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

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

一、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郑凯[1](2021)在《“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市场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是整个世界社会主义思想史上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从20世纪30年代至90年代进行的一系列市场社会主义的理论探索与改革实践,都是在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不断演变而成的各种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模式,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进程具有重要的历史参考价值和现实启示意义。在上世纪所有东欧国家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中,“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地位和理论价值,而且在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的经济改革历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1968年春,在捷克斯洛伐克兴起的“布拉格之春”经济改革实践运动,是由当时担任捷共中央经济改革委员会主席的奥塔·锡克设计的“社会主义计划性市场经济理论”作为理论指导和实践方案,通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实行国民经济的宏观收入分配计划,希望改变国内经济萎靡、停滞不前的消极状态,试图彻底挣脱僵化的苏联模式中沉重的形式主义枷锁和高度集权的指令性计划体制牢笼,为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发展探寻另一条适合本国实际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然而,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和客观条件的制约,以及国内外局势的不稳定等因素,这场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极具影响力和突破性的经济改革实践,最终被苏联政府联合其他华约国家的军事武装力量彻底镇压和扼杀了,不得不以失败告终。尽管“布拉格之春”的失败已成历史,但是“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中蕴含的先进性思想和突破性进步也是不可抹去的事实。尤其是锡克主张的在市场机制基础上制定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宏观收入分配计划,以及他着重强调的企业自主管理的独立性等核心内容,相比“兰格模式”和其他市场社会主义理论模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和研究价值。实际上,究其根本原因来说,“锡克模式”的历史局限除了理论本身的不足之外,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当时的捷克斯洛伐克仍然无法彻底摆脱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的两极世界格局下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各种束缚,即使仅仅是在经济领域的改革措施,都会由于苏联政府当局的极度敏感将其扭曲为政治变革的倾向,在这种政治高压下实现经济改革的创新突破几乎为不可能,只能更加放大和凸显出“锡克模式”潜在的乌托邦性质和理想主义色彩。本文通过对“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系统研究,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进程,试图为新时代下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和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远景目标所面临的改革发展难题,提供一些值得借鉴的理论价值和现实启发。具体来看,全文一共包含六个章节的内容。第1章是绪论部分,简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思路、创新之处与不足。其中,着重从宏观角度介绍了国内外专家和学者对“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现状,因为大量阅读相关文献和着作,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来说是尤为关键的必要前提。第2章主要回顾了“锡克模式”形成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在阐述“锡克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时,首先是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状况作了简要概述,然后指出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失败是促使国内经济亟需改革的主要原因,由此引出捷共进行“布拉格之春”经济改革运动的必要性和前因后果。在追溯“锡克模式”的思想渊源时,主要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价格理论、再生产理论和按劳分配理论,以及“兰格模式”中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社会主义中央计划模拟竞争市场和按劳分配为主体与社会分红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第3章则重点论述“锡克模式”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其中,主要内容包括:从生产和投资的信息化与利益化、反对垄断利润的剥削和制定自由竞争的价格三个方面论述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机制;从宏观平衡与微观平衡的区别、生产的可靠性预测和分配的约束性计划三个方面具体分析国民经济的宏观分配计划;从主要表现在生产和投资的决策权以及经营利润的支配权阐述社会主义企业的独立性。而本质特征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利益矛盾需要市场机制调节;计划、市场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第三条道路”。第4章是通过对比分析的方法,辨析“兰格模式”与“锡克模式”之间的共性与不同,并进一步阐释“锡克模式”相对于“兰格模式”来说具备的进步与完善之处。其中,共性之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公有制为前提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的有效配置;改革措施的制定均涉及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而不同之处则体现在:中央计划职能范畴的认识、市场价格形成的看法以及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范畴的观点上的不同。通过对比之后发现,“锡克模式”是对“兰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主要体现在锡克不仅提倡“资本中立化”的劳动联合体和主张宏观分配计划下的市场机制,还主张应消除国家的绝对垄断来确保制定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第5章是客观地评析“锡克模式”所体现出的理论价值、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首先,“锡克模式”的理论价值主要包括: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传统观点具有重要突破;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道路。其次,“锡克模式”的时代进步意义在于:有利于革除苏联僵化模式的弊端;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有益于实现激进式改革向渐进式改革的平稳过渡。第三,“锡克模式”的历史局限性则表现在:苏联模式主导下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与政治高压;忽略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实质关系;经济改革运动的发起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第6章的内容意在总结“锡克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重要启示。首先,应注重权衡中央计划管理和市场机制作用的优势与弊端。不仅要严厉抵制政府权力绝对化、集中化和垄断化的腐败现象,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还要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其次,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开拓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必须加快建设更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坚持和平与发展前提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独特优势。