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性黄疸128例病因、治疗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病理性黄疸128例病因、治疗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一、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张领领[1](2021)在《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目的:从理论、临床及实验研究三方面探讨血清谷氨酸脱氢酶(GLDH)、精氨琥珀酸合酶(ASS)、羧酸酯酶-1(CES-1)作为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研究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及幼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模型大鼠早期血清GLDH、ASS、CES-1水平的影响,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探讨早期给予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预防治疗作用机制,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临床用药。研究方法1.理论研究方面从现代医学及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的认识,肝损伤传统血清标志物及新型血清标志物的研究进展等方面,逐步探讨早期干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必要性,并提出具体的临床研究及实验研究内容的设想。2.临床研究:(1)收集门诊体检健康婴儿60例、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60例、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诊断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60例,收集相关血清指标,比较健康婴儿、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在肝功能全套检查显示ALT在正常参考值范围时,血清GLDH、ASS、CES-1的变化。(2)将中西医结合科住院治疗的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患儿随机分为利胆合剂治疗组、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将治疗前后血清TBIL、DBIL、ALT、AST、GLDH、ASS、CES-1水平进行分析比较;对肝损伤新型血清标志物与传统血清标志物出现时间,表达敏感性进行进一步的比较研究,分析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早期肝损伤的干预效果。3.实验研究:(1)建立幼龄SD大鼠胆汁淤积肝损伤模型,分别观察给药后6小时、12小时、24小时、48小时、72小时肝功能全套指标及GLDH、ASS、CES-1血清值变化,比较血清GLDH、ASS、CES-1与ALT的差异。(2)在预实验的基础上,选择对应的时间点给予利胆合剂和熊去氧胆酸干预治疗,观察利胆合剂对幼龄胆汁淤积大鼠肝损伤血清标志物GLDH、ASS、CES-1的作用。研究结果:1.理论研究:最新研究提示目前血清ALT、AST作为评估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存在着不足,急需探索新的能够更早期反映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血清标志物。治疗方面,利胆合剂是否能起到早期预防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尚待进一步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2.临床研究:(1)血清GLDH、ASS、CES-1指标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均可较血清ALT更早的反映肝细胞的损伤。血清GLDH、ASS、CES-1或可作为早期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标志。(2)利胆合剂及熊去氧胆酸均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细胞损伤有积极的治疗作用。中药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患儿的血清GLDH、ASS、CES-1有积极的早期干预保护作用,较熊去氧胆酸疗效更佳。3.实验研究:(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早期生物标志物。在整个病程中,血清GLDH、ASS、CES-1与ALT、AST可作为肝细胞损伤标志物互补存在。(2)利胆合剂能早期干预胆汁淤积性肝损伤,对胆汁淤积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结论:1.血清GLDH、ASS、CES-1可作为较血清ALT更早期反映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2.利胆合剂对早期干预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效果较熊去氧胆酸更佳。3.利胆合剂早期预防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可能机制是通过中药多靶点的作用有效减轻炎性细胞对肝脏组织的浸润,降低肝细胞的损伤。

