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养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养

一、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育(论文文献综述)

汤二子[1](2021)在《异质性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脉络与演进逻辑》文中认为为了让创新成为驱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作为创新主体企业的研发活动得到了政策制定者的高度重视,确立了"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目标。文章基于已有关于企业研发的理论与经验成果,以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机制、异质性企业研发行为的优化选择、企业研发决策的动态演变、其他与企业研发相互影响的生产与经营决策以及企业研发行为的发展路径等为切入点,梳理形成进一步分析影响异质性企业研发创新行为决策的一般性研究脉络,其中凝练的具体问题可对未来的理论与经验研究提供启示与借鉴。文章立足于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并结合中国高质量发展目标,探寻中国情境下微观企业研发行为的演进逻辑方向,可以识别影响中国企业研发投资行为的各种因素,这有助于实现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政策目标。

齐雨楠[2](2021)在《江苏省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庞瑞芝,涂心语,严晓玲[3](2021)在《产品市场竞争与知识溢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基于多维空间邻近的实证识别》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企业研发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微观基础。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深入研究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关键因素显得极为重要。企业间研发竞合模式是产业组织领域备受关注的话题,其核心认知是企业的研发决策被外界企业研发所带来的两种不同效应(知识溢出效应与来源于产品市场竞争的偷生意效应)所影响。如何在实证中识别两种效应是一个难题。通过提出多维空间邻近概念,并基于Bloom et al.的思想,利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这两种效应进行了识别。研究发现:偷生意效应与知识溢出效应均能显着促进本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与其他邻近模式相比,来源于地理邻近企业的知识溢出更能促进本企业研发;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主要被偷生意效应所驱动,而非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主要被知识溢出效应所驱动;两种效应对国有企业的研发决策均无显着影响;偷生意效应对东部、西部及东北地区企业的研发决策无显着影响,知识溢出表现为从发达地区溢出至欠发达地区的趋势。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现阶段应进一步推进市场化改革,降低知识溢出门槛,推动各区域协调发展,合理规划产业集聚区,这有利于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创新能力。

秦亚敏[4](2021)在《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文中指出轻工业作为传统产业,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其稳定发展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发展阶段,保障轻工业的繁荣发展对内具有满足内需、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助力乡村振兴等重要意义,对外具有扩大出口、稳定外汇、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等重要作用。目前,就轻工产品的生产、出口或消费,中国已成为世界轻工业大国。但是,中国的大多数轻工业产品都位于产业链的下游,在国际市场中也属于较为低端的产品,一些行业的基本技术和设备仍需从国外进口。消费者需求的持续增长在供应体系落后的同时造成了“产能过剩”和“国内需求不足”的现象。未来,我国轻工业的发展必须从“轻工业大国”向“轻工业强国”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型升级,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轻工产业的科技创新需要依赖行业内各轻工企业的研发行为来实现。产业组织理论中,何种类型的市场结构更有利于研发创新,有着不同的观点,关于研发行为如何影响市场结构和市场绩效的研究也很少。为了搞清这一问题,本文将以我国的轻工企业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依托产业组织理论对轻工企业的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这不仅是对相关理论的延续与深化,也对推动我国轻工行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轻工业企业的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关系,论文研究思路和主要方法是:首先,对核心要素研发行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进行界定和度量,基于研发投入强度和技术进步率分别度量了企业的研发行为,研发投入强度即企业的研发投入对其营业收入的占比,技术进步率是通过不仅适用于宏观数据、也适用于企业微观数据的非参数生产前沿面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DEA-Malmquist方法进行测算,再通过加权汇总的方法获取行业技术进步率数据。市场结构的度量采用反映市场或者是行业之中所有企业规模的集中度指标(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也称HHI指数),测算了我国轻工业2007~2018年的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度量,采用的是利润率指标,它在产业组织理论中指的是经济利润,即净利润与自有资本的比值。该利润率比值越高,市场绩效越差。其次,建立Tobit模型考察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行为的作用关系,同时分析了市场结构作用于研发行为时多元化的中介作用机制和高管权力的调节作用机制。再者,考察了研发行为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不仅整体考察了研发行为产生的技术进步与市场结构的关系,还分行业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结构的影响。最后,分析研发行为带来的技术进步对行业市场绩效的影响,用门限回归模型验证了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发现存在市场结构门限效应。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如下所述:(1)将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纳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分析范式。我国轻工行业的市场结构的竞争程度正向影响企业研发投入,市场结构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多元化中介作用机制中,企业的多元化程度会随着市场结构垄断性的增强而增加,研发投入强度随着企业多元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少。市场结构作用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的高管权力调节作用机制中,高管权力越大,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对研发投入强度的促进作用越大。(2)构建了“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的完整分析框架。不仅分析了市场结构对市场行为中研发投入的影响,还分析了技术进步对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影响。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会随着市场垄断程度的增强而降低。轻工行业技术进步率增加时,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增加,但不排除行业差异。技术进步率提高会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市场占有率甚至垄断地位。市场结构的垄断程度较高时,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绩效的作用是负向且显着的。通过构建非线性模型发现了单一市场结构门限值。当市场结构HHI指数大于0.146时,技术进步表征的研发行为使利润率表征的市场绩效较差。(3)全面衡量了轻工企业的市场结构、研发行为与市场绩效。轻工行业涉及广泛,论文采用18个细分行业2007~2018年轻工上市企业的相关数据全面的考察了轻工行业的市场结构、研发行为与市场绩效。对把握我国轻工业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我国轻工业研发投入强度不高,技术进步率对轻工业生产率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轻工企业在现有技术的应用、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企业的管理水平方面仍有提升的空间。我国轻工业整体的HHI指数在统计年份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垄断性最高,其次为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塑料制品业的竞争性最强,其次为专用设备制造业。轻工行业利润率水平存在差异,酒、饮料和精茶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的利润率水平领先,其市场绩效水平较低。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自行车、助动车及非公路休闲车制造业等行业利润率都低于轻工业平均利润率,有较高的市场绩效水平。综上所述,本文构建了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完整分析框架。在三者的作用机制中,既存在相关变量的中介和调节机制,也存在由于行业、市场结构特点不同导致的相关作用机制的差异。最后,本文为中国轻工业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政府要营造鼓励、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创新的良好环境,妥善处理反垄断与保护创新的协同发展关系;轻工企业应通过研发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以企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适度开展多元化经营、积极完善公司治理机制,助力中国轻工业创新驱动发展。

