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锂云母中Li、K在加压蒸煮溶解过程中的溶解行为研究

宜春锂云母中Li、K在加压蒸煮溶解过程中的溶解行为研究

一、宜春锂云母压煮溶出过程中Li、K溶出行为的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赵阿龙[1](2020)在《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卤水中锂资源含量丰富,是锂来源的重要途径。卤水提锂采用的沉淀法耗时较长、工艺复杂且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六氟磷酸锂(Li PF6)以其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锂电不可或缺的电解质盐,其合成工艺对温度、湿度、杂质成分等较为敏感,常规HF溶剂法对产品质量具有不利影响。氯碱作为无机化学工业之一,其产品氢氧化钠(Na OH)和氯气(CL2)是生产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但氯碱生产采用的离子膜技术成本较高且对氯化钠原料具有严格要求。上述三种物质都属于离子化合物的范畴,这里我们以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来合成上述的化合物。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是以具有电化学活性的材料为媒介,通过电氧化/还原反应实现离子在活性材料中的嵌入/脱出,伴随着离子在不同介质中的转移,从而实现物质的制备。该法既可以实现混合离子溶液中单一离子的提取,同时也能制备由简单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卤水中锂资源的提取、Li PF6以及氯碱的制备都符合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应用范畴。因此,我们可以采用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来实现上述化合物的制备。具体内容如下:1.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用于卤水中锂资源的提取由于目前高镁锂比卤水提锂耗时长、工艺复杂且受环境的干扰大,因此,迫切需要寻找新的且适用于高镁锂比卤水的提锂技术。本工作我们以Li Mn2O4电极为储Li+电极、聚苯胺电极(PANI)为储CL-电极、模拟卤水作为电解液,通过构建PANI/卤水/LixMn2O4(0<x<1)和Li Mn2O4/回收液/PANI·PF6两电解槽电化学体系,来研究其在卤水锂提取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Li Mn2O4电极在Li+、K+、Na+和Mg2+混合离子溶液中对Li+具有优异的选择性。此外,基于PANI/LixMn2O4体系模拟卤水提锂电流密度为0.5m A cm-2时,提取1mol锂的平均能耗为3.95Wh mol-1,且该体系可实现提Li+的极限浓度为3mmol L-1。2.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用于高纯Li PF6的制备传统Li PF6的合成常残留微量的HF,严重影响了电池的循环性能,因此,发展新的清洁和避免HF的合成方法是提升Li PF6品质的关键。为此,我们以Li Mn2O4电极为储Li+电极、聚苯胺电极(PANI)为储PF6-电极、Li CL盐作为Li+来源、KPF6盐作为PF6-来源、阳离子提取膜作为隔膜,通过构建PANI/KPF6/阳离子提取膜/Li CL/LixMn2O4和Li Mn2O4/Li PF6/PANI·PF6两电解槽电化学体系来研究其在合成Li PF6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Li+和PF6-可以通过电化学提取技术成功提出,并通过电化学过程形成Li PF6。而商品化Li Fe PO4正极和石墨负极在合成的Li PF6电解液和市售电解液中的循环稳定性基本一致,说明采用PANI/LixMn2O4体系合成的Li PF6性能可基本满足商品化的要求。3.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用于氯碱的制备为了克服氯碱工业中离子膜提取法所存在的阳离子提取膜价格昂贵、易受污染和高纯Na CL溶液的使用等问题,发展无膜和纯净的氯碱技术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里我们以Na0.44Mn O2电极为储Na+电极、Ag电极为储CL-电极、空气电极作为氧还原电极、石墨作为析氯电极、Na CL盐作为Na+和CL-来源,通过构建Na0.44Mn O2/Na OH/空气电极、Ag/Na CL/Na0.44-xMn O2以及Ag CL/HCL/石墨三电解槽电化学体系来研究其在氯碱制备方面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三电解槽电极电位的拟合结果满足离子提取和释放的电化学要求,可以成功的实现纯净的Na OH和CL2的生成。此外,在电流密度为50m A cm-2的条件下,模拟制备氯碱的平均能耗为50.3Wh mol-1。因此,这种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可以实现高纯和低能氯碱的生成。

宋云峰,赵中伟[2](2020)在《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与锂云母提锂技术方案》文中认为概括了锂云母成矿地球化学的几个特性,并与已有的冶炼工艺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提锂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实际上都受制于锂云母成矿地球化学规律.一个成功的提锂工艺差不多就是一个锂云母成矿的逆过程,是通过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锂云母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而实现的.比如Li和F的赋存强烈正相关,而为了提锂往往需要先对锂云母进行焙烧脱氟;又如Li容易在酸性岩中富集,而提锂则往往需要添加CaO在碱性环境中浸出;再如,锂云母矿是在内生作用条件下Li通过类质同象置换取代了铁镁硅酸盐或铝硅酸盐中的Fe2+、Mg2+、Al3+而形成的,使用这些金属的硫酸盐焙烧处理锂云母矿,反过来类质同象取代也实现了锂的提取.目前许多冶金工作者正在开展云母提锂的清洁冶金工艺研究,而锂云母是十分稳定的典型的难处理矿,对其成矿地球化学性质的深入了解和巧妙利用,或许有助于我们更快找到新的技术思路.

