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

论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

一、谈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论文文献综述)

安丽媛[1](2021)在《民族学校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特点研究 ——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文中指出化学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构建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良好的化学认知结构,可以帮助学生积极的同化本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搭建与其他学科的学习平台。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并对其进行优化,这对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意义。《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是学生初次开始接触微观世界的起点,能否很好的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对整个初三化学以及以后的学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选取特定的知识领域,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内容,对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进行探查,以期为义务教育化学教学中如何重视学生良好化学认知结构的建构提出相应的建议。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流程图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展开研究。通过文献分析,对“化学认知结构”、“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认知结构”、“物质构成的奥秘”这几方面进行综述。然后运用流程图法,对青海省某州民族中学初三学生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领域中的认知结构进行探查,绘制出被测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的流程图,总结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特点。最后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探究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对被试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变量以及内容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大部分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有待优化,不同学生的化学认知结构存在较显着的差异;家庭、学校和学生个性特征均对学生化学认知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大部分学生在“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其知识的广度、丰富度、整合度较低,错误描述较多,信息提取速率较慢而且多使用定义、描述等较为低级的信息处理策略;多数学生在学习“相对原子质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元素”这部分内容中存在困难;大部分学生机械记忆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较强。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父母需加强与学校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2)教师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地区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适当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培养;(3)学生要端正学习化学的态度,激发起正确的学习动机,需要培养对化学的学习兴趣,需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化学学习方法以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杨雨竹[2](2020)在《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文中指出化学陈述性知识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中占比大,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基础。民族地区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在学情分析上,只是基于教师的已有经验,没有考虑学生已有的学科知识或生活经验;在新知识的讲授上,只是直接呈现教材内容,没有考虑知识的学科逻辑性;在教学策略上,大多采用讲授式教学,现代教学用具、实验室仅是摆设。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没有逻辑,导致学生学习的知识之间是孤立的,学生对知识点之间难以建立相关的联系、遗忘快。学生对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掌握只停留在短期的、表面的记忆水平,没有形成科学的化学学习方法,不能对知识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加工、无法将所学知识进行迁移与实际应用、分析和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较差。随着教学的进行,学生的学习负担越来越重,学习很努力但效果却不佳,学习兴趣逐渐下降,化学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学习也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如何促进民族地区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十分重要。本研究从广义知识分类的角度切入,构建基于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教学,立足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在充分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新知识内部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运用高阶思维循序渐进地将知识不断深度加工使其系统化,促进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形成逻辑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通过教学逻辑的构建,既要保证陈述性知识的完整性,又要包含陈述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形成一个既稳定又灵活的系统化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同时,也为民族地区化学教师的教学提供参考。首先,在教学准备阶段,为教师理清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思路,在一定程度上指导课堂教学框架的形成;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提醒教师遵循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逻辑进行教学活动,避免课堂教学逻辑混乱的情况出现;最后,化学教师可以参照研究构建的教学逻辑进行课后反思,从而深层次提升专业素养。本研究的内容具体如下:第一:提出问题。利用CNKI、万方、维普、Web of science等中外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搜集相关期刊文献并结合图书馆相关书籍,对所收集的资料和内容进行筛选研究,从理论层面分析现有研究的现状和不足。通过对30名民族地区化学骨干教师进行主题为“中学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现状”的访谈,从实践层面了解民族地区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问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定研究内容,制定研究方案。第二:文献综述。梳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内涵、学习阶段、表征方式及教学策略等,明确教学逻辑的内涵、要素和研究方法,了解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现状,并从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为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构建提供理论支撑;第三:基于文献综述,进行民族地区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理论构建。首先,研究确定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逻辑:学科逻辑、认知逻辑和教的逻辑。接下来,从理论上分别构建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逻辑。(1)学科逻辑:研究将化学陈述性知识分为化学事实性知识、化学概念性知识和化学原理性知识三类,基于不同类别分别构建了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科逻辑。(2)认知逻辑:学生在学习化学陈述性知识时所经历的一系列诸如引起注意、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的转换、巩固迁移的认知过程,这些过程具有一些共通的原理,这些共通的原理结合学生学习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内部条件,就是化学陈述性知识的一般认知逻辑。同时,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偏好和风格,研究分析了民族地区学生群体因学习风格所形成的特殊的认知规律。(3)教的逻辑:包括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步骤、具体的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顺序的思路和线索,前者依据化学陈述性知识的学习阶段、认知过程和外部教学条件而构建,后者以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为对象。第四: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实践应用。具体化的教学逻辑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且以具体的内容和学生为对象。因此,研究选取人教版必修1化学第四章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以云南某民族地区学生为教学对象。将基于研究构建的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教学设计和常规教学设计应用到成绩无显着性差异的两个班级进行准实验研究。在教学实践结束后,以纸笔测验分析学生在不同的教学中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差异,以访谈了解不同的教学对学生认知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其对逻辑式教学的看法和建议,以证明研究构建的教学逻辑应用于中学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过对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研究所构建的逻辑式教学有利于民族地区学生知识的掌握,且优秀率显着上升;(2)研究所构建的逻辑式教学有利于民族地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能够优化学生对化学陈述性知识的认知顺序,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结构的广度、丰富度和信息检索率,有助于学生使用描述和比较对比、情境推理的信息处理策略。(3)民族地区教师认为化学陈述性知识的逻辑式教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同时实施逻辑式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均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本研究进行了总结,并结合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设性意见,以期能为民族地区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指导。