王圣君[5](2021)在《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由于国内创新资源相对有限,设立海外研发中心成为跨国企业提升母公司创新能力以应对全球化挑战的重要战略工具。然而作为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国企业普遍面临着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国际化经验欠缺等问题,海外研发投资能否提升我国跨国企业母公司创新绩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要议题。加强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可以科学引导我国跨国企业合理构造研发知识网络,提高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国际战略地位。本研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深度与广度两个维度,整合网络嵌入理论、资源观以及制度观等理论基础,分析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并由浅入深的探讨三个研究主题:(1)海外研发投资的不同组合结构——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2)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匹配关系是否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差异化影响;(3)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的条件组态如何对母公司创新绩效产生影响。通过深入剖析海外研发投资不同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匹配效应以及组态效应,有利于完善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投资逆向学习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深入理论分析与大量实证检验,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在此基础上提出母国市场扩张型、母国能力提升型、海外市场扩张型以及全球资源融通型四种创新能力提升路径及其演进过程,为后发跨国企业突破低端技术锁定提供了可能的路径选择和相应的政策建议。具体来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阐明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及其实现条件。从组合结构层面将海外研发投资水平分成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两个维度,探讨不同维度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影响;进一步将企业动态能力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吸收能力与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1)海外研发深度倒U型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海外研发广度正向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2)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3)适应能力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倒U型关系调节作用不显着;但显着正向调节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间正向关系。第二,评估了不同维度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匹配状态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化效果及其实现条件。结合多项式回归和响应面分析技术,本研究对比了不同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差异,识别母公司创新绩效最大化的海外研发组合结构;进一步将国有股权和外资股权作为关键调节变量,深入考察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表明:(1)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不匹配状态;(2)高匹配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低匹配状态;(3)不匹配状态下,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状态下母公司创新绩效高于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状态;(4)不同股权结构对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匹配与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关系产生不同的调节作用:国有股权反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外资股权正向调节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间的匹配关系。第三,解析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企业内部资源的不同条件组态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影响路径。基于定性比较方法(QCA),本研究考察了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吸收能力、组织冗余以及国际化经验多重情境因素对母公司创新绩效的协同影响。实证结果表明:(1)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提升是必要的前因条件,其他因素为非必要条件;(2)识别出四种有效提升海外研发母公司创新绩效的模式。本研究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在海外研发—创新绩效关系研究中引入组合结构维度,有助于深入理解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海外研发与创新绩效间关系。其次,率先检验了海外研发深度与海外研发广度匹配关系影响母公司创新绩效的作用机制,推进了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维度的研究。最后,将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多重企业资源因素同时纳入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中,探索新兴经济体后发跨国企业获取较高创新绩效的具体路径和复杂情景,揭开研发国际化逆向学习的黑箱。

