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

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

一、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园园[1](2021)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以新冠疫情谣言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以“非典”为开端,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与其相伴而生的,是网络谣言的滋生与蔓延。在谣言面前,真相与事实被遮蔽,公众被笼罩在恐慌与焦虑之中,社会秩序与网络安全受到挑战。2019年12月以来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一起典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一至今尚未平息、影响极其深远的公共卫生事件中,与病毒相关的“信息疫情”持续暴发,虚假信息借助社交媒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营造出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的信息环境,引发公众的不安情绪甚至对公众健康产生危害。因此,对新冠疫情网络谣言展开系统研究,借以窥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谣言的产生与传播规律,是实现谣言有效防治、维护网络空间清朗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本研究聚焦新冠疫情中的网络谣言,选取涵盖疫情各阶段的450条谣言信息,利用数据分析、内容分析、定性比较分析、案例分析等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其传播特征与传播机制进行深入探析。论文共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进行了阐述,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网络谣言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整合梳理与综述。第二章对从网络爬取的450个网络谣言的文本特征及内容展开分析,利用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以及内容分析方法,从谣言文本、时间分布、主题分类、关涉地域、情感态度、辟谣主体等多个维度对谣言进行细致的剖析与呈现,明晰谣言的传播特点。第三章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建立以30个案例为代表的谣言案例库,通过设置变量-构建真值表-软件运算的步骤,找寻影响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热度的条件组合路径。第四章对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传播机理进行了系统解析,结合前文研究从内容、媒介、现实三个层面剖析了谣言背后的传播动因。第五章针对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传播特征与传播规律,从破解受众“信息茧房”、打破微信中谣言的圈层化传播、辟谣防控共同体构建、发挥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势等角度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谣言治理提出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相关议题呈现出多元与流变的特点,主题涵盖疫情发展、疫情防控、防疫知识、疫情奇闻等多方面,且随着疫情进展谣言主题也均随之变化,谣言借助情绪动员以及地缘关系突破,不断获得新的传播生命力。而谣言的高热度传播是多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微信为代表的强链接传播渠道是谣言高热度传播的关键因子,这一渠道中,防疫知识类谣言以及有可靠信源的诉诸恐惧类谣言更容易获得传播,这些不同条件的组合使得谣言更具传播力。

宛晴[2](2021)在《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文中提出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能够直观反映企业现阶段真实的经营成果与财务状况,还有助于揭示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会计信息因此也成为各类市场交易主体评判企业内在价值、制定相应交易方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依据,但同时也成为企业为实施机会主义行为而加以扭曲操纵的对象。考察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方法途径是财务会计研究领域亘古不变的核心话题。工业革命以来,社会化大生产与劳动分工大幅提升了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产的组织形式。单一企业难以覆盖生产的全部流程,由各个专业化企业所构建的供应链体系成为社会生产的实现基础。在当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供应链体系的稳定与效率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更关系到其长期竞争优势。上述趋势强化了大客户与供应商企业之间同进共退、休戚与共的关系。为维护生产秩序与提升供应链体系效率,大客户亟需掌握企业真实经营与财务状况,制定预期供应链投资决策,监督与遏制企业可能的机会主义行为。诸多管理实践表明大客户具备强烈动机监督企业提升其会计信息质量。然而现有大客户特征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的结论却莫衷一是,部分研究发现大客户对于会计信息的依赖反而会激发企业的信息操纵倾向,即大客户的监督并非总是有效。究其原因,现有研究大多关注客户数目、销售收入占比等客户个体经济规模特征,将大客户的监督能力简单归因于其在企业市场份额或预期收入实现过程中的重大地位,难以考察监督成本的潜在影响。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决上述困境提供了全新视角。大量研究发现地理距离是影响经济主体监督成本与治理效率的重要因素。立足于大客户的地理空间区位特征,使用地理邻近性刻画大客户的监督成本并且分析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有助于解决当前大客户特征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研究中的争议。鉴于此,本文首先使用规范分析法,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公司治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以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了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构建“地理邻近性-监督成本-会计信息质量”的内在逻辑。随后以2009-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对象,按照如下步骤实证检验大客户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的关系:第一,本文对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基本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在详尽阐述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获取与构建过程之后,本文报告了大客户集中程度与大客户与企业间地理距离的分布特点,用以明确使用地理邻近性衡量大客户监督成本的现实基础。第二,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操控性应计项与真实活动盈余管理绝对值衡量会计信息可靠性,建立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可靠性。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更容易陷入经营危机或是产生财务错报时,大客户的会计信息可靠性需求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可靠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第三,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盈余反应系数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相关性。而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较为成熟、发展前景较为明确时,大客户的会计信息相关性需求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相关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第四,本文考察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稳健性之间的关系。结合前文所构建的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使用改进后Basu模型所计算出的Cscore指数衡量会计信息稳健性,建立OLS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客户地理邻近性能够提升会计信息稳健性。分别从大客户监督动机与公司治理水平两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后发现,当企业属于耐用品行业或专有资产投资水平较高时,大客户对企业的负面消息更为敏感,其会计信息稳健性需求也越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而当企业的公司治理水平较低时,地理邻近性对于大客户监督能力的改善作用更强,此时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企业会计信息稳健性的积极影响更为明显。理论贡献方面,本文不仅为客户特征相关研究提供了来自地理空间区位层面的观察视角与度量指标,从产品市场行为主体出发完善会计信息影响因素相关研究,同时将大客户纳入地理邻近性研究主体范围中,拓展了新经济地理学在财务会计领域的研究范畴。指导实践方面,本文同样具备积极意义。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制定投资决策时应当充分考虑大客户地理空间区位特征,利用距离企业较近的大客户在提升企业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提升决策效率;对于公司管理者而言,应当基于自身供应链地理区位特征,合理利用自身谈判优势监督与改善供应商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提升供应链整体效率;对于监管者而言,应当基于企业大客户地理区位特征设置针对性的监管策略,改善市场信息环境。