魏乃瑾[3](2019)在《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认知结构的测查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建设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关键在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起教师教学的基础,其中,学科知识必然是教师专业知识的核心要素之一,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和意义。学科知识以合理的方式储存在教师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因此,本研究基于教师专业发展,通过词语联想法和树状图,对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的学科认知结构进行测查,从学科知识的层次性和丰富度的角度分析被试者的认知结构现状,以高中化学教师的性别、学历、任教学校类型、毕业院校为变量因素,探究可能会影响高中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显着性因素,为完善和丰富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及化学师范生的认知结构提供切实可行的建议。本研究选取特定领域内“原子结构”的学科知识,对40名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40名化学师范生的认知结构现状进行测查,研究结果显示:(1)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在“原子结构”的学科知识领域中,对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电子云、基态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这七个关键词的含义及其相互关联的层次性把握准确,对剩余三个关键词轨道、能级、量子数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则较为模糊;化学师范生对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这五个关键词的含义及其关系理解到位,对于剩余五个关键词电子云、轨道、能级、量子数、基态中性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则的含义及其关联关系的理解较为模糊。(2)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对关键词的理解趋向于学科化、专业化,联想的词语基本在化学领域内;化学师范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倾向于形象化与学术化之间,联想的词语大多来源于高中化学教材范围内。高中化学教师联想词语总数高于化学师范生,因此,高中化学教师对学科认知结构的理解在层次性和丰富度方面优于化学师范生。(3)高中化学教师的联想词总数在教龄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即教师的教龄越长,词语联想总数越大。其联想词总数在性别、学历、任教学校类型、毕业院校方面不存在显着性差异。有关对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现状的实证研究尚未在西宁市区进行,本研究为完善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的认知结构,为促使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刘晓利[4](2016)在《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初探》文中认为传统教学中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引导。导学式将引导与自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合作能力。本文主要阐述了导学式教学法的内涵、小学数学导学式的教学原则以及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的有效策略。

