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湾网:融资并购促发展

港湾网:融资并购促发展

一、港湾网络:融资并购促发展(论文文献综述)

吕一兵,马锐,沈希珏,黄莺,张姝[1](2021)在《向海而生 同筑丝梦:四域积势创新提能 携手谱绘金融新篇——中国工商银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访谈系列之二》文中研究指明在世界史上,怕是没有一条航路,能像海上丝绸之路那样,用千年丈量时光,用万里丈量跨度。向海而生,是探索的勇敢,也是开拓的胆魄,更是通达的梦想。今天,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海丝)秉承共同的梦想和信念,正书写着休戚与共的逐梦传奇。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旨在推动沿线城市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地区的中国工商银行分支机构——福建省分行、海南省分行、广西区分行、厦门市分行的四位管理者做客"慧谈·公司金融Fintech"栏目,畅谈金融支持"海丝"倡议的宝贵经验与心路历程。

姜鸣凤[2](2020)在《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研究:创业伦理的视角》文中研究指明企业衍生(spin-off/spin-out),或称“衍生创业”,泛指从一个稳定存在的母体组织中通过技术、知识、经验或能力转移等方式,创建新企业的过程,所创建的新企业即为衍生企业。创业经济时代大量高技术衍生企业不断涌现,然而,初创期的衍生企业常因与母体组织等各类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冲突陷入发展瓶颈,导致创业失败,亟需引入一种有利于衍生企业获取创新创业资源、稳定企业网络关系的利益相关者管理机制。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长远生存发展离不开利益相关者的认可与支持,建立和提升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可帮助企业实现长远发展,为此,必须从创业之初构建利益相关者管理的基本理念与原则,这离不开创业伦理与社会责任的引入。组织资本是企业员工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中,基于共同的发展目标协同工作,促进知识流动和价值创造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系统,固化于企业组织制度、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中,体现了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有效性。关系资本是企业与有联系的外部组织之间建立的关系网络及其带来的资源和信息优势,体现了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兼容性,决定企业外部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成效。因此,为解构高技术衍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有必要深入研究创业伦理的影响及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在其中的作用机理。本论文围绕“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这一核心问题,综合应用创业伦理、企业衍生、组织资本、关系资本、利益相关者管理等理论展开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采用案例扎根理论分析和访谈研究,深入挖掘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概念维度,将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划分为沟通与谈判、战略分析与制定、先动性、资源获取与整合、利益相关者服务五维度,将此划分结果与Freeman的利益相关者经典概念范式相对照,解析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概念内涵。第二,通过理论推演建立起包括创业伦理、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组织资本、关系资本等变量的理论研究框架,在既有研究和概念挖掘的基础上,将创业伦理划分为创业企业家伦理和创业企业伦理两个维度,前者体现创业企业家个人特质,后者反应企业组织最终决策选择、执行及效果,将组织资本划分为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两维度,将关系资本划分为社会网络和社会声誉两维度,分别构建各变量的概念模型。第三,基于各变量测量指标的构建、理论分析及实践调研,系统论证了创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组织资本的中介作用、关系资本的调节作用,建立理论模型;借助问卷调查采集数据,使用AMOS24.0对数据进行CFA检验,SPSS19.0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得到理论模型的路径结果,并针对结果进行了影响方式与影响力大小的比较分析。本论文研究发现:创业伦理是影响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形成的关键因素,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在这一影响中起到中介与调节作用。创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中,创业企业家伦理维度的影响之于创业企业伦理维度更强,且二者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均受到关系资本的显着正向调节作用,且社会声誉对于创业企业家伦理维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更强,社会网络对于创业企业伦理维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更强;创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间接影响中,创业企业伦理维度的间接影响强于创业企业家伦理维度,二者均可分别通过流程资本和创新资本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产生显着的间接影响,且间接效应主要通过组织资本中的创新资本发生。创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总体影响中,创业企业家伦理维度的总体影响较之创业企业伦理维度更大,且主要通过直接效应发生。创业企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影响主要通过间接效应发生,但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的差别较小。研究成果的理论贡献在于:通过扎根理论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概念维度;以高技术衍生企业为观察对象,以创业伦理为自变量,以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为因变量,以组织资本为中介变量,以关系资本为调节变量,建立测量指标体系,构建关系模型;基于理论研究分析了创业伦理对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与间接影响力,并通过实证分析确定了影响路径。该问题的挖掘能够对企业衍生理论、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创业伦理理论等理论研究有所贡献。研究成果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对高技术衍生企业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识别、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特质、概念维度、主要影响因素及影响路径等一系列的研究,结合中国背景下高技术衍生企业特点,探索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发展机制,着眼于创业伦理、组织资本、关系资本三大变量的优化提升,分别从企业主体和政府管理部门等利益相关者主体提出对策建议,可用于指导高技术衍生企业建立与利益相关者的良性互动机制,以及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李佳琪[3](2020)在《跨境并购中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 ——以梅泰诺并购BBHI为例》文中指出在我国并购市场中,为了降低并购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避免出现高溢价的风险,从而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并购双方之间签订业绩承诺或对赌协议已经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并购双方希望能通过签订协议,帮助并购定价更加合理。但是随着并购重组活动的不断发展,业绩承诺协议的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背离其初衷,即使到了业绩承诺期,被并购公司未达到业绩承诺目标,被并购公司随意更改业绩承诺或者拒绝支付赔偿的事情时有发生,导致人们不禁怀疑业绩承诺在国内是否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上市公司并购交易中广泛采用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又称为或有延期支付),是一种分期付款的并购支付方式,当目标公司业绩达到盈利预测时,并购方会将并购的余款付给被并购公司。本文利用梅泰诺并购BBHI这一跨境并购事件进行案例分析,从盈利支付能力计划作用效果的三个角度:激励效应理论、信号理论、资金成本而进行展开研究,结合实际案例中盈利能力支付计划的设置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其对于并购后协同效应的影响作用。进过上述研究得出结论,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在并购交易中能够提升并购协同效应,并且降低并购后整合风险。因此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值得在国内进行推广该种并购支付方式,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细节把控,以及结合国内市场进行本土化改良,使其发挥出最大效用,促进我国并购市场健康发展。

