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办法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办法

一、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论文文献综述)

方诚[1](2021)在《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文中研究指明棚户区改造是针对城市里存在历史存留的危旧住房以及公共设施难以匹配,有明显安全隐患的旧村旧城,本着解决群众出行、住房安全、生产宽敞、生活便利、公共安全能够应急保障和环境卫生可以保洁等城市农村历史顽疾,消除公共安全隐患、优化生产生活环境,解决一大批困难家庭住房与社会发展不适应等问题,是一项民心工程。改善棚户区项目周围的道路,广场,教育和商业等基础设施,提高居住环境中的知名度,在改造棚户区的同时促进整体城市环境的改善,并促进生产、生活、就业和养老服务该解决方案产生了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综合效果。棚户区改造工程始于东北。2005年以后逐渐在其他地区进行推广。2009年,全国棚户区改造的数量已超过200万套。从2014年到2017年,棚户区改造的数量也超过了 600万套。2018年,棚户区翻新总数为580万套。根据之前的计划并平均分配,然后在2019-2020年应平均完成460万套。近十年以来,我们棚改数量总计在4400万套以上,如果以每户3个人估算,那么至少提升了上亿人口的住房水平。2014年以前,我国主要采用实物安置政策,实物安置占总安置数量的90%以上。实物安置即指政府向棚户区居民分配安置性住房。由于居民不参加商品房体系,因此棚改安置房改革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是相不干涉的。然而,实物安置通常安置周期漫长(一般至少3-5年),安置选址众口难调,建筑质量难以控制,拆迁户的多样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虽然便于宏观调控,但微观配置效率低下。2014-2015年,房地产库存居高不下,为实现房地产去库存,并化解地方政府、银行和开发商间的债务风险等原因,棚户区改造显然倾向于货币化安置,在一些城市,货币化安置的比例甚至达到100%。货币安置的主要形式是纯货币补偿,即所谓的“拿钱走人”。在获得补偿后,被拆迁的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房屋。安置时间缩短到不到一年,并且微观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但转为货币化安置后,政府把被拆迁棚户区居民的购房需求引导到了商品房体系的分配当中,即让拆迁户产生了购房需求。短期内,由于货币化安置可以产生大量购房刚需,在房地产市场中出现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进一步拉动房价快速上升。房价的高低影响着每个普通老百姓的生活,高房价让越来越多的房屋刚需这抱怨不已,本文将深入探讨棚户区改造对房价的影响以及棚改通过影响房价如何去改变拆迁户的消费习惯。首先,本文将从整理棚户区改造的历史入手,并简要介绍棚户区改造的历史背景。然后从政策角度出发,介绍2005年到2018年与棚户区改造有关的重大政策文件,从政策中解析政府部门对于棚户区改造的态度变化过程。同时,将对三种主要的棚户区改造模型进行比较,并尝试从理论角度分析不同安置模型对房价的影响。其次,传统的棚户区改造安置方法是实物安置,微观配置效率低。2015年在去库存压力下,国家开始推进货币化安置,微观效率提高,但伴随着房价较快上涨。由于目前对于货币化安置影响房价的研究仍局限于固定省份或部分大中城市,缺少在全国层面上的研究,故本文在实证分析中选取了 21个省份217个地级市从2015年至2017年的数据,包含的变量主要有棚户区改造规模、货币化安置率、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可支配收入、土地价格等。使用面板数据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证实棚户区改造方式之一的货币化安置对于房价的上涨有着明显的正向影响。再次,本文通过阅读文献发现,在此期间,以安庆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实施了棚改安置的第三种方式,由政府向拆迁户发放“房票”(购买安置房屋的资金凭证),再由拆迁户向参与房票结算的房地产商购买住房。房票安置的微观效率较高,且由于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便于稳定房价。使用回归控制法的反事实分析发现,安庆的房票安置具有明显的房价抑制效应,兼顾了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需要。最后,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行和城市自身的高速发展,征地棚改项目不断增加,规模越来越大,由拆迁引起的社会纠纷屡见报端,棚户区改造后的消费波动备受民众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使用多元回归控制法和平均处理效应法,得出拆迁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同时还得出拆迁户消费的增加在不同方便的增减是不同的。如果本身是靠租房维持生活,那么拆迁反而会使拆迁户支出减少。如果拆迁户本身就拥有多套住房,那么拆迁这个冲击将极大的增加该家庭的支出。本文一共有八大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路线进行研究。各章的具体安排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重点研究内容,主要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二章,文献综述及研究现状。对国外国内棚户区改造的提出、发展过程、现状进行了梳理,通过对研究现状的分析得出启示,确定研究方向。第三章,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对棚改和房价的有关定义和理论基础进行了论述和梳理。同时,详细地介绍了面板模型和回归控制法的主要形式、优点和特征,为后面的实证分析提供了方法支撑。第四章,分析了棚户区改造的多种模式。在这一部分中,我们首先比较不同棚户区改造的安置模型、主导模式和融资渠道,然后在安置补偿模型中讨论实物安置和货币化安置对住房供求的影响,通过将货币化安置与实物安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货币安置可能对于房价波动的影响更强烈。第五章,基于我国地级市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于住房价格影响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本章节是从影响住房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去选取回归模型的有关变量的。显然,分析中的被解释变量是各地级市的商品房住宅平均销售价格。模型中选择了棚户区改造规模、货币化安置率、商品住宅平均销售价格、地区生产总值、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土地价格等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共同构成了空间面板模型。对2015年到2017年的21省份217个地级市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住房价格有显着的正向影响。第六章为棚户区房票政策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棚户区传统改造安置方式为实物安置,微观配置效率低下。2015年在去库存压力下,推进货币化安置,微观效率提高,但伴随着房价较快上涨。以安庆为代表的少数城市实施了棚改安置的第三种方式,由政府向拆迁户发放“房票”,再由拆迁户向参与房票结算的房地产商购买住房。房票安置的微观效率较高,且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便于稳定房价。使用回归控制法分析发现,安庆的房票安置具有明显的房价抑制效应,兼顾了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需要。第七章为棚户区是否通过房价影响居民的总财富,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支出的实证研究。当下,棚户区改造已经成为我国在城市化建设中十分重要的民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而棚户区改造会对家庭的经济行为产生如何的影响是值得学界重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微观调查数据的研究,使用多元回归控制法和平均处理效应法,得出拆迁可以促进居民的消费,同时还得出拆迁户消费的增加在不同方便的增减是不同的。如果本身是靠租房维持生活,那么拆迁反而会使拆迁户支出减少。如果拆迁户本身就拥有多套住房,那么拆迁这个冲击将极大的增加该家庭的支出。第八章为结论与展望。本章节将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结果相互验证和总结,得到以下结论:(1)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房价有明显的正向影响;(2)房价飞涨的主要推力之一是棚改货币化安置;(3)房票安置方式是一种兼顾微观效率与宏观调控的中间道路,具有一定的研究与推广价值,应引起学界与政界更多地关注。(4)经历棚户区改造的家庭消费比没经历的家庭要多,但是消费的支出是有异质性的,不同的家庭在受到拆迁的影响时,内部的差距也十分巨大。最后,本文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理论政策研究层面,本文对棚改政策从启动到高峰期进行了仔细地梳理分析,从棚改的实物安置开始进行分析,随后对棚户区改造的货币化安置进行分析。更进一步,通过供需平衡的关系解释了棚改不同安置方式对于房价的影响。关于棚改货币化安置的房价效应,目前严格的计量分析还十分稀少,大多只集中在部分地区和大中城市。本文从全国范围内选取了数据可得的所有的地级市,并根据地域划分进一步进行了空间计量回归分析。实证结果印证了货币化安置与商品房价格之间的正相关性,这是第一次涵盖了全国所有地级市的关于货币化安置与房价的研究,同时发现了货币化安置在不同地域对于房价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第二,棚户区改造不仅仅只是经济问题,更是关乎整个社会的民生问题。拆迁户的获得感是棚户区改造的最终检验,所以应从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两个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本文通过对房票政策介绍和解读,说明了房票安置政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中间道路。相比于实物安置,房票安置赋予了拆迁户一定范围内的自由选择权,其微观配置效率显然更高;而由于政府深度参与安置,且房票限制了购房的范围,起到了稳定房价的作用,便于宏观调控。房票安置是一种新型的可供各地政府参考的新思路,具有一定研究价值和推广价值。第三,使用回归控制法利用面板数据的截面相关,以35个大中城市为控制组,对安庆市的房票政策进行“反事实分析”(counterfactual analysis)。该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利用个体(在此为城市)间的横截面相关,以未受政策干预的控制组城市,来预测处理组的安庆市如果未实施房票安置会怎么样的“反事实结果(counterfactual outcome)”,并以此估计房票政策对安庆的处理效应。具体而言,回归控制法认为经济中存在一些不可观测的“共同因子”(commonfactors)驱动着个体,使得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截面相关性。例如,样本中的城市均受到我国宏观经济周期以及政府限购限贷政策的影响。自从回归控制法提出以来,该方法在“区域政策评估”(regional policy evaluation)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特别适用于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地区受到政策处理的情形。通过回归控制法分析,房票政策可以抑制房价上涨效应。目前回归控制法在我国政策效应研究中使用还十分稀少,本文为研究类似问题的学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计量方法。研究拆迁户的消费会受到棚改区改造的如何影响可以帮助政府更好地制定合适的棚改政策。故本文使用了最新的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将棚户区改造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大小和途径做实证分析,试图检验预防性储蓄假说和生命周期假说在住房拆迁领域的适用性,其中预防性储蓄假说中关于社会地位升级的作用机理,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二元化对立,为提高居民消费提高新的思路。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2021)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文中研究说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8号《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已由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21年3月26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祝永文[3](2020)在《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在加速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管理方式和公共服务供给的模式发生了转变,政府角色由划桨向掌舵转变。房地产行业对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是众所周知的,房地产行业的兴衰往往直接决定着国家和社会经济的繁荣还是萧条,发展还是停滞。因此政府相关监管部门应该重视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监管作用的发挥,有力地保障房地产行业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地规避房地产行业盲目发展所带来的风险和危害。本文正是从分析和研究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入手,对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存在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和对策。并希望政府能够重视广州市房地产行业存在的现实问题,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监管,以保证广州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本文首先对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背景进行介绍,其次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对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相关概念与理论进行介绍。然后进入论文的研究主题,对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现状与问题进行阐述与分析,并对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总结与分析,最后,通过借鉴北京、深圳地区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先进经验,并结合广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而提出完善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相关对策。