第三,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要正确看待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在共享发展理念的视角下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马秀贞[2](2021)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形式与路径》文中研究表明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有两个层次:一是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更好结合的形式——完善的市场(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二是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更好结合的形式——不完善的市场+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是成熟的市场经济模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一是要推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使市场更有效;二要深化政府职能改革,使政府更有为;三是矫正和弥补政府失灵。

张玉柱[3](2020)在《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监管体制经历了数次变革,在市场监管的专业性与协调性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完善,以适应市场日趋复杂化的局面。进入21世纪以后,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然而不断出现的诸如食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安全责任事故等事件,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也给市场监管带来了严峻挑战。总体而言,我国的市场监管尚存在一定不足。加快市场监管职能转变、深化市场监管改革,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是推进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推动部门职能转变、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关键环节。2008年以后,全国各地展开了对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探索,形成了不同的市场监管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改革的问题。随着国家大部制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级政府都把市场监管改革作为大部制改革的探索和实践,江苏省从2014年开始在县区级范围内试点推行市场监管机构的成立,整合原工商、质监和食药监的职能。灌云县在2015年7月也成立了综合性市场监管部门—灌云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随着商事制度改革的深化,基层市场监管部门既要承担商改重任,又面临自身监管体制改革,这些改革促使目前的市场监管体系发生转变。新的机构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给企业带来便利,为政府减负的同时,监管过程中还存在不彻底、不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通过对国内外市场监督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整理叙述;随后通过对我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发展沿革进行学习,全面理解改革的目的、意义;然后结合先前的研究与自己的实践观察对灌云县市场监管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一方面了解市场监管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成效,另一方面也了解目前基层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之后,对了解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一个系统的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实际情况展开调查研究;最后,提出进一步提升县级市场监管效能的相应对策。

凌伟志[4](2020)在《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完善政府市场监管职能,严格市场监管。”市场监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在助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作为政府市场监管职能的重要履行者,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充分开展职能履行工作是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市场监管要求的关键举措,但是其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备、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相对欠缺以及市场监督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等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开展,因而对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展开研究,期望通过优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构成、深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强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队伍建设以及构建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等措施,逐步解决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相应问题,从而顺利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维模式,将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国内外对于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此次主题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思路等;第二章为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阐释并对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内在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第三章选取湖南省S县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相应实证分析;第四章提出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对策建议。本文以期通过相应的实证分析并借助理论指导,对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题展开研究,在探索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当前我国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难点问题的相应对策。希望通过此文的研究,能够切实理顺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工作,减少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过程中面临的障碍,以实现我国县级市场经营平稳有序,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宁夏风[5](2020)在《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市场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时代,由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成为阻碍我国社会发展的关键,并存在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体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竞技体育作为体育界的先行者,其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关系到整个体育系统的发展。解决竞技体育发展可持续发展问题,实质上是加快竞技体育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变,发挥市场作用,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发展。