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

一、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悦[1](2021)在《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12年1月1日起新审计准则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贯穿审计准则。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务中,会计师事务所需要对被审计单位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的客户。对于风险较大的客户则采取增加审计证据降低审计风险的方法,确保其风险在事务所可接受范围内。事务只有通过准确地评估被审计单位的审计风险,才能持续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风险应对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保证审计质量。论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理论为指导,以Z事务所为例,对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评价的实际运用进行研究。通过审计底稿的学习和实地调查,发现Z事务所在应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存在风险评估难、未能正确设定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和未能依据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准确计算检查风险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文献综述法、案例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和实地调查法相结合,选定合适的审计风险评价指标和重大错报风险评价指标,结合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专家打分法,构建模型量化审计风险,对事务所原有的定性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量化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上,根据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计算检查风险数值,以计算出的检查风险的高低科学安排审计资源及后续的审计流程。为了检验定量分析模型的科学性,选取Z会计师事务所R项目进行了验证,结合企业的信息及专家打分的结果,对该事务所的审计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进行量化分析。研究认为,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运用该模型定量评价审计风险是可行的。这一研究及构建的定量分析模型为Z事务所及类似的审计机构合理评价审计风险提供了方法参考。

周敏李,郑石桥[2](2021)在《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文中提出审计风险是"如何审计"的核心要件之一,文章以经典审计理论为基础,以命题论证型取证模式为背景,提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财务信息审计风险的本质、产生和防范;对于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文章阐释了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张鑫颖[3](2021)在《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乐视网和康美药业为例》文中研究说明

仉立文[4](2020)在《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内部控制审计是各国监管层继美国SOX法案以后要求参照实施的一项上市公司外部治理机制。内部控制审计是通过审计师对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测试和内部控制缺陷识别来保障公司财务报告系统的可靠性,通过对公司内部控制的评价和缺陷的披露来抑制管理层的舞弊行为,并最终为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提供重要保障。内部控制审计通过鉴证、出具审计意见的方式来发挥监督功能和信号传递作用,从微观层面来保障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转。然而,首先,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难以观测,审计意见结果的形式和内容也相对简单。其次,由于长期以来中国审计市场需求较弱,审计师出于经济利益和审计市场竞争的考虑都会保留相应的审计投入,甚至对审计独立性做出妥协,从而伤害了审计质量。因此,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种外部治理手段是否可以发挥相应的审计功能实现它提高财务信息质量的目标?对提高审计质量是否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否可以帮助公司纠正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具有相应的信息含量?这些问题都都值得我们去进一步挖掘。目前我国金融开放与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为了引进外资不断扩大开放市场,放宽各类资本的市场准入条件。另一方面,证券市场的不断扩容与即将实施的注册制使得当前的监管压力不断扩大和深化。如何有效利用市场力量引入外部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机制是监管层和投资者公共关注的话题。在此背景下,我们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进行研究,基于审计理论通过对是否实施内控审计和内控审计意见两个层面,对内控审计监督功能、信息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和内控审计质量进行了检验,具体包括:第一,代理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一定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与未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相比,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可以减少公司财务重述的发生,并能抑制应计项盈余管理行为,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但对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真实盈余管理并不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揭示公司未来可能发生财务重述、违规处罚和应计项盈余管理。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审计对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质量的作用在不同内控水平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公司会降低内部控制审计对减少财务重述和应计盈余管理的积极作用。当前内控审计体现出的监督功能说明,实施内控审计可以帮助公司识别内控内控缺陷并督促公司改进内控和财务报告系统,从而减少了公司财务重述并抑制了管理层应计盈余管理行为。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可以提示公司未来发生舞弊和违规行为发生的可能。然而,内控审计难以改变公司内部控制实质性缺陷的存在,并不能抑制被出具非标内控意见公司的重述、违规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公司内控水平的差异导致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发挥存在异质性,存在实质内控缺陷的公司抑制了内控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公司由于业绩压力和公司固有内控缺陷的存在让公司违规违法行为和盈余操纵仍存在机会。第二,信息理论视角下,内控审计具有信息功能。研究发现:首先,在实施内控审计的公司中,非标内控审计意见伴随着较低的财务报告可靠性及财务报表舞弊的可能,市场投资者会做出负向的市场反应。