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间方药血清抑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脉间方药血清抑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一、脉健方药物血清抑制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21)在《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文中指出1.目的:通过在体实验观察清肾颗粒对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及肾纤维化的干预作用;通过体外实验明确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炎症介导内皮细胞损及内皮细胞间充质转分化中的作用;研究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和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2.方法:2.1以5/6肾切除大鼠作为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清肾颗粒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干预12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Scr、BUN水平;HE及Masson染色评估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损伤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NLRP3及IL-18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α-SMA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各组大鼠肾脏组织CD31、FSP-1、MCP-1表达水平。2.2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抑制剂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LRP3、IL-18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ɑ-SMA、e NOS水平。2.3以LPS诱导的HUVEC损伤为炎症介导的内皮细损伤及纤维化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p-selectin阻断组;LPS+清肾颗粒低剂量组;LPS+清肾颗粒中剂量组;LPS+清肾颗粒高剂量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RK1/2和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和p-ERK5的蛋白含量;q RT-PCR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e NOS、ET-1、FSP-1、α-SMA m RNA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 NOS、ET-1、FSP-1、α-SMA蛋白表达。2.4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清肾颗粒中活性成分。3结果:3.1.1模型组大鼠Scr、BUN水平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大鼠Scr、BUN水平低于模型组(P<0.05)。3.1.2各组大鼠肾脏组织HE及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结构清晰,无粘连、增生、纤维化及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可见显着的病理损伤,镜下可见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清肾颗粒组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浸润、肾小球硬化及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坏死均较模型组减轻。3.1.3模型组大鼠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NLRP3及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4模型组大鼠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假手术组(P<0.05),清肾颗粒组α-SMA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3.1.5假手术组大鼠CD31表达呈强阳性(绿色荧光强亮),FSP-1和MCP-1表达微弱;模型组大鼠CD31表达微弱,FSP-1和MCP-1呈强阳性表达;清肾颗粒组大鼠CD31表达较模型组增强,FSP-1和MCP-1表达较模型组减弱。3.2.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细胞早期及晚期凋亡率均增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早期及晚期凋亡率降低(P<0.05)。3.2.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p-selectin、PSGL-1、ERK1/2、p-ERK1/2、JNK和p-JNK、p38和p-p38、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p-selectin(P<0.05)、PSGL-1、ERK1/2、p-ERK1/2、JNK、p-JNK(P<0.05)、p38(P<0.05)、p-p38(P<0.05)、ERK5、p-ERK5的蛋白水平呈不同程度下降。3.2.3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NLRP3、IL-18 m RNA水平升高(P<0.05);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NLRP3、IL-18 m RNA水平下降(P<0.05)。3.2.4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组ɑ-SMA呈强阳性表达(红色荧光强亮),LPS+P-selectin抑制剂组与LPS组比较ɑ-SMA红色荧光表达减弱。e NOS的表达趋势与之相反,在正常对照组e NOS呈强阳性红色荧光表达,LPS组e NOS的表达最弱,e NOS在LPS+P-selectin抑制剂组的表达介于两组之间。3.3.1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下降,且呈剂量依耐性,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p-selectin、PSGL-1蛋白表达水平最低(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各剂量组的JNK和p-JNK、p38和p-p38蛋白表达量均下降,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更为显着(P<0.05)。3.3.2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细胞的p-selectin、PSGL-1、ET-1、FSP-1、α-SMA m RNA表达量均显着下降(P<0.05),且清肾颗粒高剂量组的降低程度与中、低剂量组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与LPS组比较,清肾颗粒高、中、低剂量组的e NOS表达量显着升高(P<0.05),清肾颗粒高剂量组与中、低剂量组比较亦有显着差异(P<0.05)。3.3.3在正常对照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表达较少。LPS组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均呈阳性表达(红色荧光)。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p-selectin、PSGL-1、IL-18、MCP-1、ET-1、FSP-1、α-SMA的表达与LPS组相比较明显减少,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弱。在正常对照组中e NOS表达较多,LPS组中e NOS表达较少,在清肾颗粒各剂量组中e NOS表达不同程度增加,其中清肾颗粒高剂量组表达最强。3.4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绿原酸、盐酸小檗碱、大车前苷、滨蒿内酯6,7-二甲氧基香豆素、表小檗碱、黄连碱、丹酚酸B、巴马汀、益母草碱、大黄酸、丹参酮IIA),并且这已知的11个成分对于炎症、MAPK信号通路、细胞转分化、纤维化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4结论:4.1 P-selectin/PSGL-1通过介导MAPK信号通路活化,启动炎症效应,导致内皮细胞炎性损伤和功能障碍,进而引起End MT病理改变,促进纤维化。4.2中药清肾颗粒能够通过抑制P-selectin/PSGL-1介导的MAPK信号通路活化(p38和JNK通路),进而减轻内皮细胞炎性损伤,逆转End MT,延缓纤维化进程,且效果呈量效关系。4.3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明确了清肾颗粒中的11个活性成分,且这11个活性成分对于炎症、MAPK等信号通路、End MT、纤维化均有不同程度的干预和调节作用;进一步支持了本次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秦空[2](2020)在《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通过搜集整理含有麦冬的5首经方(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的现代临床有效医案,采用现代统计学方法,结合麦冬功效的本草文献研究,探索5首经方中麦冬临床应用的常用剂量、功效作用、病证量效关系和核心方药的相关配伍机理。为5首经方中麦冬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为中药的临床量效关系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研究方法1.通过CNKI查找从建刊到2020年1月1日之间以5首经方方名为关键字的医案,通过纳排标准,整理出现代应用五首经方治疗疾病的有效案例,并对麦冬本草功效的历史沿革及其相关的病证、剂量加以归纳总结。2.将搜集到的医案信息分别录入Excel,构建数据库。3.采用SPSS 22频数分析统计出五首经方医案处方的高频主病、证候、主症、兼症、舌脉、药味数、药物频次、药物剂量;采用T检验将五首经方的麦冬用量与汉代经方剂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相关性分析研究麦冬用量与处方总剂量、处方总药味数是否存在相关性;采用方差ANOVA分析五首经方中麦冬用量的差异性,麦冬作为君药与非君药的用量差异性,麦冬用量占全方总量比值的差异性。4.采用SPSS Modeler 14 Apriori模型系统分别对五首经方医案的高频药物、病症、证候和麦冬用量进行关联分析,得出含有麦冬的强有效关联药物组合和病证量效关联规律。研究结果一、通过网络查找,共搜集到符合条件的现代经方有效医案566例,其中麦门冬汤107例,竹叶石膏汤113例,炙甘草汤221例,温经汤94例,薯蓣丸(汤剂)31例。对有效医案数据进行频数分析后得出:麦门冬汤高频主病为咳嗽、梅核气、喘证、肺痿、鼻衄;高频证候为阴虚证、阴虚火旺证、气阴两虚证;典型方证为咳嗽、呕吐、胃脘痛、口干、咳痰、纳差、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7-11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8味。竹叶石膏汤高频主病为发热、口疮、不寐、呕吐、呃逆;高频证候为气阴两虚证、胃热证、阴虚火旺证;典型方证为口干口渴、神疲乏力、心烦、舌红苔少、脉细数;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5-7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5味。炙甘草汤高频主病为心悸、室性早搏、病毒性心肌炎、不寐;高频证候为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心阴阳两虚证;典型方证为心慌、胸闷、乏力、气短、头晕、舌淡苔薄白、脉结代;处方药味数集中分布于10-12味之间,频次最高的为10味。温经汤高频主病为痛经、不孕症、经断前后诸证、闭经;高频证候为血寒证、血瘀证、气血两虚证;典型方证为经行腹痛、婚后未孕、月经量少、畏寒、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药味数主要集中于12味。薯蓣丸高频主病为癌病、虚劳、眩晕;高频证候为气血两虚证、气血阴阳俱虚证;典型方证为乏力、羸瘦、头晕目眩、腰酸、不寐、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处方药味数集中于21味。二、经文献研究探索,麦冬与不同药物配伍后在经方中可能发挥不同功效,分别为:清热利咽止逆(麦门冬汤)、养阴降逆止呕(竹叶石膏汤)、调血通脉散瘀(炙甘草汤)、养阴和血润燥(温经汤)、益气强阴补虚(薯蓣丸)。三、5首经方中麦冬平均用量和最常用量分别为麦门冬汤25.0g和30g;竹叶石膏汤16.1g和15g;炙甘草汤15.1g和15g;温经汤15.3g和10g;薯蓣丸12.6g和10g。用麦冬平均用量作方差分析,麦门冬汤组(麦冬为君)与其他四组(麦冬非君药)相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竹叶石膏汤组、炙甘草汤组和温经汤组互相比较,P>0.05,未发现有统计学差异;薯蓣丸组与其他四组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麦冬用量在全方比重均值分别为:20.19%(麦门冬汤)、12.26%(竹叶石膏汤)、10.33%(温经汤)、8.32%(炙甘草汤)、5.46%(薯蓣丸)。