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妇女工作现状及对策

农村妇女工作现状及对策

一、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卢耀辉[1](2021)在《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独龙族是怒江州特有的少数民族,集“直过”、跨境、人口较少民族为一体。独龙族全国唯一的聚居区独龙江乡在脱贫前属于深度贫困地区,千百年来长期处于贫困状态,贫困代际传递现象显着,属于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经过党、国家、全社会的数年帮扶以及独龙族群众的努力奋斗,现独龙族的绝对贫困问题彻底解决。但是由于独龙族所处地理单元相对封闭隔绝、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各项社会事业起步晚,长期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仍是独龙族后续发展的隐患。鉴于妇女在独龙族家庭中的复合角色和特殊地位,以及职业教育提升人力资本的功能,本研究通过独龙族妇女典型案例研究当地妇女职业教育特征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效,并探讨在脱贫后续发展中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措施。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个别访谈法、案例研究法,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接受职业教育从而顺利脱贫的独龙族妇女案例,对妇女案例的基本情况、接受职业教育情况以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情况进行访谈调查。基于案例的脱贫经历探讨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特征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呈现的总体成效。研究发现通过使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的路径实现彻底斩断独龙族的贫困代际延续现象,仍存在妇女家庭负担过重和自身文化素质较低、职业教育规划不明确以及发展环境不理想等现实问题。基于教育发展功能理论,从确保独龙族妇女自我发展空间、健全职业教育规划和优化教育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提出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发展对策,以系统的思维精准施策促进独龙族妇女接受职业教育进而实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使独龙族彻底摆脱贫困。

相敏[2](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R市X村为例》文中认为乡村治,则天下安。乡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权的“神经末梢”和最基本的治理单元。乡村治理构成了整个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乡村治理的效果不仅决定着乡村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和谐团结,而且对国家治理的整体水平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且特别强调“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而乡村振兴的有效实现离不开农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农村妇女作为乡村社会的重要主体,是乡村振兴的推动者、建设者。党中央和全国妇联充分意识到了农村妇女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价值,提出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号召广大妇女参与到乡村治理中,发挥农村妇女在农村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乡风文明建设、社会秩序维护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为推动乡村社会发展贡献巾帼力量。在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过程中,村级妇联作为基础性的妇女工作组织,承担着带领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进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职责。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选择了村级妇联作为研究对象,对山东省R市X村村级妇联的基本状况、乡村治理的现状与绩效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剖析当前村级妇联在开展的多种多样工作中所面临的治理困境,并提出了优化村级妇联乡村治理职能、拓展参与乡村治理路径的对策建议,以期望能够更好地提升村级妇联的乡村治理能力,更好发挥其乡村治理能力。通过采取个案研究的方式,以协同治理理论为视角,对所选择的调查对象R市X村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研究发现,当前妇联工作虽然已经全面地展开,并且具有上级党组织和乡镇政府严格地考核目标,也具有自身相对完善的建设规章制度,但是其参与乡村治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工作重形式轻实效、难以持续深入开展、自我治理角色与其他乡村治理主体之间存在着冲突以及履行工作职责重复等问题。究其根本原因,现代乡村治理体系未能很好建立、村级妇联缺乏现代治理思维与能力、村级妇联工作缺乏有效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的支持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同时,村民对村妇联在乡村治理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传统男权观念仍然存在并产生影响。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本文认为必须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以村民为主体,充分汲取专家学者的建议,着力打造乡村现代治理体系,是妇联治理职能完成的前提。而村级妇联加强自身学识,推进治理能力体系建设,并建立现代治理思维,是有效化解当前面临问题的主体努力。

刘欢[3](2021)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文中指出建设文明,促进文明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繁衍生息至今的孜孜追求与内在动因,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目标。于中国而言,中国共产党一直在不断构建、完善、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基于中国国情与农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体系的底色在乡村文明,而乡村文明又集中体现在乡风文明水平上。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党就集中开始了乡风文明建设实践探索。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很长时期里,乡风文明建设的实践内容与形式不断迭代更新,收获许多实践成效。及至新时代,党和国家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使乡风文明建设能够站在新的历史坐标向更高处扬帆远航,进而为中国在不同文明交流借鉴中展现中国气派、体现中国特色、走出中国道路,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重要贡献。乡风文明建设受到国内外学界广泛关注与探讨,已取得诸多具有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主要集中分布在政治学、文化学与社会学,或者更为细致表现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乡村文化建设问题等具体领域,然而专注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研究乡风文明建设仍然是学界的欠缺之处。本文采用史论结合研究法,综合学科研究与系统研究相结合以及规范研究与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视角,以战略性高度概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乡风文明建设及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对中国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历史考量,并系统化地研究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基本属性、现实境遇及路径选择,以期为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尽绵薄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七部分组成。第一章,绪论。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与方法、创新之处与不足,以此构成论文研究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这一部分主要对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进行了概述,以及分析论证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之间的内在逻辑。论文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目标要求与重大意义三方面完整概述乡村振兴战略,在区分文化与文明概念、文明乡风与乡风文明概念基础上,对乡风文明建设概念进行了整体性阐述。从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三方面阐述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第三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这一部分重点从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以及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四个方面对论文的思想资源进行归纳总结,为第四章、第六、七章的相关论述进行基础理论的铺陈。第四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这一部分大致拆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现实功能。其中,基本原则包括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切实立足乡村文明、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协调发展等内容。主要内容包括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等五方面。现实功能包括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等内容。第五章,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这一部分从历史进程、主要特色及经验启示三方面考量了近百年来的中国乡风文明建设实践。历史进程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四个阶段。主要特色表现在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三个方面。经验启示包括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以及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五个方面。第六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这一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主要包括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等五方面。第二部分是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等五方面。第三部分是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等五方面。第七章,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这一部分分为五大内容。一是从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等三方面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二是从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等三方面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三是从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等三方面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四是从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等三方面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五是从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等三方面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总之,通过系统研究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论文主要提出如下创新观点:一是论文提出应从“文明”高度深刻理解乡风文明内涵,从总体要求、核心主体、根本任务、现实基础及主要特点等方面概述了乡风文明建设。二是论文首次详尽梳理了近百年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分析了其主要特色以及总结出其经验启示。三是论文丰富了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将“消除乡村精神贫困”纳入其中。四是论文在剖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现实境遇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路径选择。

