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十面埋伏”

突破“十面埋伏”

一、冲破“十面埋伏”(论文文献综述)

安辉[1](2021)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体育舞蹈是一项集竞技健身、休闲娱乐、社交礼仪于一体的舞蹈表演艺术,竞技体育的激烈性与舞蹈创新融合的艺术性使其独具魅力,特殊的表现形式赋予体育舞蹈灵动唯美的符号。研究旨在得出:在立足于创新融合的实践定位下提升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在“中国元素”融入的价值和意义:1.在文化全球化的视角下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互鉴的同时增强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弘扬;2.为促进体育舞蹈在中国充满生命力、持久力的发展立足下去,梳理可行有效的融入切入点、关键点、融入方法、艺术效果等;3.在实践和领悟的基础下探索出更易于中国观众理解和接受的艺术表现形式;4.增进学校、社交、娱乐、健身等不同领域的积极发展。体育舞蹈这项“舶来文化”要在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历史的东方土壤中吸取精华、勇于创新、才能绚丽绽放在中华大地上。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专家访谈法、系统分析法、观察法与比较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以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作品《十面埋伏》、《如梦令》、《胡同印象》、《寻》4部作品为研究对象,始终本着创新发展的初心对如何全方位彰显表演舞艺术效果和中华文化底蕴的核心要义展开分析。研究表明:1.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只有充分地演绎和阐述舞蹈作品的艺术性和文化特色以及情感意义,才能完美地体现出舞蹈作品对中国文化内涵的理解与诠释,那么创新融合下的新兴事物必将大放异彩;2.随着中西方不断交流碰撞的地域文化、社会在不断地向前迈步、人们的思想和对艺术的品味也在不断地提升,体育舞蹈是一项区别于中国文化的舶来艺术,要想在中国扎稳脚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3.通过理性分析我国在演绎这项艺术时,把侧重点放在了肢体、语言、形态的单纯模仿上,忽视了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深层次的文化内涵;4.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为了升华艺术表现形式在实践中尝试创新,融入了独具中国韵味的音乐、服饰、动作、主题、道具、舞台美术以及发型妆容等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文化元素。针对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实践现状提出以下建议:1.“中国元素”的融入不仅要带给人们一场文化艺术视觉盛宴,而且要体现一个民族的文化特色和内涵;2.体育舞蹈在中国生根发芽、枝繁叶茂的源泉在于创新融合,分析不同文化元素的结合点,找准、坐实文化的交叉融合方向,择取和弃其不可取的部分;3.在世界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和勇于创新的基础上脱离拘泥于形式的陈规,加入到创新发展这股潮流中才会让不断注入新鲜血液的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迈向一个新台阶,才会真正地将一个带有时代气息和韵味的艺术音符美好的传唱下去。4.体育舞蹈要适应地区差异就必须改变与地区不相通的部分,创新融合那些各自都能接受的文化交叉点,从彼此都能接受的交叉点着手将会擦出别样的艺术美感火花。

尹雪薇[2](2021)在《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文中认为舞蹈反映生活,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以个别反映一般,以特殊反映普遍。艺术家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提炼,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孔雀》舞剧中的“孔雀”的手势、舞步、力与技术都是杨丽萍经过提炼、美化、技艺化、节奏化了的自然形象。一个或几个动作从不同方位和角度、用不同速度和幅度,赋予不同情感,进行合规律且合目的的运动,就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舞蹈语言。这种个别性、特殊性、独创性的动作姿态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较复杂的有规律的创作活动。本文研究舞剧《孔雀》的舞蹈意象,主要探讨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和舞台建构两方面,进而总结《孔雀》舞蹈意象的审美特征。以舞蹈动作为主与服饰妆容、手持道具共同组建的身体意象是其舞蹈意象的核心;由舞台布景、灯光、调度构建的舞台设计是其舞蹈意象呈现不可忽视的辅助材料,美妙动人的肢体语言与精湛丰富的舞美设计共同促成了《孔雀》独特的舞蹈意象,形成了《孔雀》特殊的艺术之美。论文主体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孔雀》的剧情内容与思想内涵,对舞剧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两方面作扼要说明,梳理出作品表达的三个层面,即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完善、生命的升华;第二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进行考察分析,文中先对个性化的身体动作做人物角色的分点论述,再结合其各自的表现风格归纳出萨朵抒情明畅、嘎雅朴实勃发、乌鸦写意滑稽、时间与神灵含蓄深沉的身体意象情感特性,进一步总结出身体意象的哲理性内涵;第三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舞台建构进行分析阐述,主要从舞台的景观布置、灯光照明、舞台空间调度方面入手。这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情绪表达,都是促成舞剧舞蹈意象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剧中舞者的舞蹈表演搭配精致唯美的舞台设计,共同营建了《孔雀》的诗性意蕴和意境,也使《孔雀》幻化出惊艳的现代感;第四章是对舞剧的意象特征做两方面的归纳阐发,首先概括《孔雀》舞剧舞蹈意象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建构,表现为由感觉到表象、由表象到想象、由想象到意象三个层次的连续递进,然后阐述舞剧情景契合、虚实相托、意蕴多重的意境特点。