吴丹洁[4](2019)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迈入21世纪,各国对海洋资源开发的高度重视,海洋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方向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对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对促进福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福建“海丝核心区”、建设海洋强国都有重大意义。目前海洋资源开发已步入高效开发应用的时期。经济发展受到陆地资源缺口日益扩大、社会需求不减反增、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走向海洋经济和陆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模式。为实现海洋经济展的新突破,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在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时代,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合作发展的战略需要。在新机遇、新挑战面前,探讨推进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论文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综合运用产业经济、空间经济学、区域经济、海洋经济等相关理论,采用归纳与演绎推理、理论与实证研究、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沿着理论阐释——现实分析与评价——路径选择的思路展开。本文核心的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梳理国内外海洋经济研究进展,阐释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对海洋经济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和“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关系的文献梳理和述评,研究发现将海陆经济一体化与再平衡的研究较少,研究中存在着重应用轻理论的现象,结果导致目前理论研究滞后和不足,本论文研究福建省海洋经济纵深发展的理论机制,凝练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实践,提炼、丰富和深化海洋经济理论体系。本论文阐释了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理论框架,理论框架中蕴含的海陆再平衡战略思维:在以海带陆、陆海联动,陆海经济共同发展、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推动福建省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不断强化,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有效落实,海洋经济与内陆经济协同发展,海洋经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共赢发展,推动海洋经济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加快高端要素集聚,扩大开放、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二部分,福建海洋经济发展的历程、现状描述,发展评价与实证研究。在分析了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和理论框架的基础上,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模型,同时提出福建省海陆统筹发展的评价模型,通过两个模型的对比评价分析,得出2010年以后,海陆经济逐渐呈现协调发展态势,海洋经济需要深度调整,通过海陆再平衡的战略思维,加强海陆联动,促进优质要素向海集聚,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而推动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第三部分,以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结果,提出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产学研一体化培养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综合而言,论文实现了系列层面的创新。一是研究视角上,研究主要指出海陆再平衡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战略思维;二是理论框架上,基于“一带一路”背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理论框架,在海陆联动、良性循环的框架下,海洋经济与陆地经济之间的要素有效流动与协同发展、海峡两岸合作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合作发展,推动海洋经济升级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借助并助力“一带一路”经济建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高质量的海洋经济发展态势,海洋经济迈向深化发展;三是研究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体系化的路径与政策建议。提出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要融入“一带一路”、海洋经济深化合作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的路径;提出了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的体系化政策建议。

