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一、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论文文献综述)

熊垚[1](2021)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后评价其疗效,为探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更有效的疗法提供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4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患者运用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对照组患者运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均为每日1次,7次为1疗程,共3个疗程。研究过程中治疗组脱落1例,对照组脱落2例,最终治疗组完成评价分析36例,对照组完成35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日常活动受限程度等,记录治疗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比较分析两组疗程结束后组内和组间的疗效,以评价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均高于组内治疗前,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与改良ODI评分均低于组内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组和对照组疗程结束后,主要观察指标JOA评分、次要观察指标VAS评分及改良ODI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综合疗效评价结果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统计学软件分析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和普通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疗效,但普通针刺疗效不及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2.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在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生活能力等方面均优于普通针刺组。

吴鸿斌[2](2021)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观察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依据。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寒湿型LDH患者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疗,其穴位注射的药物为维生素B1和维生素B12,选取肾俞穴、夹脊穴和阿是穴等腧穴进行配伍治疗,对照组单纯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两组每疗程均为7天,共4疗程(28天);将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疗程后、总疗程结束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腰痛评分(JOA)和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详细记录,并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对上述评分进行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异和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1.将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性别、年龄、病程长短以及治疗前的VAS、ODI、JOA评分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VAS评分量表对比:将两组内治疗前后的VAS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治疗后均有下降,分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疼痛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VAS分值进行比较,治疗组的分值下降幅度更大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同样的治疗时间下,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在减轻寒湿型LDH引起的疼痛方面较有优势,疗效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3.JOA评分量表比较:将JOA分值分别进行组内比较,组内治疗后JOA分值均有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改善寒湿型LDH症状的效果。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JOA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评分增加更多,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优于口服塞来昔布疗法,治疗组患者的自觉症状、相关临床检查以及日常生活方面改善更佳。4.ODI评分量表比较:经治疗后两组ODI分值均有下降,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疗法均有起效。将两组治疗1疗程、总疗程结束后的ODI评分值进行比较,发现治疗组的分值降低幅度更大,且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疗效更佳,在改善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受限程度方面具有优势。5.关于两组治疗后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8例,显效15例,有效4例,无效3例,有效率达90.0%,愈显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达86.7%,愈显率为43.33%,经统计学检验,此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证明治疗组的疗效更佳,通过两组在治愈、显效、有效、无效各等级分布人数和愈显率高低,可以看出治疗组对寒湿型LDH的症状改善幅度更大。结论:1.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明显优于口服塞来昔布胶囊。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能够很大程度上改善寒湿型LDH的症状,尤其是对于疼痛以及疼痛引起的功能障碍方面更有优势,说明温针灸和穴位注射具有相互协同而增强疗效的作用,是治疗寒湿型LDH的一种有效方法。

赵辉[3](2020)在《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本课题运用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通过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评价其临床疗效,进而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案。方法:2018.12-2019.12,纳入66例于山西中医学院第三中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其中每组各脱落了3例患者,故最终对照组30人,观察组30人。观察组采用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主穴:水分、气海、关元、肾俞、大肠俞);对照组选用常规针刺选穴治疗(主穴:委中、腰阳关、肾俞、脊中、大肠俞、阿是穴)。其中观察组先嘱患者取俯卧位针刺肾俞、大肠俞,留针20分钟后起针,再嘱患者取仰卧位进行腹部针刺,留针20分钟后起针。对照组采取常规针刺治疗,留针40分钟。每组每日治疗1次,治疗10次为1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通过对治疗前、治疗后的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腰痛评分表(M-JOA)、视觉模拟定级评分表(VAS)及综合疗效标准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来判定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1.临床症状的评分比较:两组分别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治疗后,各组M-JOA评分及VAS评分均比各自治疗前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均有效;将治疗后两组的M-JOA评分、VAS评分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2.综合疗效标准评判:对比治疗完成后两组的综合疗效,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经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1.两种方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均确切,但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疗效优于常规针刺。2.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缓解疼痛、改善临床体征方面优于常规针刺。3.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可以作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新方案。