熊艳[3](2020)在《杨丽萍舞蹈创作特征研究》文中指出20世纪的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背后是人们对科学理性主义至上的深重怀疑,其显露出的来自意识深处的躁动不安,促使中国当代艺术家们趋向于对传统哲学、民族文化、生命意义等精神价值的探寻,通过追根溯源破解纷繁芜杂的现当代文化迷雾带来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身份归属感。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必然需要创作主体完全且深刻地介入生活本身,之后用独有的艺术表达撑起主体观念,从而获得有效的审美客体群体性认同。应该说整个过程透射出来的艺术家“艺以载道”的使命与自觉,也促生出艺术家自信、独立的品格。其中杨丽萍作为当代中国舞蹈表演艺术家的典范代表,其极具标签化的“去学院派”与“民族性”“主体性”特征,以50年不间断的艺术道路实践铸就着杨氏舞蹈美学风范——以生于斯长于斯的民族文化土壤为根脉,以带有强大主体认知的美学原则为坐标,以新的技术变革、市场需求为调节标尺,持续追求着融合跨越、渐进演变的艺术创新征程。除去震撼人心的情感志趣、独具一格的艺术审美外,杨丽萍的品牌效应引发的大规模传播,无论从空间还是时间维度都是无人比肩的,传播上的极大成功助推着艺术创新,“顺应大众审美需求,创新丰富艺术形式”两者间形成良性互动。从演员、编导、艺术总监到团队管理者,不同阶段的杨丽萍担任的角色也是从理性化“祛魅”转变为无意识化“复魅”的过程。杨丽萍独一无二的成功道路,在某种意义上代表着当代中国舞蹈艺术发展的至高点,也引发人们在价值讨论中反思创作之路的去与留。本文通过对杨丽萍舞蹈创作典型性特点的系统分析,从个案研究引发对舞蹈创作、舞蹈运营以及舞蹈文化的思考,将当代中国舞蹈创作放到更加宏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甄别,并以全球化的视角去审视当代中国舞蹈创作的文化生态环境。第一章以梳理杨丽萍早期艺术积累为主,首先从杨丽萍自身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出发,其次从杨丽萍舞蹈演员的经历追溯,详细阐述其在西双版纳歌舞团的表演经历,再由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为转折点,从训练体系和思想影响两方面说明杨丽萍个人的艺术选择和走向独立编创的契机。最后,关注到杨丽萍“表创合一”的小作品,从作品的形象、动作和意境分析概括杨丽萍小作品的风格特征。同时笔者以对“原生态”概念的非议引发思考,解读杨丽萍舞蹈现象背后的舞蹈艺术观念。第二章以杨丽萍不断自我挑战的艺术创作过程为前提,聚焦杨丽萍舞蹈艺术创作手法的显要特性。从舞蹈的形式结构、舞蹈形象、舞蹈语汇选择、不同主体跨界合作的发展关系等进行分析。第一节雀之情——舞剧《孔雀》为例,阐述传统傣族孔雀舞语汇的创新和传统傣族孔雀舞的意象转变。第二节雀之变——以舞剧《十面埋伏》为例,以爱与永恒的艺术化身、“动”与“情”中的艺术传递分别展开对舞剧的细节研究和探讨。第三节雀之悟——以舞剧《春之祭》为例,系统分析舞美装置隐喻性设计的涵义,也从跨界合作的产物体现不同创作主体碰撞的结果。第四节雀之幻——以舞剧《平潭映像》为例,从超现实与魔幻的交织、文化遗产的多线挖掘两个方面形成对“映象派”的些许推论。第三章,笔者将重点阐述杨丽萍舞蹈创作的艺术本质和追求。纵观杨丽萍整体的创作生涯,作为舞蹈界的常青树,“杨氏”风范的独特性不仅是对艺术本体的关照,也是将东方舞蹈艺术形态国际化的实践者,更是传播中国舞蹈艺术的推动者。因此,本章第一节关于艺术本体的形式选择中,以“艺术与情感的关系”和“艺术与生命的体验”两个主题表现对生命情调的艺术态度。从主体意识的表达和人文精神的探索总结价值与意义的讨论。第二节从美学的角度出发,以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观、西方现当代审美逻辑两个方面积极探讨东方文化形象的革新之路。第三节探讨杨丽萍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效益。最后,在结语部分,笔者关照当代舞剧创作发展的视域下,阐释杨丽萍艺术创作背后的当代艺术观。

李敏[4](2020)在《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自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逐渐开启了意境美学新时代,使得国产商业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互惠共生。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内容与形式的改观,折射出了国产商业电影的多元美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国产商业电影“大骨架空摆设”的尴尬处境。论文共分为五章,分别围绕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美学的传承与发展、国产商业电影意象构建、境界流变、造境得失以及造境能力提升等展开详细论述。首先,从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对意境美学的传承与发展入手,以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为例,重点分析国产商业电影的意象构建、境界流变、造境得失等问题,并针对其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虽然商业电影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但在发展过程中这种商业性或商业运作模式所呈现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制约国产商业电影口碑平平的主要因素。因此,论文通过对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的研究,丰富了我国本土电影理论,提升了商业电影的艺术品格,开拓了商业电影发展新方向。从意境美学角度出发,为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营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及商业电影发展新生态。同时,为解决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面临的商业与艺术、传统与现代、古典与科技等普遍问题提供了理论基础与实践价值。研究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对商业电影本体而言具有双重意义与价值,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构建国产商业电影美学体系,实现国产商业电影票房与口碑双赢,从而进一步提升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美学艺术品格。

杨晓丹[5](2020)在《琵琶“线形”技法研究》文中提出琵琶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弹拨乐器之一,它表现力强,演奏技法十分丰富。其中“线形”技法是指能发出像“线”一样持续长音音响的技法,分为“轮指”、“滚奏”、“摇指”三种。本文以这三种“线形”技法为研究对象,在演奏特点、运用特点和艺术价值方面进行研究。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线形”技法的概念进行解读,对三种“线形”技法的演奏特点和音响特点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二章通过深入分析三种“线形”技法在乐曲中较常表现的音乐情绪,总结出“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具有“各司其职”但又“相互包容”的特点;第三章通过对传统乐曲和现代乐曲中“线形”技法的运用变化分析,总结出“线形”技法的发展特点是由最初拨弹的“一枝独秀”到三种“线形”技法不断创新且得到广泛使用,呈现出“三足鼎立”的发展态势,并引发对“线形”技法不断发展变化原因的思考;第四章去探究“线形”技法在“点线”结合中的演奏价值和“虚实”相间的审美意义,最后总结出“线形”技法所蕴含的中国传统美学中“和”的审美思想,强调了技法运用要注重和谐平衡,不可过分滥用。

