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噬菌体展示的随机肽库被 mAb 5H5 识别的抗原表位

使用噬菌体展示的随机肽库被 mAb 5H5 识别的抗原表位

一、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论文文献综述)

杨栋强,白雪帆[1](2012)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文中指出噬菌体展示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在研究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抗原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新药开发、疾病诊断、疫苗研制以及病毒研究等方面具有广泛应用。文中就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杨栋强[2](2012)在《汉坦病毒β3整合素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文中研究说明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均是由汉坦病毒属病毒(hantaviruses)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目前全世界每年仍有5~10万HFRS和HPS病例发生,病死率因感染的病毒型别而异,自0.1%~40%不等[1-3]。我国是当今世界上受HFRS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自建国后至2010年年末,已累计发现上报出血热病例近160万,占到同期世界上总发病例数的83%以上[4]。由于HFRS多散在发生,且早期主要在农村和城镇周边中小医院救治,难以组织开展较大样本、随机、双盲和对照的临床研究,对各种治疗药物和治疗方案的评价仍缺乏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的证据,远远落后于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等高发传染病。目前临床上抗汉坦病毒感染的治疗药物仍限于利巴韦林和干扰素α等少数品种。且时至今日,美国FDA仍未批准包括利巴韦林等在内的任何针对HFRS和HPS的特效治疗药物[5]。因此,深入探讨汉坦病毒致病的分子机理,进而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和抗病毒药物仍是HFRS防治的重要任务。抗微生物肽是近些年发现的新型活性生物分子。短肽或寡肽类分子具有分子量小、抗原性弱、活性强、穿透力强、易于制备且比较容易与靶分子结合等优点,是当前治疗肿瘤和感染等疾病的有效靶向药剂。功能性多肽的筛选工作量十分浩大,需要高通量的筛选技术,而噬菌体展示技术恰好可满足该项工作的需要[6-8]。已知病毒感染靶细胞的第一步是病毒进入(entry)细胞质内,通常需要病毒吸附蛋白或表位与靶细胞的特定受体结合[9]。近年研究表明β3整合素是汉坦病毒感染靶细胞的关键受体,并且可能参与了血管屏障功能的维持,封闭或阻断β3整合素已成为抗汉坦病毒治疗研究的重要策略之一[10-11]。本研究在既往对β3整合素和汉坦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以β3整合素为靶分子,对噬菌体七肽展示库进行8轮亲和筛选,获得结合β3整合素的噬菌体蓝色克隆,挑取其中结合力比较强的克隆,测得插入其中的外源性DNA序列,并推导出各自对应的多肽序列,然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多肽序列的特性,同时行同源性分析,从而找出特异性结合且与比对序列有相似生物学特性、较高同源性的多肽序列。继之请生物公司合成这些多肽序列,用病毒感染阻断实验对这些多肽的抗汉坦病毒的活性进行初步测试,为进一步设计和获取高活性的抗汉坦病毒短肽奠定了基础。本课题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细菌生长的测定用标有不同时间的锥形瓶和摇菌管分别培育大肠埃希菌E.coliER2738,以用于噬菌体的扩增,培养相应的时间后用分光光度计测定600nm波长的OD值,最终找出最佳摇菌时间。结果发现扩增噬菌体时,最佳摇菌时间为2.5h;测滴度时,最佳摇菌时间为5.5h。2.噬菌体肽库的淘筛应用亲和富集法对噬菌体7肽库进行8轮筛选,β3整合素用量逐轮减少,并逐轮缩短结合时间,逐轮延长洗涤时间和不断增加洗涤液中Tween-20的浓度,以筛选得到高亲和力、特异性强的噬菌体克隆。结果显示每轮淘洗噬菌体数量都有较高的富集,淘筛过程中通过用不同梯度浓度的β3整合素靶分子来改变选择强度,在经过8轮淘筛后,我们筛选出与β3整合素具有较高亲和力和较高活性的短肽。3.融合基因的测序和序列分析比对随机挑取80个克隆,经过DNA测序,得到5条重复率较高结构不同的寡肽序列,分别为TGVKGPG、LPLTPLP、KLTSSPT、SPVGPLP和DHRNHLV。将上述多肽序列与汉滩型病毒囊膜糖蛋白氨基酸序列比对,发现5条短肽与汉滩病毒的囊膜糖蛋白具有较高的同源性。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这些短肽,发现他们具有与同源序列相似的等电点和典型的疏水性。结论:通过对噬菌体展示肽库的淘筛,获得若干与β3整合素结合并具有潜在抗汉滩病毒的多肽,为进一步设计和获取高活性的抗汉坦病毒短肽奠定了基础。

