;营造高效办公环境,强化品牌手段5个方面提出了军校实现品牌化发展的对策。

二、审稿人保密制度的改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审稿人保密制度的改革(论文提纲范文)

(1)国外期刊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方法与概念界定
2 小组同行评议的流程与介绍
    2.1 线上小组同行评议
    2.2 线下小组同行评议
3 协作同行评议的流程与介绍
    3.1 编辑与审稿人联动的协作同行评议
    3.2 编辑、审稿人与作者联动的协作同行评议
4 两种同行评议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4.1 改善审稿人表现
    4.2 提高审稿报告质量
    4.3 提高同行评议的透明度
    4.4 存在的局限
5 对中国期刊的启示和建议
    5.1 推动高效的集体对话
    5.2 构建更具互动性的审稿机制
    5.3 积极开展线下小组评审
6 结语

(2)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四种意识(论文提纲范文)

一、对特教期刊高度负责,具备政治意识
    (一)了解特殊教育发展趋势,把握前沿理论
    (二)传播特教的利好政策,倡导社会正能量
    (三)宣传特殊教育精神,营造健康向上的和谐氛围
二、对稿件高度负责,肩负社会意识
    (一)制度上,规范编辑流程
        1. 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做好把关人
        2. 落实“责任编辑”制度,追踪稿件动态
        3.落实保密制度,信守承诺
        4.坚持请示报告制度,做到信息通畅
    (二)内容上,注重提高质量
        1.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
        2.坚持高标准的出版质量
三、与作者保持良好沟通,树立服务意识
    (一)了解稿件内容,准确传达审稿意见
    (二)面对不同的作者,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
    (三)语气谦和委婉,态度真实诚恳
四、对编辑自身严格要求,持有自我意识
结语

(3)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及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1.2.2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思路及基本框架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框架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1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
        1.4.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程序、理论基础及适用性分析
    2.1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和查处程序
        2.1.1 科研不端行为的界定
        2.1.2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制度分析
        2.1.3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分析
    2.2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的理论基础
        2.2.1 正义理论
        2.2.2 程序正义理论
        2.2.3 程序价值理论
        2.2.4 尊严价值理论
    2.3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与程序正义理论的适用性分析
        2.3.1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的必要性分析
        2.3.2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引入程序正义理论的可行性分析
        2.3.3 程序正义理论与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的逻辑关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科研不端行为调查程序分析
    3.1 举报和受理程序
        3.1.1 发现和举报模式分析
        3.1.2 举报形式和渠道分析
        3.1.3 受理权限和程序分析
        3.1.4 举报信息的共享程序分析
    3.2 初步核实调查程序
        3.2.1 初步调查的程序价值
        3.2.2 初步调查的模式解析
        3.2.3 初步调查的程序内容和时限
        3.2.4 初步调查结论的价值
    3.3 正式调查的程序和结论
        3.3.1 正式调查的程序价值
        3.3.2 正式调查的主体及空间设置
        3.3.3 正式调查的回避和保密机制
        3.3.4 正式调查的程序内容及其要素
        3.3.5 正式调查的结论
    3.4 临时性行政措施
        3.4.1 临时性行政措施的程序价值
        3.4.2 临时性行政措施的内容分析
        3.4.3 临时行政措施的审查修改
        3.4.4 临时行政措施的解除和终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分析
    4.1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决定的形成程序
        4.1.1 正式调查结论的评估认定程序
        4.1.2 处理决定的形成程序
        4.1.3 处理结论的告知程序
    4.2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的救济程序
        4.2.1 听证救济途径
        4.2.2 申诉复议程序
        4.2.3 申诉复议处理程序
    4.3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结果的披露途径与程序
        4.3.1 处理结果的披露途径
        4.3.2 处理结果的披露程序
    4.4 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程序的衔接研究
        4.4.1 处理程序的衔接
        4.4.2 处理措施的衔接
        4.4.3 处理措施冲突的解决
    4.5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处理的自愿排除和解程序研究
        4.5.1 美国自愿排除制度的内涵与实践
        4.5.2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基本框架
        4.5.3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主要特点
        4.5.4 自愿排除和解协议的实践启示
    4.6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研究
        4.6.1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简介
        4.6.2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基本框架
        4.6.3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主要特点
        4.6.4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记录系统的实践启示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程序正义理论的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案例分析
    5.1 于艳茹事件及其启示
        5.1.1 于艳茹事件简介
        5.1.2 于艳茹事件查处程序检视
        5.1.3 于艳茹事件查处程序的反思
    5.2 集中撤稿事件及其启示
        5.2.1 集中撤稿事件简介
        5.2.2 集中撤稿事件查处程序检视
        5.2.3 集中撤稿事件查处程序反思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制度的构建
    6.1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构建的基本思路
        6.1.1 查处政策的统一化
        6.1.2 调查机构的独立化
        6.1.3 调查工作的专业化
        6.1.4 查处程序的标准化
    6.2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建设的重点内容
        6.2.1 案件调查与处理的程序分离机制
        6.2.2 案件调查中的临时行政措施程序
        6.2.3 案件查处中的学术权与行政权协调机制
        6.2.4 案件当事人的程序性权利保护
        6.2.5 案件查处中的程序正义原则及其优化
    6.3 科研不端行为的查处程序制度构建的配套机制
        6.3.1 举报受理的联动机制
        6.3.2 调查过程的协调机制
        6.3.3 处理措施的衔接机制
        6.3.4 案件处理的协商机制
        6.3.5 信息记录的维护机制
        6.3.6 媒体报道的引导机制
    6.4 美国科研不端行为查处机构研究——以ORI为例
        6.4.1 ORI的历史演变
        6.4.2 ORI的管理体制
        6.4.3 ORI的运行机制及启示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结果的意义
    7.3 本文的不足之处
    7.4 未来的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4)日本科研不端治理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与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创新点
2 关于科研不端概念的界定
    2.1 科研不端及相关概念的明晰
    2.2 日本科研不端概念的界定
3 日本科研不端治理机制
    3.1 原因和背景研究
        3.1.1 国家体制改革
        3.1.2 科研评价体系
        3.1.3 论文审查制度
        3.1.4 科研伦理道德素养建设
        3.1.5 国际间科研不端规范不统一
    3.2 治理机制发展历程
        3.2.1 政府管理部门
        3.2.2 各科研机构及学术团体
    3.3 调查程序
        3.3.1 举报
        3.3.2 调查
        3.3.3 不服申诉
        3.3.4 调查结果的公布
    3.4 处罚办法
    3.5 日本科研不端治理机制的评述
        3.5.1 科研不端治理机制的特点
        3.5.2 科研不端治理机制的不足
4 日本科研不端治理机制给予我国的启示
    4.1 我国科研不端治理现状
    4.2 日本科研不端治理机制给予我国的启示
        4.2.1 重拾对科学精神的敬意
        4.2.2 发挥科研组织的主体权责
        4.2.3 理性看待同行评议机制
        4.2.4 构建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5)Web 3.0时代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审稿模型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1 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
    1.1 透明性
    1.2 交互性
    1.3 高效性
    1.4 共享性
    1.5 完整性
2 开放同行评议审稿模型的构建
    2.1 期刊论坛
    2.2 改进后同行评议
    2.3 发表后评论
3 实施开放同行评议的关键环节
    3.1 制订完善的编辑政策
    3.2 构建专业化的开放网络投稿和审稿平台
    3.3 充分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4 结束语