方差分析结果为:F值=96.46,P<0.05,各方之间麦冬用量比重均不同。四、5首经方中麦冬现代用量与汉代用量的T检验分析显示P<0.05,说明古今用量有显着差异。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麦冬用量与处方总剂量呈相关性,P<0.05;与处方药味数未发现显着相关性,P>0.05。五、通过对各组高频药物进行关联分析,根据支持度>20%,置信度>80%,提升度>1筛选出如下包含麦冬的关联药物组合共24组。麦门冬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山药;麦冬—沙参;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山药和半夏;麦冬—沙参和半夏;麦冬—粳米和党参。竹叶石膏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粳米;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粳米和石膏;麦冬—粳米和半夏;麦冬—党参和竹叶。炙甘草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桂枝.三联药组包括:麦冬—桂枝和炙甘草;麦冬—桂枝和地黄;炙甘草—大枣和麦冬.温经汤二联药对包括:麦冬—半夏。三联药组包括:麦冬—半夏和当归;麦冬—半夏和吴茱萸;麦冬—半夏和牡丹皮。薯蓣丸二联药对包括:麦冬—桂枝;麦冬—党参。三联药组包括:麦冬—桂枝和当归;麦冬—党参和山药;麦冬—桂枝和柴胡.六、设置支持度>5%,置信度>50%,提升度>1,通过对各组麦冬用量和主治病证进行关联分析得出20条有效强关联规律:1.麦门冬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阴虚火旺型梅核气→麦冬1 0g;阴虚火旺型鼻衄→麦冬10g;阴虚火旺型喘证→麦冬12g;阴虚型咳嗽→麦冬60g.2.竹叶石膏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阴两虚型发热→麦冬15g。3.炙甘草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心、阳虚型汗证→麦冬12g;营卫不和型不寐→麦冬10g;营卫不和型汗证→麦冬10g;气血阴阳俱虚型心悸→麦冬15g;气阴两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麦冬15g;心阴虚型室性早搏→麦冬15g;心阴阳两虚型心悸→麦冬15g;气阴两虚型病毒性心肌炎→麦冬12g。4.温经汤组病-证-量关联规律:血瘀型不孕症→麦冬10g;血瘀型痛经→麦冬12g;血寒型痛经→麦冬15g、20g。5.薯蓣丸组病-证-量关联规律痰湿型癌病→麦冬15g;气虚型喘证→麦冬15g;气血阴阳俱虚型荨麻疹→麦冬15g。结论麦门冬汤、竹叶石膏汤、炙甘草汤、温经汤、薯蓣丸中麦冬用量有差异;麦冬作为君药与非君药在用量上存在显着性差异;汉代经方麦冬剂量与现代应用经方麦冬剂量有显着性差异;处方麦冬用量与全方总药量有相关性。麦冬在5首经方中的功效作用受配伍环境、用量大小的影响,其作用各有不同。经方中麦冬功效与麦冬用量的应用规律,经初步探索后可能为:麦冬用量在25g以上(大剂量)可发挥清热利咽止咳作用,15~25g(中剂量)可发挥降逆通脉和血作用,15g以下(小剂量)可发挥养阴益气补虚作用。

蔡正银[3](2020)在《痰瘀同治调节AGEs-RAGE轴防治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痰瘀同治法对高糖诱导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cardiac microvasular endothelial cells,CMECs)保护作用,探讨通过调节AGEs-RAGE信号通路干预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部分机制,揭示痰瘀同治法防治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的分子机制。方法1.大鼠CMECs的分离、培养及鉴定选取SD大鼠1只,无菌的条件下取大鼠的左心室游离壁以消化法分离并在孵育箱中培养大鼠CMECs,根据细胞的特征经过鉴定后进行传代备用。2.大鼠含药血清和空白血清的制备选取雄性SD大鼠60只适应性喂养3 d。其中40只大鼠以每组10只分别按剂量为4.05 g/kg、4.05 g/kg、8.10 g/kg和0.3g/kg灌胃抵当汤、小陷胸汤,抵挡陷胸汤和ALT-711溶液,制备成含药血清(剂量按每日体外常规剂量的10倍给药);另外20只大鼠灌胃等容积的蒸馏水,制备空白对照血清。每日灌胃2次,连续7 d。大鼠末次灌胃1 h后予以麻醉,进行腹主动脉取血,室温静置2 h,3000 r/min离心15 min取得上清液,56℃水浴灭活补体30 min,直径为0.22μm过微孔滤膜过滤除菌,将血清用5m L EP管进行分装,-80℃冰箱保存备用。3.实验分组及干预取对数生长期CMECs,进行消化、离心、并将其浓度调整为1×105/ml,细胞接种在6孔板上。设置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NC)组(空白对照血清),模型(MC)组(葡萄糖+空白对照血清)、化瘀(DBS)组(葡萄糖+抵当汤含药血清)、化痰(RP)组(葡萄糖+小陷胸汤含药血清)、痰瘀同治(RPDBS)组(葡萄糖+抵当陷胸汤含药血清)和西药(ALT-711)组(葡萄糖+ALT-711汤含药血清)。在37℃、5%CO2孵育箱中培收集细胞,检测指标如下:(1)痰瘀同治法通过调节AGEs-RAGE信号轴保护高糖损伤的CMECs(1)MTT法筛选葡萄糖最佳造模浓度;(2)MTT法筛选含药血清保护造模细胞的最佳百分比;(3)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AGEs含量;(4)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RAGE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表达;(2)AGEs-RAGE信号轴激活氧化应激干预CMECs病变相关指标的检测(1)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2)二氢乙锭(DHE)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结果(1)经过鉴定,体外成功分离及培养大鼠CMECs。(2)痰瘀同治法通过抑制AGEs-RAGE信号轴过度激活保护高糖损伤的CMECs(1)MTT法筛选葡萄糖最佳造模浓度:在葡萄糖浓度为33 mmol/L,干预48 h后,造模细胞活力下降到50%左右,综合考虑选择浓度为33 mmol/L葡萄糖,干预48 h时为最佳高糖诱导损伤的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造模条件。(2)MTT法筛选含药血清保护造模细胞的最佳百分比:在百分比为10%抵当陷胸汤含药血清干预造模细胞48 h时活力最好。(3)ELISA法检测AGEs含量:MC组较NC组,细胞内AGEs含量显着升高(P<0.01);各用药组AGEs含量较MC组均显着降低(P<0.01),其中RPDBS组较RP组和DBS组,AGEs含量下降明显(P<0.01),RBDBS组和ALT-711组的AGEs含量下降效果相当(P>0.05)。(4)免疫荧光、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法检测内皮细胞RAGE蛋白水平及基因水平的表达:与NC组比较,MC组的内皮细胞的蛋白阳性表达增多(P<0.01),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MC组相比,各用药组的蛋白及基因表达显着降低(P<0.01);其中RPDBS组RP组和DBS组比较,RAGE蛋白水平和基因水平降低明显(P<0.01,P<0.05)。(3)AGEs-RAGE信号轴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从而防治CMECs病变(1)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MC组与NC组比较,内皮细胞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升高(P<0.01);与MC组比较,各用药组NADPH氧化酶活性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其中RPDBS组和ALT-711组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水平效果相当(P>0.05);RP组、DBS组分别和RPDBS组比较,NADPH氧化酶活性降低水平有统计学意义(P<0.01)。(2)荧光探针法检测细胞ROS水平:与NC组比较,MC组ROS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MC组比较,各用药组ROS水平均显着降低(P<0.01),其中RPDBS组和ALT-711组ROS水平降低效果相当(P>0.05);RPDBS组和RP组比较,RPDBS组ROS水平降低明显(P<0.01),RPDBS组和DBS组比较,两组ROS水平降低效果相当(P>0.05)。结论痰瘀同治法可能通过抑制AGEs-RAGE信号轴的过度激活以及抑制氧化应激反应对高糖损伤的CMECs起到保护作用,从而干预糖尿病心肌微血管病变。

钱哲[4](2020)在《“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芍药甘草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文中提出目的: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优势,中医理论在治疗过程中也不断发展。通过相关文献查阅后发现部分从“肝”、“脾”论治膝骨性关节炎的理论、为“肝脾同治”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奠定基础。本研究通过梳理“肝脾同治”理论,阐述其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可行性,并以此作为理论基础将传统实验方法与生物信息学技术相结合,完成理论构建、实验验证、网络数据库挖掘、科学组方等一系列研究。方法:1.通过对经典方剂的筛选选择“肝脾同治”经典方——芍药甘草汤为例展开研究。2.从ETCM数据库搜索芍药甘草汤成分和靶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和分析网络,用DAVID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对化合物及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实验验证;综合上述结果分析芍药甘草汤治疗OA大鼠模型的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机制,为“肝脾同治”理论组方奠定基础。3.建立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炎症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及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PTDC组。MTT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ELISA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上清液IL-6、IL-10含量影响,WB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中MMP13、ADAMTS-5、IL-6蛋白表达影响;WB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NF-κB相关通路的影响。4.ACLT法建立大鼠KOA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药甘草汤组及芍药甘草汤+PTDC组。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学观察芍药甘草汤对大鼠KOA模型的影响,ELISA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IL-6、IL-1β、TNF-α、SOD、MDA含量影响,WB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MMP13、ADAMTS-5、IL-6蛋白表达影响,WB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5.ACLT法建立大鼠KOA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芍药甘草汤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对大鼠OA模型血清进行分析,输出结果进行差异物筛选及KEGG分析。6.从ETCM数据库搜索“肝脾同治”组方成分归经和靶标,用Cytoscαpe软件构建和分析网络,用DAVID对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综合上述结果分析“肝脾同治”组方治疗KOA大鼠模型的多成分、多靶标的治疗机制,完成“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治疗KOA方剂组成。结果:1.芍药甘草汤潜在靶点中的32个与KOA疾病基因共表达,重要靶点主要富集在25条信号通路上,其中9条与KOA高度相关。11个化合物与14个靶点完成分子对接,通过ECTM数据库检索到含有这11个化合物的中药28味,初步完成“肝脾同治”组方数据库的构建。2.MTT结果显示:炎症因子IL-1β(10 ng/ml)72小时内对软骨细胞无毒性作用,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软骨细胞不具有细胞毒性,与未经治疗时相比芍药甘草汤2.5g/kg含药血清提高软骨细胞活性,在加入10%芍药甘草汤2.5g/kg含药血清后软骨细胞活力没有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出现显着差异。