王莹[3](2020)在《企业应用PPP模式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盛运环保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从1995年我国第一次尝试BOT基础设施项目到2013年以来政府进行的大力推广,PPP模式在中国发展迅猛。自PPP模式在国内兴起之后,全国各级政府根据中央的指示在地方大力推进PPP项目的建设。PPP模式在市政工程中的供水、污水处理、能源、垃圾焚烧发电、水环境治理等环保领域备受青睐。作为被国家鼓励推动的PPP十三大领域之一,环保项目在PPP模式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社会资本进入可以避免资金短缺问题,且对于项目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方面也有很好的效果。同时由于环保类PPP项目投资金额大、资本回收期长、落地困难等特点,应用PPP模式对环保类企业的财务状况存在正反两向的财务效应。目前国内外对于PPP的多个参与方的研究较少,其中对于民营企业的影响亟待补充,而多集中于一些项目的分析和研究。因此本文将对PPP模式中重要参与方私营部门作为研究对象,结合PPP项目的特点,深入探究企业应用PPP模式带来的财务效应问题。本文首先进行了国徽盛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内外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的了解,通过文献阅览,对目前全球关于PPP模式的研究方向和程度产生了初步的认识。在文献综述中先对PPP在不同地区不同部门给出的涵义进行介绍,然后对全文研究中所需的理论基础做了介绍。之后概述安徽盛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在应用PPP模式下产生的财务效应,利用因子分析法搭建企业财务效应评价体系,评估企业的财务效应综合得分,观察并分析安徽盛运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应用PPP模式前后企业财务效应综合得分变化,为了进一步探究其财务效应的具体特征,论文以同样应用PPP模式的环保类国有企业为案例作为参照对象,从资产规模、债务成本的税盾作用、发展能力以及资产的运营能力四个方面,对盛运环保参与PPP后的财务效应进行深入对比分析。对比结果发现PPP模式的应用对盛运环保的财务效应影响呈现一个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公司的财务效应表现总体不如对照样本公司。然后重点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深入剖析盛运环保财务状况愈下的原因,得出影响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后的财务效应的五条因素:(1)经济下行及周期性的造成经营压力;(2)国家对PPP项目整顿加大了债务风险;(3)环保行业竞争愈加激烈;(4)激进的投资战略加大经营风险;(5)内部管理薄弱影响企业治理控制的效果。最后提出改进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财务效应的建议。本文的研究观察期仅截止至2018年,即企业年度报告最新年份,共七年观察期。而PPP模式由于其大部分拥有较长工程期、落地较慢的特点,相较而言观察期较为不足。因此,环保上市企业应用PPP模式的长期财务效应还需要在更长的周期中深入研究。

罗晓娟[4](2020)在《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交媒体平台不断涌现,电子口碑也逐渐形成。与传统口碑相比,电子口碑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时效性短等特点,电子口碑所能产生的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的标准。当企业发生品牌危机事件时,由此形成的负面电子口碑模式也会进一步加深负面舆论氛围,继而影响企业的产品和品牌形象。社交媒体平台的匿名性使得公众以相对自由的方式来表达感受、发表评论,尤其是当他们面对品牌的功能性或价值性产生危机的时候,更容易通过此种途径表达出来。早有研究表明,正面电子口碑固然会给企业或品牌带来不可忽视的正向影响,但负面电子口碑对于企业或品牌所产生的负向作用会更加显着的影响公众的态度和行为。这是因为负面电子口碑掺杂更多的情感化因素,而且多与不满意或抵制情绪相联系,更能引起公众消极的品牌态度。现有的研究中比较关注的问题还是在于口碑与消费者行为、购买意愿的作用以及口碑形成的影响因素等,对于口碑与作为潜在消费者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公众的研究较少。因此,本研究着重探究在品牌危机发生时,迅速形成的负面电子口碑将会对与当前消费行为不相关的公众的品牌态度带来何种程度的影响作用。本文通过对大量现有研究文献的回顾与总结,构建出了新的所要研究的理论模型并进行相关假设,主要探究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作用。同时基于社会心理学角度,引入社会认同感这一公众心理情绪变量。我们在探索负面电子口碑影响公众品牌态度的作用过程中,同时会考察社会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会产生的中介作用。另外,引入自我建构这一个人特质的类型变量,探索负面电子口碑激起大众情绪变化时针对不同类型公众的调节因素,主要进行探究自我建构的不同类型在负面电子口碑影响公众品牌态度时产生的调节作用,以及自我建构的不同类型在负面电子口碑影响社会认同感时产生的调节作用,同时还会考察在自我建构变量的影响下社会认同感是否会出现被调节的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271份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以及验证性因子分析,同时经过相关性分析验证各研究变量间的相关性,而后对本研究所提出的假设进行逐一检验,得到的数据结果显示: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社会认同感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同时,相对于功能型品牌危机来说,价值型品牌危机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产生的负向影响更大。自我建构在负面电子口碑对品牌态度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相比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公众,负面电子口碑对依存型自我建构公众的品牌态度的影响程度更大。自我建构在负面电子口碑对社会认同感产生影响的过程中具有调节作用;相比于独立型自我建构公众,负面电子口碑对依存型自我建构公众的社会认同感的影响程度更大。本研究的创新点主要在于研究视角的创新。首先,是基于品牌危机情境之下,数据调查部分以具体的品牌危机事件作为切入点,开展关于由此生发的负面电子口碑对于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并意在其结果为后续的品牌形象修复提供参考;其次,在多数研究探讨负面口碑与消费者态度及行为的关系时,本文将研究重点放在了作为潜在消费者的公众身上;更为重要的是,本文从研究心理因素的反应入手,旨在弄清楚公众心理状态的反应机制,才能进一步针对心理反应探究其行为方向,继而采取有效的策略将品牌危机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张娇[5](2020)在《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大众传媒的全方位渗透和视觉传播技术的革新,纷繁无尽的图像符号占据现代社会,有力而广泛地影响着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道德准则、审美观念……图像化时代来势汹汹、昭然若揭。在众多的视觉化媒介中,新闻摄影被喻为开启图像化时代的导火索,其影响力、真实性、冲击性具有与生俱来的优势。2016年,英国摄影基金会联合顶尖名校斯特林大学发布《新闻摄影现状报告》,该报告指出:“新闻摄影领域存在以男性为主导的鲜明特征,其83%的从业人员为男性。”立足于警醒的性别批判意识和新闻建构理论可知,男性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新闻摄影记者群体势必会受到众多权力话语、文化偏见、市场因素等潜移默化的诱导,自觉或无意识投射性别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欲望,并通过选择视觉符号、运用摄影技法来实现对女性图像文本的建构,而最终所呈现的女性形象能否达到现象事实和本质事实的统一,值得深入思考和全面论证。