郑月龙,秦国静[6](2021)在《政府补贴对产业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文中认为结合共性技术研发过程,提出了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概念框架,借鉴Stackelberg主从博弈思想,本文构建了共性技术供给及后续商业开发承担企业、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和政府三方博弈模型,考虑企业在产业中不同的主导地位,研究政府不同补贴对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应谨慎同时提供两类补贴;当共性技术研发努力成本较高时,政府应优先使用研发努力补贴;当市场收益实现承担企业占主导地位,研发努力成本较低时政府应优先选择使用单位成本补贴;无论是否处于主导地位,企业技术水平对政府补贴相关参数均有较大影响,政府制定补贴政策时须给予充分考虑。研究结论为政府补贴政策制定及共性技术研发实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韩影[7](2020)在《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文中提出随着第二届进博会的成功召开,进口又一次成为了中国经济的热点词,通过扩大进口助力供给端是供给侧结构性革新的重要方法,扩大进口会给中国经济和科技带来怎样的影响是当下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已有不少学者就这一问题展开了研究。现如今中国的发展迈入了新的征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取决于技术的发展,创新才是带动发展的最强动力,在科技强国战略背景下,扩大进口对产业技术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带着这样的疑问本文从医疗器械行业入手,研究了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首先在产品生命周期等基础理论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进口影响研发的作用机制,从技术进步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两个角度入手剖析了进口对研发的作用路径。接着分析了中国进口和研发的现状,着重分析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在此基础上选取医疗器械行业为切入口,以进口渗透率为核心变量,利用医疗器械行业20家A股上市企业2009-2018年数据,结合三种计量模型分析了进口竞争对研发投入的影响。最后,整理出分析结果给出合理化意见。进口政策的改革是我国贸易改革的重点,理清进口竞争对研发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将贸易政策和科研政策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向科技大国的目标迈进。本文由五章内容构成,第一章介绍本次的研究背景、阐述研究意义、创新点及不足之处。第二章分为两部分,首先对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基础理论进行介绍,其次对核心变量的重要文献进行了梳理。第三章重点分析了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的作用机制,深度分析了进口竞争对创新资源配置的作用机制,还分析了影响二者作用机制的其他因素,最后介绍了全国的进口及研发情况,更进一步的介绍了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研发情况,以医疗器械行业为抓手进行深入分析。第四章从实证角度对进口竞争和研发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首先估算了模型中的重要变量——全要素生产率,接着构造基础回归模型和考虑了异质性因素的模型,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差异性影响。第七章是结论与政策建议。总结了本次的研究结果并在结果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政策方面建议。通过研究本文得出了以下主要结论:1、完善进口政策。在坚持“出口与进口并重”基本对外国策的基础上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上继续进行改革,引导进出口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2、调整进口结构,对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企业实行不同政策,加大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比例。3、构建完善创新机制,提高研发能力,助力企业实现二次创新。4、对生产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企业实施不同政策。

孙文竹[8](2020)在《异质性同侪效应对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文中研究表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更加需要创新驱动。创新能力已经逐渐成为地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高新技术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企业作为全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来抓,取得了数量上的爆发式增长。但是,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尤其是研发投入明显不足,严重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亟需深入探究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的原因,找到影响企业研发决策的关键因素,从而有的放矢地促进高企加大研发创新。本文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将同侪效应引入到企业研发决策研究中,突破了传统的从企业自身的财务特征出发,主要研究公司所有权特征、所属技术领域、行业、地区等因素对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同时分别探究了不同性质同侪企业的市场行为对本群体内企业研发决策行为的影响。首先,根据研发创新相关理论,以研发投入作为企业研发决策的重要衡量指标。在泰勒、格兰诺维特等经济学家提出的行为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把同侪企业行为作为影响因素,扩展企业研发决策的传统经济学分析视角。其次,从行业、地区、所有制性质、技术领域等方面对当前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进行现状分析;然后根据不同定义把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组,分别检验异质性同侪效应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行为的影响。最后以促进正向同群效应,避免负面同群效应为目的,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为促进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创新以及政府相关技术创新政策、措施的制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研究主要结论表明:公司研发决策不仅受其自身特征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影响,也与同侪公司研发行为紧密相关。其中,按照行业分组的高企研发支出受到同行企业的显着正向影响;按照地区分组的河北省高新企业在研发行为上也存在显着同侪效应,相同地区的高企由于地理位置的邻近性,研发投入之间有正相关关系;以所有制性质划分的群体中由于企业的寻租行为挤占了研发经费,因此同侪效应为负;相同技术领域间的企业通过参与活动,加强信息交流,会在研发决策上参考同侪企业。实证结果表明技术领域群组间有正向同侪效应。