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含量显着升高、IL-10含量显着降低;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IL-6含量显着降低、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PTDC组IL-6含量显着降低、IL-10含量显着升高(P<0.05),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相比,其IL-6含量显着升高、IL-10含量显着降低(P<0.05)。WB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MMP-13、ADAMTS-5和IL-6蛋白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MMP-13、ADAMTS-5和IL-6蛋白表达(P<0.05)。软骨细胞中总IκBα的表达没有因为IL-1β的加入而增加,但IκBα磷酸化程度(p-IκBα)显着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干组p-IκBα的浓度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PTDC组p-IκBα含量降低(P<0.05);与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组相比,p-IκBα含量升高(P<0.05)。3.病理学结果及评分显示芍药甘草汤通过抑制软骨基质及软骨表面退化改善KOA大鼠软骨退变。ELISA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IL-6、IL-1β、TNF-α含量显着升高(P<0.01),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IL-6、IL-1β、TNF-α含量显着下降(P<0.01),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PDTC组IL-6、IL-1β、TNF-α含量显着降低(P<0.01)、SOD含量升高、MDA含量降低(P<0.05),但与芍药甘草汤组相比,其IL-6、IL-1β、TNF-α含量显着升高(P<0.05),SOD含量显着降低、MDA含量显着升高(P<0.05)。WB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大鼠OA模型MMP-13、ADAMTS-5和IL-6蛋白显着升高(P<0.05),而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组MMP-13、ADAMTS-5和IL-6蛋白表达显着降低(P<0.05)。大鼠滑膜中总IκBαα的表达没有变化,IκBα磷酸化程度(p-IκBα)显着升高(P<0.05),予芍药甘草汤干预后p-IκBα的浓度下降(P<0.05)。模型组相比,芍药甘草汤+PDTC组p-IκBα含量降低(P<0.05),与芍药甘草汤组相比其p-IκBα含量升高(P<0.05)。4.差异物筛选显示:在阳离子模式下,芍药甘草汤组vs.模型组共筛选到380个上调表达的代谢物及314个下调表达的代谢物,模型组vs.正常组共筛选到484个上调表达的代谢物及270个下调表达的代谢物;在阴离子模式下,芍药甘草汤组vs.模型组共筛选到507个上调表达的代谢物及个158下调表达的代谢物,模型组vs.正常组共筛选到351个上调表达的代谢物及327个下调表达的代谢物。KEGG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在阳离子模式下,芍药甘草汤组vs.模型组差异代谢物显着富集在4条代谢通路中,模型组vs.正常组差异代谢物显着富集在7条代谢通路中,;在阴离子模式下,芍药甘草汤组vs.模型组差异代谢物显着富集在4条代谢通路中,模型组vs.正常组差异代谢物显着富集在4条代谢通路中。5.“肝脾同治”组方中的中药大多归肝经、脾经、胃经,其潜在靶点中的48个与KOA疾病基因共表达,重要靶点主要富集在26条信号通路上,其中13条与KOA高度相关。结论:1.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芍药甘草汤的关键靶蛋白进行KEGG分析后发现其KOA的治疗途径主要包括免疫、炎症、细胞凋亡、糖脂代谢等。2.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炎症模型具有抑制炎症作用,机制与其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有关。3.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模型改善骨关节炎具有抑制炎症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F-κB相关信号通路有关。4.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芍药甘草汤通过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及脂质代谢等途径改善大鼠OA模型。5.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获取“肝脾同治”组方的关键靶蛋白进行KEGG分析后发现其KOA的治疗途径主要包括免疫、炎症、细胞凋亡、糖脂代谢、血管生成及细胞自噬等。

侯美辰[5](2020)在《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依照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研究说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诱导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从而以更接近于体内真实吸收、代谢后的组方药物条件,在体外研究复方黄黛片组方对癌症细胞系的作用,证实中药血清药理学在体外实验中作用机制的可靠性。材料与方法:制备复方黄黛片混悬液,对洁净级SD大鼠进行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3天。末次灌胃后采取大鼠腹主动脉取血方法提取血清,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血清中砷的浓度。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光镜下观察HL-60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L-60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光镜下观察Hep G2细胞生长形态区别,Hochest/Calcein-AM/PI染色法、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测定对Hep G2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选取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0μg·L-1、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CCK-8法测定细胞的抑制率。结果:1.ICP-OES测定出复方黄黛片血清的砷浓度是10μg·L-1。2.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光镜下可观察到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都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生长趋势越来越松散,边缘模糊甚至破碎。3.CCK-8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24 h后,血清作用于HL-60细胞的砷浓度为10μg·L-1、20μg·L-1、40μg·L-1、80μg·L-1、160μg·L-1,其抑制率为1.25%、8.74%、47.45%、68.11%、75.62%,血清作用于Hep G2细胞的砷浓度为40μg·L-1、80μg·L-1、120μg·L-1、160μg·L-1、200μg·L-1,其抑制率为1.70%、4.83%、37.55%、65.41%、93.21%。4.Hochest/Calcein-AM/PI荧光染色后,随着含药血清浓度的增加,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活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5.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作用于不同浓度的含药血清,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总凋亡率都依次升高。6.Western Blot法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量,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随着含药血清浓度增加,凋亡蛋白Bcl-2表达下调,凋亡蛋白Bax表达上调。结论:1.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凋亡程度与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浓度正相关,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添加量增多,浓度升高,抑制HL-60细胞和Hep G2细胞增殖作用增强,诱导细胞凋亡程度越显着。2.HL-60细胞是悬浮细胞属于血液肿瘤,Hep G2细胞是贴壁细胞属于实体肿瘤,实体肿瘤细胞与血液肿瘤细胞相比,产生抑制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的结果,需要更高的药物浓度。3.中药应用血清药理学方法,使药物通过动物半体内作用后进行体外实验,增加了实验的可信性,科研上提供了中药组方作用于体外实验的新途径。

张亮[6](2019)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文中指出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以下简称肝癌)在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居第6位,死亡率居第2位,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健康。肝癌诊疗应根据患者疾病分期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中医中药在肝癌治疗中能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减少肿瘤复发和改善肝脏功能。既往研究表明,虚、毒、瘀是发生肝癌的主要病机,扶正活血解毒法是治疗肝癌的主要法则。为此,国家名中医钱英教授开发了槲芪方用于治疗肝癌,王学江等对该方做了防治肝癌的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对肝癌前病变的阻断作用。但是,对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作用靶点尚不明确,对用活血药物是否促进肝癌转移尚存争议。为此,本研究拟对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肝癌进行系统评价,通过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槲芪方治疗肝癌的临床有效作用靶点,通过体外实验初步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和槲芪方中的活血药对肝癌转移的影响。目的:本研究通过文献系统评价、临床回顾性研究和实验室研究等方法,探讨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依据,以此法组方的“槲芪方”临床治疗的有效靶点,方与法中的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相关指标的作用,为建立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应用方案提供循证依据,为阐明肝硬化基础上的肝癌治疗如何应用活血药物的问题提供研究思路。方法: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系统评价:联合检索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数据库、PubMed公开发表的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英文研究,内容为随机对照试验,检索发表时间为1990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以“扶正活血解毒法”、“扶正”、“活血”、“解毒”、“瘀”、“毒”、“肝癌”等为检索词,干预措施为治疗组应用扶正、活血、清热解毒法中药配合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对照组采用单纯现代医学手段治疗原发性肝癌,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从近期有效率、生存期、生活质量、肝功能、肿瘤标志物、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中医证候疗效百分率、临床症状方面进行系统评价,运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通过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质量评价标准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判定结局异质性,采用森林图或漏斗图分析纳入研究资料的分布状态,判断是否存在发表偏倚。