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

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

一、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论文文献综述)

武智康[1](2021)在《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和耐久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粉煤灰、矿粉、石灰石粉和硅灰等辅助胶凝材料已经成为现代混凝土必不可少的组分,混凝土中掺入辅助胶凝材料,既能够增加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又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同时,尾矿特细砂和机制砂复配制备的混合砂,不仅改善了机制砂集配,还能消耗大量无用的尾矿。因此本课题采用多元辅助胶凝材料与尾矿砂、机制砂复配,通过物理实验、理论分析及建立预测模型,探讨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的收缩性、耐久性的规律和机理,并通过研究水化产物物相组成和孔结构,分析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退化机理。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得到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能发展规律,建立了收缩预测模型。混凝土自收缩率随水胶比增加而减小,干燥收缩则与水胶比呈正比;尾矿混合砂代替天然河砂增大了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略有降低;尾矿砂与机制砂的比例增加,混凝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均有所提高;硅灰增加了混凝土自收缩,对干燥收缩则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随石灰石粉含量增加,混凝土自收缩和干燥收缩均有所降低。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双曲线函数形式的自收缩预测模型和对数函数形式的干燥收缩预测模型。(2)得到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劣化规律,建立了冻融损伤预测模型。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水胶比越大,混凝土抗冻融性能逐渐降低;尾矿混合砂代替天然河砂对混凝土早期抗冻融性能影响较小,对混凝土后期抗冻融性能略有提高;尾矿砂与机制砂的比例增加,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先增强后降低;硅灰和石灰石粉的占比增加,提高了混凝土抗冻融性能。在考虑水胶比和冻融循环次数对混凝土损伤度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冻融损伤预测模型。(3)得到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发展规律,建立了碳化深度模型。中低强度的混凝土前期碳化深度增长较快,后期碳化深度增长率逐渐降低,加速碳化14d的碳化深度均达到60d的50%以上;高强度的混凝土经加速碳化60d未发生明显碳化。在考虑水胶比和碳化龄期对混凝土碳化深度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碳化深度模型。(4)得到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规律,建立了抗氯离子侵蚀的寿命预测模型。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水胶比呈反比;用尾矿混合砂代替天然河砂降低了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随尾矿砂与机制砂的比例增加而增加;硅灰和石灰石粉的占比增加,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深度与扩散系数均有所降低。在考虑混凝土与氯离子的结合能力、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的寿命预测模型。(5)得到石灰石粉对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高强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在低水胶比时,石灰石粉的掺入可以改善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并随着硫酸盐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石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有利影响逐渐显现,提高了混凝土后期抗硫酸盐的侵蚀性能。(6)得到混凝土微观结构与宏观耐久性能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混凝土水化产物和孔结构对耐久性能的影响规律。混凝土耐久性能与水化产物和内部微观孔结构均密切相关。水化产物Ca(OH)2的含量越高,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越强;C-S-H凝胶的含量增加,则提高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和硫酸盐侵蚀的性能。混凝土内部的平均孔径、临界孔径和最可几孔径越小,孔径分布越合理,均可提高混凝土宏观耐久性能。本文有图71幅,表76个,参考文献110篇。

闫帅君[2](2021)在《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轻质化、高强化逐渐成为建筑工程材料的重要发展方向,将轻质超高强混凝土运用到预制构件中,具有优化装配式构件和降低建筑成本等优点。目前轻质高强混凝土的强度多数在70 MPa以下,对其设计方法的研究尚缺乏系统性,鉴于此,本文以开发一种轻质、超高强和高韧性混凝土材料为目标,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制方法和相关性能进行了探索。试验以空心玻璃微珠(HGM)和轻集料作为混凝土减重材料,利用钢纤维增韧,设计并配制出强度高于100 MPa的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并研究了各个原材料基本参数对混凝土表观密度、力学性能、工作性能和早期自收缩的影响;借助扫描电镜(SEM),对不同固相之间的界面结构进行了微观形貌观察,并阐明了其微观结构形成机理。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正交试验建立硅灰—粉煤灰—水泥三元胶凝材料体系,胶凝材料总量为1050 kg/m3,其中硅灰掺量10%,粉煤灰掺量15%,水胶比0.16,通过控制变量法确定HGM掺量为5%,砂胶比0.4,钢纤维体积掺量2%,在90℃蒸养48 h的条件下,所制得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折强度为112.1/16.6 MPa,坍落度/扩展度为260/590 mm,表观密度为2031 kg/m3。(2)HGM的中空结构降低了混凝土的表观密度和抗压强度,其特有的“滚珠”效应,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但由于其比表面积较大,会使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有所增大;轻集料的强度和表观密度均低于水泥石,故随着轻集料的加入会降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表观密度;钢纤维与轻集料相互搭接可形成稳定的网状结构,能够增强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抑制早期自收缩。(3)SEM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的火山灰效应、微集料效应和填充效应能够增强水泥基体的密致性,使得不同固相之间的界面结构不明显;轻集料为疏松多孔结构,水泥石填充在轻集料的孔隙当中呈嵌锁结构,增强了轻集料与水泥石之间的粘结力。

