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

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

一、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赵逸靖[1](2019)在《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文中提出知识经济时代,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许多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同时也是发展中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选择之一。作为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是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核心。创新网络可以为创新主体提供知识、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从而推动产业发展。集群创新网络是近年来经济地理学者关注的焦点,并已出现很多研究成果。随着多维邻近性理论的出现,地理学者不再单一地从地理维度对创新网络进行研究,而是逐步从认知邻近性、组织邻近性以及多维邻近性的结合方向分析创新联系、创新绩效,多维邻近性成为创新网络研究的新视角。目前对于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在不同阶段的形态与创新能力如何?其创新网络是怎样演化的?地理邻近性、认知邻近性、组织邻近性等多个维度的邻近性对创新网络演化的作用程度如何?多维邻近性下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是什么?这些问题既是创新地理学中创新主体、政府和学界共同关注的理论焦点,也是提升国家和地区生物医药合作创新实践过程中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首先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从中发现当前研究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构建多维邻近性视角下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演化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广州市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为案例,探究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主体、创新联系的特征以及网络结构、创新绩效的演变过程。剖析多维邻近性对生物医药创新网络的影响及其作用下的演化机制。研究成果可以丰富创新网络理论体系,充实多维邻近性在我国的理论研究。对提高广州本地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带动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首先,对已有文献进行梳理。从集群创新网络的特征与结构、机制与演化、不同类型创新网络的研究差异三方面综述创新网络的研究脉络及最新成果;从集群、集群创新、集群创新网络层层递进地分析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研究现状;围绕本文的研究主题,对邻近性与集群创新、多维邻近性与高技术产业创新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发现在我国创新网络演化研究中,影响因素分析尚不深入;缺乏对协作动因的动态过程分析等研究不足。其次,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在分析生物医药合作创新网络要素组成的基础上,构建创新网络的演化分析框架。将合作创新网络划分为核心网络、辅助网络、环境网络三个层次,确定其中创新主体的邻近性属性,识别邻近性作用对创新联系的影响。以网络结构、创新绩效作为创新网络发展水平的表征,探究结构与绩效在不同演化时期的特征,以及邻近性对其产生的作用。最后,推导网络演化的机制。第三,现状分析与网络构建。结合实地调研的第一手资料与统计数据,对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概况、合作环境、创新成果进行梳理。并根据其发展历程对产业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初级萌芽阶段,稳步成长阶段和快速发展阶段。根据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多维邻近性下的创新合作现状。分析结果表明:过高或过低的地理邻近性均不利于创新联系形成;在经济组织中的具有市场供需关系的企业更有合作意愿;企业间的学科、专业相同,创新能力水平相等的情况下更容易产生合作。当认知邻近性水平高,地理邻近性水平偏低,组织邻近性适度时,大部分企业能获得较好的创新绩效。第四,实证研究。基于合作专利、合作论文、上市企业年报、访谈等基础资料,分析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的结构与创新绩效的变化特征。构建结构模型,通过SmartPLS 3软件,进行多维邻近性对创新网络结构、绩效的作用效应计算。对典型生物医药企业进行定性分析,探究不同类型企业的创新网络演化情况。结果表明:认知邻近性对创新网络的发展具有连续的正向效应;地理邻近性对创新网络的直接作用程度不高,但通过影响认知邻近性、组织邻近性,对网络产生中介效应;组织邻近性在网络成长阶段的正向作用最为显着,其作用效应的变化幅度较大。各阶段4个典型企业受多维邻近性作用的程度基本一致。第五,演化机制分析。各个维度的邻近性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所显现的性质不同,对创新网络的推动作用程度也有差异。地理邻近性在网络结构形成阶段的动力作用显着,认知邻近性更能推动网络密度的提高以及个体网络数量的增加。认知邻近性水平高,有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组织邻近性水平较高时,企业创新成果产量更大。多维邻近性在对网络结构、创新绩效的变化产生影响时,其作用水平呈现一定的周期性。

何思远[2](2016)在《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现在我国物流行业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又一增长点,它的健康和稳定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宏观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公司经营管理者的局限性,物流行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加复杂和多种多样,出现的所有风险都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影响,最终会在公司的财务状况中反映出来。如果想提高物流公司应对风险的能力,使我国物流业能够更加健康和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建立一个适合于物流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通过预警可以及时发现风险,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从而避免公司陷入不必要危机之中。国内外学界对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众多,大多数的研究集中于全行业的财务风险预警,分行业的风险预警研究也不少。但是,在我国物流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国内对物流业的财务风险研究还较少,对物流公司所面临的风险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有效的预警机制。因此,本文以我国物流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究具有我国物流公司特点的财务风险预警。首先,本文梳理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关于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成果,同时对财务风险和财务风险预警相关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分析介绍了财务风险预警的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其次,本文对我国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和我国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现状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从筹资、运营、投资、资本回收和提供金融服务五个方面详细的阐述了物流公司的风险特征。接着,将沪深两市A股中的46家物流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从短期偿债能力、长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6个维度,初步选出了19个财务指标,分别运用2011年和2012年的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选出主成分因子,将主成分因子作为解释变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物流上市公司的财务风险预警模型。通过对两个模型的比较选出准确率较高和拟合度较好的模型,作为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然后,采用物流上市公司2013-2014年的数据及选择一家物流公司上市以来的数据运用构建的预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对2015-2016年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预警及对所选公司是否存在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将研究结果运用到具体公司中去。最后,通过研究所得出的结论,针对物流公司的特征,从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偿债能力、提升营运能力等方面给出了防范风险的建议。

刘钊[3](2014)在《高铁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供电模块的研究与开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各类合格高速铁路调度员需求量快速增长。由于牵引供电系统的特性,长期以来调度人员在实际设备上进行培训周期长、效果差,不能满足调度人员快速增长的要求。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的高铁综合调度仿真培训系统,经济高效并且方式灵活,能够较好的解决上述矛盾。因此高速铁路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的研究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所研究的高速牵引供电仿真模块是整个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所实现各种功能的基石。文中对我国高铁牵引供电系统供电方式,牵引变电所接线形式以及换相连接进行介绍。对两种接线形式牵引变压器,利用牵引变电所端口电气量变换关系,及牵引变压器磁动式平衡方程式、电压传递方程、绕组接线方程推导出这两种接线形式牵引变压器的等效电路。在链式网络结构的基础上,结合CRH3型车网压特性以及行车调度端传入目标牵引力,构建相应的车网耦合潮流计算流程。最终实现牵引供电仿真模块,为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提供虚拟环境。本文利用Matlab与VS2005混合编程技术,结合京沪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各设备数据,联合行车调度端基本运行图,实现牵引供电仿真模块的仿真。该仿真结果真实可信,为高速铁路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电调培训人员提供了较为真实的牵引供电虚拟平台。

