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题库与CAI复习课件的常用探讨

体检题库与CAI复习课件的常用探讨

一、医学考试题库与CAI复习课件共用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竺鸿道[1](2020)在《智能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以一元二次方程式教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观察2012、2015、2018三年的PISA测验结果及调查报告可知,在2012年上海独立代表参加,阅读、数学、科学所得到名次皆为世界第一,部分成绩远超其他国家(地区),表示国内的教育质量在世界性的比较下,依然具有一定的竞争力,但是从2012、2015二年的PISA报告内容可知,国内受测地区学生的每周学习时间及在回家作业上所花费的时间皆在所有受测国家(地区)中位在前列,长时间的学习及大量的回家作业在整体应试的环境之下,似乎是无法避免的问题,避免过度的反复练习及如何为教师及学生减负成为重要的课题。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教育也随之兴起,由国外的慕课、可汗学院首先引领风潮,国内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及宽带快速普及的状况之下,各式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纷纷出现。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家长传统观念,GDP的快速成长、新技术的开发各种条件共同的支持下,K12区块也涌现了许多相关产品,其中题库系统也是其中一个重要项目。题库系统可分为有教师参与的被动型与没有教师参与的主动型,被动型的题库系统教师自题库中选题,组成试卷之后布置给学生做答;主动型的题库系统不需要教师选题布置,学生进入系统之后即可选择相关题库进行做题,系统依照学生能力指派相关试题,并且随着学生答题的结果动态调整应投放的试题。在学生做答之后,系统会统计学生做答情况,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及教师。本研究分为三个部分:(1)设计开发题库系统;(2)提出题库系统智能化方案;(3)题库系统介入教学活动的观察。系统经过三年的时间,调研教师及学生的需求、设计系统各项功能点、实际开发,目前已完成前台、后台、数据库三个部分,前台分为教师端及学生端,教师端可以为教师提供群组管理、题目录入管理、作业卷管理、作业卷布置、作业卷批改、成绩查询、讲解录入管理等各项功能;学生端可以为学生提供加入群组、写作业、查询作业报告等功能。教师可利用系统选题,系统自动依照教师所选试题匹配相关的巩固卷与提高卷,配合教师设定的投放标准提供给学生。系统可在下次上课之前将学生答题的状况反馈给教师,作为教师设计课程内容及教材、教法的参考。题库系统智能化方面,本研究提出“学生能力指数”与“试题难度指数”二个相关参数,学生在题库中的答题结果,利用试题难度指数给定函数计算给定每个题目客观的试题难度指数,再以所计算出的试题难度指数配合学生答题结果,利用学生能力指数给定函数计算给定每个学生相应的学生能力指数。接着按照学生能力指数将相近能力的学生分区,计算这一区的学生能力指数可答对的最大试题难度指数的题目,完成学生能力指数与试题难度指数的匹配关系表。学生在做题时系统可依照这样的对照关系自题库中选出适合的题目,在学生做答的过程中,再利用学生能力指数调整函数对答题学生的学生能力指数进行动态的修正,逼近当时学生真实的学生能力指数。如此方式可以只由系统与学生的交互关系中,让题库系统智能化起来,依照学生的需求投放他所需要的试题。完成系统开发及题库系统智能化设计方案之后,研究者与学校教师进行合作,由教师在学习活动中自由利用系统,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分别是题库录入、题库系统的试用、题库系统介入学习活动。观察所得到结果,题库中每个试题都依智能化设计被给定试题难度指数,参与的学生也同时被给定了学生能力指数,系统也进行了简单的匹配。在研究的过程中,学生及教师确实达到了原本系统设计的初步目标,让学生在答题后能够立刻针对错题进行学习,提供教师即时的学生答题结果反馈,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展望基于新技术开发的智能题库系统在教学上可以为提供几个方面帮助:1、为教师及学生减负,改善教师工作负担,提供教师更准确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个性化学习,作为学习及教学的自我记录。2、提供优质教育源,将教育资源利用最大化,协助教师发展,平衡地区教育差异。3、题库系统大数据的利用,发现原有的未知可能,协助信息调查及实施教学研究。

李影影[2](2020)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文中认为目的1.描述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进一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2.探讨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措施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提升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提供新的实践思路。方法本研究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构建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通过回顾往年文献,和分析政策,采用便利抽样法对安徽省亳州市227名社区居民开展问卷调查,分析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在健康信念模式的指导下,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干预方案初稿,经专家小组会议和预实验后,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第二部分:评价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效果采用量性研究和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同评价干预效果。①量性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安徽省亳州市富荣花园和天润花园小区各35名居民,通过抛硬币法,随机将富荣花园小区居民作为对照组,天润花园小区居民为干预组。对照组给予社区常规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人员共同为居民实施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采用中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量表和健康行为能力自评量表进行量化评分,比较和分析干预前后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和健康行为能力的得分情况。②质性研究:干预结束后,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干预组10名居民进行半结构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第一部分:居民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为(21.73±7.25)分。通过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在年龄、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方面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学历和平均每天上网时间是影响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的因素。院校师生和社区工作者共同为居民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居民向师生提供改进意见,社区医务人员和教师针对遇到的问题定期给予护生指导,护生定期写反思汇报,教师与护生相互讨论交流,教师根据各方反馈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传染病护理学教学。干预主题:感知传染病、认识传染病健康素养、传染病总论、提升传染病信息素养、消化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接触传播疾病防治知识、动物疫源性疾病防治知识、血液/体液传染病防治知识、饮食指导、运动指导、心理指导、睡眠指导、巩固知识、保证依从、巩固练习、回顾总结、健康行为;干预形式:团体干预和个体干预。干预时间为8周,共计13次,每周1~2次,每次35~50分钟。第二部分:1.量性研究(1)两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得分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对干预前基线水平矫正后,干预组居民干预后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预防和传染病的治疗与管理维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干预组居民在传染病健康素养总分、传染病治疗与管理、对病原体和传染源的辨认维度得分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分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干预前两组居民和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各维度得分,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和营养维度得分明显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在干预组中,干预后居民健康行为能力总分、营养和运动维度得分较干预前增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质性研究通过分析居民的访谈资料,提炼出3个主题,即①居民获益良多:增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升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传染病防治技能、提高传染病信息素养;②居民战胜困难:克服自我惰性、控制自我饮食、改变自我作息;③居民共同期待:提高护生沟通能力、丰富干预内容、丰富干预形式。结论(1)居民的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受其自身的学历和每天上网时间影响。(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可操作性强,能够提高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促进其形成健康行为。