吴东明[3](2011)在《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模拟抗原表位的初步筛选》文中提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病(Spring Viraemia of Carp, SVC),是鲤科鱼类的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性、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能感染四大家鱼和其他几种鲤科鱼类,经常在鲤科鱼类中流行,并导致患病鱼大量死亡,危害严重。所以我国农业部将SVC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一、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名录》(1992)中的二类动物疫病,同时国际动物卫生组织也将SVC列为必须申报的疫病。因SVCV多发生于春天气温升高时,由此得名。其病原微生物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pring Viremia of Carp Virus, SVCV,以下简称鲤春病毒)属于弹状病毒科,因其蛋白质谱与水疱性口炎病毒属(Vesiculovirus)成员的蛋白质谱相似,1994年被国际病毒学分类委员会(ICTV)划为水疱性口炎病毒属中的暂定成员,鲤春病毒血症病毒为单链、负股的RNA病毒;由5段基因编码5种结构蛋白,它们为核蛋白(简称N蛋白)、磷蛋白(简称蛋白P)、糖蛋白(简称G蛋白)、依赖的聚合酶(简称L蛋白)与基质蛋白(简称M蛋白)。本研究目的是从噬菌体肽库筛选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模拟抗原表位。首先制备亲和纯化的鲤春病毒兔抗血清IgG包被酶标板对12肽库进行反复淘选,对获得的目的噬菌体进行鉴定及抗原性分析,获得一批阳性噬菌体克隆,其中一部分与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兔抗血清反应产生较高的吸光值,Western blotting分析表明这些噬菌体能被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兔抗血清所识别,具有类似于鲤春病毒抗原的反应原性。从而获得一批具有模拟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它们在鲤春病诊断及疫苗研究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唐萍[4](2009)在《用噬菌体展示方法研究抗原结合对抗体效应子构象与功能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抗体的Fc段由两条相同免疫球蛋白重链以链间二硫键共价相连构成,可与免疫细胞FcR和C1q补体结合以启动抗体依赖性细胞毒作用(ADCC)以及活化补体级联反应来清除入侵抗原。其中,Fc段与FcR和C1q的结合位点称抗体的效应子(effector),是抗体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主要位点。有研究表明,抗体Fc段除了与FcR和C1q结合外,还能与其它的活性蛋白如细菌免疫球蛋白结合蛋白Protein A(金葡菌蛋白A,SpA)和Protein G(链球菌蛋白G,SpG)等结合,而且Fc段与这些不同蛋白的结合位点都集中在一共同的区域即CH2-CH3交界处[1] ,该特定的区域即是抗体效应子的主要位点。抗体上述的两个结构由一个具有高度柔性的连接短肽(铰链区,hinge)相连,使得它们各自保持相对的独立性。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激发效应子功能的产生是抗体执行其生物学功能的重要途径之一。当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后,其Fc段与免疫细胞Fc受体、C1q补体的结合得到了启动和加强。为什么结构上相对独立的Fab段特异结合抗原后会激发Fc段与FcR、C1q的结合?两者效应关联的机制是什么?目前得到最多支持和最被接受的解释是:抗体与抗原的特异结合能形成免疫复合物,使得抗体发生聚集,效应子也发生聚集而被激活从而发挥其功能。然而,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210]表明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即抗体与抗原特异结合本身能引起抗体效应子构象的改变,从而影响其与免疫细胞Fc受体和C1q补体的结合特性。在众多对抗原结合引发效应子构象改变的研究中,Sagawa等[9]用半抗原与抗体结合改变了其Fc段与Protein A和Protein G结合的报道是最为直接的,有力地证明了在不可能形成抗原抗体聚合物的情况下,抗原抗体结合导致了效应子构象的改变。本研究应用噬菌体展示体外分子进化的方法,以结合抗原与不结合抗原的抗体对同一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组合文库进化筛选,观察所获得的敏感性代表序列是否不同。进一步检测这些序列与抗体结合抗原及不结合抗原时的结合活性,证明抗原结合是否能够引起抗体效应子(Fc段)构象的改变,以及该构象改变对其结合特性的影响,从而阐明抗原结合对其效应功能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分以下两部分进行:一.用兔IgG结合抗原与不结合抗原筛选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组合文库选用包含效应子结合蛋白Protein A的D(PA-D)、A (PA-A)结构域,Protein G的B2结构域(PG)及Protein L的B3结构域(PL)的单结构域随机组合文库,分别应用结合了Tat抗原的兔IgG与未结合Tat抗原的兔IgG,对该组合文库进化筛选,比较分析其进化文库代表性序列的异同性。序列分析后选取代表性阳性单克隆,用ELISA法分别测定其与兔IgG结合抗原及不结合抗原状态下的结合活性,判断不同代表序列与不同状态抗体的结合是否存在倾向性的差别。结果,二者皆进化为天然细菌蛋白中不存在的新的结构形式:在不结合抗原的兔IgG导向的筛选过程中,文库的展示序列全部进化为PA-A—PA-A;而在结合抗原的兔IgG包被抗原的进化文库中全部展示为PA-A—PG结构,二者的代表性序列有显着差异。测定这些不同序列分别与兔IgG结合抗原及不结合抗原的结合活性,结果显示由各自筛选所得的特异分布的序列与相同状态的抗体有着更强的结合反应。二.用鼠IgG结合抗原与不结合抗原筛选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组合文库应用结合了β-HCG抗原的鼠IgG与未结合β-HCG抗原的鼠IgG,对同一噬菌体展示Ig结合分子单结构域组合文库(PALG库)进行高通量体外分子进化筛选,比较分析其进化文库代表性序列的异同性。在不结合抗原的鼠IgG导向的筛选过程中,文库的展示序列大部分都进化为PA-A—PA-A—PG;而在结合抗原的鼠IgG包被抗原的进化中,所展示的序列多种多样,无明显规律性,有待进一步探索。本研究应用结合与不结合抗原的不同动物IgG来研究抗原结合对抗体效应子构象的影响作用,证实了抗原结合确实能够引起抗体效应子构象的改变并可对其结合特性产生影响,有助于阐明抗原结合引发抗体效应功能的一种新的机制。