公司同时收到非标内控和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引起的公司股价下跌幅度超过了单独收到非标内控或非标财报审计意见带来的影响。并且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可以向市场传达显着的负向信息,并引起公司股票价格下跌。以上证据证实当前内控审计已经具备了一般审计的信号功能,可以向市场投资者传递公司内控相关的信息并在股价中得到反映。其次,基于现有的信息披露规则,公司在季报和半年报中可以向市场传递公司的财务信息,投资者可以根据季报、半年报以及公司披露的业绩预告提前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和预测,而投资者无法对公司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事前的判断和了解。随着内控审计实施年份的增长,投资者对公司内部控制与财务报告舞弊行为联系的认知更加深入。当公司被单独出具内控审计意见或是同时出具非标内控和财报审计意见时就会产生显着的负向市场反应。最后,市场投资者对公司风险的规避超过了对公司盈利的关注。与公司盈利相比,投资者显现出对公司经营和资金压力的关注。说明现有市场投资者对内控缺陷可能引起的舞弊及欺诈更倾向于“风险厌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很难在短期得到纠正,意味着未来发生舞弊和欺诈的可能,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向市场传递公司发生舞弊行为的信号作用被投资者所关注。第三,保险理论视角下,内部控制审计具有保险功能。研究发现,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增加了公司的审计费用,公司存在内控缺陷带来更高的审计费用溢价;法律风险在对内控缺陷与审计费用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实施内控审计增强了审计师和公司对内控缺陷带来法律风险的认知。一方面审计师通过提高审计费用来增强内控审计的保险价值,另一方面公司希望通过内控审计来缓解自身的法律风险,并接受审计费用的溢价。从法律风险与内控审计意见的关系来看,审计师会对高法律风险的公司出具非标内控意见,通过非标内控意见来为公司释放法律风险,同时也缓解了自身的法律责任。同时,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和会计师事务所规模会对内部控制审计的保险价值产生影响。审计师提高了对存在内部控制缺陷公司会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从而显着增长了公司审计费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对审计保险价值的影响在不同法律环境下存在差异,在高法律环境地区,公司内部控制缺陷可以提高审计师对公司内控缺陷产生诉讼风险的认知,显着提高审计费用,但这种关系在低法律环境地区并不显着。此外,公司被出具非标内控审计意见后并没有积极改进内部控制消除可能的法律风险。第四,内控审计质量与内控审计功能发挥。研究发现,首先,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越高,公司发生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低,且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公司中存在差异。其次,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影响了审计监督功能的发挥,检验结果说明内控审计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审计意见购买活动。上市公司会通过审计师变更来实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相比国有控股企业,非国有控股企业更倾向于进行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进一步分析发现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并不受审计行业专长的影响,高审计行业专长不能帮助上市公司减少并整改内部控制缺陷,从而说明审计师难以抑制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行为。再次,内控审计中存在意见购买的成因是对于外部投资者和监管者来说由于内部控制审计属于行为过程审计,其审计过程和审计意见的形成都难以观测。公司的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比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更具不可预测性。内控审计质量的高低难以进行直接量化和评价,给公司带来了意见购买的机会。目前在内控审计功能发挥中,审计信息功能体现相对显着,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发挥并不充分。因此,提高内控审计质量和加强监管力度是充分发挥内控审计监督功能和保险功能的必然条件。因此,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内控审计发挥了一定程度的审计功能,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内控审计的监督功能抑制了公司财务会计差错的发生和应计盈余管理行为,但并未充分抑制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和监管违规等机会主义行为。内控审计的信息功能促使公司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进行修正和优化,向市场传递积极的信息,相应的提高了市场经济效率,同时非标准内控审计意见的具有负向市场反应,促使公司在监管和融资压力下寻求对自身有利的内控审计意见;内控审计的保险功能促使公司和审计师之间产生了更多的经济依赖,建立了内控缺陷和法律风险之间的联系,非标内控审计意见降低了公司和审计师的法律责任,体现出相应的保险价值。研究创新和贡献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将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第三方审计进行研究,通过对内部控制审计监督、信息和保险功能的检验,揭示了投资者、监管层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内部控制审计治理作用及实施效果的问题。第二,有效区分了两类非标审计意见,并对其市场反应的进行研究。检验了当前市场投资者对内控审计意见的认知和反应,及内控审计信息功能的表现。让市场投资者和监管者对非标内控审计意见的信息含量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第三,从制度设计最终目标上探究了当前市场中内控审计治理的效果情况,进一步通过检验发现存在审计意见购买这个结果,并以此来分析影响内部控制审计质量及审计功能发挥的原因。尝试打开由于内控审计的不可预测性导致的执业“黑箱”。第四,采用了学术和实务界共同认可的多种变量作为衡量内控审计监督、信息及质量的替代变量,避免了单一变量检验结果不稳定的情形,保证了结论的稳健性。第五,采用了机器学习中交叉检验的方法来对内控审计质量进行评估,尝试了突破现有延续财务报告审计质量衡量方式的局限性。由于内部控制审计的边界不局限于财务和会计活动,且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是领先于审计和会计职业及其理论发展的,因此必须采用新的评价方法来对内部控制审计质量进行评价。

傅晓宇[5](2020)在《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文中认为2008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该规范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构建了法律基本框架;2010年4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发布,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伴随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自2011年起,财政部逐步扩大内部控制审计范围,由国内外同时上市公司扩大至国内主板上市公司。截至2019年年底,国内创业板及中小板上市企业也开始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实务中,绝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审计和财务报表审计由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同时执行,即执行整合审计。该种审计模式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至今为止,对于整合审计的流程规范,行业协会及监管机构暂未出台有关的框架性或规范性文件,从业者在实践中也没有一套可统一遵循的流程框架。