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要点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要点

一、《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论文文献综述)

吕秀玉[1](2016)在《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课堂能把传统知识和信息技术完美的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出现给教育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功能为课堂教学带来便利,同时加强课堂交互性。随着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逐渐显示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课堂中的优势。如果能将交互式电子白板特有的功能和优势运用到初中语文复习课中,并与之完美的结合,将会大大促进语文学科教学的发展。本文主要运用的研究方法有文献法、教学案例分析法、访谈法等。本文的具体工作和成果如下: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研究并了解交互式电子白板的研究背景,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总结出本文写作设计的概念定义,为之后的研究打下结实的理论基础;通过文献阅读和案例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功能分析以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充分阐述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的功能及作用;通过文献研究和访谈法,笔者了解到教师对交互式电子白板上课的态度,试图总结出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初中语文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对设计进行案例分析。结合初中教学中的知识点,设计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字词、病句、阅读等教学案例,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复习课教学,并对教学过程进行详细分析。为初中语文教学提供一个参照和思考。案例的设计体现了如何在语文复习课中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同时也可看出电子白板在语文复习中能有效提高课堂上的交互,改变学生以往在复习课中的沉闷状态。学生积极性高,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本研究旨在为其他语文教师在交互式电子白板环境下如何进行有效复习提供参考。当然,本人的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本次设计教学是以我校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我校教师为访谈的对象,所以在论文的研究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教学设计上,设计各个环节也有不足之处。希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对此能进行性更深入的研究。

彭芳[2](2016)在《民国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1-1949)》文中提出本文的宗旨是通过研究民国时期所存在的中小学音乐教材(1911—1949),探究该教材发展规律性特征,并结合历史的维度,将这38年的历史划分为“三个时期”,即:第一时期—学堂乐歌时期(1911—1919),第二时期—“五四”运动时期(1919-1937),第三时期—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时期(1937—1949)。这三个时期所存在的音乐教材具有不同的特点:在学堂乐歌时期,音乐教材内容比较重视民主和教育这两个方面,主要反映了“西学东渐”,促使国人对其进行学习,涉及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民主和爱国主义思想(“抵御外辱”、“富国强兵”等)进行宣传;(2)对人性解放进行号召;(3)对教育进行普及。这时期代表性的教材即:《重编学校唱歌三集》,其该时期代表性人物编写的教材及音乐作品也对中小学音乐教材有深度影响;“五四”时期教材具有政治导向性,体现了时代的主体思想,以及人们的爱国情怀和对祖国命运的关怀。教材内容多具有民族性、创新性、变革性等为主要特征,该时期代表人物编着的教材及音乐作品对当时的影响,有萧友梅以中小学校学生为对象的《今乐初集》和《新歌初集》;赵元任艺术歌曲,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等都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战争至新中国成立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思想内涵是:抗战音乐围绕着“为了国家和民族”的主题。本时期代表性教材有《初中模范唱歌教科书(第1、2册)》,代表性人物编着的教材及音乐作品对当时的影响有:黄自的《复兴初级中学教科书》为近现代中国音乐教育的规范化普及做出贡献;聂耳、冼星海的音乐作品以及影响较大的新秧歌运动给当时的抗日救亡的人民给予了精神给养的作用,同时,多部音乐作品被音乐教材收录,用于后世的传唱与教学。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分析看出三个阶段的内容是:从学堂乐歌时期到“五四”运动时期再到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时期教材的嬗变都是受到社会的影响,以此可以看出这种教材内容的变化是与当时社会乃至政局的变化紧密相联,甚至受其制约,从中可以看出文化是建立在社会机制内。

陈勇[3](2010)在《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文中研究说明语文课程具有显着的实践品格。但长期以来,语文课程的这一重要品格却在课程与教学实践中遭到了有意无意的漠视、误解和扭曲,这正是造成语文教育质量不如人意、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吸收近年来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综合运用文献分析法、发生学方法、调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立足于语文课程本体考辨,从理论和历史两个维度深入论证“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命题,在此基础上,对当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迷失现象进行考察和剖析,并由此提出“生态—实践”语文课程设计和实施模式,为合理塑造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探路。全文共分六个部分:导论阐述本研究的选题缘由、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指明研究的思路与方法。第一章,语文课程本体考辨。通过“‘语文’含义的正本清源”和“语文课程性质的检讨”,本章探讨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这一本体问题,指出语文课程之“语文”当指“言语”而非“语言”,其基本内涵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有机结合”;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语文工具为根本目的和任务的文化基础课程,它的本质属性是“工具性”。探明语文课程本体是判定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的前提。第二章,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内涵与理论阐释。“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是指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它的内涵是:语文课程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依靠语文实践,因此,语文课程应该是一门实践课程。对于“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一命题,本章从哲学、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维度给予了理论阐释。第三章,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历史透视。“语文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不仅仅是一个停留在理论领域的命题,也是一个真真切切的事实存在。我国古代语文课程在体现实践性上既积累了“熟读精思”、“多写多改”、“勤学多练”等宝贵经验,也存在着语文实践“暗中摸索”、“脱离语言实际和运用实际”等缺憾;现代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既在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旗帜下有了科学合理的拓展,又在一定的范围内有所迷失;国外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则体现在课程目标、教材编制、课堂教学等诸多方面,给我们提供了有益启示。语文课程的发展史表明:只有正确把握并合理彰显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语文教育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第四章,当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迷失现象之探析。本章从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两方面对当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迷失现象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教材方面,“文选型”教材容易造成对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遮蔽,教材练习设计也存在很多不足;教学方面,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迷失主要表现为遭受漠视、异化变形、虚化窄化三种情况。造成语文课程实践品格迷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语文课程本体观游移错位、课程与教学观念存在偏差、课程设计以知识为本位,等等。漠视、扭曲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是导致语文教育“少慢差费”的重要原因。第五章,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合理塑造。针对当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迷失现象,本章提出了合理塑造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路径和措施:第一,正确认识语文课程的“经验”本性和工具属性,使语文课程实践回归语文课程本体;第二,基于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构建以语文实践为轴心的“生态—实践”语文课程,注重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和语文实践生态环境的设计;第三,变语文教学“授受范式”为“导练范式”,促成有效语文实践;第四,课程评价着重考查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为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彰显导向。