张晓丽[5](2008)在《中国HIV-1感染者gp41中和表位变异及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自1981年发现以来,在全球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已成为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的大敌。由于HIV高度变异的生物学特性,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目前尚无法彻底治愈,也无有效的疫苗问世。理想的疫苗应能够诱发高滴度的中和抗体和特异性的细胞毒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应答。HIV的中和抗体是指机体感染病毒后由B淋巴细胞产生的能够与HIV病毒结合并具有抑制或阻止其识别、结合感染宿主细胞功能的特异性抗体。HIV-1主要免疫原为gp160,由gp120和gp41三聚体组成,由于跨膜蛋白gp41结构线性且相对保守,在融膜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所以针对gp41结构域的中和抗体研究是目前疫苗研究的新靶点。分析gp41保守表位及gp41中和抗体的水平是针对gp41疫苗设计的基础与关键。识别gp41近膜端的两个单克隆抗体2F5和4E10,具有广泛中和活性,晶体结构及结合位点明确。近期研究显示,2F5和4E10及其组合在体外能够中和不同亚型分离株,保护免疫动物不受HIV感染,且HIV感染者被动输入2F5及4E10单抗时能够使病毒反弹延迟。中和抗体逃逸和中和抗体的浓度是影响中和抗体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之一。国外近年发现,随着疾病进展,gp41中和抗体识别表位氨基酸发生不同程度的突变,使得中和抗体能力下降或消失。有研究表明泰国CRF01 AE无症状HIV-1感染者血浆中的2F5抗体水平高于AIDS患者。对中和抗体抗原表位的研究是分析抗原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抗原抗体反应机制的基础。寻找与中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gp41模拟表位及分析相应的抗原表位将有助于设计免疫原诱导保护性抗体,CSGKLIC(gp41 603~609aa)和ERDRD(gp41 746~750aa)是最近发现的gp41中和表位。目前,对于我国流行HIV gp41中和表位及中和抗体的研究仍是空白。由于存在人种的免疫特异性及遗传背景差异,且我国流行的HIV毒株不同于国外,使得对于中和抗体的研究无法照搬国外研究结果,因此急需掌握我国HIV gp41中和表位变异及中和抗体水平的基本情况。本研究以中国HIV-1感染者为对象:分析gp41中和抗体保守表位变异与亚型、疾病进程的相关性;探讨gp41的中和抗体水平与疾病进程及中和能力的相关性;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寻找gp41抗体识别的模拟性表位,为中国HIV-1 gp41中和抗体的免疫治疗和疫苗设计奠定理论基础。方法1、研究对象河南省、云南省、辽宁省HIV血清抗体阳性感染者92例,平均年龄40.4岁,男62例,女30例,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者17人,采供血传播途径感染者54人,静脉吸毒途径感染者21人。无菌采静脉血5ml(EDTA抗凝),所有标本均在未接受抗病毒治疗前采集。HIV阳性全部由艾滋病确认实验室经Western blot试验确认阳性。根据疾病进程分为疾病缓慢进展者(slow progressor,SP)组24例、无症状HIV感染组(Asympomatic individuals,AS)34例、AIDS组34例。分组标准为:SP,CD4+T淋巴细胞≥500×106/L,HIV感染10年以上,未经抗病毒治疗,无艾滋病指征性疾病;AS,200×106/L<CD4+T淋巴细胞≤500×106/L,无艾滋病指征性疾病;AIDS,CD4+T淋巴细胞<200×106/L和/或伴有指征性疾病。HIV-1根据env、gag及pol分型。其中B′亚型54例,CRFB′C亚型24例,CRF01AE亚型10例,B亚型4例。所有受试对象均签有知情同意书。2、CD4+T淋巴细胞测定20μl CD4/CD8/CD3 TriTEST试剂加入TruCOUNT管中,加入50μl抗凝血,室温避光15min,加入免洗溶血素450μl,室温避光15min,用FACS MMLTISET软件检测并进行自动分析、计算CD4+、CD8+、CD3+ 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相应比值等。3、病毒载量测定以200μl血浆采用标准版模板制备法提取RNA,采用Roche公司HIV-1Monitor 1.5 commercial kit在COBAS AMPLICOR自动载量仪上以RT-PCR方法测定病毒载量。检测范围为400-750,000copies/ml。4、病毒核酸提取以抗凝全血和200μl血浆提取前病毒DNA和病毒基因组RNA,按照QIAampwhole blood Mini Kit和QIAamp Viral RNA Mini Kit说明书步骤提取DNA或RNA,提取物溶于100μl洗脱液中。5、巢氏聚合酶链反应(nest-PCR)以外侧引物对:gp41-1(5’-TCT TRG GAG CAG CAG GAA GCA CTA TGGG-3’HIV-1HXB2 7789-7816nt)和gp41-2(5’-AAC GAY AAJ GGT GAR TAT CCC TGCCTAA-3’ HIV-1HXB2 8374-8347nt);内侧引物对:gp41-3(5’-ACA ATT ATT GTC TGGTAT AGT GCA RCA GCA-3’ HIV-1HXB2 7850-7879nt)和gp41-4(5’-TTA AAC CTAYCA AGC CTC CTA CTA TCA TTA-3’ HIV-1HXB2 8310-8281nt)用于扩增HIV-1gp41序列。6、PCR反应产物纯化取终产物5μ1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经Ultra-Violet Product凝胶成像后与marker比对,确认所需片段,用QIAquik Gel Extraction Kit试剂盒纯化基因片段。7、TOPO-TA克隆扩增的gp41基因461bp片段插入克隆载体pCR4TOPO? TA vectors,转入化学感受态菌DH5a扩大培养,然后提取质粒DNA双脱氧终止法测序。8、PCR反应产物测序将纯化后的PCR产物,以gp41-s1(5’-CAA TTA TTG TCT GGT ATA GTG C-3’HIV-1HXB2 7851-7872NT)、gp41-s2(5’-CAA GCC TCC TAC TAT CAT TA-3’ HIV-1HXB28300-8281nt)为测序引物进行测序反应。测序使用美国Applied Biosystem公司的BigDye Terminator Sequencing试剂盒和ABI 377型DNA测序仪。9、序列分析经PCR扩增和测序得到HIV-1 gp41基因的基因序列片段,然后将这些序列用BIOedit软件包中CLUSTAL W程序进行序列排列比对,并在核苷酸序列中人工引入gaps以保持翻译完整性。应用BIOedit软件处理原始核苷酸序列,参照测序谱图进行基因序列修订后,翻译为氨基酸序列,与HIV-1 Sequence Database参考毒株HXBII[GenBank:K03455]中和抗体表位数据比较。本实验中gp41克隆序列已被Genbank接收:位置号EU542544-EU542575、EU569776-569829。10、HIV-1中和抗体实验提取正常人PBMC,PHA刺激3d,IL-2(20U/ml)培养1d,调整细胞浓度为1×105/ml。于96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加入500TCID50 SF33病毒存液与系列稀释血浆,同时设阳性对照(不加血浆)和阴性对照(培养液),37℃,5%CO2孵育2h后,加入正常人PBMC 100μl╱孔。7d后测上清p24含量,p24检测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中和抗体水平以IC50表示。11、ELISAgp41抗原肽0.1μg/ml,4(ELDKWA)-C肽段5μg/ml包被高吸附力96孔酶标板,4℃过夜,PBS(3%BSA)封闭。PBST(0.05%Tween 20)洗板,加入稀释待测标本,37℃1h,PBST洗板,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山羊抗人IgG(1:5000)100μl于各检测孔。加入TMB50μl室温显色15min。2M硫酸50μl终止反应,450nm波长读取OD值。12、分离血浆IgG用山羊抗人IgG包被Dynabeads M-280 Tosylactivated,加入1:100稀释的血浆样本,血浆中的IgG结合吸附于磁珠表面,4℃备用。具体操作依DYNAL说明书进行。13、亲和淘筛及阳性克隆筛选将1.5×1011个噬菌体(10μl文库)加入装有结合血浆样本IgG的磁珠内,淘筛步骤按NEB公司的产品说明书进行,第一、二轮淘筛为HIV阳性血浆样本,TBST中Tween-20浓度从0.1%增至0.5%。第三轮为阴性淘筛,血浆标本为HIV阴性的正常对照。随机挑取第3轮分隔良好的蓝色噬菌斑,扩大培养后进行ELISA分析及DNA序列测定。14、噬菌体提取每一个要鉴定的噬菌斑克隆,取5μl噬菌体上清接种1管ER2738于20mlLB培养基中,37℃培养4.5h,10,000rpm离心10min,再离心。取80%上清于新EP管中,加1/6体积的PEG/NaCl。4℃沉淀至少1小时或过夜。沉淀重悬于1ml TBS中,悬溶液转入EP管中,4℃离心5min除去沉淀中的残留细胞。上清移入新的EP管,加1/6体积的PEG/NaCl再次沉淀。冰上作用15-60min,4℃离心10min,弃上清,再行短暂离心,吸去残余上清。沉淀重悬于50μl TBS中,测定噬菌体滴度后,进行ELISA检测挑选阳性克隆。15、ELISA检测挑选阳性克隆抗M13抗体10μg/ml包被96孔板,4℃过夜。5mg/ml BSA封闭1 h,加入提取的噬菌体37℃1 h,分别加入稀释的HIV阳性血浆(12份HIV阳性感染者血浆组成阳性血浆池)和阴性血浆(12份HIV阴性正常对照血浆组成阴性血浆池)100μl,4℃过夜。充分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TMB显色,2M浓硫酸50μl终止反应,450nm读数。根据OD值确定HIV-1特异性的阳性克隆。16、噬菌体单链DNA提取、测定PEG/NaCl沉淀单个噬菌斑扩增液上清,加入碘化物缓冲液、无水乙醇混匀,用70%乙醇500μl漂洗,30μl TE悬溶。应用phd1-(5’-TTC GCA ATT CCT TTAGTG-3’),phd2-(5’-TTT GTC GTC TTT CCA GAC GT-3’)扩增目的片段170bp,1.5%琼脂糖凝胶确认。以phd2为测序引物测序。根据噬菌体肽库试剂盒说明书所提供的插入片段和密码子表,应用BIOedit软件对测定结果确定阳性克隆的插入片段序列进行翻译。与HIV Data Base数据库中序列B.TH.90.BK132 ACCAY173951进行比对,确定氨基酸同源性。17、噬菌体多肽竞争抑制实验gp41抗原肽0.1μg╱ml(100μl╱孔)包被96孔酶标板,4℃孵育过夜,设内对照、BSA阴性对照和空白对照。封闭缓冲液4℃封闭。TBST(0.5%Tween-20)洗板,取gp41优势表位噬菌体1010病毒子4倍系列稀释并同HIV-1阳性血浆(1:800)分别加入各孔中,室温孵育2h,TBST洗板,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震荡1h,再次洗板,TMB显色15min,2M硫酸终止反应,450nm读数。18、统计学处理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Yates校正的x2检验并计算P值或双尾Fisher’s精确概率检验计算组间突变频率的差异。计量资料以(?)±SD表示,病毒载量以Median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中和抗体滴度取自然对数后,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分析做Spearman相关性检验。结果1、中国HIV/AIDS患者HIV-1 gp41 2F5、4E10中和表位变异情况92例HIV/AIDS患者中,两个中和抗体表位氨基酸均存在突变,2F5(ELDKWA)变异率为21.73%(20/92)、4E10(NWFDIT)变异率为36.95%(34/92)。2F5保守表位突变有E662A/K/S(14.1%/3.3%/3.3%),K665S/E/Q(17.4%/2.2%/1.1%),A667K/N(16.3%/1.1%);4E10保守表位突变有N671S/D(13.0%/1.1%),D674S/G/N(3.3%/2.2%/1.1%),T676S(16.3%)。2、B′亚型,CRFB′C亚型及CRF01AE亚型患者2F5、4E10中和表位变异比较中国HIV/AIDS患者B′亚型,CRFB′C亚型及CRF01AE亚型患者2F5(ELDKWA)表位突变例数(突变率)分别为3/54(5.55%)、16/24(66.66%)和0/10(0%),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CRF01 AE分别与B′亚型和CRFB′C亚型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B′亚型、CRF B′C亚型及CRF01 AE亚型,患者4E10(NWFDIT)表位突变例数(突变率)分别为16/54(29.62%)、14/24(58.33%)和3/10(30%),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B′亚型与CRFB′C亚型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3、HIV-1 B′亚型SP、AS与AIDS患者2F5、4E10中和表位变异情况SP组、AS组和AIDS组2F5(ELDKWA)表位突变例数(突变率)分别为1/16(6.25%)、0/15(0%)和2/23(8.69%),组间无差异(P>0.05)。SP组、AS组与AIDS组4E10(NWFDIT)表位突变例数(突变率)分别为1/16(6.25%)、4/15(26.67%)和11/23(47.82%),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4、HIV-1感染者序列变异的短期观察及准种变异情况比较B′亚型同时期的DNA与RNA序列,发现RNA序列与前病毒DNA具有一定的差异。3名HIV-1感染者病毒RNA序列与DNA序列存在着E662A,N671S和S676T新增突变。对16名未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随访发现ELDKWA基序的主要变异有E662A(1/16)和D674E(1/16),而NWFDIT表位则有N671S(1/16)和T676S(4/16)的变异。对3例血浆HIV-1病毒RNA进行克隆分析,32条克隆序列的系统进化树显示高度的特异性。第一次采样病毒RNA克隆序列中均未发现两个表位的变异,与RNA测序结果一致,而1年后的序列显示了不同水平的表位变异,其中样本HA48未发现变异,样本HA31的2F5表位存在E662K变异(4/5),而样本HA114的两个表位均存在突变,分别为E662K(4/8),K665E(5/8),D674S(1/8)和D674N(3/8)。5、HIV-1感染者血浆中和抗体水平34例HIV-1感染者血浆经ELISA及体外中和实验检测,SP组的2F5抗体水平显着高于AIDS组(P<0.05),亦高于无症状HIV感染者,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35)。无症状HIV感染者2F5抗体水平亦高于AID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组的gp41特异性抗体水平显着高于AIDS组,三组之间无显着性差异;SP、无症状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中和抗体IC50平均滴度分别为160.33,104.29,60.67。SP中和抗体滴度显着高于AIDS患者(P<0.05),具有显着性差异;SP中和抗体滴度亦高于无症状HIV感染者(P>0.05),无显着性差异。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中和抗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5抗体水平与gp41特异性抗体滴度呈正相关(P<0.05),与总的中和抗体水平不相关(P>0.05)。6、噬菌体文库模拟性表位的筛选应用噬菌体随机12肽展示库(phD12)对2例具有高滴度中和抗体水平的HIV-1阳性血浆及HIV-1阴性血浆IgG进行了3轮筛选,第3轮淘选的噬菌体感染ER2738后,随机挑取分隔良好的48个蓝色噬菌斑,制备噬菌体原种。经阳性筛选得到C8等22例阳性克隆并进行序列测定。阳性克隆12肽与B.TH.90.BK132ACC AY173951比较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确定可能的抗体表位。C14与C15、C31序列相同,位于gp120 C1区,C10位于V1环,C22位于C2区,C23位于C4区。其它六个肽段的表位位于gp41,C8、C30和C43氨基酸序列近B30(m)表位,C18与C48位于gp41胞质尾区。C40位于gp41的CHR,对HIV-1阳性血浆具有较高的抑制率(46.3%),该表位很有可能成为制备抗HIV-1抗体有效的免疫原。结论1、中国92例HIV/AIDS患者HIV-1包膜蛋白env gp41段中和抗体2F5、4E10中和表位氨基酸存在突变,且变异多样化。不同亚型中和抗体保守表位氨基酸位点变异有差异;2、B′亚型4E10中和抗体表位变异可能与疾病进程有一定联系。中国HIV-1感染者自然状态下的血浆病毒中和表位变异可导致2F5和4E10单抗完全或部分逃逸;3、中国SP体内2F5抗体水平高于AS和AIDS患者,可能是疾病不进展的相关因素,2F5抗体水平与gp41特异性抗体呈正相关,与总的中和抗体水平无相关性,HIV-1感染者体内存在其它与中和能力相关的抗体发挥着重要的中和作用;4、利用SP血浆IgG抗体筛选噬菌体随机肽库,是获得HIV-1抗体相关抗原摸拟表位的有效途径,得到的gp41相关表位的克隆可竞争抑制HIV-1阳性血浆与gp41肽段的结合,为进一步设计研究HIV-1抗体提供实验室依据。