基于上述疑惑,本文以新闻摄影所呈现的女性形象为研究对象,以国际权威新闻摄影赛事荷赛奖、华赛奖2000年至2019年的涉女性获奖作品为样本,结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本分析法、精神分析等探究新闻摄影呈现的女性形象特征及其背后纠葛的视觉权力关系、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机制。全文遵循“What-how-why”的思路,依托符号学、视觉文化、女性主义等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表层讨论新闻摄影中的女性图景特征、拍摄手法及典型范式,深层探究图像化时代下性别不平衡所引发的“符号暴力”是否在延续,男性凝视对女性形象的“他者化”又将呈现出何种全新的特点。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第一,根据新闻摄影中女性的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在选择拍摄对象时存在明显的年龄偏好和种族倾向,且多展示受教育水平、政治地位和职业角色低下的女性,鲜少传播女性知识形象、政治形象和职业形象;根据新闻摄影涉女性获奖作品的内容呈现分析可知,其报道主题分布广泛,有战争与灾难、日常生活、当代热点、艺术文体、自然环保等不同类型,但由于新闻摄影对黑镜头的追逐,战争、瘟疫、动乱、暴力等沉重主题成为呈现女性形象的主要场域,存在明显的受难框架;新闻摄影多呈现女性在私人领域的角色,在情感基调上则以负面为主;在呈现女性面容和身体等视觉要素时,多直接展示悲伤、痛苦、憎恨等负面表情,并强调纤细、瘦弱、性感等刻板化的女性特质,存在过度暴露女性身体的倾向;根据新闻摄影在呈现女性时所采用的拍摄手法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在建构女性形象时常使用近景、特写、黑白拍摄、侧影光、平拍、对比式构图等不同手法。第二,新闻摄影所呈现的女性形象典型范式包括受难者形象、女性的家庭角色、精英女性形象、边缘女性形象4种类型,分别与女性难民、日常生活中受害者、母亲、妻子、女性政治家、女性文艺工作者、上流社会名媛、女性运动员、扞卫权益的女性斗士、性工作者、少数民族女性、女性宗教信徒、生活在阴霾下的女性儿童相对应。第三,根据对新闻摄影形象建构背后的权力关系、社会心理、文化机制的分析可知,新闻摄影凌驾于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塑造对女性的话语权。其中,新闻摄影对女性受害者的呈现,体现了荷赛奖、华赛奖的“黑镜头”倾向以及男性霸权对女性弱者形象的定见;对女性家庭角色的呈现,凝聚着男性集体无意识对母亲原型的追逐心理;发达种族精英女性形象与落后种族边缘化女性形象的差异化建构,是性别凝视与种族凝视双重作用的结果,其背后是西方国家的后殖民主义与永恒不变的男性欲望;扞卫自身权益的女性斗士这一媒介形象的涌现,则是女性话语权在新闻摄影领域得以苏醒的良好昭示。

杨光[6](2020)在《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国内园区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大量园区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起来,掀起了园区的“二次创业”浪潮。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对外开放、招商引资、管理创新的重要载体,在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推动城市化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已经成为各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器。A园区就是在这一大环境下孕育而生的。然而随着国家经济重心的逐步转移和国家对融资环境的规范和持续收紧,国内各大园区的开发公司都不同程度暴露出债务违约、超期还贷、资金回流困难等财务风险。A园区的开发公司也从2015年起屡屡遭遇困境,逐渐失去的政策支持、愈加困难的融资形势、无法解决的内部机制、不断流失的招商客户、难以取得的资金回流,这些问题都使A园区开发公司时刻面临着重大的财务风险。本文试图以A园区开发公司为案例,通过对其财务风险进行识别、评价,提出相应控制对策和保障措施,旨在深刻揭示园区开发公司这一特殊行业的运营状态,推进财务风险理论在园区开发行业的广泛应用,促进园区开发行业财务风险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本文通过借鉴国内外财务风险及财务风险控制的研究成果,作为论文撰写的理论储备。在此基础上,首先探讨了园区开发公司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及国内外研究现状等,随后介绍了案例A园区开发公司的基本情况,并通过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等财务报表简要介绍了 A园区开发公司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利润四方面的财务状况,然后通过财务报表与财务指标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等方法,从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四个方面识别出A园区开发公司存在筹资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规模大、筹资偿债能力不足、投资方式单一、投资能力衰退、资金回收不确定、资金缺口较大等多种财务风险。并通过多变量分析模型中的Z计分模型及巴萨利模型对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根据识别出的风险及评价出的公司整体财务风险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后,提出对应的控制策略和保障措施。通过对A园区开发公司的研究可以得出,园区开发公司应当更加重视财务风险的识别及评价,可以采取优化资本结构、拓展创新融资方式、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加强项目预算管理等对策来控制财务风险,并从加强人员风险意识、构建风险控制相关制度等方面保障对策的顺利实施,促进企业健康的发展。希望本文能在解决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对其它园区开发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健康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王龙[7](2020)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我国小微企业的工业总产值占比超过全国总份额的六成,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十九大以来,在党和政府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简称农发行)作为“政府的银行”,开始支持小微企业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但农发行自身缺乏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因此,如何确定并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成为农发行开拓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当务之急。论文在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从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贷款数据库中选取2019至2020年信贷守信小微企业及信贷失信企业各20个,采用T检验和曼-惠特尼U检验精选显着性差异明显的8项财务数据作为信贷风险评价指标。其次选用因子分析法将8种信贷风险评价关键指标整合为综合因子,在采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验证综合评价因子Y的有效性后,建立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型,并将误判数最小的综合因子值确定为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标准。最后,新选取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数据库中信贷守信和信贷失信企业各10个样本,验证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有效性,识别成功率高达90%。本文通过数学建模构建了准确性较高的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补充了政策性金融机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相关研究;采用定量分析法完善了农发行徐州分行现有信贷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因子分析法构建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型和利用最少误判数量法确定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标准能为其他金融机构信贷风险评价研究提供参照。论文共有图3幅,表15个,参考文献66篇。