冯瑞[4](2021)在《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教育扶贫成为国家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类型之一,其主要扶贫方式是将扶贫与扶智、扶志紧密联系,通过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让贫困家庭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维西县是迪庆州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特殊贫困问题凸显,在全县脱贫后该地区少数民族妇女成为维西县未来扶贫主要弱势群体,少数民族妇女接受职业教育成为其实现自身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这可以使贫困妇女掌握脱贫致富的知识和技能,增加经济收入,转变思维认知和思想观念。因此本研究以人力资本理论、贫困文化理论和教育发展功能理论为依据,选取云南省迪庆州维西县为县域案例,通过深入实地调查分析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实施现状和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筛选三位接受过妇女职业教育成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典型少数民族妇女,构建了典型案例分析基本思路:“案例妇女基本情况简介-妇女职业教育路理分析-子代贫困代际传递阻断成效”,从这三方面重点阐述和说明案例妇女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旨在总结经验、深入比较、凝练普遍成效,并多角度多方面凝练和分析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过程中的凸显问题,进而从妇女思维观念改变、乡村就业产业发展、职业教育有效开展和持续推动以及妇女教育能力、子代教育质量的提高等多方面,提出针对性、多元性、创新性的有效对策建议,更好地巩固维西县脱贫成果、保证贫困代际传递阻断的可持续性。

曹楠楠[5](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坚持不懈的反贫困过程中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扶贫脱贫道路,创造了为全球减贫70%的“当惊世界殊”的瞩目成绩,这其中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对妇女在反贫困过程中的“半边天”作用的重视与发挥。伴随农村农业生产和经济结构呈现出鲜明的“农业女性化”结构性变化,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成为当前农村脱贫攻坚的主要对象和主体力量。无论基于妇女可持续发展的国际视野,还是当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作为主体的自我发展诉求,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更是当前脱贫攻坚全面决战阶段和2020年以后攻克相对贫困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为此,本文综合运用学科交叉、系统研究、比较分析、案例分析及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着重从贫困现状、理论资源、历史进程、品牌项目、经验启示等方面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以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历史经验回应当前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困境,以求促进广大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尽快摆脱贫困并实现主体身份转变,在未来的反贫困事业中更好地发挥“半边天”的巾帼之力。具体来说,论文由六部分构成:第一章绪论部分。阐述论文研究依据、意义和系统梳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宏观介绍研究思路方法、基本内容、创新之处等,以阐释论文选题价值、把握论题研究动态、展现论文研究基本概况,为论文研究提供基本的逻辑起点。第二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在对贫困、农村贫困家庭及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等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基于地理环境、制度设计、历史文化、社会参与等维度对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原因进行深度剖析,系统阐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在贫困程度、健康状况、受教育水平、可行能力等方面的致贫表象及相应产生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影响,宏观展现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况,为深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外相关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四个维度,对相应的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妇女解放思想和共同富裕理论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可行能力贫困理论和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中国传统妇女观和中国传统贫富观等相关理论思想进行阐述,为整个研究提供系统的理论支撑。第四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对国家“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意义为出发点,历史梳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实践过程,将其划分为通过体制改革、开发式扶贫、“两轮驱动”扶贫、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四个阶段,展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脉络,从宏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基础。第五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围绕健康、科教、金融、就业创业、社会五大扶贫领域分别对母亲健康快车、农村妇女“两癌”检查、“降消”项目等健康扶贫脱贫项目,春蕾计划、“双学双比”活动、巾帼科技致富工程等科教扶贫脱贫项目,母亲小额循环、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母亲创业循环金等金融扶贫脱贫项目,巾帼家政服务、手工编织、妈妈制造等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幸福工程、母亲水窖、母亲邮包等社会扶贫脱贫项目的发展状况、运行模式进行阐释分析,总结项目扶贫经验,从微观视野为探索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经验规律提供实践性素材。第六章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结合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历史实践,立足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客体身份,从明确目标导向上要实现全面自由发展、推动脱贫致富、提升可行能力,重视主体能动作用上要激发主体意识、摆脱观念束缚、弘扬优良品质,增强综合脱贫素质上要提升科技文化水平、促进就业创业发展、保障平等发展权利,强化全方位扶贫格局上要坚持政府主导作用、发挥市场导向优势、加强社会联动参与四个维度揭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为新时代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事业提供经验遵循。

蒋越[6](2020)在《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G市S镇为例》文中提出农村女性作为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群体,是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维护村容村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提高农村女性的生态文明意识,深化农村女性的生态保护参与意识,激发农村女性的生态保护参与活力,为美丽乡村的建设注入女性元素和女性魅力,是当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采取文献分析和调查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新时代的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本文选择以G市S镇的农村女性为研究样本,通过调查问卷、入户访谈等方式对样本地区的农村女性、村干部和男性村民代表进行了访问,收集了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手数据。通过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总结归纳了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就、现实困境及问题根源,并对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对策分析。研究发现,当前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表现在:农村女性已具备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农村女性能够践行基本的生态农业生产、农村女性能够践行基本的生态生活方式以及农村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各项生态保护活动等。其中,农村妇女组织开展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活动和赣南新妇女运动更是强化了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但是,目前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也存在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有限、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农村女性的生态保护意识无法有效转化为具体行动等现实困境。本文认为,产生这些困境的问题根源在于农村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不完善,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和农村女性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有限,农村女性受到的教育程度不够和农村女性的环境保护观念还不够彻底等。针对调查中的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和问题根源,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一是要确保农村女性享有充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会,二是要厚实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三是要提升农村女性的生态文明意识。

