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一、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论文文献综述)

黄欢[1](2021)在《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城市土地资源匮乏、人口密度增加,对于建筑物的实际需求持续增加。相对低层建筑而言,高层和超高层建筑具备更高的投资价值、收益空间和艺术观赏性,近年来在我国一线城市和部分二线城市迅速发展起来。市场对超高层建筑项目的需求和供给日渐增加。但相对于一般低层项目而言,超高层建筑无论是项目自身的设计、施工以及验收,还是与项目安全相关的建筑防火防爆等,都存在较高的要求,这些都是项目质量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超高层建筑施工具有周期长,受环境影响大等自身特点,运用传统的质量管理方法解决超高层建筑施工明显存在不足。由于大量超高层建筑的涌现,总承包企业的质量管理方法还处于比较落伍的状态。因此研究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模式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围绕某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实际案例进行梳理和分析,并结合文献研究法、理论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在说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理论后,结合拟建案例项目探讨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与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思考解决方案,提出有助于我国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精细化管理的可行路径。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思路及方法。其次,阐述项目精细化质量管理与超高层建筑项目质量管理相关基础理论,奠定本文理论基础,并将精细化管理应用至超高层建设项目质量管理中。再次,将某拟建超高层建筑作为实际案例,对案超高层建筑案例的质量管理的潜在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主要存在包括设计不合理、采购不过关、质量问题频发、监理和验收形式化等问题。最后依据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流程,对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提出相应的精细化管理方案,按照精细化目标关、精细化操作与管理、动态细节监测、管理体系调整完善四个步骤进行精细化质量管理。通过全文研究,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除遵循一般项目质量管理要求外,更需要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于质量相关的各环节强化管理、明确质量管理要点与薄弱环节,从设计、采购、施工、现场、监理、验收等不同层面,整合人力、物力和技术资源等,更好地达到质量精细化管理目标,确保超高层建筑工程质量得到保障。

周红锋,谢雅琼[2](2019)在《ISO9000标准在化疗防护管理中的实施》文中认为目的:分析探讨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于2017年4月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2016年1月~2017年3月施行传统化疗防护管理阶段作为实施前,2017年4月~2018年6月应用ISO9000标准进行护理管理的阶段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的化疗防护情况。结果:实施后护理人员的防护知识、防护意识及防护行为评分,均显着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化疗防护用具、个人防护用品、化疗废弃物及防护设施的情况,显着高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安全监管、安全氛围、职业培训、防护效果及环境管理评分,均显着实施前(P<0.05)。结论:在化疗防护管理工作中应用ISO9000标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工作质量,提升防护物品管理及科室安全管理情况,应用效果较好。

裴氏华(BUI THI HOA)[3](2019)在《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发展,越南高等教育整体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近年来,就业难的问题普遍困扰着毕业生,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校未能提供满足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教育服务。私立大学的出现使越南高等教育质量提升有所起色。尤其是各私立大学开始注重质量的投入和管理,以教师队伍、培训计划、培训目标的质量为发展重点,制定各种投入产出规程,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等,大大提升了越南高等教育的质量。本研究以“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为题,选取阮必成大学、莲花大学、胡志明市科技大学和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这四所私立大学的375名管理干部和教师为调查对象,着重探究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工作现状,力求找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通过教育实验提出可行方案,从而为解决越南尤其是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教育质量这一难题献计献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部分:绪论,提出了本文的研究问题,指出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通过文献法梳理了世界各地私立高校的发展概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概述和发展情况,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进行相关概念的界定及理论框架的分析。首先定义了教育质量、质量管理、教育质量管理的概念,然后介绍了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和五种教育质量管理模型,最后详细介绍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整体观点、基础性规则、管理原则,以及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质量管理模型的可行性和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从评价结果可见,在过去一段时间内,胡志明市各所私立大学按照ISO 9001-2008国际质量管理标准、AUN&QA质量保障指标开展了多项培训质量管理活动,按教育部的标准制定自评价报告参加质量检定。但是仍然没有确定产出目标、标准、准则及在学校执行这些标准的条件,尚未为质量保障工作制定具体的短期和长期目标。第三章,分析了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显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质量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胡志明市私立教育系统中所存在的限制性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明确的教育培训目标,缺乏计划性的超量招生,尚未制定出产出标准及其实现的详细流程。同时,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管理工作缺乏连续性、一致性和同步性,这说明极有必要探讨出一套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新模式来帮助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教育培训质量的持续开展和改进。此外,胡志明市私立大学的管理工作仍然偏向古板老套,即依靠国家各种通知、指示和规定,而这些文件大多都不再符合私立教育系统当前的发展趋势。有些私立大学不会主动通过AUN-QA、ISO、TQM等国际标准进行适当改革和为该校寻找新的出路。第四章,介绍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质量管理实验的设计和结果。该实验以验证在私立大学开展质量保障体系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目的,就三种质量保障管理办法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实验后教育计划管理、教学活动管理、学习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等方面均有显着提升。第五章,提出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根据调查情况和实验结果,针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提出创建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和基于全面质量管理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措施。对管理干部、教师和学生的意见调查结果充分肯定了建立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以及在私立大学推行教育培训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李慧迎[4](2019)在《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文中提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的理念越来越被人们接受,开放教育资源就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逐步成为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终身教育的有生力量。如今开放教育资源不仅是学术机构研究的热门话题,而且也备受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关注。伴随着开放教育资源数量的持续增长,再加上市场运作和国际竞争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问题也被提上议事日程。英国的继续教育和开放教育历史悠久,特别是二战后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技术的推动下,英国的开放教育资源无论是开放维度还是资源形式都越来越丰富。同时,英国高等教育素以“精英教育”着称,它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所做的努力举世瞩目。本文通过对战后英国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进行研究,特别是对其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所做的工作进行探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维度的开放教育资源及其相应的管理机制,为我国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以时间为纵轴,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以质量文化为分析视角,考察五种不同形式的开放教育及其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机构的内部质量保障程序和内外部的质量评估过程,最后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及动因进行总结,并从中得出有利于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几点启示。全文由9个部分组成,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共7章。第一章回顾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情况。尽管英国的高等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但英国大学最早的开放教育资源可能要追溯到19世纪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本章阐述了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和大学推广运动的开放背景、开放教育资源的主要特点及影响,为理解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奠定基础。第二章探讨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海外办学将本国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向海外扩张,消除了学习者在地理空间上的障碍,但它并未降低门槛,也不免费。海外办学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课程、师资和管理模式三类,其质量保障主要由各院校负责。本章试以英国诺丁汉大学为例,介绍了它为保障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内部评估机制、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跨国教育评估及专业认证机构的外部评估。第三章考察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大学以“四个开放”为使命,不设门槛,为所有希望实现梦想和潜力的人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以促进教育公平。由开放大学提供的开放教育资源包括优质的课程材料、热心的员工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开放大学为确保其开放教育资源质量,已形成了相对成熟的保障体系,并每年发布详细的质量数据。同时,这些开放教育资源作为开放大学的一部分,也要接受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署的院校审计和全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的评估。第四章分析产业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产业大学是英国政府利用技术力量促进国民素质提高的一次有益尝试,其主要的开放教育资源是产业大学提供的信息咨询与指导服务,以及在产业大学组织的培训中担任各种角色的员工。产业大学经历了由政府投资到自主经营的过程,为了提升品牌质量,产业大学既要遵循国家标准,也制定了一系列内部质量保障措施。作为教育服务产业,产业大学主要接受教育标准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和一些专业组织的评估。第五章阐述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开放学习项目以“免费向全世界任何人开放教育”为宗旨,将开放大学的部分优质资源免费提供给全世界使用。开放学习项目中的开放教育资源主要是课程资源,它不仅可以免费获取,而且遵循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其资源可以被再次利用。这是开放教育资源在开放维度上的重大尝试,开放大学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且行且思。一方面严格确保开放资源的质量,另一方面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并根据调研结果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改进。对于开放学习项目中的资源虽然没有官方评估,但一些政府间组织和民间组织进行的评估可供参考。第六章剖析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慕课是开放教育理念在高等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既包括慕课课程也包括慕课平台。慕课课程的质量由课程提供者把关,慕课平台的质量则由创建者负责。英联邦学习共同体颁布的《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为慕课提供者如何保障质量提供了指南。作为一种新事物,暂时没有官方组织对慕课进行评估,但一些学术团体和民间组织从多角度对其进行了评价。第七章对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进行审思。战后英国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非常丰富,资源提供方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和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为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驾护航,使开放教育资源成为英国高等教育的新名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传统、国际思潮、供需失衡和技术发展,并指出其对我国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启示。结语部分强调指出开放教育资源的目的决定了其开放的维度,技术的发展为开放教育资源提供了无限可能,质量文化是理解质量内涵和推进质量管理的关键元素。然而质量文化的培育非一日之功,在借鉴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管理机制时,应紧密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