陈浩[5](2019)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文中提出本文研究的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即如何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和高水平贸易规则,构建具有世界最高开放形态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使其成为引领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引擎。本文的理论价值在于:界定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概念,明确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的原则,通过要素禀赋、全球价值链等理论找到自由贸易港能够聚集国内外优质要素的经济学寓意。本文的应用价值在于:通过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比较以及对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汉堡、利物浦等成熟自由贸易港经验和世界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梳理,探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差异化发展的模式,重点提出海南建设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的路径,探索金融、大宗商品、内陆等不同类型自由贸易港模式。本文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指导。本文沿着“提出问题——理论研究——提出观点--经验借鉴——实践探索—归纳观点”的思路开展研究。研究内容共由七章构成:第一章是“导论”,介绍了论文选题背景、国内外研究基础、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可能的创新点和不足等内容。本章内容属于提出问题部分。第二章是“自由贸易港理论基础”,通过要素禀赋理论、“守夜人”、“凯恩斯主义”、“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公共产品等基础理论和交易成本、经济成长阶段、政府管制理论、全球价值链、新制度经济学等方面试图探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经济学基础。本章内容属于理论研究部分。第三章是“自由贸易港分析”,界定自由贸易港主要特点和“中国特色”的具体体现,以及与自由贸易试验区和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区别。本章内容属于提出观点部分。第四章是“全球着名自由贸易港的成熟经验”,通过梳理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和中国中国香港、迪拜、新加坡等“综合服务型”自由贸易港的发展历程,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提供借鉴。第五章是“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介绍TPP、CPTPP、欧盟海关一体化、欧日经济伙伴协定和中国智利自贸升级协定相关情况,为中国自由贸易港建设树立国际标准,争取建设成为世界最高水平的开放形态。第四和第五章的内容属于经验借鉴。第六章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从推动消费、服务业、营商环境、金融开放、房地产、人员流动等方面重点探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特点,并浅谈其他内陆型、战略型和特殊功能型自由贸易港的构想设计。本章内容属于实践探索部分。第七章是“结论与讨论”,归纳本文研究形成的结论性观点,探讨本文研究需要进一步完善之处,对该领域研究提出构想。本章内容属于归纳观点部分。本文认为: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意义重大。一是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亲自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下我国建设开放型经济体制的创新举措,也是我国改革进程的必然。二是从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先进经验来看,自由贸易港是全球开放程度最高、货物服务人员高度自由流动的地区,但也存在发展腹地狭窄、本地产业薄弱、政府角色弱化等缺陷。三是从经济学上讲,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打破行业垄断和准入壁垒,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提高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政策、规划和法治引导市场行为,避免市场失灵。此外,还要发挥制度设计优势,提高改革效应。四是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要特色化发展,既要借鉴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迪拜等自由贸易港成熟经验,又要支持海南根据自身特色建设服务型自由贸易港,因地制宜推动制度创新实现最高水平的开放。本文创新点一是提出如何发挥自由贸易港的“中国特色”。主要特点包括制度设计更为灵活、以经济体制和社会治理制度创新为核心、注重发挥中国共产党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作用、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发扬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以及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等;二是通过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提出全球价值链既体现经济价值,又兼顾社会价值。所以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既要围绕全球价值链的发展趋势,通过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创造全球最优的营商环境,为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深度参与国际价值链提供制度保障,提升经济活动的效率,也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打破全球市场的单一化分割,破除行政垄断和资本垄断,推动全球价值链向着普惠、共享的方向改革,体现制度优越性保障公平;三是梳理TPP等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中国自由贸易港要对标国际规则和标准,不仅要实现货物、资本、人员便利化流动,更要推动信息化革命带来的全球数据自由流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张骁[6](2019)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研究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各类资金和资源的大规模投入,推动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与此同时,在行政干预、投资冲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发展也出现了产能过剩、重复投资、行业投资分布不均等诸多新的问题。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0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我国制造业和房地产业投资额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额比重最大,分别为32.16%与24.31%,二者之和已经超过50%;而农林牧渔业投资占比仅为3.2%。由此可见,大量投资集中于少数行业的现象十分显着。近年来诸多行业纷纷暴露出产能过剩问题,其中钢铁、煤炭、水泥和电解铝等行业利润下滑最为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高投资、高趋同”的经济后果。因此,由投资聚集引起的产能过剩已成为经济新常态下亟待解决的顽疾之一。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去产能”是五大经济任务中的重中之重;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强调,要把推动化解过剩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发力点。宏观层面的产能过剩源于企业层面的累加,换言之,企业盲目跟风投资所导致的投资过度趋同可能是造成宏观经济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当某一行业过度投资长期积累时,便会引发产业结构性失衡等问题。鉴于此,从微观企业投资群聚现象入手,探寻产业结构转型和调整的新思路,已是当前刻不容缓的问题。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组成部分,在一国经济运行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内嵌于特定的社会与经济环境,其行为不可避免地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尤其是对于高风险的投资决策而言,参考与学习行业层面的信息是降低不确定性的便捷途径,而同行业企业投资决策的互动性影响更是造成企业投资趋同的关键因素。企业投资的同群效应(peer effect)就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会效仿一定可比范围内其他企业的相关决策。同群效应实质上反映了决策者过于依赖公共信息而忽略私有信息的行为。企业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集合,其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者个体特征或个人意志。管理者作为企业经营决策的关键主体,可能会出于自利性动机,忽视了企业特有的价值判断而跟随和模仿同群企业的行为,这将不可避免的造成投资决策偏离最优投资目标。从经济后果来看,投资过度趋同会降低企业经营效率、阻碍企业未来发展,有损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经营目标,这种企业投资层面的同群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对整个社会来说,有限资源的过度集中将导致市场资源无效配置,某一行业投资过热加剧了行业衰退的速度,同时也加深了产能过剩问题,最终干扰宏观经济的正常运行。因此,深入研究企业投资决策过程中同群效应的具体特征、内在产生机制,以及可能造成的经济后果,有助于打开企业投资决策过程的黑箱。