刘梦行[5](2016)在《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教育改革的兴起,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师范教育更加重教师实践知识、轻本体性学科知识,忽略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水平对其专业化成长的深远影响;选择《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如下两点崭新的尝试:一、面向学生,为其寻求最优学习路径,在促进学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的同时,把学习主体还给学生。二、通过需求分析,以学生学习现状为起点,“理解”在这一学习进程中既是学习的手段、也是学习的目的。研究旨在通过建构化学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模型,引发学习者对学科内容知识的关注,摆脱制约师范生专业化发展的这一桎梏;促进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水平的提升。引导师范生体验理解性学习范式,为终身学习奠基。期望这一面向学习者的学习设计,为师范教育的非正式学习提供参考。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调查法、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以大二年级的化学教育专业63名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水平现状调查结果为依据,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及师范生的角色特点,我们提出了促进化学师范生SMK理解性学习的学习设计模型,以参与“未来教师团队”的25名师范生为研究对象,付诸实践。最后通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对学习设计模型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验证。得出以下初步结论:1.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现状调查结论化学师范生的学科知识信念存在较大差异,多数持有系统主义的学科知识信念,只有较少的持有浅层的建构主义信念。具体知识的信念虽然远远优于化学情意类的信念,但是对化学知识的元认知信念却没有同步发展。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水平超越单点结构水平,处于较为零散的多点结构水平或局域性的关联结构水平,而只有较少一部分学生能够实现自如解决问题的拓展抽象结构水平。只有极少数化学师范生能够在学科内容知识的层与层之间建立横向或纵向联系而形成网络化的化学知识结构。化学师范生的微观表征能力差异明显,很多不能将宏观世界的知识观念用于微观世界。表明师范生对化学相关概念、事实、原理的理解还处在记忆、浅层理解阶段。2.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模型的实践结论案例学习,能够激发化学师范生对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性学习的心向,审视自身知识理解层面的断层,树立理解性的学习观念。合作学习,能够整合学习资源,激发思维碰撞,拓展知识脉络,引发深层思考促进知识重组,习得理解性的学习路径。实验设计学习,在学科实验实践中,优化自身的学科内容知识的结构,加深对知识结构、研究方法的理解。问题解决学习,在真实情境中,学以致用,体会化学与生活之间的有机联系,整合提升对化学学科内容知识的理解水平。3.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测评结论(1)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与总体各项指标均值比较都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学习设计的预期效果在教学设计的定量检测中并不明显。(2)实验组与对照组从教学设计的各维度数据分析可发现:本学习设计在内容选取维度的作用效果良好,在教学设计分析维度效果不佳,在教学过程维度及教学设计整体评价维度有一定的效果,但仍需改进。(3)半结构化访谈表明:师范生逐渐开始重视化学学科内容知识的本体性作用,本研究中的学习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其专业课的学习意识。同时对化学知识信念、化学学习过程的元认知都有较积极的影响。

丛萍[6](2015)在《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教材为例》文中认为在2次参与威海市初中化学学业考试命题之后,认真分析其特点,重新审视我区的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发现复习中眉毛胡子一把抓,老师们尽心尽力地教但教学效果不佳。如何找到思路清晰、低耗高效的复习方式?如何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内大幅提升学生的复习效果?在结合我区实际情况和学习别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确立了我区初四化学复习研究课题——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研究。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教和学两个视角提出研究问题。第二部分对复习课的研究现状、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教学策略进行文献综述。第三部分阐述本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第四部分提出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第五部分实施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教学实践研究。第六部分对本研究结果进行讨论和展望。本研究的主要研究方法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和教学实验法。通过文献研究复习课的研究现状、认知结构构建的研究现状;研究之初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兴趣、学习方法以及学生的认知结构现状,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学情的一手资料,研究之后再次用此问卷调查学生通过实验教学之后发生了哪些变化;通过教学实验改进复习策略。本研究着眼于我区初四化学教学实际,以复习课为载体,有3位老师参与研究,实验学生共计176人。通过研究,找出适合我区实际情况的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有(1)熟悉整套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构成和组织方式;(2)宏观规划复习内容和复习顺序;(3)设计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复习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4)充分发挥综合模拟试题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认知结构构建。在研究过程中,教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高,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实验教师的养成了认真分析学情的好习惯,依据学情和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实验研究更是增强了实验教师的实证意识。因此,本研究确实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在实验研究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独立构建认知结构,既具有趣味性又具有挑战性。正是在一次次具有创造性的完成认知结构构建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和潜力被激发出来,所以自信心增强,学习习惯得到改进,学习效率和成绩的提高是必然的。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复习研究能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复习效果,但是对于基础特别差的学生教学效果不明显。

罗凌霞[7](2014)在《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教学建议》文中指出人文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把可持续发展理论作为构建高中地理课程的核心论题,加上近年高考人文地理的考查比重上升,都说明了人文地理在中学地理中的地位上升。而高中人文地理表面上难度不大,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获得的人文地理知识往往是零碎的或不完整的,所以构建人文地理知识框架和认知结构都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在研究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两个结论:一,高中生在人文地理认知结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学生普遍认知结构不完整,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上存在很大的思维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普遍缺乏有效的沟通;二,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的影响因素很多,如年级、性别和学习程度,但是最为根本的还是高中人文地理知识本身的特征所带来的影响。其次,为形成良好的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必须向学生呈现经过组织的有一定层次的人文地理知识结构,所以本文对高中人文地理的知识结构进行了尝试性的整理,而且为了更深入认识人文地理知识的特点,对人文地理知识进行了分类。最后,阐述了人文地理认知结构构建的一般过程和所遵循的教学原则,即问题性原则、差异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教学建议,即利用多种方法,激活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实现知识结构化,初步构建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运用思维导图,强化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