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方法,结合新时代背景,将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再在“市场供求理论”、“经济人”理论基础上,围绕运动员和体育赛事为核心,从供求、竞争、价格三要素的角度对竞技体育市场机制进行深入分析,探究市场机制如何解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以新时代“人的需求”为导向、运动员和体育赛事为核心展开研究,提出如何充分发挥市场作用,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具体方案和建议。通过对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市场机制在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得出: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竞技体育单一的管理模式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市场机制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市场机制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中运用不充分;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漏洞;权责分明的“双轨制”运行模式在短期内能发挥有效作用;使市场在竞技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实现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从而提出几点具体有效的建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关系、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竞技体育建设积极性、构建权责分明的“双轨制”竞技体育过渡发展模式以及建立较完善的运动员价格补偿机制,等等,目的是完善市场机制、使市场充分发挥其作用,从而促进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实现体育强国梦。

许亚枫[6](2020)在《机构改革背景下泗洪县市场监管问题研究》文中提出近年来,我国不断对国家政府机构和职能设置进行探索和改革。2018年2月28日,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自此全国自上而下的市场监管系统改革的序幕正式拉开。对基层市场监管问题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当前基层市场监管的现状,把握机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同时能够有助于提出深化我国基层市场监管体制改革和加强基层部门市场监管的针对性措施。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样本,对当前市场监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问题的原因以及进一步完善的对策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通过调查,对泗洪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部门机构、职能整合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同时也对目前市场监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归纳起来主要存在监管职能分工不明确、执法人员队伍建设不足、社会监督不充分、制度保障不足等问题,并从队伍建设、制度和环境等三个角度对发现的问题加以原因剖析。针对存在的问题,在借鉴美国、英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市场监管方面的先进经验基础上,从完善市场监管部门体制、加强执法队伍的建设、构建市场监管规章制度、加大社会监督渠道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完善泗洪县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加以解决,为更好的推动市场监管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刘志永[7](2020)在《转型期地区经济增长的“双主体”:地方政府与企业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改革开放史就是一部具有鲜明转型期特征的“企业家”发展史。肇始于“农民企业家”的改革开放历程,在证明“企业家”之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国王”的同时,其成长和发挥作用的复杂性也昭示了中国的特殊性——肯定“企业家”作用时并不能忽视政府及其官员作用。至少在地区层面上,单纯从企业家角度根本无法解释“中国奇迹”中地区发展不均衡突出的现象。地区间不均衡原因,站在现实而非理论的角度,与其说是企业家及其精神的禀赋差异,不如说是地方政府与企业家的“耦合”差异所致。更重要的是,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和逐步迈入工业化的后期阶段,转型期所固有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多重转型叠加而来的矛盾日益凸显,如何处理理论上“政府与市场”及其表现在实践上“官员企业家与市场企业家”关系成为了中国在改革“深水区”时期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囿于研究范式,把市场经济看作是抽象的一般的西方经济学显然无法回答这些问题。同时,中国转型期的复杂性为经济学意义上的“政府与市场”关系提供了一个不一样的研究素材。不同于西方经济学,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是把市场经济置于特定社会历史中来进行分析。基于中国特色治理结构和社会主义初级历史阶段,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也由此在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在实践层面上特别在地区层面如何“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实践上还不尽清晰,这不仅关系着地区间能否实现均衡发展,更关系着中国经济能否继续前行等重大问题。理论来自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对地区改革实践的观察,本文采用演绎归纳、历史研究和实证分析等方法,在借鉴主流经济学优秀成果的同时,沿着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范式对转型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企业家和政府及其官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转型背景下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双主体”理论框架,分析转型期地区经济增长中的政府(官员)与市场(企业家)的博弈关系,以及“双主体”耦合机制与地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进而提出一些政策及建议。中国“企业家”发展中交织着无处不在的政府“烙印”。循着中国改革脉络,发现实践中政府与企业家关系绝不仅仅是经济关系使然,而是中国治理体系和初级阶段政治、经济和社会等交织关系在改革中的延展,其复杂关系主要在于渐进式改革进程中的地方政府及其官员有了“准市场主体”的地位。在本文提出“社会网络人”假设下,地方官员如同企业家在市场经济中谋取利益一样,为了获取其政治利益和财务利益而具有了“企业家”的属性,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进而和市场企业家一起推动着地区市场化进程和经济增长。“双主体”机制是转型期间地区经济增长中的必然选择。实践表明,在宏观层面上肯定企业家是中国经济增长“主体”的同时,政府及其官员在地区层面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主体”作用。不同于其他相关文献的地方官员“为了增长而竞争”逻辑,本文认为在政治治理体系、地区禀赋结构和“社会网络人”约束下的地方官员的“为了竞争而增长”是“双主体”机制的现实基石。政府(官员)和企业家“耦合”决定着地区经济增长。地区经济增长的路径、速度、绩效和可持续增长等取决于两者的“耦合度”,而且地区间禀赋结构及其演化不同致使着“双主体”耦合及其形式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以地方政府在“耦合”中行为迥异的温州政府和苏南政府为典型性样本和地区科技创新系统动态演化博弈模型,证实了“双主体”模式的有效性以及地方政府在其中的“能动性”作用。同时,本文从中央层面“把激励做对”来保证地方官员“做对的事情”的纵向机制和通过“中间组织”规制地方政府“做对的事情”和“防止做坏事”的横向机制上,提出了“双主体”稳定运行的激励约束机制。“双主体”耦合是一个动态演进过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文化禀赋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相容,政府与市场(官员与企业家)形成各自行为上的充分自觉,催生出遏制政府随意干涉市场或者“越界”的市场力量和克服市场失灵等的规制力量,该模式最终会朝着“政府公共服务性引导+企业家主导型经济”的耦合方式演进。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地区间禀赋结构及其演化的不同会导致地区间在朝着最终模式演进的速度、路径等存在差异,但无论如何,政府的“主体”地位不会消失,转变的只是政府职能——“因时因势因地”与企业家耦合的“能动性”行为。“双主体”下“政府与市场”边界是多维性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意涵不完全在于政府的“大小”或者“强弱”,也不是空泛的“有为”“无为”,更不是僵化的“谁主谁次”“谁动谁从”,而是政府(官员)与市场企业家的“因时因势因地”的动态耦合。