刘东[4](2020)在《针药并用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针药并用疗法和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初步评价针药并用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以期为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案的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将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期间就诊于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疼痛中心、济南市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6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人,对照组33人,观察组患者采用针药并用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针刺疗法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1个月,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VAS评分、JOA评分及证候积分,运用SPSS 2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对照组各脱落两例,共纳入有效病例62例。2.组内比较,VAS评分、证候积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均有所降低,JOA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两组均有所升高,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VAS评分、证候积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JOA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愈显率70.97%,对照组愈显率45.16%,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总有效率87.10%,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并用疗法与单纯针刺疗法对于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针药并用疗法较单纯针刺疗法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更好。

刘莲[5](2020)在《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观察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推广竖横针刺法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取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4/5)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竖横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法。均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并进行总有效率的对比。结果:1.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VAS评分与普通针刺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比较:治疗后,两组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后竖横针刺组的ODI评分与普通针刺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更优。结论:1.竖横针刺法和普通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均有效,且竖横针刺法疗效更优。2.竖横针刺法用针少而精,患者痛苦少而且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叶光明(TUP KUANG MING)[6](2020)在《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观察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来评价腰三针结合火针对于改善本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下腰部功能改善情况,以达到本病治疗的安全性。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均来源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的患者及脊柱科门诊,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来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腰三针结合火针组)和对照组(常规针刺组),每组各30例。每组患者共治疗3周,每周共治疗3次,一周为一个疗程,共三个疗程。观察各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分别对患者进行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制定的下腰痛疗效评分表(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采用 SPSS22.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均数采用±标准差(x±s)表示,计算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按照α=0.05,P<0.05为检测标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进行一般资料比较,包括性别、年龄、病程、疼痛程度等资料,显示结果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两组病例治疗前VAS及JOA评分比较,提示两组治疗前在VAS、JOA评分方面P>0.05,均无显着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后将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总体疗效比较,治疗组30例中,临床治愈7例,显效15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33%。而对照组中30例,临床治愈2例,显效6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达83.33%,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治疗组较对照组疗效更佳。结论:1.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与常规针刺组(对照组)对坐骨神经痛的治疗,均有显着疗效。2.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3.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贝秉袁[7](2020)在《隔姜灸治疗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试验通过穴、灸、姜三者结合的治疗方法,观察隔姜灸治疗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为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寻一种更为简便易操作且效果良好的治疗方法,该疗法简便有效,有利于其在针灸科或康复科进行临床推广。本试验可为该疗法应用于临床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方法:将62例均来源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间佛山市中医院针灸科门诊或住院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隔姜灸)和对照组(温针灸),每组各31例。两组选穴均为:腰阳关、阿是穴、关元俞、委中。治疗组操作方法:隔姜灸操作:选取腰阳关、阿是穴、关元俞(双)、委中(双),将新鲜的老姜切成直径2~3cm,厚0.2~0.3cm的薄片,在姜片中间用针穿几个小孔,放在所选的穴位上,将艾炷置于姜片上后点燃,观察皮肤情况,待皮肤微微发红不起泡即可。艾炷烧完后,换另一壮艾炷继续熏灸,一个穴位上灸3壮。注意避免烫伤,如果刚开始灸第1、2壮时皮肤感到烧灼样疼痛,可以把姜片稍微提起片刻,再重新放回;如果疼痛难以忍受,可以把姜片挪动开,也可以放些纸片在姜片下面,然后再继续熏灸。对照组操作方法:温针灸操作: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双腿,选取腰阳关、阿是穴、关元俞、委中。准确找出相应穴位后,进行常规消毒,取0.30mmx40mm一次性不锈钢毫针,按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针刺,直刺15~25mm,进针后采用捻转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准备好所需数量的艾炷,用打火机点燃,用镊子在艾炷上戳一小孔后,将艾炷置于针柄上,待艾炷燃尽即可除灰拔针。以上两组均以10天为1疗程,每个疗程连续治疗7天,每天1次,间隔3天后继续下一个疗程,共3个疗程。结果:1、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后,统计得出各项数据P值均>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VAS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54.5,P=0.001<0.01)。3、两组腰部JOA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JOA评分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263.50,P=0.002<0.01)。4、两组ODI功能障碍指数比较:治疗后,治疗组ODI指数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治疗组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Mann-Whi tney U=260.00,P=0.002<0.01)。5、两组RMQ评分比较:治疗后,治疗组RMQ评分较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Mann-Whitney U=325.50,P=0.028<0.05)。6、两组各31例,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55%;对照组治愈2例、显效5例、有效15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7.42%,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隔姜灸及温针灸疗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但是隔姜灸的治疗效果更佳且取材便捷,操作简单易学,更利于临床推广。通过临床观察,隔姜灸疗法能明显减轻患者腰腿部疼痛、麻木等症状,有效改善腰部功能活动障碍,从而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本试验,为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探寻出了一种高效简便的治疗方法。