筱明[4](2000)在《《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文中认为

二、《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论文提纲范文)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的目标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内容
    四、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教学案例分析法
        (三)访谈法
    五、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一、概念界定
        (一)电子白板
        (二)教学
        (三)课程整合
    二、建构主义理论
    三、情境认知理论
    四、协作学习
第三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学科中的应用分析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发展
        (一)从黑板发展到可书写白板
        (二)从书写白板发展到到电子白板
        (三)从电子白板发展到交互式白板
    二、交互式电子白板的教学功能分析
        (一)情景创设功能
        (二)资源整合功能
        (三)支持教学活动
    三、交互式电子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一)语文课
        (二)白板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四、语文教学特点
        (一)复习课的特点
        (二)复习课的教学原则
        (三)复习课中学情分析
第四章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课程复习中的设计
    一、访谈法
    二、复习课的流程
    三、教学案例设计
        (一)基础复习——生字词复习课设计
        (二)基础复习——病句
        (三)阅读复习之现代文(说明文)
        (四)阅读复习之文言文(桃花源记)
        (五)阅读之文言文(水调歌头)
    四、总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民国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1-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二、研究范围界定
    三、关于基础音乐教材的研究综述
    四、研究难点及创新点
第一章 学堂乐歌时期的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1—1919)
    第一节 教材产生与发展
        一、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目的及音乐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四、教材编写的形式
    第二节 代表性教材
        一、《(重编)学校唱歌三集》
    第三节 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影响
        一、沈心工的作品与影响
        二、李叔同的作品与影响
        三、曾志忞的作品与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二章 “五四”运动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9---1937)
    第一节教材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目的及音乐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四、教材编写的形式
    第二节 代表性教材歌曲内容分析
        一、《小学音乐教材初集(低、中、高年级之部)》
        二、《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
    第三节 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影响
        一、萧友梅的作品与影响
        二、赵元任的作品与影响
        三、黎锦晖的作品与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战争时期至新中国成立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37-1949)
    第一节 教材产生与发展
        一、教材产生的时代背景
        二、教材编写的目的及音乐思想
        三、教材编写的基本内容及意义
    第二节 代表性教材
        一、《初中模范唱歌教科书(第 1、2 册)》
    第三节 代表性音乐家及作品对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影响
        一、黄自的作品与影响
        二、聂耳的作品与影响
        三、冼星海的作品与影响
        四、新秧歌运动中的作品与影响
    第四节 小结
第四章 对建国后中小学音乐教材的影响及价值
    第一节 教材框架对后期教材的影响
    第二节 教材内容对后期教材的影响
        一、内容题材选取的继承与延伸
        二、对民国时期音乐欣赏内容的延续
        三、对民国时期审美意识的继承与延伸
    第三节 教材的指导思想对后期教材的影响
        一、对后期教材的思想指引
        二、指引后期音乐教材的编写要结合时代需求
    第四节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一)着作类
    (二)论文类
    (三)教材类
附录:文章中引用到的教材目录
致谢

(3)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研究目的及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语文课程本体考辨——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立论基点
    一、"语文"含义的正本清源
    二、语文课程性质的检讨
    三、语文课程本体的澄明
第二章 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内涵与理论阐释
    一、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内涵
    二、"语文实践"的解读
    三、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理论阐释
第三章 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历史透视
    一、古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呈现与缺憾
    二、现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拓展与分化
    三、国外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实践:现状及启示
第四章 当代语文课程实践品格迷失现象之探析
    一、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在当代语文教材中的迷失
    二、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在当代语文教学中的迷失
第五章 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合理塑造
    一、本体回归:塑造语文课程实践品格的前导
    二、"生态—实践":语文课程设计形式新探
    三、教学范式变革:促成有效语文实践
    四、课程评价:指向实践的路径和方法
结束语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后记

(4)《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论文提纲范文)

一、教学大纲指导教学改革
    (一) 《九义小数大纲》指导教学改革的意义。
    (二) 《九义小数大纲》指导改革教学思想
    (三) 《九义小数大纲》指导改革教学内容
    (四) 《九义小数大纲》指导改革教学方法
二、关于小学数学教材改革
    (一) 理解掌握现阶段小学数学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关于建立合理的教材结构问题
    (三) 在小学数学教材改革中教学内容怎样处理
    (四) 教材改革既要统一要求, 又要因材施教。
    (五) 马芯兰小学数学教材教法改革实验特点
三、关于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在教学目的任务方面的体现
    (二) 教师在改革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师生关系
    (四)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中的教学组织问题

四、《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论文参考文献)

  • [1]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研究[D]. 吕秀玉. 沈阳师范大学, 2016(03)
  • [2]民国时期中小学音乐教材研究(1911-1949)[D]. 彭芳. 安徽师范大学, 2016(06)
  • [3]论语文课程的实践品格[D]. 陈勇. 西南大学, 2010(08)
  • [4]《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精要[J]. 筱明. 云南教育, 2000(02)

标签:;  ;  ;  

《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实验与研究》复习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