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曲冠青[1](2021)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基于国家能力理论》文中研究表明政府与市场关系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然而已有研究之间缺乏联系,现实感弱,在方法和理论应用方面存在空白。本文在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这一历史事件的基础上,结合历史分析方法和国家能力理论,归纳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相关概念,并建立概念框架,说明其作用和联系。平抑物价工作分为四个阶段,这项工作体现了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能力、制度、人民立场三个概念。概念框架中,能力决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现;制度承载能力对市场起导向作用;人民立场代表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价值追求。本文认为,对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应当结合中国经济史做进一步研究。

黄先海,宋学印[2](2021)在《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文中认为政府和市场的分工及交互关系研究,是整个经济学理论发展的主题与主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已形成广泛共识,但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仍处于现代经济学的研究前沿与争议焦点。本文基于对工业革命起始至今250余年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出现的守夜型政府、规制型政府以及发展型政府的理论成果与政策经验吸收基础上,提出赋能型政府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框架下,对市场主体资源配置和动态竞争能力进行中立赋能,实现市场增进、分配优化与整体可持续增长的政府行为理论。赋能型政府具有三大特征:(1)规避知识约束和俘获困境,提升政府介入效率;(2)增进市场主体的资源横向配置能力与代际更新能力,提升资源配置效率;(3)在跨期福利最大化条件下提高社会加总技术进步率,提升动态增长效率。赋能型政府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与实践的贯通与升华,形成立足中国特色、兼容世界共性的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理论框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理论创新。

高帆[3](2021)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文中研究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领域形成了契合本土化特征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其内涵包括强调党-政府-市场的三位一体框架、强调政府和市场两者的相互增强、强调政府内部和市场内部的结构特征。这种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区别于已有认识中的政府-市场两分框架和板块结合。作为中国经济领域的基础性制度安排,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对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关键作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是通过理念引领、制度支撑、经济增长、分配调节等四重机制而影响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正是依靠这四重机制,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有了很大进展。新时代我国要促使全体居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此就必须坚持和完善新型政府-市场关系,结合新发展阶段的特征对政府-市场关系进行适应性调整,在夯实增长内生动力和提高成果分享程度的过程中促使共同富裕取得新成就。

李蕊珍[4](2021)在《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文中提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然成为时代之需,这就要求党和国家在政府和市场关系问题上继续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并发表了诸多论述。因此,梳理和研究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重要论述,意义重大。本文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与形成过程。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中国共产党人的探索和对西方经济学相关论述的借鉴三个方面,总结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来源。同时,归纳出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分为孕育期、发展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第二部分,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有效”市场结合“有为”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的根本保证四个方面着手,并通过对每一方面的分析,准确地把握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梳理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概括出四大基本特征,即独特性、实践性、原创性和科学性。第三部分,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该重要论述不仅能够丰富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而且能够指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为发展中国家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经验。

张旭文[5](2021)在《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研究 ——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文中指出当前我国进入由不平衡、不充分发展向平衡、充分发展的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也在发生变化。在诉求缩小城乡、阶层差距,诉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保障性住房制度是城市弱势群体基本生存的“兜底”制度。而城市弱势阶层又以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主体“农民工”为主,为此,从城乡一体化的视角分析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问题,以保障性住房制度为问题的“纽结”,关联到城乡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的双向互动问题,从而跳出了城市谈城市保障房、跳出了保障房制度本身谈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可以使研究更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本研究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过程中存在的“有效性不足”问题,以制度经济学特别是制度变迁理论为主要分析视角,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发生和变革的逻辑,并得出本研究的核心观点:在市场发育不完全情况下,我国以“政府引导市场”模式推动保障性住房发展有其合理性,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越来越复杂化,这种模式的路径依赖,使我国保障性住房供求结构失衡,供给有效性不足,为此,启用“市场引导政府”的模式,可以大大降低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达到有效供给目标的交易成本,增强保障性住房制度效率。