目前,国内外学者主要围绕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必要性、成本效益、实际应用等方面展开研究,并且得出的大体一致的结论: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无论从目的、审计程序、重要性水平、保证程度、提出意见的方式等都有相似之处甚至是许多地方的重合,将两种审计整合执行,不仅有利于节约资源,还有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基于上述的研究背景,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规范性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整合审计展开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文章提出研究背景;日前将两种审计业务整合的做法已是大势所趋,我国法规只定性地做出规定,但并未详细说明如何将财务报表审计与内控审计进行有效地结合,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内容及方法。然后,文章归纳财务报表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的异同点,在两者异同点的基础上引入“深口袋理论”、“审计风险理论”、“协同效应理论”三大理论证明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最后,文章分析整合审计流程关键整合点,再结合Z会计师事务所在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构建出完整的整合审计流程。在完成一系列理论铺垫及程序设计后,将整合审计流程应用于S公司,从“风险评估、控制测试、评价控制缺陷、实质性程序、出具审计报告”几个关键审计阶段以举例的方式详细描述如何将审计程序有效整合,展示整合审计的实施过程及效果。通过对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的应用,尤其是关键整合点进行实例演示,验证了整合审计的可行性和审计结果的可靠性。笔者得出整合审计对事务所而言能够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审计成本,同时降低审计风险,对被审计单位而言也可节约审计成本,完善内控建设。同时,笔者对政府相关部门、会计师事务所以及被审计单位提出相对应的建议。

李青华[6](2020)在《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公司审计研究失败的案例》文中提出中国资本市场在不断的发展中,审计的作用慢慢体现出来,由于对其的需要持续的增多,注册会计师(CPA)作为鉴证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真实性、合法性、公允性的“经济警察”也更加令人关注,同时审计失败发生的可能性也随上市公司规模扩大、业务种类增多、财务舞弊手段众多而不断增大。注册会计师防范审计失败的难度日益增加。审计失败不但给投资者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严重影响了会计事务所及相关工作人员对外的可信度,甚至使得社会公众不相信其工作的能力,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理论研究结合案例分析,在国内外学者对审计失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审计失败的经典案例,深入探究审计失败的表现、成因及后果,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来防范审计失败,为注册会计师审计行业的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首先,介绍了审计失败的定义以及表现形式,基于过程论而言,将注册会计师及相关单位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在遵守一般公认的审计准则和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上未能做到勤勉尽责,或者主观上放弃其独立性,串通管理层对重大事项进行欺诈隐瞒,未能披露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的财务舞弊情况,出具的是具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称之为审计失败。其有两种表现形式:审计过失和审计欺诈。出现这种情况的因素有很多,如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注册会计师能力不足、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到位以及审计行业监管薄弱等。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信息不对称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审计冲突理论和GONE理论,从理论层面对审计失败的成因作出了阐释。其次,选取了立信对大智慧年报审计这一经典的审计失败案例,分别从虚假收入确认、成本跨期列支、提前合并子公司报表等方面介绍了上海大智慧公司财务舞弊的情况,立信事务所在审计上海大智慧公司报表时由于未严格执行审计准则,审计程序不到位,从而出具了虚假的审计报告,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受到证监会处罚,致使其声誉受损,并按判决须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再次,对案例中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人员方面,发现了事务所及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未保持必要的职业谨慎和怀疑态度,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落实不到位,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编制审核不到位以及事务所对审计报告质量控制失效为审计失败提供了可能。被审计单位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助力企业恶意进行财务舞弊,外在诱因加上会计师事务所及审计师执行审计准则不到位直接导致了审计失败的发生。审计市场的无序竞争、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自身监管还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等现行其他外部环境也会使得这种情况一再出现。最后,本研究利用相关例子,在对其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结论:在审计市场过度竞争监管力度不足的外在环境下,由于被审计企业的专门性的财务作假,而注册会计师职业胜任能力不足、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失效致使未能披露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存在的财务舞弊情况,出具了具有虚假内容的审计报告,直接将导致审计失败的发生。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未能做到勤勉尽责导致审计失败,需要对投资者的损失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相关审计企业应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强化质量控制,有关管理部门应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审计监管体系,规范审计标准,增加惩罚力度,防范发生审计失败。