罗俊[2](2020)在《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恩施州某三级甲等医院早产儿的出生体重以及胎龄的构成比例、常见并发症的分布、住院费用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为临床诊疗和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湖北民族大学附属医院NICU早产儿并发症调查表》,搜集2014年1月-2018年12月出生且24小时内入住我院NICU的774名活产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胎龄、出生体重、并发症、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等资料。结果:(1)早产儿男女性别比为1.2:1(男422例,女352例);按胎龄分为:<28周者16例(2.07%),28周-31+6周者119例(15.37%),32周-33+6周者182例(23.51%),34周-36+6周者457例(59.04%);按出生体重分为:<1000g者17例(2.20%),1000g-1499g者99例(12.79%),1500g-2499g者451例(58.27%),≥2500g者207例(26.74%);(2)早产儿在新生儿期排名前10位的并发症依次为:病理性黄疸381例(49.2%)、肺炎392例(37.7%)、贫血269例(34.8%)、颅内出血240例(31.0%)、NRDS 211例(27.3%)、低钙血症156例(20.2%)、低钾血症108例(14.0%)、新生儿窒息100例(12.9%)、喂养不耐受93例(12.0%)、凝血功能异常91例(11.8%);(3)高胆红素血症、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颅内出血、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钾血症、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胎龄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肺炎、贫血、NRDS、低钙血症、低钾血症、新生儿窒息、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各体重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凝血功能异常的发生率各出生体重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平均住院的时间为(15.53±13.43)天,平均住院费用为(27522.13±25750.35)元;(6)住院费用与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其中R值为0.781,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胎龄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43、-0.572,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与出生体重呈负相关,其R值分别为-0.504、-0.5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各并发症在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的发生率不同,提示在早产儿管理中应针对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开展早产儿并发症的防治工作;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住院费用越高,这为恩施州住院早产儿的医保报销标准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张阳[3](2020)在《不同管理模式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研究综合干预模式与常规干预模式两种不同管理模式对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影响,诣在找出一种能够有效提高高危儿的智力及生长发育水平,降低其致残率的早期干预方法,为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提供临床循证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1年1月~2012年3月在唐山妇幼保健院儿童保健科早期干预门诊就诊的高危儿完整病例128例,选取2016年1月~2017年4月在唐山妇幼医院儿童保健科高危儿综合干预中心就诊的高危儿完整病例132例。将高危儿综合干预中心和早期干预门诊就诊的高危儿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干预组,综合干预组高危儿采用儿童保健专业、营养专业、眼科专业、耳鼻喉专业等联合随访的系统管理模式,常规干预组高危儿采用常规儿童保健传统管理模式,比较随访42天、3月龄、6月龄两组高危儿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五大能区发育商及其分布情况、体格发育指标(头围、身高、体重)及其等级评价、0~1岁20项神经系统查体的神经发育异常检出率,同时比较两组高危儿干预前后自身的体格发育等级评价、发育商分布情况、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和随访18月龄时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及视网膜病变的疾病发生率。结果1两组抽取的高危儿性别、分娩方式、喂养方式、高危因素等基本资料的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2随访42天两组高危儿的体格发育指标(头围、身高、体重)及其等级评价、五大能区发育商(大运动、精细运动、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行为)及其分布情况、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高危儿随访3月龄和随访6月龄在体格发育、智力发育及神经系统发育的比较中:综合干预组除随访3月龄的语言及社交行为的发育商及其分布情况与常规干预组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项均优于常规干预组(P<0.05)。3两组高危儿干预前后发育商分布情况、体格发育等级、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组内的比较中,随访6月龄、随访3月龄与随访42天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两组高危儿体格发育及智力发育情况均有所改善,两组高危儿的神经系统异常检出率均有所降低。4随访至患儿18月龄时常规干预组的精神发育迟滞、视网膜病、听力障碍的发生率均高于综合干预组(P<0.05)。结论1儿童保健科、儿童营养、耳鼻喉科、眼科等多专业联合的高危儿综合干预模式无论是在促进高危儿的智能发育及生长发育水平方面还是在预防高危儿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单一的常规儿童保健科查体模式,应在医院中根据高危儿的特点建立多学科联合的高危儿综合干预团队,从而提高高危儿的早期干预效果。2应多向家长宣教高危儿早期干预的好处,增加家长带患儿随访的依从性,以保证高危儿随访和早期干预的持续性。图6幅;表23个;参考文献97篇。