在交代选题的背景与意义、理论与方法、以及回顾已有的相关理论观点的基础上(见第1章、第2章),本研究主要涵盖以下内容:第一,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的历史与制度变迁逻辑(见第3章)。通过梳理我国保障性住房形成和改革的历程,得出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的逻辑: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体制的形成,是伴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而发生和发展,它遵循着与我国住房市场化、商品化改革的互动逻辑。通过我国住房改革和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历史变迁,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政策的路径选择及其成因。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是向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基本的主导力量还是政府通过一定程度的资源垄断,利用不完全的市场,发挥强有力的经济介入和控制作用的过程,即外界称之为“中国模式”或“中国道路”的实施过程,由此,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基本上可定位为“政府引导市场”模式。第二,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的现实困境及制度原因(见第4章)。在相关政策文献和研究文献梳理和现实调研的基础上,设计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的评价内容,这种评价内容涵盖量的标准、质的标准以及社会公平目标的价值标准。以此评价内容为评价标准,发现我国保障性住房的“有效性”是充分还是不足,找出与供给“有效性充分”的要求存在的差距。主要以制度经济学为分析框架,分析保障性住房存在供需不平衡,供给的有效性不足问题的制度原因,并以制度设计为手段,旨在打破过度通过行政权力配置保障性住房的旧制度路径依赖,形成市场配置保障性住房,以顺应新时代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这一主要矛盾的破解所需,以及改变当前保障性住房建设过程中,追求高速度忽略内涵式发展之弊端。第三,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实证研究(见第5章)。通过模型分析,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分析了我国保障性住房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以及与保障性住房住户满意度问题,实证得出的结论是总体来看我国保障性住房原有的政府引导市场模式已经造成了一定保障房效率不高现状,需要一种新的模式来重新引导保障房的保障职能。第四,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变革的个案分析(见第6章)。通过分析重庆模式、上海模式和丰城模式三个典型案例,及其模式产生的制度逻辑,分析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可资为借鉴的经验。三种模式最大的特点是破解了保障性住房制度运行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制度运行交易成本增大,而导致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有效性不足甚至无效率供应的尴尬局面,其通过制度变更形成现有模式的内在的动力,是相关主体对于超额剩余,即“租”的寻求以及对于制度运行过程中交易成本减低需求的行为反应。第五,我国保障性住房改革关键制约因素与“市场引导政府模式”路径转向(见第7章第8章)。在前述我国保障性住房存在不足及制度原因的现实问题梳理基础上,提炼出导致供给有效性不足的核心制度因素,结合前述案例经验,论证了“政府引导市场”的改革模式要发挥较好的效率,其前提是政府掌握的信息存在非滞后性,而现实中政府的决策滞后于市场机制的反应能力,导致保障性住房在受惠主体的甄别、保障性住房的供给结构(安居房、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还是特租房等)和布局、投资结构和方式等,均出现了较大的问题。与更充分、更有效供给要求有一定差距,为此,必须通过制度的安排,降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制度的实施效率,打破行政权力主导保障性住房建设而发生偏差的体制机制之弊,充分研究市场规律和市场供求,从而打破“政府主导市场”模式的路径依赖,向“市场主导政府”的新的改革路径转型。在明确了市场引导政府的大的改革方向后,本研究对于与市场导向相关联的产权问题、大数据赋能问题、交易的信用问题等,以制度经变迁的内在机理为分析框架,作了较深入剖析和制度设计的探索。本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融通,历史与现实问题相结合,分析了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存在的问题,得出了以下结论第一,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甚至出现局部无效供给现象;第二,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的关键是要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第三,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形成及改革的历史逻辑在于政府引导市场。第四,保障性住房制度变迁应该是强制性变迁与诱致性变迁相结合,保障性住房相关主体交易成本的节约行为选择是保障性住房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为此,提出的制度建议是:契合新时代平衡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诉求,改革的主导价值应该是激发相关主体的内生力量主导制度变迁。为此,未来改革的总方向应该是市场引导政府,即政府作为保障性住房供给主体,须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激励机制对于资源配置的优化效率,为此要在产权改革、法制环境建设、大数据赋能等方面,为市场机制促成保障性住房供给“更加有效”提供体制机制保障。论文的创新点在于,第一次系统地通过制度变迁的理论视角,研究保障性住房供给问题;第一次从供给“有效性”的问题出发,系统研究保障性住房制度变迁的逻辑并提出改革的思路。得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体现在:对于我国保障性住房发展历史的高度概括性总结——政府引导市场;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制度的四重悖论问题的提出;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诉求下顺应新时代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市场引导政府”路径转向;打破城乡建设用地二元结构壁垒实现农村建设用地对接保障性住房建设以促成保障性住房供给成本降低,从而使保障性住房回归“可负担性”本来定位,等等。

吕炜,靳继东[6](2021)在《财政、国家与政党:建党百年视野下的中国财政》文中研究指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政党制度是我国国家治理和制度体系最本质的特征,贯穿于财政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的全部历史过程,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道路、制度和理论的根本内涵。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历史视野出发,按照财政、国家与政党的逻辑分析框架,通过对财政与国家共时性关系的历时性梳理,阐释政党影响和决定下的财政建设与现代国家治理之间互为促动的制度机理。进而立足我国新型政党制度与国家建设实践,阐释财政与市场经济以及财政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间内在逻辑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探讨和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特道路所决定的财政本质与改革逻辑。最后立足中国财政的本质和逻辑,总结财政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中的独特贡献,为认识和构建新时代中国自己的财政基础理论做探索性思考。