(6)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背景
    1.2 研究现状评述
    1.3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内容架构
    1.5 研究方法
2、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2.1 期刊品牌
    2.2 科技期刊的品牌内涵
    2.3 新媒体环境对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影响
        2.3.1 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影响
        2.3.2 对科技期刊传播形式的影响
        2.3.3 对科技期刊受众的影响
3、传统媒体下的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3.1 军校科技期刊概况
    3.2 军校科技期刊独特的品牌内涵
    3.3 军校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与传播的特点
        3.3.1 品牌形成历程长,辐射范围小
        3.3.2 单一的功能定位
    3.4 存在的问题
        3.4.1 期刊品牌意识薄弱
        3.4.2 期刊内容差异化不明显
        3.4.3 品牌传播技术长期滞后
        3.4.4 造成的负面效应
4、《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利用新媒体打造“军”字特色期刊品牌
    4.1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定位
    4.2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期刊品牌发展历程
        4.2.1 萌芽摸索阶段(1956-1989)
        4.2.2 稳步发展阶段(1989-2011)
        4.2.3 新媒体出版时期(2012至今)
    4.3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建设途径
        4.3.1 准确定位,以质量打造精品学术期刊
        4.3.2 借助学校优势学科推进特色栏目建设
        4.3.3 培养优秀作者队伍带动期刊良性发展
    4.4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品牌传播策略及效果
        4.4.1 多媒体化的传播方式
        4.4.2 借助学术会议等渠道扩大稿件来源
        4.4.3 多元化的受众服务内容
        4.4.4 加入高端数字资源库扩大国内外影响力
5、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的对策
    5.1 树立并加强品牌建设与传播意识
        5.1.1 品牌建设意识
        5.1.2 品牌传播意识
    5.2 差异化的品牌定位
        5.2.1 明确办刊方向,形成特色定位
        5.2.2 策划出版专刊/专栏,引领学科发展
    5.3 媒介融合的整合性发展
        5.3.1 加强期刊数字化建设
        5.3.2 扩宽传播渠道,实现价值增值
6、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8)科研诚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提要
摘要
ABSTRACT
导论
    1. 研究意义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外科研诚信问题的研究现状
        2.2 国内科研诚信问题的研究现状
    3. 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内容
    4. 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和难点
        4.1 本文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2 本文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4.3 本文研究的创新点
第1章 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和逻辑基础
    1.1 科研诚信的基本内涵
        1.1.1 诚信在中国文化中的涵义
        1.1.2 诚信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
        1.1.3 科研诚信基本内涵的新阐释
    1.2 科研诚信的逻辑基础
        1.2.1 科研诚信:对科研活动行为准则的期待
        1.2.2 科研诚信:对科研活动行为准则的怀疑
第2章 科研诚信问题的表现及原因
    2.1 科研诚信问题的主要表现
        2.1.1 课题申请阶段的作弊行为
        2.1.2 课题评审环节的不轨行为
        2.1.3 科研成果获得阶段的作伪行为
        2.1.4 科研成果发表阶段的不端行为
        2.1.5 科研成果评价阶段的作伪行为
        2.1.6 科研成果奖励中的不端行为
    2.2 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原因
        2.2.1 科研人员个人方面的原因
        2.2.2 科学共同体自我管制系统的局限性
        2.2.3 科研管理、编辑与出版环节的漏洞
        2.2.4 科学共同体内有效监督与惩治机制的缺乏
        2.2.5 科研诚信问题产生的社会经济诱因
        2.2.6 科研机构要求科研人员完成“量化指标”的弊端
第3章 科研诚信的实现原则和机制
    3.1 科研诚信的实现原则
        3.1.1 科研诚信的自律原则
        3.1.2 科研诚信的他律原则
    3.2 科研诚信的实现机制
        3.2.1 科研诚信主体的自我约束
        3.2.2 科学共同体内部的约束与监督
        3.2.3 设立科研诚信管理机构
        3.2.4 制定专门约束科研不端行为的政策法规
        3.2.5 社会公众的监督
第4章 中国科研诚信的实现
    4.1 改革科研体制:中国科研诚信实现的关键
        4.1.1 提高我国科研人员的自律能力
        4.1.2 科研机构科研诚信的实现及其完善
        4.1.3 国家层面科研诚信实现手段的完善
        4.1.4 科研管理机构科研诚信的实现及其完善
        4.1.5 科研诚信社会监督机制的完善
        4.1.6 科研诚信责任追究机制的完善
    4.2 建设诚信的科研文化:科研评价观念及其转变
        4.2.1 走出单纯以数量为评价指标的学术评价误区
        4.2.2 消除对不同性质科研活动等同评价的错误观念
        4.2.3 淡化科研必须成功的激进色彩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低水平学术论文之成因、危害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1 低水平学术论文的成因
    1.1 轻质重量的考核指标与低水平功能化论文
    1.2 学风浮躁是低水平论文滋生的根源
    1.3 不严格、欠科学的审稿制度为低水平论文大开方便之门
2 低水平学术论文泛滥的危害
3 措施与建议