冯文芳[4](2020)在《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文中认为资产价格泡沫和高杠杆在历史上反复出现,但次贷危机后的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制和高杠杆作用机理更加复杂;现代金融技术发展产生的影子银行和金融衍生品等不但空转套利推高金融杠杆,而且让问题复杂化;内嵌于银行体系的表外业务严重期限错配以及中国经济转型期结构中存在的各种扭曲现象,使得金融杠杆过度膨胀导致的资产价格泡沫演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原有传统理论都无法较好解释经济中的资产价格泡沫现象。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和结构升级的重要关口,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增长开始转为中高速增长,但是金融杠杆仍在不断攀升,金融杠杆增长与经济发展错配现象严重,资本市场的过度繁荣引致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导致资产价格泡沫和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断膨胀和累积。金融危机后上述问题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热点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首先,通过阅读和归纳国内外关于金融杠杆、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增长等方面的经典着作和前沿文献,厘清选题的发展脉络、研究现状、存在问题、争论焦点和研究盲点等,为后期研究顺利展开提供文献支撑和理论基础。其次,准确定义资产价格泡沫是研究的逻辑起点,遵循目前国内外经济学界的三种主流观点,对资产价格泡沫的涵义进行明确界定并分析了其一般特征;从理论角度和影响因素角度剖析了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理;运用ADF、SADF、GSADF和RADF等资产价格泡沫识别方法,对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性、存在周期、出现频率和程度大小等进行了识别和检验,实证结果表明在样本研究期内显着存在周期性资产价格泡沫;并且运用协整模型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提取了资产价格泡沫。第三,以金融杠杆经济本质研究作为切入点,从微观和宏观角度分别定义和度量了金融杠杆,揭示微观金融杠杆与宏观金融杠杆背离的原因和实质;采用债务收入比法和即时拆分法(TD)测算了我国的金融杠杆;重点揭示和研究了金融加杠杆的根源、实质、动力、渠道、特点和成因等;不但构建了金融杠杆驱动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从理论上厘清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而且把滚动宽窗Granger因果检验模型和Bootstrap统计检验结合,从实证上验证了金融杠杆和资产价格泡沫相互动态影响机制的程度、频率与方向以及与经济事件之间的关系。第四,高杠杆和资产价格泡沫仅是表象,隐藏其背后的实质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因此加入经济增长因素,从表象分析上升到实质研究,进一步揭示金融杠杆、资产价格泡沫与金融、经济之间的影响效应。具体内容包括:(1)运用差分广义矩估计(DGMM)和门限效应,对国内16家上市银行从两个阶段检验了货币政策传导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杠杆机制的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可以通过杠杆率对银行风险承担产生显着影响;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双重杠杆率门限效应;(2)运用傅里叶变换和频谱分析法研究了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周期联动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我国资产价格泡沫和经济增长的周期联动关系较复杂,并且两者在周期联动上更多的存在背离现象;(3)基于R&D模型,加入金融杠杆因素,研究了不存在和引入资产价格泡沫时经济增长的均衡结果,并推断出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共容的条件。(4)运用MCMC算法和SV-TVP-SVAR模型从时期与时点两个角度对金融杠杆、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时变关系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三个经济变量之间具有非常显着的时变特征。最后,高杠杆下去杠杆是必然选择,准确定义去杠杆的涵义并对目前去杠杆存在的误区做了澄清;分别探索了实体去杠杆和金融去杠杆的路径;运用合成控制法(SCM)检验了限贷政策能否抑制房地产泡沫?实证结果表明:在4个研究样本中,限贷政策对3个样本的商品房销售价格无法起到降低的作用;囿于传统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研究方法与模型的缺陷,尝试运用人工智能中的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和BP神经网络(BPNN)技术构建了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系统,结果表明,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很好逼近与诠释样本历史数据所蕴含的内在规律,有效实现监控功能。根据上述主要研究结论,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1)拓展宏观货币政策调控目标范围,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决策信息集,构建货币和信贷流动以及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系统;(2)减少或消除刚性兑付和不必要的政府隐性担保,实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商业银行行为市场化,政府职能回归公共管理本质;(3)坚持中性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适度的货币流动性,建立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和对金融体系资产实施穿透管理,对影子银行进行有效管理;(4)精准掌控“结构性去杠杆”的节奏、力度、时间、主体,有条不紊降低杠杆率。