姜咪慧[4](2014)在《牵引负荷对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文中指出电气化铁路迅速发展的同时对电力系统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谐波和负序是电气化铁路负荷引起电网电能质量问题的两个根本原因。因此,结合具体的地区电网模型,对其电能质量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具有一定实践意义。本文首先对电气化铁路的牵引变电站的负荷特性展开了研究,在数理统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最小二乘法和模拟退火相结合的拟合方法得到了牵引变电站馈线电流的概率模型。并把牵引负荷的谐波过程看作一个二维随机过程,认为谐波幅值和相角组成的二维随机变量具有相对独立性,据此特性建立随机波动的数学模型。其次,以已有的牵引变电站的信息数据为依托,根据新建牵引站的边界条件,采用蒙特卡洛抽样方法产生新建牵引站的负荷样本,从而得到新建牵引站接入点的负序和谐波估算值,结合具体电网参数对接入点的电能质量进行了预测。再次,本文在PSCAD/EMTDC仿真平台上搭建了的含牵引负荷的地区电网三相潮流计算模型,通过电网仿真直观地获得了牵引负荷对电网的电能质量造成偏差结果并且量化分析计算了牵引负荷带来的谐波和负序电流对地区电网附加损耗。最后,针对电气化铁路对电网产生的影响提出了三相SVC补偿方案,并对补偿容量进行了合理范围内的优化。本文以具体工程项目为背景,结合秦皇岛地区的电网参数和电气化铁路运行数据资料,对电气化铁路对地区电网的影响进行了深入量化研究,对今后的电气化铁路牵引站接入系统评估及调度运行管理等各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指导作用。

李望[5](2013)在《列车运行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列车运行图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都涉及对列车运行图的评价、审核、检验等问题,因其工作量和难度大,可行的办法是用计算机仿真。列车运行图的仿真研究对中国铁路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文的研究背景源于铁道部运行图编制项目以及编图培训中心的研究工作,目的是研究列车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并试图使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通用性。本论文在借鉴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列车仿真的特点,对列车仿真关键技术及应用的相关问题展开研究,主要进行了以下五项工作:(1)谓词变迁系统(Pr/T-S)未引入时间参数,不便描述列车运行仿真中个体状态变化与时间的联系,特引入时间参数,将Pr/T-S扩充为定时谓词变迁系统(TPr/T-S)。由于TPr/T-S在保证跟踪每个个体的状态变迁踪迹时,还能获取仿真中个体状态变迁与时间的联系,这就使其不仅可用于列车仿真研究建立车站模型和区间模型,还可用于有类似需求的其他环境中。(2)为使客运专线车站站场模型与其结构及规模无关,定义客运专线站场通用模型为其全体进路和股道的集合,这种视图简化了对站场布置的描述和仿真系统的复杂性,且具有通用性。以TPr/T-S为基础,建立与拓扑和规模无关的客运专线车站TPr/T-S通用模型∑1,基于∑1设计客运专线车站作业通用仿真系统。运用客运专线车站作业通用仿真系统对京沪客运专线徐州东站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客运专线站场通用模型与客运专线车站作业TPr/T-S通用模型∑1的有效性。(3)将闭塞分区与相应色灯信号机看作一个整体,建立四显示信号体制铁路区间模型,简化了对铁路区间的描述和仿真系统的复杂性。以TPr/T-S为基础,构建铁路区间TPr/T-S通用模型∑2。基于该模型设计了客运专线区间通用作业仿真系统,仿真案例证实本文提出的四显示信号体制铁路区间模型与铁路区间TPr/T-S通用模型∑:的有效性。(4)获得车站电子地图是构建全路仿真地图环境的前提条件。考虑到绘制全路车站电子地图的巨大工作量,研制通用、简便、可靠的车站电子地图绘制平台是一个重要任务。在功能需求分析并获得车站电子地图绘制平台数据流图的基础上设计了平台的总体结构、属性数据库及空间数据库,基于GIS软件MapX以及VC6.0开发实现了铁路车站通用电子地图平台。本电子地图平台已成为全路列车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鹏[6](2013)在《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文中提出高质量、高效率的运用维护是保障高速列车运营安全及服务质量的重要基础。动车组是高新技术集成体,技术含量高,运用、维修方式与既有机车、车辆存在较大差异,其特点是高度的专业化、程序化、集约化和社会化。对于运用维护的生产组织、技术管理、安全质量控制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托于铁路重大工程项目“动车组管理信息系统”开展关于物联网管理技术的研究。动车组维修物联网是既有维修信息系统中信息在自动感知与关联应用方面的提升完善,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动车组运用维护体系中动车组、配件、人员、设备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服务。物联网的泛在感知与可视化能力,及其高度强调“信息空间”与“物理过程”融合的特征,为妥善解决传统信息系统一系列固有问题提出新的解决思路。利用RFID、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感知,通过数据集成对业务对象的属性、位置和状态信息进行整合;研究动车组维修物联网设计方法;构建综合集成的动车组维修物联网总体架构;集中突破各项系统关键技术;寻找合适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场合,优化既有业务流程,深化设计应用功能;形成基于物联网的创新型应用实践。论文主要工作包括:(1)总结物联网的基本概念和发展现状,选择具有参考价值的物联网典型应用,通过应用模式分析得出经验和启示。总结物联网技术在动车组维修中的初步应用成果,分析当前维修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动车组维修对物联网的需求,以及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2)通过对动车组维修业务需求的深入分析,依据业务特征把应用场景划分为“维修现场高端综合应用”、“行车安全监控与状态修”两个部分,指出物联网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思路与实现难点。(3)给出物联网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参考技术接受模型(TAM),归纳出影响物联网技术被用户接受的采纳因素,研究物联网技术方案定性和定量的评价决策方法,结合以上方法提出规范严谨的动车组维修物联网设计流程。(4)遵循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设计流程,借鉴有影响力的物联网架构参考模型,提出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总体架构,并定义各种功能组件及其相互关系。(5)总结物联网硬件设备选型与设计的重要参考因素,设计实现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前端感知系统,提出关于配件识别、人员识别、动车组识别、检修装备识别监测、动车组运行状态感知、以及室内生产对象定位的完整技术方案。(6)研究动车组维修物联网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1数据质量控制:提出“硬件级-中间件级-应用级”层次化的RFID数据质量控制机制,基于设备冗余性和应用上下文设计相应的数据清洗策略,通过仿真进行方法有效性验证,并给出设备的布局优化建议;○2高层业务信息提取:提出以事件为中心的RFID数据处理架构,基于Petri网理论研究RFID复杂事件的检测技术,通过发现在线数据流的关联性关系,实现实时的高层业务信息提取;○3海量数据存储处理:提出关于动车组运行及故障信息的海量数据存储管理策略,以及针对超大规模数据集的高性能处理技术;○4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对物联网新技术应用所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安全框架。(7)针对“维修现场高端综合应用”和“行车安全监控与状态修”两种应用场景,分别提出信息综合集成方案、业务流程优化和应用功能深化方案;设计了支持高端综合服务的应用系统。