周林芝[3](2020)在《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教学清晰性一直是教师教学研究领域非常受关注的教师行为。本研究聚焦于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主要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当前大学专业课教师教学清晰性如何?哪些因素影响了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评价?具体而言,本研究使用国外学者编制的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估工具,通过对样本学生的问卷调查,描述了大学教师在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专业课中的教学清晰性状况;分析了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五个维度——流畅性、教学容量、师生互动、连贯性、教学结构在十一个具体因素上表现出的差异;探究了教师教学投入、教师知识、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学生学习动机四个因素对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五个维度的具体影响情况。本研究一方面为大学教学管理人员评估教师教学清晰性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工具,另一方面可为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清晰性提供帮助。本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首先,教师教学清晰性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不同。教学容量在五个维度中得分最低,可见当前大学教师设置的教学内容量与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不够匹配。在五个维度中,连贯性维度的得分最高,说明大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较少提供多余的信息。另外,教师需要更加主动地与学生互动,也需要提高讲课思路的逻辑性。其次,不同群体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评价存在差异。女生对于教师教学清晰性的评价高于男生;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总体评价随学历层次升高呈U型变化;学科为教育学的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评价高于其他人文社科学生和理工科学生。基于学生视角,不同群体教师的教学清晰性存在差异。师生互动维度存在教师性别差异,女教师得到的评价高于男教师;随教师职称和年龄上升,学生对其流利性的评价也上升。课程因素也会影响学生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评价。上必修课的教师在师生互动和教学结构方面做得更好,在教学容量方面则不如上选修课的教师;当班级人数少于20人时教师教学清晰性最佳,当班级人数超过80人时教师教学清晰性最差。再次,教师教学投入对教学清晰性各维度均有积极影响,但教师在意学生评价对连贯性维度有负向影响。教师知识对教学清晰性有积极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投入既直接正向影响教师教学清晰性,又是教师教学投入影响教学清晰性的中介因素。学习动机既直接正向影响教师教学清晰性,又是教师教学投入和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关系中的调节变量。学生外部学习动机对教学容量维度有负向影响。最后,本研究对教师提高自身教师教学清晰性提出如下建议:教师应提高教学投入、丰富自身知识、合理控制教学容量、主动与学生互动、提高讲课思路的逻辑性、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重视激发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本研究也对学院和学校提出两条建议:为教师清晰教学创设环境;组织教师参加教学培训,建立教学激励制度。

刘梦瑶[4](2020)在《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教学资源是汉语课堂中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也是推动汉语教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汉语教学资源面临着数量短缺、质量参差不齐、传统教学资源缺失活力的问题,而“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让人类社会知识的创造、传播和获取途径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同时也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手机软件,又称“Application”(以下简称APP)作为网络学习与教学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方式,促进了教学资源向数字化方向转变。为进一步了解汉语国际教育APP的现状、分析其发展趋势,首先,笔者收集了 143款汉语国际教育APP,提取有效信息建立数据库,从平台概况、平台结构与功能、平台内容、运营情况四个维度对其进行调查分析。其次,选取了一款“在线型”典型APP(“优攀汉语”)和一款“资源型”典型APP(“漫中文”)作为个案分析,对平台授课教师、学生和运营人员进行结构性访谈,对平台内容进行分析,总结了其优势与不足。再次,以国内外多所大学的留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了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问卷调查,从APP的使用、需求与评价三方面进行了调查,发现了汉语国际教育APP建设存在市场不健全、教学资源数量与质量参差不齐、盈利模式不成熟等问题,并分析了其未来发展趋势。基于以上调查与分析,本文对汉语国际教育APP建设提出改进建议,如: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平台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平台激励机制,增加交互设计;以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提高教学资源质量;加强用户行为分析,运用新技术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等,力图为未来汉语国际教育APP的开发与完善提供思路与借鉴,促进APP的优化升级。