姚鹭[7](2020)在《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文中研究表明我国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以发放问询函的方式加强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以期发现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风险。从2014年开始,交易所在其官网公开披露问询函。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要求审计师关注风险。交易所出具的问询函可能提示了哪些审计风险?审计师如何利用问询函来识别与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审计师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首先,本文运用规范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者关于问询函以及审计风险的相关研究文献,并提出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通过阐述问询函及其现状,明确本文研究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界定和分类。其次,进行理论分析,构建本文理论框架。进一步运用规范研究法分析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阐述在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最后,将内容分析法与案例研究法相结合,以康得新为案例阐述审计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了解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基本情况,运用内容分析法总结问询及回复内容,具体阐述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针对康得新案例提出可采取的措施。本文结合理论与案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交易所问询函通过问询问题能够提示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审计风险;交易所问询函信息含量丰富,能够作为审计师风险评估的重要信息来源;审计师可以利用交易所问询函来识别、评估审计风险,判断高风险领域;审计师也可以利用问询函的回复内容进一步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且回复内容的可靠性也是审计师需要验证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的贡献在于,将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相联系,既丰富了两个领域的研究,也为审计师识别、评估上市公司审计风险提供新的思路,具有一定实践指导意义。

高耀中[8](2020)在《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和业务的多元化增加,审计技术应用的范围也更为广泛。面临日益复杂的经济业务,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报表进行审计时投入更多的时间、人力,势必会造成审计成本的额外增加,特别是近年来财务舞弊事件频发,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必须通过详细的测试来降低在实际审计过程中所带来的重大错报风险,而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呈现行业增长缓慢,但竞争十分激烈的态势,很多事务所纷纷采取低价竞争的手段。在审计难度加大、行业竞争激烈这样的双重压力之下,分析程序作为一种有效审计方法得到了广泛使用,注册会计师通过在风险评估、实质性程序以及总体复核等三个不同的审计阶段的合理运用可以在有效降低审计风险的同时,大幅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审计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分析程序是各大会计师事务所有效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然而在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对企业进行审计的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对分析程序的理解不到位、缺乏应有的谨慎性和职业判断等原因,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例如不重视关联方及交易的识别、忽略获取的内外部数据的可靠性、未对行业之间的数据进行对比、对实施分析程序的恰当性未作评估,不重视汇总前信息的运用、忽略数据之间可能存在相反方向抵消的情况等。这些问题的出现都可能会造成分析程序未被正确执行,甚至会产生事倍功半的后果,最终影响出具的审计报告的公正客观。因此注册会计师如何在审计过程中有效的运用分析程序已成为审计工作中的关键性问题,并且这一研究意义深远。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分析程序的应用研究分为了五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一部分是本文的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并对分析程序审计准则、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以及影响分析程序的因素等三方面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同时还提出了本文的三个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是对分析程序的相关概念及其发展历程等相关的背景进行了阐述,主要介绍了分析程序的定义,并且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论、委托代理论、信号传递论进行分析以此奠定后面对A公司案例分析的基础,使案例有理可依。接着是对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和三个应用阶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为下一步案例分析的可行性提供可靠的内容支撑。第三部分是通过A公司的审计案例,对分析程序在风险评估阶段、实质性测试和财务报表整体复核阶段三个阶段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发现了A公司存在的财务舞弊问题。第四部分是结合案例,从审计准则内容和实际应用两方面提出了现行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通过对分析程序在审计中的应用存在问题的探究,提出了完善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的改进建议。文章的创新点包括如下三点:一是对分析程序应用的前提条件进行了探究。归纳总结了运用分析程序的前提和条件。二是将个别案例和普遍实务现象相结合,在案例分析中提出了利用财务报表中的科目之间的勾稽关系来完善分析性程序。三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整理了现阶段现行分析程序应用存在的问题,力求通过自己的改进建议尽可能对分析程序在注册会计师审计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牛艺迪[9](2020)在《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为了提高审计报告的信息含量,我国审计准则制定机构规定于2017年1月1日首先在A+H股上市公司试点披露关键审计事项,2018年起在A股上市公司全面实施,基于这一背景,本文分析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对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我国新审计准则中关于关键审计事项的确定与内容描述的政策要求进行解读,接着对我国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从三个方面进行了介绍:(1)从行业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市公司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最多的是金融业;(2)从会计师事务所性质类型维度进行统计分析,对会计师事务所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平均数量统计,发现“四大”会计师事务所高于国内会计师事务所;(3)不同关键审计事项内容类型分类统计,得到现有的审计报告7成左右披露的是资产减值类事项与收入确认类事项。为了进一步研究关键审计事项的经济后果,本文以2016年-2018年三个会计年度的A股上市公司审计报告,共6341个观测值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关键审计事项资产类事项金额与费用类事项金额对审计费用的实际影响,实证结果发现:(1)关键审计事项数量与审计费用显着正相关;(2)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着正相关;(3)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金额与审计费用显着负相关;(4)与非国有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审计报告中披露的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更显着;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消极影响更显着;(5)与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相比,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中关键审计事项数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资产类关键审计事项的金额大小对审计费用的积极影响不显着;费用类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金额对审计费用的消极影响更显着。最后论文根据本文研究的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情况的分析,以及论证关键审计事项的数量、金额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丰富了关键审计事项领域的学术文献,检验了新审计政策实施情况,对审计相关部门的工作实施有积极指导意义。

