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一、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宋丹,孔为民,韩超,李静,赵轩宇[1](2020)在《ATP-TCA、常见耐药蛋白表达与IB3~II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联合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ATP-TCA)和常见耐药蛋白检测两种方法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接受治疗前IB3~IIB期(根据FIGO 2018标准重新分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ATP-TCA对宫颈癌细胞进行体外药敏检测。同时采用En Vision免疫组化法检测P-gp、GST-π、TopoⅡ和TS 4种蛋白的表达。标本取材后,患者均接受紫杉醇+卡铂方案新辅助化疗2个周期。评价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以及两种检测方法联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结果 (1) 95例患者完成ATP-TCA体外药敏检测,紫杉醇+卡铂方案的体外有效率达80.0%。95例患者中获CR 5例,PR 68例,有效率为76.8%。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近期疗效的符合率为86.3%,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2%和63.6%。(2) P-gp、GST-π、TopoⅡ和TS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2.1%(40/95)、28.4%(27/95)、33.7%(32/95)和55.8%(53/95)。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表达与近期疗效有关(P<0.05)。GST-π表达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8%;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0.8%和59.1%。(3)仅耐药蛋白GST-π与ATP-TCA检测结果有关(P<0.05),两者符合率达81.0%。(4)耐药蛋白GST-π表达联合体外药敏试验与近期疗效的符合率最高,为87.4%。结论 ATP-TCA体外药敏试验联合耐药蛋白GST-π表达能够预测宫颈癌化疗的敏感性,为实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化疗药物的个体化选择提供参考。

廖渭[2](2020)在《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及其在肝癌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化疗仍旧是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方法。由于潜在的肝功能障碍及肝癌细胞对传统化疗药物的抵抗,肝癌患者对化疗的耐受性普遍较差。因此筛选有效的抗肝癌新药及为肝癌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传统的肝癌药敏试验大多采用二维培养(two-dimensional culture,2D culture)的肿瘤细胞模型,然而该模型并不能还原肿瘤细胞在体内时的三维结构及肿瘤微环境,使得药敏试验对临床药物疗效的预测能力较差。三维聚球培养是一种成熟的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能很好地还原肿瘤细胞的三维结构,重建细胞微环境。三维肿瘤模型的体外药敏实验相较于二维肿瘤模型更加可靠,因而推荐在个体化治疗中使用三维肿瘤模型进行药敏实验。目前商品化的细胞体外成球培养系统存在价格高昂,成球不均一等缺点。因此开发新的廉价、成球均一性好的三维培养(three-dimensional culture,3D culture)工具具有实际意义,有助于推进肝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目的:研发一种成本较低、操作简便、成球效果好的三维细胞成球培养工具,为肝癌的个体化治疗提供指导。方法:第一章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和评价培养工具构建:借鉴商品化细胞成球培养工具,创新性地设计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然后用SOLIDWORKS 2016软件将其绘制成图。通过3D打印技术将三维培养系统的模具打印成型,用模具塑形96板内的琼脂糖,形成琼脂糖聚球微孔板。培养系统评价:将4种常见肝癌细胞接种于琼脂糖聚球微孔板及超低吸附圆底 96 孔板(Ultralow Attachment round-Bottom 96-Well Plate)中,分别观察不同时间段肝癌细胞在两种培养体系中的形态变化及细胞活率。此外,将肝癌细胞系分别接种于平板培养瓶及琼脂糖微孔板中,对比两种培养方式中细胞的药物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第二章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三维药敏试验采用胶原酶消化法和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人原代肝癌细胞,用免疫荧光法鉴定原代细胞中肝癌细胞的比例。将原代细胞接种于琼脂糖微孔板中,待细胞成球后收集部分细胞球和来源肿瘤组织做Arg-1免疫组化染色,进行比较。同时于另一部分三维培养细胞中分别加入4组抗肿瘤药物进行共培养。然后用ATP法测定细胞活率,计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最后通过敏感程度分级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敏感药物。结果:第一章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和评价3D打印而成的印章式三维培养模具表面光滑,结构完整,塑形后的琼脂糖基质结构完好。相较于超低吸附96孔板,琼脂糖微孔板内的4种肝癌细胞成球更快,形成细胞球形态更均匀。肝癌细胞能在琼脂糖微孔板中培养超过14天。细胞功能检测显示,三维培养的肝细胞其药物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比二维培养的细胞更高。第二章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三维药敏试验成功分离4例人原代肝癌细胞,4例原代细胞均能在琼脂糖微孔板中聚集成球。药敏结果显示,原代肝癌细胞对4组抗肿瘤药物有不同的反应,相较于其他3组抗肿瘤药物,多柔比星显示出更好的抑制效果。结论:本课题应用3D打印技术和琼脂糖构建了一种新型三维细胞培养系统。肝癌细胞能在此系统中快速成球,所成球体大小均一,良好地还原的肝癌细胞在体内时的三维结构。实验发现三维培养的肝癌细胞功能优于二维培养的细胞。原代肝癌细胞三维药敏实验显示,不同病人的肝癌细胞对抗肿瘤药物有不同的敏感谱。该三维培养系统具有成本低廉,成球效果好,易于换液等优点,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本实验为肝癌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一定参考。