刘晓莉[5](2018)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最基本的支撑。就业质量作为就业的主要内容和更高要求,是反映国家综合发展水平和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指标。面临当前国内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政府对就业质量给予了高度重视,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高职院校学生作为技能人才队伍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永续动力。然而,相关数据显示,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薪酬低、离职率高、就业满意度低等现象普遍存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企业和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高效运行。基于以上背景,本研究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作为研究主题,运用管理学相关理论围绕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展开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借鉴质量管理学中质量的概念,从需求角度重新解读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内涵,将其界定为企业和高职院校学生对就业的满足程度,具有全面性、动态性、经济性、适宜性四大特征。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生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划分为毕业前的培养、毕业时的求职、毕业后的职业发展三个阶段,本研究以企业和学生利益需求为宗旨,以三阶段为主线构建分析框架,展开系统研究。第二,培养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基础阶段。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是决定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因此,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经分析发现,该阶段导致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高职院校服务供给与企业需求不对接以及技能偏好型技术进步下高职院校的就业能力培养与学生需求不对接。通过构建高职院校服务动态能力以及学生就业能力的理论模型,使高职院校与企业和学生发生良好互动,弥补服务供给功能的缺失,供给契合产业动态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学生的就业能力需求。第三,求职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关键环节。用人单位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专业技能信号弱,造成企业与学生之间存在严重的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进而引发学生就业能力与薪酬匹配效率低,是该阶段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主要原因。针对该原因,利用委托代理理论,从企业和学生两个角度出发,在劳动合同中分别设计信息甄别和信号发送两种薪酬机制。效用分析结果表明,在求职过程中,企业首先考虑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是否达到用人标准,再考量关键能力,通过在合同中设计不同薪酬方案,能够有效地规避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筛选出具有不同就业能力的学生,实现就业能力与薪酬的高度匹配;信号发送机制印证了职业资格证书能够真正反映出高职院校学生的专业化程度以及其对知识和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是高职院校学生彰显高技能水平并区别于其它层次教育人才的有效手段,在劳动力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能力信号作用。第四,职业发展阶段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的主要阶段。一方面,在后期职业发展中,高职院校学生隐性职业素养是除了显性就业能力之外的企业所关注的潜在人力资本,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职位晋升、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就业满意度等;另一方面,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是高职院校学生实现更高需求的有力保障,是学生判断就业质量高低的重要依据。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及企业所提供的职业发展空间均难以满足彼此需求,制约了就业质量水平的提升。基于此,本研究明晰了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三个关键要素为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精神,阐释了职业发展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即公平的晋升机制,定期的在职培训,正确的择业观念,完善的社会就业保障。针对以上分析和结论,本研究提出了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行动路径。首先,高职院校要培育自身感知环境能力、柔性决策能力和重构资源能力契合企业服务动态需求,加强学生信息能力、跨界融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绿色技能的培养,满足新时代学生就业需求。其次,企业要建立灵活的薪酬机制,政府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并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提高市场人力资源匹配效率。再次,企业、高职院校和学生三方共同参与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举办多样化的职业培训形式,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健全社会就业保障制度,进一步拓宽学生职业发展空间。通过对生成过程中各阶段的管理与控制,满足企业和学生双方利益需求,提升、优化和保障就业质量,最终确保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顺利实现。