成俊伟[3](2019)在《煤矸石铝锂溶出和提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氧化铝和碳酸锂均属于是重要的化工材料,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我国市场对铝和锂的需求逐年增长,现有矿源产能不足以及储量较少的问题突出,开发寻找新的铝锂矿源显得尤为必要。研究发现平朔煤田所产煤矸石中赋存较多的铝锂资源。从低品位的煤矸石中分步提取铝和锂,不仅可以补充市场对铝锂资源需求量大的缺口,而且可以实现煤矸石废弃物高值利用。尖晶石LiMn2O4离子筛经过酸洗脱锂后的H型离子筛能够将稀溶液中锂离子高效地吸附回收,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锂离子吸附剂。本文以平朔煤田中的煤矸石为原料,采用单因素控制变量法考察碳酸钠助剂活化的煤矸石熟料中铝锂在酸溶液或者碱溶液中浸出规律,同时采用自制的H型离子筛对提铝酸浸液中的锂离子进行了回收实验。实验过程中的样品采用XRF、XRD、IR、SEM、TG等手段进行了表征。实验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经碳酸钠高温活化后的煤矸石晶型发生较大的变化。煤矸石最佳活化工艺条件:活化配比为0.8、活化温度为800 oC,采用150mL 6 mol/L盐酸在80 oC水浴加热4 h后,铝和锂的浸出率达到最佳分别为71%和79%,此时溶液中锂的含量达到了11.946 mg/L。通过除铁、调节pH等步骤,制备得到γ-三氧化二铝粗产品,实现了煤矸石中铝的提取。提铝后的溶液调节pH至14,可得到含Li+最终溶液,此时溶液中Li+浓度为11.528 mg/L。(2)采用氢氧化钠溶液对碳酸钠活化后的煤矸石熟料进行碱浸,考察铝锂在碱性溶液中浸出特性。通过对碱浸工艺条件进行考察可知,碱浸碳酸钠活化后的煤矸石熟料无法实现煤矸石中铝锂与硅分离,不利于后续氧化铝和锂的提取。这可能是碳酸钠活化后的煤矸石中铝和锂转化为不溶于碱液的盐类或者活化后的铝和锂重新赋存与不溶于碱液的硅铝酸钠晶相中。(3)以一水氢氧化锂和四水乙酸锰为实验原料,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合成LiMn2O4尖晶石。实验结果显示:锂锰摩尔比为0.5、800 oC煅烧15 h可以合成晶型较为完整的离子筛前驱体。酸洗脱锂后的H型离子筛对Li+的最大吸附吸附容量达到了24.25 mg/g。采用自制的H型离子筛对提铝溶液中的锂进行吸附回收,回收率可以达到99%以上,实现煤矸石中锂的回收,但自制的H型离子筛仍存在无法进行循环、锰元素的溶损较高、离子筛不易成型的问题。

王威,常学勇,柳林,刘红召,曹耀华,张博,王洪亮,赵恒勤[4](2018)在《赣州某钨尾矿中锂的浮选回收与浸出试验》文中研究说明赣州某选钨尾矿Li2O品位为0.34%,锂主要赋存在云母矿物中。为确定锂的回收利用工艺,对有代表性试样进行了浮选工艺及浮选锂精矿焙烧—浸出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采用1粗3精3扫、中矿顺序返回闭路浮选流程处理试验原料,可获得Li2O品位为1.18%、回收率为58.69%的锂精矿;浮选锂精矿与氯化剂(氯化钙与氯化钠的质量配合比为1∶1)按质量比1∶0.6混合后在900℃焙烧1 h,焙烧产物在液固质量比为1.5∶1、浸出温度为50℃、浸出时间为2 h情况下水浸,锂浸出率达到98.80%。因此,浮选—氯化焙烧—浸出工艺可实现赣州某选钨尾矿中锂的综合回收。

刘瑜[5](2018)在《锂辉石提锂新工艺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近年来新能源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充,锂电动力汽车企业迅猛发展,全球对Li2CO3的消费量日益增加。盐湖提锂技术达到了瓶颈,产能很难再进一步释放,现有矿石提锂技术虽然具有产能扩大容易的特点,但是存在能耗高、污染大,生产过程废渣多等不足,锂盐生产过程达不到绿色环保的要求,制约了当前锂电动力电池企业的发展。面对碳酸锂需求量的爆发式增长,国内现有生产工艺已经疲于应对碳酸锂的增长需求,迫切需要开发绿色的、高效的提锂工艺来满足碳酸锂消费需要。本研究基于绿色冶金的思路,首次提出了锂辉石-硫酸钠加压提取新技术路线,开展天然锂辉石晶转活化,Na2SO4-NaOH联合法、Na2SO4-CaO联合法、硫酸加压从β-锂辉石提锂工艺及反应渣初步利用分析等研究。通过热力学分析和影响因素分析探讨天然锂辉石晶转活化表明:澳洲泰利森锂辉石在875 ℃时开始吸热,在1075 ℃时出现吸热谷,精矿破碎至100目筛下经2 h预热在1050 ℃保温1 min,β-锂辉石活化晶转率可达到98%以上。通过Na2SO4-NaOH联合浸出工艺单因素优化实验和反应渣分析得出:β-锂辉石:Na2SO4:NaOH=20:9:0.4g/g,浸出温度230℃,浸出时间3h,反应液固比7.5:1mL/g,矿粉粒径D90=39.233μm,锂浸出率可达到90.70%;NaOH添加过量时,大部分锂辉石晶体结构出现变化生成了硅锂石晶相;锂浸出率和反应渣质量呈现正相关。通过Na2SO4-CaO联合浸出工艺单因素优化实验和反应渣分析表明:β-锂辉石:Na2SO4:CaO=20:9:0.4 g/g,浸出温度230 ℃,浸出时间3 h,反应液固比7.5:1 mL/g,矿粉粒径D90=39.233 μm,锂浸出率可达到93.30%;锂浸出率和反应渣质量呈现正相关,反应越完全不溶渣率越大,实验锂提取率越高。通过硫酸加压浸出的工艺单因素优化实验和反应渣分析表明:锂-硫酸摩尔比为1:2.5mol/mol,浸出温度170℃,浸出时间6h,反应液固比2:1g/g,矿粉粒径D90=62.630μm,锂浸出率可达到91.90%。反应渣初步利用分析研究表明:碱性联合浸出渣为高附加值的方沸石,经过改性负载阳离子运用于废水处理和农业等领域,将彻底解决当前企业锂矿提锂产出的锂渣所带来的环保问题。本研究首次提出的锂辉石绿色提取锂新技术路线,在弱碱性条件下,锂辉石中锂被钠置换而提取,浸取渣为高价值的方沸石,不但流程简单,而且有望实现高效绿色提取锂。