袁坤[8](2014)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设计的实践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新课程提倡教学“以问题为中心”,而课堂教学本身就是问题解决的认知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线索,以探究为基础,设计出围绕课堂主线的问题组,能够激发学生不断思考,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能动性的主体活动。问题组的设计在化学学科中的实施,不仅仅使学生掌握知识,得出规律,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知识建构能力,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本篇论文共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从学生思维习惯形成的需要、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策略的需要、化学学科特点的要求、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四个方面阐述了本研究的必要性。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从问题、问题设计、问题组设计三个角度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综述,提出研究方向。第三部分是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从这三个角度对高中化学问题组设计进行了简要分析。第四部分是研究的理论基础。分析了问题组设计的理论支撑——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问题教学理论三大理论。第五部分是高中化学“问题组”的设计研究。针对“问题组”的涵义、“问题组”的类型及其价值、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时机结合教学实例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总结。第六部分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案例分析。列举了四个教学案例,进行问题组的设计,充分阐释设计意图。第七部分是教学实验研究。通过教学实验和学生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总结教学实践的主要过程及实验结果。第八部分是反思与展望。对本次研究发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对今后努力的方向进行展望。

王晓捷[9](2011)在《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文中研究说明为解决学生有机化学的学习困难,更好地开展化学教学,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已有化学认知结构。现有的对认知结构的研究,它们往往使用一种研究方法,这样得到的结论不能全面地反映学生的认知结构。本文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共同实施的复合式研究法,望在有机化学部分得出被试群体的化学认知结构特点,从而针对性地提出化学教学策略,望能够指导中学化学教学,提升学生群体的有机化学认知结构。本文通过传统测试、调查(有机化学认知结构“概念图”构建的调查)和个案访谈相互结合的方法,来窥探被试群体在有机化学部分的认知结构特点。通过对收集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学优组、学困组学生在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知识“量”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第二,被试群体“有机化学认知结构”中的上下级关系联系密切、层次性分明,但缺乏同级间的联系,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第三,被试群体在陈述性知识方面掌握良好;基本掌握了程序性知识,但未达到自动化调用的程度;学生已拥有了一定的策略性知识,但其策略性知识体系不完善、结构不优化。通过对学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研究,笔者提出了优化被试群体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第一,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注重因材施教;第二,突出化学思想方法,重视整体性教学;第三,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变式教学;第四,使用“自我提问法”,优化自我监控。

邢丽娟[10](2011)在《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现状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文中提出教师专业化已成为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化学教师在这样的背景下同样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化学教师必须立足于化学专业,践行终身学习的思想,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拓宽学术视野,改变教学策略,优化认知结构,努力提高化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化学教师的认知结构是储存于化学教师头脑中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能力结构。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优化是化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本研究采用树状图(tree construction)和词语联想法(word association)两种方法对化学教师的学科认知结构进行诊断和测量,从这个角度研究化学教师的认知结构发展水平,为将来优化化学教师的认知结构的研究奠定基础。本研究选取特定的知识领域——“原子结构”为内容,对51名职前化学教师(免费师范生)、44名初中化学教师、58名高中化学教师在“原子结构”这一认知领域中的认知结构发展现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高中化学教师和职前化学教师(免费师范生)对“原子结构”认知领域中的十个核心概念理解到位,并对他们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把握准确;而初中化学教师仅对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以及电子五个关键词之间的关系清晰明了,剩余五个关键词轨道、电子云、能级、量子数以及基态原子排布规则的关系则较为模糊不清。2.初中化学教师对抽象概念的理解明显倾向于生活化和形象化,联想的词语许多来自生活中的实例;而高中化学教师认知水平更加专业化和学术化,所联想词语大多数局限在化学领域内;职前化学教师(免费师范生)的认知能力处于二者之间。3.高中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丰富程度明显高于初中教师和职前化学教师(免费师范生)三者中初中教师的联想词语总数最低。4.高中化学教师的联想总数在学历和最终毕业学校两方面存在显着性差异。教师学历越高,词语联想总数越大;教育部直属师范大校毕业的教师认知结构丰富度高于非教育部直属师范大校的教师。在教龄、地区和性别上不存在显着性差异。5.初中化学教师的联想总数在性别、地区、教龄、学历及最终毕业学校上均不存在显着性差异。初中化学男教师的联想总数略高于女教师,而高中化学女教师的联想丰富度高于男教师;不论是高中化学教师还是初中化学教师,关中地区教师的认知水平最佳;教龄在11-15年的初中化学教师词语联想数目最少,相反教龄在11-15年的高中化学教师联想总数反而最大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1)以化学教师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测评该群体认知结构的发展现状。(2)在测查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方法上采用了树状图和词语联想法,从而更加客观地、科学地反映出教师的认知结构图,能够观察到教师在建构化学认知结构中细微过程。(3)本研究以“原子结构”为切入点,可以从微观角度非常深入地研究教师在“原子结构”‘这一认知领域中认知结构是如何构建的。