莫智斌[5](2019)在《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研究 ——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维度》文中认为产权不仅可以明确人与人之间关于物的关系还可以促进物品流通和进一步的社会分工(科斯,1994),即在维护公平和提升效率两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产权安排的规则及其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取向不仅关系到社会稳定,亦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而住宅用地由于其承载人类居所的特殊属性,则更加需要科学合理的产权安排,以实现居民个体对幸福的追求和社会整体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迁,但大部分时期仍处于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框架内,呈现出产权结构和权能的差异性。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生产关系必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否则将会阻碍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马克思基本原理概论编写组,2013)。我国城乡差异化的住宅用地产权制度安排作为一种生产关系发展至今,不可否认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但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转变,许多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城市房价增长过快而农村宅基地大量闲置、城市居民居住保障缺乏而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不足、城市发展缺乏可持续性和乡村社会衰败等等。因此,本文在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对社会现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试图对我国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进行横向的内容比较和纵向的历史变迁比较,对城乡产权制度在各个时期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并以此总结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变迁的规律,并结合不同阶段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国家发展目标,分析现行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其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论文结构安排如下:本文的主体内容由绪论和其后的八章组成。在绪论部分主要对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等问题进行了提纲挚领的表述。论文的第二章则主要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内容和产权变迁相关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有效梳理和归纳,为后续研究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以及差异所产生的影响等研究提供理论基础。论文第三章开始从法律政策的角度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则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内容差异所引致的权能差异进行分析,主要从资产权能和居住保障权能两个方面进行展开。在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内容和权能差异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本文第五章开始从政府行为目标和国家发展要求的角度对形成这种差异化产权安排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发展的驱动力进行描述性的归纳总结。论文第六章则对当前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与城乡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承认其对社会整体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其引发的城乡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城市住宅用地产权制度关于其资产权能和居住保障权能的设计失衡。第七章则引入小产权房问题对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失衡所引发的问题进行更为直观的描述和论证。在第八章,本文结合新时期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与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改革之间的关系,提出“城市住宅用地居住保障权能的回归和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的回归”的整体发展思路,并从人口结构、经济增长模式等外部影响因素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对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实施方案进行了创新式的探索。基于以上研究,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城乡住宅用地在地方政府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市民和农民两对权利主体所具备的资产权能和居住保障权能上都存在较大差异,由此也对城乡地域的发展和城乡居民自身幸福的实现产生了不同影响;(2)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变迁与不同时期政府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呈现出“外部环境变化→政府行为目标改变→制度变迁发生→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社会经济进步/衰退→新的外部环境变化发生”的国家发展导向下的住宅用地产权制度的渐进式动态变迁模式。(3)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制度在不同时期对城乡居民和国家发展的效用并不是完全一致,在部分时期国家以牺牲城乡土地产权的居住保障/资产权能来实现国家的发展。(4)从新时期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角度来看,现行的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安排已然不适应国家发展的要求。从制度变迁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的不足和居住保障权能的过剩、城市住宅用地资产权能的过度和居住保障权能的不足两组问题。改革的方向则是:其一,城市住宅用地权能要实现居住保障权能的回归,降低流动人口城市化的难度、赋予城市现有居民长期稳定的居住环境、促使地方政府逐步摆脱土地财政的依赖并最终实现城市包容、安全、有韧性和可持续的发展;其二,农村宅基地权能要实现资产权能的归回,盘活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资源、提升农村居民的资产性收入能力、促进人才、资本和技术等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以更好地实现乡村振兴。