罗晶晶[3](2018)在《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氯法齐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测定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sis mycobacteria,NTM)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对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德拉马尼(Delamanid,Dlm)和氯法齐明(Clofazimine,Cfz)三种抗结核药物的体外敏感性,并分析耐药基因突变与表型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共检测了45种NTM标准菌株,205株NTM临床分离株。所有临床分离株均采用同源基因序列比对方法鉴定至种水平。菌株对Bdq、Dlm和Cfz的敏感性采用微孔板梯度稀释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对耐药菌株进行Mar R基因和Atp E基因序列测定,分别分析其与Cfz和Bdq耐药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同源基因序列比对法进行菌种鉴定,205株NTM临床分离株包括:35株胞内分枝杆菌,40株脓肿分枝杆菌,33株偶然分枝杆菌,22株鸟分枝杆菌,45株堪萨斯分枝杆菌,10株戈登分枝杆菌,20株其他少见分枝杆菌。药敏实验结果显示,Bdq对慢生长分枝杆菌(Slowly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SGM)标准株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其中13株MIC<1μg/m L,仅2株≥2μg/m L;Bdq对快生长分枝杆菌(Rapid growing 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RGM)标准株也有较强的抑菌作用,30株RGM中有26株MIC≤1μg/m L,仅4株MIC≥2μg/m L。Dlm对SGM标准株的抑菌活性具有明显的菌种差异,15株SGM中8株分枝杆菌MIC<0.25μg/m L,6株MIC≥32μg/m L,1株MIC=2;但Dlm对RGM标准株的抑菌活性较弱,30株RGM中,24株MIC≥32μg/m L,仅3株MIC<1μg/m L。Cfz对SGM标准株表现出很强的抑菌活性,15株SGM中,14株MIC<1μg/m L,仅1株MIC>8μg/m L;而Cfz对RGM标准株的抑菌活性存在明显的菌种差异性,30株RGM中有18株MIC<1μg/m L,3株MIC≥4μg/m L。不同分枝杆菌菌种对Bdq的耐药率如下:胞内分枝杆菌11.43%(4/35);偶然分枝杆菌9.09%(3/33);脓肿分枝杆菌20.00%(8/40);鸟分枝杆菌0%(0/22);堪萨斯分枝杆菌2.22%(1/45);戈登分枝杆菌20.00%(2/10)。不同分枝杆菌菌种对Cfz的耐药率如下:胞内分枝杆菌48.57%(17/35);偶然分枝杆菌87.88%(29/33);脓肿分枝杆菌90.00%(36/40);鸟分枝杆菌22.73%(5/22);萨斯分枝杆菌4.44%(2/45);戈登分枝杆菌30.00%(3/10)。不同分枝杆菌菌种对Dlm的耐药率如下:胞内分枝杆菌91.43%(32/35);偶然分枝杆菌100%(33/33);脓肿分枝杆菌92.50%(37/40);鸟分枝杆菌68.18%(15/22);堪萨斯分枝杆菌13.33%(6/45);戈登分枝杆菌40%(4/10)。依据MIC50和MIC90值比较,Bdq<Cfz<Dlm。测序分析Mar R基因发现17株胞内分枝杆菌耐药株中,2株存在氨基酸突变(Asp92Glu、Ala153Pro),14株存在同义突变,1株无突变。5株鸟分枝杆菌耐药株中,1株存在同义突变,2株存在氨基酸突变(Asp127Asn),2株无突变。分析Atp E基因发现,15株对Bdq耐药的胞内分枝杆菌、偶然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均不存在Atp E基因突变。结论:本研究中,Bdq具有最好的体外活性,其对大部分NTM临床株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Cfz对SGM表现出良好的抑菌活性,Dlm对SGM的抑菌活性较RGM好,对大多数RGM抑菌活性较差。根据MIC值分布范围,本研究初步定义了堪萨斯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胞内分枝杆菌对Cfz的流行病学临界值(ECOFF值)分别为0.5μg/m L,1μg/m L和2μg/m L,为设立药敏试验临界值标准提供了依据。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Bdq和Cfz耐药分子机制均与Rv0678同源基因突变有关。