何玉龙[6](2007)在《猪O型口蹄疫病毒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毒素抗原表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口蹄疫(Foot-and-mouth disease,FMD)和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本研究对口蹄疫病毒和传染性胸膜肺炎抗原表位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口蹄疫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3ABC抗原表位的研究联合运用4种参数、3种方法对O型口蹄疫病毒O/ES/2001株抗原表位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显示,O型FMDV3种主要结构蛋白均存在较多潜在B细胞表位,虽然VP2、VP3、VP4三种结构蛋白潜在的表位不易暴露在FMDV粒子表面。以纯化的口蹄疫全病毒抗体、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为靶分子,采用抗原竞争洗脱和同步液相反向吸附的方法,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了4轮亲和筛选。结果,在用FMDV以P1蛋白竞争洗脱得到的13噬菌体克隆存在VXLPK核心基序;用VP1蛋白竞争洗脱得到的12个噬菌体克隆存在VFLPK和KPXEP两个基序;用3ABC洗脱得到的噬菌体克隆存在LSFPS基序,推断核心序列为相应蛋白质的模拟表位或构象表位。得到的结构蛋白VP1上的7个线性抗原表位序列,分别位于42-46、136-144、141-150、144-149、148-158、150-158、199-208位,其中的一些位点互相重叠,但具有不同的骨架氨基酸残基,为单独的抗原表位。核心序列KPXEP与VP1蛋白的43-47位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再次证实了该线性表位的存在,进一步明确了FMDVO/ES/2001株的该位点的抗原表位氨基酸残基为Lys-Pro-Glu,这一点与其它毒株有所不同。在本试验得到的7个展示序列中,除克隆VP1-5外,其它克隆展示肽段均含有与VP1蛋白氨基酸序列208位氨基酸残基相同的(Pro),因此认为,208位Pro可能在空间构象上参与上述各表位的构成。此外得到了VP2的8个线性抗原表位序列,位于其氨基酸序列的3-7、29-32、72-77、80-84、127-129、131-139、207-212、213-215位;VP3的3个线性抗原表位序列29-36、33-38、131-138位和VP4的1个线性抗原表序列6-8位,以及位于非结构蛋白3ABC上1-5、4-8、153-156、176-179、399-402、420-423位的6个线性抗原表序列。以上序列均在预测结果显示的较高抗原指数区域。根据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分9组免疫昆明小鼠,每组6只,以噬菌体原始肽库为阴性对照、口蹄疫病毒灭活苗为阳性对照。共免疫3次。第3次免疫后测定IgG1/IgG2a值,以确定免疫反应类型。结果在第2次免疫后,部分小鼠血清中产生一定滴度的抗体,9组阳性率分别为33.33%,33.33%,16.67%16.67%,20.00%,33.33%,50.00%,50.00%,0.00%(阴性对照组),3次免疫后,阳性率分别为83.33%,83.33%,66.67%,83.33%,100.00%,83.33%,83.33%,100.00%,0.00%(阴性对照组)。显示携带口蹄疫病毒结构蛋白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对诱导小鼠产生的IgG亚型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噬菌体抗原在小鼠体内以激活辅助性T细胞Th1为主,进而诱导B细胞产生高滴度的IgG2a,实现对机体的保护。用携带非结构蛋白3ABC抗原表位的噬菌体克隆对疑似感染野生型口蹄疫病毒的22分猪血清进行检测,与鉴别诊断试剂盒对比,符合率最高达86.36%。2.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3种主要外毒素抗原表位的研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运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对APP4种主要外毒素(ApxⅠ、ApxⅡ、ApxⅢ和ApxⅣ)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表明,4种毒素蛋白均存在较多的潜在的B细胞抗原表位,ApxⅠ、ApxⅡ、ApxⅢ蛋白B细胞表位主要在420位氨基酸残基之后的C端。ApxⅣ潜在B细胞表位均匀密集地分布在整个蛋白序列各区。以纯化猪APP3种外毒素(ApxⅠ、ApxⅡ与ApxⅢ)的IgG为固相靶分子对噬菌体展示12肽库进行筛选,经4轮筛选,选取5个有较强结合能力且无交叉反应的噬菌体克隆提取ssDNA测序,经多序列比对发现,用ApxⅠ洗脱得到的噬菌体克隆展示肽核心基序RVDV,用ApxⅢ洗脱得到的噬菌体克隆展示肽核心基序DMLXXXR、DML、SXXXRPXA。与相应蛋白质序列比对,综合预测结果,得到了ApxⅠ上可能存在表位分别位于ApxⅠ蛋白序列的196-199、129-132、694-696、475-478、687-692位,ApxⅡ上可能存在的表位分别位于938-943、541-544、819-821、316-319位,ApxⅢ的58-60、110-112、240-243、682-684、777-780、806-808、840-843、901-905、959-962段上可能存在的9个表位,这些位点均在预测结果范围内。分别用一种毒素筛选到的展示肽与另外两种毒素筛选到的展示肽序列比对,发现6个噬菌体克隆可能展示3种毒素两两交叉存在的B细胞表位,ApxⅠ和ApxⅡ的共同表位序列Thr-Trp-Thr-Val、Arg-Val-Asp和Leu-Thr-Phe,ApxⅠ与ApxⅢ的共同表位序列Leu-Thr-Glu-Arg和Pm-Ser-Thr/Ser,ApxⅡ与ApxⅢ的共同表位序列Ala-Leu-Ser。据此认为筛选到了携带ApxⅠ与ApxⅡ、ApxⅠ与ApxⅢ、ApxⅡ与ApxⅢ可能共有的抗原表位。用筛选到的噬菌体阳性克隆与亚单位苗分别免疫昆明小鼠发现,在加强免疫后,小鼠均可产生不同滴度的抗体。经对IgG进行亚类鉴定结果,血清中IgG1/IgG2a>4。