李立,关青锋,贺阳,周永祥,冷发光[3](2020)在《基于混凝土用波纹管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提出基于混凝土用波纹管法研究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早期自收缩行为以及受水胶比、掺合料、钢纤维掺量等因素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混凝土用波纹管法能够有效表征UHPC的早期收缩行为,早期收缩曲线可根据其收缩发展速率的转折点分为4个阶段。超细粉煤灰、硅灰、矿渣粉的掺入会不同程度降低UHPC的自收缩;用水量一定时,减小水胶比所带来的胶凝材料用量的增大会明显提高UHPC的自收缩;钢纤维的掺入会显着降低UHPC的自收缩,且存在最优掺量。

马晴晴[4](2020)在《Ca(OH)2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性能影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为提高矿渣砂浆抗压强度并保证后期强度的稳定发展,降低砂浆的开裂风险,推进矿渣砂浆在实际工程中的利用,本试验利用矿渣等质量替代20%水泥制备矿渣砂浆,再通过外掺Ca(OH)2和硅溶胶的方法对矿渣砂浆进行改性,探究不同掺量的Ca(OH)2与硅溶胶在单掺和复掺条件下对矿渣砂浆早期抗压强度发展、后期抗压强度稳步提升的影响规律;对砂浆收缩数据进行测试,探究Ca(OH)2与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对试件进行取样进行SEM测试,探究工作物质对于矿渣砂浆内部微观反应现象的影响;对水泥净浆取样进行XRD分析,研究砂浆内部各工作物相的反应实质。试验得到的结论如下:(1)在单掺Ca(OH)2的试验条件下,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有一定的提升,抗压强度提高幅度最高达5.8%,提升效果不显着,但Ca(OH)2会对砂浆后期抗压强度的发展起到一点的抑制作用,砂浆后期抗压强度随Ca(OH)2掺量的增大而减小。Ca(OH)2会对砂浆的收缩性能产生显着影响,加入Ca(OH)2试件的干燥收缩明显减小,减小幅度超过15%;自收缩也显着降低,最高降低幅度达72.6%,试件的收缩性能良好。(2)在单掺硅溶胶的试验条件下,随着硅溶胶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早期强度亦呈现增加的趋势。在硅溶胶掺量为2.0%的条件下,试件7d抗压强度提高幅度达30%以上,抗压强度提高效果显着,且试件的后期抗压强度能够稳定发展。在此条件下,试件的干燥收缩也显着降低,干燥收缩降低幅度最高达23.3%;试件的自收缩也显着降低,试件自收缩降低幅度均达到50%以上,最高降低幅度可达73.9%。(3)在复掺Ca(OH)2与硅溶胶的试验条件下,随着Ca(OH)2与硅溶胶掺量的增加,试件的早期抗压强度提高幅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Ca(OH)2掺量在4%、硅溶胶掺量为1.5%条件下试件的抗压强度提高最为显着,抗压强度提高幅度最高可达19%,且试件后期抗压强度能够平稳提升;在Ca(OH)2掺量4%硅溶胶掺量为1.5%条件下,试验组28d、56d抗压强度提升幅度最高达到20%以上。但是在Ca(OH)2和硅溶胶共同作用条件下,干燥收缩不再随着Ca(OH)2与硅溶胶的掺量的增大而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各试验组的收缩比矿渣对照组明显减小。在矿渣掺量不变情况下,随着硅溶胶掺量的增大,各试验组干燥收缩的变化幅度不明显;在两者共同作用下,自收缩的降低作用显着,最高降低幅度达到74%。Ca(OH)2和硅溶胶的加入,对矿渣砂浆的力学性能和收缩性能具有一定的提高作用,但是两种提高作用效果并不同步,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应该结合主要工程用途对于砂浆的性能需求进行综合考量,合理设计砂浆的配合比。图[17]表[8]参[3]