祝宏帅[6](2018)在《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出锂工艺的研究》文中认为本论文为克服传统锂云母提锂工艺能耗高、设备要求高、环保性差、锂提取率低、工艺流程冗长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在常压下采用湿法冶金,从锂云母中选择性浸提锂的新方法。本论文以液固反应缩核模型为基础,在333363K温度范围内采用盐酸溶液对于从锂云母中浸提锂的过程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此项研究指出该浸取过程受固膜扩散控制,表观活化能高达42.79kJ/mol。为了协助锂的浸出,将氟化钠引入系统。当氟化钠的添加量为矿物中总铝摩尔量的0.5倍时,锂的浸出过程仍然受固膜扩散控制,但表观活化能降至28.10kJ/mol,锂比较容易浸出。通过条件实验研究了浸出过程各参数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氟化钠加入量、反应温度和盐酸浓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较大,而反应时间、液固质量比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相对较小。当盐酸浓度为24wt.%,液固质量比为3.0:1时,锂的浸出率为99.56%,但浸出液中氟、铝含量较高。锂云母的晶体结构被彻底破坏,浸出渣物相为SiO2、NaAl Si3O8。为了保证了较高锂浸出率,同时降低浸出液中氟、铝的浓度,通过改变氟化钠加入量的方法改变了系统中的氟、铝摩尔比,使氟和铝在浸取阶段生成氟铝酸钠。实验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20wt.%,液固质量比为3.0:1时,氟化钠添加量为矿物中总铝摩尔量的4.0倍时,锂的浸出率为96.20%,浸出液中铝含量降至1.6g/L、氟含量降至3.1g/L,余酸(以HCl计)为23.13g/L。高氟浸出渣物相除SiO2、NaAlSi3O8外,还产生了Na5Al3F14相。随后用碱浸法从高氟浸出渣中回收了氟化钠,实现了氟、铝分离。通过条件实验研究了氟化钠再生过程中各反应条件的影响。氢氧化钠加入量、液固质量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氟化钠再生率都有较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最经济、高效的反应条件下,控制体系终点pH值为10.010.5,氟化钠的再生率为92.27%,浸出液中未检出铝。终产浸出渣物相为SiO2、NaAlSi3O8、Al(OH)3,可用于生产陶瓷。

冯文平,谢晶磊,汤建良,宁晚云,郑贤福[7](2016)在《硫酸浸取锂云母提锂方法的研究》文中指出研究了锂云母与硫酸反应再浸取提锂的方法。探索了粒度大小、硫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锂浸取率影响,研究表明随着锂云母粒度减小、硫酸浓度增大、液固比加大、反应温度升高、反应时间增长,锂浸取率提高;m(55%的硫酸)∶m(150目左右的锂云母)=2∶1,135℃左右反应9 h,锂浸取率达96.72%。

代红[8](2016)在《平朔脱硅粉煤灰中锂溶出工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锂及其化合物是重要的化工材料,普遍用于电池行业、玻璃行业、陶瓷行业、铝工业、制冷剂、润滑剂、广电业及核工业等新兴领域。近年来随着锂战略地位的凸显,锂资源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锂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然而锂的自然储量十分有限,难以满足我国对锂的巨大需求,长期以来产品锂及其化合物都供应紧张。因此,锂及其相关化合物的制备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工业废渣之一是粉煤灰,每年的排放量达到几亿吨以上,大量汇聚的粉煤灰不但会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甚至可能污染地下水。因此,粉煤灰的综合利用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重视。近期,有研究者发现准格尔煤田和平朔矿区煤中锂的伴生矿物超常富集并且达到伴生锂矿工业品位,煤中伴生锂矿也成为各大学者的研究热点,从粉煤灰中提取锂的研究也得到了大家的关注。由此可见,综合利用粉煤灰,实现粉煤灰的资源化、精细化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实现废弃资源再利用,还可以降低对生态的影响程度,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本文以平朔矿区脱硅粉煤灰和碳酸钠为原料进行研究,探讨粉煤灰溶出试验中各因素对锂溶出率的影响,旨在提高锂的溶出率的同时达到节省能源和降低消耗的目的。首先对脱硅粉煤灰中各氧化物的化学组成、物相形态等进行测定分析,从而确定粉煤灰溶出锂的实验方法。在考虑经济、实用和高溶出率的情况下,采用以下提取方案:碱法烧结-稀碱溶出。通过单因素以及正交实验,考查焙烧过程和溶出过程中各因素对锂溶出率的影响,最终确定焙烧过程和溶出过程的最佳工艺条件:(1)焙烧过程:粉煤灰、碳酸钠和碳酸钙的质量配比1.0:0.8:1.0,焙烧温度为1200℃,焙烧时间为80 min。此实验条件下,锂的溶出率为58.49%。(2)溶出过程:2.0 L 8%的碳酸钠溶液在150℃的条件下浸取40 min,此条件下,锂的溶出率达到61.52%。(3)在碳酸钠沉锂工艺中最终得到纯度为95.67%的碳酸锂,最终的产率为36.56%。