毛蓉[5](2018)在《基于“微课”的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教育教学改革也在朝着信息化方向迈进,人们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变成随时随地碎片化的学习,微课这种新型教学资源就在此大环境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高中化学知识点繁多,许多化学原理和概念抽象难以理解,微观粒子肉眼无法直观看到,对于本身具有危险性,污染环境,现象转瞬即逝或者反应较慢的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教学存在着许多困难,面对这些问题,短小精悍、灵活性强、情景真实、内容精简的“微课”的出现为化学课程教学变革提供了契机。本研究选择“化学微课”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验证课前、课堂、课后三种不同微课应用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可行性,探讨这三种模式的微课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找到化学微课三种应用模式的使用策略。通过文献和理论研究,对微课的概念、特点以及教学模式有了基本的认识,并开发了不同类型的化学微课;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三种不同微课教学模式的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利用调查问卷和访谈得出了研究的结论:(1)课堂嵌入模式的微课教学能更大程度提高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2)课后复习拓展模式的微课教学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3)基于微课的化学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论文一共有五章。第一章介绍本研究问题的提出,微课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内容、思路、方法和意义;第二章主要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了微课、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等核心概念的梳理,重点分析了微课的特点以及微课的三种不同应用模式;第三章主要是课堂实践的实验研究,包括了研究的设计、研究的工具和具体的实施过程及实施案例,探讨三种不同应用模式的微课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学业成绩的影响;第四章对本研究学生问卷调查、学生访谈以及学业成绩的结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第五章得出了研究的结论并根据研究的结果提出了不同微课应用模式的使用策略,并叙述了本研究的启示和展望。

彭锦[6](2018)在《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文中提出十三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推动新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要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MOOC作为一种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深入发展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也是现代教育中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它具有大规模、开放性、自主性等特点。MOOC的应用和推广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扩大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有着巨大的作用。学分制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以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加上其课程选择的灵活性、学习过程的指导性、弹性学制的机动性、学习内容的宽广性以及人才培养的适应性等特点而迅速地得到推广和不断的发展、完善,被世界各国高等学校采纳并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民办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面临着师资不足、教学资源匮乏等诸多困难,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利用MOOC这一现代化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是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问题的有效办法。本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法、调查访谈法、案例分析法和网络学习法,基于MOOC这一视角,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论文首先音剖析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如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等等。为了解决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提出利用MOOC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推进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论文探讨了 MOOC的特征及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实施的作用和影响,指出(1)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资源,促进了精品课程建设,从而助推学分制改革;(2)MOOC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的实施解决了优秀教师资源不足问题,提高了整体教师队伍质量;(3)MOOC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从而有利于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顺利推行。论文概括了当前民办高等学校运用MOOC推行学分制可以采用的几种模式:1)自助课程+课程证书认证模式;2)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3)联盟高等学校课程平台选课+高等学校间学分互认模式。并以D校为例,借助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设计了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该方案对部分高等学校实行的购买第三方课程平台选课+学校学分认证模式的实践探索进行了概括、总结和提炼,上升到理论高度,以期为更多的民办高等学校进行基于MOOC的学分制改革提供参考。该方案对D校原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必修课的比例,扩大了选修课的比例,并且以优质的、丰富的MOOC通识教育综合素养选修课程替代了原有的狭窄的、贫乏的跨专业选修课程,同时对学分管理及收费制度做了设计。为保证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顺利实施,论文还探讨了实施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的保障策略,包括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网络等后期服务和管理保障等。本研究的创新之处有三点:(1)视角的创新。以MOOC这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为切入点对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进行研究,构建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全新模式和路径,这为探索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改革的新路子打开了视野。(2)内容的创新。论文以尔雅通识教育MOOC平台为依托,设计出基于MOOC的民办高等学校学分制方案,这对创新民办高等学校的教学模式及人才培养方式具有开拓性意义。(3)方法的创新。本论文运用网络学习法,依据网络学习的特点进行MOOC课程的设计和教学,注重学生学习的广阔性、互动性、自由性和精服务,从而凸显了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的优越性。本研究对深化民办高等学校的学分制改革,加快民办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推进民办高等学校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进程,促进民办高等学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谢洁[7](2013)在《增强习题分析指导的课程学习与作业管理应用系统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教育信息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辅助教学给传统课堂教学带来了冲击,是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学模式在不断样化,教育方法也在不断与时俱进。目前,网络考试系统作为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有利手段,不仅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实现了教务的自动化管理。同时借助计算机网络,学生的在线考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本文从中学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教育系统内的在学考试以及作业的管理现状,结合教育现代化的需求,对原有考试系统进行改进设计,利用结构化设计对本系统的功能模块进行了细分,通过对网络及多媒体等技术的综合运用,完成了本系统在新增功能方面的详细设计,进一步增强其在辅助教学方面的特性,以真正达到为中学教育服务的目的。本系统为了增强原有考试系统在习题指导的课程学习和作业管理应用方面的功能,除了采用B/S架构,ASP+ACCESS2010技术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外,还运用验证码识别技术、系统组卷技术、图表和文件上载技术等关键技术作为依托,扩充了考试系统在教学方面的功能。新增的功能主要包括作业管理功能,在线课程学习功能,习题辅导答疑功能和手机成绩查询功能,充分展现了本系统的特色和亮点设计,对中学教学具有实际意义。其中作业管理功能包括教师布置作业和学生上传作业;在线课程学习功能提供多种教学资源的下载和学习;习题辅导答疑功能提供在线答疑和自动答疑两种方式;手机成绩查询功能是利用手机终端来接受信息。改进后的考试系统由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三大角色构成。其中,系统管理员的功能包括用户管理模块、科目管理模块、课件资源管理模块、信息发布模块等;教师的功能包括在线课堂模块、题库管理模块、辅导答疑模块、作业管理模块等;学生的功能包括在线交流模块、在线学习模块、考试/作业模块等功能。基于考试系统在增强习题分析指导的可生学习与作业管理应用系统的开发,实现了教学无纸化管理,为教育资源短缺的中学教育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系统应用实践表明,本系统有效加强了师生间的交流和联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有利的教育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王杨[8](2012)在《医用考试系统的分析、设计》文中指出传统的考试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今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它繁重的工作流程也无形中成为人们组织考试、进行考试、统计考试信息工作的一种压力。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在线考试系统已在诸多领域中成为标准的考试方式。本课题的主要工作就是针对在线的网络考试系统需求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网络实时的医用考试系统,并对其应用情况做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撰写论文。本考试系统的设计主要从医用考试系统的需求分析入手,通过对用户角色,题目类型,功能需求,系统流程,错误处理,安全机制和数据库7部分内容进行了具体分析,设计出一个适合医学生的网络实时考试系统。在系统的设计中,对于题库管理设计部分实现了对各种题型的操作;试卷抽卷部分采用随机选取法作为组卷算法,配以人工调整,实现了自动组卷的功能;数据库方面,采用Oracle9i作为系统的数据库,使系统具有更好的网络数据访问能力。安全方面,系统使用session进行访问控制,利用表单数据进行基本的身份验证。系统应用临床实践应后,重点对系统内计算机模拟病例部分的使用情况做了分析及评估。与其它网上考试系统相比,本考试系统更具有针对性,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及医疗行业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学习、检测平台。