苏露露[6](2020)在《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武侠电影自20世纪20年代发展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其间产生了不少经典之作。1975年,胡金铨导演的《侠女》荣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综合技术奖,是我国首部荣获西方A级电影节大奖的电影,中国武侠电影自此走上世界电影的舞台,成为中国电影进军国际影坛的先锋。时至今日,我国武侠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表现出不小的影响力。在武侠电影中人物是传递影片精神意旨的重要符号,根据历年来的武侠电影可知,男性多是武侠电影的主角,武侠俨然是以男性为主导的世界。而张艺谋作为我国着名的导演,进入21世纪以后开始涉足武侠电影领域,2002年他拍摄的武侠巨制《英雄》不仅在商业上取得极大的成功,而且开启了一代武侠电影的新局面。《英雄》之后,他又陆续拍摄了《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长城》《影》几部武侠电影,这几部电影场面宏大,视觉效果极佳,在注重商业价值的同时给人带来了艺术的美感。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与21世纪前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有很大不同,其呈现出来的特征是时下审美的趋势及其本人的取向决定的,研究其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能够有效地为今后武侠电影塑造男性形象,乃至人物形象提供借鉴与启示,有利于武侠电影这一民族类型电影后续的发展。为此,本文以“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为研究主题,首先梳理了武侠电影及其男性形象的发展演变:1949年以前武侠电影奠定了男性形象的基本特质,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武侠电影强化了男性形象的类型,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武侠电影发展了男性形象的复杂人性。其次,逐一分析了其武侠电影中出现的男性形象,研究发现这些男性形象不仅身份各异,且多具有复杂多面的性格,他们身上善恶界限模糊,具备常人所有的七情六欲,行为也越来越接近普通人,更多地体现了人性的表达。再次,分析研究张艺谋是如何塑造男性形象的。他充分发挥景观、造型、道具、镜头语言、女性影像等符号的作用,对男性形象从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全面地刻画。最后,指出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价值与启示。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价值在于反映出张艺谋试图传递中国优秀文化价值观念,讲好中国故事的努力,同时表达出张艺谋对人的个体价值及人性的关注。另外,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塑造所表现出来的倾向也是目前21世纪武侠电影中人物形象塑造普遍存在的倾向,然而这种倾向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两大问题:一是过度解读人性导致侠义精神匮乏,二是人物形象不够动人。这就启示着当前电影工作者拍摄武侠电影时,一定要根植于侠义精神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以及加强故事细节铺陈,塑造动人的人物形象。

周媛[7](2020)在《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书写》文中研究指明阵法就是古代军队的战斗队形,是通过合理的排兵布阵来发挥军队最佳战斗力的军事部署,在古代战争中具有特殊的意义。阵法也在明清章回小说中大量出现,为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增添了文学色彩,使其更具艺术魅力。学界目前对阵法的研究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军事战争角度上,即阵法源流、阵法个案探讨的研究阶段。文学角度的研究,仅局限于《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演义》这三部小说中的战争叙事。笔者通过资料搜集和翔实的文本解读,整理出多达七十九部包含阵法书写的明清章回小说。从文学角度对其进行尽可能全面的呈现和梳理,分析阵法在不同题材小说中描写的异同,并总结出各自的特点。同时,也将历史军事中的阵法与小说中的阵法进行对比,对阵法的根源及演变进行一定的研究。论文正文部分分四章十一节,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第一章为“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概观”。一方面,从现实的军事战阵和超自然的神魔阵法两方面入手,勾勒出明清章回小说中阵法的大致状貌。另一方面,以史料文献为基础对阵法的溯源及流变进行考证。研究先秦以礼治军及“仁”“智”战争观对阵法的影响,以冷兵器时代到火器时代的时间顺序,对历史上的阵法演变进行梳理,并对阵法迷惑功能的生成原因,以及其由现实之阵到文学之阵的转变过程进行探讨。第二章为“阵法书写在不同题材小说中的文本差异”。明清章回小说的各类题材中都出现了有关阵法的情节,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历史演义小说的阵法基本以平实为主,英雄传奇与侠义小说中的阵法渐趋夸饰,神魔小说中的阵法更加奇幻,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阵法则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第三章为“明清章回小说中阵法的文学书写”。就文学功能而言,阵法营造了威严宏大的战争场面,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就艺术特征而言,不但有高超的命名艺术,还通过比喻与夸张、悬念与释念、诗赞等手法提升阵法描写的艺术性。第四章为“明清章回小说阵法书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本章从鼓词、评书、现代武侠小说等三种文体探讨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书写对它们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呈现出的不同风格进行研究。鼓词中的阵法书写呈现出更为夸诞与工细的特点,评书中阵法书写趋于简略且富于传奇性,现代武侠小说中的阵法书写则既有继承又有开拓。