安烨[7](2007)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鉴定》文中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 IB)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本研究利用噬菌体随机展示肽库技术筛选出IBV的2个抗原模拟表位,将获得的抗原模拟表位序列展示于大肠杆菌鞭毛蛋白的硫氧还蛋白区,重组大肠杆菌能与IBV阳性血清呈特异性反应。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新型疫苗和新型诊断技术奠定基础。利用辛酸—硫酸铵法纯化的IBV阳性鸡血清IgG作为靶分子,对噬菌体展示随机12肽库进行筛选。三轮生物淘洗后,目标噬菌体获得了125倍富集。从中随机挑选50个噬菌体克隆进行扩增,用ELISA法检测其与IBV阳性血清的结合活性,结果获得22个阳性克隆。对阳性克隆提取ssDNA进行测序分析,并经过竞争抑制ELISA鉴定,确定带有KSPKHSSSALHF和SIIQMNLHRPTS这2个短肽序列的噬菌体克隆可与IBV阳性血清结合,并对IBV抗原有竞争抑制作用。将这两种序列与GenBank中已发表的IBV氨基酸序列比较,未发现有同源性。提示这两个肽可能是IBV的抗原模拟表位。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编码KSPKHSSSALHF和SHQMNLHRPTS的DNA片段分别插入质粒pFliTrx,成功构建重组展示载体p1和p2,并分别转化大肠杆菌G1826,形成展示IBV模拟抗原表位肽的重组菌F1和F2。体外抗原抗体反应试验表明重组菌F1与F2可以与IBV阳性鸡血清特异性结合。提示得到的2个抗原模拟表位在脱离噬菌体后,仍具有与IBV抗体结合的生物学活性。研究结果初步表明,鉴定出的2个IBV抗原模拟表位可作为候选表位,对研制新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诊断试剂及疫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肖昌[8](2006)在《亨得拉和尼帕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抗原表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有效防治亨得拉病毒(Hendra virus HeV)和尼帕病毒(Nipah virus NiV)在我国的发生和流行,本研究首先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地表达HeV N、NiV N基因以及NiV G一段主要抗原区基因GC,并证实了两种N蛋白的主要抗原区位于C末端约200aa区域。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实现对两种病毒的N基因的分泌性表达,通过免疫学方法证实了原核和杆状病毒表达系统所表达的重组蛋白均可以作为病毒血清抗体检测的候选抗原,提出了两种病毒血清抗体的IFA检测方法;以原核系统表达的两种病毒的N蛋白免疫小鼠,通过杆状病毒表达的两种病毒的N蛋白作为检测抗原,利用IFA技术成功地筛选到了三株针对HeV N和两株针对NiV N的单克隆抗体,并对单抗的特性进行了鉴定,证实可用此法制备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单抗。在此基础上,利用随机12肽库技术对所制备的单抗所针对的抗原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了NiV N蛋白上两个线性表位(15~23aa和443~451aa),以及两个HeV N蛋白上的模拟抗原表位。

