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一、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董军成[1](2020)在《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文中认为背景: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神经外科及神经介入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SAH后再出血以及蛛网膜下腔中血性脑脊液(CSF)所引发脑血管痉挛(CVS)[1]、脑水肿、迟发性缺血性神经功能损害(DIND)[2]、分流依赖性脑积水(SDHC)[3]等一系列严重并发症,使aSAH病死率达30%~50%[4-6]。最新研究显示相比开颅夹闭,血管内栓塞能明显降低致残致死率[7,8],使越来越多的aSAH患者选择血管内栓塞治疗。虽然血管内动脉瘤栓塞术能及时地控制动脉瘤破裂再出血,但是蛛网膜下腔的积血不能随介入手术所清除。目前很多研究显示,腰大池置管引流术(LD)能够及时有效的引流蛛网膜下腔的血性脑脊液,对于置换血性脑脊液、降低颅内压及减少SAH并发症、改善预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1-14]。但是,LD有许多相关并发症急需进一步探讨和预防[15-17]。其中LD相关CSF感染的发病率文献报道1%-18%[18-20],以其高发病率及高病死率引起广泛关注。近年来很多中心进行了置管感染相关因素方面的探索,譬如手术操作与导管相关感染关系、置管时间长短与感染风险的关系、每日留取标本化验是否增加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能否降低CSF感染率等[20-22]。其中,很多研究提示引流管留置时间过长是导致置管引流发生CSF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20,23,24]。回顾既往文献,对于aSAH病人,腰大池持续引流后的拔管时机、持续引流时间没有明确的标准,这对LD相关CSF感染的预防和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对aSAH术后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拔管时机进行进一步探究。目的:回顾性分析连续一段时期内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LD的病例资料,探讨aSAH栓塞术后LD合适的拔管时机,分析LD的拔管时机与CSF感染、临床预后的关系。同时,也对意外脱管、堵管的病例给出是否再次进行LD治疗的建议。方法:搜集河南大学淮河临床学院神经外科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介入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7月31日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术的首次SAH病例,病种涉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前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M1段及其分叉部动脉瘤。所有病例在动脉瘤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后放置LD。收集所有入组病例年龄、性别、LD持续时间、拔管前脑脊液中RBC计数、CSF感染时LD持续时间、拔管后发生脑梗死、脑积水情况以及出院后6月m RS评分。应用IBM 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百分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上四分位数)及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多样本Kruskal-Wallis检验,变量相互关系采用线性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共收集病例332例,男性128例,女性204例,男性:女性≈1:1.6;年龄34~80岁,平均(59.11±10.76)岁,Hunt-Hess分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为190例、97例、45例;其中,LD术后CSF感染36例,总感染发生率10.84%。2.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主要集中在置管后第6~9天,占72.2%;在CSF感染的后续治疗中,不拔除引流管的病例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6个月预后经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P值分别为0.046、0.044,<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各组m RS评分,提示不拔除引流管的预后与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预后要差;拔除引流管后连续腰穿与拔除引流管后重新放置LD的病例相比,P=1.000>0.05,说明这两组病例的处理方式对预后无明显差别。3.线性相关分析表明,296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CSF常规中RBC计数与6个月随访m RS评分具有线性回归关系,提示脑脊液中RBC计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m RS评分。因此,我们可以依据拔管时脑脊液中RBC计数对SAH患者放置腰大池引流管的效果进行分析,选择最合适的RBC计数范围进行拔管。4.经Kruskal-Wallis检验,173例Hunt-Hess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H值为7.748,P=0.257>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对于Hunt-HessⅡ级的aSAH来说,不同CSF中RBC计数的预后无明显差别。5.对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显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t值为3.610,P=0.00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II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6.对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进行非参数检验,结果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H值为4.333,P=0.037<0.05,有统计学意义,提示3000~5999/mm3组与6000~9999/mm3组的预后有差异,说明Hunt-Hess IV级患者的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7.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DIND有18例,发病率6.08%,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0例,RBC计数≥6000/mm3有8例,经χ2检验χ2值4.993,P=0.025<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DIND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0/218<8/60),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的发病率。8.在296例无CSF感染的患者中,发生SDHC共有30例,发病率10.14%,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有16例,RBC计数≥6000/mm3有14例,经χ2检验χ2值10.591,P=0.001<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与RBC计数≥6000/mm3的SDHC发病率不同,结合各自的组内发病比例(16/212<14/54),提示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SDHC的发病率。结论:1.对于Hunt-Hess II级的aSAH患者,LD的放置对预后可能没有影响,不建议进行LD,以减少LD相关感染等并发症。2.对于Hunt-Hess III级和Hunt-Hess IV级的aSAH患者,放置LD有利于良好的预后,拔管时机为CSF中RBC计数<6000/mm3,以减少留管时间,这对预防留置引流管所引发的CSF感染可能是有益的。3.对于aSAH患者,拔管时CSF中RBC计数<6000/mm3能降低DIND及SDHC的发病率。4.对于CSF感染的病例,我们的建议是直接拔除引流管,重新放置新的腰大池引流管或连续腰椎穿刺置换感染CSF,并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杨莹[2](2019)在《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重症动脉瘤性蛛网膜下出血(severe 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 SAH)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期间符合入选标准的60例Sa SAH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4组,即A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间断腰椎穿刺术(后续简称腰穿)组,B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C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间断腰穿组,D组:早期血管内治疗(24h内)+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记录四组患者Hunt-Hess分级、动脉瘤位置;记录四组患者术前以及术后14天(后续简称d)两个阶段患者Glasgow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并于行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记录患者在腰穿或腰大池引流术后的第1d,第3d,第5d以及术后第7d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的红细胞(Red blood cell,RBC)计数,记录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日;四组患者出院后,通过神经内科门诊随访,记录患者的并发症(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脑积水、脑梗死以及颅内感染)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以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以及致残率、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四组患者的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术前GCS评分、术后第1d CSF中RBC计数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A组与C组,B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C组较A组显着提高,D组较B组显着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A组与C组,B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C组,B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并发症:A、C两组无明显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C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B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C组患者低于A组,D组较B组显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A组与B组,C组与D组比较:1)术后14d GCS评分:A组与B组,C组与D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第7d CSF中的RBC计数:B组患者明显低于A组患者,D组患者明显低于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平均住院天数:A组患者明显高于B组,C组患者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并发症:A、B两组无显着差异;D组患者CVS发生率、脑积水发生率、颅内感染率较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GOS评分:B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D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m RS评分:A组与B组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组患者较C组显着下降(P<0.05)。结论 对于Sa SAH患者,早期血管内治疗比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术更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改善Sa SAH患者预后;术后腰大池置管引流术比术后间断行腰椎穿刺术更能快速清除蛛网膜下腔中的积血,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术后腰大池持续引流是治疗Sa SAH一种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减少致残率。