李浩[9](2019)在《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制造业)的实证分析》文中认为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对高技术企业支持力度,高技术企业已成为构建我国创新发展体系的重要环节。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技术企业的市场环境充满了不可预测性和未知风险,大量企业采取加快提升自身技术能力来积极应对挑战,不少高技术企业选择了技术多元化策略。尽管学术界近20年来持续关注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问题,但研究结论仍未达成一致:一些学者实证验证了技术多元化促进了企业绩效的提升,少部分学者实证检验发现技术多元化负向影响企业绩效,还有其他学者研究认为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本文认为上述研究结论未达成一致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的发展状态。学者们统一将企业经营状况进行简单化处理,没有考虑企业是否处于“穷困”状态、业务经营是否处于良性发展阶段。二是将技术多元化作为整体变量研究,缺乏分析不同结构的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从知识关联角度来看,技术多元化可以划分为相关技术多元化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两种类型。企业实施技术多元化过程中,不仅要增强核心技术相关联领域的能力(即实施相关技术多元化),也要探究非核心技术领域(即实施非相关技术多元化),而不同结构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借鉴前人研究基础上,本研究从财务困境、企业决策者心理期望以及“穷困”状态持续性等三个角度,将处于“穷困”状态的高技术企业划分为财务穷困状态企业、期望落差状态企业以及组织下滑状态企业等三种类型“穷困”状态企业。按照三种类型“穷困”企业界定和测度标准,结合中国国家统计局印发的《关于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分类(2017)的通知》,从3616家国内全部A股上市企业中严格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三种“穷困”类型高技术企业(制造业)。通过分析样本企业技术多元化状况发现,2012-2016年间三种“穷困”类型高技术企业(制造业)中超过91.5%的企业实施了技术多元化。本文实证研究表明:(1)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呈现非线性关系。当企业处于财务穷困状态和组织下滑状态时,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呈现负相关,当企业处于期望落差状态时,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呈现正U型关系。这与前期学者研究认为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存在正相关、负相关或者倒U型关系的结论不同。(2)相关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呈现部分非线性关系。当企业处于期望落差状态时,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呈现正U型关系;当企业处于组织下滑状态、财务穷困状态时,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不显着。(3)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呈现负向关系。无论企业处于财务穷困状态、期望落差状态、组织下滑状态,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都呈现负相关。(4)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在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之间发挥着部分正向调节作用。对处于财务穷困状态、组织下滑状态的企业,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对处于期望落差状态企业,企业核心技术能力调节作用不显着。(5)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在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之间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对处于财务穷困状态、期望落差状态、组织下滑状态企业,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都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6)对于同类“穷困”企业,在影响关系相同前提下,采取不同技术多元化方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不同。具体而言,对处于财务穷困状态和组织下滑状态的企业,技术多元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都与企业绩效负相关;但在提升相同水平的前提下,实施技术多元化企业绩效降低的幅度要小于实施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企业绩效降低的幅度。对处于期望落差状态的企业,技术多元化、相关技术多元化都与企业绩效呈现正U型关系;但在到达正U型拐点之前,在提升相同水平的前提下,实施技术多元化企业绩效降低的幅度要比相关技术多元化企业少;在到达拐点以后,在提升相同水平的前提下,实施技术多元化企业绩效提升的幅度要比相关技术多元化企业少。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为客观全面反映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本研究打破了以往大多数研究以“财务困境”来单一界定企业“穷困”的假设,还从决策者心理期望感受和企业“穷困”状态持续性角度出发,将处于期望落差以及组织下滑等状态的“穷困”企业也纳入到本文研究所指“穷困”状态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探索丰富了前期关于“穷困”企业范畴,也为学者后续研究“穷困”状态企业提供理论借鉴。二是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着力探讨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影响关系,填补了当前文献在此方面的缺失。现有大量文献在企业“正常”经营状态下,分析技术多元化对企业的财务绩效的影响效应,尚未有文献从“穷困”状态下开展相关研究。同时,本研究认为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产生众多分歧,就是因为前期研究均假定企业始终处于恒定状态下而开展的相关研究所导致,故本文主要从财务穷困状态企业、期望落差状态企业以及组织下滑状态企业等三类“穷困”状态企业入手研究,拟进一步丰富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研究结论;并以文中“穷困”状态企业为研究对象,将前期关于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关系分歧结论进行统一。三是进一步研究相关技术多元化、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三种类型“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影响关系,拟进一步丰富相关技术多元化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研究情境。探索性将企业核心技术能力、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作为调节变量,开展核心技术能力、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对技术多元化与三种类型“穷困”状态企业绩效的调节作用研究,以期为国内A股上市且处于三种“穷困”状态的高技术企业(制造业)开展技术多元化提供理论借鉴。