尹世豪[9](2014)在《锰系锂离子筛钛掺杂改性工艺及其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离子筛吸附法从高Mg/Li比卤水中提锂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而锰氧化物锂离子筛由于具有成本低廉、分离系数高、吸附量大从而成为综合性能最好的无机锂离子筛吸附剂,锰的溶损及造粒工艺是该锂离子筛实现工业化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本论文主要研究了掺钛改性锰系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工艺以及该离子筛的酸浸和吸附性能,并探索研究了一种新型造粒工艺,对制备的粒状吸附剂性能进行研究。以MnSO4和Ti(SO4)2分别作为锰源和钛源,采用共沉淀-水热合成法获得样品经煅烧后成功制备了掺钛的锰系锂离子筛,通过对影响样品合成的几个重要因素进行考察,得出合成该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优化实验条件:Ti(SO4)2和MnS04摩尔配比x(Ti/Mn)=0.03、水热合成反应母液中锂浓度3.2mol/L.反应温度为230℃、反应时间为12h,合成样品在410℃煅烧6h后获得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吸附剂前驱体。对合成样品进行酸浸和吸附研究,结果表明:酸浸2h后,前驱体中Li解析完全,完全转化成离子筛吸附剂。该离子筛吸附剂在锂溶液中12h前吸附速率较快,吸附2h,吸附量就达到了16.44mg·g-1;12h时,吸附量为19.71mg·g-1,在12h以后吸附速率降低,吸附量增长非常缓慢。pH值对离子筛吸附剂的吸附量影响很大,在碱性条件下吸附性能较好,在pH=13.93时达到最大值34.18mg·g-1。将合成的样品使用CST-200进行疏水改性研究,为后续造粒研究做准备,通过研究发现最佳的改性条件为:CST-200溶液浓度为11g·L-1、改性温度80℃、搅拌速度700r·min-1、改性时间4h,该条件下获得的样品具有最佳的疏水性能,测量的最大接触角θ=154.55。。通过对样品改性前后微观形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改性前后粉体颗粒均细,分布均匀。对制备的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进行微观形貌分析以及酸浸吸附实验,酸浸和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制备的粒状吸附剂为球形颗粒,并且具有疏松多孔结构。30℃下酸浸3h,锂的溶出率为55%。粒状吸附剂对锂的吸附量随温度和锂溶液锂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在30℃锂溶液中吸附8h后,对锂的吸附量为12.05mg·g-1分别利用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对粒状吸附剂在锂溶液中的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分析,结果表明:粒状吸附剂对锂溶液中Li+的吸附遵循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相关系数R2=0.9980,为单分子层化学吸附,锂浓度对吸附量的影响比较大。分别利用吸附动力学一级模型和吸附动力学二级模型以及颗粒内扩散模型对粒状吸附剂在锂溶液中的吸附数据进行线性拟合,结果表明: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对锂的吸附符合动力学二级模型,是化学吸附过程,颗粒内扩散不是吸附过程的控制步骤,吸附过程不是由单一过程控制。研究了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在新疆罗布泊老卤卤水中的吸附性能以及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对盐湖卤水主要离子的分离性能和循环吸附性能,研究发现吸附10h后粒状锂离子筛的吸附量达到平衡为6.92mg·g-1;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主要离子分配系数DLi>>DNa>DK>DMg,离子筛对Li+和Mg2+、Na+、K+的分离系数分别为62.65、52.51、58.54,均远远大于1,因此该粒状吸附剂的选择吸附性能强,有良好的分离性能;研究发现经过10次循环解析-吸附过程后对老卤卤水的吸附能力达到5.73mg·g-1,依然具有很好的吸附能力,说明该粒状锂离子筛吸附剂具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图47幅,表11个,参考文献89篇。