龚荣华[7](2020)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L县的调查》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且以男性劳动力转移为主,这就形成了农村妇女成为农村主要劳动力的格局。农村留守妇女既是农村妇女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农村不可忽视的人力资本;另一方面,农村留守妇女的整体素质也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制约因素,直接影响了留守妇女自身发展及乡村人才振兴建设质量。本文借助我国当下乡村振兴发展背景,基于广西桂林市L县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现状,发现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通过继续教育手段提升农村留守妇女整体素质,为新农村储备优质人力资源。主要内容为:首先,运用文献法梳理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情况,然后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提纲对广西壮族自治区L县农村留守妇女展开调查,以人力资本理论、女性主义理论、终身教育理念等理论为研究的理论依据,了解L县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现状。其次,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发现L县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重要性认识不足;第二,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学习动机缺乏;第三,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投入不足;第四,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体验效果较差;第五,农村妇女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尚未落实,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成因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梁文杰[8](2020)在《S省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在持续不断深化改革,并积极推进依法治国。在党的努力下,我国的经济文化等都得到了稳定的发展,社会也呈现了和谐安定的局面,然而并不是表面上那样稳定,其实还存在很多违法犯罪现象。当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行为在社会上不断出现,给社会安全稳定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我国为了有效消除这一犯罪现象,不断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加大打击力度,当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已经成为全国各个省份重点关注的问题。在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上,笔者认为应该以全面治理的角度出发,不仅需要严厉打击,同时还需要进行预防,对于事后的救助等工作也需要进行考虑。因为反拐行动是一个长期并且非常复杂的工作,不是一时就可以快速完成,需要建立全面的反拐工作机制,准备好长期斗争的决心。因此这就要求各部门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直到将这一违法犯罪活动从社会上彻底消除。本文主要研究了关于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管控,在研究中以S省作为研究对象,充分运用了整体性治理理论以及犯罪学理论、社会支持等理论作为基础,分析了S省当前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现状,再研究了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随后对政府为了有效管控这一犯罪制定的相关工作机制进行分析,本文又对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管控现状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发现,当前S省在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上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了该省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效果。因此,本文针对主要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通过此次研究能够帮助S省提升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能力,维护该省社会稳定发展。

海天[9](2020)在《乡村振兴下西北地区农村妇女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以宁夏西吉县X镇为例》文中认为在党的十九大上,党中央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彻底解决农业不发达、农村不兴旺、农民不富裕的“三农”问题,消除农村贫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贫困是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上所迈不开的问题。我国现阶段的贫困基本都集中在农村,而农村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农村。西北地区因为地理和历史等种种原因,贫困现象依然严重,特别是在残疾人、农村留守老人、农村妇女等特殊群体中,对我国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成了严峻挑战。现阶段学界关于农村妇女贫困问题的研究大多是探讨农村妇女贫困的内在和外在原因,运用多维贫困测量方法进行指标构建和分析进行实证研究,对于农村妇女群体帮扶研究较少。在这种趋势下,学界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农村妇女多维贫困的有效治理机制、作用路径。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西北地区农村妇女多维度贫困治理进行探讨,探讨我们如何在脱贫攻坚战中更好地尊重西北地区农村妇女的主体性,以及提升面临多维度贫困的西北地区农村妇女的自我发展能力等问题。本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基于多维度贫困视角,对我国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农村妇女贫困治理历程进行探讨。同时,在相关数据和笔者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X镇所做的调查和访谈基础上,具体联系到该地区农村妇女面临的多维度贫困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X镇农村妇女贫困进行多维贫困实证研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的具体要求,尝试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导下思考和探索西北地区农村妇女贫困治理路径,从而为我国当前农村妇女贫困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一个可以努力的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帮助农村妇女脱离贫困,在不断摆脱和消除贫困的基础上促进农村妇女的全面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李慧[10](2020)在《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业”一词成为高频词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发展环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女性作为社会的“半边天”,女性创业对社会经济增长、保障民生起到重要作用。2015年以来宿迁市宿城区政府聚焦富民,积极打造创业名城,关注女性创业就业发展。区委区政府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通过广泛宣传致富观念、提升创业技能、搭建交流平台、配套保障服务等方法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服务妇女创业就业。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可以发现,在帮扶措施的推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女性占据创业资源比重偏低、资金力度不足、服务机构局限、帮扶举措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因此女性自主创业比例低、惰性强等现象仍然存在。本文将以凯恩斯就业理论、菲浦斯统计歧视理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等为基础,选取宿迁市宿城区为研究目标,以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对策为研究对象,参考国内和国外经验,利用文献研究法、归纳分析法、实地调研法、个案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究。根据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帮扶女性创业现状,分析问题,提出改善建议,丰富相关理论。以期进一步提升政策的有效供给,为女性创业就业提供更好的帮扶机制,帮助女性创业者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带动全社会经济发展,实现共赢局面。论文共分六章,第一章绪论首先介绍了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对策研究背景和意义,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同时明确全文的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二章是相关概念介绍和理论基础借鉴;第三章是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对策分析,包括女性创业发展现状、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现状、不同类型女性创业者获得政府创业帮扶案例分析、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第四章是国内外政府女性创业帮扶经验借鉴。第五章是根据问题和经验借鉴,立足地方实际,提出进一步加强宿迁市宿城区女性创业帮扶对策,包括营造良好社会环境、探索专业化服务网络、强化多平台金融支持、完善针对性服务模式。第六章是结语,对整个研究进行总结。文章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宿迁市宿城区女性创业具体情况,运用相关理论,总结分析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的发展现状,客观评价其帮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2.通过分析国内外先进做法,提出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帮扶女性创业可借鉴之处,包括科学规划服务体系、注重自身特色、完善帮扶机制等。3.探究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积极作用,针对现有问题,完善措施、不断推进,在提升国家经济建设的同时帮助更多女性实现人生价值。