李慧聪,汪敏达,张庆芝[10](2019)在《研发背景高管、职业成长路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研究》文中提出高管的研发经历对高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和成长性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研究多基于高阶理论从塑造了高管风险偏好和价值取向的角度解释从业经历对企业行为和绩效的作用,对高管决策过程的分析并未考虑客观影响因素,高管研发经历对企业成长性的内在影响机制有待明确,不同职业成长路径下的研发背景高管,其行为和影响的差异尚未厘清。以2009年至2016年中国沪深两市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为样本,基于高阶理论和高管社会资本理论,采用面板数据回归的方法,检验研发背景高管对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分析由高校或科研院所跨界转型和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这两种职业成长路径在上述关系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研发背景高管能够促进高技术企业成长,提升研发投入规模和研发投入效率是其施加上述影响的重要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出身高校或科研院所和一直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这两种职业成长路径的影响存在显着差异,出身高校或科研院所的高管对技术更为执着,甚至呈现出创新偏执,在企业从事技术开发工作的高管表现为创新偏好,更倾向于通过适度研发提升企业成长性。在理论层面,将高管背景拓展到研发背景,丰富了高阶理论的研究,并深化了对职业成长路径的认识,提供了研发背景高管对企业成长性影响的经验证据;刻画了研发背景高管通过研发活动施加影响的系统作用机制,加深了对研发投入的理解,提供了高管特征作用于资源配置进而影响经济后果的新经验证据。在管理实践层面,高技术企业在预算、考核和高管激励时,应建立研发投入效率与企业成长相挂钩的激励相容制度;在构建高管团队、优化团队结构的过程中,要注重整合不同类型高管的决策偏好,发挥高管团队合力;国有企业在治理实践中应继续发挥不同机构的制衡作用,持续提升高管决策的全面性和科学化水平。

二、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育(论文提纲范文)

(1)异质性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脉络与演进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理论基础与经验证据
三、研究脉络
    (一)企业研发投资的决定机制
    (二)异质性企业研发活动的优化选择
    (三)企业研发行为决策的动态变化机制
    (四)企业研发行为与企业其他生产和经营决策的相互影响
    (五)企业研发行为的发展路径
    (六)小结
四、演进逻辑
五、结论

(3)产品市场竞争与知识溢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基于多维空间邻近的实证识别(论文提纲范文)

一、 引言
二、 理论分析
三、 识别两种效应:多维空间邻近与潜在影响池的测算
    (一) 多维空间邻近
    (二) 测算潜在影响池
        1. 测算知识资本
        2. 测算技术溢出池
        3. 测算地理溢出池
        4. 测算市场竞争池
四、 研究设计
    (一) 计量模型
    (二) 变量选取与数据
        1. 变量选取
        2. 数据说明
五、 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 基准回归
    (二) 稳健性检验
        1. 内生性问题分析
        2. 其他稳健性检验
六、 扩展分析
    (一) 按企业是否属于高技术行业的分组回归
    (二) 按企业是否属于国有企业的分组回归
    (三) 按企业地域差异的分组回归
七、 结论与启示