因此,地区层面上的政府与市场“边界”是一个动态性多维度的意涵,包含着文化维度下“亲清”政商关系和制度维度下的“法无授权不可为”“法无禁止即可为”政企关系等在内的边界。实现地区经济增长是地区层面“双主体”架构的目的。在“双主体”下从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地区企业家两个维度入手,提出了通过“双主体”耦合实现地区可持续增长的政策及建议。一是政府直接介入地区经济活动的产业政策,认为以“中央定规划、部委出政策、地方来执行、事后看绩效”为特征的“多层级”产业政策体制在工业化起步和成长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进入创新引领阶段时其不适应性凸显,建议在发展重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上从“多层级”向“两层级”体制转变;同时,从地方官员的视角提出了地区产业政策有效性的程序化、组织化和法治化等的边界。二是地方政府间接介入地区经济的企业家政策,在前述分析企业家发挥作用需要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的基础上,从宏观层面的产权保护、市场化进程、政府行为法治化、金融体制改革等制度,中观层面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微观层面的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以及文化层面的“亲清”政商关系、“友好”社会环境和“有效”诚信体系等方面,提出一些具体的政策及建议,以期实现“双主体”下的良好契合关系,进而实现地区的可持续经济增长。

杜文静[8](2020)在《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研究》文中指出由于商事制度改革后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市场主体数量激增,传统的监管方式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发展,无法对信用交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监管和查处。如果监管不及时,市场中就有可能发生失信行为,不利于诚实守信经营者和新的市场主体发展,更会严重阻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要探索新型监管模式,以信用监管为核心,突出信用在市场监管中的主要作用,使信用成为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如何实现有效的信用监管成了研究的重点。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重点分析,本文选取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进行案例分析。通过搜集整理国内外在市场信用监管方面的研究文献,归集学习与市场信用监管有关的资料,并进行分类总结,逐步理清研究思路。以S区市场信用监管为例,通过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访谈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并综合运用政府干预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及有限政府理论,对S区市场信用监管基本情况、具体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找出市场信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及国内上海浦东新区、浙江杭州等地方部门信用监管的优秀经验,为本区市场信用监管提供一定参考。通过实证研究,主要从以下三点提出完善信用监管的措施:一是要完善体制建设。制度是完善信用监管的根本保障,完善制度首先要完善法律体系,再对信用监管制度进行加强构建。二是要加强队伍建设。从队伍的能力、手段及部门协调入手提高队伍的监管水平。三是促进社会共治。监管不是政府部门的“单打独斗”,还需要社会的共同配合。

代向程[9](2020)在《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政府机关要提升自身治理能力,需要以“依法治国”战略为指导来建设法治型机关,更好地发挥法治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市场监管机构改革后,各级市场监督管理局职能不断调整,担负了原工商管理、质监、食药、知识产权监管以及物价执法监管工作。市场监督管理局在职能履行过程中依照相关法律制度,加强权力制约和监督,建设法治型市场监督管理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各级政府机关体制改革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为实现体制改革目标,提高履职能力,需要分析自身法治型机关的建设问题并不断优化。本研究从政府公共管理的角度,探索提出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的对策,对提高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执法水平,更好地促进荣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以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为核心和思考逻辑起点,探究县级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为主要内容。在研究思路上,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归纳整理,对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的实践工作,分析其现有状况和存在问题,进而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所在,最终提出对策以达到以理论指导实践的目的。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为:法治建设能力有待提高、基层依法履行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市场监管行政执法难度较大、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源不足、社会公众参与不足。其产生原因在于法治建设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力度尚不足、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相对缺乏、内部法治建设机制不顺畅、“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环境尚未形成。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对策包括五个方面:第一,市场监管加强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塑造。具体而言,要树立基层法治型机关建设的理念和目标、凸显市场监管法治培训的特色及其针对性,还要通过丰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性。第二,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与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的有效管理,与此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相关重要制度。第三,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和提升执法能力。可以从实现执法资源与执法水平的协力互动、深化市场监管执法的程序和方式改革等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落实。第四,优化内部法治建设机制。可以从提高市场监管执法者素质、以法治素养提升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以及改革执法者的激励机制等三个方面切入,从而实现内部法治建设机制的优化。第五,完善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具体来说,增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和信息的宣传力度,同时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市场监管执法实效,并在政务公开中增强社会监督的力度。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切实解决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问题,同时为其他基层市场监督管理局法治型机关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张凤[10](2020)在《新时期完善徐州市泉山区市场监管的研究》文中指出中国经济社会步入新时期,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到“大部制改革”,市场经济形势日新月异。然而,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整体形势并不乐观,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尤其是近年来接连发生各类食品安全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及扰乱市场秩序行为等,反映着我国传统的政府监管模式特别是市场监管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推进政府“大部制”行政体制改革,使政府从全面管理中解脱出来,变“管理”为“指导”,依靠市场规律“看不见的手”来推动市场自我革新、自我管理,依靠市场手段优胜劣汰。本文以市场监管大部制改革为背景,以泉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研究对象,以市场监管体制改革下基层(主城区)市场监管部门的改革情况、工作开展情况为着眼点,以如何进一步完善市场监管为研究目标,深入探讨目前泉山区市场监管存在哪些问题、原因是什么、怎么去解决。具体来说,本文通过总结泉山区市场监管局市场监管改革的经验和成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首先理论分析,着重对市场和政府的关系理论进行阐述;然后,归纳我国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历程,借鉴国内外市场监管的经验;第三,分析泉山区市场监管局改革过程及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人员现状难题、上级部门事权划分和政府重点工作,并分析问题原因;最后,从“多重手段解决人员紧缺难题”、“信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理顺不同层级市场监管事权”、“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职能运行”四个方面,为完善徐州市泉山区市场监管提出了对策建议。