宋丹[4](2017)在《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ATP-TCA结果、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关系;研究联合ATP-TCA法和常见耐药基因检测两种方法预测宫颈癌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为进一步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接受治疗前的Ⅰb2-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标本100例,采用ATP-TCA法对宫颈癌细胞进行PTX、CBP和PTX+CBP三种方案的体外药物敏感性检测。同时采用EnVision免疫组化检测其中95例宫颈癌标本的P-gp、GST-π、TopoⅡ和TS四种蛋白的表达。患者取材后即采用PTX+CBP治疗,静脉全身给药,共化疗两程,两程间隔3周,2-3周后观察患者近期疗效。观察95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近期疗效。统计分析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和临床近期疗效的关系;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ATP-TCA结果的相关性;两种检测方法联合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可行性。【结果】(1)100例宫颈癌标本中最终有95例纳入研究。95例患者经新辅助化疗后达到CR的患者5例,PR的患者68例,SD的患者21例,PD的患者1例。近期疗效有效率(CR+PR)为76.84%(73/95)。(2)ATP-TCA法的可评价率为95%,PTX+CBP的体外有效率达80%。将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具有显着相关性(P<0.05),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3.15%、63.64%、89.47%和73.68%。(3)耐药蛋白P-gp、GST-π、TopoⅡ和TS阳性表达分别为:40例(42.11%)、27例(28.42%)、32例(33.68%)和53例(55.79%)。将免疫组化结果与近期疗效进行相关性分析,P-gp、GST-π和TopoⅡ表达情况差异与近期疗效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GST-π的表达情况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其预测临床化疗敏感性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0.82%、59.09%、86.76%和48.15%。(4)比较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相关性,仅耐药蛋白GST-π和ATP-TCA结果有相关性(P<0.05)。其与ATP-TCA体外药敏结果的符合率达81.05%。(5)联合应用PTX+CBP的ATP-TCA结果和耐药基因表达指标,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P<0.05),耐药蛋白GST-π表达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结论】PTX+CBP的ATP-TCA结果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近期疗效符合率为86.32%;耐药蛋白P-gp、GST-π和TopoⅡ与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与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75.79%;耐药蛋白GST-π、TopoⅡ和TS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有相关性,其中GST-π联合体外药敏和近期疗效符合率最高为87.37%。提示ATP-TCA法、耐药基因表达可能用于宫颈癌药物敏感性检测。联合应用ATP-TCA结果和耐药蛋白GST-π表达指标,其结果与近期疗效符合率高于单独ATP-TCA法或单独耐药基因检测。提示ATP-TCA法联合耐药蛋白GST-π表达结果可能可以预测宫颈癌的临床化疗敏感性,从而为进一步临床研究提供依据。