四、审稿人保密制度的改革(论文参考文献)

  • [1]国外期刊小组同行评议与协作同行评议模式研究[J]. 王瑞,曾广翘.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1(03)
  • [2]特殊教育类期刊编辑应具备的四种意识[J]. 周旋. 新闻世界, 2020(03)
  • [3]科研不端行为查处程序研究[D]. 胡金富.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8(11)
  • [4]日本科研不端治理及启示[D]. 马俊. 大连理工大学, 2017(04)
  • [5]Web 3.0时代学术期刊开放同行评议的实质和审稿模型构建[J]. 张学颖,罗萍. 编辑学报, 2016(03)
  • [6]新媒体环境下军校科技期刊品牌建设与传播 ——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为例[D]. 徐敏. 陕西师范大学, 2016(05)
  • [7]把握核心期刊功能,把军校学报做强、做大、做精[A]. 孙陆青,李江涛,王高翔,张建军,韩婧. 竞争 合作 创新——科技期刊未来发展之路——第八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2012
  • [8]科研诚信问题研究[D]. 刘辉. 吉林大学, 2011(08)
  • [9]低水平学术论文之成因、危害及其对策[J]. 鲁亚琳. 科技管理研究, 2009(08)
  • [10]军校学报品牌化发展的对策[A]. 孙陆青,李江涛,王高翔,张建军. 2008年第四届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论坛论文集, 2008

标签:;  ;  ;  ;  ;  

审稿人保密制度改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