杨晶晶[10](2013)在《平朔煤灰中铝和锂综合提取工艺研究》文中认为近年,锂被作为新能源金属,推动着世界的进步,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平朔矿区煤中伴生锂的超常富集且达到伴生锂矿工业品位,其燃烧产物煤灰中锂的含量也达到了伴生矿产综合回收利用工业品位;此外,煤灰中氧化铝的含量高达47%,极具提取价值。本文首次将铝和锂进行综合提取工艺研究,利用更小的生产成本,创造更多的经济综合效益。本文首先简要的对平朔煤中的铝和锂的含量、分布及赋存特征进行分析;重点以平朔脱硅煤灰为原料,采用酸化烧焙-酸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和碱法烧结-碱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对煤灰中铝和锂的综合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利用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优化工艺方案,以提高煤灰中铝和锂的综合浸取率为原则,最终确定最佳试验条件:(1) 酸化烧焙-酸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煤灰与硫酸钠质量配比1.0:0.8;烧结温度1050℃,时间60min;酸化焙烧液固体积比约为1:1;酸浸液固体积比4:1;酸浸温度60℃,时间20min;碳酸化分解试验起始温度70~80℃,结束温度40℃左右;CO2气体的浓度为38-40%及通入速度2.5~3.5L/min;蒸发浓缩温度40-90℃;冷冻温度-5-2℃。此试验条件下,锂的浸取率为95.69%,最终回收率60.00%;铝的浸取率为86.15%,最终回收率80.00%。(2) 碱法烧结-碱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煤灰与碳酸钠质量配比1.0:1.5;烧结温度950℃,时间60min;碱浸液固体积比为40:1;碱浸温度160℃,时间120min;蒸发浓缩温度40-90℃;冷冻温度-5-2℃。此试验条件下,锂的浸取率为85.30%,最终回收率55.00%;铝的浸取率为78.77%,最终回收率68.00%。最后,对工艺方案进行技术和经济性评价,结果显示该工艺方案的提取技术应用将为工业化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有利于实现经济良性循环发展,同时有助于提高矿产资源的开发和综合利用,对我国开发利用这些极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抢占国际领先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二、宜春锂云母压煮溶出过程中Li、K溶出行为的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宜春锂云母压煮溶出过程中Li、K溶出行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 世界锂资源概况及其开采技术
        1.1 世界锂资源现状
        1.2 矿石资源提锂技术
        1.3 卤水资源提锂技术
    2 六氟磷酸锂性质及其合成技术
        2.1 六氟磷酸锂性质
        2.2 六氟磷酸锂合成技术
    3 氯碱工业简介及其制备技术
        3.1 氯碱工业简介
        3.2 氯碱制备技术
    4 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应用
        4.1 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概念
        4.2 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发展
    5 本论文的内容与目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用于卤水锂资源的提取
    1 引言
    2 实验
        2.1 材料的合成
        2.2 电极的制备
        2.3 材料分析与电化学表征
        2.4 电解液成分分析
        2.5 模拟卤水的配置
        2.6 数据计算
        2.7 模拟锂资源提取装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LiMn_2O_4电极电化学行为
        3.1.1 Li_xMn_2O_4 电极循环伏安行为
        3.1.2 LiMn_2O_4电极的循环性能
        3.2 PANI材料形貌及其电极电化学行为
        3.2.1 PANI材料形貌
        3.2.2 PANI电极循环伏安行为
        3.2.3 PANI电极循环性能
        3.3 模拟卤水提锂实验
        3.3.1 模拟卤水提锂电流的优化
        3.3.2 模拟卤水提锂充放电曲线
        3.3.3 模拟卤水提锂实验离子浓度变化曲线
        3.4 模拟卤水提锂极限浓度的探究
    4 本章小结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三章 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用于六氟磷酸锂的制备研究
    1 引言
    2 实验
        2.1 材料的合成
        2.2 电极的制备
        2.3 电池的组装
        2.4 材料分析与电化学表征
        2.5 合成LiPF_6纯度分析
        2.6 数据计算
        2.7 模拟生产LiPF_6装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PANI/Li_xMn_2O_4 体系LSV
        3.2 LiMn_2O_4材料性质及其电化学行为
        3.2.1 LiMn_2O_4 材料XRD
        3.2.2 LiMn_2O_4 材料EDS分析
        3.2.3 LiMn_2O_4电极在有机体系中的循环性能
        3.3 PANI电极在有机体系中的电化学行为
        3.3.1 PANI电极在有机体系中的循环伏安行为
        3.3.2 PANI电极的IR测试
        3.3.3 PANI电极在有机体系中的循环性能
        3.4 模拟制备LiPF_6实验
        3.4.1 PANI/Li_xMn_2O_4 体系倍率性能
        3.4.2 模拟制备LiPF_6能耗计算
        3.4.3 合成LiPF_6的性能测试
    4 本章小结
    5 展望
    参考文献
第四章 电化学离子提取用于氯碱的新型制备技术
    1 引言
    2 实验
        2.1 材料的合成
        2.2 电极的制备
        2.3 材料分析与电化学表征
        2.4 电解槽离子种类及其浓度分析
        2.5 数据计算
        2.6 模拟生产氯碱装置
    3 结果与讨论
        3.1 三电解槽制备氯碱体系LSV
        3.2 Na_(0.44)MnO_2材料结构及其电化学行为
        3.2.1 Na_(0.44)MnO_2 材料XRD
        3.2.2 Na_(0.44)MnO_2材料形貌分析
        3.2.3 Na_(0.44)MnO_2 电极在中性和碱性Na~+溶液中的CV
        3.2.4 Na_(0.44)MnO_2电极在碱性溶液中的循环性能
        3.3 纳米Ag材料结构及其电极电化学行为
        3.3.1 纳米Ag颗粒XRD
        3.3.2 纳米Ag颗粒形貌特征
        3.3.3 Ag电极在盐酸溶液中的CV
        3.3.4 Ag电极在盐酸溶液中的循环稳定性
        3.3.5 Ag/Na_(0.44)MnO_2 体系在NaCI溶液中的循环稳定性
        3.4 空气阴极电化学行为
        3.5 三电解槽模拟制备实验
        3.5.1 三电解槽体系倍率性能
        3.5.2 模拟制备氯碱能耗计算
    4 本章小结
    5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2)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与锂云母提锂技术方案(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锂和氟的赋存紧密正相关
2 锂易富集在酸性岩中
3 锂易与镁、铁、铝类质同象置换
4 结论