二、谈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谈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论文提纲范文)

(1)民族学校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特点研究 ——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1.1.2 对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研究的不足
        1.1.3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的重要性
    1.2 研究现状
        1.2.1 关于化学认知结构国内外研究
        1.2.2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学生认知结构的研究
        1.2.3 关于“物质构成的奥秘”的研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意义
        1.4.1 理论意义
        1.4.2 实践意义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认知结构测量研究基础
    2.1 核心概念
        2.1.1 认知结构
        2.1.2 化学认知结构
    2.2 认知结构测量的理论基础
        2.2.1 皮亚杰的认知图式理论
        2.2.2 双重编码理论
        2.2.3 知识表征的符号-网络模型
    2.3 认知结构测量的方法
    2.4 “物质构成的奥秘”内容体系
        2.4.1 本单元教科书内容分析
        2.4.2 本单元课标要求
        2.4.3 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
第三章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质构成的奥秘”认知结构特点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过程
    3.4 流程图法信度检验
    3.5 认知结构流程图绘制
        3.5.1 A同学流程图的绘制过程
        3.5.2 B同学流程图的绘制过程
        3.5.3 C同学流程图的绘制过程
    3.6 调查结果分析
        3.6.1 认知结构变量分析
        3.6.2 信息处理策略分析
        3.6.3 相关性分析
        3.6.4 被测群体认知结构内容分析
    3.7 结论
第四章 影响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物质构成的奥秘”认知结构因素分析
    4.1 访谈分析
        4.1.1 教师访谈分析
        4.1.2 学生访谈分析
    4.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4.2.1 家庭方面
        4.2.2 学校方面
        4.2.3 学生个性特征方面
    4.3 建议
        4.3.1 对家庭的建议
        4.3.2 对学校的建议
        4.3.3 对学生个人的建议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5.1 研究结论
    5.2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1 少数民族地区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附录2 学生访谈提纲
附录3 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分子和原子》教学设计
附录5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附录6 《元素》教学设计
致谢

(2)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1.1.2 基于民族地区的现状调查
        1.1.3 认知心理学的发展需要
        1.1.4 教学逻辑——有效课堂教学的内隐特征
    1.2 研究内容与意义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2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民族地区
        2.1.2 化学陈述性知识
        2.1.3 教学逻辑
    2.2 陈述性知识的研究
        2.2.1 陈述性知识的理论研究
        2.2.2 陈述性知识的实践研究
    2.3 教学逻辑的研究
        2.3.1 教学逻辑的理论研究
        2.3.2 教学逻辑的实践研究
    2.4 民族地区理科教育的研究
        2.4.1 民族地区理科学生学习现状
        2.4.2 民族地区理科教师教学现状
    2.5 认知结构的研究
        2.5.1 认知结构的内涵
        2.5.2 认知结构的测量方法
3 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理论构建
    3.1 理论基础
        3.1.1 认知主义学习观
        3.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3.1.3 先行组织者学习理论
        3.1.4 双重编码理论
        3.1.5 脑科学研究理论
    3.2 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理论构建
        3.2.1 “学科逻辑”的理论构建
        3.2.2 “认知逻辑”的理论构建
        3.2.3 “教的逻辑”的理论构建
4 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实践构建与应用研究
    4.1 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实践构建
        4.1.1 “学科逻辑”的实践构建
        4.1.2 “认知逻辑”的实践构建
        4.1.3 “教的逻辑”的实践构建
    4.2 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应用研究
        4.2.1 研究目的
        4.2.2 逻辑式教学设计
        4.2.3 常规教学设计
        4.2.4 研究工具
        4.2.5 研究结果分析
5 研究总结
    5.1 研究成果
    5.2 研究建议
    5.3 研究反思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步骤”认可度调查问卷
    附录2 化学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步骤
    附录3 《氨硝酸硫酸》前测题
    附录4 实验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5 对照班教学设计案例
    附录6 《氨硝酸硫酸》后测题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加课题一览表