杨磊[4](2020)在《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探讨清热退黄灌肠方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作用机理,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指导思路。方法:本研究将选取的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常规组30例和中药组30例,常规组予以单纯西医基础治疗,中药组则予以中药灌肠联合单纯西医基础治疗,每个疗程为5天,总共治疗1个疗程,研究观察治疗前后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治疗有效率、黄疸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等,以及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Y-谷氨酰转肽酶水平、磷酸肌酸激酶、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C反应蛋白水平等血清学指标变化,对两组一般资料及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①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组显效19例,有效11例,无效0例,常规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2例,中药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组(P<0.05)。②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提示中药组在改善患儿胎黄中医症候方面有明显优势。③两组治疗后TBIL、IBI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TBIL、IBIL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④两组治疗后ALT、AST、y-GT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γ-GT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⑤两组治疗后CK、CK-MB、LDH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K、CK-MB、LDH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⑥两组治疗后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中药组以及常规组在治疗后CRP下降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优于常规组。⑦中药组患儿住院及光照时间均短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退黄灌肠方联合单纯西医治疗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湿热郁蒸证)疗效确切,能显着改善患儿症状,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缩短住院治疗及蓝光照射时间,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中药灌肠作用机理可能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对药效的影响,从而有效改善肝功能损害,控制机体炎性反应有关,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了临床依据,值得进一步运用和推广。

方薇[5](2019)在《住院初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收集住院初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资料,分析并了解其相关临床特点。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8年5月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初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693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住院资料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早产儿组与足月儿组、溶血组与非溶血组、MRI异常组与MRI正常组以及血清总胆红素组(TSB组)与经皮胆红素组(TCB组),采用t检验、x2检验、单因素ANOVA检验、直线相关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讨论,同时归纳总结强蓝光治疗重度与极重度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结果:1.足月儿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发病因素以感染、溶血为主,早产儿以感染、窒息为主;2.早产儿黄疸出现日龄及黄疸高峰日龄均稍迟于足月儿(P<0.05),血清胆红素峰值高于足月儿(P<0.05),黄疸日程长于足月儿(P<0.05);3.溶血性黄疸患儿黄疸出现时间及黄疸高峰时间均早于非溶血性黄疸患儿(P<0.05),且前者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峰值明显高于后者(P<0.05),同时黄疸日程相对较长(P<0.05);Coombs试验结果与溶血类型间具有相关性(P<0.05);4.头颅MRI表现异常组黄疸日程长于正常组(P<0.05),所有影像学改变均表现为苍白球等区对称性T1WI高信号;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颅MRI出现典型苍白球区对称性高信号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OR=21.670)、感染(OR=39.305)、溶血(OR=0.008)及TSB≥25mg/dL(OR=18.400);5.TCB与TSB间显着相关(P<0.05,r=0.981);6.强蓝光治疗可快速降低重度与极重度病理性黄疸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无一例并发胆红素脑病,预后良好。结论:1.感染、溶血仍为病理性黄疸的常见病因,窒息是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的又一危险因素,早产儿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及高峰均晚于足月儿,且血清胆红素峰值高于足月儿,黄疸日程较长;2.溶血症黄疸出现时间、黄疸高峰时间较早及黄疸日程较长,网织红细胞计数百分比是溶血的良好预测指标,Coombs试验特异性较高;3.头颅MRI出现典型苍白球等区对称性高信号改变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感染、溶血及TSB≥25mg/dL,黄疸病程越长越容易出现头颅MRI改变;4.TCB可较好的预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与TSB显着相关,可在病程管理中有效降低多次反复抽血带来医源性损害的风险;5.强蓝光治疗可作为早期重度与极重度病理性黄疸及准备换血前的首选治疗方法,胆红素下降迅速,无胆红素脑病发生,一定程度可以减少或替代换血疗法。

陈哲[6](2013)在《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黄疸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研究窒息新生儿中黄疸发生情况及窒息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关系。方法:以110例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重度窒息组42例,轻度窒息组68例,101例无窒息新生儿为对照组,比较三组黄疸发生及治疗情况,研究窒息程度与黄疸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黄疸发生率分别为31.7%、17.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血清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05.7μmol/L、131.2μmol/L、43.2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窒息组黄疸发生率、血清胆红素水平较低,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与血清胆红素水平呈负相关(r=-7.228,P<0.05),窒息新生儿黄疸消退时间较长。结论: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偏低与胆红素消耗有关,对于窒息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结合临床综合考虑,做出正确评估。