二、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锡克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与思想渊源
    2.1 “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1.1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状况
        2.1.2 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失败促使国内经济亟需改革
        2.1.3 “布拉格之春”经济改革运动的前因后果
    2.2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的影响
        2.2.1 价格理论
        2.2.2 再生产理论
        2.2.3 按劳分配理论
    2.3 “兰格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借鉴
        2.3.1 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发展模式
        2.3.2 社会主义中央计划模拟竞争市场的经济模式
        2.3.3 按劳分配为主体与社会分红相结合的收入分配制度
第3章 “锡克模式”的主要内容及本质特征
    3.1 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市场机制
        3.1.1 生产和投资的信息化与利益化
        3.1.2 反对垄断利润的剥削
        3.1.3 制定自由竞争的价格
    3.2 国民经济的宏观分配计划
        3.2.1 宏观平衡与微观平衡的区别
        3.2.2 生产的可靠性预测
        3.2.3 分配的约束性计划
    3.3 社会主义企业的独立性
        3.3.1 生产和投资的决策权
        3.3.2 经营利润的支配权
    3.4 “锡克模式”的本质特征
        3.4.1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经济利益矛盾需要市场机制调节
        3.4.2 计划、市场与工人自治相结合的“第三条道路”
第4章 “锡克模式”与“兰格模式”的对比分析
    4.1 “锡克模式”与“兰格模式”的共性
        4.1.1 以公有制为前提的市场社会主义经济模式
        4.1.2 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下资源的有效配置
        4.1.3 改革措施的制定均涉及市场机制的作用问题
    4.2 “锡克模式”与“兰格模式”的不同
        4.2.1 中央计划职能范畴的认识不同
        4.2.2 市场价格形成的看法不同
        4.2.3 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范畴的观点不同
    4.3 “锡克模式”是对“兰格模式”的进一步发展与超越
        4.3.1 提倡“资本中立化”的劳动联合体
        4.3.2 主张宏观分配计划下的市场机制
        4.3.3 制定自由竞争的市场价格应消除国家的绝对垄断
第5章 “锡克模式”的思想评析
    5.1 “锡克模式”的理论价值
        5.1.1 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
        5.1.2 对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传统观点具有重要突破
        5.1.3 为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与道路
    5.2 “锡克模式”的时代进步性
        5.2.1 有利于革除苏联僵化模式的弊端
        5.2.2 有助于摆脱经济危机的阴影
        5.2.3 有益于实现激进式改革向渐进式改革的平稳过渡
    5.3 “锡克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5.3.1 苏联模式主导下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与政治高压
        5.3.2 忽略了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与商品经济的实质关系
        5.3.3 经济改革运动的发起条件和时机尚未成熟
第6章 “锡克模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启示
    6.1 注重权衡中央计划管理和市场机制作用的优势与弊端
        6.1.1 严厉抵制政府权力的绝对化、集中化和垄断化
        6.1.2 进一步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
        6.1.3 正确处理好社会主义制度下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6.2 实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和开拓合作共赢的发展格局
        6.2.1 加快建设更高标准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2.2 坚持和平与发展前提下的世界经济一体化
        6.2.3 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发展的独特优势
    6.3 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制度中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6.3.1 正确看待公平与效率之间矛盾统一的辩证关系
        6.3.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目标
        6.3.3 在共享发展理念的视角下完善社会主义分配制度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2)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形式与路径(论文提纲范文)

一、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内涵
    (一)有效市场的内涵
    (二)有为政府的内涵与深意
        1.有为政府
        2.有为政府与有限政府的联系与区别
        3.有为政府的意蕴
二、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形式
    (一)在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更好结合的形式:完善的市场(有效市场)+有为(有限)政府
    (二)在不完善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更好结合的形式:不完善的市场+有为政府
三、推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路径
    (一)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二)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和服务型政府
    (三)弥补和矫正政府“失灵”

(3)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外研究现状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内容与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6 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我国市场监管体制发展沿革
    2.1 市场监管理论概述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2 政府监管理论
        2.1.3 市场失灵理论
    2.2 我国市场监管体制历史沿革
        2.2.1 地方政府管理阶段
        2.2.2 垂直管理阶段
        2.2.3 机构合并阶段
第3章 灌云县市场监管体制改革的现状
    3.1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简介
        3.1.1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设置