周艺帆[6](2018)在《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继续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成人在大学后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高校继续教育改革之后,众多高校跟随清华大学的脚步开始发展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随着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和培训市场的兴旺,质量问题开始凸显。如何实现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内涵式发展是各高校面临的重大难题。为了探究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本文采用文献法和比较法,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问题,再通过与美、英、德三国的对比收获发达国家开办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启示。本文还运用了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指导策略的提出。经过对现状的研究,本文发现我国高校对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定位存在问题,总是以产值多少来评判非学历继续教育,盲目追求市场而忽视其教育性,对其质量监控不严,但是在教育过程中又模仿普通高等教育,也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突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性。这些原因共同导致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学生知识结构更新不够,并且忽略知识结构中对社会的责任;很多高校只是一味追随市场,培训项目特色并不突出;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实践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这些问题都阻碍了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的发展。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要想提高质量,需要解决定位问题并且发挥高校的优势,这样才能提高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培养能力。在摆脱普教化束缚的基础上推进校企合作,将有效增强学生和教师的实践能力。当然,这一整个过程不能少了有力的质量监控,从内、外两个方向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利用第三方监控渠道加强质量监督,在内引入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发挥领导作用,建立教育质量责任制,将质量管理工作建立在对数据、信息分析的基础上。

谭玲[7](2018)在《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个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促进技工学校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国家劳动保障部于2002年5月颁发了《关于推进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国家重点技工学校逐步按照《国家重点技工学校质量管理标准》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体系,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教育培训质量。文山州技工学校自2010年5月开始启动ISO9001:2008质量体系认证工作。学校成立专门“贯标”小组,组织全体成员认真学习ISO9001:2008标准条款和有关的法律、法规、部令以及政策文件,按照体系标准的要求编写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质量记录》,并对《质量手册》中涉及的管理文件进行了汇编。经咨询专家、学校领导、编写组成员会审后定稿,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于2010年11月16日正式颁布并实施,经过试运行后于2011年7月顺利通过北京埃尔维质量认证中心的第三方认证。本文以文山州技工学校在为了提升办学层次申报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前期引入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整个过程作为个案研究。通过文献索引、个案研究、调查研究及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在充分了解国内不同职业教育领域层次引入ISO9000标准加强和完善学校的教育管理研究基础上,分析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借鉴ISO9000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前后现状、取得的成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最后总结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后续发展思考。文章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为前言,包括选题缘起、研究综述、研究目的和意义及研究方法四个小节;第二章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包括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国家有关技工学校管理的政策与法规三个小节;第三章为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概述,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操作过程,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基本成效;第四章为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包括学校通过ISO9000标准验收的后续访谈及引入标准后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两个小节;第五章为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后续思考,包括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及发展思考。通过本文的研究成果以期能为文山州技工学校的领导不断提升办学实力,促进学校的改革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同时也为其他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与参考。