李伟[8](2019)在《电影视像中身体因素的艺术呈现与审美认知》文中指出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笛卡尔,从莱布尼茨到尼采,且不论其立论基础是身心二元论亦或身心一体论,皆对身体之美予以充分重视。即认为“人是美的存在”,而“美就是自然之秘密规律的显现”(歌德语),故“没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一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真理”(尼采语)。我们认为,身体既是审美的客体,又是审美的主体,“身体审美感觉不能解释或证明我们的审美判断,但他们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甚至增强我们的道德力量”(舒斯特曼语)。随着科学和理论的发展,近年来,在西方和中国都形成了借鉴脑科学而形成的美学理论。在中国称为认知神经美学。认知神经美学理论是美学研究的新进路,提出了“审美认知模块假说”,认为:审美认知模块是人在实践活动中,经由大脑认知神经系统的活动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结构。在这一神经结构中有这样几个重要的因素:一是形式知觉模式,即人在对事物外形加以知觉和记忆时留存下来的神经痕迹;二是对事物价值和意义的领悟;三是由对事物价值和意义的领悟而形成的情感。其中,形式知觉模式是最复杂、最大量的因素,并且同艺术审美有最为密切的关系。人体的形式美也许是最为人类看重的审美样态,由此在大脑的神经系统中形成了关于身体的认知模块。随着人类的社会化发展,更多的一些行为、动作被我们大脑“看见”而形成了更多的认知模块。本文以认知神经美学理论为主要学理根据,同时汲取其他相关理论,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及其理论为认知神经美学增加了生理学层面上的基础。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先驱马尔科·亚科波尼就电影的逼真性问题曾谈到:“我们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会为我们复制在银幕中所看见的苦难”。因为镜像神经元在我们执行某种动作时和我们观看别人执行那个动作时都会被触发,也即身体行为动作与视觉感知可以构建同样的形式知觉模式。本文将这些理论与具体电影艺术的审美实践相结合,从整体上系统性地阐述电影视像中身体因素的艺术呈现与审美认知。电影视像中演员的身体动作与行为的艺术呈现是同接受主体的审美认知模块相辅相成的,既可以帮助主体建立起新的认知模块,从而扩展审美认知能力,又可以激活主体已有的认知模块从而形成美感。演员的身体动作及行为调动主体认知模块的艺术呈现,其主要途径是:身体作为审美对象时的视知觉形式在观看者的神经系统中传递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或“运动”而被审美主体感知到,这种视知觉形式的外在呈现即是演员的身体形式美。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看到枝繁叶茂表现为“上升”型张力结构,断桥残枝表现为“下降”型张力结构,这些力的结构通过视觉神经系统传到大脑皮层区域并配合身体感知而形成知觉模式。因此,形式知觉模式这一范式不仅包括脑神经活动,同时也蕴含身体知觉模式,整个审美活动会弥漫出一种“意义或灵魂”。本文所述电影视像中的身体既包括作为审美客体的物质性肉身,又包括具有审美意识的精神性身体。所谓身体因素的艺术呈现,即在电影视像中通过演员身体展示出的身体形式之美被观众所感知,其目光凝视之欲被观众所摄取,进而完成观众由眼—身—心组成的整个机体系统的涉身化认知。身体不仅是审美对象,更应该是审美主体,人类的认知系统并不仅仅是一个封闭的大脑。由于神经系统、身体和环境是不断变化和相互作用的,真正的认知是一个包含三者的统一系统。本文所用的“电影视像”这一概念,不同于一般所称的电影影像。盖因视像含有视点、角度、视为等义,视像的外延小于影像,但视像的内涵大于影像。正如《坛经》所述故事:“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风动或幡动都是影像,但心动是视像所涵。视像的提法比影像更具哲学意味,也即视像既包含电影画面呈现的由眼睛直接看到的影像,更包括我们眼睛所不能直接看到,而需要整个身体去感知的各种视角(演员、导演、观众、摄影机)的画面。正所谓,“艺术不仅存在于称之为艺术的人工制品中,而且存在于创作和感知他们的动态经验中和行为之中,他是瞬间的愉悦也是永痕的和谐”(朱立元语)。据此,我们将审美主体的神经系统理论范围扩大到整个身体,因为整个身体就是作为一个审美认知模块而存在和生成的。也即:我们并非“拥有”一个身体,而是我们的身体以“存在”的系统论思维去构建审美认知模块,以期达到对电影视像中身体呈现的审美认知。其效果是:初看是作为“肉身”的身体,再看已是“我想”而在世的身体,复又看则已是“我能”而意识到的审美身体。由此达到所谓“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的审美认知境界。

詹荔[9](2019)在《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美学探论(2003-2018)》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3年香港与内地签订的CEPA协议给两地电影发展提供了新的转折点。CEPA之后,香港电影人怀揣着成熟的电影制作经验纷纷开始“北上”,准备在广阔的内地市场一展身手。同样“北上”的还有香港电影产业链的各个方面。政策的下达使得两地的合拍正式被纳入国家体制。香港与内地的合拍片发展一直以来都伴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因素的牵引角力,也给合拍片的美学呈现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美学角度,结合15年来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若干创作个案与现象,试图初步探询合拍片在美学流变与美学价值方面为当前华语电影产业所带来的某些创作启示与文化意义。本文第一部分主要对“CEPA后”合拍片的背景、现状及整体的美学风貌做了概括性的阐释。第二部分到第四部分,则分别以形式美学、商业美学和接受美学为切入点具体分析合拍片的美学变化与核心价值,利用三种美学内涵中彼此交叉又彼此独立的特点,以期管窥15年以来内地与香港电影在产业融合、文化共融、继承创新的背景下,合拍片美学的现实意义。尤其是传统“港产片”的类型经验与电影修辞在内地市场更加开阔的文化需求与多样化的审美期待面前,试图追问昔日“港味”的美学踪迹,以此更进一步分析与蠡测这种电影美学经验的历史走向与现实趋势,以及对整个华语电影工业的美学积累与创新、产业整合与传播有着怎样的可供持续借鉴的创作生长点与产业增长点。