        3.1.2 灌云县市场监管机构主要职责
    3.2 灌云县市场监管改革举措
    3.3 灌云县市场监管改革成效
        3.3.1 商事登记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3.3.2 精准施策助推市场经济主体成长
        3.3.3 整合资源加大品牌战略推进力度
        3.3.4 改革监管理念提升监管执法效果
        3.3.5 整合职能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第4章 灌云县市场监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灌云县市场监管存在问题
        4.1.1 基层执法力量薄弱
        4.1.2 监管职责难落实
        4.1.3 专业执法水平低
        4.1.4 信息化系统滞后
    4.2 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改革带来的组织结构矛盾
        4.2.2 “宽进严管”模式不完善
        4.2.3 监管队伍能力不足
        4.2.4 相关配套不健全
        4.2.5 社会参与度低
第5章 进一步完善县级市场监管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组织架构建设
        5.1.1 强化顶层设计
        5.1.2 厘清内部组织结构
        5.1.3 整合优化资源配置
    5.2 提升市场监管手段
        5.2.1 加大监管执法宣传
        5.2.2 健全企业信用监管制度
        5.2.3 完善市场监管执法体系
        5.2.4 探索分类监管模式
        5.2.5 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
    5.3 加强市场监管队伍建设
        5.3.1 完善选人用人制度
        5.3.2 打造专业市场监管队伍
        5.3.3 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5.3.4 完善考核激励制度
    5.4 以广泛的监督参与构建共治格局
        5.4.1 施行外部监督
        5.4.2 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5.4.3 建立社会共治格局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2章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阐释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市场监督管理
        2.1.2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
        2.1.3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
    2.2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理论基础
        2.2.1 市场失灵理论
        2.2.2 政府职能理论
        2.2.3 服务型政府理论
    2.3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内在价值
        2.3.1 有助于明确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目标
        2.3.2 有助于巩固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成果
        2.3.3 有助于提升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工作效率
        2.3.4 有助于优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服务质量
第3章 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实证分析---以湖南省 S 县为例
    3.1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基本情况
        3.1.1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进程
        3.1.2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面临的困境
    3.2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基本经验
        3.2.1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全局建设
        3.2.2 推进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融合日趋细化
        3.2.3 加大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执法检查力度
        3.2.4 大力推动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政务信息公开
    3.3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3.1 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3.3.2 市场监督管理程序与监督考核机制还不完备
        3.3.3 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相对欠缺
        3.3.4 市场监督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较为滞后
    3.4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存在问题的原因
        3.4.1 保障力度不足,职能履行进程变缓
        3.4.2 责任意识欠缺,职能履行成效降低
        3.4.3 服务意识不强,职能履行障碍增加
第4章 推进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的对策
    4.1 优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制度构成
        4.1.1 完善市场监督管理法律法规
        4.1.2 健全当前市场监督管理责任机制
        4.1.3 构建县级政府财政资金保障机制
    4.2 深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改革
        4.2.1 优化市场监督管理机构部门职权设置
        4.2.2 调整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人员配置
    4.3 强化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队伍建设
        4.3.1 加强市场监督管理业务知识培训
        4.3.2 扩充市场监督管理专业化力量
        4.3.3 打造服务型市场监督管理队伍
    4.4 构建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化平台
        4.4.1 建立市场监督管理机构内部信息化平台
        4.4.2 搭建市场监督管理外部信息公开平台
        4.4.3 创建智慧便民服务APP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卷调查(市场监督管理机构人员填写)
附录二 S县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问卷调查(公众填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5)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市场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选题依据
    1.1 现实依据
        1.1.1 “新时代”背景
        1.1.2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1.1.3 《竞技体育“十三五”规划》
    1.2 理论依据
        1.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1.2.2 市场供求理论
        1.2.3 “经济人”理论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1.1 找准我国竞技体育不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源
        2.1.2 完善竞技体育领域的基础性研究
        2.1.3 为体育强国建设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2.2 研究意义
        2.2.1 理论意义
        2.2.2 实践意义
    2.3 创新之处与研究不足
3 研究综述
    3.1 国内外竞技体育发展研究
        3.1.1 国内竞技体育发展研究
        3.1.2 国外竞技体育发展研究
    3.2 国内外市场机制研究
        3.2.1 国内市场机制研究
        3.2.2 国外市场机制研究
    3.3 国内外竞技体育市场机制研究
        3.3.1 国内竞技体育市场机制研究
        3.3.2 国外竞技体育市场机制研究
    3.4 主要概念的界定
        3.4.1 新时代