魏建忠[7](2013)在《基于RTDS的高速铁路动车组与牵引网交互动态模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我国高速铁路发展迅速,建成和在建的高速铁路路网规模庞大。牵引网和动车组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有着紧密的关联,并对高速铁路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决定性作用。利用实时数字仿真进行牵引网和动车组的交互建模对系统运行的研究分析以及实际装置的测试等工作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与必要性。文中针对现有牵引网参数计算的不足,借鉴电力系统中的多导体传输线理论,推导符合实际情况的牵引网导纳矩阵及数学模型,并利用卡森公式和复数深度公式推导了地中回路的自阻抗和互阻抗计算公式,并给出可用于计算机编程的数学公式描述。基于RTDS (Real-time Digital Simulator,实时数字仿真装置)的CBuilder(用户自定义环境)平台利用C语言建立了单线和复线情况下的牵引网模型,其可用于牵引供电系统的建模。对两电平和三电平脉冲整流器的工作模式和控制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对比选择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进行整流器的控制,在RTDS中实现两电平和三电平的脉冲整流器模型,仿真实验表明瞬态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和静态稳定性,通过载波移相实现两电平脉冲整流器的双重化设计,通过实验表明双重化对降低网侧电流电压的谐波含量具有显着效果;三电平整流器使用五个电平模拟正弦波形,有利于降低网侧的谐波含量。采用恒压频比的电压空间矢量控制策略实现两电平和三电平脉冲逆变器的控制,根据CRH1、CRH2、CRH3、CRH5型动车组的不同主电路结构及参数基于RTDS建立不同动车组仿真模型,实现恒转矩启动、恒速、再生制动等工况的模拟,与现场实测的CRH3型动车组网侧电流波形相吻合,所建模型可再现现场运行工况。研究了网压突变时、定功率变网压、定网压变功率等条件下的动车组及牵引网响应,得出网压短时突变时动车组可以平稳运行,网压一定时谐波含量随功率增大而降低,功率一定时谐波含量随网压升高而增大的结论,并对长大坡道线路条件下的动车组运行进行研究。通过在RTDS模型中增设电压电流互感器及数字量模拟量输入输出模块,经功率放大器后与实际的物理装置闭环连接后实现了牵引网与动车组交互模型与实际物理装置的测试及系统的动态闭环试验,说明建立的模型可用。

赵玉婷[8](2010)在《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分析》文中指出由于具有运输能力大、行驶速度快、消耗能源少、运营成本低、工作条件好等一系列的优点,电力机车已逐步取代了蒸汽机车、内燃机车,成为我国铁路运输发展的主导方向。然而大量电力机车的使用,又给电力系统带来了新的问题。我国既有的电气化铁路上采用的电力机车大多是国产韶山系列单相工频交直传动型机车,这种机车是典型的整流负荷,运行过程中从电网汲取基波电流的同时也会向电网注入大量的谐波、负序电流,引起电网电压波形的畸变,对电力系统及其用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研究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在电力系统中引起的谐波问题及其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主要参数的影响是十分必要的。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通过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对电网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建立国内常用的五种接线方式牵引变压器的仿真模型,包括纯单相接线、V/v接线、Yn/d11接线、Scott接线、阻抗匹配平衡接线等五种接线方式;在两供电臂接恒电阻负载的前提下,分析得出牵引变压器原边、副边的电压电流关系与原理要求相符,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2)以SS6 B型机车为例,建立电力机车的仿真模型。根据机车牵引特性控制函数与整流回路的关系建立自定义模块来求解晶闸管的触发角,实现了动态仿真不同级位、不同运行速度的机车其整流回路的输出;分别对机车在五种不同的级位、速度运行时整流电路的工作情况进行了仿真,通过对整流回路输出波形的分析、理论计算值和仿真输出值的比较,验证了机车模型的正确性;对机车电流进行FFT分析,得出电力机车在不同级位和速度下注入牵引网的基波和各次谐波电流的幅值。(3)建立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在不同供电方式下(即牵引变压器的不同接线方式)注入电力系统的谐波、负序电流以及系统110kV侧的电能质量参数,包括谐波总畸变率、谐波含有率和不平衡度。分别就两供电臂接入对称负载(即两供电臂均有一台机车,且机车所处的级位、速度相同)、非对称负载两种负荷状况对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了仿真,两种负载条件下系统侧电压总畸变率和不平衡度的大小都能体现出如下的变化规律:纯单相接线电压总畸变率、电压不平衡度最大,V/v、Yn/d11接线次之,Scott接线、阻抗匹配平衡接线最小。(4)对山西地区某一单相接线牵引变电站110kV进线的实测波形进行分析。该牵引变电站110kV进线的谐波电压总畸变率以及3、5、7次谐波电压含有率,电压不平衡度均超出国标限值;将仿真数据与实测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说明仿真数据是合理的。(5)仿真和实测数据都表明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会给电力系统带来的谐波和负序的方面的影响,针对这些影响提出改善措施;结合滤波措施对单相接线牵引供电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投入滤波装置后,注入电力系统的3、5、7、9次谐波电流明显减小,系统侧的电压总畸变率、谐波电压含有率也降低到国标规定的范围内。本文采用仿真的方法对上述五种不同接线方式牵引供电系统的详尽分析,为深入研究电铁牵引负荷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以及治理措施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雷[9](2010)在《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建模及仿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高速铁路正处于高速建设和快速发展阶段,牵引供电系统是高速铁路的重要子系统之一,其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是高速铁路可靠性运行的重要保障。牵引供电系统的数字仿真是系统设计、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其数字化仿真中,有效的牵引网潮流计算和谐波分析方法是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本论文重点对高速铁路牵引供电数字化仿真中的潮流计算、牵引网谐波传播规律等进行了研究。高速铁路采用自耦变压器(AT)供电方式,由于其结构复杂,对其仿真计算较为困难。基于AT等值电路,提出了牵引网潮流的改进算法。算法将列车作为恒功率模型,计及AT漏抗,利用牛顿迭代法和叠加原理对供电区间单列车和多列车运行进行求解。该算法能计算AT漏抗值对牵引网电气特性的影响。对供电区间单列车、多列车的运行工况下的列车电流、电压和牵引网电压分布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无论供电区间存在单列车、还是多列车运行,无论机车位置何处,迭代均能快速收敛,计算结果准确。高速列车运行必须保证一定的网压水平。针对AT供电方式,对用提高正馈线电压等级方法以提高列车受电电压的方案进行了分析讨论。正馈线电压等级分别为27.5kV和55kV时,对供电区间单列车、多列车运行时列车电压,供电系统电流分布与列车平均有效电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对供电区间任意位置单列车和多列车情况,提高正馈线电压等级后,降低了牵引网的电压损失,列车电压均提高。4列车时,列车电压平均升高4.29kV。分析表明提高正馈线电压的方案,可有效改善列车受电电压水平。高速列车采用交—直—交传动系统,低次谐波含量减少但频谱变宽,牵引网存在谐波放大和高次谐振的危险,需对此进行研究。本文利用多端口降阶模型模拟牵引网,计算了牵引网等效阻抗,分析了牵引网谐波传播特性。对不同牵引网长度、机车不同位置、牵引网不同位置处的谐波放大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牵引网谐振频率与机车位置无关,牵引网越长谐振频率越低,机车离变电所越远谐波放大倍数越大。建立牵引供电系统的模型库,能方便的运用到各种仿真分析中。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牵引供电系统元件库和机车模型,构建了牵引供电—机车仿真系统。仿真验证表明:所建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通用性。根据所建模型,仿真分析了高速机车的谐波特性,仿真结果表明:机车谐波水平随功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列车电压增加而增加;仿真分析了牵引网谐波放大和谐振规律,仿真结果验证了多端口理论分析的结论;讨论了谐波抑制措施,并仿真机车不同位置、牵引网不同长度时的谐波抑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所设置的谐波抑制装置具有良好的谐波抑制效果。