宋利,刘立平[7](2004)在《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病理性黄疸发病率国内报道占住院新生儿的首位高达30%-50%。胆红素对神经系统具有不良反应,胆红素脑病是造成小儿永久性瘫痪的原因之一。本文对病理性黄疸患儿(生后-2个月)128例诊治情况作1回顾性分析,以期能找出病因学特点及防治时机与预后的关系,以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临床资料与结果分析:我们将2000年6月~2002年6月收入我科的病理性黄疸儿作一统计,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6版中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其中男74例,女54例,顺产未用催产素55例,应用催产素者52例,剖宫产21例,

李玲玲[8](2021)在《MR扩散峰度成像在痉挛型偏瘫儿童脑损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MR扩散峰度成像在评估痉挛型偏瘫儿童诊断及运动功能中的应用价值,分析相应的DKI参数与功能评分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深圳市儿童医院2019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康复科收治的痉挛型偏瘫的37例作为实验组,根据住院时年龄将其分为1-2岁组(A组),2-5岁组(B组)两组,选取同期与实验组年龄配对的19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将其分为1-2岁组(C组),2-5岁组(D组)两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头颅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平扫和扩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maging,DKI)检查,选取脑干平面皮质脊髓束(CST)、内囊前肢(ICAL)、内囊后肢(ICPL)、胼胝体膝部(GCC)、胼胝体压部(SCC)的脑白质区;丘脑、尾状核头的深部灰质核团区作为感兴趣区(ROI),测量各脑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A)及平均扩散值(MK)。实验组在治疗前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评分(GMFM-88)、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在我院康复治疗6个月后复查头颅MRI、DKI检查及GMFM-88、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结果:1、治疗前实验组A组在CST、ICAL、ICPL、GCC、SCC的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在CST、ICAL、ICPL、GCC、SCC、丘脑、尾状核头的MK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实验组患侧FA、MK值均小于健侧,可见患侧损伤较对侧严重。3、2-5岁组FA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ICPL=0.958(95%CI:0.878-1.000)敏感性100%,特异性95.8%,截点0.402;MK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丘脑=0.979(95%CI:0.940-1.000)敏感性100%,特异性91.7%,截点0.729。4、在随访的20例患儿中显示治疗后各脑区的FA值、MK值平均值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实验组在随访的20例患儿治疗前后GMFM-88、Carroll评分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在随访的20例患儿中显示治疗前后各脑区FA、MK差值与GMFM-88差值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ICPL与粗大运动功能相关性最强;治疗前后除ICAL外余各脑区的FA差值与Carroll上肢评分差值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治疗前后各脑区MK差值与Carroll上肢评分差值之间具有相关性,其中ICAL、丘脑与上肢功能的相关性最强(P<0.05)。结论:MR扩散峰度成像在评估痉挛型偏瘫运动功能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其参数可以准确反应痉挛型偏瘫患儿康复治疗前后脑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可以作为脑瘫儿童诊断及疗效监测的辅助指标。

刘俊,陈琦,白如君[9](2020)在《血清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髓鞘碱性蛋白(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为其风险预测和治疗提供合理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出生并确定为黄疸新生儿128例,根据脑部CT或MRI诊断结果将其分为单纯黄疸组(n=71)和合并脑损伤组(n=57),选择同时期内于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生产的健康新生儿57例作为健康组。收集各组患儿血清IGF-1、NSE、MBP值,采用相关系数分析IGF-1、NSE、MBP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脑损伤发生相关性;建立ROC曲线探讨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预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健康组血清IGF-1、NSE、MBP水平分别为(13.02±2.54)、(10.98±2.03)、(3.22±1.05)μg/L,单纯黄疸组分别为(40.05±3.78)、(29.77±2.71)、(4.39±1.56)μg/L,合并脑损伤组分别为(80.24±4.66)、(41.09±3.38)、(7.66±2.30)μg/L。较健康组,单纯黄疸组、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均显着升高(P<0.05),合并脑损伤组患儿IGF-1、NSE、MBP水平高于单纯黄疸组(P<0.05)。IGF-1与NSE、MBP均呈正相关关系(r=0.516、0.488,P<0.05); IGF-1、NSE、MBP与脑损伤发生相关(P<0.05)。IGF-1、NSE、MBP诊断脑损伤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7、0.793、0.661,IGF-1、NSE、MBP联合诊断的AUC、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大于IGF-1、NSE、MBP单独或两两联合诊断(P<0.05)。结论黄疸并发脑损伤患儿血清IGF-1、NSE、MBP显着升高,联合检测可作为诊断脑损伤的预测因子,有望成为临床检测黄疸新生儿并发脑损伤的标志物。