        3.4.2 市场机制
        3.4.3 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
4 研究对象与方法
    4.1 研究对象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
        4.2.2 专家访谈法
        4.2.3 系统分析法
5 研究结果与分析
    5.1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5.1.1 后备人才选拔和培养单一制约了运动员的出入口
        5.1.2 资金来源短缺导致运动项目发展不均衡
        5.1.3 激励制度不完善且手段单一导致优秀人才资源的流失
        5.1.4 训练与竞赛科学化水平低影响了优秀运动员输出效率
        5.1.5 竞技体育配置资源手段单一阻碍了竞技体育职业化发展
        5.1.6 政府过度干预或监管不当导致竞技体育管理运行效率低
        5.1.7 竞技体育服务产品有待满足大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5.2 结合新时代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需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5.2.1 后备人才多元化发展模式的转变,要充分发挥价格机制的作用
        5.2.2 满足大众对竞技体育产品的需求,要充分发挥供求机制的作用
        5.2.3 提升竞技体育国际竞争力,要充分发挥竞争机制的作用
        5.2.4 调动市场主体投入与生产的积极性,要充分发挥风险机制作用
        5.2.5 保证竞技体育主体执行力,要充分发挥监督机制的作用
    5.3 章节分析与讨论
        5.3.1 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分析
        5.3.2 竞技体育管理模式单一是制约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
        5.3.3 市场机制能从根本上解决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5.3.4 市场机制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运用不充分,市场各机制还有待完善
        5.3.5 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不健全是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主要因素
        5.3.6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性举措
6 结论与建议
    6.1 结论
        6.1.1 政府与市场的矛盾是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源
        6.1.2 竞技体育单一的管理模式是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6.1.3 市场机制在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起到关键作用
        6.1.4 市场机制在我国竞技体育领域的研究中运用不充分
        6.1.5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制度与法律法规还存在很多漏洞
        6.1.6 权责分明的“双轨制”运行模式在短期内能发挥有效作用
        6.1.7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举措
    6.2 建议
        6.2.1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为市场营造良好的环境
        6.2.2 改变竞技体育单一的管理模式,积极引入其他主体协同管理
        6.2.3 完善竞技体育市场各机制,使市场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6.2.4 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与运行机制
        6.2.5 建立较完善的运动员价格补偿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机构改革背景下泗洪县市场监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基本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
    2.1 市场监管
    2.2 市场监管相关理论
    2.3 我国市场监管体制的历史发展和变化
3 泗洪县市场监管现状和问题、原因分析
    3.1 泗洪县市场监管现状
    3.2 泗洪县市场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3.3 市场监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 发达国家市场监管的现状和经验启示
    4.1 发达国家市场监管的现状
    4.2 发达国家市场监管的经验启示
5 完善泗洪县市场监管的对策
    5.1 完善市场监管部门体系
    5.2 加强执法队伍素质建设
    5.3 构建市场监管规章制度
    5.4 加大社会监督渠道建设
6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转型期地区经济增长的“双主体”:地方政府与企业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2 理论基础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政府、企业家与中国改革进程:基于历史演进的分析
    3.1 改革的启动期和企业家萌芽(1978年12 月-1992年10 月)
    3.2 改革的推进期和企业家成长(1992年10 月-2002年10 月)
    3.3 改革的深化期和企业家发展(2002年10 月-2013年11 月)
    3.4 改革的攻坚期和企业家“主体”确立(2012年11 月..至今)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企业家与中国经济增长: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4.1 宏观视角的企业家作用:基于三期滞后动态模型的SYS-GMM分析
    4.2 微观视角的企业家作用:基于知识扩散维度的SEM分析
    4.3 政府的作用:实证模型隐含的启示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方政府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企业家理论的视角
    5.1 渐进式改革下政府的“有形之手”
    5.2 “政治集权和经济分权”治理体系下的地方政府
    5.3 转型期地方政府的“人格化”:官员企业家
    5.4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与经济增长困境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区经济增长中“双主体”:一个新的分析框架
    6.1 “双主体”的时空辐辏:中国改革实践与理论困境
    6.2 “双主体”耦合:经济增长中的合意行动
    6.3 “双主体”的演化博弈:基于创新的视角
    6.4 “双主体”的稳定均衡:激励约束机制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双主体”模式检验:以苏南和温州地方政府为样本
    7.1 市场化准备阶段(1978-1992):政府“控制人”+企业家“萌芽”
    7.2 市场化初级阶段(1992-2002):政府“经济人”+企业家“侍从”
    7.3 市场化发展阶段(2002-2013):政府“协调人”+企业家“主角”
    7.4 市场化深化阶段(2013- ):政府“公共人”+企业家“主导”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双主体”模式与地区经济增长
    8.1 中央-地方产业体制:战略性产业的“多层级”向“两层级”转变
    8.2 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
    8.3 地方政府的“企业家”政策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内容及结论
    9.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布的论文和其他科研情况

(8)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的创新和不足
        1.4.1 论文的创新点
        1.4.2 论文的不足
第2章 概念阐述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阐述
        2.1.1 信用
        2.1.2 市场信用监管
    2.2 理论基础
        2.2.1 政府干预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有限政府理论
第3章 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现状分析
    3.1 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原则及主体
        3.1.1 监管原则
        3.1.2 监管主体
    3.2 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具体措施
        3.2.1 市场主体主动申报制
        3.2.2 市场主体抽查制