徐小容[8](2016)在《以“共治”求“善治”: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公共理性逻辑》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社会逐步过渡到“提优增质”的新发展阶段,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为顺应这一发展变化,也应当调整姿态,通过增幅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而实现本身的“提优增质”。然而,近年来持续存在的“就业难”与“技工荒”之间的尖锐矛盾,使得社会各界开始不断审视并诘问职业教育质量及其质量管理工作。事实上,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在于职业教育教学,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的核心也相应地落到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上。而在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责任和实现机制,主要以职业学校“自系统”实现的质量管理为主,但这种相对封闭的“自系统”式质量管理,又往往因受个体理性的有限性限制,而存在“闭门造车”之嫌,以致于职业学校在教学质量管理上出现低效循环的问题。为此,推进在职教教学质量管理领域的变革,使其系统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单一管理走向多元治理,便成为未来职教教学质量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要实现在职教教学领域的质量治理,势必要着眼于职教教学系统本身。而受职业教育本身“跨界”性特质的影响,职业教育教学系统区别于普通教育教学系统而具半开放性,这不仅为多元、多维主体共同参与质量治理提供了契机和现实可能性,也为多元力量共同推进职教领域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沟通合作的平台。在“大职教”观视域下,推进对职教教学系统的质量治理,势必需要着手于从宏观层面的以职业学校为核心的集政府、行业企业、评估机构、社会其他力量共同参与的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中观层面以机构部门为核心的集教务处、教学委员会、督导处等构成的学校教学质量治理;微观层面的以课堂为核心的集职教教师、学生、教学指导人员等共同构成的教师教学质量治理。然而,为何要实现在职教教学质量上的治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是什么?实践中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状况如何?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发展向何处?通过何种力量推进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如何过程性地实现职教教学质量治理?职教教学质量治理要达成何种状态?如何保障职教教学质量的治理实现?等问题便构成了本研究包括“缘何”、“是何”、“何状”、“何向”、“何人”、“何以”、“何态”和“如何”等八大问题域,为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综合运用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在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统一的基础上,以“公共性”向“善性”的发展为主线,逐级展开对职教教学质量的治理研究。若从研究的核心领域来看,则本研究主要着力于四大板块的研究,即“共治求善治”的逻辑研究、“共治生善者”的主体研究、“共治保善于”的过程研究、“共治成善态”的效果研究,以保证职教教学质量在“共治”中逐渐向善治发展,从而最终进入发展的“善态”。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共治求善治”的逻辑研究。“共治求善治”的逻辑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引领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理性逻辑,以确保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向合理的方向发展。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在于探讨了“公共”与“理性”的逻辑因应,并设定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经由“公共性”逻辑起点,到“善性”逻辑终点的过程性发展,通过指明指引从起点到终点的逻辑向道,以最终确立职教教学质量在公共理性指引下以“共治”求“善治”的“善道”,从而为全文在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发展线索奠定基础。第二,“共治生善者”的主体研究。“共治生善者”的主体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推进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内外部治理主体及其作用关系,以确保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主体形成一致力量,共同致力于职教教学质量的提升。主要研究内容在于探讨如何实现在职教教学质量共治中“善者”的生成,具体通过确立治理主体在身份上、文化上、价值上的对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归属认同,进而明晰各治理主体在质量治理上的间性关系及各自所拥有的权力和职责,再而通过组构治理主体之间在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上的“产学研用”共同体,并建立相应的对各治理主体权责关系和外在行为进行规制的权责秩序、过程秩序、课程秩序和课堂教学秩序,从而确保各治理主体在内在意识层面对质量治理的认同,和外部行为层面对质量治理的行为协同,从而最终以保证“善举者”和“善治者”的过程性生成。第三,“共治保善于”的过程研究。“共治保善于”的过程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在职教教学质量生成的整个过程中,全方位确保职教教学质量共治的有效实现,以确保职教教学质量治理过程的高效率运作。具体研究内容主要在于沿着职业学校教学输入质量、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学输出质量这一整体过程,通过充分整合内外部力量,以建构“输入共担”、“过程共理”、“输出共保”的整体共治格局,具体实现以共谋职教教学目标、共商职教教学内容、共议职教教学方法、共理职教教学过程和共评职教教学的质量,以提升各治理主体在教学质量治理上的能力,并逐步在各阶段质量目标的共同保证中,最终推进“善于”治理的实现。第四,“共治成善态”的效果研究。“共治成善态”的效果研究主要致力于探索提升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效率和效益,以确保职教教学质量共治进入良性的发展循环态中。具体内容主要围绕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工作后,对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结果生成的效果治理,以推进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工作从“点”状治理,逐渐发展成一种“线”状,进而到“环”状的治理发展循环,并通过建构一种针对治理工作本身治理的“元治理”机制,以及对治理各种关系的协调协同机制,以促使职教教学质量共治能够产生持续性的正向促进作用,从而使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在良性循环发展过程中走向“善态”。总之,本研究构建了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理论框架;指明了职教教学质量的发展逻辑、明晰了治理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和间性关系;明确了各自在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上的责任、义务、作用;建构了针对职教教学系统特性的质量共治体系;以及创造了针对职教教学质量治理的“元治理”机制,这些研究从理论层面对于后续研究者认清职教教学质量管理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走势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基础,从实践层面也为职教教学质量管理的改革提供参考。诚然,推进职教教学质量的共治发展之路仍艰辛,向善治发展也更漫长,但推进在职教教学质量上的共治愿景已然成雏。

袁先弟[9](2014)在《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步发展,各个行业对质量管理日益重视,在质量管理中纷纷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注重过程管理和过程控制,以此达到一种众望所归的高标准化的管理体系。鉴于该体系的高效管理的特征,教育领域也逐步将其引入管理体系。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在2012年6月份开始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近两年的试运行过程中,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实训中心管理、院务管理和后勤服务管理等多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从而可以看出,学院在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确实提高了学院管理质量,但在提高管理质量的同时,由于时间较短、全体教职员工管理意识的滞后以及学院后勤服务人员匮乏等因素,导致学院在实施体系的具体操作中也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缺乏专门机构具体操作该质量管理体系,仅由学院教务处工作人员兼职负责管理质量体系工作,从而降低了对学院实施ISO9000体系的监督与管理力度,导致该体系尚未真正融入学院的质量管理中。基于此背景,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引入ISO9000体系近两年的实施现状进行全面的调研、分析与诊断,对其利益方面给予了充分确认,对其在实施体系的过程中意识不够、监督不力、实施不规范等问题进行了剖析。研究的过程中,笔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和资料,访谈了本校和兄弟院校参与质量管理的相关人员,针对满意度设计有效调查问卷,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对照学院的实施现状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并提出优化方案和持续有效运行ISO9000体系的保障措施,为学院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提供了有效支撑。

李文静[10](2014)在《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面对经济社会转型需要,职业教育发展模式逐步由规模化外延式发展转变为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对教育质量的诉求成为当今发展职业教育的主旋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建立成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管理的新方法,构建有效的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需要我们用心探索与实践。德国一直是我国职业教育学习的典范之一,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此,我国学术界开始关注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及其保障问题。本文通过查阅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的相关文献和亲身实践调研,分析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期对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有所裨益。本研究基于教育学、管理学及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德国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为研究对象,以内部质量保障模式和外部质量保障路径为研究主线,剖析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保障体制与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评述国内外对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现状与问题;立足于德国工作世界的变化,阐述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历史递演的基本脉络;厘清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和体制机制,剖析保障职业学校教育质量的ISO9001模式、EFQM模式及Q2E模式;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德国职业学校的本土化特色,以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职业学校为例,基于外部评价实践活动,阐述该职业学校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通过以上对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分析和个案研究,凝练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质量保障的实质:持续性评价和发展,改善学校质量;质量保障的基础:法律的完备性,确保质量保障有序运行;质量保障的前提:质量标准的建设,推动职教质量稳步提升;质量保障的关键: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质量保障的动力:借鉴先进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管理。最后,基于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参考并吸收德国的经验,从学校领导管理、个别反馈、内部评价、制度政策、外部评价五个层面构建和完善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形成注重加强基础条件建设、重点确立人本主义的学校内部日常管理过程监控、校外的信息评价与反馈系统的多元立体化管理系统,形成职业院校常态运行下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促进个人与学校的长期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

二、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论文提纲范文)