卢超[7](2021)在《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从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对我国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强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深入研究习近平的相关重要论述,有利于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更有助于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从而更加有效自觉的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其次对其主要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再次阐述了“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和基本特点,最后从理论价值、实践价值和世界价值三个方面探讨了这一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全文共分为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在对宏观调控、市场经济等基本概念界定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主要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出发,坚持历史与现实相统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系统阐释了这一重要论述的形成和发展。第二部分:按照“为什么要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建设什么样的政府和市场关系、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一逻辑线索,深入分析了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首先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属性要求、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前提等方面阐释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其次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方面揭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内涵;最后阐明新时代推进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实现最佳结合的遵循和要求。第三部分:从逻辑主线和基本特征维度集中探讨了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习近平重要论述始终把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统一贯穿其中,刻画出清晰的逻辑主线;同时,这一重要论述以丰富的科学内涵彰显出继承性和创新性、现实性和前瞻性以及统筹性和全面性相统一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从理论与实践、国内与国际的研究视域阐明了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这一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相关理论,为全面深化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发展中国家科学认识和把握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中国智慧”。

任勇[8](2020)在《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主题的理论脉络》文中研究表明对于任何一个大国而言,政府与市场关系都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治理难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从最初的计划经济转变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形成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而在其中,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外部约束、边界互动以及政府转型构成了理解两者关系的核心内容。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能够比较清晰地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的理论脉络,为更好地认识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规律奠定了良好基础。

陈雪儿[9](2020)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基于双强模式的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七年多的改革中,我国逐步探索出一种独特的政府与市场关系互动新模式——“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双强”互动模式。这不仅体现在七年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方面,同时也体现在综合国力的快速增强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上。由此,本文着重探讨以下几个问题:我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是如何一步步探索出独具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双强”模式?这种运行模式又有何具体的逻辑、特点与表现形式?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这种模式的实际运作效果如何?运行过程中是否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历史性问题或是出现一些时代性的新情况?这些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措施又当如何?等等,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进一步深入了解和把握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运行实践,对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史论结合法以及跨学科联系分析法,论述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历程、特点及经验总结,分析了全面深化改革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运行方式、实践成效、存在问题以及相关原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时期政府与市场关系“双强”模式更高效地运行。本论文的研究围绕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导论,具体内容为研究背景与意义、相关文献综述以及研究方法,其中从国家权力和个人权利的互动关系,效率与公平的平衡关系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概念做了简要阐释。第二部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历程分析,从历时性视角将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演变划分为四个主要阶段——建国初期的起伏波动、改革开放初期的试验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的调整稳定以及如今深化改革背景下的磨合优化阶段,并概括性指出调整关系认识上经历了从单向摸索向多方完善的逐渐转变,逻辑上遵循改革实践逻辑,理论上吸收借鉴了西方理论精华。