(3)煤矸石铝锂溶出和提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课题背景
    1.2 煤矸石概述
        1.2.1 煤矸石的产生
        1.2.2 煤矸石的组成
        1.2.3 煤矸石产生的危害
        1.2.4 煤矸石的利用现状
    1.3 氧化铝和锂资源的需求
    1.4 煤矸石提铝研究现状
        1.4.1 碱法
        1.4.2 酸法
    1.5 溶液提取锂的研究现状
        1.5.1 沉淀法
        1.5.2 溶剂萃取法
        1.5.3 煅烧浸取法
        1.5.4 吸附法
        1.5.5 其他提取方法
    1.6 离子筛简介
        1.6.1 离子筛的制备方法
        1.6.2 离子筛的吸附原理
    1.7 本论文的选择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主要实验分析设备与化学药品
        2.1.1 实验主要设备及仪器
        2.1.2 主要化学试剂
        2.1.3 实验原料
    2.2 实验方案
        2.2.1 实验步骤
        2.2.2 实验具体实验过程
    2.3 产物表征测试
        2.3.1 XRF表征
        2.3.2 TG热重表征
        2.3.3 XRD表征
        2.3.4 IR表征
        2.3.5 ICP表征
        2.3.6 SEM表征
第三章 煤矸石中锂和铝酸溶特性及铝的提取
    3.1 煤矸石中铝和锂的溶出
        3.1.1 活化配比对酸浸液中铝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3.1.2 活化温度对酸浸液中铝锂离子溶度的影响
        3.1.3 酸浸温度对酸浸液中铝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3.1.4 酸浸体积对酸浸液中铝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3.1.5 酸浸浓度对酸浸液中铝锂离子浓度的影响
    3.2 三氧化二铝的提取
    3.3 活化和酸浸相变转化过程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煤矸石熟料中锂和铝碱溶出特性
    4.1 碱溶浓度对煤矸石熟料中铝锂浸出率的影响
    4.2 碱溶温度对煤矸石熟料中铝锂浸出率的影响
    4.3 碱浸时间对煤矸石熟料中铝锂浸出率的影响
    4.4 固液比对煤矸石熟料中铝锂浸出率的影响
    4.5 碱浸相变转化过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离子筛的制备及锂的回收
    5.1 锂锰摩尔比对制备LiMn_2O_4前驱体的影响
    5.2 煅烧温度对制备LiMn_2O_4前驱体的影响
    5.3 煅烧时间对制备LiMn_2O_4前驱体的影响
    5.4 洗脱剂浓度对离子筛中锂的脱除的影响
    5.5 酸浸处理后对LiMn_2O_4尖晶石结构的影响
    5.6 吸附时间对离子筛吸附容量的影响
    5.7 pH值对离子筛吸附容量的影响
    5.8 H型离子筛回收酸浸液中锂离子研究
    5.9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和下一步工作建议
    6.1 结论
    6.2 下一步工作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4)赣州某钨尾矿中锂的浮选回收与浸出试验(论文提纲范文)

1 试验原料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锂浮选回收试验
    2.2 锂精矿中锂的浸出试验
        2.2.1 焙烧温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2.2.2 氯化剂加入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2.2.3 焙烧时间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 结论

(5)锂辉石提锂新工艺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锂及化合物简介
    1.2 锂的存在形式
    1.3 矿石锂资源分布情况
        1.3.1 全球矿石锂资源分布
        1.3.2 国内矿石锂资源分布情况
    1.4 近年锂盐产量及消费情况
    1.5 现有矿石提锂工艺技术分析
        1.5.1 硫酸法
        1.5.2 石灰石法
        1.5.3 硫酸盐法
        1.5.4 氯化焙烧法
        1.5.5 压煮法
        1.5.6 氟化学法
        1.5.7 碱焙烧法
        1.5.8 锂辉石提锂工艺对比分析
    1.6 课题的研究意义及研究内容
    1.7 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锂辉石预处理和实验分析方法
    2.1 锂辉石预处理
        2.1.1 实验仪器
        2.1.1.1 气流粉碎机
        2.1.1.2 激光粒度仪
        2.1.1.3 扫描电镜
        2.1.1.4 X射线粉末衍射仪
        2.1.2 破碎矿样形貌及粒径分析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2 样品全锂消解方法
        2.2.3 样品可溶锂消解方法
        2.2.4 锂元素分析及计算方法
第三章 天然锂辉石转晶型活化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设备、试剂及原料
    3.3 晶型转换热力学分析
    3.4 晶型转换实验
        3.4.1 焙烧实验流程
        3.4.2 焙烧保温时间的影响
        3.4.3 焙烧温度的影响
        3.4.4 矿粉粒度的影响
    3.5 小结
第四章 Na_2SO_4-NaOH联合浸出工艺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试剂及设备
    4.3 实验
        4.3.1 实验原料
        4.3.2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4.3.3 结果与讨论
        4.3.3.1 硫酸钠添加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4.3.3.2 氢氧化钠添加量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4.3.3.3 反应温度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4.3.3.4 反应时间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4.3.3.5 液固比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4.3.3.6 矿粉粒径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a_2SO_4-CaO联合浸出工艺研究
    5.1 引言
    5.2 实验试剂及设备
    5.3 实验
        5.3.1 实验原料
        5.3.2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5.3.3 结果与讨论
        5.3.3.1 硫酸钠添加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5.3.3.2 氧化钙添加量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5.3.3.3 反应温度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5.3.3.4 反应时间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5.3.3.5 液固比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5.3.3.6 矿粉粒径对实验浸出率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硫酸加压锂浸出行为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试剂及设备
    6.3 实验
        6.3.1 实验原料
        6.3.2 实验方法及工艺流程
        6.3.3 结果与讨论
        6.3.3.1 硫酸加入量对浸出率的影响
        6.3.3.2 反应液固比对浸出率的影响
        6.3.3.3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6.3.3.4 反应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反应渣初步利用分析
    7.1 引言
    7.2 锂渣应用前景分析
        7.2.1 碱性浸出工艺锂渣矿相及应用分析
        7.2.2 硫酸浸出工艺锂渣矿相及应用分析
    7.3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主要研究成果