胡东燕[5](2016)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实验指导临床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选择的意义。方法收集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恶性胸腔积液标本,提取肿瘤细胞并将其制成单细胞悬液,体外细胞培养后采用MTT法进行肿瘤细胞体外药敏试验,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临床个体化疗,观察临床化疗疗效,评价其与体外药敏的一致性。研究将在药敏指导下进行临床化疗的3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设为药敏试验组,随机另收集同期30例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参照同时期NCCN指南指导临床化疗,设为对照组。药敏试验组与对照组均进行4个周期化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全部患者随访2年,比较两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及中位总生存(OS)时间的差异。结果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化疗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亦增强。药物浓度为1.0P(PPC:血浆峰浓度)时,GP方案在体外含铂两药联合方案中肿瘤细胞平均抑制率最高,为41.55%,P<0.05,NP方案、PP方案、DP方案及TP方案肿瘤细胞抑制率接近,分别为36.48%、34.56%、34.55%、33.91%。单药体外药物浓度1.0P时肿瘤细胞抑制率吉西他滨最高,为30.98%,其次依次为顺铂(25.90%)、培美曲赛(24.54%)及多西他赛(2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体外两药联合药敏肿瘤细胞抑制率均优于单药(P<0.05)。研究还显示:3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符合率为80%,体外药敏临床耐药预测率为100%,药敏试验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33.3%;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100%,体外药敏结果与临床化疗疗效相关性好(P<0.05),且体外药物敏感率(90%,27/30)明显高于临床化疗敏感率(70%,21/30)。4个周期临床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药敏试验组有效率、疾病控制率(RR=56.7%、DCR=80.0%)均高于对照组(RR=30.0%、DCR=66.7%),两组临床有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比较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别(P>0.05)。随访2年,药敏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4.6个月,对照组为3.5个月,两组PF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位总生存时间药敏组(OS)为9.8个月,对照组为7.2个月,两组OS差异显着(P<0.05)。结论采用MTT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能够筛选出有效的临床化疗药物,且能提高临床疗效及改善患者的生存。故MTT法体外药敏试验对非小细胞肺癌的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高玉涛[6](2013)在《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指导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的前瞻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三磷酸腺苷(ATP)-月肿瘤体外药敏试验(TCA)指导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的意义以及化疗的毒副作用情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2010年8月至2012年6月间收治的符合下述纳入条件的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纳入标准:(1)既往病理检查确诊为卵巢上皮癌;(2)复发合并恶性胸腹水,或者有临床可评价的复发病灶接受再次手术能取得标本的患者;(3) Kamofsky功能状态(KPS)评分60-100分,能够耐受化疗;(4)预计生存时间>6个月(5)能够签署治疗知情同意书,对治疗和随访有良好的依从性。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并结合患者意愿分为两组,药敏组:在ATP-TCA指导下化疗;对照组:行常规化疗而未行ATP-TCA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指标、化疗有效率、无进展生存时间、化疗毒副作用等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收录120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其中药敏组60例,对照组60例,最终113例患者完成规定治疗。药敏组患者的初始发病中位年龄为54岁(23-78岁),对照组患者的中位年龄为53岁(28-72岁),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3)。两组患者的初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灶大小、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分化程度、复发类型、复发次数、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后残留灶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敏组ATP-TCA检测后9例患者无高度敏感药物,该部分患者在中度敏感药物指导下化疗的有效率为3/9、中位PFS为4个月,而其余47例有高度敏感药物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72.3%(34/47)、中位PFS为7个月,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仁0.049,P=0.015)。药敏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6.1%(37/56),对照组为45.6%(26/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铂类耐药型复发患者的亚组分析表明,药敏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9.3%(16/27)和25.0%(7/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而铂类敏感型复发患者的亚组分析表明,药敏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72.4%(21/29)和65.5%(19/29),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0)。意向性分析显示,药敏组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61.7%(37/60),对照组为43.3%(2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药敏组中铂类耐药型复发患者的化疗有效率53.3%(16/30),对照组为23.3%(7/30),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8)。药敏组中铂类敏感型患者的化疗有效率为70.0%(21/30),对照组为63.3%(19/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意向性分析发现药敏组患者中位PFS为7个月,对照组为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铂类耐药型复发患者的亚组分析表明,药敏组患者和对照组的中位PFS分别为5个月和2个月,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铂类敏感型复发患者的亚组分析表明,药敏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PF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个月vs5个月,P=0.097)。药敏组与对照组3/4级毒副作用主要为血液或消化系统毒副作用,药敏组血液系统3/4级毒副作用9例,对照组1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药敏组消化系统3/4级毒副作用7例,对照组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6)。结论ATP-TCA检测结果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反应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的临床预后;ATP-TCA试验指导下的化疗,可以提高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特别是铂类耐药型复发患者的化疗有效率及PFS;在ATP-TCA试验指导下治疗的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并没有增加。