二、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基于独龙族脱贫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二、基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独龙族发展的迫切性
        三、基于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行性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核心概念界定
        一、贫困
        二、贫困代际传递
        三、妇女职业教育
    第四节 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现状
        一、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述评
    第五节 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人力资本理论
        二、社会性别理论
        三、教育发展功能理论
    第六节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技术路线
        三、研究方法
    第七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一、研究对象创新
        二、研究方法创新
第二章 独龙族贫困代际传递和妇女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第一节 独龙族调查概况
        一、独龙族的生存环境
        二、独龙族的历史回溯
        三、独龙族的发展现状
    第二节 独龙族贫困代际传递现状调查
        一、独龙族贫困代际传递的特征
        二、独龙族贫困代际传递的成因
    第三节 独龙族妇女接受教育和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一、独龙族妇女受教育现状
        二、独龙族妇女接受职业教育现状
第三章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典型案例
    第一节 独龙族妇女典型案例的研究设计
        一、典型案例的遴选方式
        二、典型案例的描述要素
    第二节 独龙族妇女典型案例的描述
        一、案例一:学种草果脱贫致富,托举子女走出峡谷——献九当村YY妇女
        二、案例二:开农家乐创业脱贫,带动妇女斩断代际贫困——孔当村KXQ妇女
        三、案例三:妇女干部“做中学”,走出火塘到脱贫前线——龙元村SXF妇女
第四章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特征与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成效分析
    第一节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特征
        一、教育目标立足素质提升
        二、教育规划省级层面统筹
        三、教育内容围绕实用技能
        四、教育方式为培考相结合
    第二节 独龙族妇女接受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成效
        一、妇女健康意识与妇幼身体素质显着改善
        二、妇女文化素质与妇女劳动技能显着提升
        三、妇女发展意识与家庭主体观念显着增强
        四、妇女增收能力与家庭经济状况显着转好
        五、独龙族贫困代际传递状况得到显着缓解
第五章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节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存在问题及分析
        一、妇女家庭及自身因素制约职业教育的开展
        二、职业教育规划不完善削弱妇女培训效果
        三、职业教育发展环境不理想制约妇女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措施
        一、靶向独龙族妇女现实特征,促进妇女接受职业教育
        二、健全妇女职业教育规划,提高阻断代际贫困效力
        三、优化完善教育外部环境,保障妇女职业教育稳定发展
结语
    一、主要结论
    二、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典型妇女案例访谈提纲
    附录 B 独龙江乡妇联妇女案例信息采集表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协同治理视角下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R市X村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意义
        1.学术价值
        2.现实意义
    (三)学术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3.研究述评
    (四)研究方案
        1.研究内容
        2.相关理论
        3.研究方法
        4.创新之处
一、核心概念与相关理论
    (一)村级妇联的概念界定
    (二)乡村治理的内涵解释
    (三)协同治理理论
    (四)研究框架
二、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基于山东省R市X村为个案的考察
    (一)个案的基本情况
        1.X村地理位置
        2.X村女性村民基本情况
        3.X村级妇联职能定位与人员构成
    (二)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考察
        1.参与政治治理:村内民主决策、民主监督与公共事务的管理
        2.参与经济治理:村内经济发展、扶贫与就业工作
        3.参与文化治理:家庭美德与乡村精神文明建设
        4.参与社会治理:社会矛盾调解与纠纷化解
    (三)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绩效
        1.有效化解了家庭矛盾,维护了妇女权益
        2.加强女性孝亲敬老等伦理道德教育,塑造了良好的乡风文明
        3.支持女性农民就业与创业,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4.村级妇联为乡村存在与发展开拓了外部的信息渠道
三、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乡村治理存在时效性不强,工作形式化问题
        2.村级妇联的治理实践未能获得妇女群体的广泛认同,存在阻隔现象
        3.作为治理主体的村妇联与其他自治主体缺乏协同,存在着行动冲突现象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协同治理视角的分析
        1.当前乡村治理中管理思维主导,治理思维滞后
        2.乡村治理体系中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方式泛化,行动效能弱化
        3.村级妇联组织建设不足,治理能力不强
        4.村级妇联经费投入不足,缺乏深化治理的物质保障
        5.村妇联缺乏突发情况的应急策略
四、协同治理视角下完善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对策
    (一)村级妇联治理观念的重构:一种摆脱传统行政管理思维的讨论
        1.明确乡村现代治理的思维
        2.加强学习,把村妇联塑造成学习型组织
    (二)加强党的领导,提升村级妇联的治理能力
        1.加强党的领导,巩固党组织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角色
        2.加强村党支部与村妇联有效关系的建构
        3.建立村级妇联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机制
    (三)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打造村级妇联参与治理的体系基础
        1.降低传统文化与传统观念的影响,为塑造现代乡村治理思维奠定基础
        2.充分研究村史与挖掘本村文化资源,为乡村治理奠定文化基础
        3.广泛集中民智,科学设计乡村治理体系的系统方案
        4.推进现有乡村治理机制的转型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现状研究
致谢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1 乡村振兴战略概述
        2.1.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依据
        2.1.2 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要求
        2.1.3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
    2.2 乡风文明建设概述
        2.2.1 文化与文明的阐述
        2.2.2 乡风文明概念辨析
        2.2.3 乡风文明建设阐释
    2.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的内在逻辑
        2.3.1 乡风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要求
        2.3.2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使乡风文明建设向深层发展
        2.3.3 乡村振兴战略与乡风文明建设存在高度一致性
第3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思想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1.1 文明进步的基础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
        3.1.2 实现城乡融合是乡村发展的必由之路
        3.1.3 建设社会主义需要重视乡村文化建设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相关思想
        3.2.1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攸关国计民生根本性问题
        3.2.2 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3.2.3 净化社会风气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与目标
    3.3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思想
        3.3.1 以农为本思想
        3.3.2 道德教化思想
        3.3.3 “和合”思想
        3.3.4 乡村运动思想
        3.3.5 乡村改造思想
    3.4 发达国家乡风文明建设思想
        3.4.1 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思想
        3.4.2 重塑乡村伦理精神思想
        3.4.3 提升乡村生活风貌思想
第4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属性
    4.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4.1.1 坚定社会主义方向
        4.1.2 切实立足乡村文明
        4.1.3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4.1.4 坚持整体协调发展
    4.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4.2.1 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
        4.2.2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4.2.3 加强乡村公共文化建设
        4.2.4 开展乡村移风易俗行动
        4.2.5 着力消除乡村精神贫困
    4.3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功能
        4.3.1 促进乡村特色优势产业发展
        4.3.2 带动乡村人居环境整体优化
        4.3.3 繁荣与发展新时代乡村文化
        4.3.4 推动乡村社会和谐有序发展
        4.3.5 不断提升乡村社会文明水平
第5章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考量
    5.1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历史进程
        5.1.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的乡风文明建设
        5.1.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乡风文明建设
        5.1.3 改革开放以来到新时代的乡风文明建设
        5.1.4 新时代以来的乡风文明建设
    5.2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主要特色
        5.2.1 鲜明的政治性与人民性
        5.2.2 内容形式的继承发展性
        5.2.3 突出实践的社会现实性
    5.3 中国乡风文明建设的经验启示
        5.3.1 要强化党对乡风文明建设的责任意识
        5.3.2 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以激发内生动力
        5.3.3 使乡风文明建设与乡村经济协同发展
        5.3.4 要重视教育卫生工作的移风易俗作用
        5.3.5 以充足的历史耐心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第6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境遇
    6.1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机遇
        6.1.1 乡村新型社会组织多样发展
        6.1.2 乡村产业结构不断深入发展
        6.1.3 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渐趋完善
        6.1.4 乡村社会主流思想健康向上
        6.1.5 农民科学素质培育不断加强
    6.2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现实挑战
        6.2.1 乡村党组织组织力不强
        6.2.2 乡村集体经济收入不佳
        6.2.3 乡村文化出现衰落痕迹
        6.2.4 乡村不良社会风气滋长
        6.2.5 农民主体意识相对薄弱
    6.3 制约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因素
        6.3.1 乡村党组织建设不完善
        6.3.2 乡村集体经济发展式微
        6.3.3 乡村文化传承发展受阻
        6.3.4 乡村文化生态发展失衡
        6.3.5 乡村教育发展相对落后
第7章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
    7.1 筑牢乡风文明建设的组织保障
        7.1.1 突出乡村党组织的政治功能
        7.1.2 发挥乡村党组织的模范作用
        7.1.3 密切乡村党组织的群众联系
    7.2 夯实乡风文明建设的经济基础
        7.2.1 走出乡村集体经济认知误区
        7.2.2 不断深化乡村集体产权改革
        7.2.3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有效途径
    7.3 打牢乡风文明建设的文化根基
        7.3.1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乡村文化
        7.3.2 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7.3.3 传承发展提升优秀农耕文化
    7.4 培植乡风文明建设的社会土壤
        7.4.1 发挥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伦理价值
        7.4.2 盘活乡村内生治理机制自治功能
        7.4.3 因地制宜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实践
    7.5 增强乡风文明建设的农民力量
        7.5.1 不断提高乡村义务教育质量
        7.5.2 优化提升乡村职业技能培训
        7.5.3 转变乡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的攻读成果
后记