傅涛[9](2004)在《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病毒的抗原表位分析在揭示病毒抗原分子的结构和功能 ,抗原 -抗体反应机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亦为研制诊断试剂 ,设计多肽疫苗和筛选药物等研究提供依据。近年来 ,许多学者将噬菌体展示技术应用于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中 ,结果显示 :这种新型分析技术弥补了传统分析技术的不足 ,为基于抗原表位的后继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光玉,白雪帆,潘蕾,杨为松[10](2001)在《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文中指出本文利用噬菌体随机 9肽库探索汉滩病毒 (HTNV)核衣壳蛋白 (NP)B细胞抗原表位。以抗HTNVNP单克隆抗体 (mAb) 5H5作为筛选分子 ,生物淘洗噬菌体递呈的随机 9肽库。阳性克隆经夹心ELISA、竞争ELISA鉴定后 ,随机挑取 10个克隆 ,DNA测序 ,与HTNV 76~ 118株S基因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到的噬菌体能特异地与5H5结合 ,这种结合可被天然抗原所抑制。 10个克隆的氨基酸序列相同 ,均为VRDAEEQYE ,与 76~ 118株NP氨基端的aa2 5~ 33一致。证实了该线性表位是mAb 5H5识别的表位 ,噬菌体肽库有助于病毒抗原表位的确定