在以市场为主要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政府对市场的适当干预不可或缺。虽然政府能够通过执行各项经济政策弥补市场配置资源不足的缺陷,但经济政策频繁变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隐含了各种无法预知的成分,这将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加,调控政策频频出台,政策调整伴随的不可预测性、不透明性和模糊性使得企业经营环境中信息获取成本和信息不对称程度齐升,投资决策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将进一步加剧企业模仿同群企业投资决策的行为。因此,结合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现实背景,充分研究企业外部宏观因素对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背景,本文以中国A股上市公司2007年—2017年数据作为样本进行研究,围绕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展开研究,并从管理者动机视角深入探析投资同群效应产生的原因,提出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未来展望。本文从行业层面界定同群企业,本文共包括以下几部分的内容:导论部分、文献综述部分、理论基础部分、实证研究部分(共四个章节)和结论部分。第一,在本文的导论部分,阐明了本文选取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作为研究对象的现实和理论背景,并梳理研究对象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和总结本文的研究意义,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思路及所使用的方法,说明本文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在文献综述部分,分别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行为、管理者与企业行为、企业同群效应相关研究三个方面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并对现有文献进行述评,探讨现有研究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并指出本文的研究切入点和思路。第三,在理论基础部分,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理论、从众行为理论、制度理论,阐明企业在投资过程中产生同群效应的动因。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说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加深管理者委托代理问题从而加剧同群效应的可能性,并详细梳理本文的行文逻辑。第四,实证研究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模仿路径,这也是本文实证研究的逻辑起点。本部分内容作为实证章节的基础,验证了我国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存在性及模仿路径,并对这一效应可能存在的特征进行分析。第五,从管理者动机角度阐述投资同群效应的成因。即从决策者的有限理性角度挖掘企业投资同群效应产生的内部根源。第六,进一步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本部分在前文结论的基础上,研究企业外部环境中的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及其隐含的风险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同时,基于管理者动机视角,探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渠道。并从产权性质、融资约束及企业投资不可逆程等三个异质性角度进行再讨论。第七,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经济后果研究。从企业投资效率、企业经营绩效、企业风险承担能力、企业价值等方面分析企业投资同群效应会产生的经济后果。同时,考虑经济政策不确性对同群效应经济后果的调节作用。最后,为本文的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包括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政策建议、研究局限和未来展望。本文具体研究结论如下:第一,在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存在性及模仿路径的研究中发现:首先,中国企业投资中存在基于行业层面的同群效应,即企业投资行为会受到同群企业(同行业企业)投资行为的正向影响。其次,基于模仿定律拓展分析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模仿路径,根据逻辑模仿原则检验领先者(领导企业)与落后者(追随企业)的模仿路径差异后发现,企业通常会选择那些规模大、市场占有率高、上市年限较长的行业领导企业作为参考对象。从企业产权性质来看,国有企业具有良好的政策预判和分析的能力,以及信息获取便利的优势,往往成为非国有企业学习与借鉴的对象。最后,从地理邻近性来看。根据先内后外模仿原则检验发现,企业与同群企业属于同一地区时,投资同群效应更为明显。最后,就同群效应可能存在的复杂特性而言,同群企业投资变化对样本企业投资调整在变动方向、变化幅度上具有不对称性影响,但企业间的投资同群效应并没有产生乘数效用。第二,在对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研究中发现:管理者在投资过程中的“搭便车”行为导致了企业同群效应。具体而言,一是,管理者基于伪装能力动机,倾向于依赖公共信息进行决策,因而会出现投资趋同现象,这种动机在管理者能力较弱时更加显着。二是,管理者权力较小时,为了提升社会、行业以及股东对其行为的认可度,投资会向行业均值靠拢。三是,在投资过程中为了避免风险损失,年龄越大或薪酬越高的管理者会采取与同群企业一致的投资决策。四是,随着行业竞争性的增加,管理者学习动机加大,此时企业的投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考虑企业内部治理水平时发现,同群效应在公司治理水平较差的企业中更加显着。在区分了企业产权性质后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中投资同群效应更加显着。最后,在市场化进程较低时企业之间的投资趋同性会得到强化。第三,在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研究中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投资同群效应。这可能是由于不确定性伴随的信息噪声、高额信息获取成本及潜在风险促使企业向同群企业(同行业企业)投资水平趋近。同时,从管理者影响渠道来看,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强了管理者竞争性学习动机,从而加剧投资同群效应。最后,考虑企业异质性后发现,在非国有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的企业、投资不可逆程度较高的企业中,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加剧作用更明显。第四,在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经济后果的研究中发现:一是,企业过度投资行为会受到同群企业(同行业企业)过度投资行为的正向影响,企业投资不足行为也会受到同群企业(同行业企业)投资不足行为的正向影响,且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非效率投资的同群效应。二是,企业投资同群效应会降低企业经营绩效、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企业成长性以及企业价值。三是,在考虑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时投资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的负向影响进一步加剧。四是,无论在内部治理水平较好或较差的企业中,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的损害都是存在的,这种差异在两个子样本组中并不明显。本文的研究贡献及创新在于:首先,本文从管理者动机视角为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产生提供了一种解释机制。本文从企业管理者有限理性角度入手,结合委托代理理论、高层梯队理论、从众行为理论等经典理论,重点关注管理者动机对企业投资同群行为的决定性作用,及可能存在的代理问题,为企业有效监督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建立完备的约束机制提供依据,对于治理管理者决策过程中过度依赖同群企业的问题具有重要启示。其次,本文从社会互动视角出发,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拓展了有关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结合当前我国经济政策频繁出台的实际现状,不局限于单个经济政策的得失,而是从整体视角探讨经济政策蕴含的不确定性对投资同群效应的调节作用,拓宽了现有关于投资同群效应外部影响因素的研究。再次,本文结合当前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背景,尝试从同群效应视角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企业投资行为的“黑箱”问题,并基于管理者动机渠道分析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投资同群效应的加剧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企业投资互动视角,为解释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投资的影响构建新的桥梁,有助于政府完善经济干预机制、为政府合理制定宏观政策提供新的思路。最后,本文拓展了有关同群效应经济后果方面的研究。一方面,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框架考察企业投资同群效应中存在的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为企业有效监督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建立完备的约机制提供依据。另一方面,本文针对我国目前产能过剩和投资趋同的现实问题,从企业投资互动视角提供一种解释,并结合管理者异质性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环境进一步讨论。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及时发现企业间投资过度趋同,科学合理地制定应对措施提供经验证据。