陈晓[10](2019)在《跨文化语境下的国产商业电影研究(2002-2017)》文中指出本文将国产商业电影置于产业研究、文本研究、文化研究的交叉视野之中,在电影史、电影理论及电影批评的框架下,旨在厘清2002-2017年国产商业电影的纷繁面貌。首先,在时间上对其进行微观层面的断代划分,历时考察国产商业电影的生发环境及流变状况。第二,结合“本土性”表达及“国际化”表达两条共时线索,力图解释国产商业电影生成、变化、发展的主体因素,勾画出该领域范畴内丰富立体的文化图景。第三,综合实证研究方法,尝试以跨文化视角透视国产商业电影的输出问题,并给予相应的方法论延伸及讨论。基于此,本文将分作六个部分展开论述。“绪论”部分界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对已有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述评,指出目前研究中缺乏对国产商业电影集中化、系统化、理论化的论述,并由此提出本文的主体研究架构。第一章“国产电影商业环境的生成”描述新世纪后的国产商业电影延续了中国早期电影的娱乐属性,生发于政策-经济生态圈、媒介生态圈以及跨域合作生态圈所构成的复杂语境当中。政策-经济生态圈以开放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通过股份制、院线制的建立,促成中国电影产业的体系化发展。媒介生态圈以内容生产领域的“IP转化”及内容流通领域的“互联网+电影”战略性格局,建立国产商业电影的跨媒体运营模式。跨域合作生态圈广泛利用资金与人才优势,以“合拍片”生产为基本路径,使国产商业电影迈入全球化商品行列。第二章“国产商业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述”指出国产商业电影受到内在文化势力的深刻影响,官方、资本方、大众三股力量的互动,根本性地决定了国产商业电影的差异性面貌与本土性表达。官方以向大众输出主流意识形态为根本目的,通过与资本方的联姻,促成“主旋律”电影转向“主流商业片”。从对“主旋律”的商业化重述,到对“样板戏”的娱乐化改写,主流话语从显性在场转变为隐性在场。资本方以商业营利为根本目的,在实践层面搭建不同文化相互沟通的桥梁,生产出兼顾多方文化需求的电影产品。其中,商业电影的历史空间呈现出想象性叙述的特征、动作类型片自觉践行主流意识形态的“询唤”功能、贺岁片全面迎合流行文化与消费语境、文艺片流露出电影艺术的退守与反抗姿态。大众文化从“沉默者”转为一股显在力量,既处在官方与资本方的引导之下,又因其自反性而促使电影市场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电影“粉丝”通过协商性参与的方式,进入商业电影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以“青春片”为代表,大众群体自身的属性成为资本方的创作指南。“新主流”电影的出现,既表明“现象级”作品源自于大众文化“时代面向”的刺激和培育,也反映出多股文化力量共同促动了集体欲望的影像化宣泄。第三章“国产商业电影影像美学新质”指出国产商业电影受到外来文化引导,文本实践逐渐与世界商业电影范式达成共识,并自觉进行着影像美学现代性的重新建构。在影像符号层面,国产商业电影对异域景观实行“标签化”处理,在银幕上勾勒出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认知地图”。一方面,大量涌现的西方符号明示着西方文化的强力渗入;另一方面,在外来文化的映照下,跨文化个体同时流露出对本地文化强烈的复归心态。在镜头修辞层面,制造影像“吸引力”成为国产商业电影重塑“电影性”的重要目的与途径。对“蒙太奇”的活用展现出国产商业电影的速度“变奏”;“数字长镜头”标示出国产商业电影的数字技术转向。在故事题材层面,国产商业电影在类型化叙事的流变过程中,不断分化、变异、繁殖出多样式的类型片。“奇幻片”糅合西方元素与本土文化,成为国产商业电影类型融合的先驱范例;“一本多拍”作为新样态的跨国改编形式,彰显出类型深度融合的可能性。在母题内涵层面,情感母题、寻找母题及英雄母题均与世界电影的创作潮流构成互文关系,指向人类共通的价值选择。第四章“国产商业电影的海外之旅——以北美市场为参照系”将北美地区中国商业电影的市场接受作为切入口,论述国产商业电影所遭遇的真实文化壁垒。古装大片的热潮与失落印证着北美市场的“选择性阅读”模式,而“华狮”及“华语片”的推广开拓了各类型商业电影的发行路径。国产商业电影“输出”的基本困境在于面临着结构性的文化霸权,中国电影作为“外语片”,难以获得“准”商业片待遇,始终未能进入北美主流市场。国产商业电影遭受“冷遇”的另一重因素在于中美观众的文化认知差异,基于对中美在线影评网站的实证考察,美国观众重“形式”、重技术以及自觉的跨文化立场与中国观众形成鲜明对比。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指向中美不同的文化语境,即普遍意义上的高/低文化语境差异,以及不同的观影模式,即审美机制上的类型/故事传统差异。《英雄》与《长城》作为两部具备典型“访美”特质的作品,值得重点关注。《英雄》之于中国电影商业化、国际化取向的历史功绩应当予以重新追认;《长城》标志着中美合作的深度开展,而“杂交”文本的缺陷阻碍了其背后深刻世界性主题的有效传播。第五章“国际坐标内国产商业电影的精进路径”尝试以更高的标准要求当前历史语境中的国产商业电影。国产商业电影在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时刻遭遇着本土文化裂变与外来文化冲击所带来的种种难题。面对如此纷杂的跨文化语境,国产商业电影的发展方向应当坐落于世界电影的版图之中,以文化之间的良性互动为基础,回归具有主体性特质的中国电影范畴,扮演好国家电影、文化商品、图像档案等多重角色。

二、冲破“十面埋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冲破“十面埋伏”(论文提纲范文)