魏薇[10](2020)在《信永中和审计乐视网关联方交易案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证券和金融市场的快速成长,金融体系趋于多元化。IPO发行上市成为企业进行市场竞争的一种手段。许多上市公司通过重组、收购、兼并,提升了自己的竞争力,经营模式也发生了质变。关联方交易有其特殊的优点,例如,合规的关联方交易可以为公司带来可观的收益,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又提高了企业效率,更能有效地管理资本和债务;另外,上市公司出于各种自身的动机,粉饰报表,调节收入和利润,利用关联方交易可以操纵利润、转移投资风险。因此,关联交易也容易产生相应的风险。有些企业不惜采用财务造假的手段来进行盈余管理,导致关联方交易存在舞弊情形,既侵占了债权人和投资人的权益,更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虽然监管层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遏制了一部分此类非公允关联方交易的滋生,但却无法完全杜绝通过非关联化的手段隐匿关联关系,以此达到逃避税收、操纵收入及利润等目的行为。该类业务的复杂性和隐蔽性造成注册会计师的审查和识别难度大大提升。为了保持资本市场秩序的稳定,同时保护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自身利益,进一步研究规避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的有效措施成为此篇论文的研究重点。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学者对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研究做理论综述,然后介绍了与关联方相关的理论,包括关联方及其交易的界定,关联方交易审计及审计风险、舞弊三角模型及风险导向的审计理论。论文第三章选取了关联方交易审计出现问题的典型案例乐视网,研究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对乐视网进行年度财务报表审计中与关联方交易审计相关的问题。第四章针对第三章提出的问题进行成因分析,以会计师事务所和外部监管部门两个角度提出笔者五个可能导致关联方审计失败的原因。第五章结合前文提出的问题和分析的原因从六个方面提出降低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对策。第六章基全文的分析和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舞弊案例的思考,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总结。

二、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审计风险
        2.1.2 审计失败
        2.1.3 风险导向审计
        2.1.4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2.2 理论基础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2.2.3 信息经济学理论
    2.3 审计风险评价的方法
第三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Z会计师事务所现状
        3.1.1 Z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1.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的现状
    3.2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3.2.1 审计风险评估过分依赖审计人员职业判断
        3.2.2 审计风险未能定量评估
        3.2.3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合理
        3.2.4 审计风险评估程序未得到充分运用
第四章 Z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方法的改进
    4.1 引入模型定量评估审计风险
        4.1.1 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评估模型的步骤
        4.1.2 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估审计风险的方案框架
    4.2 审计风险的定量分析
        4.2.1 风险评价指标的确定
        4.2.2 建立评判集
        4.2.3 构建权重集
        4.2.4 建立模糊关系矩阵
        4.2.5 审计风险综合评估
    4.3 重大错报风险的定量分析
        4.3.1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4.3.2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判断集
        4.3.3 构建重大错报风险权重集
        4.3.4 建立重大错报风险模糊关系矩阵
        4.3.5 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估
    4.4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4.4.1 计算检查风险
        4.4.2 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第五章 审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应用于R项目案例研究
    5.1 R项目简介
        5.1.1 R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5.1.2 R公司内部因素分析
    5.2 审计风险评估模型的运用
        5.2.1 审计风险评估
        5.2.2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5.2.3 评价结果分析
    5.3 定量计算检查风险
        5.3.1 计算检查风险
        5.3.2 Z事务所风险控制的建议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Z会计师事务所计划阶段审计风险评估表
    附录二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指标权重调查表
    附录三 R项目重大错报风险评价调查表
    附录四 审计风险评价调查表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2)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文献综述
三、政府部门财务报告中的财务信息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
    (一)什么是财务信息审计风险?
        1. 风险的本质:既定目标未能达成而可能带来的损失
        2. 财务信息审计风险主要观点之一:不当意见论
        3. 财务信息审计风险主要观点之二:损失可能论
    (二)财务信息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1. 狭义审计失败的原因
        2. 广义审计失败的原因
    (三)如何控制财务信息审计风险?
        1. 狭义审计失败的控制
        2. 广义审计失败的控制
四、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的理论框架
    (一)什么是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是如何产生的?
    (三)如何防范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审计风险?