李舜德[7](2019)在《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研究 ——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涉外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实施,越来越多的境内公司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通过在境外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或参股公司开展业务。如何解决境外分支机构或参股企业的资金问题,是境内企业在境外新设公司面临的难题。获取境外当地银行的借款支持是解决海外企业外汇资金需求的重要渠道。但是境外新成立公司对境外的金融市场环境不熟悉,对当地银行的业务产品不了解,而境外银行对新成立公司的资信状况、资产状况、市场竞争能力的了解也有一个过程,因此,境外新设企业很难从当地银行筹集到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这时,引入国内商业银行的信用,也就是说由境内银行为境外企业的借款融资提供担保,能够帮助海外企业达到境外银行的授信条件,从而解决其外汇资金需求的问题。交通银行由于国际业务起步晚,跨境担保融资业务发展缓慢,如何抓住并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带来的跨境融资发展机会,如何为以“内保外贷业务”为代表的跨境担保融资业务进行金融产品设计,如何在发展跨境担保融资业务的同时防范风险,是近两年交通银行一直在探索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内保外贷业务的市场需求、产品优势、产品特点和功能等方面的分析,实现对内保外贷这一跨境融资产品的全方位设计,提出发展内保外贷业务的科学办理流程和防范风险的措施,进而为交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产品,特别是跨境融资产品的创新和设计提供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进行阐述分析:第一章绪论,主要阐述分析本次选题的业务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引申出国内外研究现状、方法及创新点;第二章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概述,主要阐述分析内保外贷概念及特征、发展内保外贷的市场背景介绍及目前的现状,从而阐述业务的潜在风险及思考;第三章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的背景分析,主要介绍交通银行及其内保外贷的业务概述和具体举措;第四章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的案例研究,主要介绍交通银行为苏宁收购国际米兰提供融资的案例,从而分析创新趋势及风险管理;第五章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的创新点,主要描述交通银行如何通过银行授信资金实现了首例跨国异业并购及对产品的组合运用,以及对企业后续还款能力的考察;第六章结论,对全文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李俊杰[8](2018)在《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历经三十余年,逐渐形成和完善了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我国的资本市场已逐渐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资本市场之一,也推动和改变了无数产业的发展模式和生态,其中也包括关系国家盛衰兴亡和国计民生的教育产业。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不断加大,教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是当前的国家教育投入依然无法完全满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资金不足成为诸多教育领域办学的重要制约因素。有鉴于此,国家日益认识到完善教育投入机制,扩宽教育筹资渠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这种背景下,资本市场和教育产业的结合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将研究的视角放到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的关系上,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在论文结构安排上,本文首先通过文献综述梳理了前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本文涉及到的相关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界定和阐述,为后续的研究做好了理论铺垫;其次分析了资本市场参与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还从发展现状、特点面临的风险和投资价值等方面对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再次,本文探究了我国教育政策变革和我国资本市场的联动效应,对相关政策的制定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最后,本文还以美国为例,对教育资本市场的国际经验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其对中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在研究方法上,本文综合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除了理论上的研究和分析,还通过实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做了进一步的验证和说明,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从本文的研究结论来看,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作用,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具备理论和现实意义上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既有助于促进我国教育产业的发展,又对丰富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国的教育资本市场是资本市场和我国教育产业二者相结合的产物,纵观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相比于活跃在资本市场的其他产业,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的,我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的关系与国家政策关联密切,具备很强的政策敏感性。同时也指出,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我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的联姻起步晚,发展仍然不成熟,未来有进步和完善的空间。本文在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以跨学科的视角,综合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创新性。不仅从理论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于相关领域的实践工作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9](2016)在《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中研究表明杭政办函[2016]125号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实施。2016年11月13日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目录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10](2016)在《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中认为浙政办发[2016]128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2016年10月12日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作为我国最早的沿海开放省份之一,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资源全球化配置,率先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争当开放型经济强国建设的排头兵,是浙江发展的战略使命。为