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确诊为原发性肝癌的297例患者病历资料,对照组为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医槲芪方加减治疗,治疗时间为半年,对各组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止时间为2018年6月30日,根据巴塞罗那分期标准对患者进行肝癌分期:A期(早期)、B期(中期)、C期(晚期)和D期(终末期)。统计数据根据患者的肝癌分期情况进一步分层,A期、B期的患者被分为A+B层,C期、D期患者分为C+D层。采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两组患者间生存期、复发转移率、中医证候、生活质量、肝功能等重要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并分析槲芪方应用对肝癌预后的影响。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活血药物的选择依据是有明确的中药活血作用,在临床治疗肝癌中为常用药,在槲芪方中出现。丹参是代表性的治疗肝癌、肝硬化的药物,近年对丹参及其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研究较多,故本研究选择了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为研究药物,用肝癌细胞系huh7为干预对象,用不同浓度的丹参酮ⅡA溶液干预huh7人肝癌细胞,采用细胞划痕实验、CCK-8实验、荧光定量PCR检测、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方法,检测丹参酮ⅡA对肝癌细胞增殖、转移相关的TGFβ 1、snail和Wnt通路的分子标志物等指标,初步探讨丹参酮ⅡA对于肝癌转移的影响。结果:1.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文献的系统评价:共检索出622篇文献,查重剩余530篇,通过阅读文献摘要排除346篇,通过阅读具体文献内容排除160篇,最终纳入研究可供Meta分析的文献24篇,根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版推荐的质量评价标准,有3篇被评为B级,21篇被评为C级,纳入文献质量普遍偏低。12个月生存率漏斗图呈现不对称,提示存在一定程度的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表明,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扶正活血解毒中药治疗原发性肝癌,与单纯西医对照组比较,在提高近期疗效、提高6个月、12个月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降低AST、AFP水平、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中医证候疗效、改善肝区疼痛、乏力、腹胀、纳呆的临床症状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2.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1)肝癌患者的生存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累积生存率比较,治疗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24个月累积生存率显示,治疗组分别为80.4%、69.8%、58.5%、55.7%,对照组分别为81.1%、64.7%、52.1%、42.3%,治疗组累积生存率在6个月时间节点以后较对照组明显提高,说明槲芪方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患者累积生存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平均生存时间比较,治疗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7.3月(95%CI,15.8-18.7月),对照组2年平均生存时间为16.1月(95%CI,14.7-17.5月),治疗组较对照组能够延长患者平均生存时间1.2月;治疗组与对照组无进展生存期比较,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1.4月(95%CI,8.3-14.5月),对照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4.1月(95%CI,3.3-4.9月),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槲芪方加减治疗组能够延长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治疗组与对照组肝癌复发、转移率比较,肝癌1年、2年累积复发率在治疗组分别为56.4%、64.9%,对照组分别为90.3%、95.7%,肝癌1年、2年的累积转移率在治疗组分别为28.7%、38.3%,对照组分别为64.5%、74.2%。两组各时间点累积复发、转移率相比,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显示槲芪方能够降低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复发、转移率;肝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了 11个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患者生存的有嗜肝病毒感染史、基线AFP水平、巴塞罗那分期、Child-Pugh分级,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槲芪方的应用(P<0.05,HR=0.44)和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治疗(P<0.05,HR=0.33)是原发性肝癌的保护性因素。(2)肝癌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分析: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进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显示:治疗组分别为7.0(5.0,11.0)和 7.0(3.0,9.0),对照组分别为 14.0(10.0,19.5)和 16.0(12.0,20.0),治疗组与对照组24周、48周中医评分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患者治疗后24周、48周中医证候改善率比较,治疗组分别为56.9%、67%,对照组分别为12%、11.6%,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进一步分析治疗组与对照组能够改善哪些症状体征,结果显示:在治疗24周和48周后,治疗组在形体消瘦、大便溏泄等证候与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在开始治疗、治疗24周、48周时分别比较舌象变化,结果显示:舌质暗在治疗组分别为12.1%、4.1%、3.3%,对照组分别为22.3%、24.8%、24.1%。舌下静脉延长曲张比例治疗组分别为21.5%、22.0%、23.1%,对照组分别为21.6%、25.6%、29.5%。患者舌质暗、舌下静脉延长曲张状态是瘀血的客观表现,槲芪方能够降低暗舌比例,延缓患者舌下静脉延长状态的进展,有明确的活血作用。(3)生活质量评分: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生活质量评分显示:治疗组分别为54.0(50.5,56.0)和 53.0(51.0,56.0),对照组分别为 45.0(39.3,44.8)和 43.0(36.8,45.3),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明显改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4)实验室指标:对两组肝癌患者治疗24周、48周血清肝脏生化功能比较显示:谷氨酰转肽酶(GGT)在治疗组分别为42.6(24.7,76.8)U/L和36.1(25.8,69.4)U/L,对照组分别为70.8(39.6,131.7)U/L 和 62.9(35.6,138.3)U/L;白蛋白(ALB)在治疗组分别为 41.1(37.0,45.5)g/L 和 42.7(38.8,45.4)g/L,对照组分别为 38.4(34.3,42.6)g/L和39.2(33.9,42.4)g/L;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非常显着差异,P<0.01,甲胎蛋白(AFP)在治疗组分别为 5.1(2.3,32.5)ng/ml 和 5.2(2.5,24.3)ng/ml,对照组分别为14.4(2.8,261.0)ng/ml和 18.0(3.3,307.4)ng/ml,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结果表明,槲芪方能够提高患者ALB水平,降低GGT和AFP水平。3.活血药物对肝癌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用不同浓度(0,0.3125μ M,0.625μ M,1.25μM,2.5μM,5μM,10μM,20μM,40 μM,80μM,160 μM)丹参酮ⅡA处理huh7肝癌细胞,CCK-8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浓度的升高,huh7细胞的活性逐渐下降,当药物浓度达到160 μ M时,细胞活性明显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丹参酮ⅡA的细胞干预浓度在160 μ M时会影响细胞活力;细胞划痕实验加药组肝癌细胞生长缓慢,划痕缩小面积与原面积比值要明显小于空白对照组,直观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荧光定量PCR检测和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丹参酮ⅡA浓度的增加,肝癌增殖、转移相关因子TGF 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水平逐渐下降。说明丹参酮ⅡA能够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对TGFβ、Wnt、snail的基因和蛋白表达产生抑制作用。结论:1.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中药组方联合现代医学手段能够更有效的治疗原发性肝癌;2.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可以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降低甲胎蛋白水平等,有明确的临床疗效;3.槲芪方中活血药物丹参提取物丹参酮ⅡA能够抑制huh7肝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对huh7肝癌细胞的EMT(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产生影响而实现的。意义:本研究系统评价了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作用,回顾性分析了应用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的临床疗效特点,探索了扶正活血解毒法中的活血法及活血药物抗肝癌转移作用,理论研究、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促进了中医药抗肝癌的临床应用,为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方案提供依据。

于克英[7](2019)在《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建立兔颈总动脉内膜损伤术后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模拟临床中PTCA术后再狭窄的AS,观察研究豁痰解毒通络饮对此模型的干预作用,探讨豁痰解毒通络饮是否可能通过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通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方法:10周龄雄性日本大耳兔3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除了假手术组用普通饲料喂养外,其余各组均用2%L-蛋氨酸饲料喂养先行喂养2周后,再行球囊损伤兔左侧颈总动脉内膜术,建立兔颈总动脉AS模型。假手术组、模型组给予正常饮用水灌胃,中药组给予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西药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灌胃,中药高剂量组给予高剂量豁痰解毒通络方灌胃,各组灌胃给药4周后取材。1.血管超声检测:分别选取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模型组左侧(损伤侧)各5个颈总动脉进行超声检测,拍照后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膜深度,每根血管选3个测量点,分别为颈总动脉远心端、颈总动脉近心端、以及两者中点位置进行测量。2.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1)检测模型组0周、2周、6周三个时间段的兔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2)第6周各组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检测各组取损伤侧颈总动脉内膜增生情况;(2)Masson染色观察颈总动脉血管各层胶原纤维表达情况;(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损伤侧颈总动脉eIF2a的表达情况;(4)电镜检测各组兔颈总动脉内膜超微结构。4.