冯骁[6](2019)在《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教育经费作为支撑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其充足且可持续性的供给,是我国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根本保障。教育经费对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可以说教育经费是教育发展的先行保障。而教育经费中,其重要的来源之一就是教育税收收入。税收作为国家宏观调控和收入分配调节的重要宏观经济工具,在教育经费筹集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纵观世界各国教育税收管理征收办法,许多国家是通过征收独立的教育税,或将如流转税或财产税等税收收入作为税基从中按比例划拨教育经费等方式,来保障本国教育经费的稳定供给和教育财政的稳定投入。在我国,教育经费收入尤其是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教育经费中,除了教育事业费和基本建设费外,以教育费附加为主,其他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为补充构成了教育税收制度,这种教育税收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经费收入,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经费保障。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教育费附加由于本质上是一种行政性收费,而不是税收,存在很多法理层面的问题,这不仅为足额征收带来很多不确定性,也难以保障教育经费稳定的、可持续供给;第二,教育费附加征收的量很有限,难以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充足的收入;第三,教育费附加由于附加税的特性,导致了其地区差异非常明显,更加导致了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不宜于教育资源的高效公平分配。由此引申出全文的两大主干问题:一是教育税收理论框架下,为什么要征收教育税,从经济学和法律角度,教育税征收是否能推进我国教育事业进步。二是教育税收实践视角下,教育税收征收的可行性。我国教育费附加施行至今,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通过开征教育税来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的思路:围绕核心问题“构建以教育税为核心的教育税收制度,保障教育经费的可持续供给”进行论述。由于“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是一个新课题,因此,本文尝试着构建一个系统、全面、符合逻辑的研究框架。除了研究文献综述外,研究沿着回答“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办”的问题进行架构。首先,论文阐述了“教育税收制度的理论基础”,回答“为什么要建立教育税收制度”。运用公共经济学的公共产品理论、外部性理论等理论,说明教育税收的合理性。运用税收学的税收调控机理和税收法定理论,说明教育税收对教育活动的促进机理,以及建立法定的教育税收制度体系的意义;其次,论文剖析了“我国教育税收制度的现状与问题”,回答“我国教育税收制度现状如何”,揭示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回答了“怎样构建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其中包括国外经验借鉴、制度设计和检验性实证等。结合研究思路,论文全文包括八章内容。第1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我国教育费附加政策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研究框架、研究方法等内容。第2章,文献综述。主要梳理了当前研究文献的特征、国内外教育税收相关研究。第3章,教育税收理论分析。分别从教育税收制度理论分析框架、教育税收经济学理论、教育税收调控机理、教育税收法理基础等方面,分析了开征教育税的理论依据。第4章,我国教育税收制度的现状分析。主要探讨了我国教育税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根源,从实践角度论证了构建教育税收制度的必要性。第5章,国外教育税收制度研究与启示。主要分析了国外教育税收制度实践、国外教育税收优惠制度实践,并获得相关启示。第6章,我国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设计。这一章是在理论和现状分析、借鉴国外的教育税收制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税收法理和教育税制度构建。其中主要包括教育税收法定理念、教育税收原则、教育税收要素界定、教育税收优惠设计、教育税收和财政支出关系等。第7章,实证分析: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政策有效性验证。这一章主要运用两个模型进行实证,验证我国教育税收制度设计的有效性。即通过教育税收入灰色预测模型,模拟实证了教育税的收入规模;通过学区房Hedonic模型,回归运算得出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税应税财产中的资本化比率。第8章,研究结论及建议。主要包括研究的主要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通过研究,本文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我国应开征以财产持有额为税基的教育税,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我国的教育税收制度,以保障教育经费的可持续供给。2、教育税收制度理论框架由教育税收经济学理论、教育税收制度税收调控机理、教育税收制度法理三部分组成。在依法治国和税权法定角度下,通过经济学原理征得可观的税收收入,通过税收调控机理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3、当前我国教育税收制度问题的根源集中于两个层面:法理层面和税收调控层面。法理层面因为教育费附加的行政收费属性,导致法律治理不规范,许多内容和缺陷与当前我国部分法律精神相违背;税收调控层面,我国教育税收对教育活动影响因素不均衡,对教育活动调控缺乏主税种,对教育活动调控手段无创新,对教育活动调控力度不持续,对教育活动调控对象不平等。4、发达国家具有成熟的教育税收制度值得我国借鉴。国外在教育税层面,纳税主体和课税对象范围较广、教育税税率根据不同的课税对象分别设置、教育税收入由国家和地方共享、教育税税收优惠制度健全、教育税遵守税收法定原则;在教育税收优惠层面,政策多样覆盖面广、政府与个人的责任有机统一、对公私教育平等对待、注重对受教育者的税收优惠、鼓励教育机构自筹自支经费、有完善的教育捐赠激励机制。5、我国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设计的核心在于征收教育税。征收教育税应该遵循以下原则:税基独立原则、税负均分原则、税源稳定原则、征管有效原则。教育税将以财产持有额为税基计征并通过合理的征管机制,合适的税收优惠,恰当的支出方式,保障我国教育税的收支合理有效,进而保障我国教育经费的可持续供给。6、实证分析印证了我国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的有效性。通过教育税收入灰色预测模型,我们模拟出了教育税的收入规模预测结果,并得出两大结论,第一是教育税的增长速度优于教育费附加,第二是教育税在财政收入稳定性上优于教育费附加,证明教育税可以替代教育费附加,实现教育经费的可持续供给。通过学区房Hedonic模型,我们经过回归运算得出了教育资源在教育税应税财产中的资本化比率,通过对回归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了教育税收制度可以形成教育资源不断优化合理分配的良性循环。本文可能的贡献在于:首先,本文选取了已有文献研究不足、现实又亟待解决的影响教育民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教育税收制度进行研究。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事业,是政府关注的最大民生事业之一,它关乎国家的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政府办教育需要花钱,而且需要可持续供给,税收收入是教育经费可持续供给的重要保障。在我国以地方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下,教育税收对地方教育经费的可持续供给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1)我国实施的是以附加税(教育费附加)、辅以税收减免,来为地方提供教育经费的政策。按照法定税收原则,这种“附加税”作为行政性收费并不具备持续征收的法定效力。(2)我国还没有一个保障教育经费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国财产税改革设计,以及加大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支持力度,为建立以财产持有额为税基的主体税种的教育税收制度创设了可能。(3)已有文献多针对教育税收进行问题导向的研究,对我国的教育费附加政策,我国的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我国教育财政事权财权分权理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缺乏针对教育税收制度进行系统化、逻辑化、全面化的研究。其次,论文运用灰色模型(GM)预测和Hedonic模型回归研究方法,实证教育税收制度的有效性。目前我国关于教育税收的研究主要是采取文献与定性研究,尚未引入定量实证工具进行分析。本文基于教育经费可持续供给,在构建以财产持有额为税基的教育税作为主体税种的教育税收制度基础上,引入大量数理工具,通过验证性实证来分析教育税收制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1)论文使用灰色模型(GM)预测方法,选取山东省数据,对山东省未来教育税的收入规模进行了测算,从而得出了对教育财政收入来说,无论是增长速度还是稳定性方面,教育税都要优于当前我国的教育费附加制度。(2)论文使用Hedonic模型回归方法,选取山东省部分学区房数据,对学区房价格与教育资源分配之间的比例数量关系进行了测算,从而得出了教育资源会资本化于教育税应税财产,并通过教育税可以推进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与教育事业的良性发展,从定量角度论证了教育税收制度的有效性。第三,论文提出的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在分析中国教育税收制度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进行理论设计,并通过模拟实证和检验实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1)择机建立以教育税为主体税种的教育税收制度体系,教育税的税基选择财产作为主要税基并配套合适的税收减免等制度。(2)改变现有教育费附加由于行政收费属性导致的税收征管监管漏洞,完善针对教育税收的征收管理体系。(3)在建立规范教育税收制度中,需要完善的财产评估机制,而当前摆在我国财产税立法立制面前最大的困难就是财产的评估,本文结合教育税税基评估,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财产评估制度,明确了教育税税基评估的主体、方式、时间周期等,为教育税收制度及时落地奠定基础。