(1)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1.1.2 当前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状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论文研究内容
    1.4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4.1 论文研究方法
        1.4.2 论文技术路线
    1.5 论文研究对象及视角界定
    1.6 论文研究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2.1 国外研究现状
        2.1.1 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2.1.2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1.3 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1.4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2 国内研究现状
        2.2.1 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2.2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2.3 精细化质量管理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3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及理论方法
    3.1 论文研究相关概念
        3.1.1 质量管理
        3.1.2 超高层建筑
        3.1.3 超高层建筑的质量管理
    3.2 理论方法
        3.2.1 常用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方法
        3.2.2 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
    3.3 本章小结
4 超高层建筑质量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应用构架
    4.1 精细化理念的基本原理
    4.2 精细化管理在超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思路
        4.2.1 应用思路
        4.2.2 应用中的关键要素
5 案例研究
    5.1 案例基本情况
    5.2 案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要求
        5.2.1 案例质量管理要求
        5.2.2 案例潜在问题分析
    5.3 精细化理念在案例项目中的应用
        5.3.1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流程
        5.3.2 精细化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5.3.3 精细化管理具体方案
6 结论及展望
    6.1 论文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ISO9000标准在化疗防护管理中的实施(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的个人防护能力评分比较
    2.2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防护物品使用管理评分比较
    2.3 实施前后护理人员科室安全管理评分比较
3 讨论

(3)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 国外研究现状
        (二) 越南国内研究现状
    四、研究设计
        (一) 研究问题
        (二) 研究方法
    五、逻辑思路与论文结构
        (一) 论文的论点
        (二) 论文结构
第一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分析框架
    一、教育质量与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界定
        (一) 教育质量
        (二) 质量管理
        (三) 教育质量管理
        (四) 全面质量管理(TQM)
        (五) 私立大学质量管理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一) 越南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 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三) 全面质量管理模型(TQM)
        (四) 在高等学校开展TQM概念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原则
        (五) 按TQM观点在高等学校开展和运用培训质量管理模式的作用
    三、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理论分析
        (一) 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模型的特点
        (二) 基于TQM视角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模型
    本章小结
第二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现状分析
    一、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一) 越南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二) 胡志明市各私立大学的发展规模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做法
        (一) 胡志明市外语与信息技术大学(HUFLIT)
        (二) 莲花大学
        (三) 胡志明市科技大学(HUTECH)
        (四) 阮必成大学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
        (一) 培训管理
        (二) 管理
        (三) 学生管理
        (四) 质量保障条件管理
    四、对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现状的整体评价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一、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的成效
        (一) 领导队伍
        (二) 学校
        (三) 胡志明市的私立大学的特点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培训课程设置现状
        (二) 教师队伍质量管理现状
        (三) 其他的问题
    三、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 关于教师的问题
        (二) 关于学生的问题
        (三) 关于培养计划的问题
        (四) 其他问题的原因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胡志明市阮必成大学实验
    一、阮必成大学开展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若干办法实验
        (一) 实验目标
        (二) 实验内容
        (三) 各种办法组织实施的方式
        (四) 实验结果采集和处理
    二、对阮必成大学进行教育质量管理若干办法实验后的评价
        (一) 关于教育计划、内容管理
        (二) 教师队伍的教学活动管理
        (三) 学习、锻炼结果考核评价及毕业考试工作管理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加强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的对策建议
    一、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的原则
        (一) 可行性
        (二) 继承性
        (三) 有效性
        (四) 同步性
    二、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一) 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体系
        (二) 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基于TQM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
    三、对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体系的评价
        (一)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样本
        (二) 关于建立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三) 对各类基于TQM视角的教育质量管理办法系列的评价意见调查结果
    四、建议
        (一) 对各所私立大学
        (二) 对教育与培训部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调查表样式
    附录2: AUN的指标
    附录3: 私立大学教育领域内政府管理文件体系的统计
    附录4: ISO与TQM对比表
    附录5: 阮必成大学的考察票样式
    附录6: 大学生协助服务质量管理
后记