        1. 提高审计人员业务素质。
        2. 坚守审计职业操守。
        3. 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五、结论和启示

(4)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2 核心概念的界定与分析
        1.2.1 内部控制
        1.2.2 内部控制审计
        1.2.3 审计监督、信息与保险功能
        1.2.4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1.3 概念框架与研究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章节安排
    1.4 研究创新与研究意义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意义
2 文献回顾
    2.1 内部控制审计与财务报表审计
        2.1.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区别与联系
        2.1.2 整合审计的研究综述
    2.2 内部控制审计影响因素和经济后果
        2.2.1 实施内部控制审计的影响因素
        2.2.2 内部控制审计的经济后果
        2.2.3 内部控制审计市场反应
    2.3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
        2.3.1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行业监管
        2.3.2 审计师与客户关系
        2.3.3 审计意见购买
    2.4 现有研究文献评价
3 制度背景与理论基础
    3.1 公司外部审计的职能
    3.2 内部控制审计制度发展
        3.2.1 国外内部控制审计发展历程
        3.2.2 国内内部控制审计发展
    3.3 监管环境的发展与变革
        3.3.1 金融监管发展与需求
        3.3.2 法律环境建设
    3.4 理论基础
        3.4.1 审计需求理论
        3.4.2 政府监管理论
        3.4.3 不完全契约理论
        3.4.4 有效市场理论
    3.5 理论分析框架
4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监督功能
    4.1 研究背景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4.3 研究设计
        4.3.1 实证模型
        4.3.2 变量定义
        4.3.3 数据来源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
        4.4.2 多元回归分析
    4.5 拓展性检验
    4.6 小结与结论
5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信息功能
    5.1 研究背景
    5.2 理论分析与文献回顾
    5.3 研究假设
    5.4 研究设计
        5.4.1 实证模型
        5.4.2 变量定义
        5.4.3 数据来源
    5.5 检验结果
        5.5.1 描述性统计
        5.5.2 单变量分析
        5.5.3 多元回归结果
    5.6 稳健性检验
    5.7 本章小结
6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保险功能
    6.1 研究背景
    6.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6.2.1 内部控制审计与审计费用
        6.2.2 内控缺陷对法律风险中介效应的影响
    6.3 模型设定与实证方案
        6.3.1 样本选择
        6.3.2 变量设计与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与分析
        6.4.1 描述性统计
        6.4.2 回归结果分析
        6.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6.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法律风险
        6.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6.5.2 检验结果
    6.6 本章结论与启示
7 内部控制审计质量与审计功能实现
    7.1 本章背景与预期贡献
        7.1.1 研究背景
        7.1.2 预期贡献
    7.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7.3 研究设计
        7.3.1 实证模型与变量定义
        7.3.2 样本选择
    7.4 实证结果与分析
        7.4.1 描述性统计
        7.4.2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7.4.3 进一步分析与稳健性检验
    7.5 内部控制审计意见购买
        7.5.1 研究假设与模型
        7.5.2 检验结果
        7.5.3 进一步分析
        7.5.4 稳健性检验
    7.6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和政策建议
    8.1 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8.3 研究局限和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附录 A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5)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图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
    2.1 整合审计的含义及基本原则
        2.1.1 整合审计的含义和目标
        2.1.2 整合审计的基本原则
    2.2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共同点与区别
        2.2.1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区别
        2.2.2 财务报表审计与内部控制审计的共同点
    2.3 整合审计理论基础
        2.3.1 深口袋理论
        2.3.2 审计风险理论
        2.3.3 协同效应理论
第三章 我国整合审计的发展现状分析
    3.1 我国整合审计发展整体情况
    3.2 我国整合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缺乏规范性文件
        3.2.2 缺乏对整合审计的正确认识
        3.2.3 专业胜任能力有待提高
    3.3 Z事务所整合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Z事务所情况简介
        3.3.2 Z事务所整合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 整合审计的流程构建
    4.1 整合审计流程分析
        4.1.1 审计范围的重合分析
        4.1.2 整合审计流程分析
    4.2 整合审计的流程设计
第五章 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运用及效果评价
    5.1 S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5.2 S公司整合审计流程运用
        5.2.1 初步业务活动
        5.2.2 计划审计工作
        5.2.3 风险评估
        5.2.4 控制测试
        5.2.5 评价控制缺陷
        5.2.6 实质性程序
        5.2.7 出具审计报告
    5.3 S公司整合审计实施效果评价
第六章 结论及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对策建议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及获得的学术成果

(6)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公司审计研究失败的案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审计失败定义的文献回顾
        1.2.2 关于审计失败成因的文献回顾
        1.2.3 关于防范审计失败对策的文献回顾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框架
2.审计失败的理论概述
    2.1 审计失败的定义及其表现形式
        2.1.1 审计失败的定义
        2.1.2 审计失败的表现形式
    2.2 审计失败的成因
        2.2.1 被审计单位财务舞弊
        2.2.2 注册会计师执业质量不佳
        2.2.3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不到位
        2.2.4 审计行业监管力度不够
    2.3 审计失败的后果
        2.3.1 相关主体人员受到监管机构处罚
        2.3.2 影响会计师事务所声誉
        2.3.3 损害资本市场资源配置功能