马琳皓[5](2020)在《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粉煤灰混凝土凭借其技术、经济、社会等多重效益,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实际工程中,多以抗压强度作为混凝土材料的设计标准,因此研究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强度发展和体积变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结果更有利于指导工程实践。本文提出了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以粉煤灰掺量(0、30%、40%、50%、60%、70%)、水胶比(0.36、0.42、0.46、0.50、0.54、0.60)和干燥开始龄期(1d、3d、7d、28d)为基本参数,研究了粉煤灰混凝土在等强度条件下的强度发展和收缩性能,并提出了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与不同干燥开始龄期下的全收缩预测公式。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发展早期增长较快,之后增长趋势逐渐变缓;养护龄期早期,粉煤灰掺量越大,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速率越慢,但随着龄期的增长,粉煤灰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纯水泥混凝土相近;在干燥养护条件下,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在28d前的抗压强度发展速度较快,后续强度发展缓慢。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早期抗压强度发展较接近,但随着龄期增长,干燥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抗压强度逐渐低于标准养护时。(2)在标准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在早期增长速度较快,之后增长趋势逐渐变缓;粉煤灰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增长速率在养护早期低于纯水泥混凝土,但随着龄期增长劈裂强度逐渐接近纯水泥混凝土,60d时部分粉煤灰混凝土劈裂抗拉强度高于纯水泥混凝土;在干燥养护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发展趋势与抗压强度一致,不同龄期下的劈裂抗拉强度均小于纯水泥混凝土。在不同的养护条件下,干燥养护下的劈裂抗拉强度在不同龄期均小于标准养护下的劈裂抗拉强度。(3)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受到水胶比和粉煤灰掺量两个因素的耦合作用。在本文研究范围内,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在养护早期的自收缩增长速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而增大,粉煤灰掺量达到50%与60%时,混凝土1d龄期前的自收缩可以达到60d自收缩的50%以上;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后期自收缩值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4)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全收缩与干燥收缩受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和干燥开始龄期三者的影响,总体上随着干燥开始龄期的增大而减小;在本文的研究范围内,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大先减小后增大,存在一个最佳掺量使粉煤灰混凝土在不同干燥开始龄期下的干燥收缩最小。(5)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与标准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全收缩与干燥养护条件下的抗压强度均近似呈线性关系,以粉煤灰掺量、水胶比和养护龄期为变量构建了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自收缩与全收缩的定量预测方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梁晓夏[6](2020)在《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文中研究指明矿物掺合料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与日俱增,众多纳米材料对矿物掺合料水泥体系的研究均已开展。碳纳米管作为典型的纳米材料之一,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中可改善基体性能。但目前关于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还缺乏系统的研究。本文在两种常用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体系中掺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从而对其力学和自收缩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结合多种微观测试方法,深入探究MWCNTs对粉煤灰水泥基材料和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微观作用机理。主要成果及结论如下:(1)制备不同掺量的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和不同掺量的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并分别测试其力学性能。结论如下,MWCNTs的掺入对粉煤灰水泥基材料和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抗折强度提高作用明显,可有效弥补粉煤灰水泥基材料早期抗折强度低的缺点。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抗折强度随MWCNTs掺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且随养护龄期增大而逐渐增大;MWCNTs未能有效提高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抗压强度;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弯曲韧性,断裂能,断裂点位移及极限荷载力均高于未掺入MWCNTs的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2)测试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结论如下,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龄期增长而增加,且自收缩曲线大致可分为快速收缩,轻微膨胀和平稳收缩三个阶段;粉煤灰掺入有利于降低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适量MWCNTs的掺入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粉煤灰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龄期增长而增加,且自收缩曲线分为快速收缩和平稳收缩两个阶段;矿渣粉掺入提高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适量MWCNTs的掺入有利于降低矿渣粉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值;MWCNTs/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值随着水灰比增大而明显降低。(3)微观测试结论如下,MWCNTs不仅能够桥连阻断裂缝,吸收和传递荷载,而且能够填充水化产物间的孔隙,细化孔径分布,缓解毛细管应力,密实基体,从而改善其力学性能和自收缩性能。MWCNTs的掺入并未改变基体的水化产物类型,但促进C-S-H凝胶生成,降低Ca(OH)2结晶度。水化热测试表明,MWCNTs能够明显促进粉煤灰水泥复合浆体早期水化反应进行,但并不能有效促进矿渣粉水泥复合浆体的水化进程。

戚传康[7](2020)在《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及耐久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现代混凝土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量增大,多种多样的矿物掺合料(例如:石灰石粉、粉煤灰、矿渣等)逐渐取代水泥作为一种复合型的辅助胶凝材料,这极大地减少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研究表明加入掺配合理的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相比,力学性能相差不大甚至略占优势,但是胶凝体系随着多种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变得更加复杂,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退化规律及机理也更加复杂。同时混凝土本身产生的收缩裂缝与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息息相关,因此研究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性能及耐久性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双掺石灰石粉、粉煤灰和三掺石灰石粉、粉煤灰及矿渣的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进行物理实验、理论分析及建立模型的方法,研究水胶比、矿物掺合料对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影响,并从微观孔结构的角度来解析耐久性能的变化规律,最后对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经济效益分析。主要结论和创新成果如下:(1)得到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性能的演变规律,建立了收缩预测模型。混凝土的自收缩率及干燥收缩率发展曲线前期比较快速,后期自收缩率发展曲线趋于平缓,24h的自收缩率能够达到72h的80%左右,而干燥收缩率发展速度虽有所减缓,但仍有一定的发展速度。混凝土的自收缩率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增大;而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率在前期受水胶比影响较小,中后期随着水胶比的减小而减小。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的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收缩率有所下降,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收缩性能。通过对传统预测模型比对分析,结合实验数据对双曲线函数式进行修正,建立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预测模型,拟合度较高,能准确反映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率、龄期与水胶比之间关系。(2)揭示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演变规律,建立了碳化深度预测模型。混凝土碳化深度增长速度在前期发展较快,后期逐渐减缓。降低水胶比可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当水胶比≤0.40时,混凝土抗碳化性能大大提高。而矿物掺合料的二次水化作用消耗了Ca(OH)2,降低了混凝土内部的碱度,从而降低了吸收CO2的能力,降低了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回归分析,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碳化深度的预测模型,混凝土碳化深度发展曲线与dt=a(W/B)btc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碳化深度、碳化时间与水胶比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来。(3)揭示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的退化规律,建立了冻融损伤模型。在冻融初期,部分混凝土试件内部孔隙增大所引起的吸水量大于质量损失量,质量增大。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试件表观形态损伤逐渐增大,质量损失逐渐增加,相对动弹性模量持续下降。水胶比越小,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率越小,相对动弹性模量越大,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越强。虽然矿物掺合料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混凝土的质量损失,但是却提高了混凝土的相对动弹性模量,混凝土的抗冻融性能增强。基于混凝土损伤度理论,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冻融损伤模型,该模型能较好地表达损伤度、冻融循环次数和水胶比之间的关系。(4)得到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变化规律,建立了寿命预测模型。水胶比越小,混凝土的抗氯离子侵蚀能力越强。水胶比对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的影响要大于基准混凝土的,对于掺加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通过降低水胶比可以有效地提高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在矿物掺合料的物理及化学方面的综合作用下,掺有矿物掺合料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致密性和较好的粘结性能,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大大提高。基于Fick第二扩散定律,考虑氯离子结合能力、混凝土结构内部损伤的时变效应、水胶比等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寿命预测模型。(5)通过孔结构分析,得到了微观孔结构与混凝土宏观耐久性的相关性,揭示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耐久性的微观机理。矿物掺合料的加入优化了混凝土内部的孔结构,提高了混凝土的部分耐久性能。(6)在原材料的获取、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收缩性能及耐久性能的基础上,验证了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的可行性,并且成本比基准混凝土降低5%以上。且与现行商品混凝土对比,其性价比更高。本文有图58幅,表48个,参考文献126篇。