蔡永青,粟林,陈娜,陈剑鸿[7](2012)在《脑胶质瘤的化疗敏感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采用MTT法检测肿瘤化疗药对脑胶质瘤的敏感性,以此为临床个体化用药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分离临床实体瘤(包括U87、原代脑胶质瘤组织)制备单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将临床上常用的8种肿瘤化疗药五氟尿嘧啶、卡铂、顺铂、阿霉素、甲氨蝶呤、依托泊苷、丝裂霉素、长春新碱配3种不同的浓度(5-FU的终浓度为250μg/ml、500μg/ml、750μg/ml,其他肿瘤化疗药终浓度50μg/ml、100μg/ml、150μg/m1),采用MTT法检测,计算各肿瘤化疗药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结果 8种肿瘤化疗药对原代脑胶质瘤的抑制率依次为:ADM>MMC>DDP>VCR>5-Fu>VP-16>CBP>MTX;其中ADM的敏感度最高,抑制率达到了95.54%;其次是MMC和DDP,抑制率都大于60%,MTX最不敏感,抑制率仅有11.29%。7种化疗药对U87细胞抑制率依次为:ADM>VP-16>CBP>MMC>5-Fu>DDP>MTX;ADM的抑制率最高,达到了91.19%,最不敏感的是MTX,其次是DDP,两者抑制率都小于30%。DDP对于U87细胞抑制率低,属于耐受药,但作用于原代脑胶质瘤细胞时细胞毒作用较大,为敏感性化疗药。结论 MTT法体外药敏试验为指导实体瘤患者化疗提供了有用数据,可以减少用药的盲目性,提高个体化治疗效果。

马秀萍[8](2012)在《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体外分离、培养宫颈鳞癌细胞,MTT法探讨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等单药对体外培养的人宫颈癌原代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合消化法体外分离、培养人宫颈鳞癌细胞,运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增殖情况,免疫荧光鉴定宫颈鳞癌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K17的表达,采用MTT法检测紫杉醇、顺铂、阿霉素、5-氟尿嘧啶对体外培养的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抑制情况。结果:1)体外分离培养宫颈癌细胞,并能连续传代,免疫组化法检测宫颈鳞癌细胞表面标志物CD44、CK17的表达阳性;2)MTT结果显示紫杉醇、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等药物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药物各时间段、不同浓度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有差别P<0.05。结论:体外可成功分离、培养宫颈癌细胞,并进行传代;MTT法检测四种化疗中紫杉醇对原代宫颈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6例标本对四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是不相同的,存在差异。3例对顺铂敏感性>紫杉醇>阿霉素>氟尿嘧啶;2例对紫杉醇敏感度>顺铂>阿霉素>氟尿嘧啶。1例子阿霉素敏感性>顺铂>紫杉醇>氟尿嘧啶。实验结果提示,不同个体对相同的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且化疗药物抑制作用有时间和浓度的依赖。

王晓彬,孙云峰,才丽平[9](2011)在《肿瘤药敏检测进展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文中认为目前在恶性肿瘤治疗过程中,化疗具有手术和放疗不能代替的地位,已成为常规治疗方法。然而恶性肿瘤具有异质性,即使病理分型和组织学类型

付秀华,宿利清[10](2011)在《肺癌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采用噻唑蓝(MTT)体外药敏试验筛选治疗肺癌的敏感药物并指导临床化疗。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肺癌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试验组进行MTT体外药敏试验,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化疗;试验组中药敏试验耐药者及对照组按经验方案用药化疗。观察临床化疗的疗效,并评价其与体外药敏试验的关系。结果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总符合率为80.0%(32/40),阳性符合率为81.3%(26/32),阴性符合率为75.0%(6/8)。体外药敏试验的敏感性为92.9%(26/28),特异性为50.0%(6/12)。体外药敏试验敏感者在药敏试验指导下治疗有效率为81.3%(26/32),经验方案用药化疗的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0.0%(3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化疗疗效一致性较好。根据体外药敏试验结果指导肺癌患者临床化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

二、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ATP-TCA、常见耐药蛋白表达与IB3~II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标本来源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1.3 ATP-TCA检测
    1.4 免疫组化检测
    1.5 肿瘤对化疗药物敏感性的评价标准
    1.6 免疫组化结果判定
    1.7 疗效评价
    1.8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体外药敏试验的有效率
    2.2 宫颈鳞癌组织中P-gp、GST-π、TopoⅡ和TS的表达
    2.3 近期疗效与体外药敏试验结果的关系
    2.4 近期疗效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2.5 ATP-TCA体外药敏试验结果与耐药蛋白表达的关系
    2.6 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联合耐药蛋白表达与近期疗效的关系
3 讨论