(4)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一)开放教育资源被广泛关注
        (二)开放教育资源质量需求的兴起
        (三)战后英国大学在开放教育资源领域的成就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概念界定
        (一)开放
        (二)教育资源
        (三)开放教育资源
        (四)质量文化及其相关概念
    四、文献综述
        (一)关于开放教育资源的研究
        (二)关于英国开放教育及其资源的研究
        (三)关于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四)关于英国高等教育质量及其相关概念的研究
        (五)文献评析
    五、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历史研究法
        (三)比较研究法
    六、研究视角及思路
        (一)研究视角
        (二)研究思路
第一章 战前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回顾
    第一节 伦敦大学的学位开放
        一、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背景
        二、考试机构时期的学位管理
        三、联邦制大学时期的学位管理
        四、伦敦大学学位开放的影响
    第二节 大学推广运动中的开放教育资源
        一、大学推广运动的缘起
        二、大学推广运动中大学开放的特色资源
        三、大学推广运动中开放教育资源的意义
第二章 海外办学:面向国际学生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战后英国的海外办学
        一、殖民地时期的海外办学
        二、现代英国的海外办学
    第二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课程开发与审批
        二、教师发展与激励
        三、教学管理与支持
    第三节 海外办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三章 开放大学:基于教育公平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大学的创建与特色
        一、开放大学的创建背景
        二、开放大学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开发高质量的课程材料
        二、培养热心远程教育的员工
        三、提供以学生为中心的支持服务系统
    第三节 开放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四章 产业大学:促进终身学习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产业大学的成立与特色
        一、产业大学的成立背景
        二、产业大学的特点
    第二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提供信息咨询和指导服务
        二、严格要求的员工队伍
    第三节 产业大学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五章 开放学习项目:向全世界免费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和特点
        一、开放学习项目的动因
        二、开放学习项目的特色
    第二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严谨的课程材料转换流程
        二、明确的第三方材料使用标准
    第三节 开放学习项目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六章 英国慕课:以社会互动为特色的开放教育资源
    第一节 英国慕课的产生及发展
        一、慕课的产生
        二、英国慕课的发展及特点
    第二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保障
        一、慕课课程的组织方式
        二、《慕课质量保障与认证指南》
    第三节 英国慕课中开放教育资源的质量评估
        一、开放教育资源的内部评估
        二、开放教育资源的外部评估
第七章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审思
    第一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特点
        一、丰富多彩的开放资源
        二、严格自律的内部质量保障
        三、多方参与的外部质量评估
    第二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动因
        一、文化传统: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本
        二、国际思潮: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缘
        三、供需失衡: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因
        四、技术发展: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之力
    第三节 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的启示
        一、坚持开放资源的多样性
        二、鼓励资源标准的内生性
        三、倡导资源管理的民主化
        四、关注资源质量的反馈性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5)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一、研究背景
        二、问题提出
    第二节 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三、研究述评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内容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创新点
第二章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及研究框架
    第一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及特性
        一、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内涵解析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的特性
    第二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及研究框架
        一、理论基础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三阶段及其关系
        三、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生成过程的关键要素及其关系
        四、研究框架
第三章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及能力构建
    第一节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招生人数与就业人数增长不协调
        二、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低
    第二节 培养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服务供给与企业动态需求不对接
        二、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培养与学生需求不对接
    第三节 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
        一、动态能力理论
        二、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内涵
        三、动态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四、产业结构升级下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构建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二、就业能力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三、技术进步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构建
第四章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分析及机制设计
    第一节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薪酬水平低
        二、就业稳定性差
    第二节 求职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
        二、专业技能信息不对称下就业能力与薪酬匹配效率低
        三、企业专业技能甄别机制不完善
        四、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信号弱
    第三节 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设计与效用分析
        一、信息甄别
        二、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设计的必要性
        三、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的设计
        四、企业专业技能信息甄别机制的效用分析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设计与效用分析
        一、信号发送
        二、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设计的必要性
        三、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的设计
        四、职业资格证书信号发送机制的效用分析
第五章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内容分析
    第一节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
        一、职业期待吻合度低
        二、薪酬涨幅小
        三、职业和行业转换率高
    第二节 职业发展阶段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成因分析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不符合企业需求
        二、职业发展空间未满足高职院校学生需求
    第三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主要内容
        一、职业道德
        二、职业行为习惯
        三、职业精神
    第四节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体系
        一、职业发展保障的概念及目的
        二、职业发展保障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中的重要性
        三、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体系的主要内容
第六章 高职院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实现路径
    第一节 动态能力和就业能力的培育
        一、高职院校服务企业动态能力的培育路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路径
    第二节 薪酬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一、薪酬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三、积极开展就业指导
        四、专业技能与关键能力并行培养
    第三节 职业素养提升及职业发展保障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路径
        二、高职院校学生职业发展保障措施
结语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6)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1.选题依据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关于继续教育内涵的研究
        2.国内外关于继续教育质量的研究
    (三)课题采取的研究方法
    (四)课题的创新性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一)相关概念
        1.继续教育
        2.非学历继续教育
        3.高等教育质量
    (二)相关理论
        1.诺尔斯成人教育学理论
        2.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二、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二)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存在的问题
        1.学生知识结构更新有欠缺
        2.培训项目设计特色不鲜明
        3.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待提高
    (三)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问题出现的原因
        1.对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存在问题
        2.延用普通高等教育模式倾向明显
        3.人才培养中缺乏深入的校企合作
        4.质量管理当中缺乏有效质量监控
三、国外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及启示
    (一)国外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美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2.英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3.德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二)国外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四、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
    (一)准确做好定位,明确教育质量标准
        1.准确把握非学历继续教育定位
        2.明确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标准
    (二)依托学校优势,优化专业培养方向
        1.依托学科优势确立相应培养方向
        2.依托综合优势构建专业培养体系
    (三)从多角度出发,扭转普教化的倾向
        1.改变传统思想,培养创新精神
        2.针对成人特点,改革教育内容
        3.增强师生互动,丰富教学方法
        4.运用网络技术,便于自由学习
    (四)为提高实践性,不断深化校企合作
        1.丰富资源,为合作创造条件
        2.加深合作,结成利益共同体
    (五)加强质量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1.利用外部监控渠道,强化质量监督程度
        2.加强内部质量监控,实施全面质量管理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7)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个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第1节 论文选题缘起
        一、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政策背景
        二、教育机构引入ISO9000标准的可行性
        三、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探讨
    第2节 不同层次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研究综述
        一、高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研究
        二、中等职业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研究
        三、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研究
        四、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反向研究
    第3节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第4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索引法
        二、个案研究法
        三、调查研究法
        四、经验总结法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1节 概念界定
        一、引入
        二、质量
        三、质量管理
        四、标准
        五、ISO9000标准
    第2节 本课题的理论基础
        一、ISO9000标准八项质量管理原则
        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三、科学管理理论
        四、人本管理