(1)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1.1 体育舞蹈
        2.1.2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
        2.1.3 中国元素
        2.1.4 创新融合
    2.2 国内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理论研究现状
        2.2.1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的内涵及实质
        2.2.2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的特点、原则、方法与目的
        2.2.3 分析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作品中国化的运用结合点、融入方法、艺术效果等
        2.2.4 体育舞蹈在中国立足发展的切入点、关键点等
    2.3 国内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现状
        2.3.1 融入中国古今元素的体现
        2.3.2 融入“中国元素”的特点、原则、方法与目的
        2.3.3 “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中的运用结合点、融入方法、艺术效果等
        2.3.4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2.4 国外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理论研究现状
第3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案例分析法
        3.2.3 专家访谈法
        3.2.4 系统分析法
        3.2.5 观察法
        3.2.6 比较研究法
第4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中融入的功能
        4.1.1 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艺术性
        4.1.2 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创新性
        4.1.3 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观赏性
        4.1.4 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国际性
    4.2 中国元素在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中融入的意义
        4.2.1 升华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艺术表现形式
        4.2.2 弘扬传承中化民族的文化特色和艺术底蕴
        4.2.3 增进学校、社交、娱乐、健身等不同领域的积极发展
    4.3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与“中国元素”的交融渗透
        4.3.1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与“中国元素”交融渗透的内在条件
        4.3.2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与“中国元素”交融渗透的外在需求
    4.4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艺术表现形式
        4.4.1 中国音乐元素的融入
        4.4.2 中国服饰元素的融入
        4.4.3 中国动作元素的融入
        4.4.4 中国主题元素的融入
        4.4.5 中国道具元素的融入
        4.4.6 中国舞台美术元素的融入
        4.4.7 中国发型、妆容元素的融入
    4.5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4.5.1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存在的问题
        4.5.2 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问题应对措施
第5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2)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三、课题研究思路和方法
第一章 《孔雀》舞剧思想内容概述
    第一节 舞剧人物形象与性格塑造
        一、吉祥美好的孔雀萨朵
        二、黑乌鸦路斑
        三、旋转的时间与超凡的神灵
    第二节 舞剧情节构思
        一、剧情和矛盾冲突
        二、《春》《夏》《秋》《冬》四幕的时间演进
第二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
    第一节 《孔雀》身体意象建构的舞蹈语言
        一、个性化的身体动作
        二、象征性的服饰和妆容
        三、寓言性的道具
    第二节 《孔雀》身体意象的情感特性
        一、萨朵身体意象的抒情性
        二、嘎雅身体意象的勃发性
        三、乌鸦身体意象的滑稽性
        四、时间和神灵身体意象的含蓄深沉性
    第三节 《孔雀》身体意象的哲理内涵
        一、人性的寓言
        二、对自然和生命的思考
第三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舞台建构
    第一节 作为情感铺垫的场景设置
    第二节 作为舞蹈意象渲染的舞台照明
        一、舞台灯光的呈现和提示
        二、投映景塑造假定性空间
    第三节 作为舞剧外部结构的舞台调度
        一、队形线条与情绪表达
        二、“对话”与平衡
第四章 《孔雀》舞蹈意象的审美特征
    第一节 《孔雀》舞蹈意象的结构层次
        一、由感觉到表象——孔雀物态的情态化处理
        二、由表象到想象——原型启发的形象创作方法
        三、由想象到意象——主观之“意”与客观之“象”联结聚合
    第二节 《孔雀》的意象与意境
        一、情景契合,情动于中
        二、虚实相生,互为引导
        三、象外之意,发人哲思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杨丽萍舞蹈创作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研究背景情况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
    四、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
    五、文献综述 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现状及发展动态
第一章 杨丽萍早期的艺术实践积累
    第一节 多宗教文化背景
    第二节 多元的艺术经历
        一、早期舞剧表演获得的审美体验——《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一)浪漫主义气息
        (二)神秘色彩因子
        二、文艺思潮影响下的观念重塑
        (一)传统民间舞的艺术创新定位
        (二)“自我关怀”式的身体摸索
        三、“杨氏”演绎风范的启程——《雀之灵》《两棵树》《月光》
        (一)传统傣族舞蹈语汇的创新
        (二)传统傣族舞蹈意境的转变
    第三节 现象级艺术家品牌的铸就
第二章 杨丽萍积极的艺术创新探索
    第一节 雀之情——以舞剧《孔雀》为例
        一、生命轮回观下的时空结构原则
        二、浪漫主义+精致主义的审美偏好
        (一)形象美
        (二)形式美
    第二节 雀之变——以舞剧《十面埋伏》为例
        一、从文学形象到舞台形象的塑造
        二、跨界合作的多重效益
        (一)媒介共享模式
        (二)编创元素杂糅模式
    第三节 雀之悟——以舞剧《春之祭》为例
        一、直观的东方文化元素
        二、极简的舞蹈身体语汇
    第四节 雀之幻——以舞剧《平潭映象》为例
        一、民俗文化的多线挖掘
        二、超民俗现实与魔幻的交织
第三章 杨丽萍艺术追求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 关于艺术本体的形式创造
        一、艺术与情感的形式关系
        二、艺术与生命体验的形式互通
    第二节 “新东方美学”的实验建构
        一、中国传统哲学观的主体阐发
        二、西方现当代美学视域下的形式选择
    第三节 由品牌效应锚定的“双效益”策略
结语:杨氏舞作背后的当代艺术观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4)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二、相关研究的成果综述
    三、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
第一章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对传统意境美学的传承与发展
    第一节 电影与传统美学意境探源
        一、传统美学意境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二、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美学运用
    第二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美学传承
        一、自然之景意蕴无穷
        二、古典绘画巧妙构图
        三、传统美学特征到古典美学精神
    第三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影像发展
        一、科技造景视觉奇观
        二、意境思维到影像转换
        三、模仿意识到自主意识下的意境营造
第二章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意象建构
    第一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审美意境构成元素