龙天舒[10](2020)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是围生期严重并发症。因未足月胎膜早破导致早产的发生率约为30%~40%,如果不及时处理,会严重影响母婴生命安全和健康,因此一直成为妇产科近年来较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旨在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妊娠结局的影响,为临床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临床经验,以加强围产保健、改善母婴结局。目的:探讨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妇产科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138例,孕周在28-37周之间的单胎妊娠,年龄在20~35岁,均为初产妇,且入院前未接受抗生素治疗,破膜时间均不超过12小时。根据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下生殖道病原菌的检测结果,将检出病原菌的患者分为合并生殖道感染组,未检出病原菌的患者分为未合并生殖道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时期在本院妇产科住院的130例未足月无胎膜早破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下生殖道病原菌感染情况和妊娠结局,观察抗生素治疗前后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产褥感染的发生情况。结果:1.138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中,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B族链球菌的感染率分别为6.52%、58.70%、15.94%、42.75%、23.91%、30.43%;130例无胎膜早破患者中,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滴虫、假丝酵母菌、细菌性阴道病、B族链球菌的感染率分别为1.53%、29.23%、3.85%、13.08%、6.92%、4.62%。两组相比差异极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未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比较,合并生殖道感染的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入院孕周早,破膜到分娩时间长,平均分娩孕周小,剖宫产率高,孕妇感染率和产后出血率都显着升高,两组相比差异显着,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率相比,无显着差异(P>0.05)。未足月胎膜早破组的C-反应蛋白含量和白细胞含量均高于无胎膜早破组,两组相比C-反应蛋白含量差异显着(P<0.05),白细胞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3.经积极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未足月胎膜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相比,保胎时间、分娩孕周、患者的剖宫产率、宫内感染率、产后出血率均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足月胎膜感染组绒毛膜羊膜炎、新生儿肺炎、产褥感染、病理性黄疸、围产儿死亡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与未感染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后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的C-反应蛋白含量大幅度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着(P<0.05),治疗前后白细胞含量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1.下生殖道感染是导致未足月胎膜早破的主要原因,且解脲支原体和假丝酵母菌是下生殖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2.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合并生殖道感染会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3.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进行生殖道细菌培养及检测、并积极应用抗生素有针对性的治疗,可有效延长保胎时间,降低孕产妇和新生儿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妊娠结局。

二、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现代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1.1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
        1.2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传统血清标志物
        1.3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新型血清标志物
        1.4 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治疗
        1.5 小结
    2.祖国医学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认识
        2.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2.2 辩证思路
        2.3 治疗的认识
        2.4 小结
    3.利胆合剂治疗婴儿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理论依据
    4.研究设想
        4.1 临床研究
        4.2 实验研究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新型血清标志物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及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中的研究
        1.1 临床资料
        1.2 研究方法
        1.3 统计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对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的临床疗效研究
        2.1 临床资料
        2.2 研究方法
        2.3 结果
        2.4 讨论
        2.5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动物实验研究
    1.血清GLDH、ASS、CES-1 在不同时间点与ALT比较(预实验)
        1.1 实验材料
        1.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1.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1.4 结果
        1.5 讨论
        1.6 小结
    2.利胆合剂在不同时间点对胆汁淤积肝损伤的作用
        2.1 实验材料
        2.2 模型制备及标本取材
        2.3 观察指标及测定方法
        2.4 结果
        2.5 讨论
        2.6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全文总结
    1.结论
    2.创新
    3.问题与措施
附录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及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参加学术会议及获奖
致谢