(3)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认知结构的测查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1.5.1 国外研究现状
        1.5.2 国内研究现状
第2章 教师“认知结构”测查的理论基础
    2.1 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理论
    2.2 激活扩散模型
第3章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的测查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3.1 研究实施
        3.1.1 被试
        3.1.2 测查工具
        3.1.3 测查过程
    3.2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测查结果与分析
        3.2.1 对“原子结构”基本概念的梳理
        3.2.2 “词语联想法”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3.2.3 “树状图”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3.2.4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的因素分析
    3.3 讨论
        3.3.1 高中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的测查分析
        3.3.2 影响高中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的因素分析
第4章 化学师范生学科“认知结构”的测查研究
    4.1 研究实施
        4.1.1 被试
        4.1.2 测查工具
        4.1.3 测查过程
    4.2 化学师范生学科“认知结构”测查结果与分析
        4.2.1 “词语联想法”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4.2.2 “树状图”的测查结果与分析
    4.3 讨论
        4.3.1 化学师范生学科“认知结构”的测查分析
        4.3.2 化学师范生的访谈分析
第5章 结论、反思和建议
    5.1 结论
    5.2 反思
    5.3 建议
        5.3.1 对高中化学教师的建议
        5.3.2 对化学师范生的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1
附录2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5)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课题的提出
    1.1 研究背景
        1.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
        1.1.2 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需求
        1.1.3 改变化学师范生学习现状的需求
        1.1.4 新手教师突破成长瓶颈的需求
    1.2 研究内容
    1.3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3.1 关于教师学科内容知识的研究
        1.3.2 关于理解性学习的研究
        1.3.3 对学习设计的提倡
        1.3.4 过往研究中尚待完善或拓展的问题
    1.4 研究的目标、意义及方法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意义
        1.4.3 研究方法
    1.5 论文架构
2 课题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化学学科内容知识的界定及其内涵
        2.1.1 已有研究对学科内容知识的分类
        2.1.2 已有研究对学科知识信念的定性及分类
        2.1.3 本研究对化学学科内容知识的分类及界定
    2.2 理解性学习的界定及其内涵
        2.2.1 何为理解性学习
        2.2.2 理解性学习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2.3 学习设计的界定及其内涵
        2.3.1 何为学习设计
        2.3.2 学习设计的展开基础
        2.3.4 学习设计模型的一般要素
        2.3.5 学习设计与课程设计、教学设计的区别与联系
3 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设计模型的建构
    3.1 学习设计模型的建构基础
        3.1.1 学科特点
        3.1.2 师范生特点
        3.1.3 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现状调查
    3.2 学习设计模型的建构
        3.2.1 学习设计模型的内部线索
        3.2.2 学习设计模型的建构
        3.2.3 学习设计模型的阶段性学习模式及预期目标
4 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的学习设计模型的实践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时间
    4.3 样本选择
    4.4 研究变量
    4.5 促进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的模式及案例
        4.5.1 基于案例的学习模式及案例
        4.5.2 基于合作的学习模式及案例
        4.5.3 基于实验设计的学习模式及案例
        4.5.4 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及案例
5 学习设计实践结果的测量与评价
    5.1 教学设计检测
        5.1.1 评价指标的设定
        5.1.2 测量结果
        5.1.3 结果分析
    5.2 半结构化访谈调查
        5.2.1 访谈目的
        5.2.2 访谈对象
        5.2.3 访谈时间
        5.2.4 访谈方式
        5.2.5 访谈提纲
        5.2.6 访谈记录节选
        5.2.7 访谈结论
6 研究结论及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一:《化学师范生学科信念诊断卷》
附录二:《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水平诊断卷》
附录三:《化学师范生学科知识结构化水平诊断卷》
附录四:《化学师范生化学学科方法检测卷》
附录五:《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水平诊断卷》题目层级分布
附录六:微观表征模型的测量与评价
附录七:微观表征评价维度示例表
附录八:师范生制作生活中的化学平衡海报展示
致谢