郑洪建[8](2020)在《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文中认为本课题来源于山东交通科学研究院2018年项目:京沪高速改扩建项目桥梁及混凝土技术咨询。混凝土为了高强度,通常采用较低的水胶比,高性能混凝土中通常要加入高效减水剂和矿物掺合料。但其低水胶比的特征而引起的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问题一直不容忽视。研究人员提出引入内部水源,从混凝土内部对其养护,这种思路称为内养护。本文采用页岩陶砂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同时作为内养护材料,研究了其对混凝土性能尤其是对自收缩性能的影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抗压强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湿页岩陶砂内养护对混凝土强度影响效果要大于相同取代率的未预湿页岩陶砂。当水胶比较低时,其对强度的影响较小,反而对低等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当水胶比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随着页岩陶砂的掺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掺入预湿页岩陶砂之后,会使混凝土的各个龄期的抗压强度有所降低,当龄期达到90d时,预湿掺量为5%、10%、15%、20%时,水灰比为0.27的混凝土相较于基准组的强度分别降低5.3%、7.1%、8.7%、11.0%。(2)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自收缩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掺入页岩陶砂后能够改善混凝土的自收缩,页岩陶砂掺量越大对于改善混凝土的自收缩效果越明显。预湿页岩陶砂对混凝土自收缩减缩效果优于相同取代率的未预湿页岩陶砂。在水灰比为0.42时,掺有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相较于基准组的自收缩值分别降低了6.2%、42.3%、67.2%、79.1%。掺入预湿页岩陶砂之后,对低强度混凝土的自收缩的减缩作用影响更大。(3)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耐久性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当干燥页岩陶砂掺量增加时,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会逐渐降低。在90d龄期时,掺有5%、10%、15%、20%的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组比掺有干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组的氯离子扩散系数低。说明预湿页岩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比干页岩陶砂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更好。混凝土在掺入页岩陶砂后对其抗冻性影响较大,页岩陶砂掺量越大,其冻融循环次数越少,并且掺有预湿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相较于掺干页岩陶砂的混凝土的抗冻性更差。(4)对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了页岩陶砂内部结构及其在混凝土中的界面过渡区(ITZ),试验发现页岩陶砂内部孔隙连通率高,与混凝土水泥浆体粘结相较于普通细骨料更加紧密。

曹鑫铖[9](2020)在《包浆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各种建筑物被拆除,产生大量的废弃混凝土,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天然砂石开采过度也导致建筑材料的短缺,在双层压力的迫使下,再生混凝土的循环利用,已然成为当下众多学者研究的热点方向。自密实混凝土具有低水胶比、高流动性、低工程造价、高生产效率等特点,将再生混凝土与自密实混凝土二者的特点相结合,配置出一种新型绿色混凝土一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由于再生粗骨料孔隙多、强度低、吸水率高等缺陷影响再生混凝土的各项性能,故采用不同强度等级水泥浆对再生粗骨料进行包浆改性处理,提高再生粗骨料的整体密实性,优化再生混凝土的性能,为再生混凝土的推广应用开辟新的途径。通过试验首先研究粉煤灰掺量、包浆水泥强度等级、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及减水剂掺量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平衡法得出力学性能较优的混凝土配比方案。随后在此基础上,以包浆水泥强度为单一因素,控制其他因素不变,研究包浆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塑性开裂及抗冻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试验。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经过水泥包浆后,与未包浆相比,空隙率、压碎指标明显减少,但吸水率有所增加,总体来说,包浆可改善再生粗骨料的性质,提高其物理性能。(2)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表明,粉煤灰掺量和包浆水泥强度对混凝土力学性能影响较大,再生粗骨料替代率和减水剂掺量影响相对较小;当粉煤灰掺量为25%,包浆水泥强度42.5R,再生粗骨料替代率20%和减水剂掺量0.9%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相对最优。(3)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早期自收缩及塑性开裂试验。研究表明,自密实再生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趋势与普通自密实混凝土类似,收缩主要集中在24h之前,骨料经过包浆的再生混凝土与未包浆的相比,早期自收缩值有所降低;未包浆的再生混凝土板的裂缝开裂面积是普通混凝土的1.5倍左右,经过包浆的再生混凝土板,其抗裂性虽不及普通混凝土板,但与未包浆的相比,延缓混凝土板的开裂时间,降低裂缝最大宽度,减少裂缝开展面积,提高再生混凝土板的抗开裂能力。(4)自密实再生混凝土冻融循环试验。研究表明,再生粗骨料经过包浆后,减弱混凝土冻融后表面砂浆剥蚀情况,降低抗压强度损失率,提高混凝土抗冻性。从微观结构上可以看出,骨料包浆提高抗冻性主要是通过优化再生粗骨料物理性能和加强混凝土内部的界面过渡区来实现的。