陈春花[9](2011)在《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潜力与误区》文中研究表明新修订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义务标准都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很多教师在使用它时存在“误区”,没有使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在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本文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点与误区进行了分析与总结。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第一,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现状及意义。第二,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潜力。第三,运用文献分析法研究了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本文难以归纳和总结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所有优点和误区,期望能以此吸引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找到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与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模式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

丁颢[10](2009)在《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研究主要是想通过对网络教育和视觉传达的本质进行探讨,从教育学、心理学、艺术学、信息科学、教育技术学、神经生理学、信息加工理论、人本理论等等视角论证: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的发生机制及其应对策略。同时,通过进行实验设计,探索性地制定出一套验证的机制或体系;针对网络教育平台中视觉传达出现的各种效应进行分类,避免不良效应的发生,弘扬优良效应;最后,结合研究实践及其结论提出相关的心理对策,给教育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研究要探究的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1)界定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与传统教学的视觉传达效应。(2)探讨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视觉传达形式及其效应。(3)剖析信息传播中视觉传达效应与信息呈现方式的关系。(4)分析网络教育平台中视觉传达效应发生的机制及其原因。(5)构建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视觉传达效应的理论模型。(6)提出能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启示的心理应对策略。研究模块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七个部分,即第一部分:概述。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价值、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结构等。第二部分:网络教育综述。主要介绍了网络教育的本质、范畴、范式及其与网络教学的关系。第三部分:网络教育平台研究综述。阐述了网络教育平台及其结构、网络教育平台中的学习因素分析以及网络教育平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第四部分:视觉传达及其效应研究综述。主要介绍视觉传达、视觉传达效应的深层思考、视觉文化中媒体技术构建的体察范式以及对视觉传达中技术的理性审视。第五部分:视觉传达效应实验研究。通过情绪启动的视觉传达实验、基于内容呈现的视觉传达实验,采用实验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并进行统计结果分析,提出基于认知风格和社会性软件的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习方式的应用建议。第六部分:心理效应与心理对策。介绍了心理效应及其分类,提出了相关的心理对策。第七部分: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对全文进行归纳总结,并对后续研究作出进一步的引申与展望。本论文研究特色和创新点在于:(1)将视觉传达理论引入到网络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来;(2)将艺术设计理念和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心理研究进行拟合与整合;(3)所提出的心理对策将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学习者的学习效能。通过实验设计与问卷调查,分别对以下四个方面进行验证性研究:第一、网络教育平台中情绪启动的视觉传达效应实验研究,目的是要发现情绪对学习者信息注意与信息选择的影响;第二、基于内容呈现形态(静态)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目的是探究与检测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静态内容的感知与接受偏好状况;第三、基于内容呈现形态(动态)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目的是探究与检测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动态内容的感知与接受偏好状况;第四、探索分析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内容呈现形态(综合/混合)的视觉传达状况,目的是探究与检测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综合呈现形态内容的感知与接受偏好状况及其之间的关系。最后,总体上得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结论。第一、网络教育平台中情绪启动的视觉传达效应实验研究结论(1)经过两次预测,一次正式施测编制的《情绪启动的词一图愉悦度评定表》共30个题目,包含了三个维度,分别是自尊水平、情绪效价和行为决策。问卷中的各个分量表具有中等以上的信度水平,总问卷的信度是O.82,具有良好结构效度。(2)实验结果总体上呈现心境一致性效应,在积极情绪时注意积极词语较多,在消极情绪时注意消极词语较多。并且,我们注意到对积极词语的注意受情绪的影响较为显着,虽然对消极词语的注意没有因情绪状态而产生显着差异,但在积极情绪下注意到的积极次数明显多于消极情绪。(3)根据Moray所指出的注意的实质和特征的六个方面,即:一、选择性,选择一部分信息;二、集中性,排除无关刺激(信息);三、搜寻,从一些对象中寻找其中一部分;四、激活,应付一切可能出现的刺激;五、定势,对特定的刺激予以接受并作出反应;六、警觉,即保持持久的注意。由此,我们推论,学习者在某种情绪下会相应的倾向于注意与情绪状态相一致的词语,是因为他们对定势和言裥缘淖饔?使与情绪状态相一致的词语易化,更易于被接受和作出反应;而与情绪状态相异的刺激则容易被排除而过滤掉;倘若两个同时被看到,学习者对与情绪一致的词语的印象更加深刻,从而选择一致的内容来进行认知加工,这也符合人们认知的常理。(4)研究中发现,情绪启动对学习者的认知具有明显的主效应,并且对学习者的自尊水平和行为决策上具有显着效应。(5)研究中还发现,学习者中男性在中性情绪下倾向于积极的内容,而女性则倾向于消极的内容。依据这一现象我们推论,可能是女性的自我保护机制较强而对消极的内容有较强的警觉性,对消极内容较敏感所致。(6)注意的倾向性总体上呈现心境一致性效应。第二、基于内容呈现形态(静态)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结论(1)在内容呈现的方位上,“左”边的信息存在明显的优势,这符合大陆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因目前还没有采用港澳台地区,即喜好竖行阅读习惯的地区的被试)。(2)学习者在接受内容上,人物信息相对物品更容易记住,表明人物信息的接受度更高。(3)在内容呈现的“上一下”方位上,“上”边的信息接受度更高。(4)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量出现消减倾向,这可能与疲劳效应有关。第三、基于内容呈现形态(动态)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结论(1)在内容呈现的左右方位上,“左"边的信息存在更加明显的优势,这符合大陆学习者的阅读习惯(因目前还没有采用港澳台地区即喜好竖行阅读习惯的地区的被试)。(2)学习者在接受内容上,人物信息相对物品更容易记住,表明人物信息的接受度更高。(3)在内容呈现的“上一下”方位上,“上”边的信息接受度更高。(4)在限时同样的情况下,记忆量随时间推移,相比静态条件有所增加,这可能与刺激学习者积极加工有关。第四、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内容呈现形态(综合/混合)的视觉传达状况分析(1)在内容呈现的左右方位上,“左”边的信息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动、静态呈现方式作用下学习者的记忆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动态效果明显优于静态。(2)学习者在接受内容上,人物信息相对物品更容易记住,表明人物信息的接受度更高,且表现出动态呈现方式的信息学生记住的量更大,不过随着“动"的速率加快、频次增多反而出现负效应。(3)在内容呈现的“上一下”方位上,“上”边的信息接受度更高,但动、静态呈现方式作用下学习者的记忆效果差异程度不太明显。(4)从呈现方式上来说,动静态之间的相关并不显着,但存在一定的差异。(5)从统计分析来看,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对内容呈现形态(综合/混合)的视觉传达除了方位的“左”、“上”、内容的“人”的接受效应显着有较大差异外,其他并不明显,这说明还有很多其他因素影响着网络教育平台中学习者的视觉传达,有待于进一步地研究与探讨。