万庆祝[10](2008)在《牵引供电系统负序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电气化高速铁路。随着大量铁路线路和高速机车的投入运行,牵引供电系统对电力系统电能质量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严重。电气化铁道对电力系统的影响主要有:负序与谐波。负序问题的研究,包括负序分析、传播特性和负序补偿等,是电气化铁道工作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为了能对牵引供电系统产生的负序进行分析,本文首先设计并开发了包括列车牵引计算模块和牵引供电系统潮流计算模块在内的综合仿真软件,给出了仿真系统的主体流程,分析并实现了牵引变电所馈线电流的仿真计算。分析比较了求解交流牵引供电系统潮流的现有方法,针对其R/X较大的特点,通过改进支路,采用PQ分解法求解了系统潮流,且实验验证表明该方法性能优良,是求解牵引供电系统负序问题的有效方法。为了分析牵引负荷产生的负序电流及所需无功补偿容量的大小,采用基于磁势平衡方程、绕组接线方程、输出端口方程和电压传递方程的系统化方法,详细分析了单相接线、星形三角形接线、阻抗匹配平衡接线、Scott接线牵引变压器的电气特性,建立了它们的节点导纳矩阵。同时设计了平衡牵引变压器负序电流非对称补偿的统一数学模型,为设计牵引变压器的接线型式提供了理论指导。以Yd11接线型式的牵引变压器为例,分析比较了分别在牵引变电所一次、二次侧装设无功功率补偿装置校正功率因数时,负序电流及所需无功补偿容量的大小,为补偿方式的改进和优化等提供了理论依据。采用Steinmetz补偿电路是解决电气化铁道负序的成熟、有效办法,针对Steinmetz补偿电路实现三相平衡所需补偿容量很大的问题,以三相补偿装置总容量最小为目标,运用优化方法提出了一种合理的补偿容量最优方案,并推导了最优补偿容量的解析结果。通过MATLAB计算,与Steinmetz电路所需补偿容量进行的比较,表明在满足性能要求前提下,上述结果在补偿容量数值上有明显优势。计算实例表明,所提出的优化设计方案能以较小的补偿容量达到较好的补偿性能。