由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府与市场关系构建的历史依据。第三部分“双强”模式的运行方式及实践成效。首先,阐释政府与市场关系“双强”模式的实质内涵和本质要求,从政府的角度来讲,不仅需要明确自身的职能定位,积极履行好宏观调控、公共服务、市场监管以及调节收入分配等各项职能,做到“有所为”;而且需要通过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设定,深入解决行政对于市场的过多干预问题,在深入推进简政放权的同时增强市场、社会组织等多样化主体的权力,做到“有所不为”。其次,系统性论述了现阶段“双强”模式的实践成效——市场持续转型开放,有序竞争保活力、政府职能调整,转型服务见实效以及社会服务优化升级,公平分配得保障。第四部分“双强”模式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首先,分析指出一些时代性的新情况和历史性的旧问题阻碍了政府与市场“双强”模式的更好发展,突出分析现阶段影响二者关系的三个主要问题: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监管难度加大、政府与市场的强弱对比依旧明显、体制性顽疾难以短时间根治。其次,根据最新改革精神尝试提出了构建法治化信息化政府、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完善理论范式等对策建议,希冀能够有助于破除障碍、更好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双强”模式的有效运作。

张乐薇[10](2020)在《新时代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文中提出党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同志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单单是一个极具代表性的理论命题,同时还是一个伟大的实践命题。”党的十九大则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如何在新时代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和比较研究法,针对新时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行探索与研究。从理论上看,本文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研究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创新,所以对于丰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方面来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另外,本文在探索在新时代中处理两者关系的一些问题上,找到有效地解决的方法和建议,对我国目前正在快速发展的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对新时代的贫富差异过大,国内的各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生较好的调节和协调的实践意义。本文从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开始讲述,界定了新时代、资源配置、政府与市场等概念,并且讲述了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政府与市场的研究,分别讲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理论观点,而且讲述了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显着区别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我国和上述两者的对比分析。接下来讲述的是改革开放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与成就,分别讲述了改革开放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包括市场调节的辅助地位逐步确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从主辅作用转变为现阶段的高度统一,让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作用以及政府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之后详细而透彻的说明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成就,包括理论成绩,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新认识、对传统经济学理论割裂政府与市场之关系的突破;也包括实践成就,即壮大了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对我国意识形态下的市场经济体制予以了逐步的优化和革新,显着性提升了我党的执政水平。之后则详细而深入的对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两者间的关联性进行论证。具体来说,则涉及到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政府和市场关系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要义以及重要体现等。前面的讲述,只为探索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新时代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新时代政府履行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新时代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最后讲述了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应该如何对政府和市场关系予以不断的改进和优化。具体来说,不仅仅要对市场经济予以更深层次的优化,让市场作用更加全面而充分的发挥出来,除此之外还要将政府的职能予以更深层次的转变和优化,让政府和市场关系这两者分别能够以良性的方式发展。而且讲述了新时代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保障措施,包括在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推进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挥社会组织协调功能,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健康市场环境,希望这些措施能够为我国在新时代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方面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基于国家能力理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的研究价值及主要经过
    (一)上海财经工作会议
    (二)以人民币占领市场
    (三)调运物资、平抑物价
    (四)统一财经
三国家能力理论及平抑物价工作中体现的相关概念
    (一)能力:自主性和协调性
    (二)制度:组织和规则
    (三)人民立场
四政府与市场关系概念框架
    (一)能力: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现
    (二)制度:承载与导向
    (三)人民立场:价值追求
五结语

(3)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与问题的提出
二、中国新型政府-市场关系的内涵阐释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同富裕的绩效演变轨迹
四、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影响中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制
    第一,理念引领机制。
    第二,制度支撑机制。
    第三,经济增长机制。
    第四,分配调节机制。
五、新型政府-市场关系的改进与共同富裕新目标的达成

(4)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归纳分析法
        3.理论结合实践法
    (四)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创新点