智美[8](2020)在《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研究 ——以“全民较真”与“谣言过滤器”为例》文中指出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以社交媒体平台为依托的自媒体迅速崛起,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借助社交网络去中心化、传播主体多元化的媒介特征,自主生产内容并进行传播,海量质量良莠不齐、碎片化的信息充斥于网络空间。由于具有专业素养的传统“把关人”缺失,社交媒体成为了谣言泛滥的温床。数量庞大的自媒体内容,呈现出信源不明、碎片化、情绪煽动、事实碎片化、价值观多元化的后真相特点。随着社交媒体在社会信息传播系统中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些盛行于社交媒体的谣言信息对于社会的负面影响与日俱增,不容忽视。裹挟着碎片化的事实与具有煽动性的情绪渲染,增加了人们的认知不确定性,导致了社会信任缺失的现象。基于社交媒体内谣言泛滥的社会现况,网络辟谣体现出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本文以中国用户群体最大的社交媒体微信为研究对象,选择微信公众平台的辟谣账号“全民较真”与“谣言过滤器”为例,选取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1月31日推送的424条辟谣文章为样本进行研究。首先本文梳理整合了“后真相”这一概念的内涵、定义、特征、发展以及影响。在此基础上,整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总结分析后真相时代谣言的内容特征与影响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因素。其次,本文根据辟谣信息的数量、日期、内容类型、谣言话题来源、文本特征、等要素建立指标体系,对样本文章进行编码与统计,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然后通过交叉表分析、相关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对辟谣信息要素进行双变量分析。最后,根据量化分析结果,对两个辟谣账号的辟谣信息内容进行质性分析。总结发现微信辟谣账号辟谣内容在标题修辞、封面图选择、文本特征呈现出典型的后真相叙事风格。在议题建构方面呈现出日常化、普遍性的特征,议题来源主要以自媒体文章与热门话题为主的特征,体现了网络辟谣的针对性。参考文献、文献截图、谣言截图等内容要素的呈现,体现了辟谣信息针对信任缺失的后真相时代,信源的可靠保证,有效提升了辟谣信息的专业性与客观性。

俞亚萍[9](2020)在《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职院校的发展事关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是办好高职院校的当务之急。其中,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及其内涵、维度等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为高职院校优秀教师培养和人力资源管理找到依据与标准,进而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现高职教育质量与办学水平的提升,是需要我们着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本研究以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和能力素质模型理论为研究理论基础。首先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对样本区域20名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称号的高职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在成长为教学名师过程中的成功与失败经历,以及对教学名师的认识与定位;继而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编码,提炼出23类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特征要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模型。能力素质模型包括外显性能力素质和内隐性能力素质两大类。外显性能力素质有教学科研能力、管理能力、实践能力和发展能力。其中教学科研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指导学生、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科学研究五项特征要素;管理能力包括领导团队、沟通协调、统筹规划、合作分享、执行能力五项特征要素;实践能力包括校企合作、企业实践、竞赛指导三项特征要素;发展能力包括总结思考、学习提升、探索创新三项特征要素。内隐性能力素质有个性态度和内在动机。其中个性态度包括责任担当、锲而不舍、良好心态、上进心强四项特征要素;内在动机包括爱岗敬业、成就需要、目标追求三项特征要素。根据初步构建的能力素质模型,编制了《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内含每类能力素质特征要素的结构化问题,对123名高职院校教学名师和877名非教学名师进行了问卷调查。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问卷的结构和信效度良好,验证了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的有效性,为研究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提供了可靠的研究工具。通过对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年龄、性别、学历、职称等变量对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水平的影响,得出高职院校教学名师的能力素质具有显着性、内发性和特殊性特点。依据教学名师访谈资料的质性分析和问卷数据的量化分析结果,本研究认为影响教学名师成长的主要因素有发展平台、发展环境、关键人物和关键事件。发展平台主要包括学校层次、重点学科(专业)、高级别团队、岗位职务、高级别项目等因素;发展环境主要包括团队氛围、学校政策、职教背景、行业变化等因素;关键人物主要包括领导、导师、同事、专家、亲人等因素;关键事件主要包括职称提升、学历提升、发展机遇、职务提升等因素。依据上述研究结果,本研究尝试运用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对高职院校教师招聘甄选、绩效管理、职业规划、培训提升等人力资源管理环节进行创新优化,以提升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主要举措为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对高职院校教师进行测评,测评结果可以作为招聘选拔教师以及对教师工作进行绩效管理的科学依据;高职教师可以根据能力素质测评结果,及时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为职业生涯发展做好规划;高职院校可以针对岗位发展需求和在岗教师的能力素质现状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促进高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和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蔡萧临[10](2019)在《基于快时尚模式的首饰设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理念发生转变,快时尚首饰正以迅猛之势挤占传统珠宝首饰的市场。然而,相较于国外,国内首饰设计起步晚,尚未形成体系化的首饰设计方法,且现有首饰设计方法与理念显然不足以支撑快时尚首饰设计过程。针对以上问题,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对比分析快时尚首饰与传统首饰的异同,提出快时尚首饰四维层次模型。研究表明:从四维层次中可提取相关影响变量,分别是用户感知层的性别变量Ge、性格变量Ch,佩戴行为层的身体部位变量Bp、场合变量Oc,象征意义层的社会文化变量Sc,时尚生态层的季节变量Se、节日变量Fe、价格变量Pr。根据变量与四维层次的映射关系,分析快时尚首饰的属性,为设计模型和流程的研究提供基础;(2)采用实验法、调研法等研究方法,分析四维层次的影响变量取值范围以及与因变量的关系,确定不同变量对应的因变量。研究结果显示:从四维层次的八大影响变量对应的因变量可提取尺寸(S)、材料(T)、象征(Y)、色彩(L)、结构(E)五个维度的因子,构建“STYLE(时尚)”模型,进行因子解构与重构过程,构建尺寸对照表、材料的共感觉度量表、社会文化与象征关系表、色彩形象尺度图、结构对应表等,为快速形成大量符合快时尚要求的设计概念提供可能性;(3)归纳快时尚首饰的设计流程,其主要步骤为设计定位、“STYLE(时尚)”模型应用、设计决定,四维层次变量取值作为约束指标,贯穿始终,实现设计方案转化与评估的快速化、准确化。在设计决定过程中,构建以两套平行的评价标准(用户/消费者、品牌/企业)为基础的快时尚首饰设计方案价值评价机制,确定设计方案价值坐标所在区域,进行最终设计方案的筛选;(4)综合运用上述快时尚首饰设计流程与模型,完成快时尚首饰的设计,初步验证了快时尚首饰设计方法及流程的可行性、合理性,为快时尚首饰设计师提供一种快速响应的设计方法。

二、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以新冠疫情谣言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一) 理论意义
        (二) 现实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传播学视角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研究综述
        (二) 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三)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研究综述
    四、研究框架
    五、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特征分析
    一、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样本选取