二、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意义与对象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对象
    1.2 研究目标与内容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内容与框架
    1.3 研究方法与特色
        1.3.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3 研究特色与创新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相关研究进展
    2.1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2.1.1 创新网络的特征与结构
        2.1.2 创新网络的机制与演化
        2.1.3 创新网络的结构与创新绩效
        2.1.4 不同类型创新网络的差异
    2.2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研究
        2.2.1 集群研究现状
        2.2.2 集群创新研究
        2.2.3 集群创新网络研究
    2.3 多维邻近性与创新研究
        2.3.1 邻近性的内涵与分类
        2.3.2 邻近性与集群创新
        2.3.3 多维邻近性与高技术产业创新
    2.4 研究评述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分析框架与研究设计
    3.1 创新网络的构建
        3.1.1 构成要素
        3.1.2 联系要素
    3.2 网络演化分析框架
        3.2.1 演化过程
        3.2.2 演化机理
        3.2.3 分析框架
    3.3 实证研究设计
        3.3.1 案例区概况
        3.3.2 研究思路
        3.3.3 调研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广州生物医药创新发展现状与创新网络构建
    4.1 产业创新发展概况
        4.1.1 集群创新发展现状
        4.1.2 集群合作环境与支撑
        4.1.3 集群创新产品与项目
        4.1.4 样本企业创新概况
    4.2 集群创新网络构成
        4.2.1 创新网络的构成要素
        4.2.2 创新网络的分层结构
    4.3 多维邻近性下的创新合作
        4.3.1 企业的合作选择现状
        4.3.2 企业的创新绩效现状
        4.3.3 企业的创新合作变化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维邻近性与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结构演化
    5.1 集群合作创新成果
        5.1.1 合作专利成果
        5.1.2 合作论文成果
    5.2 创新网络的结构演化
        5.2.1 研究方法与指标选取
        5.2.2 初级萌芽阶段的结构特征
        5.2.3 稳步成长阶段的结构特征
        5.2.4 快速发展阶段的结构特征
        5.2.5 网络结构的总体演化特征
    5.3 多维邻近性与合作创新网络结构演化
        5.3.1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5.3.2 初级萌芽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5.3.3 稳步成长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5.3.4 快速发展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5.3.5 多维邻近性对网络结构演化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多维邻近性与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的创新绩效变化
    6.1 上市企业发展阶段及特征
        6.1.1 组织结构网络的阶段性特征
        6.1.2 创新投入与绩效的阶段性特征
    6.2 初级萌芽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6.2.1 模型构建与指标选取
        6.2.2 各维度邻近性的独立效应
        6.2.3 地理邻近性的中介效应
        6.2.4 多维邻近性交互的特征
    6.3 稳步成长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6.3.1 各维度邻近性的独立效应
        6.3.2 地理邻近性的中介效应
        6.3.3 多维邻近性交互的特征
    6.4 快速发展阶段的多维邻近性效应
        6.4.1 各维度邻近性的独立效应
        6.4.2 地理邻近性的中介效应
        6.4.3 多维邻近性交互的特征
    6.5 多维邻近性对网络创新绩效变化的影响
        6.5.1 与创新绩效的动态变化
        6.5.2 对各阶段创新绩效的影响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广州典型生物医药企业创新合作案例分析
    7.1 香雪制药——本地药企龙头跨界生物医药领域
        7.1.1 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概况
        7.1.2 企业的创新合作概况
        7.1.3 多维邻近性对合作变化的影响
    7.2 铭康生物——本地自主研发代表专注创新药研制
        7.2.1 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概况
        7.2.2 企业的创新合作发展概况
        7.2.3 多维邻近性对企业合作变化的影响
    7.3 帝奇医药——本地初创公司提供专业服务
        7.3.1 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概况
        7.3.2 企业的创新合作发展概况
        7.3.3 多维邻近性对合作变化的影响
    7.4 广州纳泰——国外企业子公司承接中段研发
        7.4.1 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概况
        7.4.2 企业的创新合作发展概况
        7.4.3 多维邻近性对合作变化的影响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多维邻近性下生物医药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机制
    8.1 网络的结构演化机制
    8.2 网络的绩效变化机制
    8.3 多维邻近性的影响机制
    8.4 本章小结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
    9.1 研究结论与讨论
        9.1.1 主要研究结论
        9.1.2 相关研究讨论
    9.2 不足与展望
        9.2.1 研究不足
        9.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附录
    附录1
    附录2