        2.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与形成过程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渊源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相关论述
        2.中国共产党人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探索
        3.对西方经济学中政府和市场关系论述的吸收借鉴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形成过程
        1.孕育期——河北和福建任职期间
        2.发展期——履政浙江和上海期间
        3.成熟期——主政中央以来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1.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有效”市场结合“有为”政府
        4.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政府和市场关系改革的根本保证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1.独特性——结合市场规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2.实践性——彰显求真务实的态度和实干精神
        3.原创性——体现对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新认识
        4.科学性——贯穿马克思主义辩证思维方法
三、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及实践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1.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丰富发展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重大创新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1.指引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
        2.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3.为发展中国家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提供经验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研究 ——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的背景
        1.1.2 研究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目标
        1.2.2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 核心观点、理论支点及分析框架
        1.3.1 核心观点
        1.3.2 理论支点与分析框架
    1.4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4.1 可能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保障性住房及其制度
        2.1.2 有效供给与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
    2.2 理论观点回顾与研究的新视角切入
        2.2.1 保障房相关理论观点回顾
        2.2.2 研究的新视角切入: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
        2.2.3 制度及其变迁与保障性住房供给政策的关联性
    2.3 为什么要诉求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制度变迁理论的解释
        2.3.1 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政策诉求的背景与意义
        2.3.2 推动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制度变迁解释
第3章 历史回顾:我国保障性住房“政府引导市场”的制度变迁逻辑
    3.1 住房政策和住房市场变迁: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历史背景
        3.1.1 政府包办的福利分房制度时期(1949~1978)
        3.1.2 住房商品化改革试点与初步探索阶段(1978~1998)
        3.1.3 全面市场化启动与商品房市场初步发展阶段(1998~2003)
        3.1.4 受土地财政影响房地产非理性迅猛发展阶段(2004~2018)
    3.2 我国保障房与住房改革的互动: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历史回顾
        3.2.1 住房商品化试点与推进中的保障性住房制度探索阶段(1978~1998)
        3.2.2 保障房体系伴随住房商品化全面实施而初步确立阶段(1998~2001)
        3.2.3 保障性安居工程随土地财政凸显而逐渐萎缩阶段(2002~2006)
        3.2.4 保障房体系重新确立并逐步完善阶段(2007~至今)
    3.3 政府引导市场:我国保障性住房模式改革的历史逻辑与制度变迁解释
        3.3.1 政府引导市场:历史背景与现实困局
        3.3.2 “政府引导市场”: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改革路径选择的历史逻辑
    3.4 制度变迁解释:交易费用逻辑下强制性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互动
第4章 现实反思: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的制度考察
    4.1 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现状与制度因素
        4.1.1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不足的现状剖释
        4.1.2 我国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不足问题的制度因素探究
    4.2 重建设轻后续管理:我国保障性住房政策实施偏差的交易费用理论分析
        4.2.1 厚此薄彼: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后续管理的不平衡发展
        4.2.2 问题的原因:认识偏差与制度障碍
        4.2.3 问题的解释:交易成本影响决策与制度生成逻辑
    4.3 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悖论
        4.3.1 “可负担性”成本控制与保障房制度可持续要求的悖论
        4.3.2 产权“完整性”流转要求与产权“约束性”工具的悖论
        4.3.3 获得住房保障资格与导致更高生活工作成本的悖论
        4.3.4 人口结构性流动与各地省、市、区“计划供给”的悖论
    4.4 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不足与城乡土地供给结构性矛盾
        4.4.1 农村土地入市对接保障性住房建设机制不畅
        4.4.2 保障性住房土地供应成本问题与城乡土地供需结构性矛盾
    4.5 旧模式与新要求:当前“政府引导市场”困境与制度变迁诉求
        4.5.1 政府引导市场的管理困境
        4.5.2 双向互动与动态变迁:保障房制度变革诉求
第5章 实证分析:供给有效性不足折射制度与经济社会结构契合度欠缺
    5.1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宏观考察的实证检验
        5.1.1 研究设计
        5.1.2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2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微观考察的实证分析
    5.3 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的调查及统计分析