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1)各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的内质网应激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的mRNA水平;(2)各组动脉组织中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5.蛋白免疫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在颈总动脉组织中的蛋白分子的表达水平。结果:1.血管超声结果示:与假手术组左侧、模型组右侧相比,模型组左侧的内膜-中膜深度明显增宽,血管内-中膜增生极其明显,统计学差异极显着(P<0.01),模型组右侧与假手术组左侧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中远心端、中点、近心3个测量点的结果一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ELISA检测结果示:(1)模型组血清中Hcy的含量2周明显高于0周(P<0.01);6周与0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明显升高,有极显着差异(P<0.01),与2周比较,血清中Hcy的含量亦有所升高(P<0.05);(2)6周时各组血清Hcy的含量检测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清中Hcy的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较,血清中的Hcy水平显着降低(P<0.01)。3.病理学检测:(1)HE染色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外膜炎性细胞浸润;三组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内膜增生与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外膜炎性浸润减轻,介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之间;(2)Masson染色检测结果示:假手术组颈总动脉Masson染色后呈现以红色的肌纤维为主,未见明显的胶原纤维;模型组兔颈总动脉有明显的内膜增生,内膜、中膜、外膜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蓝染,胶原纤维明显增多;三组药物组与与模型组比较,胶原纤维显着减少,内膜增生减轻;(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假手术组eIF2a的表达呈阴性,胞核颜色基本为蓝色;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内膜明显增厚,新生内膜中eIF2a的表达呈阳性,可见大量棕黄色颗粒;而三组药物组中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eIF2a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少;(4)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假手术组兔颈总动脉内膜中无自噬空泡聚集,可见少量脂滴;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颈总动脉内膜中自噬空泡明显增多,可见大量自噬溶酶体;三组药物组自噬体较模型组显着减少。4.RT-PCR检测结果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兔颈总动脉组织中ERS标志分子GRP78、PERK、eIF2a,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mRNA水平显着升高(P<0.01);中药组、西药组、中药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GRP78、PERK、eIF2a、beclin1、Atg12、ULK1mRNA的水平显着降低(P<0.01)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中的ERS标志分子GRP78、PERK、p-eIF2a,以及自噬标志分子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三组药物组颈动脉组织中GRP78、PERK、p-eIF2a、beclin1、Atg12、ULK1的蛋白表达水平显着降低(P<0.01)。结论:1.成功建立兔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成模率高,病变恒定,可用于模仿人类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2.豁痰解毒通络饮可以明显改善兔颈动脉粥样硬化,对球囊损伤后的内膜增生有明显抑制作用。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降低兔血清中Hcy的含量。3.内质网应激(ERS)-自噬信号传导通路分子在球囊损伤术后AS模型中的过度表达,豁痰解毒通络饮能够抑制ERS-自噬通路的过度激活,为治疗PTCA术后AS提供新的治疗靶点和理论依据。

丘志良[8](2019)在《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为阐明冠通方防治PTCA(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 ioplasty,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术后再狭窄(RS,restenosis)的机理,本实验采用国际通用球囊内膜剥脱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再狭窄模型。使用HE染色法以观察大鼠血管在冠通方干预前后形态学的改变。本研究选取ERK(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信号通路作为切入点。进而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Tum or necrosis factor,肿瘤坏死因子)含量,及大鼠血管中ERK1/2(ERK1/ER K2 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pathway,ERK1/ERK2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表达。以探究冠通方配伍机理及为冠通方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提供新靶点依据。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8组(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化瘀拆方组,祛痰拆方组,冠通方大剂量组,冠通方小剂量组。)其中假手术组只从颈外动脉向颈总动脉插入球囊导管,但不进行球囊拉伤,正常组则不手术给予灌水,拆方及大、小剂量组按相应剂量进行干预。造模前大鼠禁食12h,用10%水合氯醛(0.35ml/100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肝素腹腔注射100U/kg,仰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在无菌条件下沿颈中线剪开皮肤,游离右侧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结扎颈外动脉远心端和甲状腺上动脉,用微型血管夹暂时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在右侧颈外动脉上剪一切口,从切口逆心方向插入2F球囊导管至颈总动脉,松开颈总动脉上的血管夹,将导管送入至主动脉弓处,然后回拉导管至切口部位,如此拖动球囊导管3次以损伤血管内膜。退出导管后,结扎颈外动脉,松开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的微型血管夹,恢复血流。缝合伤口,术后大鼠肌注青霉素(4万单位/只)三天。并与28天后取大鼠右侧颈总动脉血管段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血管情况及使用WB,PCR法检测血管中ERK1/2含量,后在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用于ELISA法测TNF-α含量。后对以上检测项进行综合分析。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在与各组比较中发现冠通方组及拆方组的血管较之其他组形态最为完好,外膜及内膜相关细胞排列整齐组织间连续完整,内膜平滑管壁均匀管道通畅;ELISA检测结果: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抑制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的产生;WB法检测p-ERK1/2蛋白表达,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以下调p-ERK1/2蛋白表达;灰度值分析: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冠通方组及拆方组三者灰度值显示较浅,表示在以上各组间p-ERK1/2蛋白表达较少;模型组与冠通方大小剂量灰度值显示较深,表示p-ERK1/2蛋白在模型组与冠通方大小剂量间表达较多;PCR法检测ERK1/2m RNA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冠通方组及拆方组可以下调ERK1/2m RNA表达;最后通过HE染色结果,及ELISA法、WB法、PCR法检测TNF-α、ERK1/2蛋白、ERK1/2m RNA等指标结果综合分析可得冠通方组的效果优于其他组,对比他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拆方组研究中冠通方组与化瘀祛痰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祛痰拆方组及化淤拆方组在冠通方对RS的防治中起协同作用。结论:1、冠通方防治RS的机制可能与抑制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因子表达及下调ERK通路中ERK1/2因子含量进而抑制血管炎症及内膜增生最终达到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作用。2、拆方研究结果:以全方组效果最好,并揭示化瘀药与祛痰药配伍对RS的防治有协同作用并提示再狭窄主要病机以痰淤互结为主。

崔向武[9](2019)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成部分旨在通过动物实验探讨蠲脉Ⅰ号温阳拆方、蠲脉Ⅰ号全方、金匮肾气丸对家兔ASO模型的防治作用,并通过进一步研究探讨温阳方药对ASO模型家兔血清钙离子、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及钙调节蛋白的调节作用。初步验证邓柏杨教授根据异病同治原则,在现有大量文献研究和自身前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ASO发病机制与老年肾阳虚血管细胞内钙超载相关的假说。方法:选用新西兰大白兔3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每组7只。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实验家兔12周复制ASO模型,并在模型复制期间同步给药。12周后根据彩色多普勒腹主动脉血管照影及腹主动脉HE染色病理切片检测判断模型制备情况。实验开始与结束时各采血一次检测血脂四项、血流变及血清钙离子等血液指标。模型制备成功后,麻醉下无菌操作截取2-3cm腹主动脉,分为两份,一份做石蜡切片HE染色镜下观察血管组织机构形态学变化,一份液氮速冻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每组随机抽取3只家兔腹主动脉血管组织用预冷的PBS溶液迅速清洗干净精细剪将血管组织剪成肉糜,消化细胞悬液加入flo-4-am荧光探针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荧光强度及细胞内钙离子阳性比例。结果:12周后血管超声照影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家兔腹主动脉内经正常管壁光滑未见明确斑块回声。模型组家兔腹主动脉内膜局部欠光滑,可见多个强回声斑块附着。腹主动脉病理切片检测显示,模型组有明显的斑块形成管腔缩窄;各组血液指标检测结果:1、实验前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蠲脉Ⅰ号温阳拆方组、蠲脉Ⅰ号全方组、金匮肾气丸组五组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无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比较(1)模型组及各药物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是TC、LDL-C浓度明显升高(P<0.05),TG、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均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2)各药物治疗组与模型组对比,TC、TG、LDL-C和HDL-C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血流变指标全血低切粘度、高切粘度、血浆粘度以及红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血清钙离子浓度对比无差异(P>0.05);3、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显示(1)正常对照组血管组织内膜表面光滑,完整,内皮细胞排列整齐无隆起,中膜平滑肌细胞环装排列,整齐;(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皮损伤斑块形成,模型组血管组织形态最差,全方组基本正常,拆方组与金匮肾气丸组血管组织形态较差但优于模型组;4、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显示各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5、细胞流式检测结果显示(1)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内钙离子浓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模型组与各药物治疗组比较,钙离子浓度低于各药物治疗组(P<0.05)。结论:1、采用单纯高脂喂养家兔12周制备成功制备ASO动物模型。2、实验后除正常对照组外,模型组及药物治疗组均患有高脂血症且血液处在高粘状态,药物在防治ASO疾病中对家兔血液脂质及血液黏度水平的影响不明显,可能是因在喂药过程中同时高脂喂养干扰了药物疗效。3、通过血管组织形态学变化对比,温阳拆方能够降低斑块形成风险保护血管结构的完整性防止病变。其效果可能是温阳法能够促进钙离子内流,提高并维持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产生。而模型组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低,说明ASO的发病机制可能是血管组织细胞内钙离子的“空载”而非“超载”。4、采用经典温肾助阳方剂金匮肾气丸以方测症,其起到一定的防治作用,但效果不如蠲脉Ⅰ号温阳拆方,高脂诱导的ASO动物模型可能为阳虚证。