张飞[8](2020)在《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蒋氏推拿六法配合针刺组和常规推拿配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探究蒋氏推拿六法在临床治疗中是否有优越性,并归纳总结其作用及操作要求和注意事项,为临床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及新颖的思路。研究方法:收集60例就诊于安徽省针灸医院推拿科门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使用随机数据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运用蒋氏推拿六法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治疗,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总共治疗2疗程,在治疗前后均采用SPSS 21.0对两组患者的JOA评分、VAS疼痛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有无可比性及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有无差异性。研究结果:1.在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病程方面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统计学分析显示无意义,具有可比性。2.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评分疗效评价:治疗后两组的JOA评分、VAS疼痛评分及Oswestry评分均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3.治疗组治愈6例,显效16例,好转7例,无效1例,对照组治愈3例,显效10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两组数据经秩和检验得出Z=-2.343,P=0.019<0.05,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结论:1.蒋氏六法结合针刺治疗与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治疗均能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腰腿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2.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统计学处理的结果,可见蒋氏六法结合针刺较常规推拿结合针刺效果更加显着,针对性强,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易于接受,是中医保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优先选择。

何翔宇[9](2019)在《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是目前针灸科的常见病种之一,其导致的腰腿疼痛可极大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保守治疗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但其疗效仍不能令人满意。本研究通过设计试验,探究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的疗效,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一种更加高效的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就诊并符合纳入标准的6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在腹针治疗后进行穴位注射(使用丹参注射液),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腹针及常规针刺每次治疗均留针30分钟。3日治疗1次,8次为1疗程。以下腰痛评分系统(JOA评分)、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15分钟后和1个疗程后各进行一次VAS评分记录,治疗前及1个疗程后进行JOA评分记录,其结果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并得出结论。成果:1.首次治疗15min后,两组VAS评分对比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且观察组治疗前后差值大于对照组。2.1个疗程后,两组组内VA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1),两组间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1个疗程后,两组组内J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进行组间JO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JOA评分差值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0.05)。4.疗效评价:观察组33例,其中治愈8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33例,其中治愈5例,显效7例,有效1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85%。经秩和检验,z=-2.070,P<0.05,两组疗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研究的结果来看,腹针结合穴位注射及常规针刺疗法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的腰部疼痛,改善患者的腰椎功能,但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而且在缓解急性腰痛的症状方面,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更具有优势。本研究说明了腹针结合穴位注射疗法不仅止痛效果显着,而且能很好地改善患者腰椎功能,同时具有简单易行,痛苦小,安全性好等特点,适合临床上推广应用。