(4)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市场结构对研发行为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2 研发行为对市场结构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3 研发行为对市场绩效作用关系的研究动态
        1.2.4 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思路
    1.4 创新点
2 相关基础理论分析
    2.1 基于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
        2.1.1 “S-C-P”理论框架
        2.1.2 企业策略性行为理论
    2.2 基于内生增长理论和技术创新理论的分析
        2.2.1 内生增长理论
        2.2.2 技术创新理论
    2.3 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的分析
        2.3.1 委托代理理论
        2.3.2 公司治理理论
    2.4 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分析
3 轻工企业研发行为、市场结构与市场绩效的测度
    3.1 研发行为测度
        3.1.1 研发行为测度方法
        3.1.2 轻工企业研发行为测度
    3.2 市场结构测度
        3.2.1 市场结构测度方法
        3.2.2 轻工行业市场结构测度
    3.3 市场绩效测度
        3.3.1 市场绩效测度方法
        3.3.2 轻工行业市场绩效测度
    3.4 本章小结
4 市场结构对企业研发投入作用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假设
        4.1.2 变量定义
        4.1.3 模型设定
    4.2 样本与数据说明
        4.2.1 样本说明
        4.2.2 数据来源
    4.3 描述统计
        4.3.1 变量描述统计
        4.3.2 高管权利变量描述统计
    4.4 相关性分析
    4.5 回归结果分析
        4.5.1 市场结构对研发投入的影响
        4.5.2 多元化在市场结构与研发投入间的中介作用
        4.5.3 高管权力在市场结构与研发投入间的调节作用
        4.5.4 稳健性检验
    4.6 本章小结
5 企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作用的实证分析
    5.1 研究设计
        5.1.1 研究假设
        5.1.2 变量定义
        5.1.3 模型设定
    5.2 样本与数据说明
        5.2.1 样本说明
        5.2.2 数据说明
    5.3 描述统计
        5.3.1 变量描述统计
        5.3.2 按是否为重污染行业对比分析
    5.4 相关性分析
    5.5 回归结果分析
        5.5.1 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2 非重污染与重污染行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3 不同行业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结构的影响
        5.5.4 稳健性检验
    5.6 本章小结
6 市场结构门限特征下技术进步率对市场绩效作用的实证分析
    6.1 研究设计
        6.1.1 研究假设
        6.1.2 变量定义
        6.1.3 模型设定
    6.2 样本与数据说明
    6.3 描述统计
    6.4 相关分析
    6.5 门限模型估计结果
    6.6 本章小结
7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课题与参编教材

(5)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问题与意义
        1.2.1 研究问题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目标与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交易成本理论
        2.1.2 资源基础观
        2.1.3 知识基础观
        2.1.4 制度理论
        2.1.5 网络嵌入理论
        2.1.6 理论基础小结
    2.2 海外研发投资研究综述
        2.2.1 海外研发概念界定
        2.2.2 海外研发投资动机及动态演进
        2.2.3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及测量指标
        2.2.4 海外研发组织形式及演进路径
    2.3 创新绩效研究综述
        2.3.1 创新绩效概念界定
        2.3.2 创新绩效测算指标
    2.4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2.4.1 海外研发投资影响创新绩效机理研究
        2.4.2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实证研究
        2.4.3 海外研发投资与创新绩效关系调节效应研究
    2.5 研究评述与小结
第3章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与组合结构
    3.1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现状
        3.1.1 海外研发投资时间进程
        3.1.2 海外研发投资规模
        3.1.3 海外研发投资行业分布
        3.1.4 海外研发投资国别地区分布
        3.1.5 海外研发投资国内区域分布
        3.1.6 海外研发投资主体发展变化
        3.1.7 现状评述与小结
    3.2 我国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
        3.2.1.1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2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1.3 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1.4 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 海外研发投资组合结构布局演进
        3.2.2.1 萌芽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2 起步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低
        3.2.2.3 发展阶段:海外研发深度低—海外研发广度高
        3.2.2.4 成熟阶段:海外研发深度高—海外研发广度高
        3.2.3 理论评述与小结
第四章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4.1 引言
    4.2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4.2.1 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1 海外研发深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1.2 海外研发广度与母公司创新绩效
        4.2.2 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
        4.2.2.1 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2.2.2 适应能力的调节作用
    4.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4.3.1 研究样本与数据
        4.3.2 变量定义与测量
        4.3.3 研究方法与模型
    4.4 实证结果与分析
        4.4.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4.4.2 回归结果分析
        4.4.3 稳健性检验
        4.4.4 内生性检验
    4.5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匹配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5.1 引言
    5.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5.2.1 海外研发深度-海外研发广度及其匹配情况
        5.2.2 股权结构的调节作用
    5.3 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5.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5.3.2 指标选择与变量定义
        5.3.3 模型设定与分析技术
    5.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5.4.1 描述性统计
        5.4.2 回归结果分析
        5.4.3 稳健性检验
        5.4.4 内生性检验
    5.5 研究结论和讨论
第六章 组态视角下海外研发组合结构与母公司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6.1 引言
    6.2 理论基础与研究框架
        6.2.1 海外研发投资水平
        6.2.2 组织学习能力
        6.2.3 异质性资源
        6.2.4 国际化经验
        6.2.5 理论框架小结
    6.3 研究方法与样本
        6.3.1 研究方法
        6.3.2 数据来源
        6.3.3 变量定义
    6.4 实证分析
        6.4.1 变量赋值
        6.4.2 必要性分析
        6.4.3 充分性分析
        6.4.4 稳健性检验
    6.5 研究结论与讨论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管理启示
        7.2.1 企业层面管理启示
        7.2.2 政府层面管理启示
    7.3 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6)政府补贴对产业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文献回顾
2问题与模型
    2.1问题描述
    2.2基本假设与建模
3模型求解与分析
    3.1模型均衡解
        3.1.1企业S主导模型
        3.1.2企业R主导模型
    3.2模型分析
        3.2.1最优补贴
        3.2.2最优可持续研发努力水平
        3.2.3最优收益
    3.3技术水平分析
        3.3.1技术水平对政府补贴参数设置和补贴分配比例的影响
        3.3.2技术水平对可持续研发努力的影响
        3.3.3技术水平对共性技术研发收益的影响
        3.3.4其他参数的影响
4结论与启示
附录1:模型求解
    1.1情景1(SB)
    1.2情景2(SC)
    1.3情景3(SI)
    1.4情景4(RB)
    1.5情景5(RC)
    1.6情景6(RI)
附录2:命题证明
    2.1命题1证明
    2.2命题2证明
    2.3命题3证明
    2.4命题4证明
    2.5命题5证明