余胜[10](2009)在《舒脉胶囊拮抗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1前言随着人们生活的改善,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经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在治疗ASO上西医多采用降脂类药物和抗血凝药物,疗效有限,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后,容易出现再狭窄。由于以上原因,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药运用于临床治疗ASO,舒脉胶囊就是其中之一,其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的院内制剂,具有补脾益气、活血通脉作用,前期动物实验已经证实舒脉胶囊具有防治早期ASO的作用,本实验研究主要从细胞实验的角度进一步证实其具有防治ASO的作用,以及研究其防治ASO的内在机理。ASO形成的原因之一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以及,中层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和迁移至血管内层,从而形成管腔的狭窄,本实验通过研究舒脉胶囊如何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生和迁移,从而揭示舒脉胶囊的作用机理。2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体外细胞实验,体外细胞实验以体外培养的兔主动脉VSMC为研究对象,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以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为诱导因素,随机将生长良好的第3~5代VSMC分为空白组、AngⅡ组、舒脉胶囊大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小剂量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对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细胞代谢产物、细胞因子蛋白表达、细胞迁移距离等方面进行检测,观察舒脉胶囊对VSMC活性、迁移的影响,以阐明该方防治ASO的细胞生物学基础。并通过舒脉胶囊全方与活血化瘀拆方和补脾益肾拆方的比较,证明其立法组方的科学性、合理性。3结果3.1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Ang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与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全方组的差异大于活血化瘀拆方组;全方大剂量组、全方中剂量组与AngⅡ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全方小剂量组尽管与AngⅡ组A值差异不显着,但是其值仍然低于AngⅡ组,其中大剂量组的差异大干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3.2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G0-G1期补脾益肾拆方组与AngⅡ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S期Ang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和活血化瘀拆方组与AngⅡ组、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差异大于活血化瘀拆方组;G2-M期活血化瘀拆方组与AngⅡ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补脾益肾拆方组与空白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3.3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NO、MDA、SOD的影响Ang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分泌SOD少,分泌NO、MDA多,与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表达多于活血化瘀拆方组。3.4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PCNA、α-actin的影响Ang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表达PCNA少,表达α-actin多,与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表达多于活血化瘀拆方组。3.5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AngⅡ组VSMC迁移距离较长,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迁移距离较短,与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均有显着性差异,且舒脉胶囊全方组迁移距离短于活血化瘀拆方组;舒脉胶囊大剂量组、舒脉胶囊中剂量组、舒脉胶囊小剂量组与AngⅡ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舒脉胶囊大剂量组迁移距离短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3.6舒脉胶囊对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MMP-2、TIMP-2的影响AngⅡ组与空白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表达MMP-2少,表达TIMP-2多,与AngⅡ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舒脉胶囊全方组表达多于活血化瘀拆方组。4结论4.1 AngⅡ能够增强细胞的增殖能力及促进细胞的迁移4.2舒脉胶囊能够抑制AngⅡ诱导的细胞活性增强及细胞的迁移,其抑制VSMC的增生和迁移主要是通过抑制细胞的活性,减少细胞的有丝分裂,增加NO、MDA的分泌,减少SOD的分泌,减少PCNA、MMP-2的表达,增加α-actin、TIMP-2的表达,抑制细胞的迁移而发挥作用,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抑制作用强于活血化瘀拆方组,舒脉胶囊大剂量组抑制作用强于中剂量组和小剂量组。4.3补脾益肾拆方组不能起到抑制的作用,甚至可以协同AngⅡ共同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的作用。

二、脉健方药物血清抑制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脉健方药物血清抑制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清肾颗粒对5/6 肾切除大鼠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影响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在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中的作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清肾颗粒含药血清对LPS诱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和纤维化的干预及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的调节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3.实验结果
    4.讨论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清肾颗粒有效成分
    1.前言
    2.仪器与试药
    3.实验方法
    4.质量评估
    5.UPLC 指纹图谱的建立
    6.讨论
    参考文献
结论与创新
不足与展望
综述一:中医药防治慢性肾衰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JN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参考文献
综述三:p38 MAPK信号通路与肾纤维化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2)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文献综述
    1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进展
        1.1 对中药用量的认识
        1.2 中药“量效关系”的由来
        1.3 中药量效关系的影响因素
        1.4 现代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方法
    2 中药量效关系研究的不足之处
    3 小结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一部分 麦冬的文献研究
    1 麦冬的植物学研究
        1.1 麦冬药材产地
        1.2 麦冬品质分类
        1.3 麦冬的鉴别
        1.4 麦冬的炮制
    2 麦冬的功效作用研究
        2.1 麦冬本草学历代沿革
        2.2 麦冬主要化学成分分析
        2.3 麦冬现代药理研究
        2.4 现代临床应用
    3 经方中麦冬的配伍应用
        3.1 麦门冬汤
        3.2 竹叶石膏汤
        3.3 炙甘草汤
        3.4 温经汤
        3.5 薯蓣丸
    4 小结
第二部分 经方麦冬在现代医案中的量效关系研究
    1 研究目的
    2 研究对象
        2.1 文献资料的纳入和排除标准
        2.2 文献资料来源
        2.3 信息规范化处理
        2.4 构建数据库
    3 研究方法
        3.1 频数分析
        3.2 系统聚类分析
        3.3 关联分析
        3.4 方差分析、样本T检验、相关性分析
    4 研究结果
        4.1 医案纳入情况
        4.2 麦门冬汤医案研究结果
        4.3 竹叶石膏汤医案研究结果
        4.4 炙甘草汤医案研究结果
        4.5 温经汤医案研究结果
        4.6 薯蓣丸汤剂医案研究结果
        4.7 五首经方麦冬用量方差分析研究结果
        4.8 经方麦冬现代应用剂量与汉代剂量单样本T检验结果
        4.9 相关性分析结果
    5 小结
讨论
    1 麦冬在不同经方中的作用及剂量差异
        1.1 麦冬在经方中的作用差异
        1.2 麦冬在经方中的剂量差异
    2 含麦冬的较强关联药物组合及配伍应用
        2.1 麦冬配伍半夏
        2.2 麦冬配伍山药
        2.3 麦冬配伍沙参
        2.4 麦冬配伍党参(原方为人参)
        2.5 麦冬配伍粳米
    3 与麦冬相关的病证量效关联规律
    4 研究中药量效关系的困难之处
    5 创新与不足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3)痰瘀同治调节AGEs-RAGE轴防治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前言
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实验药品、试剂及仪器设备
        1.2.1 药品
        1.2.2 主要试剂
        1.2.3 主要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CMECs的培养
        2.1.1 CMECs的分离
        2.1.2 CMECs的鉴定(v WF因子检测)
        2.2 含药血清的制备