(4)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一、迪庆州是国家“三区三州”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
        二、多元扶贫是迪庆州维西县稳固脱贫的长久之计
        三、妇女职业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举措
    第二节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三节 文献研究综述
        一、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研究
        二、妇女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三、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研究
        四、已有国内外文献研究述评
    第四节 核心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一、核心概念界定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五节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第六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一章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及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
    第一节 迪庆州维西县社会经济的现状
        一、维西县区位与自然现状
        二、维西县人口与经济现状
        三、维西县的教育发展现状
    第二节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现状调查
        一、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的现状调查
        二、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实施现状
    第三节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影响因素分析
        一、职业教育扶贫政策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奠定了基础
        二、多元妇女教育探索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指明了方向
        三、妇女职业培训需求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了动力
第二章 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典型案例描述
    第一节 典型案例研究设计
        一、典型案例研究对象的遴选原则
        二、典型案例分析的逻辑思路
    第二节 XYM:职业教育育己育子,阻断子代贫困代际传递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三节 HCF:抓住职业教育机遇,斩断家庭贫困代际传递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四节 SSY:赋妇女以职业技能,奠定阻断贫困代际基础
        一、案例妇女情况简介
        二、妇女职业教育过程分析
        三、子代贫困代际阻断成效
第三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案例特征比较及成效分析
    第一节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案例特征比较
        一、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案例的同质特征
        二、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案例的异质特征
    第二节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成效分析
        一、职业教育提升妇女健康意识,提高家庭人口质量
        二、职业教育实现劳动力再生产,增加妇女增收渠道
        三、职业教育促进妇女个体发展,提升妇女综合素养
        四、职业教育增强妇女主体意识,提高妇女家庭地位
        五、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凸显教育强大力量
第四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分析
    第一节 传统性别分工与家庭观念束缚交织制约妇女自主发展
        一、传统性别分工,妇女发展范围局限
        二、家庭观念束缚,妇女独立发展较慢
    第二节 增收渠道单一与就业岗位有限制约家庭经济收入增长
        一、传统农业限制,家庭增收渠道单一
        二、扶贫产业缺乏,妇女就业岗位有限
    第三节 政府管理分散与宣传力度薄弱制约妇女职业教育规模
        一、政府管理联动机制不完善,妇女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二、妇女职业教育宣传力度不够,非正规职业教育认可度低
    第四节 教育供给单一与需求多元错位制约职业培训质量提升
        一、职业教育主体单一,各地教育内容同质
        二、妇女实际需求多元,教育与就业相脱节
    第五节 家庭文化贫困与妇女教育水平低下制约子代教育发展
        一、家庭文化贫困,子代阶层突破难度较大
        二、教育程度较低,妇女家庭教育能力不足
第五章 迪庆州维西县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更新妇女家庭观念,转变妇女思维认知
        一、借助教育转变妇女家庭观念,提高妇女家庭身份地位
        二、实现妇女独立自主脱贫致富,激发妇女自我发展意识
    第二节 挖掘妇女发展潜力,拓宽妇女就业机会
        一、挖掘妇女发展潜力,多措并举地促进家庭经济增收
        二、提供良好就业环境,拓宽妇女就业领域和就业机会
    第三节 完善职业教育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完善部门联动合作机制,健全妇女职业教育协同机制
        二、增强职业教育政策的倾斜力度,加大信息传播宣传力度
    第四节 分层实施职业教育,促进社会供需匹配
        一、多元化展开妇女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的饱满发展
        二、分层次实施妇女职业教育,展现职业教育的区域特色
    第五节 增强家庭教育能力,提高家庭人口质量
        一、关注贫困家庭的妇女教育,提升妇女的家庭教育能力
        二、完善家庭子代教育的支持,提高阻断代际贫困现实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期刊文献
    三、学位论文
    四、其他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之处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概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贫困
        2.1.2 农村贫困家庭
        2.1.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
    2.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原因
        2.2.1 地理环境的约束
        2.2.2 制度设计的性别盲视
        2.2.3 历史文化的影响
        2.2.4 社会参与力量的不足
    2.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表现
        2.3.1 贫困程度深重
        2.3.2 健康状况较差
        2.3.3 受教育水平不高
        2.3.4 可行能力缺失
    2.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影响
        2.4.1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经济影响
        2.4.2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政治影响
        2.4.3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文化影响
        2.4.4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社会影响
        2.4.5 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致贫的生态影响
    小结
第3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理论资源
    3.1 经典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1.1 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3.1.2 无产阶级贫困化理论
    3.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2.1 妇女解放思想
        3.2.2 共同富裕理论
        3.2.3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
    3.3 国外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3.1 可行能力贫困理论
        3.3.2 女性主义经济学思想
    3.4 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扶贫脱贫的相关理论
        3.4.1 中国传统妇女观
        3.4.2 中国传统贫富观
    小结
第4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意义及进程
    4.1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重大意义
        4.1.1 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4.1.2 彰显我国政治优势的集中标识
        4.1.3 提升我国文化实力的现实途径
        4.1.4 巩固我国社会安定的必要保障
        4.1.5 打造我国美丽生态的重要环节
    4.2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历史进程
        4.2.1 通过体制改革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2 通过开发式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3 通过“双轮驱动”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4.2.4 通过精准扶贫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脱贫
    小结
第5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品牌项目
    5.1 健康扶贫脱贫项目
        5.1.1 母亲健康快车
        5.1.2 农村妇女“两癌”检查
        5.1.3 “降消”项目
    5.2 科教扶贫脱贫项目
        5.2.1 春蕾计划
        5.2.2 “双学双比”活动
        5.2.3 巾帼科技致富工程
    5.3 金融扶贫脱贫项目
        5.3.1 母亲小额循环
        5.3.2 妇女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款
        5.3.3 母亲创业循环金
    5.4 就业创业扶贫脱贫项目
        5.4.1 巾帼家政服务
        5.4.2 手工编织
        5.4.3 妈妈制造
    5.5 社会扶贫脱贫项目
        5.5.1 幸福工程
        5.5.2 母亲水窖
        5.5.3 母亲邮包
    小结
第6章 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经验启示
    6.1 明确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目标导向
        6.1.1 实现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全面自由发展
        6.1.2 推动农村贫困家庭妇女实现脱贫致富
        6.1.3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可行能力
    6.2 重视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能动作用
        6.2.1 激发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主体意识
        6.2.2 摆脱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观念束缚
        6.2.3 弘扬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优良品质
    6.3 增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综合脱贫素质
        6.3.1 提升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科技文化水平
        6.3.2 促进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就业创业发展
        6.3.3 保障农村贫困家庭妇女的平等发展权利
    6.4 强化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全方位扶贫格局
        6.4.1 坚持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政府主导作用
        6.4.2 发挥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市场导向优势
        6.4.3 加强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的社会联动参与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致谢