梁苗苗[10](2020)在《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收缩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水泥混凝土的收缩性能一直是混凝土工程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而外加剂的发展及矿物掺合料的大量使用,使得现代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性能更为复杂。迄今为止,在收缩的分类、定义、机理、研究方法以及模型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文立足于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下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收缩、干燥收缩以及自收缩,通过TAM air微量热仪对低水胶比胶凝材料的水化热进行了研究,并且利用MATLAB软件建立了有关自收缩的BP神经网络模型。本文选择非接触式位移传感器测量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收缩,长度法测量水泥基材料的干燥收缩,波纹管法和体积法测量水泥基材料的自收缩。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水胶比,相同强度等级时,基准水泥的早期收缩(0~3d)比普硅水泥的早期收缩大,但干燥收缩(3d~)比普硅水泥小;当水胶比在0.35~0.25范围内时,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收缩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干燥收缩随水胶比的降低而降低;聚羧酸减水剂的加入将增大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早期收缩和干燥收缩;水泥基胶凝材料的干燥收缩与养护时的环境温湿度相关,当温度相同,相对湿度为60%时,试件呈收缩趋势,相对湿度大于90%时,试件呈微膨胀趋势。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自收缩随水胶比的降低而增大。聚羧酸减水剂能够降低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自收缩,并且在减水剂饱和掺量范围内,自收缩随减水剂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是当水胶比较高,如水胶比为0.40时,减水剂的加入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收缩。单掺情况下,粉煤灰与矿粉分别掺入,且掺量为20%时,对水泥基材料自收缩的降低效果最好;复掺情况下,粉煤灰与矿粉复掺比例为2:1取代30%水泥时,对水泥基材料自收缩的降低效果最好。当水胶比在0.40~0.35范围内时,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水化热(0~3d)随水胶比的降低而下降;粉煤灰及矿粉的掺入能够降低体系的水化放热速率及放热量,但是相同掺量时,粉煤灰降低水化速率及放热量的效果比矿粉好。利用MATLAB软件自带的神经网络工具箱,将水胶比、减水剂掺量、粉煤灰掺量、矿粉掺量、硅灰掺量以及龄期等6个影响因素作为输入变量,自收缩作为输出变量。经过多次试验,建立了含有2个隐含层,且隐含层节点数为18,输入节点数为6,输出层数为1的BP神经网络。网络中选择tansig()函数作为输入层到隐含层的传递函数,purelin()函数作为隐含层到输出层的传递函数;训练函数选择trainlm()函数。将1487组波纹管自收缩数据分为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两部分,训练样本经过训练后得到的输出值与实际值之间的线性关系良好,R2=0.9991;将训练好的网络模型用于验证样本时,误差范围在7%以内。

