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站DSQ浮式水管仪数模记录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银川站DSQ浮式水管仪数模记录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一、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磊[1](2017)在《基于地壳形变监测数据的地震危险性研究》文中提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是世界上两大着名的地震带,我国位于这两大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夹持在印度板块、太平洋板块以及菲律宾板块之中,受印度板块的挤压作用和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的影响,晚第四纪和现代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灾害频发。研究表明,构造活动与地震的孕育密切相关,许多强震主要是由逆断层和走滑断层产生,正断层的规模一般较小,其所产生的地震规模也较小。活动地块运动是中国大陆在晚新生代和现代的构造变形主要特征,地块边界主要为活动断裂带、活动褶皱带和活动盆地带;并且活动块体通过边界带的构造变形来对强震起着控制作用,各活动边界的地震水平受控于其自身构造活动速率。总体表现为,我国西部地震活动水平高于东部。地壳形变测量为研究地壳变形及其与地震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并且提供了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直接证据。本文从跨断层场地监测得到的直观的断层运动特征出发,以1973年Savage等人提出的螺旋位错模型为基础,以鲜水河断裂带为例分析了跨断层形变测量得到的近场断层运动特征,并比较其与InSAR形变场得到的断层空间运动特征的一致性,从地震矩均衡与断层滑动亏损角度估计了断层的地震危险性,结合固体潮汐形变测量异常分析与识别方法提出了基于多种方法的地壳形变监测模式。主要取得研究成果如下:(1)跨断层形变测量作为一种监测地壳形变的方法,通过观测断层附近范围内跨断层点位间的相对位移变化来研究断层的运动特征。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平面直角坐标的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方法,以鲜水河断裂带跨断层场地测量资料为例比较了两种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方法的差异,两种方法得到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从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方法和遇到的问题出发,提出了跨断层场地布设的优化方式。(2)在螺旋位错模型基础上推导出了近场断层运动位错模型公式,通过近场的跨断层场地基线变化揭示其所跨断层部位的深部闭锁信息,计算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上老乾宁场地闭锁深度达到了18km,其余场地闭锁深度均较浅,并根据断层基线速率变化利用形变测量数据估计了断层闭锁时间。(3)利用SBAS-InSAR时序分析方法研究震间构造变形信息。利用SBAS-InSAR时序分析方法得到的空间形变场揭示了鲜水河断裂带的左旋走滑运动性质;选取横跨断层的15条剖面,计算发现断层两侧的形变运动特征符合文中推导出的近场断层运动模型,闭锁深度计算结果与跨断层测量的计算结果均反映了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的浅闭锁特征,二者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螺旋位错模型进行拟合得到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左旋走滑速率为10mm/a左右;提出了分层位错模型,解释了断裂带的浅闭锁特征;计算断层滑动引起的累积地震矩和研究区内1700-2016年以来M≥5.0以上地震的地震矩释放量,得到研究区断层的滑动亏损进而分析研究区地震危险性,综合多种研究成果分析认为乾宁段存在强震的危险。(4)与跨断层测量、InSAR、GPS观测相比,固体潮汐形变测量具有更高的观测精度,能够观测到其所在位置微小变化。文中以固体潮汐形变观测数据出现的异常变化为例,说明定点形变观测中异常核实、信息提取与判定方法,利用集中载荷模型分析了库容变化对地倾斜观测影响,并提出了基于水位变化改正伸缩应变数据的计算方法,对定点形变观测布局提出一些建议。(5)综合上述研究成果,从观测精度、空间分辨率和时间分辨率角度分析了不同观测方法的优势,提出了基于多种观测方法的地壳形变监测模式,为科学合理布局地壳形变监测网络提供研究基础。

蔡骞[2](2013)在《伸缩仪和水管仪测试与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地形变测量是研究地壳形变及其固体潮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对地球动力学研究和地震前兆观测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设计了伸缩仪和水管仪检测装置,用于检测形变仪器的输入输出信号。检测装置测试的目的就是为了确定形变仪器的灵敏度和传递函数关键指标,既为地壳形变观测方法标准制定提供依据,也为形变仪器测试技术研究开拓道路。实验过程中,对地壳形变仪器中的伸缩仪和水管仪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在系统辨识数据处理时提出一种更高精度的辨识方法,并与传统辨识方法比较,分析了误差。获得仪器系统传递函数后,本文对仪器的幅相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仪器系统通频带及过渡带的频带范围,为仪器采样率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在仪器频带范围内选取了二十四个频率点信号,进行地动信号的模拟仿真,得出其原始信号图及功率谱图。然后对原始信号源数据通过不同采样率进行采样,对采样数据进行功率谱分析。利用功率谱,分析了引起“假频”信号的原因,并且确定采样结果中“假频”信号的频率。由于本文所设计的检测装置不能够提供正弦信号标定,因此本文对地壳形变仪器的测试与实验主要在时域上进行研究。对于地壳形变仪器频域上的研究工作,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延海军,周辉,王小力[3](2004)在《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文中认为通过对银川台形变DSQ浮子水管仪数字化记录观测资料和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数据各项参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数字化记录资料的观测精度、信息量、异常拾取量均优于模拟观测;数字化记录观测资料和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各项对比分析结果都有很好吻合,但数字化记录资料数据利用率及数据处理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数字化记录资料人机结合的处理方式和结果是提高资料精度的关键。

李国斌,马禾青,金延龙[4](2004)在《银川基准台浮子水管倾斜仪模拟资料潮汐因子低值变化分析》文中提出对2002年11月~2003年2月银川基准台DSQ型浮子水管倾斜仪模拟记录潮汐因子的低值变化进行了认真的调查核实,并对2002年3月1日~2003年2月28日模拟和数字两套记录系统的整点值数据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和振幅对比分析,认为该次低值变化主要由模拟记录系统故障造成。说明利用数字化记录和模拟记录的并行观测有助于观测故障的排除。