二、医学考试题库与CAI复习课件共用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医学考试题库与CAI复习课件共用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以一元二次方程式教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教育公平化
        1.1.2 学生与教师的负担
    1.2 核心术语
        1.4.1 在线教育
        1.4.2 人工智能
        1.4.3 大数据
    1.3 研究问题
    1.4 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局限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学习目标
    2.2 数学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2.3 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2.4 教师的数学信念
    2.5 数学的教学情境
    2.6 科技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6.1 在线教育
        2.6.2 国内外在线学习系统
    2.7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
    3.2 研究对象
        3.2.1 学校及培训班
        3.2.2 教师
        3.2.3 学生
        3.2.4 教材内容
    3.3 研究思路与流程
        3.3.1 研究思路
        3.3.2 研究流程
    3.4 研究工具
        3.4.1 试题
        3.4.2 问卷与访谈
        3.4.3 课堂观察与视频分析
    3.5 研究的效度与伦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题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4.1 开发前作业
        4.1.1 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4.1.2 系统设计目标与需求解决方案
    4.2 系统设计
    4.3 前台系统开发
        4.3.1 教师端
        4.3.2 学生端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题库系统智能化算法
    5.1 现行题库系统的常见算法及问题
    5.2 题库系统智能化算法
    5.3 智能题库系统的建立
    5.4 智能题库系统的应用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题库系统的应用案例及分析
    6.1 题库系统介入学习流程及应用
    6.2 题库系统在学校教学的应用
    6.3 数据分析
        6.3.1 整体数据分析
        6.3.2 错题课例分析
        6.3.3 二位同学的数据比较
    6.4 问卷及访谈
        6.4.1 教师
        6.4.2 学生
    6.5 题库系统在培训教学的应用
    6.6 数据分析
    6.7 问卷及访谈
        6.7.1 .教师
        6.7.2 .学生
    6.8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1.1 题库系统设计与开发
        7.1.2 题库系统智能化解决方案
        7.1.3 题库系统在学习上的应用
    7.2 研究展望
        7.2.1 为教师及学生减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方案
        7.2.2 提供优质教育源,平衡地区教育差异
        7.2.3 题库系统大数据的利用
    7.3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外文文献
附录