二、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1)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和耐久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2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能
    1.3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1.4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1.5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
    1.6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1.7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水化产物与微观孔结构
    1.8 存在的主要问题
    1.9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案和原材料性能
    2.1 研究方案
    2.2 原材料的基本性能
3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
    3.1 试验方案和过程
    3.2 自收缩性能
    3.3 自收缩性能拟合分析
    3.4 干燥收缩性能
    3.5 干燥收缩性能拟合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冻融性能研究
    4.1 试验方案和过程
    4.2 抗冻融性能
    4.3 冻融损伤拟合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研究
    5.1 试验方案和过程
    5.2 抗碳化性能
    5.3 碳化深度拟合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研究
    6.1 试验方案和过程
    6.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6.3 抗氯离子侵蚀寿命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研究
    7.1 试验方案和过程
    7.2 抗硫酸盐侵蚀性能
    7.3 本章小结
8 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水化产物与微观孔结构研究
    8.1 试验方案和过程
    8.2 水化产物物相组成
    8.3 孔结构分析
    8.4 水化产物和孔结构对抗冻融性能的影响
    8.5 水化产物和孔结构对抗碳化性能的影响
    8.6 水化产物和孔结构对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
    8.7 水化产物和孔结构对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影响
    8.8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2)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轻质高强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2.1 轻骨料的研究现状
        1.2.2 矿物掺合料的研究现状
        1.2.3 力学性能的研究现状
        1.2.4 收缩性能的研究现状
        1.2.5 HGM的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1.3.1 存在的问题
        1.3.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3.3 创新点
第2章 原材料、正交试验与试验方法
    2.1 前言
    2.2 原材料
        2.2.1 水泥
        2.2.2 粉煤灰
        2.2.3 硅灰
        2.2.4 高性能空心玻璃微珠
        2.2.5 轻骨料
        2.2.6 高效减水剂
        2.2.7 钢纤维
        2.2.8 水
    2.3 正交试验设计理论和分析方法
        2.3.1 试验指标,因素和水平
        2.3.2 正交试验表选取
        2.3.3 正交试验数据处理
        2.3.4 正交试验极差分析
    2.4 试验方法及试验仪器
        2.4.1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制备工艺
        2.4.2 力学性能试验
        2.4.3 坍落度与扩展度测试
        2.4.4 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试验
        2.4.5 微观结构SEM试验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性能研究
    3.1 前言
    3.2 基于正交试验的三元胶凝材料体系设计
        3.2.1 确定正交试验因素、水平和试验指标
        3.2.2 试验数据处理
        3.2.3 极差分析
    3.3 HGM掺量
    3.4 砂胶比设计
        3.4.1 陶砂掺量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4.2 陶砂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4.3 陶砂掺量对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影响
    3.5 钢纤维掺量
        3.5.1 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3.5.2 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5.3 钢纤维掺量对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影响
    3.6 HGM掺量对轻质超高强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3.6.1 对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3.6.2 对混凝土工作性能的影响
        3.6.3 对混凝土表观密度的影响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性能研究
    4.1 前言
    4.2 混凝土收缩种类
        4.2.1 化学收缩
        4.2.2 自收缩
        4.2.3 干燥收缩
        4.2.4 塑性收缩
        4.2.5 温度变形
    4.3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微观形貌
    5.1 前言
    5.2 HGM微观形貌
    5.3 轻集料微观形貌
    5.4 钢纤维微观形貌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基于混凝土用波纹管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试验
    1.1 试验原材料
    1.2 配合比
    1.3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UHPC早期收缩行为
    2.2 掺合料对UHPC早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2.3 水胶比对UHPC早期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2.4 钢纤维对UHPC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
3 结论

(4)Ca(OH)2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性能影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水泥掺合料研究现状
        1.2.2 Ca(OH)_2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2.3 硅溶胶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目的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3 研究目的
2 试验原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原材料及性能
        2.1.1 胶凝组分
        2.1.2 Ca(OH)_2
        2.1.3 硅溶胶
        2.1.4 砂
        2.1.5 水
    2.2 试验方法
        2.2.1 配合比设计
        2.2.2 胶凝材料的制备
        2.2.3 净浆或砂浆的搅拌
        2.2.4 抗压强度
        2.2.5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2.2.6 X射线衍射分析
        2.2.7 干燥收缩
        2.2.8 自收缩
3 Ca(OH)_2以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1 前言
    3.2 Ca(OH)_2对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Ca(OH)_2与硅溶胶综合作用对矿渣砂浆抗压强度的影响
    3.5 微观机理分析
        3.5.1 扫描电镜图像分析
        3.5.2 X射线衍射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Ca(OH)_2以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收缩性能的影响
    4.1 前言
    4.2 Ca(OH)_2以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4.2.1 Ca(OH)_2对矿渣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4.2.2 硅溶胶对矿渣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4.2.3 Ca(OH)_2与硅溶胶共同作用对矿渣砂浆干燥收缩性能的影响
    4.3 Ca(OH)_2以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1 Ca(OH)_2对矿渣砂浆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2 硅溶胶对矿渣砂浆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3 Ca(OH)_2与硅溶胶共同作用对矿渣砂浆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5)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粉煤灰混凝土的发展
        1.2.2 粉煤灰混凝土收缩性能的研究现状
        1.2.3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
    1.3 研究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1.3 骨料
        2.1.4 水
        2.1.5 外加剂
    2.2 基本力学性能试验
        2.2.1 试件的制备与养护
        2.2.2 抗压强度
        2.2.3 劈裂抗拉强度
    2.3 坍落度与扩展度测定试验
    2.4 凝结时间测定试验
    2.5 自收缩试验
        2.5.1 试验的环境条件
        2.5.2 试验装置
        2.5.3 试验方法及步骤
    2.6 干燥收缩试验
        2.6.1 试验的环境条件
        2.6.2 试验方法及步骤
第三章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1 既有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3.1.1 等量取代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1.2 理性法与简易配合比[53]设计方法
        3.1.3 粉煤灰作为独立变量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3.1.4 现有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的不足
    3.2 基于等强度原则的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2.1 设计思路
        3.2.2 设计步骤
        3.2.3 粉煤灰影响系数的确定
        3.2.4 设计方法应用
        3.2.5 配合比设计结果
        3.2.6 本配合比设计方法的流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
    4.1 抗压强度
        4.1.1 标准养护下的抗压强度
        4.1.2 干燥养护下的抗压强度
        4.1.3 养护条件的影响
    4.2 劈裂抗拉强度
        4.2.1 标准养护下的劈裂抗拉强度
        4.2.2 干燥养护下的劈裂抗拉强度
        4.2.3 养护条件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收缩特性评价
    5.1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特性
        5.1.1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凝结时间
        5.1.2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发展
        5.1.3 自收缩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5.1.4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自收缩发展预测
    5.2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干燥收缩特性
        5.2.1 干燥开始龄期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5.2.2 粉煤灰掺量与水胶比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5.2.3 全收缩与抗压强度的关系
        5.2.4 等强度粉煤灰混凝土的全收缩发展预测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本研究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3 参与的科研项目及获奖情况
学位论文数据集