武汉市人民政府[7](2016)在《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文中研究指明武汉市人民政府文件武政规〔2015〕19号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为深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大力推动简政放权,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行地方各级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 1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推行政府工作部门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鄂办发〔2015〕23

潘光政[8](2000)在《浅谈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管理》文中认为

李静[9](2000)在《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文中指出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传卿日前签发局长令,发布施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商品房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了流通领域,商品房销售市场日趋活跃。从目前商品房面积销售活动的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的行为不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10](2016)在《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15年版)》的通知》文中提出京建法[2015]21号各机关处室、直属事业单位,各区住房城乡建设委(房管局),东城、西城区住房城市建设委(房管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局(房地局):为规范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权的行使,结合实际情况,我委制定了《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15年版)》(以下简称《基准》)。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单位在

二、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论文提纲范文)

(1)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和安排
    1.3 创新点和不足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综述
        2.1.1 贫民窟改造的研究
        2.1.2 城市更新方面研究
    2.2 国内文献综述
        2.2.1 我国棚户区改造安置方式的研究
        2.2.2 研究棚户区改造安置与城市商品房价格
        2.2.3 棚户区改造的房票安置
        2.2.4 文献评述
第3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1 棚户区改造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1.1 棚户区概述
        3.1.2 棚户区改造概述
        3.1.3 社会保障制度概述
        3.1.4 住房保障制度概述
    3.2 住房价格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3.2.1 住房及住房价格的内涵
        3.2.2 住房价格的特点
        3.2.3 住宅市场的供需理论
    3.3 面板模型
        3.3.1 面板数据的回归模型
        3.3.2 面板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
    3.4 回归控制模型和方法
        3.4.1 回归控制法的主要思想
        3.4.2 回归控制法的理论模型
第4章 棚户区改造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4.1 棚户区改造的主要模式分析
        4.1.1 棚户区改造的安置补偿模式
        4.1.2 棚户区改造的开发模式
        4.1.3 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
    4.2 实物安置对房价的影响分析
        4.2.1 实物安置对房价的影响
        4.2.2 货币安置对房价的影响
        4.2.3 房票对房价的影响
第5章 棚户区货币化改造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模型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5.1.1 变量选取及模型设定
        5.1.2 数据来源及处理
        5.1.3 描述性统计
    5.2 实证分析
        5.2.1 Hausman检验
        5.2.2 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分析
        5.2.3 进一步研究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房票政策对住房价格影响的实证分析
    6.1 引言
    6.2 变量选取及数据说明
    6.3 回归控制法的反事实分析
        6.3.1 回归控制法简介
        6.3.2 回归控制法的估计结果
    6.4 稳健性检验
        6.4.1 使用BIC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
        6.4.2 使用AICC信息准则选择最优子集
        6.4.3 使用后Lasso-OLS估计量
        6.4.4 将政策冲击开始时间改为2015年10月
        6.4.5 去掉控制组的其他安徽城市
        6.4.6 将处理时间进行延长
    6.5 研究结论
第7章 房屋拆迁对居民消费的影响
    7.1 引言
    7.2 数据分类与统计性描述
        7.2.1 数据介绍
        7.2.2 样本筛选
        7.2.3 数据分类和描述性统计
        7.2.4 计量模型
        7.2.5 多元模型设定与变量说明
    7.3 实证结果分析
        7.3.1 基准回归结果
        7.3.2 ATE分析
        7.3.3 拆迁家庭异质性的深入分析
        7.3.4 影响机制的进一步回归分析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论文提纲范文)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一、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作出修改
二、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作出修改
三、对《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作出修改
四、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作出修改
五、对《宁夏回族自治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作出修改
六、对《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作出修改
七、对《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作出修改
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禁毒宣传教育
    第三章毒品管制
    第四章戒毒管理服务
    第五章监督保障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绿色建筑发展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规划与建设
    第三章运营与改造
    第四章技术与应用
    第五章引导与激励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环境教育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三章学校环境教育
    第四章社会环境教育
    第五章保障与监督
    第六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保障措施
    第三章生育调节
    第四章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服务
    第五章优待和奖励
    第六章监督措施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消费者的权利
    第三章经营者的义务
    第四章消费者组织
    第五章争议的解决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清真食品管理条例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管理措施
    第三章监督措施
    第四章法律责任
    第五章附则
宁夏回族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办法