(7)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文章结构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概念界定
        2.1.2 相关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进口竞争的文献综述
        2.2.2 研发投入的文献综述
        2.2.3 进口竞争与研发投入关系的文献综述
        2.2.4 小结
第3章 进口竞争影响企业研发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
    3.1 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创新行为的作用机制分析
        3.1.1 进口竞争对研发行为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
        3.1.2 进一步分析—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分析
        3.1.3 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发挥作用的影响因素
    3.2 我国进口竞争对研发行为的作用研究
        3.2.1 我国进口贸易现状
        3.2.2 我国研发现状
        3.2.3 小结
    3.3 高新技术产业进口与研发现状分析: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
        3.3.1 高新技术产业特征
        3.3.2 医疗器械行业特征
第4章 进口竞争影响企业研发的实证研究——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
    4.1 全要素生产率估计
        4.1.1 数据选取
        4.1.2 方法选择及模型设定
        4.1.3 回归结果
    4.2 进口竞争与企业研发投入回归分析
        4.2.1 模型设定
        4.2.2 样本数据描述
        4.2.3 实证分析
第5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8)异质性同侪效应对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1.1 现实背景
        1.1.2 理论背景
    1.2 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1.4.1 研发投入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1.4.2 关于企业研发决策影响因素的研究
        1.4.3 关于同侪效应及对企业决策的影响研究
    1.5 创新点及不足
        1.5.1 本文创新点
        1.5.2 研究不足之处
2 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同侪
        2.1.2 同侪效应
        2.1.3 异质性同侪效应
        2.1.4 企业研发决策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2.2.1 企业创新理论
        2.2.2 行为经济学理论
        2.2.3 格兰诺维特理论
3 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现状分析
    3.1 河北省高企研发投入现状
        3.1.1 高新技术企业的人力资本投入
        3.1.2 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
    3.2 河北省高企研发产出现状
        3.2.1 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成果
        3.2.2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
    3.3 河北省高企研发存在的问题
        3.3.1 高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有待增加
        3.3.2 高企研发人员数量和学历有待提升
        3.3.3 高企创新产出水平有待提升
4 异质性同侪效应对河北省高企研发决策影响的实证研究
    4.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4.2 变量定义与模型设定
        4.2.1 变量定义
        4.2.2 描述性统计
        4.2.3 模型设定
    4.3 基本回归检验
    4.4 异质性同侪效应的检验
        4.4.1 地区群组的同侪效应检验
        4.4.2 所有制类型群组的同侪效应检验
        4.4.3 技术领域群组的同侪效应检验
    4.5 稳健性检验
5 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总结
        5.1.1 河北省高企研发投入水平提升
        5.1.2 高企发展仍然存在短板
        5.1.3 异质性群体间存在研发同侪效应
    5.2 相关政策建议
        5.2.1 重视社团组织平台作用,促进本地同侪群体交流合作
        5.2.2 鼓励企业参会参展,增进与异地同侪群体互动交流
        5.2.3 加强产业集群式建设,实现地理邻近的集聚效应
        5.2.4 加强政策公平性和透明度,降低同侪企业的寻租成本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9)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制造业)的实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框架
    1.3 “穷困”状态企业界定及分类
        1.3.1 “穷困”状态企业界定
        1.3.2 分类一:财务穷困状态企业
        1.3.3 分类二:期望落差状态企业
        1.3.4 分类三:组织下滑状态企业
    1.4 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1.4.1 研究意义
        1.4.2 研究目的
    1.5 研究方法及章节安排
        1.5.1 研究方法
        1.5.2 章节安排
    1.6 研究难点和创新点
        1.6.1 研究难点
        1.6.2 研究创新点
第2章 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
    2.1 理论基础
        2.1.1 资源基础理论
        2.1.2 企业知识基础理论
        2.1.3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1.4 演化经济学理论
    2.2 文献综述
        2.2.1 技术多元化概念及测度
        2.2.2 技术多元化的动因
        2.2.3 技术多元化模式划分及测度
        2.2.4 技术多元化与企业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
        2.2.5 核心技术能力研究综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3.1 分类一:关于财务穷困状态企业研究假设
        3.1.1 技术多元化与财务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1.2 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财务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1.3 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调节效应
        3.1.4 产权保护力度的调节效应
    3.2 分类二:关于期望落差状态企业研究假设
        3.2.1 技术多元化与期望落差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2.2 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期望落差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2.3 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调节效应
        3.2.4 产权保护力度的调节效应
    3.3 分类三:关于组织下滑状态企业研究假设
        3.3.1 技术多元化与组织下滑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3.2 相关和非相关技术多元化与组织下滑状态企业绩效关系
        3.3.3 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调节效应
        3.3.4 产权保护力度的调节效应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研究样本选择与研究设计
    4.1 三类研究样本选择与技术多元化特征分析
        4.1.1 财务穷困状态企业
        4.1.2 期望落差状态企业
        4.1.3 组织下滑状态企业
        4.1.4 三类“穷困”状态企业技术多元化特征分析总结
    4.2 研究变量
        4.2.1 因变量
        4.2.2 自变量
        4.2.3 调节变量
        4.2.4 控制变量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分析与研究发现
    5.1 分类一:关于财务穷困状态企业实证分析
        5.1.1 研究模型
        5.1.2 数据来源
        5.1.3 描述性分析
        5.1.4 回归分析
        5.1.5 内生性再检验
        5.1.6 稳健性检验
        5.1.7 小结
    5.2 分类二:关于期望落差状态企业实证分析
        5.2.1 研究模型
        5.2.2 数据来源
        5.2.3 描述性分析
        5.2.4 回归分析
        5.2.5 内生性再检验
        5.2.6 稳健性检验
        5.2.7 小结
    5.3 分类三:关于组织下滑状态企业实证分析
        5.3.1 研究模型
        5.3.2 数据来源
        5.3.3 描述性分析
        5.3.4 回归分析
        5.3.5 内生性再检验
        5.3.6 稳健性检验
        5.3.7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1.1 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结论
        6.1.2 研究结论讨论
    6.2 管理启示
    6.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10)研发背景高管、职业成长路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相关研究评述
    1.1高管职能背景与企业绩效
    1.2高管职业成长路径及其影响
    1.3高管研发背景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性
2理论分析和研究假设
    2.1理论框架构建
    2.2研发背景高管对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的影响
    2.3研发背景高管对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的作用机制
        2.3.1研发背景高管与研发投入规模
        2.3.2研发背景高管与研发投入效率
3研究设计
    3.1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3.2主要变量
        3.2.1被解释变量
        3.2.2解释变量
        3.2.3控制变量
    3.3研究方法
4实证分析
    4.1描述性统计
    4.2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4.4稳健性检验
5结论