(6)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与意义
    1.2 水泥混凝土的自收缩变形
        1.2.1 自收缩定义与产生机理
        1.2.2 自收缩影响因素与测试方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矿物掺合料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1.3.2 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的研究
        1.3.3 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研究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2 试验原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试验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矿物掺合料
        2.1.3 碳纳米管
        2.1.4 分散剂
        2.1.5 水泥消泡剂和减水剂
        2.1.6 砂和水
    2.2 试验方法
        2.2.1 试件制备
        2.2.2 试验配合比设计
        2.2.3 试验性能测试
        2.2.4 试验微观性能测试
        2.2.5 试验测试仪器
3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3.2.1 抗折强度
        3.2.2 抗压强度
        3.2.3 弯曲韧性
    3.3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性能
        3.3.1 养护龄期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2 粉煤灰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3 MWCNTs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3.4 水灰比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4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
        4.2.1 抗折强度
        4.2.2 抗压强度
        4.2.3 弯曲韧性
    4.3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收缩性能
        4.3.1 养护龄期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2 矿渣粉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3 MWCNTs掺量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3.4 水灰比对复合材料自收缩性能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MWCNTs对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的作用机理
    5.1 SEM/EDS分析
        5.1.1 MWCNTs在基体内部的分布状态
        5.1.2 MWCNTs对粉煤灰水化程度的影响
    5.2 MIP分析
    5.3 水化热分析
        5.3.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化热分析
        5.3.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水化热分析
    5.4 XRD分析
        5.4.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4.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XRD分析
    5.5 FTIR分析
        5.5.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5.5.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FTIR分析
    5.6 TG/DTG分析
        5.6.1 MWCNTs/粉煤灰水泥基复合材料的TG/DTG分析
        5.6.2 MWCNTs/矿渣粉水泥基复合材料的TG/DTG分析
    5.7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1 结论
    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致谢

(7)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及耐久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石灰石粉、粉煤灰、矿渣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1.3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性能
    1.4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碳化性能
    1.5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冻融性能
    1.6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1.7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微观孔结构
    1.8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可行性及经济效益
    1.9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0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 研究方案和原材料性能
    2.1 研究方案
    2.2 原材料性能
3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性能试验研究
    3.1 试验方案
    3.2 自收缩性能
    3.3 干燥收缩性能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碳化性能试验研究
    4.1 试验方案
    4.2 抗碳化性能
    4.3 碳化深度预测模型
    4.4 本章小结
5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试验研究
    5.1 试验方案
    5.2 抗冻融性能
    5.3 冻融损伤模型
    5.4 本章小结
6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试验研究
    6.1 试验方案
    6.2 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6.3 抗氯离子侵蚀寿命预测模型
    6.4 本章小结
7 基于孔结构分析的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
    7.1 试验方案
    7.2 孔结构分析
    7.3 孔结构与耐久性能的相关性
    7.4 本章小结
8 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可行性研究及经济效益分析
    8.1 可行性研究
    8.2 经济效益分析
    8.3 本章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结论
    9.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混凝土的收缩及体积稳定性
        1.2.1 混凝土收缩的分类和定义
        1.2.2 混凝土自收缩机理
    1.3 内养护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1.3.1 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研究
        1.3.2 内养护混凝土基本性能研究
        1.3.3 内养护混凝土收缩性能研究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实验方法
    2.1 实验原材料及性能指标
        2.1.1 水泥
        2.1.2 陶砂
        2.1.3 减水剂
        2.1.4 粉煤灰
        2.1.5 粗骨料
        2.1.6 细骨料
    2.2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3 试验方法
        2.3.1 拌合工艺
        2.3.2 混凝土工作性
        2.3.3 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2.3.4 自收缩试验
        2.3.5 耐久性试验
        2.3.6 微观试验方法
    2.4 本章小结
3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早期自收缩测试
    3.1 引言
    3.2 陶砂内养护混凝土抗压强度发展规律
        3.2.1 试验设计
        3.2.2 实验方法
        3.2.3 干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2.4 预湿陶砂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与分析
        3.2.5 陶砂干湿状态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
    3.3 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性能
        3.3.1 试验设计
        3.3.2 测试仪器
        3.3.3 预湿陶砂对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3.3.4 陶砂干湿状态对混凝土自收缩试验结果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4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耐久性实验
    4.1 抗氯离子渗透性试验
        4.1.1 引言
        4.1.2 试验设计
        4.1.3 抗氯离子渗透试验结果与分析
    4.2 抗冻性试验
        4.2.1 引言
        4.2.2 试验设计
        4.2.3 冻融试验结果与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情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学术会议情况
致谢