        2.3.4 会计师事务所对投资者损失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2.4 审计失败的理论解释
        2.4.1 信息不对称理论
        2.4.2 委托代理理论
        2.4.3 审计冲突理论
        2.4.4 GONE理论
3.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审计失败的案例介绍
    3.1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及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介绍
        3.1.1 上海大智慧股份有限公司概述
        3.1.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简介
    3.2 上海大智慧财务舞弊的情况介绍
        3.2.1 在无法预计客户退货可能性的情况下,提前确认当期销售收入
        3.2.2 将客户委托理财款虚假确认为销售收入
        3.2.3 在仅有初步合作框架协议未实际提供服务情况下确认收入
        3.2.4 将本属于2013年的年终奖金计入2014年的成本费用
        3.2.5 提前将尚未控制的公司纳入合并范围
    3.3 立信事务所对大智慧审计失败的具体表现
        3.3.1 未对销售业务中已关注到的异常事项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
        3.3.2 未对临近资产负债表日非标准价格销售情况执行有效的审计程序
        3.3.3 未对抽样获取的异常电子银行回单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3.3.4 对于跨期计发年终奖的情况未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予以调整
        3.3.5 未对其子公司购买日的确定执行充分适当的审计程
    3.4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审计失败的后果
        3.4.1 事务所及签字注册会计师受到证监会处罚
        3.4.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受损
        3.4.3 事务所对投资者的损失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4.立信会计师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
    4.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方面的原因
        4.1.1 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理念落实不到位
        4.1.2 对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和复核工作执行不到位
        4.1.3 事务所质量控制执行不到位
    4.2 审计人员方面的原因
        4.2.1 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与怀疑态度
        4.2.2 未执行恰当、必要的审计程序
        4.2.3 过度依赖内部证据
    4.3 大智慧公司方面原因
        4.3.1 大股东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贪婪心理是财务舞弊发生的起因
        4.3.2 “一股独大”的公司治理结构给财务舞弊提供了机会
        4.3.3 通过粉饰财务报表来避免ST
        4.3.4 惩戒力度不足,企业的舞弊收益远大于舞弊成本
5.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案例的结论与启示
    5.1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结论
        5.1.1 大智慧公司恶意财务舞弊是审计失败的诱因
        5.1.2 注册会计师专业判断能力不足是审计失败的主要原因
        5.1.3 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失效是审计失败的次要原因
        5.1.4 审计市场的过度竞争及监管力度不足是审计失败的外在原因
    5.2 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失败的启示
        5.2.1 评估客户信誉,谨慎承接审计业务
        5.2.2 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关键程序不能省略
        5.2.3 贯彻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加强审计质量控制
        5.2.4 规范审计执业,避免恶性竞争
        5.2.5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处罚力度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主要贡献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问询函研究
        二、关于审计风险研究
        三、关于问询函与审计风险关系研究
        四、文献述评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信息不对称理论
        二、信号传递理论
        三、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第三章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及现状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相关概述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定义及构成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展
        三、交易所问询函的类别
    第二节 交易所问询函现状
        一、交易所问询函的发函现状
        二、交易所问询函的行业分布现状
        三、交易所问询函要求审计师回复的现状
第四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交易所问询函对审计风险评估的影响
        一、审计风险评估相关理论
        二、交易所问询函影响审计风险评估路径
        三、交易所问询函在审计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第二节 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交易所问询函及回复情况
        二、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
        三、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五章 审计风险评估中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具体利用:康得新案例
    第一节 康得新案例介绍
        一、康得新简介
        二、康得新年报审计意见情况
        三、康得新事件回顾
    第二节 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及回复
        一、交易所对康得新的问询函情况
        二、康得新对交易所问询函的回复情况
    第三节 在康得新审计风险评估中利用交易所问询函
        一、利用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
        二、针对交易所问询函识别与评估康得新审计风险的措施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对策建议
        一、会计师事务所层面
        二、审计师层面
        三、监管机构层面
    第三节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8)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2 分析程序的相关概念和发展历程
    2.1 分析程序的相关概念
    2.2 分析程序的理论基础
    2.3 分析程序的发展历程
    2.4 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的前提条件和阶段
3 A公司被审计案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分析
    3.1 A公司基本情况
    3.2 A公司被审计案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分析
    3.3 A公司分析性程序在审计中应用的总结和评价
4 现行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现行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4.2 现行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 完善分析程序在审计中应用的对策建议
    5.1 实施有效的分析审计程序
    5.2 提高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