马彬[10](2013)在《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文中提出背景国家对中医药领域研究的资助力度逐年递增,其科技论文数量亦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随着循证医学理念的不断深入,科研人员逐渐认识到,科技成果的质量才是重点。临床研究是临床实践的重要依据之一,但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大降低了中医药临床研究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导致其研究成果的利用率和转化率低下。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设计、实施与报告等各环节可能会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各因素以及与国外研究存在的具体差异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调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以促进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的改善与提高。目的1.通过文献计量学和质量评价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包括系统评价/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研究现状、与国外同类研究之间存在的具体差异环节、要点和问题及其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进行全面的回顾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全面掌握我国中医药临床研究在方法与报告质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确定需改进的重点环节和要素。2.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以确定在论文发表阶段影响其报告质量的因素,为临床研究报告规范今后在我国的推广和实施提供针对性的参考依据。3.基于以上研究的结果,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和中医药研究的特性,提出建设性意见,以提高和改善中医药临床研究质量,促进其成果的利用和转化。方法1.基于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回顾性分析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的研究现状、方法和报告质量。2.采用文献计量方法和质量评价方法,对比分析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在方法设计与报告质量等重点环节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原因。3.基于CONSORT清单和STRICTA清单被引入国内的不同时间段,回顾性分析国内针灸RCTs的方法和报告质量是否随着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改善和提高。4.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对国际公认的不同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规定,今后对其引入和实施的计划,以及编辑的认知和应用现状进行全面调查。采用频数、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进行统计描述,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共纳入369篇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研究,突出表现的问题包括:45%的研究文献检索方法不全面甚至不正确(203篇/369篇);97.3%(359篇/369篇)的研究未检索不同发表类型的研究;96.5%(356篇/369篇)的研究未提供排除文献的清单;42%(155篇/369篇)的研究纳入标准宽泛不具体、甚至存在错误;58.8%(217篇/369篇)的研究未采用双人独立机制对文献和数据进行筛选和提取:55%(203篇/369篇)的研究未详细描述文献筛选纳入全过程及排除原因;70.7%(261篇/369篇)的研究数据合并方法不恰当,其方法与报告质量普遍较低。另外,其总体引用率较低,引用率为零的研究占到46.1%(170篇/369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亦较低(49.9%,184篇/369篇)。2.共纳入366篇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其中Chinese SRs共88篇,Other SRs共226篇,Ccohrane SRs共52篇。3种不同类型SRs研究在AMSTAR清单和PRISMA清单中符合率大于8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Chinses SRs).vs73%(Other SRs).vs91%(Ccohrane SRs)和59%(Chinses SRs).vs74%(Other SRs).vs78%(Ccohrane SRs),其中Chinses SRs在两个清单中的符合率均最低。Chinese SRs与Other SRs和Cochrane SRs存在较大差距的方面主要包括:不同发表类型文献的纳入(2%.vs91%.vs100%)、广泛而全面的检索(40%.vs87%.vs100%)、相关利益冲突的说明(0%.vs61%.vs100%)、证据综合结果(23%.vs99%.vs96%)和计划书和注册信息(0%.vs4%.vs100%)等方面。此外,Chinese SRs, Other SRs和Cochrane SRs中被引次数为零的研究所占比例分别为53%.vs26%.vs40%,由临床医生完成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27%.vs63%.vs54%,进行更新的SRs所占比例分别为0%.vs3%.vs92%,可见Chinese SRs的被引率、临床医生的参与率方面亦最低。