(9)包浆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再生混凝土国内外历史发展概况
        1.2.2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现状
        1.2.3 再生混凝土耐久性能研究现状
        1.2.4 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研究现状
        1.2.5 再生骨料改性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创新性
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试验方法
    2.1 胶凝材料
        2.1.1 水泥
        2.1.2 粉煤灰
    2.2 减水剂和水
    2.3 骨料
        2.3.1 细骨料
        2.3.2 粗骨料
    2.4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5 试验设备及方法
        2.5.1 混凝土的制备
        2.5.2 混凝土工作性能的测定
        2.5.3 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测定
        2.5.4 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测定
第三章 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分析
    3.1 试验方案设计
    3.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1 试验结果
        3.2.2 坍落扩展度分析
        3.2.3 破坏形态特征分析
        3.2.4 极差、方差分析
        3.2.5 因素指标分析
        3.2.6 力学性能指标的换算分析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塑性开裂性能分析
    4.1 试验方案设计
    4.2 混凝土的早期自收缩性能
        4.2.1 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起点的确定分析
        4.2.2 试验结果
        4.2.3 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性能分析
        4.2.4 混凝土早期自收缩模型分析
    4.3 混凝土的早期塑性开裂性能
        4.3.1 试验结果
        4.3.2 混凝土早期塑性开裂性能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混凝土的抗冻性能分析
    5.1 试验方案设计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试验结果
        5.2.2 试件冻融破坏形态分析
        5.2.3 混凝土抗冻性能指标分析
        5.2.4 冻融损伤模型分析
        5.2.5 微观结构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个人简介

(10)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收缩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收缩的分类与定义
        1.2.2 收缩产生的机理
        1.2.3 水泥基材料收缩性能的影响因素
        1.2.4 收缩性能的测试方法
        1.2.5 自收缩模型
        1.2.6 人工神经网络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意义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意义
        1.4.2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2.1 原材料
        2.1.1 水泥
        2.1.2 矿物掺合料
        2.1.3 减水剂
    2.2 试验方法
        2.2.1 水泥与减水剂相容性
        2.2.2 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化行为
        2.2.3 收缩性能测试
第三章 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早期收缩性能研究
    3.1 水胶比对早期收缩的影响
    3.2 减水剂对早期收缩的影响
    3.3 水泥品种对早期收缩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干燥收缩性能研究
    4.1 水胶比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4.2 减水剂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4.3 水泥品种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4.4 养护方式对干燥收缩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自收缩性能研究
    5.1 自收缩测试方法研究
        5.1.1 波纹管法
        5.1.2 体积法
    5.2 水胶比对自收缩的影响
    5.3 减水剂对自收缩的影响
        5.3.1 减水剂对自收缩的影响
        5.3.2 减水剂掺量对自收缩的影响
        5.3.3 相同流动度时水胶比及减水剂对自收缩的影响
    5.4 矿物掺合料单掺对自收缩的影响
        5.4.1 粉煤灰掺量对自收缩的影响
        5.4.2 矿粉掺量对自收缩的影响
        5.4.3 硅灰掺量对自收缩的影响
    5.5 矿物掺合料复掺对自收缩的影响
        5.5.1 粉煤灰与矿粉掺量1:1
        5.5.2 粉煤灰与矿粉掺量1:2
        5.5.3 粉煤灰与矿粉掺量2:1
        5.5.4 粉煤灰、矿粉与硅灰1:1:0.5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自收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6.1 BP神经网络简介
    6.2 神经网络的建立
    6.3 网络参数的选择与确定
        6.3.1 训练函数的选择与确定
        6.3.2 隐含层节点数的确定
        6.3.3 学习速率的确定
        6.3.4 期望误差的确定
        6.3.5 BP神经网络的仿真与训练
    6.4 自收缩模型的验证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水化行为研究
    7.1 水胶比对水化行为的影响
    7.2 矿物掺合料对水化行为的影响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四、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论文参考文献)

  • [1]复合石灰石粉-尾矿混合砂混凝土收缩性和耐久性研究[D]. 武智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1
  • [2]轻质超高强混凝土的制备与性能研究[D]. 闫帅君. 燕山大学, 2021(01)
  • [3]基于混凝土用波纹管法的超高性能混凝土早期自收缩行为与影响因素研究[J]. 李立,关青锋,贺阳,周永祥,冷发光. 混凝土, 2020(12)
  • [4]Ca(OH)2及硅溶胶对矿渣砂浆性能影响试验研究[D]. 马晴晴. 安徽理工大学, 2020
  • [5]等强度条件下粉煤灰混凝土收缩性能的实验研究[D]. 马琳皓. 浙江工业大学, 2020(02)
  • [6]碳纳米管/矿物掺合料水泥基复合材料力学及自收缩性能[D]. 梁晓夏.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7]复合石灰石粉混凝土收缩及耐久性能研究[D]. 戚传康.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8]页岩陶砂内养护混凝土实验研究[D]. 郑洪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包浆再生粗骨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D]. 曹鑫铖. 宁夏大学, 2020(03)
  • [10]低水胶比水泥基胶凝材料的收缩性能研究[D]. 梁苗苗.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粉煤灰混凝土的自收缩性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