(2)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及其在肝癌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和评价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第二章 人原代肝癌细胞的体外三维药敏试验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中英文缩略词表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3)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氯法齐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菌株来源
技术路线
第一部分 菌种鉴定与药物敏感性测定
    1.实验材料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
        1.3 药物
        1.4 实验中各种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2.结果
    3.讨论
第二部分 基因突变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1.材料方法
        1.1 主要仪器设备
        1.2 主要试剂
        1.3 实验中溶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1.4 实验方法
    2.结果
        2.1 AtpE基因比对结果
        2.2 MarR基因比对结果
    3.讨论
综合结论
参考文献
非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及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个人简历

(4)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个人简历

(5)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1.1 主要试剂与化疗药物
        1.2 仪器设备
        1.3 病例资料
    2. 实验方法
        2.1 肿瘤单细胞悬液制备
        2.2 药敏试验
        2.3 肿瘤抑制率计算和判别标准
        2.4 临床化疗方案应用
        2.5 临床疗效评价及研究终点
        2.6 统计学处理
结果
    1. 30 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2. 体外药敏结果与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疗效比较
    3. 药敏试验组与对照组临床化疗疗效比较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6)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指导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的前瞻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略词
表索引
图索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8)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 材料
    2 内容与方法
    3 质量控制
    4 统计方法
    5 技术路线图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导师评阅表

(9)肿瘤药敏检测进展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肿瘤药敏检测的主要方法及各种相关方法的原理
2 肿瘤药敏检测各项技术在卵巢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
    2.1MTT法在卵巢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
        2.1.1 MTT法在卵巢癌临床中应用及发展前景
        2.1.2 应用MTT法为非常规治疗恶性肿瘤设计化疗方案
    2.2ATP-TCA在卵巢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
        2.2.1ATP-TCA在卵巢癌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2.2 应用ATP-TAC为非常规性治疗恶性肿瘤并设计化疗方案
    2.3CD-DST检测技术在卵巢癌个性化治疗中的应用
        2.3.1 CD-DST检测技术在卵巢癌临床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2.3.2 应用CD-DST技术为非常规的治疗恶性肿瘤设计化疗方案
3 总结与展望

四、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之间的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 [1]ATP-TCA、常见耐药蛋白表达与IB3~II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疗效的关系[J]. 宋丹,孔为民,韩超,李静,赵轩宇. 临床肿瘤学杂志, 2020(07)
  • [2]印章式聚球培养工具的构建及其在肝癌个体化药物治疗中的应用[D]. 廖渭. 南方医科大学, 2020
  • [3]贝达喹啉、德拉马尼和氯法齐明对非结核分枝杆菌体外抑菌活性的测定[D]. 罗晶晶. 北京市结核病胸部肿瘤研究所, 2018(04)
  • [4]ATP-TCA、常见耐药基因表达与Ⅰb2-Ⅱb期宫颈癌新辅助化疗近期疗效的相关性研究[D]. 宋丹. 首都医科大学, 2017(02)
  • [5]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肿瘤细胞体外药敏指导临床化疗的研究[D]. 胡东燕. 大连医科大学, 2016(06)
  • [6]三磷酸腺苷—肿瘤体外药敏试验指导复发性卵巢上皮癌化疗的前瞻性研究[D]. 高玉涛.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3(11)
  • [7]脑胶质瘤的化疗敏感性研究[A]. 蔡永青,粟林,陈娜,陈剑鸿. 第十三次全国临床药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 2012
  • [8]宫颈癌细胞体外培养、鉴定及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研究[D]. 马秀萍.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 [9]肿瘤药敏检测进展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应用[J]. 王晓彬,孙云峰,才丽平. 辽宁医学杂志, 2011(05)
  • [10]肺癌体外药敏试验与临床疗效的关系[J]. 付秀华,宿利清.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1(04)

标签:;  ;  ;  ;  ;  

肿瘤体外药敏试验及其与临床用药的关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