(3)不同管理模式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1章 临床研究
    1.1 对象与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方法
        1.1.3 评估工具和方法
        1.1.4 观察指标及判断标准
        1.1.5 统计学处理
        1.1.6 质量控制
    1.2 结果
        1.2.1 两组高危儿一般资料的比较
        1.2.2 42天时两组高危儿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1.2.3 两组高危儿3个月时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1.2.4 两组高危儿6个月时各项检测指标比较
        1.2.5 两组高危儿干预前后自身比较
        1.2.6 两组高危儿远期并发症比较
    1.3 讨论
        1.3.1 高危儿综合干预模式优于常规干预模式
        1.3.2 高危儿采用综合管理模式的意义
    1.4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第2章 综述 高危儿的病因、评估方法及早期干预简述
    2.1 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理论基础
    2.2 临床上常见的影响高危儿生长发育和神经心理行为的高危因素
        2.2.1 母亲孕期感染
        2.2.2 孕妇接触不良因素
        2.2.3 多胎妊娠
        2.2.4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
        2.2.5 过期产儿
        2.2.6 新生儿窒息
        2.2.7 缺血缺氧性脑病
        2.2.8 新生儿颅内出血
        2.2.9 病理性黄疸
        2.2.10 新生儿低血糖
    2.3 高危儿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方法
        2.3.1 神经运动发育测查
        2.3.2 心理行为发育测查
    2.4 高危儿的早期干预
        2.4.1 适合高危儿的大运动促进方法
        2.4.2 手功能训练
        2.4.3 婴幼儿科学按摩和中医药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
        2.4.4 个体化的营养喂养指导
        2.4.5 对神经系统发育异常高危儿药物治疗的探讨
    2.5 高危儿的管理
    参考文献
附录 A 0-6岁小儿神经心理行为量表
附录 B 0-1岁20项神经系统查体
致谢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4)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理论研究
    1. 中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1.1 中医病名及历史沿革
        1.2 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1.3 中医辨证治法
        1.4 中医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2. 西医学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认识
        2.1 病因及发病机制
        2.2 诊断及干预标准
        2.3 西医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研究进展
第二部分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和分组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剔除、脱落和退出研究标准
    2. 研究方案
        2.1 治疗方案
        2.2 研究方法
    3. 观测指标
        3.1 安全性观测
        3.2 疗效观测
    4. 疗效评定
        4.1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
        4.2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
    5. 统计方法
    6. 结果
        6.1 一般资料
        6.2 临床疗效比较
        6.3 实验室指标
        6.4 住院天数及光疗时间
        6.5 不良反应
第三部分 讨论
    1. 清热退黄灌肠方的研究
        1.1 组方依据
        1.2 中药灌肠法依据
        1.3 单味药研究
    2. 结果分析与评价
    3. 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致谢

(5)住院初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前言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检查与设备
    2.3 方法
        2.3.1 研究方法
        2.3.2 资料收集
    2.4 统计学方法
第3章 结果
    3.1 两组资料对比
        3.1.1 总体情况概述
        3.1.2 足月儿与早产儿黄疸特点比较
    3.2 溶血性黄疸与非溶血性黄疸临床特点比较
    3.3 头颅MRI表现异常相关指标分析
        3.3.1 影响头颅MRI表现异常的单因素分析
        3.3.2 影响头颅MRI表现异常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3.4 TCB与 TSB值相关性
    3.5 强蓝光治疗重度与极重度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第4章 讨论
    4.1 一般临床特点
    4.2 足月儿与早产儿黄疸特点比较
    4.3 溶血性黄疸与非溶血性黄疸临床特点比较
    4.4 头颅MRI表现异常相关指标及危险因素分析
    4.5 TCB与 TSB值相关性
    4.6 强蓝光治疗重度与极重度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
第5章 结论与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6)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黄疸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排除标准
    1.3 诊断标准
    1.4 方法
    1.5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各组新生儿黄疸情况比较
    2.2 窒息新生儿Apgar评分与血清胆红素相关性分析
    2.3 各组新生儿黄疸治疗后平均消退时间比较
3 讨论