        一、声音审美意境
        二、色彩审美意境
        三、镜头审美意境
    第二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美学风格化叙事
        一、商业电影两极化叙事美学风格
        二、消费语境下商业电影宏观叙事
第三章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境界流变
    第一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的审美类别
        一、国产商业电影气韵审美
        二、国产商业电影悲壮审美
        三、国产商业电影现实审美
    第二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两重意境
        一、有我之境“具象”主体传达
        二、无我之境“意象”意蕴提升
    第三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两重审美
        一、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二、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第四章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造境之得失
    第一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造境之得
        一、提升了大众对商业电影意境美学的审美体验
        二、丰富了商业电影本体的美学风格和艺术品格
        三、开创了商业电影“商业+艺术”的工业美学体系
    第二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造境之失
        一、有意无形过分追求电影静态画面
        二、娱乐至上致使大众审美产生偏颇
        三、文化后景缺失致使电影内涵浅显
第五章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造境能力提升之探讨
    第一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的内在美与形式美
        一、商业电影意境内在美的统一性
        二、商业电影科技形式美的一致性
    第二节 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意境美学构建
        一、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的多元化与艺术化
        二、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的风格化与体系化
        三、新世纪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5)琵琶“线形”技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第四节 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一章 “线形”技法的相关概念解读
    第一节 “线形”技法的定义
    第二节 “线形”技法的类型
    第三节 “线形”技法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 “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运用特点研究
    第一节 “轮指”在乐曲中的运用
    第二节 “滚奏”在乐曲中的运用
    第三节 “摇指”在乐曲中的运用
    第四节 “各司其职”又“相互包容”的关系
第三章 “线形”技法在乐曲中的发展变化研究
    第一节 传统乐曲中“线形”技法的发展与变化
    第二节 现代乐曲中“线形”技法的发展与变化
    第三节 “一枝独秀”到“三足鼎立”的变化思考
第四章 “线形”技法的艺术价值研究
    第一节 “点”“线”结合的演奏价值
    第二节 “虚”“实”相间的审美价值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6)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武侠电影的定义
    1.3 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1.3.1 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1.3.2 张艺谋电影作品中男性形象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 武侠电影发展历程及其男性形象演变
    2.1 武侠电影的发展历程
        2.1.1 1949年以前武侠电影的发展
        2.1.2 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武侠电影的发展
        2.1.3 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武侠电影的发展
    2.2 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演变
        2.2.1 1949年以前的武侠电影奠定了男性形象的基本特质
        2.2.2 1949年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的武侠电影强化了男性形象的类型
        2.2.3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的武侠电影发展了男性形象的复杂人性
第三章 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人物群像
    3.1 “侠客”
        3.1.1 无名、残剑、长空
        3.1.2 金捕头、刘捕头
    3.2 影子武士:境州
    3.3 “君王”
        3.3.1 秦王
        3.3.2 王
        3.3.3 沛王
    3.4 “臣下”
        3.4.1 王子:元祥、元杰、元成
        3.4.2 武将:邵殿帅等人与子虞、田战、杨苍及其子杨平
        3.4.3 文臣:鲁严与沈大人
        3.4.4 太医:蒋亦儒
    3.5 西方人:威廉·加林、佩罗·托瓦尔、巴拉德
    3.6 其他男性形象:老馆长及赵国学子、彭勇
第四章 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塑造方式
    4.1 利用景观符号构建男性人物形象
        4.1.1 场景景观暗示男性人物基本性格特征与气质
        4.1.2 武打景观反映男性人物性格与精神气质
    4.2 采用造型符号与道具符号塑造男性形象
        4.2.1 造型符号塑造男性形象
        4.2.2 道具符号塑造男性形象
    4.3 利用镜头语言塑造男性形象
        4.3.1 使用特写与近景镜头展现男性心理变化历程及情感
        4.3.2 使用运动镜头外化男性人物内心的情感
        4.3.3 使用主观镜头揭示男性的内心感受
        4.3.4 利用画面构图塑造男性外在形象或揭示男性人物之间的关系
        4.3.5 利用数字技术打破形象塑造的空间局限
    4.4 利用女性影像符号塑造男性形象
第五章 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价值与启示
    5.1 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男性形象的价值
        5.1.1 借男性形象传递中国优秀的文化价值观念
        5.1.2 借男性形象表达对人的个体价值的关注
        5.1.3 借助男性形象剖析人性
    5.2 启示
        5.2.1 根植侠义精神,塑造立体化人物形象
        5.2.2 加强故事细节铺陈,塑造动人的人物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7)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书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概观
    第一节 明清章回小说中丰富多样的阵法
        一 现实的军事战阵
        二 超自然的神魔阵法
    第二节 阵法溯源及考辨
        一 先秦以礼治军及“仁”“智”战争观的影响
        二 阵法的演变——从冷兵器时代到火器时代
        三 从现实之阵到文学之阵:阵法迷惑功能的生成和应用
第二章 阵法书写在不同题材小说中的文本差异
    第一节 平实:历史演义中的阵法描写
        一 队伍的战斗队形
        二 排阵的地型
        三 高素质的军事将领
        四 变阵的复杂与奇妙
    第二节 夸饰:英雄传奇与侠义小说中的阵法描写
        一 仙魔助战的出现
        二 智谋过人的男性英雄或侠士
        三 女性英雄的光彩
        四 排阵与破阵的精细化
    第三节 奇幻:神魔小说中的阵法描写
        一 驱神役鬼的神通
        二 诡异凶险的阵势
        三 仙器法宝的使用
    第四节 新颖:才子佳人小说中的阵法描写
        一 别具一格的军事元素
        二 摆阵破阵主人公身份的改变
第三章 明清章回小说中阵法的文学书写
    第一节 文学功能
        一 营造威严宏大的战争场面
        二 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
        三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第二节 艺术特征
        一 阵法的命名艺术
        二 阵法的描绘艺术
第四章 明清章回小说阵法书写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第一节 夸诞与工细:鼓词中的阵法书写
        一 阵法场面的繁琐描摹
        二 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
    第二节 简略与传奇:评书中的阵法书写
        一 粗略性
        二 传奇性
        三 趣味性
    第三节 继承与开拓:现代武侠小说中的阵法书写
        一 对明清小说阵法的沿袭