(3)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政府监管的相关概念
        2.1.1 政府监管的概念与内涵
        2.1.2 政府监管的有效性
        2.1.3 政府监管的成本收益
        2.1.4 政府监管体制的建立与发展
    2.2 房地产市场监管概述
        2.2.1 房地产市场概述
        2.2.2 房地产市场监管的概念
        2.2.3 房地产市场的监管主体
    2.3 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必要性
        2.3.1 房地产市场的垄断性
        2.3.2 房地产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
        2.3.3 房地产在家庭资产配置中占比高
        2.3.4 房地产市场占用社会资金过多
        2.3.5 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滞后性
    2.4 相关理论基础
        2.4.1 政府与市场关系理论
        2.4.2 政府规制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现状
    3.1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概况
        3.1.1 广州市经济发展概况
        3.1.2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3.1.3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特征
        3.1.4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问题
    3.2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政府监管措施和政策
        3.2.1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政府监管措施
        3.2.2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的政府监管政策
    3.3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成效
        3.3.1 一手住宅市场不断“降温”
        3.3.2 二手住宅市场“量小价稳”
        3.3.3 商服物业市场成交量稳中有降
        3.3.4 房地产开发投资、房地产税收和信贷增速放缓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4.1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存在的问题
        4.1.1 联合监管机制不完善
        4.1.2 政府监管制度不健全
        4.1.3 监管政策落实不到位
        4.1.4 政府监管对房地产行业产生副作用
        4.1.5 政府监管出现失灵
    4.2 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政府监管力量薄弱
        4.2.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4.2.3 缺乏监管统筹主体
        4.2.4 宏观调控制约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4.2.5 土地财政依赖性强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相关经验借鉴
    5.1 北京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概况及效果
    5.2 深圳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概况及效果
    5.3 北京市和深圳市的相关经验借鉴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改善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的相关建议
    6.1 进一步完善房地产供给结构
        6.1.1 推进共有产权房建设
        6.1.2 推进住房租赁发展
    6.2 深化资本市场改革
    6.3 建立多部门联动监管机制
    6.4 加强行业监管
    6.5 完善法律法规
    6.6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4)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符号变量的注释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内容
        1.2.3 研究方法
    1.3 论文创新与不足之处
        1.3.1 论文创新
        1.3.2 不足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资产价格泡沫的含义及其形成机理研究综述
        2.1.1 理性预期理论
        2.1.2 行为金融理论
        2.1.3 以分形和混沌理论为代表的非线性理论
        2.1.4 信贷理论
        2.1.5 金融发展理论
    2.2 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性检验及测度研究综述
        2.2.1 资产价格泡沫的存在性检验
        2.2.2 资产价格泡沫存在性的检验方法
        2.2.3 资产价格泡沫的测度方法
    2.3 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关系研究综述
        2.3.1 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关系
        2.3.2 金融杠杆与房地产泡沫的影响关系
    2.4 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综述
        2.4.1 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2.4.2 资产价格泡沫对经济增长的不利作用
        2.4.3 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周期联动效应
    2.5 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研究综述
        2.5.1 主张从市场层面入手监控资产价格泡沫
        2.5.2 从货币政策角度监控资产价格泡沫
        2.5.3 利用托宾税监控资产价格泡沫
    2.6 对现有文献的评述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资产价格泡沫形成机理及其检验研究
    3.1 资产价格泡沫的理论界定
        3.1.1 资产
        3.1.2 资产价格泡沫的载体类型
        3.1.3 资产价格泡沫涵义界定
    3.2 资产价格泡沫的形成机理分析
        3.2.1 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理论基础
        3.2.2 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影响因素
    3.3 资产价格泡沫的检验
        3.3.1 检验方法
        3.3.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3.3.3 检验结果及其分析
    3.4 资产价格泡沫的提取
        3.4.1 向量误差修正模型
        3.4.2 资产价格泡沫提取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机制研究
    4.1 金融杠杆的经济本质及度量
        4.1.1 金融杠杆的经济本质
        4.1.2 金融杠杆的度量
    4.2 金融加杠杆的机理分析
        4.2.1 金融加杠杆的根源
        4.2.2 金融加杠杆的实质
        4.2.3 金融加杠杆的内在驱动力
        4.2.4 金融加杠杆的实现路径
        4.2.5 金融加杠杆的特征与成因
    4.3 基于金融杠杆驱动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构建
        4.3.1 理论分析
        4.3.2 基于金融杠杆驱动的资产价格泡沫模型
    4.4 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影响关系的实证分析
        4.4.1 滚动宽窗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
        4.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检验
        4.4.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金融杠杆和资产价格泡沫的影响效应研究
    5.1 金融杠杆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效应研究
        5.1.1 理论分析
        5.1.2 研究假设与变量定义
        5.1.3 动态面板模型和门限检验方法
        5.1.4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2 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周期联动效应研究
        5.2.1 频谱分析方法
        5.2.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5.2.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3 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共容效应研究
        5.3.1 模型基本假设
        5.3.2 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共容条件
    5.4 金融杠杆、资产价格泡沫与经济增长的时变效应研究
        5.4.1 SV-TVP-SVAR模型
        5.4.2 变量说明及数据来源
        5.4.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金融去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系统研究
    6.1 去杠杆的范畴界定及认知
        6.1.1 去杠杆的范畴界定
        6.1.2 去杠杆的正确认知
    6.2 实体去杠杆路径研究
        6.2.1 “去杠杆”与“稳增长”的困境
        6.2.2 实体去杠杆的路径
    6.3 金融去杠杆路径研究
        6.3.1 金融去杠杆的阶段和政策
        6.3.2 金融去杠杆的路径