(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引言
    1 研究背景
        1.1 立题依据
        1.2 相关概念及操作性定义
        1.3 国内外文献回顾
        1.4 小结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理论依据
    4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研究
    1 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2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社区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的构建
        2.1 初步建构干预方案
        2.2 修订干预方案
        2.3 形成干预方案实施稿
第二部分 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实践
    1 量性研究
        1.1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质性研究
        2.1 研究内容和方法
    3 结果
        3.1 量性研究分析结果
        3.2 质性研究分析结果
    4 讨论
        4.1 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水平得以提升
        4.2 居民健康行为能力得以提高
        4.3 护生亟需提升沟通能力
        4.4 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方案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4.5 对进一步开展传染病健康素养干预活动的思考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我国居民传染病健康素养现状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3)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问题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概念界定
        二、有效教学研究中的教师教学清晰性研究
        三、教师教学清晰性结构研究
        四、教师教学清晰性量表研究
        五、教师教学清晰性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及中介因素的研究
        六、教师教学清晰性提高策略研究
        七、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二、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二章 评估框架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估框架来源及依据
        一、教师教学清晰性评估的理论基础
        二、教师教学清晰性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评估框架与研究假设
        一、操作化定义
        二、研究假设
    第三节 研究工具
        一、问卷预调查与修订
        二、正式问卷验证
    第四节 样本情况
        一、项目分析
        二、信效度检验
        三、探索性因素分析
第三章 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及差异分析
    第一节 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及差异
        一、教师教学清晰性总体情况
        二、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差异分析
    第二节 流利性现状及差异
        一、流利性的描述统计
        二、流利性的差异分析
    第三节 教学容量现状及差异
        一、教学容量的描述统计
        二、教学容量的差异分析
    第四节 师生互动现状及差异
        一、师生互动的描述统计
        二、师生互动的差异分析
    第五节 连贯性现状及差异
        一、连贯性的描述统计
        二、连贯性的差异分析
    第六节 教学结构现状及差异
        一、教学结构的描述统计
        二、教学结构的差异分析
    第七节 结果分析
        一、教师教学清晰性在各维度上的表现不同
        二、教师教学清晰性存在一定差异
第四章 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一节 教师教学清晰性与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一、教师教学投入与教学清晰性的关系
        二、教师知识与教学清晰性的相关性
        三、学生课堂学习投入与教师教学清晰性的相关性
        四、学生学习动机与教师教学清晰性的相关性
    第二节 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机制
        一、教师教学投入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
        二、教师知识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
        三、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
        四、学生学习动机对教师教学清晰性的影响
        五、教师教学投入影响教师教学清晰性的模型分析
    第三节 结果分析
        一、教师教学投入对教学清晰性有积极影响
        二、教师知识对教师教学清晰性有积极影响
        三、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和学习动机对教师教学清晰性有积极影响
        四、教师教学投入、学生课堂学习投入、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清晰性构成了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建议
    第一节 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现状及差异
    第二节 教师教学清晰性影响因素与机制
    第三节 对提升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的意见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Ⅰ
附录 Ⅱ
附录 Ⅲ
附录 Ⅳ
附录 Ⅴ
后记

(4)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意义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动态
        一、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的界定
        二、数字化国际汉语教学资源研究
        三、汉语国际教育APP研究
        四、研究评述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与内容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第一章 基于数据库的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概况
        一、APP基本分类
        二、APP排行
        三、APP基本信息
    第二节 APP平台结构与功能分析
        一、APP平台结构分析
        二、APP平台功能分析
    第三节 APP内容分析
        一、APP教学资源形式分析
        二、APP教学资源内容分析
    第四节 APP运营情况
        一、APP收费情况
        二、APP推广情况
第二章 “优攀汉语”与“漫中文”的个案分析
    第一节 样本选择与分析维度
        一、样本选择依据
        二、APP基本情况
        三、分析维度
        四、访谈调查设计
    第二节 “优攀汉语”个案分析
        一、内容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三、总结
    第三节 “漫中文”个案分析
        一、内容分析
        二、访谈分析
        三、总结
第三章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分析
        一、调查设计与调查对象
        二、APP使用情况分析
    第二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教学资源需求与评价分析
        一、需求分析
        二、评价分析
第五章 思考与启示
    第一节 汉语国际教育APP的优势与不足
        一、汉语国际教育APP优势
        二、汉语国际教育APP中存在的不足
        三、汉语国际教育APP发展趋势
    第三节 对汉语国际教育APP的发展建议
        一、以需求为导向,提高平台资源利用效率
        二、完善平台激励机制,增加交互设计
        三、以教学资源库为依托,提高教学资源质量
        四、加强用户行为分析,运用新技术进行资源设计与开发
结语
    第一节 回顾与总结
    第二节 本文创新点
    第三节 研究不足及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个案访谈记录
    附录二 汉语国际教育APP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致谢