    二、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文本语义分析
        (一)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高频词分析
        (二)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语义网络分析
        (三)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标题特征分析
    三、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内容分析
        (一)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时间分布:谣言的“滋生-蔓延-衰减-退却”周期与疫情发展进程相呼应
        (二)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主题分类:防疫类“伪科学”知识成谣言之首
        (三)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关涉地域分布:以热门地区为中心辐射其他地域
        (四) 新冠疫情网络语言的情感态度分类:恐惧与愿望类诉求占主导
        (五)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辟谣主体分类:形成政府-媒体-专家-专业辟谣机构联动的强大辟谣体系
第三章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机制研究——基于定性比较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定性比较分析
        (二) 研究思路
        (三)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的案例选择
        (四) 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确定
    二、数据分析与真值表构建
        (一) 数据分析
        (二) 构建真值表
    三、结果分析
        (一) 单变量分析
        (二) 条件组合分析
        (三) 研究小结
第四章 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机理解析
    一、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的内容动因
        (一) 多元与流变的议题设置
        (二) 安全心理需求下的情绪动员
        (三) 突破地缘关系的谣言扩散与变异
    二、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的媒介动因
        (一) 以微信为代表的强链接渠道加速传播
        (二) 多种媒介组合形式丰富谣言传播形态
    三、新冠疫情网络谣言传播的现实动因
        (一) 风险社会下的公众危机意识加剧
        (二) 健康知识类谣言的认知困境加深
第五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治理策略
    一、受众层面:提高网民信息素养,破解“信息茧房”
    二、媒介层面:完善微信平台把关效能,打破谣言的圈层化传播
    三、辟谣主体层面:提高辟谣速度,打造谣言协同防控共同体
    四、技术创新层面:发挥区块链等先进技术优势,找寻网络谣言治理新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2 制度环境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
        1.3.2 会计信息质量
    1.4 研究意义与研究创新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创新
    1.5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2 文献回顾
    2.1 客户特征相关研究
        2.1.1 客户特征与企业业绩
        2.1.2 客户特征与市场反应
        2.1.3 客户特征与企业决策
    2.2 会计信息质量相关研究
        2.2.1 宏观环境与会计信息质量
        2.2.2 微观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2.3 地理邻近性相关研究
        2.3.1 直接利益相关群体地理邻近性
        2.3.2 间接利益相关群体地理邻近性
    2.4 现有研究述评
3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对会计信息质量影响的机理分析
    3.1 理论基础
        3.1.1 利益相关者理论
        3.1.2 公司治理理论
        3.1.3 交易成本理论
        3.1.4 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3.2 大客户监督效应
    3.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
    3.4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逻辑
    3.5 实证方案
4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基本情况分析
    4.1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数据获取
    4.2 大客户经济规模分布
    4.3 大客户地理空间分布
5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可靠性
    5.1 研究假设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择
        5.2.2 变量定义
        5.2.3 模型设计
    5.3 实证结果
        5.3.1 描述性分析
        5.3.2 相关性分析
        5.3.3 单变量分析
        5.3.4 回归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4.1 替换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
        5.4.2 替换盈余管理指标
        5.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5.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5.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5.4.6 内生性检验
    5.5 作用机制分析
        5.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5.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5.6 拓展性分析
        5.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5.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5.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5.7 小结
6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相关性
    6.1 研究假设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择
        6.2.2 变量定义
        6.2.3 模型设计
    6.3 实证结果
        6.3.1 描述性分析
        6.3.2 回归分析
    6.4 稳健性检验
        6.4.1 替换大客户地理邻近性指标
        6.4.2 替换检验模型
        6.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6.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6.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6.4.6 内生性检验
    6.5 作用机制分析
        6.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6.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6.6 拓展性分析
        6.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6.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6.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6.7 小结
7 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会计信息稳健性
    7.1 研究假设
    7.2 研究设计
        7.2.1 样本选择
        7.2.2 变量定义
        7.2.3 模型设计
    7.3 实证结果
        7.3.1 描述性分析
        7.3.2 相关性分析
        7.3.3 单变量分析
        7.3.4 回归分析
    7.4 稳健性检验
        7.4.1 替换大客户地理临近性指标
        7.4.2 替换检验模型
        7.4.3 考察第一大客户
        7.4.4 考察制造业样本
        7.4.5 控制企业经济综合区位影响
        7.4.6 内生性检验
    7.5 作用机制分析