(6)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G市S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国际背景
        1.1.2 国内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2.3 分析与评价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重点和难点
        1.4.3 创新之处
第二章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关于妇女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2.1.1 妇女和自然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1.2 妇女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
        2.1.3 解放妇女是解放自然的前提
    2.2 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女性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2.2.1 “母体”本原论
        2.2.2 “贵柔守雌”观
        2.2.3 “阴阳平衡”观
    2.3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理论
        2.3.1 自然与女性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2.3.2 批判人类中心主义中贬低自然和女性的观点
        2.3.3 父权制是生态危机产生的根源
        2.3.4 弘扬女性原则,重视女性价值
第三章 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3.1 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
        3.1.1 推动农村女性向环境改善受益者转变的要求
        3.1.2 提升农村女性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活力的要求
        3.1.3 满足农村女性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
    3.2 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色定位
        3.2.1 农村女性是生态农业生产的实践者
        3.2.2 农村女性是生态文明乡村的塑造者
        3.2.3 农村女性是生态文明教育的传授者
第四章 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困境及根源
    4.1 样本镇的选取及其基本情况
        4.1.1 样本镇的选取
        4.1.2 样本镇的基本情况
    4.2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就
        4.2.1 农村女性已具备基本的生态保护意识
        4.2.2 农村女性能够践行基本的生态农业生产
        4.2.3 农村女性能够践行基本的生态生活方式
        4.2.4 农村妇女组织积极开展各项生态保护活动
    4.3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困境
        4.3.1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渠道有限
        4.3.2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薄弱
        4.3.3 农村女性的生态保护意识无法有效转化为具体行动
    4.4 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根源
        4.4.1 制度层面的根源
        4.4.2 经济层面的根源
        4.4.3 思想层面的根源
第五章 促进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思考
    5.1 确保农村女性享有充分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机会
        5.1.1 优化农村女性参与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
        5.1.2 健全农村女性参与环境管理的决策制度
        5.1.3 完善农村地区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5.2 厚实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
        5.2.1 引导农村女性多渠道就业
        5.2.2 增加外界的资金支持
        5.2.3 加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
    5.3 提升农村女性的生态文明意识
        5.3.1 端正农村女性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5.3.2 加强对农村女性的生态文化教育
        5.3.3 树立正确的生态文化性别观念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调查问卷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L县的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导论
    (一)问题缘起
        1.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进
        2.农村留守妇女处境亟需关注
        3.养育后代对农村留守妇女的现实要求
        4.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需要
    (二)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2.国内研究综述
        3.综述结论
    (三)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
    (四)核心概念
        1.农村留守妇女
        2.继续教育
        3.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
    (五)研究方法及研究思路
        1.研究方法
        2.研究思路
    (六)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女性主义理论
        3.终身教育理论
二、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现状调查
    (一)调查基本信息
        1.调查对象
        2.L县基本情况
        3.调研对象基本信息
    (二)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现状
        1.继续教育参与情况
        2.学习动机情况
        3.继续教育需求情况
        4.继续教育供给情况
        5.继续教育实施方式情况
        6.继续教育资源情况
三、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继续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2.继续教育学习动机缺乏
        3.继续教育体验效果较差
        4.继续教育投入匮乏
    (二)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的成因
        1.深受传统思想或社会错误观念的影响
        2.农村留守妇女自身的因素
        3.农村继续教育发展问题
        4.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落后
        5.对乡村振兴战略要求认识不足
        6.继续教育法律法规未落到实处
四、解决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正视农村留守妇女受教育权利
        1.转变传统观念、宣传正确的社会观念
        2.保证农村留守妇女作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
    (二)培养、激发、强化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学习动机
        1.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积极学习动机
        2.利用教学过程的诱因,激发积极学习动机
        3.反馈教学效果,强化积极学习动机
    (三)创新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途径
        1.合理选择继续教育内容,满足留守妇女教育需求
        2.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关注留守妇女学习特点
        3.拓展继续教育形式,丰富留守妇女学习方式
    (四)完善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监管机制
        2.多途径保障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经费投入
        3.加大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师资及教育硬件设施建设
        4.大力推进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法律法规建设
五、结论与讨论
    (一)主要研究结论
    (二)研究的创新点
    (三)研究不足
        1.研究样本不足
        2.技术与理论运用不足
    (四)研究展望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致谢