二、港湾网络:融资并购促发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港湾网络:融资并购促发展(论文提纲范文)

(1)向海而生 同筑丝梦:四域积势创新提能 携手谱绘金融新篇——中国工商银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访谈系列之二(论文提纲范文)

丝路之遇盛于开放——逐梦传奇
丝路之通源于共享——因地制宜
丝路之策立于通达——匠心独运
丝路之智利于共赢——以梦为舸

(2)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研究:创业伦理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企业衍生的研究
        1.3.2 创业伦理的研究
        1.3.3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研究
        1.3.4 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高技术衍生企业
        2.1.1 高技术衍生企业成立的动因
        2.1.2 高技术衍生企业的特征
    2.2 创业伦理
        2.2.1 “伦理”与“道德”的辨析
        2.2.2 企业伦理的概念与相关研究
        2.2.3 创业伦理的定义与特征
    2.3 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
        2.3.1 利益相关者管理的本质
        2.3.2 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定义与特征
    2.4 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
        2.4.1 组织资本
        2.4.2 关系资本
    2.5 本章小结
3 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
    3.1 高技术衍生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界定
    3.2 高技术衍生企业的内部利益相关者
        3.2.1 股东
        3.2.2 董事会和管理层
        3.2.3 员工
    3.3 高技术衍生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
        3.3.1 外部经济利益相关者
        3.3.2 外部社会利益相关者
    3.4 衍生企业与母体企业的利益关系分析
    3.5 创新网络与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延伸
    3.6 本章小结
4 创业伦理影响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分析框架
    4.1 关键变量影响关系的理论分析
        4.1.1 创业伦理的作用分析
        4.1.2 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的作用分析
    4.2 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维度分析
        4.2.1 研究方法的选择
        4.2.2 研究问题的设计: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维度划分
        4.2.3 资料收集
        4.2.4 资料分析与理论构建
        4.2.5 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维度划分与释义
    4.3 创业伦理维度分析
        4.3.1 创业伦理维度划分的相关理论研究
        4.3.2 创业伦理维度划分
    4.4 组织资本与关系资本的维度分析
        4.4.1 国内外相关理论
        4.4.2 组织资本和关系资本的维度划分
    4.5 本章小结
5 研究假设与理论模型
    5.1 创业伦理对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影响
        5.1.1 创业企业家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
        5.1.2 创业企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直接影响
    5.2 关系资本的调节作用
        5.2.1 社会网络的调节作用
        5.2.2 社会声誉的调节作用
    5.3 组织资本的中介效应
        5.3.1 流程资本的中介效应
        5.3.2 创新资本的中介效应
    5.4 模型构建
    5.5 本章小结
6 实证检验
    6.1 问卷设计
    6.2 预调研
    6.3 变量测量
        6.3.1 自变量
        6.3.2 因变量
        6.3.3 调节变量
        6.3.4 中介变量
    6.4 正式调研
        6.4.1 问卷收集
        6.4.2 样本概况
        6.4.3 研究方法的确定
    6.5 正式调研的信效度检验
        6.5.1 创业伦理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5.2 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5.3 组织资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5.4 关系资本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6.5.5 信度分析
        6.5.6 待检验模型的前提假设
    6.6 模型检验
        6.6.1 创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直接影响的实证检验
        6.6.2 创业伦理对组织资本影响的实证检验
        6.6.3 组织资本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影响的实证检验
        6.6.4 组织资本中介效应的实证检验
        6.6.5 创业企业家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直接与间接影响的比较
        6.6.6 创业企业伦理对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直接与间接影响的比较
        6.6.7 创业伦理不同维度影响的比较
    6.7 结果讨论
    6.8 本章小结
7 对策与建议
    7.1 建设高技术衍生企业的创业伦理
        7.1.1 深刻认识妥善应对创业伦理困境
        7.1.2 讲求竞争伦理,道义处理与母体企业的竞争关系
        7.1.3 追求科技向善,强调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伦理价值
    7.2 优化组织资本
        7.2.1 外显式伦理管理
        7.2.2 内隐式伦理管理
    7.3 优化关系资本
        7.3.1 构建创新网络体系
        7.3.2 多部门协作优化企业创新网络
    7.4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创新点
    8.3 研究不足与下一步研究设想
        8.3.1 研究不足
        8.3.2 下一步研究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附录A 半结构化访谈提纲
附录B 调查问卷
附录C 企业利益相关者分类评价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3)跨境并购中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 ——以梅泰诺并购BBHI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相关研究
        1.2.2 盈利能力支付计划相关研究
        1.2.3 关于并购协同效应研究综述
    1.3 研究框架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 逆向选择理论
    2.3 信号理论
    2.4 激励理论
    2.5 期权价值理论
第三章 案例介绍
    3.1 并购参与方介绍
        3.1.1 并购方介绍——梅泰诺
        3.1.2 标的公司介绍——BBHI
        3.1.3 中间方介绍——上海诺牧、宁波诺裕
    3.2 并购背景及动因
        3.2.1 并购背景
        3.2.2 并购动因
    3.3 并购交易概况
        3.3.1 梅泰诺实控人设立私募基金
        3.3.2 上海诺牧收购BBHI100%股权
        3.3.3 梅泰诺收购宁波诺信
    3.4 盈利能力支付计划设置情况
        3.4.1 分期支付设置
        3.4.2 考核指标设置
        3.4.3 超额奖励设置
第四章 案例分析
    4.1 基于激励理论视角
        4.1.1 考核指标、高管激励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4.1.2 超额奖励、高管激励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4.2 基于资金成本视角
        4.2.1 延期支付、融资压力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4.2.2 延期支付、超额收益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4.3 基于信号理论视角
        4.3.1 触发条件、信号效应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4.3.2 分期支付安排、信号效应与并购协同效应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启示与建议
    5.3 本文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4)“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及其意义
        1.1.2 海洋经济深化发展是助力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迫切需要
        1.1.3 海陆再平衡是新时期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与内容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创新点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创新点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框架
    2.1 “海洋经济”以及“‘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2.1.1 国外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2.1.2 国内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2.1.3 “一带一路”与海洋经济文献综述
        2.1.4 文献述评
    2.2 相关概念
        2.2.1 “一带一路”
        2.2.2 海洋经济
        2.2.3 海洋文化
        2.2.4 海陆再平衡
    2.3 理论工具
        2.3.1 空间经济学理论
        2.3.2 产业经济理论
        2.3.3 区域经济理论
        2.3.4 海洋经济理论
    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
        2.4.1 提出“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政策背景
        2.4.2 海陆耦合关联分析
        2.4.3 海陆再平衡的内涵
        2.4.4 海陆再平衡的逻辑
第三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历程、现状与问题
    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历程
        3.1.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背景
        3.1.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阶段
    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现状
        3.2.1 福建省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3.2.2 福建省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3.2.3 福建省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3.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与问题
        3.3.1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成就
        3.3.2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条件分析与评价
    4.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海丝核心区与政策叠加效应
        4.1.1 福建海洋经济迎来的崭新经济机遇——海丝核心区建设
        4.1.2 “一带一路”倡议后福建海洋经济迎来政策方案密集的环境
    4.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基础与条件分析
        4.2.1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资源基础与条件
        4.2.2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产业基础与条件
        4.2.3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科研基础与条件
        4.2.4 福建省深化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文化基础与条件
    4.3 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评价
        4.3.1 海洋经济发展的评价方法
        4.3.2 有关数据说明
        4.3.3 实证数据与解释
        4.3.4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实证研究
        4.4.1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方法
        4.4.2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式
        4.4.3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的数据及解释
        4.4.4 福建省海陆耦合发展评价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五章 海陆再平衡特征分析与战略选择
    5.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分析
        5.1.1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特征
        5.1.2 海陆相关基础关系与海陆再平衡动因分析
    5.2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相关要素再平衡
        5.2.1 海陆资源要素再平衡
        5.2.2 海陆资本要素再平衡
        5.2.3 海陆技术要素再平衡
        5.2.4 海陆劳动力要素再平衡
    5.3 福建省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5.3.1 福建省与内陆地区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5.3.2 海峡两岸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5.3.3 福建省与东南亚国家海洋经济海陆再平衡的战略选择
第六章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与政策建议
    6.1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路径
        6.1.1 融入“一带一路”
        6.1.2 秉承两种发展:深化海陆协同发展、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合作发展
    6.2 福建省海洋经济深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6.2.1 完善海洋经济战略空间布局,促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
        6.2.2 发展海洋湾区经济,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6.2.3 推进海洋贸易环境国际化,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
        6.2.4 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加快高端要素集聚
        6.2.5 产学研一体化培养海洋高新技术人才,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6.2.6 以创新为驱动力,提升海洋产业在国际价值链中的地位
        6.2.7 全域统筹海陆生态治理,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作者简介