3.共纳入1978篇国内针灸RCTs研究,1996年之前发表的为144篇其中针刺RCTs为122篇;1997年-2003年间发表为353篇,其中针刺RCTs为312篇;2004年-2012年间发表为1481篇,其中针刺RCTs为1301篇。虽然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刺RCTs在STRICTA清单各条目上的符合率均略有提高,但其实际比例依然很低,包括①针刺治疗的具体类型(6.6%.vs9.9%.vs12.7%);②针刺治疗的理由和依据(0%.vs0.3%.vs1.0%);③每位受试对象每个治疗单元所用针的数目(0%.vs0.3%.vs0.2%);④对针刺组施加的其他干预措施描述(19.7%.vs30.1%.vs33.7%);⑤对针灸师资质报告(0%.vs0%.vs0.4%);⑥无研究报告有关对治疗师的操作指导及其给患者的信息和解释等。3个不同年代发表的针灸RCTs在CONSORT清单中符合率大于50%的条目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1996年).vs8%(1997年-2003年).vs26%(2004年-2012年)。主要问题主要包括:①研究方法阐述过于简单,包括资料收集的场所和地点(12.5%.vs24.6%.vs69.7%)、样本量确定依据(0%.vs0%.vs1.2%)等;②随机方法不消楚,包括对产生随机序列的方法报告(1.4%.vs15%.vs26.3%)、隐蔽分组机制(0%.vs1.4%.vs4.9%)和盲法实施(0%.vs5.7%.vs9.1%)等;③结果部分内容描述不清甚至缺少,包括受试者流程(0%.vs11.6%.vs20.6%)、招募受试者时期和随访时间(0%.vs2.1%.vs2.8%)、基线资料的提供(9.0%.vs17.8%.vs34.8%)和结局效应估计值及95%CI的报告(18.1%.vs36%.vs50.7%)等。此外,无任何研究注册及阐明可能的利益冲突。4.共纳入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杂志,其中SCl收录2种,Medline/Embase收录8种,CSCD收录7种,统计源收录46种。仅3种杂志在其“稿约”中提及并要求作者按照CONSORT声明各条目来规范报告RCTs,且给出了具体的版本和网址。此外,仅1种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CONSORT扩展版。无任何期刊在其“稿约”中提及PRISMA、MOOSE、TREND、STARD和STROBE等其他类型研究的报告清单。通过电话和E-mail方式,对63种国内中医药期刊编审人员进行问卷调晒,54种期刊杂志给予回复,反馈率为85.7%,其中编辑为39人(占72.2%)、主编为3人(占5.6%)、编辑部主任为9人(16.7%)、其他人员为3名(占5.6%)。对于CONSORT声明,有8位编辑知道并子解,3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其中仅3位编辑表示对投稿的RCTs,该期刊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要求和遵循了CONSORT声明的要求,46%的编辑(2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CONSORT声明。对于PRISMA清单,仅2位编辑知道并了解,7位编辑仅听说过但不了解,表示对投稿的SRs/Meta-分析,在作者投稿、编辑审稿及专家评审阶段均未要求和遵循PRISMA清单的要求,65%的编辑(35人)认为没有必要在“稿约”中引入PRISMA清单。而对于其他类型临床研究报告清单,无任何人知晓并了解。结论临床研究质量是影响其转化和利用的关键因素,只有高质量的研究才能为临床实践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我们的研究显示:尽管国内中医药,特别是针灸SRs/Meta-分析研究在研究的题目、摘要、纳入研究的特征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阐述等方面的符合率较好,但在影响其研究质量的关键因素,如文献检索方法不同发表情况的文献的纳入、对发表偏倚的评估、利益冲突的说明、文献筛选流程图的呈现、数据合并的合理性、研究间异质性或偏倚的分析以及对证据综合结果分析的的能力等方面,与国外同类研究存在较大差距。而对于国内针灸RCTs,尽管2003年之后发表的针刺RCTs的数量是之前所发表总数的3倍多,且各条目的符合率在不同的3个发表年代略有提高,但在多个条目上的实际符合比例上依然非常低,如随机序列的产生方法、隐蔽分组的机制和实施、盲法细则、样本量计算依据和资料收集场所和地点等方面,其质量并未随着STRICTA清单的引入而得到有效改善和提高。此外,国内中医药领域期刊“稿约”中对不同类型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情况不尽如人意,大部分期刊的编审人员对研究报告的规范、临床研究注册制度等信息的知晓率较低。而且,尽管大部分期刊有意愿在今后进入此类相关报告规范,以提高不同类型的临床研究报告质量,但均无任何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则和时间规划。因此,我们强烈建议通过以下措施提高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方法和报告质量:①国内医学期刊尽早在“稿约”中引入这些国际临床研究报告标准,以规范和提高国内临床研究的报告质量,提升临床研究水平;②从期刊协会层面制定相关制度,由鼓励和建议投稿作者、期刊编辑在文章投稿、编审和专家评审阶段遵循相关的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过渡到强制执行;③对期刊编审人员开展和加强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培训,并建立考核机制,促进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更新;④将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加入到医学继续教育课程中,由国家授权各地区具备资质的科研单位,对其服务地区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进行全面的SRs/Meta-分析方法学的培训:⑤在医学在校教育中引入与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相关的知识内容。