(2)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简要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财务风险预警理论分析
    2.1 财务风险的概念
    2.2 财务预警的概念
    2.3 财务风险预警的研究方法
        2.3.1 定性分析方法
        2.3.2 定量分析方法
第三章 物流公司财务现状及风险特征
    3.1 物流业的相关概念
    3.2 物流上市公司财务现状分析
    3.3 物流公司财务风险特征
第四章 物流公司财务风险预警模型构建
    4.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4.2 指标的初步选择
    4.3 财务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4.3.1 T-2 年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4.3.2 T-1 年风险预警模型的建立
        4.3.3 模型选择
第五章 物流公司财务风险预警实证分析
    5.1 2015-2016 年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5.2 中国远洋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6.1 研究结论
    6.2 建议
    6.3 局限性和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3)高铁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供电模块的研究与开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研究
    1.3 牵引供电系统
        1.3.1 电气化铁路供电系统
        1.3.2 SCADA系统
    1.4 高速铁路电力调度系统
        1.4.1 高速铁路电力调度系统功能
        1.4.2 电力调度系统与其他系统交互信息
    1.5 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目标
        1.5.2 研究方法
    1.6 论文内容安排
第2章 高铁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
    2.1 高速铁路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简介
        2.1.1 基本构成
    2.2 高速铁路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结构
        2.2.1 硬件结构
        2.2.2 软件结构
    2.3 子系统分析
        2.3.1 教员系统
        2.3.2 学员系统
        2.3.3 服务器系统
    2.4 牵引供电系统模块需求分析
第3章 供电子系统模块的研究与设计
    3.1 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简介
        3.1.1 牵引供电系统结构
        3.1.2 高速铁路供电电源
        3.1.3 我国高速铁路牵引变压器接线方式
        3.1.4 AT供电方式
        3.1.5 牵引变电所换相连接
        3.1.6 分区所
    3.2 牵引供电元件数学模型
        3.2.1 多导体传输线模型
        3.2.2 多导体传输线链式网络模型
        3.2.3 牵引变电所及AT所等值电路
        3.2.4 牵引负荷模型
    3.3 牵引供电非正常运行情况下的数学模型
        3.3.1 供电线路故障模型
        3.3.2 越区供电模型
    3.4 牵引供电网络潮流计算
        3.4.1 变电所内采用纯单项接线形式牵引变压器的牵引网络潮流计算
        3.4.2 变电所内采用V/x接线形式牵引变压器的牵引网络潮流计算
第4章 供电仿真模块仿真实现
    4.1 MATLAB与VS2005的混合编程以及MATLAB Engine接口调用
        4.1.1 MATLAB与VS2005的混合编程
        4.1.2 MATLAB Engine接口调用
    4.2 MATLAB环境设置
    4.3 仿真参数设置
        4.3.1 供电设施参数
        4.3.2 行车信息
    4.4 牵引供电服务器仿真实现
        4.4.1 牵引供电系统服务器平台
        4.4.2 Matlab Engine类数据结构设计
        4.4.3 Matlab牵引供电服务器的设计与实现
    4.5 仿真结果
    4.6 仿真结果分析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4)牵引负荷对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牵引负荷特性研究
        1.2.2 牵引站电能质量预测
        1.2.3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计算
    1.3 本文所做主要工作
2 牵引供电系统分析
    2.1 引言
    2.2 牵引变压器
        2.2.1 单相接线
        2.2.2 V/v接线
        2.2.3 三相YNd11接线
        2.2.4 Scott接线
        2.2.5 阻抗匹配平衡接线
    2.3 电力机车
        2.3.1 交直型机车
        2.3.2 交直交型机车
        2.3.3 电力机车谐波含量
    2.4 牵引负荷特性
    2.5 本章小结
3 牵引负荷特性建模
    3.1 引言
    3.2 馈线电流的随机模拟
        3.2.1 馈线电流的分布特征
        3.2.2 最小二乘法与模拟退火法结合算法的实现
        3.2.3 牵引站实测数据拟合结果
    3.3 谐波电流动态模型
        3.3.1 谐波电流随机波动特性建模
        3.3.2 牵引负荷电流的特殊抽样
        3.3.3 谐波电流动态建模实例
    3.4 本章小结
4 新建牵引站电能质量预测
    4.1 引言
    4.2 新建牵引站负荷侧预测
        4.2.1 新建牵引站馈线电流预测思路
        4.2.2 新建牵引站馈线基波和谐波电流估计实例
    4.3 新建牵引站入口处电能质量参数预测
        4.3.1 牵引站一二次侧电气量变换
        4.3.2 牵引站谐波电流估算
        4.3.3 牵引站负序电流估算
        4.3.4 PCC点处的电能质量参数估算
    4.4 本章小结
5 地区电网电能质量仿真计算
    5.1 引言
    5.2 地区电网PSCAD仿真模型搭建
        5.2.1 电网模型参数
        5.2.2 牵引站仿真模型
        5.2.3 电能质量参数计算模型
    5.3 电网输电设备附加损耗数学模型
        5.3.1 变压器的损耗模型
        5.3.2 输电线路的损耗模型
        5.3.3 并联电力电容器的附加损耗模型
    5.4 电网谐波畸变率和负序不平衡度分布
        5.4.1 电压谐波畸变率和不平衡度仿真结果
        5.4.2 仿真模型的验证
    5.5 附加损耗分析
        5.5.1 电网变压器及输电线路参数
        5.5.2 附加损耗仿真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牵引站电能质量的治理建议
    6.1 引言
    6.2 三相SVC补偿方案
    6.3 牵引站补偿容量设计
        6.3.1 补偿容量计算
        6.3.2 滤波支路容量分配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5)列车运行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况
        1.2.2 国内研究状况
    1.3 研究目标
    1.4 论文组织结构
第2章 Petri网引论及定时谓词变迁系统
    2.1 引言
    2.2 原型Petri网
        2.2.1 有向网
        2.2.2 网系统
    2.3 库所/变迁系统(P/T-S)
        2.3.1 P/T-S
        2.3.2 加权Petri网
    2.4 基本网系统与条件事件系统
        2.4.1 基本网系统
        2.4.2 条件事件系统
    2.5 Petri网在离散事件系统建模中的应用
        2.5.1 Petri网的可达性
        2.5.2 半双工停止等待协议
        2.5.3 用Petri网模型验证半双工停止等待协议
    2.6 高级网系统
        2.6.1 Pr/T-S
        2.6.2 有色网系统
        2.6.3 Pr/T-S与有色网系统的比较
    2.7 定时谓词变迁系统
        2.7.1 将时间引入Petri网
        2.7.2 将时间引入Petri网的方法
        2.7.3 定时谓词变迁系统的定义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客运专线车站定时谓词变迁系统通用模型及仿真
    3.1 引言
    3.2 客运专线车站站场结构
        3.2.1 对客运专线车站站场的描述
        3.2.2 进路和股道
    3.3 车站TPr/T-S通用模型
        3.3.1 客运专线车站主要技术作业描述
        3.3.2 客运专线车站TPr/T-S通用模型∑_1
        3.3.3 对∑_1的解析
        3.3.4 ∑_1中各变迁的定义
    3.4 客运专线车站作业通用仿真系统设计
        3.4.1 软件结构
        3.4.2 仿真流程图
    3.5 仿真案例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铁路区间定时谓词变迁系统通用模型及仿真
    4.1 引言
    4.2 铁路区间闭塞制式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4.2.1 主要的闭塞制式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
        4.2.2 中国列车运行控制系统CTCS
    4.3 四显示信号体制铁路区间模型
        4.3.1 四显示信号体制铁路区间描述
        4.3.2 本章所采用的区间运行规则
    4.4 四显示信号体制铁路区间定时谓词变迁系统通用模型
        4.4.1 采用规则1时列车在区间的运行简况
        4.4.2 区间TPr/T-S通用模型
        4.4.3 对∑_2的解析
        4.4.4 ∑_2各变迁的定义
    4.5 客运专线区间作业通用仿真系统设计
        4.5.1 软件结构
        4.5.2 仿真流程图
    4.6 仿真案例
    4.7 对∑_2模型中列车追踪间隔的讨论
        4.7.1 各追踪列车以相同速度v追踪运行的情况
        4.7.2 不同速度列车追踪运行的情况
    4.8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GIS的铁路车站通用电子地图平台
    5.1 引言
    5.2 系统分析
    5.3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5.4 开发和运行平台
    5.5 详细设计
        5.5.1 电子地图绘制平台结构设计
        5.5.2 图层设计
        5.5.3 电子地图绘制平台的功能分层
        5.5.4 数据库设计
        5.5.5 车站进路管理
        5.5.6 车站电子地图设计
        5.5.7 程序设计
    5.6 由车站地图集成客运专线电子地图
        5.6.1 车站地图翻转
        5.6.2 车站地图变换
        5.6.3 区间生成及连接车站
    5.7 路网地图设计
    5.8 全国路网电子地图下的鹰眼图设计
    5.9 电子地图绘制平台的运用
    5.10 本章小结
结束语
    1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成果
    2 论文的创新点
    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车站仿真相关数据
附录2 区间仿真相关数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 发表论文
    2 参与的主要科研课题