(6)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教材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2 文献综述
    2.1 对复习课的教学研究
        2.1.1 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定研究
        2.1.2 复习课的教学策略研究
        2.1.3 复习课的教学模式研究
    2.2 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教学策略研究
3 研究的目的、任务和方法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任务
    3.3 研究方法
        3.3.1 文献研究法
        3.3.2 问卷调查法
        3.3.3 教学实验法
4 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4.1 化学认知结构的含义
    4.2 化学知识结构与化学认知结构的区别与联系
        4.2.1 化学知识结构与化学认知结构的区别
        (1)内涵不同
        (2)完整程度不同
        4.2.2 化学知识结构与化学认知结构的联系
        (1)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2)二者的相似度越大,认知结构的完整性越高
    4.3 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教学的意义
        4.3.1 符合化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4.3.2 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果
        4.3.3 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4 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4.4.1 分析整套初中化学教材的内容构成和组织方式
        4.4.2 宏观规划复习内容和复习顺序
        4.4.3 设计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构建的复习过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4.4.4 充分发挥综合模拟试题的导向引领作用,促进认知结构构建
5 实施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教学实践研究
    5.1 研究目的
    5.2 样本的选择
    5.3 研究过程
        5.3.1 研究前测——初中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5.3.2 教学实践研究
        (1)整套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构成和组织方式分析
        (2)复习内容和复习顺序
        (3)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进行认知结构构建
        (4)命制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综合模拟试题
    5.4 研究结果
        5.4.1 学生的发展与变化
        (1)学生学习成绩统计分析
        (2)研究后测——初中学生化学认知结构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5.4.2 教师专业化发展成绩统计
6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教学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目标及意义
        (一) 研究目标
        (二) 研究意义
    四、研究方法与思路
        (一) 研究方法
        (二) 研究思路
第二章 地理认知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 早期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 系统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三) 拓展化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二、地理认知结构的涵义和特征
        (一) 地理认知结构的基本涵义
        (二) 地理认知结构的主要特征
        (三) 地理认知结构与地理知识结构的区别和联系
第三章 高中生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特征的调查与分析
    一、调查方案
        (一) 调查的目的
        (二) 调查的对象
        (三) 调查的方法与内容
    二、调查过程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 高中生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特征分析
        (二) 影响高中生人文地理认知结构构建的因素分析
第四章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结构的分析
    一、高中人文地理总体知识结构
    二、高中人文地理各部分知识结构分析
        (一) 《人口的变化》的知识结构
        (二) 《城市与城市化》的知识结构
        (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结构
        (四) 《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结构
        (五)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的知识结构
        (六)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知识结构
    三、高中人文地理知识分类
        (一) 高中人文地理陈述性知识
        (二) 高中人文地理程序性知识
        (三) 高中人文地理策略性知识
第五章 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构建的一般过程和教学建议
    一、构建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一般过程
    二、构建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教学原则
        (一) 问题性原则
        (二) 差异性原则
        (三) 系统性原则
    三、构建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教学建议
        (一) 利用多种方法,激活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
        (二) 实现知识结构化,初步构建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
        (三) 运用思维导图,强化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
第六章 结论
    一、主要结论
    二、主要创新点
    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8)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设计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问题的提出
    1.1 学生思维习惯形成的需要
    1.2 教师专业成长、改进教学策略的需要
    1.3 化学学科特点的要求
    1.4 新课程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问题的研究综述
        2.1.1 什么是问题
        2.1.2 问题的分类
        2.1.3 问题的功能
    2.2 关于问题设计的研究综述
        2.2.1 问题设计的原则
        2.2.2 问题设计的策略
    2.3 关于问题链、问题组设计的研究综述
        2.3.1 问题链的设计
        2.3.2 问题组的设计
3 研究的目的、思路和方法
    3.1 研究的目的
    3.2 研究的思路
    3.3 研究的方法
4 研究的理论基础
    4.1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4.2 建构主义理论
    4.3 问题教学理论
5 高中化学“问题组”的设计研究
    5.1 “问题组”的涵义
        5.1.1 “问题组”是围绕一个核心内容的设计
        5.1.2 “问题组”是核心内容的提升和拓展的设计
    5.2 “问题组”的类型及其价值
        5.2.1 导入性问题组
        5.2.2 探究性问题组
        5.2.3 诊断性问题组
        5.2.4 迁移性问题组
        5.2.5 弹性化问题组
        5.2.6 总结性问题组
    5.3 高中化学“问题组”设计的原则
        5.3.1 问题组的设计要注意有效性
        5.3.2 问题组的设计要注意连续性
        5.3.3 问题组的设计要注意层次性
        5.3.4 问题组的设计要注意开放性
    5.4 高中化学“问题组”设计的时机
        5.4.1 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时设计
        5.4.2 在暴露学生思考过程时设计
        5.4.3 在引导学生辨析争论时设计
6 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案例分析
    6.1 案例一:煤的干馏苯
    6.2 案例二:离子反应
    6.3 案例三:化学反应速率
    6.4 案例四:化学键
7 教学实验研究
    7.1 教学实验过程
    7.2 实验结果
8 反思与展望
    8.1 反思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学生调查问卷
致谢