(6)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出锂工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锂资源概况
    1.3 矿山型锂资源概述
    1.4 主要锂产品及其用途
    1.5 锂云母提锂研究现状
        1.5.1 石灰石焙烧法
        1.5.2 硫酸盐焙烧法
        1.5.3 硫酸化焙烧法
        1.5.4 氯化焙烧法
        1.5.5 压煮法
    1.6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6.1 课题的提出
        1.6.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实验概述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方法与装置
        2.2.1 浸出实验装置
        2.2.2 浸出实验方法
    2.3 实验分析方法
        2.3.1 锂元素的分析方法及锂浸出率的计算
        2.3.2 铝元素的分析方法
        2.3.3 氟元素的分析方法
        2.3.4 余酸的分析方法
        2.3.5 锂云母酸解状况分析(XRD)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锂云母氟化酸解浸提锂研究
    3.1 引言
    3.2 锂云母盐酸酸解浸提锂
        3.2.1 浸出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3.2.2 盐酸浓度对锂云母酸解浸出锂的影响
        3.2.3 液固质量比对锂云母酸解浸出锂的影响
        3.2.4 盐酸酸解锂云母表观活化能Ea1
    3.3 锂云母氟化酸解浸提锂
        3.3.1 锂云母氟化酸解原理
        3.3.2 氟化钠加入量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3.3 锂云母氟化酸解表观活化能Ea2
    3.4 锂云母氟化酸解浸提锂的影响因素
        3.4.1 反应时间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4.2 反应温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4.3 盐酸浓度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4.4 液固质量比对锂浸出率的影响
    3.5 锂云母氟化酸解效果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提锂研究
    4.1 引言
    4.2 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提锂原理
        4.2.1 高氟选择性浸提锂原理
        4.2.2 氟的碱浸再生原理
        4.2.3 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出锂工艺流程
    4.3 锂云母选择性浸提锂的影响因素
        4.3.1 NaF加入量对选择性浸提锂的影响
        4.3.2 反应时间对选择性浸提锂的影响
        4.3.3 盐酸浓度对选择性浸提锂的影响
    4.4 锂云母氟化酸解选择性浸提锂效果分析
    4.5 NaF再生率的影响因素
        4.5.1 液固质量比的影响
        4.5.2 氢氧化钠加入量的影响
        4.5.3 反应温度的影响
        4.5.4 反应时间的影响
    4.6 氟再生效果分析
    4.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致谢

(7)硫酸浸取锂云母提锂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实验步骤
    2.4 分析方法
3 结果与讨论
    3.1 锂云母粒度对锂浸取率的影响
    3.2 硫酸浓度对锂浸取率的影响
    3.3 液固比对锂浸取率的影响
    3.4 反应温度对锂浸取率的影响
    3.5 反应时间对锂浸取率的影响
4 结论