    5.3 建立行业资料库
    5.4 加强对审计软件的应用
    5.5 完善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制度
6 研究结论
    6.1 基本结论
    6.2 存在不足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框架
    1.3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本理论
    2.1 基本概念
    2.2 相关理论
        2.2.1 委托代理理论
        2.2.2 声誉溢价理论
        2.2.3 信息不对称理论
    2.3 关键审计事项的研究进展
        2.3.1 关键审计事项的选定
        2.3.2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2.3.3 关键审计事项对信息含量的影响
        2.3.4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3.5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
    2.4 审计费用的研究进展
        2.4.1 审计费用的组成因素与影响因素
        2.4.2 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
3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现状分析
    3.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与最新变化
        3.1.1 审计报告历史沿革
        3.1.2 审计报告的最新变化
    3.2 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现状
        3.2.1 关键审计事项的内容
        3.2.2 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情况
    3.3 假设提出
        3.3.1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
        3.3.2 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进一步研究
4 研究设计
    4.1 样本选择
    4.2 变量选择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控制变量
    4.3 模型设计
5 实证结果及讨论
    5.1 描述性统计
    5.2 相关性分析
    5.3 回归结果分析
        5.3.1 关键审计事项与审计费用的影响分析
        5.3.2 进一步研究分析
    5.4 稳健性检验
    5.5 小结及建议
        5.5.1 实证结果小结
        5.5.2 政策实施中存在问题及建议
6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方向
致谢
参考文献

(10)信永中和审计乐视网关联方交易案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关联方交易的相关文献
        1.2.2 关于风险导向审计的相关文献
        1.2.3 关于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相关文献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案例分析法
    1.4 论文基本框架
2 关联方交易审计相关理论综述
    2.1 关联方及其交易的认定
        2.1.1 关联方关系的认定
        2.1.2 关联方交易的认定
        2.1.3 关联方交易中的舞弊手段
    2.2 关联方交易审计及审计风险
        2.2.1 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含义
        2.2.2 关联方交易的审计风险
    2.3 舞弊三角模型
        2.3.1 舞弊的压力要素
        2.3.2 舞弊的机会要素
        2.3.3 舞弊的借口要素
    2.4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3 信永中和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的现状调查
    3.1 信永中和及乐视网基本情况介绍
        3.1.1 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基本情况
        3.1.2 乐视网的公司概况及其经营状况
    3.2 乐视网的财务风险及债务危机
        3.2.1 乐视网的财务风险
        3.2.2 乐视网的债务危机
    3.3 乐视网的关联方及其交易状况
        3.3.1 乐视网关联方的数量及股权分布
        3.3.2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的主要类型及金额
    3.4 信永中和审计乐视网关联方交易中存在的问题
        3.4.1 未对异常交易和情况保持足够关注
        3.4.2 未能严格执行关联方交易的审计程序
        3.4.3 未能规范披露审计报告
4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的成因分析
    4.1 注册会计师未执行有效的分析程序
        4.1.1 未对乐视网关联方交易的往来款项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4.1.2 未对乐视网合并报表内关联方交易的异常情况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4.1.3 未对乐视网合并报表外关联方交易的异常情况执行有效分析程序
    4.2 注册会计师未保持职业怀疑、职业道德缺失
    4.3 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
    4.4 未发现乐视网严重的内部控制缺陷
        4.4.1 控股股东一股独大
        4.4.2 内部控制制度缺失
        4.4.3 内部控制审计失败
        4.4.4 乐视网企业内部存在舞弊的机会
    4.5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存在问题
        4.5.1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有缺陷
        4.5.2 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约束力低
5 乐视网关联方交易审计问题的应对方案
    5.1 利用大数据,科学识别异常关联方交易
    5.2 合理执行关联方交易审计的分析程序
    5.3 充分了解企业内部环境,实施控制测试
    5.4 执行关联方交易审计时重视审计人员的指派
        5.4.1 重视人员指派及审计轮岗制度
        5.4.2 重视相关专家的协助工作
    5.5 提升审计人员职业水准及风险识别防范能力
    5.6 建立有效的关联方交易审计规范、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5.6.1 建立有效的关联方交易审计规范和程序
        5.6.2 完善外部监督体系
6 研究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四、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Z事务所审计风险评价研究[D]. 王悦. 西安石油大学, 2021(02)
  • [2]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审计风险[J]. 周敏李,郑石桥. 会计之友, 2021(09)
  • [3]关联方交易审计风险对审计质量的影响研究 ——以乐视网和康美药业为例[D]. 张鑫颖.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4]内部控制审计功能与质量研究[D]. 仉立文. 北京交通大学, 2020(06)
  • [5]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整合审计研究 ——以S公司为例[D]. 傅晓宇. 西安石油大学, 2020(04)
  • [6]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对大智慧公司审计研究失败的案例[D]. 李青华.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4)
  • [7]交易所问询函与审计风险研究 ——以康得新为例[D]. 姚鹭. 云南财经大学, 2020(03)
  • [8]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分析程序的应用研究 ——以A公司为例[D]. 高耀中. 西南大学, 2020(05)
  • [9]关键审计事项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D]. 牛艺迪.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 [10]信永中和审计乐视网关联方交易案例研究[D]. 魏薇. 西安理工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会计报表审计风险原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