陈纪欢[3](2019)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我院神经外科2016年2月~2017年11月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行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干预前后患者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前两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行脑脊液置换术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症状和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速症状消失,缩短疗程。

王国栋[4](2017)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灵寿县医院2015—2016年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脑脊液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头痛缓解时间、颈强直时间及脑脊液血红蛋白(Hb)清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脊液Hb清除时间、颈强直时间及头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脑梗死、脑积液、脑血管痉挛及再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缓解其临床症状,减少并发症发生。

谢雪玲[5](2016)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入院的60例行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患者,按是否愿意接受临床护理干预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加施临床护理干预,统计所有患者的治疗效果并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情况等。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不存在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方法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护理干预对于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患者的护理效果显着,具有护理借鉴意义。

冯晨晨[6](2016)在《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的护理配合及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的护理配合方法,并分析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脑脊液置换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实施研究护理配合,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相关操作指标,以及干预期间发生的护理相关问题。结果观察组操作时间显着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显着少于对照组(P<0.05),置换脑脊液量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发生穿刺部位感染、术后脑脊液漏、术中紧张躁动及神智改变的整体比例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配合,能显着缩短脑脊液置换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提高置换效率,减少不良反应。

程丽[7](2016)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围术期采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将其分为30例观察组与30例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在脑脊液置换术围术期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则采用舒适护理。对2组护理效果、以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低于观察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66.7%(P<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围术期采用舒适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具有显着的临床效果。

朱凤[8](2016)在《血肿消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患者脑积水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验证血肿消方的临床疗效,探索其防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的可能机制,为血肿消方药在防治该病脑积水的临床应用中提供中医理论依据。方法:收录符合纳入条件的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30例,设为治疗组,回顾既往符合纳入标准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例30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应用内科药物治疗、动脉瘤栓塞术、脑脊液置换术),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之外应用血肿消方药,疗程14天。记录患者疗程前后脑积水发生情况,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情况。结果:(1)治疗组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具有显着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无显着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具有显着差异(p<0.05)。结论:血肿消方药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具有防治疗效,常规治疗措施结合血肿消方药应用可提高疗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减少脑积水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血肿消方药能够有效预防脑积水可能与该病“瘀、热、浊、毒”的病机有关。血肿消方药临床应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及毒副作用。