    6.4 限贷政策抑制资产价格泡沫的效应研究
        6.4.1 合成控制法
        6.4.2 变量说明与数据来源
        6.4.3 实证结果及其分析
    6.5 资产价格泡沫监控系统研究
        6.5.1 SVR模型与股市泡沫监控系统研究
        6.5.2 BP神经网络与房地产泡沫监控系统研究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5)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研究 ——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维度(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的提出
    1.2 主要研究内容
    1.3 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1.3.1 写作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特色及可能的创新之处
2.国内外文献梳理
    2.1 产权与土地产权研究
    2.2 城市土地(住宅)产权制度研究
    2.3 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研究
    2.4 政府行为研究
    2.5 城市发展研究
    2.6 乡村振兴研究
    2.7 文献评述
3.城乡住宅用地产权差异比较
    3.1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差异
        3.1.1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的主体与客体
        3.1.2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的取得
        3.1.3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的内容
    3.2 城乡住宅用地使用权差异
        3.2.1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内涵及其主体和客体
        3.2.2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内涵及其主体和客体
        3.2.3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
        3.2.4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的取得
        3.2.5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期限
        3.2.6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期限
    3.3 城乡住宅用地处分权差异
        3.3.1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之处分权
        3.3.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之处分权
        3.3.3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之处分权
    3.4 城乡住宅用地收益权差异
        3.4.1 城乡住宅用地(所有权)之收益权
        3.4.2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用益物权)之收益权
        3.4.3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用益物权)之收益权
    3.5 城乡住宅用地产权结构差异汇总表
4.城乡住宅用地产权权能差异比较
    4.1 城乡住宅用地资产权能差异
        4.1.1 城市住宅用地所有权的资产权能
        4.1.2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资产权能
        4.1.3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的资产权能
        4.1.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资产权能
    4.2 城乡住宅用地居住保障权能差异
        4.2.1 城市住宅用地所有权的居住保障权能
        4.2.2 农村宅基地所有权的居住保障权能
        4.2.3 城市住宅用地使用权的居住保障权能
        4.2.4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居住保障权能
5.权能差异的逻辑演进:城乡住宅用地权能与政府目标
    5.1 土地权能的同质化与国家经济的恢复:1949—
        5.1.1 产权安排背景分析
        5.1.2 中央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1.3 地方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1.4 权能安排施成效分析
    5.2 土地权能差异的萌芽与国家住宅经济的奠基:1979—
        5.2.1 产权安排背景分析
        5.2.2 中央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2.3 地方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2.4 权能安排实施成效分析
    5.3 土地权能差异的深化与国家住宅经济的崛起:1999—
        5.3.1 产权安排背景分析
        5.3.2 中央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3.3 地方政府发展目标分析
        5.3.4 权能安排实施成效分析
    5.4 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变迁的特征
        5.4.1 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变迁是渐进式的变迁
        5.4.2 城乡住宅用地权能的变迁是政府强制性的变迁
        5.4.3 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变迁受到政府目标的影响
6.现行住宅用地权能差异在城乡发展中的效应
    6.1 住宅用地权能差异在城乡发展中的正面效应
        6.1.1 缓解地方财政压力
        6.1.2 推动城市经济繁荣
        6.1.3 客观上实现了局部农村的被动城市化
        6.1.4 农村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器
    6.2 住宅用地权能差异在城乡发展中的负面效应
        6.2.1 城市住宅用地居住权能弱化:房价高企阻碍人的城市化
        6.2.2 城市住宅用地居住权能弱化:使用权续期未定“无恒产者无恒心”
        6.2.3 城市住宅用地资产权能过强:人口结构变化引发地方财政危机
        6.2.4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残缺:机会困境下的城乡社会阶层固化
        6.2.5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残缺:效率困境下的农村资源配置低效
        6.2.6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残缺:失序困境下的社会治理成本增加
        6.2.7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残缺:正义困境下的“不患寡而患不均”
7.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效应的缩影之一:小产权房问题
    7.1 小产权房问题简述
        7.1.1 小产权房概念及本文语境下的小产权房
        7.1.2 小产权房的发展情况
        7.1.3 政府对小产权房的态度
    7.2 小产权房案例分析
        7.2.1 广州市白云区小产权房案例分析
        7.2.2 湖南省永州市小产权房案例分析
    7.3 小产权房问题与城乡住宅用地产权能差异的联系
        7.3.1 城市住宅用地居住保障权能弱势催生小产权房需求
        7.3.2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残缺诱致小产权房供给
8.面向未来:土地权能的本质回归与国家发展的转型需求
    8.1 新时代背景:城乡融合下的乡村振兴与城市发展
        8.1.1 城市发展带动和支撑乡村振兴
        8.1.2 乡村振兴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8.2 住宅用地权能回归助推城乡融合发展
        8.2.1 农村宅基地资产权能的回归与乡村振兴
        8.2.2 城市住宅用地居住权能的回归与城市发展
    8.3 以乡村振兴和城市发展为导向的住宅用地制度创新
        8.3.1 基于居住权能回归的城市住宅用地产权制度改革
        8.3.2 基于资产权能回归的农村宅基地产权制度改革
9.研究总结
    9.1 研究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9.2.1 不足之处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6)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文献特征
    2.2 国内教育税收相关研究
    2.3 国外教育税收相关研究
    2.4 文献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教育税收制度理论基础
    3.1 教育税收制度理论分析框架
    3.2 教育税收经济学理论
    3.3 教育税收法理基础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教育税收制度的现状分析
    4.1 我国教育税收制度沿革
    4.2 我国教育税收制度现存问题
    4.3 我国教育税收制度问题根源剖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国外教育税收制度研究与启示
    5.1 国外教育税制度实践
    5.2 国外税收优惠制度实践
    5.3 国外教育税收制度研究启示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设计
    6.1 教育税开征的基本原则
    6.2 教育税的税收要素界定
    6.3 教育税的税收优惠设置
    6.4 教育税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实证分析: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政策有效性验证
    7.1 模拟实证:教育税财政充足性定量分析
    7.2 检验实证:教育税收对教育资源分配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后记