(5)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研究述评
        一、国外关于自由港的研究
        二、国内关于自由贸易港的研究
        三、研究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框架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一、可能的创新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自由贸易港理论分析
    第一节 自由贸易理论基础
        一、要素禀赋理论
        二、“守夜人”和“凯恩斯主义”
        三、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理论
        四、公共产品理论
    第二节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理论拓展
        一、交易成本理论
        二、经济成长阶段理论
        三、全球价值链理论
        四、政府规制理论
        五、制度与市场理论
第三章 自由贸易港分析
    第一节 主要特点
        一、货物、资本、人员自由流动(“一线放开”)
        二、坚持政府积极作用,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二线管住”)
        三、服务和融入国家重大战略
    第二节 自由贸易港与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联系和区别
        一、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情况
        二、共性特点
        三、两者的区别
    第三节 自由贸易港与其他海关特殊区域的不同
        一、保税区
        二、出口加工区
        三、保税物流园区
        四、跨境工业园区
        五、保税港区
        六、综合保税区
第四章 全球成熟自由贸易港的经验
    第一节 汉堡、利物浦等“转口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汉堡自由贸易港
        二、利物浦自由贸易港
        三、经验启示
    第二节 中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综合型”自由贸易港
        一、新加坡自由贸易港
        二、中国香港自由贸易港
        三、阿联酋和迪拜自由贸易港
        四、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自由港
第五章 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协定和制度经验分析
    第一节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与CPTPP
        一、TPP
        二、CPTPP
    第二节 欧盟贸易便利化制度
    第三节 欧日伙伴关系协定
    第四节 中国和智利自贸升级协定
第六章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路径
    第一节 海南服务贸易型自由贸易港
        一、建设意义
        二、建设特点
        三、建设路径
    第二节 战略型自由贸易港
        一、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由贸易港(陕西)
        二、京津冀自由贸易港
    第三节 特殊功能自由贸易港
        一、上海金融自由贸易港
        二、舟山国际油品自由贸易港
第八章 结论与启示
    一 研究结论
    二 研究展望
    三 有待深入的几个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学术成果