二、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论文提纲范文)

(1)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主要符号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 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附录 B 日本骨科协会腰痛评分表(JOA评分)
    附录 C 改良 ODI 量表
    附录 D:综述 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脱落剔除标准
        1.6 病例脱落及剔除的处理
        1.7 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理
    2 研究方案
        2.1 随机化分组
        2.2 治疗方法
        2.2.1 治疗组
        2.2.2 对照组
        2.3 观察指标
        2.3.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2.3.2 下腰痛评分标准(JOA)
        2.3.3 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
        2.4 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1 一般资料比较
        1.1 年龄分布
        1.2 性别分布
        1.3 病程长短
    2 临床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比较
        2.2 治疗前后VAS评分
        2.3 治疗前后的JOA评分
        2.4 治疗前后的ODI评分
    3 安全性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中医对LDH病名的认识
        1.2 中医对LDH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1.3.1 中药口服
        1.3.2 中药外用
        1.3.3 单纯针刺
        1.3.4 艾灸
        1.3.5 穴位注射
        1.3.6 温针灸
        1.3.7 电针疗法
        1.3.8 推拿疗法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西医对LDH病因的认识
        2.1.1 生理性退变
        2.1.2 脊柱结构异常
        2.1.3 职业因素
        2.1.4 其他因素
        2.2 西医对LDH疼痛机制的认识
        2.2.1 机械压迫与异常受力
        2.2.2 神经根炎性刺激
        2.2.3 自身免疫反应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2.3.1 卧床休息
        2.3.2 牵引治疗
        2.3.3 药物治疗
        2.3.4 封闭疗法
        2.3.5 手术治疗
    3 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1 温针灸选择依据
        3.2 穴位注射
        3.2.1 穴位注射的选择依据
        3.2.2 注射药物的选择依据
        3.3 治疗腧穴的选择依据
    4 观察量表的选择依据
    5 研究结果分析与讨论
        5.1 总体疗效比较
        5.2 VAS评分量表对比
        5.3 JOA评分量表比较
        5.4 ODI评分量表比较
    6 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文献综述 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3)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本试验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4)针药并用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引言
临床研究
    一、临床资料
        (一)研究对象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剔除、脱落标准
    二、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随机方法
        (三)设盲方法
        (四)治疗方法
        (五)观察指标
        (六)疗效评价
        (七)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
        (八)统计学方法
    三、研究结果
        (一)一般资料分析
        (二)治疗前分析比较
        (三)治疗前后分析比较
        (四)治疗后分析比较
        (五)临床疗效比较
        (六)安全性、依从性分析
讨论
    一、中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
    三、治疗机理探讨
        (一)针刺及取穴
        (二)选方用药
        (三)针药并用的优势
        (四)结果分析
        (五)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近10年中医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5)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临床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及评分标准
    3 统计学处理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 病例完成情况
    2 疗效评定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DI评分比较
        2.3 两组有效率比较
第三部分 讨论
    1 中医对LDH的认识
        1.1 对病名的认识
        1.2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1.3 中医对LDH的治疗
    2 西医对LDH的认识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对发病机制的认识
        2.3 西医对LDH的治疗
    3 有关本研究方法的认识
        3.1 竖横针刺法
        3.2 本研究的中医理论
        3.3 本研究的西医理论
        3.4 临床研究体会
    4 问题与展望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临床病例报告表
附录 B VAS评分表
附录 C 功能障碍指数评定表
文献综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保守治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6)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研究概括
        1.1.1 现代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认识
        1.1.2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机制
        1.1.3 坐骨神经痛的病因
        1.1.4 治疗
    1.2 祖国医学对坐骨神经痛的记载
        1.2.1 古医籍中有关论述
        1.2.2 病因病机
        1.2.3 关于火针文献论述
        1.2.4 中医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概况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病例采集
        2.1.1 诊断标准
        2.1.2 纳入标准
        2.1.3 排除标准
        2.1.4 剔除标准
        2.1.5 脱落标准
        2.1.6 中止试验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治疗方法
        2.2.3 观察方法
        2.2.4 观察指标
        2.2.5 疗效评定标准
        2.2.6 实验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2.2.7 统计学分析
    2.3 研究结果
        2.3.1 一般资料比较
        2.3.2 治疗结果比较
        2.3.3 结果分析
第三章 讨论
    3.1 取穴原理
        3.1.1 腰三针的机理
        3.1.2 火针的机理
        3.1.3 选穴依据
    3.2 研究存在的局限性与展望
    3.3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1:统计学处理合格证明

(7)隔姜灸治疗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节 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
        一、西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机制的认识
        二、西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病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终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随机入组与随机分组
        三、治疗方案
        四、效果评价
    第四节 数据统计
    第五节 研究结果
        一、基线特征比较分析
        二、疗效评价
第三章 讨论
    第一节 浅谈隔姜灸的温热效应
    第二节 选穴依据
    第三节 评价指标选择的理由
    第四节 结果分析
    第五节 不足之处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8)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2 研究方法
    3 统计学处理
讨论
    1 中医对于本病的研究
    2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中医外治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9)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关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定义
        二、病因
        三、发病机制
        四、治疗
    第二节 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名的认识
        二、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的认识
        三、中医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机的认识
        四、中医学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对象
        一、病例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脱落、剔除标准
        六、观察中止标准
        七、病例脱落或剔除后的处理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分组方法
        二、治疗方法
        三、注意事项
        四、观察指标及项目
        五、统计分析:
    第三节 研究结果与统计分析
        一、基本情况对比
        二、研究结果
        三、安全性分析
    第四节 讨论
        一、立题依据
        二、结果分析
        三、不足之处及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附件