於新军[9](2016)在《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外科临床常见的致死、致残率极高的脑血管疾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高危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高达30%~90%。到目前为止,临床上尚无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且有治疗效果的药物治疗时间窗及对脑功能的保护机制亦不明确。近期研究发现氢气可作为一种新型选择性抗氧化剂在缺血缺氧性脑病、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性疾病等疾病中有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炎、抗氧化等有关。另外研究发现氢气饱和生理盐水(Hydrogen saturated saline,HS)腹腔注射大鼠可以明显缓解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改善脑功能,但是HS治疗血管痉挛的时间窗及其疗效尚未得到进一步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拟利用大鼠动物模型上,腹腔注射HS,观察HS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缓解作用及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进一步探讨HS治疗的时间窗及其疗效。方法:选取SD大鼠55只,通过建立大鼠枕大池二次注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并随机分为三组:氢气饱和生理盐水(SAH+HS)治疗组(n=25)、生理盐水(SAH+NS)治疗组(n=25)、正常(Normal)对照组(n=5)。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又进一步平均分为1d组、2d组、3d组、5d组、7d组(每小组5只),动物造模成功后每天分别腹腔注射5ml/kg剂量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及等量的生理盐水,按术前分组于手术后1d、2d、3d、5d、7d处死大鼠,灌注取脑。观察术后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改变、基底动脉(近、中、远端)HE染色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尼氏染色海马区神经元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神经功能评分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第1d氢气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及厚度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进一步使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术后第2d、3d、5d、7d氢气生理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及厚度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统计并分析数据,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AH+HS治疗组与SAH+NS治疗组跟正常对照组相比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中位数评分,p<0.05),提示SAH后大鼠存在脑功能损害;而SAH+HS治疗组与SAH+NS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相比明显增高(P<0.05),提示HS治疗可以减轻脑功能的损害。术后第1d氢气盐水治疗组、生理盐水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实验数据使用单因素ANOVA分析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着差异(F=3.53,p=0.04),进一步使用最小显着性差异法(least-significant difference,LSD)检验进行两两比较,提示氢气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的基底动脉直径小于正常对照组(648.35±19.32VS997.41±36.58,p=0.03和621.03 ±40.23VS997.41±36.58,p=0.04);基底动脉厚度大于正常对照组(25.38±0.85VS7.85±0.17,p=0.047和29.16±1.90VS7.85±0.17,p=0.007)。提示建模成功。氢气生理盐水治疗组和生理盐水治疗组在术后第3d各项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血管直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56.82±55.68 VS 320.12±10.84,t=2.32,p=0.043),血管壁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2.99±0.99 VS53.61±2.49,t=2.81,p=0.02)。而建模后第 2d、5d、7d 采用 t 检验各项数据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issl染色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神经元胞体较大、胞质蓝染、核圆呈空泡状,胶质细胞呈细小蓝色颗粒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组神经元萎缩深染、细胞间隙增宽、部分神经元消失,坏死区胶质细胞增生明显。术后第2d和5d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组正常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胞质内尼氏体增多,且生理盐水治疗组神经元细胞水肿明显。结论:1.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治疗能减轻蛛网膜下腔出后脑血管痉挛继发的缺血性脑损害,明显提高神经功能评分。2.氢气饱和生理盐水注射能显着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血管痉挛,但是对脑血管痉挛高峰期无明显缓解作用。

宿红伟[10](2015)在《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为了进一步提高该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并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探讨和研究在治疗过程中采取脑脊液置换术的安全性和意义。方法按照随机双盲对照的原则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菏泽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包括患者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常规方案进行,则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脑脊液置换术方案治疗,对比和分析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几率。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得出,观察组患者在7 d、14 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8(26.67%)、3(10.00%),而对照组患者在7 d、14 d内头痛持续分别为20(66.67%)、12(40.00%),对照组患者效果明显不如观察组,且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现患者在进行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脊液置换术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而且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值得临床推广。