(5)基于“微课”的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1.1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1.1.2 学习方式的变革
        1.1.3 化学学科的独特性
        1.1.4 培养学习兴趣是深化素质教育的需要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的思路
        1.4.2 研究的方法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微课
        2.1.1 微课的概念
        2.1.2 微课的特点
        2.1.3 微课的应用模式
    2.2 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
        2.2.1 学习兴趣
        2.2.2 化学学习兴趣
        2.2.3 学习态度
        2.2.4 化学学习态度
3 研究的设计
    3.1 研究的对象
    3.2 研究的工具
        3.2.1 调查问卷
        3.2.2 访谈
        3.2.3 化学学业成绩测试卷
    3.3 研究的实施
        3.3.1 研究时间
        3.3.2 研究材料
        3.3.3 实施过程
        3.3.4 实施案例
4 研究的结果
    4.1 实验前测结果
    4.2 实验后测结果
        4.2.1 课前预习模式的微课教学效果
        4.2.2 课堂嵌入模式的微课教学效果
        4.2.3 课后复习拓展模式的微课教学效果
        4.2.4 不同模式的微课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
    4.3 学生对基于微课的化学教学评价
    4.4 学生访谈结果
5 研究的结论与反思
    5.1 研究的结论
        5.1.1 不同微课应用模式对学生化学学习效果的影响
        5.1.2 不同微课应用模式的使用策略
    5.2 研究的反思
        5.2.1 研究的启示
        5.2.2 研究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附录3
致谢

(6)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创新点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内相关研究
        1.2.2 国外相关研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1.4.1 研究的重点
        1.4.2 研究的难点
        1.4.3 研究的创新点
2 相关概念解析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解析
        2.1.1 MOOC的定义
        2.1.2 民办高校的概念
        2.1.3 学分制及其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多元智能理论
        2.2.2 公共产品理论
        2.2.3 网络学习环境理论
3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 基于四所民办高校的调查
        3.1.1 调查对象、方法和过程
        3.1.2 调查内容和结果
    3.2 民办高校实施学分制面临的问题分析
        3.2.1 学科专业设置单一,课程面狭窄
        3.2.2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3.2.3 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不尽合理
        3.2.4 基本教学条件不够完善,管理水平相对滞后
        3.2.5 学生选课盲目缺乏导向,学习自主性不强
        3.2.6 制度不全与保障缺失
4 MOOC的特征及其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1 MOOC的特征
        4.1.1 大规模
        4.1.2 开放性
        4.1.3 个性化
    4.2 MOOC的技术背景
        4.2.1 MOOC平台的功能
        4.2.2 MOOC平台的基本技术架构
    4.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影响
        4.3.1 现实与契机
        4.3.2 MOOC促进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几种模式
        4.3.3 MOOC对民办高校学分制改革的积极作用
        4.3.4 民办高校利用MOOC进行学分制改革的有利条件
5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以D校为例
    5.1 D校的基本情况
        5.1.1 学校概况
        5.1.2 D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
    5.2 D校基于MOOC的学分制方案设计
        5.2.1 指导思想
        5.2.2 设计原则
        5.2.3 设计思路
        5.2.4 方案构架
6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实施的保障策略
    6.1 制度保障
        6.1.1 建立健全教学管理制度
        6.1.2 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制度
        6.1.3 建立健全导师制
        6.1.4 建立健全收费制度
        6.1.5 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
    6.2 经费保障
    6.3 后勤保障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的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访谈提纲
附录二: 民办高校学分制实施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三: 超星尔雅综合素养选修课目
附录四: 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平台介绍
附录五: 攻读博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致谢