        二 各类剑阵、刀阵、拳阵的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电影视像中身体因素的艺术呈现与审美认知(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论文的主要理论框架和关键词
    二、论文的整体结构安排
第一章 作为电影视像展现的身体
    一、身体部位作为审美对象的艺术表现
        1、手指、头发
        2、腿部、臀部
        3、脸部
    二、电影视像中呈现的身体
        1、动作电影中的身体呈现
        2、文艺电影中的身体呈现
        3、科幻动漫类电影中的身体呈现
        4、喜剧电影中的身体呈现
    三、电影视像中的身体呈现作为电影叙事的表征形式
第二章 电影视像中身体造型的表现与分析
    一、电影视像身体造型之美的理论基础
        1、身体造型的美学内涵
        2、形式知觉模式在身体造型中的作用
        3、镜像神经元与共情思维
    二、电影视像中身体造型的解读
        1、电影中身体造型美与建筑和绘画的关联
        2、身体造型的美学接受——审美共通感
        3、身体造型的另类审美——审丑
第三章 电影视像中的身体动作之美
    一、身体动作形态美的理论基础
        1、身体动作之美的力本说
        2、身体动作形式生成知觉模式
    二、电影视像中身体动作美的呈现与解读
        1、奔跑情节表现出的原始本能
        2、仪式性情节表现出的酒神精神
        3、抒情画面表现出的爱与哀愁
        4、肢体动作表现出的异延隐喻
第四章 电影视像中特定情境下的身体审美表现
    一、电影特定情境中身体审美的理论构建
        1、身体图式和环境互生形成范畴化
        2、意境与意象统构情境
    二、死亡情境的审美解读
        1、生命机体之死
        2、生命现象之死
        3、超越生命之死
    三、窥视情境的审美解读
        1、窥视本能
        2、看与被看
第五章 社会文化与电影视像的身体呈现之美
    一、电影视像身体社会化的理论构建
        1、视像的身体化与文化想象
        2、作为消费文化的身体
    二、电影视像身体社会化之美的解读
        1、身体社会化之美的物质呈现——明星制的产生
        (1)电影明星的身体化
        (2)明星身体的商品化
        2、身体社会化之美的文化呈现——男女平等思维
        3、身体社会化之美的精神呈现——社会化的身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美学探论(2003-2018)(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论题界定与研究背景
        1.1 论题界定
        1.2 研究背景
    2 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
        2.1 研究意义
        2.1.1 理论意义
        2.1.2 现实意义
        2.2 研究现状
第1章 “后CEPA”时代“合拍片”发展概述
    1.1 “后CEPA”时代“合拍片”的发展背景
    1.2 “后CEPA”时代“合拍片”的发展现状
        1.2.1 合拍片产量整体呈上扬趋势
        1.2.2 从票房看合拍片的兴衰起落
    1.3 “后CEPA”时代“合拍片”的美学概貌
        1.3.1 CEPA初期(2003-2004):“港味”不被接受
        1.3.2 改善期(2005-2010):从接受到交汇
        1.3.3 融合期(2011-2018):类型电影持续发力,美学风格开始位移
第2章 “合拍片”的形式美学分析
    2.1 视听语言的改变
        2.1.1 色彩:由实转虚
        2.1.2 声音:原声大碟转真人真唱
    2.2 叙事结构的改变
        2.2.1 单线变复调
        2.2.2 开放式结局的突破
第3章 “合拍片”的商业美学分析
    3.1 类型经验的全面渗透
        3.1.1 “无厘头”的变种
        3.1.2 “侠义情”的沿袭
        3.1.3 “兄弟情”的重构
    3.2 类型模仿与类型变异
        3.2.1 古装动作片:单一到复合
        3.2.2 警匪片:感性到理性
        3.2.3 喜剧片:香港模式加内地元素
第4章 “合拍片”的接受美学分析
    4.1 从“集体狂欢”到“集体审美”
        4.1.1 古装历史题材:高开低走
        4.1.2 魔幻题材:调整策略
        4.1.3 现实主义题材:满足期待
    4.2 对“港产片”品牌的怀旧与透支
参考文献
附录 :内地与香港合拍片(2003-2018)片目一览表(不完全统计)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跨文化语境下的国产商业电影研究(2002-2017)(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产业浪潮:“国产商业电影”作为研究对象
    二、间性思维:“跨文化语境”作为研究视角
    三、他山之石:西方理论视野与中国商业电影
    四、激荡新世纪的国产商业电影
第一章 国产电影商业环境的生成
    第一节 政治-经济生态圈:电影产业的体系化发展
        一、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开放形势
        二、股份制:电影企业作为主体
        三、院线制:全国放映网络的建立
    第二节 媒介生态圈:国产商业电影的跨媒体运营
        一、内容生产:从叙事文本到IP转化
        二、内容流通:“互联网+电影”格局初显
    第三节 跨域合作生态圈:商业电影作为全球化商品
        一、资金与人才:“合拍片”的双翼
        二、“铁三角”:地缘文化想象中的内地/香港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产商业电影的意识形态表述
    第一节 国家形象:主流意识形态的宏观构建
        一、从“主旋律”到“主流商业片”
        二、重大历史题材的商业化重述
        三、“样板戏”的娱乐化改写
    第二节 商业资本:体制与市场的博弈空间
        一、历史空间的想象性叙述
        二、动作类型片的“询唤”功能
        三、贺岁片:消费时代的文化“共谋”
        四、文艺片:“艺术”的退守与抗争
    第三节 大众选择:“沉默者”的广泛参与
        一、超越“盗猎”:“粉丝”文化的协商性
        二、青春片:定制“怀旧”与城市想象
        三、“新主流电影”:集体欲望的影像化转喻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产商业电影影像美学新质
    第一节 异域景观:符号与“文化认知地图”
        一、“标签式”的区域符号
        二、普遍“在场”的西方符号
        三、跨文化个体符号的复归
    第二节 语言形式:镜头与“吸引力”修辞
        一、分流与面向:重塑“电影性”
        二、蒙太奇:电影速度的“变奏”
        三、长镜头:数字“渐近线”的生成
    第三节 故事题材:情节与类型化叙事
        一、分化与异变:多元化的类型电影
        二、类型融合:奇幻片的“皮”与“骨”
        三、“一本多拍”:新样态的跨国改编
    第四节 母题内涵:普遍化的价值共鸣
        一、“真情至上”:人际关系与情感母题
        二、“在路上”:“漂泊/归乡”与寻找母题
        三、“中心视点”:个体呈现与英雄母题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国产商业电影的海外之旅——以北美市场为参照系
    第一节 “访美”之选:国产商业电影的北美发行现状
        一、选择性阅读:古装大片在北美的热潮与失落
        二、发行新势力:“华狮”与“华语片”的推广
        三、期待错位:文化霸权下的“外语片”
    第二节 “他者”之镜:比较视野下的中美在线网站影评
        一、非对称性:国产商业电影的正/负向传播
        二、高/低语境之辩:“故事”传统与“类型”传统
    第三节 《英雄》的全球视野与“东方主义”再考察
        一、电影偏向力:基于商业与市场的试验
        二、毁誉参半:差异性的文化分野
        三、策略性本质主义:对“东方主义”的回应
    第四节 “杂交”的《长城》:本地、国际与“墙”
        一、混搭的类型:奇幻、怪兽与西部片
        二、黏合“分裂”:英雄与禁军的形象塑造
        三、环球议题:“饕餮”危机与有“缝隙”的墙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际坐标内国产商业电影的精进路径
    第一节 中国电影:主体性的再确认
    第二节 资本并流:多样化的再生产
    第三节 图像档案:人文价值的再书写
    本章小结
结语:商业电影尚在进行时
参考文献
附录A: 2002-2017年年度国产电影票房前十数据统计
附录B: 2002-2017年北美上映国产院线电影名录
博士期间发表成果
致谢

四、冲破“十面埋伏”(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舞创编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D]. 安辉. 云南师范大学, 2021(09)
  • [2]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D]. 尹雪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12)
  • [3]杨丽萍舞蹈创作特征研究[D]. 熊艳. 南京艺术学院, 2020(02)
  • [4]新世纪以来国产商业电影审美意境研究[D]. 李敏. 江西财经大学, 2020(11)
  • [5]琵琶“线形”技法研究[D]. 杨晓丹. 河北师范大学, 2020(07)
  • [6]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男性形象研究[D]. 苏露露.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6)
  • [7]明清章回小说中的阵法书写[D]. 周媛. 上海师范大学, 2020(07)
  • [8]电影视像中身体因素的艺术呈现与审美认知[D]. 李伟. 吉林大学, 2019(02)
  • [9]内地与香港合拍片的美学探论(2003-2018)[D]. 詹荔. 南昌大学, 2019(02)
  • [10]跨文化语境下的国产商业电影研究(2002-2017)[D]. 陈晓. 南京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突破“十面埋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