(8)S省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相关内容概述
    1.1 人口拐卖相关概念
        1.1.1 人口拐卖
        1.1.2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
    1.2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相关理论
        1.2.1 整体性治理理论
        1.2.2 犯罪学理论
        1.2.3 社会支持理论
第二章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现状分析
    2.1 拐卖妇女儿童犯罪发展形势
    2.2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主要特点
        2.2.1 多运用诱骗方式
        2.2.2 采取偷盗的方式拐卖儿童
        2.2.3 运用绑架、强抢等暴力手段
        2.2.4 拐卖人口多为团伙作案
        2.2.5 个别家长贩卖亲生儿女
        2.2.6 转卖牟利的手段拐卖儿童
    2.3 受害者及被拐高发地区主要特征
    2.4 收买人特征
第三章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主要产生原因
    3.1 导致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社会原因
        3.1.1 个别地区经济发展失衡
        3.1.2 群众法治观念缺乏
        3.1.3 政府防控机制不足
        3.1.4 买方市场的日益增长
        3.1.5 跨国贩卖的不断发展
    3.2 导致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个人原因
        3.2.1 犯罪者个人因素
        3.2.2 被害者的被害性
        3.2.3 “买主”的个人原因
第四章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4.1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现状
        4.1.1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相关参与组织
        4.1.2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主要管控模式
        4.1.3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工作机制
    4.2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中出现的问题
        4.2.1 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缺乏人手
        4.2.2 相关管理机制不够全面
        4.2.3 打击犯罪相关保障机制不足
        4.2.4 跨国拐卖犯罪管控难度大
第五章 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对策及建议
    5.1 加大S省拐卖妇女儿童犯罪预防机制创建
        5.1.1 加强社会防止,推进公共服务更加完善
        5.1.2 加大对于妇女儿童宣传教育
    5.2 加强打击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管控体制建设
        5.2.1 建立专业的打拐队伍
        5.2.2 建立高效的打拐犯罪机制
        5.2.3 建立各部门协同合作打击拐卖犯罪管控机制
        5.2.4 大力呼吁社会人士广泛参与
    5.3 加强多国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协同机制
        5.3.1 加强边境的管控
        5.3.2 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违法犯罪
    5.4 加大被拐妇女儿童的救助安置工作力度
        5.4.1 建立全面地被拐妇女儿童救助机制
        5.4.2 建立被拐妇女儿童安置中心
        5.4.3 加大对于未明身份来源儿童的安置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9)乡村振兴下西北地区农村妇女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以宁夏西吉县X镇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基本方法
        1.4.1 文献法
        1.4.2 案例法
        1.4.3 访谈法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的内涵和测量
        2.1.2 多维贫困的内涵和测量
        2.1.3 精准扶贫
        2.1.4 贫困治理
    2.2 妇女贫困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社会性别理论
        2.2.2 社会排斥理论
第3章 我国农村妇女多维贫困治理的历史与现状
    3.1 我国农村妇女贫困治理历程
        3.1.1 女性的“社会性解放”
        3.1.2 改革开放推动妇女意识觉醒
        3.1.3 开发式扶贫,性别意识崛起
        3.1.4 精准扶贫、多维介入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针对女性贫困的相关政策和措施
        3.2.1 女性贫困治理的政策法规
        3.2.2 相关政策实施措施及成果
    3.3 小结
第4章 宁夏西吉县X镇妇女贫困现状及多维贫困测量实证研究
    4.1 X镇贫困概述及特点
        4.1.1 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
        4.1.2 绝对贫困的长期性存在
        4.1.3 返贫率高
        4.1.4 贫困的多维性
    4.2 X 镇农村妇女贫困现状
        4.2.1 经济贫困
        4.2.2 社会保障层面贫困
        4.2.3 文化教育层面贫困
        4.2.4 基础设施层面贫困
        4.2.5 权利层面贫困
    4.3 多维贫困测量分析和结论
        4.3.1 数据来源和样本概况
        4.3.2 指标的选取和剥夺值的确定
        4.3.3 权重
        4.3.4 贫困测算和分解
        4.3.5 指标分解
        4.3.6 结论
第5章 宁夏西吉县X镇农村妇女多维贫困的原因分析
    5.1 经济原因
        5.1.1 自然地理环境恶劣
        5.1.2 非农收入低
    5.2 权利缺失与观念原因
        5.2.1 女性权利的缺失
        5.2.2 传统观念落后,家庭地位低
    5.3 生活条件比较落后
    5.4 社会民生保障原因
        5.4.1 文化和教育负担重
        5.4.2 健康和医疗卫生状况
        5.4.3 社会保障参与度不高
    5.5 制度因素约束明显,对贫困影响较大
第6章 农村妇女多维贫困治理路径探讨
    6.1 经济上开发式扶贫
        6.1.1 乡村振兴战略下整村推进扶贫
        6.1.2 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帮助贫困妇女早日脱贫
    6.2 倡导女性意识崛起
        6.2.1 倡导基层妇女参政
        6.2.2 赋权妇女
    6.3 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6.4 注重对妇女的社会民生保障
        6.4.1 发展妇女教育
        6.4.2 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
        6.4.3 保障农村妇女健康状况
    6.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发挥妇联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6.5.1 完善现有法律
        6.5.2 发挥妇联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第7章 结论和下一步研究方向
    7.1 结论
        7.1.1 多维贫困状况不容乐观
        7.1.2 文化、制度等因素和妇女权利的缺失对妇女贫困影响大
        7.1.3 治理难度大
    7.2 下一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A 西北地区农村妇女贫困现状研究调查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致谢
个人简历