(10)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1.1 中医药在我国卫生保健体系中作用
        1.1.2 中医药现代化是促进其发展和被广泛认可的唯一途径
        1.1.3 国内中医药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内容
    1.4 材料与方法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国内中医药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回顾性调查
    2.1 研究背景
        2.1.1 系统评价的发展沿革及概念特点
        2.1.2 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与步骤
        2.1.3 系统评价方法质量与报告质量的评估工具
        2.1.4 系统评价在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应用
    2.2 研究内容
    2.3 材料与方法
        2.3.1 技术路线图
        2.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2.3.3 文献筛选流程
        2.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2.3.5 质量控制措施
    2.4 结果
        2.4.1 文献检索结果
        2.4.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2.4.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方法质量
        2.4.4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研究的报告质量
    2.5 讨论
        2.5.1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特点及存在问题
        2.5.2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质量存在的问题
        2.5.3 国内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报告质量存在的问题
        2.5.4 研究的局限性
    2.6 结论
第三章 国内外针灸SRs/Meta-分析方法和报告质量的对比研究
    3.1 研究背景
        3.1.1 针灸在我国传统中医药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3.1.2 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针灸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
    3.2 研究内容
    3.3 材料与方法
        3.3.1 技术路线图
        3.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3.3.3 文献筛选流程
        3.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3.3.5 质量控制措施
    3.4 结果
        3.4.1 文献检索结果
        3.4.2 国内外针灸统评价/Meta-分析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3.4.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方法质量
        3.4.4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报告质量
    3.5 讨论
        3.5.1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基本特征和特点方面的差异
        3.5.2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方法质量方面的差异
        3.5.3 国内外针灸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报告质量方面的差异
        3.5.4 研究的局限性
    3.6 结论
第四章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方法与报告质量回顾性分析
    4.1 研究背景
        4.1.1 随机对照试验定义
        4.1.2 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工具简介
        4.1.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4.2 研究内容
    4.3 材料与方法
        4.3.1 技术路线图
        4.3.2 样本的确定与来源
        4.3.3 文献筛选流程
        4.3.4 数据收集与统计分析
        4.3.5 质量控制措施
    4.4 结果
        4.4.1 文献检索结果
        4.4.2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基本特征和特点
        4.4.3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的报告质量
    4.5 讨论
        4.5.1 国内针灸随机对照试验存在的问题
        4.5.2 STRICTA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3 CONSORT清单的符合率及其存在问题
        4.5.4 研究的局限性
    4.6 结论
第五章 中医药期刊编辑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认知率及“稿约”中规定和引入需求调查
    5.1 研究背景
    5.2 研究内容
    5.3 对象与方法
        5.3.1 研究对象
        5.3.2 调查方法
        5.3.3 技术路线
        5.3.4 统计分析
        5.3.5 质量控制措施
    5.4 结果
        5.4.1 纳入期刊数量和种类
        5.4.2 临床研究报告规范在国内中医药期刊“稿约”中的规定
        5.4.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认知和应用现状调查结果
    5.5 讨论
        5.5.1 “稿约”中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引入率较低
        5.5.2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知晓和认知程度普遍较低
        5.5.3 期刊编审人员对临床研究报告规范的应用率较差
        5.5.4 研究的局限性
    5.6 结论
第六章 全文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特色与创新
    6.3 提高国内中医药研究质量的建议
    6.4 促进国内中医药研究成果转化的建议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四、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论文参考文献)

  • [1]针刺大肠俞、代秩边结合朱氏正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熊垚.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温针灸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寒湿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吴鸿斌.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3]腹针配合肾俞、大肠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研究[D]. 赵辉.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0(07)
  • [4]针药并用治疗肝肾亏虚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D]. 刘东.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20(01)
  • [5]竖横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4/5)的临床疗效观察[D]. 刘莲.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20(03)
  • [6]腰三针结合火针治疗坐骨神经痛的临床研究[D]. 叶光明(TUP KUANG MI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7]隔姜灸治疗寒湿阻络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研究[D]. 贝秉袁.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8]蒋氏推拿六法结合针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观察[D]. 张飞.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腹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 何翔宇.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10]中医药临床研究方法与报告质量研究[D]. 马彬. 兰州大学, 2013(05)

标签:;  ;  ;  ;  ;  

温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6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