        3.2.3 跨部门联合惩戒
    3.3 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的成效
        3.3.1 提高了市场监管效率
        3.3.2 加强了市场主体的自律能力
        3.3.3 提升了市场监管部门的服务水平
        3.3.4 巩固了商事制度改革成果
第4章 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问题分析
    4.1 存在的问题
        4.1.1 市场信用信息归集能力欠缺
        4.1.2 信用信息公示制度不完善
        4.1.3 市场主体分类监管措施不到位
        4.1.4 缺乏严格的失信惩戒措施
        4.1.5 外部监管力量不足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
        4.2.1 信用监管立法滞后
        4.2.2 大数据手段应用不到位
        4.2.3 信用监管部门能力缺失
        4.2.4 市场信用意识匮乏
第5章 市场信用监管的国内外经验借鉴
    5.1 国外市场信用监管经验借鉴
        5.1.1 美国:市场主导型监管模式
        5.1.2 德国:政府主导型监管模式
    5.2 国内市场信用监管经验借鉴
        5.2.1 上海浦东新区:“互联网+”监管模式
        5.2.2 浙江杭州:大数据型监管模式
    5.3 国内外市场信用监管经验启示
        5.3.1 信用监管需要完善的法律体系支持
        5.3.2 信用监管需要政府发挥主要作用
        5.3.3 信用监管需要社会力量的支持
第6章 完善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的对策分析
    6.1 健全完善配套机制制度
        6.1.1 建立健全市场信用监管法律体系
        6.1.2 完善市场信用信息系统
        6.1.3 完善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制度
        6.1.4 完善失信惩戒机制
    6.2 优化提升监管机构建设
        6.2.1 加强部门间的协同与配合
        6.2.2 提高队伍监管水平
        6.2.3 加强大数据手段运用
    6.3 构建社会共治良好局面
        6.3.1 培育市场主体守信意识
        6.3.2 发挥行业协会的巨大作用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致谢

(9)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基本概念
        2.1.1 法治
        2.1.2 法治型机关
    2.2 基础理论
        2.2.1 政府职能类型理论
        2.2.2 市场经济秩序理论
        2.2.3 权力制约监督模式理论
第3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现状
    3.1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职责设置
        3.1.1 职责动态调整概览
        3.1.2 职责设定的制度化
        3.1.3 突出履职为民的理念
        3.1.4 强化履职的监督职责
    3.2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组织结构
        3.2.1 建设法治型机关内设组织的总体情况
        3.2.2 建设法治型机关任务的主要部门及其职责要点
    3.3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实践做法及成效
        3.3.1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工作方式
        3.3.2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具体内容
        3.3.3 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初步成效
第4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4.1 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的问题
        4.1.1 法治建设能力有待提高
        4.1.2 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不够健全
        4.1.3 市场监管执法难度较大
        4.1.4 法治建设的内在动力源不足
        4.1.5 社会公众参与度不足
    4.2 建设法治型机关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法治建设理念存在一定滞后性
        4.2.2 市场监管的制度建设力度不足
        4.2.3 市场监管执法资源相对缺乏
        4.2.4 内部法治建设机制不顺畅
        4.2.5 “多元共治”的基层治理环境尚未形成
第5章 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的对策
    5.1 加大市场监管法治意识的培养与塑造
        5.1.1 树立建设基层法治型机关的理念和目标
        5.1.2 凸显市场监管法治培训的特色及其针对性
        5.1.3 通过丰富培训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5.2 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与制度建设
        5.2.1 强化市场监管规范体系的有效管理
        5.2.2 建立和完善市场监管相关重要制度
    5.3 优化配置执法资源和提升执法能力
        5.3.1 实现执法资源与执法水平的协力互动
        5.3.2 深化市场监管执法的程序和方式改革
    5.4 优化内部法治建设机制
        5.4.1 提高市场监管的执法者素质
        5.4.2 以法治素养提升为导向优化考核方式
        5.4.3 改革执法者的激励机制
    5.5 完善市场监管过程中的公众监督和参与机制
        5.5.1 增强市场监管执法工作和信息的宣传力度
        5.5.2 通过公众参与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
        5.5.3 在政务公开中增强社会监督的实效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0)新时期完善徐州市泉山区市场监管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2 研究动态与评析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 创新点与难点
2 市场监管内涵及理论基础概述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 市场监管的理论基础
3 泉山区市场监管现状
    3.1 泉山区市场监管现状考察
    3.2 泉山区市场监管基本情况
    3.3 泉山区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
4 泉山区市场监管面临困难的原因分析
    4.1 监管人员结构失衡
    4.2 市、区两级市场监管局工作机制尚未厘清
    4.3 政府部门之间职能有交叉
5 国内外市场监管的经验与借鉴
    5.1 国内市场监管改革及经验借鉴
    5.2 国外市场监管经验借鉴
6 泉山区完善市场监管对策和建议
    6.1 多重手段解决人员紧缺难题
    6.2 信息手段提高监管效率
    6.3 理顺不同层级市场监管事权
    6.4 建设法治政府规范职能运行
7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四、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锡克模式”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研究[D]. 郑凯. 吉林大学, 2021(01)
  • [2]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形式与路径[J]. 马秀贞.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21(03)
  • [3]县级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研究 ——以灌云县为例[D]. 张玉柱. 湘潭大学, 2020(02)
  • [4]县级政府市场监督管理机构职能履行研究 ——以湖南省S县为例[D]. 凌伟志. 湘潭大学, 2020(02)
  • [5]新时代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中的市场机制研究[D]. 宁夏风. 江西师范大学, 2020(11)
  • [6]机构改革背景下泗洪县市场监管问题研究[D]. 许亚枫.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 [7]转型期地区经济增长的“双主体”:地方政府与企业家[D]. 刘志永. 山西财经大学, 2020(12)
  • [8]枣庄市S区市场信用监管研究[D]. 杜文静. 山东师范大学, 2020(09)
  • [9]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建设法治型机关对策研究[D]. 代向程. 西南大学, 2020(01)
  • [10]新时期完善徐州市泉山区市场监管的研究[D]. 张凤.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完善市场秩序的政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