(10)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综述分析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创业
        2.1.2 女性创业
        2.1.3 政府创业帮扶
    2.2 理论基础
        2.2.1 凯恩斯就业理论
        2.2.2 菲浦斯统计歧视理论
        2.2.3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3 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现状分析
    3.1 宿迁市宿城区女性创业发展现状
        3.1.1 宿迁市宿城区女性创业基本情况
        3.1.2 宿迁市宿城区女性创业特征
    3.2 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现状
        3.2.1 宣传致富观念
        3.2.2 提升创业技能
        3.2.3 搭建交流平台
        3.2.4 配套保障服务
    3.3 不同类型女性创业者获得政府创业帮扶案例分析
        3.3.1 城区巾帼创业联盟会长引领姐妹共同富裕
        3.3.2 农村女大学生通过扶持渡过创业难关
        3.3.3 返乡创业女性通过扶持成功开办企业
    3.4 政府对女性创业帮扶存在的主要问题
        3.4.1 女性占据创业扶持资源比重偏低
        3.4.2 女性创业服务机构服务渠道和资源匮乏
        3.4.3 创业扶持资金量偏少
        3.4.4 女性创业帮扶举措针对性较弱
    3.5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3.5.1 女性自主创业宣传薄弱
        3.5.2 帮扶队伍素养不强
        3.5.3 资金资源整合不足
        3.5.4 帮扶措施系统性缺乏
4 国外与国内女性创业帮扶经验借鉴
    4.1 国外女性创业帮扶经验
        4.1.1 英国: 建立完备的政策扶持框架
        4.1.2 美国: 借助社会组织力量激励
        4.1.3 日本: 细化具体帮扶措施
    4.2 国内女性创业帮扶经验
        4.2.1 苏州市吴中区:搭建沟通桥梁
        4.2.2 淮安市淮安区:落实女性创业资金扶持
        4.2.3 盐城市滨海县:因地制宜规划服务企业
    4.3 经验启示
        4.3.1 科学规划服务体系
        4.3.2 结合自身特色开展创业扶持
        4.3.3 完善帮扶机制
5 进一步加强女性创业帮扶对策
    5.1 营造良好的女性创业社会环境
        5.1.1 转变传统性别意识
        5.1.2 深挖创业典型带动
        5.1.3 融合新媒体宣传引领
    5.2 探索专业化的女性创业服务网络
        5.2.1 优化政府创业服务团队
        5.2.2 发挥女性创业协会作用
        5.2.3 完善女性创业孵化载体
    5.3 强化多平台的女性创业金融支持
        5.3.1 落实现有资金扶持政策
        5.3.2 加大信贷扶持力度
        5.3.3 建立多渠道融资结构
    5.4 完善针对性的女性创业服务模式
        5.4.1 巩固传统产业基础
        5.4.2 助力地区特色产业
        5.4.3 引领社会新兴产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宿城区女性创业群体调查问卷
致谢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四、农村妇女工作的现状及对策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独龙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案例研究[D]. 卢耀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2]协同治理视角下村级妇联参与乡村治理的问题研究 ——以山东省R市X村为例[D]. 相敏. 曲阜师范大学, 2021(02)
  • [3]乡村振兴视域下乡风文明建设研究[D]. 刘欢. 吉林大学, 2021(01)
  • [4]迪庆州维西县少数民族妇女职业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案例研究[D]. 冯瑞.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8)
  • [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家庭妇女扶贫脱贫研究[D]. 曹楠楠. 吉林大学, 2020(03)
  • [6]新时代农村女性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以G市S镇为例[D]. 蒋越. 江西理工大学, 2020(01)
  • [7]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留守妇女继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基于广西壮族自治区L县的调查[D]. 龚荣华. 广西师范大学, 2020(07)
  • [8]S省管控拐卖妇女儿童犯罪的研究[D]. 梁文杰. 山西大学, 2020(01)
  • [9]乡村振兴下西北地区农村妇女多维贫困治理研究 ——以宁夏西吉县X镇为例[D]. 海天. 新疆大学, 2020(07)
  • [10]宿迁市宿城区政府女性创业帮扶对策研究[D]. 李慧.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标签:;  ;  ;  ;  ;  

农村妇女工作现状及对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