(7)增强习题分析指导的课程学习与作业管理应用系统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本文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及技术介绍
    2.1 系统有关理论介绍
        2.1.1 网络教育学习理论
        2.1.2 教育测量理论
        2.1.3 教学设计理论
    2.2 系统开发关键技术
        2.2.1 B/S 构架
        2.2.2 ASP 技术
        2.2.3 Access 2010
        2.2.4 ADO 技术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系统需求分析
    3.1 可行性分析
    3.2 系统需求分析
        3.2.1 系统功能需求
        3.2.2 流程图
        3.2.3 数据字典
    3.3 系统非功能性需求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试系统的设计
    4.1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4.2 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4.3 功能模块设计
    4.4 系统的流程设计
    4.5 数据库设计
        4.5.1 概念结构设计
        4.5.2 逻辑结构设计
    4.6 系统安全性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系统的编码及实现
    5.1 系统实现环境
    5.2 主要功能模块实现
        5.2.1 用户管理模块
        5.2.2 题库管理模块
        5.2.3 试卷管理模块
        5.2.4 在线考试模块
        5.2.5 成绩查询模块
        5.2.6 作业管理模块
        5.2.7 在线课堂模块
        5.2.8 辅导答疑模块
    5.4 软件的运行与安装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系统测试
    6.1 测试环境及配置
    6.2 软件测试的内容
        6.2.1 系统功能测试
        6.2.2 用户界面测试
        6.2.3 系统性能测试
    6.3 软件测试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医用考试系统的分析、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CCS发展历史
        1.2.2 国内外CCS比较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本人工作
    1.5 论文组织结构
第二章 考试系统的开发所需相关技术
    2.1 引言
    2.2 计算机相关网络,网页技术
        2.2.1 C/S模式
        2.2.2 B/S模式
        2.2.3 两种模式比较分析
        2.2.4 动态网页技术
    2.3 自动组卷技术
        2.3.1 随机选取法
        2.3.2 回溯试探法
        2.3.3 遗传算法
    2.4 自动阅卷技术
        2.4.1 基于Office的自动阅卷技术
        2.4.2 基于XML的自动阅卷技术
        2.4.3 基于其它技术的自动阅卷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医用考试系统的需求分析
    3.1 引言
    3.2 用户角色分析
        3.2.1 出题角色分析
        3.2.2 参加考试的人员分析
        3.2.3 判卷的角色分析
    3.3 题目类型分析
    3.4 考试系统的功能需求分析
        3.4.1 一般考试系统的出题的功能需求分析
        3.4.2 医用考试系统的出题的功能需求分析
        3.4.3 考试系统的流程分析
        3.4.4 考试系统的数据库分析
    3.5 考卷形式与页面表达分析
        3.5.1 考卷形式分析
        3.5.2 考卷答题方式分析
    3.6 安全机制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考试系统的设计
    4.1 考试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
        4.1.1 开发工具
        4.1.2 运行环境
    4.2 医用考试系统考试的设计
        4.2.1 系统流程设计
        4.2.2 题库设计
        4.2.3 自动组卷算法设计
        4.2.4 考试系统的数据库设计
        4.2.5 用户界面设计
    4.3 系统展现
        4.3.1 登录页面
        4.3.2 医用考试系统标准考试管理的主页面
        4.3.3 医用考试系统标准考试教师监控界面
        4.3.4 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界面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考试系统的应用分析
    5.1 完成进度
    5.2 系统的测试、纠错与发布
        5.2.1 系统测试
        5.2.2 系统纠错
        5.2.3 系统发布
    5.3 计算机考试与人工考试的对比分析
        5.3.1 客观标准关联效度分析
        5.3.2 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可信度分析
        5.3.3 计算机模拟病例的难度和区分度分析
        5.3.4 计算机模拟病例考试中病例内容依赖性分析
    5.4 参加考试人员的使用情况与分析
        5.4.1 考生调查问卷
        5.4.2 考试结果反馈评价
    5.5 计算机模拟病例的使用效果评估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问题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潜力与误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研究的问题
    1.3 研究的意义
    1.4 论文的结构
第2章 文献探讨
    2.1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
        2.1.1 计算机辅助教学
        2.1.2 传统教学与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差异
        2.1.3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
        2.1.4 我国计算机辅助数学教学的背景及发展
    2.2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潜力的研究现状
    2.3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误区的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方法与工具
    3.1 研究框架
    3.2 文献分析
    3.3 案例分析
第4章 计算机辅助教学在中学数学中的潜力与误区
    4.1 计算机辅助教学概述
        4.1.1 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
        4.1.2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
        4.1.3 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原理
        4.1.4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
    4.2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潜力
        4.2.1 对数学教育的变革
        4.2.2 对数学教学内容组织方式创新
        4.2.3 能增大课堂效益
        4.2.4 能突破重点、难点
        4.2.5 为数学课“减负”
        4.2.6 使学生主体性得以体现
    4.3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误区
        4.3.1 忽视系统性的板书
        4.3.2 过于追求CAI 课件的完美
        4.3.3 教育手段等同于教育思想
        4.3.4 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了一种摆设
第5章 思考与建议
    5.1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1
        5.1.1 背景介绍
        5.1.2 案例片段与点评
        5.1.3 案例反思
    5.2 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2
        5.2.1 背景介绍
        5.2.2 案例片段与点评
        5.2.3 案例反思
    5.3 结论
    5.4 思考
    5.5 几点建议
    5.6 不足之处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10)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标
第三节 研究价值
第四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
第五节 研究方法
第六节 论文结构
本章总结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及研究回顾
第一节 网络教育综述
第二节 网络教育平台研究综述
第三节 视觉传达及其效应研究综述
本章总结 第三章 视觉传达效应实验研究
第一节 传统视觉传达设计分析
第二节 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
    实验一 基于网络教育平台情绪启动的视觉传达效应实验研究
    实验二 基于内容静态呈现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
    实验三 基于内容动态呈现的视觉传达实验研究
第三节 社会性软件应用与视觉传达
本章总结 第四章 心理效应
第一节 心理效应概述
第二节 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视觉传达心理效应
本章总结 第五章 心理对策
第一节 视觉传达下的网络教育心理对策
第二节 网络教育平台中的视觉传达心理对策
本章总结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研究局限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局限与展望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医学考试题库与CAI复习课件共用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题库系统的设计与实践 ——以一元二次方程式教学为例[D]. 竺鸿道.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9)
  • [2]基于院校—社区多维度互动的居民传染健康素养干预方案构建及实践[D]. 李影影. 郑州大学, 2020(02)
  • [3]大学教师教学清晰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周林芝.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2)
  • [4]汉语国际教育APP调查与分析[D]. 刘梦瑶. 中央民族大学, 2020(01)
  • [5]基于“微课”的化学教学对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影响研究[D]. 毛蓉. 华中师范大学, 2018(07)
  • [6]基于MOOC的民办高校学分制方案设计研究[D]. 彭锦. 武汉大学, 2018(01)
  • [7]增强习题分析指导的课程学习与作业管理应用系统开发[D]. 谢洁. 电子科技大学, 2013(05)
  • [8]医用考试系统的分析、设计[D]. 王杨. 北京邮电大学, 2012(02)
  • [9]计算机辅助中学数学教学的潜力与误区[D]. 陈春花. 苏州大学, 2011(06)
  • [10]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D]. 丁颢.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7)

标签:;  ;  ;  ;  ;  

体检题库与CAI复习课件的常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