    5.4 基于制度变迁的结果分析
第6章 个案分析: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性不足制度突围典型模式
    6.1 重庆“破除四重壁垒”模式
        6.1.1 优惠政策突破人口流动壁垒
        6.1.2 突破土地属性壁垒
        6.1.3 突破住房品质差异壁垒
        6.1.4 信息化平台突破后期管理壁垒
    6.2 上海共有产权房模式
        6.2.1 共有产权房制度及其目的
        6.2.2 上海共有产权模式产生的背景
        6.2.3 上海保障性住房共有产权模式的运行机制
    6.3 江西省丰城市企业化经营模式
        6.3.1 江西省丰城市保障性住房企业化运作模式背景
        6.3.2 丰城市保障性住房制度企业化运作及其意义
    6.4 上述个案的制度变迁逻辑:“租”与“交易费用”引致制度变迁
第7章 “内生”与“外生”: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制约因素两大关键点
    7.1 外生制约因素:影响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环境条件
        7.1.1 制度环境缺陷: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不足的法制困惑
        7.1.2 信息工具赋能不足:保障房制度运行交易成本降低的瓶颈
    7.2 内生制约因素:产权、信用缺陷限制交易的发生和发展
        7.2.1 产权问题: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核心制约因素
        7.2.2 重要制约因素:信用问题与保障性住房各主体间金融需求矛盾
第8章 推动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的制度设计
    8.1 从“政府引导市场”到“市场引导政府”: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改革的总路向
        8.1.1 “市场引导政府”内涵与意义
        8.1.2 “市场引导政府”制度模式选择的必要性
        8.1.3 市场引导政府新模式视角下政府与市场互动的逻辑
    8.2 完善法律与契约制度,营造保障房制度运行环境
        8.2.1 完善法律制度
        8.2.2 完善契约制度
    8.3 土地产权改革“破局”矛盾:农村集体土地入市对接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帕累托改进
        8.3.1 以法制硬核强化集体主体性地位,形成政府与集体地权的制衡机制
        8.3.2 落实农村土地改革新政策,优化适应保障房市场的土地产权结构
        8.3.3 实行土地指标交易,打破保障性住房建设地理空间局限性
    8.4 政府与市场互动:破解悖论以增强保障房供给的“有效性”
        8.4.1 制度创新破解“重建设轻管理”的偏差:交易成本的分析
        8.4.2 对接农村建设用地:节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土地成本
        8.4.3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把握相关主体的行为逻辑
        8.4.4 产权与保障模式优化:形成“约束性”与“流转性”对立统一机制
        8.4.5 复合产权结构:破解保障性住房信用不足与融资难之间矛盾
    8.5 网络与大数据工具赋能:精准识别破解保障性住房管理成本问题
        8.5.1 落后于经济社会形势变化,保障性住房供给制度呼唤数字技术革命
        8.5.2 多元数据平台建设措施,降低保障性住房供给制度实施的交易成本
        8.5.3 降低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制度运行成本的管理信息系统设想
    8.6 本章总结:制度与经济社会结构互动及其变迁的分析
第9章 研究结论与进一步展望
    9.1 研究结论
    9.2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础概念界定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生成的理论逻辑
    (三)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生成的历史逻辑
    (四)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生成的现实逻辑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地位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基本内涵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实现举措
三、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质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逻辑主线及依据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基本特征
四、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时代价值
    (一)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理论价值
    (二)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实践价值
    (三)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的世界价值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8)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主题的理论脉络(论文提纲范文)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外部约束
二、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边界互动
三、政府与市场关系中的政府转型

(9)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基于双强模式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研究背景
        2.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本质
        3.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及其评述
        1.国内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概述
        2.国外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概述
        3.当前国内外研究评述
    (三)研究方法
        1.文献求证法
        2.史论结合法
        3.跨学科研究法
二、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历程
    (一)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的主要阶段划分
        1.改革开放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波动期(1949—1978)
        2.改革开放初期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期(1978—1992)
        3.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调整期(1992—2012)
        4.全面深化改革中政府与市场“双强”探索的磨合期(2013—至今)
    (二)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调整的特点及经验总结
        1.关系调整的认识深化:从单向摸索到多方完善
        2.关系调整的逻辑依据:改革实践与市场倒逼
        3.关系调整的理论借鉴:开放包容地吸收西方相关理论精华
三、“双强”模式的运行方式及实践成效
    (一)“双强”模式的运行方式
        1.职能清晰定位有为政府
        2.体系建构定位有效市场
    (二)现阶段“双强”模式的实践成效
        1.市场持续转型开放,有序竞争保活力