(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研究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四、研究创新与研究不足之处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行为相关文献综述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度量方法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三、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其他行为影响的相关研究
    第二节 管理者与企业行为相关文献综述
        一、管理者人口特征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二、管理者治理特征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三、管理者心理因素对企业行为影响的研究
    第三节 企业同群效应相关文献综述
        一、企业同群效应识别与度量方法
        二、企业同群效应存在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三、企业同群效应的经济后果研究
    第四节 文献评述
第二章 理论基础与逻辑梳理
    第一节 理论基础
        一、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分析
        二、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
        三、基于高层梯队理论的分析
        四、基于从众行为理论的分析
        五、基于制度理论的分析
    第二节 逻辑梳理
        一、逻辑起点:投资同群效应基础研究
        二、内在动因:管理者动机与投资同群效应
        三、外部调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投资同群效应
        四、投资同群效应的经济后果
第三章 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存在性及模仿路径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产生机制及存在性分析
        二、企业投资同群效应模仿路径分析:基于模仿定律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存在性回归结果分析
        三、基于行业领导者与跟随者的同群效应回归结果分析
        四、基于产权性质的同群效应模仿路径回归结果分析
        五、基于地理邻近性的同群效应模仿路径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同群效应在方向与范围上的不对称性考察
        二、同群效应的乘数属性考察
        三、内生性问题
        四、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基于管理者伪装能力动机的分析
        二、基于管理者获取合法性动机的分析
        三、基于管理者规避风险动机的分析
        四、基于管理者竞争性学习动机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管理者能力差异的回归结果分析
        三、管理者获取合法性差异的回归结果分析
        四、管理者规避风险差异的回归结果分析
        五、管理者竞争性学习差异的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内部治理水平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
        二、产权性质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
        三、外部市场化进程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
        四、内生性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影响分析
        二、基于管理者动机渠道的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企业投资同群效应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三、基于管理者动机渠道的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基于产权性质差异的分析
        二、基于融资约束差异的分析
        三、基于企业投资不可逆程度的差异分析
        四、内生性问题
        五、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的经济后果研究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一、基于同群效应的非效率投资分析
        二、投资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的影响分析
    第三节 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二、模型设定与变量定义
    第四节 实证分析
        一、描述性统计
        二、基于同群效应的非效率投资回归结果分析
        三、投资同群效应对企业经营影响的回归结果分析
    第五节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一、基于内部治理水平差异的分析
        二、稳健性检验
    本章小结
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7)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研究 ——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框架结构及创新点
第2章 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概述
    2.1 内保外贷概念及特征
        2.1.1 内保外贷概念
        2.1.2 内保外贷的特征
    2.2 内保外贷业务发展背景介绍
    2.3 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现状
    2.4 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的潜在风险
        2.4.1 政策风险
        2.4.2 操作风险
        2.4.3 信用风险
        2.4.4 市场风险
        2.4.5 套利风险
    2.5 商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潜在风险解决方案
        2.5.1 审慎评估,把控风险
        2.5.2 重视还款来源,把控偿债能力
        2.5.3 合规开展,化解隐患
第3章 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背景分析
    3.1 交通银行介绍
    3.2 交通银行国际化发展情况
    3.3 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发展策略
        3.3.1 多方合作、多措共举、政策引导
        3.3.2 跨境、跨业、跨市场全方位配套服务
        3.3.3 建立风险管理体系
        3.3.4 推出多项跨境金融服务
        3.3.5 完善全球布局
    3.4 由交通银行业务措施思考创新背景
        3.4.1 做好顶层设计
        3.4.2 制定相关政策
        3.4.3 深化机构改革
        3.4.4 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3.4.5 与外资行资源互补
        3.4.6 发展转型促发展
第4章 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案例研究
    4.1 苏宁收购国际米兰融资案例
        4.1.1 案例概述
        4.1.2 案例落地推手
        4.1.3 案例反映出的问题分析
        4.1.4 案例引发的思考
        4.1.5 案例启示
    4.2 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产品创新趋势分析
        4.2.1 “波特五力”分析法
第5章 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的创新点
    5.1 通过银行授信资金实现了首例跨国异业并购
    5.2 首次实现综合授信额度在内保外贷业务中的组合运用
    5.3 考察企业整体还款能力,而非海外单一主体的还款能力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8)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外主要文献回顾
        1.2.2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解决的问题和研究内容
        1.4.1 解决的问题
        1.4.2 研究内容
    1.5 本章小结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产业与教育产业的概念界定
        2.1.2 资本市场和教育资本市场的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2.2.2 新制度经济学的产权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的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3.1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必要性分析
    3.2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可行性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4.1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历程回顾
        4.1.1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历史阶段
        4.1.2 我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和影响
        4.1.3 我国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4.2 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模式与路径分析
    4.3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现状
        4.3.1 我国教育创投产业发展概况
        4.3.2 我国教育上市公司的发展现状
        4.3.3 我国新三板教育行业的发展概况
        4.3.4 总结
第5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特点、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5.1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特点及成因
        5.1.1 当前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主要特点及成因
        5.1.2 我国教育产业自身特点在资本市场的体现
    5.2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面临的风险及防范
        5.2.1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
        5.2.2 对我国教育资本市场风险防范的思考
第6章 我国教育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分析
    6.1 问题的提出
    6.2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6.3 实证研究结果
        6.3.1 主板市场及新三板市场行业间对比研究结果
        6.3.2 新三板教育上市公司实证分析结果
    6.4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7章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联动效应分析
    7.1 改革开放以来影响资本市场参与我国教育产业的主要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1.1 影响教育资本市场的民办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1.2 影响教育资本市场的其他教育政策变革梳理
    7.2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双向联动机制
        7.2.1 教育政策变革与我国教育资本市场发展双向联动机制的表现
        7.2.2 教育政策变革与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双向联动机制的成因和政策启示
    7.3 新《民办教育促进法》对我国教育资本市场的短期影响—基于事件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7.3.1 问题的提出
        7.3.2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7.3.3 实证研究结果
        7.3.4 结论和政策建议
第8章 教育资本市场发展的国际经验与借鉴—以美国为例
    8.1 美国教育产业和资本市场联姻的主要经验与启示
    8.2 案例分析:美国着名教育上市公司—阿波罗教育集团发展历程研究
第9章 结论
    9.1 研究结论
    9.2 本文的创新和局限
        9.2.1 本文的创新点和主要贡献
        9.2.2 本文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9.3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港湾网络:融资并购促发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向海而生 同筑丝梦:四域积势创新提能 携手谱绘金融新篇——中国工商银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访谈系列之二[J]. 吕一兵,马锐,沈希珏,黄莺,张姝. 现代商业银行, 2021(05)
  • [2]高技术衍生企业利益相关者管理能力研究:创业伦理的视角[D]. 姜鸣凤. 大连理工大学, 2020
  • [3]跨境并购中盈利能力支付计划对并购协同效应影响研究 ——以梅泰诺并购BBHI为例[D]. 李佳琪. 内蒙古大学, 2020(01)
  • [4]“一带一路”背景下福建海洋经济深化发展路径研究[D]. 吴丹洁. 西北大学, 2019(07)
  • [5]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D]. 陈浩. 中共中央党校, 2019(04)
  • [6]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管理者动机与企业投资同群效应研究 ——基于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D]. 张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19(08)
  • [7]交通银行内保外贷业务创新研究 ——以苏宁收购国际米兰为例[D]. 李舜德. 云南财经大学, 2019(02)
  • [8]资本市场与中国教育产业发展关系研究[D]. 李俊杰.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8(05)
  • [9]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现代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公报, 2016(S2)
  • [10]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开放型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J].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公报, 2016(Z5)

标签:;  ;  ;  ;  ;  

港湾网:融资并购促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