(8)浅谈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一、加强对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的必要性
    (一) 商品房销售面积“短斤缺两”情况严重
    (二)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纠纷猛增
    (三) 商品房销售面积应当纳入法制管理的轨道
二、立法的依据、宗旨和主管部门
    (一) 立法的依据
    (二) 立法的宗旨
    (三) 主管部门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的主要内容
    (一) 规范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行为
    (二) 加强对商品房销售面积测量机构的管理
    (三) 严厉查处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违法行为

四、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论文参考文献)

  • [1]棚户区改造方式对于房价与居民消费的作用[D]. 方诚. 山东大学, 2021(11)
  • [2]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宁夏回族自治区禁毒条例》等七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J].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 2021(03)
  • [3]广州市房地产市场政府监管研究[D]. 祝永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4]金融杠杆与资产价格泡沫:影响机制及其监控研究[D]. 冯文芳. 东南大学, 2020(02)
  • [5]城乡住宅用地权能差异研究 ——城市发展与乡村振兴的双重维度[D]. 莫智斌. 浙江大学, 2019
  • [6]基于可持续供给的教育税收制度研究[D]. 冯骁.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
  • [7]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和规范市级权力清单的通知[J]. 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4)
  • [8]浅谈商品房销售面积的计量监督管理[J]. 潘光政. 上海计量测试, 2000(02)
  • [9]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施行[J]. 李静. 建筑工人, 2000(01)
  • [10]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住房城乡建设系统行政处罚裁量基准(2015年版)》的通知[J].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北京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02)

标签:;  ;  ;  ;  ;  

商品房销售面积计量监督管理办法实施办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