(8)MR扩散峰度成像在痉挛型偏瘫儿童脑损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1 前言
2 资料与方法
    2.1 研究数据来源及数据内容
    2.2 研究指标
        2.2.1 头颅MRI检查
        2.2.2 GMFM-88评分
        2.2.3 Carroll上肢功能评定
    2.3 综合康复治疗方案
    2.4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3.1 一般情况资料
    3.2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脑区的FA、MK值比较
    3.3 实验组治疗前各脑区的健侧与患侧FA、MK值比较
    3.4 实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各脑区的 FA、MK值的 ROC分析
    3.5 实验组治疗前后各脑区的FA、MK值比较
    3.6 实验组治疗前后GMFM-88 评分及Carroll上肢功能评分结果比较
    3.7 实验组治疗前后各脑区FA、MK值与GMFM-88、Carroll评分的相关性
4 讨论
    4.1 脑瘫的病因、发病机制
    4.2 脑瘫的评估与康复
    4.3 MRI及DKI的应用
    4.4 实验组与对照组FA、MK值结果和比较
    4.5 脑组织微结构与运动功能之间的关系
    4.6 研究的局限性
5 结论
本研究创新性的自我评价
参考文献
综述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痉挛型脑瘫儿童的应用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血清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3组IGF-1、NSE、MBP水平分析
    2.2 合并脑损伤患儿血清IGF-1与NSE、MBP相关性分析
    2.3 合并脑损伤组患儿血清IGF-1、NSE、MBP与疾病发生相关性分析
    2.4 IGF-1、NSE、MBP对脑损伤的诊断价值
3 讨论
4 结论

(10)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诊断标准
        1.2 病例纳入标准
        1.3 病例排除标准
    2.方法
        2.1 标本采集
        2.2 病原菌检测方法
        2.3 治疗方法
        2.4 观察指标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各组患者的一般情况
    2.各生殖道病原菌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
    3.合并生殖道感染未足月胎膜早破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4.抗生素治疗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妊娠结局的影响
讨论
    1.生殖道感染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关系
    2 未足月胎膜早破抗菌药物的应用
    3.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分娩方式的选择
结论
总结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四、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婴儿胆汁淤积性肝病肝损伤早期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及利胆合剂作用的研究[D]. 张领领.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恩施州某三甲医院早产儿常见并发症及住院费用的研究[D]. 罗俊. 湖北民族大学, 2020(12)
  • [3]不同管理模式对高危儿的早期干预疗效观察[D]. 张阳. 华北理工大学, 2020(07)
  • [4]清热退黄灌肠方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作用的研究[D]. 杨磊. 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8)
  • [5]住院初发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分析[D]. 方薇. 南昌大学, 2019(01)
  • [6]新生儿窒息程度与黄疸关系研究[J]. 陈哲. 中国妇幼保健, 2013(24)
  • [7]128例病理性黄疸病因及治疗时机与预后相关性分析[J]. 宋利,刘立平.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2004(01)
  • [8]MR扩散峰度成像在痉挛型偏瘫儿童脑损伤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李玲玲. 中国医科大学, 2021(02)
  • [9]血清IGF-1、NSE、MBP联合检查对新生儿黄疸脑损伤的诊断价值[J]. 刘俊,陈琦,白如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22)
  • [10]生殖道感染对未足月胎膜早破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分析[D]. 龙天舒. 青岛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病理性黄疸128例病因、治疗时机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