        7.5.1 基于监督动机的截面分析
        7.5.2 基于治理水平的截面分析
    7.6 拓展性分析
        7.6.1 企业市场竞争水平
        7.6.2 大客户产权性质
        7.6.3 大客户合作关系持续性
    7.7 小结
8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与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企业应用PPP模式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盛运环保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PPP的概念
        2.1.2 财务效应界定
    2.2 理论基础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倒U曲线
        2.2.3 规模经济理论
第3章 盛运环保概况及PPP应用背景
    3.1 盛运环保公司概况
    3.2 盛运环保PPP应用行业背景
    3.3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现状
        3.3.1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历程
        3.3.2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概况
第4章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财务效应分析
    4.1 因子分析综合评价企业财务效应
        4.1.1 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4.1.2 指标选择及样本选取
        4.1.3 因子分析过程
    4.2 财务指标对比分析企业财务效应
        4.2.1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的投资水平
        4.2.2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的债务成本的税盾作用
        4.2.3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的企业发展能力
        4.2.4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的企业资产运用能力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盛运环保应用PPP模式财务效应的原因分析
    5.1 经济下行及周期性强造成经营压力
    5.2 PPP项目规范整顿加大债务风险
    5.3 环保产业竞争压力急剧增加
        5.3.1 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5.3.2 行业资金实力要求高
        5.3.3 垃圾发电补贴收入存在不确定性
        5.3.4 环保PPP项目对社会资本吸引力不高
    5.4 激进的投资战略加大经营风险
    5.5 较弱的内部管理不利于治理控制
第6章 盛运环保企业应用PPP模式的建议
    6.1 灵活应对经济环境变化
    6.2 减少对于杠杆化融资的依赖
        6.2.1 强化资金预算管理
        6.2.2 提高资金的运用效率
    6.3 应对行业竞争,着力培养自身优势
        6.3.1 着力培养自身技术创新和成本优势
        6.3.2 降低应收账款规模过大的风险
        6.3.3 保持合理的筹资规模
    6.4 制定更稳健的投资策略
        6.4.1 注重决策财务战略
        6.4.2 改善投资项目资金的来源
        6.4.3 整合调查论证和项目前期评估工作
    6.5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6.5.1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需加强
        6.5.2 资金管理团队专业化素质需提高
        6.5.3 员工专业技能的业务培训需增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1.5.1 研究内容的创新
        1.5.2 研究方法的创新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精细加工可能性模型
        2.1.2 个体-情境相互作用理论
    2.2 品牌危机的相关研究
        2.2.1 品牌危机的定义
        2.2.2 品牌危机的分类
    2.3 负面电子口碑的相关研究
        2.3.1 负面电子口碑的定义
        2.3.2 口碑的影响力研究
    2.4 品牌态度的相关研究
        2.4.1 品牌态度的定义
        2.4.2 品牌态度的维度划分
        2.4.3 品牌态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2.5 社会认同感的相关研究
    2.6 自我建构的相关研究
    2.7 文献综述简要评价
第3章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提出
    3.1 研究模型构建
        3.1.1 模型构建思路
        3.1.2 理论模型
    3.2 研究假设
        3.2.1 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
        3.2.2 社会认同感在负面电子口碑影响公众品牌态度中的中介作用
        3.2.3 自我建构在负面电子口碑影响公众品牌态度中的调节作用
第4章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4.1 变量的定义与测量
    4.2 问卷设计
    4.3 问卷前测信效度分析
        4.3.1 信度分析
        4.3.2 效度分析
    4.4 数据收集
        4.4.1 调研对象与样本容量
        4.4.2 问卷的回收方式
第5章 数据分析
    5.1 样本特征的描述性统计
    5.2 基本统计变量分析
    5.3 控制检验
    5.4 验证性因子分析
    5.5 相关分析
    5.6 假设检验
        5.6.1 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与公众品牌态度的主体效应检验
        5.6.2 社会认同感的中介效应检验
        5.6.3 自我建构的调节效应检验
        5.6.4 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
    5.7 假设检验结果
第6章 研究结论及管理意义
    6.1 研究结论
    6.2 口碑管理建议
    6.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5)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背景
    (三)选题意义
    (四)研究目标及主要内容
    (五)研究方法
    (六)论文创新之处
    (七)论文技术线路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依据
    1.1 文献综述
        1.1.1 女性形象的媒介呈现
        1.1.2 新闻摄影中的女性形象呈现
    1.2 理论依据
        1.2.1 凝视理论
        1.2.2 话语权力和欲望双重控制下的性别凝视
        1.2.3 男性文化霸权理论
        1.2.4 神话原型理论
第二章 华赛奖、荷赛奖涉女性获奖作品的内容呈现
    2.1 研究样本说明
        2.1.1 研究资料及样本选择依据
        2.1.2 样本筛选标准、时间区间及分析单位
        2.1.3 样本采集情况
        2.1.4 类目建构说明
    2.2 获奖作品中女性人口统计学变量分析
        2.2.1 年龄:青年女性接近半数、老年女性比重较低
        2.2.2 种族:白人女性所占比重最高
        2.2.3 职业:家庭角色突出、职业身份弱化
        2.2.4 摄影记者性别:男性摄影师占据主导地位
    2.3 获奖作品内容呈现
        2.3.1 样本总量:逐年上升
        2.3.2 报道主题:战争与灾难类所占比重最高
        2.3.3 情感基调:负面倾向显着
        2.3.4 报道领域:公共领域稍占上风
        2.3.5 面部表情:消极表情接近半数
        2.3.6 体型:聚焦丰腴和瘦弱的身体
        2.3.7 身体暴露程度:以裸露的身体为表达符号
第三章 新闻摄影建构女性形象的拍摄技法
    3.1 摄影技法
        3.1.1 景别:大量运用近景和特写
        3.1.2 拍摄高度:俯拍与仰拍中的潜意识
        3.1.3 色彩:黑白照片篇幅众多
        3.1.4 被摄角度:正面拍摄+侧面拍摄占据主导
        3.1.5 光线角度:对侧光的反复运用
        3.1.6 摄影构图:对比布局塑造形象冲突
第四章 新闻摄影所建构的女性形象典型范式
    4.1 受害者
        4.1.1 软弱痛苦的女性难民
        4.1.2 日常生活中的受害者
    4.2 以母亲和妻子为代表的家庭角色
        4.2.1 母亲
        4.2.2 妻子
    4.3 精英女性形象
        4.3.1 女性政治家
        4.3.2 女性文艺工作者
        4.3.3 上流社会名媛
        4.3.4 女性运动员
        4.3.5 扞卫自身权益的女性斗士
    4.4 边缘人群形象
        4.4.1 性工作者
        4.4.2 少数民族女性/女性宗教信徒
        4.4.3 生活在阴霾下的女性儿童