    第3节 国家有关技工学校质量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第3章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概述
    第1节 研究对象的基本概况
        一、文山州技工学校的基本概况
        二、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基本情况
    第2节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操作过程
        一、前期准备
        二、正式引入
    第3节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基本成效
        一、学校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质量管理体系中程序文件的制定明确内部管理的权限、工作程序
        三、学校的痕迹化管理显着提高
        四、学校的教育观念和服务意识发生了转变
        五、学校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与管理
        六、校园环境和办学条件有了新的改善
第4章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1节 对文山州技工学校通过ISO9000标准验收的后续访谈
    第2节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的问题
        二、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第5章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的后续思考
    第1节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存在问题的解决思路
        一、资金支持
        二、修订文件
        三、有效沟通
        四、优化管理
    第2节 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后的发展思考
        一、引入ISO9000标准的必要性
        二、引入ISO9000标准的特殊性
        三、引入ISO9000标准的持续性
结束语
参考文献
    中文文献
    英文文献
附录1:访谈提纲
附录2: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8)以“共治”求“善治”: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公共理性逻辑(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指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治理
    一、问题缘起
        (一)时代境域之必然:职业教育阶段性发展的应然选择
        (二)现实困境之诉求: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现实需要
        (三)研究现状之需要:职业教育治理相关理论的丰富发展
    二、文献述评
        (一)职业教育质量的研究
        (二)学校治理的研究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的研究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与辨析
        (一)治理
        (二)质量治理
        (三)职业教育教学
        (四)教学质量治理
    四、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假设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思路和框架
        (六)研究价值和创新
第一章 追本溯源: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意蕴诠释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立论探源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发展溯源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理论筑基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方法架轨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内在意蕴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基本意涵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本质表征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要素系统
        (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功能特质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生成逻辑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渐进萌生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生成和发展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动态生成
    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价值取向
        (一)多元融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价值目标
        (二)多向共生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价值判断
        (三)多维整合的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价值选择
    五、“教学-服务-产品”质量治理层次推进模式:一个整合性的分析框架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层次推进模式的建构分析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层次推进模式的内容框架
第二章 现状扫描: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实然表征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调查的工具开发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理路
        (三)项目的德尔菲法筛选
        (四)初始问卷的编制
        (五)问卷项目的预测
        (六)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统计分析
        (一)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治理的描述性统计
        (二)职业学校教学质量治理的差异性推断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相关性统计分析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调查的结论与讨论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系统的状态分析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内容和要素的状态分析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发展的状态分析
第三章 治理逻辑: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引“善道”
    一、产品品性: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公共”缘起
        (一)职业教育的“产品”属性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公共产品”属性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公共性”逻辑起点
        (一)公共社会性:公开性-公义性-公益性
        (二)公共教育性:共在性-共育性-共进性
        (三)公共政治性:公正性-公理性-公责性
        (四)公共文化性:共同性-共意性-共生性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善性”逻辑终点
        (一)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善性”质量目标
        (二)职业教育教学服务的“善性”质量目标
        (三)职业教育教学产品的“善性”质量目标
    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理性”逻辑向道
        (一)个体理性向公共理性的发展走向
        (二)公共理性推引“理性善”的生成
        (三)“共治”求“善治”的治理逻辑
第四章 治理主体: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生“善者”
    一、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主体的归属认同
        (一)身份认同:治理主体归属认同的基础
        (二)文化认同:治理主体归属认同的核心
        (三)价值认同:治理主体归属认同的统整
    二、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主体间性与权责关系
        (一)调控性治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政府权责
        (二)自主性治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学校权责
        (三)协同性治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企业权责
        (四)监测性治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评估机构职责
    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产学研用”共同体组构
        (一)治“学”: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教学-学习共同体
        (二)治“产”: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学-生产共同体
        (三)治“研”:以“教研共促”为重心的教学-研究共同体
        (四)治“用”:以“行动导向”为指引的教学-实践共同体
    四、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主体的规制秩序
        (一)制度规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权责秩序
        (二)功能规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过程秩序
        (三)内容规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课程秩序
        (四)角色规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课堂教学秩序
第五章 治理过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保“善于”
    一、输入共担:职业教育教学输入质量的偕同保证
        (一)职业教育教学人力资源输入系统偕同保证
        (二)职业教育教学信息资源输入系统偕同保证
        (三)职业教育教学物资资源输入系统偕同保证
    二、过程共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监控
        (一)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策划
        (二)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监测
        (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控制
        (四)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质量的协同改进
    三、输出共保:职业教育教学输出质量的携手“把关”
        (一)职业教育教学产品的治理
        (二)职业教育人才产品的治理
        (三)职业教育服务产品的治理
第六章 治理效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成“善态”
    一、治于“结果”与“效果”之间:职教教学质量本身的“善态”推进
        (一)信息获取:职教教学质量结果调查
        (二)差距认定:职教教学质量结果分析
        (三)反馈调节:职教教学质量结果回馈
        (四)循环发展:职教教学质量结果改进
    二、治于“共治”与“善治”之间: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工作的“善态”推进
        (一)元治理与职教教学质量的元治理
        (二)职教教学质量元治理结构运作模式
        (三)职教教学质量元治理的“善态”推进
    三、治于“私益”与“公益”之间:职教教学质量治理关系的“善态”推进
        (一)私益到公益:职教质量治理主体间的关系调和
        (二)共治到共赢: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主体的共同发展
第七章 机制保障: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向善治的推进
    一、制度推进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走向善治的“推进器”
        (一)职教教学质量治理正式制度的规约和保障
        (二)职教教学质量治理非正式制度的推进和激励
    二、合作动力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走向善治的“动力源”
        (一)职教教学质量共治的利益激励机制
        (二)职教教学质量共治的合作博弈机制
        (三)职教教学质量共治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利益协调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走向善治的“润滑剂”
        (一)职教教学质量共治利益关系的调节机制
        (二)职教教学质量共治利益的公平分配机制
        (三)职教教学质量共治利益的合理补偿机制
    四、权责明晰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走向善治的“平衡仪”
        (一)公共权力制约机制: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主体权责协调的支配之“力”
        (二)民主权利规约机制:职教教学质量治理主体权责协同的民主之“手”
    五、督导评估机制: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共治走向善治的“监控器”
        (一)目标本位治理:宏观统筹层面督导评估机制的治理重心
        (二)过程本位治理:中观指导层面督导评估机制的治理重心
        (三)能力本位治理:微观执行层面督导评估机制的治理重心
结论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协同共治与携手共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1:专家征询问卷
    附录 2: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情况调查问卷
    附录 3: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情况访谈提纲
后记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9)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和主体框架
第二章 ISO9000相关理论
    一、ISO9000的基本概念
    二、ISO9000质量体系在国内外教育行业的应用及现状
    三、学院实施ISO9000体系的功能
第三章 学院实施ISO9000体系的可行性分析
    一、学院的质量管理现状分析
    二、学院具备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件分析
    三、学院从事高等教育的属性分析
    四、学院的管理要素分析
    五、ISO9000标准的基本特点分析
第四章 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现状
    一、构建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二、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试运行
    三、学院ISO9000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内审
    四、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
    五、获得GB/T19000认证注册
第五章 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效果分析
    一、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利益分析
    二、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不足之处
第六章 学院实施ISO9000体系的优化方案及保障措施
    一、制定实施ISO9000体系的优化方案
    二、制定实施ISO9000体系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不足
    一、结论
    二、本研究的不足
附件
参考文献
致谢