        2.政府职能调整,转型服务见实效
        3.社会服务优化升级,公平分配得保障
四、“双强”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一)“双强”模式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信息化条件下政府对市场监管难度加大
        2.政府和市场的强弱对比依旧明显
        3.深层次的市场和行政体制的惯性制约力量仍然强大
    (二)进一步完善“双强”模式的建议
        1.构建法治化信息化政府,充分服务市场
        2.积极促进产业创新升级,培育成熟市场
        3.坚持党的统一领导,完善中国特色的政府与市场理论范式
参考文献
    一、专着
    二、期刊
    三、报纸文章
    四、电子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新时代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
        1.3.3 比较研究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难点
2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新时代
        2.1.2 资源配置
        2.1.3 政府与市场
    2.2 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政府与市场的研究
        2.2.1 马克思、恩格斯政府与市场理论观点
        2.2.2 列宁政府与市场理论观点
        2.2.3 习近平政府与市场理论观点
    2.3 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
        2.3.1 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共同点与差异性
        2.3.2 我国与西方国家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比较研究
3 改革开放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与成就
    3.1 改革开放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过程
        3.1.1 市场调节的辅助地位逐步确立
        3.1.2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实现从主辅作用到内在统一的转变
        3.1.3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3.2 改革开放至十九大之前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成就
        3.2.1 理论成就
        3.2.2 实践成就
4 新时代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要性
    4.1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市场经济的精髓
        4.1.1 世界上政府与市场关系发展历程回顾
        4.1.2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市场经济的主线
    4.2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键
        4.2.1 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发展历程
        4.2.2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我国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依托
    4.3 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
        4.3.1 新时代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面临的新任务
        4.3.2 探索政府与市场关系是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
5 新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5.1 新时代市场运行现状及存在问题
        5.1.1 新时代市场运行现状
        5.1.2 新时代市场运行存在的问题
    5.2 新时代政府履行职能现状及存在问题
        5.2.1 新时代政府履行职能现状
        5.2.2 新时代政府履行职能存在的问题
    5.3 新时代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5.3.1 新时代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现状
        5.3.2 新时代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存在的问题
6 新时代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与建议
    6.1 新时代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具体建议
        6.1.1 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6.1.2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
        6.1.3 调整政府与市场关系形成良性互补
    6.2 新时代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保障措施
        6.2.1 在十九大精神指导下推进党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认识
        6.2.2 发挥社会组织协调功能
        6.2.3 加强法制建设营造健康市场环境
7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四、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新中国成立初期平抑物价工作中的政府与市场关系——基于国家能力理论[J]. 曲冠青. 法律和政治科学, 2021(01)
  • [2]赋能型政府——新一代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理论建构[J]. 黄先海,宋学印. 管理世界, 2021(11)
  • [3]新型政府-市场关系与中国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机制[J]. 高帆.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06)
  • [4]习近平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D]. 李蕊珍.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5]我国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研究 ——基于制度变迁的分析视角[D]. 张旭文. 江西财经大学, 2021(09)
  • [6]财政、国家与政党:建党百年视野下的中国财政[J]. 吕炜,靳继东. 管理世界, 2021(05)
  • [7]习近平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重要论述研究[D]. 卢超. 东北师范大学, 2021
  • [8]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主题的理论脉络[J]. 任勇.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9]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基于双强模式的探索[D]. 陈雪儿.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2020(06)
  • [10]新时代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探索[D]. 张乐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政府与市场关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