第五章 新闻摄影女性形象的呈现原因探究
    5.1 黑镜头下的符号暴力
    5.2 男性文化霸权下的刻板成见
    5.3 种族凝视下被他者化的女性
    5.4 性别凝视中永恒的男性欲望与神话原型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6)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2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财务风险相关概念
        2.1.1 财务风险
        2.1.2 财务风险控制
    2.2 财务风险理论基础
        2.2.1 资本结构理论
        2.2.2 风险管理理论
        2.2.3 内部控制理论
3 A园区开发公司基本情况及财务现状
    3.1 A园区开发公司基本情况
        3.1.1 建设背景情况
        3.1.2 股东情况及公司组织构架
        3.1.3 主要业务情况
        3.1.4 遭遇的外部困境
    3.2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现状
        3.2.1 资产现状
        3.2.2 负债现状
        3.2.3 所有者权益现状
        3.2.4 利润表现状
        3.2.5 存在问题
    3.3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4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识别与评价
    4.1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识别
        4.1.1 筹资风险识别
        4.1.2 投资风险识别
        4.1.3 资金回收风险识别
        4.1.4 现金流量风险识别
    4.2 基于多变量分析模型的财务风险评价
        4.2.1 多变量分析模型
        4.2.2 Z计分模型应用
        4.2.3 巴萨利模型应用
        4.2.4 财务风险评价结果
5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
    5.1 加强A园区开发公司筹资风险控制的对策
        5.1.1 建立完善的筹资管理体系
        5.1.2 优化资本结构
        5.1.3 优化债务规模
        5.1.4 拓展创新融资方式
    5.2 加强A园区开发公司投资风险控制的对策
        5.2.1 注重投资各环节风险控制
        5.2.2 有效转移投资风险
        5.2.3 开展多元化投资战略
    5.3 加强A园区开发公司资金回收风险控制的对策
        5.3.1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沟通
        5.3.2 积极探索土地出让补偿方案
    5.4 加强A园区开发公司现金流量风险控制的对策
        5.4.1 强化现金流量的预算管理
        5.4.2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5.4.3 结合现金流量预测财务风险
6 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对策的保障措施
    6.1 基于组织方面的保障措施
        6.1.1 成立财务风险控制组织机构
        6.1.2 明确目标及相关部门职责
    6.2 基于人员方面的保障措施
        6.2.1 提高公司全员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6.2.2 提高公司管理层的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6.2.3 提高财务人员的风险意识和风险控制水平
    6.3 基于制度方面的保障措施
        6.3.1 建立财务风险控制相关制度
        6.3.2 强化制度落实与监督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2 文献综述
    2.1 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成因分析
    2.2 信贷违约风险评价方法
    2.3 文献评述
3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指标体系选择
    3.1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数据来源和样本选择
    3.2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3.3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指标初步选择
    3.4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关键评价指标筛选
4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型与标准建立
    4.1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模型
    4.2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标准建立
    4.3 农发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标准检验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3 主要贡献与局限性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研究 ——以“全民较真”与“谣言过滤器”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1.选题缘起与研究背景
    2.核心问题
    3.文献综述
        3.1 “后真相”时代的相关研究
        3.2 网络辟谣的相关研究
        (1)网络辟谣主体及其传播机制的研究
        (2)网络辟谣信息内容的研究
        (3)网络辟谣效果的研究
        3.3 小结
    4.研究对象
    5.研究意义与创新
        5.1 研究意义
        5.2 研究创新
第一章 后真相时代微信谣言的传播与消解
    1.1 从真相到后真相:相关概念解析
    1.2 后真相的概念
    1.3 后真相的成因
        (1)技术赋权,社会重归部落化
        (2)信息爆炸,把关人缺失
    1.4 微信谣言传播分析
        1.4.1 谣言传播环境分析
        1.4.2 微信谣言文本分析
第二章 研究设计
    2.1 影响辟谣效果的因素分析
        (1)动机缺乏,逆火效应显着。
        (2)从众心理
        (3)辟谣信息组织方式
        (4)信源类型
    2.2 研究问题与假设
    2.3 研究方法
        2.3.1 内容分析法
        2.3.2 数据分析法
    2.4 要素的具体统计方法
    2.5 研究对象
        2.5.1 研究对象的选择
        2.5.2 样本选取
        2.5.3 文本分析
第三章 微信平台辟谣内容特征的实证研究
    3.1 辟谣样本
    3.2 描述性统计分析
        3.2.1 辟谣信息数量
        3.2.2 辟谣信息推送频率
        3.2.3 辟谣内容的类型
        3.2.4 辟谣信息的创作方式
        3.2.5 辟谣信息的信源
        3.2.6 辟谣信息话题选择
        3.2.7 辟谣信息的呈现方式
        3.2.8 微信辟谣信息的语言修辞
        3.2.9 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
    3.3 双变量分析
        3.3.1 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谣言来源
        3.3.2 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信源
        3.3.3 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阅读量
        3.3.4 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文本特征
        3.3.5 辟谣信息的内容类型与呈现方式
        3.3.6 辟谣信息的信源与呈现方式
        3.3.7 辟谣信息的谣言来源与呈现方式
        3.3.8 辟谣信息的谣言来源与呈现方式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启示
    4.1 辟谣信息内容的比较
        4.1.1 二者辟谣信息的相同之处
        4.1.2 二者辟谣信息的不同之处
        4.1.3 辟谣信息要素之间的相关关系
    4.2 “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特征
        4.2.1 辟谣信息标题修辞策略
        4.2.2 辟谣信息内容要素
        4.2.3 辟谣信息的议题建构策略
    4.3 研究局限
结论
参考文献
    一、专业书目
    二、中文文献
    三、外文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一、发表论文
    二、参与课题
致谢

(9)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缘起与价值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价值
    第二节 核心概念
    第三节 研究问题、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思路