二、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论文提纲范文)

(1)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1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1.1 噬菌体展示技术原理
    1.2 噬茵体展示技术的特点
2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2.1 抗原表位检测
    2.2 汉坦病毒抗体的研究
    2.3 筛选抗汉坦病毒多肽
3 结 语

(2)汉坦病毒β3整合素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回顾
    一、汉坦病毒致病的多样性及其治疗现状
    二、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一 利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与汉坦病毒β3 整合素结合的高亲和力肽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实验二 噬菌体DNA 的序列测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一、实验材料
    二、实验方法
    三、结果
    四、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致谢

(3)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模拟抗原表位的初步筛选(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的概况
        1.1 易感动物
        1.2 传播途径
        1.3 流行情况
        1.4 病毒分类
        1.5 病毒特性
        1.6 临诊症状
        1.7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噬菌体展示技术
        2.1 噬菌体的基本特征
        2.2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2.3 筛选技术
        2.4 噬菌体展示系统
    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
        3.1 在新型疫苗研发方面的作用
        3.2 在酶抑制剂筛选中的应用
        3.3 在抗体工程中的应用
        3.4 在多肽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3.5 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
        3.6 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
    4. 前景与展望
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模拟抗原表位的初步筛选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1.1.1 细胞、毒种和实验动物
        1.1.2 主要试剂及耗材
        1.1.3 实验仪器
        1.1.4 所用溶液及其配置
        1.2 实验方法
        1.2.1 病毒的制备与纯化
        1.2.2 多克隆抗体的制备与纯化
        1.2.3 抗原表位的筛选
    2. 结果
        2.1 SVCV的繁殖
        2.2 病毒的含量测定
        2.2.1 病毒的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结果
        2.2.2 SVCV的TCID_(50)测定
        2.2.3 RT-PCR检测SVCV
        2.3 兔抗阳性血清的滴度
        2.4 肽库筛选的效率
        2.5 筛选噬菌体的ELISA鉴定
        2.6 免疫原性分析
    3. 讨论
        3.1 关于细胞培养与SVCV繁殖的讨论
        3.2 病毒纯化的讨论
        3.3 噬菌体ELISA鉴定的讨论
        3.4 Western-blot分析的讨论
        3.5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用噬菌体展示方法研究抗原结合对抗体效应子构象与功能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兔IgG 结合抗原与不结合抗原筛选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组合文库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二部分 鼠 IgG 结合抗原与不结合抗原筛选噬菌体展示免疫球蛋白结合分子组合文库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致谢
综述

(5)中国HIV-1感染者gp41中和表位变异及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论着摘要
英文论着摘要
英文缩略语
论文一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二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论文三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在学期间科研成绩
致谢
个人简历