        2.3 细胞培养
        2.3.1 细胞传代
        2.3.2 细胞冻存
        2.4 MTT法检测CMECs活力
        2.4.1 MTT法筛选葡萄糖最佳造模浓度
        2.4.2 MTT法筛选含药血清保护造模细胞的最佳百分比
        2.5 细胞实验分组与干预
        2.6 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2.6.1 El ISA法检测细胞AGEs含量
        2.6.2 免疫荧光法检测RAGE蛋白表达
        2.6.3 Western blot法测定RAGE蛋白表达
        2.6.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GE基因的表达
        2.6.5 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
        2.6.6 荧光探针检测ROS水平
        2.7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CMECs的鉴定(v WF因子)
        3.2 MTT法检测CMECs的活力
        3.2.1 MTT法筛选葡萄糖最佳造模浓度
        3.2.2 MTT法筛选含药血清保护造模细胞的最佳百分比
        3.3 ELISA法检测细胞AGEs含量
        3.4 免疫荧光法检测RAGE蛋白的表达
        3.5 Western blot法检测RAGE蛋白表达
        3.6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AGE基因的表达水平
        3.7 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NADPH氧化酶活性
        3.8 荧光探针法检测ROS水平
    4 讨论
        4.1 抵当汤与DCM的关系
        4.2 小陷胸汤与DCM的关系
        4.3 抵当陷胸汤组方及治法分析
        4.4 实验细胞的模型选择
        4.5 阳性对照药物的选择
        4.6 现代药理作用
        4.7 AGEs-RAGE轴激活氧化应激反应与中医学的关系
    5 实验结果分析
        5.1 痰瘀同治法通过调节AGEs-RAGE信号轴保护高糖损伤的CMECs
        5.2 痰瘀同治对AGEs-RAGE信号轴激活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影响内皮细胞病变
    6.结论
    7.展望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进展概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芍药甘草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部分 膝骨性关节炎的中医研究进展
    1.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病名的认识
    2.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病机的认识
    3.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治则的认识
        3.1 从筋论治
        3.2 从骨论治
        3.3 筋骨同治
    4. 祖国医学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
        4.1 中医内治法
        4.2 中医外治法
    5. 生物信息学、中医药、膝骨性关节炎之间的关系
        5.1 生物信息学与中医药
        5.2 生物信息学与膝骨性关节炎
    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从“肝脾同治”论治膝骨性关节炎
    1. 中医理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研究现状
    2. 肝虚筋损是致病之本
    3. 少阳经失养是致病表现
    4. 脾土失养是致病关键
    5. “肝脾同治”治疗KOA
    6. “肝脾同治”为理论指导的KOA辨证论治
    7. 以“肝脾同治”为理论指导的方剂筛选
    8. 芍药甘草汤与KOA
    9.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析芍药甘草汤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分子机制
    1. 研究方法
        1.1 数据检索
        1.2 KOA相关疾病靶点检索
        1.3 基于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大鼠KOA模型“潜在靶蛋白”
        1.4 靶点网络构建和分析
        1.5 重要靶标的功能富集分析
        1.6 靶点-化合物分子对接验证研究
    2. 结果
        2.1 芍药甘草汤活性成分筛选与ADME分析
        2.2 膝骨性关节炎疾病基因获取
        2.3 基于蛋白质组学获取的大鼠KOA模型“潜在靶基因”
        2.4 网络获取KOA疾病基因与蛋白质组学分析获取潜在“靶基因”汇总分析
        2.5 芍药甘草汤有效化合物靶基与疾病基因汇总分析
        2.6 芍药甘草汤草药-靶点网络
        2.7 芍药甘草汤的靶点网络
        2.8 芍药甘草汤重要靶标干预的生物学过程
        2.9 分子对接实验验证芍药甘草汤有效成分与KOA靶基因的的空间匹配
    3. 讨论
        3.1 运用ETCM数据库进行数据检索的可行性
        3.2 通过网络数据库检索单味药有效成分与复方有效成分是否存在差异
        3.3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芍药甘草汤治疗KOA机制
    4.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中药复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META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及检索方式
        1.2 文献纳入标准
        1.3 文献筛选与信息提取
        1.4 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学评估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文献检索结果
        2.2 纳入文献基本特征
        2.3 方剂中从“肝脾”论治的中药成分分析
        2.4 方剂中从“肝脾”论治的中药-归经网络
        2.5 文献纳入偏移情况分析
    3. Meta分析结果
        3.1 治疗总有效率
        3.2 治疗总有效率(调肝健脾药/总药含量)
        3.3 治疗总有效率(益肝健脾药/总药味数)
        3.4 VAS评分
        3.5 WOMAC评分
        3.6 安全性比较
        3.7 间接比较
        3.8 发表性偏倚
    4. 讨论
        4.1 本次系统评价的创新性和结果分析
        4.2 从“肝脾”论治KOA常用中药分析
        4.3 本次系统评价存在的局限性
        4.4 本次系统评价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五部分 芍药甘草汤治疗KOA的基础研究
    第一节 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大鼠软骨细胞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动物与细胞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芍药甘草汤制备方法
        2.2 含药血清制备
        2.3 大鼠软骨细胞培养
        2.4 指标检测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活力的影响
        3.2 ELISA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 β诱导软骨细胞上清液IL-6、IL-10含量影响
        3.3 WB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中MMP13、ADAMTS-5、IL-6蛋白表达影响
        3.4 WB检测芍药甘草汤含药血清对IL-1β诱导软骨细胞NF-κB相关通路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节 芍药甘草汤治疗KOA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主要试剂及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芍药甘草汤的制备方法
        2.2 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制备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指标检测
        3. 结果
        3.1 病理学观察芍药甘草汤大鼠KOA模型影响
        3.2 ELISA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IL-6、IL-1β、TNF-α含量影响
        3.3 ELISA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SOD、MDA含量影响
        3.4 WB法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MMP13、ADAMTS-5、IL-6蛋白表达影响
        3.5 WB检测芍药甘草汤对KOA大鼠NF-κB相关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六部分 芍药甘草汤作用于大鼠KOA模型代谢组学研究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芍药甘草汤制备方法
        2.2 膝骨性关节炎模型制备
        2.3 动物分组及给药
        2.4 代谢产物检测及产物分析鉴定
    3. 结果
        3.1 差异代谢物筛选
        3.2 热力图展示
        3.3 KEGG通路富集分析
    4.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七部分 “肝脾同治”方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机制的网络药理学探析
    1. 方法
        1.1“肝脾同治”建库相关数据收集
        1.2 靶点网络构建和分析
        1.3 重要靶标的功能富集分析
    2. 结果
        2.1 “肝脾同治”组方中包含的化合物及对应靶点
        2.2 “肝脾同治”方的中药-归经网络
        2.3 “肝脾同治”组方草药-靶点网络
        2.4 “肝脾同治”方的靶点网络
        2.5 “肝脾同治”组方重要靶标干预的生物学过程
    3. 讨论
        3.1 “肝脾同治”组方草药成分分析
        3.2 基因网络药理学分析“肝脾同治”组方治疗KOA机制
        3.3 “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的方剂组成
    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之处
    3. 问题与展望
中英文缩略词表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5)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论文一 制备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二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论文三 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小结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及进展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在校科研成绩
致谢

(6)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研究进展
        (一) 古代中医文献的相关认识
        (二) 当代医家对肝癌的认识
        (三) 不足及展望
        参考文献
    二 肝细胞癌信号通路研究进展
        (一) 单一信号通路
        (二) 多种信号通路协同作用
        (三)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理论研究
    一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理论探讨
        (一) 正虚和瘀毒互结是原发性肝癌的基本病因病机
        (二) 槲芪方是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方剂
        (三) 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基础研究进展
    二 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三部分 临床研究