(9)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1. 文献综述
2. 理论基础
    2.1 认知结构
    2.2 化学认知结构
    2.3 化学认知结构的特点
    2.4 合理化学认知结构的主要特征
    2.5 知识的分类
        2.5.1 陈述性知识
        2.5.2 程序性知识
        2.5.3 策略性知识
    2.6 化学知识结构与化学认知结构
    2.7 认知结构的测量与诊断方法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对象
    3.3 研究方法
    3.4 研究工具
    3.5 研究内容
    3.6 研究过程
4. 研究结果分析
    4.1 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4.2 有机化学认知结构调查分析
    4.3 个案研究材料分析
    4.4 研究结果报告
5. 优化学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教学策略
    5.1 了解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注重因材施教
    5.2 突出化学思想方法,重视整体性教学
    5.3 创设问题情境,深化变式教学
    5.4 使用"自我提问法",优化自我监控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北京市某中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附录2 有机化学认知结构调查材料
    附录3 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自制网络型概念图1
    附录5 学生自制网络型概念图2
    附录6 学生自制特殊型概念图
    附录7 学生自制表格型型概念图
    附录8 学生自制层级型概念图
致谢

(10)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现状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提出问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第2章 教师认知结构测量的理论基础
    2.1 关于认知结构
        2.1.1 认知结构的含义
        2.1.2 认知结构的特性
    2.2 认知结构测量的理论基础
        2.2.1 认知结构测量的心理学理论基础
        2.2.2 认知结构测量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2.3 认知结构测量的方法
        2.3.1 词语联想法(Word Associations)
        2.3.2 树状图(Tree Construction)
第3章 职前化学教师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3.1 研究目的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
    3.4 测量工具
        3.4.1 测量问卷的设计
        3.4.2 测量问卷的实施过程
        3.4.3 调查结果的初步整理
    3.5 结果与分析
        3.5.1 "原子结构"树状图分析
        3.5.2 "原子结构"词语联想辐射图分析
    3.6 讨论
第4章 在职化学教师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4.1 研究目的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对象
    4.4 测量工具
    4.5 结果与分析
        4.5.1 面向初中化学教师的认知结构诊断
        4.5.2 面向高中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诊断
    4.6 讨论
        4.6.1 初中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诊断分析
        4.6.2 高中化学教师认知结构的诊断分析
结论、反思与建议
    1.结论
    2.反思
    3.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问卷调查 (在职化学教师问卷)
    问卷调查 (职前化学教师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四、谈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论文参考文献)

  • [1]民族学校初中生化学认知结构特点研究 ——以“物质构成的奥秘”为例[D]. 安丽媛. 青海师范大学, 2021
  • [2]化学陈述性知识教学逻辑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以云南民族地区为例[D]. 杨雨竹. 西南大学, 2020(01)
  • [3]西宁市高中化学教师和化学师范生认知结构的测查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D]. 魏乃瑾. 青海师范大学, 2019(02)
  • [4]小学数学导学式教学初探[J]. 刘晓利. 数学大世界(上旬), 2016(12)
  • [5]化学师范生学科内容知识理解性学习设计研究[D]. 刘梦行. 广西师范大学, 2016(02)
  • [6]促进认知结构构建的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研究 ——以鲁教版五四制初中化学教材为例[D]. 丛萍. 山东师范大学, 2015(09)
  • [7]高中人文地理认知结构的构建和教学建议[D]. 罗凌霞. 福建师范大学, 2014(03)
  • [8]高中化学教学中问题组设计的实践研究[D]. 袁坤. 山东师范大学, 2014(08)
  • [9]高中生有机化学认知结构的测查与分析[D]. 王晓捷. 首都师范大学, 2011(12)
  • [10]化学教师学科认知结构发展水平现状研究 ——以“原子结构”为例[D]. 邢丽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11(10)

标签:;  ;  ;  ;  ;  

论认知结构与数学能力的提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