(10)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重视教育质量发展
        1.1.2 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需要
        1.1.3 国内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的诉求
        1.1.4 借鉴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的经验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3 对现有研究的评述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设计
        1.4.1 研究问题
        1.4.2 研究预设
        1.4.3 研究方法
        1.4.4 研究内容
    1.5 研究创新点
        1.5.1 实证角度剖析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
        1.5.2 从理论上解读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与特征
        1.5.3 凝练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
        1.5.4 尝试构建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框架
第二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回顾
    2.1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概况
        2.1.1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演变
        2.1.2 德国职业学校体系的现状
    2.2 工作世界的嬗变
        2.2.1 技术的革新
        2.2.2 劳动组织的转变
        2.2.3 职业流变及人力资本构成的变化
        2.2.4 职业观念的渗透
    2.3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历史递演
        2.3.1 酝酿与构想:萌芽阶段
        2.3.2 探索与实践:形成阶段
        2.3.3 总结与反思:发展阶段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实分析
    3.1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基本构成
        3.1.1 保障主体
        3.1.2 保障客体
        3.1.3 工具与技术
        3.1.4 质量标准与质量判断依据
    3.2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体制与机制
        3.2.1 价值取向引导
        3.2.2 目标选择
        3.2.3 体制建设
        3.2.4 保障机制
    3.3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活动的成本
        3.3.1 经济成本
        3.3.2 社会成本
    3.4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典型模式分析
        3.4.1 ISO 9001 模式
        3.4.2 EFQM 模式
        3.4.3 Q2E 模式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案研究—德国巴符州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实践过程
    4.1 研究目的与问题
    4.2 研究方法
    4.3 研究总体与样本
        4.3.1 研究总体
        4.3.2 研究样本
    4.4 研究方案
        4.4.1 评价理念
        4.4.2 评价主体
        4.4.3 评价指标体系
        4.4.4 评价程序与方法
        4.4.5 评价结果
    4.5 研究结果分析
        4.5.1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4.5.2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精髓
    5.1 质量保障的实质:持续性评价和发展,改善学校质量
    5.2 质量保障的基础:法律的完备性,确保质量保障有序运行
    5.3 质量保障的前提:质量标准的建设,推动职教质量稳步提升
        5.3.1 德国讲究精益生产和持续改进,实现利益最大化
        5.3.2 设置质量标准框架,追求效率与效益
    5.4 质量保障的关键:自我评价与外部评价相结合
        5.4.1 自我评价的开展,增强管理内驱力
        5.4.2 第三方专业机构的监控,实现内外部机制的互通
    5.5 质量保障的动力:借鉴先进理念,创新职业学校管理
        5.5.1 全面质量管理,实现学校自主管理
        5.5.2 人本主义思想,彰显反馈文化
        5.5.3 建构主义思想,实施第四代评价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对我国的启迪
    6.1 我国职业院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现状
        6.1.1 制度与政策不完善
        6.1.2 “质量标准”的认同度低
        6.1.3 忽视自我评价机制
        6.1.4 缺乏学校领导的自主性
        6.1.5 忽视个人反馈机制
        6.1.6 质量保障机构缺位
    6.2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6.2.1 构建“科学化”教育质量观,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思想
        6.2.2 彰显校长“人性化”领导艺术,为学校增值
        6.2.3 强化学校“全面化”反馈机制,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6.2.4 实施内部“客观化”自我评价,及时发掘质量缺陷
    6.3 外部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与优化
        6.3.1 加强教育“制度化”建设,完善职教法律体系
        6.3.2 创设“专门化”质量保障机构,推进外部评价制度化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附录
    附录 1 职业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附录 2 共同的评价体系表
    附录 3 职业学校质量评价等级表
    附录 4 网上调查问卷
    附录 5 访谈提纲
    附录 6 课堂问卷调查表
    附录 7 学生—教师反馈表
致谢

四、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论文参考文献)

  • [1]超高层建筑质量精细化管理研究[D]. 黄欢. 西华大学, 2021(02)
  • [2]ISO9000标准在化疗防护管理中的实施[J]. 周红锋,谢雅琼.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19)
  • [3]胡志明市私立大学全面质量管理问题研究[D]. 裴氏华(BUI THI HOA). 华中师范大学, 2019(01)
  • [4]战后英国大学开放教育资源研究 ——基于质量文化的视角[D]. 李慧迎. 湖南师范大学, 2019(01)
  • [5]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 刘晓莉. 天津大学, 2018(06)
  • [6]我国高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策略研究[D]. 周艺帆.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8(07)
  • [7]文山州技工学校引入ISO9000标准个案研究[D]. 谭玲. 云南师范大学, 2018(01)
  • [8]以“共治”求“善治”: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治理的公共理性逻辑[D]. 徐小容. 西南大学, 2016(01)
  • [9]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实施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实践研究[D]. 袁先弟. 安徽大学, 2014(09)
  • [10]德国职业学校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 李文静. 天津大学, 2014(11)

标签:;  ;  ;  ;  

职业培训引入ISO9000质量管理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