李学川,阳光,刘仕绵,何蓉[5](2004)在《姑咱台前兆观测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简要介绍了姑咱台DSQ水管仪和SS-Y伸缩仪仪器"数字化"改造过程,以及模拟与数字化2种仪器并行记录的情况,并对模拟记录和数字记录的内在精度、漂移量、记录形态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找出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的差异,为地震台站进一步搞好数字化观测,提高观测精度提供可靠依据。

二、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地壳形变监测数据的地震危险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地壳形变监测与地震预测研究现状
        1.2.1 跨断层形变测量应用研究现状
        1.2.2 空间大地测量方法应用研究现状
        1.2.3 固体潮汐形变观测应用研究现状
        1.2.4 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主要工作量和创新点
        1.4.1 主要工作量
        1.4.2 创新点
2 跨断层形变测量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
    2.1 跨断层形变测量研究进展
    2.2 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方法
    2.3 基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
    2.4 跨断层场地运动分析-以鲜水河断裂为例
        2.4.1 跨断层数据预处理
        2.4.2 断层运动学参数计算及近场断层运动特征
    2.5 跨断层场地基线布设与优化方案选择
    2.6 本章小结
3 近场断层运动闭锁特征分析
    3.1 研究区概况
    3.2 断层运动几何模型
    3.3 跨断层闭锁深度计算
    3.4 历史地震地表破裂面断层闭锁时间估计
    3.5 本章小结
4 断层空间运动特征及危险性分析
    4.1 InSAR在地壳形变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4.2 InSAR时序分析原理
        4.2.1 InSAR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
        4.2.2 D-InSAR基本原理
        4.2.3 PS-InSAR的基本原理
        4.2.4 SBAS-InSAR时序分析原理
    4.3 研究数据及处理方法
        4.3.1 数据准备与处理
        4.3.2 LOS向变形与N、E、U向变形换算
    4.4 InSAR形变场断层运动空间特征分析
        4.4.1 断层运动性质分析
        4.4.2 InSAR数据近场断层运动特征分析
        4.4.3 断层滑动速率与闭锁深度反演
        4.4.4 InSAR形变场与跨断层近场形变综合分析
    4.5 地震矩均衡作用与危险性分析
        4.5.1 断层滑动引起的累积地震矩计算方法
        4.5.2 分层位错模型
        4.5.3 断层滑动亏损与危险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固体潮汐形变监测资料异常识别与分析
    5.1 研究区概况
    5.2 地倾斜短期转折加速北倾变化异常判定
        5.2.1 观测系统的检查与分析
        5.2.2 观测环境变化影响分析
        5.2.3 载荷变化对倾斜观测影响分析
        5.2.4 异常性质判定
    5.3 伸缩应变趋势下降变化异常判定
        5.3.1 地下水位变化对应变影响分析方法
        5.3.2 水位年变化量与应变年变化量关系研究
        5.3.3 季节性抽水时段水位变化量与应变变化量关系
        5.3.4 应变数据改正方法研究
        5.3.5 地下水位变化对应变观测影响机制
        5.3.6 异常性质判定
    5.4 定点形变前兆观测建议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多种方法的地壳形变监测模式
    6.1 不同地壳形变监测方法优势分析
    6.2 基于多种方法的地壳形变监测模式
    6.3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2)伸缩仪和水管仪测试与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概述
    1.2 伸缩仪
        1.2.1 伸缩仪简介
        1.2.2 伸缩仪误差分析
    1.3 水管倾斜仪
        1.3.1 水管仪简介
        1.3.2 水管仪误差分析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检测方法
    2.1 激光干涉仪
    2.2 数据采集器
    2.3 检测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检测装置
    3.1 伸缩仪检测装置
        3.1.1 检测平台
        3.1.2 检测装置安装
    3.2 水管仪检测装置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灵敏度检测
    4.1 伸缩仪灵敏度检测
    4.2 水管仪灵敏度检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传递函数检测
    5.1 系统辨识
    5.2 系统分析
        5.2.1 欠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5.2.2 临界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5.2.3 过阻尼二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
        5.2.4 二阶系统响应仿真
    5.3 传递函数检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采样率研究
    6.1 仪器幅相特性
    6.2 模拟地动信号
    6.3 分采样仿真
    6.4 截止频率采样仿真
    6.5 过渡带采样仿真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3)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前 言
1 观测环境及仪器情况
2 数字化观测与模拟观测资料对比情况
    2.1 采样方式及采样率
    2.2 观测资料的处理方式和结果
    2.3 日均值曲线变化形态对比分析
    2.4 相关性分析
    2.5 漂移量对比分析
    2.6 潮汐因子及误差值分析
3 结论与建议

四、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地壳形变监测数据的地震危险性研究[D]. 张磊.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2017(02)
  • [2]伸缩仪和水管仪测试与实验研究[D]. 蔡骞.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2013(07)
  • [3]银川台DSQ浮子水管仪数字与其模拟记录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J]. 延海军,周辉,王小力. 高原地震, 2004(04)
  • [4]银川基准台浮子水管倾斜仪模拟资料潮汐因子低值变化分析[J]. 李国斌,马禾青,金延龙. 地震研究, 2004(S1)
  • [5]姑咱台前兆观测数字记录与模拟记录对比分析[J]. 李学川,阳光,刘仕绵,何蓉. 四川地震, 2004(02)

标签:;  ;  ;  

银川站DSQ浮式水管仪数模记录观测数据对比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