(6)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Index
1.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背景
        1.1.2 意义
    1.2 物联网的内涵及特征
        1.2.1 基本概念
        1.2.2 层次结构
        1.2.3 关键特征
        1.2.4 物联网概念的比较
    1.3 国内外物联网应用现状
        1.3.1 国内外物联网发展总体现状
        1.3.2 具有参考价值的物联网典型应用
    1.4 动车组维修中的应用现状和初步成果
    1.5 当前维修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1.6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研究目标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2.业务需求及应用分析
    2.1 维修业务场景分析
        2.1.1 高速列车维修的目的和意义
        2.1.2 高速列车维修业务分析
        2.1.3 物联网应用场景的划分
    2.2 物联网技术应用思路
    2.3 物联网应用实现难点
3.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设计方法
    3.1 物联网系统的一般设计原则
        3.1.1 系统工程设计思想
        3.1.2 现代生产管理理念
        3.1.3 建立合理应用期望
        3.1.4 改造优化业务流程
    3.2 基于用户接受行为的方案决策
        3.2.1 用户接受理论研究的意义
        3.2.2 基本理论和采纳因素分类
        3.2.3 用户采纳影响因素说明
        3.2.4 物联网采纳因素的定性评估
        3.2.5 物联网采纳因素的量化评估
    3.3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设计流程
4.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总体框架
    4.1 物联网体系架构的参考模型
        4.1.1 GS1 EPCglobal
        4.1.2 IEEE 1451
        4.1.3 欧盟 IoT-A
    4.2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总体架构
        4.2.1 参考模型分析
        4.2.2 框架实现策略
        4.2.3 系统建设范围
        4.2.4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总体架构
5.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感知层
    5.1 物联网感知和通讯技术概述
        5.1.1 对象泛在感知
        5.1.2 无线通讯技术
    5.2 选型和设计的主要参考要素
        5.2.1 RFID
        5.2.2 条形码
        5.2.3 传感器
        5.2.4 定位系统
    5.3 感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3.1 对象识别
        5.3.2 状态监测
        5.3.3 空间定位
        5.3.4 网络通讯与数据传输
6.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6.1 数据质量控制
        6.1.1 意义和目标
        6.1.2 数据不确定性的根源
        6.1.3 数据质量的分层处理机制
        6.1.4 通用数据清洗策略及其算法
        6.1.5 基于模糊逻辑的 RFID 虚拟设备层
        6.1.6 基于应用上下文的数据清洗算法
        6.1.7 方法有效性验证与设备布局优化
    6.2 高层业务信息提取
        6.2.1 意义和目标
        6.2.2 高层业务信息提取的需求
        6.2.3 以事件为中心的数据处理系统
        6.2.4 建立事件处理系统的必要性
        6.2.5 简单事件的构成
        6.2.6 复杂事件的发现
        6.2.7 维修事件检测网的详细设计
    6.3 海量数据存储处理
        6.3.1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中的数据
        6.3.2 基本实现思路
        6.3.3 海量数据存储
        6.3.4 海量数据处理
        6.3.5 RFID 网络信息服务
    6.4 信息安全和隐私
        6.4.1 物联网系统安全的实现思路
        6.4.2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安全隐患
        6.4.3 物联网的安全保护机制概述
        6.4.4 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安全框架
7.动车组维修物联网的应用实现
    7.1 维修现场高端综合应用
        7.1.1 基本运作流程
        7.1.2 信息集成方案
        7.1.3 业务流程优化
        7.1.4 应用功能改进
    7.2 行车安全监控与状态修
        7.2.1 基本运作流程
        7.2.2 信息集成方案
        7.2.3 业务流程优化
        7.2.4 应用功能改进
8.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1.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附录 2.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中文摘要
详细英文摘要

(7)基于RTDS的高速铁路动车组与牵引网交互动态模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牵引供电系统及机车仿真软件研究现状
        1.2.2 牵引网模型的研究现状
        1.2.3 电力机车及动车组模型研究现状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牵引网数学模型及参数计算
    2.1 不同供电方式下的牵引网结构
        2.1.1 带回流线的直接供电方式
        2.1.2 带自耦变压器的供电方式
    2.2 高速铁路牵引网数学模型
        2.2.1 牵引网导纳矩阵
        2.2.2 牵引网传输线数学模型
    2.3 牵引网参数计算公式推导
        2.3.1 高速铁路牵引网悬挂结构
        2.3.2 多导体线路导纳
        2.3.3 多导体线路阻抗
        2.3.4 牵引网阻抗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动车组数学模型及控制
    3.1 单相四象限整流器控制原理
        3.1.1 两电平脉冲整流器工作模式
        3.1.2 两电平脉冲整流器控制
        3.1.3 三电平脉冲整流器工作模式
        3.1.4 三电平脉冲整流器控制
    3.2 多重化设计
    3.3 四象限逆变器控制原理
        3.3.1 两电平逆变器工作模式
        3.3.2 两电平逆变器的控制
        3.3.3 三电平逆变器工作模式
        3.3.4 三电平逆变器控制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RTDS的车网交互建模
    4.1 RTDS简介
    4.2 基于CBuilder的牵引网建模
    4.3 基于RTDS的整流器模型
        4.3.1 两电平整流器模型
        4.3.2 三电平整流器模型
    4.4 基于RTDS的逆变器模型
        4.4.1 两电平逆变器模型
        4.4.2 三电平逆变器模型
    4.5 给定条件下的车网运行仿真
        4.5.1 CRH2A型动车组运行仿真
        4.5.2 不同车网工况时运行仿真
    4.6 牵引网与动车组交互仿真
    4.7 本章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情况