四、高技术企业的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育(论文参考文献)

  • [1]异质性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脉络与演进逻辑[J]. 汤二子. 华东经济管理, 2021(11)
  • [2]江苏省激励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的财税政策研究[D]. 齐雨楠. 辽宁大学, 2021
  • [3]产品市场竞争与知识溢出如何影响企业研发?——基于多维空间邻近的实证识别[J]. 庞瑞芝,涂心语,严晓玲. 产业经济研究, 2021(02)
  • [4]轻工企业研发行为与市场结构、市场绩效的作用机制研究[D]. 秦亚敏. 陕西科技大学, 2021(01)
  • [5]海外研发组合结构对母公司创新绩效影响研究[D]. 王圣君. 东华大学, 2021(01)
  • [6]政府补贴对产业共性技术可持续研发行为的影响研究[J]. 郑月龙,秦国静.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21(03)
  • [7]进口竞争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研究 ——以医疗器械行业为例[D]. 韩影. 山东大学, 2020(10)
  • [8]异质性同侪效应对企业研发决策的影响研究 ——以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为例[D]. 孙文竹. 河北经贸大学, 2020(07)
  • [9]技术多元化与“穷困”状态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基于A股上市高技术企业(制造业)的实证分析[D]. 李浩. 中央财经大学, 2019(01)
  • [10]研发背景高管、职业成长路径与高技术企业成长性研究[J]. 李慧聪,汪敏达,张庆芝. 管理科学, 2019(05)

标签:;  ;  ;  ;  ;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行为与技术能力培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