二、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前言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纳入标准
        1.1.3 排除标准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1.2.2 观察指标及标准
        1.2.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结果
    2.2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感染时间
    2.3 36例CSF感染患者的治疗方式
    2.4 CSF中红细胞计数
    2.5 296 例无CSF感染患者拔管时RBC计数与MRS评分
    2.6 173例HUNT-HESS Ⅱ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7 87例HUNT-HESS III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8 36例HUNT-HESS IV级无CSF感染患者的预后
    2.9 并发症DIND及SDHC
3 讨论
4 结论与展望
    4.1 结论
    4.2 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腰大池引流相关脑脊液感染的诊断及预防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2)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1 引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一般资料
    2.2 入选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药品与材料
    2.5 治疗方法
        2.5.1 A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间断腰穿组
        2.5.2 B组:开颅手术夹闭+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
        2.5.3 C组:早期血管内治疗+术后间断腰穿组
        2.5.4 D组:早期血管内治疗+术后持续腰大池引流组
    2.6 观察指标
        2.6.1 Hunt-Hess分级
        2.6.2 GCS评分
        2.6.3 CSF中的RBC计数
        2.6.4 平均住院日
        2.6.5 术后并发症
        2.6.6 GOS评分
        2.6.7 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2.7 统计学方法
3 研究结果
    3.1 四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3.2 四组患者GCS评分变化趋势
    3.3 四组患者术后CSF中的RBC计数比较
    3.4 四组患者平均住院日比较
    3.5 四组患者主要并发症比较
    3.6 四组患者预后GOS评分比较
    3.7 四组患者预后mRS评分比较
    3.8 典型病例
4 讨论
    4.1 SaSAH治疗的术式及时机的选择
    4.2 清除蛛网膜下腔以及脑室内积血方式的选择
5 结论
附图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效果比较
    2.2 干预前后生存质量SF-36量表评分比较
    2.3 两组头痛缓解时间、清除脑脊液血红蛋白时间比较
    2.4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4)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2.2 脑脊液Hb清除、颈强直及头痛缓解的时间
    2.3 并发症
3 讨论

(5)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情况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3 讨论

(6)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的护理配合及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护理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护理干预方法
        1.2.2 对照组护理干预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行腰椎穿刺脑脊液置换相关操作指标比较
    2.2 干预期间发生的护理相关问题比较
3 讨论

(8)血肿消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病例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诊断标准
        1.3 病例纳入标准
        1.4 病例排除标准
        1.5 病例剔除及终止实验标准
        1.6 病例脱落标准及处理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设计
        2.2 治疗方案
        2.2.1 基础治疗
        2.2.2 分组治疗
        2.3 观察指标
        2.3.1 一般项目
        2.3.2 用药安全分析
        2.3.3 疗效性观测指标
        2.3.4 不良反应及不良事件监测
    3 疗效评定标准
        3.1 神经功能相关疗效评定标准
        3.2 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疗效评定
    4 统计学处理
    5 质量控制
结果
    1 一般资料
    2 临床疗效评价
    3 安全性评价
理论探讨
    1 祖国医学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认识
    2 西医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脑积水的认识
    3 导师学术思想总结
    4 血肿消方义分析及药理研究
    5 应用血肿消方药临床疗效
    6 本研究不足之处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附录2 观察表
    附录3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4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9)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前言
    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概述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的机制及药物治疗
    1.3 氢气生物特性及对脑疾病的治疗作用
2 材料和方法
    2.1 主要设备及材料
    2.2 实验对象及分组
    2.3 蛛网膜下腔出血二次注血模型的制备
    2.4 标本采集及处理
    2.5 实验评估指标
        2.5.1 神经功能评分方法
        2.5.2 病理组织染色法
        2.5.3 海马区尼氏染色
    2.6 统计学分析
3 结果
    3.1 神经功能评分
    3.2 术后大鼠蛛网膜下腔中血块分布情况
    3.3 基底动脉组织形态学变
    3.4 海马区尼氏小体形态及数量的变化
4 讨论
    4.1 自由基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
    4.2 氢气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应用
    4.3 饱和氢气盐水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实验研究
5 结论
参考文献
实验附图
综述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临床药物治疗新进展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已发表论文
致谢

(10)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四、脑脊液置换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前循环颅内破裂动脉瘤栓塞术后应用腰大池引流的拔管时机探讨[D]. 董军成. 河南大学, 2020(02)
  • [2]早期血管内治疗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治疗SaSAH的临床研究[D]. 杨莹.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
  • [3]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 陈纪欢. 中国医药科学, 2019(05)
  • [4]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J]. 王国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21)
  • [5]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脊液置换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J]. 谢雪玲. 甘肃医药, 2016(11)
  • [6]动脉瘤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的护理配合及效果分析[J]. 冯晨晨.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6(08)
  • [7]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置换术围术期舒适护理的效果观察[J]. 程丽. 基层医学论坛, 2016(15)
  • [8]血肿消方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栓塞术后继发脑积水的临床研究[D]. 朱凤. 河南中医药大学, 2016(04)
  • [9]氢气饱和生理盐水对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实验研究[D]. 於新军. 暨南大学, 2016(03)
  • [10]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疗效探讨[J]. 宿红伟. 中外医疗, 2015(25)

标签:;  ;  ;  ;  ;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