        三、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架构
第一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教学名师的研究
        二、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的研究
        三、关于高职院校教师能力素质模型的研究
        四、已有研究的不足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二、能力素质模型理论
第二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
    第一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设计
        一、模型构建方法
        二、模型构建对象
        三、模型构建流程
    第二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结果
        一、外显性能力素质
        二、内隐性能力素质
        三、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
    第三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特征要素内涵解析
        一、教学科研能力
        二、管理能力
        三、实践能力
        四、发展能力
        五、个性态度
        六、内在动机
    第四节 分析与讨论
第三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验证及现状分析
    第一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验证
        一、验证设计
        二、验证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二节 教学名师能力素质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结果
        三、分析与讨论
第四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成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教学名师成长影响因素数据统计
        一、编码统计
        二、问卷量化统计
    第二节 发展平台因素分析
        一、学校层次
        二、重点学科(专业)
        三、高级别团队
        四、岗位职务
        五、高级别项目
        六、其他
    第三节 发展环境因素分析
        一、团队氛围
        二、学校政策
        三、行业发展
        四、职教背景
    第四节 关键人物因素分析
        一、领导
        二、导师
        三、同事
        四、专家
        五、亲人
    第五节 关键事件因素分析
        一、职称提升
        二、学历提升
        三、发展机遇
        四、职务提升
        五、其他
    第六节 分析与讨论
第五章 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的应用分析
    第一节 招聘甄选优秀职教师资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招聘甄选特点
        二、能力素质测评方法
        三、招聘甄选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二节 有效管理岗位工作绩效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绩效管理特点
        二、绩效管理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三、绩效管理的举例分析
    第三节 合理规划教师职业生涯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的教师职业规划特点
        二、职业规划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四节 科学设计培训提升体系
        一、基于能力素质模型教师培训的特点
        二、培训提升体系的流程与方法设计
    第五节 分析与讨论
研究结论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创新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访谈提纲
    附录二: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访谈协议
    附录三:高职教师能力素质状况调查问卷
    附录四:高职教师成长影响因素的调查问卷
后记

(10)基于快时尚模式的首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相关领域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1.2.2 国外相关领域研究情况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3.3 研究创新点
    1.4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1.4.1 论文思路
        1.4.2 研究方法
2 首饰概述与相关现状研究
    2.1 首饰的概况
        2.1.1 首饰的含义
        2.1.2 首饰的起源
        2.1.3 首饰的分类
    2.2 国内外首饰产业现状
        2.2.1 国内首饰产业现状
        2.2.2 国外首饰产业现状
    2.3 首饰设计比较分析
        2.3.1 首饰设计理念比较
        2.3.2 首饰设计方法和模式比较
    2.4 本章小结
3 快时尚概述以及对首饰设计的影响
    3.1 快时尚的概念与特点
    3.2 快时尚产品的开发流程与营销模式
        3.2.1 快时尚产品的设计开发流程
        3.2.2 快时尚产品的营销模式
    3.3 快时尚对首饰设计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基于快时尚模式的首饰设计模型构建研究
    4.1 快时尚首饰属性分析模型
    4.2 快时尚首饰四维层次影响变量分析
        4.2.1 用户感知层影响变量分析
        4.2.2 佩戴行为层影响变量分析
        4.2.3 象征意义层影响变量分析
        4.2.4 时尚生态层影响变量分析
    4.3 快时尚首饰四维层次变量取值范围与因变量分析
        4.3.1 用户感知层次变量取值范围与因变量分析
        4.3.2 佩戴行为层次变量取值范围与因变量分析
        4.3.3 象征意义层次变量取值范围与因变量分析
        4.3.4 时尚生态层次变量取值范围与因变量分析
    4.4 快时尚首饰设计方法模型
        4.4.1 “STYLE(时尚)”模型构建
        4.4.2 “STYLE(时尚)”模型因子解构
        4.4.3 “STYLE(时尚)”模型因子重构
    4.5 快时尚首饰设计流程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快时尚模式的首饰设计研究应用验证
    5.1 设计定位
        5.1.1 目标用户定位
        5.1.2 目标市场定位
        5.1.3 目标环境定位
    5.2 “STYLE(时尚)”模型应用
        5.2.1 “STYLE(时尚)”模型解构应用
        5.2.2 “STYLE(时尚)”模型重构应用
        5.2.3 设计方案转化
    5.3 设计决定
    5.4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四、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谣言传播研究 ——以新冠疫情谣言为例[D]. 刘园园. 山东大学, 2021(12)
  • [2]大客户地理邻近性与企业会计信息质量[D]. 宛晴. 北京交通大学, 2021(02)
  • [3]企业应用PPP模式的财务效应研究 ——以盛运环保为例[D]. 王莹. 华东交通大学, 2020(01)
  • [4]品牌危机情境下负面电子口碑对公众品牌态度的影响研究[D]. 罗晓娟. 上海外国语大学, 2020(01)
  • [5]女性形象在新闻摄影中的呈现 ——基于荷赛奖、华赛奖相关作品(2000-2019)[D]. 张娇. 西南交通大学, 2020(07)
  • [6]A园区开发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研究[D]. 杨光. 大连海事大学, 2020(03)
  • [7]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徐州分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评价体系研究[D]. 王龙.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8]后真相时代微信辟谣信息内容研究 ——以“全民较真”与“谣言过滤器”为例[D]. 智美. 兰州大学, 2020(01)
  • [9]高职院校教学名师能力素质模型构建及应用研究[D]. 俞亚萍.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2)
  • [10]基于快时尚模式的首饰设计研究[D]. 蔡萧临. 浙江农林大学, 2019(01)

标签:;  ;  ;  ;  

当代社会危机的类型分析与变量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