    基于扶正活血解毒法的槲芪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研究
        一 资料与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第四部分 实验研究
    槲芪方中活血药物提取物丹参酮ⅡA抗肝癌转移作用探索
        一 材料和方法
        二 结果
        三 讨论
        四 小结
全文结语
参考文献
论文创新点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1 中医证候量表
附录2 肿瘤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附录3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7)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文献综述
    综述一: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的机制研究进展
    综述二:PTCA术后RS的中医药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
    第一章 PTCA术后AS模型的建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二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AS模型的干预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第三章 豁痰解毒通络饮对内质网应激-自噬信号通络的调控作用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5 小结
结论
本文创新点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8)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
    1 实验目的
    2 实验原理
        2.1 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2.2 聚合酶链反应(PCR)
        2.3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
        2.4 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
    3 实验材料与方法
        3.1 实验动物选取
        3.2 实验药物
        3.3 实验主要仪器及试剂
        3.4 实验方法
        3.5 标本制备
        3.6 HE染色法检测血管形态
        3.7 ELISA检测TNF-α
        3.8 PCR检测ERK1/2 因子
        3.9 Western Blot检测ERK1/2
    4 统计学方法
    5 实验结果
        5.1 一般情况
        5.2 HE染色结果(选取20X物镜)
        5.3 ELISA法检测TNF-α结果
        5.4 WB法检测ERK1/2 蛋白表达结果
        5.5 PCR法检测ERK1/2 m RNA结果
讨论
    第二部分 相关讨论
        1 中医对PTCA术后再狭窄的认识及病因
        1.1 中医认为PTCA术后再狭窄(RS)的病机
        1.2 PTCA术后再狭窄的中医证型
        1.3 “正虚为本,痰淤为标。”为诊治要点
        1.4 中医对于PTCA术后再狭窄(RS)的主要治法
        1.5 中医治疗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的优势
        2 PTCA术后再狭窄(RS)的认识
        2.1 PTCA术简介
        2.2 PTCA术的局限性
        2.3 现代医学认为PTCA术后再狭窄的机理
        3 冠通方配伍分析
        4 关于冠通方的现代药理研究
        5 方剂学研究中量效关系及拆方研究的意义
        6 ERK通路及EKR1\2 因子与RS的关系
        7 TNF-α与RS关系
        8 TNF-α与ERK的关系
        9 结果分析
        9.1 、冠通方及大小剂量、拆方组对血管形态的影响
        9.2 冠通方、拆方及大小剂量组对ERK1/2 的影响
        9.3 冠通方、拆方及大小剂量组对TNF-α的影响
        10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10.1 存在问题
        10.2 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综述一 基于ERK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防治PTCA术后再狭窄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基于“胸痹”论述中医防治冠心病PTCA术后再狭窄中药方剂运用规律探讨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9)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实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实验动物
        1.1.2 实验用品及设备
        1.1.3 中药药物制备
        1.1.4 实验用饲料
        1.2 实验方法
        1.2.1 实验分组
        1.2.2 动物饲养
        1.2.3 造模方法
        1.2.4 模型复制判定方法
        1.2.5 给药方法
        1.2.6 给药剂量
        1.2.7 灌药时长
    2 样本采集
        2.1 血液采集
        2.2 组织样本采集
    3 检测指标及方法
        3.1 血液生化指标
        3.2 血管组织样本检测
        3.2.1 制作动脉血管病理切片
        3.2.2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方法
        3.2.3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荧光值
        3.3 统计学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模型制备评判结果
        4.2 血液生化指标检测
        4.2.1 各组实验前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2 模型制备成功后各组血液指标对比结果
        4.2.3 各组腹主动脉病理切片HE染色结果
        4.3 qPCR检测各组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RNA的相对表达量。
        4.3.1 RNA纯度和完整性检测结果
        4.3.2 实时荧光定量PCR目的基因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4.3.3 血管组织中CAM(钙调蛋白)基因m RNA的相对表达量
        4.4 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家兔腹主动脉组织细胞中的Ca~(2+)浓度结果
第二章 讨论
    1 传统中医学与现代医学对ASO相关认识的文献研究
        1.1 中医对ASO病名认识
        1.2 ASO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2.1 ASO病因病机实为年老阳虚
        1.3 ASO的中医辨证分型论治
        1.4 中治疗ASO的临床研究
        1.4.1 中医复方的临床应用研究
        1.4.2 中医外治法与针灸
        1.5 中医方药作用机制研究
    2 ASO的现代医学研究
        2.1 病因病机
        2.2 现代医学临床诊断方法和标准
        2.3 现代医学治疗方法
    3.实验相关内容讨论
        3.1 实验动物的选择与模型制备
        3.2 实验用方剂
        3.3 中医证候模型
        3.4 模型评价
        3.5 血液指标
        3.6 CAM基因表达、血管组织内钙离子浓度、血清钙离子检测相关
        3.6.1 ASO 与老年血管钙化
        3.6.2 ASO 与血液游离钙离子
        3.6.3 ASO与细胞内钙离子关系
        3.6.3.1 钙离子的生理作用
        3.6.3.2 ASO与增生性疾病
        3.6.3.3 钙调蛋白(CAM)
    4.结论
    5.本实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缩略词表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10)舒脉胶囊拮抗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综述一 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综述二 中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实验部分
    前言
    实验一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 VSMC 增殖活性的影响
        材料和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二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 VSMC 的细胞周期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三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 VSMC 中 NO、SOD、MDA 水平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四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的 VSMC 中 PCNA、α-actin 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五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实验六 舒脉胶囊对 Ang 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 MMP-2、TIMP-2表达的影响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参考文献
结语
致谢
个人简历

四、脉健方药物血清抑制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P-selectin/PSGL-1/MAPK信号通路研究清肾颗粒对炎症介导的内皮细胞损伤及纤维化的干预作用[D]. 张磊.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现代医案分析的经方中麦冬应用及其量效关系研究[D]. 秦空.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3]痰瘀同治调节AGEs-RAGE轴防治糖尿病微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D]. 蔡正银.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4]“肝脾同治”理论指导下芍药甘草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研究[D]. 钱哲.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复方黄黛片含药血清对HL-60细胞和HepG2细胞的凋亡作用研究[D]. 侯美辰. 辽宁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扶正活血解毒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和相关基础研究[D]. 张亮.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9(04)
  • [7]豁痰解毒通络饮干预兔颈总动脉PTCA术后AS内质网应激—自噬机制研究[D]. 于克英.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1)
  • [8]冠通方及拆方对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ERK信号通路的影响[D]. 丘志良.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
  • [9]蠲脉Ⅰ号温阳拆方对ASO家兔血管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影响的研究[D]. 崔向武.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19(03)
  • [10]舒脉胶囊拮抗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的机制探讨[D]. 余胜.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9(11)

标签:;  ;  ;  ;  ;  

脉间方药血清抑制兔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