(8)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谐波和负序对电网的影响
        1.2.1 谐波的危害和影响
        1.2.2 负序的危害和影响
    1.3 电铁牵引负荷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1.3.1 国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1.3.2 国内研究历史及现状
    1.4 本文主要工作
第二章 牵引变压器的仿真模型
    2.1 牵引变压器接线原理及其特点
        2.1.1 纯单相接线
        2.1.2 单相V/v 接线
        2.1.3 三相Yn/d11 接线
        2.1.4 Scott 接线
        2.1.5 阻抗匹配平衡接线
    2.2 牵引变压器仿真模型
        2.2.1 单相接线牵引变压器
        2.2.2 V/v 接线牵引变压器
        2.2.3 Yn/d11 接线牵引变压器
        2.2.4 Scott 接线牵引变压器
        2.2.5 阻抗匹配平衡接线牵引变压器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电力机车仿真模型
    3.1 S S_(6B) 型电力机车的工作原理
    3.2 S S_(6B) 型电力机车仿真模型
        3.2.1 控制策略
        3.2.2 仿真模型的建立
    3.3 仿真结果
        3.3.1 整流回路电压波形
        3.3.2 整流回路电流波形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分析
    4.1 基本概念
        4.1.1 谐波的基本概念
        4.1.2 不平衡度
    4.2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
        4.2.1 纯单相接线牵引供电系统
        4.2.2 V/v 接线牵引供电系统
        4.2.3 Yn/d11 接线牵引供电系统
        4.2.4 Scott 接线牵引供电系统
        4.2.5 阻抗匹配平衡接线牵引供电系统
    4.3 仿真结果分析
        4.3.1 对称负载条件下仿真结果分析
        4.3.2 非对称负载条件下仿真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牵引变电站实测波形分析
    5.1 电压实测波形
    5.2 电流实测波形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谐波和负序的改善措施
    6.1 减小谐波电流影响的措施
    6.2 减小负序电流影响的措施
    6.3 含有滤波装置的牵引供电系统仿真
        6.3.1 滤波装置的构成和基本原理
        6.3.2 仿真结果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9)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建模及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和意义
    1.2 国内外现状
        1.2.1 AT牵引供电系统潮流算法和仿真研究现状
        1.2.2 AT牵引网谐波分析研究现状
    1.3 论文主要工作
第2章 一种基于AT等值电路的牵引网潮流算法
    2.1 AT等值电路
    2.2 基于AT等值电路的改进算法原理
    2.3 算例仿真与分析
        2.3.1 仿真目标
        2.3.2 单列车、多列车运行仿真
        2.3.3 列车端电压仿真
        2.3.4 AT漏抗对牵引网供电特性影响仿真
    2.4 小结
第3章 改变正馈线电压等级的列车电压提高分析
    3.1 列车电压提高原理分析
    3.2 列车电压提高效果仿真
        3.2.1 单列车运行工况仿真
        3.2.2 多列车运行工况仿真
        3.2.3 列车平均有效电压仿真
        3.2.4 结论
    3.3 小结
第4章 高速铁路牵引网谐波电流传播特性分析
    4.1 牵引网多端口降阶模型
        4.1.1 牵引网阻抗降阶方法
        4.1.2 牵引网电容降阶方法
    4.2 牵引网谐波电流放大模型
    4.3 牵引网谐波电流传播仿真分析
        4.3.1 牵引网电气参数计算
        4.3.2 谐波放大与谐振仿真
    4.4 小结
第5章 高铁牵引供电—电力机车仿真模型建立及应用
    5.1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
        5.1.1 高速列车牵引传动系统概述
        5.1.2 牵引脉冲变流器工作原理
        5.1.3 牵引脉冲变流器控制方法
    5.2 高速列车仿真模型
        5.2.1 模型搭建
        5.2.2 模型仿真验证
    5.3 牵引供电系统仿真模型
        5.3.1 牵引变电所模型搭建
        5.3.2 接触网系统模型搭建
        5.3.3 模型仿真验证
    5.4 高速列车谐波特性仿真分析
        5.4.1 列车功率变化时谐波特性仿真
        5.4.2 列车电压变化时谐波特性仿真
    5.5 列车谐波电流传播特性仿真
    5.6 谐波抑制
        5.6.1 谐波抑制措施
        5.6.2 谐波抑制仿真
    5.7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10)牵引供电系统负序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课题目的和意义
    1.2 牵引供电系统负序的产生及危害
        1.2.1 牵引供电系统的特殊性
        1.2.2 牵引供电系统负序的危害
    1.3 牵引变电所负序电流分析
        1.3.1 纯单相接线牵引变电所
        1.3.2 Yd11 三相供电方式
        1.3.3 Scott 接线牵引变电所
        1.3.4 现场实测数据结果及分析
        1.3.5 负序的分析方法
    1.4 国内外电气化铁道负序治理现状
        1.4.1 轮流换相技术
        1.4.2 采用特殊接线型式的牵引变压器
        1.4.3 安装补偿装置治理电气化铁道负序
        1.4.3.1 澳大利亚昆士兰铁路负序治理
        1.4.3.2 英法海底隧道电气化铁路负序补偿
        1.4.3.3 日本新干线负序治理技术
        1.4.4 电气化铁道负序治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1.5 论文主要工作和内容
第2章 电气化牵引供电系统负序仿真
    2.1 仿真系统设计
        2.1.1 电气化铁道的特点
        2.1.2 仿真系统的主体流程
    2.2 牵引供电系统网络求解
        2.2.1 牵引供电系统的数学模型
        2.2.2 牵引变电所的数学模型
        2.2.3 牵引供电系统的求解
        2.2.4 算法介绍和分析
        2.2.5 PQ 分解法
        2.2.6 三种算法的比较
    2.3 实例求解
    2.4 负序评估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牵引变电所非对称无功补偿的统一数学模型
    3.1 引言
    3.2 单相变压器
        3.2.1 纯单相接线
        3.2.2 V/V 接线
    3.3 阻抗匹配平衡变压器
        3.3.1 接线原理与研究现状
        3.3.2 基本方程
        3.3.3 理想平衡变压器条件
    3.4 Scott 接线
        3.4.1 接线原理与基本方程
        3.4.2 绕组电流与端口电压
        3.4.3 节点导纳矩阵
    3.5 牵引变压器负序电流
        3.5.1 电压电流变换矩阵
        3.5.2 牵引负荷引起的负序电流
    3.6 牵引变电所非对称无功补偿
        3.6.1 不对称无功补偿的统一方程
        3.6.2 求解非对称无功补偿的统一方程
        3.6.3 校正功率因数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气化铁道供电系统负序补偿
    4.1 引言
    4.2 Steinmetz 平衡原理
    4.3 负序补偿的优化
        4.3.1 Steinmetz 补偿电路的不足
        4.3.2 基于扩展的Steinmetz 电路补偿容量优化设计
        4.3.3 优化设计数学模型的求解
        4.3.4 优化设计仿真分析
        4.3.5 优化设计仿真验证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工作总结
    5.2 下一步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广州生物医药集群合作创新网络动态演化研究 ——基于多维邻近性视角[D]. 赵逸靖. 广州大学, 2019(01)
  • [2]物流上市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研究[D]. 何思远. 重庆交通大学, 2016(04)
  • [3]高铁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供电模块的研究与开发[D]. 刘钊. 西南交通大学, 2014(09)
  • [4]牵引负荷对地区电网电能质量的影响研究[D]. 姜咪慧.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7)
  • [5]列车运行仿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D]. 李望.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0)
  • [6]动车组维修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研究[D]. 孙鹏.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3(05)
  • [7]基于RTDS的高速铁路动车组与牵引网交互动态模型[D]. 魏建忠. 西南交通大学, 2013(11)
  • [8]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仿真分析[D]. 赵玉婷. 太原理工大学, 2010(03)
  • [9]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数字建模及仿真[D]. 方雷. 西南交通大学, 2010(11)
  • [10]牵引供电系统负序问题研究[D]. 万庆祝. 清华大学, 2008(08)

标签:;  ;  ;  ;  ;  

广深铁路运营智能仿真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