(6)猪O型口蹄疫病毒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毒素抗原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1章 文献综述
    1 口蹄疫病毒抗原结构研究进展
        1.1 口蹄疫病毒的形态及构成
        1.2 FMDV抗原位点(ANTIGENIC SITES)
        1.3 FMDV抗原变异性
    2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毒素的研究进展
        2.1 APXⅠ毒素
        2.2 APXⅡ毒素
        2.3 APXⅢ毒素
        2.4 APXⅣ毒素
        2.5 APX在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中的应用前景
    3 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研究方法进展
        3.1 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法
        3.2 B细胞表位的实验测定法
    4 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及其在筛选抗原表位中的应用
        4.1 应用噬菌体随机肽库研究抗原表位的优势
        4.2 噬菌体随机肽库筛选抗原表位的应用研究进展
        4.3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局限性
第2章 口蹄疫病毒抗原表位研究
    1.目的意义
    2.材料
        2.1 试验动物
        2.2 噬菌体随机肽库
        2.3 抗血清及抗原
        2.4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2.5 培养基配制
    3.方法
        3.1 FMDV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3ABC抗原表位预测
        3.2 FMDV-P1、VP1、NSP3ABC抗原表(拟)位的筛选
        3.3 噬菌体展示3ABC表位识别特异性抗体能力试验
        3.4 FMDV-PI、FMDV-VP1表位噬菌体克隆免疫原性试验
    4 试验结果
        4.1 蛋白质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结果
        4.2 FMVV-P1、VP1及NSP3ABC抗原表(拟)位的筛选
        4.4 FMDV主要抗原表位噬菌体克隆免疫原性试验
    5 讨论
        5.1 关于抗原表位预测
        5.2 关于噬菌体表位筛选
        5.3 关于噬菌体展示3ABC表(拟)位识别特异性抗体能力试验
        5.4 关于P1、VP1抗原表位噬菌体展示克隆的免疫原性
    6 小结
第3章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毒素抗原表位研究
    1 目的意义
    2 材料
        2.1 试验动物
        2.2 抗原和血清
        2.3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
    3 方法
        3.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PX抗原表位预测
        3.2 APP-APXⅠ、APXⅡ、APXⅢ抗原表位的筛选
        3.3 噬菌体抗原表(拟)位的免疫原性试验
    4 结果与分析
        4.1 APXⅠ、APXⅡ和APXⅢ蛋白质抗原表位预测
        4.2 APXⅠ、APXⅡ、APXⅢ抗原表位的筛选与鉴定
    5 讨论
        5.1 关于APP毒素蛋白的抗原表位的预测
        5.2 关于APP3种毒素蛋白抗原表(拟)位的筛选
        5.3 噬菌体抗原模拟表位的免疫原性
    6 小结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目录
缩略词表
第一章 引言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4 研究目标
第二章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模拟表位的筛选及序列分析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三章 IBV抗原模拟表位在大肠杆菌的鞭毛展示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3 实验方法
    4 结果与分析
    5 讨论
    6 小结
第四章 结论与创新点
    4.1 结论
    4.2 创新点
第五章 文献综述
    1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2 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及其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8)亨得拉和尼帕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抗原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Hendra 病毒病和Nipah 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蝙蝠—人兽共患病病毒的一种重要自然宿主动物
第二篇 研究内容
    第一章 HeV N 基因和NiV N、G 基因的原核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HeV N 基因和NiV N、NiV G 基因的原核表达结果
        2.2 NiV G 基因的分段表达结果
        2.3 HeV N 和NiV N 蛋白主要抗原表位区的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二章 HeV N 基因和NiV N、G 基因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中的分泌表达及反应原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目的基因的克隆与转移载体的构建
        2.2 重组Bacmid 的提取及鉴定结果
        2.3 细胞转染与重组病毒的获得
        2.4 重组蛋白的表达与纯化
        2.5 重组N 蛋白的反应原性鉴定
        2.6 间接免疫荧光(IFA)结果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抗HeV 和NiV N 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鉴定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小鼠的免疫与抗体检测
        2.2 免疫小鼠血清与表达重组N蛋白的sf9细胞单层反应的IFA检测结果
        2.3 细胞融合及单抗的筛选结果
        2.4 单抗的特性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利用随机12 肽库对 HeV 和 NiV N 蛋白抗原表位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2.1 单抗抗原表位的初步分析
        2.2 单抗腹水的制备、纯化与检测结果
        2.3 筛选效率
        2.4 竞争抑制 ELISA 实验和噬菌体测序结果
        2.5 核心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较结果
        2.6 富集的噬菌体对单抗间接免疫荧光反应的抑制作用
        3 讨论
        4 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博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致 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CURRICULUM VITAE

(9)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一、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创立和原理
    (一) 丝状噬菌体
    (二)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原理
    (三) 用于噬菌体展示技术的载体系统
二、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一) 基本技术流程
    (二)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
    (三) 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优势和影响因素
三、 噬菌体展示技术的应用前景

(10)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mAb 5H5的纯化和标记
        1.2.2 淘筛噬菌体随机肽库
        1.2.3 夹心ELISA检测噬菌体
        1.2.4 竞争ELISA检测噬菌体
        1.2.5 挑选噬菌体阳性克隆
        1.2.6 DNA序列测定
    1.3 序列分析 应用计算机软件pcgene分析测序结果。
2 结果
    2.1 淘筛肽库与富集效果
    2.2 夹心DLISA结果
    2.3 竞争ELISA结果
    2.4 挑选噬菌体阳性克隆
    2.5 测序结果与分析
3 讨论

四、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论文参考文献)

  • [1]噬菌体展示技术在汉坦病毒研究中的应用[J]. 杨栋强,白雪帆.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07)
  • [2]汉坦病毒β3整合素受体拮抗剂的筛选及其特性的初步鉴定[D]. 杨栋强. 第四军医大学, 2012(02)
  • [3]鲤春病毒血症病毒模拟抗原表位的初步筛选[D]. 吴东明. 吉林农业大学, 2011(10)
  • [4]用噬菌体展示方法研究抗原结合对抗体效应子构象与功能的影响[D]. 唐萍. 安徽医科大学, 2009(04)
  • [5]中国HIV-1感染者gp41中和表位变异及中和抗体水平的研究[D]. 张晓丽. 中国医科大学, 2008(11)
  • [6]猪O型口蹄疫病毒及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菌毒素抗原表位研究[D]. 何玉龙. 华中农业大学, 2007(02)
  • [7]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抗原表位的筛选及鉴定[D]. 安烨. 首都师范大学, 2007(02)
  • [8]亨得拉和尼帕病毒结构蛋白的表达及抗原表位研究[D]. 肖昌. 吉林大学, 2006(11)
  • [9]噬菌体展示技术在病毒抗原表位筛选中的应用[J]. 傅涛. 国外医学.病毒学分册, 2004(05)
  • [10]应用噬菌体展示随机肽库淘筛mAb 5H5识别的抗原表位[J]. 李光玉,白雪帆,潘蕾,杨为松. 中国病毒学, 2001(04)

标签:;  ;  ;  ;  ;  

使用噬菌体展示的随机肽库被 mAb 5H5 识别的抗原表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