(8)平朔脱硅粉煤灰中锂溶出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的介绍
        1.1.1 来源
        1.1.2 物理性质
        1.1.3 矿物组成与化学成分
        1.1.4 粉煤灰的危害
        1.1.5 粉煤灰综合利用概况
        1.1.6 粉煤灰提锂的科学意义和应用前景
    1.2 锂及其化合物
        1.2.1 锂的基本性质
        1.2.2 锂及其化合物的应用
    1.3 自然界中锂的存在形式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及思路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1.4.3 主要研究意义
第2章 锂提取方法简介
    2.1 矿石提锂
        2.1.1 石灰烧结法
        2.1.2 硫酸法
        2.1.3 硫酸盐法
        2.1.4 氯化焙烧法
        2.1.5 纯碱压煮法
    2.2 盐湖卤水提锂
        2.2.1 萃取法
        2.2.2 沉淀法
第3章 实验部分
    3.1 脱硅粉煤灰原料分析
        3.1.1 样品采集和处理
        3.1.2 组分分析
        3.1.3 锂的赋存状态
    3.2 实验试剂与仪器设备
    3.3 分析方法
        3.3.1 实验分析方法
        3.3.2 溶出液的分析
    3.4 酸碱滴定法测定碳酸锂纯度
    3.5 脱硅粉煤灰中锂总含量的测定
    3.6 脱硅粉煤灰XRD图谱分析
    3.7 脱硅粉煤灰SEM/EDS图谱分析
第4章 焙烧工艺参数研究
    4.1 工艺原理
    4.2 实验步骤
    4.3 工艺流程
    4.4 实验结果的测定
    4.5 焙烧工艺正交试验
        4.5.1 因素水平的确定
        4.5.2 实验过程
    4.6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4.6.1 锂标准溶液的工作曲线
        4.6.2 样品的测定结果
        4.6.3 正交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
        4.6.4 正交试验结果讨论
    4.7 物料配比对溶出率的影响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浸取工艺参数研究
    5.1 工艺原理
    5.2 浸取工艺正交试验
        5.2.1 因素水平的确定
        5.2.2 实验过程
    5.3 正交试验结果与讨论
        5.3.1 锂标准溶液的工作曲线
        5.3.2 样品的测定结果
        5.3.3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5.3.4 正交试验结果讨论
    5.4 碱浓度对锂溶出率的影响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溶出液的沉锂工艺研究
    6.1 实验及方法
        6.1.1 原料
        6.1.2 实验原理
        6.1.3 实验步骤
        6.1.4 工艺流程图
        6.1.5 碳酸锂样品的分析方法
    6.2 洗脱液净化除杂工艺过程中的现象
    6.3 碳酸锂样品分析
        6.3.1 碳酸锂样品XRD结果分析与讨论
        6.3.2 碳酸锂样品SEM/EDS结果分析与讨论
        6.3.3 碳酸锂纯度的计算
        6.3.4 碳酸锂产率的计算
    6.4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9)锰系锂离子筛钛掺杂改性工艺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锂资源的开发及意义
        1.1.1 锂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主要用途
        1.1.2 国内外锂资源的分布
    1.2 国内外提锂工艺及研究进展
        1.2.1 固体矿石锂资源提锂
        1.2.2 海水提锂
        1.2.3 盐湖卤水提锂
    1.3 锰系锂离子筛的制备方法
        1.3.1 水热合成法
        1.3.2 共沉淀法
        1.3.3 高温固相法
        1.3.4 溶胶凝胶法
    1.4 锰系锂离子筛的酸浸-吸附机理及掺杂改性
        1.4.1 锰系锂离子筛的酸浸-吸附机理
        1.4.2 锰系锂离子筛的掺杂改性
    1.5 粒状离子筛的研究现状及应用
    1.6 本课题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法与工艺流程的选择
    2.1 实验原料与仪器
        2.1.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2.2 实验分析方法
        2.2.1 锂、锰含量的分析方法
        2.2.2 钛的分析方法
        2.2.3 镁的分析方法
        2.2.4 钾、钠离子分析方法
        2.2.5 卤水成分分析方法
        2.2.6 样品的物相分析
        2.2.7 接触角的测定
        2.2.8 样品表面形貌分析
    2.3 工艺流程
        2.3.1 粉体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制备
        2.3.2 粒状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制备
    2.4 实验步骤
3 共沉淀水热合成法制备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
    3.1 实验原理
        3.1.1 锰钛共沉物的制备
        3.1.2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前驱体的制备
    3.2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制备
        3.2.1 锰钛摩尔比
        3.2.2 水热反应母液锂浓度
        3.2.3 水热反应温度
        3.2.4 水热反应时间
    3.3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性能研究
        3.3.1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酸浸性能研究
        3.3.2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吸附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4 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的改性
    4.1 改性机理
    4.2 改性工艺研究
        4.2.1 CST-200的用量
        4.2.2 改性温度
        4.2.3 搅拌速度
        4.2.4 改性时间
    4.3 改性材料的微观形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粒状锂离子筛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5.1 粒状吸附剂的制备
    5.2 粒状吸附剂的微观形貌分析
    5.3 粒状吸附剂的酸浸和吸附性能
        5.3.1 粒状吸附剂的酸浸性能
        5.3.2 粒状吸附剂的吸附性能
    5.4 粒状钛掺杂锰系锂离子筛吸附机理研究
        5.4.1 吸附热力学分析
        5.4.2 吸附动力学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粒状锂离子筛在盐湖卤水中的吸附性能研究
    6.1 吸附时间
    6.2 吸附温度
    6.3 选择吸附性能
    6.4 循环吸附性能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建议
    7.1 结论
    7.2 建议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平朔煤灰中铝和锂综合提取工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国内外粉煤灰污染及综合利用
        1.1.2 锂资源需求
        1.1.3 铝资源需求
        1.1.4 选题意义
        1.1.5 研究可行性分析
    1.2 研究内容及目标
    1.3 技术研究路线
    1.4 创新点
第2章 煤灰中铝和锂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2.1 煤灰中铝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2.1.1 碱法烧结
        2.1.2 酸浸法
        2.1.3 酸碱联合法
    2.2 煤灰中锂提取方法研究现状
    2.3 小结
第3章 平朔煤中铝和锂的含量、分布及赋存特征
    3.1 平朔煤中铝
        3.1.1 煤中的铝
        3.1.2 平朔煤中铝的含量
        3.1.3 平朔煤中铝的分布及赋存特征
    3.2 平朔煤中锂
        3.2.1 煤中的锂
        3.2.2 平朔煤中的锂含量及品位
        3.2.3 平朔煤中的锂分布及赋存特征
第4章 样品采集、预处理及分析方法
    4.1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4.2 实验主要仪器
    4.3 实验主要试剂
    4.4 样品分析方法
        4.4.1 煤灰成分分析方法
        4.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
        4.4.3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
        4.4.4 X射线衍射(XRD)测定
第5章 平朔煤灰中铝和锂综合提取工艺研究
    5.1 酸化烧焙-酸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
        5.1.1 工艺原理
        5.1.2 试验操作
        5.1.3 试验流程
        5.1.4 试验结果测定
        5.1.5 单因素确定
        5.1.6 正交试验
        5.1.7 结果与讨论
        5.1.8 酸浸液除杂及pH调节
        5.1.9 碳酸化分解试验
        5.1.10 蒸发结晶试验
        5.1.11 锂沉淀
        5.1.12 工艺流程
        5.1.13 本节小结
    5.2 碱法烧结-碱浸-碳化-蒸发结晶-锂沉淀法
        5.2.1 工艺原理
        5.2.2 试验操作
        5.2.3 试验流程
        5.2.4 试验结果测定
        5.2.5 单因素确定
        5.2.6 正交试验
        5.2.7 结果与讨论
        5.2.8 碳酸化分解试验
        5.2.9 蒸发结晶试验
        5.2.10 锂沉淀
        5.2.11 工艺流程
        5.2.12 本节小结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工艺方案评价
    6.1 工艺方案技术评价
    6.2 工艺方案经济评价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四、宜春锂云母压煮溶出过程中Li、K溶出行为的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电化学离子提取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D]. 赵阿龙. 武汉大学, 2020(06)
  • [2]成矿地球化学特征与锂云母提锂技术方案[J]. 宋云峰,赵中伟.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3]煤矸石铝锂溶出和提取研究[D]. 成俊伟. 太原理工大学, 2019(08)
  • [4]赣州某钨尾矿中锂的浮选回收与浸出试验[J]. 王威,常学勇,柳林,刘红召,曹耀华,张博,王洪亮,赵恒勤. 金属矿山, 2018(11)
  • [5]锂辉石提锂新工艺技术研究[D]. 刘瑜. 福州大学, 2018(03)
  • [6]氟循环酸解锂云母选择性浸出锂工艺的研究[D]. 祝宏帅. 河北科技大学, 2018(04)
  • [7]硫酸浸取锂云母提锂方法的研究[J]. 冯文平,谢晶磊,汤建良,宁晚云,郑贤福. 精细化工中间体, 2016(03)
  • [8]平朔脱硅粉煤灰中锂溶出工艺研究[D]. 代红. 河北工程大学, 2016(05)
  • [9]锰系锂离子筛钛掺杂改性工艺及其性能研究[D]. 尹世豪. 中南大学, 2014(02)
  • [10]平朔煤灰中铝和锂综合提取工艺研究[D]. 杨晶晶. 河北工程大学, 2013(08)

标签:;  ;  ;  

宜春锂云母中Li、K在加压蒸煮溶解过程中的溶解行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